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通货膨胀目标制与金融稳定

通货膨胀目标制与金融稳定

通货膨胀目标制与金融稳定

通货膨胀率 与失业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及两者关系的研究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经济学 班级:10706 完成日期:2013年6月5日

一、摘 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失业指标是判断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并被认为是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各国政府往往将控制和降低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以我国为例,失业现象是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问题年年存在,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特别是自2008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人民币大幅升值,企业的用工需求下滑、现有的就业岗位流失严重,失业数量骤增。通货膨胀在失业这一问题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以我国为例,探讨通货膨胀对失业率带来的影响,以期失业问题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 关键词: 失业问题;通货膨胀;菲利普斯 二、文献综述 失业与通货膨胀是短期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两个主要问题。如果经济决策者的目标是低失业和低通货膨胀,则会发现低失业和低通货膨胀目标往往是冲突的。利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来求解,假设决策者用扩张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扩大总需求,达到低失业的目标,会使经济沿着短期总供给曲线变动到更高产出和更高物价水平的一点上,这在增加产出、降低失业的同时,导致了较高的物价水平,较高的物价水平意味着较高的通货膨胀。反之,假设用紧缩的财政政策或者货币政策缩减总需求,达到低通货膨胀的目标,则会导致较低的产出,较低的产出意味着较高的失业。在宏观经济学种,失业和通货膨胀这种负相关关系可以用菲利普斯曲线来说明,包括简单菲利普斯曲线、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其中,简单菲利普斯曲线只是描述了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如下式所示:)(*--=μμεπ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失业率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转型,我国城镇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速度的加快以及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难度的加大,使得城镇失业现象日益严重。据国内有关研究机构和世界银行专家估计,中国城市实际失业率大约在8%~10%之间。 在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下,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企业改革中,我国出现下岗失业增加和用人需求萎缩同时存在的现象。高素质、低年龄的劳动力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而低素质、高年龄的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越来越没有竞争能力,呈现出就业困难群体数量急剧增加的趋势。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历史性的达到700万,这个数字已经是2001年104万的近7倍。虽然近两年招聘大学生的企业数量在增长,但与毕业生的增长幅度相比,岗位的供给仍然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以至大学生失业待业数量近年来不断攀升。 图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失业率

通货膨胀目标制度与我国货币政策借鉴_兼论泰勒规则

2008.12 国际金融研究/ 1990年以来,已经有20多个国家①的货币当局宣布采用通货膨胀目标(Inflation Tageting ,IT )制度。从效果看,这些国家(如新西兰、 英国和加拿大)的通胀率下降速度比模型预测的要快,说明定标制度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不仅如此,这些国家的长期利率水平都有所下降,货币政策的声誉度也明显上升(Freeman 和 Willis ,1995)。本文首先在新兴新古典综合理 论的框架中引入近似理性假设,建立分析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理论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修正新凯恩斯主义的泰勒规则,最后对我国1993年第一季度到2005年第四季度的经济数据进行检验,由此提出一些货币政策建议。 一、导言 上个世纪末以来,在吸收货币主义、真实商业周期(RBC )学派和新凯恩斯学派的基础上,产生了新兴新古典综合理论②(NNS )。新兴新古典综合理论继承了新古典综合学派的精 神,又将凯恩斯主义和古典主义融为一体。NNS 提出的有关货币政策的建议包括:(1)由 于受到经济微观主体调价和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货币政策会对实际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并且会持续数年;(2)即使存在有成本的价格调整和粘性价格,通货膨胀和产出之间也不存在长期替代关系;(3)消除通货膨胀可以提高交易效率,减少相对价格扭曲;(4)信誉在理解货币政策的效果中至关重要(Goodfriend 和 King ,1997)。 但新综合理论也存在缺陷。按照理性预期假设,要实现经济稳定,通货膨胀目标就必须为0,这显然与现实不符。行为宏观经济学、新综合理论采用理性预期的理论假设,关注预期的形成而忽视公众如何使用预期,这是它的模型与现实不符的关键症结。Akerlof (2000)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公众如何使用预期的问题比他们的预期如何形成更重要。因此,修正新综合理论的基本假设,引入近似理性,在新的假设的前提下构建新综合模型,可从理论上 通货膨胀目标制度与我国货币政策借鉴 ———兼论泰勒规则 张 宏 内容提要:本文将近似理性假设引入新兴新古典综合理论(New Neoclassical Synthe - sis ),建立起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理论模型(NPC -MPR 模型)和新兴新古典综合泰勒规 则模型。之后对我国1993年第一季度到2005年第四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协整检验, 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进而提出了我国货币当局选择通货膨胀目标制度下实施泰勒规则的路径,以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通胀目标制度新菲利普斯曲线泰勒规则 货币政策 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张宏,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供职于甘肃省银监局。 ① 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国家有: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巴西、芬兰、以色列、波兰、南非、西班牙、瑞 典、韩国、泰国、匈牙利、奥地利、新西兰、智利。Mishkin (1997,2000)认为,德国和瑞士是世界上最早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国家;他同时建议美国也采用这项制度,以稳定“后格林斯潘时代”的美国物价。 ② 简称新综合理论或新综合学派。 42

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与通货膨胀目标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513227351.html, 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与通货膨胀目标制 作者:董春丽 来源:《商场现代化》2013年第25期 摘要:在大部分国家都实行通货膨胀单一目标制的情况下,我国仍坚持多目标的货币政 策框架。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后通货膨胀的记录得到改善,我国多目标的货币目标依然冲突不断。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再次选择了首要保持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结果造成了我国2011年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但由于我国正处于改革期,通货膨胀目标制并不适合我国的情况,央行要采取其他措施来锚定公众通货膨胀预期。 关键词:货币政策目标通货膨胀目标制通货膨胀 一、引言 过去十年间,为了管理并稳定通货膨胀预期,各国央行开始采取新的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目标制。中国央行货币政策采取“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多目标制,货币政策工具形式也表现为多样化。稳定物价在很多国家是首要的任务,但是在我国一旦经济出现问题,首先牺牲的就是物价指数。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为了保持经济的增 长,我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我国物价指数急剧上涨。我国货币政策有没有可能实现单一目标成为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开始对我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可能性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二、通货膨胀目标制 1.通货膨胀目标制特点 通货膨胀目标制不同于传统的货币政策,货币当局根据心理学中公众普遍存在的锚定效应直接设立通货膨胀目标值或目标区间,不再运用中介目标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整。央行操作过程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未来通货膨胀和公众通胀预期预测的准确程度。首先货币当局设立明确的通货膨胀目标值或目标区间作为公众通胀预期的一个名义锚,其次根据经济系统和相关模型预测未来的通货膨胀率,最后根据预测结果调整货币政策。如果预测的通胀率大于设定的通胀目标值或目标区间的最大值,货币当局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如果预测的通胀率低于设定的目标值或目标区间的最小值,货币当局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而如果预测的通胀率接近设定的目标制或在目标区间范围之内,货币当局就保持原来的货币政策不变。 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有很多,如消费物价指数、零售物价指数和生产者物价指数。政策由于消费物价指数具有很多其他指标不具备的优点,因此大部分国家都选用了消费物价指数作为政策中参考的通货膨胀指标,部分国家采取扣除能源、食品等的核心物价指数作为参考指标。 2.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施效果

论通货膨胀目标制度

论通货膨胀目标制度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传统的货币政策的实施在通货紧缩环境下受到很大限制甚至失灵。通货膨胀目标制度(the inflation targeting)是许多国家相继采用以对付通货紧缩环境下出现的相关经济问题的一种新的货币政策框架。该货币框架的作用,是使利率恢复在低通货膨胀环境下调节经济活动和避免经济衰退的功能,防止和避免零利率条件下“流动性陷阱”的形成及其对经济周期的负面影。向,稳定产出和市场预期。 一、利率调节——从有效到无效 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设立可以被看作是对传统货币政策——利率调节在低通货膨胀环境下受限或失灵的一种弥补措施,这种货币政策框架的出现与利率调控经济有效性的削弱有密切的联系。 一般来讲,利率作为西方国家和某些发展中国家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在不同的宏观经济环境下,经历了对经济调节有效、部分有效和失效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50 年代至70年代中期。凯恩斯主义所主张的以低利率来扩大需求,刺激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在西方国家占支配地位,当时严格的金融管制和低通货膨胀环境,使利率调节的效果显著。 第二阶段自20世纪?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由于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化的冲击,利率调控部分失灵。首先,中央银行直接和间接影响利率的能力受到挑战。70年代中期以后兴起的以融资方式和金融市场的创新为核心的金融创新,使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多样化,利率的决定日益取决于市场资金供求状况,不受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同时,市场融资解决了银行间的资金需求,从而减弱了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等政策措施来影响银行间借贷利率,并以此间接控制市场利率的作用。 其次,20世纪90年代金融全球化进程对利率有效性的冲击,表现在一般情况下,经济主体往往依据国际利率水平,并不完全依照一国货币当局利率变动来调整投资和消费。在特殊情况下,表现为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利率政策的挑战。这种基于套利投机动机的短期国际资本独特的运行特点,受国际资本投机活动成本与收益的心理预期因素的左右,其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甚至会与一国货币当局的意图相反。当投机者预期被投机国的货币在他们大量拆借并全盘抛售后会引发大幅贬值,就可能发起投机攻击,以便通过贬值后再购回该国货币还借款,来得到借、还款之间差额带来的暴利。当被投机国政府提高利率以吸引外资获得储备,维持固定汇率,抑制贬值压力和增加投机攻击成本进而阻挡投机时,只要投机者有足够的资金,并断定在外国利率不变情况下,被投机国固定汇率制的崩溃会使他们得到更大的超额利润,投机者就会继续发起投机攻击,使政府利率提高到不能维持的地步,从而不得不放弃固定汇率,或者投机者将被投机国的外汇储备买光,迫使固定汇率转向浮动汇率制。

浅谈通货膨胀目标制与中国未来货币政策论文

浅谈通货膨胀目标制与中国未来货币政策论文 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中央银行直接以通货膨胀为目标并对外公布该目标的货币政策制度。既有的研究表明,中国现行的货币政策以及货币供应量目标对于保持价格稳定来说效果并不理想。中国当前货币政策遇到的问题与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之前所遇到的情况十 分类似。由此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现行的货币政策框架缺陷在哪里,如果现行的货币政策框架无法实现稳定价格水平的目标,是否意味着我们可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来解决中国当前货币政策存在的问题?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始于1984年。纵观2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货币政策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中央银行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导致了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2、货币政策没有规定一个明确的通货膨胀目标,实际执行货币政策时,往往会出现货币政策的 __倾向。3、中央银行缺乏足够的独立性。中央银行在处理价格稳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时,往往对投资增长控制不力,进而导致总量失衡,总量失衡必然会导致价格的波动。4、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时机、力度以及对货币政策时滞的把握存在缺欠。5、货币政策整体上比较缺乏公开性和透明度6、现行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未能真正起到名义锚作用。 国内一些学者建议我国应尽快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而不必等到通货膨胀目标的成功实施所要求的宏观经济制度和操作等方面的

所有条件完全具备之后。但本文认为,我国中央银行不应一味追求尽快进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改革,而是要切实稳步推行相关制度的完善,待各方面条件成熟后再实行改革。我国中央银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地、有步骤地完善货币政策框架,选择适当时机向通货膨胀目标制过渡。 1.解决货币政策存在的多目标约束问题,确认稳定币值为首要目标 随着货币政策理论的进展和中央银行实践经验的积累,理论界 与中央银行对物价稳定作为货币政策首要目标的认识愈加深刻。前美联储主席Greenspan、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Friedman、Lucas均认为在长期内中央银行可以系统地影响的惟一宏观经济变量是通货膨胀率,维护物价稳定是中央银行的惟一职责。我国在经历了上世纪80 年代与上世纪90年代两次超过20%的通货膨胀教训后,已经认识到控制通货膨胀率的重要性。《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然而这种规定并没有区分价格稳定与汇率稳定的优先层次,有可能在经济受到冲击时,由于对汇率目标的考虑,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价格稳定,给价格稳定目标带来了威胁。卞志村(xx)提出我国在向通货膨胀目标制过渡中可以采用混合名义目标框架,这种目标框架既重视产出,又重视通货膨胀,

告诉你30年来中国的实际年通货膨胀率

告诉你30年来中国的实际年通货膨胀率 孙宝 原载:天涯社区 国的通货膨胀率到底有多高?官方公布的3%~4%的CPI相当温和,却与老百姓的切身感受截然相反。最近有一场关于CPI的论战,上周社科院研究员徐奇渊先生在他的博客上发表了他的研究报告:《统计数据和主观感受:CPI是风动还是帆动?》,他认为最近5年的CPI值被人为调低了大约7%,这篇论文立刻遭到了统计局官方的辩驳,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庞晓林副司长在统计局官网上发表署名文章:《庞晓林:CPI不是用模型推算出来的》。现在的结果似乎庞晓林取得了完胜,徐奇渊的Sohu博客已经删除了他的研究报告。 我们把时间放长到78年,从78年到09年,把历年官方公布的CPI累积,31年间CPI总共增长了5.7倍。78年全国平均月工资51元,按5.7倍换算是今天的290元,但是78年的51元可以养活一家人,而今天的290元只能喝西北风,可见官方的CPI根本不足信。对于一个连房价年增1.5%这样的数据都能做出来的统计局,给不出真实的CPI大概也不稀奇。

我们从货币购买力的角度来估计一下实际的CPI。 1、按基本物价计算,78年至今货币贬值了58倍,年CPI高达14% 网上有一篇徐以升先生的博文《系统性质疑CPI》,介绍了南方基金高级研究员万晓西先生做过的统计,他从《北京至&#·物价志》、《上海价格志》、《广州市志&#·物价志》等资料上查询了1978年的单品价格,包括食品、医疗、衣服、交通、烟酒和居住等6大类,然后和今天的价格相比,估算出78年的51元的购买力,大概与今天北京3000元相当。31年贬值了58倍,换算成通货膨胀率的话高达每年14%! CPI指数14%,比GDP增长率还高,这个结论太耸人听闻了。这种算法当然是有缺陷的,原因就在于电子、汽车等工业制造品在78年的时候无从买起,物价的比较只考虑了78年能买到的商品。工业制造品跌价很快,如果将工业制造品的价格也列入比较的话,算出的CPI不会有14%那么离谱。但是,如果我们仅仅是购买食品、医疗、衣服、交通、烟酒和居住等基本物资,将花费过去58倍的代价。

关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关系的实证分析

关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关系的实证分析 摘要: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造成了世界大范围的失业,与此同时带来了各国通货膨胀率不同程度的提高。随着世界各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政策出台以及企业的共同努力,世界经济又在慢慢的复苏,失业率也在稳步下降,通货膨胀率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本文运用菲利普斯曲线说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失业率 通货膨胀率 菲利普斯曲线 显著性检验 一、 问题的提出 失业与通货膨胀是短期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两个主要问题。如果经济决策者的目标是低失业和低通货膨胀,则会发现低失业和低通货膨胀目标往往是冲突的。利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来求解,假设决策者用扩张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扩大总需求,达到低失业的目标,会使经济沿着短期总供给曲线变动到更高产出和更高物价水平的一点上,这在增加产出、降低失业的同时,导致了较高的物价水平,较高的物价水平意味着较高的通货膨胀。反之,假设用紧缩的财政政策或者货币政策缩减总需求,达到低通货膨胀的目标,则会导致较低的产出,较低的产出意味着较高的失业。在宏观经济学种,失业和通货膨胀这种负相关关系可以用菲利普斯曲线来说明,包括简单菲利普斯曲线、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其中,简单菲利普斯曲线只是描述了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如下式所示: )(*--=μμεπ (1-1)

其中,π为通货膨胀率,μ为失业率,* μ为自然失业率,ε为参数。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除考虑了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外,还考虑了通货膨胀预期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如下式所示 )(*--=μμεππe (1-2) 其中,e π为预期通货膨胀率。 无论简单菲利普斯曲线,还是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反映的都是经济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可以建立现行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研究,这里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进性实证研究。 二、模型与数据 1. 模型设定 式(1-2)可化为 e πεμεμπ+-=* (2-1) 所以,可将模型设定为 μβββ+++= 22110X X Y (2-2) 其中,被解释变量Y 为“实际通货膨胀率”,解释变量X 1为“失业率”,解释变量X 2 为“预期通货膨胀率”。 2. 样本数据 与变量的选择相对应,选取我国1990~2008年的实际通货膨胀率、失业率、预期通货膨胀率数据,如下表所示:

通货膨胀目标制中的核心通货膨胀指数

通货膨胀目标制中的核心通货膨胀指数 ——基于国际经验与国内现状的研究 摘要:通货膨胀目标制最常被讨论的盯住目标制度,是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在过去近三十年来陆续采用的一种新的货币政策规则,学术文献提到的盯住通货膨胀目标有多种表现形式,具体执行方式也各有千秋,总的来说,公开宣布一个正式的通货膨胀目标是一个关键,而这通常伴随着中央银行通货膨胀预测的公开发表。这个通货膨胀必须用核心通货膨胀来度量。所以要想建立通货膨胀目标制,必须研究核心通货膨胀指数的度量方法。本文一方面参考国际上通用的方法,一方面探讨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研究适合我国的核心通货膨胀指数设计。 关键词:通货膨胀目标制核心通货膨胀指数CPI 正文: 一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含义 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一种新兴的货币政策框架。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许多国家在经历货币目标的失败后,纷纷寻找新的中介目标,通货膨胀目标成为了最为众多央行接受的目标。1989年新西兰储备银行明确地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改变为通货膨胀目标,随后加拿大、英国、瑞典、芬兰、澳大利亚、西班牙、瑞士、冰岛、挪威等9个工业化国家和智利、以色列、秘鲁、捷克、韩国、波兰、墨西哥、巴西、哥伦比亚、南非、泰国等11个新兴市场国家也先后实行了通货膨胀目标制。 通货膨胀目标制以价格稳定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目的是实现和保持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其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基本要素:首先,中央银行的法律框架确保其独立性。这里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的独立性及其通货膨胀目标的设计方面,它们和物价稳定是中央银行的首要目标。其次,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及责任追究制。中央银行定期公布通货膨胀报告和货币政策报告,中央银行对实现通货膨胀目标负责,增强信息沟通与披露制度。再则,设定通货膨胀名义锚。中央银行明确发布通货膨胀目标,并对通货膨胀进行预测,根据通货膨胀目标确定货币政策工具以实现该目标。同时中央银行也要选取合适的长期通货膨胀目标。这三个要素既是通货膨胀目标制所要求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所需具备的基本条件。 二通货膨胀目标制框架下的核心通货膨胀指数 通货膨胀目标制框架下涉及到通货膨胀的目标值、预测值、实际值等几个重要变量,这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关系

金融计量学论文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关系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关系 摘要:最早系统性研究通胀与失业率之间相关性的经济学家,可能是在英国的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他在1958年发表的《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中,根据将近100年的数据,验证了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两者间呈现负相关的关系。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索洛和萨缪尔森用美国的数据,验证了菲利普斯原理,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随后便把菲利普斯曲线改造为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并把它作为新古典综合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用以解释通货膨胀。提出了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两者呈现的反向对应变动关系,在一个经济周期中当物价上涨时,失业率下降,而物价下降时,失业率上升。美国经济学家奥肯在1962年则提出,在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具有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1986年,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指出了菲利普斯曲线分析的一个严重缺陷,即它忽略了影响工资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工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人们预期通货膨胀率越高,名义工资增加越快。由此,弗里德曼等人提出了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概念,即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关键词:通货膨胀率失业率菲利普斯曲线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flation Rate and the Unemployment Rate Abstract: The first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rate of economists, may be on the British New Zealand economists phillips. In 1958 he published the "1861-1957 British unemployment and money wag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ate of change", according to nearly 100 years of data, verify the unemployment rate and monetary wage rate between present negative correlation relationship. In 1960, American economists Thoreau and samuelson with America's data to verify the phillips principle to samuelson as a representative of neoclassical synthesis then gave phillips curve reconstruction for unemployment and infl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t it as the new classical comprehensive theory, a part of the explanation for inflation. Puts forward the unemployment rate and price increase rate both present reverse corresponding fluctuation relationship, in an economic cycle when prices are rising, unemployment rate, and deflate, rising unemployment. American economists Mr Ken in 1962 is put forward, in the unemployment rate and economic growth rate has reverse corresponding fluctuation relationship. In 1986, the representative figure of monetarism, American economist Milton friedman pointed out the phillips curve analysis of a serious defect, namely it ign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wage change an important factors: workers about inflation expectations. People expected inflation rate is high, the nominal wage increase faster. Thus, Milton friedman,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short-term phillips curve, i.e., the expected inflation rate remains unchanged, said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curve, additional expected phillips curve. Key word: the inflation rate the unemployment rate Phillips Curve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制度框架设计比较研究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制度框架设计比较研究 [摘要] 通货膨胀目标制制度框架的设计是通货膨胀目标制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不同类别的国家所选择的制度框架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中央银行通过在政策操作工具选择及操作过程中具有完全独立性使操作目标保持在预定水平,从而保持了中央银行进行货币政策操作的灵活性。同时,强调透明度和沟通有助于增强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责任性。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一种“有约束的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框架。 [关键词] 通货膨胀目标制;制度框架的设计;比较研究 一、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新经济时代的来临,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政策有了重大调整,表现在货币政策方面,就是一个新的货币政策框架即通货膨胀目标制(inflation targeting)的推行。而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一个有益的名义锚和“受约束的相机抉择”框架,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公开宣布通货膨胀的中期目标;在制度上承诺把价格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其他目标处于从属地位;利用包括货币总量和汇率在内的信息为货币政策决策服务;联系货币政策工具和通货膨胀的定性框架,使公众了解中央银行决策的过程和机制;确立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和对通货膨胀负责制。 新西兰是最早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制并取得成功的国家,而后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以及巴西、捷克、南非等新兴市场国家也相继宣布把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货币政策框架。通货膨胀目标制需要一系列合理有效的政策手段,这样才能给一个国家或地区带来经济发展上的益处。在设计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基本框架时,中央银行要注意的其中一个关键性因素就是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制度框架设计,它包括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透明度、责任制、建立货币政策措施和通货膨胀之间的明白易懂的传导机制和建立相应的货币政策委员会等一系列的问题。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路径不同,其具体制度框架设计也有所区别。通过对几个成功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国家的制度性框架设计进行比较分析,以探究通货膨胀目标制度性框架特征在各国的异同。 由于独立性较高的德意志银行和瑞士银行长期以来在维持相对较低的通货膨胀率方面的成功经验,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国家赋予了中央银行更大的独立性。1989-1991年期间,新西兰、智利、加拿大修改《银行法》增加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1992年欧盟制定的“马斯特利赫特条约”也要求其成员国赋予他们的中央银行更大的独立性,以组建欧洲中央银行体系。1997年,英格兰银行也获得了在货币与利率政策决策方面更大的自主权。独立性增加的同时,中央银行可以把注意力更加集中在稳定物价的目标上。 需要说明的是,中央银行独立性并不是完全的独立,其货币政策目标往往还

通货膨胀目标制

通货膨胀目标制通货膨胀目标制(Inflation Targeting) 目录 [] []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概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际货币政策领域出现了一个新框架一一通货膨胀目标制,在这种政策框架下,稳定物价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根据通货膨胀预测值的变化进行政策操作,以引导向预定水平靠拢。是否得到 是公众评价货币策绩效的重要依据。自1990年新西兰率先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以来,到2005年,已有加拿大、英国、瑞典等22个国家先后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盛行,引起了国内外金融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基本含义是:货币当局明确以物价稳定为首要目标,并将当局在未来一段时间所要达到的目标通货膨胀率向外界公布,同时,通过一定的方法对目标期的进行预测得到目标期通货膨胀率的预测值,然后根据预测结果和目标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差距来决定的调整和操作,使得实际通货膨胀率接近目标通货膨胀率。如果预测结果高于目标通货膨胀率,则采取;如果预测结果低于目标通货膨胀率,则采取;如果预测结果接近于目标通货膨胀率,则保持货币政策不变。 在通货膨胀目标制下,传统的货币政策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政策工具与最终目标之间不再设立中间目标,货币政策的决策依据主要依靠定期对通货膨

胀的预测。团政府或中央银行根据预测提前确定本国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中长期通货膨胀目标,中央银行在的监督下运用相应的使通货膨胀的实际值和预测目标相吻合。 []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优越性 与、、等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相比,采用通货嘭胀目标制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 1、通货膨胀目标制克服了传统货币政策框架下单纯盯住某种经济、金融 变量的弊端,实现了规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通货膨胀目标制是建立在一定的规则之上的,货币当局一旦公布了通货膨胀目标,中央银行就要在政策连贯性方面做出承诺,维持实际通货膨胀率和日标通货膨胀率的基本一致;与此同时,中央银行有权自主决定使用何种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通货膨胀目标,并且这个目标是一个区间值,当发生无法预见的的时候,通货膨胀率允许超出这个区间范围。这样,通货膨胀目标制就实现了规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 2、通货膨胀目标制提高了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国家 的中央银行不但预先公布明确的通货膨胀目标或目标区间,而且还定期向政府和公众解释当前的通货膨胀状况和应对措施。这样,中央银行、政府和公众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开放、透明的沟通机制与。通过与公众的交流,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公众对货币政策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公众评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绩。 3、通货膨胀目标制有助于经济的稳定。盯住汇率的往往为了实现外部均衡而放弃内部均衡。而直接盯住通货膨胀目标的货币制度是以国内作为首要目 标的货币政策制度。它可以直接缓和经济的波动,有利于经济的稳定。

利率规则与通货膨胀_一个模型分析

2008年第6期经济经纬 ECONOM I C S URVEY N o.6 2008利率规则与通货膨胀:一个模型分析 崔百胜 (上海师范大学金融学院,上海200234) 摘 要:物价水平居高不下是我国政府和广大居民目前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调控货币数量和名义利率水平是治理通货膨胀的两大举措。一部分投资者只能参与产品交易,而另一部分投资者既可以参与产品交易,也可参与债券交易,且存在速度冲击,交易者初始禀赋是同一的条件下,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而购买债券会降低利率水平;在速度冲击是独立同分布的情况下,速度冲击对货币增长率的影响是暂时性的。 关键词:利率;通货膨胀;货币数量;泰勒规则 作者简介:崔百胜(1975-),男,安徽宿州人,上海师范大学金融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金融经济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8)06-0153-04 收稿日期:2008-08-20 世界各国对通货膨胀的治理,在货币政策的运用方面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调控货币数量,二是调整市场利率。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间,在四个阶段经济承受了较重的物价上涨的压力,分别是1985年~1987年、1988年~1989年、1993年~1996年和2007年下半年至今。2007年6月份以来,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给宏观经济的有效调控带来了较大的困难。2007年至2008年4月底,中央宏观调控部门先后采用了提高利率(先后6次提高1年期存贷款利率)、准备金率(目前法定准备金率已达16%)、公开市场操作和汇率等货币政策工具,试图将物价水平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但是,受货币政策滞后效应等因素的影响,物价水平一直保持在高位运行,有些月份的实际利率已经是负利率,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平抑物价是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此轮宏观经济调整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加息来降低通货膨胀的方法而言,中央银行更为频繁地采取了减少货币供给量的紧缩政策。具体表现为,2007年初至2008年4月,银行准备金率先后提高13次,目前已达16%,而同期,银行利率调整的次数仅为6次;2008年1月至4月,中央银行先后发行各类票据46期,共回笼资金达23170亿元,而且长期票据的发行规模远大于短期票据;2008年的前3个月,M0的供给量在逐月下降。所有这些,是否意味着,我国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是以货币数量为主呢?利率规则是否在控制我国的物价上涨压力方面的效果有限呢?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两部门的动态利率模型,对利率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的效应加以分析,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一、文献回顾 自费雪于1930年提出实际利率这一概念以来,国外有关利率和通货膨胀关系的研究主要按两种思路展开,一类是费雪方程及其费雪效应。费雪方程将名义利率和预期通货膨胀联系起来,用来分析实际利率的长期行为,而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的一对一的调整,这种长期效应被称之为 费雪效应。如果费雪效应存在,则名义利率的上升并非是紧缩货币政策的表现而是反映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国外学者对费雪效应的存在性从多个方面进行了验证。如有学者采用Johansen 的最大似然估计方法证明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一对一的调整关系(W a llace,1993)。有的学者分别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些国家的某些时期存在较强的长期费雪效应(M ish kin,1995)。M alli aropu l os以美国1960年~1995年的数据为样本,利于线性参数型协整理论,证明了美国存在费雪效应(M alli aropu l os,2000)。有的学者认为,大量的实证研究的结论之所以不支持费雪效应,是由于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长期关系是非线性关系,使得基于线性协整产生的检验结论也往往背离现实。他们使用美国1960年~2004年期间的数据,应用非线性模型验证了费雪效应的存在(Christopoul os et a,l2007)。 第二类关于利率和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模型是T aylor在1993年所创立的泰勒规则。该规则将利率看作通货膨胀缺口和产出缺口的函数,认为通货膨胀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水平得到很好的控制。有的学者在假设条件变化的基础上,对原始的泰勒规则进行了扩展和改进,使得其解释能力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如在价格与工资存在利率刚性的条件假设下,提出名义目标利率取决于预期通货膨胀率和产出缺口,被称之为 ! 153 !

历年存款利率和历年通货膨胀率

历年存款利率(一年期)(2007-09-30 09:23:22) 调整时间一年期存款利率(%)1980.4.1 5.4 1982.4.1 5.76 1985.4.1 6.84 1985.8.1 7.2 1988.9.1 8.64 1989.2.1 11.34 1990.4.15 10.08 1990.8.21 8.64 1991.4.21 7.56 1993.5.15 9.18 1993.7.11 10.98 1996.5.11 9.18 1996.8.23 7.47 1997.10.23 5.67 1998.3.25 5.22 1998.7.1 4.77 1998.12.7 3.78 1999.6.10 2.25 2002.2.21 1.98 2004.10.29 2.25

2006.8.19 2.52 2007.3.18 2.79 2007.5.19 3.06 2007.7.21 3.33 2007.8.22 3.60 2007.9.15 3.87 2007.12.21 4.14 表1 :中国历年通货膨胀率 年份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通货膨胀率 (%) 6.0 2.4 1.9 1.5 2.8 9.3 6.5 7.3 18.8 18.0 3.0 年份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00 01 通货膨胀率 (%) 3.4 6.4 14.7 21.1 17.1 8.3 2.8 -0.8 -1.4 0.4 0.7 年份 02 03 04 05 06 07 08 通货膨胀率(%) -0.8 1.2 3.9 1.8 1.5 4.8 8?

通货膨胀率的计算公式经济学上

通货膨胀率的计算公式经济学上,通货膨胀率为物价平均水平的上升幅度(以通货膨胀为准)。以气球来类比,若其体积大小为物价水平,则通货膨胀率为气球膨胀速度。或说,通货膨胀率为货币购买力的下降速度。以 P1 为现今物价平均水平 P0 为去年的物价水平,年度通货膨胀率可测量如下:通货膨胀率 = (P1 - P0)/P0, 以百分比表示计算通货膨胀率有其他方法,如以P1的自然对数减去 P0的自然对数,同样以百分比表示 目录 编辑本段 通货膨胀(Inflation Rate),是一种货币现象,指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是不同的经济范畴,但两者又有一定的联系,通货膨胀最为直接的结果就是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率是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货 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而价格指数则是反映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经济学上,通货膨胀率为:物价平均水平的上升速度(以通货膨胀为准)。以气球来类比,若其体积大小为物价水平,则通货膨胀率为气球膨 胀速度。或说,通货膨胀率为货币购买力的下降速度。 在实际中,一般不直接、也不可能计算通货膨胀,而是通过价格指数的 增长率来间接表示。由于消费者价格是反映商品经过流通各环节形成的最 终价格,它最全面地反映了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要量,因此,消费者价格指 数是最能充分、全面反映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目前,世界各国基本上均用消费者价格指数(我国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即CPI来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 通过价格指数的增长率来计算通货膨胀率,价格指数可以分别采用消 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GNP折算价格指数。经常采用的是第一种,其公式如下: CPI=a1(P1t/P10)+a2(P2t/P20)+……+an(Pnt/Pn0)(注:式中 的数字和t、n均为下标,P为代表性消费品的价格,a为权重)通货膨胀率={(本期价格指数-上期价格指数)/上期价格指数}x100% 注意上式,通货膨胀率不是价格指数,即不是价格的上升率,而是价 格指数的上升率。 编辑本段 【通货膨胀的分类】 1、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加以区分 爬行的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1%~3%之内) 温和的通货膨胀(moderate infl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prices that rise slowly and predictably)(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3%~6%之间)严重的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6%~9%) 飞奔的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10%~50%以下) 恶性的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50%以上) 2、按照人们的预料程度加以区分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3、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加以区分 平衡的通货膨胀(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照相同比例上升) 非平衡的通货膨胀(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 4、按照表现形式的不同加以区分 公开性通货膨胀 隐蔽性通货膨胀 抑制性通货膨胀

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短期波动影响和长期均衡关系分析(上)

由于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长期影响关系,货币供给的扩张或者紧缩最后都将在价格水平的膨胀或者收缩上体现出来。因此,在出现严重通货膨胀的情形下,大多数政府都采取了收缩银根和提高利率等紧缩性货币政策,以便达到治理通货膨胀的预期政策目标。紧缩性货币政策在抑制价格水平上升的同时,也对实际产出产生了收缩性影响。但是,当经济处于经济周期的收缩阶段或者经济中出现轻微通货紧缩时,通常所采取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应该发挥的对偶性作用却受到了质疑。积极货币政策的实际作用体现在对GDP的扩张影响上,但由于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在经济周期收缩阶段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对称性,这使得积极货币政策的实际扩张作用大大降低,直接促使宏观经济调控转向注重积极财政政策;积极货币政策的名义作用体现在对价格水平的扩张影响上,积极货币政策具有人为诱导通货膨胀的主观意愿。但是,在我国经济中即使采取了连续降低利率和降低资本市场流动性(借贷限制)等多种措施,由于出现了持续的轻微通货紧缩,货币政策的名义扩张作用也收效甚微。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迄今持续丁20多年的快速增长期。在几轮经济周期中,既发生过严重的通货膨胀,也出现过轻度的通货紧缩。如果认为严重通货膨胀是受当时扩张性货币政策作用的影响,那么所出现的轻微通货紧缩则与稳健的货币政策没有必然联系。事实上,我国从1998年开始已经注意到利用货币政策的扩张来诱发适度的价格膨胀,但价格变量并没有出现预期的扩张效果,反而加剧了价格紧缩预期的形成。利用积极货币政策诱导通货膨胀的政策操作在日本等国家的经济中进行过大量实践,其结果大多不尽如人意。长期降低名义利率的政策操作结果是不仅未能刺激投资需求和诱导显著的价格膨胀,反倒引发了名义利率接近零水平时是否出现货币政策“流动性陷阱”的大量争论。 无论是理论分析还是实证检验,货币供给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短期脱节和长期关联,都必然要同现实经济环境联系起来。当经济出现正向供给冲击时,如果经济处于扩张阶段,货币供给增长率增加的效果将较快地体现在价格膨胀中,货币政策的长期价格膨胀效应在短期内就会呈现出来;当经济中出现反向需求冲击时,如果同时伴随着轻微的通货紧缩,那么实际经济对货币的交易需求降低,较低的利率和价格水平将导致货币持有动机增强和名义经济活性降低,从而减弱货币与价格之间长期影响的发挥。由此可见,经济当中总供给和总需求偏离均衡水平将直接影响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稳定的影响关系。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调节和缺口将是我们分析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影响关系的基础。 二、具有实际和名义扰动的货币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关系模型 我们在对策论的框架下分析和描述货币政策的规则性和相机选择问题,从中推导出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短期和长期关联的基本模式。假设政策制定者具有双重的稳定目标,既要稳定产出水平, 又要稳定价格水平。假设产出的自然率水平为,通货膨胀率的自然水平为,则政府的政策损失 函数可以定义为: 我们在上述社会福利函数中假设了时变自然率水平,这是因为自然率水平是同现实经济条件相对应的,不同经济增长阶段应该具有不同的自然率水平。另外,时变自然率水平在估计方法上可以采取状态空间模型估计,也可以利用各种滤波方法将时间序列中的趋势成分作为自然率水平的估计。 为了描述上述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产出和价格作用效果,我们假设实际产出由总需求限制,此时可以采用Lucas类型的供给函数: 其中Yn表示经济中的潜在增长率水平。潜在增长率水平是与自然增长率水平不同的概念,潜在经济增 长率一般被认为是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的增长率水平,对应着现实经济的潜在经济产出规模;是时利用(t-1)所有信息所形成的通货膨胀率的理性预期。价格预期代表了产出的名义调整过程,而随机误差项U t表示经济中出现的需求(供给)冲击。反向需求冲击将降低当期产出水平,并且导致实际产出与自然产出水平出现偏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