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软包装无苯化测试分析

软包装无苯化测试分析

软包装无苯化测试分析
软包装无苯化测试分析

软包装无苯化测试分析

在2009年8月1实施的GB/T 10004-2008国标中对苯类溶剂残留限量的要求为:不检出(苯类小于0.01 mg/m2)。虽然GB/T 10004-2008是推荐性的标准,但是一些客户已经明确将该限量要求纳入了包装材料的验收标准,成为了各方必须遵守的技术依据,具有法律上的约束性。这样无苯化成为了软包装企业要面对的重要技术课题,软包装薄膜印刷就必须选用无苯油墨进行生产,但是否采用了无苯油墨印刷的包装材料就一定能达到苯类<0.01 mg/m2的要求呢?显然不是,我们还必须从油墨、溶剂、胶黏剂、环境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

由于软包装无苯化工艺路线的多样性,如BOPP薄膜凹版里印可选用聚氨酯无苯(无酮)油墨、醇溶性油墨、醇水性油墨、改性氯化聚丙烯油墨等,复合方式可分为干式复合、挤出复合、无溶剂复合,干式复合可选用醇溶性胶黏剂、酯溶性胶黏剂、水性胶黏剂,等等,但是不同的工艺路线其无苯化的控制难度是不一样的。本文以苯类控制难度较大的BOPP凹版里印复合膜、市场上新推出的具有相对成本优势的改性氯化聚丙烯无苯油墨、传统的酯溶性胶黏剂干式复合的工艺路线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检测数据,对软包装无苯化的检测控制进行了初步分析。一、问题的提出

OPP18//CPP30材质,约20%改性氯化聚丙烯无苯色墨+80%醇水无苯白墨,采用酯溶性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复合,印刷复合时同一车间在使用苯溶性氯化聚丙烯油墨生产,熟化后分切取样检测,苯类总量0.1372 mg/m2,且二甲苯占了苯类总量的60%,色谱如图1,溶剂残留量见表1。

我们对印刷膜的残留溶剂进行检测,色谱见图2,其二甲苯残留要远低于干复熟化后的残留量,同时可观察到印刷膜中残留的乙酯丁酯含量经干复熟化后有大幅降低,那么为什么干复合熟化后苯类残留反而增加了呢?

二、无苯油墨的苯类限量

QB/T 2929-2008溶剂型油墨溶剂残留限量及其测定方法中规定溶剂型油墨的溶剂残留量应符合表3的要求:

显然,QB/T 2929-2008的规定不适用于无苯油墨。

HJ/T 371-2007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凹印油墨和柔印油墨中对苯类物质限量见表4:

无苯环保油墨多数执行HJ/T371-2007中苯类小于5‰的限量要求。有的油墨厂家在说明书中也有对苯类溶剂的说明。例如叶氏油墨的GLP-NT系列聚氨酯型无苯复合油墨的说明书中注明:该产品由于生产过程中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油墨中苯类溶剂不可能完全消除,我司设定该系列产品中苯类溶剂含量小于0.2%为正常合格品。再如新东方的超力福303FD-F型(无苯无酮)高性能复合油墨的说明书中注明:本产品在配方体系组成中没有添加甲苯、二甲苯及丁酮类溶剂;产品中芳香族溶剂及酮类溶剂的控制要求标准为1%以下。

对该产品使用的改性氯化聚丙烯无苯油墨取样进行色谱分析,其苯类占其溶剂成分的比例为0.0171%、0.0294%、0.0374%(其中二甲苯0.0130%)、0.0358%、0.0204%、0.0766%、0.0650%、0.0298%、0.0746%,平均值为0.0429%,以溶剂成分占一半计,其苯类占油墨的0.0429%×2=0.0858%<0.2%,油墨中苯的含量是符合要求的。但是不同油墨厂

家的质量控制水平是不一样的,必须要选择质量稳定、苯类含量尽量低的油墨供应商。

复合用的胶黏剂同油墨一样也要控制其中苯类溶剂的含量。

三、溶剂中的苯类含量

无苯油墨的稀释溶剂主要有工业酒精、异丙醇、醋酸乙酯、醋酸丙酯、醋酸丁酯、丁酮、甲基异丁基酮等。另外,乙酸乙酯是酯溶性胶黏剂干式复合的稀释剂。但是现有的工业用溶剂标准,如GB/T 3278-2007 工业用乙酸乙酯、GB3729-91工业乙酸丁酯、GB/T 394.1-2008 工业酒精、SHT1755-2006工业用甲乙酮、GBT 7814-2008 工业用异丙醇等溶剂的技术标准中均未明确苯类溶剂的限量要求。虽然,HJ/T 371-2007对溶剂中苯类溶剂含量的限量是5‰(见表4),但是是否生产中使用含苯量符合5‰的限量要求的溶剂就能保证最后的成品的苯类溶剂达到不检出的要求呢?在检测到熟化后的产品存在超出标准的二甲苯残留后,我们对原装溶剂桶的乙酯乙酯取样进行了检测,结果存在明显的二甲苯溶剂,色谱如图3,采用面积校正归一法其甲苯含量0.0090%,二甲苯(依出峰时间)含量依次为0.3852%、0.0917%、0.0714%,苯类总含量已超出了HJ/T 371-2007的标准。(注:溶剂成分的含量未检测溶剂中的水分含量进行校正。)

溶剂中的苯类含量,直接影响稀释后的油墨、胶水中的苯类含量,使用了不合格的溶剂相当于降低了无苯油墨、胶水中苯类含量的质量水平。

四、干式复合过程的苯类残留变化

对胶盘中的胶黏剂取样进行检测,色谱见图4。同时对胶黏剂的主剂取样进行检测,没有检测到甲苯、二甲苯的明显存在。很显然,胶盘中的苯类含量主要来源于其稀释剂乙酯乙酯中。

随后对复合下机的产品(未经熟化)取样进行检测,色谱图5,各成分残留量见表6,稀释剂中的二甲苯涂布后经过复合烘箱干燥,但其复合品还是检测到二甲苯的存在,其含量见表7。熟化后的分切成品的残留量见表7,色谱图6。

将表3中印刷膜、复合下机及熟化后的甲苯、乙酸丁酯、二甲苯残留量变化作图7。从图4的色谱峰中可以看出胶盘盘溶剂中基本上没有乙酸丁酯,乙酯丁酯均来自于印刷膜的油墨残留,其经干复熟化后含量减少了一半,说明复合工序能够进一步降低印刷膜中的溶剂残留量。但是二甲苯经干复后却大幅增加,主要来源于乙酸乙酯中微量的二甲苯含量。乙酸乙酯也大量用作该无苯油墨的稀释剂,而印刷膜中的二甲苯残留也与乙酸乙酯中的二甲苯含量密切相关。

干复胶黏剂的配比为:主剂:固化剂:乙酸乙酯=20:6:28,主剂固含量75%,固化剂固含量60%,配胶用的稀释剂占胶盘中乙酸乙酸的量为:

假设胶盘中的苯类全部来自于配胶用的乙酸乙酯中,则由图4中苯类含量转换得到乙酸乙酸中的苯类含量为:甲苯%=0.0048%/79%=0.0060%,二甲苯%=(0.0947%+0.0202%+0.0129%)/79%=0.16177%,符合≤5‰的限量要求。

复合胶黏剂的工作浓度为35%,干胶量 2.3g/m2,则湿胶涂布量为 2.3/35%=6.57 g/m2,一平方涂布需要6.57-2.3=4.54克的乙酯,即湿胶中甲苯的含量为 4.54g×0.0048%=0.21792mg/m2、二甲苯的含量为 4.54g×(0.094%+0.0202%+0.0129%)=5.7703 mg/m2。湿胶中的苯类含量与复合下机产品的残留量进行对比,可知经涂布干燥后溶剂中的甲苯基本上全部挥发掉了(复合膜中的甲苯比印刷膜的甲苯残留低),二甲苯也挥发掉了97.276%,只残留了很少的比例。

另外,从复合膜乙酸乙酯3.7062 mg/m2的残留量来判断,设备的干燥能力能满足残留总量≤5mg/m2的限量要求,但是最终的产品的苯类残留还是超出了“不检出”限量的数倍,可见软包装无苯化不是简单的选用无苯油墨就可以了,而且干复工序的检测控制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五、车间环境的分析

多数软包装生产企业在进行有苯油墨印刷向无苯油墨的工艺转变的过程中,没有建立无苯车间的条件,通常是同一车间有苯印刷与无苯印刷同时进行,有的甚至印刷与复合车间没有隔开,这样要达到无苯残留的产品在有苯车间环境中印刷和复合,其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了。

我们先回顾一下我们经历的苯类残留量控制的几个阶段:

1.苯类残留大于2mg/m2的阶段。

氯化聚丙烯有苯油墨进行大面积满版的OPP薄膜印刷,经复合熟化分切制袋的成品其苯类一般会超过QS质量安全所要求苯类不大于2mg/m2的要求,我们在认证送检产品时都会选择油墨面积少有把握的拿去检测,甚至是经过烘箱处理合格后再送检。苯类残留的多少取决于印刷设备的干燥能力、油墨树脂对苯的释放性及版面墨量的多少。

2.苯类残留小于2mg/m2的阶段。

QS质量安全认证实施以来,较规范的包装材料使用企业将苯类小于2mg/m2的标准明确定纳入了包装材料的来料检验中,要求包装企业提供相应的检测报告,并对包材进行送检。这样软包装企业为了规避质量风险,局部采用了一些环保油墨,即将大面积的色块采用无苯油墨印刷。例如在轻包装类OPP薄膜印刷的白墨上采用的醇水性的白墨代替以前的苯溶氯化聚丙烯油墨,不仅甲苯的含量降低了一半以上,而且成本上还有所下降。在与图1中产品相同版面设计的OPP薄膜的系列产品中白版使用醇水白墨,其它色墨采用苯溶油墨的情况下,检测的甲苯含量为:1.1174、0.3699、0.1323、0.3904、0.5247、0.4150、0.1218mg/m2,没有检测到明显的二甲苯的存在。

3.苯类残留小于0.1mg/m2的阶段。

在GB/T 10004-2008刚开始实施的8、9两个月,为了使该包装袋的苯类残留符合要求,对该系列包装袋的苯溶油墨更换为无苯的改性氯化聚丙烯油墨,但由于一些技术原因,小面积的特殊颜色及浅网部分仍使用苯溶油墨。

对此段时间生产的该系列产品进行残留量的检测,其甲苯含量分布如图8所示。

4.苯类残留小于0.01mg/m2的阶段。

从图8甲苯残留的分布,可推知因生产环境空气中苯类含量的影响产生的最终苯类残留量不会高于0.05mg/m2,这对于苯类残留在0.2mg/m2以上包装袋的影响就不明显,甚至可以不考虑车间环境的影响,但是对于苯类小于0.01mg/m2的限量要求就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了。

图1中采用全无苯油墨,印刷复合时另一印刷机用有苯油墨生产作业,其分切成品的甲苯残留检测为

0.0538/0.0678mg/m2,与图8中小面积色块使用有苯油墨产品的甲苯残留对照,可以看出两者的甲苯残留没有明显区别,而表3中同一批印刷膜在无苯环境中复合的产品其甲苯残留则相对低一些。可以说当产品的苯类残留低于0.05mg/m2时,要进一步降低其则要考生产环境中苯类浓度的影响了。

在采用有苯与无苯油墨在不同机组间搭配使用时,墨盘中苯类溶剂的挥发会影响到整个车间的苯类溶剂的浓度,例如抽取苯溶性油墨墨盘处的1ml空气进行色谱分析,色谱如图9,经计算其甲苯浓度为:7.4327× mg/ml。

我们各抽取复合机烘箱未端的排风管路气体和进风口处的环境气体1ml进行色谱分析(印刷与复合车间没有隔开,同时印刷机在进行有苯油墨印刷),发现其色谱峰及其溶剂浓度具有很强的一致性,排风管路气体的色谱见图10,进风口处的环境气体的色谱峰见图11,浓度见图表8。可见在干燥过程的排除异味区,环境空气中的溶剂浓度基本上决定了烘干气体中溶剂的浓度,存在明显的浓度平衡现象,即干燥气体中的溶剂要低于胶层或墨层表面附着空气的溶剂成分浓度,胶层或墨层中的微量溶剂才会不断地进一步从内部逸出到表面挥发掉,而且这种浓度差越大,越有利。反之,则会抑制胶层和墨层中微量溶剂的挥发,甚至产生吸附现象。由此可见环境空气中苯类溶剂浓度对印刷墨层、胶层中苯类含量的影响。而在印刷车间无苯纸印时,同样的复合产品,其复合干燥烘箱未段排风管气体色谱峰图12,浓度见表8。

另外,环境中的苯还会渗入无苯油墨的墨盘中和干复胶盘中,使用溶剂成分中的苯类含量上升,相当于降低了油墨、溶剂、胶黏的采购质量。

多数软包装企业还处于有苯油墨与无苯油墨的交替使用时期,还不能全面采用无苯油墨生产,这样有苯油墨使用后的墨盘、墨泵、刮刀架都会残留一定的苯类,也不利于软包装无苯化的控制。

有苯油墨印刷的复合品与无苯油墨印刷的复合品放在同一熟化间熟化,则有苯印刷的复合膜中的苯从膜中迁移出来后使用熟化间空气中的苯类浓度增加,有时熟化间空气中苯的浓度并不低,例如抽取熟化间的1ml气体作色谱分析,色谱如图13,甲苯的浓度接近于图11中复合机环境中的甲苯浓度。

有苯印刷复合膜熟化后甲苯残留量通常有较明显地降低,但不能经此认为无苯印刷复合膜熟化后甲苯含量也会明显降低。因为复合膜在苯含量较高时熟化间空气中苯类浓度对复合膜中苯类向膜层间迁移速率的影响并不明显,而无苯印刷复合膜熟化时迁移渗透到表面的苯类浓度较有苯印刷复合膜低得多,这样熟化间苯类含量的浓度接近或高于无苯印刷复合膜表面的苯类浓度时,就抑制了复合膜中的苯类溶剂的迁移渗透。如果检测到熟化后的产品与刚复合下机的产品的苯类残量对比没有明显减少时,就要考虑熟化间空气中苯类浓度的影响。

六、生产操作因素

生产案例:09年10月15日,车间生产印刷膜时,对印刷膜的残留溶剂检测:总量0.9752 mg/m2,甲苯0.5887 mg/m2,对另一卷印刷膜取样检测总量0.14081 mg/m2,甲苯0.8448 mg/m2,生产出现明显的苯类超标现象。

停机后对白墨墨盘中的油墨取样进行色谱分析,其溶剂成分中甲苯占11.85%,很明显甲苯超标的原因已初步确定,随后对原墨和用的乙酯(该白墨用其100%乙酯稀释)进行检测,原墨中的溶剂成分:乙醇59.47%、乙酯40.48%、甲苯

0.0395%,乙酯中甲苯0.0056%。又对其它色的墨盘中油墨取样分析,溶剂成分中的苯类分别如表9:

换用白、专绿、专兰油墨后正常生产后的印刷膜残留:总量0.9416mg/m2,甲苯0.0273 mg/m2。

以上质量故障,极可能是生产操作环节将甲苯误用所致。包装厂在分装、使用溶剂的过程中要注意不得混入苯类溶剂,在有苯墨色组换用无苯墨生产时更是要注意墨盘、墨泵的清洗,避免混用。

七、软包装无苯化的控制要求

1.无苯油墨中苯类含量要尽量低,供应商承诺的最高苯类含量及实际检出量是选择无苯油墨的最重要技术依据,油墨中苯类含量偏高无疑会增加生产过程苯类残留的控制难度。

2.印刷复合用的稀释剂,特别是大量应作油墨、酯溶性胶黏剂的稀释剂的乙酸乙酯中苯类含量需要加强检测,图3溶剂中的苯类显然已超出了标准要求,图4溶剂中的二甲苯含量也使最终产品的苯类严重超标。目前还没有适合于软包装无苯化要求的稀释剂的苯类含量标准,软包装企业应作好溶剂含苯量的检测,选择优秀的溶剂供应商。

3.干式复合设备良好的干燥能力能使印刷膜中的苯类残留进一步降低,否则湿胶中微量的苯类不能充分干燥挥发,使复合膜中的苯类残留增加。不仅是印刷工序,干复过程也很重要,而且复合膜的溶剂残留总量还要满足≤5mg/m2的限量要求。

4.无苯的生产环境,有利于印刷、复合、熟化过程中苯类含量的降低,是实现真正无苯化的必要条件。不具备无苯生产车间的企业,应当有苯油墨与无苯油墨分开印刷、有苯印刷车间与复合车间应隔开、有苯印刷复合膜与无苯印刷复合膜分开单独熟化。

5.具备气相色谱仪的软包装企业,均能实现对油墨、胶黏剂、溶剂进行苯含量的检测,对印刷、复合、熟化等过程的溶剂残留量进行有效检测控制。

防水测试方法及标准

认识电子产品的防水等级JIS(IPX) 编辑中心 电子测量仪器的防水级别同时也反映了仪器防潮和防尘的能力,特别是对于户外活动中,兔不了处于高湿或多尘沙的恶劣环境中,仪器的密封和防水能力对于保证仪器的安全运转和寿命就至关重要。为此,国际上制订IEC529标准。为了与此相适应,日本工业标准中将电子仪器的防水保护分为10个等级,分别以IPX1、IPX2……表示。保护等级种类含义 0 无保护 1 防滴I型垂直落下的水滴无有害的影响 2 防滴II型与垂直方向成15“范围内落下的水滴无有窑的影响 3 防雨型与垂直方向成60度范围内降雨无有宾的影响 4 防溅型受任意方向的水飞溅无有害的影响 5 防喷射型任意方向直接受到水的喷射无有害的影响 6 耐水型任意方向直接受到水的喷射也不合讲人内部 7 防浸型在规定的条件下即使浸在水中也不全许人内部 8 水中型长时间浸没在一定压力的水中照样能使用 9 防湿型在相对湿度大90%以卜的湿气样能体用 国际工业标准防水登记IP和日本工业标准的JIS防水等级是接近的,分0-8的9级,IP等级同样对防尘做了规定。 IPxx 防尘防水等级 防尘等级(第一个X表示) 防水等级(第二个X表示) 0 :没有保护 1 :防止大的固体侵入 2 :防止中等大小的固体侵入 3 :防止小固体进入侵入 4 :防止物体大于1mm 的固体进入 5 :防止有害的粉尘堆积 6 :完全防止粉尘进入0 :没有保护 1 :水滴滴入到外壳无影响 2 :当外壳倾斜到15 度时,水滴滴入到外壳无影响 3 :水或雨水从60 度角落到外壳上无影响 4 :液体由任何方向泼到外壳没有伤害影响 5 :用水冲洗无任何伤害 6 :可用于船舱内的环境 7 :可于短时间内耐浸水(1m ) 8 :于一定压力下长时间浸水 例:有秤或显示仪表标示为IP65,表示产品可以完全防止粉尘进入及可用水冲洗无任何伤害。IPXX等级中关于防水实验的规定。

初三物理考试质量分析

2013-2014 年度第二学期九年段物理科第一次模 拟考试质量分析表 二、试卷内容特征:本次模拟考试试卷共有四大题,涵盖了初中物理所有主要内容。主要是对学生课本基础知识再现能力的考查,知识点覆盖面较广,能够保证所要考查的内容都要涉及到,在题型的选择和难易程度上要求较易,但学生在解题中易错,易失分。 三、试卷考查内容、学生答题情况以及原因分析:(易错分析) (一)单选题:错误最高的是第6题,全年段做对不超过10人。 第1小题:学生知识的混乱,分不清是伽利略还是牛顿; 第3小题,学生审题不认真; (二)多选题

第13小题,学生对惯性的理解不清,惯性是物质一种属性,是与身俱有的,生活中很多现象是由于惯性造成,并非受惯性作用或惯性力之说,学生平常对物理量概念没能深刻领会,造成失分,也暴露了学生的知识缺陷(也给学生一次补救的机会),本次试卷讲评时,该知识点也是核心点。 第15小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第17小题:学生审题有歧义,以为是从静止开始的独立状态,错答成静止、停止,。 (三)实验题 第19小题:大多数学生未能答出要保持压力相等,需要把两双鞋摞起来。 第20小题:作图题,有同学漏掉一条导线,不能看全面,要保证正负接线柱正确。 (四)计算题: 第22小题:学生对体积的换算有错,升与立方之间关系不清,(ml=cm3);中下学生对公式乱用,自创公式,无单位计算;计算能力差,科学计算法运算。 第23小题:学生存在自创公式,无单位计算。 第24小题:较多学生读不懂题目的意思,不能从题目中获取信息。或者公式选择不恰当导致计算错误。 三、下阶段复习思路(第二轮复习策略) 1.加强集备,优化复习。 由于时间紧,复习任务重,必须加强集备教学工作。不仅从复习进度、内容、方法和手段方面入手;还要从夯实“双基”、中考命题特点方面取得共识。在复习中强调五点:(1)针对性即重点、难点、考点、易混点;(2)有效性:讲清基本概念、规律和典例,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拓宽思路;(3)灵活性:注重方法选择,针对不同问题进行讲解,注重课堂反馈,及时机智处理问题;(4)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加强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注意对课本内容(包括图片)的过关教学。(5)在平时教学中,要重视坚持培养学生做题时认真、严谨的态度,养成认真读题、仔细审题、规范答题的习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6)学生在审题方面不仅

性能测试方案

XXX系统--版本号XXX 性能测试方案 XXX有限公司 XXXX年XX月XX日 修订历史记录

目录 1简介 (1) 1.1目的和软件说明 (1) 1.2内容摘要 (1) 1.3适用对象 (1) 1.4术语和缩略语 (1) 1.5参考文档 (1) 2系统概述 (2) 2.1项目背景 (2) 2.2系统架构 (3) 2.2.1架构概述 (3) 2.2.2运行环境 (3) 2.2.3处理流程 (4) 2.3技术方案设计 (4) 3测试目标 (5) 4测试范围 (6)

4.1测试对象 (6) 4.2需要测试的特性 (6) 4.3不需要测试的特性 (7) 5 4. 测试启动/结束/暂停/再启动准则 (8) 5.1启动准则 (8) 5.2结束准则 (8) 5.3暂停准则 (8) 5.4再启动准则 (9) 6测试人员 (10) 7测试时间 (11) 8测试环境 (12) 8.1系统架构图 (12) 8.2测试环境逻辑架构图 (12) 8.3测试环境物理架构图 (12) 8.4环境配置列表 (12) 8.4.1生产环境 (12)

8.4.2测试环境 (13) 8.4.3环境差异分析 (13) 8.4.4测试客户机 (14) 8.5测试工具 (14) 9测试策略 (15) 10测试场景设计 (16) 10.1总体设计思路 (16) 10.2业务模型 (16) 10.3测试场景设计 (17) 10.3.1......................................... 单交易负载测试 17 10.3.2....................................... 混合交易负载测试 18 10.3.3............................................. 稳定性测试 18 10.3.4...................................... 有/无缓存比对测试 19 10.3.5....................................... 网络带宽模拟测试 19 11测试实施准备.. (21) 11.1................................................. 测试环境准备 21

性能测试培训——基础知识

性能测试培训(一) ——基础知识 1.软件性能测试的概念 1.1软件性能与性能测试 软件性能:覆盖面广泛,对一个系统而言,包括执行效率、资源占用、稳定性、安全性、兼容性、可扩展性、可靠性等。 性能测试:为保证系统运行后的性能能够满足用户需求,而开展的一系列的测试组织工作。 1.2不同角色对软件性能的认识 用户眼中的软件性能: ?软件对用户操作的响应时间 如用户提交一个查询操作或打开一个web页面的链接等。 ?业务可用度,或者系统的服务水平如何 管理员眼中的软件性能:

开发人员眼中的软件性能: 1.3性能测试的对象 服务器端: ?负载均衡系统; ?服务器(单机、双机热备、集群); ?存储系统、灾备中心; ?数据库、中间件。 网络端: ?核心交换设备、路由设备; ?广域网络、专线网络、局域网络、拨号网络等; 应用系统: 由此可见,性能测试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被测对象包括系统运行时使用的所有软硬件。但在实际操作时,将根据项目的特点,选择特定的被测对象。 1.4性能测试的目标 评价系统当前的性能:

?系统刚上线使用,即处于试运行时,用户需要确定当前系 统是否满足验收要求; ?系统已经运行一段时间,如何保证一直具有良好的性能。分析系统瓶颈、优化系统: ?用户提出业务操作响应时间长,如何定位问题,调整性能; ?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速度变慢,如何寻找瓶颈,进而优 化性能。 预见系统未来性能、容量可扩充性: ?系统用户数增加或业务量增加时,当前系统是否能够满足 需求,如果不能,需要进行哪些调整?提高硬件配置?增 加应用服务器?提高数据库服务器的配置?或者是需要对 代码进行调整? 1.5性能测试的分类 按照测试压力级别: ?负载测试; ?压力测试; 按照测试实施目标: ?应用在客户端的测试; ?应用在网络的测试; ?应用在服务器端的测试; 按照测试实施策略:

防水测试方法及准则

精心整理 认识电子产品的防水等级JIS(IPX) 编辑中心 电子测量仪器的防水级别同时也反映了仪器防潮和防尘的能力,特别是对于户外活动中,兔不了处于高湿或多尘沙的恶劣环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防止中等大小的固体侵入 3 :防止小固体进入侵入 4 :防止物体大于 1mm 的固体进入 5 :防止有害的粉尘堆积 6 :完全防止粉尘进入 2 :当外壳倾斜到 15 度时,水滴滴入到外壳无影响 3 :水或雨水从 60 度角落到外壳上无影响 4 :液体由任何方向泼到外壳没有伤害影响 5 :用水冲洗无任何伤害 6 :可用于船舱内的环境

7 :可于短时间内耐浸水(1m ) 8 :于一定压力下长时间浸水 例:有秤或显示仪表标示为IP65,表示产品可以完全防止粉尘进入及可用水冲洗无任何伤害。 IPXX等级中关于防水实验的规定。 (1)IPX 1 (2) 四次。 (3) a。摆管式淋水试验 试验设备:摆管式淋水溅水试验装置 试样放置:选择适当半径的摆管,使样品台面高度处于摆管直径位置上,将试样放在样台上,使其顶部到样品喷水口的距离不大于200mm ,样品台不旋转。 试验条件:水流量按摆管的喷水孔数计算,每孔为0。07 L/min ,淋水时,摆管中点两边各60°弧段内的喷水孔的喷水喷向样品。被试样品放在摆管半圆中心。摆管沿垂线两边各摆动60°,共120°。每次摆动( 2×120°) 约4s

试验时间:连续淋水10 min b。喷头式淋水试验 试验设备:手持式淋水溅水试验装置 试样放置:使试验顶部到手持喷头喷水口的平行距离在300mm 至500mm 之间 试验条件:试验时应安装带平衡重物的挡板,水流量为10 L/min 试验时间:按被检样品外壳表面积计算,每平方米为1 min (不包括安装面积),最少5 min (4) a b 5min (5)IPX 5 方法名称:喷水试验 试验设备:喷嘴的喷水口内径为6。3mm 试验条件:使试验样品至喷水口相距为2。5m ~3m ,水流量为12。5 L/min ( 750 L/h ) 试验时间:按被检样品外壳表面积计算,每平方米为1 min (不包括安装面积) 最少3 min (6)IPX 6

九年级物理质量分析

九年级期中物理质量分析 黄春荣一、试卷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全卷满分100分,选择题21分、填空题21分、作图题7分、实验探究题20分、计算题13分、综合能力题18分。主要考察九年级第十三章至第十七章内容,从考试的题型设计来看本次考试的题型基本是按中考试卷模式设计。重点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掌握,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题目的难度系数为0.71。虽然试题难度不高,但通过本次考试可反映出每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接下来的电学学习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学生成绩分析 我教的3个班级分别为904、905和906班。班级平均分为:60.48分、60.24分、62.17分。两率中优秀率分别为6.25%、14.3%、14.9%,及格率为56.25%、53.06%、53.19%。904班班级最高分为91,最低分为25;905班班级最高分为90,最低分为22;906班班级最高分为93,最低分为16。三个班的平均分差距不大,但904、905班较902班平均分低了约4分。出现此差距的原因主要如下:1.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 学生对一些物理概念、规律、公式掌握不牢固或理解不透彻。 第5题考查电压表测量对象的判断及串联电压规律的应用,此题904班得分率43.8%、906班得分率44.7,得分率没到一半主要原因是不清楚电压表的使用以及混淆串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的特点,无法正确判断。 第19题考查初二力学速度公式v=s/t、牵引力所作的功W=Pt以及初三热学热量Q=mq、热机效率=W/Q等公式的计算,此题904班得分率30.7%、905班得分率36.7%、906班得分率33.1%,本题学生无法获得高分原因是大部分学生对初二所学的力学知识及公式已经遗忘,导致第一、二小问不能得分的同时,也无法求出第四小问的热机效率的值,从而失分相对严重。 2.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不够 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主动将物理与实践、社会、生活相联系的意识,因此,所学知识是死板的,没有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第7题考查结合生活场景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电路设计,此题904班得分率31.3%、906班得分率34%,这两个班得分率如此低,只要原因是缺乏将物理与实践、社会、生活相联系的意识。 第21题考查学生对自动测定的油量表结构的认识以及相关电学知识的应用,此题904班得分率51%、906班得分率57%,学生得分率不高的原因是缺乏对生活的了解,不知道什么是油量表,对油量表的结构认识比较片面。 3.物理实验能力不强 学生对于实验原理、实验探究的过程、实验数据的分析、实验结论的得出、实验误差的分析等环节都还存在很多问题。 第18题考查欧姆定律中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此题906班得分率49.9%、906班得分率48%,这两个班学生得分率不到一半主要时对实验原理以及实验探究过程中的故障处理、电表使用等知识掌握不够透彻。 第22题考查串联电路中电压规律的实验探究,此题904班得分率43.1%、906 班得分率42.5%、906班得分率42.2%,学生得分率不高主要是缺乏对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性能测试测试方案

性能测试详细测试方案 、八、- 前言 平台XX项目系统已经成功发布,依据项目的规划,未来势必会出现业务系统中信息大量增长的态势。 随着业务系统在生产状态下日趋稳定、成熟,系统的性能问题也逐步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每天大数据量的“冲击”,系统能稳定在什么样的性能水平,面临行业公司业务增加时,系统能否经受住“考验”,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一个完整的性能测试来给出答案。 1第一章XXX系统性能测试概述 1.1 被测系统定义 XXX系统作为本次测试的被测系统(注:以下所有针对被测系统地描述均为针对XXX系统进行的),XXX系统是由平台开发的一款物流应用软件,后台应用了Oraclellg数据库, 该系统包括主要功能有:XXX 等。在该系统中都存在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操作以及日报、周报、年报的统计,在本次测试中,将针对这些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的查询、统计功能进行如预期性能、用户并发、大数据量、疲劳强度和负载等方面的性能测试,检查并评估在模拟环境中,系统对负载的承受能力,在不同的用户连接情况下,系统的吞吐能力和响应能力,以及在预计的数据容量中,系统能够容忍的最大用户数。1.1.1 功能简介 主要功能上面已提到,由于本文档主要专注于性能在这里功能不再作为重点讲述。 1.1.2 性能测试指标 本次测试是针对XXX系统进行的全面性能测试,主要需要获得如下的测试指标。 1、应用系统的负载能力:即系统所能容忍的最大用户数量,也就是在正常的响应时间中,系统能够支持的最多的客户端的数量。

2、应用系统的吞吐量:即在一次事务中网络内完成的数据量的总和,吞吐量指标反映的是服务器承受的压力。事务是用户某一步或几步操作的集合。 3、应用系统的吞吐率:即应用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数据量,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应用系统针对不同的负载压力,所能完成的数据量。 4、T PS每秒钟系统能够处理事务或交易的数量,它是衡量系统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5、点击率:每秒钟用户向服务器提交的HTTP青求数。 5、系统的响应能力:即在各种负载压力情况下,系统的响应时间,也就是从客户端请求发起,到服务器端应答返回所需要的时间,包括网络传输时间和服务器处理时间。 6、应用系统的可靠性:即在连续工作时间状态下,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时间,即在连续工作时间段内没有出错信息。 1.2系统结构及流程 XXX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体系结构跟本次性能测试所采用的体系结构是一样的,交易流 程也完全一致的。不过,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本次性能测试的硬件平台跟实际生产环境略有不同。 1.2.1系统总体结构 描述本系统的总体结构,包括:硬件组织体系结构、网络组织体系结构、软件组织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的组织体系结构。 1.2.2功能模块 本次性能测试中各类操作都是由若干功能模块组成的,每个功能都根据其执行特点分成 了若干操作步骤,每个步骤就是一个功能点(即功能模块),本次性能测试主要涉及的功能 模块以及所属操作如下表

防水性检测方法(气密性测试方法)

气密性测试的方法 气密性测试又称为密封性测试或者防水测试。现在很多产品要达到一定的防水等级或者安全性考虑都会做气密性测试。 目前气密性测试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水检测,还有一种是用压缩空气进行检测。用水检测的方法就是:把产品的密封口堵住,把产品直接放在水中,从产品的充气孔里充入气体,观测产品是否有气泡冒出,如果气泡冒出,就说明产品有泄漏,冒泡越多,气泡越大,说明泄漏量越大。 这种用水检测产品密封性的方法比较直观,而且可以观测到产品的漏点。这种检测方法的缺点是测试过的产品需要晾干,从测试到晾干,测试单个产品的时间比较长;有的电子类产品进水会受到损害,这样产品不仅泄露而且内部电子元件进水受到损害,加重的修复的难度。所以很多公司在对大批量的产品进行气密性检测时已经不用这种方法了。 用压缩空气进行检测的方法是:利用工装夹具把产品密封住,压缩空气通过气密性检测仪进入到测试产品的内部或者模具的内部。气密性检测仪的传感器实时感应气体的变化,最后气密性检测仪通过显示屏显示出产品是OK还是NG. 这种以压缩空气为介质的气密性检测方法优点比较多:首先它是一种无损检测,因为检测介质是空气,空气不会对产品造成损害;其次因为空气分子比水分子更小,检测结果更加精确;操作比较简单,测试过程快捷。这种气密性检测仪已经在很多厂家广泛应用并且得到客户肯定。 当然了这种气密性检测仪的缺点是没有办法检测到漏点。科技是无止境的,希望再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研发出更好的气密性检测仪。 深圳海瑞思科技专做气密性检测11年,为1000多家客户提供气密性检测设备。已有3000多套气密性检测设备在位客户产品的气密性和防水功能保驾护航。

初三物理单元测试质量分析

第一单元 测试题质量分析 一、命题依据 以全日制九年制义务教育《物理学科课程标准》(修订本)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为命题依据。 二.指导思想 1.有利于全面贯彻本单元监控为出发点,强调监控的激励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老师教的信心; 2.有利于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促进初中教育教学改革,指导教师改变教学的方式和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 3.有利于切实减轻学业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 4.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富有个性地发展。试题严格符合课程标准,同时强化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察,淡化现阶段过高的能力要求; 三.命题过程中力求达到的试题要求 1.内容的科学 2.目的的准确 3.问题的典型 4.项目的独立(如:填空每题空格不超过3格,避免造成学生的连续失分)5.恰当的难度(注重对教师和学生的激励作用,关注监控的阶段反馈检测能,着重于对双基的考察) 四.试卷的特色 1.命题时从试题的数量、文字的阅读量和解题的思维量三个方面减轻负担,难、中、易程度努力控制在1:1:8左右; 2.以科技、社会和生活问题为情境编制试题,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体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社会的科学规律; 3.试题充分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重视物理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及其伴随的科学方法;

4.试题从实验出发,注重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努力给予教师和学生以试题回归实验教学,但又高于实验教学的认识,淡化对实验技能的考察,着重于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及精确归纳能力的考察。 五.试题分析

性能测试题库(优选.)

........................................................................................................................................................................................ 性能测试题库答案 一、低难度类: 1、理论类 选择类 1) 通过疲劳强度测试,最容易发现问题的问题是:B A.并发用户数 B.内存泄露 C.系统安全性 D.功能错误 2) 如下那些工具不属于压力测试工具:D A.LoadRunner B.Logiscope(嵌入式测试工具) C.WAS(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WAS)) (中间件服务器) D.Rational Robot(用于的G UI脚本、用于的V U以及V B脚本) 3) 如下哪些测试场景不属于负载压力测试:A A.恢复测试 B.疲劳强度测试 C.大数据量测试 D.并发性能测试 4) LINUX 下,解压缩文件的命令为:B A. tar zxvf 文件名 B. unzip 文件名 C. CAT 文件名 D. VI 文件名 5) 对abcd 文件赋予所有者和组许可的读和执行权限,命令正确的是:B A. chmod 033 abcd B. chmod 550 abcd C. chmod 770 abcd

........................................................................................................................................................................................ D. chmod u+rx abcd 6)在软件性能测试中,下列指标中哪个不是软件性能的指标D A)响应时间C)资源利用率D)并发进程数 B)吞吐量 7)下列关于软件性能测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A)性能测试的目的不是为了发现软件缺陷 B)压力测试与负载测试的目的都是为了探测软件在满足预定性能需求的情况下所能负担的最大压力 C)性能测试通常要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才能获得测试结论 D)在性能下降曲线上,最大建议用户数通常处于性能轻微下降区与性能急剧下降区的交界处 8)下列关于软件可靠性测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A)发现软件缺陷是软件可靠性测试的主要目的 B)软件可靠性测试通常用于有可靠性要求的软件 C)在一次软件可靠性测试中,执行的测试用例必须完全符合所定义的软件运行剖面 D)可靠性测试通常要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才能获得测试结论 问答类 1) 什么是性能测试,其应用领域分别是什么? 性能测试是通过自动化的测试工具模拟多种正常、峰值以及异常负载条件来对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应用领域有四个:能力验证、能力规划、性能调优、缺陷发 现。 2) 什么是负载测试? 负载测试:通过被测试系统不断增加压力,直到性能指标超过预期值或者某种资源达到饱和状态; 3) 可靠性测试、可用性测试的定义,有什么区别? 可靠性测试:通过在有使用代表性的环境中执行软件,以证实软件需求是否正确实现。为进行软件可靠性估计采集准确的数据。估计软件可靠性一般可分为四个步骤,即数据采集、模型选择、模型拟合以及软件可靠性评估。 可用性测试:故名思议是测试设计方案或者产品在一定的环境下的可用性水平。 4) 性能测试包含了哪些测试(至少举出3 种)? 压力测试、负载测试、并发测试、疲劳强度测试、大数据量测试; 5) 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执行性能测试? 在产品相对比较稳定,功能测试完成后; 6) Web服务器指标指标有哪些? * Avg Rps: 平均每秒钟响应次数=总请求时间/ 秒数; * Successful Rounds:成功的请求;(成功回合)

性能测试方案讲解

1.引言 说明测试方案中所涉及内容的简单介绍,包含:编写目的,项目背景、参考文档,以及预期的读者等。 1.1.编写目的 本文档描述××系统性能测试的范围、方法、资源、进度,该文档的目的主要有: 1.明确测试目的范围。 2.明确测试范围和目标。 3.明确测试环境需求,包括:测试需要的软、硬件环境以及测试人力需求。 4.确定测试方案,测试的方法和步骤。 5.确定测试需要输出的结果和结果表现形式。 6.分析测试的风险,寻找规避办法。 1.2.项目简介 简要描述与测试项目相关的一些背景资料,如被测系统简介,项目上线计划等。 1.3.参考文档 说明文档编写过程参考引用的资料信息。 2.测试目的、范围与目标 2.1.测试目的

根据项目总体计划明确项目测试目的。常见的测试目的如下(依据项目的实际情况修改。 本次性能测试的主要目的在于: ?测试已完成系统的综合性能表现,检验交易或系统的处理能力是否满足 系统运行的性能要求; ?发现交易中存在的性能瓶颈,并对性能瓶颈进行修改; ?模拟发生概率较高的单点故障,对系统得可靠性进行验证; ?验证系统的生产环境运行参数设置是否合理,或确定该参数; ?获得不同备选方案的性能表现,为方案选择提供性能数据支持。 2.2.测试功能范围 说明本项目需要进行测试的待测系统功能范围,列出被测对象的测试重要性及优先级等,提供一份简要列表。对于交易类功能要细化到每一个交易码;对于页面类功能要细化到每一个发起页面。下面表格供参考,非强制使用。 如果测试目的为方案验证,需要文字列出需要验证的方案项。 明确列出说明本次测试需要关注的测试指标的定义及范围,不需要关注的测试指标也应列出。下面的内容供参考。 本次性能测试需要获得的性能指标如下所列:

初三物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初三物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本试卷中的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程度,试题考核的知识点分布较广。题型分布:单项选择24分,填空20分,实验探究31分,计算25分,试题的易、中、难比例为6:3:1。本套试题注重基础和灵活相结合,覆盖和延伸相统一,能够突出对这一阶段所学重要知识的考查。 二、试卷的主要特点 1.基础题仍占较大的比例。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基本规律的简单应用。其中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考查的都是学生基础掌握情况,两个计算题则是通过对电路图的确切理解并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 2.重视实验能力、实验方法的考查。突出考查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注重对学生观察、实验、分析、概括、表达等能力的考核,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三、学生答题基本情况分析

1、选择题得分情况不是很理想。我们班没有满分的,尤其是实验题普遍偏低,最高分才20分。其次计算题也很糟糕,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做,大部分学生都是空的。其中第3题、第11题和12题做得很好,第1、4、7、9、10题得分率还可以,第 2、5、6、8题得分率偏低。 2、填空题1 3、15、16、17、18、19、20题得分率较高,有两题14题的第二空和21题的第二空错误率非常高。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能正确运用基础知识,盲目死记概念,不能灵活运用。 3、实验题得分率一般,主要是22题(3)、第24题得分率较低。存在问题:22题(3)小题不能准确判定滑片的移动方向,24题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不过关,对实验的理解模棱两可,语言描述不准确,以至于大面积丢分。 4、计算题得分率不高。部分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语言表达不流畅,步骤不合理,运用公式时物理量对应不准确,代数出现错误,公式、单位不正确。还是存在死记硬背的学习特点,对公式没有做到真正的理解。 四、从试卷中发现的问题: 1、物理概念模糊不清。尽管我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概念的引入过程,也通过实例或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规律,但学生的理解能力太差,对概念的理解肤浅,答题时平着感觉答。而我本人反馈矫正的意识和力度又不够强。

最新性能测试方案模板

XX系统性能测试方案 (仅供内部使用) 拟制: 日期:yyyy-mm-dd 审核: 日期:yyyy-mm-dd 审核: 日期:yyyy-mm-dd 批准: 日期:yyyy-mm-dd 博为峰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修订记录

目录 1概述 (6) 1.1被测试系统简介 (6) 1.2性能测试目的 (6) 2性能需求分析 (6) 3系统角色行为分析 (7) 3.1用户行为分析 (7) 3.2运营行为分析 (8) 3.3系统后台行为分析 (8) 4系统结构分析 (8) 4.1系统组成分析 (8) 4.2压力传递分析 (8) 4.3潜在瓶颈分析 (9) 4.4系统资源分析 (9) 4.5系统监测及其评价标准分析 (9) 5性能测试方案的确定 (10) 5.1基本流程的确定 (10) 5.2异常流程分析 (10) 5.3混合流程分析 (10) 5.4测试项的确定 (11) 5.5数据模型分析及数据规划 (11) 5.6妨碍性能测试持续开展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11) 5.7测试接口分析 (11) 5.8被测系统配置及其组网图 (11) 5.9测试工具的选定 (12) 5.10测试数据的准备 (12) 5.11测试用例设计建议 (12) 6附录 (12)

表目录List of Tables 表1 需求跟踪矩阵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图目录List of Figures 错误!未找到目录项。

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检验报告模板范文

精心整理检验报告 样品名称: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委托单位:广州**建筑防水材料有限公司 检验类别:委托检验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房建材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房建材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检验报告 NO:S1102190第1页共2页 样品名称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型号/商标** 委托单位广州**建筑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检验类别委托检验 生产单位广州**建筑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样品等级 抽样地点送样抽样日期2014年04月05日 样品数量2㎡生产日期 抽样基数检验编号S1102190 检验项目委托项目检验依据GB18242-2008《弹性体改性沥青防 水卷材》 检验结论SBS样品按GB18242-2008《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中项目及指标 检测,所检项目符合“Ⅰ”型指标要求。 签发日期:2014年05月20日 (测试检验章)

备注 批准:审核:主检: 检验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管庄中国建材院房建材料与混泥土实验楼邮编:100024 5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房建材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报告NO:S1102191第2页共2页 序号检验项目标准指标检验值单项判定 1 可溶物含量,g/㎡≥2100 2235 合格 2 不透水性0.3Mpa,30min无渗 漏0.3Mpa,30min 无渗漏 合格 3 耐热度90℃×2h,无滑动,流 淌,滴落90℃×2h,无滑 动,流淌,滴落 合格 4 拉力,N/50mm 纵向≥450 796 合格 横向743 合格 5 最大拉力时 延伸率,% 纵向≥30 38 合格横向46 合格 6 低温柔度-18℃,无裂纹-18℃,无裂纹合格 7 撕裂强度,N 纵向≥250 500 合格 横向443 合格 备注: 批准:审核:编制: 检验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管庄中国建材院房建材料与混凝土实验楼邮编:100024 说明 1.本报告无中心“测试检验章”和骑缝章无效。 2.本报告无编制、审核、批准签字无效。 3.本报告涂改无效。 4.未经本中心书面批准,检验报告复制无效(完整复制除外)。 5.对本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中心提出,逾期怒不受理。 6.委托检验仅对来样负责。

(完整)初三物理质量分析报告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学业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卷总体评价 试卷难易程度适中,知识点考查全面,试题既注重学科一般能力的考查,又有一定的灵活性。第10、11、12、13、20题注意考查学生双基知识,第2、9、17、25、29、31、32题能紧密围绕新课标以生活、社会等知识应用为命题背景,加强对学生联系实际能力、综合能力的考查,第25、26、29对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探究方法的考察有新意,试题中有一定比例的创新题、灵活题,无怪题、偏题,命题思路符号新课标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学习积极性,考查内容有利于学生的持久发展。 二、学生试卷分析及卷面暴露的问题 主要问题 1.部分基本知识掌握不扎实,脱离生活实际,缺乏生活经验,学生不能灵活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选择题第1题估测题,再如作图题28题,动力臂不会画. 2、审题不清,解题不规范,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在评卷过程中发现,由于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语言不规范,推理不严密,导致丢分占了不少的比例。如计算题25--28题。 3、思维不够灵活,能力仍显薄弱,综合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如选择题第31--32题。 4.学生对图像题的分析仍不够全面,如填空题第27题对图示的关系分析。 三、对前一阶段教学的反思 造成以上错误的原因是: 1、近期学生做各科试卷太多,学生只能疲劳应付,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对基本概念的掌握不牢固,遗忘较多。 2、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活动重视不够,在平时教学中,教师总舍不得

把课堂上的时间让给学生,教师讲得多,让他们进行读题审题、分析说理少。 3、物理思维方法的培养做得不到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如选择题第13题计算电流大小,可以用特殊值来选 4、对生活物理、热点问题关注不够,知识掌握的“应试”成分太多,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不能触类旁通。 5、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不能灵活运用数学手段解决物理问题。学生在综合应用题上失分严重,这反映了我们对学生审题、作图、计算、提问质疑、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评估、信息收集和处理、分析归纳、综合运用以及方法迁移等方面的培养还远远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有针对性训练,切实把方法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重视起来 6、教学中过分重视“知识与技能”,而忽视“过程与方法”造成的。我们要深刻体会和研究如何将科学探究作为“内容”、“方法”、“精神”和“创造性活动”,并将其贯穿于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素材的选用之中,试卷命制的过程之中。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在起始阶段可以采取低起点、小坡度、化整为零逐个击破的策略,务必使学生掌握这一科学思维程序。 四、改进的措施和方法 一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教材,有的放矢 1、吃透《课程标准》、《考试说明》。 中考命题唯一的依据就是《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若教师能够真正的吃透《课标》、《考试说明》,细化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各项要求,不但能使我们在复习时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效率、脱离题海战术,而且可以指导教师在平时新课教学过程中把握住难度,减轻学生负担,少走弯路。 2、以教材为本,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 教材其实是教材的编者对课程标准的一种理解和解读,仅是“一家之言” 复习时完全拘泥于某种教材,则可能会偏离方向,增加学生负担例如:简单机械中的“斜面”内容在人教版教材中进行了讨论,但是在司南版的教材中一个字都没有出现,所以对斜面问题就不必深入过多。 二要精心分析近年中考试题,把握中考脉动 1、仍然要重视对“双基”的复习,但已不再是简单的记忆背诵

(完整)初三物理一模考试质量分析(2)

初三物理一模考试质量分析 二、教学应对策略性思考 针对本次模拟考试出现的问题,下一阶段,我们在进行二轮复习时,要注重如下几个问题:(1)加强图象信息题的研究。 “识图象”——在图象上找出所需要的信息;“解图象”——利用图象提供的信息进行解题;“画图象”——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描图与作图;“图象法解题”——归纳并整理一些利用图象来解题或得出规律的题型加强学生这方面的意识。 (2)加强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训练 在数据分析中,要系统总结怎样进行定性分析,如何进行定量分析,怎样去寻找数据之间的关系,如何书写表达式等。可以先从学生熟悉的物理量着手,形成基本的技能,再对一些陌生的物理量进行分析和练习。 (3)强化对概念的理解 在二轮复习中,不能忽略对概念的强化和理解。要将初中物理中,相似的物理量放在一起进行类比,进行区别,弄清它的物理意义,弄清概念中的关键词句等。 (4)加强对细节问题的挖掘和整理 在二轮复习中,要加强对实验中的细节问题的挖掘,就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学生对物重和动滑轮重影响机械效率印象很深,但对摩擦力影响效率就知道得不多,再如利用波速波长频率进行计算掌握得可以了,那么周期和频率是什么关系,从波形图中指出一个波长或一个周期可能又是学生不甚了解的细节了。教师要在这个方面化心思进行总结和整理。 (5)加强学生的考试心理的教育 在这次模拟练习中,有个别学生平日的成绩尚可,但是由于在考试时,在选择题中遇到了一到二题困难后,从填空题开始,从字迹上就反映出做这份卷子已经失去了信心,字马虎了,正确率明显降低,说明该生的考试心理素质不过关,影响了水平的发挥,因此一定要加强考生的心理辅导,在平日的练习中,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避免这类问题在中考中出现。 三、学生阶段性发展情况分析 经过一轮复习,结合本次模拟考试情况分析,本届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有成熟的一面,也有比较欠缺的一面。 学生对初中知识的回忆和再现已基本完成,能够在综合性试卷中,将每一个知识点都回忆起来。 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一般常规性的内容,错误率不高,比如作图、连线、简单公式的应用,简单概念的实际应用,计算题的解题能力等等比较到位了,从本次考试中可以发现,计算题的失分比较少。 但是学生还存在如下问题: 1、物理中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还不到位。例如图表法、控制变量分析法、类比法等,在具体的题目中应用不熟练; 2、物理中的一些概念不清晰,理解不透彻。例如热值、比热、功率等,不了解它所代表的物理含义; 3、物理中的细节不注意。例如什么是波长、频率和周期的关系、影响滑轮组的效率、画图中的虚线、电路中的交叉黑点等。 四、一轮复习的反思 1、第一轮复习我们以中考总复习为导向,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中的基本要求,以章节体系展开了系统复习。 着眼于把基础知识讲透、讲细,帮助学生整理知识脉络,牢固掌握知识点,把一些重、难点

性能测试计划 完整版

性能测试方案

目录目录

前言 平台XX项目系统已经成功发布,依据项目的规划,未来势必会出现业务系统中信息大量增长的态势。 随着业务系统在生产状态下日趋稳定、成熟,系统的性能问题也逐步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每天大数据量的“冲击”,系统能稳定在什么样的性能水平,面临行业公司业务增加时,系统能否经受住“考验”,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一个完整的性能测试来给出答案。 本《性能测试计划书》即是基于上述考虑,参考科学的性能测试方法而撰写的,用以指导即将进行的系统的性能测试。 1第一章XXX系统性能测试概述 1.1被测系统定义 XXX系统作为本次测试的被测系统(注:以下所有针对被测系统地描述均为针对XXX系统进行的),XXX系统是由平台开发的一款物流应用软件,后台应用了Oracle11g数据库,该系统包括主要功能有:XXX等。在该系统中都存在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操作以及日报、周报、年报的统计,在本次测试中,将针对这些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的查询、统计功能进行如预期性能、用户并发、大数据量、疲劳强度和负载等方面的性能测试,检查并评估在模拟环境中,系统对负载的承受能力,在不同的用户连接情况下,系统的吞吐能力和响应能力,以及在预计的数据容量中,系统能够容忍的最大用户数。 1.1.1功能简介 主要功能上面已提到,由于本文档主要专注于性能在这里功能不再作为重点讲述。

1.1.2性能测试指标 本次测试是针对XXX系统进行的全面性能测试,主要需要获得如下的测试指标。 1、应用系统的负载能力:即系统所能容忍的最大用户数量,也就是在正常的响应时间中,系统能够支持的最多的客户端的数量。 2、应用系统的吞吐量:即在一次事务中网络内完成的数据量的总和,吞吐量指标反映的是服务器承受的压力。事务是用户某一步或几步操作的集合。 3、应用系统的吞吐率:即应用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数据量,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应用系统针对不同的负载压力,所能完成的数据量。 4、TPS:每秒钟系统能够处理事务或交易的数量,它是衡量系统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5、点击率:每秒钟用户向服务器提交的HTTP请求数。 5、系统的响应能力:即在各种负载压力情况下,系统的响应时间,也就是从客户端请求发起,到服务器端应答返回所需要的时间,包括网络传输时间和服务器处理时间。 6、应用系统的可靠性:即在连续工作时间状态下,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时间,即在连续工作时间段内没有出错信息。 1.2系统结构及流程 XXX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体系结构跟本次性能测试所采用的体系结构是一样的,交易流程也完全一致的。不过,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本次性能测试的硬件平台跟实际生产环境略有不同。 1.2.1系统总体结构 描述本系统的总体结构,包括:硬件组织体系结构、网络组织体系结构、软件组织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的组织体系结构。

初中物理质量分析

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学科质量分析 一、试卷试题分析: 本份试卷共考查了26道题。其中:选择题8题24分,填空题10题20分,作图、实验与探究5题31分,综合题3题25分,共计100分。 内容结构为:试题内容以新课标和新教材为依据,主要考查学生在上一阶段的复习结束后,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方法的掌握情况。试题内容全面,知识覆盖面较大,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试题中的填空、选择题,大部分的考题是考试说明要求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应用题是应用基本规律进行基本运算的考题。 二、考试成绩基本情况 参考人数:53人总分:905分最高分:33分最低分:7分平均分:17.08分 分数段人数 100 0 99——60 0 59——50 0 49——40 0 39——30 1 29——20 17 19——0 35 三、试卷答题情况分析: 53学生在试卷中各题答题简单情况如下: (一)选择题(1—8题) 第1题:20人得分,平均得分2.27分。失分原因:没认真细致读题。第2题:16人得分,平均得分1.3分。没认真细致读题,思维定势造成丢分。

第3题:7人得分,平均得分0.57分。失分不算太多,概念不清。第4题:23人得分,平均得分1.87分。知识面狭窄。 第5题:17人得分,平均得分1.3分。 第6题:8人得分,平均得分0.65分。对电路的知识不懂。 第7题:12人得分,平均得分0.98分。 第8题:6人得分,平均得分0.49分。 (二)填空题(9—18题) 第9题:总共得分9分,,平均得分0.2分。 第10题:总共得分24分,,平均得分0.45分。 第11题:总共得分13分,,平均得分0.24分。 第12题:总共得分9分,,平均得分0.17分。 第13题:总共得分19分,,平均得分0.35分。 第14题:总共得分21分,,平均得分0.40分。 第15题:总共得分46分,,平均得分0.88分。 第16题:总共得分12分,,平均得分0.23分。 第17题:总共得分23分,,平均得分0.43分。 第18题:总共得分18分,,平均得分0.34分。 (三)作图、实验与探究(19—24题) 第19题:全班20人做对,说明作图对学生来讲太难了,还有在复习时候忽略了作图的训练。 第20题:总共得分19分,平均得分0.36分。失分原因:对测量工具的使用还是不够明了,做题不够仔细。 第21题:总共得分10分,,平均得分0.19分。失分原因:对知识的运用还不是很熟练。 第22题:总共得分10分,,平均得分0.19分。 第23题:总共得分0分。 (四)综合题(25—27题):得分0分。 第24题、第25题、第26题。失分最多。失分原因:还未复习到有些内容,学生已遗忘;题目读不懂;单位换算错;公式记不住,记住的不会用;解题太慢,计算能力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