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IP安全机制的研究

IP安全机制的研究

IP安全机制的研究
IP安全机制的研究

摘要:针对移动IPv6存在的安全隐患,介绍了移动IPv6中所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分析和研究了移动IPv6协议的有效安全策略。

关键词:移动IPv6,安全性,安全机制,策略

1、移动IPv6的由来

为了支持因特网上的移动设备,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推出了移动IP的标准,使用户保留不变的永久IP地址,而不管他们是否连接在网上。移动IP有两种:一种是基于IPv4的移动IPv4,一种是基于IPv6的移动IPv6。对IPv6移动性的要求是:移动性是IPv6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特色之一,预计所有IPv6的部署都将至少包括最小的移动IP支持(即通信节点的功能)。在移动IPv6中无论移动节点(MN,Mobile Node)当前如何,在哪里接入因特网,始终都是通过其静态的家乡地址(Home Address:指分配给移动节点的IP地址)来识别该节点的。离开家乡网络时,每个移动节点都会获取另一个临时的地址来表示节点当前的位置。到达其家乡地址的基本信息被重定向(隧道封装)到转交地址(CoA,Care-Of Address:指移动节点访问外地链路时获得的IP地址)。

2、移动IPv6与移动IPv4的安全性比较和改进

移动IPv6的安全性有四个特征不同于移动IPv4:没有外地代理;IPSec (IP安全协议)集成到IPv6标准中;家乡地址选项解决了网络入境过滤路由器的问题;路由优化功能是移动IPv6协议的主

要功能之一。

IPSec在IPv6则是一个必备组成部分,而IPSec只是IPv4的一个可选扩展协议,但是,IPSec是网络层协议,只负责其下层的网络安全,不能负责其上层如Web、E-mail等应用的安全;保证端到端的安全是IPv6最大的优势,IPv6限制使用NAT,允许所有的网络节点使用其全球惟一的地址进行通信;在IPv6的地址概念中,地址分配与源地址检查有了本地子网地址和本地网络地址的新概念,从安全方面来说,这样的地址分配为网络管理员强化网络安全管理提供了方便;由于要防止未授权访问IPv6固有的对身份验证的支持,对数据完整性和数据机密性的支持和改进,IPv6增强了防止未授权访问的能力。

3、移动IPv6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

一是拒绝服务攻击(DoS),是指一个攻击者为阻止合法用户的正常工作而采取的攻击,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向服务器或主机发送大量数据包,使主机忙于处理这些无用的数据包而无法响应有用的数据包;另一种是直接干扰正常通信,如在移动节点和通信节点通信路径上篡改Routing Header域值,将通信节点的流量重定向到其它第三方节点(包括攻击者自己)。二是重放攻击,它是一种假冒攻击,利用身份验证机制中的漏洞先把信息记录下来,然后再发送出去。在移动IP中,攻击者通过窃取会话,截获数据包,把一个有效的注册请求信息储存起来,向移动节点发送大量无用的数据分组,占用移动节点CPU的全部时间,再利用存储

的有效注册请求信息向代理服务器注册伪造的转交地址。三是信息窃取攻击。一种是被动的监听。移动IPv6使用包括无线链路在内的多种传输媒介,攻击者可以不需要物理地连接到网络上就可以进行侦听。另一种是会话窃取,是指一个攻击者等待合法的用户认证完成并且开始进行会话后,通过假扮合法节点来窃取会话的攻击。四是与发送至家乡代理和对端节点的绑定更新相关的威胁。攻击者可能使用重定向的数据包,来尝试将其设置为移动节点和对端节点之间的中间人,这使得攻击者能够扮演移动节点,会导致相应的完整性和有效性问题。恶意节点也可能发送绑定更新,绑定更新中的转交地址可以被设置为受害节点的地址。五是与负载数据包相关的威胁。在移动IPv6中引入了家乡地址目的地选项及更新路由报头类型(第二类),并且在负载数据包中使用了隧道报头。对于移动节点和家乡代理之间,攻击者可以伪造移动节点和家乡代理之间的隧道数据包,使其显示为来自移动节点的流量,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4、移动IPv6的安全策略

4.1移动IPv6的安全机制

首先,针对重放攻击,移动IPv6协议在注册消息中添加了序列号,并且在协议报文中引入了时间随机数。其次,移动IPv6对移动节点与通信节点之间、移动节点与归属代理之间的信令消息传递的有效保护,能够防御其它形式的攻击。保护信令消息和业务流量就可以在移动节点和归属代理之间建立IPsec安全联盟。移

动节点归属地址和归属代理都是已知的,那么可以预先为移动节点和归属代理配置安全联盟,使用AH和ESP建立安全隧道,提供数据源认证、完整性检查、数据加密和重放攻击防护。

4.2增强移动IPv6安全性的策略

一是信令优化,可以保证节点更好的QoS需求。二是应用IPSec在移动IPv6中使网络建立起安全连接、并对传输数据进行加密,保持数据的可靠性,从而大大提高网络安全管理的可扩展性。三是避免“三角路由”问题:提高动态家乡代理的有效性,并通过使用路由优化机制及正确分配。但进行路由优化的同时应兼顾安全性,此时移动节点必须和通信节点进行相互认证。四是采用隧道和源路由技术向连接在外地链路上的移动节点传送数据包。移动IPv6使用选路扩展报头来安全地实现源路由。五是采用层次化移动IPv6来解决不同切换下的安全问题,移动节点发生切换时实现认证信息快速切换的传递,简化认证过程。

4.3定制密钥的安全机制

定制密钥(PBK,Purpose-Built Key)可以广泛应用到移动IPv6协议中。IPSec需要依靠公钥基础设施(PKI)来运作,但PKI 目前尚未有很好的实施,终端设备的运算能力层次不齐。在目前的条件下需要更为简单的PBK安全协议。PBK的目的是要确认某个漫游设备正是发起某次特定通信的设备。PBK协议假定,在确保一些操作是安全的基础上,可以认为后续的操作是安全的。在每一个移动IP会话前,通信双方产生一对新的公钥/私钥,这对

密钥是临时的,只有通信双方能够使用,无需向第三方注册,不会为第三方获得。

4.4返回路径可达方法的安全机制

返回路径可达(RRP,Return Routability Procedure)方法用来在MN和CN之间提供适当验证保护。通过返回路径可达过程,通信对端知道自己是否能够使用转交地址和家乡地址访问移动节点。如果RRP测试失败,通信对端就不能接收移动节点的绑定更新,也不能直接发送分组到移动节点的转交地址。

4.5 IPSec与防火墙结合的安全机制

IPSec的实施并不能替代传统安全设备,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IPSec的采用却对现有安全体系结构带来了挑战,封装安全载荷(ESP)和隧道,使得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无法分析报文内容,恶意者甚至可以利用这一点绕过防火墙对内部网络主机实施攻击。IPSec也为我们设计安全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即把保密和认证机制融入其中,使传统的安全设备更加完善和强健。

信息安全原理与应用期末期末考试题及复习资料

1.密码学的目的是 C 。【】 A.研究数据加密B.研究数据解密 C.研究数据保密D.研究信息安全 2.网络安全最终是一个折衷的方案,即安全强度和安全操作代价的折衷,除 增加安全设施投资外,还应考虑 D 。【】 A. 用户的方便性 B. 管理的复杂性 C. 对现有系统的影响及对不同平台的支持 D. 上面3项都是 3破解双方通信获得明文是属于的技术。【 A 】 A. 密码分析还原 B. 协议漏洞渗透 C. 应用漏洞分析与渗透 D. DOS攻击 4窃听是一种攻击,攻击者将自己的系统插入到发送站和接收站之间。截获是一种攻击,攻击者将自己的系统插入到发送站和接受站之间。【 A 】 A. 被动,无须,主动,必须 B. 主动,必须,被动,无须 C. 主动,无须,被动,必须 D. 被动,必须,主动,无须 5以下不是包过滤防火墙主要过滤的信息?【D 】 A. 源IP地址 B. 目的IP地址 C. TCP源端口和目的端口 D. 时间 6 PKI是__ __。【 C 】 A.Private Key Infrastructure B.Public Key Institute C.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D.Private Key Institute 7防火墙最主要被部署在___ _位置。【 C 】A.网络边界 B.骨干线路 C.重要服务器D.桌面终端 8下列__ __机制不属于应用层安全。【 C 】A.数字签名B.应用代理 C.主机入侵检测D.应用审计 9 __ _最好地描述了数字证书。【 A 】 A.等同于在网络上证明个人和公司身份的身份证B.浏览器的一标准特性,它使得黑客不能得知用户的身份 C.网站要求用户使用用户名和密码登陆的安全机制D.伴随在线交易证明购买的收据 10下列不属于防火墙核心技术的是____。【 D 】 A (静态/动态)包过滤技术 B NAT技术 C 应用代理技术 D 日志审计

IP安全策略的设置

IP安全策略的设置IP安全策略设置方法 一、适用范围: 它适用于2000 以上Windows 系统的专业版;对家庭版的用户可以看一下是不是能通过: 控制台(运行mmc)-文件-添加/删除管理单元-添加-添加独立单元,添加上“IP安全策略管理”,如行的话则可在左边的窗口中看到“IP安全策略,在本地计算机”了,接下来的操作就跟专业版一样了。二、找到“IP安全策略,在本地计算机”: “IP 安全策略,在本地计算机”选项在“本地安全设置”下,所以要找到它就得打开“本地安全设置”。打开“本地安全设置”的方法,除特殊情况下在上面说的“控制台”中添加外,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来打开:1是点“开始”-“运行”-输入secpol.msc,点确定;2 是“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本地安全策略”。打开“本地安全策略”对话框就能在左边的窗口中看到“IP安全策略,在本地计算机”了。右击它,在它的下级菜单 IP 安全策略中能看到“创建IP安全策略”和“管理IP筛选器表和筛选器操作”等菜单(也可以在此级菜单中的“所有任务”项的下级菜单中看到上面的两个菜单)。我们的IP安全策略主要在用于QV同网段IP 隔离这两个菜单下操作。对“创建IP安全策略”的操作,可先做也可以后做。先做呢,没有内容,只能建一个空的策略放在那里,等“筛选器列表”和“筛选器”有了内容,再添加进去;后做呢,就能在建好自己的IP安全策略后马上把刚才做好的“筛选器”和“筛选器操作”添加进去。所以通常把它放到后面去做,这里也把它放到后面去做。 三、建立新的筛选器: 1、在“IP安全策略,在本地计算机”的下级菜单中选择“管理IP筛选器和筛选器操作”菜单,打开“管理IP筛选器和筛选器操作”对话框,里面有两个标签:“管理IP 筛选器列表”和“管理筛选器操作”。选择“管理IP筛选器列表”标签,在“IP筛选器列表”下的文本框下面能看到三个按钮:“添加”、“编辑”和“删 除”。.

IP安全策略的设置

IP安全策略的设置 IP安全策略设置方法 一、适用范围: 它适用于2000 以上Windows 系统的专业版;对家庭版的用户可以看一下是不是能通过:控制台(运行mmc)-文件-添加/删除管理单元-添加-添加独立单元,添加上“IP 安全策略管理”,如行的话则可在左边的窗口中看到“IP安全策略,在本地计算机”了,接下来的操作就跟专业版一样了。 二、找到“IP安全策略,在本地计算机”: “IP 安全策略,在本地计算机”选项在“本地安全设置”下,所以要找到它就得打开“本地安全设置”。打开“本地安全设置”的方法,除特殊情况下在上面说的“控制台”中添加外,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来打开:1是点“开始”-“运行”-输入secpol.msc,点确定;2 是“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本地安全策略”。打开“本地安全策略”对话框就能在左边的窗口中看到“IP安全策略,在本地计算机”了。右击它,在它的下级菜单IP 安全策略中能看到“创建IP安全策略”和“管理IP筛选器表和筛选器操作”等菜单(也可以在此级菜单中的“所有任务”项的下级菜单中看到上面的两个菜单)。我们的IP安全策略主要在用于QV同网段IP隔离这两个菜单下操作。对“创建IP安全策略”的操作,可先做也可以后做。先做呢,没有内容,只能建一个空的策略放在那里,等“筛选器列表”和“筛选器”有了内容,再添加进去;后做呢,就能在建好自己的IP安全策略后马上把刚才做好的“筛选器”和“筛选器操作”添加进去。所以通常把它放到后面去做,这里也把它放到后面去做。 三、建立新的筛选器: 1、在“IP安全策略,在本地计算机”的下级菜单中选择“管理IP筛选器和筛选器操作”菜单,打开“管理IP筛选器和筛选器操作”对话框,里面有两个标签:“管理IP 筛选器列表”和“管理筛选器操作”。选择“管理IP筛选器列表”标签,在“IP筛选器列表”下的文

应用软件系统安全性设计

应用软件系统安全性设计(1) ?2006-12-19 10:13 ?陈雄华?IT168 ?我要评论(0) ?摘要:应用系统安全是由多个层面组成的,应用程序系统级安全、功能级安全、数据域安全是业务相关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处理。如何将权限分配给用户,不同的应用系统拥有不同的授权模型,授权模型和组织机构模型有很大的关联性,需要充分考虑应用系统的组织机构特点来决定选择何种授权模型。 ?标签:软件??系统??安全??设计 ? Oracle帮您准确洞察各个物流环节引言 应用程序安全涵盖面很广,它类似于OSI网络分层模型也存在不同的安全层面。上层的安全只有在下层的安全得到保障后才有意义,具有一定的传递性。所以当一个应用系统宣称自己是安全的系统之前,必须在不同层都拥有足够的安全性。 图1:安全多层模型 位于安全堆栈最底层的就是传输层和系统认证的安全,考虑不周,将会引入经典的中间人攻击安全问题。再往上,就是借由防火墙,VPN或IP安全等手段保证可信系统或IP进行连接,阻止DoS攻击和过滤某些不受欢迎的IP和数据包。在企业环境下,我们甚至会用DMZ将面向公网的服务器和后端的数据库、支持服务系统隔离。此外,操作系统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负责进程安全,文件系统安全等安全问题,操作系统一般还会拥有自己的防火墙,也可以在此进行相应的安全配置,此外,还可以部署专业的入侵检测系统用于监测和阻止各种五花八门的攻击,实时地阻止TCP/IP数据包。再往上的安全就是JVM的安全,可以通过各种安全设置限制仅开放足够使用的执行权限。最后,应用程序自身还必须提供特定问题域的安全解决方案。本文就以漫谈的方式聊聊应用系统本身的安全问题。 1、应用系统安全涉及哪些内容 1)系统级安全 如访问IP段的限制,登录时间段的限制,连接数的限制,特定时间段内登录次数的限制等,象是应用系统第一道防护大门。 2)程序资源访问控制安全 对程序资源的访问进行安全控制,在客户端上,为用户提供和其权限相关的用户界面,仅出现和其权限相符的菜单,操作按钮;在服务端则对URL程序资源和业务服务类方法的的调用进行访问控制。 3)功能性安全

信息网络安全机制的研究与应用

信息网络安全机制的研究与应用 发表时间:2010-07-23T10:42:14.607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3月上旬刊供稿作者:郑勇伟 [导读] 信息安全不仅要保证其在本地的存储安全,还需要保证其在网络传输中的安全。 郑勇伟(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信息中心) 摘要: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全文首先介绍了以信息为中心的网络安全策略,指出其与传统的网络安全侧重点的不同。随后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如何建设信息网络安全机制:网络信息加密与解密,登陆认证控制,多级访问控制,信息网络安全技术措施等。关键词:网络信息信息安全安全机制 0 引言 信息安全不仅要保证其在本地的存储安全,还需要保证其在网络传输中的安全。因此设计一套完整的安全机制,如登录认证、多级访问控制、密钥管理、审计等机制实现信息从储存、传输、接收各个环节的安全控制具有非常的现实意义。 1 以信息为中心的网络安全策略 网络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使得网络安全已经从传统的系统安全转移到信息本身的安,因为前者更多的关注整个网络系统及子系统、计算机或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即系统以及所提供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后者则以涉及到对个人、家庭、企业、国家等具有重要意义的数据层面上,它强调更细粒度的控制。伴随着TCP/IP协议群在互联网上的广泛采用,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因特网的互联性、开放性、国际性、自由性、共享性在带给人们生活巨大便利的同时,也让信息暴露在人们面前,因为开放性的网络其技术必然是全开放的,它所面临的破坏和攻击也是多方面的[1]。因此,建立以信息为中心的网络安全机制是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它涉及到信息传输(如数据加密、信息完整性鉴别)、存储(如数据库和终端安全)以及对网络传输信息内容的审计、用户识别(如内容审计、密钥、口令、指纹、视网膜、声音、智能卡、令牌卡)等方面,其目的是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让有可能被侵犯或破坏的机密信息不被外界非法操作者的控制。 2 信息网络安全机制建设 信息网络安全机制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2.1 网络信息加密与解密网络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要经过众多网络安全节点,如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终端机等,在存储转发的过程中容易造成信息泄露、失真等,因此对网络信息进行加密是保证网络通信安全的基础。①RC4流密码算法。它由两部分组成,KSA和PRGA。前者用于完成对大小为256的字节数组的初始化及替换,其密钥长度一般取5~16个字节,即40~128位。如对于数组S,它可以通过对j的赋值,即重复使用密钥j=(j+S[i]+key[i%keylength])%256,以及swap(s[i],s[j]实现两者的信息交换。但是这并不足以保证信息安全,因此继续使用PRGA(伪随机密钥产生算法),对每个s[i],根据当前的s值,将S[i]与S中的另一字节置换,如此循环。②RSA算法,该算法是第一个能同时用于加密和数字签名的算法,它被认为是目前最优秀的公钥方案之一。其过程如下:a选取两个长度一样的大素数p 和q,且n=p*q,其中n为模。b计算欧拉函数φ(n)=(p-l)*(q-l),选取加密密钥e,其与φ(n)互素,常用的e值为3、17、65537等。c使用扩展欧几里德算法求出e模φ(n)的逆元d,即ed=1modφ(n)。由此公钥为e和n,私钥为d,p和q可以丢弃,但是必须保密。d对S信息加密时,将其看成一个大整数,并把它分成比n小的数据分组,按公式ci=siemodn,解密时针对Ci,且mi=cidmodn[2]。由此可见,该算法比较依赖于大整数因子分解,如果密钥位数不够长,那么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解密的时间会随着技术的提高而缩短,威胁性也就越大。 2.2 登陆认证控制传统上的登录认证都采取以下几种方式:“用户名+密码”认证,通过提问认证,根据用户的生物特征认证(如指纹、视网膜、声音等),根据用户拥有什么认证(如银行系统采用的口令卡、U盾,门禁系统的准入卡等)。各种方法各有优劣,但是根据用户所有进行认证的方式相对更加安全,而且通过电子系统使用多种方式实现。本文提出将“用户名+密码”认证与动态口令认证相结合的方式作为网络信息登录认证的控制机制。其基本思想是:让系统在每次认证过程中获得一个随机数,并根据随机数生成动态口令。具体实现过程如下:系统首先为每个用户生成一套RSA加密算法的公钥和私钥,公钥存储在存储卡上,用户则掌管自己的私钥,登陆时,系统会按照一定的加密算法将公钥发给用户,而用户则通过一定的手持设备,对公钥进行解密,然后实现登陆。这种方法有以下优点:口令是动态的,极大的增加了被截取的难度;存储在系统中的只是公钥,要登陆系统必须获取到相关的私钥信息,而私钥设备一般有持有人所保持。 2.3 多级访问控制网络信息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访问信息的主体其权限也是不相同的,因此设定多级访问控制权限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提出两种多级访问控制体系:①基于数据库的多级权限限制,其基本思想是将人的权限分为金字塔型,并通过数据库的多级规则实现控制,但是其本身对信息没有分级。在这种模式下人的权限是通过叠加的二实现的。如在某个信息系统中,对某个确定的信息,其实现规则如下:从开发级别对该信息进行限制,即对任何人都是不可见的,只要保证了数据库本身的安全,那么这些信息将被过滤;从功能级别对该信息进行限制,但是允许开发人员可见,信息的使用者则被忽视;职务级限制,这是使用较多的一种限制方法,本质上它是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即多个人拥有同样的角色,同一个角色可以查看同样的信息,其好处就在于对同样安全级别的人不用多次授权,主体通过角色享有权限,它不直接与权限相关;最后是通过人员进行限制,即直接针对人员进行信息过滤。这四个级别逐次增高,但是权限越来越低。②将人员和信息都进行分级。较前一种方式,该方法更为严谨。其思想是将用户作为主体,关键字信息作为客体。不同主体等级之间的差别体现在对客体使用权限上,即低安全等级的用户只能使用与他等级相符合的关键字,用户和关键字的等级设定由系统安全员统一管理[3]。如将信息关键字分为“禁止、绝密、机密、秘密、公开”,将人也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等级别,一级人员只能对应“公开”,二级人员对应“秘密、公开”,以此类推。这些级别信息都保存在存储卡中的不同区域。用户登录时,根据其拥有的级别,获取与其对等的信息。 2.4 信息网络安全技术措施包含以下几方面:①物理安全,主要围绕环境安全(防震、防水、防火、防雷、防静电等)、设备安全(防盗、警报灯)、设备冗余()、媒介安全(采取合适的媒介材料、防止辐射、信息泄露等)考虑;②网络安全,首先,通过合理划分安全的网络拓扑结构,利用网络层的访问控制技术实现对内部用户和外部用户的管理,隔离外部web服务器群和内部服务器群,保证内网应用服务器的系统安全,其次,在实际应用中,从网络安全框架入手,逻辑上将复杂的网络划分为多个构成部分,如采用备份系统、防病毒系统、远程容灾、操作系统完全设置、补丁自动更、防火墙软件和防木马软件、VLAN和VPN技术的应用、IP地址管理、网络流量控制、入侵检测系统、等实现网络信息安全。③制订发展规划,统一规范管理。信息网络安全发展规划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设定和实现中期和长期目标。④制定并落实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要结合信息化工作,确定工作管理制度、体系,并基于管理流

应用系统安全规范制定建议

应用系统安全规制定建议 应用系统安全是当前众多大型企业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但这块有好多工作要做,现状是现在很多做安全的人,不怎么太做开发,做开发的人懂安全的人又少之又少,这里我从应用系统安全,提出几点自己的建议,当然不足之处还请大家讨论和指正。 1 应用系统安全类别划分 具体划分准则,需要根据自己单位实际规模和业务特征去定位,我这里把具体的分类细则隐去了,有兴趣的可以讨论. 2.1 网络安全性 2.1.1 网络接入控制 未经批准严禁通过线、各类专线接到外网;如确有需求,必须申请备案后先进行与网完全隔离,才可以实施。 2.1.2 网络安全域隔离 如果有需要与公司外部通讯的服务器,应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放入公司防火墙DMZ区,该应用服务器与公司部系统通讯时,应采用部读取数据的方式。其他类应用系统服务器放置在公司部网中。 2.2 系统平台安全性 2.2.1 病毒对系统的威胁 各应用系统 WINDOWS平台应关闭掉服务器的完全共享,并安装防毒客户端软件,启用实时防护与接受管理,进行周期性对系统全机病毒扫描。 2.2.2 黑客破坏和侵入 对各应用系统应及时进行系统补丁的升级和安全配置,并配合进行入侵检测和漏洞扫描等安全检查工作。对于重点系统可以考虑部署主机入侵检测系统来保证主机的安全性。 2.3 应用程序安全性 2.3.1 在应用系统的生命周期中保证安全 应用系统的设计和管理者要在不同的阶段采用相应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步骤,设计出一个把安全贯穿始终、切实可行的安全方案。对应用系统应能提供书面可行的安全方案。

2.3.2 在应用系统启始设计阶段实施安全计划 在应用系统启始设计阶段进行充分的安全可行性分析,对应用系统应该进行专门的安全可行性分析。 启始设计阶段同时还要进行风险的最初评估,在被选方案之间权衡效费比关系时,应该参照这个估计值,尤其在重点应用系统项目中应特别注重这方面的考虑。 2.3.3 在应用系统开发阶段建立安全机制 安全需求定义:在软件开发之前,需要了解相关的安全规定和软件运行的环境要求,并对此产生的安全需求做出定义。 安全设计:安全设计不能简单依附于系统设计的控制而了事,安全的容必须渗透到整个设计阶段。当然,也不必对每项设计决定都采取安全方法。通常,有各种方法使其达到必要的安全级别,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选择一种折衷方案给安全以适当的地位。良好的安全设计能明显的减少应用系统的脆弱性并减少在系统运行时安全的强制性。对于重点类系统应能够提供这方面的细节说明,以证实安全性设计的有效性。 安全的编程方法: (1) 所有应用系统都应正确选择程序设计语言和其它程序设计工具,从而提高最终产品的可靠性和正确性;为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性,要恰当地选择并利用这些工具帮助防止程序错误进入源编码。 (2) 对于重点应用系统应该严格采用软件工程的方法编制程序,对编码至少由一名未参与程序设计的程序员检查程序编码,全面了解它的安全要点,他与原设计者对程序遗留问题应负有同样的责任。 (3) 对于重点应用系统程序库应有仅允许授权人存取程序模块功能,以及记录所有对程序模块存取的安全控制功能。 软件安全性的检测和评估: 公司所有类应用系统综合运用静态和动态检测技术,进行全面认真的检测和评估,发现在应用系统设计和编码中的错误、疏忽和其它缺陷。 2.3.4 在操作运行中保障安全 数据控制: 重点应用系统应从输入准备、数据媒介存储、输出传播各个阶段所需的控制入手,保证数据安全成功处理。 对安全变异的响应: 重点应用系统中,一切与现行安全规定抵触的每一件事或不能解释的结果以及其它异常事件都应视为安全变异现象,应该给予足够的重

IP安全策略详细设置

首先,打开"管理工具"中的"本地安全策略",在"IP安全策略"选项上点击右键,如图1: 选择"创建IP安全策略",会弹出向导窗口,单击下一步,在弹出的窗口中,输入此策略的名称,比如这里我们键入"3389过滤"再单击下一步,以后全部默认下一步,其中有一个警告,单击"是"即可这样就完成新策略的添加.如图2: 点击确定后,回到图1界面,选择"管理IP筛选器操作",弹出窗口,如图3

我们先要建立一个筛选器,单击"添加",弹出窗口,在筛选器名称里填入"3389筛选器1",再单击旁边的"添加",会弹出向导窗口,单击"下一步",会出现源地址选项,(你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在这里我们选择"任何IP地址",单击下一步,在目的地址中选择"我的IP地址",再单击下一步,选择IP协议,这里我们选择TCP,单击下一步,会出现端口选择,如图4: 我们设置从任何端口到本机的3389端口.单击下一步.就完成了筛选器的建立.如图5:

接着回到图3界面,单击"管理筛选器操作"页栏 单击"添加",会弹出筛选器操作向导,单击"下一步",取名为"阻止3389",单击下一步, 在选择操作页面中选择"阻止",单击"下一步",就完成了筛选器的建立.如图6:

好了! 我们建立了筛选器和筛选器操作,现在就要建立IP安全规则了.(***)在图1界面中,双击我们刚刚建立的"3389过滤"策略,弹出策略属性窗口,然后单击"添加"弹出向导,单击"下一步",一直单击下一步,其中一个选择"是",直到这里,如图7: 这时,我们要选择我们刚才建立的"3389筛选器1",然后再单击下一步.如图8

软件研发安全管理制度

文档密级:一般 文档状态:[ ] 草案[√]正式发布[ ]正在修订受控状态:[√] 受控[ ]非受控

目录 1.适用 (1) 2.目的 (1) 3.职责 (1) 4.相关文件 (1) 5.规定要求 (2) 5.1.安全需求策划分析 (2) 5.2.系统设计与安全编码 (2) 5.3.安全测试 (3) 5.4.发布与运行 (4) 6.记录 (5)

1.适用 本程适用于公司软件生产相关的过程安全管理。 2.目的 为了对公司软件生产相关的策划、开发、测试、交付等进行有效的控制,特制定本程序。 3.职责 1)技术总监 负责批准各种软件的开发项目和开发方案。 2)研发中心 负责软件生产过程,包括策划、开发、测试、交付等过程。 3)信息部 负责基础设施的维护,包括开发服务器、测试服务器、开发PC机的硬件、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 4.相关文件 《信息安全管理手册》

5.规定要求 5.1.安全需求策划分析 研发中心应根据开发任务的需求,编制《软件开发需求书》。《软件开发需求书》应包括功能需求背景、项目建设目标、项目建设原则、具体功能需求、项目开发的时间要求以及安全要求等。《软件开发需求书》交技术总监审核。安全需求分析内容可以作为《软件开发需求书》的一个部分,也可单独编写《软件开发安全需求书》 软件开发的安全要求应包括以下方面: 1)客户的安全要求: 与客户沟通过程中,客户明确要求软件应具有的安全功能与安全性能,例如客户要求对存储数据的安全、传输数据的安全、行为审计、权限分配、防抵赖等。 2)技术的安全要求: 技术的安全要求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客户安全要求的技术实现,如客户要求电子商务系统的交易应具备防抵赖的安全要求,则其技术的安全要求为符合第3)项所要求数字签名技术;其二是软件本身所涉及技术的安全,包括业界的通用安全技术,例如数据库安全技术、Java安全技术等; 3)法律法规的安全要求: 法律法规安全包括了国内、国际法律法规所确认要求采用的安全技术与准则,也包括了业界普遍公认的安全技术与准则,例如对口令的保护应采用单向散列技术、国内使用商用加密产品,则该产品应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认可等; 5.2.系统设计与安全编码 在系统设计与编码过程中,开发人员应关注系统架构与软件代码自身的安全性与健壮性:以确保: 1)输入数据的安全: 开发人员应考虑到用户输入数据的不确定性,在设计与编码时,应采用以下控制措施: a)双输入或其他输入校验,例如边界校验或者限制特定输人数据范围的域,以检

信息系统安全方案(加密机制)

物流信息系统及办公网络安全方案(加密机制) 由于这套系统涉及到企业至关重要的信息,其在保密性、准确性及防篡改等安全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本系统着重设计了一套严密的安全措施。 一、一般措施 1、实体安全措施 就是要采取一些保护计算机设备、设施(含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媒体免地震、水灾、火灾、有害气体和其他环境事故(如电磁污染)破坏的措施、过程。这是整个管理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基本要求。 尤其是机房的安全措施,计算机机房建设应遵循国标GB2887-89《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例》和GB9361 -88《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满足防火、防磁、防水、防盗、防电击、防虫害等要求,配备相应的设备。 2、运行安全措施 为保障整个系统功能的安全实现,提供一套安全措施,来保护信息处理过程的安全,其中包括:风险分析、审计跟踪,备份恢复、应急等。

制定必要的、具有良好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去进行制约,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而且是非常紧迫的。 3、信息安全措施 数据是信息的基础,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信息管理的任务和目的是通过对数据采集、录入、存储、加工,传递等数据流动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心组织和严格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安全性、适用性和共亨性。 制定良好的信息安全规章制度,是最有效的技术手段。而且不仅仅是数据,还应把技术资料、业务应用数据和应用软件包括进去。 二、防病毒措施 计算机病毒泛滥,速度之快,蔓延之广,贻害社会之大,为有史以来任何一种公害所无可比拟。从CIH 到红色代码和尼姆达,已充分说明了病毒的难以预知性、潜藏性和破坏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防毒的重要性。 本系统中采用了卡巴斯基网络安全解决方案,运行在Win2003服务器上。 该软件包含卡巴斯基实验室最新的反恶意软件技术,这些技术结合了基于特征码的技

应用系统安全测试内容与方法

测试内容测试要点测试方法 应用系统的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应充检测系统运行时是否会记录完整的日 分利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安全性;志。如进行详单查询,检测系统是否会 日志记录的完整性 应用软件运行时须有完整的日志记记录相应的操作员、操作时间、系统状录。态、操作事项、IP地址等。 不允许以明文方式保存用户密码或用户密码或系统使用的各类密码检查数据库中的用户密码、操作员密码系统使用的各类密码的加密存储等字段是否是以加密方式保存。 为保证安全性,口令不允许以明码的形式显示在输出设备上,应能对口令1.口令不允许以明码显示在输出 设备上。 实际登录系统,输入相应的口令,检测 口令是否是以加密形式显示,同时检测2.最小口令长度的限制。 进行如下限制:最小口令长度、强制 修改口令的时间间隔、口令的唯一性、口令过期失效后允许入网的宽限次数。3.强制修改的时间间隔限制。 4.口令的唯一性限制。 5.口令过期失效后允许入网的宽 限次数限制 最小口令长度、强制修改口令的时间间 隔、口令的唯一性、口令过期失效后允 许入网的宽限次数。 应用系统应支持操作失效时间的配检测系统是否支持操作失效时间的配 1.支持操作失效时间的配置。 置,当操作员在所配置的时间内没有置,同时达到所配置的时间内没有对界 2.支持当操作员在所配置的时间 对界面进行任何操作则该应用自动内没有对界面进行任何操作则该面进行任何操作时,检测系统是否会将失效。应用自动失效。用户自动失效,需要重新登录系统。 应用系统应提供完善的审计功能,对 检测对系统关键数据进行增加、修改和 系统关键数据的每一次增加、修改和支持系统关键数据进行维护的记删除都能记录相应的修改时间、操作录功能。 人和修改前的数据记录。删除时,系统是否会记录相应的修改时间、操作人员和修改前的数据记录。 1.登录主机审查应用程序的源代码存放位置。 2.查看支撑系统版本控制管理办法或 应用程序的源代码不允许放在运行1.应用程序的源代码不允许放在相似文件,是否有相应的版本管理规章制度;软件升级、补丁植入流程管理是 主机上,应另行存放,并具有版本控运行主机上,应另行存放。 否合理。 制能力。 2.版本控制信息 3.查看系统软件版本记录文件及软件 介质与软件操作手册,是否有详细的软 件版本号、软件升级与补丁植入情况的 记录。 各应用软件目录设置及其访问权限 各应用软件目录设置及其访问权审查是否有各应用软件目录设置及其 应有相应的规范,以保证系统的安全 限应有相应的规范。访问权限相应的规范文件。 性和可维护性。 实际运行系统,检测接口程序连接登录接口程序连接登录必须进行认证(根 支持接口程序连接登录时的认证。时,是否需要输入相应的用户名、密码据用户名、密码认证) 进行认证。

IOS系统应用安全性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c6129957.html, IOS系统应用安全性研究 作者:韩玉会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年第11期 摘要:信息时代,移动智能终端被广泛应用于处理各类重要的数据信息,与之紧密相连的各类移动安全问题也随之出现,例如个人隐私泄露,手机病毒泛滥,各类恶意攻击等。该文在深入分析IOS系统安全机制及IOS应用安全检测技术的基础上应,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等方法,提出针对IOS平台应用的以静态分析技术为基础,结合动态监测手段的综合分析检测方法,可有效提高IOS平台应用安全检测的准确度,降低报错率。 关键词:IOS系统;应用开发;安全性 1背景 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移动智能设备处理各类重要数据。当今主流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主要有谷歌的Android系统和苹果的IOS系统,IOS系统是运行在苹果系列产品如iPhone 和iPod Touch等终端产品上的移动操作系统,它具有强大的无线网络功能,支持视频电话、GPS定位及安装第三方开发的应用程序等功能。随着苹果产品的不断推广和升级,随之而来的系统应用安全问题也愈显突出。2014年9月其中包括隐私泄漏、木马病毒、恶意程序、轰动 一时的各类“窃听门”事件等智能终端安全事件的出现,标志着IOS平台应用安全问题已经日趋严重,用户的个人隐私面临严重的安全隐患。 2IOS系统安全机制分析 在研究影响IOS应用的各种安全情况之前,我们首先对IOS平台的安全特性做一个深刻剖析,以便于后续对应用安全分析的理解。lOS系统自身有严格的安全防范机制,这些安全特性对各种运行IOS系统的设备基本透明,很多安全特性设置都是默认开启和关闭,不需要用户人为的进行各种复杂配置的设置。IOS系统尤其对一些关键的安全特性不允许用户自行配置,以避免用户设置错误或操作失误导致这些重要的安全防护功能关闭,例如硬件设备的加密特性,就在生产时设定以后再不允许修改。IOS系统安全模型如如图1所示,这种安全模型旨在不影响用户基本使用的情况下保护系统数据的安全性。 图1中,与底层的硬件或固件相关的安全设置都与苹果公司的出厂设置密切相关,苹果根证书(Apple Root Certificate)在芯片制造时就已经植入,不可再次更改,这些安全特性都是为了防御恶意应用或病毒篡改设备的重要信息。上层操作系统的安全设置则是为了防御非法(未授权)使用破坏系统完整性,阻止攻击行为的运行。苹果公司把IOS系统的安全性作为软件更新和维护的核心,同时,在IOS系统的安全性能设计上使用了大量的密码学理论和计算机加密技术,修补系统漏洞,更新版本,提升系统功能。

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基本配置原则(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基本配置原则(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8263-70 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基本配置原则 (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安全配置方案中级篇主要介绍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配置,包括十条基本配置原则: (1)操作系统安全策略,(2)关闭不必要的服务 (3)关闭不必要的端口, (4)开启审核策略(5)开启密码策略, (6)开启帐户策略,(7)备份敏感文件,(8)不显示上次登陆名,(9)禁止建立空连接(10)下载最新的补丁 1 操作系统安全策略 利用Windows 2000的安全配置工具来配置安全策略,微软提供了一套的基于管理控制台的安全配置和分析工具,可以配置服务器的安全策略.在管理工具中可以找到"本地安全策略".可以配置四类安全策略:帐户策略,本地策略,公钥策略和IP安全策略.在默认

的情况下,这些策略都是没有开启的. 2 关闭不必要的服务 Windows 2000的Terminal Services(终端服务)和IIS(Internet 信息服务)等都可能给系统带来安全漏洞.为了能够在远程方便的管理服务器,很多机器的终端服务都是开着的,如果开了,要确认已经正确的配置了终端服务. 有些恶意的程序也能以服务方式悄悄的运行服务器上的终端服务.要留意服务器上开启的所有服务并每天检查.Windows2000可禁用的服务服务名说明Computer Browser维护网络上计算机的最新列表以及提供这个列表Task scheduler允许程序在指定时间运行Routing and Remote Access在局域网以及广域网环境中为企业提供路由服务Removable storage管理可移动媒体,驱动程序和库Remote Registry Service允许远程注册表操作Print Spooler将文件加载到内存中以便以后打印.要用打印机的用户不能禁用这项服务IPSEC Policy Agent管

应用系统安全策略

应用系统安全策略 1 高效的认证机制 登录验证机制:登录时需要输入系统分配的用户名和密码,连续输入错误次数达到系统设定的次数,系统将锁定该用户账户,只有通过系统管理员才能进行解锁重置。同时,系统支持用户安全卡(USBKEY)管理机制,利用软件电子钥匙的方法,只有持有该电子钥匙的用户才能正常启动客户端软件或Web 插件,再配合加密的用户名密码对,通过双重措施保障用户访问的安全。管理人员访问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时都将进行身份认证,认证信息采用128位的DES加密处理,以判断用户是否有权使用此系统。认证系统对用户进行安全认证,身份验证的资料来源于集中规划的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着视频监控系统所有用户的身份资料。系统应具有独特的用户名与MAC地址绑定功能,能够限定某一用户使用唯一指定的终端观看其权限范围内的视频信息,避免该用户名、密码被盗后,通过其它终端访问系统造成视频信息泄露,同时也可有效地监督用户的工作行为,防止非正常场所观看秘密视频信息。 2 严格的权限管理 授权机制:系统应提供完善的授权机制,可以灵活地分配给用户可以查看的监控点、可执行的功能模块、可执行的具体功能等。用户只能查看权限范围内的监控点和执行被授予的功能。管理人员登录到监控系统后,可以对监控点的设备进行管理和配置、实时查看监控点的视频图像、录像日程安排,管理、查看和检索保存在存储系统中的视频文件。系统具有完善的权限管理系统,数据库中记录了各个管理人员对各监控点的使用权限,权限管理系统根据这些数据对用户使用权限进行管理,并对用户使用界面进行定制,使用户只能管理和使用具有相应权限的监控点的设备和视频文件,而不能随意查看,甚至管理其它监控点的设备和视频文件,以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同一用户名在同一时间内,系统可严格限定只能有一人登陆使用系统,防止某一用户名和密码泄露后,其它人访问监控系统,造成视频信息泄露。 3 完善的日志管理 系统详细记录用户登录、登出、控制视频、浏览视频等重要操作日志,便于查询和统计;同时,在系统产生故障时,可以通过系统日志信息,作为分析、处理问题的一个重要依据。 4 软件监测技术

信息网络安全机制的研究与应用

信息网络安全机制的研究与应用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全文首先介绍了以信息为中心的网络安全策略,指出其与传统的网络安全侧重点的不同。随后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如何建设信息网络安全机制:网络信息加密与解密,登陆认证控制,多级访问控制,信息网络安全技术措施等。 标签:网络信息信息安全安全机制 0 引言 信息安全不仅要保证其在本地的存储安全,还需要保证其在网络传输中的安全。因此设计一套完整的安全机制,如登录认证、多级访问控制、密钥管理、审计等机制实现信息从储存、传输、接收各个环节的安全控制具有非常的现实意义。 1 以信息为中心的网络安全策略 网络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使得网络安全已经从传统的系统安全转移到信息本身的安,因为前者更多的关注整个网络系统及子系统、计算机或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即系统以及所提供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后者则以涉及到对个人、家庭、企业、国家等具有重要意义的数据层面上,它强调更细粒度的控制。伴随着TCP/IP协议群在互联网上的广泛采用,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因特网的互联性、开放性、国际性、自由性、共享性在带给人们生活巨大便利的同时,也让信息暴露在人们面前,因为开放性的网络其技术必然是全开放的,它所面临的破坏和攻击也是多方面的[1]。因此,建立以信息为中心的网络安全机制是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它涉及到信息传输(如数据加密、信息完整性鉴别)、存储(如数据库和终端安全)以及对网络传输信息内容的审计、用户识别(如内容审计、密钥、口令、指纹、视网膜、声音、智能卡、令牌卡)等方面,其目的是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让有可能被侵犯或破坏的机密信息不被外界非法操作者的控制。 2 信息网络安全机制建设 信息网络安全机制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2.1 网络信息加密与解密网络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要经过众多网络安全节点,如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终端机等,在存储转发的过程中容易造成信息泄露、失真等,因此对网络信息进行加密是保证网络通信安全的基础。①RC4流密码算法。它由两部分组成,KSA和PRGA。前者用于完成对大小为256的字节数组的初始化及替换,其密钥长度一般取5~16个字节,即40~128位。如对于数组S,它可以通过对j的赋值,即重复使用密钥j=(j+S[i]+key[i%keylength])%256,以及swap(s[i],s[j]实现两者的信息交换。但是这并不足以保证信息安全,因此继续使用PRGA(伪随机密钥产生算法),对每个s[i],根据当前的s值,将S[i]与S中的另一字

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基本配置原则

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基 本配置原则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基本配置原则安全配置方案中级篇主要介绍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配置,包括十条基本配置原则: (1)操作系统安全策略,(2)关闭不必要的服务(3)关闭不必要的端口,(4)开启审核策略(5)开启密码策略,(6)开启帐户策略,(7)备份敏感文件,(8)不显示上次登陆名,(9)禁止建立空连接(10)下载最新的补丁 1操作系统安全策略 利用Windows2000的安全配置工具来配置安全策略,微软提供了一套的基于管理控制台的安全配置和分析工具,可以配置服务器的安全策略.在管理工具中可以找到"本地安全策略".可以配置四类安全策略:帐户策略,本地策略,公钥策略和IP安全策略.在默认的情况下,这些策略都是没有开启的. 2关闭不必要的服务 Windows2000的TerminalServices(终端服务)和IIS(Internet信息服务)等都可能给系统带来安全漏洞.为了能够在远程方便的管理服务器,

很多机器的终端服务都是开着的,如果开了,要确认已经正确的配置了终端服务. 有些恶意的程序也能以服务方式悄悄的运行服务器上的终端服务.要留意服务器上开启的所有服务并每天检查.Windows2000可禁用的服务服务名说明 ComputerBrowser维护网络上计算机的最新列表以及提供这个列表Taskscheduler允许程序在指定时间运行RoutingandRemoteAccess在局域网以及广域网环境中为企业提供路由服务Removablestorage管理可移动媒体,驱动程序和库RemoteRegistryService允许远程注册表操作PrintSpooler将文件加载到内存中以便以后打印.要用打印机的用户不能禁用这项服务IPSECPolicyAgent管理IP安全策略以及启动 ISAKMP/Oakley(IKE)和IP安全驱动程序DistributedLinkTrackingClient当文件在网络域的NTFS卷中移动时发送通知Com+EventSystem提供事件的自动发布到订阅COM组件。 3关闭不必要的端口 关闭端口意味着减少功能,如果服务器安装在防火墙的后面,被入侵的机会就会少一些,但是不可以认为高枕无忧了.用端口扫描器扫描系统

软件研发安全管理制度.docx

文档密级:一般 文档状态: []草案 [√] 正式发布 [ ]正在修订 受控状态: [ √]受控 []非受控 版 描述作者审核审批日期 本 2015-01-08A0 A 版首次发布质量小组孙佩连春华

目录

1.适用 本程适用于公司软件生产相关的过程安全管理。 2.目的 为了对公司软件生产相关的策划、开发、测试、交付等进行有效的控制,特制定本程序。 3.职责 1)技术总监 负责批准各种软件的开发项目和开发方案。 2)研发中心 负责软件生产过程,包括策划、开发、测试、交付等过程。 3)信息部 负责基础设施的维护,包括开发服务器、测试服务器、开发PC 机的硬件、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 4.相关文件 《信息安全管理手册》 5.规定要求 5.1. 安全需求策划分析 研发中心应根据开发任务的需求,编制《软件开发需求书》。《软件开发需求书》应包括功能需求背景、项目建设目标、项目建设原则、具体功能需求、项目开发的时间要求以及安

全要求等。《软件开发需求书》交技术总监审核。安全需求分析内容可以作为《软件开发需 求书》的一个部分,也可单独编写《软件开发安全需求书》 软件开发的安全要求应包括以下方面: 1)客户的安全要求: 与客户沟通过程中,客户明确要求软件应具有的安全功能与安全性能,例如客户要求对存储数据的安全、传输数据的安全、行为审计、权限分配、防抵赖等。 2)技术的安全要求: 技术的安全要求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客户安全要求的技术实现,如客户要求电子商务系统的交易应具备防抵赖的安全要求,则其技术的安全要求为符合第3)项所要求数字签名技术;其二是软件本身所涉及技术的安全,包括业界的通用安全技术,例如数据库安全技术、Java 安全技术等; 3)法律法规的安全要求: 法律法规安全包括了国内、国际法律法规所确认要求采用的安全技术与准则,也包括了 业界普遍公认的安全技术与准则,例如对口令的保护应采用单向散列技术、国内使用商用加密产品,则该产品应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认可等; 5.2. 系统设计与安全编码 在系统设计与编码过程中,开发人员应关注系统架构与软件代码自身的安全性与健壮 性:以确保: 1)输入数据的安全: 开发人员应考虑到用户输入数据的不确定性,在设计与编码时,应采用以下控制措施: a)双输入或其他输入校验,例如边界校验或者限制特定输人数据范围的域,以检测下 列差错: i.范围之外的值 ii.数据字段中的无效字符 iii.丢失或不完整的数据 iv.超过数据的上下容量限制 v.未授权的或矛盾的控制数据 b)系统文件不得有何未授权的变更;

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基本配置原则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674 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基本配置原则通 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基本配置原则 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安全配置方案中级篇主要介绍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配置,包括十条基本配置原则: (1)操作系统安全策略,(2)关闭不必要的服务(3)关闭不必要的端口, (4)开启审核策略(5)开启密码策略, (6)开启帐户策略,(7)备份敏感文件,(8)不显示上次登陆名,(9)禁止建立空连接(10)下载最新的补丁 1 操作系统安全策略 利用Windows 2000的安全配置工具来配置安全策略,微软提供了一套的基于管理控制台的安全配置和分析工具,可以配置服务器的安全策略.在管理工具中可以找到"本地安全策略".可以配置四类安全策略:帐户策略,本地策略,公钥策略和IP安全策略.在默认的情况下,这些策略都是没有开启的. 2 关闭不必要的服务 Windows 2000的Terminal Services(终端服务)和IIS(Internet 信息服务)等都可能给系统带来安全漏洞.为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