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欧洲一体化

欧洲一体化

欧洲一体化
欧洲一体化

欧洲一体化研究

欧洲经济一体化与欧盟经济宪法

———一个制度和演化经济学的分析视角

史世伟

内容提要:从制度和演化经济学的视角来看,经济组织取得成绩一方面来自

于市场扩大带来的配置效率,另一方面来自制度发展的“适应效率”。欧洲一体化

的进程可以被看做是复杂开放系统的演进。其中,利益偏好不同的行为者选择和

执行不同的一体化策略,通过博弈产生一体化的制度。所谓经济宪法是指规范经

济活动的法律和机构安排的总和。作为一个前所未有的政治实体,欧盟已经具备

了在经济领域制宪的能力,但欧盟经济宪法不可能完全取代其成员国的经济宪

法,欧盟还不得不在辅助原则的基础上同其成员国分权。

关键词:欧洲一体化 欧盟 经济宪法 制度与演化经济学

前 言

欧洲经济一体化从1957年全面启动,到如今已经走过了50年的历程。欧盟从最初的6个国家扩大到现在的27个国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和贸易集团。它目前与美国和东亚三足鼎立,在全球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欧洲共同体/欧盟在一体化过程中创造的经济模式也越来越被世人所瞩目。①从制度和演化经济学的视角来看,经济组织取得成绩(如欧盟或欧洲经济区整

①采用“欧洲共同体/欧盟”这种提法是由于欧洲联盟的成立并没有取消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是欧洲联盟的三大支柱之一。在本文后面,为了简便起见,姑且不论在一体化不同时期的不同称谓和法律状态,一律通称欧洲联盟或欧盟。

个范围内福利增加)一方面来自于市场扩大带来的配置效率(通过贸易创造正的规模效益\竞争加强、生产要素流动加速等),另一方面来自制度发展的“适应效率”。①经济一体化理论②不能完整地解释欧洲共同体/欧盟的历史,因为欧盟的历史还包括其制度的发展。笔者认为,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可以被看做是复杂开放系统的演进。其中,利益偏好不同的行为者(成员国、州和地方以及有组织的利益集团)和机构(欧盟机构)选择和执行不同的一体化策略,通过博弈产生了一体化的制度(规则),而这些制度又反过来约束谈判和协商的框架并由此影响一体化的进程。在这一过程中,知识的获取和积累占有中心的地位。此外,制度和演化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个体对于未来的无知,效率不再是理性的人在已知偏好和即定约束条件下对目标的优化,而被理解为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的满意、可行的适应。③

从上述理论框架出发,本文尝试对欧洲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欧盟经济宪法的形成作一初步分析。

一欧洲经济宪法

所谓经济宪法,一般是指规范经济活动的法律和机构安排的总和,④对市场经济体制来说,最重要的是竞争规则和竞争监管机构。竞争规则在《欧洲共同体条约》第81-89条中有具体说明,它包括:禁止水平的和垂直的竞争限制(企业协议)、禁止企业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欧盟兼并控制法规以及欧盟国家补贴控制。欧洲经济宪法作为欧盟一级立法的各项条约,⑤主要包括:三个共同体的2欧洲研究 2007年第1期 

②③④⑤[意]尼古拉?阿克塞拉:《经济政策原理:价值与技术》,郭庆旺、刘茜译,北京: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4页。Theresia Theurl and Eric Meyer,“I nstituti onelle Grundla2 gen der Eur op ischen Uni on”,in Renate Ohr and Theresia Theurl H rsg.,Ko m pendium Europ ische W irtschaftspolitik,München:Verlag Vahlen,2001,p151.

其代表性著作为Bela Balassa,The Theory of Econo m ic Integration,London:George A l2 len&Un win L td.,1962.

Carsten Herr mann2Pillath,Grundriβder Evolutions kono m ik,München:W ilhel m Fink Verlag,2002,p123.

[德]阿尔弗雷德?席勒、汉斯?克吕塞尔贝格主编:《秩序理论与政治经济学》,史世伟等译,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

在这里我们仅考察正式规则,而不包括对于制度分析来说更复杂些的非正式规则。

“成立条约”(1951年4月18日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7年3月25日的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对这些“成立条约”的修改和补充(1987年7月1日的《单一欧洲法令》,1992年2月7日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以及对《欧洲联盟条约》和《欧洲共同体条约》的修改:即1997年10

月2日的《阿姆斯特丹条约》和2001年2月26日的《尼斯条约》

)以及这些条约的附录、附件以及补充协议。这些条约构成了欧洲联盟经济秩序的基础。此外,欧洲法院的判例以及二级法(欧盟理事会和欧盟委员会的规定、指令和决定)中一些内容也对欧盟经济秩序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从1957年签署《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以来,欧洲经济一体化就确立了在农业领域外竞争性市场经济的方

向。①根据奥尔多自由主义主要代表德国弗莱堡学派的思想,市场经济的建构原则包括:一个有运作能力的价格体系、货币稳定、开放的市场(进入和退出的自由)、私人产权、契约自由、承担财产责任、经济政策的稳定性。而“调节原则”则包括:垄断调节、收入政策(收入与财产再分配)、纠正外部效应和预防非正常

供给。②弗莱堡学派认为,建构原则的制度化是对自由经济秩序的宪法保障,它确定经济主体行动的框架条件,从而要优先于旨在纠正市场失灵、并改变市场竞争结果的“调节原则”。竞争秩序的建立一方面靠自发演进和市场选择,而另一

方面则需要国家通过秩序政策来型塑(“竞争是一场由国家主持的演出”

)。而秩序政策作为“为经济运行过程创造和保持长期有效的秩序框架、行为规则和职权的有关经济法律和措施手段”,要高于“那些针对经济运行本身所采取的、

并能影响价格—数量关系变化的各种国家干预调节手段”,即过程政策。③这就

意味着,保证竞争,特别是创造一个有运作能力的价格体系,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所有一切其他经济政策措施不应当削弱竞争的普遍作用,而要“顺从市场”;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任何经济政策都将遭到失败。此外,奥尔多自由主义强调竞争秩序保障的市场自由和无歧视原则应当以同样程度应用于所有相互依赖的市

3

 欧洲经济一体化与欧盟经济宪法①

②③Roland Clapha m ,“W irtschaftsverfassung f ür Eur opa ”,A us Politik und Zeitgeschichte ,B17/2004,p 121.

[德]阿尔弗雷德?席勒、汉斯?克吕塞尔贝格主编:《秩序理论与政治经济学》,第48页。

冯兴元:“论奥尔多秩序与秩序政策”,《德国研究》2001年第4期,第39页。

场,也就是说要保证总秩序中的子秩序的兼容性。①比如,我们不可能设想在一个开放的产品市场下,长期实行外汇管制。

二欧洲经济宪法形成发展的特点与动力

综上而言,建构原则和调节原则的制度化给出了欧洲经济宪法规范和功能上的总方针,籍此,一个市场经济秩序的实现能够得到保障。一般说来,国家是经济制度———特别是像经济宪法这样高层次的制度———的主要提供者,然而欧洲联盟不是一个主权国家,而是一个介于政府间(intergovern mental)和超国家(sup ranati onal)组织之间的机构。因而,欧盟经济宪法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特殊的国际制度安排。约翰?鲁杰(John Ruggie)将国际制度定义为“已被一部分国家所接受的一系列相互期望、规则、规定、计划、组织能量和财政义务”。②而欧盟制度的特殊性表现在它不仅规范主权国家,而且也对主权国家以下层面的行为主体,包括自然人与法人有约束作用和效用。另外,超国家机构(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欧洲法院)成为这种特殊国际制度的载体。它们的存在是特定国际制度效用发挥的有力保障。而国际制度的效用发挥主要体现在达成和约和和约保证两个方面。③作为和约的当事人,上述行为者都在经济宪法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各行为者基于利益不同在决策过程中实行不同的策略,欧洲经济宪法必然是各方利益偏好妥协的结果。所以,欧洲经济宪法是不完全的、开放的,而且其中还必然蕴藏着许多冲突的因素。用制度经济学的术语来说,作为欧洲经济宪法的主要载体的欧洲联盟各项条约具有“关系契约”性质。④也就是说,在条约中保留空缺和解释的余地,对未来可能的发展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在条约中不考虑全部)。另一方面,通过将这些条约嵌入逐渐成长的一体化4欧洲研究 2007年第1期 

③④[德]史曼飞、柯武刚:《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韩朝华译,北京:商

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384页。

成新轩:“欧盟经济政策协调递进的制度分析”,胡荣花主编:《欧洲未来:挑战与前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24页。

同上书,第225页。

根据威廉姆森的观点,关系契约是对不完全契约的一种反映。既然契约不可能完全,交易双方也就不再追求明晰化,不再对行为的详细计划达成协议,而是针对总的目标、广泛使用的原则,意外出现后的处理程序和准则以及争论解决机制加以框定,从而能够节省交易成本。参见袁庆明:《新制度经济学》,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年版,第56页。

结构,冲突和危机解决机制将在必要时(“条约精神”下)发生作用。当然,这里暗含着一个假设,即在不确定的未来,利益相关者(特别是成员国)能够找到对条约一致同意的适应性修改。所以,可以将这些条约当作是走向一部完全宪法的过渡形式。在它们形成的过程中,一般将谈判妥协中出现的一些有争议的内容捆绑在一起,而且为了取得各成员国的赞成票常常不得不作出财政上的补偿或内容上的让步。无论是为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启动设立凝聚基金还是为建成统一大市场而扩大结构基金都体现了这一特点。目的在于使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成员国能够缓解统一大市场和货币联盟带来的强化的竞争压力。很长的过渡期限、具体到点的特别规定以及复杂的程序规则成为欧洲一体化过程的典型特征,也使欧盟的制度基础备受缺乏透明度的责难。当即便启动了上述捆绑和补偿机制仍不能取得一致时,则将那些有争议的内容从条约草案中暂时去掉,等待在下一次的政府间会议———欧盟冲突和危机解决机制的一个重要的制度安排———上

协商解决。

①改革的努力就这样以渐进的方式向即定的方向前进,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地继续发展,但对于一体化的“最终结果”却从未做过明确的表达。

②在基础条约内容的演变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关系契约”的特性。在根据《阿姆斯特丹条约》签署后全面修订的《欧共体条约》第2条对于欧洲共同体的目标是这样表述的:“共同体任务是通过建立共同市场和经济与货币联盟以及通过实施一系列共同政策和措施,推动共同体内经济生活的协调和平衡发展,实现持续、稳定和有利于环境的增长,提高经济效益和就业率,发展社会保障,改善生活质量,推动成员国间的经济与社会融合。”在条约的第3条则平列了实现上

述目标的共同体活动的21项政策和措施。③我们虽然可以从顺序上大体看出

这些共同政策的重要性,即排在前列的应该是更为重要且更加共同体化的。但是条约并没有明确地将它们按照建构原则和调节原则以及秩序政策和过程政策

5 欧洲经济一体化与欧盟经济宪法①

②③Theresia Theurl and Eric Meyer,“I nstituti onelle Grundlagen der Eur op ischen Uni on ”,pp 147-48.

在《欧洲联盟条约》中的表述为“这个条约标志着实现欧洲各国人民越来越紧密的联盟的一个新阶段,这个联盟将以尽可能公开和贴近公民的方式作出决定……,联盟的任务应该是以一种能够显示凝聚力与团结的方式组织成员国之间以及各国人民之间的关系”。参见E UV (kons olidierte Fassung ),A rtikel I,Am tblatt der Eur op ischen Ge meinschaft,C325/5,24.12.2002(DE ),htt p://eur opa .eu .int 。

“Treaty of Establishing the Eur opean Community (cons olidated versi on )”,Official Jour 2nal of Eur opean Communities,C325/33,24.12.2002(E N ),htt p://eur opa .eu .int .

的标准在形式上加以区分。从演化的角度看,修订后的《欧洲共同体条约》的任务和政策领域已经大大超过了1957年《罗马条约》的内容,虽然其连续性十分明显,即以建立共同市场为主线,在《罗马条约》中的表述为“通过建立共同市场和逐步使各成员国实行相接近的经济政策,促进整个共同体的经济协调发展,持续平衡地增长,增强稳定性,加速提高生活水平,使所属各成员国之间建立起更密切的关系”。当时的政策领域只有五项(内部市场、对外贸易、农业、交通运输和社会)。①从经济宪法的角度上看,在签署《欧洲联盟条约》后修改的《欧洲共同体条约》中欧盟才对欧盟经济秩序的基本方向进行了明确的表述,即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②

在泰雷西亚?陶耶尔(Theresia Theurl)看来,是不同的力量在推动着欧洲经济秩序的变革。一般说来,联盟经济秩序的运作绩效取决于联盟中稳定力量和其对外部环境适应能力的相互作用。欧洲联盟经济宪法的现状一方面反映了秩序政策的连续性,另一方面又反映着秩序政策的改革需要。由此,制度变革过程的型塑成为一体化政策的基本任务。按照陶耶尔的概括,有四种力量在推进欧盟秩序变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的新浪潮、欧洲经济竞争力的减弱带来的适应压力;第二,能够在政治上取得一致的欧洲一体化目标和时间表,比如,1993年建成欧洲统一市场;第三,秩序框架中的事物联系不协调(sachliche I nkonsis2 tenz),比如,为了确保“四大自由”必须对欧共体的竞争政策进行改革与完善,否则将出现不协调;第四,秩序框架中的制度不协调(instituti onelle I nkonsistenz),这是由条约的不完全性质决定的,需要不断修改和具体化。③

在这四大力量中,前两种力量是外生的,后两种则是秩序内生的。它们共同发生作用,是共同体经济宪法演进的原动力。此外,现存的欧洲联盟决策结构的效率对于秩序的形成和变革也十分重要。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有部长理事会、欧洲议会以及欧盟委员会的相互制衡和在欧共体二级法立法方面复杂的票数分配和投票程序。作为衡量标准,需要考虑的是制度的执行成本(实施、监督、官6欧洲研究 2007年第1期 

②③张荐华:《欧洲一体化与欧盟的经济社会政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19

页。

Roland Clapha m,“W irtschaftsverfassung für Eur opa”,p122.

Theresia Theur and Eric Meyer,“I nstituti onelle Grundlagen der Eur op ischen Uni on”, pp149-50.

僚)。也就是说,由于交易成本过高,变革即便从配置效率的角度上说能够提高欧盟的福利,因而可以得到相关利益团体的支持,也完全可能是缓慢的、演进的和路径依赖的。而政治企业家可以通过其创造性的活动加快制度创新的进程。这里的政治企业家是指政治决策者中有眼光、有能力、敢于冒风险实现创新的人,他们能够从制度的不均衡中发现潜在获利的机会(如提高个人政绩),从而为其制度创新提供强烈的政治激励。例如,法国人雅克?德洛尔在担任欧盟委员会主席期间(1985-1994年)对欧洲一体化作出了卓越贡献,无论是统一大市场的建立还是欧元的启动都与他个人的努力分不开。此外,作为政治机构委托人的相关利益团体的多样性也会加强欧盟经济宪法制定中的困难。在欧盟的政策形成过程中,各类社会团体(工会、雇主联盟)、特殊利益代表(农业协会、工业院外活动家、环保组织等)发挥着正式的和非正式的重要作用。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制度能够得到多数支持,但并不一定必然会提高欧盟的福利。欧盟农业政策市场经济改革遇到的强大阻力是这方面的很好例证。

三欧洲经济宪法型塑的不同策略及其秩序政策背景

从目前经济制度变革的实践来看,两组密切相关的一体化策略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们是:用消除成员国政府管制的方法还是用超国家制度化的方法实现一体化;是通过体制竞争还是通过将更多的职权共同体化或政策协调来实现

一体化。

①应用消除成员国规制与体制竞争的一体化方法(市场一体化方法)的最好

范例是实现“四大自由”(货物、人员、服务和资本)。将欧洲内部大市场和竞争

原则制度化是欧洲联盟的一个重要的建构特征。欧盟通过基础条约来保障“四大自由”,②从而提出了共同体自由化的要求,使成员国承担了消除货物、人员、服务和资本自由流通的政策和法律障碍的责任。为了使经济主体在内部市场中

7 欧洲经济一体化与欧盟经济宪法①

②有些学者也将第一组策略选择区分为市场一体化方法和政策一体化方法,参见Th 2eresia Theurl and Eric Meyer,“I nstituti onelle Grundlagen der Eur op ischen Uni on ”,pp 167-69;Roland Clapha m,“W irtschaftsverfassung f ür Eur opa ”,p 121.

《欧洲共同体条约》第23-31条、第39-60条,“Treaty of Establishing the Eur opean Community ”(cons olidated versi on ),Official Journal of Eur opean Communities,C325/33,24.12.2002(E N ),htt p://eur opa .eu .int 。

更好地利用这四大自由,一系列其他框架条件的确立成为必须,它们包括:(1)禁止歧视———欧洲联盟的公民在内部市场中的任何国家都能得到和本国公民一样的待遇,这包括劳动和雇佣关系中的机会平等和男女同工同酬;(2)相互承认的原则———所有欧洲联盟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在共同体的每一个国家都同样适用。也就是说,在整个内部市场范围内不能因为不同成员国法律和法规的不同对经济行为进行限制(禁止限制)。这不仅适用于货物、服务,同样也适用于企业开业、人员流动和从业资格的认证。比如,德国不得以本国葡萄酒和烈酒的酒精含量标准而限制法国的杜松子酒的进口;法国也不得以本国更严格的职业资格标准而限制波兰的水暖工在法国工作。除《欧洲共同体条约》有关规定外,欧洲法院通过对法国杜松子酒案(Cassis de D ij on)的判决(1979年)确立的原产国原则,即商品、劳务、企业法以及职业资格认定遵循生产或人员母国法律规定的原则,使这项原则有了具体的法律依据;(3)法律法规的相互协调———由于各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在许多具体领域(比如消费者和环境保护、安全、健康)差别很大,仅凭相互承认原则不足以消除自由流通的障碍,因此这些法规和标准需要相互协调或者通过欧盟的指令达到一致。①可以看到,实现“四大自由”原本是一个自由化和解除规制的过程。它在事实上也大大加快了欧洲内部市场经济自由化和各成员国解除规制的进程(比如在通讯和能源领域消除国家垄断),然而这在客观上使一些领域产生了超国家制度化和政策法规协调的需求。而这些“需求”,只能由欧盟层面上的“供给”来满足。②从制度和演化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市场一体化是一个复杂系统自发建立秩序的过程。也就是说,秩序的出现不是行为者有目的计划和设计的结果,而是在各种主体间接地以自发自愿的方式相互交往中得以形成。③为了实现“四大自由”,消除在关税同盟建立之后在成员国之间仍然存在的各种贸易壁垒,欧盟委员会起初也试图协调和统一各成员8欧洲研究 2007年第1期 

①②③Roland Clapha m,“W irtschaftsverfassung für Eur opa”,pp121-22;Theresia Theurl and

Eric Meyer,“I nstituti onelle Grundlagen der Eur op ischen Uni on”,pp177-78;刘文秀、科什纳:《欧洲联盟政策及政策过程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90-192页。

[德]贝娅特?科勒—科赫等:《欧洲一体化与欧盟治理》,顾俊礼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46-147页。

[德]史曼飞、柯武刚:《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第171-174页。成新轩在其对欧盟经济政策协调演变的研究中也采取了制度分析的方法。但她采用的分析框架是林毅夫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理论。成新轩:“欧盟经济政策协调递进的制度分析”,第231-234页。

国的技术规定和标准等。但多年的实践证明,由于各国有关规则过于具体和多样,协调和统一的办法基本上是行不通的(交易成本过高)。由此,委员会转为将相互承认原则作为消除内部市场技术壁垒的新理念。只有当相互协调不可避免之时,委员会才会付诸于条约授权的立法行动,即采取自上而下、有计划设计

的强制措施。

①在欧盟范围内实现“四大自由”使经济主体可以在内部市场自由选择所在地,从而为国家间的体制竞争创造了必要条件。经济主体可以“用脚投票”,选择对自己来说框架条件最适宜的国家或地区进行经济活动。新的竞争环境逼迫各成员国进行秩序政策改革,这包括市场自由化、税收水平和税制的简化、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减少官僚主义以及选择适当的社会政策和环保标准。随着欧洲统一市场建立而产生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协调化和一致化的客观需要并不排除体制竞争,因为欧盟的协调和一致化往往以欧盟机构发布指令(D irec 2tives )的方法来实现,各成员国可以在将指令转变成国内法的过程中自行选择实现的方式并颁布国内法作为欧盟法律的补充。比如在电力和天然气市场自由化方面,德国就没有实行欧盟委员会推荐的、其他各成员国普遍采取的建立一个监

管部门监督价格的方式,而是采取了买方和卖方之间自由联合协定的方式。

②在作为经济宪法核心的反垄断法方面,德国和意大利基本上完全接受了欧盟法律的原则,③但法国和英国却是个例外。它们认为竞争的作用随着环境的不同,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德国具有悠久的经济自由主义传统,无论哪个党派的政治家都倾向于将国家干预限制在设立市场竞争规则和社会政策领域上。相反,法国则有较强的国家干预经济的偏好,不关心德国竞争法特别关注的对企业集中的控制。法国十分强调加强全国性的生产体系,以此来贯彻和实现国家的产

9 欧洲经济一体化与欧盟经济宪法①

②③Josef W eindl and W ichard Woyke,Europ ische U nion 4,aktualisierte und er w eiterte A u 2flage,M ünchen:O ldenbourg Verlag,1999,p 1118.在政治学的一体化研究中,以哈斯(Ernst Haas )为主要代表的新功能主义也认为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有某种自然逻辑关系,即一体化过程从某些相对无摩擦、无矛盾的经济领域开始,不断向更高级的、协调难度更大的领域扩展,

哈斯将这种现象称作一体化的“溢出效应”

(s p ill over 2effect )。Hel m ut Sch malen,Grundlagen und Proble m e derB etriebs w irtschaft 12,überarb 1Aufl .Stutt 2gart:Sch ffer und Poeschel,2002,p 1122.

有研究认为,1957年联邦德国通过的《反限制竞争法》对同年签署的《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中的反限制竞争条款(原条约第85、86条,现《欧洲共同体条约》第81、82条)产生过重大影响。

业政策。而英国则除了配置效率外,还强调其他形式的效率并部分接受熊彼特的垄断优越性的观点。①由于欧盟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秩序政策和过程政策偏好的多样化,各成员国制度框架条件的完全一致化是不现实的,欧盟内部将在长期保持着不同规制内容和水平并存的局面。从赞成体制竞争一体化策略的角度来看,这种长期并存和相互竞争的局面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值得提倡和加以促进的。

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建立则是应用超国家制度化或政策协调一体化方法的最好范例。1991年底在马斯特里赫特通过的《欧洲联盟条约》确定了实现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以及设立一个独立的货币机构的设想。各成员国通过放弃货币主权将民族国家的货币与外汇政策转交给了欧洲中央银行体系。通过引入一种共同货币———欧元和设立一个独立的欧洲中央银行,欧洲联盟的政治作用和制度化得到了显著的加强。欧洲中央银行的地位十分特殊,条约并没有将它定义为欧洲联盟的一个机构,从而保证其在制定和执行欧洲货币政策时不受其他欧盟机构和成员国政府的影响。②根据欧洲货币宪法规定,欧洲中央银行的首要任务是“保证价格稳定”;只有在与这个目标不冲突的情况下,欧洲中央银行支持旨在实现基础条约中经济和社会目标的共同体经济政策。③至此,欧洲联盟在一个经济秩序的核心领域拥有了完全的职权,使民族国家失去了汇率和利率调节这一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手段。但另一个宏观政策的手段———财政政策仍旧保留在民族国家的手中,也就是说,税收和公共产品的提供仍然是民族国家的职权。换而言之,“货币联盟”与“经济联盟”在欧盟经济宪法中由不同的规则体系来规范。前者完全共同体化(集中),而后者则仍旧是各成员国和地方政府的职权(分散)。为了使被一些经济学家称为经济政策上的“不对称”局面不致于威胁到价格稳定这一重要目标,在德国政府的倡议下,于1997年通过的《阿姆斯特丹条约》中加上了一个“稳定与增长公约”的附录。“公约”的稳定标准虽然反映了各成员国在财政纪律方面的广泛共识,从而为各成员国财政政策的协调建立了一个参照系并为各成员国财政政策趋同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它并没01欧洲研究 2007年第1期 

①②③

[意]尼古拉?阿克塞拉:《经济政策原理:价值与技术》,第240-241页。

Roland Clapha m,“W irtschaftsverfassung für Eur op”,p124.

“Treaty of Establishing the Eur opean Community”,A rticle105,Paragraph1,(cons olidat2

ed versi on),Official Journal of Eur opean Communities,C325/33,24.12.2002(E N),htt p://eu2 r opa.eu.int.

有法律效力,其惩罚机制的执行取决于各成员国的意愿。以上我们用两个例子对这两组一体化策略进行了说明,但在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实践中,这两组策略往往是同时并存的。早在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时,在实现关税同盟的大背景下,就开始了交通、农业等部门政策的建构。1986年通过的《单一欧洲法令》,提出了在1992年底建成欧洲统一市场,实现“四大自由”,同时也增设了欧洲共同体在研究和科技政策领域的职权。《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引入了欧盟产业政策,而《阿姆斯特丹条约》使欧盟的职权又扩大到就

业领域。

①市场一体化的策略使各成员国之间的竞争加强,面对竞争压力,作为民族国家内制度供给者的政客不得不受到更大的约束(比如,财政预算赤字),也不得不去设法寻找能够对解决问题有益的制度安排(竞争的发现过程、学习效应、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市场一体化的深入必然带来协调和一致化的要求。它们深化到一定程度就会使成员国或欧盟机构付诸于超国家一体化策略。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自发的和成员国政府以及超国家机构主导的制度变革往往相互结合,其中自发产生的市场一体化秩序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由于涉及到国家主权的让渡和利益偏好多样化的存在,超国家一体化往往伴随着马拉松式谈判和妥协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些成员国对通过超国家一体化将职权过多地集中到布鲁塞尔的技术官僚手中存有疑惑。由于成员国的一般公民对透明

度不高的欧盟决策过程的监督有限(存在“民主赤字”

),所以担心自身的利益会受到损害。为了限制各方的博弈空间,使达成协议的成本不至太高,确定促进各行为主体间协调的元规则(meta 2rule )是必须的。所谓元规则是指针对各类政府

主体,指示它们如何行事和应做什么的规则。②在欧洲共同体/欧盟的50年来

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元规则,其中最重要的是辅助原则(Princi p le of sub 2sidiarity )和条约修改方面的一致同意原则。辅助原则是《欧洲联盟条约》正式引入共同体法律框架的,它包括三个重要内容:(1)授予原则(Princi p le of confer 2ral )为共同体行动规定了严格的界限,即共同体机构只有在条约明确授权下才可以采取行动。按照这一原则,一般由各成员国行使职权,共同体机构行使职权则是例外;(2)严格法律意义上的辅助原则规定共同体可以在非其专有职权领

11 欧洲经济一体化与欧盟经济宪法①②Theresia Theurl and Eric Meyer,“I nstituti onelle Grundlagen der Eur op ischen Uni on ”,p 178.

史曼飞、柯武刚:《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第131页。

域采取行动,条件是:只有当一个目标在共同体层面比成员国层面能够更好地实现时,共同体才有权采取行动;(3)适度原则(Princi p le of p r oporti onality)则规定了共同体采取行动的程度和方式。根据这项原则,共同体采取的行动措施必须与要达到的目标构成比例。①辅助原则作为在欧盟、成员国、地方政府层面职权划分奉行的原则上发挥了重要的功能,对民族国家和联盟在经济宪法方面的制度平衡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条约修改的一致同意原则使欧盟经济宪法必须体现全体成员国的利益和意志。《马约》签署后,欧盟职权进一步扩大,一些成员国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极力主张在辅助原则的基础上对欧盟和成员国之间的职权划分作出更明确的规定。根据这一主张,欧洲联盟的职权应分为:欧洲联盟的专有职权:如货币政策、共同商业政策(对外贸易政策);主要是欧盟职权/成员国辅助职权:如共同农业政策、竞争政策;主要是成员国职权/欧盟辅助职权:如地区政策、就业政策。②

近年来,随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深入,欧盟已开始渗透到完全由民族国家掌控的领域,如社会与就业政策。一方面为了不取代各成员国的职权,而另一方面又能够使各成员国的政策支持某个欧盟整体性目标(如里斯本战略),欧盟官方和一些欧洲一体化的学者开始使用“治理”(governance)这一概念,运用“多层治理”(网络)的理论来解释和建构欧盟的运作体系,试图以此替代辅助原则指导下的等级竞争思想。③对此,田德文认为,“治理”实际上不是一个内涵十分清楚的概念,重要特征是要求与传统的“统治”(g overning)概念区别开来。首先,“统治”的主体必须是政府或其他公共机构,而“治理”的主体即可以是公共机构也可以是私人机构或它们之间的合作;其次,统治总是“自上而下”的,而治理强调的是“上下互动”;第三,统治是一种“遵守规则的游戏”,而治理是一种“关于规则的游戏”。在治理之中,多种行为者之间建立“伙伴关系”,在制定规则和执行政策的整个过程中保持合作关系。第四,“治理”的最终目标不是要替代“统治”,而是要超越“统治”的范畴。④概括起来说,同“统治”代表的一套强21欧洲研究 2007年第1期 

①②

④Josef W eindl and W ichard Woyke,Europ ische U nion,p113.

史世伟:“欧洲联盟条约对发展政策的职权调整及其对成员国发展政策的影响”,

《国际论坛》2001年第5期,第15页。

田德文:《欧盟社会政策与欧洲一体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62-163页。

同上书,第159页。

制执行的“硬”规章条例相反,“治理”措施是一些“软”规则和协调程序。因而,它特别适用于对那些基本上仍保留在成员国手中的政策领域。在这里,欧盟机构只能是“有限治理”,一般采用所谓的“开放式协调”方法(Open method of coor 2dinati on ),即:为成员国的合作提供某种框架,引导其国家政策服务于特定的欧盟共同目标。在运用这一方法时,成员国政府自身相互交流信息、相互评价、树立标杆。而欧盟委员会仅仅扮演一个观察员的角色。其他重要的欧盟机构,如欧洲议会和欧洲法院则根本无权介入。“多层治理”理论的出现是对欧盟现实进行新阐释的一种尝试。但同任何一种理论一样,它也有其优点及其局限。作为一种以政治学为基础的理论,“多层治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欧洲一体化的新视角。但它不可能取代其他的研究视角和理论范式。此外,“开放式协调”方法实施的时间尚不长,对它的成效和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

小结

简而言之,欧盟是介于政府间和超国家组织之间的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实

体(Gebilde “sui generis ”

),它已经具备了在经济领域一定的制宪能力,但欧盟经济宪法不可能完全取代其成员国的经济宪法。随着欧盟统一大市场计划的实现,一个具有较完备的竞争法律、竞争监管机构和司法系统的欧洲自由市场秩序已经形成。但它并没有完全取代成员国的竞争法、监管机构和司法系统,而是以它们是否为跨国境交易为尺度进行了职权划分。此外,各成员国历史传统、产业结构、经济制度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而在秩序政策上呈现出多样性。市场一体化对所有成员国都产生了制度竞争的压力。而正是这种争夺所在地的制度竞争成为提升欧盟经济效率的重要路径。欧盟超国家一体化的举措既没有也不应破坏这种多样性。一方面是由于利益和制度偏好多样性的存在,另一方面为更好地实现整体经济利益,保持自身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力,成员国必须自愿向欧盟超国家机构让渡属于民族国家主权范围的部分权利。因此,欧盟经济宪法必然是各成员国利益妥协的产物,是一个制度演化和对变化的环境的适应过程。在这里,一些自然形成的和各相关行为体共同制定的元规则决定了经济政策方面多层治理与协调、各成员国体制多样化与同一性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但由于各成员国政府———特别是较大的成员国政府———在涉及到本国选民核心利益的领域(如就业、税收)不愿放弃自己的控制权,故此协调的难度很大,成为欧洲一

31 欧洲经济一体化与欧盟经济宪法

41欧洲研究 2007年第1期 

体化和欧盟宪法制定的重大挑战。

作为欧洲经济宪法的主要载体的欧盟条约具有“不完全契约”的性质。它虽然为维护一个竞争性市场经济秩序提供了基本保障:开放的内部市场、竞争秩序立法、一个在执行其货币政策时奉行价格稳定目标的独立的中央银行并在发展社会保障,改善生活质量,推动成员国间的经济与社会融合方面有广泛的共识,但由于机构改革没有跟上欧盟扩大与深入的步伐(欧盟宪法条约受挫就是最好的证明),较臃肿的机构、复杂和透明度低的决策程序使达成协议的交易成本较高。利益团体的多样性和其对决策过程广泛的参与程度也增加了经济宪法制定的交易成本。此外,欧盟经济政策执行机关———欧盟委员会出于官僚机构的部门利益对于秩序建立的影响也不可低估。由于条约在经济政策和措施方面没有对秩序政策和过程政策,建构原则和调节原则加以区分,为欧盟委员会对经济进行点式干预留下了空间(比如在产业政策方面)。①另外,欧盟虽然有了规范有跨国境影响的企业联合行为的竞争规则,但没有一个像德国卡特尔局那样的独立监管机构,这就使竞争政策的执行可能会由于目标冲突而陷入两难。因为作为竞争监管部门的欧盟委员会不仅有反限制竞争行为的任务,还有促进技术进步和提高欧盟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任务。在财政和税收政策方面各国各行其是的危险也会威胁到欧盟的宏观经济稳定。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方案和计划需要在欧洲经济一体化继续深入和扩大的过程中通过学习逐步找出。欧洲一体化过程是开放性的,解决这些问题不存在一个万灵药方。在这方面,欧盟主要成员国政治领袖的政治智慧和政治企业家的创新能力将受到考验。

欧洲经济宪法的型塑主要采用了两种策略:市场一体化和政策一体化。两种策略通常同时使用,但之间并非没有矛盾。市场一体化由于其功能主义的逻辑,自发性和市场主体间平等、自愿建立合约的特点较易于推动。事实上它加速了欧洲内部市场自由化进程,提高了欧洲内部企业的竞争强度,为欧洲消费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因而在经济宪法的形成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市场一体化必然带来了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政策协调和一致化的需求,这要由欧盟层面自上而下颁布强制性的法规和法令来解决。竞争是一场由国家主持的演出,在这方面,处理好欧盟层面和成员国层面规则的关系,处理好解除规制和规制重建

①由于欧盟经济宪法的不完全性,欧洲法院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它对条约的解释和判决成为一体化制度发展的重要依据和动力,起到了一定的制衡作用。

的关系十分重要。为了更有效地缓解在欧盟经济宪法发展过程中市场一体化和政策一体化策略带来的张力,欧盟一方面通过修改条约来明确划分欧盟和成员国的职权范围,另一方面,欧盟官方提出“多层治理”、“有限治理”以及“开放式协调”等新理论和新方针,努力超越在欧盟经济秩序的型塑中民族国家竞争与超国家制度一体化之间对立的思维惯性和死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满目疮痍的欧洲开始奋起,人们痛定思痛,抛弃以往列强争霸的传统思维,走上了经济联合的道路。50年后的今天,在欧洲联盟内建成了统一大市场,实现了统一的货币———欧元。欧洲一体化的道路已经不可逆转。欧洲联合使欧洲又一次成为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的一支重要的力量。在本文结束时,为了使欧洲经验对我国目前经济宪法的型塑有所启迪,笔者想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对“欧洲模式”特点进行以下几点概括:(1)坚持市场经济原则,治理和统治规则与市场一致;(2)将“辅助原则”作为建立制度的元规则,限制和明确划分各层面政府的职权。提倡和努力实现规则和机构“贴近公民”的目标;(3)在规则制定过程中,采用谈判、协商的方法,各行为者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博弈,在必要时各方进行妥协;(4)在经济政策的实施中,强调各行为者之间的合作,处理好多层治理与协调、体制多样化与同一性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

(作者简介:史世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责任编辑:张海洋)

51 欧洲经济一体化与欧盟经济宪法

Chi ne se Journa l of Eur opean S tudi e s

Vo l125No.1 Fe b rua ry2007

ART I CL ES

1 Eu r op ean Eco nom i c I n teg ra ti o n and D eve l o pm e n t o f EU Eco nom ic Co n2 s titu ti o n:V iew s o f I n s titu ti o na l a nd Evo l u ti o na ry Eco ic s

SH I Sh i w e i

I nstitutional and evolutionary econom ics believes that,the successes of econo m ic or2

ganizati ons are owing to the allocati on efficiency br ought about by market enlarge2 ment,and the“adap tive efficiency”came al ong with instituti onal devel opment.Eu2 r opean econom ic integration could be considered as a p r ocess of comp lex evolution, in which act ors with different interest p references choose and i mp lement different in2 tegration strategies and,the interactions among them resulted in the emergence of the instituti ons.Econom ic constitution is the result of laws and instituti onal arrange2 ments regulating econom ic activities.A s an entity“sui generis”,the EU has alread2 y had the capabilities to make an econom ic constitution to s ome extent.However, such a“constitution”could not substitute the constituti ons of EU member states en2 tirely,and it has to share the competences with member states on the p rincip le of subsidiarity.

16 An Ana l ys is o f Co he ren t Eu r op ean Eco nom y

W AN G He

There are t wo ways to evaluate if the econom ic integration among EU member states has already made European econo my a coherent one.First of all,we could evaluate the degree of econom ic policy convergence,i.e.,to find out whether EU member states are facing same econom ic conditi ons and envir onment,and if the EU has be2 come an entity of highly integrated economy.And then,we could evaluate the si m i2 larity degree of econom ic indicators,such as inflati on rates,interest rates,business circles and standards of living,i.e.,to judge if EU member states have in fact for med an econom ic entity.

31 The I ndep e nden t D e fen se o f the EU:Ac ti o n s a nd Trend s

W AN G Xi ang su i

The Eur opean Union has s ped up its building of independent defense in recent years,

欧洲一体化进程

xx一体化进程 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努力,且不断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总结,加之欧盟以一体化的形式在欧洲加快内外整合,欧盟终于成为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主权国家联合体,成为当今国际社会中的最大的区域组织,也是世界上最成熟、最成功的地区一体化组织。 它以其成功经验提出治理全球的“欧洲理念”,欲在国际关系中扮演“一流角色”、“稳定器”和“方向标”。“欧洲理念”与美国的单边主义发生“大碰撞”,在理念、国际法、外交改革、经贸等6个方面发生歧见,对此应予实事求是的估量。 大量事实证明,欧盟在国际关系中所起的独特和制衡作用,表明一体化与多极化进程并行不悖。欧盟在经历半个世纪的内外整合后,以一体化的形式,积厚而发,通过一整套战略理念和行动参与,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和独特的作用,客观上有力地推动了多极化的发展进程。 一、xx一体化进程的历史回顾 1、欧共体成立前的准备孕育阶段(1946年~1967年) 二战结束后,经过战争洗礼的欧洲百待废兴。昔日的一流世界帝国变成了屈居美、苏之后的二流国家。为了重新找回自己的大国地位,欧洲主要大国都有了重新联合在一起共同发展经济的思想。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率先提出需要建立起“某种类似于欧洲合众国的东西”,这是欧洲一体化的最早构想。1951年,欧洲统一之父——让·莫内在设计欧洲煤钢共同体时也强调了欧洲统一的前景。从1951年开始至今,欧洲演绎着不断扩张和深化的历史。1950年5 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发表声明(史称“舒曼计划”),建议法德两国建立煤钢共同体。 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定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该条约于 1952年7月25日生效。

欧洲一体化理论研究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Journal of the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2004No.1 欧洲一体化理论研究 刘 华 (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部,北京100091) [摘要] 功能主义、新功能主义、政策趋同理论和国际政治经济影响理论是欧洲一体化建立和深化的主要指导理论,每种理论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局限性并且互为补充,在欧洲一体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和领域发挥不同作用,同时也为世界其他地区一体化组织的发展提供了理论选择。 [关键词] 欧洲一体化;功能主义;新功能主义;政策趋同 [中图分类号] D80 [文献标识号] A [文章编号] 100423489(2004)0120008205 欧洲联盟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体化组织,在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如此,在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欧洲联盟已成为全球众多区域一体化组织学习和借鉴的样本。研究指导欧洲联盟(欧洲共同体)建立及不断深化发展的理论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拟对欧洲一体化理论作初步的探讨。 一、一体化理论与欧洲一体化 一体化思想古已有之,从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古希腊时期的城邦联和到19世纪中期以罗伯特?欧文和约瑟夫?蒲鲁东为代表的共同体主义,直到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描绘都体现了一体化思想的不断发展。当前一体化已成为世界潮流,北美有北美自由贸易区,东亚有东南亚国家联盟,欧洲有欧洲联盟,亚太地区有亚太经合组织等等。这些组织中,欧盟是组织最完备,规模最大,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无疑也是一体化理论运用最为成功的。 (一)一体化理论的概念与欧洲一体化实践 在讨论欧洲一体化理论时,我们首先必须明确一体化的概念。大多数一体化理论家强调:国际层次上的一体化进程得到了各参与方的同意,共同的规范、价值、利益或目标的形成为一体化的进程提供了基础。[1](P.548)由此一体化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导致政治共同体形成的过程”。厄恩斯特?哈斯的定义就认为:“说服来自不同国家的政治行为体将其忠诚、期望和政治活动转向一个新的中心的过程。这个中心的组织机构拥有或要求掌握对已经存在的各民族国家的管辖权。” 的确,客观的世界存在于无政府状态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单纯依靠自己的力量求生存、求发展。许多民族接二连三地被卷入一个以变量和混合动机的竞争为特征的共同体之中。他们的利益在某些重要方面是相互对立的,但是在另外一些方面他们又得益于相互间的协调行动。[2](P.270)在当今世界中就连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也不能例外。因此各国都希望通过合作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在诸如安全、政治、军事等高政治领域进行合作,同时在贸易、环境、金融、投资、移民、社会保障等低政治领域也充分协调。当各国的预期合作利益大于单独行动的利益时,合作就会产生,一体化进程由此开始。当合作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参与一体化的各国的利益逐渐融合、趋同,并且逐步产生认同感和共存感,一体化进程也就获得了各国的普遍支持,能够不断深化和发展。欧洲联盟(欧洲共同体)

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欧洲一体化的进程真正起步是在二战以后。 二战以后,欧洲各界对欧洲联合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热情,各种统一运动风起云涌。为协调各组织的行动,1948年5月800名来自西欧各界的热衷欧洲联合的人士在海牙举行了由温斯顿·邱吉尔主持的的“欧洲大会”。大会制定了欧洲组织的最低纲领,并决定把各种力量统一成“欧洲运动”。在这种背景下,各国政府也行动起来。1948年3月,英、法、荷、比、卢五国签定《布鲁塞尔条约》,加强集体防卫,并派生了西欧联盟;1948年4月奥地利、比利时、丹麦、

法国、希腊、爱尔兰、冰岛、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英国、瑞典、瑞士、土尔其和德国西占区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1949年5月,布鲁塞尔条约成员国和丹麦、爱尔兰、意大利、挪威、瑞典共十国组建了欧洲委员会。 上述组织虽有全欧性质,但都是政府间的合作组织,并不具有超国家的力量。1951年成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才是向欧洲一体化迈出的最具实质性的一步。欧洲煤钢共同体是法国外长罗贝尔·舒曼一手策划的。1950年5月9日,在征得政府同意后,舒曼公布了他的计划。其主要内容为:

法国政府建议把法德两国全部的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共同的高级管理机构之下,将其纳入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加入的组织之中。负责整个制度运转的共同高级管理机构将由各国政府指定的独立人士组成。机构的决定在法国、联邦德国和其他参加国具有效力。由于不愿接受一个超国家机构的存在,英国拒绝了法国的建议,而荷兰、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和卢森堡表示欢迎。经过艰苦的谈判,1951年4月18日六国在巴黎签订有效期为50年的《欧洲煤钢联营条约》,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共同体不仅有独立于各国政府的自己

论欧洲一体化的特点

论欧洲一体化的特点 2012级历史学120301082 张兰兰 回顾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二战后的欧洲整体地位下降,从昔日的霸主变成此时的美国后面的跟屁虫,欧洲整体难以接受这一事实,整体联合的意识慢慢萌芽,当然这并不是欧洲联合的全部原因,但却是导火索。真正的欧洲联合是在1951年的《欧洲煤钢共同体》的签订到现在六十多年的时间,欧洲虽然没有达到欧洲联邦的目标,但是欧洲一体化还是取得巨大的进展,而面对这样一个高度的政府间的联合,他们在联合过程中具有怎样一些独到的特征呢? 一、总结历史,超越民族间的矛盾 由于历史的原因,欧洲大陆自中世纪到二战一直陷入混战当中,国家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而在混战中脱颖而出的几个大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几个大国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随着民族主义的兴起,各国的矛盾日益加重。在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期发展到其极端,形成强烈的民族沙文主义和民族扩张主义,强调本民族国家利益至上,而不惜损害、侵略其他国家和其他民族,并以为天经地义。欧洲国家之间由于民族主义的极端化而战争不断,或是为在欧洲争夺领土和生存空间,或是争夺海外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民族极端主义的表现无处不在,德国的“战争伤疤”变成新纳粹图腾;而法国:“去妖魔化”能走多远;英国更是以爱国的名义实施暴力;俄罗斯的光头党试图“有所作为”等等。坚持文化多元和族群包容是欧洲二战后一直坚持的主流价值,也是欧洲一体化的基石之一,而极右翼思潮则是对此主流价值的极大挑战。如今,挪威凶案用血淋淋的现实给欧洲国家以警示,如何在继续推动主流价值的同时遏制极右思潮的蔓延和升级,欧洲社会正面临考验。 纵观欧洲的历史,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保卫祖国”的口号下弥漫于欧洲各国的民族主义狂热,回顾纳粹德国的极端民族主义和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行为,就足以说明民族主义极端化的危害。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的极端民族主义的观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引起欧洲人民和社会精英的痛定思痛的反思。于是,欧洲民族主义出现了一个转折或转型。一批欧洲主义者,把民族极端主义和绝对的民族国家主权视为战争的根源。认为对此如果不加以破除,则新的战争仍然不可避免。而法德之争成为了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关键点,法国的欧洲主义者让·莫内认为欧洲必须走一体化之路,才能解决法德之争。但是,如果还是以战胜国高人一等的态度来对待德国,就不可能解决问题。法国必须放弃第一次大战后那种作法,要把法德放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同限制主权,把法德之争引上欧洲一体化的轨道,从而使法德战争成为不可能,并为欧洲联邦奠定最初的基础。 二、经济一体化为先导 纵观欧洲半个世纪的一体化过程,我们可以清楚的领略到欧洲一体化最先是经济的联合,首先通过在经济领域的磨合,以减少各成员之间的冲突,实现政治,科学,文化等等其他领域的联合。经济一体化先行,在经济一体化达到相当的程度后将政治合作甚或一体化作为补充或保障手段提上日程是欧洲一体化的一个既有规律,它体现了欧盟国家主权让渡先经济后政治的显著特征,这种特征明确显示了主权国家对政治主权让渡较之对经济主权让渡更为敏感的心态,也说明了特定经济领域的一体化能为成员国带来最为明显的收益。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等重要条约的批准情况来看,欧洲民众最为关心的也是其切实的经济利益。那些与

欧洲一体化尔雅课考试答案 (1)

一、单选题(题数:50,共??分) 1 《欧洲悲剧》的发表者是: A、 B、 C、 D、 正确答案: C?我的答案:C 2 欧盟食品和标签法令中,食品的标签包括的内容有:A、 B、 C、 D、 正确答案: D?我的答案:D 3 《尼斯条约》规定欧盟委员会的委员人数: A、

B、 C、 D、 正确答案: B?我的答案:B 4 欧共体建立共同农业政策的出发点是:A、 B、 C、 D、 正确答案: C?我的答案:C 5 美元与黄金逐渐脱钩是在: A、 B、 C、

D、 正确答案: C?我的答案:C 6 为保证土地的肥力,冻结土地的比例达到:A、 B、 C、 D、 正确答案: C?我的答案:C 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推行三环外交政策的是:A、 B、 C、 D、 正确答案: D?我的答案:D 8

下列不属于欧洲自由市场流通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 C?我的答案:C 9 下列不属于欧共体建立的基本原则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 C?我的答案:C 10 《单一欧洲文件》中,部长理事会的表决原则是:A、 B、

C、 D、 正确答案: D?我的答案:D 11 欧盟的第十个成员国是:A、 B、 C、 D、 正确答案: C?我的答案:C 12 下列属于邦联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 C?我的答案:C 13 欧共体成员国中,最热衷于共同农业政策的是:A、 B、 C、 D、 正确答案: C?我的答案:C 14 欧洲共同体对外统一关税的建立是在: A、 B、 C、 D、 正确答案: C?我的答案:C 15 2003年,欧盟对一项新食品也要求贴上标签是:A、

【世界历史重大事件】欧洲一体化

【世界历史重大事件】欧洲一体化 欧盟、申根、欧元区的区别 【欧洲煤钢共同体】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声称美国将竭尽全力帮助恢复世界经济正常秩序,并提出了旨在重建欧洲经济的马歇尔计划,为欧洲的战后恢复提供经济援助。在经济方面,欧洲国家在美国的敦促下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EEC- Organization for European Economic Cooperation),其作用主要是协调欧洲各国经济政策,以努力实现成员国之间的自由贸易。 1948年,一个非政府论坛性质的欧洲大会在海牙召开。会上以决议的形式提出了一系列倡议,例如建立欧洲议会、制定人权宪章、设立人权法院等等。在舆论上为欧洲一体的正式开始作了充分准备。1949年,英、法、瑞典、挪威、丹麦、意大利、爱尔兰以及荷比卢三国共10个国家签订了《欧洲理事会章程》,设立欧洲理事会。严格地讲,这次行动只是一体化的前奏,但是欧洲理事会的工作仍然被认为是卓有成效的。一些重要的协定和《欧洲人权公约》、《欧洲社会安全公约》、《欧洲社会宪章》都是由欧洲理事会主持签署的。真正的欧洲一体化开始于1951年。当时,为了限制联邦德

国的煤炭和钢铁生产总量,从而控制其军事工业的发展基础,法国提出了一个被称之为舒曼计划的方案,建议把法国和德国的煤炭和钢铁生产置于一个共同机构管理之下。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六国在巴黎共同签署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该条约也被称之为《巴黎条约》。这个条约是西欧主权国家之间在一体化进程中签订的 第一个具有约束力的立法文件。《巴黎条约》规定欧洲煤钢 共同体设立4个机构,分别为:高级权力机构(执行机关)、共同大会(咨询监督机关)、特别部长理事会(成员国代表 机构)和欧洲法院(审查执行机关的决定并审理违反条约的诉讼)。《巴黎条约》明确规定煤钢共同体以共同市场、共同目标和共同机构为基础,这三个共同实际上是今后的欧共体以及今天的欧盟所确立的长远发展目标的雏形。 【欧洲经济共同体】 1954年,欧洲防务共同体(European Defence Community)的建立以失败告终,一体化进程受挫。1957年3月25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政府的首脑和外长,在罗马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为《罗马 条约》;。条约规定:在各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进、出口的关税和定量限制,以及具有同等影响的一切其他措施、建立共

欧洲一体化的背景

欧洲一体化的背景 接下来由我来讲述欧洲一体化的背景。 关于欧洲一体化的背景,我把它分为四部分,分别是政治史根源、经济史根源、文化传统的回溯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首先是它的政治史根源,一共分为两大块:近代以前的国家形态和民族国家。近代以前的国家形态,一共经历了四种,从城邦、中世纪的封建领地、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共和国到君主制国家。关于第一阶段的城邦,我们都知道,雅典是城邦国家的典型,这方面的知识我们都学过,我就不多讲了。只强调一点,那就是奴隶制是欧洲城邦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城邦之后的第二代国家形态是中世纪的封建领地。在这种国家形态中,封建领主掌握了大部分领地,他们兼任军事首领和政治领袖,实行世袭制,由此造成的地方割据和政治权力分散,严重阻碍了贸易和经济的发展。接下来,封建领地逐渐发展成为城市共和国。在公元10——12世纪,欧洲西南部的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地区的手工业、商业、海上贸易发展迅速,意大利背部和法兰西南部的一些城市因为工商业的繁荣而发展迅速。随后,法兰西北部、尼德兰、英格兰莱茵河沿岸和德意志南部的一些城市也相继崛起。经济相对发达、封建领主势力相对薄弱的一些城市很快便取得了独立,建立起城市共和国。中世纪的城市共和国建立了自治的行会组织,目的是为了维护工商业的繁荣。行会会员,也就是资产者,以金钱为武器,与城市贵族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这种城市共和国中,贵族、征税官、商人、手工业者之间实现了一种十分脆弱的平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到了公元13——15世纪,欧洲西部地区的手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城市得到了恢复。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先后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国家,西方历史上的第四种国家形态诞生了。不久,荷兰和英国也建成专制国家。君主专制国家保留了中世纪的特权传统,这一点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君主专制国家在新兴的市民阶层与封建贵族的斗争中起了某种平衡作用,从而保障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而欧洲正是在君主专制的条件下实现了民族、国家和法律的统一,使得资本主义的萌芽得到了发展。可以说,君主专制国家,是欧洲跨越封建主义和自由资本主义的一个中间国家形态。 接下来是政治史根源的第二块内容,就是民族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要知道,民族国家是欧洲产生的第五种国家形态,也是目前欧洲的主要国家形态。我把它分成四部分来讲述。第一部分,民族国家产生的原因。民族顾家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我选取了其中比较重要的六个,大家看一下,我就不详细说了。第二部分,我要讲的是欧洲民族国家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中世纪末期到十九世纪后期之前,英法等国建成民族国家,且由于是长期自然演进,最后通过革命方式而成,比较安定团结。第二阶段,十九世纪后期,德意通过铁血手段统一或独立建成民族国家,人民民族意识没有完全成熟,政府通过教育培养民族认同感。

欧洲一体化进程

欧洲经济一体化舒曼计划1950年5月法国外长舒曼于1950年提出声明:“立即在一个有限的、但有决定性的方面开始行动,”即“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个高级机构的任务是“在最短期间内做到生产现代化,提高质量,以同等条件像发疯的几其他成员国销售煤钢,促进对其他国家的共同出口,均衡地改善这些工业部门工人的生活条件。”为实现这些任务,声明提出:“必须采取某些过渡性的措施,其内容是,实行一项生产和投资计划,制定一些价格平衡的办法,设立一项为生产合理化布局的专业基金;”“各成员国之间的煤钢流通将立即免除一切关税,并不受递减运价的影响,从而逐渐形成自然地使生产得到最合理的分配和最高生产效率的条件。”评价:主要是为维护法国自身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在权衡了各方面的轻重后提出来的。它从控制战争的物质条件着手,提出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设想。这一计划不仅标志着1945年以来法国队的政策的一大转折,也为日后西欧联合思想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谋士和基础,它在战后欧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0年6月到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代表在巴黎就舒曼计划举行会议,会上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欧洲煤钢共同体包括以下四个机构: 1高级机构 2部长理事会 3共同体议会 4法院欧洲煤钢共同体于1952年7月25日正式开始运行,在以后几年里,煤钢共同体有效地促进了成员国冶金工业的发展,并最终导致了欧洲共同市场的建立。《罗马条约》 1955年6月,欧洲煤钢共同体六国外长集合于意大利的墨西拿,决定将经济一体化措施从煤钢领域扩展到所有经济部门,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通过了著名的《墨西拿决议》。 1957年,法,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代表在罗马签署《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两条约合称《罗马条约》,并于1958年1月1日生效,宣告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成立。它宣布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目标是通过逐步消除欧洲各国政治疆界对于经济的影响,为在“欧洲各国人民之间建立一个持久和更加紧密地联盟奠定基础。”共同体的任务是,“在整个共同体内赢得经济和谐发展,促使经济不断地和平衡地扩展,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加速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成员国之间日益密切的联系。”从《罗马条约》的条文看,它是经济合作性质的,没有明确提及政治一体化的问题。但六国外长在谈判和草签条约时,曾达成原则协议,待经济一体化实现到一定阶段时,就开始规划政治一体化问题,建立“欧洲政治联盟”。共同体筹委会主席斯巴克根据此精神发表过一个声明称:“从根本上讲,罗马条约的制定者并不将其视为一个经济条约;他们把它看作是走向政治联盟道路上的一个阶段。”形象地比喻来说,就是第一级是关税同盟,第二级是经济同盟,第三级是政治同盟。关税同盟和共同农业政策关税同盟计划:共同体成员国之间取消全部关税及贸易限额,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关税,以建立工业品和农业品两个排他性的商品市场。文档冲亿季,好礼乐相随mini ipad移动硬盘拍立得百度书包四个实施原则:自动性,不可逆转性,渐进性,柔软性共同农业政策:考虑到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将采取政策性

尔雅欧洲一体化期末考试答案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与欧共体是完全可以分庭抗礼的 1.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X 3 立法职能是欧洲议会的主要职能 1.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X 4 食品安全问题影响到欧盟统一大市场的正常运转 1.0?分 正确答案: V我的答案:V 5 欧盟东扩在 20世纪90年代就完成了。 1.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X 6 欧洲委员会的建立,标志着西欧联合幵始进入理论化阶段。 1.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X 7 内务与司法合作是欧盟的三根支柱之一。 1.0?分 正确答案:V我的答案:V 8 《申根协定属于欧盟灵活性条款的代表。 1.0?分 正确答案:V我的答案:V 欧盟理事会拥有欧共体政策领域的唯一决策权

1.0?分 正确答案:V我的答案:V 10 欧洲共同体内部农产品价格差额很小 1.0?分 正确答案:V我的答案:V 11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是欧共体的前身 1.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X 12 建设性弃权限制了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灵活性发挥。1.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X 13 戴高乐是强烈的民族主义者。 1.0?分 正确答案:V我的答案:V 14 罗马条约规定欧洲共同体以防务同盟为基础 1.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X 15 随着关税同盟的建立,关税和货币汇率问题都迎刃而解。 1.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X 16 英国对于欧洲超国家性质联合一直处于冷淡状态 1.0?分

《罗马条约》签订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修订是《尼斯条约》的签订1.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X 18 法德关系问题是西欧联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V 19 20世纪70年代,欧盟农业已经成为一个资本集约化的部门 1.0?分 正确答案:V我的答案:V 20 法国对于消除非关税壁垒持积极态度。 1.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X 21 荷兰和比利时对欧共体共同农业政策持中立态度。 1.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X 22 关税同盟的建立大大促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1.0?分 正确答案:V我的答案:V 23 英国是一个农业出口国 1.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X 欧盟委员会的委员是由选举产生的

试析欧洲一体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试析欧洲一体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摘要:欧洲一体化运动是当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且不说它的巨大成功,就它能使得欧洲的部分国家能够甘愿放弃部分国家权利,就是一件基本上不可能的事情,因为自从欧洲民族国家产生以来,国家利益、民族意识就日益重要且不可剥夺,那究竟是怎样的原因使得这些极其崇尚民族主义、国家至上的欧洲国家甘愿放弃几个世纪拼死挣得来的部分国家主权呢?本文从历史渊源、现实利益方面分析,认为欧洲一体化运动是欧洲虽不得已但必须选择的一条路。关键字:欧洲一体化运动民族主义统一运动 一、就历史渊源而言,欧洲一直都有统一的欲望 (一)便利的自然条件,为欧洲统一提供了可能性 欧洲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洲,总面积只有1016万平方千米,大致相当于当今中国和美国的面积,并且,欧洲的地势也是各大洲中最平坦的,平均海拔只有300米,海拔200米的地区占总面积的60%,整个欧洲基本上并无人类难以逾越的自然障碍,然而令人纳闷的是,按欧亚大陆上通行的一般规律而言,这样平坦的地势,完全有理由形成一个如中国、美国等的统一的国家,然而与此相反,在这里,却形成了40多个国家,由于生产力的局限,以前那些由于海拔不高的山脉、森林、河流分割的许多地方,是当时人们活动的天然区域,却也成为了后人的国界了。 (二)欧洲人通过武力统一欧洲的努力不曾间断 其实,欧洲也像其他地区一样,都发生过为了统一而进行的战争,这样平坦的地势始终为那些有政治欲望的人提供着实现政治野心的便利,在历史上也不止一次产生过强权,并希望通过征服战争统一这片地区,建立一个庞大的中央集权统治,以前中世纪有查理大帝和奥托一世,到了近代有拿破仑和希特勒,他们都尝试着用武力统一欧洲,虽然他们的努力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但他们一般都能在短时间内横扫这片大陆,并在一个短时间里建立霸业,在欧洲历史发展的这些时候,它的发展逻辑几乎与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历史发展逻辑是相同的,这意味着欧洲也可以发展为像中国这样的中央集权的帝国。但为什么欧洲当时没有发展成为统一的国家呢?简单来说,主要是由于当时开创欧洲文明的法兰克部落是相当落后的,他们按照自己的生产、组织方式建立、管理新成立的国家,他们采取的是的分封制,分封制必然导致地方上的自由与分裂,分封制在政治上是既不可靠也不稳固的,它与中央集权是根本对立的,但在一开始建立国家通过运用分封制来巩固脆弱的政权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由于当时的日尔曼部族太过落后了,他们无力继承西罗马帝国高度发展的文明,他们也无力解释一些自然中、社会生活中等现象,便求助于宗教,他们相继皈依基督教。于是基督教在欧洲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基督教对欧洲的影响是巨大的,基督教就是欧洲的文化、欧洲的中心,它极大地束缚了世俗社会的发展,基督教只强调精神上的统一,而世俗中却赞成分裂,因为欧洲分裂有利于制衡世俗的力量,从而有利于基督教的统治。在基督教的制约、影响下,欧洲社会发展是极其缓慢,因此极大延长了封建社会中由等级君主制向绝对君主制的过度,等到欧洲完成了这个过渡,而此时却伴随着产生了国家主义、民族主义意识,这样欧洲便错过了极好的统一时机,欧洲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小国寡民的格局,并伴随形成了纵横交错均势格局,统一更遥遥无期。到了近、现代,欧洲即便有了能够统一的能力,却也失去了做自己主人的机会了,此时的世界形势已经不允许欧洲通过战争的方式统一起来了。 (三)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 中世纪的欧洲文明是由日耳曼民族建立起来的,他们冲破了西罗马帝国的统治,建立了自己的统治,他们放弃了其实本也无能力继承日臻成熟的地中海海洋文明,他们退回到了陆地,开始创建他们自己的欧洲文明即土地文明。日耳曼民族的落后使得他们无力解释诸多事物,在他们入侵之前就信仰了基督教,而他们继承罗马帝国的也只有基督教。这样基督教被保存

欧洲一体化(郭家宏版)2019尔雅答案

…………………………………………………^_^………………………………………………… 1 【单选题】下列什么文化奠定了现代西欧文化的整体基础B A 原始部落文化 B 希腊罗马文化 C 伊斯兰文化 D 玛雅文化 2 【单选题】罗马帝国的核心是()。D A 红海沿岸 B 西欧 C 北欧 D 地中海地区 3 【单选题】十字军东征是基督教文明对什么文明发动的战争D A 大和文明 B 玛雅文明 C 儒教文明 D 伊斯兰文明 4【多选题】欧洲文化认同主要包括()。BCD A 种族

B 语言 C 思想 D 宗教 5【判断题】基督教对于中世纪欧洲文化的统一具有重要作用。对 1 【单选题】康德的欧洲联合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于1795年出版的《()》一书中。A A 永恒和平论——一个哲学方案 B 永久和平方案 C 欧洲的悲剧 D 泛欧洲的圣战——一个人的自传和一个运动 2【多选题】卢梭认为圣皮埃尔的联邦主义理论是乌托邦式的设想,是因为圣皮埃尔的理论()。ABC A 基于一种追求和平的善良愿望而非基于利益计算 B 实践时会缺乏有效监督 C 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D 不依赖于绝对君主的支持 3【多选题】卢梭认为,要建立他设想的欧洲联邦,需要以下三个步骤:ABD A 处理国家间冲突时力求签订和平条约 B 在欧洲各国建立统一的共和政体 C 利用强力统一欧洲各国的语言与宗教 D 欧洲各国在共和体制的基础上联合成一个欧洲联邦 4【判断题】圣·皮埃尔发起了“泛欧运动”。X

【单选题】白里安的“欧洲联盟计划”提出于何时C A 一战前夕 B 一战期间 C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D 冷战期间 2 【单选题】20世纪以来,欧洲联合始终无法摆脱一个基本的对立,即()。D A 英法主导权的对立 B 经济联合与政治联合的对立 C 法德主导权的对立 D 超国家联邦与主权国家联合的对立 3 【单选题】奥地利贵族理查德·库当霍夫-卡莱基伯爵发起的运动史称:A A “泛欧运动” B “欧洲联盟计划” C “欧洲合众国运动” D “关税同盟计划” 4【多选题】白里安计划不了了之,包括以下原因:ABC A 白里安的逝世 B 欧洲各国不同程度的冷淡态度 C 欧洲客观形势的变化 D 美国的压制 5【判断题】法国人阿尔蒂罗·斯皮奈利是《文托太耐宣言》的作者。X

第24课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 学案(含答案)

第24课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学案(含答 案) 第24课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以欧洲联盟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1.理解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熟悉欧洲一体化的四个步骤及 采取的重大措施;概括其演进趋势。 2.理解欧洲一体化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问题。 一.欧洲共同体的建立与发展1原因1西欧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经济发展水平相近。2近代以来,各国冲突和战争不断,给欧洲人民造成了无穷的灾难和痛苦。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受到来自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控制和威胁。4西欧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走联合发展的道路,才能重塑昔日的辉煌。2建立1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2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3发展1关税同盟1968年建立。成员国之间逐步取消各种关税,实现贸易自由化。对外建立共同的关税率。2共同的农业政策1968年实施。共同体内农产品自由流通和统一农产品价格。共同体优先, 即出口或进口都首先面对成员国。建立共同农业基金,对共同农 业政策实施共同财政支持。3货币政策建立欧洲货币体系,稳定成员国之间的汇率。4统一大市场提出1985年。内容实行人员.商品.

资本.劳务的自由流通。运作1993年,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开始运作。易错提醒1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根本原因不是美苏“冷战”的威胁,而是欧洲各国经济发展与经济联系的需要。2欧洲经济一体化起步于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正式成立,而不是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正式成立。 二.欧洲联盟初具规模1欧盟成立1过程1991年,欧共体成员国通过欧洲联盟条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2性质是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3意义欧洲一体化的内容从经济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欧洲各国的合作更为广泛和紧密。2欧盟发展1欧元诞生时间1995年定名,2002年1月1日正式启用。意义是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有利于整个欧洲经济稳定地发展;加强了民众的认同感,使欧洲一体化成为由欧洲公众参与推动的自下而上的进程。2规模扩大到xx年成员国已达27个,包括中.东欧的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3欧洲一体化的意义1对欧洲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的利益。有利于欧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平与稳定。2对世界反映了20世纪下半期经济区域化的趋势。改变了世界格局,极大地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图解识记1欧洲一体化的发展2欧洲一体化的深化思维点拨从欧共体到欧盟的发展,欧洲的联合在性质上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在内容上由经济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易混易错欧盟欧共体欧共体是两极格局

欧洲一体化的特点和性质

欧洲一体化的特点 战后发端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具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性:经济一体化的先导作用,一体化政策的弹性适用, 政府间主义与超国家主义的动态平衡, 一体化利益均摊原则, 精英驱动的一体化进程, 主权的集合与共享。这些特点和性质实际上表明了战后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走出高度发达和疆域相对狭小的困境以及抗衡外部政治经济竞争压力而寻求区域一体化的创新。可以预见, 欧洲一体化的这种特点和性质仍会体现在未来的一体化进程中, 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联盟发展的新特点。 一、任济一体化的先导作用 回顾欧洲一体化半个世纪的发展进程, 一个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经济一体化主导了整个一体化的发展脉络。尽管战后欧洲一体化的动因有多种, 即政治的、经济的、历史的、文化的等等, 但最能将西欧国家或者说欧洲国家整合起来的是经济领域的一体化。当经济一体化发展至一定程度需要政治引导或政治调控时,某种程度的政治合作乃至一定程度的政治一体化才会发生。有关政治合作或政治一体化的决策及其实践活动是经济一体化发展及需求外溢的结果。经济一体化先行,在经济一体化达到相当的程度后将政治合作甚或一体化作为补充或保障手段提上日程是欧洲一体化的一个既有规律, 它体现了欧盟国家主权让渡先经济后政治的显著特征, 这种特征明确显示了主权国家对政治主权让渡较之对经济主权让渡更为敏感的心态, 也说明了特定经济领域的一体化能为成员国带来最为明显的收益。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等重要条约的批准情况来看, 欧洲民众最为关心的也是其切实的经济利益。那些与其目前的实际利益相距甚远、甚至可能具有某种潜在负面影响的宏伟蓝图和冠冕堂皇之词, 难以引起他们的共鸣。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政治一体化并非有悖成员国及欧洲民众的普遍利益, 只是现存民族国家的藩篱对其有更为苛刻的要求, 政治一体化的发生需要更丰富的土壤, 会产生更强烈的现实与长远影响。 二、一体化政策的弹性适用 欧盟成员国不同的国家利益通常会导致对一体化政策发展的不同需求, 强求一致则有导致政策发展停滞之虞。由于任何成员国都不可能在所有的政策问题上永远处于多数, 或说处于有利地位, 故妥协与规避就成为一体化政策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所谓规避, 即在特定政 策提案对某个或某些成员国可能具有潜在不利后果的情况下, 可考虑对该政策提案中的某个或某几个条款进行例外处理, 也即可以不适用于这些成员国, 以换取持反对意见的成员国同意该项政策发展。这种一体化政策的弹性适用或者说灵活性贯穿于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始终。 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创建了欧洲货币体系中的汇率机制以来, 欧洲一体化进程就包括了某些灵活性要素, 即不是所有成员国都必须加入一体化进程的所有方面。80年代中期确立的申根体系明确认可不介入这些机制的成员国。20世纪90年代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阿姆斯特丹条约继续依循并极大地扩展了这种弹性原则。如马约将两个新的政策范畴—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和司法与内政领域的合作游离于欧共体的政策制定机制之外, 而由各国政府商定。这是由于一些成员国认为这两个支柱涉及敏感的国家主权, 在现阶段难以适用超国家的决策机制。这种特殊政策特殊处理的方式既照顾了成员国对其主权利益的考虑, 又保证了一体化向外延扩展的方向发展, 进而为成员国实现其整体国家利益提供了现实基础。 此外, 马约第一次将成员国不包括在某些政策领域以条约的形式给予特别的阐明。如社会政策在马约谈判过程中产生了特殊的困难。尽管有11个成员国希望给予社会宪章以坚实的条约基础, 但由于英国希望该政策领域不扩展到欧共体现存政策职责中, 导致马斯特里赫

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文化因素的影响

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文化因素的影响

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文化因素的影响 张骥、闫磊 2013-1-23 13:03:40 来源:《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4年第1期 (河北师范大学法政管理学院石家庄050000) 【摘要】目前,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文化因素的影响正逐渐引起学界关注。作为相对于经济、政治、军事等因素而言较为隐性的文化因素,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了其他因素难以企及的影响,其重要作用不容忽视。本文试从欧洲统一观念的形成、发展、演变,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文化认同,欧洲观念的深化发展,欧洲共同的文化政策和在文化全球化、文化霸权的压力面前欧洲的文化抗争问题及文化因素阻碍一体化进程的作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欧洲一体化;文化认同;文化差异 【作者简介】张骥,男,法学博士,河北师范大学法政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闫磊,河北师范大学法政管理学院国际政治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图分类号】A81, D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574 (2004) 01-0083-11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欧洲一体化已经从最初的6国发展到如今的15国,2004年将发展成25国,其内涵已从最初的煤钢联营深入到超国家机构的建立与共同货币政策及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司法和民政事务的政策合作,在这一发展进程中文化因素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试对欧洲统一观念、欧

“普世主义”既来自于罗马教会维护其在“基督教世界”中精神统治的努力,也来自于古罗马帝国经久的魅力。十字军东征(1096—1270),作为西欧国家共同的对外宗教战争,增强了西欧世界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而罗马教皇身为东征的倡导者和主要组织者,也大大提高了自己在道德和精神上的感召力及其一统的权威,基督教会的权势因此达到了鼎盛[1](pp20-28)。有人评价说:“基督教会通过宗教信仰,通过它的宗教组织系统把当时那个分崩离析的西欧联结在一起,这种状况在客观上促进了当时西欧各国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加速了欧洲文化的认同过程,为欧洲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确立奠定了基础。”[2](pp53-57)尽管基督教会不遗余力地宣扬和推广“普世主义”,强调基督教世界的统一性和教会权力的普遍性,但终于敌不过王权,最后教会本身也分裂了,然而,谋求统一的追求与梦想覆盖了以后几十代欧洲人的灵魂。 17世纪以后,欧洲民族国家兴起,它一方面为欧洲各国人民的交往以及欧洲在世界的霸权创造了条件;但另一方面也使欧洲的分裂持久化,并导致了连绵不绝的战争。这些战争给欧洲文明带来了巨大灾难,但它客观上也促进了各民族国家间的文化交流。此时,欧洲的理想主义者提出了各种统一欧洲的方案,以谋求欧洲的和平与发展: 1713年,法国的圣-皮埃尔在《争取欧洲永远和平方案》中最早提出了建立“欧洲邦联”的思想;卢梭则认为,只有依据各民族人民的意志,欧洲联合才可能实现;杰·边沁在《国际法原则》中提出了“普遍和永久和平的计划”;德国哲学家康德在《永久和平论》中公布了一个永久和平计划;圣西门致力于“重新组织欧洲社会”,提出要建立一个议会制的联盟;拿破仑有过用武力统一欧洲的宏伟计划,他曾表示:“我要把还是计划的内容付诸实现。我们应当

欧洲一体化

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有一个重要的角色——欧盟;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有一股强劲的力量——欧盟。 欧盟,是欧洲一体化发展的产物,是世界上最有力的国际组织。欧盟的组织结构不同于其他国际组织。欧盟国家在贸易、农业、金融等方面趋近于一个统一的联邦国家,而在内政、国防、外交等其他方面则类似一个独立国家所组成的同盟。众所周知,欧盟成立于二战之后,推动欧盟成立的动机起初是渴望重建二战后损失惨重的欧洲,以及担忧欧洲会再度陷入战争泥潭。1950年5月9日,时任法国外长的罗伯特·舒曼提出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设想,为促进欧洲联合奠定了基石。西欧6国在“煤钢共同体”基础上创建并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性组织——欧洲经济共同体。在其后的50余年时间里,欧洲一体化经历了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货币联盟的发展阶段,并实现了由经济共同体向政治共同体的延伸。欧盟的建立,也让欧洲的一些国家实现了迅速发展。例如,爱尔兰战后初期曾是欧洲比较贫穷落后的国家,加入欧共体后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2004年人均GDP超过4.5万美元,超过英、法、德等欧盟大国。 以经济货币联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内政司法合作为三大支柱组建的欧盟在世界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欧盟国家通用欧元,这在经济上是一个重大举措。采用统一货币能够加大联盟内国家的相互经济依赖性,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通货膨胀。统一的货币使得欧盟国家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中,可以大范围的使用欧元进行结算。再次之前,由于沙特的提议使得美元成为了世界石油的唯一结算货币。因此,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对外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的是美元。欧盟使用欧元,减少了欧洲国家对美元的依赖程度。无独有偶,在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以后,开始有大量的亚洲

欧洲一体化进程

欧洲一体化进程 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努力,且不断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总结,加之欧盟以一体化的形式在欧洲加快内外整合,欧盟终于成为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主权国家联合体,成为当今国际社会中的最大的区域组织,也是世界上最成熟、最成功的地区一体化组织。 它以其成功经验提出治理全球的“欧洲理念”,欲在国际关系中扮演“一流角色”、“稳定器”和“方向标”。“欧洲理念”与美国的单边主义发生“大碰撞”,在理念、国际法、外交改革、经贸等6个方面发生歧见,对此应予实事求是的估量。 大量事实证明,欧盟在国际关系中所起的独特和制衡作用,表明一体化与多极化进程并行不悖。欧盟在经历半个世纪的内外整合后,以一体化的形式,积厚而发,通过一整套战略理念和行动参与,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和独特的作用,客观上有力地推动了多极化的发展进程。 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历史回顾 1、欧共体成立前的准备孕育阶段(1946年~1967年) 二战结束后,经过战争洗礼的欧洲百待废兴。昔日的一流世界帝国变成了屈居美、苏之后的二流国家。为了重新找回自己的大国地位,欧洲主要大国都有了重新联合在一起共同发展经济的思想。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率先提出需要建立起“某种类似于欧洲合众国的东西”,这是欧洲一体化的最早构想。1951 年,欧洲统一之父——让·莫内在设计欧洲煤钢共同体时也强调了欧洲统一的前景。从1951年开始至今,欧洲演绎着不断扩张和深化的历史。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发表声明(史称“舒曼计划”),建议法德两国建立煤钢共同体。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定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该条约于1952年7月25日生效。1957年3月25日,这六个国家又签定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该条约于1958年1月1日生效。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是欧洲共同体的前身,也是欧共体成立的前期准备阶段。 2、欧共体成立及其扩大阶段(1967年~1993年) 从1967年起,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进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标志是1965年4月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签定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但《布鲁塞尔条约》于1967年7月1日才开始生效,欧共体才在真正意义上的成立。在其成立以后到1993年,欧共体共经历了3次扩大。 第一次扩大:1972年1月22日,欧共体迎来了第一批新成员,英国、丹麦、爱尔兰三国在布鲁塞尔签字加入,欧共体成员国增加到9个。 第二次扩大:1981年,欧共体吸收希腊成为会员国,欧共体实现了成员国的第二次扩大。第三次扩大:1986年,西班牙及葡萄牙成为欧共体会员国,欧共体第三次扩大。同年,欧共体卢森堡首脑会议通过了《单一欧洲法令》作为《罗马条约》的附件。1991年12月,欧共体与匈牙利、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签署了“联系国”协议。三国获得了10年入围候补资格。3、欧洲联盟的成立及其扩大阶段(1993年~今) 1991年12月9日,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了欧共体的第46次首脑会议,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简称《马约》),并于1992年2月7日由各成员国的外交与财政部长正式签署。《马约》的签署,把欧洲的一体化推向了一个新阶段,欧共体由一个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防务实体的方向发展,使欧洲一体化在深度和广度上发生了质的飞跃。因此它被认为是《罗马条约》签订以来欧共体一体化进程中的里程碑。然而,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并非一帆风顺。《欧洲联盟条约》虽于1992年2月正式签署,但是直到1993年11月1日才开始正式生效,宣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