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2 人口和民族教学设计

1.2 人口和民族教学设计

1.2 人口和民族教学设计
1.2 人口和民族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教科书粤教版地理八上

第一章第二节人口和民族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义务教育教科书粤教版地理八上第一章第二节人口和民族

【所需课时】2课时

【课标要求及分析】

课标要求:

1.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人口政策。

2.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3.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课标分析:

课标中有四个行为动词,“说明”、“理解”、“描述”、“说出”,认知内容为“人口增长趋势、人口政策、人口分布特点、民族分布特征”。因此,教学中因在围绕课标的基础上,选取典型图表进行探究式学习,重点落脚在人口增长趋势、人口政策、人口分布和民族分布这些问题上。

【教材及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是粤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和疆域》为中国地理部分的开章之篇。七年级地球与地图及世界地理知识的学习都为本节以及本学期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节侧重从人口和民族等人文地理方面对我国的基本地理概况作进一步的了解。人口的增长趋势、人口政策、人口的分布特点、民族分布特点是重点。依据课程内容将本节分成2个课时。第一课时:人口的数量、人口分布特点。第二课时:民族概况、民族分布特点。

学情分析:

1.知识: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七年级地球和地图和世界区域地理等基础知识,世界地理尤其是世界人口、人种特点及分布特点的学习,为本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2.能力:学生基本具有读图提取所需地理信息的能力。

3.现状:对地理充满学习兴趣,但是自主探究、分析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学习目标】

1.读我国六次人口普查图表说出我国人口数量并说出我国人口增长趋势。

2.读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3.举例说明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过多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影响。

4.理解我国人口政策,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5.读我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基本构成,总结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

人口增长趋势、人口分布特点、民族分布特点。确定依据:依据课标。

难点:

人口分布特点、民族分布特点。确定依据:以课标为基础,同时结合学情和教情确立。

【教学方式与方法】

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材料对比分析法。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遵循“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思想,在设计上利用多种图表、案例,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在合作互动中学习,并尽可能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例子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习的能力。

【教学资源】

结合本课重难点和教学方法,采用教材图册、图文资料、编选音乐、PPT课件等多元教学资料,以增强课堂有效性。

【教学过程设计】

读图,思考每幅图反映了什么问题。

通过图片和大家的讲解,我们看到中国人口具有鲜明的特点。中国人口到底有哪些特点?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材料。

课件展示资料:

材料一:

1:中国六次人口普查总人数示意图图2: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图3:我国人口增速示意图

材料二:

1.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

2.

过渡:

阅读材料,思考下面的问题:

1.复习人口密度的概念。

2.在“人口密度分布图”找到黑河—腾冲线,对比此线东南和西北

地区的土地面积和人口所占比例,说出人口密度的差异。

3.我国人口产生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知识总结

4.人口分布特征

1)我国人口分布大势:黑河—腾冲线西北的地区人口稀疏,东

南地区人口稠密。

2)我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

过渡:

阅读材料和课本,思考下面的问题:

根据材料一,同学们说出课件所示的少数民族。

根据材料一和课本,总结我国民族组成。

根据材料二,找出汉族和少数民族主要的分布地区。

根据材料二和课本,总结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

知识总结:

二.民族

1.民族概况:我国一共56个民族,

除汉族外55个为少数民族,占全国

2.民族分布:(引导学生读图并总结)

1)地区分布:汉族集中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则主要分

布在西南、西北、东北部地区。

2)分布特征: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以直接从图中读取,“大散居、

助学生理解。)

【板书设计】

第一章第二节人口和民族

【目标检测】

(必做)

1.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

A.人口基数大,增长已非常缓慢

B.人口数量多,素质高

C.人口基数大,增长非常快

D.人口地区分布不均

2.我国下列地区中人口疏密的是

A.沿海地区

B.沿河地区

C.平原地区

D.高山地区

3.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人口压力得到基本解决

C.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增长

D.计划生育政策效果明显

4.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A.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B.东南、西北、西南地区

C.东南、东北地区

D.东部和西南地区

5.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所在的省区是

A.广西

B.西藏

C.新疆

D.内蒙古

(双选)6.下列属于因人口增长过快而产生的问题的是

A.教育发达

B.交通拥挤

C.住房紧张

D.环境优美

(双选)7.关于我国民族的正确表述是

A.除汉族外的其他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

B.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分布界线非常清晰

C.我国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8.5%,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D.汉族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重最大,所以地位最重要。

(选做)8.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 AB 线为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其中,A 是 ,B 是 。

2) 上图反映我国人口分布特征是: 。 3) 我国人口呈现以上分布特征的原因是: 。 9. 读我国民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 2) 我国汉族主要分布在: 。 3) 总结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

A

B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教案 湘教版必修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人口爆炸的事实。 (2)了解地球的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以及人口容量的特点。 (3)理解资源、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 (4)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5)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思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众多文字材料、照片、图表、录像等,采用感觉上强烈的对比冲击让学生比较和综合分析地球人口爆炸的事实、原因以及后果,引导学生得出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提高学生阅读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2)尝试让学生从众多资料和自己的知识积累,发现人口爆炸、环境对人口如何限制、地球能容纳多少人、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切实弄清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能力。 (3)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学习过程要增进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使其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通过对各自见解的对话、协商,完善对事物的理解,构建起新知识。所以本节课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位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成为学习和探索的主体。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学会用可持续发展的目光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2)通过观察图片、影像资料、动手计算等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3)关心我国和自己家乡基本人口国情,从内心树立起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 2、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别。 3、人口容量的三特点。 难点:1、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别。 2、人口容量的三特点。 【教学过程与方法】 近几千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公元初年时,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而目前已超过了60亿,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20多倍。据预测,下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处100亿以上。地球只有一个,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呢?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多少人才是最合适的数量呢?

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教案

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 本节主要介绍世界人口的增长、分布和人口问题。重点是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难点是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教材通过世界人口增长图,列举许多人口数据,让学生通过分析来认识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为了便于学生分析并把握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所给资料从1950年开始,并预测到2005年,问题设置突出世界人口达10亿整数倍的年份。课文中介绍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4个人口统计指标,要求学生对人口数据能够进行初步的计算和分析。“世界人口的分布”,课文与地图密切地结合起来,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可记住四大人口密集地区。在课文中,粗略介绍了这4个地区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尤其是气候、地形、水文条件,进而说明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在气候湿润的临河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世界的人口问题”这一部分紧靠“人地关系”的主线,通过分析一系列实例来说明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人口过多、过少都不利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正常发展,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控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本节教材既介绍了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又分析了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人口预祝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关联,以此来培养学生透过数字看本质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数据一般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运用资料和地图,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分布的特点。 2、结合实例分析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 3、运用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人口问题的具体表现及其产生原因。 4、通过辩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运用资料和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讨论、探究,获取新知。同时,培养学生读 图、分析、归纳、合作的能力。 2、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 3、教学过程贯穿师生互动为主的原则,利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形成。 4、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性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世界人口的分布的地区差异 、各种统计图的判读 2、世界人口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3、人口分布的成因 、学生上网查找有关世界人口问题的资料、图片。 2、多媒体(辅助教学)、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 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时至今日,人们通过无数次的考察,发现在宇宙中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星球惟有地球。她像天使一般精心为人类营造了一个适合于生存的空间和环境,应该说,地球是我们人类美好的家园,他为人类提供了一切生存所需要的物质条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生活在这个美丽星球上的特殊生命——人类的有关知识。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小知识:人类的起源

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第一讲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和民族教案新人教版 (1)

中国区域地理第一讲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和民族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 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4、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5、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6、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 2、使学生了解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和省会(或首府)。 3、使学生了解我国五大海域。 4、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和民族。 5、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分布、增长状况。 6、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状况。 重点和难点: 1、我国位置、面积、所濒临的海洋、省级行政区及其行政中心的简称。 2、我国人口分布、增长及我国的人口政策、民族状况及民族政策。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位置和面积: ㈠、位置: 1.相对位置: A、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B、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西部深入亚洲大陆内部,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 家。 C、思考:习惯上常说:“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为什么? 2.绝对位置:

A、纬度位置: a、南(极):位于南海南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约4°N; b、北(极):位于黑龙江省漠河镇以北的黑龙江(俄称为阿穆尔河)主航道中心线 上,约为53°N; c、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越49°左右,相距约5500千米。当2月南国春回大地之 时,北国东北仍然是千里冰封。 d、纬度位置的优点:北回归线从我国南部穿过,我国绝大部分属于温带,南部有 一小部分位于热带,北部没有寒带。南北气候差别很大,这既有利于人民生活, 又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B、经度位置: a、东(极):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以东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主航道中心线 (“耶”字碑东角)上,约为135°5ˊE; b、西(极):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以西的帕米尔高原,约为73°40ˊE。 c、经度位置:我国东西跨越经度62°,相距约5200千米,时差达4小时以上,横 跨东5区到东9区。当东部的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之时,西部帕米尔高原仍然 是繁星满天。 C、我国位置的优越性: a、东部广大地区深受海洋的影响,降水丰富,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b、南北温度带多样,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c、海岸线漫长,有利于从海上同世界各国交往。 d、陆疆漫长,便于从陆上同世界各国交往,古代便是“丝绸之路”,现代有著名的 “欧亚大陆桥”连通欧亚两大洲。 ㈡、面积: 1.领土幅员辽阔,约960万。(最新数据为1045万Km2) 2.位于俄罗斯(1700万Km2)、加拿大(990万Km2)之后,居第三位,美国为930 万Km2,第四位;巴西第五位。 二、疆界与邻国: ㈠、疆界: 1、陆疆: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长达2万多Km(22800Km) 2、海疆: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大陆海岸线长达1万8千多Km,加上岛屿海

《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

《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 墨红镇中学王柱吉 教学目标 1.认识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以及由此产生的人口问题。 2.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3.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难点 1.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分布特点。 2.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我国人口政策的理解。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读图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新闻短片:人口增长过快世界变得越来越拥挤不堪20110505您早.让学生认识到众多的人口已经成为世界难以承受的问题,点燃学生学习新课的热情。 【学习新课】 学生自学课本找到能证明我国人口众多的材料。12.95亿(2000年资料,2010年第6次人口普查结果为13亿多),占世界1/5,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充分利用身边现有的课程资源) 展示课件:(来自网络图片资料:海边浴场、社区、医院、招聘会让学生体会我国人口之多。) 为什么我国的人口数量如此庞大呢?这与我国的人口增长不无关系。 出示课件:人口的增长 看课件,让学生认识世界和我国的人口都在不断增长。

通过观察“我国人口增长图”(课件动态折线图或者课本上的图1.9),小组合作分析以下问题。 1.从公元初到1600年(或1578年),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如何? 2.从公元初到2000年,哪一段时间内人口增长最快?为什么? (分组讨论后,小组代表总结发言,教师归纳点评小结) 自公元零年到1578年这漫长的岁月中,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可以说是比较慢的。但到1578年后,这条曲线的坡度开始急剧加大,这表明我国人口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这就是我国人口增长的第一次高峰。到1949年以后,人口曲线可以说呈直线上升。 为什么1949年后我国人口增长如此之快呢? 我们知道,人口增长过快主要是因为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造成的。解放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从而使我国的人口死亡率大大下降,而与此同时,人口出生率还保持较高水平,因此,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高。1970年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9%,特别是1960~1970年间某些年份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3%,平均每年新增人口2000多万,超过澳大利亚的人口总数1875万,相当于欧洲中等人口国家。 从70年代末以来,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下降。到1999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为0.88%。 出示课件:中国、叙利亚、阿曼的人口总数、净增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 对比中国、叙利亚、阿曼,思考为什么我国自然增长率最低,而年净增人口却最多?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案中图版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会用调查或收集的我国与当地近年来人口增长的资料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并分析我国与当地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②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知道我国黑河—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并比较其西北、东南在面积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③通过阅读上述数字资料和图表,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分布不均)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并初步懂得人口增长必须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理,提高对我国人口政策 的认识。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数字资料和图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上述数字资料和图表,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增 长快、分布不均)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 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迅速,人口东多西少,并联系经济发展、资源与环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和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无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谈话法 教学准备:地理挂图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启发性问题直接引入新课,在学生思考讨论中形成活跃的教学气氛。 二、传授新课: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读图:读p44B图。了解中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读p44.C算一算中国的人口数分 别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巴西人口的多少倍,,从而说明我国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加深对中国人口最多的印象。 2、绘图:让学生结合课本p45.D表;绘“我国人口的增长(公元初~2000年)”图,引导 学生从图中分析出我国在1578年后和1949年后两个人口增长高峰,特别是1949年后人口增长过快的特点。 3、分析:进一步从以前学过的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 分析,补充说明解放后我国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文化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同时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 4、讨论:让学生阅读p45阅读材料后,提出人过多,过少好不好的问题,展开讨论,启发学 生明确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口数量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环境与资源相协调的人口观。 5、读图:让学生看p46E图,再由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说明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过快所带来 的突出的人口问题。 6、补充:联系正文的“话题”,引出1970年我国人口平均每年新增人口2 000多万,超过澳 大利亚的总人口数1 875万);我国1999年的人口每年新增人口1 200万(接近荷兰的总人口数1 570万,超过南斯拉夫、希腊、比利时、捷克、匈牙利、白俄罗斯、葡萄牙这些人

《人口》教学设计

第二节《人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人口多、增长快这一基本国情;认识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2、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3、会解读人口分布图、人口增长图;能用计算、比较的方法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会做人口资源调查。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计算举例来探究我国人口的国情和分布特点,形成技能,培养正确人口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人口众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关注人口问题,养成正确的人口观。对我国的人口形势形成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人口过多给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播放电视画面──城市一景:街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异常拥挤。 谈谈你遇到过类似的由于人多给你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和烦恼吗?谈谈你这方面的遭遇和体验。

合作探究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互动一计算提供北京人口数量、面积的数据,算一算人口密度 比较比较中国(12.95亿),印度(10亿多)、美国(2.82亿)、俄罗斯(1.45亿)四国人口。(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形象感知手拉手站队绕地球赤道多少圈? 互动二读我国人口增长图看《我国人口增长图》,特别是20 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增长情况怎样?师生交流。 教师:(1)人力资源是宝贵的,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发挥这一优势,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人又是消费者,过多的人口,过快的人口增长,势必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互动三分小组讨论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会产生那些负面影响?然后小组间交流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人口的增长必须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必须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尤其要提倡晚婚晚育。 互动四结合活动2,了解实行计划生育和晚婚晚育对控制人口增长的显著成效;算一笔账,假设你们是三口之家,年收入是10 000元,如果你的父母又超生一个弟妹,你们家的人均收入又是多少,对你的成长有无影响? 二、我国的人口分布

中国人口国情教育教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中国人口国情教育(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与增长,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2.使学生了解有关华侨及华人的知识。 3.培养学生使用“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人口问题及对策。 教学难点 人口发展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的树立。 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教学媒体 挂图“中国人口分布图”、“中国人口增长曲线”投影片、课本插图、有关图表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书】第二章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第一节中国的人口 【引入新课】世界上有多少亿人口,我国有多少亿人口(1996年底)?中国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是多少?(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1996年底世界人口已达57.7亿,我国人口总数为12.2亿,我国占【板书】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中“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比较图”(见下表),提出问题:将四国面积、人口相比较,能得 出什么结论。 【结论】中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垃,但人口超过其它三个国家人口总数的2倍,与面积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7倍,是美国的4.7倍,可见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 【过渡】人口大国的人口又是如何分布的呢?首先介绍一下人口密度的知识。 【学生活动】12.2亿人/960亿平方千米=120人/平方千米。这一数字大约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0倍。 【板书】二、人口分布不均 观察课本中的“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量”图,找到江苏、山东、新疆、西藏的人口总数,参考课本“做一做”提供的上述省区的面积,计算四省区的人口密度并比较东部沿海两省与西部内陆两自治区人口密度的差异。 仔细观察课本中的“中国人口密度图,思考以下问题: ”

《众多的人口》教案设计一

《众多的人口》教案设计一 教材内容详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记住中国的人口数量、人口特点,了解中国关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人口问题,记住我国的人口基本国策。 (2)了解中国的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图表,分析归纳我国人口分布和增长情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了解我国人口国情的基础上,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关系及控制人口的必要性,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快乐点击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户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的31.6%,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 关于中国的人口的基本国情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口基数大 中国现有人口12.95亿,约占世界人口比重的21.6%,它比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尼西亚、巴西几个人口大国之和的人口总数还要多。 (2)人口增长迅速 1949年我国大陆人口为5.4亿人,1981年突破10亿,1988年突破11亿,1995年突破12亿。 (3)总人口中年轻人较多,意味着未来结婚有生育能力的人越多。1982年普查0~14岁的女性人口约为1.6亿,她们在20世纪前后进人婚育期,使我国面临着一个新的生育高峰。同时,有些城市的人口开始进人老龄化。 (4)农村人口比重大。总的来说,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不高。2000年全国市镇人口占36%,农村人口占64%。农村人口多,生育率又高于城市,所以农村的人口问题比城市更加严重。 中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1200万左右。要满足这么多新增人口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必须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这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如果不注意控制人口,人口的增长超过了物质资料增长的速度,必然会导致生活水平降低,而且还会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为了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的国策。 2.人口东多西少 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统计,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4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9人)的3倍多。 从中国人口密度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大致以黑龙江省的黑河市和云南腾冲县一线为分界线。东西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特别是沿海的省区人口密度更大,西部内陆的几个省区人口密度很小。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分布特点呢?东南部地区:地形

第二节__人口的空间变化的教学设计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能力目标1.通过有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结合实例,学会案例分析的方法 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两大板块,每一板块内部又分为二战前后和改革开放前后为时间界线。这种空间和时间的差异性,构成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加强总结和比较。利用多媒体采取比较法列出两幅表格,让学生比较二战前后和改革开放前后人口迁移的路线、特点、原因。从案例分析不同的国家由于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也各相同。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影响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各有不同。本节课有丰富多样的阅读资料和形式,可相互穿插灵活运用于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人口迁移的类型(流向、成因、意义);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原因以及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和比较法 教具准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自制图表等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假如现在给你一个机会重新选择住地,你会选择什么地方?学生在七嘴八舌中各抒己见。老师总结,出于多种原因,有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人们的住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以及生产力的发展,会发生空间移动,这就是人口迁移。本节课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的迁移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定义所谓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空间移动人口迁移三大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制 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去理解: 第一,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但不能把所有的空间移动都当做人口迁移,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和"长期"变化的运动,才被当做人口迁移。这就是人口迁移的时间性。强调人口迁移的时间性,就是要把人口迁移与人们每天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常往返、外地购物、出差等活动区分开。另外,按照这一定义,游牧民的迁徙、季节的季节流动、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也不应包括在人口迁移之中。 第二、人口迁移的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人们的居住地各不相同,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有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距离"。 说一说:哪一种属于人口迁移?让学生理解人口迁移含义。 1民工潮涌向城市 2美国人口从"冷冻地带"向"阳光地带"转移 3小吴去北京旅游一个月 4三峡库区区民搬迁沿海城市安家落户 2.人口迁移的分类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 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去想里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3.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学教案

第4、5课时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重点、难点知识点介绍: 重点: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分布,人口问题及对策。 我国的民族政策和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 难点:人口发展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直辖市的科学人口观的树立。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学生活动]阅读下图中“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比较图”(见下表),提出问题:将四国面积、人口相比较,能得出什么结论 一:人口分布,东西不均 观察课本71页3-1-2图,找出分口分界线并说出我国人口分布的地区以及原因 分界线分布在地区 原因:① ② ③ ④ 二:基数过大,控制增长 看课本3-1-3图回答问题 1.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出生率明显上升; 2.人口增长趋势:人口增速减缓,但我国人口基数大,青少年比重高,人口总重持续增加一段时期,在渡过高峰期后,人口总数将呈下降趋势。 看课本3-1-4图“我国人口金字塔图”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①抗日战争时期 ②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③1959-1962三年自然灾害 ④“文化大革命”前期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共56个民族成员。其中汉族人口最多,接近全国总人口的92%,其他民族为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相差悬殊,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我国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先后成立了内蒙古、新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西藏等五个自治区。还在部分地区成立了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等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二、1。各民族分布特点:大,小,相互交错居住; 2.汉族集中在部和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北地区 3.目前,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 青海、四川、甘肃、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 三、独特的民族风情 1.泼水节2.那达慕大会 四、我国的主要民族政策 1.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2.实施民族区域自治 3.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4.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5.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6.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 作业:优化探究课时作业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案新人教版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 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特点与人口增长。 2、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 2、通过报刊、上网查询、调查采访等途径找出相关资料,初步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和处理信息,进行辩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 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方法 比较法、小组讨论辩论等。 教具准备:中国人口密度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前一节我们学习了我国辽阔的疆域,真正认识了地大物博的祖国。其实在这片辽阔的国土上,还繁衍生息着众多的中华儿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讲授新课 (板书)一、人口数量 大家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众多“到底是多少呢?请大家看课本第11页第一行,请大家齐读这一行。 (板书)12.95亿(2000年),占世界1/5,最多。 (承转)大家还记得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大约是多少吗? (活动)挂出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的比较图,请大家算一算: 1、中国的人口数量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人口的多少倍? 2、这四个国家的平均人口密度本别是多少? (可以请几个同学上黑板上分别计算) (归纳讲述):中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却超过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三国人口总和的2倍,与面积和我国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2倍,是美国人口的4.7倍,与比我国面积大得多的俄罗斯相比,我国人口是俄罗斯的9倍,可见我国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国。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2019)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综合思维:能够通过案例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综合分析地理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区域认知:结合资料,了解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情况、特点和影响因素,并会分析人口迁移所带来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 通过学习,认识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并理解人口迁移是人类活动常见的一种现象,是人与环境协调的一种体现。 地理实践力:了解自己家乡人口迁移的情况,并分析迁移的原因和所带来的影响。重难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 教学过程: 师:(播放“人口普查”视频)“十年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近期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正如视频中所说,每位公民都有责任与义务积极参与全国人口普查。视频中也提到了人口普查的内容,即姓名、公民身份证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人口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而于11月1日正式开始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更是意义非凡,不仅能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更能为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今天,深圳市的人口普查工作人员来到了经纬家,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在信息登记的过程中,也了解到了经纬一家的‘人口迁移之旅’。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节课对‘人口迁移’的学习”。首先请同学们齐读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综合思维,开始。” (学生齐读) 师:“接下来让我们听一听经纬讲述的家族故事。” (展示PPT,请学生朗读) 师:“看完后请同学们思考,材料中展示的人口流动活动中,那些属于人口迁移?” 师:“要想做出正确判断,必须明确人口迁移的概念,经过课前预习,相信大家已经在课本中划出来了。” (PPT展示,请学生朗读人口迁移、人口流动的含义及属性) 师:“明确概念后相信大家一定能轻易去分开这两个概念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随堂检测,请同学来判断一下。” (请学生做题,并解析,老师给予评价) 师:“由此我们可以做出判断,经纬家的到贵州工作、结婚到贵州、出国留学、在深圳工作都属于人口迁移行为。但又是哪些因素驱使他们不断进行人口迁移、改变定居地呢?” 生:“经济、政策、婚姻......” 师:“同学们给出了很多答案,让我们一起通过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的学习,进一步验证一下同学们的答案。” (PPT展示人口推拉理论) 师:“加好代表拉力,减号代表推力,哪位同学能起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推力,什么是拉力?” (点名,请学生回答,并点评,展示定义)师:“2分钟时间大家小

中国的人口的教学设计

《中国的人口》的教学设计 陈蓝蓉 一、教学设计的依据与思路 (一)课标要求及解读: 课标要求: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在课标中蕴含着对学生各种数据及统计图表、人口分布图的判读能力的要求,也蕴含着对学生地理分析能力的要求,故而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能力的训练与渗透将成为这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此外,也涉及到了新课标的总课程目标中的一些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如“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知识与技能要求中的“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内容 本节属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的第三节内容,主要介绍中国的人口数量、增长情况、分布及人口问题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本节是对学生进行“两史一情”教育的重要内容。人口国情是我国最基本,也是最基础的国情,它对我国的资源、环境、产业特别是农业的影响十分深远。因而理解中国的人口突出特点、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对学生学好中国地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本节知识点较少,内容简单,便于掌握,教师可充分利用本节内容的教学,帮助一些七年级地理学得较差的同学重树学好中国地理的信心与学习兴趣。 (三)学情分析 人口知识及问题在各类媒体、以往的教材中大量出现,学生应对本部分知识十分熟悉,教师可不必大量讲析,学生便可理解。在本节中大量应用了统计图表,但这一知识在七年级数学中已做了详细的介绍,故而读图特别是一些简单的统计图,不成为本节的重点讲授的内容。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从形象向抽象过度的时期,且八年级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比较燥动,因而对于这种比较枯燥的理论课,应适当加入一些比较深动的例子,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印象。 对主要来自农村本校的学生而言,八年级学生也正处在学习两极分化的阶段,出现了一部分学地理的能力较差的学困生,同时学生的讨学思想已渐渐表露出来,即学习积极性不高。因而要让全班同学都动起来,在课堂中有所得十分困难;要让一些对地理有兴趣、学得好的学生在课堂中吃饱、吃好,这也有难度。 (四)设计思路 古人云:“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与学习的习惯,教是为了不教,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本堂课中,本人主要采用江苏省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的“三导式”(导学、导疑、导练)教学模式,即先利用学习资料,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教师进行心要的学法指导后,学生围绕教材开始自学,并完成学习资料中的“导学练习”,教师从中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然后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结合教学目标进行精讲,做到“学生会的不讲,大部分学生会的少讲,学生不会的、重难点知识精讲,之后结合学习目标和板书进行小结全课;最后用一页16开的练习进行巩固。从而达到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将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大大提高效率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八年级地理上册.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一单元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教材分析】 作为中国地理,第一章介绍了三部分内容,中国的疆域,人口以及民族。本节众多的人口,首先介绍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用图表直观展现我国人口增长情况,活动的设置和图片的使用使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知道人口过快增长给我国带来的人口压力,明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性;其次运用中国人口密度图等分析中国人口分布特点以及人口地理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原因,教材充分使用地理图表传达地理信息,从而锻炼学生识图、分析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能力。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世界地理的学习作为基础,学习中国地理已经有方法可循。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生作为常识已经了解,中国人口分布特点通过图表学生也容易理解,人口密度差异的原因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很快便会知道是地形、降水、经济等方面因素形成的。 【教学目标设计】 1.课标要求 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2.课标分析

3.学习目标 通过分析有关图表数据,了解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通过活动了解我国人口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带来的压力,识记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内容,了解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意义。 通过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知道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分析东南和西北地区在面积、人口数量、人口密度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4.教学重难点 我国目前面临的人口压力,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内容及意义。 通过分析中国人口密度图,得出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学会分析我国人口密度差异的原因。 5.教学资源的运用 多媒体课件,地图册和课本。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比较归纳 【教学过程】

《第二节人口》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第二节人口》教学设计 清华附中唐秀梅 学习目标: 1.运用有关数据和资料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并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2.运用我国的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并简单分析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分析相关资料,了解中国人口在数量上和分布上的特点;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②教学难点:学会阅读人口增长折线图,并结合历史和社会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学会阅读人口分布图(等人口密度线图),并由此得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综合分析造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原因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请同学们看一个资料,这是世界人口前十位的大国及其人口数量:中国(1,339,724,852)、印度(1,210,193,422)、美国(312,566,000)、印尼(237,641,326)、巴西(

190,755,799)、巴基斯坦(177,743,000)、尼日利亚(162,471,000)、俄罗斯(142,914,136)、孟加拉国(142,319,000)、日本(127,720,000)。 同学们通过阅读资料,显而易见中国位居第一位.另外再请同学们把其中的世界面积大国标出来,看一看有哪几个?再计算一下中国人口数是他们的多少倍? 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八位,中国人口数量是俄罗斯的近9.4倍;面积第四大国美国,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三位,中国人口数量是美国的近4.3倍。而面积第二大国加拿大不在其列,我们的人口相当于加拿大的40多倍。 承转过渡:以上这些分析都说明什么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21%,中国人手拉手站在一起,可以绕地球赤道50多圈,这些都说明我国人口在数量上具有基数大的特点。 资料分析: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如下: 第一次人口普查──1953年6月30日:601938035人 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年6月30日:723070269人 第三次人口普查──1982年12月27日:1031882511人 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10月30日:1160017381人 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 1295330000人 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11月1日: 1370536875人

名师优质教学设计参考:《众多的人口》

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 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地理教科书 年级: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 授课教师:王喜峰 荣誉:全国优质课特等奖河南省教学标兵 河南教育学会中学地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单位:河南省实验中学 【学习目标】 1.阅读相关图文资料,说出我国人口总量、增长及分布特点。 2.阅读相关图文资料,说出当前突出人口问题及其影响。 3.结合相关图文资料,说出我国人口政策及积极意义。 【学习重难点】 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其分布特点。(重点) 我国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难点) 【学习方法】 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学习过程】 环节1:温故而知新——回忆七年级上册人口相关知识 PPT显示:世界人口增长曲线,世界人口分布图。 【教师启发】在七年级上册我们已经学习了人口的相关常识。我们就用我已经学过的知识,对中国的人口状况进行认识。在上面的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了解人口,往往要了解三个方面的内容。 学生回答:人口的数量、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分布。 【教师承转】好的,这节课我们就从我国人口的总量、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分布开始本节课的学习。环节2:认识中国人口特点 PPT显示:世界主要人口大国。(前五位) 【教师启发】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学生回答】我国人口总量居世界第1位,人口总量大。 【教师承转】特别好,从上图中我们已经得出,我人口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人口总量大,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那么,我国人口总量一致都是怎么多吗?我国人口增长经历怎样的变化过程呢? PPT显示: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

教师提问:大家结合这幅图,阅读教材相关知识,完成下面三个问题。 由学生分组讨论以后回答。 学生回答以后就老师和同学进行点评、补充。 教师总结并启发:刚才这幅图的阅读,我们可以发现我国人口在1600年以前增长缓慢。2000年至1949年之间,人口开始快速增长。1949年到2000年人口增长的速度是大大加快。人形象的打了一个比喻,1600年前是蜗牛速度。1600年至,1949年为步行速度。而1949年之间是汽车速度。在刚才大家的讨论过程中,我们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社会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以及整个社会的稳定。人口的增长速度大大加快。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我国目前人口,第2个特点便是? 【学生回答】人口增长快,每年净增人口多。 【师生点评总结】好,非常棒,我们通过上面两个环节我们已经认识了我国人口的两大特点。第一个特点呢是我国人口总量大。第2个特点是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快,每年净增人口多。 【教师启发】我国人口除了这两个特点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突出的特点呢?下面请大家阅读我国人口分布图。回答下面问题: (1)在图中找出江苏、广西、青海、西藏四个省,并按照人口密度排序。 (2)读图,以黑河—腾冲线为界,说一说中国东部和西部人口密度的差异。 PPT显示: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 让学生上台指出并说出相关理由。学生回答以后老师及时给予点评。 【教师启发】 从整体上看,我国人口呈现出东部稠密,西部稀疏的特点。分界线呢是从黑龙江的黑河到云南的腾冲。该线以东以南的地区人口密度大,以西以北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小。那么是什么原因造

人教版八年级上教案第一章第二节人口

1.2人口 第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我国人口众多的国情;、 2.认识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数据图,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计划生育国策咋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2.根据我国人口分布图,描述人口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我国的人口数量及增长特点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2.我国的人口国策。 3.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 对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的认识。 课前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我国人口众多的图片,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看图片,从视觉上体会我国人口众多,分布不均的国情。图片展示更易于理解与激发学生兴趣。 人口分布东多西少

算密度,找差异展示江苏省和青海省的面积与人口图,请计算江苏省和青海省的人口密度,体会我国东西部人口密度有何差别? 展示“我国人口分布图”,学生观察,找出人口分布差异的分界线,并尝试描述人口分布特点。 重叠展示“人口分布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分布图”“中国城市交通分布图”,学生尝试分析,人口分布为什么呈现东多西少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江苏省与青海省的比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人口密度的概念,并清楚,人口密度大不仅与总人数有关,还与面积有关。之后呈现的几幅地图,让学生学会析图,并理解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展示“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学生描述我国人口增长趋势,了解我国人口众多,居世界第一。 学生思考讨论人口数量大、增长快会带来哪些影响? 教师归纳总结交通、住房、医疗、教育、环境、资源 寻求解决办法计划生育。 展示我国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的影响,学生理解我国人口国策。 教师简介我国人口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设计意图》本部分内容主要要求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图,描述并发现问题。通过两个思考讨论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课后思考近年来,我国为什么开放二胎?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提出,鼓励学生理解我国人口国情与国策,并理解人口国情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 教学反思 略。

《人口》教案

《第二节人口》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运用有关数据和资料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并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2.运用我国的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并简单分析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分析相关资料,了解中国人口在数量上和分布上的特点;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②教学难点:学会阅读人口增长折线图,并结合历史和社会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学会阅读人口分布图(等人口密度线图),并由此得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综合分析造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原因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请同学们看一个资料,这是世界人口前十位的大国及其人口数量:中国(1,339,724,852)、印度(1,210,193,422)、美国(312,566,000)、印尼(237,641,326)、巴西(190,755,799)、巴基斯坦(177,743,000)、尼日利亚(162,471,000)、俄罗斯(142,914,136)、孟加拉国(142,319,000)、日本(127,720,000)。 同学们通过阅读资料,显而易见中国位居第一位.另外再请同学们把其中的世界面积大国标出来,看一看有哪几个?再计算一下中国人口数是他们的多少倍? 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八位,中国人口数量是俄罗斯的近9.4倍;面积第四大国美国,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三位,中国人口数量是美国的近4.3倍。而面积第二大国加拿大不在其列,我们的人口相当于加拿大的40多倍。 承转过渡:以上这些分析都说明什么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21%,中国人手拉手站在一起,可以绕地球赤道50多圈,这些都说明我国人口在数量上具有基数大的特点。 资料分析: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如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