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年级历史课程纲要

七年级历史课程纲要

七年级历史课程纲要
七年级历史课程纲要

2014—201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课程纲要

君召初中政史地组

2014年8月

《七年级历史上册》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登封市君召乡初级中学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人教版教科书

设计教师:白金福

适用年级:七年级

课时:30课时左右

【课程总目标】

1、坚持认真学习、贯彻“道德课堂”要求,全面推进新课改理念,.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主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2、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课堂中贯彻民主平等原则、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3、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这段历史。了解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基本了解我国古代朝代更替,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课程内容】

根据《普通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教材共有四个单元的内容,其具体内容

1、第一单元: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3课华夏之祖

2、第二单元: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3、第三单元:第10课“秦王扫六合”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4、第四单元:第18课三国鼎立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课程实施】

(一)教学方式:坚持道德课堂模式下的教学方式。具体如下:

1、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要质量。

2、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如电子白板教学,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3、做好学案指导、单元测试及讲评工作。

4、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

5、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审题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

七年级上册共四个单元,讲述从远古到隋以前的中国历史。

第一单元、中国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中国远古人类第1课时

内容标准(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第2课时

内容标准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第三课华夏之祖第3课时

内容标准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对第一单元复习、测试第4、5课时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第6课时

内容标准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第7课时

内容标准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和商业的状况及特点;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

2.学生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我国经济发展的概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学生能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3.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学生能够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第8课时

内容标准学生能够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晋楚争霸与城濮大战,了解南方的吴越争霸,掌握战国的形成过程、名称、方位及长平之战的影响。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第9课时

内容标准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第八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第 10课时

内容标准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

第九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第 11课时

内容标准孔子及其仁学说。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老子和他的辩证思想。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

对第二单元进行复习、测试第12、13课时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十课“秦王扫六合”第14课时

内容标准学生能够了解秦朝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以及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的历史事实。

第十一课第 15课时

内容标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第十二课大一统的汉朝第16课时

内容标准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及其它相关的历史事实。第十三课两汉经济的发展第17课时

内容标准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为我国两汉盛世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使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第十四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第18课时

内容标准了解了匈奴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第十五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第19课时

内容标准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性和两汉经营西域的史实。

第十六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20课时

内容标准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纸的发明和改进、华佗和张仲景的成就,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十七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21课时

内容标准学生能够知道《史记》的作者、体裁和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借助实例,分析佛教、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对第三单元复习、测试第22、23课时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十八课三国鼎立 24课时

内容标准学生能够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大致情况,和最后形成的三国鼎立的形式。

第十九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25课时

内容标准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

第二十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26课时

内容标准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第二十一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27课时

内容标准说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数学.地理.农学三方面的科技成就。培养学生的

综合归纳能力和动手能力,了解祖冲之和圆周率的基本内容。

第二十二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28课时

内容标准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主要有: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对第四单元复习测试 29、30课时

期末总复习

(三)课外拓展性练习:

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教材、影视作品、歌曲、网络资源等,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让学生收集照片、票证和物件等,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他们通过拟订访谈

提纲、访问长辈、实地考察、整理记录、收集

资料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实事求是精神和体验

探究式学习方法

举行故事会,让学生讲述科学家的生平和主要成就。

课堂组织形式

导入新课——制定学标——指导自学——合作探究——展示成果——教师评价释疑——当堂测试——学习评价——学习反思。

课程评价: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1,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课堂纪律、课堂互动参与情况等)进行及时的评价和记载,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依据。

2,参与探究活动的表现。

3,考后的反思和分析。

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

1,练习的完成:掌握每课的基本概念:选择题的准确率在80%左右;材料阅读题,要求能认真阅读材料并能

运用其中的信息有层次地进行问题的解答。问答题,要求认真领会题目的含义,准确把握问题的角度进行回答。

2,回答课堂提问的情况:要求的领会、语言的表述等。

3,课堂笔记的情况:条理的清晰、重点的突出、字迹的端正、内容的完整等,最重要的是:自主性的体现——是否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地作一些札记。4,每个单元综合练习的评价。

5,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的评价

七年级体育课程纲要

体育与健康(七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背景 学生情况:?七年级共六个班,每班约五十人左右,大多数学生身体健康,无运动技能障碍。 根据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培养目标《中学体育教学课标》以及本校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传授基本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能,并在传授中渗入思想道德教育,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目标 1、使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知识及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和安全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 2、学习田径、跳跃、力量、球类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3、培养学习各项基本技术的兴趣,培养勇敢、顽强、自觉遵守规则、团结协作等优品质。

内容 实施 一、教学方式。 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思、即玩中有所得,处处体现了新课标中对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学习方式 1、? 采用游戏,提高学生积极性

2、? 注重启发诱导,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并能主动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 有意识的让学生自主锻炼,自我检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三、实施对策 将所学到知识分组归类进行复习,注意各个知识面上的联系,又通过讲、评、议、练等形式巩固内容,加强知识面的巩固。 1、开学初,我将根据本校工作的安排,结合我校体育组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校体育运动队训练计划。 2、加强对教材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与运动能力。 3、认真备好每节课并保证每一节体育课学生都有收获。 4、立足平时课堂教学的质量监控,以“平时课”、“家常课”论质量、论教师的水平。注重教学过程的实效性,学科功能的本质性,质量效能的根本性,进一步深化对新课程质量管理。 评价 学期成绩以百分之呈现,由两部分组成:过程性评价(40分)、终结性评价(60分)。 一、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40分)=课堂表现(20分)+课后锻炼情况(10分)+过程测试成绩(10分)

七年级数学课程纲要完整版

初中七年级数学课程纲 学校名称:孟庄二中设计教师:乔方课程名称: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适用年级:七年级 授课时间:共80-90课时教学材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课程目标: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认识常见的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并能用语言描述出来,能对它们进行正确的分类。2.经历展开与折叠,切截及从不同方向看等数学活动,在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相互转换等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立方体及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4.进一步丰富数学学习的成功经验,激发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好奇心,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习惯和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学习与活动中逐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安排: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有理数及其运算的意义。 2.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4.经历探索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5.能运用有理数及其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 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2、理解代数式的含义,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3、掌握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并会进行运算。 4、会求代数式的值,能解释值的实际意义,能根据代数式的值推断代数式反映的规律。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 1、经历观察、测量、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2、在现实情境中认识线段、射线、直线、角等简单平面图形,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关系.

影视与历史课程纲要

《影视作品与历史》校本课程纲要 齐斌 简要说明 本教材基本以历史发展阶段来划分节数,侧重点在于历史,旨在通过影视来展示历史发 展的脉络,其线索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三大部分来编写,以中国史内容为主,世界史分量较小,同时兼顾一些理论评介性的内容,如第三节、第十二节。由于内容重 心是历史,所以对于影视技巧、著名演员、艺术特色的方面的内容少有涉及。教材所引材料 基本来自网络,限于篇幅未能一一注明,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敬意和感谢。本课程初次开设, 尚无成型书籍和其它材料可以参考,定有许多疏漏、谬误之处,请读者予以指正。 第一节历史影视简介 一、中国古代史部分 1、《大秦帝国》 2、《三国演义》 3、《贞观长歌》 4、《康熙王朝》 5、《雍正王朝》 二、中国近现代史部分 1、《林则徐》 2、《鸦片战争》 3、《火烧圆明园》 4、《甲午风云》 5、《我的1919》 6、《开天辟地》 7、《红旗谱》 8、《地道战》 9、《红日》 三、世界史部分 1、《大国崛起》 2、《珍珠港》 四、历史影视的分类 1、纪实真实的历史 2、接近历史的真实 3、距历史真实较远,但有些历史真实的影子 4、历史仅仅是背景,影视中的人物、情节凭空捏造。 5、神魔化历史 五、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1、丰富精神生活,休闲心灵 2、扩大知识面,增强审美意识 3、培养历史意识,为课内学习丰富营养 4、了解一些影视制作的技巧 第二节电影《孔子》 一、简介历史时期的孔子 二、电影《孔子》简介 三、学生观看《孔子》片段教师巡回指导,回答学生观看过程中提出的问题。 四、同学互动谈体会 五、教师评点学生的看法 第三节正确看待欣赏中国古代帝王影视 一、古装帝王剧在影视文化发展中盛行的原因 1、经济效益的趋动追求经济效益是影视剧创作者的主要目标, 2、既有现成的故事题材, 又无版权困扰相对而言, 古装帝王剧的取材范围宽广 3、创作题材的安全性 二、从古装帝王剧的盛行看世人心态 1、古装帝王剧比较注重影视的娱乐休闲功能,能够满足广大观众情感渲泄的愿望 2、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繁荣昌盛,古装帝王剧以一种崭新的姿态,迎合并讨好了一些男人潜意识中存在的惟我独尊、妻妾成群的心态, 也为那些靠出卖色相快速致富的女子提供了强有 力的理论依据。 3、古装帝王剧的盛行, 反映了弱势群体的心声 三、影视作品在实现其娱乐性的同时, 要充分体现其教育性 1、影视作品应在娱乐中, 给人以启迪, 充分体现其教育性 2、帝王剧的泛滥, 不利于创作题材的多样性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七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数学(下) 授课时间:62课时 课程设计: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课程标准相关陈述: 《数学课程标准》中该课程相关的要求有: (1)理解对顶角、余角、补角等概念,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 (2)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能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能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4)掌握基本事实: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5)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6)理解平行线概念;掌握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7)掌握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

行。 (8)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了解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 (9)能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10)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 . (11)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12)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13)了解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14)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求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15)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16)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17)掌握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8)* 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陈建静《趣味历史》课程纲要

《趣味历史》课程纲要 主讲教师:陈建静 教学材料:历史视频、教学图片、历史照片、实物材料、 课程类型:校本课程活动课 授课时间:40分钟×18 授课对象:初一、初二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趣味历史》课程学习,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初步掌握相关的历史理论知识,以及学习、探究历史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提高历史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具体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认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髓,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考古发现等,初步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进一步提高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各类史实史料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识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历史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过程与方法: 历史学科的学习是一个从了解个别史实到不断积累各类史料,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全面理解的过程。因此,本课程通过图片展示、影视欣赏、纪录片选播、听老师讲历史故事等多种形式呈现历史,从而增强学生的历史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历史,激发对历史与文化的兴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团结合作精神,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实、求真和创新的科学态度。认识人类文化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各地、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吸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意识。全面提高人文素养。 【课程内容】 历史学科可以说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但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中学历史所占分额比较有限,所涉及的历史知识也仅局限在一些重大事件和人物上,而且多为史实或者结论性知识,学习探究的过程难以充分体现。 《趣味历史》选取教材以外的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辅以教师说明、影视欣赏、纪录片选播和学生讨论等形式,实现教学目标。主要选取以下专题: 1、探秘古文明,主要是以图片展示、考古发现及老师讲故事为主,学生自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纲要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学校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设计者:学校七年级备课组() 授课时间:110课时左右(含期中、期末考试及复习)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1.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4.随文了解学习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5.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背诵积累优秀诗文。 6.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会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学段目标:七年级是初中的起始阶段,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拓宽语文眼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学好记叙文和浅显得文言文。 学期目标:1、培养朗读和默读的习惯,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品味诗文优美的语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并加以积累。 3、抓住小说这一文学样式的体裁特点,学习阅读小说的方法。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增强语言运用能力。 4、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

的内涵和精荚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内容标准与教学设想: 开学第一课:告诉七年级学生我们初中语文学什么(1课时)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目标(标准版)

编号:YB-JH-0682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目标(标 准版) Frequently formulating work plans can make people’s life, work and study more regular, and develop good habits, which is a habit necessary for success in doing things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目标(标准版) 摘要: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使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比较有规律性,养成良好的习惯,因为习惯了制订 工作计划,于是让人变得不拖拉、不懒惰、不推诿、不依赖,养成一种做事成功必须具备的习惯。本内容可 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使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一、学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历史教学,有的同学学习历史的兴趣很浓,有的同学根本没什么兴趣。所以上学期历史的平均成绩在整体成绩还不理想,原因都是不爱学习的学生很多,因此,成绩取得高分的学生平均被拉了下来。这个学期要想办法使学生的成绩有较大的提高。我应该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来改善一向把历史视为副科,不好好学习、认真对待的学生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课的学习上,力争培养一批热爱历史学科的爱好者。 二、教材分析 依据七年级历史课程标准,整合人民版、人教版历史教材,在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学科教学计划 一、学期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基础知识的培养要求: 了解角的相关概念及垂直的概念. 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数和它的图象,并会求解析式. 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并应用其解题. 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另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并求解。 了解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的概念,并会判定哪些是确定事件或不确定事件。 了解正整数幂的运算性质并会运用它们运算.

了解单项式与多项式,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外角及其外角等相关概念. 了解圆的相关概念并会画圆. 2、基本技能、能力的培养要求: 、学会利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分类的数学思想,学会类比的数学观念。 、体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培养推理论证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变革的重点,将小组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积极进行自助互助学习型课堂和

“五三”优质高效课堂教学。 2、要体现“345”优质高效课堂和“五三”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的相关内容。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 3、体现“三为主”原则:以学为主、以练为主、以赛为主。倡导“三自主”原则: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交流。鼓励“三动”:动脑、动手、动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数学源于生活,同时又反作用于生活,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2、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对学生进行愉快教育,通过“345”优质高效课堂和“五三”教学模式教学,使学生形成人人乐学的浓厚学习氛围。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基础知识分析 通过半年的学习,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都有一定的提高,但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距,

人教版历史课程纲要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一、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中国古代的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能力与方法目标:能够识读历史图表,正确地计算历史年代,较为清晰地叙述相关的史事,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能够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断增强学习祖国历史的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二、课程内容 1、概述 一百多万年前,中华大地上就有人类活动。考古学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为研究中国古人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中国是世界上原始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之一。(当指河姆渡与半坡。炎黄战蚩尤、黄帝时期的发明创造、尧舜禹等,神话与传说成分较浓,考古证据不足) 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此乃夏朝的地位,另外,它还创立了王位世袭制)。迄今发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商朝的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代表了早期中华文明(指“三代”,夏、商、西周)的辉煌成就。西周取代商朝后分封诸侯,对疆域的控制更加稳固。 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度渐趋瓦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发展。各诸侯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思想文化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战国时期的历史,堪称唯物史观的经典演绎: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经济基础变化导致上层建筑的变革,社会存在的变化也在社会意识上得以充分展现。)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秦朝因暴政短命而亡,但它的一些制度对以后历代王朝具有深远影响。继起的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国力达到鼎盛(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可以作为专题进行课程整合),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与罗马帝国同时)。东汉的版图大致与西汉相当,但政局较为混乱(外戚与宦官专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自220年三国开始,至589年隋朝统一南北,中间除了西晋280—316年短暂的36年统一外,基本处于分裂割据状态,长达300多年)。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如西晋时五胡内迁、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等),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此时,农业技术不断进步(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医学已经形成系统的理论和独特的治疗方法(华佗与张仲景),天文学、数学(祖冲之)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纲要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七年级历史下册》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 授课时间:22课时 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七年级全体学生 一、课程目标: 1、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知道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及其概况,认识大运河开凿的影响。 (2)知道“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能对唐太宗的历史作用作出初步评价。 (3)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能理解其主要影响。 (4)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5)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基本史实。 (6)通过学习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理解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7)以赵州桥的建造和雕版印刷、火药在隋唐时期的发展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8)知道唐诗的繁盛及其代表人物与作品。 2、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1)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建立及其先后并立的情况。

会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藉此理解宋元时期民族融汇的进一步发展。 (2)通过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有关史实,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初步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3)初步了解宋代城乡社会生活的基本情况。 (4)以四大发明中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宋元时期的发展为例,体会这一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5)知道《资治通鉴》这一重要史学成就。 (6)知道宋词、元曲的繁荣及其代表人物与作品。 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与发展: (1)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初步认识强化专制统治造成的影响。 (2)知道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主要史实,从中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3)知道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与巩固。 (4)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客观评价郑和的功绩。 (5)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并能初步分析其历史影响。(6)以北京故宫、长城为例,初步理解统一多民族封建帝国特点在建筑艺术中的反映。 (7)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认识这一时期在科学技术发

九年级历史课程纲要

九年级,历史,课程,纲要,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九年级上学期历史《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 课程类型 必修课程 设计教师 日期 2011、8 适用年级 九年级 总课时 48课时 学校 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 经过两年初中历史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初中历史的学习方法;在智力方面,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快发展;对任课教师的教学风格及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比较熟悉。因而可以适当增加课堂容量,拓宽历史视野,活化历史思维以及培养学生学史、用史的能力。 这一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发展,能动性较好,探究学习的欲望较强,能够自主学习和与他人合作学习。此外,所有的学生都有一定的电脑水平,能在网上收集数据,描述信息,并能在小组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另一方面,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放松,以浏览识记基础知识为主,不知去进一步作探讨,仍旧停留在知识的表面层次,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而且两极分化明显。而世界历史学生相对接触较少,较长、拗口的人名地名对学生而言又有些让他们望而生畏。对此,一定要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如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如影视片、纪录片、博物馆、图书馆、互联网等,注重把知识点落实到位、帮助学生

构建知识体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程目标 1、知道世界史上如拿破仑、达尔文等重要的历史人物,知道文艺复兴、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等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总体趋势;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共容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们创造的文明成就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理解、尊重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态度。 2、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历史进步性、野蛮性、贪婪性和扩张性;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历史意义;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资本主义侵略与扩张斗争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初步形成历史进步意识、历史正义感、热爱和平的观念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3、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解和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增强国际意识,以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看待世界,吸纳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了解当代世界的多样性、多元性和复杂性,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立志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4、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历史地图的变化,了解战后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概况,学习判读历史地图的方法;通过比较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在决定社会发展阶段中的作用;用表格的形式列出美国和日本经济发展变化的情况,学会根据图表、数据说明有关历史现象的能力;结合政治学科和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初步锻炼学科综合能力。 5、开展适合九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绘制西欧封建等级制示意图、举办“我最崇拜的科学家”主题故事会等,活动可以结合课堂教学,也可放在课外进行,以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动手动脑能力,加强德育目标的实现。同时,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归纳综合能力、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辨能力等。 6、在复习中,加深学生对该阶段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推动学生对每个历史阶段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世界历史发展脉络形成一个基本清晰的线索,进一步提升学生获得历史学习的基本能力及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课程内容 学习主题:(1)人类文明的开端;(2)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3)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4)步入近代;(5)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6)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7)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8)璀璨的近代文化;(9)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0)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11) 第二次世界大战;(12)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13)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演变;(14)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15)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16)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课程内容

七年级英语上课程纲要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七年级英语上册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授课时间:50---55课时 授课教师:张庄中学王会玲巴安然 授课对象:七年级(1)、(2)、(3)班 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全面的发展。关注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实际需求,不断追求校本课程的个性化建设,适应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适应师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尊重学生成长规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拓宽学习渠道,发展学生多元智能,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自信心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英语三级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标。 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如学校、家庭生活)交换信息。能读懂小故事及其他文体的简单书面材料。能参照范例或借助图片写出简单的句子。能参与简单的角色扮演等活动。能尝试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能意识到语言交际中存在文化差异。 ●具体目标: 听:1能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熟悉话题的语段,识别主题,获取主要信息。 2.能听懂简单故事的情节发展,理解其中主要人物和事件 3.能根据连续的指令完成任务 4能听懂广播,电视中初级英语教学节目 说:1.能根据提示给出连贯的简单指令 2.能引出话题并进行几个回合的交谈 3.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或根据图片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4.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角色扮演等活动 5.能在上述口语活动中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 读:1.能连贯流畅地朗读课文 2.能读懂说明文等应用文体的材料 3.能从简单的文章中找出有关的信息,理解大意 4.能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 5.能理解并结实图表提供的信息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最新版)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 划(最新版) Through the work plan, you can make a plan for future work and work out a detailed plan; the work plan function greatly improves work efficiency.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最新版)导语:通过工作计划,可以对未来工作进行一个规划,制定出详细计划;这样能让工作更有条理性,还能对工作进行全局的管理,可以更好的应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工作计划功能对提升工作效率有很大提升。 一、指导思想 以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任务及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下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全县乡镇中学中等行列。 三、基本情况分析 1 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考成绩如下: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

多数学生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没有课外阅读材料。 2 教材分析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这一单元的8节正课,在人教版旧教材中大多能找到对应的内容,也能在新课标中找到对应的知识点。只有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略显例外。新课标中,有关隋朝的内容比较少,只是在科举制度和科学技术部分略有涉及。但是,想要学生明白唐朝为何“繁荣”、如何“开放”,仅仅从唐朝历史的角度去陈述,恐怕略显苍白。因此,教科书设置了《繁盛一时的隋朝》这一课。课文用“南北重归统一”“大运河的开通”两个子目,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介绍了隋朝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唐朝的繁荣与开放打下了基础。 关于科举制的创立这一内容,原有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虽有涉及,但一般不会展开。鉴于新课标将科举制作为内容标准中相当

新人教版初一数学大纲

新人教版初一数学大纲 第一章有理数 正数与负数 ①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negative number)。与负数具有相反意义,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 ②大于0的数叫正数。 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唯一的中性数。 ④搞清相反意义的量:南北;东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高低;增长减少等 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integer),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fraction)。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rational number). 以用m/n(其中m,n是整数,n≠0)表示有理数。 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number axis)。 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关系: 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是表示有理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opposite number)。(例:2的相反数是-2;0 的相反数是0) 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 value),记作|a|。从几何意义上讲,数的绝对值是两点间的距离。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加减法 ①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②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的乘除法

新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七年级历史(下)

新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七年级历史(下) 单元目标测试卷(二)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统一的是() A、北周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2、开凿一条贯穿南北的京杭大运河的皇帝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3、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的是() A、贞观之治 B、贞观遗风 C、开元盛世 D、开皇之治 4、隋唐时期创立先拔官吏的制度是() A、察举制 B、科举制 C、策问制 D、推举制 5、体现唐帝国自信开放的宏大气度和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的是() A、对外开放政策 B、民族政策 C、物质生活 D、精神生活 6、唐朝时期被拥戴为西北少数民族的共同君主是() A、唐太宗 B、唐玄宗 C、武则天 D、唐中宗 7、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基础的是() A、文成公主入藏 B、金城公主入藏 C、唐蕃会盟 D、拉萨大昭寺 8、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是()

A、司马迁 B、玄奘 C、鉴真 D、晁衡 9、在点苍山与唐朝政府会盟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A、突厥首领 B、南诏首领 C、吐蕃首领 D、回纥首领 10、下列生产工具是唐朝时期创造的() A、耧车 B、曲辕犁 C、水排 D、翻车 11、唐朝时期对周边邻国的城市建筑与都城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是() A、杭州 B、苏州 C、南京 D、长安 12、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 A、《春秋》 B、《左传》 C、《汉书》 D、《金刚经》 13、唐朝对外交往频繁,是由于具备了哪些条件() 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发达③实行开放的政策④交通发达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坐落在() A、浙江省 B、河北省 C、河南省 D、山西省 15、我国的四大发明在唐朝时出现的是() A、造纸术、印刷术 B、印刷术、火药 C、指南针、火药 D、造纸术、火药 1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作者是() A、唐玄宗 B、杜牧 C、杜甫 D、唐太宗 17、以下人物中被称为“诗仙”的是()

高三历史课程纲要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复习课 ◆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历史教材 ◆授课时间:29个课时 ◆设计:郑州七中高三年级历史备课组 ◆授课对象:高三年级 课程目标: 通过二轮复习的过程,你将能: 1. 通过专题知识整合和通史坐标的确立,知道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阐明不同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 2. 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能够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培养历史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 3. 通过专题专项训练和变式训练,理解并掌握历史现象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能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体会并理解合作、分享、尊重和共赢带来的快乐。 课堂内容与安排 [课时1]始业教育:与学生分享本轮复习的《课程纲要》、听课手册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专题1 古代中西方的政治制度 ◆内容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安排

[课时2] 专题梳理: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课时3] 专题测试 专题2 古代中国经济 ◆内容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 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教学安排 [课时4] 专题梳理: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时5] 专题测试 专题3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科技 ◆内容标准: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知道汉 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学安排 [课时6] 专题梳理: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课时7] 专题测试 专题4 西方社会思潮 ◆内容标准: 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 解人文精神的内涵。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教学安排 [课时8] 专题梳理:必修三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课程纲要

《生物》(七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七年级生物上册,江苏教育出版社 ◆科目名称: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43课时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1.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3.获得有关生命活动的特征、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体结构层次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 4.获得有关绿色植物一生、绿色植物的生活、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重大作用等有关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导言课整体把握教材,分享课程纲要(1课时) 第1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 第1章周围的生物世界 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生物(1课时)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课时) 第三节我们身边的生物学(1课时) 第2章探索生命 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3课时) 第二节探索生命的方法(1课时)

第2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3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课时) 第二节人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课时) 第4章生物体的组成 第一节细胞的分裂和分化(2课时) 第二节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2课时) 第三节单细胞生物(1课时) 第3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5章绿色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2课时) 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2课时) 第三节植物生长需要水分和无机盐(2课时) 第四章植物茎的输导功能(2课时) 第五章植物的开花和结果(2课时) 第6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1课时) 第二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2课时) 第三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3课时) 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1课时) 第五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1课时) 第7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1课时) 第二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2课时) 第三节绿化,我们的共同行动(2课时) 回顾与评价(2课时)【课程实施】 1.课程资源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册》,江苏教育出版社。 (2)学校生物实验室中的有关探索生命活动的器具,特别是放大镜、显微镜等重要的探索器具。 (3)生物科普期刊和书籍等图书资源。 (4)各种动植物标本材料,显示生物体结构的模型、挂图等。 (5)信息化的课程资源,包括各种动植物的图片、生物教学软件、生命活动的视频资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新编版)

( 工作计划)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JH-XK-0042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新编Mathematics teaching plan Volume 1 of Grade 7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新编版) 【篇一】 一、教材编排特点及重点训练内容: 本册教材的编排顺序是:相交线与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本册书的6章内容涉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其中实践与综合应用以课题学习的形式安排在第九章。这6章大体上采用相近内容相对集中的方式安排,前一章基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后章五基本属于数与代数领域,这样安排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在各章具体内容的编写中,又特别注意加强各领域之间的横向联系。 教材编排有如下特点: 1.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体现由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过程. 2.注意给学生留出探索和交流的空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体现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 4.强调数学思想方法.本册书突出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转化的思想以及类比的方法. 重点训练项目是:通过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教学初步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推理;

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与求法,实数的概念及实数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关系;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法与应用;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教法与应用;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二、学生学情: 本班学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学习,虽然期末考试成绩可以,但是发现本班学生尖子生少,中等生较多,差生较多,上课很多学生不认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本学期要切实采取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要求: 略 四、教学措施: 1.本学期教学工作重点仍然是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要抓好课前备课,这就要求我要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上注重教学方法,努力让不同的学生都学到有用的数学。 2.依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设计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整体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多设问,多启发,多观察等,增加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这样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学中通过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使水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鼓励,以此增强他们的学

高二历史学科课程纲要

高二历史学科课程纲要 荥阳第二高级中学 2017-2-10

高二历史学科必修①课程纲要 日期:2017年2月10日 设计教师:荥阳二高历史学科二年级备课组 课程名称: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课程类型:必修 使用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一 授课时间:35课时 授课教师:高二历史组 授课对象:高二年级文科学生 本模块总体目标: 1.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 2.学生通过对古今中外政治制度的归纳、联系,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 3.通过探讨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4.在与同伴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分享、尊重和共赢带来的快乐。内容标准与课程安排: 【课时1】开学教育:与学生分享课程纲要、学案的结构以及使用方法。 第一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内容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安排: 【课时2】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时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时4】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时5】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时6】梳理单元结构体系,讲解课后作业,布置课下单元检测练习。 第二章: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内容标准: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