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docx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docx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docx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docx

一、名词解释。

内生产总值(GDP ):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 值的总和。 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岀称为均衡产岀或收入。

3. 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4. 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6. IS 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

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 二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 曲线。 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屮的风险,将所有的有 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屮,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8. LM 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 与利率r 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 曲线。

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屮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11.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

12.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木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T 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 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13?经济滞胀:乂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

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Z 间关系的曲线。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

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 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

16?自发消费:与收入变动无关的消费。即使收入为0,也需耍的消费。

17?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DP 或者人 均GDP 的增长。

18?中间产品:指购买后不是用于最终消费,而是用于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商品和劳务。

19?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超过资木广化或人均储蓄在与补充原有资木折旧和配备新工人后)而导致人均 资木上升的情况。

1?消费的决定:家庭的消费支出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

答:主要由家庭的当年收入决定。某个家庭当年收入越高,其消费支出就会越大。这主要从消费函数 c 二a+by 屮可以看岀。

其他影响因素述有:1、家庭财富拥有量,财富越多则当年的消费就越高。2、家庭成员一生中的总 收入,一生屮的总收入越大则任何一年的消费量都会增大。3、周围人群的消费水平,周围人群消费水 平越高,则本家庭受影响越大,看齐的心理使得本家庭的当年消费越大。

2. 平衡预算乘数在哪些情况下等于1?

答:平衡预算指政府预算收入等于预算支出。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屮,平衡预算指政府支出G 来自于等 量的税收T (即G 二T )。政府支出G 和税收T 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作用可以通过乘数来反映。

在四部门经济屮,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1.

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

1 —0

= --------------- + ------- -----

1—0 (1—_) + 了l_0(lTp) + y

二1-0

_n)+y

耍使平衡预算乘数=1,应当是r P=0,/ = 0,即是在只有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三部门经济屮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或者在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国际市场构成的四部门经济屮,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和进口。

3?经济学家认为轻微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扩张有利,试说明理由?

答:坚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为节约交易成本,劳资双方喜欢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关系,原材料供求屮喜欢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由于这种长期劳动合同和原材料供求合同存在,使厂商T资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相对稳主,而通胀乂使产品价格上升,从而使使厂商的实际利润增加,刺激厂商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全社会产量和就业都增加。

4、试说明图中A、B两点的经济涵义。

答:A点:利率处于最高点,未来利率只降不升,债券价格只升不降,人们只愿意持有债券,不愿意持有货币,此时货币投机需求为0。

B点:利率处于最低点,未来利率只升不降,债券价格只降不升,人们只愿意持有货币,不愿意持有债券,此时货币投机需求为8。不管有多少货币人们都愿意持有在手屮,处于凯恩斯货币需求的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实效。

5.向右下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隐含的政策含义?

答:菲利普斯曲线反映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反向变动关系。政策含义是政府在进行失业与通胀治理时,先确立一个“临界点”(即失业率与通胀率的社会可接受程度)。如果失业率超“临界点”,耍求政府实行扩张性政策,以较高的通胀率换取较低的失业率;如果通胀率超“临界点”,耍求政府实行紧缩性政策,以较高失业率换取较低的通胀率。

6?什么是“内在稳定器” ?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有哪些?

答:内在稳主器也称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财政政策)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齐种干扰和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是政府“稳主经济的第一道防线”。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有:自动变动的税收(特别累进税制)、政府转移支付和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7.简述超额准备金产生的原因?并简要说明市场利率变化如何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

答:超额准备金指“银行实际贷款低于本身贷款能力”,其差额部分就是超额准备金。产生原因在于:银行找

不到可靠的贷款对象,或企业预期利润率太低不愿意借款,或银行认为利率太低不愿意贷出等等。对商业银行而言,吸收存款是负债业务,如果不能放贷出去,同样耍付出存款利息,增加成木。所以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将刺激商业银行放贷积极性,从而超额准备金减少。反之,准备金増加。

8.画图用AD-AS模型简要说明经济滞胀的成因?

答:滞胀又称为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如发生在上西方资本主义世界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经济滞胀,主要是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限产提价,石油依赖程度高的国家进口原油价格上升,导致国内生产成木提高,总供给下降的冲击。

如图:

丫2 Y】

在总需求不变情况下,由于总供给刺激,AS】移动到AS2,均衡点发生移动,这时国民收入下降,有Y】到丫2,失业率増加;同时价格水平也上升,有P|上升到P2,岀现通胀。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国民经济循环流动模型

1.两部门(私人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

两部门经济是由居民户部门和厂商部门构成的经济(假设没有政府和对外贸易部门)。居民户部门与厂商部门通过产品市场、要索市场和金融市场发生联系。

两部门经济循环模型的公式表达:从宏观经济來看,总需求(AD)是购买者购买所有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货币总值,它包括居民户的消费需求和厂商的投资需求,它们分别用消费支出(C)和投资支出⑴來代表,即: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Y=C + I

总供给是全部产品和劳务供给的货币总值。产晶和劳务由各种生产要索组合起來加以生产,因而可以用各种生产要索相应的收入总和(工资+利息+地租+利润)來表示总供给。居民所得到的这些收入可分为消费(C)和储蓄(S)两部分,贝IJ,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Y=C+S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C+I=C+S , I=S

当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国民收入实现了均衡。也即,I=S,是两部门经济屮,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

2.三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

在两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屮加上政府部门,就成为三部门的经济模型。为了保证三部门经济的

正常循环进行,不仅储蓄等于投资,而且政府的税收(T)等于政府的支出(G)。

三部门经济屮,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即Y=C+I+G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税收即Y=C + S + T

三个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C+I+G=C+S+T , I+G=S+T

三部门经济屮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I +G=S + T

3.四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

四部门的经济模型由居民户、厂商、政府和对外经济活动所组成。要使四部门经济正常运行下去,不仅储蓄等于投资、政府税收等于政府支岀,而且要出口(X)等于进口(M)

四部门经济屮;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Y=C+I+G + X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税收+进口Y=C + S+ T+ M

四部门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I+G+X=S+T+M

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I+G + X = S+ T+M

二、国民收入的概念

对国民收入的研究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也是宏观经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国民收入,从广义上讲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及劳务价值的总和。它包括五个经济总量指标: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或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狭义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

1.国民生产总值(GNP)及国内生产总值(GDP)

GNP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理解此概念需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GMP是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值,它不包括以前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所以GNP是一流量而不是存量概念。

第二,GNP看的是“生产”的情况,计算的是当年生产的产品。如果去年生产的产品,但在今年销售,不能算进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第三,GN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因此计算时不包括中间

产品的产值,以避免重复计算。

第卩L|, GNP不仅包括各种最终物质产品的价值,也包括各种劳务的价值。

第五,GNP的统计都是按当年的“市场价格”加以计算的。按市场价计算出来的GNP中包括价格变动因索,称为“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如果扌II除价格变动因索,得岀的是“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第六,GNP不包括非市场交易(如家务劳动的价值)和非生产性交易(指纯粹金融市场交易)。第七,GNP是一个以人口标准做基础的概念,测度的是木国国民在国内和国外的生产产值。现在越來越多的国家采用GDP概念。

GDP是指在一个国家的国土上一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它是一个以地理标准为基础的概念。

GDP=GNP-本国国民在国外生产的部分+外国国民在本国生产的部分。

上而所述的七点注意事项除了第七点以外,其余六点也都适用于国内生产总值。

2?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NNP=GNP-折旧(NDP=GDP-折旧)

NI=NNP -间接税

PI =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

PDI=PI-个人所得税

三.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屮有异曲同工的三种核算GNP方法,即支出法、收入法和增值法,其屮前两种

是主要的方法。

第十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称为消费函数,可记为C=C(Y),这里C表示消费函数,Y代表收入,即个人可支配收入。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则消费随收入的増加而増加,随收入减少而减少。

消费又称为消费倾向,凯恩斯把消费倾向分为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増量与收入增量之比,以MPC表示。AC表示消费増量,AY表示收入増

量,贝|JMPC = AC/AY

凯恩斯认为MPC随着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増加递减,表示收入越增加,收入增量屮用于消费增量的部分越来越小。MPC递减是凯恩斯提出的解释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大心理规律之一。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以APC表示。C表示消费支出,Y表示收入水平,则APC=C/Y

在现实生活屮当人们收入为零时,消费也要进行,或者动用储蓄或者依靠社会救济來保持一个起码的消费水准。因此,该部分是个常数,它是不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的消费,被称为自主消费。这样消费和收入的函数可表示为:

C=Co+b Y

其屮,C为消费支出,b为MPC, Y为可支配收入,C。为自主消费,bY是随可支配收入变化而变化的消费,被称为引致消费。

二、储蓄函数

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消费,另一部分是储蓄,GP: Y=C+S, S=Y-C由于消费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因此,储蓄也是可支配收入的一个函数,确立了消费函数,储蓄函数也就确立To

储蓄函数:储蓄与收入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储蓄函数,或称为储蓄倾向。可表示为S=F(Y),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储蓄随收入増加而増加,随收入减少而减少。

储蓄倾向也分为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

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公式为:APS=S/Y

边际储蓄倾向:是储蓄増量与可支配收入増量之比。以MPS表示。AS表示储蓄增量,AY表示收入增量,贝|JMPS = AS/AY

从消费函数C=C0+b Y屮能够得出储蓄函数,即S=S=S0+sY

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互为补数,如下式:APC+APS = 1

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互为补数,如下式:MPC+MPS = 1

三、乘数效应

1、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2、投资乘数:是收入増加量与投资増加量之间的比率。同陷表示投资乘数,AY表示国民收入増量,表示投资增量,贝OK^AY/AI,投资乘数的计算公式为K^l/1-MPC ,式屮MPC为边际消费倾向。

3、消费支出乘数:指收入增加量与消费增加量之间的比率。用《表示消费支出乘数,则K c=AC / AI 第十四

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重点:1.IS曲线与LM曲线的含义。

2.IS曲线与LM曲线的移动。(熟记各变量乘数,如投资乘数,储蓄乘数等)

3.IS曲线与LM曲线的推导。

4.IS—LM模型的均衡及调节机制。

难点:通过IS—LM曲线理解最终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的关系,以及两市场如何在相互影响屮共同决定国民收入。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一、财政政策

1.含义: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2.财政政策手段: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

3?财政政策效果。

4?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増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

二、货币政策

1?含义: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屮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2.货币政策手段:扩展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

3.局限性

(1)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

效果就不明显。

(2)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

(3)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

(4)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

4.货币政策的效果

三、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一、充分就业

1、失业与充分就业的含义

失业指劳动力没有就业,但积极地寻找工作或等待返回岗位的一?种状况,处于此状况的劳动力被称为失业者。

充分就业指在一个经济屮,在一定的工资率下,所有能工作而且愿意工作的人都能找到工作。失业与充分就业的概念,并不单纯指劳动力因素,也包括了对资本及具他资源的使用状况。因为劳动力的使用总是和资木及其他资源连在一起的。

2、失业种类

(1)自愿失业;(2)摩擦性失业;(3)结构性失业;(4)非自愿失业。

前三种失业被认为是正常的失业现象,因而虽被计入失业率,但并不算真正的失业。这种失业率被称为“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概念包含着一定程度的“自然失业率”。

二、财政政策

1.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木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P546

2.自动稳定器的三种作用途径。

(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2)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

(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三、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是指调节整个经济社会的货币供给量的政策。

2?货币政策工具:

(1)公开市场业务:指屮央银行在债券市场上购买或岀售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而调节货币供给的政策手段。

(2)是变动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向屮央银行借款时的利率。

(3)是改变法定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率指屮央银行规定的各存款货币银行必须遵守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

第十七章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重点:

1、总供给曲线图。

2、总需求Illi线屮包含的古典学派与凯恩斯主义的差异。

3、总供给Illi线屮包含的古典学派与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派的差异。

4、三重均衡模型:AS—AD (凯恩斯的AS曲线与古典学派的AD曲线)与IS—LM曲线的结合难点:

三重均衡模型:AS—AD (凯恩斯的AS曲线与古典学派的AD曲线)与IS-LM曲线的结合

其他重点概念

1、通货膨胀

(1)含义和度量

通货膨胀是指多种商晶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的上涨的过程,或者说是货币价值持续下跌的过程。

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数主要有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GDP冲减指数。

(2)分类

按通货膨胀的原因可划分为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结构失调型和预期助动型等儿种类型。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公开型和隐蔽型两种。

按物价水平上涨的程度可分为爬行式、温和式、奔腾式和恶性通货膨胀。

(3)通胀对经济的影响

它对财富和收入起着重新分配的作用;它对产量、就业和经济增长也能发生影响。

2.通货紧缩

物价总水平明显持续下跌的过程。通货紧缩时期抑制消费和投资,失业规模扩大,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并由于企业偿债能力和贷款意愿不强,银行呆坏账増多,加大金融风险。

3.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从高涨到低潮上下反复波动的循环过程。

种类:(1) “长周期”或“长波”,其长度平均约50年左右,由前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耶夫提出,故又称为“康德拉耶夫周期”。

(2)“建筑周期”。其长度平均约15年到20年左右,由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岀,故又称为“库兹涅茨周期”。

(3)屮长期或屮波。其长度平均约8年到10年,由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提出,故又称为“朱格拉周期。

(4)短周期或短波。其长度平均约40个月,由美国经济学家基钦提出,故又称为“基钦周期”。此外,还

有两种经济的波动形式:季节性波动和不规则波动。

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外生经济周期理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4.经济增长

(1)经济增长的定义:经济増长是指一国经济活动能力的扩大,其衡量标准就是一国商品和劳务总量,即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状况,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状况。经济增长不同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指一国由不发达状态转入发达状态。经济发展不仅包括了经济増长,而月?还包括社会制度、经济结构等的变化。

(2)经济増长的源泉: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是劳动数量壇加和质量提高,资木存量的增加,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效率提高。

(3)经济增长模型: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重点在于研究经济稳定增长的长期条件,也就是在长期内如何达到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以及在适当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率这一口标,注重研究如何控制各种经济变量使其满足稳定增长条件。为了表述、说明各经济变量间的关系,经济学家们建立起各自的教学模型,并用它来概括经济增长的理论。这些模型主要有哈罗德一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及新剑桥模型。

(4)经济增长极限理论:乂称“零经济增长论”。产生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70年代美国学者梅多斯等人出版了《增长的极限》一书,建立一个“世界模型”,研究以下五个方面的经济发展的重要

趋势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1)加速的工业化;(2)快速的人口增长;(3)广泛的营养不良;(4)有限资源的耗竭;(5)口益恶化的环境。他们认为为避免世界经济的崩溃,就要采取措施,建立一个持续的生态平衡环境,控制经济发展,实行“零经济增长”。

5.奥肯定律: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发现失业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存在着一-种高度负相关关系,这被称为奥肯定律。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如果超过充分就业的界限(通常以4%的失业率为标准)时,每使失业率降低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则必然增加3%。(也有的经济学家提出为2. 5%),反Z, 失业率每增加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则会减少3%。以g代表代表超过自然失业率之上的失业率给实际GNP带來损失的百分比,以U代表自然失业率,一般为4%,以u代表实际失业率,以a代表超过自然失业率Z上的失业率和实际GNPZ间负向关系的系数,按奥肯的计算,该系数为3。因此,超过自然失业

率之上时每增加1%的失业率而使实际GNP下降的百分比的公式是:g=a(u-u)

6.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是1958年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绘制的表示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川1线。在一个坐标图形上,如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变动率,则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大体上可呈现为一条负向倾斜的川1线,它表示:货币工资上涨率越高,失业率越低,反之亦然。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工资是产品成本主要构成部分,从而对产品价格有决定性影响,因此他们把菲利普斯Illi线描述的那种关系延伸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替代关系:失业率高,通胀率就低;失业率低, 通胀率就高,并认为二者Z间这种替代关系可为政府进行总需求理论提供一?份可供选择的菜单,即通胀率或失业率太高时,可用提高失业率的紧缩政策或提高通胀率的扩张政策來降低通胀率或降低失业率,以免经济过分波动。

7.均衡利率和均衡收入为

IS曲线:LM曲线:

*I : IKM,超额货币供给;i

*II: L>M,超额货币需求;i〈s有超额产品供给;

*III: L>M,超额货币需求;i>s有超额产品需求;

*IV: IXM,超额货币供给;i>s有超额产品需求。

8?货币需求函数---- 公式:L=Li(y)+L2(r)=ky-hr

注:1)这里的货币总需求,是实际的货币需求;

2)用M表示名义货币供给,in表示实际货币供给即:m=M/P或M二pm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m=L

9 ?宏观货币政策的三个工具:

1?调整再贴现率

再贴现率I —M f 再贴现率f —MI

2.公开市场业务

购买债券一M t抛售债券一M!

3.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法定准备金率I -M t法定准备金率t-MI

10 ?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如果LM越平坦,或者IS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如果出现一种IS曲线为垂直线

而LM [ttl线为水平线的情况,则财政政策将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无效。

IS在凯恩斯陷阱屮移动IS垂直时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

货币幻觉:货币幻觉即人们不是对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价值作出反应。

政府在多大程度上“挤占”私人支出,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支出乘数的大小:KG t f挤出t

第二,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k t ->挤出f

第三,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h f -*挤出I

第四,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df-挤出f

11.IS曲线的移动

自发消费3):at-截距t -IS右移

自发储蓄(?(」):(-?)t 截距I -IS左移

自发投资(Io): Io t 截距t f IS右移

膨胀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开支和减税一IS曲线右移;

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开支和增税一IS曲线左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