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讲稿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讲稿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讲稿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讲稿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绪论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

?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教育

?学前儿童数概念的教育

?学前儿童空间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学前儿童量的概念的教育

课程资源

参考书目: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林嘉绥、李丹玲

幼儿园数学教育:张慧和、张俊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孙汀兰

网络资源:

学前教育https://www.wendangku.net/doc/776276299.html,/

中国幼儿教师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776276299.html,/

浙江学前教育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776276299.html,/

上海学前教育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776276299.html,/Age06.Web/

1、绪论

1.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

1.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

1.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

1.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

1.1.1幼儿学习数学的必要性与现实性

1.1.2社会的要求:

人才素质、幼小衔接

1.1.1幼儿学习数学的必要性与现实性

必要性:

数学教育是学前儿童认识世界的需要

?a?a数学地思维

数学教育是学前儿童发展思维的需要

?a?a抽象、逻辑数学教育是学前儿童培养习惯的需要

?a?a任务和规则意识、兴趣

1.1.1幼儿学习数学的必要性与现实性

现实性:皮亚杰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成果

1.1.1幼儿学习数学的必要性与现实性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特点与规律

始于动作、借助表象、丰富体验

1.从具体到抽象

2.从个别到一般

3.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

4.从同化到顺应

5.从不自觉到自觉

6.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1.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

1.2.1目标制定的依据:人、社会、学科

1.2.2目标层次

(1)经历过程、积累经验

(2)培养学习兴趣与良好习惯

(3)发展思维

1.2.3目标维度: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活动名称:感知8、9数量

活动目标:引导幼儿正确感知8、9的数量;培养幼儿注意倾听老师的要求,并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活动。

1.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

小班

1、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按要求取放操作材料和进行活动

2、对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品的大小、形状、数量有兴趣,能感知5以内的数量

3、能按物体的外部特征进行分类

中班

1、能专心地进行数学操作活动,对自己的活动成果感兴趣;愿意并学习用适当的方法表达、交流自己操作、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能自己选择数学活动内容和按规则进行活动

3、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和数量进行分类

4、能注意和发现周围环境中物体的数量、形状、物体量的差异,以及它们在空间的位置等

5、能比较、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多少;感受10以内相邻两数的大小关系

6、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

大班

1、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活动,遵守活动规则,会有条理摆放、整理数学活动材料

2、能用适当方式表达、交流数学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3、能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能在教师帮助下,归纳、概括有关数学经验,感受生活和游戏中事物的数量关系

4、能运用对应、比较、类推、分类统计等简单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问题

5、能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和从事物的多个角度进行分类

6、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对平面图形间的关系能有所感受

1.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

1.3.1内容选择的要求

符合目标要求

学科内容体现启蒙性

符合学前儿童认知发展规律

符合社会要求

1.3.2内容领域:集合、数、空间与形体、量

1.3.3年龄段:小班、中班、大班

小班数学教育的内容

1、学习按物体的某一外部特征(颜色、大小、形状、长短)进行分类

2、学习比较物体量(大小、长短)的差异,并对3以内物体进行排序

3、认识?°1?±和?°许多?±及其关系

4、能在对应基础上不用数进行两组物体的比较,感知多、少、一样多

5、学习手口一致地从左到右点数5以内的实物,能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学习一

些常用的量词

6、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能在周围环境中寻找相似物体

7、初步理解早上、晚上、白天、黑夜的含义,学习正确运用这些时间词汇

8、学习区分和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学习判断两个物体之间明显的上下

关系,说出什么在什么上面,什么在什么下面

9、在教师引导下,能注意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形状和数量

中班数学教育的内容

⑴会按物体的某一特征(粗细、厚薄、宽窄、轻重)进行分类和按量的差异进行6以内的正逆排序,学习按一定规律排序

⑵认识10以内的基数和序数,形成数的概念

⑶学习对应比较法,初步具备数目守恒(不受外在影响正确判断数量)

⑷认识相邻数,形成自然数列概念

⑸认读10以内阿拉伯数字

⑹认识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和梯形,具备初步图形守恒观念,初步感知图形间简单关系并进行图形建构

⑺能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前后方位,按指定方向运动

⑻认识昨天、今天、明天

大班数学教育的内容

⑴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和自由分类,初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⑵会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10以内的正逆排序,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体验序列传递、

可逆、双重性

⑶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二、四等分),学习自然测量。

⑷学习倒数、接数和按群计数。

⑸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关系,互补与互换

⑹正确书写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

⑺认识3个相邻数的关系及10以内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⑻学习10以内加减法和口头自编应用题,理解+-=。

⑼认识球、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区分平面与立体图形

⑽能区分左右方位,会向左、右运动

⑾认识时钟,知道整点和半点;学会看日历,认识星期几和四季

⑿认识人民币

集合

1、物体的分类

2、认识?°1?±和?°许多?±

3、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关系

1、10以内基数数的含义

相邻数

10以内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数的守恒

2、10以内序数

3、10以内数的组成

4、认读和书写10以内阿拉伯数字

5、10以内的加减法(动作、表象、符号)

6、理解、创编口述应用题、算得数

空间与形体

1、平面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

2、立体图形: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

3、空间方位(自我中心→客体中心):上、下、前、后、左、右、远、近等

4、空间运动方向:能按指定方向进行运动,包括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向上和向下等

1、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厚薄、宽窄、轻重、容积等

2、量的正、逆排序

3、量的守恒

4、量的相对性和传递性

5、自然测量

6、区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昨天、今天、明天;认识星期几和四季

7、认识时钟,整点和半点

8、认识货币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

2.1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

2.2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

2.3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设计

2.1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途径,即指实施数学教育所采取的活动组织形式。

2.1.1 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组织或安排专门的时间和空间让儿童参加的专项数学活动

教师预定的数学活动(教学、正式的数学活动)

儿童自选的数学活动

2.1.2 渗透的数学教育活动

其他教育活动中的数学教育渗透

游戏活动中的数学教育渗透

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渗透

教师预定的数学活动

特征:

有目的、有计划

内容专门指向数学

面向全体

意义: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和途径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系统和顺序性的保障

儿童自选的数学活动

数学区角:好玩的贝壳

目的:按贝壳的颜色排序,复习10以内的数字,比较数的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准备:贝壳若干(其中凸出的一面分别涂上红、黄、绿色,凹的一面分别写上1~10的数字)。

玩法:1.按贝壳的颜色排序,如一个红贝壳,一个黄贝壳,一个红贝壳,一个黄贝壳??

2.按数序排列贝壳。

3.比大小。两个幼儿同时翻出一个贝壳,比比谁的数字大,大的可以吃掉小的,最

后比比谁赢得多。

4.撒贝壳,练习数的组成。看看正面朝上的有几个,反面朝上的有几个,然后说出

几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起来是几。

5.将贝壳拼成各种图案,并说出结果。如:?°我用7 个贝壳拼了一朵花。?±??

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获得物体转动的经验.

2.尝试观察记录的方法,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3.培养对"转动"这一科学现象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塑料小陀螺纸花瓣长方形小积木风车球形插塑每组一份记录表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出示五种不同的物体,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兴趣

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吗小陀螺会怎样 (会转动)

其他四种物体都会转动吗 (不会有的会有的不会)

2.幼儿预测结果

请把你们认为转动的或不转动的想法记录在表上的第一

行的格子里.(有的用0表示转动用×表示不转动)

3.幼儿操作,验证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进行记录

4.讨论记录结果

谁来说说刚才玩的结果和原来开始认为的一样吗

5.找找生活中转动的物体

6.再次探索物体转动现象.(延伸:制作风车认识顺时逆时转动)

案例

有一位母亲要她5岁的孩子每天吃饭时给每人的盘子里放一条餐巾,家里经常是4个人吃饭,这个儿童平时能数到30甚至更多

开始:

先到碗橱里拿来第一条餐巾,放在一个盘子里,然后再回到碗橱拿来第二条餐巾,放在第二个盘子里??

来回4趟

案例

当他5岁3个月16天时

第一次想到要数盘子和从碗橱里拿来的餐巾,数好后才把餐巾分到每个盘子里,他这样做共持续了6天

到了第七天,家里来了一位客人,比平时多了一个盘子

他仍像往常一样拿来4条餐巾,但是当他看到有一个盘子空着时

没有再去拿一条来,而是把已经放在盘子里的4条餐巾收起来,

放回碗橱里,然后又一次次地去拿,走了5次才完成任务

案例

第二天,没有客人了

他仍旧走了4次,这样做了5、6天

他发现要数盘子和餐巾

十天后的一天,妈妈告诉他来了一个客人

他仍像往常一样分发4条餐巾,但是当他看见有一个空盘子时,只是再去拿了一条餐巾。第二天,没有客人了,他先数了一下盘子的数量,然后再去拿来相同数量的餐巾。此后,家中再有客人来,他也能应付自如了。

解读

这位美国妈妈的教育方法可以概括为:

为儿童提供问题解决的情境,让儿童在自己的水平上、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儿童在亲身的经历和体验中获得自然的发展。成人往往隐退在后台,并没有干预儿童的发展过程,更不急于将高级的或正确的方法直接教给儿童。

2.2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

教育方法是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1)操作法

(2)游戏法

(3)比较法

(4)启发探索法

(5)讲解演示法

(6)讨论法

(1)操作法

操作法指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材料、摆弄物体,经过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从中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的一种方法。

分类:验证性、探索性

组织形式:集体操作、个体操作

注意:明确目标、创设条件(物质、时空)、细化规则、强化指导、及时评价

(2)游戏法

游戏法是根据儿童好动的天性、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儿童感兴趣的游戏中,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一种方法。

分类:操作性、情节性、运动性、竞赛性、感统性(奇妙的口袋)、数学智力游戏

以上哪一个水果能使第3个天平平衡?

有A和B两个汽车站。问:公共汽车现在是要驶往A车站,还是驶往B车站?

用8根火柴摆成小鱼的图形(如图1)。请你移动其中的3根火柴,使它进行180度转弯(如图2)。想想看,应该怎么移动?

(3)比较法

比较法是通过引导幼儿对两个(组)或两个(组)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找出数、量、形的异同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

分类:简单和复杂(2以上)

对应(重叠、并放、连线)和非对应(单排、双排、不同排列形式)

注意:充分观察、亲自动手、启发引导

简单与复杂比较

对应与非对应

并列

连线

双排比较

不同排列形式比较

(4)启发探索法

启发探索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靠幼儿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启发他们去探索并获得新的知识。(自然测量)

注意:侧重启发、配合操作、善于提问、独立探索、面向全体、个别对待

(5)讲解演示法

讲解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向幼儿演示实物、教具,并配合口头讲解,将抽象的数量形等知识、技能具体呈现出来的一种方法。

注意:重点突出、语言生动、教具科学

(6)讨论法

在数学教育中,讨论是引导儿童有目的、探讨性地主动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一种多边活动,涵盖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等。

分类:随机性和有计划

辨别性、修正性、交流性、归纳性(球与圆柱)

注意:操作为基础、重过程

2.3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设计

2.3.1 设计的原则

发展性、系统性、科学性、互动性

2.3.2 活动方案的要素

活动名称、年龄段、活动领域、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建议与延伸

活动名称

在现有的活动设计中,活动名称一般有两种取法:

1、按数学活动的要求,用数学术语定名称,如《学习7的加减》、《认识序数》等从名称上即可以了解活动的内容或要求

2、按活动内容或选用的材料,用生活的语言定名称,如《给数字口袋送礼物》(其目标是让幼儿学习按数字匹配实物,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7以内的数量)、《盖印章》(其目标是让幼儿体验5以内相邻两数的关系,知道数字1~5表示的实际意义),符合幼儿教育的特点

《给数找朋友》(理解和掌握相邻数的关系)

《送片片回家》(学习将相同颜色的图形片放在一起)。

活动目标

依据: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教学实际

内容:学习内容的要求、幼儿行为的养成要求

三维:认知、技能、情感

目标可操作

第一人称

例《复习5的组成》活动目标:

1、复习5的组成,知道5分成两份只有4种不同分法。

2、初步感知数的分合的有序性(如将5分成1、4,2、3,

3、2,

4、1)。

3、积极地参与评议活动,大胆讲述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学习经验、幼儿经验

情境准备:教具、学具、环境创设

活动过程

环节:活动开始、活动进行、活动结束

注意:创设合理的情境

给予充分的自由时空

恰当的引导,系统化

3、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及教育

3.1 集合的基本知识

3.2 集合与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意义

3.3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与教育要求

3.4 集合概念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

3.1 集合的基本知识

(1)集合的含义

集合是指具有某种属性的一些确定的对象所组成的整体。集合里每个确定的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具有确定、互异、无序性。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情况,可把集合分为有限集合、无限集合和空集。(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韦恩)、描述

(3)集合的关系:包含、相等

(4)集合的运算:交、并、差、积

3.2 集合与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意义

(1)儿童数概念的发生始于集合的笼统感知

辩数(能辨别出两堆不同数目物体的多少)

认数(瞬时内凭直觉说出物体数目)

点数(能逐一按物点数并说出总数)

(2)感知集合及其元素是幼儿形成数概念(计数)的前提(手口一致) (3)渗透集合思想,感知集合及其包含关系有利于理解和掌握数的组成和加减运算

3.3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与教育要求

3.3.1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发展的阶段特点

3岁前:泛化笼统的知觉

3岁后:感知有限集合(边界)

4岁左右:感知集合元素

5岁以后:感知集与子集包含关系

3.3.2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教育的要求

3.3.2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教育的要求

(1)体验事物的共同属性,掌握求同和分类技能

(2)初步形成集合概念并能对两个集合进行比较

(3)体验集与子集的关系

3.3.2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教育的要求

小班:

(1)知道自己和与自己相关物体的归属,体验物体的共同属性

(2)体验?°1?±与?°许多?±及其关系

(3)能按物体的一种特征做集合或集合的子集

(4)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做等量集合

(5)会比较两个集合元素的多、少、一样多

3.3.2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教育的要求

中班:

(1)能按类的观念做等价集合

(2)能概括物体或图形的两个特征,并能按两个特征做集合

(3)能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做集合和排列

大班:

(1)对集合做层级分类,体验集与子集的包含关系

(2)能将物体集合进行多重分类

3.4 集合概念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

3.4.1 区别?°1?±与?°许多?±

3.4.2 求同

3.4.3 分类

3.4.4 比较两组物体相等与不等

3.4.5 初步感知集合间关系与运算

3.4.1 区别?°1?±与?°许多?±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1?±与?°许多?±

(2)寻找生活中的?°1?±与?°许多?±

(3)?°分?±与?°合?±的操作

3.4.2 求同

幼儿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并挑选出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物体。(1)按标记求同

用某物体或其属性做样子,找出和它全等或有相同属性的东西

(2)排除法求同

3.4.3 分类

?°分类?±就是把一组物体分成各有其共同属性的几组(1)按外部特征

(2)按内部属性

(3)按数量和逻辑关系

(4)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特征

(5)层级分类

(6)自由分类

层级分类

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特征分类

自由分类

分类后的形式

3.4.4 比较两组物体相等与不等

比较两组物体相等与不等就是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集合中元素的数量,确定是否一样多(配对)

(1)关系配对

(2)做等价集合

(3)等量配对

(4)变成一样多

3.4.5 初步感知集合间关系与运算

儿童思考讨论:边上的红三角形应放在哪?

1.第一阶梯:感知操作认知维度,即动作水平

2.第二阶梯:形象表征认识维度,即表象水平

3.第三阶梯:词语符号认知维度,即概念水平

4、学前儿童数概念的教育

4.1 学前儿童初步数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4.2 学前儿童10以内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与教育

4.1 学前儿童初步数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4.1.1 有关数的概念

4.1.2 学前儿童初步数概念的发展特点

4.1.3 学前儿童初步数概念的教育要求

4.1.4 学前儿童数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4.1.1 有关数的概念

1、基数:表示集合中元素多少的数

2、序数:表示集合中元素次序的数

3、数的组成:指一个数(总数)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数,几个部分数可以合成一个数(总数)),其实质就是总数与部分数及部分数之间(即三个数群之间)的等量(B=A+A?ˉ)、互补(B=(A-n)+(A?ˉ+n ))、互换(B=A+A?ˉ=A?ˉ+A)

4、计数

学前儿童的计数活动

计数活动:一种有目的、有手段、有结果的操作活动,其结果表现为数的形式,计数的目的是为了确定物体的数量。

计数活动的实质:将具体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集合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

计数活动的结构

(1)计数内容

(2)计数动作

计数内容

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

口头数数是指口头按顺序说出自然数的能力。

按物点数是指用手逐一指点物体,同时有顺序地逐个地说出数词,使说出的一个数词与手点的一个物一一对应。

说出总数是指按物点数后,将说出的最后一个数词代表所数过物体的总数量。

计数动作

计数活动的动作主要有手和语言的动作。

发展过程如下:

动作水平上的点数有声的语言动作

视觉的或听觉的点数无声的默数

4.1.2学前儿童初步数概念的发展特点

1、一般过程:具体→抽象、感性→理性

基数→序数→数的组成

2、年龄特点:

(1)3岁前:数前准备阶段(感知集合元素与对应)

(2)3?a4岁:数量的感知动作阶段

(3)4?a5岁:数词与数量建立联系的阶段

(4)5岁以上:数的运算初期

3、学前儿童初步数概念形成的标志:

计数能力、数序的认识、数的守恒、数的组成

数量的感知动作阶段

主要通过感知和运动把握客体数量

①对数量有笼统感知,不会区分不明显的差别

②会5以内点数,无法说出总数(即无数群概念)

数词与数量建立联系的阶段

1、点数后能说出总数,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计数能力(10以内)

2、能按数取物

3、出现数的守恒现象

4、逐步认识数间关系

数序观念(相邻数)、比较数目大小,应用实物进行数的组合与分解

5、开始简单的实物运算

数的运算初期

1、10以内数大多能保持守恒

2、表象运算→符号运算

3、基数、序数、运算能力进一步发展

本阶段是学前儿童数概念的飞跃期,教育对其有直接影响数——小班

(1)发展幼儿按顺序念数词和计数的经验。

数——中班

(1)感知10以内的数量,认识1-10的数字

数——中班

(2)感知10以内的数序,在数量比较的基础上理解相邻数关系。

数——中班

(3)区分基数和序数的不同意义。

数——大班

(1)学习进位计数,并用多种方式计数和估数。

数——大班

(2)认识单双数,理解自然数序中的数量关系,学习顺数和倒数。

4.1.3 学前儿童初步数概念的教育要求(P177)

小班:会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

中班:

1、会正确点数10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

2、学习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和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

3、感知和体验10以内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

4、认识阿拉伯数字1?a10。

大班:

1、会10以内的倒着数,能注意生活中顺、倒着数的有关事例。

2、感知和体验10以内相邻的3个数之间的数差关系。

3、知道10以内数除1以外,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分成两个较小的数,两个较小的数合起来仍是原来的数。

4、感知和体验两个较小数之间的互补、互换关系。

4.1.4 学前儿童数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认识10以内基数和序数

2、认读、书写10以内阿拉伯数字

3、数的组成

1、认识10以内基数和序数

(1)计数

(2)相邻两个数的比较、转换和形成

(3)按范例、数求同、分类

(4)数的守恒(与物体、颜色、形状、大小、摆放形式无关)

(5)接数和倒数(实物、卡片、顺口溜、倒接数、接龙)

(6)三个相邻数及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复习、观察、比较、讲解、游戏巩固双重性

(7)序数及其与基数的关系

表示事物次序:物体(或事件)与数词进行?°配对?±

标记序数位置;明确起始点和方向

基数与序数相联系:用计数方法确定序数

学习相邻数活动

学习相邻数活动

2、认读、书写10以内阿拉伯数字

(1)体验数字与物体数量的关系,并认读数字

计数、出示数字符号、形象记忆、跟读、比较区别、练习

(2)建立数字外形与数量的联系

写字常规教育、示范讲解、书空、试写、书写指导、讲评)

3、数的组成

目标:数的分与合;数群关系

教法:

操作的基础上讲解演示(口头对数、儿歌、找数(举数卡、找位置、找朋友)、涂色)

引导幼儿探索互补与互换规律;

组成规律迁移运用到新组成的学习

注意事项:

先感知数;分、合同时讲;语言准确

学习3的组成

4.2 学前儿童10以内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与教育

4.2.1 有关数运算的概念

4.2.2 学前儿童10以内数运算的发展特点

4.2.3 学前儿童10以内数运算的教育要求

4.2.4 学前儿童数运算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4.2.2 学前儿童10以内数运算的发展特点

实物加减口头应用题逐一加减加法

符号运算式题数群加减减法

4岁以前:基本上不会加减运算,但他们却能解答一些与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的应用题。

4岁-5岁:能借助于动作将实物合并或取走后进行加减运算,运算的方法是逐一计数

5岁-5岁半:能将学到的顺着数和倒着数的方法运用到加减的运算中去,眼睛注视物体,心中默默地进行逐一加减运算。

5岁半-6岁:能运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加减运算,摆脱了逐一加减的水平,达到按数群运算的程度。

1.第一阶梯:动作水平

2.第二阶梯:表象水平

3.第三阶梯:概念水平

数——大班

学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

4.2.4 学前儿童数运算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实物加减

2、列式加减

3、自编口头应用题

实物加减?a加

借助直观教具编出口头应用题

分析题意帮助儿童理解加减含义并确定运算方法

讲出得数,引导儿童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运算

实物加减?a减

借助直观教具编出口头应用题

分析题意帮助儿童理解加减含义并确定运算方法

讲出得数,引导儿童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运算

列式加减?a认识加、减、等号

结合教具编出应用题引导儿童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运算

分析题意:已知数、算出的答数

分析运算方法:加、减、等号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卷1

2011年全国自考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皮亚杰独创的一种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方法是() A. 观察法 B. 临床法 C. 测试法 D. 作业分析法 答案:B 2. 儿童辨别空间方位的区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能认识上下方位的物体 B. 只能认识靠近自己身体的物体 C. 只能认识正对自己的物体 D. 能逐渐认识前后和左右两个维度方位是一个连续的整体 答案:D 3. 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纵向层次中,最具操作性的是() A.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 B.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目标 C. 小、中、大班数学教育目标 D. 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答案:D 4. 对客观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的认识是() A. 空间概念 B. 狭义的空间概念 C. 广义的空间概念 D. 空间方位

答案:B 5. 儿童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是() A. 口头数数 B. 按物点数 C. 说出总数 D. 按数取物 答案:C 6. 根据前苏联学者的观点,儿童空间概念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儿童在进行() A. 空间定位时的参照标准的发展 B. 空间定位时的参照系统的发展 C. 空间定位时的系统的发展 D. 认识空间方位时参照系统的发展 答案:B 7. 儿童最初理解的时间概念是() A. 白天和黑夜 B. 整点和半点 C. 星期和天 D. 年和月 8. 儿童在计数时,最初需要用手点着物体逐一计数,逐渐发展到可以用眼看着物体默默计数,这反映了儿童在数学学习中具有() A. 从同化到顺应的心理特点 B. 从个别到一般的心理特点 C. 从具体到抽象的心理特点 D. 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的心理特点 答案:D 9. 下列属于学前儿童小班认识几何形体教育要求的是() A. 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正确说出图形的名称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等自发需求纳入有目标、有计划的教育程序,通过幼儿自身的操作和建构活动,以促进他们在认知、情感、态度、习惯等方面整体、和谐的发展。 2、数学知识的本质 儿童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究其实质而言就是一种高度抽象化的逻辑数理知识的获得。其存在三种逻辑关系:对应关系、序列关系、包含关系。一个数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的代表,而且是一种抽象的逻辑关系。 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 ①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 ②发展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为幼儿提供和创设促进其数学学习的环境和材料 ④促进幼儿对初浅数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 1、各年龄段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和要求P25-27 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理论流派与研究动向 1、烈乌申娜 理论要点:教学必须走在发展前面。 内容:应当是一个结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他应当包括数前的有关集合概念的教学、数概念与计数的教学以及空间与时间概念的教学。 方法和形式:游戏。 原则:1)发展的(教育性)原则、2)科学性和联系生活的原则、3)教学的可接受性原则、4)直观性原则、5)教学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掌握知识的巩固性原则、6)个别对待的原则、7)掌握知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 2、皮亚杰 理论要点:知识的建构事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认知发展过程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主张:数学究其本质来看就是一种关系,关系是超出事物之外的抽象,数理逻辑概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B卷

福建教育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教育专科与中等职业 教育衔接考试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卷(B卷) 助学点(中职校)学生准考证号 本试卷共有六道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单选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每小题所列备选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未选、多选或错选均 无分。 1.数学所描述的是【 B 】 A.事物自身的特点B.事物间的关系 C.事物的数量特征D.事物的存在形式 2.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儿童基本的【 C 】 A.数学能力B.数学知识C.数学素养D.数学方法3.小班幼儿往往能说出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自己,但却不容易说家里一共有几个人,说明儿童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 A 】 A.从具体到抽象B.从同化到顺应 C.从外部动作到内化动作D.从不自觉到自觉 4.整个幼儿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思维类型是【 B 】 A.直觉行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D.辩证逻辑思维 5.某幼儿编的应用题是:“树上原来有3只小鸟,现在树上有几只小鸟?”这道应用题存在的错误是【 B 】 A. 条件不清楚 B. 结构不完整 C. 内容不符合生活逻辑 D. 问题不明确 6.下列对儿童空间概念发展的过程正确的说法是【 B 】 A. 从相对的空间概念逐步过渡到绝对的空间概念 B. 以自我为中心的参照逐渐过渡到以客体为中心的参照 C. 进行空间定位时,儿童最初是以视觉估计物体之间的空间安排 D. 儿童对空间方位关系的辨别与他的思维能力无关 7. 儿童学习按物体的一个外部特征进行正排序一般从【 A 】开始 A. 小班 B. 中班 C. 大班 D. 小学 8. 在进行某一数学活动之前,教师对幼儿掌握相关知识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评价,这种 评价属于【】 A. 诊断性评价 B. 宏观性评价 C. 形成性评价 D. 终结性评价 9. 教育评价的一般步骤中,第一步是【】 A. 确定评价目的 B. 设计评价方案 C. 实施评价方案 D. 处理评价结果 10. “认识早、中、晚、白天、黑夜”的教育活动属于【】 A.托班教学内容B.小班教学内容 C.中班教学内容D.大班教学内容 11. 儿童把小汽车行驶路程的远近和小汽车行驶的时间长短混同起来。说明儿童时间概 念【】 A.易受生活实际经验影响B.易受知觉影响 C.受时间循环周期长短的影响D.以上都错 12. 儿童主动建构数学概念,必须通过【】 A.学习材料的引导B.老师的引导 C.自己的活动D.环境的创设 13. 下列属于自然测量的是【】 A. 用手点数物体的数目 B. 用手掂量、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最新第五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第五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教学目标: 1、熟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2、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各内容的设计要领 3、学习设计符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需要的教具 教学课时:十八课时 教学方法: 观摩、讲授、练习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教学目标: 1、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2、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及年龄段要求 3、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常用方法 教学内容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1、数学教育目标 数学教育总的任务要求 2、年龄段目标 以小、中、大班为界,指一年内的阶段发展目标 3、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指一次教育活动中所应追求的主要目标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 1、认知方面的目标 引导幼儿学习一些初步的、粗浅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帮助幼儿获得有关物体形状、数量以及空间、时间等方面的感性经验,使幼儿逐步地形成一些初步的数学概念。 培养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和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 2、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 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培养幼儿自己独立选择和参与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有热自我意识的建立。在这样的过程中,也会让幼儿学习与同伴合作、协商。 3、操作技能方面的目标 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操作材料的技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仔细、有条理、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不仅是幼儿动作、技能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幼儿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准备。 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及年龄段要求 (一)、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 1、感知集合 感知集合及其元素,进行物体的分类

福师秋学期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 共 5 道试题, 共 10 分。) V 1. __A__是学前儿童数学概念形成的源泉。 A. 现实生活 B. 儿童自己的活动 C. 教学 D. 实践。 2. 10以内数的相邻两数中存在( D ) 关系。 A. 可逆 B. 大小、多少 C. 传递 D. 等差。 3. 书写数字是结合( A ) 教学进行。 A. 数的组成 B. 加减法 C. 基数 D. 相邻数。 4. 幼儿数学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幼儿的( D ) 。 A. 智力 B. 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C. 思维的抽象性和逻辑性

D. 思维能力。 5. 等差关系存在于( C ) A. 数的组成 B. 序数 C. 相邻数 D. 数的运算 二、多选题( 共 30 道试题, 共 60 分。) V 1. 10以内数的组成教育的指导要点包括__ACD__。 A. 分三个单元进行, 每一单元各有其重点 B. 学会解答简单的( 求和、求剩余) 口述应用题 C. 应重视幼儿自己的操作与探索 D. 运用多种方式复习巩固。 2. 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的指导要点包括__ABCD__。 A. 根据实际安排教学形式 B. 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含义及认识符号和算式 C. 指导幼儿学习列式和运算 D. 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运算练习。

3. 下列属于感知集合教育的有__ABC__。 A. 物体分类的教育 B. 认识”1”和”许多” C. 比较物体的相等和不相等 D. 10以内初步数概念的教育。 4. 量的等分教育的注意事项包括__ABCD__。 A. 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B. 采用的材料应适合于等分 C. 使用的实物和工具要卫生和安全 D. 要诱导幼儿寻求不同的等分方法。 5. 下列属于量的排序教育的指导要点的有__ABCD__。 A. 利用一些序列玩具学习量的排序 B. 在比较的基础上指导幼儿操作 C. 引导幼儿掌握排序的方法 D. 启发幼儿探索并理解物体序列中的可逆性、双重性和传递性。 6. 下列属于认识时间时钟教育的指导要点的有__ABCD__。 A. 认识时钟及用途 B. 利用直观教具, 认识钟面的主要结构运行方向和运转规律 C. 讲解演示, 认识整点和半点 D. 利用多种形式巩固对整点或半点的认识。

数学试卷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练习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小明在对应排列卡片时,总要先和上面一排相对应的卡片碰一下,然后才把它放在下面。这一现象说明小明学习数学所具有的特点是( A )。 A:依赖于动作 B:依赖于表象 C:依赖于多样化的生活经验 D:依赖于练习2、“学习数的守恒”这一内容主要适合的年龄班是( B )。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小、中班 3、幼儿能理解大小的相对性的年龄大致为( D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4、李老师:“绿纸条长还是红纸条长?”小明:“要看红纸条和谁比?”从这一对话中可以看出,小明( D )。 A:能对物体的长度作出反应 B:能用词汇表达对长度的认识; C:能按长度排列物体 D:能理解长度的相对性 5、“学习量的守恒”这一内容主要适合的年龄班是( C )。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小、中班 6、公式A=B+B'反映的是数的组成的( D )。 A:互补关系 B:互换关系 C:等差关系 D:等量关系 7、红红小朋友经常把大的、长的、高的物体称为大的,红红小朋友的大致年龄应该是( B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8、幼儿在数学学习中,只关注自己的动作,而不能与同伴有效的合作与交流,反映了幼儿数学学习具有( D )。 A:外部动作的心理特点 B:不能顺应的心理特点 C:不自觉的心理特点 D:自我中心的心理特点 9、儿童最初认识空间方位关系的参照系统是( C )。 A:自己的动作 B:其他物体 C:自己的身体 D:其他人 10、儿童最容易感知的量是( D )。 A:粗细 B:高矮 C:轻重 D:大小 11、在教育评价过程中,通过与儿童谈话,使儿童思想真实、自然地流露,从而研究儿童思维发展水平的方法是( A )。 A:临床法 B:行为检核法 C:观察法 D:作业分析法 12、引导幼儿感知几何图形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一般采用( D )。 A:触摸 B:拼图 C:讲解 D:比较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卷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学 号 姓 名 班 级 农十二师电大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2011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中试卷A 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试班级:09(1) 制卷人:颜川山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1、 “完整儿童”: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 3、操作法: 4、集合 1、以下选项中,属于小班分类教育要求的是( )。 A 、探索物体的特征,学习讲述物体的异同 B 、按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 C 、概括物体(或图形)的两个特征 D 、按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2、下列选项中不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依据的是( )。 A 、儿童的发展 B 、社会的要求 C 、学科的特性 D 、儿童的生活经验与背景 3、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所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 A 、集体活动形式 B 、小组活动形式 C 、个人活动形式 D 、集体与小组活动结合的形 4、下列不是教师预定的数学活动(正式数学活动)的特点的是( ) A 、事先经过缜密的筹划 B 、教师是活动的主体 C 、内容是专门指向数学的 D 、形式一般以集体活动的方式 5、列乌申娜明确指出,儿童数概念的形成离不开( ) A 、周围的生活环境和客观现实 B 、游戏 C 、操作 D 、小实验 6、不是皮亚杰认为的儿童守恒概念掌握的标志的是( ) A 、恒同性 B 、可逆性 C、补偿性 D、系统性 7、两个集合间存在 关系和 关系。 A 、包含、相等 B 、包含于、相等 C 、包含、不相等 D 、包含于、不相等 8、感知集合元素的阶段在 。 A 、3岁前 B 、3岁后 C 、4岁左右 D 、5岁以后 9、 是幼儿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感性基础。 A 、感知集合 B 、笼统感知 C 、计数 D 、认数 10、按物体的两种特征分类的教育,可安排在( )进行。 A 、小班 B 、中班 C 、大班 D 、小班、中班、大班 1、常见的分类形式(8分) 得 分 评卷人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计12分) 得 分 评卷人 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38分) 得 分 评卷人 二、单项选择(每题3分,计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 数学所描述的是客观事物的()C. 相互关系 2.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运用一定的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在体操活动中,要能够准确站位和运动,需要运用的知识是()B. 空间方位 3. 儿童的一一对应观念形成于()B. 小班中期 4. 儿童思维的逻辑结构始于()A. 动作 5. 从任何一个角度提出数学教育目标,其归宿都需落实到()C. 儿童发展 6. 在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中起发展思维作用的核心因素是()A. 数量关系 7. “认识和书写阿拉伯数字,认识一些数字符号,如加号、减号、等号等”这一教学活动适于采用的活动组织形式是()C. 集体活动 8.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数学操作活动要素的是()A. 目标B. 材料C. 规则D. 结果 9. 幼儿从不能说出一组实物的总数,到能够说出总数,这说明儿童已初步形成了数概念中的()D. 包含关系 10. 幼儿能够进行多角度(多重)分类的年龄为()D. 5~6岁 11. 按物体的某种特征,多级次的将物体连续分类的方法是()A. 层级分类 12. 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是()B. 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 13. 以下选项中,属于大班认识10以内基数教育要求的是()C. 会10以内数的倒着数,能注意生活中运用顺、倒数的有关事例 14. 在数的组成的教学中,幼儿首先需要的是()A. 教师讲解、示范B. 分合实物的操作经验C. 形成数的组成的表象D. 形成数的组成的概念 15. 幼儿掌握加减运算的工具和基础是()C. 口述应用题 16. 幼儿通过掷骰子列算式,学习加减法的方式属于()A. 自编应用题B. 教师口述应用题C. 日常生活情境D. 游戏形式答案:D 17. 幼儿认识立体图形的难易顺序是()A. 球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 18. 在认识“三角形”的活动中,老师使用不同颜色、大小的三角形,并用不同方式摆放,其目的在于() B. 渗透图形守恒教育 19. 研究表明,儿童能够理解测量,并对测量表现出很大兴趣的年龄是()C. 5~6岁 20. 适宜进行量的守恒教育的年龄班是()B. 大班 21. 在学前期,儿童辨别左右时主要以()A. 自身为中心 22. 儿童感知和理解时间概念的基础是()D. 生活经验 23.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中工作量最大,技术性最强的步骤是()C. 收集评价资料 24. 通过评价来了解一所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是否“达标”,教师的教学质量如何等,这体现了教育评价的() A. 鉴别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 1. 儿童的活动过程就是和环境之间的主动的相互作用过程。这一过程包括()A. 和学习材料的相互作用 B. 和教师的相互作用 C. 和同伴的相互作用 2. 制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和内容的主要依据有()C. 儿童D. 社会E. 学科 3.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常用方法有()A. 操作法B. 演示、讲解法C. 游戏法E. 观察、比较法 4. 以下选项中,属于中班分类教育要求的是()B. 学习按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C. 学习概括物体(或图形)的两个特征E. 学习并掌握有关的词语,“分成”、“分开”、“合起来” 5. 学前儿童的排序活动可分为()A. 按规则排序B. 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C. 按数量和数排序 三、简答题 1. 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答案:(1)数学教育帮助学前儿童正确地认识世界;(2)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3)数学教

幼儿园《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卷和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卷和答 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卷和答案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皮亚杰认为, 和 是儿童适应环境的两种形式 2、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一般要经过口头数数、按物点数、 和 四个发展阶段。 3、在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有两条基本思路:一是以 为逻辑起点,直线式编排活动内容;而是以儿童的 为起点,整合式编排活动内容。 4、排序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

,另一种是 。 5、按心理活动的不同领域来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可分为认知、情感与态度以及 三个方面。 6、将一定数量的图形以各种排列形式画成的图片叫 。 7、在等分的教学中,学前期只要求学习二等分和 。 8、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其心理发展表现为一种过度性质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从具体到抽象、 、 、 、 、 。 9、学前儿童认识空间形体的一般过程是从

到欧式图形。 10、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发展性原则、 、 、 以及系列性原则。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每题1分,共10分) 1、感知集合的包含关系有助于幼儿掌握数的组成及加减运算。 () 2、量的排序是把物体按一定的规则排列成序。 () 3、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制定只需要考虑儿童的发展就可以了。 () 4、两个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知集合的包含关系有助于幼儿理解类包含的观念。 ()

5、幼儿空间方位认识的教学内容分布是:小班认识上下、中班认识前后、大班认识左右。 () 6、在拓扑几何中,三角形和圆形是几乎等价的。 () 7、认识与区别“1和许多”是中班的数学学习内容之一 () 8、量守恒的教学不能添加干扰因素,只能通过变换图式的方法进行。 () 9、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是指对学前儿童数学发展状况的评价。 () 10、认读和书写10以内的数字是中班的数学教学内容之一。 () 三、概念题 1、自然测量(6分) 2、计数(7分)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函授试卷

福建教育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教育专 科与中等职业教育衔接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考试试卷 助学点(中职校)学生准考证号 本试卷共有六道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单选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 分)每小题所列备选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未选、多选或错选均无分。 1. 随着儿童对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质的理解,事物的具体特征对儿 童的干扰会【】 A.逐渐增多B.逐渐减少 C.很快消失D.没有变化 2. 对学前儿童来说,进行有兴趣的活动时,时间就显得很短,相 反,若要他们等待,时间就觉得很长。表明儿童的时间概念具有【】 A.含糊性B.易受生活经验影响 C.易和空间关系混淆D.主观性 3. 幼儿数学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幼儿的【】 A.智力B.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C.思维的抽象性和逻辑性D.思维能力 4. 说明儿童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小班幼儿往往能说出家里有爸 爸、妈妈、爷爷、奶奶、自己,但却不容易说家里一共有几个人,说明儿童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 A.从具体到抽象B.从同化到顺应 C.从外部动作到内化动作D.从不自觉到自觉 5. 顺口溜数数是为【】教学打基础 A.数序B.序数C.基数D.计数 6. 下面各种数量关系中,不宜作为小班数学教育内容的是【】 A.对应关系B.守恒关系 C.大小关系D.多少关系 7. “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认识加号、减号,初步理解加法、减 法的含义,会解答简单的加减应用题,感知和体验加减互逆关系”,这一目标适合【】 A. 小小班 B. 小班 C. 中班 D. 大班 8. 下面不适合 ...作为小班数学教学内容的是【】 A. 认识三角形 B. 认识数字 C. 按用途分类 D. 感知5以内数量 9. 儿童能按物体的两个以上特征对同一类物体进行分类一般从 【】开始 A. 小班 B. 中班 C. 大班 D. 小学

福师1203考试批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203考试批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从数学教育总目标到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是逐级的…【 3 】 ①概括化②笼统化③具体化④一般化 2、顺口溜数数是为……教学打基础。【 4 】 ①数序②序数③基数④计数 3、当整体分成若干相等的部分时,份数越多则每份数越少,这是…关系。【 1 】 ①函数②互补③可逆④多少 4、数学区域活动的关键在于……【 2 】 ①教师对幼儿的观察②操作材料的投放 ③教师对幼儿的指导④区域活动规则的建立 5、按照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的教育,可安排在……进行【 3 】 ①小班②中班③大班④小、中、大班 二、是非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整体可以分成若干相等或不相等的部分,各部分之和等于整体。这是加法和减法关系。错误 2、数的守恒教育一般安排在大班进行。【】错误 3、在量的比较中存在着可逆关系。【】错误 4、幼儿辨别形状最关键不在于“指认”,而在于“命名”。【】错误 5、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起始于对活动内容的兴趣。【】错误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操作法:指提供给幼儿合适的材料、教具与环境,让幼儿在自己活动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并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的一种方法。 2、数学教学活动: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是指在教师领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幼儿集体参加的数学学习活动。 3、计数活动:计数活动的指导要点包括:按物点数,认识总数;感官计数,强化总数;进行各种寻找活动 4、游戏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富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让幼儿在各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幼儿数学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发展儿童思维结构的原则二、让儿童动手操作的原则 三、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原则四、联系儿童生活的原则五、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 激发幼儿认识和探索环境中数量、形状等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并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引导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数、形、量、时间、空间的感性经验,使幼儿逐步形成一些初级的数学概念。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初步能力,并学习独立选择数学活动的内容和按照要求检查自己活动的情况、活动的结果。 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数学活动操作材料的技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末试卷一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末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主要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四个方面。 2.两个集合元素之间的对应,一般有数量与数量的对应、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四种。 3.寻找法是让幼儿从周围生活环境和事物中寻找数、量、形及其关系的一种方法,其具体的形式可以有三种:一是_______,二是______,三是________。 4.“把红色的图形放在一起”是按_____分类;“把是两个的图形放在一起”是按______分类。 5.皮亚杰认为,_______和_______是儿童适应环境的两种形式。 6.集合间的运算主要是指交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运算。 7.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一般要经过口头数数、按物点数、_____和_____四个发展阶段。 8.按次序规则排序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 9.集合的表示方法一般有列举法、_______和_______。 10.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对的评价,二是指对的评价。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绳子、小棒、直尺都可以作为幼儿自然测量的工具。() 2.认读和书写10以内的数字是大班的数学教学内容之一。() 3.幼儿空间方位认识的教学内容分布是:小班认识上下、中班认识前后、大班认识左右。() 4.图形进行二等分,可以有五种不同的等分形式。()

5.大班幼儿认识时间的教学内容是“认识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时间概念。() 6.幼儿数数时会受到物体大小和排列位置的影响,由此说明幼儿尚处于一种死记硬背式的记数水平。() 7.对两个(组)以上物体的数或量的比较称为复杂的比较。() 8.量守恒的教学不能添加干扰因素,只能通过变换图式的方法进行。() 9.学习单双数和相邻数是中班的数学教学内容之一。() 10.按比较的性质来分,可以分为对应比较和非对应比较() 三、概念题(每题5分,共20 分) 1.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 2.归纳法 3.自然测量

幼儿数学教育练习题.doc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面各种数量关系中,不宜作为小班数学教育内容的是( A )。 A.数字书写 B.区分“1”和许多 C.认识正方形 D.比较大小 2.幼儿在学习加减运算时表现出的特点是( A )。 A.学习加法比学习减法容易 B.学习减法比学习加法容易 C.加减小数比加减大数难 D.加减大数比加减小数容易 3.儿童数概念发展的转折点(或明显的飞跃期)一般出现在( D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4.教师让幼儿自己进行排序活动,不仅能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其( B )。 A.合作意识 B.主动意识 C.守恒意识 D.规则意识 5.根据我国心理学家研究,3岁左右幼儿的数概念发展处于( B )。 A.数词和物体数量间的联系建立阶段 B.数量的感知动作阶段 C.数的运算初期阶段 D.数的运算阶段 6.幼小儿童在数学学习中只关注自己的动作,而不能与同伴产生有效的合作和交流,这反映了此时儿童学习数学具有( D )。 A.外部动作的心理特点 B.不能顺应的心理特点 C.不自觉的心理特点 D.自我中心的心理特点 7.学前数学教育活动中,对一组物体确定多种标准进行分类,一个物体可以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中,这种分类活动称为( B )。 A.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 B.多角度(或多重)分类 C.层级分类 D.按物体的数量分类 8.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所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D )。 A.集体活动 B.分组活动 C.个别活动 D.集体与分组相结合的活动 9.几何形体是对客观物体形状的( B )。 A.分析与比较 B.抽象与概括 C.归纳与综合 D.描述与反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知识点教学内容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知识点1.数学的特点:抽象性、逻辑性、精确性、应用性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答: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儿童基本的数学素养。包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主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态度等。学前儿童学习数学,不仅对学前阶段的发展,而且对他们今后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具体概括如下: (1)数学教育帮助学前儿童正确地认识世界; (2)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 (3)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3 简述幼儿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过程和特点。 答案: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过程及特点:(1)3~4岁3岁半以前的幼儿面对实物,却不知道用它来帮助进行加减运算。他们要依靠成人将实物分开、合拢给他看,才能说出一共有几个或还剩下几个。他们不理解加减的含义,不认识加减运算符号,数的运算对这个年龄的幼儿来说是困难的。 (2)4~5岁4岁幼儿一般会自己运用实物进行加减运算了,但在进行运算时,需要将表示加数和被加数的两堆实物合并,再从第1个一个一个地逐一点数后说出总数(即得数)。减法与此一样。这时幼儿完全依靠动作思维,是在最低的思维水平上学习数的运算。但4岁以后的幼儿已经表现出有初步的运用表象进行加减运算的能力了。 (3)5~6岁5岁以后,幼儿学习了顺接数和倒着数,他们能够将顺接数和倒着数的经验运用到加减运算中去。此时,多数幼儿可以不用摆弄实物,而是用眼睛注视物体,心中默默地进行逐一加减运算。5岁半以后,随着幼儿数群概念的发展,特别是在学习了数的组成以后,他们在教师引导下,开始运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加减运算,这样就从逐一加减向按群加减的水平发展。4 学前儿童分类教育的指 导要点有哪些? 答案:学前儿童分类教育的 指导要点有: (1)明确各种分类活动的特 点,引导幼儿进行分类活动。 (2)引导幼儿认识分类标 记,让幼儿按标记进行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教师应 重视运用多种表现形式,帮 助幼儿积累经验。 (4)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 教师应结合各种情景,引导 幼儿学习分类。 5 . 为什么说数学教育促进 学前儿童主动性、独立性、 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发 展? 答案:通过数学教育可以形 成儿童积极主动、独立的个 性品质。首先,通过数学活 动为儿童提供主动参与活动 的机会。儿童在活动中可以 自己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 自己独立完成各种数学操作 活动,这对培养儿童积极、 主动、独立、自主的个性非 常有益。其次,由于规则在 数学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 意义,因此可以通过数学活 动要求儿童按照一定的规则 进行操作,使儿童形成规则 意识,学会遵守规则。最后, 通过数学教育还可以培养儿 童的任务意识。儿童起初并 没有明确的 任务意识,有时在操作中会 忘记自己正在进行的操作任 务。在数学活动中,儿童会 根据老师的要求逐渐形成初 步的任务意识。总之,通过 数学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儿 童全面发展。 6 . 教师口述应用题时有哪 几种形式? 答案:教师口述应用题有两 种形式: (1)是在口述应用题的过程 中,教师还需运用教具等直 观材料进行示范,以帮助幼 儿理解应用题的含义和结 构。 (2)是教师口述应用题,幼 儿进行解答,此时幼儿理解 应用题,完全凭借头脑中的 表象进行思考,这不仅提高 了幼儿智力活动的水平,同 时也促使幼儿的加减运算由 动作水平的加减向表象水平 的加减过渡。 7、数学教育为何能帮助儿 童正确地认识世界? 答案:首先,数学能帮助儿 童精确地认事物的数量属 性。儿童接触的各种事物都 和数、量、形有关,要解决 各种问题就需要运用数学来 加以解决。其次,数学能帮 助儿童概括地认识事物。儿 童学习的数学内容中包含着 许多诸如对应、等量、可逆 等数学关系,而数学教育可 以帮助儿童体验并注意到蕴 涵在具体事物中的抽象关 系,获得对事物之间关系的 认识。最后,数学教育能培 养儿童对数学问题的敏感 性,用数学方法解决日常遇 到的问题。总之,通过数学 教育,儿童能掌握一些初步 的数学知识,发展基本的数 学能力,并更好地认识客观 事物,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 题。 8、试述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中教师的“教”和儿童的“学” 之间的关系? 答案:数学知识是一种逻辑 知识。这种知识不是通过简 单的“教”传递给儿童的, 而是通过儿童自己的活动主 动建构起来的。儿童建构数 学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了思 维能力。如果教师过于注重 让儿童获得某种结,而“教” 给儿童很多知识,或者希望 儿童能“记住”什么数学知 识,实际上就剥夺了他们自 己主动地获得发展的机会。 事实上,无论是数学知识, 还是思维能力,都不可能通 过单方面的“教”得到发展, 还必须依赖儿童自己的活 动,也就是自己的学,通过 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 获得。儿童的学习活动过程 就是和环境之间主动的相互 作用的过程。它既包括和物 (学习材料)的相互作用, 也包括和人(教师、同伴等) 的相互作用;既包括外在的 摆弄、操作学习材料的过程, 也包括内在的思考和反思的 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儿 童不断吸收、同化新的经验, 同时也不断改变自己已有的 知识经验,以完成新知识的 建构过程。 教师“教”的作用,其实并 不在于给儿童一个结果,而 在于为他们提供学习环境: 和材料相互作用的环境、和 人相互作用的环境。当然, 教师自己也是环境的一部 分,也可以和儿童交往,但 必须是在儿童的水平上和他 们进行平等的相互作用。也 只有在这样的相互作用过程 中,儿童才能获得主动的发 展。 9、试述幼儿数概念形成、发 展的过程与特点。 答案:幼儿数概念的形成、 发展包括计数能力的发展, 对数序的认识、数的守恒及 对数的组成的掌握等几个方 面。 (1)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 计数(数数)是一种有目的、 有手段、有结果的活动。计 数的结果与计数的顺序无 关。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 序是:口头数数,按物计数, 说出总物,按数取物。幼儿 早期的计数能力尚不稳定, 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幼儿计数 活动。研究表明:影响幼儿 计数活动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方面:在物体空间分布相同 的情况下,点数物体的大小 对幼儿计数活动会产生影 响。因此,提供幼儿点数的 物体大小要合适。 计数物体的空间分布对计数 活动也有影响;幼儿计数活 动的方式也会影响其计数活 动的成绩;同时呈现并继续 保持不变的计数对象对幼儿 的计数活动有利,而相继呈 现并先后更替的计数对象对 幼儿的计数活动则较难。 (2)幼儿对数序的认识数 序,即自然数的顺序,指的 是每个自然数在自然数列中 的位置以及与相邻两数之间 的关系。①幼儿计数能力的 发展,为幼儿学习数序,形 成数列概念做了最初的准 备。幼儿的计数活动,为幼 儿数序的学习积累了最初的 感性经验。 ②认识数序,即要能按序的 观念排列10以内的自然数 列。因此,幼儿要能比较10 以内数的大小、理解10以内 数与数之间的数差关系。 ③幼儿对数的序列的认识, 还包括对序数的认识。 (3)幼儿对数的守恒的掌握 数的守恒指幼儿对数的认识 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 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认识 10以内的数。数的守恒标志 只供学习与交流

福师14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在线作业

福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试卷得分:100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包括本科在内的各科复习资料及详细解析,可以联系屏幕右上的“文档贡献者”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30 分。)得分:30V 1. 幼儿数学教学活动名称的取法有两种,其中可以使人们从名称上了解活动的内容或要求的取法是____。A. 根据活动目标定名称 B. 用数学术语定名称 C. 用生活的语言定名称 D. 根据活动过程定名称。 .满分:2 分得分:2 2. 10以内数的相邻两数中存在()关系。A. 可逆 B. 大小、多少 C. 传递 D. 等差。 .满分:2 分得分:2 3. 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往往开始于:A. 对操作材料的兴趣 B. 对活动过程的兴趣 C. 对活动结果的兴趣 D. 对活动内容的兴趣 .满分:2 分得分:2 4. 每一个数学操作活动都由____个要素组成。A. 5 B. 6 C. 7 D. 8。 .满分:2 分得分:2 5. 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是:()。A. 按物计数→口头数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 B. 口头数数→按物计数→按数取物→说出总数 C. 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 D. 口头数数→按物计数→按物取数→说出总数。 .满分:2 分得分:2 6. 幼儿数学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幼儿的()。A. 智力 B. 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C. 思维的抽象性和逻辑性 D. 思维能力。 .满分:2 分得分:2 7. ____是指幼儿在教师引导下,有目的地感知物体的数、量、形的特征的一种方法。 A. 观察法 B. 游戏法 C. 演示法 D. 比较法。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①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① 1.小班 (1)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 (2)学习按物体量(大小、长短)的差异进行4个以内物体的排序,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3)认识“1”和“许多”及其关系; (4)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一样多; (5)学习手口一致地从左到右点数4以内的实物,能说出总数,能按实物范例和指定的数目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学习一些常用的量词; (6)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7)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分上下、前后、里外的空间方位及认识早、晚的时间概念,知道早、晚有代表性情节的日常变化; (8)听懂老师的话,学习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活动;大胆地回答问题,初步学习用语言讲出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9)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能在老师帮助下学习按要求拿取、摆放操作材料。 2.中班 (1)认识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学习10以内的基数:顺着数、倒着数、学习目测数群,学习不受物体空间排列形式和物体大小等外部因素的干扰,正确判断10以内的数量,感知和体验10以内自然数列中相邻两数的等差关系; (3)学习10以内的序数; (4)认识长方形、梯形、椭圆形; 学龄前儿童数学教育 如何教大班孩子学数学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卷和答案 作者:佚名资料来源:网络点击数:1457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卷和答案 文章 来源莲山 课件w ww.5 y kj.Co m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卷和答案 姓名学号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皮亚杰认为,和是儿童适应环境的两种形式 2、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一般要经过口头数数、按物点数、和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试题及答案

XXXX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教育专科与中等职业教 育衔接考试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卷(B卷) 助学点(中职校) 学生准考证号 本试卷共有六道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单选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每小题所列备选中,只有一个就是正确答案,未选、多选或错选均 无分、 1、数学所描述得就是【B】 A。事物自身得特点??B.事物间得关系 C、事物得数量特征D。事物得存在形式 2.早期数学教育得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儿童基本得【C】 A。数学能力???B、数学知识C。数学素养?? D.数学方法 3。小班幼儿往往能说出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自己,但却不容易说家里一共有几个人,说明儿童获得数学知识得过程就是【 A 】 A.从具体到抽象? B.从同化到顺应 C。从外部动作到内化动作D.从不自觉到自觉 4、整个幼儿时期,占主导地位得思维类型就是【 B 】 A、直觉行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D、辩证逻辑思维 5.某幼儿编得应用题就是:“树上原来有3只小鸟,现在树上有几只小鸟?”这道应用题存在得错误就是【B】 A. 条件不清楚B、结构不完整 C。内容不符合生活逻辑D、问题不明确6。下列对儿童空间概念发展得过程正确得说法就是【 B 】 A。从相对得空间概念逐步过渡到绝对得空间概念 B. 以自我为中心得参照逐渐过渡到以客体为中心得参照 C. 进行空间定位时,儿童最初就是以视觉估计物体之间得空间安排 D。儿童对空间方位关系得辨别与她得思维能力无关 7。儿童学习按物体得一个外部特征进行正排序一般从【 A 】开始A。小班???B、中班C。大班D、小学 8、在进行某一数学活动之前,教师对幼儿掌握相关知识得情况进行了一次评价,这种评 价属于【】 A。诊断性评价B、宏观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 9、教育评价得一般步骤中,第一步就是【】 A。确定评价目得???B、设计评价方案 C。实施评价方案???D. 处理评价结果 10。“认识早、中、晚、白天、黑夜”得教育活动属于【】 A.托班教学内容 B.小班教学内容 C.中班教学内容D. 大班教学内容 11.儿童把小汽车行驶路程得远近与小汽车行驶得时间长短混同起来。说明儿童时间概念【】 A.易受生活实际经验影响B、易受知觉影响 C、受时间循环周期长短得影响D.以上都错 12、儿童主动建构数学概念,必须通过【】 A.学习材料得引导????B、老师得引导 C.自己得活动???D。环境得创设 13、下列属于自然测量得就是【】 A.用手点数物体得数目B。用手掂量、比较两个物体得轻重 C、用筷子量桌子得长度 D。用体重计称量体重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卷和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卷和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卷和答案 姓名学号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皮亚杰认为,和是儿童适应环境的两种形式 2、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一般要经过口头数数、按物点数、和 四个发展阶段。 3、在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有两条基本思路:一是以为逻辑起点,直线式编排活动内容;而是以儿童的为起点,整合式编排活动内容。 4、排序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按心理活动的不同领域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可分为认知、

情感与态度以及三个方面。 6、将一定数量的图形以各种排列形式画成的图片叫。 7、在等分的教学中,学前期只要求学习二等分和。 8、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其心理发展表现为一种过度性质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从具体到抽象、、、、 、。 9、学前儿童认识空间形体的一般过程是从到欧式图形。 10、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发展性原则、、、以及系列性原则。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每题1分,共10分) 1、感知集合的包含关系有助于幼儿掌握数的组成及加减运算。() 2、量的排序是把物体按一定的规则排列成序。()

3、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制定只需要考虑儿童的发展就可以了。() 4、两个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知集合的包含关系有助于幼儿理解类包含的观念。() 、幼儿空间方位认识的教学内容分布是:小班认识上下、中班认识前后、大班认识左右。() 6、在拓扑几何中,三角形和圆形是几乎等价的。() 7、认识与区别“1和许多”是中班的数学学习内容之一() 8、量守恒的教学不能添加干扰因素,只能通过变换图式的方法进行。() 9、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是指对学前儿童数学发展状况的评价。() 10、认读和书写10以内的数字是中班的数学教学内容之一。() 三、概念题 1、自然测量(6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