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书法技法大全

书法技法大全

书法技法大全
书法技法大全

书法技法大全

书法技法大全一.草书章法草书有章草、小草及大草之分,大草又叫狂草、醉草、颠草、全草、连绵草、一笔书等。大草以唐朝张旭为代表。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行书;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苏轼《寒食帖》。小草;王羲之《十七帖》、孙过庭《书谱》、智永《千字文》,狂草以;张旭《古诗四首》、怀素《自叙帖》以及黄庭坚的《诸上座》。狂草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几乎字字缠带,二是摆荡起伏大,三是书写速度快。它是一种特殊的书体,是纯艺术性的东西,最能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狂草最难识别,热烈奔放,气势纵横。在草书中,章草求古朴,小草求闲静,狂草求奔放。在史书上,大草有两个高峰期,一在唐朝,一在明清。明清的代表人物是张瑞图、祝允明、文征明、董其昌、徐渭、陈淳、王铎、傅山、黄道周、倪元璐等,现代主要有林散之、毛泽东。大草有其规律,吃不准,查一查。大章法相对小章法而言。小章法又叫字法,结体、间架结构等。大章法是研究字与字、行与行及整幅字之间的布局方法。另有“杨图、布局、谋篇……”之称,还包含正文及落款盖章。草书大章法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有行无列式,一种是无行无列式。至于有行有列式根本不适合草书。第二种大章法又叫“乱石铺街法”、“雨夹雪”或“游蛇式”等,三条基

本原则:呼应、对比、平衡。讲究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对立统一。一般大章法中常见病:

1、作品漏字,繁简混用,行草混用字和错别字;

2、作品笔画部首、折角、牵丝书写雷同;

3、作品整体轻重失衡,疏密失调,如头重脚轻,头轻脚重等;

4、作品气脉不通,杂乱无章,一盘散沙;

5、作品整体缺乏变化,每根行轴线垂直,每个字立正,没有稍息的,行距、字距相近,字体大小、墨色、点画粗细相仿,整体变化不明显,整个作品显得平庸、死板或虽有变化,但很别扭,不自然;

6、落款和盖章上有毛病。大章法处理不好的原因有二:一是临帖过多关注点画与结体的形状与变化,忽略对大章法的临习;二是古今以来对大章法的论述很少,很笼统。一:“分组”。现代尺幅变大。由于面积变化,带来整个空间关系发生根本变化。书法作品中的对比关系,不是一个字和另一个字的对比,而是一个局部和另一个局部的对比,一个块面和另一个块面的对比,增加了造型元素对比的关系量。这就要变字为组,一组字与另一组字进行对比和变化,组可大可小,或三字一组,或五字一组,根据作品面积大小,调整组的容量,但不要每组字数一样。由于对比关系明显,增强了作品的视觉效果,对比关系的反差越大,视觉效果就越强,作品就越显得大气。字组的组合分两种,一是几个字一气写成叫笔势组合;二是几个字笔画

虽不连,但字距很小很紧,甚至某字的某一笔画穿插到另一字的空挡之中。另外,形状和形状组合叫体势组合。分组书写;二:“节奏”。节奏是书法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

长短的现象,反映在书法上则是轻重与快慢,就是书写的力量与速度。草书中书写的力量与速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不但体现在点画、结体中,也体现在字组、每行和整幅作品之中。不要力量,速度均匀,从头到尾一个状态,一味快等于一味慢,都只会产生“平”的效果。节奏靠力量和速度的

不等式快慢交叉而形成,“平”不会产生节奏。一行中,有快

或慢的组合,加上第一要素交替出现,形成大小、粗细、倚正、浓淡、开合、聚散、轻重的对比。有了变化,行轴线就不会始终垂直,也产生意境,使作品生动活泼,给人以美感和愉悦。三:“贯气”。贯气即指从头到尾,全面彻底穿过和

连通。一副作品,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之间遂势瞻顾,行与行之间递相映带,打叠成一片,那么,整幅字意气相聚,精神挽结,给人一种笔势流畅,气息贯注,神完气足的艺术享受。简言之,贯气关系到书法作品是否气韵生动,神采飞扬。汉末蔡邕说:“书之大局以气为主。”唐张怀瑾说:“作书必先识势。”都是论及贯气的重要性。四:“对比”。指两种事物的比较。对比双方相互依存,对立统一,艺术的魅力就是不断制造矛盾又解决矛盾,文学上的“上下”、“左右”是对偶词。书法中的对偶词有很多种,如点画主要强调粗细与方圆对比,

结体强调大小及正斜对比,墨色上强调浓淡及枯润对比,章法强调疏密及虚实对比。四个方面八种对比。不要搞三个一样,点画粗细一样,字体大小一样,墨色浓淡一样,那不是作品而是作业。对比是平面构成的核心,离开对比,也就离开了书法艺术。五:“均衡”。指对立的各方在数量或质量上相等或相互抵消。正书是静态字,讲究分布均匀;草书是动态字,同样应讲究分布。“对称”要做到不对量,“平衡”要做到不平分。“章法”。要努力做到极有安排而了无痕迹,既静心安排,又看不出安排后的一点蛛丝马迹,这才是高手。王铎在条幅上的处理能力,他喜欢写三行字的条幅,后人给他起外号“王三行”。最后,有的须“插到底,向上顶”,有的要反复调整距离,有的,要把握“细节”,而“细节决定成败”。(一)大小三个同样大小的字,笔划的粗细与多少差不多的,若相连在一起,整幅书法就废了!通常来说,少划的字写小,多划的写大,但反过来的例外偶有奇效。每个中文字有多种写法,一个书法家要记得三几种。这对大小的变化很有帮助。(二)粗细指笔划的粗细,是提、按的变化了。提按是用笔的一个重点,因为要一气呵成,书者不能每写一笔就到墨砚上整理笔毛。按下而粗写,笔毛八字打开,跟提笔细写要练得笔毛会自然地收合起来。纯羊毫的笔毛最软,下按最易,但提笔时笔毛因为不够弹性而收合最难。毛愈软,变化愈多,但用笔是比较难学的。要提按自如,用笔要做到八面出锋。

(三)宽紧作画既要密不通风,也要宽可跑马——书法也是如此。一个字的结构要有宽有紧,或一个字宽一个字紧。有时书者可把两个字作一个字写,写得紧紧的,再下去就突然宽敞起来。不仅上下要有宽紧,左右也如是。写了一行,下一行要看上一行而变。其它的变化也是要上下左右一起顾及的。(四)左右书法常谈的行气,不是指一行写得够直,而是指字与字之间的连贯气势。上佳的行气,可以写得忽左忽右,好像醉酒行步似的。书法的字可以分开来读,但却不应该分开来写。(就是字与字之间有大距离,也要写得有连贯性。)书法要整幅看,所以下笔时的意识,是忘记字与字之间的分离,好像是画一幅抽象画作似的。能做到这一点,忽左忽右的困难就解决了。(五)浓淡这是今人胜前人之处。前人所用的墨色一样,今人有写得忽浓忽淡的,大有佳处。浓淡的写法是水墨并用,而墨的质量就变得不大重要了。有时单蘸墨,有时单蘸水,有时先水后墨而后写,也有时先墨后水而后写,效果各有不同。过时而坏了的墨叫作「宿墨」,某部分的墨与胶分离,有沉淀,写来大有奇趣。(六)润枯「润」是多墨湿笔;「枯」是少墨干笔。少人知道的是把这二者用到极端会有很好的效果。这是明末清初书法大师王铎发明的。二者用到极端,润的化开来以至笔划不能分辨,枯的要细看才见墨迹。王铎有好些精品,是每蘸一次墨写到全干才再蘸墨。要把润枯极端化,有两个重要的法门。其一

是极润而刻意地要墨化开来时,手的动作要把笔划交代得很清楚——这样,化墨而不辨笔划,观者还可以感觉到字意。其二,用笔要非常老到,否则一到枯笔笔毛就散乱了。宣纸有生、熟之分,也有半生半熟的。要增加墨的变化一定要用生纸,越生越好。生纸难用,但笔用得好就没有困难了。(七)快慢书法是要有节奏的,写时笔锋好像是在纸上起舞。快笔刚健,慢笔婉约。时快时慢要有像音乐的节奏,而在快与慢的交替中不要棱角分明,以至有斧凿痕迹。慢笔比快笔难。写得好的慢笔,有很自然的波动,是足以扣人心弦的。(八)狂静所谓动若脱免,静如处子,上佳的书法也如是。「狂」不一定是指狂草——行书草写也可以写得很狂放的。有时狂写是胡乱地写几笔,乱来一下,可有奇效,但这种写法只可偶而为之,常用就变得真的是乱来了。从狂转静,可以渐变,但有时一下子狂、静分明,感情的表达会使观者喘不过气来。(九)真草「真」是指楷书或看得分明的行书。全用楷书变化很少,不可取也。行、草并用是上佳的书法形式中比较容易表达感情的。纯用行书不容易写得好;纯草也不易,但比纯「行」易一点。在真、草之变中我最欣赏那据说是颜鲁公所写的《裴将军帖》。这个名帖用上隶、楷、行、草各体字,是穷「体」变之道也。(十)危安以书法表达感情,若要增加震撼力,字不妨写得「险」一点。险而不怪,是米芾说的。危而安,是孙过庭说的。以「中」字为例,垂直的

一竖可以偏左,更好是偏右,若在中间就少了险意;那一竖可以上长下短,也可以上短下长,若上下一样,就因为过于平稳而把字写「死」了。「小」字的左右两点是不应该对称的。把「小」字右面那一点写开些,增加了该字要翻转的动态,跟的字抚而安之,就是好书法。上述的法则,是意图以一个整数来分析感情的全面表达可以有的变化。但学书法不要墨守成规。天真自然的感情流露,一下笔就禁不住不断求变。意之所之,变得有人类内心和弦的规律,哪管是十种还是八种,又或是哪一种?好书法就是好书法,是用不着分析的。运笔书法,涂墨成点,引点成画,积画以成字,积字以成章。莫非都是由点画错综组织而来。故乡、学书应先习点画。习点画时,首先的问题是如何运笔?怎样使点画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有象有变化?怎样才能准确体现?这要从毛笔的运动上来分析。我们看一下:在实际行笔时,往往有两个方向的运动,一是横向,即笔锋就纸面后前后左右的运动,作用在涂墨成形;二为纵向,即笔锋与纸面垂直方向的高低运动,其作用在于渡墨与纸。在我们运笔时,纵横交错,同时运动,还要用心、眼、手,相互配合而成点画。这其中,会形成很多种笔锋的运动状态。综述如下:(一)落笔:笔刚着纸,谓之“落”。是笔将动未动,运笔之始。(二)顿笔:笔抵纸,力注毫端,水墨下注。其势如锥钉地,唯恐不深,但不可过重。重则点画肥滞。(三)蹲笔:如顿但不

重按。蹲时,墨下如蜻蜓点水。在着力与不着力之间。(四)提笔:拔笔高起即提。顿笔、蹲笔之后,均需提笔。提则墨由毫入纸。其势如大鹏奋飞,离地初翔。但不可过高。过高则点画轻飘。(五)过笔:提笔后直道而行。不曲不折谓之过。或曰走笔。其势如箭离弦,贵于迅疾。(六)挫笔:顿笔后略提笔,使笔锋略转动,微离顿处,谓之挫。多用于笔画转折、变换方向时。其势如错齿磨牙。需掌握分寸。过则脱节。不及则牵拘。(七)折笔:笔锋欲右先左,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下先上,谓之折。折笔要藏头。其势如曲指成拳,自然圆劲。(八)抢笔:笔锋不落纸,盘空作折势,谓之抢。其势如抽鞭作响。折笔实而抢笔虚;折笔重而抢笔轻。(九)回笔:笔驻,挫而复返,谓之回笔。(十)衄笔:笔锋去而逆返,谓之衄笔。其势如蜗牛入壳,缩而不折,与回笔不同。(十一)转笔:笔锋回旋谓之转笔。折必先转,始能不露棱角。其势如循规作圆,斂而不放。(十二)纵笔:笔锋且过且提,去而不返,谓之纵笔。其势如纵鸟出笼,凡点画止处,露锋不藏者,皆纵笔。(十三)驻笔:不提不顿,不转不过,笔锋着纸,停以取势,谓之驻笔。势如驻马四顾。运笔,也称用笔,就是笔毫从落纸起书写各种点画起止运行的规律。前人在长期的书法艺术实践中,对运笔的方法总结出不少的经验,有些已成为行之有效的法则。每写一笔画,都包括起笔、行笔、收笔三步;笔锋都是“欲左先右、欲右先

左,欲上先下,欲下先上。”笔的运行要“收藏笔锋,逆入平出”,“横画竖下,竖画横下”,“有往必收,无垂不缩”,不能呆板地平来直去。当然,各种书体的运笔方法不尽相同,但归根到底都是上述基本法则的发展和变化。这里介绍几种基本的运笔方法。2、起笔指笔画的开始。起笔的方法,有顺锋(出锋),有逆锋(藏锋)。3、行笔指笔锋在纸上运行,交换起落,不断提按的动作。4、收笔指写到一画的末尾如何把笔收束。收笔的方法有出锋(露锋),有回锋(藏锋)。5、按笔就是将笔锋按下,使其有力地着纸,可使笔画线条变粗变重。轻按叫“蹲”,重按叫“顿”,顿后转锋叫“挫”。6、提笔就是为了使笔画线条变得略细一些或出锋,而将笔稍微提起。笔画的转折处与笔画间的连带处,大都用提笔。提笔应注意高低轻重适度。提笔与按笔是相对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二者交错进行,就使点画间的起笔、行笔、收笔产生轻重不同的力量,呈现出粗细深浅等丰富多样的变化。7、顺锋就是笔锋顺着笔画的方向落笔入纸。8、逆锋就是落笔或收笔时,采取与笔画进行的方向相逆的笔锋。又称“倒插法”。9、转锋指笔锋在转弯处按弧线转过,写出不带棱角的笔画形态,即所谓“转以成圆”。10、折锋指笔锋在转弯处稍停,再以折线转过去,写出带棱角的点画,即所谓“折以成方”。又有虚折、实折之分。向右运行的横画,先向左上方落笔,随即折而下顿,再向右运行,收笔时向右下方稍顿,再折而向左收笔,

竖画及斜画均以此类推。这叫虚折,笔行至方角转折处,笔锋不作圆转而取翻垫,这叫实折。11、回锋就是笔行尽处,笔锋原处倒回或通过转折后倒回。12、出锋就是笔行尽处,笔锋高提离纸,锋出笔画之外。13、藏锋指落笔、收笔时,将笔锋藏在笔画内,不让锋芒外露,使笔画两端含蓄而有力。起笔藏锋用逆锋,收笔藏锋用回锋。14、露锋就是笔锋在点画中显露出来,起笔露锋用顺锋,收笔露锋用出锋。15、侧锋指笔毫尖端的锋芒不在点画的中央而偏向点画的一侧,所以又叫偏锋。16、中锋在行笔中、笔毫铺开以后,笔毫尖端的锋芒在笔画的正中间运行,所以又叫正锋。这是书法中最基本的运笔方法。17、方笔指起笔和收笔处呈现出带有方形的棱角。其运笔的方法是将笔锋逆入斜切,即写竖画时欲下先上,写横画时欲右先左。撇、捺等画以此类推。在行笔中间将笔锋铺开,收笔处用顿笔折回。这种笔画自然厚重遒劲。

18、圆笔指起笔、收笔及折画的转折处呈现出圆劲的形状。其运笔方法为:逆入平出,下笔时用裹锋,即不使笔锋分散开来,然后提笔运行,写到末尾,不顿不折,一驻即收。这样笔画圆润透逸。上述各种运笔方法,彼此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在写字运笔的时候,不可能也不应当用分解的方法死搬硬套,而要从中参酌变化,补偏救弊,达到熟能生巧、运用自如的程度。运笔的基本要求是:从落笔、行笔到收笔的全过程,都要保持中锋行笔。保持中锋行笔,关键在于恰

当地运用提按的方法。提按的作用,不仅能使笔锋与纸面保持最大限度的垂直势态,而且随时可以将运行过程中偏离点画中心线的笔锋,及时调整过来。本文介绍如何写好毛笔字方面的知识,写毛笔字如何运笔呢?运笔所谓运笔,是指用毛笔写出笔画的过程。讲运笔,实际上是要考虑毛笔在书写过程中锋毫聚散状态的变化。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一是从垂直方向上,即所谓“提按”;二是从水平方向上,即所谓“使转”;三是要讲书写的速度,即运笔的“节奏”。

①提按

学习毛笔书法,应该对提按给予足够的重视。毛笔笔锋柔软而富有弹性因而能够随着提按的变化写出或粗或细

的笔道来,这是毛笔区别于硬笔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有的书法爱好者不懂得提按的重要,写毛笔字时把笔压得很死,将笔锋全部铺在纸上,自认为这样写“有力”、“痛快”,结果写出来的笔画粗细一致,缺少变化,如同是放大加粗了的硬笔字。这是学习毛笔书法的大忌,初学者尤其应当注意。一般说来,毛笔的笔锋从上至下依次可以分成笔根、笔肚、笔尖三个部分。书写过程中,用的较多的部位是笔尖和笔肚,笔根一般不用。运笔中所讲的“提”,并不是说将笔锋提高纸面,而是指运用笔尖书写的状态;相应地,“按”则是指笔肚着纸的状态。初学时,由于手指、手腕尚不能灵活运用,对笔的性能

也还不太熟悉,所以会觉得“按”比“提”要容易一些。正因为如此,我们主张更要有意识地加强对“提”的训练,也就是多用笔尖去写,“提”得住了,方能“按”得下去。在实际运用中,“提”和“按”总是相互依存、交替使用的。我们主张多作“提”的练习,但若只会用笔尖,写出来的字笔画未免显得单薄,因此说做到“提”与“按”的灵活转换才算真正懂得了运笔。根据经验,大多数初学者会感到由“提”到“按”比较方便,困难的则是从“按”到“提” 的转换,因此这里对这个问题多做一点讲解。从按到提,在撇、捺、钩等收笔处呈尖状的笔画中经常用到。我们观察这些笔画从粗到细的过渡,看得出总是逐渐进行的,可见笔锋运行当中的由按到提,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提起的速度,应与水平方向上运笔的速度相符。这样写出来的笔画,才显得饱满、厚实。初学者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在写横、竖等提按变化不太明显的笔画时,甚至上还能保持运笔速度的均匀,但在写撇、捺、钩等笔画时,总觉得慢不下来,习惯于一挥而就。这实际上就是由按到提的功夫还不到家,不能够在提的过程中保持毛笔毫锋与纸面的有效摩擦,只好靠速度和惯性使笔锋“甩”出去,这样,会出现许多不必要的飞白和枯笔,笔画太“虚”,俗称“鼠尾”。因此,提的过程不能图快,应当追求“实”的感觉,对笔锋逐渐提离纸面的过程,做到心中有数。在一个字当中,每个笔画的轻重粗细也是不同的,这更得强调用笔的提按变化。用笔提按掌握得好,能够使写

出来的字看起来有节奏感和“立体感”。这就如同画一幅画,

不仅要讲究构图,还要讲究明暗;唱一首歌,不仅要旋律准确,还要有高低起伏。尤其是在行草书当中,用笔画的粗细变化来加强轻重对比的方式用得更为普遍。例如“诗”字,其

小篆写法是笔笔精细均匀,无提按变化。隶书写法除了“蚕头雁尾”处有提按外,其他笔画也讲究笔道均匀,楷书中起笔、收笔处讲究提按,但从整体来看仍然是笔画粗细基本一致。而写行草书的时候,如果仍然使每个笔画粗细不变,则未免显得单薄,缺乏生气。通过加重某一个笔面而形成笔画的粗细对比,效果显然会好得多。

②转折

这里所说的转折,指的是笔锋在水平方向上的运行情况。具体说来,毛笔的使转不外乎分为直行与转折两种善。横、竖无疑以直行为正,撇、捺有弧度,但书写时锋毫不发生扭绞与换向,故而也属直行的范畴。横折、竖折、弯钩以及行草书中的笔画连带之处,因笔锋在换向的过程中发生了锋毫的扭绞,所以称之为“转折”。直行的运笔,要求在一段

距离中很好地把握笔锋行进的方向,对横、竖来说,首先是以直为主,不能有无谓的转折的弯曲;撇、捺笔画,则是要保持其弧度的流畅与光滑。至于这些笔画中的粗细起伏变化,则主要是通过笔锋的提按来实现的,与运笔的方向关系不大。比较复杂的是转折。转折,总而言之,是指笔画的相接和运

笔的换向;分开来说,转是圆转,折是方折,二者的笔墨效果不同,在笔法上自然也各有千秋。方折,在楷书中比较多见,要求在两笔相接或换向表现出笔画相接的形状来,但运笔并不停顿。也就是在笔锋不提离纸面的前提下,要完成转折之后的重新起笔,但又不能露出笔锋痕迹来。圆转,在行草书中甚为多见,楷书中的许多方折之处,到了行草书中都以圆转所代替。圆转要示光滑、流畅,但又不能没有粗细差别,形同滑环。若没有一定把握提按的功夫,这一点也是不容易做到的。

③节奏

书法不同于绘画,可以涂涂改改。写字是一个一次性、不可逆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书写过程中,最起码在书写一个笔画的过程中,不能使笔有所停顿,当然也不允许写完之后再描。也就是说一个笔画的长短粗细,提按变化,都要在这个不能停顿的书写过程中去完成。中间有间歇。所以对于书法艺术来说,这就是运笔的节奏。运笔节奏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在整个书写过程中运笔的速度,二是在一个笔画、一个字中笔锋运行与停顿的转换与配合。

先说说整个书写过程中的速度。有一种说法:“楷如站,行如走,草如飞”,于是有人常常想当然地认为,写行草书的时候运笔速度一定要很快,否则怎么能够“走(跑)”起来、“飞”起来呢?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所谓“站”、“走”、“飞”

只不过是对各种字体字势的一种形象说法,并不是针对运笔速度而言的。

当然,由于字势与笔画形态的关系,委草书在书写过程中自然要比楷书速度快一些,但这种快,通常只是为了取得笔画与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笔意连绵而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间歇,并不是没有任何停顿,更没有快到“飞”的地步。我们如果有机会看一些大书法家写行草书,会发现他们的书写速度仍然很慢,跟写楷书没有太大差别。虽然说行草书以自由活泼、自然天成为圭臬,但点画形态与字形结体上的一些形式和效果,其实很多都是书者的匠心所在,是“有意为之”的东西。如果书写时连运笔速度都不能控制,如何谈得上“有意为之”呢?在一个笔画、一个字中,笔锋运行的速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要根据笔画的提按起伏、字势的凝重流畅的不同来适时地调整运笔的速度,这是运笔节奏的第二重含义。一般说来,在一个笔画中,粗的地方笔锋是按下去的,与纸面的摩擦也大,因而行笔速度较慢;细的地方只以笔尖触纸,双不能渗墨太多,故而要求行笔速度快一点。同样,对一个字来说,如果要使其字势厚重雄浑,则笔画必然也粗重,书写起来耗时也多;而字势灵动轻巧的字,其笔画也多纤细轻灵,笔速一定也快。在行草书作品中,点画、字菜都需要有起伏,有错落,当然也要求在运笔的速度上有缓急快慢的配合,有运行与停顿的交替才行。

中国书法名词解释大全(1)

中国书法名词解释大全 时间:2010-10-20 17:57:12作者:书法欣赏来源:书法欣赏查看:5515评论:0 内容摘要:书法名词解释书法:中国的传统艺术之一。通常以毛笔为书写工具,讲究执笔,运笔,用墨,点画,结构,分布(行次,章法),风格,韵味等。笔法,笔势,笔意是书法艺术的三大要素。书法家运用书写的技法,以独特的形式表现内心的感情,创造美的意境。中国的书法艺术,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艺... 书法名词解释 书法: 中国的传统艺术之一。通常以毛笔为书写工具,讲究执笔,运笔,用墨,点画,结构,分布(行次,章法),风格,韵味等。笔法,笔势,笔意是书法艺术的三大要素。书法家运用书写的技法,以独特的形式表现内心的感情,创造美的意境。中国的书法艺术,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日本称书法 为“书道”。 法书: 指有规则,有法度,具有较高艺术水平因而可作学习范本的书法作品。通常称 他人书作为“法书”时,则含有尊重之意。 翰墨: 与“笔墨”同义。翰,原指羽毛,借指毛笔,文字。翰墨,即笔和墨,借指文章,书,画等。 真迹: 由名家亲自书写或绘成的书画作品。 甲骨文: 殷商时代刻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最早发现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殷王朝都城遗址,故又称“殷墟文“。因使用刀刻,而称”契文“;因刻于龟甲或兽甲之上,而称”龟甲文“;因文字为记载占卜,祭祀之类活动,而称”卜辞“。是可辨识的最古的汉字。 金文: 殷商至汉代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因铜在古代称金,故程“金文”。古代铜器一般分礼器和乐器两类,礼器作祭祀用,以鼎为代表;乐器作演奏用,以钟为 代表。古代以钟,鼎代表所有铜器,故金文又称“钟鼎文”。 石鼓文: 指唐初在今陕西宝鸡三原发现的十块鼓形石头上所刻的文字。石鼓,为鼓形的石头,非石头制作的鼓。据近人考证,石鼓为公元前八世纪秦人所制,文字为秦人 所刻。十块石鼓每块上刻一首四言诗,记载秦国国君狩猎情况,故又称“猎”。石鼓文是已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刻石文字。 籀文: 又称“籀(zhou)书”,“大篆”。是介于甲骨文于小篆之间的一种字体。相传周宣王太使籀作大篆,故取籀为名。石鼓文为籀文的代表作品,故石鼓文又称为“籀 文”。 大篆: 广义指小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战国时期通用的六国文字。狭义专指籀文。 小篆: 又称“秦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通用的字体。相传是李斯在大篆基础上加以整理,简化而创制的。小篆的特点是形体偏长,线条园匀齐整。今存的<<泰山刻石>>, <<琅琊台刻石>>,<<秦始皇诏版>>等皆为小篆代表作。 玉箸篆: 篆书的一种,仅指小篆而言,其特点是笔道圆润温厚,形如玉箸。此种篆书始于秦代。后亦有一“玉箸”形容书家用笔圆浑遒劲者。 铁线篆: 小篆的一种。因用笔圆活,细硬如铁,笔道如线而得名。如唐代李阳冰的篆书,书法史上即称之为“铁线篆”。 隶书: 又称“佐书”,左书“,”史书“。隶书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书体。其特点是将篆书的圆转变为方折,形体取横势。隶书开始形成于战国晚期,汉魏时成为通用字体。隶书

四字书法题字用语(90条)

四字书法题字用语(90条) 不知您在书法创作或给朋友题字时,有没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如果有,其实也正常,再饱满的学士也难免有“墨穷”的时候。特此,【书法思考】为大家整理了400条最全、最实用、最具养分的书法常用词语、集句和楹联内容大全,含繁体对照!墨客必备,值得右键分享、收藏。闲暇时间细细品读或熟记,肯定有派上用场的时候,心中有料是文化人的脸面啊。四字书法题字用语(90条)博雅达观、笔歌墨舞、宠辱不惊、道法自然、登山临水、淡泊明志、典雅清丽、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清气若兰、放下便是、浮生若梦、观海听涛、甘苦自知、和风朗月、和气致祥、厚德载物、厚德载福、厚积薄发、惠风和畅、惠风祥云、和风细雨、海纳百川、景气和畅、江山入画、积健为美、积健为雄、君子不器、兼听则明、境由心造、境随心转、渐入佳境、开卷有益、寄情山水、虚怀若竹、临海听涛、兰气随风、乐天知命、乐此不疲、敏事慎言、妙造自然、明月清风、明月入怀、宁静致远、耐住清贫、品茗抚琴、品茗听琴、清风朗月、气若幽兰、曲径通幽、人淡如菊、仁者不忧、如风过耳、素心若雪、室雅兰香、室雅人和、随心所欲、石瘦花娇、天道酬勤、天朗气清、踏雪寻梅、温故知新、物华天宝、万事随缘、唯善是宝、唯乐直言、虚怀若谷、心静梦舒、心旷神怡、闲

心逸趣、仁者不忧、云鹤游天、云淡风轻、一谦四益、韵雅趣幽、游目骋怀、逸致闲情、烟云供养、悠然雅静、怡然自得、知足常乐、知足不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足者富、竹影清风、笃行致远、珠联璧合、中庸和谐、紫气东来繁体对照博雅達觀、筆歌墨舞、寵辱不驚、道法自然、登山臨水、淡泊明誌、典雅清麗、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清氣若蘭、放下便是、浮生若夢、觀海聽濤、甘苦自知、和風朗月、和氣致祥、厚德載物、厚德載福、厚積薄發、惠風和暢、惠風祥雲、和風細雨、海納百川、景氣和暢、江山入畫、積健為美、積健為雄、君子不器、兼聽則明、境由心造、境隨心轉、漸入佳境、開卷有益、寄情山水、虛懷若竹、臨海聽濤、蘭氣隨風、樂天知命、樂此不疲、敏事慎言、妙造自然、明月清風、明月入懷、寧靜致遠、耐住清貧、品茗撫琴、品茗聽琴、清風朗月、氣若幽蘭、曲徑通幽、人淡如菊、仁者不憂、如風過耳、素心若雪、室雅蘭香、室雅人和、隨心所欲、石瘦花嬌、天道酬勤、天朗氣清、踏雪尋梅、溫故知新、物華天寶、萬事隨緣、唯善是寶、唯樂直言、虛懷若谷、心靜夢舒、心曠神怡、閑心逸趣、仁者不憂、雲鶴遊天、雲淡風輕、壹謙四益、韻雅趣幽、遊目騁懷、逸致閑情、煙雲供養、悠然雅靜、怡然自得、知足常樂、知足不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足者富、竹影清風、篤行致遠、珠聯璧合、中庸和諧、紫氣東來五字对联(132对)一生勤为本;万代诚作基。一

中国书法形制大全(珍藏版)

中国书法形制大全(珍藏版) 书法的形制主要是指书法作品的形式和样式。纵观历代书法经典,作品的形制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化的。如东晋时期的行书手札,就是书法作品最传统的一种形制。手札达到一定长度,就形成了横幅和手卷。这种横向展开的形制沿用千余年。至明代,随着造纸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出现大尺幅纸张,书法作品的形制出现了对联和条幅、中堂等等。至当代,书法作品的形制又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丰富。 在书法创作中,不同形制为书家提供了多种表现方式:长卷可满足人们展阅把玩的需求,有延绵接续之感;中堂和条幅用于悬挂,庄重而沉稳;对联富有文学色彩和视觉的对称性;手札可玩味于指掌,富含书卷气;横披的延展给人以宽阔庄重的气象,适合书写名言警句。 横幅 横幅,又叫横披。尺幅上横长于高,非常适合现代居室悬挂,因而受到人们的青睐。横幅的字可多可少,可大可小。由于横幅每行较短,换行频率高,前后距离长,所以小字多行的章法要注意行气的贯通。大字榜书虽然单行单字,字字独立,同样强调字与字之间的呼应。横幅的落款也有多种变化,比如只有数字的榜书横批,有在正文后落款的,也有在正文下

落款的。有只落穷款的;也有用数行小字落款,和正文形成大小疏密的变化。 手卷 手卷是长的横幅,不便于悬挂,只便于边展开、边观赏、边卷合,所以叫“手卷”,也叫“横卷”或“长卷”。手卷的内容可以是—篇完整的文章,如《兰亭序》、怀素《自叙帖》;可以是一首或一组诗词,如王铎《行楷王维诗卷》。手卷也可以由同一作者多件独立的作品连接而成,也可以由多个作者的作品组合而成。手卷的尺寸,短的有几米,长的有几十米,高度一般为30至50厘米之间。手卷装裱成件,前有引首,可题字;后有题跋,可由多人作跋。 对联 对联又称楹联。作为一种文体和书法形制,对联由诗词演变而来,由两个对称的条幅组合而成。对联的联语字数长短皆可,常见的有四言联、五言联、六言联、七言联、八言联,多字对联比较著名的如昆明大观楼长联,上下联各90字。 对联的文字有严格的要求,上下联必须字数相同、句式对称、对仗工稳、平仄协调,而且下联最后一字必须是平声。对联因用途的不同可分为春联、景胜联、修养联、行业联、婚联、

中国书法技法大全教学视频 全集

中国书法技法大全教学视频全集 中国书法技法大全教学视频详情 在线播放和下载地址:[ 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即可快速在线观看和下载]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01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02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03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04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05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06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07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08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09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10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11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13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14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15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16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17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18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19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20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21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22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23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24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25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26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27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28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29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30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31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32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33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35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36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37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38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39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40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41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42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43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44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45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46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47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48 经典毛笔字字体书法教程49 中国书法技法大全教学视频内容简介: 学写一手好看的毛笔字不仅仅需要最初学习的领悟能力与天赋,更是需要长时间坚持不懈的练习,从最基础的楷书开始练起,基本上掌握一种字体的数学技法之后其它字体

书法常用词大全

二言 尚志《孟子》鹏图《庄子》至达《庄子》超然《老子》虚静《老子》 康乐《礼记》达志《礼志》时习《论语》无逸《易经》博爱《孝经》 有恒《书经》凌云《史记》远翔《说苑》博雅《书序》豁如《汉书》 养真晋.陶渊明闲雅唐.孙过庭怡心唐.上官昭容静观宋.程 清怡明.文征明雅静清.金筠林澄观清.金晓澄怀清.金晓 墨趣,墨海,墨韵,墨香、翰墨、醉墨、清趣、清风、清雅、神趣、神怡、神飞、神韵、观远、观海、观云、静观、静思、雅静、远望、凌云、书道、心画、怡心、养心、养神、养性、养德、勤学、勤耕、精勤、精思、三思、归真、归心、鹏图、达志、明志、志远、超然、无逸、博学、博雅、闲雅、雅韵、琴韵、有恒、澄观、澄怀、福海、福寿、诚信、悟道、无极、腾飞、虎啸、龙吟、飞舞、松风、松涛、听涛、云烟、云海、无忧、补拙。 四言 游目骋怀、翰逸神飞、君子怀德、宁静致远、淡泊明志、随缘放旷、 寿山福海、寿比南山、福寿安泰、福如东海、福寿齐天、福寿年高、福禄双全、松鹤延年、吉祥如意、知足常乐、笑口常开、龙马精神、龙吟虎啸、龙腾虎跃、龙飞凤舞、虎啸风生、海纳百川、无欲则刚、志存高远、居安思危、虚怀若谷、厚德载物、勤能补拙、业精于勤、学业在勤、开卷有益、惠风和畅、能忍自安、天道酬勤、宠辱不惊、仁者无敌、上善若水、百忍无忧、宁静至远、三思而行、自强不息、学无止境、难得糊涂、马到成功、室静兰香、墨香笔舞、师古不泥、淡泊明志、一帆风顺、与人为善、水到渠成、吐故纳新、闲情逸致、翰逸神飞、大智若愚、从善如流、石破天惊、兰心蕙性、竹报平安、好谋善断、学海无涯、妙笔生花。墨池风涛; 常用佳句名句 1、千秋笔墨惊天地,万里云山入画图。 2、海上白云孤鹤去,山头积雪野梅香。 3、春归花不落,风静月常明。 4、万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诗三百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 篇,故又称诗三百。 3、《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雅分大雅小雅,颂分周颂、鲁颂、商颂。 4、当时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简称齐鲁韩毛四家。东汉末年,儒学大师郑玄为 毛诗做笺,学习毛诗的人渐多,其后三家诗亡,独毛诗得大行于世。 赋比兴 1、诗经中的三种表现手法。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2、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比就是譬喻,兴的意思是借助于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主要是为了引起下文,使诗歌曲折 婉转,而不给人突兀的感觉,有时也起比喻的作用。 3、周代民歌的比兴手法的运用,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他可以在极短的篇章里造成动人的境界和形象。比兴手法在我国 诗歌中一直继承发展,是周代民歌对后代文学有重大影响的一面。 周易 《盘庚》 1、是《尚书》中《商书》里的一篇。 2、尚书是记言的古史,《盘庚》是殷王盘庚迁都前后对世族百官、百姓、庶民的讲话,古奥难懂。 3、《盘庚》中从现实生活经验出发的譬喻都鲜明生动,如因臣民反对迁徙,盘庚对其进行说服,将旧都比作“颠木”, 新都比作颠木新生的“由蘖” 。 金文 1、古代铜器特别是钟鼎彝器上的文字。一般称为铜器铭文或金文。 2、殷商已有简单铭文,周代日益发展。 3、这些铭文多关于贵族的事功、讼断和赏赐。因器物的限制,一般不长。如《散氏盘铭》等。 4、铭文一般为散文,也有韵文。如《季子白盘铭》。 《春秋》 1、《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 2、现今流传的鲁《春秋》是经过孔子修订的。它极其简括的记载了周王朝、鲁国及其他各国的事件,起于鲁隐公元 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凡240 年。 3、孔子为维护周王朝奴隶制的统治,主张尊王攘夷,正命定分,巩固王朝最高奴隶统治政权,恢复大一统局面。 4、孔子的政治主张通过《春秋》的谨严书法,表现出来。但《春秋》记事,语言过于简单,类似于后世的新闻标题,只是 片断记录。 《春秋内传》 1、即《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记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 2、《左传》一书,丰富多彩。主要内容不外春秋列国的政治、外交、军事各方面的活动和有关言论。其次则天道、鬼神、 灾祥、占筮、占梦之事。 《春秋外传》 1、即《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分别记载周王朝及诸侯各国之事,而主要在记言,故名《国语》。 2、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 战国策》 1、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 2、其时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240 年。

书法题词题字用语用词集锦大全四字篇

书法题词题字用语用词集锦大全四字篇 光风霁月2 颐性养寿3 神游千古4 淡泊明志5 见贤思齐6 志存高远7 彰往察来8 开卷有益9 心旷神怡10 正本清源11 宽仁厚德12 温良恭俭13 敏而好学14 眠云卧石15 俭以养德16 博古通今17 观海听涛18 皓月禅心19 高情远致20 闲云野鹤21 知白守黑22 博学笃志23 澄心清神24 砥节砺行25 宠辱不惊26 思接千载27 思逐风云28 宁静致远29 游艺依仁30 温故知新31 室雅人和32 翰逸神飞33 妙造自然34 道法自然35 法贵天真36 归真返璞37 浑厚华滋38 惠风和畅39 晓风清月40 一苇可航41 停云落月42 行云流水43 神与物游44 月明风清45 长乐无极46 耕云种月47 栉风沐雨48 气吞云梦49 清芬可揖50 高山仰止51 心随天籁52 清风朗月53 梦笔生花54 精骛八级55 矫首八荒56 澄怀观道57 书为心画58 镂月裁云59 三思后行60 思逸神超61 心远地偏62 海纳百川63 虚怀若谷64 鸣凤清梧65 飘然不群66 春荣瑞气67 虚己能容68 博学约取69 幽径独行70 云开壑深71 滴水穿石72 水到渠成73 上善若水74 一池云锦75 凌云寸心76 心有灵犀77 长风破浪78 厚德载物79 养德润身80 云破月来81 疏影横斜82 暗香黄昏83 碧天如水84 浮生适意85 和风清穆86 清欢有味87 业广为勤88 万物化淳89 慎终如始90 锲而不舍91 修学好古92 源清流洁93 清虚淡泊94 鞠躬尽瘁95 寂然凝神96 斯文有传97 青胜于蓝98 逝者斯夫99 穷变通久100 苍山如海硅

《 中国书法全集》108卷目录 启功 主编

《中国书法全集》108卷目录       启功主编 《中国书法全集》目录 01、中国书法全集(1)甲骨文卷 02、中国书法全集(2)商周金文卷 03、中国书法全集(3)春秋战国金文卷 04、中国书法全集(4)春秋战国刻石简牍帛书卷 05、中国书法全集(5)秦汉简牍帛书卷一 06、中国书法全集(6)秦汉简牍帛书卷二 07、中国书法全集(7)秦汉刻石卷一 08、中国书法全集(8)秦汉刻石卷二 09、中国书法全集(9)秦汉金文陶文卷 10、中国书法全集(10)三国两晋南北朝碑刻摩崖卷一 11、中国书法全集(11)三国两晋南北朝碑刻摩崖卷二 12、中国书法全集(12)北朝摩崖刻经卷 13、中国书法全集(13)三国两晋南北朝墓志卷 14、中国书法全集(14) 15、中国书法全集(15) 16、中国书法全集(16)北朝造像题记卷一 17、中国书法全集(17)北朝造像题记卷二

18、中国书法全集(18)王羲之王献之卷一 19、中国书法全集(19)王羲之、王献之卷二 20、中国书法全集(20)魏晋南朝名家卷 21、中国书法全集(21)欧阳询虞世南卷 22、中国书法全集(22)褚遂良卷 23、中国书法全集(23)李邕卷 24、中国书法全集(24) 25、中国书法全集(25)颜真卿卷一 26、中国书法全集(26)颜真卿卷二 27、中国书法全集(27)柳公权卷 28、中国书法全集(28) 29、中国书法全集(29) 30、中国书法全集(30)隋唐五代墓志卷 31、中国书法全集(31) 32、中国书法全集(32)蔡襄卷 33、中国书法全集(33)苏轼卷一 34、中国书法全集(34)苏轼卷二 35、中国书法全集(35)黄庭坚卷一 36、中国书法全集(36)黄庭坚卷二 37、中国书法全集(37)米芾卷一 38、中国书法全集(38)米芾卷二 39、中国书法全集(39)

书法常用名词和术语.

书法常用名词和术语解释 笔力:从字的点画形态中所体现来的“力”的感受,是从书法艺术的审美角度来理解的,与物理学上的“力“不能混为一谈。 中锋:用笔的关健技法之一。作书时,始终保持笔头的中心锋芒走中路,其走的轨迹在点画的中间。历代书法家多主张写字要做到笔笔中锋,这是因为用中锋行笔,墨汁顺笔尖流注而下,不是上下左右偏斜,而是向四面渗透,点画就息然显得饱满圆润。因此,中锋用笔是学习书法的重要内容,必须在正确的执笔、运腕的基础上反复领会。 侧锋:行笔时,笔的锋芒向点画的一侧。写出来的笔画一边光一边发毛。通常书家认为侧锋用笔是不可取的,但在行草书中使用的例子比较常见,只是初学书法都不宜使用此法。 藏锋:笔锋藏在点画之内而不外露。在起笔和收笔处,凡不露锋芒的皆称为蔵锋。藏锋写出的点画含蓄,力不外露,古人说“藏锋以包其气”,就是指的将笔力蕴藏于点画之内的道理,其写法是,起笔处笔毫逆锋入纸,收笔处往来的方向回锋。 露锋:亦称出锋,无论起筆收笔,凡笔的锋芒露出点画外的都称为露锋。露锋使字的神情外露,增加了字的灵动,同时将字里行间的呼应关系显现出来,给人以流畅的感觉。 抢笔:又称“空抢”。行笔至笔画末端,借笔画下行的力量往反方向一缩,然后提笔离纸,这一瞬间的“回力”动作,笔力已送至笔尖,写出的锋势挺拔劲健,而无“虚尖”之病。 挫锋:又称“挫笔”。运笔时改变行笔方向的动作。一般的写法是,行笔至转角或出钩处,先顿笔然后把笔略提,转动笔锋以改变行筆方向。注意停笔、顿笔和转笔是一气呵成的。太快则交待不清,过慢又疲软失势。

转锋:转锋与折锋相对而言,是写出圆的点画的用笔方法。所谓“转以成圆”,不露锋芒棱角,转的关健处笔不停驻,担笔暗暗转过,有浑然天成之意。 折锋:折锋与转锋相对而言,是写出点画的用笔方法。所谓“折以成方”,易显现锋芒棱角,折笔处顿笔稍停,然后改变行笔方向,古人云:“折欲少驻,驻则有力”。又云:“方者,折法也,点画波起止是也”。 提笔:提笔有二义,一是担笔离纸,接写第二画,二是行笔过程中的提笔,笔不离纸,所出现的线条较细,但极具韧劲。 按笔:与提笔相反,笔往下按。行笔过程中且行且按,出现的线条较粗。应注意下按之力不可过大,否则线条浮肿无力。实际上,写字的过程就是笔在纸上提按交替的过程。一画之内或点画之间,有了提按交替,就有了轻重变化,从而也就有了节奏感和韵律感,所书之字就显得神采飞杨了。 顿笔:与按笔近义,但按下之力略大些,所谓“力透纸背者为顿”。一般有顿下略停的意思,在点画的起止处用得最为普遍。 轻重:历代书家认为用笔应力不过腰,即用笔不要超过笔毫的一半,否则神气涣散,有浮滑之弊.。故用一分笔为轻,用三分笔为重。书法用笔的轻重首先表现在一画之中的轻重变化,其次表现在点画之间的轻重对比,如所书之字无所谓轻重,给人的感觉必然缺乏生气。只是机械的重复而已。 缓急:缓慢急速的用笔方法。缓使其点画凝重,急点画生动,故缓得其形,急得其势,写字是缓与急的有机配合,若是只图快,则点画轻飘,一味地慢又使点画呆滞。清宋曹《书法约言》云:“迟则生妍而姿态毌媚,速则生骨而筯络勿牵,能速而速,故以取神,应迟不迟,反应失势。”初学书法宜慢勿快,特别是,点画中段的行笔过程,应缓慢徐行,即古人所说“留得应笔”。 方圆:方笔和圆笔的用笔方法。点画的起收和转折处出现棱角,顿笔后折锋写出的部份称为方笔。方笔写出的笔画方整峻利。气势开张,精神外溢。故又称为“外

中国艺术设计史习题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印花 陶瓷器传统装饰技法之一。用刻有装饰纹样的印模在尚未干透的胎体上打印出花纹。战国时期,印纹硬陶已在江南一带普遍出现,经后代发展,至宋代,印花装饰达到成熟阶段,定窑印花瓷为宋代最高水平的代表。 刻花 瓷器的传统装饰技法之一。在瓷坯上用刀刻出花纹。宋代最盛行,尤以南方龙泉窑和北方耀州窑最具代表性。 贴花 陶瓷器传统装饰技法之一。使用印模制出纹饰后,贴于器物上,再施釉烧成。 釉下彩 在生坯上彩绘,再施釉人窑高温烧成。彩色花纹在釉下,永不脱落,故名。如元、明、清时期景德镇烧制的青花瓷、釉里红等。 釉上彩 在烧好的素色瓷器上彩绘,再经低温烘烤而成。因彩附着于釉面上,故名。明清时期,景德镇釉上彩蓬勃发展,出现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墨彩等许多名贵品种。 青花 釉下彩品种之一。指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坯胎上绘画,罩以透明釉,经 1300~c高温烧制而成。蓝白相映,色彩恬静素雅,给人以清新明快之美感。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已烧制成熟,并已出口世界各地,明、清两代青花瓷已成瓷器生产主流。因原料不同,制品色彩也各具特色。 窑变 指在釉中加入适当的铜、铁、钴、锰等金属呈色元素,在坯体上二次或多次施釉后,经1300℃高温烧制。釉色呈自然流垂融合,色彩灿烂瑰丽,光彩夺目的效果。宋代钧窑首创,清代景德镇窑有仿宋代钧窑窑变品种。 五彩 釉上彩品种之一。在烧好的白瓷上施用红、绿、黄,紫等多种彩料绘画,经炉火二次烧制而成。系明、清两代景德镇烧制的新品种,题材多样,画笔生动,色彩浓艳,加上金彩更显富丽堂皇,别称“硬彩”。 斗彩 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个瓷器装饰品种。指在坯体上以青花勾绘花纹轮廓线,施透明釉烧成后,于轮廓线内填以红、黄、绿、紫等多种色彩,再经二次烧成。画面呈现釉下青花与釉上色彩斗奇媲美,故名。创烧于明成化年间,制品胎薄釉莹,彩色鲜艳,画面清雅。粉彩 釉上彩品种之一。在素器上以玻璃白打底,彩料晕染作画,再经炉火烧制而成。系借鉴了国画中的用粉和渲染之法,色调丰富,淡雅柔和,故又称“软彩”。粉彩瓷器胎薄釉白,画面工整秀丽,创烧于清康熙晚期,雍正时盛行,作品精致。 珐琅彩 釉上彩品种之一,由清宫廷画师用自己炼制或西洋的珐琅料,按指定样稿,在烧成的白瓷上作画,再人炉烘烤而成。珐琅彩瓷器胎质轻、薄、细、洁、白,画面精致,彩色瑰丽。始烧于清康熙年间,雍正时在白地彩绘之外,并题诗两句,加印图章,接近传统工笔重彩绘画。乾隆时又创珐琅彩、粉彩并用于一件器物上的新技法。 白瓷 一种釉色白润光亮的瓷器。由于坯土、釉料和烧窑工艺的差别,白瓷有多种色调。唐代河北

张旭光书法讲座 (1-42集)

张旭光书法讲座(1-42集) 张旭光,男,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副主任兼《中国书法学报》执行主编,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创作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通讯报》主编。2008年8月调任到中国美术家协会任副秘书长。 张旭光书法作品收入《中南海收藏书法作品集》、《中国97位书法家书香港基本法墨宝集》、《中国著名书法家作品集》、《中国当代美术全集·书法卷》等多部大型作品集;作品先后在曲阜碑林、屈原碑林、岳阳楼等多处勒石刻碑,被中南海、军事博物馆和日本、新加坡、韩国以及欧美国家收藏。作品多次入选国展、中青展、名家精品展等重大展览,收入《中国著名书法家精品集》、《中国当代美术全集·书法卷》等多部大型书法集;在曲阜、岳阳楼等多处勒石刻碑;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军事博物馆、京西宾馆和日本、韩国以及欧美国家收藏2008年,书写中楷《岳阳楼记》(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出版专著有《楷书》、《行书》教材,《现代书法字库·张旭光卷》、《张旭光书法集》、《张旭光系列艺术文丛》(四卷本)、《张旭光诗词书法》、《行书技》、《行书临摹·创作》光盘,并有多篇文章发表。先后

担任中国书法兰亭奖、八届国展、九届国展、首届青年展等重大评审活动评委会副主任,负责组织和评审工作。 张旭光讲行书(四十二)[2011_12_11 20-33-04] 聽雨殘荷 72,611 张旭光讲行书(四十一)[2011_12_10 20-32-35] 聽雨殘荷 74,181 张旭光讲行书(四十)[2011_12_09 14-33-10] 聽雨殘荷 68,157 张旭光讲行书(三十九)不全[2011_12_09 08-51-05] 聽雨殘荷 80,001 张旭光讲行书(三十八)[2011_12_07 20-33-11] 聽雨殘荷 63,260

书法技巧术语一览表

书法技巧术语一览表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执笔法 写毛笔字以手指执笔管的方法。执笔,是进行写字活动的基本手段。大致有如下几点:如双苞(即*双钩)、单苞(即*单钩)、回腕、撮管、握管、搦管等。传自锺繇、王羲之、虞世南,陆彦远等综合而成的“五字执笔法”(即擫、压、钩、格、抵)。经历代书法家长期书写的实践,咸认为是 符合生理机能而又行之有效的正确方法。 拨镫法 运笔的一种技法。镫一作灯,故亦有譬喻执笔运指如挑拔灯芯的。主要有二说。一、《书苑菁华》引晚唐林韫《拨镫序》语:“镫,马镫也,盖以笔管着中指、名指尖,令圆活易转动;笔管直,则虎口间空圆如马镫也。足踏马镫浅,则易转运。手执笔管亦欲其浅,则易于拨动矣。推、拖、捻、拽,诀尽于此。”二、《桃源手听》引北宋钱若水语:“古之善书鲜有得笔法者,唐陆希声得之凡五字,擫、压、钩、格、抵,用笔双钩,则点画遒劲而尽妙矣,谓之拨镫法。”但《唐诗纪事》及《宣和书谱》所记陆希声五字执笔法并无“拨镫法”字样。案林韫的运指四字诀和陆希声的执笔五字法系两种不同含义的方法。不少学者对执笔法多主陆说。 双钩 书法术语。①复制法书的技法。法书上石,沿其笔面的两侧外沿以细线钩出,称为“双钩”,南宋姜夔《续书谱》称:“双钩之法,须得墨晕不出字外,或廓填其内,或朱其背,正肥瘦之本体。”陆游有“妙墨双钩帖”诗句。②一种书写“空心字”的技法。据载:宋代蒲元,尝以双钩字写河上公注《道德经》,笔墨精细,若游丝萦绕,孤烟袅风,连绵不断,或一笔而为数字,分布匀稳,风味有余。③执笔法的指法名称,与“单钩”相对。北宋黄庭坚论书:“凡学字时,先当双钩,用两指相叠,蹙笔压无名指。高提笔,令腕随已意左右。”今以食指与中指上节、中节之间相叠,钩住笔管, 称为“双钩”。 单钩 书法术语。执笔法指法名称.以食指钩笔管与拇指形成钳制状,余指皆垫于笔管后方。因只以一食指主钩,故称“单钩”。与“双钩”相对。唐代韩方明称:“若篆书,则可多用单钩,取其圆直有准。”元代吾丘衍《学古编》亦称:“写篆把笔,只须单钩,即伸中指在下夹衬,方圆平直,无不可意。”清代朱履贞《书学捷要》称:“单钩者食指、中指参差不齐,食指钩向大指,中指钩向名指,此是单钩,”世传北宋苏轼作书用此法,微偃其笔。 枕腕书法术语。写字时把左手掌背平垫于右手腕下,称为“枕腕”。多用于书写小字,也有使用臂搁 (多以竹、木制)等物代替左手垫于腕下的。 悬腕 书法术语。执笔法中的一种。手腕灵活与否对运笔至关重要,肘部不靠桌面,腕凭空悬起,称为“悬腕”。写字仅仅堤腕还不能上下纵横自如地运笔。悬腕能使肩部松开,全身之力由于无所罣碍, 才得集注毫端,点画方能劲健。 回腕法 书法术语,执笔法中的一种。腕掌弯回,手指相对胸前,故称。清代何绍基写字即采用此法,执笔时腕肘高悬,能提能按,然不能左右起倒,有违常人的生理机能,故一般多不采用。 腕平掌竖:书法术语。论述执笔时的腕掌关系。由“指实掌虚”引申而来。近人沈尹默称:“掌不但要虚,还得竖起来。掌能竖起,腕才能平;腕平,肘才能自然而然地悬起,肘腕并起,腕才能够灵活运用。”“竖掌”之说,乃书法界中对执笔法的一种论点。有人认为“竖掌”作书,书壁则可,俯桌 书写,易影响运笔的灵活。 凤眼 书法术语,执笔法的指法名称,握管时,大拇指节骨挺直,里侧呈微凸伏,与内弯的食指构成狭长形的缝隙,因美其名为“凤眼”。大指骨外凸,虎口空圆者称“龙眼”,是另一种执笔法。 执使:书法术语。执笔和用笔的通称,唐代孙过庭《书谱》载:“今撰执使转用之由,执谓浅深长短之类;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明代张绅称,“执谓执笔,使谓运用。”参见“运笔”。 运笔书法术语。指字的点画书写之过程。南宋姜夔《续书谱》称:“大抵执之欲紧,运上欲活,不可以指运笔。当以腕运笔。执之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主执。” 提腕书法术语。执笔法中的一种。指手腕不靠桌而提起者。其法以肘着案而虚提手腕,多用以写中等大小的字。由于腕虽提而肘部着案,不能尽全身之力,故为大多数书家所不取。 肘腕法 书法术语。书写时使用肘、腕的方法。北宋周越《古今法令苑》称:肘着案而虚提腕者为提腕,悬在空中者为悬腕。元代陈绎曾称:“枕腕以书小字,提腕以书中字,悬腕以书大字。”郑杓称:“寸以内,法在掌指,寸以外,法兼肘腕。”前人论述肘腕之法不仅强调握笔的右腕,也注重于按纸的左腕,如清代姚配中称:“用左手称翼如之势。”翁方钢称:“今人但知作中须用腕力,而不知右腕之力,须从左腕出。”近人康有为认为:“右腕挺开,则锋正对准,腕悬则肩背力出。左腕挺开贴 案,则气停匀,右腕益虚活。” 按提 书法术语。写字运笔中起落的功作。按,是笔往下顿;提,是笔向上拎,行笔有按提动作,就能保持笔锋居中。清代蒋和称:“顿后必须提,蹲与驻后亦须提。提者将笔提起,减于须之分数及蹲与驻之分数也。”蒋衡谓:“凡转肩钩勒,须提起顿下,然提顿二字相连,捷于影响,少迟,则犯落肩脱节之病。”刘熙载《艺概.书概》称:“凡书要笔笔按,笔笔提。辨按尤当于起笔处,辨提尤当于止笔处。”“书家于提按两字,有相合而无相离。故用笔重处正须飞提,用笔轻处正须实按,始能免 堕、飘二病。”参见“行笔。” 运腕书法术语。用笔的一种技法。由于毛笔性能柔软,因此书写汉字,除要有正确的执笔法,还需要

书法常用词语大全

书法常用词语大全 二言 尚志《孟子》鹏图《庄子》至达《庄子》超然《老子》虚静《老子》 康乐《礼记》达志《礼志》时习《论语》无逸《易经》博爱《孝经》 有恒《书经》凌云《史记》远翔《说苑》博雅《书序》豁如《汉书》 养真晋.陶渊明闲雅唐.孙过庭怡心唐.上官昭容静观宋.程清怡明. 文征明 雅静清.金筠林澄观清.金晓澄怀清.金晓 墨趣,墨海,墨韵,墨香、翰墨、醉墨、清趣、清风、清雅、神趣、神怡、神飞、神韵、观远、观海、观云、静观、静思、雅静、远望、凌云、书道、心画、怡心、养心、养神、养性、养德、勤学、勤耕、精勤、精思、三思、归真、归心、鹏图、达志、明志、志远、超然、无逸、博学、博雅、闲雅、雅韵、琴韵、有恒、澄观、澄怀、福海、福寿、诚信、悟道、无极、腾飞、虎啸、龙吟、飞舞、松风、松涛、听涛、云烟、云海、无忧、补拙。 四言 游目骋怀翰逸神飞君子怀德宁静致远淡泊明志随缘放 旷 寿山福海、寿比南山、福寿安泰、福如东海、福寿齐天、福寿年高、福禄双全、松鹤延年、吉祥如意、知足常乐、笑口常开、龙马精神、龙吟虎啸、龙腾虎跃、龙飞凤舞、虎啸风生、海纳百川、无欲则刚、志存高远、居安思危、虚怀若谷、厚德载物、勤能补拙、业精于勤、学业在勤、开卷有益、惠风和畅、能忍自安、天道酬勤、宠辱不惊、仁者无敌、上善若水、百忍无忧、宁静至远、三思而行、自强不息、学无止境、难得糊涂、马到成功、室静兰香、墨香笔舞、师古不泥、淡泊明志、一帆风顺、与人为善、水到渠成、吐故纳新、闲情逸致、翰逸神飞、大智若愚、从善如流、石破天惊、兰心蕙性、竹报平安、好谋善断、学海无涯、妙笔生花。墨池风涛; 常用佳句名句 1、千秋笔墨惊天地,万里云山入画图。 2、海上白云孤鹤去,山头积雪野梅香。 3、春归花不落,风静月常明。

甲骨文书法欣赏

甲骨文书法欣赏 甲骨文书法欣赏一、引言 在人类发展史上,文字的创造和应用是人类从荒蛮走向文明的象征,而在世界上以古埃及的圣书字、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中国的古文字为主的各国古文字中,汉字则是唯一的从产生到现在延续使用数千年还依然充满生命活力的一棵长青树。而以汉字书写作为表现形式的书法艺术,是世界所公认的最为纯粹的中华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是在草、行、隶、楷等今文字字体先后成熟的魏晋时代,先秦古文字退出了社会实用字体的舞台,仅在特殊场合使用。尽管此后也有对它们艺术特色的高度赞扬,依然有书法家喜欢运用古文字作为书法的表现形式,但从书学理论到艺术实践,都明显存在着厚今文字字体而薄古文字书法的倾向。虽然由于文字演变和古今审美意趣变化,这种倾向的产生自属“势在必然”,但是古文字书法和今文字书法所能体现的审美范畴,所能造就的艺术意境是完全不同的,更是不能相互替代的。同样,古文字书法中不同字体的书法也是这样。因此,如果缺少了历史上任何一种成熟字体(如古文字中的甲骨文、金文、楚简、帛书等)书法,这个系统就是不完美的,中国书法这座“东方艺术的最高峰”就不那么雄伟壮丽了。为了全面继承和弘扬传统

书法,我们应该在重视今文字书法的同时,加大对整个古文字书法从理论到实践进行研究与探索的力度。 殷墟甲骨文是三千多年前我国最早有系统的成熟的文字,不仅表现于字的个数之多,也表现在字的结构复杂,古人所说的“六书”: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在甲骨文中都可找到实例。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甲骨文被著名学者王懿荣发现至今的百余年中,有许多前辈学者在甲骨学的建立和发展中,起到了奠基和开拓的关键性作用,其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甲骨学史上的“四堂”:即参照《说文解字》并利用金文字形与卜辞相互验证,考释出大量甲骨文且纠正了不少《说文解字》的谬误,在甲骨的搜集、著录、考释等方面都做出突出贡献的雪堂(罗振玉);将卜辞系联为有系统的古史材料,用以重构商史并推测其社会制度,使《史记·殷本记》和《帝王世纪》等书所传的殷代王说得到物证的新史学开拓者观堂(王国维);将盘庚迁殷至商纣灭亡8世12王的二百多年历史划分五个时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名“王朝断代说”创造者彦堂(董作宾);以研究古文字手段来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并在商世系的考证和甲骨文字的考释等方面,有许多独特创见的鼎堂(郭沫若)。 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仅给史学界、考古学界、文字学界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研究课题,也对中国书法有着巨大的影响。它那千姿百态的构形,高古

中国书法常识集锦资料讲解

中国书法常识集锦 1.汉字经过6000多年的演变,目前公认的字体有: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这七种字体被称为“汉字七体”。 2.“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 ———清?梁《承晋斋积闻录》 3.“汉人尚气,魏、晋尚韵,南北朝尚神,隋、唐尚法,宋人尚意, 元人尚态,明人尚趣,清人尚朴”。 ———金开诚、王岳川主编《中国书法文化大观》 4.“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湖笔、徽墨、宣纸、端砚)。 5.毛笔的“四德”:即“尖、齐、圆、健”。 6.我国最有名的笔是出自:浙江的湖笔、江苏的太仓笔以及河北的侯店笔。 7.墨的种类:主要分为固体墨(墨丸、墨锭)与液体墨(墨汁)两类。墨锭主要分为:松烟墨、油烟墨和油松墨。 8.宣纸按性能用途可分为:生宣、熟宣和半生熟宣三种。 9.“四大名砚”: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的洮砚、 山西绛县的澄泥砚。 10.汉字的六书:“六书”即象形、形声、指事、会意、转注、假借, 其中象形、形声、指事、会意主要是“造字法”,转注和假借是“用字法”。它是后人根据汉字的特征归纳出来的六种构造条例,而非造字条例。

11.“永字八法”:指“永”字的八个笔画:侧(点)、勒(横)、弩(竖)、 趯(钩)、策(仰横)、掠(长撇)、啄(短撇)、磔(捺)。 又:所谓“永字八法”,即以“永”字的八种点画为例,形象阐述书法用笔的基本要领:(1)点为“侧”,如鸟翻然侧下;(2)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3)竖为“弩”,用力也;(4)钩为“趯”,跳跃也;(5)仰横为“策”。如策马之用鞭;(6)长撇为“掠”,如蓖之掠发;(7)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8)捺为“磔”,如笔锋开张也。 12.楷书的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 13.汉字书写的笔顺规则: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横后竖、先撇 后捺、先外后内(也有先内后外的)、先中间后两边、先里头后封口。 14.正确的坐姿:头正、肩平、身直、臂开、脚平(足安)。 15.在练字时,应做到三个“一”:眼睛距书写纸面一尺; 笔尖距捏笔手指一寸; 胸部距书桌边缘一拳。 16.中国古代书法“四贤”,即“书中四贤”:指张芝、钟繇、王羲 之、王献之。 17.“二王”指王羲之(303~361)和王献之(344~386)。 18.“书圣”指王羲之;“草圣”指张芝或张旭。

书法题词题字用语用词集锦大全四字篇

四字篇 1 光风霁月 2 颐性养寿 3 神游千古 4 淡泊明志 5 见贤思齐 6 志存高远 7 彰往察来 8 开卷有益 9 心旷神怡 10 正本清源 11 宽仁厚德 12 温良恭俭 13 敏而好学 14 眠云卧石 15 俭以养德 16 博古通今 17 观海听涛 18 皓月禅心 19 高情远致 20 闲云野鹤 21 知白守黑 22 博学笃志 23 澄心清神 24 砥节砺行 25 宠辱不惊 26 思接千载 27 思逐风云 28 宁静致远 29 游艺依仁 30 温故知新 31 室雅人和

32 翰逸神飞 33 妙造自然 34 道法自然 35 法贵天真 36 归真返璞 37 浑厚华滋 38 惠风和畅 39 晓风清月 40 一苇可航 41 停云落月 42 行云流水 43 神与物游 44 月明风清 45 长乐无极 46 耕云种月 47 栉风沐雨 48 气吞云梦 49 清芬可揖 50 高山仰止 51 心随天籁 52 清风朗月 53 梦笔生花 54 精骛八级 55 矫首八荒 56 澄怀观道 57 书为心画 58 镂月裁云 59 三思后行 60 思逸神超 61 心远地偏 62 海纳百川 63 虚怀若谷

64 鸣凤清梧 65 飘然不群 66 春荣瑞气 67 虚己能容 68 博学约取 69 幽径独行 70 云开壑深 71 滴水穿石 72 水到渠成 73 上善若水 74 一池云锦 75 凌云寸心 76 心有灵犀 77 长风破浪 78 厚德载物 79 养德润身 80 云破月来 81 疏影横斜 82 暗香黄昏 83 碧天如水 84 浮生适意 85 和风清穆 86 清欢有味 87 业广为勤 88 万物化淳 89 慎终如始 90 锲而不舍 91 修学好古 92 源清流洁 93 清虚淡泊 94 鞠躬尽瘁 95 寂然凝神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明清 芥子园画谱明清时期绘画进一步普及于社会,作为学习范本的画谱纷纷刻板流传,《芥子园画谱》即是其中影响最大的画谱之一。《芥子园画谱》共分三集,初集为山水谱, 二集为梅兰竹菊谱,三集为花卉草虫翎毛谱。因对技法皆有简要分析,便于初 学者入门,故风行一时。 萝轩变古笺谱笺纸是古代文人书信或写诗时用的纸,讲求美观实用,明代后期套色水印用于笺纸的装饰,并将之辑印成集,遂有笺谱出现。《萝轩变古笺谱》为南京吴发 祥刊印,除用套色水印外,还创造性的采用了“拱花”技术。共182幅作品。杨柳青和桃花坞年画杨柳青位于天津西郊,又称“卫画”,杨柳青年画受到北方版画和院体画的影响,精工细腻,生动逼真,设色鲜艳雅致,题词讲究。在风格上追求绘 画效果,彩色套印可与彩绘结合。细腻鲜丽,人物形象俊秀传神。题材包括神#、 风俗、历史故事、戏曲、娃娃、美人、风景、花卉等。苏州桃花坞年画收到南 方版画影响,严谨细致,人物多作微笑表情。原色套印的传统形式,以粉红粉 绿为主,具有明丽雅致的效果,风俗、戏曲等题材的作品更具有南方地区特色。泥人张泥人张是天津张姓民间彩塑艺人的称号。“泥人张”的彩塑,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题材广泛、 惟妙惟肖。艺术上雅俗共赏。在中国民间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第一代匠 师名张长林,第二代张兆荣,第三代张景枯 景泰蓝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品,制造历史可追溯到元朝,明代景泰年间最为盛行,又因当时多用蓝色,故名景泰蓝。景泰蓝 以金或铜作坯,制成各种造型,再用细铜丝掐成各种花,中充珐琅釉,经烧制、 磨光、镀金等工序制成。景泰蓝造型特异,制作精美,图案庄重,色彩富丽, 金碧辉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我国传统出口工艺品。 顾绣又称“露香园绣”。明代顾绣多以名人书画为蓝本,配以典雅,针线平整,形象生动,又略以画笔点染补绣工不足,表现古代书画名迹能得其韵致,而无生硬 造作之感。顾绣的成就大大促进了欣赏性刺绣艺术的发展。 嘉定竹派明代嘉定朱氏祖孙三人相继以刻竹著名,形成“嘉定竹派”,他们都擅长书画,所刻古贤、佛像、山水、花木、章法新颖,用刀如笔,意趣横生。 馆阁体馆阁体属于官方使用的书体,特指楷书而言。在科举试场上,必须使用这种书体,它强调楷书的共性,即规范、美观、整洁、大方,并不强调如今所谓的个 性。书法家有沈度,风格婉丽,雍容端庄。其弟沈¥, 吴门三家(明代书法)祝允明、文征明、王宠体现着明代中期书法艺术的新成就。他们从古代书法艺术中广泛吸收营养,彻底摆脱台阁体的流弊,各自形成独特的风貌和 个性,具有相当的影响,在书法史上被称为“吴门三家”。 吴门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总体上属于人文画派,四人风格不同。画风精笔墨,尚意趣。沈周、文征明比较接近,但也有所区别,沈周山水笔墨挺健,气韵浑厚, 形成了粗笔写意的新面貌,开创一代水墨浅络山水的独特风格。他的花卉,笔墨 尚朴,风格淡逸。文征明在融汇细润文雅,独具一格。唐寅运用了元人水墨写意 的笔墨,融合变化,形成了劲秀潇洒的风格。仇英摹古的功力深厚,师法南宋院体, 人物山水,多以工笔重色为主,风格浓丽典雅,兼能水墨写意,也具有刚健秀逸之 致。他所画人物仕女,形象优美,线条流畅,形成了明代后期人物仕女画的时代风 貌,对明清画坛影响很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