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05年白皮书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2005年白皮书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2005年白皮书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2005年白皮书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二○○五年十二月·北京

目录

一、和平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二、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三、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

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五、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结束语

一、和平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地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通过这条道路,中人民正努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并以自身的发展不断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回顾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实现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

——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

——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实行对外开放;

——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努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坚持和平、发展、合作,与各国共同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和平、开放、合作、和谐、共赢是我们的主张、我们的理念、我们的原则、我们的追求。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中国对内坚持和谐发展,对外坚和平发展,这两个方面是密切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有利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和谐世界。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100多年里,中国受尽了列强的欺辱。消除战争,实现和平,建设独立富强、民生幸福的国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今天的中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始终是中国的中心任务。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国人民最需要、最珍爱和平的国际环境,愿尽自己所能,为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历就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追求和谐,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神特征。600年前,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七下西洋”,远涉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去的是茶叶、瓷器、丝绸、工艺,没有侵占别国一寸土地,带给世

界的是和平与文明,充分反映了古代中国与有关国家和人民加强交流的诚意。立足当代,中国发展不仅造福13亿中国人民,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和发展机遇。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求和平、促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特别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是可实现的。同时,中国也清楚地看到,世界上仍存在诸多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人类还面临许多峻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只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就能够逐步实现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荣的和谐世界的目标。长期以来,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就是维护世界平、促进共同发展。早在1974年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时候,邓小平就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永远不称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趋势,坚持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这一重大战判断,多次公开阐明:中国过去不称霸,现在不称霸,将来强大了也不称霸。中国的发展不会任何人构成威胁,只会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加广阔的市场。事实表明,中国经济的展,正在成为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已成中国的国家意志。

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前不久,中共十六届五中全提出了2006年至201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其中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在优化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资源利效率显著提高,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会建设全面发展。在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的同时,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开展国际经济技合作,与世界各国共同分享人类文明成果;尊重和照顾他国的利益,与各国共同解决合作中出的分歧和问题,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信守国际义务和承诺,积极参与国际体系和国

事务,努力发挥建设性促进作用;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各国平等相待,积极发展与国的友好关系。

二、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和平是发展之基,发展是和平之本。多年来,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行了不懈努力,十分珍惜世界上爱好和平与追求进步的国家和人民共同奋斗得来的和平国际环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并通过自身的发展,不断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增积极因素,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的发展。

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1978年以来,中国努力争取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发展自己国内生产总值从3624亿元(按当年人民币对美元年平均汇率直接折算约为2153亿美元)增加2004年的159878亿元(按当年人民币对美元年平均汇率直接折算约为19317亿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超过9%;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不足300美元增加到1400多美元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国家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公民的自由和权利依法得到维护保障,人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利。中国已初步形成以宪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贯彻落实。中国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发展迅速,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得到满足。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得到加强,家努力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增强全社会创造活力,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保持社会稳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中国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为人类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贡献。

中国为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国总结以往发展的经验,借鉴人类现代文明的展成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多年来,中国坚探索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

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文明发展道路中国成功地实行了人口政策,延迟了世界总人口的增长。中国高度重视节约能源,采取各种节措施,从1980年到200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两番,但能源的年消费量只翻了一番。于中国加强了环境保护,20多年来在火电装机大大增加的情况下,中国的烟尘排放总量基本控在1980年的水平。2004年,中国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比1990年下降了45%。中国已颁布了节能中长期规划,目标是到2020年努力实现年均节能率3%,累计节能14亿吨标准煤。

中国为减少人类贫困和提高生命质量作出了贡献。中国以不到世界10%的耕地成功地解决占世界近22%人口的吃饭问题,创造了人间奇迹。13亿中国人民的生活不断改善,中国政府已使大约2.2亿人初步摆脱了贫困,为2205万城市人口提供了最低生活保障,对6000多万残疾提供了帮助。目前,人均预期寿命由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上升到71.95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作出了贡献。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了国家间的和平共处与平等相待。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友好的方针,与周边国家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共同利益不断扩大。国与主要大国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对话、交流、合作不断加强。中国不断加强与广大展中国家的合作,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中国积极参与处理国际地区热点问题,既承担着广泛的国际义务,也发挥着负责任的建设性作用。

中国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近年来,在世界经济波动幅度加大的情况下,中国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带来了希望和动力。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00年到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3%。2004年,世界经济实现了近3年来最快的增长,中国经济增长为9.5%,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2004年,中国进出口总额比三年前翻了一番,达到11548亿美元;进口总额为5614亿美元,比三年前增长了近一倍。截至2004年底,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额达到7453亿美元,批准外商投资企业50多

万个。

中国为周边地区稳定发展作出了贡献。亚洲与中国接壤或隔海相望的国家有20多个。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使周边国家从中受益。从1999年到2004年,太地区经济一直保持6%以上的增长速度。为使周边地区能够在稳定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在199年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中,中国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和扩大内需的方针,并向重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最终战胜危机发挥了作用。2003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中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并与周边国家同舟共济,有效遏制了疫情的发展。2004年底,印度洋地震啸灾难发生后,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受灾国的救灾和重建工作提供了及时、真诚的帮助,开展了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对外救援行动。2005年10月南亚发生地震后,中国向灾区人民提供了积极帮助。

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但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发展任还十分艰巨繁重。根据世界银行最新统计资料和中国最新公布的数据计算,2004年中国经济总只相当于美国的16.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美国的3.6%、日本的4.0%,在世界2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29位。中国农村2004年末还有261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每年需解决城乡就业的人口近2400万人,并有1亿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国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不懈努力争取一个和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对中国对世界都有着特别重的意义。

三、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

中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把发展的基点放在立足本国实际上,同坚持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努力实现更为均衡的发展。

中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主要表现在不发达的经济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矛盾,表

在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的矛盾。历史经验表明,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根本上要靠中国自己。这既是对中国人民负责,也是对世界人民负责,是保证中国走和平发展路的一条重要原则。中国不把问题和矛盾转嫁给别国,更不通过掠夺别国来发展自己。

中国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有许多优势和条件:有可以支撑经济更大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有日益增长的巨大市场需求和较高的国民储蓄率,有丰富的和整体素质不提高的劳动力资源,有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策保障,有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为做到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中国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坚持观念创新和体制创新。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中国能够通过解放思想,实事是,锐意进取,调动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将坚定不移地推进各方面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大改革力度,着重推进体创新,争取在一些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上取得突破。通过改革,中国将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市化程度,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形成一整套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制机制。

——立足开拓国内市场和增加国内需求。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战略方针。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展阶段在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扩大进口、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继续作出贡献的时,巨大的国内需求和广阔的国内市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发展应而且有可能实现以国内需求为主。中国保持固定资产投资以合理的规模和速度增长,发挥投资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中国通过实行正确的收入分配政策和消费政策,更多地依靠国内消费需拉动经济增长。近年来,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均呈较快增长态势。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中国把转变增长方式作为战略重点,努力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中国

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加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结构调整对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中国大力发展节约型经济、环经济、环保型经济,努力形成集约发展、清洁发展的国民经济体系。

——加快科技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中国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把增强自主创新能作为国家战略,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出了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任务中国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通过科技体制改革,渠道增加科技投入,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力争到2020年科技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2004年的1.44%增长到2.5%左右。

——大力开发人力资源。中国努力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全面实施素质育,重点加强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使教育业有一个大发展,努力造就高素质劳动者和各方面的专门人才。从2006年到2010年,中等职学校将为社会输送2500万名毕业生,高等职业院校将为社会输送1100万名毕业生。到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将达到40%左右。同时,中国将积极引进海外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才,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机制和社会氛围,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保和智力支持。

——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历史经验表明,要实现世界经济平衡有序发展国际社会必须处理好能源问题。中国正在通过同世界各国的能源对话与合作,共同维护世界能的安全和稳定。中国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用效率为核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尽可能小的能源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会效益。中国坚持立足国内的方针,不断增加国内能源供给。中国既是能源消费大国,又是能生产大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能源的自给率始终在90%以上。中国能源供应的潜力仍很大,煤炭现有探明储量占地质储量的比例很低,发现新油气田仍有可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

开发前景广阔。同时,中国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不断加大保护生态环境力度,逐步改善态环境,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中国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和保护环境;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以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为重点,强化对自然资的生态保护。

中国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外开放水平。中国认真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不断完善涉外经营管理体制和政策,创公平和可预见的法制环境;进一步开放市场,优化投资和贸易环境,改善贸易结构,提高贸易投资的自由度、便利程度,创造更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企业到境外投资,与所在国的企业同发展。对外开放对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通过引进外资,弥补自身发展资金的不足;通过充分利用国际市场,促进了国内产业的发展;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备及管理经验,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通过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与世界共同分享类文明成果,提高了人力资源的素质。

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同样世界的繁荣需要中国。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有利于各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互利共赢是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主流。中国坚持实行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战略,把既符合本国利益、又能促进共同发展,作为处理与各国经贸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在等、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经贸关系,不断为全球贸易持续增长作出贡献。

中国努力推动多边经贸关系发展和区域经济合作,积极参与制定和实施国际经贸规则,与国共同解决合作中出现的分歧和问题,促进世界经济平衡有序发展。

中国是多边贸易体制的积极拥护者和参与者。自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严格信守承诺,为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中国清理并修订了约3000

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涉外经济法律体系不断完善,贸易政策的透明度不断增强。中国依承诺逐步降低关税,2005年平均关税水平已降到9.9%,并取消了大多数非关税措施。在银行保险、证券、分销等服务贸易领域加快了开放步伐,在世界贸易组织分类的160多个服务贸易部门中,中国已经开放了100多个,占62.5%,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中国积极推动新一轮多贸易谈判,全面参加了各项议题的谈判,在农业、非农产品市场准入、服务贸易等谈判中,开一系列多双边磋商,为推动发展中成员与发达成员相互沟通、减少分歧,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国和世界贸易组织其他成员一道,为推动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尽早达成共识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正在加快,继实施“期收获”农产品零关税措施之后,已经于2004年11月正式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决机制协议》,2005年7月,自由贸易区减税进程全面启动,为实现自由贸易区建设目标奠定基础。目前,上海合作组织建设进入全面务实合作阶段,贸易投资便利化进程全面启动。中国相继启动了中国—南部非洲关税同盟、中国—海湾合作委员会、中国—新西兰、中国—智利、国—澳大利亚、中国—巴基斯坦等自由贸易区谈判,并与有关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区协定。在太经济合作组织、中非合作论坛、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亚欧会议、大湄公河次区域合等活动中,中国也是积极和务实的参与者。中国还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贸易协定议定书,与110多个国家签署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与80多个国家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成为双边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积极参与者。

中国坚持互利共赢的方针,妥善处理贸易摩擦等问题,促进与各国的共同发展。国家间存贸易摩擦,这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是完全正常的。中国遵守国际惯例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坚持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利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处理贸易摩擦问题,并在制定和实施国内济政策时切实考虑国际因素和国际影响,注意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给外部世界带来的经济效应。国根据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认真考虑中国汇率改革对周边国家、地区及世界经济金融的影响稳妥推进汇率机制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

制度,使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中国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

不断发展的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给世界各国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和巨大的市场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通过投资和服务贸易从中国获得丰厚的收益。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有利于全球资源合理有效配置。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丰富且素质不断提高的劳动力资源是中国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部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天优势。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对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密集型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给外国产品、技术和服务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大量机会,中国已为国际公认的大市场之一。中国对外贸易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互补性很强。中国出口到美国、本和欧盟的产品中有70%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从美国、欧盟和日本进口的产品中80%以上是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品。在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中,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产业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中国质优价廉的产品,在满足进口国市场需求的同时,减少了进口国的支出和通货膨胀压力增进了各国消费者的福利。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上有着自己的比较优势。1997年以来随着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美国消费者每年至少节约数百亿美元的支出。过去10年,中国产品使美国消费者节省了6000多亿美元,仅2004年就节省了近1000亿美元。

中国对外互惠互利经贸关系的不断扩大,给中外双方带来了巨大的实际利益。1978年以来中国进口年均增长16%以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三年过渡期间进口了大约1.27万亿美元的商品2004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世界第三大进口国;进口增加额达1484.7亿美元,占全球进口增加量的9%。2004年中国与美国、日本和欧盟的贸易额分别为1696亿、1678亿和17亿美元,欧盟、美国、日本已经成为中国的三大贸易伙伴和外资的主要来源地。2004年,中国亚洲国家和地区贸易总额达66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2%,占中国外贸总额的57.6%。中国

已成为东盟第四大贸易伙伴和增长最快的市场。

中国巨大的市场为国际资本提供了投资机会,使各国投资者能够分享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的利益。从1990年到2004年,外来投资者从中国汇出利润达2506亿美元。2004年,美国在华投资企业在中国市场实现销售约750亿美元,在中国生产的产品出口到其他市场约750亿美元中国美国商会2005年调查显示,约70%的美国公司在华赢利,约42%的公司在华利润率超过全球的平均利润率。

中国对外投资不断扩大为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机会。到2004年底,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净额达448亿美元,遍及14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对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达33亿美元,占同期全部对外直接投资的75%。

中国开展对外经贸合作有着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从2001年12月至2005年9月,中国平均每年进口近5000亿美元的商品,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约1000万个就业岗位。今后几年,中国每年进口将超过6000亿美元,到2010年将超过1万亿美元。到20年,中国市场的规模和总需求将比2000年翻两番。在这一过程中,世界各国都能从与中国的互利合作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机遇和巨大商机,这将对拉动世界经济增长产生重要的积极作用。

五、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人类只有地球一个家园。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心愿,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目标。

中国认为,和谐世界应该是民主的世界,和睦的世界,公正的世界,包容的世界。

——坚持民主平等,实现协调合作。各国应在《联合国宪章》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对话、交流与合作,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各国内部的事情应由各国人民自己决定,世界的事情应由各国平等协商解决,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理应享有平等参与权与决策权。各国

互相尊重,平等相待,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将自身的安全与发展建立在牺牲他国利益础之上。国际社会应反对单边主义,提倡和推进多边主义,更好地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国事务中的积极作用。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应坚持从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努力扩大利益的汇点,在沟通中增强了解,在了解中加强合作,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坚持和睦互信,实现共同安全。各国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全球安全威胁。摒弃冷思维,建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通过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同防止冲突和战争,通过合作尽可能消除或降低恐怖主义活动、金融风险、自然灾害等非传统全问题的威胁,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与稳定。应坚持以和平方式,通过平等协商和谈判解决国争端或冲突,共同反对侵略别国主权的行径,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任意使用武力或以武力威胁。应加强国际反恐合作,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消除根源,坚决打击恐怖主义。应按照公正合理、全面、均衡的原则,实现有效裁军和军备控制,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积极推进际核裁军进程,维护全球战略稳定。

——坚持公正互利,实现共同发展。经济全球化应坚持以公正为基础,实现平衡有序发展使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受益,而不是南北差距更加扩大。应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有于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发达国家应为实现全球普遍、协调、均衡发展承担更多责任,发展中家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推动发展。应积极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消除各种贸易壁垒进一步开放市场,放开技术出口限制,建立一个公开、公正、合理、透明、开放、非歧视的国多边贸易体制,为世界经济有序发展构建良好的贸易环境。应进一步完善国际金融体系,为世经济增长营造稳定高效的金融环境。应加强全球能源对话和合作,共同维护能源安全和能源市稳定。应积极促进和保障人权,使人人享有平等追求全面发展的机会和权利。应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包容开放,实现文明对话。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的重要动力。各国应尊重彼此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使

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努力消除相互的疑虑和隔阂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使人类更加和睦,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应维护文明的多样性和发展式的多样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

多年来,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的政策主张,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本着民主和睦、公正、包容的精神,发挥建设性作用,努力同各国一道实践建立和谐世界的崇高目标。

中国积极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中国遵守《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重视联合国作为国际多边机制的核心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积推动通过多边合作解决地区冲突和发展问题,并积极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支持联合国改革,坚决维护联合国的长远利益和广大会员的共同利益。中国已加入包括国际原能机构在内的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加入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等267个国际多边条约在反恐、军控、防扩散、维和、经贸、发展、人权、司法和环境等方面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与周边地区建立睦邻互信,促进地区安全合作。中国本着公认的国际准则及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精神,妥善解决与邻国的边境问题,化解争端,促进稳定。经过各国的共同努力,截至目前,中国已与12个陆地邻国签订了边界条约,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中国与印度、不丹的边界问题正在朝积极方向发展。中国积极推进地区安全对话与合作在“东盟与中国”、“东盟与中日韩”、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东盟地区论坛、洲合作对话等地区机制中,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为中与东盟国家的和平友好注入了新活力。

中国为处理国际和地区一些热点问题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促进世界共同安全。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中国坚持不懈地积极斡旋,先后促成并主办三方(中国、朝鲜、美国)会谈和六方(国、朝鲜、美国、韩国、俄罗斯、日本)会谈,推动各方发表共同声明,缓和了半岛紧张局势为维护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发挥着建设性作用。在中东问题上,中国鼓励有关各方根据联合国

关决议和“土地换和平”原则恢复和谈,重启和平进程。在伊拉克问题上,中国积极倡导在联国框架内谋求政治解决,并为伊拉克问题的妥善解决做了大量工作。在伊朗核问题上,中国以种方式劝和促谈,寻求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内妥善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中国不断扩大参与合国维和行动,共向1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军事人员、警察和民事官员3000多人次。

中国尽最大努力援助其他发展中国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多年来中国力所能及地提供无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不断增强自主发展的能力。截至目前,中国共向110多个国家和区域组提供了援助,援助项目达2000多个。中国已减免了44个发展中国家总计198笔价值约166亿元人民币对华债务。2005年5月,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2005年9月,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发展筹资高级别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宣布了中国加强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援助的新举措:给予所有同中国建交的39个最不发达国家部分商品零关税待遇,优惠范围将包括这些国家的多数对华出口商品;进一步扩大对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规模,并通过双边渠道,在今后两年内免除或以其他处理方式消除所有同中国有外交关系的重债穷国2004年底前对华到期未还的全部无息和低息政府贷款;在今后三年内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亿美元优惠贷及优惠出口买方信贷,用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双方企业开展合资合作;今后三年内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相关援助,为其提供包括防疟特效药在内的药物,帮助他们建立和改善医疗设施、培训医疗人员;在今后三年内为发展中国家培训培养3万各类人才,帮助有关国家加快人才培养。

中国不断加强与各种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促进不同文明相互包容。开放、包容、兼收蓄,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点。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更加意识到不同文明之交流与对话的重要意义,既积极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也努力吸收、借鉴其他文明的有成果。近年来,中国与有关国家合作举办的各种形式的“文化周”、“文化行”、“文化节”“文化年”等活动,促进了中国人民与有关国家人民之间的交流与了解,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平对话开辟了新的形式。

结束语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13亿中国人民走和平发展道路,无疑为人类和平与展的崇高事业增添了极其重要的积极因素。

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清醒地知道,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发展道路上仍然面临着许困难和问题,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中国今天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将来强大了也要走和平发道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

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还清楚地看到,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由种种原因导致的局部战争和冲突依然存在,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一些国家人民的基本生存得不到保障。人类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还任重道远,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新的世纪展现了光明前景,人类社会正以从未有过的速度发展前进。中国已明确本世纪头2年的奋斗目标,这就是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到那时,中国将对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E-mail推

发送

【纠错】

Copyright?2010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515904076.html,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来源:《理论探索》2013年第2期 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摘要:和平发展是由国情和世情所决定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是我国在当今时代的科学抉择。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世界发展趋势,在实践中应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建设和谐大国关系。 和平发展是由我国国情和世情所决定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在当今时代的科学抉择。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宣示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给我国坚持和平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一、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世界发展趋势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1〕(P15) 十八大报告把和平发展道路提高到与我国的前途和命运攸关的高度,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容,这是新一届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 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2005年发表的《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中向世人所作的承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面对世情、国情所作出的战略抉择,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决定的。我国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其发展绝不可能走历史上发达国家通过战争、掠夺、侵略而强大的道路,这是当今国情和世情所不允许的。 另外,我国作为世界上一个人口多、底子薄、起点低、发展很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也没有本事和能力去走战争崛起之路。我们只能立足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依靠科学发展逐步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满足广大人民的多元需求。特别是在今日世界,尽管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这就内在决定了中国人民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今后强大了也是这样,这就是:“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1〕(P46-47) 这是我国和平外交必须坚持的原则。十八大报告对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作了科学的界定:和平发展道路和目标对内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人民共同富裕;对外是在“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1〕(P47)精神指导下维护和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和谐世界。这两个目标是缺一不可的有机统一,是相辅相成的目标体系,构建了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这就要求我们既要为和平发展创造一个和平友好的国际环境,充分利用好21世纪头20年所形成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又要以和平发展促进国际大家庭的和平及国际公平正义,把世界各国人民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愿望变为现实。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综合国力的增强,到2010年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经济大国,使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而一些冷战思维没有消除、对我国怀有敌意的人对我国和平崛起和快速发展很不适应,似

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机遇和挑战并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经济全球化、中国的基本国情等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和平发展机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遏制、地缘政治环境的制约、国内一系列制约性的根本因素、如何面对现有国际秩序、如何维护自己的国家主权、能否成功化解国际上"中国威胁论"的疑虑等是我们走和平发展之路要迎接的挑战. 关键词:和平发展,机遇,挑战 众所周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在上升,引发了国际社会的疑虑。于是,中央决定研究和平发展道路问题和加强和平发展道路的宣传。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通过和平的方式、渐进的方式,在与经济全球化紧密相连的进程中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走有中国特色的富国强民之路。 一、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机遇 l、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国际力量对比正发生朝着有利于和平、发展、合作的方向积极变化。 由于国际力量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两个超级大国对抗已不复存在;和平与发展更加深入人心;世界加速从两极走向一超多强;国际上遏制冲突和战争的和平力量将继续发展壮大,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将会得到更加有效的遏制;各种冲突和战争,其规模、目标、强度等局限性也在增大、可控性进一步增强;现代战争的巨大破坏性。这些因素使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中国目前也没有明显的、直接全面的军事威胁。 2、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中国赶上了经济全球化时代,赶上了第三次技

术革命——信息革命,在经济和技术上,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且经过多年的探索,中国已经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稳定发展的道路。 3、中国的基本国情具有和平发展的优势。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雄厚,又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市场尚未完全开发,人才的素质较高而且使用成本较低。这些为和平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改革开放和体制创新,执政能力和动员能力不断提高,进一步带来政局稳定、民族团结。这些为和平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制度支持。先进的思想意识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增强了13亿人民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这些为和平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支持。 二、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挑战 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遏制 随着冷战的结束,美苏两极霸权的世界力量结构宣布“瓦解”。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曾宣扬要单独领导世界。中国、印度等新兴大国的持续高速发展也大大增强了其综合国力。“一超多强”的世界力量结构逐渐形成。“一超多强”意味着“多强”可以崛起为“多超”,这种担心权利的转移与再分配是美国遏制中国的根本原因,在他们看来中国正逐渐成为最有可能在全球影响力方面向西方挑战的国家。 美国一直明里暗里,把中国视为一个潜在的战略对手,非常提防中国。美国全方位对中国进行打压遏制。在经济上,借口美国对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将其国内经济衰退归咎于中国的货币政策,利用知识产权问题在WTO起诉中国并扬言经济制裁等等;在科技上,限制美国高新技术及产品输入中国,阻止中国加入国际空间站,阻止其盟国对中国的技术输出;在政治上,利用人权问题打压中国,支持中国的民族分裂主义等;可以说,美国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放弃对中国的遏制政策,对此我

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外方针政策

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外方针政策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515904076.html, 2011年09月06日10:12 新华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6日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 中国的和平发展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011年9月

目录 一、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开辟 (3) 二、中国和平发展的总体目标 (7) 三、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外方针政策 (12) 四、中国和平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15) 五、中国和平发展的世界意义 (17)

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这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文明古国,正在现代化道路上阔步前行。世界对中国的关注集中起来就是,中国选择了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中国多次向世界宣示,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坚持自己和平发展的同时,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积极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繁荣。在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中国再次向世界郑重宣告,和平发展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和富民强国、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战略抉择。中国将坚定不移沿着和平发展道路走下去。 一、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开辟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国各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明,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明具有独特的延续性、包容性、开放性。在长期对外交往中,中华民族努力学习借鉴其他民族的长处,自强不息,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用炮舰打开中国封闭的门户,内忧外患导致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积贫积弱、战乱不已,民不聊生。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苦苦追寻变革救亡之路。1911年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激励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斗争。然而,这些探索和斗争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的期望,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于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探索符合本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虽然历经曲折,中国人民却孜孜以求、与时俱进,不断总结汲取本国及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通过艰苦努力,中国找到了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如何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如何走和平发展道路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和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各国人民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有创造和平环境,各国才能具备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加强交流,扩大合作,各国才能实现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既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的稳定和繁荣。 如何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呢?首先,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进行了不懈努力,十分珍惜世界上爱好和平与追求进步的国家和人民共同奋斗得来的和平国际环境。中国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以自身的发展,不断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增添积极因素,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的发展。 其次,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实行对外开放。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从根本上要靠中国自己。这既是对中国人民负责,也是对世界人民负责,是保证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一条重要原则。中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把发展的基点放在立足本国实际上,同时坚持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努力实现更为均衡的发展。 再次,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努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坚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中国努力推动多边经贸关系发展和区域经济合作,积极参与制定和实施国际经贸规则,与各国共同解决合作中出现的分歧和问题,促进世界经济平衡有序发展。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给世界各国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和巨大的市场。 最后,坚持和平、发展、合作,与各国共同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既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目标。多年来,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的政策主张,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本着民主、和睦、公正、包容的精神,为建立和谐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符合世界人民的共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范作军 一、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 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为了消除世界对中国崛起的恐慌,从而为自己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而对我国国际战略做的新概括。它是对我国原油外交政策和外交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一条在社会注意条件下既通过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区维护世界和平,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白皮书 1、2005年《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 ①和平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回顾历史,阐述和中国平发展道路必要性 ②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数据 ③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坚持观念创新和体制创新、立足开拓国内市场和增加国内需求、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科技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如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实现与各国的护理共赢和共同发展 ⑤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的和谐世界 2、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 ①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开辟:19世纪中叶~1911年辛亥~1949年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探索,成功。 和平发展道路归结起来: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和谐世界。特征:科学、自主、开放、和平、合作、共同。数据 ②中国和平发展的总体目标:三步走,2020全面小康、十二五规划、经济转变方式:坚持扩大国内 需求,又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像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有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③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外方针政策 ④中国和平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⑤中国和平发展的世界意义 三、十八大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十七大和十八大变化,三个国际战略取向: ①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潮流,根本利益,宣传,不通过掠夺方式。安倍。 ②积极推进,推动建设一个持续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解决矛盾方式:两种,美国多样性 ③始终不移的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新情况,新背景,新思维

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道路? 12汉本2 章豪宁 120212009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儿女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提出,不仅获得全国各族人民的广泛认同,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而且引起世界的高度关注,带来了各种不同解读甚至疑问疑虑。那么从国际视野的角度分析,如何才能实现中国梦?中国梦对世界意味着什么?在这里必须指出,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华夏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林,深深内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是相通的,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而不是威胁。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体现了中国梦的基本价值取向。中国梦的实现,意味着中国将成为世界强国。 综观中外历史,一些国家强盛后,往往会走上穷兵黩武、称霸天下的歪路。从现代文明的视野出发,这种“国强必霸”的历史逻辑必将为世界上绝大多数爱好和平的人们所唾弃。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体现了中国梦的基本价值取向。我国领导人一再强调,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为此,我们既要有对和平发展道路的自觉坚守和战略自信,又要有走好和平发展道路的可行办法和战术智慧。应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与发达国家“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的要求,全力推进新型大国关系的建构;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才能为实现中国梦赢得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我国是世界上周边环境最复杂的大国之一,我国发展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只有坚持和平发展、和睦相处,坚持互利互惠、合作共赢,才能得到邻国信任和他国支持。为此,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推动与大国关系的协调发展,改善我国发展的战略环境;不断巩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夯实我国和平发展的地缘依托的基础。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才能为实现中国梦赢得广泛的道义支持。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出发点,在于既积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和平发展促进世界和平;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落脚点,在于既通过和平方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通过自己的和平发展以实现各国共同繁荣发展。这样的发展理念和实践必然引起其他国家的共鸣、受到其他国家的欢迎,从而在国际上获得广泛的道义支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了广泛的道义支持,中国人民就会充满自信、形成合力,中国梦的实现就会有良好外部舆论和精神支撑。 作为现当代的大学生,尤其是一名党员,虽然无法左右国家乃至国际的局势,但我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积极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不断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牢记和平发展方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宣传和平发展的道路和理念,为中国和平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中国的和平发展

中国的和平发展 在清朝时期,由于中国坚持“闭关守国”,不求上进,而西方列强正迅速发展,也正好瞄上了中国这块肥肉,对中国发动各种战争,迫使中国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中国也遭受各种耻辱,从此沦入四分五裂的状态,一蹶不正,走向了衰落的时代。 熟话说,乱世出英雄,果然不假,在毛主席等先辈的努力奋斗下,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也解放了全中国,拯救了全中国。 虽然中国得到了解放,但是那时经济落后,科技不发达,没有综合实力,还是被一些发达国家看不起。此时,小平同志提出,韬光养晦的政策,一心一意搞经济,改革开放,和平发展。 在和平环境中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经过艰辛探索,中国终于通过改革开放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今天,中国共产党人更加明确地宣布,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之路,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和平发展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续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实践中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思想:第一,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既为我们争取和平、促进发展提供了条件,也为我们争取和平、促进发展提出了任务。第三,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是要寻求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实现四个现代化。第四,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着世界和平,争取和平就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第五,奉行不结盟的政策,有利于世界战略力量的平衡和国际局势的稳定。第六,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划线,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善和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关系。第七,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着眼于自身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既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又注意策略的灵活性。这些重要思想,使中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准确定位、善于自处,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中国动力。 1978~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24.1亿元增至24.66万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由206亿美元升至 2.17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从 1.67亿美元增加到 1.52万亿美元,全国财政收入由1132.26亿元增至5.13万亿元,人均国民收入由250美元增至2000多美元,贫困人口由2.5亿降到0.15亿,总体上由低收入国家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近些年来,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经济总量自2005年跃居世界第4位,外贸总量自2004年跃居世界第3位,外汇储备自2006跃居世界第1位。中国通过对外经贸合作,得到了自身需要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近8千亿美元,涉及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几乎所有的经济领域,对于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开放型经济快速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2010年中,中国的GDP已经位列世界第二了。 但是,美日印等国家却掀起“中国军事威胁论”。2005年以来,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对中国军事战略、国防政策、军队实力发展、相关军事活动等领域进行无端猜疑、诋毁和指责,掀起新一轮“中国军事威胁论”。 人类社会的历史,特别是近代以来的历史,就是一部大国崛起而又相续衰落的历史。大国崛起似乎是历史长河中永恒不变的现象,同时也是每一个新兴大国最为期盼的梦想。不过,历史上大国的崛起从来都是战争实现的多,而和平完成的少,所以多数情况下一个大国的崛起总是容易使其他强国心存疑虑,令世界各国感到惶恐不安。 现在,我们国家就面临着这样的情况。面对中国的崛起,国际社会反应不一,既有积极乐观的论调,也有消极悲观的思潮。比较积极的论调主要有“中国机遇论”和“中国贡献论”,而消极的论调主要有“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输出通缩通胀论”、“中国统计水分论”,其中又以“中国威胁论”

中国梦(答案)

“中国梦” 1、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对“中国梦”进行了深情阐释:“我以为,(),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一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 A.国家强大、民族独立、人民幸福 B.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C.政治民主、经济发达、社会和谐 3、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改革开放道路 C.和平发展道路 4、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爱国主义 B.社会主义 C.集体主义D.自强不息 5、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 A.改革开发 B.改革创新 C.不断创新 6、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的力量。 A.全体中国人民 B.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 C.爱国统一战线 7、中国梦归根到底是(),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A.人民的梦 B.民族的梦 C. 无数仁人志士的梦 8、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的机会。

A.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B.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C.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 9、我们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基础。 A.物质文化 B.物质 C.文化 10、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A.每一个中国人的 B.每一个青年人的 C.每一个爱国人士的 11、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 A.美好前景 B.美好理想 C.美好蓝图 12、近代以来,我国青年不懈追求的美好梦想,始终与()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联。 A.富民强国 B.民族复兴 C.振兴中华 13、要用()打牢广大青少年的共同思想基础,教育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A.中国梦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共产主义理想 14、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A.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5、2013年6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加州庄园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中美元首第一次会晤时表示: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的梦。 A.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B.和平、发展、友好、共赢 C.和平、互惠、合作、共赢

2012年中国教育行业上市公司分析报告(i美股联合搜狐教育联合推出)

2012年中国教育行业上市公司分析报告 i美股与搜狐教育联合推出2013年1月22日 美股分析师Sherry Ricky 一、2012年中国教育上市公司概况 1、中国教育上市股票整体情况概述 2、中国教育概念股业绩运营统览 二、2012年中国教育上市公司大事回顾 新东方、学而思、学大、安博教育、正保远程教育、ATA、诺亚舟、双威教育、中国教育集团 三、2012年中国教育上市公司成长期 1、教育上市公司进入调整期 2、教育培训公司能否打开A股大门 四、中国教育细分领域市场概况 1、少儿教育 2、课外辅导 3、职业教育 4、线上教育 5、民办高等教育 6、国际教育 五、国外教育上市公司概述 1、美国 2、韩国 3、日本 六、2013年中国教育上市公司发展趋势分析

一、2012年中国教育上市公司概况 1、中国教育上市股票整体情况概述 截至2013年1月,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教育培训企业共10家。 (注:成交量为过去三个月平均) 新东方2006年9月7日纽交所上市发行价15美元/ADS(1ADS=4普通股),2011年8月19日,新东方实行一拆四计划,拆股后1ADS=1普通股; 双威教育2007年6月25日发布招股书自OTC市场转板至纳斯达克全球市场,转板价格为6月18日收盘价6.05美元/股。2012年6月25日,双威教育退至粉单市场交易。 中国教育集团2009年9月29日借壳上市,2011年12月29日被纽交所退市。 (1)市值与去年表现:8家教育上市公司(不计已退至OTC市场公司)总市值46.32亿美元,与2011年11月这8家公司市值总计54.93亿美元相比减少了15.67%。美股中概教育公司在中概做空潮下表现依然低迷,新东方全年跌19.2%、学而思跌3.71%、学大跌29.8%、安博跌68.31%,正保远超股价飙涨82%成为2012表现最好的教育股票。 相较于46.32亿美元的总市值,新东方市值30亿美元,仍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是其他7家公司市值总额(15.55亿美元)的两倍。 小盘股有价无市:由于美国投资者对中国教育行业理解不够深入,小市值公司未受到资本市场充分关注。正保远程、诺亚舟、弘成教育、ATA等公司虽然在2012年涨幅不错且有较好投资机会,但成交量低迷,三个月平均成交量只有2万股左右,一方面和中概股总体低迷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美国投资者对中国教育公司缺乏足够的理解 (2)中国教育公司估值:中国教育培训公司市盈率普遍集中在20倍左右,在所有中概上市公司中享有较高的估值水平,也高出美国本土教育培训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水平。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 芆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的中心任务。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中国人民最需要、最珍爱和平的国际环境,愿尽自己所能,为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经济的发展,正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已成为中国的国家意志。 中国的和平发展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中国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对外开放;中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 莀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里,中国受尽了列强的欺辱。消除战争,实现和平,建设独立富强、民生幸福的国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今天的中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的中心任务。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中国人民最需要、最珍爱和平的国际环境,愿尽自己所能,为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羆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再次,是由中国自身发展需要所决定的。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有一个和平的平发展道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 螄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追求和谐,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立足当代,中国的发展不仅造福13亿中国人民,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和发展机遇。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求和平、促发展、谋合

中国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国梦考试试题及答案 1.实现 ______,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B A.四个现代化 B.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______。 A A.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B.国家强大、民族振兴 C.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中国梦是 ______、现实的,也是未来的。B A.过去的 B.历史的 C.昨天的 4.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______的。 C A.大家 B.世界人民 C.每一个中国人 5.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______”。 B A.空虚 B.缺钙 C.缺失 6.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______,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A A.国家好 B.社会好 C.事业好 7.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______。C A.工作要求 B.工作准则 C.奋斗目标 8.______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也是引领我国工人阶 级走向更加光明未来的必由之路。A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民族振兴 C.富国强兵 9.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______道路。 A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民族复兴 C.富国强兵 10.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______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______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C A. 爱国主义顽强拼搏 B. 爱国主义开拓创新 C.爱国主义改革创新 11.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______的力量。 B A.社会各阶层大团结 B.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 C.世界人民大团结 12.中国梦归根到底是______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A A.人民 B.自己 C.社会 13.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 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要求全党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______,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C A.信仰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 B.制度自信、信仰自信、道路自信 C.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14.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______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 的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A A.中国革命历史 B.世界历史 C.中国历史 15.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______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 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B A.出人头地 B.人生出彩 C.历练磨难 16.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______上强大起来。C A.情趣 B.品格 C.精神

中国信通院全球数字治理白皮书(2020年)

中国信通院全球数字治理白皮书(2020年)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的背景下,数字化驱动的新一轮全球化仍蓬勃发展,已成为助力全球经济增长、促进全球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动能。数字全球化既是新一轮全球化的重要标志,也带来重大挑战,呼唤构建新的全球数字治理体系。随着数字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如何更好兼具效率与公平,协调不同治理主体间分歧,更好推进全球数字合作,既是未来全球数字治理的重要方向,也对我国参与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一章:数字全球化及全球治理新挑战 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数字化驱动的新一轮全球化席卷而来,正在成为促进全球互联互通、推动全球商贸合作、增进全球文化交流、破解当前全球化困境的重要突破口。 (一)数字化驱动的新一轮全球化席卷而来 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多变,全球化进程徘徊不前。国际贸易呈现出疲软态势,2019年,全球商品贸易出口额为18.9万亿美元,相对2018年下降了2.8%;服务贸易出口额为6.1万亿美元,与2018年基本持平。跨境资本流动大幅下降,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从2018年的1.41万亿美元降至2019年的1.39万亿美元;全球跨国并购活动锐减,2019年全球跨国并购规模总计4900亿美元,同比大幅下跌近40%。要素的全球流动强度大大削弱,商品、服务、资本等传统要素的全球流动总量占全球GDP的比重从金融危机前54%的高峰降至30%左右。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世界经济面临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严重萎缩。据世界贸易组织预测,2020年世界商品贸易总额预计将下降13-32%,几乎所有地区的贸易额都会出现两位数下降,世界贸易将陷入历史性低谷。联合国贸发会议预测,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将在2019年的基础上下降近40%,滑落到近2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在全球经济衰退、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等多重背景交织影响下,世界经济运行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加,“逆全球化”思潮涌动,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受阻。

中国特色和平发展道路的成功探索

中国特色和平发展道路的成功探索 《求是》2012/20裘援平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注重把握时代特征和世界潮流,准确判断历史方位和基本国情,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认真汲取其他大国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作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抉择,书写出中国特色和平发展的新篇章。 一、中国特色和平发展道路,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 中国快速发展牵动全球、中国与世界关系深刻变化的时 代背景和历史变局中形成的 进入21世纪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世界多极化加速演进,社会信息化逐步扩大,科技革命孕育着新突破,国际体系变革取得新进展。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战争硝烟弥漫,金融危机阴霾翻涌,诸多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悬而未决,西亚北非局势动荡,亚太地区战略博弈激烈,全球性问题和共同挑战增多,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叠加。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各国相互依存、利益交融日益加深,世界愈益变成一个“地球村”。全球性问题和共同挑战需各国携手应对,以非和平手段谋求发展是死路一条,同舟共济、互利合作才是唯一通途,要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求共赢,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进入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增强。中国全面参

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度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成为国际体系重要贡献者和建设者,成为牵动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变动重要因素。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从来没有如此紧密,世界对中国的期待也从来没有如此强烈。 中国持续快速发展,引起外界高度关注和各种反应。有关中国的“机遇论”、“威胁论”、“责任论”等论调,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向何处去、将如何运用不断增长的国力、如何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等问题。中国自身也处在将强还弱、发展转型重要阶段,需要清醒认识基本国情和国际处境,正确制定对外战略和政策。 面对深刻复杂变化的内外形势,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次驻外使节会议上指出,要“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着眼,科学制定外交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战略策略”,“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2006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作为党和国家对外战略立足点,提出一系列指导思想和战略思路。2007年,党的十七大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载入报告。2006年和2011年,中国政府两次发表白皮书,阐释和平发展道路。党和国家重要文件进一步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上升为国家意志,转化为国家战略规划和大政方针。 二、围绕中国特色和平发展道路,我们党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外交理论和国际战略思想,与时俱进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理念,树立起中国共产党国际战略和中国特色外交理论新的里程碑

中国的和平发展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的和平发展》学习心得体会 白皮书从道路、目标、方针政策、必然选择和对世界的意义上对中国和平发展进行了全面、翔实、深入的阐述,为我们临摹了一副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画卷,描绘了一张中国未来坚定走和平发展之路的美好蓝图。学完白皮书,心潮澎湃与心平气和兼而有之,民族自信与民族自省兼而有之,现实认识与未来期待兼而有之。 《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的发表,是中国在21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以新的视角来阐释自己对和平发展道路新认识的体现。正如白皮书所说,走和平发展之路,是中国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中国发展的内生需求。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 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和重大战略机遇期新十年的开启之年,又值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发布这一统领内政和外交的战略性文件,对外宣示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对内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实属必要。

从国际视角看,中国持续高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更加关注中国走向,担心中国走上“国强必.霸”的老路,有的大国怀有战略疑虑,一些周边国家心存畏惧。中国需要向外界进一步宣示自己的战略意图与方针政策,用以增信释疑,排除干扰。 我国作出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抉择,有诸多因素。 从内因上讲,首先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政治制度不允许搞对外侵略和掠夺。另外,我国人民历来是一个酷爱和平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和为贵”的道德传统。再者,我国曾长期遭受外来入侵和压榨掠夺之苦,一向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绝不能把自己曾遭受过的苦难加到他国人民身上,这是我们的基本道德观念。 从外因讲,国际形势的发展,尤其是朝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现实,一方面不允许包括我国在内的任何新兴国家重走西方列强靠武力征服而崛起的道路,另一方面也为我国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和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始终沿着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点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主要是依靠党的

对中国梦实现途径的理解

中国梦实现途径的内涵 中国梦的实现途径: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其基本内容概括如下: 1、坚持中国道路,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体地说,对内坚持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争取以一国两制方式实现国家完全统一;对外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第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搞西式的三权分立,也不搞两党制、多党制。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第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道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提高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 第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努力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五,以对子孙高度负责、对中华民族高度负责、对人类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建设好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第六,坚决反对台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努力以一国两制方式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第七,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坚持和平发展战略,坚持合作共赢的开放理念,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2、弘扬中国精神,关键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

社会力量推动质量信用体系建设白皮书.

2004-2010 社会力量推动质量信用体系建设 白皮书 中国产品质量协会 二○一一年三月三十一日 目录 一、加强理论与研究 (3 二、完善政策与法规 (5 三、推进市场化运作 (7 四、动员社会力量实践 (10 五、提高质量信用评级专业水平 (12 六、促进质量信用管理与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结合 (14 七、促进质量信用管理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结合 (15 八、开展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19 九、发展趋势 (21 前言 诚信不仅是为人处事的原则,而且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立足之本。良好的信用环境不仅关系到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经济利益,还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经济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核心和基础。信用危机,道德沦丧,不仅扰乱了经济秩序,而且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影响社会的稳定。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是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需要,更是巩固改革开放的成果,实现中华民族安定团结和繁荣昌盛的需要。 质量信用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质量信用在维护消费者健康安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加快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党和政府的重大战略任务。 为让社会各界更多地了解质量信用特别是社会力量推动我国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建设的具体情况,发展脉络,以及未来趋势,现将有关情况及中国产品质量协会推动、促进、运行此项工作的经验、做法加以概述,以飨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 一、加强理论与研究 对于质量信用的概念及其内涵,简单的说,就是指企业履行其质量承诺的能力和程度。所谓“质量承诺”是指企业在其产品(服务质量方面所承担的义务,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与顾客的约定,以及企业自愿承担的其他相关义务。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所谓质量信用,也叫质量信誉或质量诚信,是指生产商在产品质量方面的信用状况,它表达了企业对产品质量是否做到诚实守信及其程度。质量信用是道德诚信和法律诚信在产品质量管理领域的体现,它所表达的是基于道德和法律的对于产品质量的承诺能力以及社会对这种能力的评价。质量信用既是道德概念,又属法律范畴。在道德层面上,质量信用是指对产品质量诚实守信的要求;在法律层面上,质量信用是指能满足法律规定的信用原则,包括满足《产品质量法》和《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国质检质[2006]464号文件中指出:企业质量信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遵守质量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标准、兑现质量承诺的能力和程度。 质量信用从经济学的角度,表现为质量价值和货币价值的对等。质量信用是货币信用的基础,是产品与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中介。它应该包括以下重要内容:满足消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的中心任务。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中国人民最需要、最珍爱和平的国际环境,愿尽自己所能,为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经济的发展,正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已成为中国的国家意志。 中国的和平发展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中国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对外开放;中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里,中国受尽了列强的欺辱。消除战争,实现和平,建设独立富强、民生幸福的国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今天的中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的中心任务。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中国人民最需要、最珍爱和平的国际环境,愿尽自己所能,为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再次,是由中国自身发展需要所决定的。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有一个和平的平发展道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追求和谐,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立足当代,中国的发展不仅造福13亿中国人民,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和发展机遇。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特别是世界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