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中国国防建设

论中国国防建设

论中国国防建设
论中国国防建设

论中国国防建设

中国的军事战略和理论

"……坚决履行好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的神圣职责……"———胡锦涛概述中国的军事理论家制订了一项实施理论推动下的改革框架,以建立一支能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军队.这一理念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力量乘数的作用,从而使解放军能够在中国边境以外更远的距离上实施精确打击的军事行动.通过汲取外国战争,尤其是包括"持久自由行动"在内的,美国领导的战役的教训,苏联和俄罗斯的军事理论,以及解放军自己尽管很有限的作战历史经验,中国的军事计划人员正在寻求改造整个中国军队.

这些改革的速度和规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然而,解放军仍未在现代战争方面经受检验.这种作战经验的匮乏使外界对解放军在实现其军事理论抱负方面进展的评估复杂化.中国的高级文职领导人当中的内部评估和决策的情况也是如此.他们基本上缺乏直接的军事经验,因而在发生危机时更可能会做出错误的估计.这种失算同样会带来灾难,不论其所依据的是毫无作战经验的指挥官的建议,还是脱离现代战场现实情况的"科学"作战模型.

军事战略指针

中国并不发表与美国的《国家军事战略》相当的文件.因此,外部观察家对领导层有关动武的思考或影响到解放军兵力结构和理论的应急情况,都缺乏直接的洞察.对权威性的讲话和文件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依靠一系列总原则和称为"军事战略指针"的指导来计划和管理军队的发展和动用.

解放军并没有提供这些"指针"的内容供外界研究.学术研究表明,目前的"指针"很可能可以追溯到1993年."指针"反映出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和苏联解体对中国军事战略思维的影响,为10年来解放军的很大一部分改造奠定了基础.然而,一次次讲话,权威评论和新的军事训练指导方法都表明,1993年的"指针"的一些内容最近可能经过了修改.这些修正看来反映出中国对其所处的安全环境和现代战争(即"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性质的看法,中国军事现代化方面的进展和从中汲取的教训,从"建设"用于信息时代的现代战争的军队向为了"打赢"这种战争而训练的转变,以及中国领导人的意识形态底色.

"指针"的作战或"积极防御"成分看来保持完好.按照"积极防御"所主张的防御性军事战略,中国并不发动战争,或者进行侵略战争,而是仅仅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战.

然而,北京有关对其主权或领土攻击的定义模糊不清.在中国现代战争的历史所充斥的实例中,中国领导人都声称,军事上的先发制人是战略防御行动.例如,中国将其对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的干预称之为"抗美援朝战争".类似地,权威说法还把与印度之间的(1962年),与苏联(1969年)和与越南(1979年)的边境冲突称为"自卫反击".这种逻辑表明,如果动武能够维护或推进其核心利益,包括其领土

要求(例如解决台湾问题和尚未解决的边界或海上的领土要求等),中国就可能会发动军事上先发制人的打击,也许是在远离其边境的地方.

中国正在制订一项先发制人的战略吗

10年来,随着解放军从一支以步兵为主和力量投射能力有限的军队转变成拥有远程精确打击资源的比较现代的军队,中国获得了武器系统,采纳了使之能够在周边地区发动先发制人的军事攻击(包括突然袭击)的作战理念.

·截止到2006年10月,解放军第二炮兵的武库中有大约900枚短程弹道导弹.由于获取了苏—30攻击机和F—10战斗机———两者都装备着各种精确制导武器———中国的进攻性空中力量得到了改进.解放军还正在加强信息战,电脑网络作战和电子战能力.而这些能力都可以用于先发制人的攻击.

·解放军的作者们说,当遇到更加强大的敌人时,先发制人是必要和合乎逻辑的.中国的军事理论材料强调,静态的防御不足以在现代军队的高速和破坏力基础上保卫领土.其结果是,解放军的作战理念寻求阻止敌军集结和利用进攻性打击来掌握主动权,从而使敌人不知所措.解放军的理论家们认为,有效的防御包括在敌人领土上,赶在其能够动用之前摧毁敌人的实力.

中国获得了力量投射资源,包括远距离的军事通信系统,空中指挥,控制和通信用飞机,耐久力很强的潜艇,无人战斗机(UCAVs),以及新的精确制导空对地导弹.这些都表明,解放军正在形成采取先发制人军事行动的更强实力.解放军的训练注重"出其不意的"远程打击训练或针对敌人海军舰只群的协调一致的空中/海军打击.这也可能显示出,它打算赶在本地区爆发危机之前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选择.

根据解放军的《战役学》文件(2000年),一旦敌对行动开始,"'积极防御'的要旨就是主动歼灭敌人.……虽然从战略上讲,要以积极防御为指针,但'在军事战役中'重点要放在掌握主动和积极进攻上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积极防御的战略目标".

除了开发歼灭敌军的实力之外,解放军还正在探索动用有限武力的选择方案.中国的战役理论把这种选择定义为武力的"非战争"用途———政治胁迫的延伸,而不是全面的战争行为.1995年和1996年在台湾海峡进行的两栖演习和导弹发射就是武力的"非战争"用途的实例.然而,这一概念还包括空中和导弹打击,暗杀和破坏等.这种文章突出显示了中国做出错误估计的可能性,因为任何这种行动的打击对象,即使不是范围更加广泛的国际社会,都会视之为战争行为.

有关战争的一项全面观点20年来,中国的文职与军事战略家一直就现代战争的性质问题进行辩论.这些辩论汲取中国战略传统及其历史经验内部的来源,以提供对"军事革命","非对称战争"和"信息化战争"的看法.这种辩论突出表明了中国对战争的非动能手段的兴趣,以及经济,金融,信息,法律和心理工具在中国的战争计划工作中的作用的增强.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文件《军事战略科学》(2000年)突出表明了中国军方全面和多方面的战争观点.文件说:"战争不仅是军事斗争,而且还是政治,经济,外交和法律战线上的全面竞争."

最近,中国的军事战略家对国际法越来越感兴趣,把它当作在战斗前对敌手产生威慑的一项工具.在台海背景下,中国可能会利用一场信息战,把第三方的干预描绘

成按照国际法属于非法.中国还试图影响国际舆论,使之有利于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曲解,通过在学术意见和国家观点中放弃长期公认的航行自由规范,而接受有关在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其上空,可能还有外层空间享有更大主权的解释. 非对称战争

确认和利用非对称性是中国战略和军事思维的一个根本方面,尤其是作为一支较弱的军队打败比较强大的军队的手段.自从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和"联军行动"

以来,中国的军事战略家一直注重采取非对称对策来利用技术上占优势的对手的弱点.1999年《解放军报》的一篇社论明确阐述了这一点:"占绝对优势的强大敌人当然并非没有较弱的一方可以利用的弱点.……我们的军事准备的直接宗旨必须是找到利用强敌弱点的策略."中国对非对称战争选择的探索可以在其大量投

资于弹道和巡航导弹系统方面看到.这些系统包括先进的反舰巡航导弹,水下作战系统(包括潜艇和先进的水雷),太空对抗系统,电脑网络作战和特别行动部队.

中国军事战略中保密性和诡计的作用

中国军事战略中对在冲突中掌握主动权和使敌手不知所措的注重,带来了对在战略,作战和战术层次上采用诡计的重视.中国的军事理论材料把战略诡计定义为"

引诱对方形成错觉……并在造成人力和物资方面的最小代价情况下,以一种有组织和有计划的方式产生各种假象,从而使自己获得战略上的优势地位."

除了信息战和常规的掩护,隐蔽和诡计之外,解放军还汲取中国的历史经验,并从

战略和诡计在中国的治国之道方面所起的一贯作用中汲取智慧.最近几十年,解放军内部重新掀起研究孙子,孙膑,吴起和商鞅等中国经典军事人物及其著作的热潮.这些著作全都包含有关运用诡计的戒律.

中国共产党对保密性的严重依赖与军事上的诡计共同作用,限制了国家安全决策,军事实力和战略意图方面的透明度.然而,过度的信心可能是由于军事领导人迷恋于战略和诡计所带来的捉摸不定的好处.此外,指挥官用来对付敌手的技能也可以用于掩盖解放军系统内部的坏消息的传播.而这种传播是中国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因此,保密性和诡计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给中国的敌手,而且给中国领导人造成迷惑

国防建设成就

国防建设是国家为提高国防能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主要包括:武装力量建设,边防、海防、空防、人防及战场建设,国防科技与国防工业建设,国防法规与动员体制建设,国防教育,以及与国防相关的交通运输、邮电、能源、水利、气象、航天等方面的建设。

重视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一贯思想。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高度重视国防和军队建设,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国防的强弱与国家的安危存亡、兴衰荣辱紧密相关。当前,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努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更好地担负起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神圣使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一)建立和完善了有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

我国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是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中国

成立后,根据中央人民政府1949年10月19日的命令,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

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作为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机关。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统帅全

国武装力量,并决定设立国防委员会和国防部,由国家主席担任国防委员会主席。与此同时,取消了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在同月召开的中央

政治局会议上,决定在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之下成立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领

导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其他武装力量。军委下设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作为军委的工作机关。为加强我军武器装备建设,1998年,中央军委增设了总装备部。在中央军委的领导下,还设有负责各军种组织建设、军事训练和战备

作战的海军、空军、第二炮兵指挥机关,此外,直接隶属中央军委的还有军事

科学院和国防大学等单位,以及负责指挥驻在各大战略区范围内的陆、海、空

军部队和民兵的大军区领导机关。

1982年起,党和国家共同设立中央军事委员会。同年12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五

届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

员会统一领导全国的武装力量。国家的中央军委设立后,中共中央军委同时存在,为避免机构重叠,中共中央决定,国家军委与党的军委是“一个机构,两个

牌子”,其组成人员完全相同,而且全体军委委员都由共产党员担任。党的中央

军委与国家中央军委并存,同时向中央和全国人大及人大常委会负责。这种体制,既贯彻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又适应我军已成为国家主要成分

的实际,进一步完善了国家武装力量的领导体制,体现了党领导军队与国家领

导军队的一致性。这种领导体制,便于运用国家机器来加强武装力量的建设,

可以使党中央对军事工作的决策、指示具有法律效力,成为国家意志;可以保

证军队的最高领导权、指挥权高度集中统一。这种领导体制,也符合我国的国

情和军情,坚持了党领导军队的传统,体现了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的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惟一的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建设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在毛泽东关于建设现代化革命武装力量的战略思想

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指引下,不断向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迈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防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尤其

是军队的建设,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1949年10月1日,当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时,经过长期考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也迈开了建设诸军兵种构成的合成

军队的坚实步伐。当时的人民解放军基本是一支单一的以普通步兵为主的陆军,海军、空军仅仅刚具雏形,而陆军中的炮兵、装甲兵等技术兵种所占比例非常小。经过50多年的艰苦努力,人民解放军实现了由单一陆军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发展。不仅掌握着种类比较齐全的常规武器装备,而且拥有了具有一定威

慑力的原子弹、氢弹等尖端武器装备。

进人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民解放军继续向着更高级的阶段迈进。根据高技

术战争的特点和影响,人民解放军开始把军事斗争准备的立足点放在打赢现代

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面,军队建设逐步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

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在发展武器装备方面,人民

解放军根据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需要,努力发展高技术“撒

手锏”;在改革调整体制编制方面,人民解放军进一步压缩了军队规模,优化诸

军兵种比例结构,完善合成体制,使军队体制编制更加适应现代合同作战和联

合作战的需要;在改革教育训练方面,为培养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战争知识,

精通现代军事科学理论的高层次指挥人才,指挥院校增设了硕士、博士生教育,部队训练加大了实战力度。1999年10月1日,在国庆五十周年阅兵大典上,

中国人民解放军受阅部队,浩浩荡荡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装备着新式武器的受阅部队,以空前的阵容和世界一流的训练水平,向世界展

示了中国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展示了人民军队威武

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崭新风貌,展示了共和国钢铁长城维护祖国安全

与统一、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强决心和强大力量。

走进21世纪的人民解放军将按照江泽民主席提出的“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

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继续优化体制编制,更新教育训练内

容和手段,改善武器装备,加强军队的质量建设,提高诸军兵种的合成化水平,向精兵、合成、高效的方向发展。可以预见,人民解放军将以新的面貌勇敢地

面对任何挑战而不辱使命。

(三)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国防科技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一

个重要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关怀和领导下,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先进,建立起了包括电子、船舶、兵器、航空、航天和核能等门类齐全、综

合配套的科研实验生产体系,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为我军现代化建设和切实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军用电子方面,逐步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门类齐全的新兴工业部门,特

别是在指挥自动化、情报侦察、预警探测、电子对抗和通信等方面,为我军提

供了各种新式装备和产品,进一步增强了部队侦察、通信、指挥和作战能力;

在船舶工业方面,先后自行研制建造了核动力潜艇、常规潜艇、导弹驱逐舰、

导弹护卫舰、导弹快艇等作战舰艇,以及各种辅助船舶和新型鱼雷、水雷、反

水雷等新装备;在兵器工业方面,研制生产了一大批具有先进性能的装甲车辆、火炮、弹药、轻武器、军用光电器材和综合火控、指挥系统等新型武器装备,

为我军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航空工业方面,已能够生产歼击机、歼击轰

炸机、轰炸机、直升机、运输机、教练机等,基本满足了海空军作战和飞行训

练的需要;在航天科技工业方面,已拥有地地、地空、海空和空空导弹武器系统,运载火箭、各种应用卫星的研制和实验能力以及各种应用卫星的发射能力,

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核工业方面,我国不仅可以生产制

造原子弹、氢弹,还掌握了核潜艇技术,形成了我国的核威慑力量,在和平利

用核能方面,我国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经过

几代人的努力,形成了一整套制度和优良作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从1985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明确提出“精

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是建设现代化国防的必由之路”这一基本

指导方针之后,作为一支伟大战略力量的我国国防后备力量,越来越受到党和

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各级地方党政领导关心后备力量

建设,各级军事机关狠抓后备力量建设,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后

备力量建设的可喜局面。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经过一系列的调整改革,各

项工作均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一是实现了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走上了相对和平时期稳步发展的轨道。当前,民兵工作要以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相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新形势为指针。二是确立并实行了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制度,初步形成

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后备力量体系。并下大力重点狠抓了基干民兵队伍建设

和预备役部队建设,加强了训练,改进了武器装备,使我国后备兵员的整体素

质较之过去有了明显的提高。三是注重宏观指导,合理布局,边海防,大中城

市和重点地区的民兵工作得到加强。四是民兵、预备役部队在参战支前、保卫

边疆、发展生产、扶贫帮困、抢险救灾、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家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五是健全了国防动员机构,为

了保证国家在一旦发生战争的情况下,能很快由平时状态转人战时状态,调动

足够的人力、财力、物力应付战争的需要,我国于1995年成立了战争动员委

员会,下设兵员动员、经济动员等4个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全国的后备力

量建设和动员工作。军队从总部机关到各军区、集团军、师、团均设有动员机

构或动员军官。省军区、军分区、人武部既是同级党委的军事部门,又是政府

的兵役机关,是兼后备力量建设与动员工作于一体的机构。六是加强了国防教育,恢复并加强了对大学、高中(含相当于高中)在校学生的军训工作,使国

防教育正逐步纳入到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之中,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不知道对这个回答是不是满意?呵呵)

[摘要] 中共十六大对刚迈进21世纪的作出了两个清晰而准确的基本判断:一是党所处的历史方位,二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任务。从两个基本判断

出发,全面客观地审视我们当今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所提供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 ;国内外环境;机遇和挑战

刚迈入21世纪之时,在十六大清晰而准确地作出两个基本判断:

一是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我们党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

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受

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的发展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二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任务。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

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人深刻地理解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必将在前进路上不迷失方向;清醒地牢

记自己的历史任务,必将为实现奋斗目标而不动摇。从上述两个基本判断出发,全面客观地审视我们当今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所提供的机遇和挑战,是一件非常

重要的事情。

一、21世纪初期是中国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期

从国际环境来看,和平、发展、合作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世界政治力量

对比有利于保持国际环境的总体稳定。稳中有变、和中有斗、缓中有紧、喜中

有忧,对我国利多于弊。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

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国内

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互补充,外部环境总体上对我国发展有利。

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经历了56年的建设,已经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成为一个发展中的经济大国。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于世界第7位,中国进出口贸

易居于世界第3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国际形势黄皮书《2006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认为,中国的综合国力已超过日本(第7位),居世界第6位。

从整体实力看,中国仍属于国力次强国家。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以下有利条件:(一)发展需求劲头足

第一,居民消费结构迅速提升。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正处于迅速提升的状况。“老

四件”(即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持续了几十年,80年代逐步兴起

的“新四件”(即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高级音响)现在已司空见惯,进入

21世纪之初的“新新四件”(即商品住房、小汽车、通讯、旅游)正迅猛发展。

随着居民消费结构逐年升级,居民消费支出总额倍增。2000年城市居民消费开

支只有2184元,到2004年达7180元,增长达3.3倍;2000年农村居民消费

开支只有515元,到2004年达2185元,增长4倍多。

上述情况表明,我国消费市场非常广阔,商机无限,广大人民改善物质生活和

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无穷尽动力。

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据2005年12月经济普查第三号公报发布,我国2004年一、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是:第一产业为13.1%,第二产业为46.3%,第三产业为40.7%。这表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但仍未达到完全合理和优化。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

将对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大动作,要重点抓好三件大事:一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

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二是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三是加强基础产业设施建设。

第三,加速城镇化的进程。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

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2003年我国城镇化占40.53%,预计2010年达到47%,2020年达到55%。加速城镇化的进程,不仅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同时是保持我国发展需求的势头一项长远的举措。

(二)发展基础较好

第一,我国有取之不尽的劳动力资源,拥有丰富的科技人力和人文人力资源,

并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在5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我国“十五”计划期间完成

了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如小浪底工程、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西电

东送已初见成效。南水北调正在筹划实施中。到目前为止,全国高速公路大体

联网,最低程度是省内联网。

第三,科技教育基础较好。建国以来,经过几代人的持续奋斗,我国科技和教

育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技成果,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学科体系,拥有一支可信赖的有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

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相当庞大,已拥有保持在校学生一千多万的共计1731所高

等学校,全国普及义务教育人口达适龄儿童的98%左右,整个国家的文化科学

知识素质有很大提高。

(三)初步具备发展的体制保障

以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

国内统一的开放的市场逐步形成,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已逐步接轨;政府职能

正朝着“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转变,为全面建立

起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制度而努力。此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也

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四)社会政治保持长期稳定

党中央和国务院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高度重视保持社会稳定。一是正确对待

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发展变化的种种表现,特别是群体性事件,努力做到及

时发现,正确处理,有效处理;二是高度警惕来自敌对势力的破坏、颠覆和渗

透等活动,重拳出击违法犯罪的案件,以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保护人民

的生命财产。

二、21世纪初期是中国各种矛盾的凸显期

(一)两个基本情况

1.我国是个经济大国,却不是经济强国。以2002年为例,中国国民生产总值(GNP)排在世界第6位,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127个国家中排在第

73名。美国等18个国家早已完成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即第一次经

济现代化;现在美国等6个国家已经从工业社会进入知识社会的发展阶段,即

进入第二次经济现代化进程;其他12个国家也迈入第二次经济现代化的起步阶段。

中国目前还在推进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中后期。当今中国,农业社会、农业劳动力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0%,相当于1870年美国、法国和德国的比

重水平。

2.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由于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因素,我国东中西部国民生

产总值在全国的比重很不平衡。1978―2003年东部经济上升,中部西部经济

下降。这说明我国地区发展不协调是非常突出的,具有多层次、多侧面的特征,这个不协调不仅存在于经济发展的差距,也存在于社会发展的差距。

(二)七大主要问题

1.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这个问题早在1980年12月中央工作会

议就提出来了,到1995年十四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强调要实现经济增长方

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我国实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努力进行了多年,

但现状依然是:取得明显进步,水平依然很低,矛盾非常尖锐。因此,要下定

决心,找到发展生产力的正确途径。

2.产业结构不够合理。1978年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有所变化,但这样的结构,不仅低于高收入国家,而且也低于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现代服务业发

展滞后,反映了第三产业内部存在结构低水平。这种低水平在第三产业内部表

现为,生活性服务长期占主导,生产性服务业处于非主导地位。这表明金融保险、房地产、物流产业、科技开发、信息资源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迟缓。现

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也反映了我国城镇化发展滞后。

3.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我国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只有24%,在世界50个主要国家中我国排行24位,排在印度和巴西之后;美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60―70%。我

国对外技术的依赖程度高于50%,美国、日本只有5%以下。事实深刻地告诉

我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关键。

4.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我国是个人口大国、资源小国,

这对矛盾将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是缺水的大国,人均拥有量仅

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国600个城市有400个缺水,110个严重缺水。我

国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水平的40%。从1996年至2003年底的7年间,我

国减少耕地达1亿亩。此外,石油人均储量只有世界人均储量的8.3%,天然气只有4.1%,铜是25.5%,铝是9.7%。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

5.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相当艰巨,是“重中之重”。我国人口近13亿,农

村人口占62.3%,农村中的赤字县占35%,每县平均负债约400多万元,每村平均负债约20多万元,全国贫困县592个。近年来某些农村出现了不可忽视

的“返贫”现象。十六大后党中央鲜明地提出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对农民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现在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时

候了,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后五年到十年,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将发生根

本性的变化。

6.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突出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具备相应的物质

基础,然而,在经济发展条件下,不能适时解决突出的社会发展问题,就会产

生影响社会稳定和妨碍经济发展的尖锐问题。近十多年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

重视突出问题的解决。但是,随着社会转型时期的激烈变动,产生的社会问题

仍是层出不穷。当前最突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是:就业不足、社会保

障体系不完善和分配不顺三大问题。较深层次的是教育、文化和医疗三大问题。

7.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初步建立起来,但是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仍未得到彻底解决,要完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要作长期的努力,当前全党必须打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

攻坚战。

第一,政府职能转变还没有从根本上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

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尚未完成;要继续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各级政府在

社会管理的公共服务职能有待大力加强。应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

行政,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行政监督机制。

第二,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

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发挥主导作用;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探索和解

决好建立现代企业的途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非经营性资产、自然资源

资产的监管制度。继续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所有制。大力

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经济、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制度创新,鼓励和支持非

公有制经济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

第三,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第四,加快转变对外贸易方式,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适应经济全球化

的发展趋势。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年

辛亥革命离开现在已快100周年了。岁月更迭,历史远去。岁月可以改变沧海

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震耳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

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可以这样说,随着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

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

1911年的10月10日这一天,古城武昌城头的枪声震撼了全中国,全世界。它敲响了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覆灭的丧钟,引发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伟大变革。这枪炮声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光荣与骄傲,也不仅仅是丰厚的物质文化财富,更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的卓越贡献和光辉

的业绩,这场革命所产生的伟大而深远的影响,是永远不可磨灭的;它所留下

来的宝贵的历史经验教训,也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它推动历史前进的伟

大意义,它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永载史册,彪炳千秋。

在孙中山领导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非常有意义。从去年开始,各

方面的人士都已开始在筹备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辛亥革命100周年非

常值得纪念和回顾,能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举行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

大会,以振兴中华、民族复兴为主要内容,缅怀民主革命先驱的光荣业绩,通

过纪念活动,认识先烈志士们为中国富强所做的工作。通过社会各界、各党派

爱国人士共同参与,促进团结发展。

让年轻人铭记历史,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是中华民族的大事。辛亥革命

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举行种种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让我们年青一

代能铭记这段历史,弘扬辛亥革命的精神和文化理念,推动中国的进步发展。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

史意义,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

年的清王朝,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

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谁就会变成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都会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袁世凯

的皇帝寿命只不过八十三天,张勋的复辟则更加短命,和从这以后再也没有人

敢于试登这个宝座即可为证。

辛亥革命是一次划时代的创新和改革。它所要革除的君主专制是一个延续

了几千年的制度,所要创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是一种全新的制度,尽管

困难重重,历尽艰险,但革命先驱者仍然坚持不懈,不屈不挠,呕心沥血,努

力发掘那些曾经在数千年漫长岁月里凝聚、团结、鼓舞、振奋亿万国人的经济、政治、文化乃至心理素质的各种积极因素,以此来唤起“我同胞之国民”,共同

救亡图强,通过艰辛的奋斗终于达到革故鼎新的目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几

千年来中国人民遭受剥削压迫、贫困苦难的根源,它严重地阻碍了中国历史的

发展,到了近代则大大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奴役。彻底推翻君主专

制制度是中国人民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下极端贫困和落后状态中解放出

来的前提。在民族危亡严重时刻的二十世纪初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

提出推翻清朝专制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主张,这就开辟了几千年来中国革命

的新纪元,开始了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新阶段。

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留给我们的是一种敢闯、敢干、敢试,敢为天下先的

大无畏精神。这种精神具有爆发力、原创力,是一种宝贵的人文精神。参加辛

亥革命的革命志士,是一群以近代知识分子和思想进步的资产阶级为主导的爱

国进步群体,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怀着一心救国赤子情怀,投身到民主革

命当中,发动了武昌起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孙中山就任临时大

总统后,表现出了高昂的革命精神和平易近人的民主作风,给人们留下了深刻

难忘的印象。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在短短的三个月内,颁布了三十几

道革命法令,如改用阳历,限期剪辫子,废除跪拜,禁止缠足,禁止吸食鸦片,禁止刑讯,销毁刑具,颁布一些关于“振兴实业,改良商货”的通告等,无一不

带有移风易俗,革故鼎新,发扬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用孙中山名义公布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国内各民族人民的民主权利,虽然主要是维护

资产阶级的利益,但毫无疑义是带有革命和民主性的国家根本大法。它的公布,为人民的民主权利提供了法律的根据,大大有利于民主精神的发扬。

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了一个世纪,我们今天纪念辛亥革命,就是要牢记历史

所给予我们的教育和启迪,就是要继承革命先辈们的优良传统,特别是要学习

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的优秀品格。随着时代的发展,这股炽烈爱

国精神日益成为我们民族永恒的感召力量。今天,我们要完成祖的统一大业,

仍然要高举这面大旗,把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要实现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更是需要以爱国主义为力量源泉。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

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中国人民长期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弘扬辛亥革命精神,就是要大力弘扬敢闯、敢干、敢试的创新精神,同时

也要弘扬“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特别是为人民服务的广大干部,

更要学习和借鉴这种精神。勇敢地与腐败势力做斗争,廉洁自身,以人为本,

情为老百姓系,利为老百姓谋,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困,这样种精神必将成为中华民族光耀千秋的精神财富。现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是跃出东方地平线的一轮绚丽的红日,这轮红日是注定要高高升起来的。我们为我们正在进行的事业而自豪,更为即将到来的明天而意气风发。世界有

一天会再次向中国寻求文化活力、创新思想,世界将在最古老的国家的帮助下

获得新生。

1.一百年前的武昌,湖北新军士兵起义的枪声,宣告中国历史新的开始。随着武

昌起义的枪声,清帝退位,民国成立,共和告成。中国封建皇权统治,倾覆在

举国上下的大潮中。此前数十年间,为了走上民国与共和、宪政的道路,为了

让民众享受自由、民主、平等之权利,有志之士为之呼吁奔走,无数的革命人

士为之奉献生命。终以汗水和鲜血浇灌出共和之花。回望百余年年的近代历史,中国人前进的道路崎岖难行又百折不回。

2.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1911年12月,17省代表齐聚上海,推举孙

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并组建内阁。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

成立,并改元民国元年。

3.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往往会付出血的代价。

4.那些刚刚加入革命的民军,他们往往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对于革命事业并没

有深刻的认识,却也没有太多的失去生命的恐惧。

5.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偶然中的必然。一次看似突发性的武昌起义,却成为腐朽

没落的清政府的最后一棵稻草。自1840年鸦片战争的开始,由于对世界的无知,顽固、守旧的清王朝,在与列强一次又一次交锋中,都是屈辱的割地、赔款,出让权利,令此后数代的中国人黯然神伤。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不甘受辱,奋起反抗。从“师夷”到改良,从变法到革命。历史的车轮撼动着清廷的冥顽无能的统治。然而面对变革的呼声,清廷顽固依旧。在战争一触即发的1911年,清廷的回应却是“皇族内阁”这种有悖民意的举措。社会矛盾被激化,革命的火种就是这样被点燃的。随着武昌起义的枪声,中华民国的成立,清帝的退位,清王朝268年的统治历史结束了,帝国倾覆了。

6. 辛亥革命也给帝国主义沉重的一击,虽然资产阶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政

治纲领,但正如毛泽东所说:“辛亥革命是革帝国主义的命,中国人所以要革清朝的命,是因为清朝是帝国主义的走狗”。所以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但帝国主义利用反动的清政府统治来奴役中国人民的美梦破产了。自清政府垮台后,帝国主义妄图扶植新走狗,但这些“新走狗”

都是短命,一个接一个被中国人民打倒在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

反动势力对中国人民的压迫。

7. 再深透点讲,辛亥革命实际上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虽然革命失败

了,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国成立后,国内

实业团体纷纷成立,开设工厂、设银行都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力量在短短的几年里有了显著的增大,无产阶级队伍也日益壮大。

8. 辛亥革命还打落了亚洲第一个皇冠,具有国际意义。辛亥革命沉重了打

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对于世界人民,特别是东方

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是个巨大的鼓舞。在中国革命影响下,如一

九一三年荷属爪哇以及其他殖民地,都广泛掀起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

民的革命将给亚洲带来解放,使欧洲资产阶级统治遭到破坏。

现代国防建设的重要性

现代国防的重要性 国防,就是国家的防务,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国家的兴衰与国防密切相关,国防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尊严、社会的发展。 现代国防又叫社会国防、大国防、全民国防,包括武装建设、国防体制、军事科技和工业、国防工程、军事交通通信、人力动员、国防教育、国防法规诸多方面,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从最高元首到每个公民,从军事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和意识形态都与之密切相关。现代国防以军事力量为核心,还包括有关的非军事力量;它重视国家的战争潜力,特别是战时的动员效率;它还是以经济和科技为主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现代军队是知识和科技密集的武装集团,强调质量建军胜过“人海战术”。和平时期国防的作用是威慑,要求不战而胜;战时国防的责任是实战,目标是胜利。 国无防而不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是发展和安全问题。强大的国防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荣辱兴衰的根本大计,是维护全国各民族根本利益的需要。了解和认识现代国防,牢记历史教训,增强国防观念,加强国防建设,增强国防实力,我们也需要国防教育,以适应未来现代化战争的需要。 从国内形势上看出加强国防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华民族饱经忧患、历尽沧桑,经过了百年的战乱和抗争,才获得了和平发展的权利和机遇。但是随着相对和平环境时间的延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人在享受和平生活、追逐经济物质利益的时候,自觉不自觉地淡化了国防意识,甚至盲目地追求享乐和金钱利益,把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命运抛到脑后。有的人为了一己之私不惜出卖国家利益;有的人崇洋媚外,在外国人面前不惜丧失国格人格,没有丝毫的民族气节;有的人不愿履行国防义务,轻视从军戍边的职业;有的人完全沉溺于歌舞升平之中,对敌国的遏制和敌对势力的虎视眈眈视而不见、麻木不仁。凡此种种,充分暴露了在我们的国民中,已经有许多人滋生了严重的和平麻痹思想,完全丧失了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面对美国等西方列强遏制和分裂中国的图谋,面对敌对的战略包围,面对国内民族分裂主义活动的猖狂,面对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许多隐患,面对维护祖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尊严,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等所面临的更加复杂的严峻的形势,必须加强国防教育,保持高度的警惕。忽视国防教育的任何设想都是自杀行为。古人云:“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中国历史绵延数千年,王朝兴衰更迭,长则数百年,短则数年或者数十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探究其中的奥秘,可以发现一个普遍规律,即“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面对艰苦繁重的任务,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在中国历史上,因沉湎享乐、忘记忧患而招致大祸的,数不胜数。“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如果我们不引以为戒,是很危险的。在这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为当今时代,我们更要有一种“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那么,在这时期加强国防建设将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台湾问题一直是扎在我国两岸统一大业上的一根刺;西部的西藏和新疆又有反动势力破坏国家安定。而西方国家就恰好利用这一点,不断挑拨引诱他们与中国作对以及摩擦,无非就是希望逼中国放慢建设的脚步,打乱我们的步伐,让我们不能集中精力建设经济和国防。西方超级大国在前苏联已经解体俄罗斯日渐衰微的情况下,把中国看成是其二十一世纪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开始以各种手段遏制中国的发展。可以说,现在我国的国防形式不容乐观,表面上的歌舞升平实际掩藏着波涛汹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在战争初期无一例外地遭到重大损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军事理论论文:论中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

军事理论论文 《论中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

论中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 摘要:国防建设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中国国防建设一个长期的基本方针。国防现代化需要国家雄厚的经济力量和技术力量的支持,国防现代化水平只能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而逐步提高。 关键词:国防建设,经济建设 国防建设是国家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的国防建设,必须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关于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以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为依据,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坚持同国家建设协调发展,坚持全体军民共建国防的原则,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国防。它着重进行国防领导体制、武装力量、国防科技、国防工业、国防动员、兵役制度、国防教育、国防法制等方面的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军、警、民密切联防的强大巩固的边海防体系;采取正确的民族政策,加强了边疆地区各族人民的团结;在经济上大力支援边疆建设,奠定了雄厚的边海防物质基础;进行自卫反击作战,粉碎了敌人的蚕食和侵袭,保卫了边疆的安全。但是应当看到,在现代条件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中,面对敌人的海陆空立体进攻,不仅要建立强大的边、海防,而且要建立一支有快速反应能力、强大投送能力、高度机动能力的军队,国家在任何方向上遭到侵略都能迅速投人交战,并取得胜利。国防建设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结束了有国而无防的历史。国防建设在武装力量建设、武器装备发展、防空体系的建立、动

员体制的建设以及国防外交与国家军事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使中国的国防力量逐步增强。 国防建设面临的问题: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给国防建设注入巨大活力、带来勃勃生机的同时,也使国防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遇到了一些新的突出矛盾: 1.怎样使经济利益与国防利益统一起来的问题变得十分突出。市场经济是一种利益驱动型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是价值规律,在价值规律的决定和导向下,必然刺激市场主体自发地去追求尽可能多的经济利益,用较小的投入去创造尽可能多的产出,力求获得超出平均利润之上的自身利润,这种内驱力对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是极为有益的。但市场经济自身也有其弱点,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市场不能自发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在国防建设领域这方面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例如,军工生产改变了过去统得过死的单纯计划体制,军工企业走向市场,这固然给国防经济带来了活力,但由于企业的经济利益与军品生产所要求的国防利益之间在很多情况下并不完全一致,一些军工产品的生产利润偏低,在市场的驱动下,许多军工企业对军品生产缺少积极性,出现重民轻军、本末倒置的现象。又如,一些重大国防科研项目需要集中全国的科研和技术力量进行协作攻关。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靠的是"全国一盘棋",攻关大会战,有设备出设备,有技术出技术,不讲代价,不讲条件。在搞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国防经济的微观基础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

对新中国国防建设的感想

对新中国国防建设的感想 鸦片入焚炉,“天朝上国”的自构美梦不击而碎;中共一大,觉醒的勇士带领人民奋起反抗;七十华诞,普国同庆的人民一起见证中国的盛世华章。国防领先,终于,这盛世如您所愿。 如此历程,何不因国防二字。孟子有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鸦片战争,盲目自信的国人,秉承着万物我国皆可造的“信念,本以为是万里山河同辉,百姓同庆”,殊不知,社会风气却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百年当中,各处沾染着战争的鲜血,流离失所为百姓之常态,哀鸿遍野,又有谁知,国力衰微,谁能来救?百年之后,五星旗于碧空悬挂,国歌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一刻,我国终于一雪前耻,扬我国威。七十华诞,盛世篇章,军人的飒爽英姿,口号直击心魄,兵力武器的日益强盛,至此,我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如此,何不因国防 何为国防?其主体自然是国家。而其目的又何尝不是为了捍卫祖国统一,维护国家安全,保卫国家领土完整。国防自然是为了我国的繁荣昌盛。即便如此,又怎么离得了领导人,他们以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手段,保国,卫国,强国。如此为我国国防做出贡献的功勋人物数不胜数,自毛主席,周总理,等至现如今为我国科研工作做出重大突破的科研工作者们。国防的强大谱写国庆阅兵的盛世华章。正因国防的强大,我国的安全,为人民的生活,人身安全提供保证。 我国为什么要增强国防呢?正如丘吉尔的名言所说“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此言语,中的国防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尊严,社会的发展,也正因此,国防为强国的重中之重 于小事处着眼,细想我们身边背井离乡,为了生计离开妻子儿女的农民工们,他们忍受贫苦,劳累,付出艰辛的劳动力又何尝不是为了给自己的家人更好的生活。而‘有国才有家,无国何来家也正因此,我国必须要加强国防。国防的目的则是为了捍卫我国领土自主权的完整,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让鸦片战争起的一系列屈辱战争不再重演,保卫国家领土的完整,正如当初我国的国门被打开,侵略随之而来,香港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被帝国主义掠夺。我国丧失的领土主权的完整。随着国防的日渐强大,在昨日的盛世华诞,祖国母亲70岁生日,红旗红,炮弹绿,成了最靓丽的风景,而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国力衰微,在开国典礼上因为飞机数量欠佳,只能飞两遍,而如今,无论是飞机还是其他武器,而今的我国应有尽有,我们也终于有底气对周总理说“这盛世如您所愿 如何强国,何以强国呢? 明末清初的我国,面对外来者的入侵,无兵器,赤手空拳做无谓的抵抗,也正因如此,我国人有了‘东亚病夫的称号而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勇反击,一系列战争也随之拉开序幕,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一系列战争打响,胜利的欢呼激起了人民奋勇反抗的决心,而今,无论是科研,亦或是军事我国都丝毫不落后,之前被打倒在地的巨龙腾飞了

论中国国防的重要性

论中国国防的重要性 周丹燕15本人力资源2班 摘要:经历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国防,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强大国防是国泰民安的根本保证。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潮流,在中国往后发展的年代,国防将随着时代变迁不断进步,中国定能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定能使人们安居乐业。 关键词:国防定义地位展望 从古至今,我国国防经历了两千多年,国防一直在不断进步,直到清朝后期,我国国防一度衰弱,使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落后的国防开始了建设无产阶级领导的属于人民的国防新纪元。纵观历史,只有注重国防建设和国防教育,国家才会兴旺发达,社会才能繁荣安宁,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第一:国防的定义 国防,古人视礼义为维护社会国家的安全力量,必须严格遵行,防止逾越,称为国防,但如今就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恐怖分子等,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国防是国家的标志性特征和最重要的职能之一,也是国家生存权和自卫权的集中体现。我国国防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先秦时期到如今的新中国,国防的内涵一直在不断丰富。 第二:中国国防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众所周知,刚刚举行过得“9.3大阅兵”,是中国人的骄傲,不仅给了别的对中国怀有不良思想的国家起了威慑的作用,而且还让广大人民了解中国国防的实力。 其实,国防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强大国防是国泰民安的根本保证。兵法有云: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道,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再者,邓小平同志告诫我们:“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 回首中国近代史,经历了“康乾盛世”后的清王朝,为何让中国被帝国主义列强蹂躏?可能制度是一个问题,但不得不提的是国防也是它的重要原因之一。清政府忽视国防建设,在西方进行工业革命打造坚船利剑的时候进行世界市场扩张,他们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居安不思危,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甲午中日战争的水师的费用却被慈禧挪用公款拿来建设避暑山庄,大清国有的是钱,但是国防和军队却很弱,问题就出在没有把钱用在国防建设上,落后就要挨打,所以国防是一定要加强建设的。然而新中国的成立,为了改变国防落后的局面。进行了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党把富国与强军当做国家的战略任务和奋斗目标,在不断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国防建设。60年代以来的原子弹,氢弹还有卫星的发射以及大阅兵时期展现出来的中国国防新面貌,都对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所以,必须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近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届的国家领导人都十分强调国防的重要性,深刻地揭示出国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威慑力,是保持社会长治久安的稳定力,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力。 第三:对国家国防的展望 我国国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将会伴随着社会发展水平而不断演进。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战略格局多极化的演变,国防使命和任务将进一步拓展。我国未来的国防将不只是依靠军事部门建设国防体制,而是将国防推往科学化、社会化和法制化建设,不断完善以综合国力为基础的国防军事建设。针对当今世界的局势,中国应该总结国内外军事的基础上,对本国国防进行调整和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完善《国防法》,让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建设更好

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国防建设的影响

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国防建设的影响 一、抗美援朝发生的时代背景 (一)概念辨析 朝鲜战争是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3日发生的。 抗美援朝战争是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7月23日。 这是两个历史概念,前者包含后者,后者是主体,前者是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是新中国不得不面对的严峻挑战,是一场由不受中国控制的因素强加给中国的战争;而抗美援朝战争则是一场反侵略、促和平、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 (二)时代背景 1.朝鲜分裂。美苏雅尔塔协定,朝鲜半岛由中国、美国、苏联、英国共同托管;后来,美、苏以北纬38°线为界,分别为接受日本投降的范围,两国军队进驻朝鲜半岛南部、北部。朝鲜半岛北部于1948年9月成立了以金日成为元首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朝鲜)。朝鲜半岛南部于1948年8月成立了以李承晚为总统的大韩民国(南朝鲜)。 2.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苏联缺席,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向安理会提交了议案,授权组成“联合国军”帮助韩国抵抗朝鲜军队的进攻。“联合国军”成立,包括美、英国、土耳其、加拿大、泰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荷兰、法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卢森堡、南非与韩国,美军为主的远东军司令部成立,麦克阿瑟任远东军司令。 3.1950年9月15日,仁川登陆后,朝鲜人民军溃败。美军不顾中国政府警告,越过“三八线”,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抗美援朝战争拉开序幕,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订》,1958年中国 人民志愿军全部撤回国内。 二、抗美援朝战争的决策是怎样形成的? 决策过程:1.出兵2.不出兵3.利弊4.战略评估 对朝鲜战争,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有着自己的态度,即不赞成打。《毛传》就是这样写的:“1950年6月,全党和全国人民正按照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确定的

论当代大学生和国防建设的关系(0001)

论当代大学生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本科课程考查(论文)专用封面 作业(论文)题目:《论当代大学生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所修课程名称: 军事理论 修课程时间: 2014 年 3 月至 2014 年 5 月 完成作业(论文)日期: 2014 年 6 月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__ _ 工_ _ _学 院_ _ 20 1 3_ _级 __ __ 工程 造价 __ _ _专 业 姓名 __ _ _ 胡林_ _ __ 学 号_ __ 2 13 1 80 6 10 _ _ _ ……… … … … … … … … … … ( 密 ) … … … … … … … … … … … … (封) ………………………………(线)………………………………

评阅教师签名:年月日

论当代大学生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孙子云:“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我们是生长在新世纪的一代大学生,是肩负祖国建设勇往的一代,我们是祖国国防建设的后备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纵观国际形势,我们需要培养一种世界的眼光。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各国对于和平、合作、发展的呼声日益响亮,这已经成为不可抵挡的历史潮流。然而,我们国家的周边环境却仍然存在威胁,需要我们为此敲响警钟。 国防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并伴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的,亦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伟大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延续过程中,中国的国防经历了一个由盛变衰,又又有衰变强的发展过程。几千年的国防发展史经历了一个留下了丰富而又宝贵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在国际形势急剧变化的今天,研究中国国防及其发展史,对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应对变幻莫测的国际军事形势的能力、强化全民国防意识等,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关系国家昌盛、民族兴衰的大课题。 国防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一个国家没有国防那就不是一个真正独立的国家。没有国防,一个国家将面临着灭亡,一个强大的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强大的国防是要有雄厚的人才做支撑的,更多的是大学生人才战略储备。大学生的素质将影响到一

对中国国防建设的看法[1]

对中国国防建设的看法 根据《大学军事理论教程》所说,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这个定义很宽泛,打破了我对国防的传统理解。由此我知道,现代国防不单纯国家军事力量,还有非军事力量,如外交。 之前我认为,外交其实是国家实力的一种外部表现,我国有一位外交官曾说过:“弱国无外交”。通过“北京六方会谈”,我明白,外交其实就是一场激烈度不亚于军事的战争。一场成功的外交战往往比正面战所获更多。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要加强我国国防建设就必须提高我国综合实力。现在我说说我对我国国防建设的看法。 首先,我国现行的是国防困境。我国是一个国力较弱的国家,虽然现在有很大发展,但现在军事仍未打破西方的技术垄断。很多武器都是苏联时期武器的更新产品。不仅如此,中国武器生产链接不上,一些落后武器超长服役,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坦克和战斗机。更令国人沮丧的是中国现今仍制造不出大型运输机和航空母舰。我国武器落后但我国要防护的地方又那么大,真不知道那些整天叫嚣“中国威胁论”的日、美是何居心。我国周边陆海相邻的国家有22个,陆地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15个,边界总长22800公里,与中国隔海相邻的国家有7个,海岸线有18400公里。冷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独霸,而中国成为它唯一潜在挑战对手。现在美国拉拢日、韩、泰、菲、越想对我国进行军事包围,不仅如此美国又想将印度拉拢过去。中国大陆东有日本,西有美国势力,南有印度,北有俄罗斯的威胁。现在还有一个台湾要搞台独。因此要打破我国现有地缘困境,就必须针对某一最大威胁建立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打破现在的地理战略弱势。 其次,必须看到我国军队建设和武器发展紧迫性和现实性。朝鲜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情况不同;中国现行军事状况有和当年朝鲜战争不同。当年美国军队还处在机械化而现今已经从机械自动化到达信息化。美军拥有精确制导、信息化、全球部署三大战略优势。回头看看中国军队,虽然研制出精确制导的远程和洲际导弹,但现代海空军却仍然趋附于陆军。海空军仍只能在近海巡游,不能进行远程投放。一旦中美战争爆发或是中日战争爆发,中国便成为名副其实的“雷区”。现代战争是一种四维时空战,从战争地理角度来看,它是一场立体的战争;从信息化角度来看,一秒钟便可以决定战争的成败。我国现在正处在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的时机,而美国早已达到这一高度,所以军队建设和武器发展面临艰巨的任务。 再次,我认为我国的现行国防战略需要随现行战略环境变化而进行相应调整。如我国应当考虑结盟问题,来抵御美国现行战略压力。其中,与和我国处境相同的俄罗斯结盟可以彻底打破我国现行劣势。还有我觉得我国应当谋划好战略战场。我认为我国应将太平洋作为我国战略作战区,将未来战争中心由我国本土向太平洋推移。这样才可称为积极防御。不过要做到积极防御我国必须调整意识,即将太平洋作为我国的一个内陆湖。要做到这一点,我国需不需航空母舰?答案是要。我国现今虽不能供应起一艘航空母舰,但要实现上述目标,我国必须有这样的战略目标。 最后,我国必须加强国防体制建设。国防体制建设目标是三军协同作战能力达到如一个军一般。 当然我们当代大学生也应该积极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这不仅是每一个法定公民的义务,这也有利于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有利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有利于培养我们的综合素质,将来为国家多做贡献。 在刚刚结束的军训中,我学会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军训的生活与在校的生活大相径庭,但这里没有花前月下的缠缠绵绵;没有轻歌慢舞的悠闲;更没有浓妆淡抹的那份心境;惟有直线加方块这份简洁;只有服从命令听指挥的意识;只有艰难困苦、通往直前的那种毅力。 通过军训,我也懂得了国防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国防动员建设作为国家军事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安全、统一和发展休戚相关,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协调、同步推进。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是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其中,理所当然地包括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同步推进的内涵。国防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单有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没有国防建设的同步协调发展,经济的发展将会是脆弱的,很难经得起风险的考验。江泽民主席明确指出:“必须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国防建设,使国防建设在国家财力增加的基础上不断有所发展。”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坚持协调发展的方针,推动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相互促进、同步提高。国防动员建设是联结平时与战时的纽带,是贯通经济与国防的桥梁,具有国防、经济、社会多重效益。在强调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的当今时代,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把加强国防动员建设作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综合效益、实现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同步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发展经济的任务十分繁重,国防建设必须服从经济建设的大局。但是,天下并不太平、国家安全和统一依然面临着严峻挑战的新形势,对加强国防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大背景下,大力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实现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我们现实而且必须的选择。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必须有一个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当今世界,虽然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影响国际安全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我国周边也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加速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国防动员建设是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方面。把国防动员建设搞好了,有利于提高平战转换速度,促进战争潜力向战争实力的转化,增强国家的整体威慑和实战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能不能把国防动员建设搞扎实,直接影响到国防实力能否增强,关系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顺利实现。按照协调发展的要求对国防动员建设实施统筹兼顾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国防动员建设,必须实施统筹兼顾,自觉地将国防动员建设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把发挥地方经济科技优势作为提高国防动员建设质量和效益的基本途径,推动国防动员建设向更高的水平发展。要努力增强人民群众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国防意识。能否对国防动员建设实施统筹兼顾,关键取决于人民群众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对国防动员建设的认识水平。提高认识,重在教育。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全民的国防观念,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和参与国防动员建设的良好氛围。各级领导干部在国防动员建设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应突出抓好对他们的国防教育。通过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增加国防建设教学内容,定期举行国防教育讲座,召开国防动员委员会会议,履行国防动员职责述职,参加国防动员演练等多种形式,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抓国防动员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将国防动员建设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把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国防动员建设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国防动员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强化政府的职能作用。要依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搞好对国防动员建设的总体谋划,完善地方性动员法规建设,健全国防动员办事机构,调整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要将国防动员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重点建设项目予以重点投入,推动国防动员建设不断发展。要把国防动员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通盘考虑。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国家的财力将主要用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可能在国防动员建设上投入很多。因此,必须将国防动员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发展路子。各级党委、政府应当根据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切实把国防动员建设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通盘考虑“战场”与“市场”的双重需要,努力在“结合”、“纳入”上做文章,

浅谈当前加强国防教育建设与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加强国防教育的必要性 姓名:赵晓丽 单位:博野县西许村小学

学校加强国防教育的必要性 博野县城东中心小学西许村小学赵晓丽 国防意识是一种自觉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集中展示,是民族精神和国民素质的全面体现。战斗精神是国防意识的最高表现形式。战斗精神是军队特有的一种精神状态和气质特征,是军人素质和觉悟的集中展示.战斗精神对全民国防意识具有极强的导向功能。长期的和平环境容易使人产生松懈麻痹思想,淡化国防意识。在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加大国防教育力度,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大国防”观念,牢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不断增强关心国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全社会参与国防建设的良好氛围,为培育战斗精神提供有力的支撑。军队战斗精神的培育,则应重点围绕爱国奉献、坚定信念、敢打必胜等核心内容,锻造高技术条件下军人过硬的战斗气质,使全社会学有榜样,推动全民国防意识的提高。 世界军事变革风起云涌,对我国而言,安全和主权永远是第一位的,中国是世界上所有国家中周边环境最复杂的国家,也是面临的安全威胁多元化的国家。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形势任务发展,强化大国防观念与全民国防教育就尤其重要,当今世界风云变幻,虽然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主流。但是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民族冲突不断,在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尚未形成之前,各种势力的斗争日趋激烈,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存在,世界并不安宁。在新的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改革不断深入。在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面临的国防压力也不断加大,部分西方大国不愿看到

中国的强大,想方设法阻扰中国的前进。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学校,必然要为新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好人才的准备,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从小树立青少年报效祖国的意识,培养保卫祖国的强大后备军,是我们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加强国防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国防意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民族前途,关系到青少年能否成为祖国和人民所需要的合人。俗话说,”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国家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国家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安全统一和稳定。无论是确保国家的内政不被干涉、主权不被侵犯、领土不被分割,还是实现祖国统一,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安居乐业,都不能没有强大的国防。在小学阶段适时进行国防教育,是党中央的一项英明决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必须在完成科学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的开展国防教育系列活动,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 一.强化信息时代的大国防观 信息时代的全民大国防观念,是信息时代的军事斗争和国家的防卫任务、防卫意义、防卫方式以及相应的防卫特点在人们脑海中的综合能动反映。从一定意义上讲,国防观念的精神作用,在有些特定的时候、场合,比国防建设中的经济潜力、科技潜力等物质的因素显得更为重要,没有牢固的大国防观,就没有经济潜力、科技潜力的有效转化,国防现代化就只能是一句空谈。因此,把大国防观看成是团结

谈谈对中国国防的看法

谈谈对中国国防的看法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自古以来,有国就有防。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可靠的国防,就无法抵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就会在政治上、经济上受制于人。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关注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国国防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20世纪,我国古代社会就过渡到奴隶制社会,建立了国家。从此,作为抵御外来入侵和讨伐他国的工具——国防便产生了。中国国防先后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不同历史发展阶段。 我国古代为提高国防能力提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以民为体”“居安思危”的国防指导思想,“富国民强”“寓兵于农”的国防建设思想,“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育思想,“不战而胜”“安国全军”的国防斗争策略。遵循这些思想,我国取得了无数次对外战争的胜利,曾出现过“中国既按,四夷自服”的鼎盛时期。 经过“康乾盛世”之后,清王朝政治日趋腐败,国防日益虚弱,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国近代的国防是孱弱、衰败和屈辱的。 中华民国成立后,并没有改变中国人任人宰割的历史。帝国主义扶植各派军阀为自己的代理人,加紧对中国的掠夺;各派军阀争权夺利,混战不已,中国依然是有边不固,有海无防,人民有家难安。 历史告诫我们,兵者,国之大事,政治修明,国富兵强,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从而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有国无防的历史。建国60多年来,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军队的武器装备得到了更新换代,战斗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保障国家现代化建设,促进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现代国防是对传统国防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国防观念和国防实践活动。现代国防已不再是单纯的武力较量,而成为在综合国力的基础上,以军事手段配合政治、经济、科技、外交等手段进行的总体较量。一个国家只有经济不断强大、科技不断发展、国防实力不断增强、国防安全意识不断巩固,以及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才能真正实现长治久安。现代国防是综合国力的体现,现代国防力量是以综合国力为基础的综合国防力。中国有句古训:

论中国海上安全形势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1663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论中国海上安全形势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正式 版)

论中国海上安全形势和国防建设的 重要性(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国家,海上 安全是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其安全形势主要表 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海洋权益之争愈演愈烈,突出的 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菲黄岩岛对峙,以及中越的南 沙岛屿争端;二是全球性海盗和武装截船犯罪日益猖 獗,如索马里、加勒比等海域海盗问题突出。这两个 问题都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都是涉及中国国家 安全和利益的重大问题。 从20xx年开始,中国周边海上争端呈现出较强 的对抗性。黄岩岛对峙持续的时间长,而钓鱼岛争端

的激烈程度也达到了历史新高点,日本试图将钓鱼岛“国有化”,而中国则抓住时机,推动了对钓鱼岛的实际管理。截至20xx年11月底,仅中国海监船该年度进入钓鱼岛12海里内执法就多达34次;12月,中国海监飞机首次抵达钓鱼岛领空,开启了对钓鱼岛的海空立体巡航,维权力度从未如此强硬。在黄岩岛对峙中,中菲两国执法船只近身对抗,这种直接的、地理空间上的据点对峙,大大增加了冲突升级的概率。其结果是,中国成功地实现了 在黄岩岛海域的攻防转换,获得了对岛礁及其附属海域的实际控制权, 致使菲律宾在中沙群岛遭受了近年来最大的挫败。 还有钓鱼岛主权争端问题已经成为横亘在中日两国间进行和平

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军事理论教学

目录 一、引言 二、内容摘要 三、关键字 四、正文 五、总结

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引言:尽管今天世界进入了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经济和科技水平的竞争愈演愈烈,但战争仍是威胁国家安全的第一杀手,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这一本质依然毫无改变。我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国际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构成我国军事安全的主要威胁。在这种境况下,国民如果还普遍抱有浪漫的和平主义情怀,没有居安思危的思想准备,这将可能对国家的安全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记得一位著名军事战略思想家曾指出,如果一个民族缺少国防忧患意识,疏于戒备,其遭受灭顶之灾也就无可鸣冤叫屈。 内容摘要:接下来,我将从各方面对中国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详细分析与论述,并且针对大学校园的国防教育提出问题意见。 关键字:强大国防发展大学生 一、国防建设的重要性 国防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国防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没有一个强大的国防,就没有国家的主权和独立。人民的幸福和民族的振兴也就没有保障,这从我国近代史上有国无妨或防而不固的惨痛教训中得到证明。可见,国家独立自主,民族兴旺发达,离不开整个民族的尚武精神,离不开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国防军和后备力量的建设。所以,国防是国家独立自主的前提。要想建设出强有力的国防就必须了解我国周边的安全情况。首先,我国的周边国家多达28个,其中直接接壤的就有14个。其次,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周边的不少国家与我国交往很深,历史上的恩怨现在仍有影响。第三,我国周边的多样性突出。第四,我国

周边也是世界各主要大国的利益交汇之地。综上所述,我国的周边环境的复杂背景,是我国开展周边外交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古往今来,每个国家都把国防建设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在高等院校中搞好国防教育,增强人们的国防意识,不仅仅是建设强大国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需要。不可否认,二十一世纪国家之间的较量是以综合国力为基础,以经济实力为先导。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国家竞争白热化的时候,极端的较量形式就会出现。这个极端的较量形式就是战争!当今的中国,安全隐患不可谓不多。南沙群岛被东南亚小国强占,台湾问题尚未解决,中日东海问题和钓鱼岛争端也日益升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西方超级大国在前苏联已经解体俄罗斯日渐衰微的情况下,把中国看成是其二十一世纪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开始以各种手段遏制中国的发展。可以说,现在我国的国防形式不容乐观,表面上的歌舞升平实际掩藏着波涛汹涌。 二、国防建设的必要性 什么是大国外交?那是以实力为基础进行的国家之间的较量。没有实力就没有外交地位。在世界史上没有见到过任何一个国家在没有实力的情况下却拥有很高的国际地位。国际地位不是天生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的。当然,现在的中国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的国家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国防建设。但是,这远远不够。国防不仅仅是国家和军队的事情,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事情。可以说,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国防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针对校园国防教育的看法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13条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其工作的基本点就是要放在使学生能够成才的这一中心点上。而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在以知识创新为标志的21世纪初,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实践证明,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

对现代国防的认识

外立威严,内修正道! 外力威严,就是以自己的国家实力,让人家尊重你,顺服你。四千年的中国发展史上,顺服是最常见到的。夏商周时期采用分封制,诸侯顺服你天子,这靠的就是天子的威严。秦朝时期,周边许多少数民族,但是秦始皇没有去征服他们,而是让他们顺服大秦,那是因为当时的秦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以及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是他们无法比拟的。汉朝之后匈奴之类的少数游牧民族不断袭扰,但是他们都是顺服当时中原政权。 孙子兵法里面说,不战而败人之兵,上策也!外立威严,就是在周围国家里面树立一种威严。古代时候,这威严是通过军事实力来确定,而现代这种威严就不但只是军事所能确立的了。为什么强大的美国,伊朗朝鲜就不买账呢?就是这样的道理。现在要确立一种国家威严,军事实力为代表的硬实力是保障,以民族文化为代表的软实力是主流。跟别的国家交往,我们以诚待人,遇到利益的冲突,我们照顾彼此的利益,力求达到双赢,别人有难,我们全力帮助,别人求救,我们义不容辞。这不但是一个国家威严确立的办法,也是个人影响力确立的一种途径。 内修正道,就是说我们与别的国家交往的时候是以国家本身的实力作为底气。为什么今天日本人跟我们处处过不去,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底气。而回想唐朝时期,日本人为什么冒着生死的危险远道到中国来求学,那就是因为当时我们拥有说话的实力,一种硬实力。为什么美国现在能充当世界警察?其实不也只是美国拥有说话的硬实力而已!内修正道,我们就得从历史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积极提高自己的科技实力,只有知识才是硬道理,进口的武器最终还是会被淘汰。 一、现阶段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 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发展步伐。美国学者昆西·赖特在《战争的研究》一书中指出:“和平乃是许多力量之间的平衡。”多极化的趋势有利于维持大国之间的力量平衡,制约超级大国的霸权,从而为全球的和平与发展创造了必要前提。经济全球化把愈来愈多的国家联结为利益共同体;经贸投资和跨国公司的活动,使各大国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局面。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保持总体稳定,但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有所增加。 首先,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大国关系出现新的深刻调整,世界经济出现新的增长,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国相互依存加深,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是,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倾向也有新的发展,围绕战略要地、战略资源和战略主导权的斗争此起彼伏,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经济安全面临新的问题。 其次,军事因素对国际格局和国家安全的影响上升。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加速发展,世界军事力量对比进一步失衡,以军事实力为后盾谋取战略和经济利益的倾向突出。

中国国防军事思想论文3000字

中国国防军事思想论文3000字 国防,顾名思义即国家的防卫.自古以来,有国就有防.任何一个国家的国防,都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它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国家的国土,资源,人口,民族和社会制度,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心理,文化教育和意识形态等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个方面.一个国家安全系数的多少,生产发展的快慢,国际威望的高低,对世界和平事业贡献的大小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国防力量的强弱. 当时代的滚滚车轮步入21世纪的时候,对和平的企盼已成为全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心愿.但伊拉克战火,科索沃的轰炸声一次次地把人们从和平的梦中震醒,隆隆的炮火声反复证明:人类的发展史即是一部轰轰烈烈的战争史.自公元前3200年以来,人类共经历大小战争14 550次,和平时期仅有292年,无任何战争的日子仅有26天,战争与和平总是在交相更替.虽然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但战争仍不可避免.因此,世界各国都争相把国防建设,摆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要想国家

真正的强大,必须拥有强大的国防实力.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深刻地指出,要始终把国家安全和主权放在第一位.只有国防建设搞好了,国防实力强大了,才能给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内外环境,才能真正地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 国防是为了捍卫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而采取的一切防卫措施的总和.它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凡是国家为增强自身防卫力量,保卫自己的领土主权,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防卫措施都包括在内. 国防建设,是国家根本利益需要的综合国防力量的建设.包括了国防物质技术基础建设,国防精神基础建设以及国防武装力量建设等各个方面.概括地说,它是一个大系统,有很强的整体性,涉及各个领域,主要内容有:武装力量建设,国防经济,国防科技,国防教育,国防立法,国防动员,国防理论,国防外交,兵役制度,战场建设,民防体系以及交通通信等诸方面的建设.这些体现了综合国力建设,构成了国防的完整体系. 国防观念,即对国防的看法和态度.是指以群体为标志的主体意识和潜意识,是防卫外来侵略,自觉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行为观念.它是以爱国主义为精髓,以国家防卫为中心的理性思维,是一种无形的,潜在的国防力量,是每个公民为国家安全与发展而构筑的心理堤防,是国防赖以确立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在当前看似和平的表象下,其实还有许多不安定,不和平的因素存在,因此,必须强化全民的国防观念.我国20多年来无战事,一

最新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资料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军事理论教学

目录 一、引言 二、内容摘要 三、关键字 四、正文 五、总结

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引言:尽管今天世界进入了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经济和科技水平的竞争愈演愈烈,但战争仍是威胁国家安全的第一杀手,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这一本质依然毫无改变。我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国际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构成我国军事安全的主要威胁。在这种境况下,国民如果还普遍抱有浪漫的和平主义情怀,没有居安思危的思想准备,这将可能对国家的安全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记得一位著名军事战略思想家曾指出,如果一个民族缺少国防忧患意识,疏于戒备,其遭受灭顶之灾也就无可鸣冤叫屈。

内容摘要:接下来,我将从各方面对中国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详细分析与论述,并且针对大学校园的国防教育提出问题意见。 关键字:强大国防发展大学生 一、国防建设的重要性 国防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国防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没有一个强大的国防,就没有国家的主权和独立。人民的幸福和民族的振兴也就没有保障,这从我国近代史上有国无妨或防而不固的惨痛教训中得到证明。可见,国家独立自主,民族兴旺发达,离不开整个民族的尚武精神,离不开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国防军和后备力量的建设。所以,国防是国家独立自主的前提。要想建设出强有力的国防就必须了解我国周边的安全情况。首先,我国的周边国家多达28个,其中直接接壤的就有14个。其次,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周边的不少国家与我国交往很深,历史上的恩怨现在仍有影响。第三,我国周边的多样性突出。第四,我国周边也是世界各主要大国的利益交汇之地。综上所述,我国的周边环境的复杂背景,是我国开展周边外交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古往今来,每个国家都把国防建设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在高等院校中搞好国防教育,增强人们的国防意识,不仅仅是建设强大国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需要。不可否认,二十一世纪国家之间的较量是以综合国力为基础,以经济实力为先导。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国家竞争白热化的时候,极端的较量形式就会出现。这个极端的较量形式就是战争!当今的中国,安全隐患不可谓不多。南沙群岛被东南亚小国强占,台湾问题尚未解决,中日东海问题和钓鱼岛争端也日益升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西方超级大国在前苏联已经解体俄罗斯日渐衰微的情况下,把中国看成是其二十一世纪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开始以各种手段遏制中国的发展。可以说,现在我国的国防形式不容乐观,表面上的歌舞升平实际掩藏着波涛汹涌。 二、国防建设的必要性 什么是大国外交?那是以实力为基础进行的国家之间的较量。没有实力就没有外交地位。在世界史上没有见到过任何一个国家在没有实力的情况下却拥有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