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为有源头 活水来

为有源头 活水来

为有源头 活水来

为有源头活水来

发表时间:2010-11-24T09:39:07.790Z 来源:《中国校园导刊》2010年第10期供稿作者:王利霞

[导读] 每篇课文都是活的,是有生命的。教师只有抓住课文的特色,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示课文的活力与生命力。

文章摘要:每篇课文都是活的,是有生命的。教师只有抓住课文的特色,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示课文的活力与生命力。

关键词:认真分析抓住特色教活课文

教了这么多年的语文,若问我对语文教学的感受,用朱熹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来形容极为恰当。我发现每篇课文都不是死的,不是干巴巴的;而是活的,是有生命的。只要你认真思考,仔细分析,他们自己就会告诉你他们的特色是什么,应该怎样教活他们。

我就以李清照词两首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例来谈一谈我的这种感触。新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选了李清照的两首词《醉花阴》与《声声慢》。按照常规,这两首词是分开来讲的,我参考了几个教案,也是分开来讲的。但是我通过分析后发现,这两篇课文表达的情感都是一个“愁”字,为什么不可以以“愁”为线索将这两首词串起来一块儿讲呢?

在确定了这样的思路之后,我首先介绍了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并强调了她的生活经历和创作特色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的。前期词在内容上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风格清丽明快;后期词表现爱国精神,抒发伤时怀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风格凄凉低沉。然后在给学生几分钟时间练习之后,请两位学生激情朗诵,这样就营造了浓浓的抒情气氛。接着,我按照以“愁”为线索将两首词串起来的思路来讲这两首词的内容和特色。

《醉花阴》写于前期。丈夫宦游在外,李清照形单影只,居室寂静。季节正值重阳,气候已开始变凉,尤其到了夜里,纱橱中、玉枕上,难以成眠,更觉得冷气袭人!词的上片,作者从“永昼”的无聊和“半夜”的寒冷方面写自己的孤单寂寞,含蓄地抒发自己对丈夫思念之殷切。下片继续着对时间的交代:写“永昼”“半夜”之外的“黄昏后”。作者为了排遣自己的相思之苦和打发自己的空虚生活,携酒去东篱观赏菊花,但其结果却是酒不能解愁。看到在西风中摇曳的黄花,酷似自己因相思而消瘦的身影,就更增加了内心的愁苦!这首词的总体风格是委婉、含蓄的,作者并不直接说出自己对丈夫的思念,而是巧妙地抓住了长日、半夜、黄昏几个时间的推移,来写自己留在家中生活的空虚、无聊,以表达自己对丈夫那种夜以继日的相思之情。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期的作品。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并且,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恶劣。她用这一曲抒情长调,艺术地再现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词的上片从秋天里气候多变,酒难御寒和北雁南飞等几个角度,写自己滞留南方的孤独生活和悲苦心情。在词的下片又进一步推进,更具体地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总体上来说,这两首词都写“愁”。《醉花阴》写与丈夫短暂离别的相思之苦。这种愁是生离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声声慢》写国破家亡夫死之痛。这种愁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家国之愁。在意境方面,《醉花阴》中呈现的是一种轻烟袅袅、天气初凉和菊花吐蕊时的清新、寂静的意境;《声声慢》营造的是一种晚风送寒、秋雨连绵、黄花零落、北雁南飞的凄惨、悲凉的意境。这样,我抓住这两首词都写“愁”的特色,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处理,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内容集中,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备《兰亭集序》时,我一直苦苦思索:这篇文章比较枯燥,怎样导入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突然我灵光一闪,想到可以这样设计导语:我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long long ago),久到什么时候?公元353年,永和九年,王羲之等41人在阴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在兰亭集会。他们在水边洗濯嬉戏,祈福消灾,饮酒赋诗。他们作的诗汇编成集,即《兰亭集》。王羲之为其作序,即《兰亭集序》。实际上我在导语中告诉了学生写作的背景,但这种讲故事的形式加上穿插英语,避免了枯燥乏味。

为了做到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王羲之,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改变了通常的思路,而是先从课后练习四开始。因为课后练习四用浅易的文言文介绍了几则有关王羲之的轶事,有趣而易懂。

这篇文章要求全文背诵。为了帮助学生背诵,我在讲课过程中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因为理清了思路,才能轻松背诵。

第一段的思路:作者依次记叙了集会的时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地点(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缘由(修禊事也)、与会的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周围的环境(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人物的活动(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第二段的思路:先描写了天气情况(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然后写了作者的活动和感受(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第三段的思路:先感慨人生的短暂(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然后写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再写不同的人生却有相同的感受(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最后写作者的感慨(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第四段的思路:先写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与古人的感受如此相同(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再写后来明白了(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最后写录诗集、写序的原因(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我这样来讲这一课,抓住了文章的特色,学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很快背诵全文。

只有抓住特色来教课文,才有源头活水。怎样才能抓住特色,教活课文?需要有灵感。灵感源自哪里?源自敬业的精神。(河北省永年县第一中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