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分析

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分析

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分析
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分析

金融集聚(下)

3.1.2 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的现状 近几年,安徽省一直在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布局,并将其列入经济发展十年规划中,历经多年的发展,安徽省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地提高。通过查阅资料可以知道,2008年安徽省三大产业占比分别为37.7%、40.5%和21.8%,此时安徽省经济的发展动力还是第一、二产业,截止到2018年底,三大产业的占比调整为9.5%、50.2%和40.3%。笔者通过优化率指标对08-18年的安徽省产业结构进行测算,发现安徽省的结构优化率保持着逐年递增的趋势,截止到2018年底更是达到了90.7%的结构优化程度。综上,随着产业的改革创新,安徽省的产业结构升级水平越来越高,产业结构活力越来越强,产业结构呈现出科学协同的发展局面。 表3-2 安徽省2008-2018年三大产业占比表 年份2 8 2 9 2 1 2 1 1 2 1 2 2 1 3 2 1 4 2 1 5 2 1 6 2 1 7 2 1 8 第一产业0 . 3 7 7 . 3 2 3 . 3 1 1 . 2 8 9 . 2 7 1 . 2 4 1 . 2 5 . 1 8 7 . 1 5 5 . 1 3 4 . 9 5 第二产业0 . 4 5 . 4 1 3 . 4 2 8 . 4 3 7 . 4 4 1 . 4 5 2 . 4 6 3 . 4 7 4 . 4 8 5 . 4 9 1 . 5 2 第三产业0 . 2 1 8 . 2 6 4 . 2 6 1 . 2 7 4 . 2 8 8 . 3 7 . 3 3 2 . 3 3 9 . 3 6 . 3 7 5 . 4 3 3.2 模型建立和指标选取

论大学城引发的辐射效应

论大学城引发的辐射效应 一、大学城辐射效应的形成 大学城并不是大学范围或面积的简单扩大,而是一所或若干所大学与一座城市或城镇融为一体,或者一座城市、城镇依托大学发展而成。因此,大学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的一切功能,不必事事都自己来办,既可以集中财力人力于教学科研,又能享受城市提供的便利和舒适条件。而城市依托于大学,不仅因此而获得稳定的居民、纳税对象、消费者、市场、客源,还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吸引力。 大学是集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小社会团体,是社会的缩影。大学的科研形成了与学校紧密相连的产业集群。例如与斯坦福大学形成互动的硅谷,就大学城的内涵而言已经构成了大学城。而集群效应带动的产业的繁荣进而导致日益密集的人口、扩大的就业市场和消费市场。这些类似的需求又进一步导致了配套产业,如餐饮、购物、房地产等行业的相应繁荣。最终形成了依托大学城,以大学城为核心的一种发展模式。 “大学城”是指以大学、科研机构为核心和依托,以有机联系网络(包括开放式办学、资源共享、后勤社会化等)为基础,以高校教育、研究开发与产业开发三位一体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城市区域。 当今世界上有许多举世瞩目的大学城,如英国的剑桥大学城和牛津大学城、美国的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大学城、日本的筑波大学城、意大利的波洛尼亚大学城等。由于大学城建设在城市创新体系构建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在我国有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规划建设或已经建成了不少大学城。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共有20多个城市(区)已经提出或正在规划建设大学城,如南京仙林大学城,南京江宁大学城、广州大学城、深圳大学城、上海松江大学城、无锡大学城和杭州的下沙大学城等。 大学城的发展方向很明确,即主要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通过各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调整、环境整治、机制创新、政策扶持和创业投资等途径,形成一个以大学为纽带,辐射周边地区,集教育功能、产业功能和生活服务功能为一体,文化氛围浓厚、科技产业发达、服务体系完美、优秀人才汇聚、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化地域,并最终建成一个一流的大学科教区、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和优美的生活区。它以名牌大学为动力,能够带动并形成高品质的新型城市。建设者往往会邀请国内外著名的规划单位对大学城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蓝图进行设计,因此,大学城往往有着高起点、前瞻性特点,形成了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集学校、生活区、经济园区为一体的生态小城,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大学城一般建在距离中心城区60100公里处,现代交通1个小时以内能到达的地方。它具有良好的道路和交通设施,远离城市污染,水资源丰富,供电充沛,地域广阔,地处原居住居民或旧有村落稀少的远郊。大学城的辐射效应主要表现在大学的开放性和资源的共享性。 大学城内的学校规模都较大,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教育活动和相关的科技开发为主要内容。大学城一方面吸引各地的学者和学生,另一方面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城内,逐渐建成融教育、科技、企业生产为一体的小城镇。师生从外地往返于大学,一般都能利用城市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城市为学生打工或实习提供了大量岗位,而相对低廉的工资降低了成

金融投资分析技术与技巧

金融投资分析技术与技巧 第一章金融投资基本分析概述 第一节金融投资分析的重要性 1.金融投资分析意义 2.金融投资基本过程:确定证券投资目标,进行证券投资分析,组建证券投资组合,投资组合业绩评估,投资组合的修正。 3.金融投资分析的步骤:整个国民经济-发行股票的企业分析-证券市场分析 4.金融投资分析的信息来源:政府证券交易税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媒体其他 第二节基本分析简介 1.基本分析的内涵 2.基本分析优点:信息数据稳定性资料分析综合性 缺点:信息成本高信息时滞效应对投资者素质要求高 3.金融投资基本分析的争议 第三节基本分析的主要内容 1.宏观经济分析:宏观经济运行分析政策分析国际金融市场环境分析 2.行业分析:行业基本经济特征分析行业演变(进入,增长,成熟,衰退)及其驱动力(技术市场需求)分析行业竞争结构分析(5种基本竞争力模型)竞争者分析行业关键成功因素分析行业吸引力分析 3.公司分析:公司竞争地位分析公司盈利能力及增长性分析公司经营管理能力分析 第四节基本分析理论流派的发展演变 1.20世纪30年代西方大萧条前的基本分析流派 2.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价值投资流派的迅速发展:格雷厄姆的投资思想 3.20世纪50年代后:价值投资流派和成长投资流派的不断融合巴菲特 第二章宏观经济分析技术与技巧 第一节宏观经济分析概述 1.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 2.宏观经济分析基本方法:总量分析法结构分析法经济指标分析法(先行同步滞后)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法概率预测分析法 第二节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变量 1.国民经济总体指标:GDP 经济增长率工业增加值失业率通货膨胀国际收支 2.投资指标投资类型分类政府投资+企业投资+外商投资 3.消费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4.金融指标:总量指标利率汇率外汇储备 5.财政指标: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赤字或结余 第三节宏观经济分析内容 1.宏观经济运行分析:影响证券市场价格的因素(股票+债券) 2.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货币政策的含义作用目标与中介指标 工具运作影响) 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财政政策的含义手段及功能种类及影响注

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文章标题: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营经济的发展.近几年各地的实践提供了有力的证明,一般民营经济发展较快的县份,[文秘网文章找 范文,到文秘网]经济增长速度也较快.然而,如何发展好县域民营经济,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很重要地就是要打好区域民营经济的“特色牌”,充分立足本地传统产业和优势资源,形成产业集聚和规模化发展的良好局面。近年来,我们某市县按照“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发展规模化”的发展思路,初步形成了电工电器、食品药品两大支柱产业,以及玻璃工艺、石化管件、压力容器、棉纺织品、电子陶瓷、车辆配件等六大特色产业.但是,调查中发现,我们某市的一些特色产业多年来仍在低水平上徘徊,“膨胀”、“拉动”能力和扩张势头还没有形成,企业集中度低,形不成规模,龙头企业不多,核心竞争力不强,区域特色的块状经济还处于萌芽状态,没有形成像苏南、浙江那样的区域规模经济优势。针对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笔者认为,要想使某市的民营经济得到大发展,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强势竞争力的区域块状经济,形成竞争优势,就必须努力找准当前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克服和解决。 一、加强调研,充分摸清民营经济在形成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应该说,近年来我们某市的民营经济发展是比较快的,也十分注重培植

和发展区域特色产业,但是在实现特色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一)“低、弱、散”的状况阻碍了特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以我县玻璃产业发展为例,该产业起步于上个世纪年代,是从玻璃仪器加工发展壮大而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产业,特别是进入年代以来,生产企业逐步增加,外销产品不断增多,促进了该产业的加快发展.目前全县拥有玻璃及水晶工艺品生产企业多家,其中:中外合资企业家,加工点多个,从业人员余人,全县个乡镇均有玻璃制品加工企业或加工点,星罗棋布,遍及全县镇村。尽管玻璃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仍然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层次较低.在企业层次上,不少企业规模还较小,部分企业仍停留在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在产品外销上,不少企业基本都是通过国内各有关外贸口岸或香港、台湾地区的代理商间接出口,产品利润被中间商获取太多;在产品层次上,大多数产品是为国内外客商搞配套、组装产品,直接销往国内外市场的还比较少,产品档次明显低于广东、浙江、上海等地。二是管理较弱。不少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未建立或不完善,企业治理结构较乱,家族式管理问题突出。尤其是在企业财务管理、产品质量管理和生产现场管理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与现代公司的规范化管理要求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三是摊子较散。众多的生产加工企业缺少公司长期发展计划、产品研发规划,缺乏对产品市场的调研;缺少对公司内部和周围现有资源的有效整合,加工地点分布比较零散,集中统一管理难度较大,对企业整体形象的树立重视程度不够。 (二)同行业无序竞争影响了特色产业集聚效应的形成.一方面,同行

新区关于加快推进XX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模板】

XX新区关于加快推进 XX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XX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国发〔2009〕19号,以下简称《意见》)和《XX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XX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09〕25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加快XX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制定本意见。 一、XX推进XX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定位和目标 (一)XX在推进XX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定位。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刻认识国家战略的要求,用好XX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战略机遇,努力把XX建设成为XX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加快完善金融布局规划,为吸引金融机构落户和XX金融业未来发展准备空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商业配套,优化金融生态,着力营造优良的金融发展环境;促进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支持金融与航运、科技、贸易和先进制造业联动;争取金融创新先行先试,完善以金融市场需求为导向、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为主体的金融创新机制。 (二)XX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的目标。围绕XX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XX推进金融核心功能区建设的目标是:基本形成国际金

融中心核心功能区的空间布局。加快建设陆家嘴金融城,形成总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金融产业空间形态;深入研究陆家嘴金融城和张江银行卡产业园延伸区域及其他相关地区的功能拓展,为可能出现的金融集聚区做好空间准备。基本形成陆家嘴金融城和张江银行卡产业园前后台联动的产业布局。在张江现有的金融后台服务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国际金融服务外包功能,打造高层次、多功能、现代化的国际金融信息产业基地。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配套环境。根据XX未来金融产业规划和金融从业人员的特点,完善和优化陆家嘴金融城、张江金融后台基地及其延伸区域的商业、交通、餐饮、居住、文化、娱乐等配套环境,形成总量充足、布局合理、业态完善的商业配套体系。基本形成金融业的核心支柱产业地位。加快集聚金融要素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统筹发展传统金融和新兴金融,促进金融主体产业和金融辅助产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金融财经资讯、教育咨询、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产业。基本形成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良性发展模式。推动形成金融与航运、贸易、科技及先进制造业联动发展的格局,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 二、XX金融核心功能区的规划布局和开发建设 围绕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的目标,在硬环境建设上,要争取在金融前后台布局规划、环境配套方案和动拆迁方案等三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一)完善金融前后台布局规划。完善陆家嘴金融城和张江金融信息后台基地布局规划,推动规划进入实施程序。完善布局规划,要坚持

京津冀金融集聚发展现状

京津冀金融集聚发展现状 在全球化的大潮之下,经济资源的流动性更强,金融资源在区域间的转移现象也日趋明显。随着资本流动通道的不断拓宽,金融资源会自发地向某一有利于其发展的区域集中,进而形成金融中心,这就是金融集聚现象。作为货币资本配置的和谐,发达的金融业毋庸置疑地能对所在地区的经济进步产生重要影响。金融资源就如同经济发展的燃料,充足的燃料能够加快发展的脚步。因此从某种角度上来讲,经济竞争的核心就是金融资源以及金融效率的竞争。综上,不论对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省份而言,尽可能的吸引金融资源,提高金融集聚的水平都是至关重要的。 放眼海外,以纽约,伦敦、东京三大金融中心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城市的金融产业空间集聚状态十分明显。众多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入驻以上区域,并以此为中心拓展自身业务与规模。这些金融机构的聚集大大方便了其业务之间的通信、交通等日常业务所需条件,降低经营成本促进自身发展。金融机构在使自身成长的过程中,客观上也对当地经济做出巨大贡献,使得这三座城市成为享誉全球的国际化大都市。 望向国内,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竞相成长成果斐然。特别是金融业,从最初的几家银行发展到如今各类机构百花齐放的场面。随着金融机构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我国的金融资源也开始出现向某个区域集中的倾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崛起迅速吸引着金融资源的涌入,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的发展。金融集聚的效应也开始辐射周边,形成了形成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等国内知名的经济圈。 京津冀是中国三大经济圈之一,经济发展历来受到国家重视,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深化改革,对京津冀区域问题受到重视。北京集聚着全国金融监管机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金融中介机构的总部,众多来华投资建设的外资金融企业也选择把中国区总部设在北京。到2014年,北京市银行系统机构总数为4 018个,从业人数达189 776人。天津是我国北方的水陆交通枢纽,发挥着疏通国内外有关贸易和货物运输的重要作用,是我国北方的物流中心。2014年货物吞吐量超过5.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 400万标准箱。港口规模化发展有力带动金融信息流动,对天津金融成长具有积极作用。河北省目前正加紧调整产业结构,对

金融市场学投资品种分析定稿版

金融市场学投资品种分 析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金融市场投资品种分析 我国金融市场的投资品种 1、债券。债券是一种有价证券,是社会各类经济主体为筹措资金而向债券投资者出具的承诺,按一定利率定期支付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2、股票。股票是指股份公司发给投资者的入股和兑取红利的凭证,是一种有价证券,可进入交易市场交易。 3、外汇。提到个人外汇投资就不能不说“外汇宝”,“外汇宝”又称个人实盘外汇买卖,是拥有外汇现汇或外币现钞的国内居民在可自由兑换的外币之间进行不可透支的兑换。 4、期货。期货是有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特定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标的物的标准化合约。 5、基金。从广义上说,基金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设立的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从狭义上说,基金是指具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资金。

6、个人保险。从经济的角度来说,保险(insurance)是一种财务调节制度,从法律的角度来讲,保险是一种协议。 7、信托投资。是金融信托投资机构用自有资金及组织的资金进行的投资。 8、其他投资品种。房地产、储蓄、黄金、白银、银行理财、现货等金融理财产品: 投资品种的特点 1.、债券的特点 1、偿还性:即必须规定债券的偿还期限,债务人必须如期向债权人支付利息,偿还本金。 2、收益性:一方面投资者根据固定利率,可取得稳定的、一般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的利息收入;另一方面可在证券市场上通过较低价买进、较高价卖出获得价差收入。 3、流动性:即变现力,指的是在偿还期届满前能在市场上转变为货币,以满足投资者对货币的需求;或到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抵押,以取得相应数额的抵押贷款。 4、安全性:债券与其他有价证券相比,投资风险较小。 2、股票的特点 1、不可偿还性:股票是一种无偿还期限的有价证券,投资者认购了股票后,就不能再要求退股,只能到二级市场卖给第三者。

产业集聚效应与浙江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产业集聚效应与浙江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运用区位熵法对浙江省制造业的集聚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得到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然后以化学纤维制造业为例,对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化学纤维制造业对浙江省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提升化学纤维制造业的集聚程度可以提升浙江省区域经济增长水平。 关键词:产业集聚;区域经济增长;区位熵;浙江省;实证分析 一、问题提出 产业集聚这一概念最早由马歇尔(Marshall)提出,是指生产某种产品的一些同类企业,与它们配套的上下游关联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围中。作为一种区域组织形式,产业集聚使得各企业之间演变成一种同时存在着竞争和合作的状况,并进一步细化了劳动分工,降低了生产成本,对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竞争力提升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在沿海地区,产业集聚已经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增长的一种有效途径,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浙江省处于长江中下游经济带核心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本文对浙江省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从现有产业集聚指标出发,得出本文所选择的集聚产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然后,通过对浙江省化学纤维制造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得到相关结论。最后,对浙江省产业集聚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区域产业集聚程度的测度 已有文献中介绍了大量衡量地区产业集聚水平的统计指标,如行业集中度、哈莱-克依指数、赫希曼-赫佛因德指数、空间集聚指数、空间基尼系数、熵指数等。其中,区位熵是衡量产业集聚普遍采用的一种工具。 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由哈盖特(P.Haggett)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其在衡量某一区域内各要素的空间分布状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中的作用和地位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区位熵可以测度一个地区生产结构中某个产业同全国水平比较所具有的相对优势。另外,区位熵法还具有操作简便,数据容易获取的优点。基于以上,本文运用区位熵法对浙江省各产业集聚度的情况进行分析,其计算公式为: LQ= 在上式中,i表示第i个产业,j表示第j个地区,Xij表示第j地区中i产业的产出指标,该指标可以选用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总资产、企业单位数、产品销售收入等。一般情况下,区位熵的值越大,表明专业化水平越高。若LQ 的值大于1,表明该产业在当地的专业化程度超过区域水平,属于主导产业部门。也表明该产业在当地发展迅速,拥有相对的规模优势;如果LQ的值小于1,表

工作方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方案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以及《X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X-X年)》,加快推进我X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产业是决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根本所在,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要顺应产业变革大势和发展规律,坚持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一起抓、创新驱动与投资驱动一起抓、重点地区与重点园区一起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主体作用,聚焦产业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以改革创新为主要动力,以扩大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为主攻方向,以新兴产业和新业态培育、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为着力点,积极培育新动能,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进先进制造业大省、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现代农业大省和网络经济大省建设,构建高素质、高质量、高效率的现代产业体系。 到X年,通过在网络经济、现代服务业、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农业五大产业领域集中实施21个重大行动和重大工程、80项重点举措,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成效,产业供给结构持续优化,网络经济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先进制造业竞争力大幅提升,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产业供给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产业供给动力和活力显著增强。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发展网络经济新业态。 围绕破解新业态、新模式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发展网络经济新形态,拓展网络经济发展新空间。 1.实施“互联网+”行动。 (1)实施“互联网+”11大行动,研究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推进重点领域开放合作,放宽新模式、新业态市场准入,突破“互联网+”发展瓶颈制约。 (2)鼓励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在协同制造、高效物流、现代农业、创业创新等重点领域组织推进试点示范,培育“互联网+”骨干企业。 (3)依托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惠民试点,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加快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厅、教育厅、科技厅、公安厅、民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环保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厅、商务厅、卫生计生委、旅游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省政府金融办。 2.实施大数据创新发展行动。 (1)积极申建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大数据创新应用,探索形成一套适应大数据创新发展的管理机制和发展模式。 (2)制定部门数据资源开放清单和开放计划,加快全省基础信息

对上海金融机构集聚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理论思考(发表)

上海金融机构集聚与金融中心建设问题研究 张望 摘要:文章分析了近年来上海金融机构集聚的特点及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影响,从有利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角度,提出了上海金融机构集聚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金融机构金融中心 近年来,随着开放的不断深化扩大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不断推进,上海金融机构不断集聚。以银行业为例,越来越多的中外资金融机构入驻上海,机构数量、类型、创新和竞争发展呈现一些新的特点。国务院2009年3月25日召开的常务会原则通过《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航运中心建设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未来进入上海的金融机构速度将明显加快,未来金融机构集聚发展对自身及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影响是目前需要关注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近年来上海金融机构集聚与发展特点 1.机构集聚效应明显增强,机构类型更趋多样化,中小银行进入上海的数量明显提速。尽管2007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形势急剧恶化,但上海机构集聚效应仍持续增强。2008年,新增分行级以上银行业金融机构13家,其中,股份制银行分行2家,外资法人银行分行及外国银行分行9家。机构类型多样化方面取得新突破,除了在国内唯一设立的货币经纪公司外,还成立1家私人银行业务部,村镇银行也获准筹建,邮政储蓄银行改革取得新进展。截至12月底,上海银行业营业性金融机构达到3167家,机构类型方面突出表现为“三多”,即外资银行多,外

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已达164家;非银行金融机构多,共26家;商业银行营运中心多,共计43家,其中持牌11家。 受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金融市场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吸引,自2007年以来,进入上海的机构数量明显增加,2007年下半年2008年末,有6家中资城市商业银行和中小银行上海分行设立,预计未来进入上海的异地城市商业银行数量还将增加。 2.银行业金融机构总体运营水平再上新台阶。据监管部门统计,2008年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账面利润811.5亿元,同比增长26.7%。盈利结构持续改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为12.2%;成本收入比为27.3%。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资产质量总体较好基础上,不良贷款余额与比率持续7年“双降”。截至2009年12月末,不良贷款率为1.47%。 3.金融创新不断丰富并日趋活跃,国内示范效应不断显现。从银行业战略转型、优化经营模式、改善盈利结构和提升综合竞争力出发,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推进经营转型,优化业务结构,转变经营管理方式和盈利模式,加快业务创新,在公司治理、经营理念、风险管理、流程再造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在个人理财、电子银行、衍生交易、银行卡、消费信贷、中间业务等领域创新活跃,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是理财产品成为银行主要创新领域。理财业务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宽。人民币理财产品从以债券投资为主的债券型,逐步延伸拓展,信托计划、信贷资产、货币市场、票据市场和资本市场等也已成为理财产品的载体。从挂钩境内资本市场发展到境外股票、基金等市场。理财产品从固定收益型,发展到保本浮动收益和不保本浮动收益型。

产业集聚效应分析

综合考试 产业集聚的空间分异及集聚效应分析 --以河南省为例 研究思路:佛农(Vernon)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美国跨国公司生产与贸易的地理扩散为典型,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来解释国际生产与贸易,并赋予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以空间维度。基于这一理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对于空间区位的选择以及对空间环境的依赖是不同的。本文以河南省为例,根据工业所面临的竞争和所使用的生产要素,将河南省的产业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等几种类型,通过计算不同类型产业在18个市的集聚情况,揭示河南省不同类型产业集聚的空间分异和变化,最后通过对这几种类型的产业集聚情况的集聚效应测度,探寻不同产业类型对河南省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研究步骤: 二、使用区位墒公式来计算河南省18个城市2003-2012年十年间三种产业类型的时空变化,反映其专业化程度及其空间分异的规律。计算公式如下: 区位熵计算公式:Q=S/P,式中,Q为区域的经济区位熵,S为该区域某产业的产值,P为该区域全部产业的总产值。 一般而言,区位熵值越大,表明专业化水平越高:区位熵>1,表明A产业在某地区专业化程度超过了总地区,属于地区专业化部门;区位熵<1:说明该地区A产业的专业化水平低于总地区,必须从区域外输入产品;区位熵=1:表明该地区A产业专业化水平与总地 区相当,基本自给自足。 三、根据不同产业类型空间区位选择情况,分析针对河南省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产业集聚形成的原因以及不同集聚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四、集聚效应的计算 CES生产函数(即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为集聚效应(以h表示)的测量提供了较为理想的理论框架。 , 这里P为某工业部门实现的利润, Q表示工业总产值, K为其某年份固定资产净值,B为产出利润弹性,C为固定资产占用的利润弹性。 当h≥1时,表明具有集聚效应, h值越高,所带来的产业集聚效应越大。当h<1时,表明整体经济或行业没有集聚效应。 具有集聚效应说明该类型的产业集聚对于促进河南省的经济增长有正向带动作用。

金融行业分析

(二)金融行业 1.金融行业需求分析 金融业包括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银行是以吸收存款作为主要资金来源,以发放贷款为主要资金运用的信用机构,银行的基本职能是充当信用中介,充当支付中介,进行信用创造和调节经济。因此,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是真正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开发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信用合作社、储蓄银行、信托公司及其他专业银行、财务公司等。 我国的金融信息化被业内人士认为是“起步晚,却发展迅猛”。但与国外的金融企业相比,我们还停留在金融信息化的初级阶段。目前国内已经上马信息化的金融企业大多只是为客户提供信息查询而已,提供理财、咨询服务的不多。国外的经验告诉我们,金融信息化不是为了向客户提供一批简单的海量信息,而是要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成为客户的投资理财专家,为客户整合加工所有的信息,分析投资动态,推荐投资产品等。要让信息化落到实处,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数据大集中。金融企业为顺应金融业务和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大趋势,斥巨资将过去分散的、功能较弱的、以业务自动化处理为主的单一计算机系统改造为功能强大的集中式计算机应用系统。如今,这种系统已经成为金融企业经营管理和业务运作的核心基础和最重要的竞争武器。

2)建立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数据大集中后,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可以使分散的信息变成集中的信息,使孤立的信息变成相互联系的信息,使一些潜在的原始的信息变成现实的经过加工的信息,使无价值的信息变成有价值的信息。数据仓库建成后,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关联企业的信贷风险,能够形成以客户管理为框架的成本控制体系,从而实现金融企业经营资源的优化配置等等。更为重要的是,数据仓库可以为各级金融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强大的可信赖的支持,减少决策的盲目性。 3)为金融业搭建多元化的综合业务平台。有了集中的数据仓库后,各项业务的开展将更为有的放矢,各项业务的开展也具备更多的可能性。金融业务多元化,服务功能综合化、全能化,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金融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将改变单一、传统的经营模式,实现综合经营。现在商业银行领域,如投资、证券、代理保险、信用卡、咨询服务、信息服务、保险箱服务等等,都已在金融市场上积极推进,中间业务的发展令人看好。 针对金融行业的特征,针对通信及信息技术具有以下要求:固移融合通信网络,开放灵活移动技术,构建稳定、安全、高效的企业信息化系统,提升组织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开展新的业务合作模式。具体需求包括: (1)基础通信,包括有价格竞争力的互联网宽带、有线与无线混合的专线 (2)移动营销,包括高时效短信发送要求、可靠稳定应对大业务

我国聚集经济效应下的城市化进程

我国网络货币的发展与政策研究 摘要:随着网络货币规模的迅速膨胀,人们开始忧虑这种新生事物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人民币是否会因此而受到冲击?相关部门对它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是否应该对其采取措施?本文首先通过大量实例的考察,对我国网络货币进行了定义与类型划分;其次在经济学理论基础上,分析了网络货币在当前以及未来对经济所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网络货币;货币职能;经济影响 Abstract:With increasing of the scale of the network currency in China, people start to consider how influence this kind of newly emerging things will have to our life? Whether the Renminbi could therefore be under the impingement? What attitude the relative departments should have towards it? And what policies should be take? In order to answer those questions, the paper firstly, through studying massive cases, gives the definition to our country s network currency, and divides them into three types; Secondly, based on the economics theor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nece, broughted by the network currency, on realistic economy in current years and in the future;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proposals to the

集聚效益释义

集聚经济效益 基本信息 集聚经济效益/集聚经济效应(Agglomerative economies effect)集聚效应(Agglomerative Effectiveness/Agglomerative Effect/Combined Effect) 基本概念 中小企业集群中的外部经济性就是德国经济学家所称的“集聚经济效益”,即因企业在地域上的集中而导致社会分工深化、企业联系加强和区域资源利用提高所产生的成本节约。 集聚经济效益是指由于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集中所产生的高效益。指能够不断地从外部吸收资金和人才,并不断向外部输出创新产品和分裂新的企业,使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就业机会不断增多。高技术产业集聚区是由许多相互有内在联系的研究机构、企业和一些服务性网络有机结合而成的。 集聚经济效益则是来源于现代工业生产在空间上的集中性;通过生产活动在空间距离上的彼此接近,实现资金周转、商品流通、劳动力培养、企业的技术创新、升级与竞争等方面的集中运行,从而获得效益。 集聚经济效益包括:内部集聚经济和外部集聚经济 便利性 集聚经济效益的便利性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接近的便利性,企业新生的便利性,创新的便刻性和社会资本形成与积累的便利性。表现在集群内企业高度专业化的分工协作,各企业承担产业链中某一环节的活动,使无法获得内部规模经济的单个中小企业通过外部合作获得规模经济,使企业实现了柔性与规模的统一。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资源上的弱小地位限制了中小企业规模经济性的发挥,而单凭市场机制的力量可能使中小企业被大企业吞并,其优点因而丧失。通过企业集群,中小企业在营销、技术、信息共享以及培训等方面可以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效益,从而维持中小企业灵活、创新的能力。企业集群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的进入壁垒,使集群内企业与孤立的企业相比更存在着生存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企业进入集群的增加,增加了原材料、资本、技能、劳动力的利用程度。

金融产业园发展计划规划分析

**金融产业园发展规 划 建设金融功能先进、商务服务集聚的城市功能区,有利 于增强区域经济活力、加快产业升级、提升区域品牌。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金融服务对于产业扩张、集聚和升级的促进和支撑作用,以园区化建设带动金融产业加快发展。依据《国家金融业发展和改革“^一五”规划》和《**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结合**发展实际,特编制《**金融产业园发展规划》。 本《规划》起止年限为2009-2020年。 一、现实基础 (一)金融业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全市金融体系建设逐步完善,金融业规模不断壮大。2008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4.2亿元,金融机构贷款比例有所增加,已形成金融产业集聚发展的市场需求基础、金融要素基础和配套要素基础。

1、金融组织体系初步形成。金融市场主体数量初具规 模,共拥有各类金融机构网点700余家,金融从业人员 1.1 万余人。银行类金融机构12家,营业网点500多个,其中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5家,政策性银行1家(农业发展银行): 股份制商业银行2家(光大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1家(**市商业银行),合作金融机构1家(农村信用社)。保险类金融机构22家,营业网点138个。证券类金融机构4家,营业网点8个。信托投资、典当行、担保公司等其他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在不断发展。 2、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金融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机构存贷款业务增长较快。截至2008年12月末,各类金融 机构存款余额达1202.1亿元,首次突破1200亿元大关,环比增加19.4亿元,增幅较上一年同期少增78.4亿元;比年 初增加84.5亿元,增幅较上一年同期少增16.5亿元,贷款 余额249亿元。保险市场发展迅速,现有保险公司已经超过18家,险种突破30种,2008年,保费收入34亿元左右,同比增长36% 2007年末,全市银行业票据贴现余额19.16亿元,比2007年初增加12.28亿元。 3、企业融资渠道逐步拓宽。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目前已上市企业达到13家,累计融资60亿元,同时还有20户企业进入上市储备库。上市企业天圜营养集团有限公司日

大学城的集聚效应分析

大学城的集聚效应分析 [摘要]大学城能够迅速集聚人才和各类资金。教育、科研、产业实现自然对接,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推动和原动力。本文采用超越成本函数来分析南昌大学城的集聚效应,得出南昌大学城对南昌市发展具有集聚效应,据此对南昌大学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大学城;集聚效应;超越成本函数 中国的高等教育正步入大众化、产业化发展阶段,随着高校扩招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引发了中国的大学城建设热潮。据不完全统计,自从2000年9月东方大学城在河北省廊坊市“开城”以来,迄今为止全国各地出现了60多座大学城。这次大学城建设热潮无疑是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难得机遇,也必定会对中国的社会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对现代城市形态的转型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高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以南昌大学城为例,探讨大学城的集聚效应。从而为确定与南昌市发展相匹配的大学城提出建议。 1南昌大学城的形成与历史沿革 根据《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确定的“在昌东、昌北,依托现有院校,就近逐步扩大,建设规划统一、功能分区、资源共享的两个大学区”的总体要求,南昌市从2002年开始启动高校新园区建设。目前,南昌市已建设了昌东、昌北两个大学城。其中昌东瑶湖园区为15平方公里,昌北前湖园区为25平方公里。进入昌东园区的有五所高校:江西师范大学、南昌水专水电高等专科学校、民办蓝天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省机械职工大学、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进入昌北园区的有五所高校: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南昌科技大学(筹)、江西医学院、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10所院校共投入700亿元,占地面积1.556万亩,建筑面积约500万平方米。另外,还有江西省外语外贸职院、江西省轻工学校、江西省电视大学、江西省医药学校等几所院校已进入园区。红角洲片区是红谷滩新区三大片区中面积最大的一块,根据总体规划,红角洲片区定位为融文教、体育、旅游、高档住宅综合区,区内布置了高校园区、国际体育中心、商务中心和高档住宅区。目前,南昌大学和南昌航空大学已入驻红角洲高校园区,分别征地3000亩和2200亩建设新校区,已于2003年9月正式迁入新校区。5年的时间里红角洲高校园区就形成了8万人的规模。为策应红角洲高校园区建设,新区管委会采取招商引资的办法,引入香港保集集团和广东联泰集团投资建设区内基础设施工程,与区内建设了两条主干道,一条为环绕高校园区的学府大道,全长6.4公里,宽60米,两侧各20米的绿化带,投资1.5亿元人民

互联网金融投资案例分析

史上最全中国104家风投互联网金融投资案例分析报告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的网民渗透率达61.3%,超过六成网民使用过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艾媒分析师认为,在资本推动和中国网民投融资和支付需求逐步释放的大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互联网金融市场日益壮大,成为整个互联网领域炙手可热的分支,有统计显示,2013年至2014年10月21日互联网金融领域共发生投融资案例191起,104家机构投资互联网金融,庞大资金都流向哪儿? 一、投融资概况 从整体上看,2013年至2014年10月21日互联网金融领域共发生投融资案例191起,其中公开市场化投融资案例数(投资方信息公开的)147起,共有104家机构参与过投资。 1.2C(Customer)理财领域最受机构青睐 全球最最赚钱的企业基本都是做C端生意的,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内,同样是做 2C(Customer)的理财平台最受机构青睐。如上图,无论是从投融资总案例数还是参与机构数的角度来看,仅是网贷、网销金融及消费这两个服务于个人理财需求的子领域就几乎占据了半壁江。 2.各领域的机构集中程度存在差异 从上面表格和图中都可以看出,网销金融及消费、金融企业服务(互联网金融2B 服务)这两个子领域的机构集中度明显较高。机构集中度高的意思是指:在网销金融及消费领域中38起公开市场化投融资案例仅有29家机构参与,金融企业服务中16起公开市场化投融资案例仅有13家机构参与。这说明上述两个领域中,机构参与的广泛程度相对较小,融资者最好有针对性地寻求融资。而网贷领域则刚好相反,39起公开市场化投融资案例中就有44家投资机构,是所有子领域中(除数据过小的众筹外)投资机构参与最广泛的领域。 如果你对互联网金融稍有关注,就一定听说过各路神仙都热衷于投资网贷的消息。不仅是银行、保险公司、券商、央企、国家产业基金以及生产烟花的上市公司做网贷,甚至小米、美银美林、高盛这样与网贷“违和感”强烈的公司都出现在投资方的名单里。在民营银行牌照极度稀缺的情况下,谁不想从战略层面布局一个类银行的环节呢? 而金融企业服务领域内多为金融IT服务商,技术属性较强,投资门槛本身就较

城市聚集效应的经济学——以西安市为例

2012年第2期总第212期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 【区域经济】 城市聚集效应的经济学分析 ———以西安市为例 梁 闽 (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摘 要]聚集效应是影响城市化进程主要的经济规律之一,从经济学的视角来探讨城市聚集机制中的 双重乘数效应, 以西安市城市聚集经济的发展为例,揭示西安市城市聚集效应过程中的问题,指出强化城市聚集效应对中心城市发展所带来的重要意义, 并结合西安市在关中—天水经济区中的经济核心地位,强调了增强西安市的城市自生发展能力,强化其城市聚集效应可以引领、带动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聚集效应;双重乘数效应;西安市 [中图分类号]F299.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2-0110-03一、引言 空间集聚使城市经济具有显著的聚集经济效应,是城市经济的本质特征。聚集经济的形成来源于分工与专业化、 规模经济、外部经济和市场效率的提高(吕玉印,2000)。基于以上四个方面来研究城市与聚集经济内在联系的经济理论最早可追溯至以韦伯为代表的新古典区位理论,之后是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派的区位理论, 两者将研究的重点都放在了城市聚集经济的微观机制上。而以佩鲁为代表的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则从宏观层面上将城市聚集和区域发展的非均衡联系起来, 认为城市化是地区不平衡增长的结果。我国学者冯云廷(2001)从城市化经济的现象角度研究了个体城市聚集过程及其聚集后产生的效应。虽然他们的研究视角各不相同,但都提高了聚集经济在城市发展中的理论地位。聚集经济效应制约并决定着城市的发展、壮大,对城市经济的增长有着明显的影响。我国目前基本进入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时期,因此城市聚集效应的研究对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城市聚集过程中的乘数效应 城市聚集的动力源于不同空间上存在的比较优势所形成的经济势能差,在由“比较优势利益—功能互补利益—机会选择利益” 共同构成的动力机制下,存在利益关系的经济个体便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导致人口、资源等要素的实际流动。支撑城市发展的全部要素在三种动力机制作用下相互间发生作用是通过双重乘数效应实现的。 (一)第一层次乘数效应———由“聚集”作用导致城市“成长”的机理 第一层次乘数效应的机理是聚集作用于成长,表现为工业的经济增长推动城市第三产业的相应发展。这一层次的乘数效应开始是由始发性的工业推动的,工业生产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先是为城市化提供了相应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如交通运输设备、现代电力系统和能源系统等,由此带来了人口、资源、企业和市场等诸多方面的 集聚并产生乘数效应。始发性的工业围绕主导部门逐渐发展成为城市的主导工业(如钢铁、 机械、电力、石化等资本密集型产业),由于产业间的连锁效应大,导致产业在空间集聚范围上迅速扩大, 从而加剧了资本、人力等生产要素的积累,剩余劳动力也开始从农村向城市大量转移,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增长,城市规模也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扩大。这一层次乘数效应的实质是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 其作用过程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工业项目和数量的扩张,还在于流入城市内的再度创造的异质生产力能否与原有生产力形成同质交融, 通过这种相互融合变异质的要素为同质要素,即实现异质要素同质化。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这一层次的乘数效应是通过个体与厂商的理性经济行为将城市的形成与规模内生化,从而把工业化与城市化联系了起来。 (二)第二层次乘数效应———由“成长”引致城市成长并进一步引发 “聚集”的机理聚集效应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综合经济现象,它既涉及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又同产业经济中的组织结构有关。空间经济理论认为,城市成长过程就是经济质的流动和累积过程, 这在空间上表现为城市聚集规模进一步扩张,并使得城市投资环境和内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分工得以进一步深化, 深化和精细的分工使得区域内产业和部门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进而就为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新思想的产生以及创新人才的培养等提供了环境,继而使得创新活动在城市域内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在创新活动深化和逐渐扩展到相关产业链条的过程中又进一步推动了城市自身的发展。所以第二层次的乘数效应中的城市成长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产业的成长(如第三产业中信息产业的加快增长),由于不同产业之间特有的关联效应和产业本身的聚集效应, 使得密切联系的产业部门在空间分布上通过产业链条表现为明显的集中趋势(如图1所示)。 三、城市聚集效应的举例分析— ——以西安市为例01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