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市场失灵与公共政策

市场失灵与公共政策

空调市场定位与市场战略

空调市场行销定位与市场战略 一、前言 1、空调市场是明显的行销争斗战,而且是所有电器产品战况最激烈的行销商战。 2、产品特性、广告、促销、变化多端。 3、国内空调的制造、研究开发、已达到世界水准,新机种的推出也很快。 4、企划的型态有明显的转变——空调成为全年皆可行销之产品,不受淡季、旺季 等季节性市场需求之影响。 5、此个案的模拟对象为东芝,市场定位为市场挑战者。 6、广告表现以模拟销售期的表现策略为主。 7、所有的定位、分析、渠道、策略皆以“东芝”的现有特性做销售期间(5—7月) 的预估与评价。 二、本案策略架构 ·市场竞争态势(Market Competitive Situation) ·市场优势机会(Market Strength Niche) ·行销定位策略(Marketing Positioning Strategy) (1).目标市场 (2).市场区域

(3).市场定位 (4).市场再定位作战 ·行销组合策略(Marketing Mix Strategies)A 商品策略 ·商品定位 ·商品生命周期 ·商品研究开发 ·商品企划 B 订价策略 ·渗透订价 ·吸脂订价 ·价格加成 C 渠道策略 ·经销商 ·门市展售中心 ·百货公司 ·特约服务店 ·大饭店 D 推广策略 ·广告策略

·广告表现 ·媒体战略 ·SP促销活动 ·售卖场所POP ·企划与动态企划 三、市场研究 市场现况分析: 由于上一年各家受到气候影响及经济景气不佳的双重打击,外加许多大商场大量进 口各品牌空调,以薄利多销的价格策略大量促销。加上各厂家相互压价,造成去年业绩 大幅滑落,今年库存压力巨大。 市场潜力分析: 以现今市场趋势,空调虽不能以“一户一机”来计算普及率,但发展趋势极快,有 相当发展的市场空间。 市场主力分析: 以上年度间可得知空调市场主力在于窗型空调,约占87%~90%,所以今年度也应 当以窗型空调为市场主力商品。

公共政策分析简答题

简答题(50题) 1、简述公共政策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含义:公共政策是政府社会等社会公共权威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和措施等。 基本特征: 1、阶级性: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政治倾向和利益追求 2、目标性:为实现经济社会目标 3、强制性:具有约束性和强制力 4、相对稳定性:一定的稳定性,相应的政策调整 2、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1、分配社会资源。将社会公共资源合理有效地在它所服务的公众中加以分配,协调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2、规范社会行为。规范各种行为,将各种社会行为纳入到统一的、明确的目标。 3、解决社会问题。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其目的在于解决社会问题。 4、促进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公平与效率的价值目标,促进社会发展。 3、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所揭示的这门学科的特点。 (1)政策科学是关于民主的学问 (2)政策科学的目标是追求政策的"合理性" (3)政策科学是一门对时间和空间都非常敏感的学问 (4)政策科学具有跨学科的特性 (5)政策科学是一门需要学者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 (6)政策科学必须具有"发展概念",必须建立动态模型 4、简述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政策角色。 公共政策直接主体,是指直接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和组织,包括以下几种: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 立法机关为国会、议会代表会议一类的国家权力机构,如我国则主要是指全国以及地方各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它的主要任务是立法;行政机关为掌握国家行政权力、运用公共政策对国家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机构,是立法机构所确立的国家意志的执行者,如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执行政策,参与政策的制定;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的国家,狭义仅指法院,广义还包括检察机关,参与政策制定;政党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旨在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纲的政治组织,负责提出政策议程,制定政策。

第六章 汽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定位

第六章汽车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定位 学习目标: 理论要求: 1、了解汽车市场细分的概念和作用; 2、了解市场细分的标准和步骤; 3、理解汽车市场预测对提高汽车市场营销水平的重要现实意义; 4、了解汽车市场预测的步骤与方法。 实践要求: 1、具有运用汽车市场营销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实践的能力; 2、具有问卷的设计能力。 现代市场营销非常重视STP策略,即市场细分(Segmentation)、目标市场选择(Targeting)和市场定位(Positioning)。 当今社会汽车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消费者的需求千差万别,企业无法在整个市场上为所有用户服务,应该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选择对本企业最有吸引力并能有效占领的那部分市场为目标,并制定相应的产品计划和营销计划为其服务,这样企业就可以把有限的资源、人力、财力用到能产生最大效益的地方上。确定目标市场,选择那些与企业任务、目标、资源条件等一致,与竞争者相比本身有较大优势,能产生最大利益的细分市场作为企业的目标市场并做出合理的市场和产品定位是STP营销的主要任务。 第一节市场细分 市场细分也称市场细分化(Marketing Segmentation),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美国人温德尔·斯密提出的新概念。所谓市场细分,是指根据整体市场上顾客需求的差异性,以影响顾客需求和欲望的某些因素为依据,将一个整体市场划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顾客群体,每一个需求特点相类似的顾客群就构成一个细分市场(或子市场)。在各个不同的细分市场,顾客需求有较明显的差异,而在同一细分市场上,消费者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需求特点。例如服装市场,可按顾客的性别因素,细分为男士市场、妇女市场;按年龄因素细分为老年市场、中年市场、青年市场、儿童市场;也可按地理因素细分为国外市场、国内市场,或城市市场和乡村市场,或南方市场和北方市场等。汽车市场可以按用户的用途要求分为货车市场、客车市场;按用户的购买力分为高档车、中档车和低档车市场等。以上每个细分市场的需求各不相同,同一细分市场内需求基本相似。 所以市场细分不是通过产品分类来细分市场的,如汽车市场、服装市场、机床市场等。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考试知识点及答案

第一章、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 1. 公共政策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公共政策是指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公共政策更突出“公共”二字。这即意味着对公共性的强调,也意味着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重新审视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其诸多特征和功能的必要。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有: 1)阶级性。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构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为规范,是政府政治 行为的产物,政府的政策要体现阶级的意志。 2)整体性。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孤立的解 决某一问题,往往是不成功,因此需要整体地分析、解决问题。 3)超前性。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但政策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与指南, 必须具有预见性。 4)层次性。政策作为政府行为的产出项,根据不同层次的政策主体,会具有不同的规格。 5)多样性。公共政策的多样性,显然源于政策的“公共”特征,也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展而 显示出多样的特征。 6)合法性。政府行为的政策具有一定法律性质。其既要依靠社会舆论来维持,更要通过国 家的强制力量来监督执行。 2. 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政策分析的内容包括:(1)构建问题,即首先要明确政策问题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政策问题不可能在一开始全部明确,只有在不断的分析活动中才会逐步清楚;(2)描述与现行政策问题相关的已有政策,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制定过程与实际结果;(3)预测为解决问题所提供的相关政策能够产生何种结果;(4)提供将要实施的政策会产生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3. 公共政策的本质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公共政策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从现有工作的研究基础出发,我们选择的角度是“利益”,因为其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第三章 市场细分、定位和竞争策略

第三章市场细分、定位和竞争策略 第一节市场细分策略 案例:斜口杯的诞生 一、市场细分的含义:根据消费需求的差异性,选用一定的标准,将整体市场划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不同需求特性的子市场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美国营销专家温德尔.斯密提出,标志着市场营销由大量营销进入目标营销阶段。 *大量营销阶段 *产品差异化营销阶段 *目标营销阶段 二、市场细分的意义 市场细分的必要性——消费需求的复杂多样性 ——买方市场的形成和企业间竞争加剧 市场细分的可能性——局部市场的相似性 三、消费者市场细分的标准 1、人口细分 案例:酷儿饮料——年龄细分 案例:保健品年龄细分 案例:性别细分——女性酒 冲动性购买与性别的调查 2、地理细分 案例:汽车的地理细分 3、心理细分 案例:Swatch手表的心理细分 反面案例:激爽三年十亿成流水 反面案例:汇源果汁成也细分败也细分 4、行为细分 行为因素 购买时机与频率 追求的利益 使用者情况 使用率 忠诚程度 态度

四、生产者市场细分的标准 (一)最终用户的要求标准 (二)用户规模——购买数量 (三)用户地点 五、市场细分的原则 (一)可衡量性: 细分后的各个子市场范围清晰 购买力大小可以度量 (二)可进入性: 企业的营销辐射能力能够到达 (三)可盈利性: 子市场的潜在规模足够大 (四)可区分性: 不同的细分市场的特征可清楚地加以区分 第二节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策略 一、目标市场的含义 目标市场—— 企业通过市场细分,被企业所选定的,准备以相应的产品或服务去满足其现实的或潜在的需求的那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 二、选择目标市场的方法——产品-市场矩阵图 具体见笔记 三、目标市场营销策略的类型 1、无差异营销策略 企业把整体市场看作一个大的目标市场,不进行细分,用一种产品、统一的市场营销组合对待整体市场。 优点:实现规模经济; 缺点:忽视了消费需求的差异性; 适合:同质市场的产品,广泛需求,可能大批量产销的产品(如:通信电源、可口可乐、粮食等) 2、差异性营销策略 先进行市场细分,再为各个细分市场的需求差异制定不同的营销组合策略 优点:满足了所有消费者需求,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 缺点:企业资源分散,生产和营销成本高 3、集中性目标市场营销 (1)含义:企业将整体市场市场细分为若干细分市场以后,企业把自己的目标集中在一个或少数几个有限的子市场上。 (2)优点:对企业资源要求不高 (3)缺点:放弃了其他机会,风险大 案例:浪潮电脑的专注战略 案例:棕榈航空公司集中性战略——“全世界最小的航空公司”。 四、影响目标市场营销策略选择的因素 1、企业资源 2、产品特点 3、市场特点

地方政府的公共政策执行问题研究

地方政府的公共政策执行问题研究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是指地方政府依据国家的宏观政策,针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公共政策的总和。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是指地方政府通过各级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控制等活动,将公共政策观念付诸实施,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执行是国家公共政策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公共政策问题的解决,不仅有赖于完善的政策方案设计,更有赖于有效的政策执行,只有公共政策得到有效的执行,政策目标才能实现,对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问题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地方政府的公共政策执行的作用 (一)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根本途径 公共政策的主要目的是解决问题,而政策执行则是直接地、实际地、具体地解决政策问题的基本途径。正确的政策方案要变为现实,有赖于有效的政策执行,如果没有政策执行,再好的政策方案也只能是一纸空文,政策目标得不到实现,政策也就失去了其存的意义。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首要的和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实现公共政策目标。 (二)促进社会公众对地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 公共政策解决的是社会公众的问题,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也是将解决公众问题的对策行动化的过程。这种行为在社会公众眼中,就是地方政府为其辖区解决问题,造福一方,使地方政府执行公共政策的过程得到了更多公众的认同。因此,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促进社会公众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 (三)保障地方社会秩序稳定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内容不仅包括社会治安方面的内容,还包括一般的社会和地区发展的事务。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关系到地方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本地区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是保障地方社会秩序稳定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手段。 (四)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目的是解决其辖区内一般社会组织、团体、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根本目的就是服务公众。有效的政策执行不仅是地方政府解决公共问题为民谋福利的过程,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同时也是使得政府与公众间的关系更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表现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表现 一、市场失灵的涵义 所谓市场失灵就是指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与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与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 二、市场失灵的表现 (一)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 这就是因为市场机制遵循的就是资本与效率的原则。资本与效率的原则又存在着“马太效应”。从市场机制自身作用瞧,这就是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资本拥有越多在竞争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其雇员的剥夺,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这种拉大又会由于影响到消费水平而使市场相对缩小,进而影响到生产,制约社会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社会经济资源不能实现最大效用。(二)外部负效应问题 外部负效应就是指某一主体在生产与消费活动的过程中,对其它主体造成的损害。外部负效应实际上就是生产与消费过程中的成本外部化,但生产或消费单位为追求更多利润或利差,会放任外部负效应的产生与漫延。如化工厂,它的内在动因就是赚钱,为了赚钱对企业来讲最好就是让工厂排出的废水不加处理而进入下水道、河流、江湖等,这样就可减少治污成本,增加企业利润。从而对环境保护、其它企业的生产与居民的生活带来危害。社会若要治理,就会增加负担。 (三)竞争失败与市场垄断的形成 竞争就是市场经济中的动力机制。竞争就是有条件的,一般来说竞争就是在同一市场中的同类产品或可替代产品之间展开的。但一方面,由于分工的发展使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资本规模扩大与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与自由竞争。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垄断的出现,减弱了竞争的程度,使竞争的作用下降。造成市场垄断的主要因素。①技术进步;②市场扩大;③企业为获得规模效应而进行的兼并。一当企业获利依赖于垄断地位,竞争与技术进步就会受到抑制。 (四)失业问题 失业就是市场机制作用的主要后果,一方面从微观瞧,当资本为追求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时,劳动力被机器排斥。另一方面从宏观瞧,市场经济运行的周期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不稳定性,也需要有产业后备军的存在,以满足生产高涨时对新增劳动力的需要。劳动者的失业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满足了市场机制运行的需要,但失业的存在不仅对社会与经济的稳定不利,而且也不符合资本追求日益扩张的市场与消费的需要。 (五)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 市场机制的作用只会扩大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现象,一些经济条件优越,发展起点较高的地区,发展也越有利。随着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素质,管理水平等也会相对较高,可以支付给被利用的资源要素的价格也高,也就越能吸引优质的各种

市场定位与未来发展

市场定位与未来发展 一、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市场 (一)市场的初始意义 市场起源于古时人类对于固定时段或地点进行交易的场所的称呼,当城市成长并且繁荣起来后,住在城市邻近区域的农夫、工匠、技工们就会开始互相交易并且对城市的经济产生贡献。显而易见的,最好的交易方式就是在城市中有一个集中的地方,像市场,可以让人们在此提供货物以及买卖服务,方便人们寻找货物及接洽生意。当一个城市的市场变得庞大而且更开放时,城市的经济活力也相对会增长起来。 (二)市场的今日意义 今日的市场是商品经济运行的载体或现实表现。商品经济越发达,市场的范围和容量就越扩大。市场具有相互联系的四层含义: 一是商品交换场所和领域; 二是商品生产者和商品消费者之间各种经济关系的汇合和总和; 三是有购买力的需求; 四是现实顾客和潜在顾客。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

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类市场都在发展。那么,哪一类市场同我们的生活联系最紧密呢?从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商品服务市场与我们的关系最为密切。商品服务市场遍及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常见的大、小商场、家具店、农贸市场、宾馆饭店等,这些都属于商品服务市场。 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市场在其发育和壮大过程中,也推动着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通过信息反馈,直接影响着人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上市时间、产品销售状况等;联结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供、销各方,为产、供、销各方提供交换场所、交换时间和其他交换条件,以此实现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各自的经济利益。 二、什么是市场定位 市场定位是指为了使自己生产或销售的产品获得稳定的销路,从各方面为产品培养一定的特色,树立一定的市场形象,以求在顾客心目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偏爱。 知道了什么是市场,也知道了什么是市场定位。所以我们在开发市场中,我们要搞清楚能不能做,然后是做什么的问题也就是市场定位。

公共政策复习(2)

公共政策:就是以执政党和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在一定的政治背景下,通过论辩、竞争、合作等途径,以科学的方法选择适合的工具,采取行动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求得社会进步的活动过程。 (1)谁来制定公共政策(主体); (2)对什么领域来进行规制(客体); (3)目的何为(价值取向); 二、公共政策的本质 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2、公共政策就是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 3、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分配的基础是不断的促进公共利益的增长。 三、政策的分类 1. 分配性的、调节的、自我调节性的和再分配性的政策 2. 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3. 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和文化的政策 一、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1、阶级性; 2、公共性; 3、价值性; 4、前瞻性; 5、层次性; 6、动态性; (一)常态社会下的公共政策的功能 1、导向功能 2、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 3、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 政府公共政策所体现的分配原则主要有三种:一是为追求效率而鼓励扩大差别;二是为消灭差别而牺牲效率;三是效率与公平相统一; (二)转型社会中的公共政策的特殊功能 1、公共政策的稳定功能 2、公共政策的公平正义功能 3、公共政策促进社会革新功能 政策系统的划分: 一、信息子系统 二、咨询子系统 三、决断子系统 四、执行子系统 五、监控子系统 第二章 社会问题:在一个社会群体中或至少令一部分人感到不满的状态。 2、社会问题认定过程中的价值标准 (1)社会福利(2)效率(3)公平 3.社会问题的四要素 (1)它们对个人或社会造成物质或精神损害。 (2).它们触犯了社会里一些权力集团的价值观或准则。 (3).它们持续时间很长。 (4).由于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群体会作出不同评判,对它们的解决方案也往往多种多样,因而在如何解决问题上也难以达成一致。

环境污染中的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政策规制

环境污染中的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政策规制 摘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既可以依靠市场自由调节,也可以依靠政府干预。然而,市场机制和政府规制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先天性和后天性失灵。中国客观条件复杂,市场失灵不易克服,因此现阶段应当主要依靠政府干预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本文在探讨环境问题中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作用机制的基础上,给出政策规制的逻辑依据。在解决中国环境问题时,应当注重改善政府的决策运行机制,同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府监督机制。关键词:环境污染;市场失灵;政府失灵;政策规制任何一个经济体,无论市场成熟度有多高,都难以避免地面临着市场失灵问题,中国也不例外。市场失灵最明显的表现在于负外部性,在环境污染问题上体现尤为突出。对于环境污染中的市场失灵,应该基于什么样的理论逻辑来给其下定义,在环境规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需要把握什么样的原则,都是值得研究的。 一、环境污染中的市场失灵 在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个体所做出的自由选择往往会产生诸多不良后果,这些不良后果对他人造成了非自愿承担的成本。环境资源的本质是公共物品,其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以及效用的不可分割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导致了在环境资源使用过程中“搭便车”的普遍现象。由于经济人的利己天性,对于没有价格的公共物品,经济人在使用环境资源时,并不受环境资源

成本的约束,市场的等价交换原则在这一过程中失效,因此环境资源必然是过度利用的,而过度的利用必然会为他人带来非自愿承担的成本,即外部性,例如烟雾、噪音、有毒气体、农药残留、化学排放物等环境污染现象。虽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但人们对于环境问题并无充分明确的认识,主要是由于环境系统具有复杂性。人们对于环境的认识程度远远不能够激发人们主动保护环境的意识。换句话说,人类目前所作出保护环境的反应,都是在缓解严峻的环境问题而并非保护环境。这样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人类保护环境缺乏动力、缺乏一致性,甚至成为污染者继续污染行为的诱因。 上述污染现象是市场失灵的表现之一,由于使用环境资源过程中外部性的出现以及环境信息的不对称,市场的运行机制受阻,不再能够通过价格与供求关系之间的变化,自主的达到资源配臵零机会成本的配臵状态,出现市场失灵。 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环境污染外部性的市场失灵都得到纠正的。只有当修正环境污染的危害所带来的收益大于修正当前市场结构和机构设臵产生外部性的成本时,环境污染的市场失灵才会得到纠正(Francis Bator,1957, 1958、Harold Demsetz,1967、Ronald Coase,1960)。如果修正的收益大于成本,则市场结构和机构设臵会针对环境的溢出效应作以变动;如果修正的收益小于成本,则不改变市场结构和机构设臵所造成的外部影响被视作有效率的。也就是说,尽管受污染者深受烟雾、

市场定位与未来发展

市场定位与未来发展

市场定位与未来发展 一、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市场 (一)市场的初始意义 市场起源于古时人类对于固定时段或地点进行交易的场所的称呼,当城市成长并且繁荣起来后,住在城市邻近区域的农夫、工匠、技工们就会开始互相交易并且对城市的经济产生贡献。显而易见的,最好的交易方式就是在城市中有一个集中的地方,像市场,可以让人们在此提供货物以及买卖服务,方便人们寻找货物及接洽生意。当一个城市的市场变得庞大而且更开放时,城市的经济活力也相对会增长起来。 (二)市场的今日意义 今日的市场是商品经济运行的载体或现实表现。商品经济越发达,市场的范围和容量就越扩大。市场具有相互联系的四层含义: 一是商品交换场所和领域; 二是商品生产者和商品消费者之间各种经济关系的汇合和总和; 三是有购买力的需求; 四是现实顾客和潜在顾客。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

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类市场都在发展。那么,哪一类市场同我们的生活联系最紧密呢?从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商品服务市场与我们的关系最为密切。商品服务市场遍及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常见的大、小商场、家具店、农贸市场、宾馆饭店等,这些都属于商品服务市场。 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市场在其发育和壮大过程中,也推动着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通过信息反馈,直接影响着人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上市时间、产品销售状况等;联结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供、销各方,为产、供、销各方提供交换场所、交换时间和其他交换条件,以此实现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各自的经济利益。 二、什么是市场定位 市场定位是指为了使自己生产或销售的产品获得稳定的销路,从各方面为产品培养一定的特色,树立一定的市场形象,以求在顾客心目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偏爱。 知道了什么是市场,也知道了什么是市场定位。所以我们在开发市场中,我们要搞清楚能不能做,然后是做什么的问题也就是市场定位。

目标市场定位与产品定位分析

目标市场定位与产品定位分析 近年来,市场各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变化速度快。企业产品具备竞争力,与清晰的产品定位和明确的市场定位分不开的。首先,从概念上理解什么是产品定位,什么是市场定位。在当前市场中,有很多的人对产品定位与市场定位不加区别,认为两者是同一个概念,其实两者还是有一定区别的:目标市场定位(简称市场定位):是指企业对目标消费者或目标消费者市场的选择。 产品定位:指企业对用什么样的产品来满足目标消费或目标消费者市场的需求。 从理论上讲,应该先进行市场定位,然后才进行产品定位。产品定位是对目标市场的选择与企业产品结合的过程,也即是将市场定位企业化,产品化的工作。 如何将产品定位清晰产品与其他同行竞争企业相比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那么在产品未推出市场之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产品上市做规划体系: 1)消费者定位:锁定品牌的目标消费者,挖掘潜在商业价值。 2)产品定位:寻求产品核心功能利益,以满足目标受众需求。 3)价格/档次定位:根据目标消费者,制定价格体系与确立产品档次。 4)风格/形象:传达统一风格理念,巩固维系消费者情感及体验感受。 5)竞争定位:与竞争品牌形成差异化,最大化牵引最大用户群体。 6)传播定位渠道/推广:寻找与消费者间有效的沟通方式,针对性开展立体式推广。销售渠道开拓、消费者信息获取的渠道、推广方法制度。 家电行业某巨头企业空调品牌产品定位分析如下:

谈产品定位有必要了解一下品牌定位。品牌定位是指企业的产品及其品牌,基于消费者的需要,寻找有独特个性和良好的形象,从而凝固于消费者心目中,占据一个有价值的位置。品牌定位的载体是产品,最终是通过产品来兑现承诺,因此必然也已经包含产品定位在其中。 维达产品定位在成熟、稳重,偏向事业成功的男性,以及30-40岁高贵优雅、享受生活的女性。主要来源于产品的知名度、产品包装和良好的质量。 清风产品形象较为分散,个性不鲜明。与其大众化的价格,较宽产品线有直接关系。产品定位在:清秀单纯可爱的学生、传统的职业女性以及阳光积极的小伙子。主要是来源于价格适中、包装设计柔和、以及具亲和力的名称使消费者认为清风产品形象更容易接近。 心相印产品定位在浪漫情侣、时尚女性。 又如奔驰汽车,将产品定位在高端、有身份有地位的成功男性。 将产品准确定位,实际上等同于将产品卖给谁谁才是产品最适合的使用者如何让使用者选择企业产品。市场定位方法分析 如何分析市场 对于某一产品市场,或你将要参与竞争的市场,下面这些几点你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全局观念的市场到底有多大 这个市场的增长率是多少 当前的市场是如何被细分的 当前的市场趋势是否能指明近期细分市场的主要变化 目前公司参与竞争的是哪一细分市场,所占份额有多大

公共政策与公共利益

论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 摘要:作者从分析公共政策的本质出发,提出必须坚持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同时对何谓公共利益进行了简单阐述,并分析了政府利益对公共利益的影响。最后认为要有效地保证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必须建立有效政府,正确处理各种利益间的关系,强化组织建设并制定相应的法规制度等。 关键词:公共政策;公共利益 一、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其公共利益取向 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从其政治系统分析理论出发,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换言之,“一项政策的实质在于通过那项政策不让一部分人享有某些东西而允许另一部分人占有它们”。这一定义突出了3个思想:1.制定公共政策是为了价值分配;2.分配的范围是全社会;3.分配的影响力具有权威性。很显然,这种理解是从政治学原理的角度出发,强调的是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 这里关于“价值”的理解是最宽泛的,它包括了一切有用的资源。但由于“价值”这一概念本身就是比较含糊的,因此“为免于对‘价值’一词有宽泛的理解,同时又能突出公共政策的本质,不如把‘价值’改为‘利益’”。即公共政策的本质就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 对于公共政策的利益取向问题,一般有三种观点:第一是公共利益取向,即认为公共政策应代表公共利益;第二是团体利益取向,即认为公共政策是各个利益集团相互斗争、妥协的产物;第三则是个人利益取向。 那么公共政策究竟应该致力于哪种利益呢?安德森认为,“政府的任务就在于增进和服务公共利益”。凯尔曼也指出:“政府的功能之一,就是用公共精神教育人,更多地发挥人的主动性,使公共精神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占优势。”有人认为公共政策过程,就是政府针对从利益觉醒到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从利益差距的扩大到新的利益矛盾的产生,不断来调整现实利益关系,实现公平分配以及努力增进公共利益的过程。还有人认为作为政府管理社会的基本制度规范,公共政策的存在象其他一切构成相互依存社会关系的公共规范一样,其对社会的凝聚和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有赖于其对社会公共利益的满足和实现。如果说政策是联结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及其弥补((精)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及其弥补【摘要】根据中国国情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分析了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一个高效、廉洁、强力的政府,是市场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和重要保证。因此政府主导市场经济的路线是使国内市场经济成功进入世界市场经济的可靠方针。所以只有政府和市场两者有效配合才能使中国经济腾飞,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关键词】市场失灵;政府失灵;政府;市场;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无论是在经济运行方式还是在政府职能机构的构建方面都有其特殊性。通过对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问题的分析,结合中国社会的特殊性,研究中国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问题的原因、表现及救治途径。一、市场失灵⑴市场失灵理论理论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即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⑵我国市场失灵问题的表现及原因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在促进经济繁荣之时,也把罪恶、弊端和不幸统统释放了出来:残酷的剥削、欺诈、严重的两极分化、经济危机、失业等等。它未能给大多数人带来幸福,而带来的是绝对贫困化。从而导致市场失灵,目前我国市场失灵问题的表现及原因为以下几个方面:⒈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市场机制遵循的是资本与效率的原则,资本拥有越多在竞争中越有利,而且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其雇员的剥夺,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⒉市场垄断。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动力机制,一般来说竞争是在同一市场中的同类产品或可替代产品之间展开的,但由于分工的发展使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资本规模扩大和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和自由竞争,导致市场垄断的出现。⒊失业问题。失业是市场机制作用的主要后果。当资本为追求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时,劳动力被机器排斥。而市场经济运行的周期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不稳定性,也需要有产业后备军的存在,以满足生产高涨时对新增劳动力的需要。 ⒋区域经济不协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只会扩大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现象,一些经济条件优越,发展起点较高的地区,发展也越有利。随着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素质,管理水平等也会相对较高,可以支付给被利用的资源要素的价

酒店市场定位及分析(完整版)

酒店市场定位及分析 酒店市场定位及分析 一、酒店产品定位概念: “定位”一词是由两位广告经理艾尔·里斯(AL Rise)和杰克·特罗(Jack Trout)于1972年率先提出的,他们对“定位”的定义如下: 定位是以产品为出发点,但定位的对象不是产品,而是针对潜在顾客的思想。也就是说,定位是为产品在潜在顾客的大脑中确定一个合适的位置。通常情况下,无论酒店是否意识到产品的定位问题,在顾客的心目中,一定商标的产品都会占据不同的位置。例如,“希尔顿酒店”在顾客认识中意味着“高效率的服务”,“假日酒店”则给人“廉价、卫生、舒适、整洁”的市场形象。 由上述定位的概念可以看到,定位始于产品,然后扩展到一系列的商品、服务、某个企业、某个机构甚至是某工人。对酒店而言,酒店的产品定位并不是酒店要为产品做些什么,而是指酒店的产品要给顾客留下些什么,即给顾客造成自己的产品有别于竞争对手的印象和位置。实际上,产品定位就是要设法建立一种竞争优势,以使酒店在目标市场上吸引更多在顾客。 酒店产品定位从另一个角度看,是要突出酒店产品的个性,并借此塑造出独特的市场形象。一项产品是多个因素的综合反映,它包括性能、构成、形状、包装、质量等,产品定位就是要强化或放大某些产品因素,从而形成与众不同的特定形象。产品差异化是达成酒店产品定位的重要手段,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此

处所谓的产品差异化并非单纯地追求已有产品变异,而是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寻求建立某种产品特色,是市场营销观念的具体体现。 酒店产品定位对酒店的经营具有重要而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有利于建立酒店和产品的市场特色:现代酒店市场中,普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供大于求的现象,使得同类型酒店使出浑身解数争夺有限的客源,潜在竞争跃跃欲试,随时准备出击,市场竞争环境恶劣,竞争压力巨大。为了使自己的产品获得稳定的销路,避免竞争乏力而被其他酒店取代,酒店势必从各方面为其产品培养一定的特色,树立起鲜明的市场形象,以期在顾客心目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偏爱。如同前文中提及的“希尔顿”和“假日”各自强调的酒店和产品特色一样,国内酒店中亦有个性鲜明的例子,如南京市酒店业中长期以来流传着“住…金陵?、食…丁山?、玩…玄武”的口号,正是对这三家酒店及其产品特色的高度概括,这三家酒店也正是通过强化其各自的产品特征,进而形成一种 产品优势,从而依靠这些特色产品在市场中取得竞争的主动权。 (2)为酒店制定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奠定基础:酒店通过产品与市场进行交换,从中获取利益,这是酒店经营的基本出发点。换而言之,酒店经营的基础是产品,没有产品,一切经营活动都将变成纸上谈兵的空谈。由此可以看出,酒店和市场营销组合受到酒店产品定位的限制。例如,某酒店决定在市场上销售豪华、优质、高价的组合产品,如此定位就决定了酒店产品必须是高水准、有稳定质量保证的、能体现顾客身份的。由此,酒店在宣传上就必须以这些特质作为强化的重点,让目标市场的潜在顾客接受这样的产品特质;同时,要求酒店内部应协调一致,通

公共政策概论案例分析

公共政策概论案例分析 第一题.某县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的失误我国南方某县的计划生育工作多年来一直徘徊在全省倒数1~3 名的位置。1998 年,新一届领导班子走马上任,为了建立政绩,完成好上级政府下达的计划生育任务,甩掉计划生育的落后帽子,采取了一项新的政策措施,即对计划外生育实行高额罚款。具体的罚款标准是:超生第二胎罚款2000 元,超生第三胎罚款5000元,超生第四胎或更多罚款10000 元。县政府希望通过这项措施的实施有效控制县里的生育数量。考虑到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的艰巨性,为了解决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有效凋动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该政策还做出了罚款提成的相关规定,即罚款所得,村、镇两级各提成30%。这项政策实施两年多后,县政府调查后发现,根本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目标,超生问题仍很严重。许多人宁愿交纳高额罚款也要生育第二胎和第三胎,有些没钱的家庭甚至举债生育也在所不惜。似乎有很多人都觉得,交了罚款就等于购买到了计划外生育的指标,就具有了合理合法的权利,不少人甚至在未生育之前就预先把罚金交了上去。当然,这一方面是因为重男轻女、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在当地群众思想中根深蒂固;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一些基层干部把超计划生育罚款作为了一种创收的途径,为了多来钱,对超生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甚至还对超生予以暗中鼓励。请根据以上现象,从政策目标、政策内容、政策执行主体、政策目标群体、政策执行环境等方面,分析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的主要影响因素。 分析:导致该项政策未能得到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包括: (1)政策目标。目标与执行措施冲突,执行越有效,结果离目标越远。(2)政策内容。内容设计不合理,允许乡镇从罚款中提成,无疑会对基层干部起到上定的诱导作用,计划外生育给他们带来了实惠,他们怎么会积极制止这种行为呢!(3)政策执行主体。政策执行者欠缺职业素养,受经济利益驱动,其所作所为与原政策目标背道而驰。(4)政策目标群体。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他们对政策目标缺少认识和理解。(5)执行环境。缺少有效的制度安排,如监督和控制机制等。 第三题。.案例:据5 月23 日《人民日报》报道,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率先在全省施行免费婚前检查,婚检的实际费用由政府承担。据了解,普陀区免费婚检的项目包括肝功能、血常规、小便常规、乙肝表面抗原、X 光胸透、梅毒、艾滋病血清学检查(HIV)等,每对夫妇检查费用为213 元,全部由政府承担。除了免费婚检,普陀区还对准妈妈们的孕前检查实行免费服务,费用也由政府承担,并承诺为新人保密。在一定意义上说,普陀区政府部门的做法为由新《婚姻登记条例》所引发的全国范围内的争论画上了句号。背景分析:自2003 年10 月1 日《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后,我国取消了强制婚检,婚前医学检查制度遵循自愿原则。结婚不必出示婚检证明,公民欣喜的是隐私权得到保护;而随之产生的忧虑是一些人将婚检变为“不检”,减少了一道筛查疾病的关口,给下一代的健康留下隐忧。一年间,全国各地的婚检率下降到了令人忧虑的地步,卫生部初步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婚检工作量不足往年的十分之一,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零婚检”。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普陀区婚检人数大幅度下降。据普陀区妇幼保健所统计,今年1~3 月前来婚检的只有5 对,占实际结婚数的5%以下。同样,杭州的婚检率为2.3%,浙江全省的婚检率仅为1.94%。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舟山市普陀区推出了“婚检费用政府埋单”的新举措。社会效应:政策出台后,社会反响强烈,得到大多数民众支持。虽然每对夫妇婚检所需费用不过213 元,但由政府承担后,立即产生收效。从简单的数据对比看:“免费婚检”前 3 个月只有 5 对夫妇进行婚检;“免费婚检”后,11 天时间就有6 对夫妇接受婚检(5 月24 日《新京报》),增幅可谓惊人。当婚检作为结婚的前置条件时,新婚夫妇感到的是义务;当婚检变为自愿,而且免费,新婚夫妇感到的是权利,而且是由政府贴钱的权利。在这样的义务与权利之间,人们的选择取向是不言而喻的。作再多的宣传,讲再多的道理,都不如掏213 元钱来得干脆。一两百元的费用影响了许多人(主要是文化水平不高、素 5 质较低的国民)参与婚检的积极性。不仅是农村青年,一些新闻报道中还提到,许多城市青年表示,要等到新《婚姻法登记管理条例》颁布后才去登记结婚,以节省下婚检费用。由此可见,今后婚检费用将是婚检推广的一大阻碍,所以免费婚检成为国民福利,由公民自由选择是否参加婚检是推广婚检的有效手段之一。法律依据:一个即将领结婚证的新人,可能面临这样的尴尬境遇:依照新《婚姻登记条例》,当事人是否婚检完全自愿,婚检将不再成为领取结婚证的必要条件;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又明确规定“男女双方在结婚登记时,应当持有婚前医学检查证明或医学鉴定证明”。10 月1 日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后,婚姻登记机关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申请结婚当事人提交婚姻登记条例规定以外的任何证件和证明材料。从两部法律的通过和实施时间来看,《母婴保健法》在前,新《婚姻法》在后,按照我国的后法优于前法、新法优于旧法、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法律关系原则,如果发生冲突,应适用新《婚姻法》条款。不管是《母婴保健法》还是新《婚姻法》,针对的都是每一个普通公民,它们实施的效果,取决于公民个人的法律意识和观念。新《婚姻法》的诸多规定,实际上都是让公民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求一个公民成为守法公民,普遍具有某种意识观念,不是强制他去做什么,而是为他完成这些责任提供保障。从一点上讲,提供免费婚检服务比强制婚检更有意义。 分析: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怎么样的政府? 1.责任政府。从近来的“问责制”到普陀区政府部门为婚检费用“埋单”,可以看出中国政府正在向责任政府迈进。从积极发挥政府作用的角度来说,“问责制”只是一种消极的、事后的责任理念和制度。而普陀区政府部门为婚检费用“埋单”,主动承担政府应尽的社会责任和应该履行的政府职能。可以说,这从更高的层次很好地诠释了责任政府理念,即作为公共权力主体的政府,不但要为自己的不良行政行为负责,更应该富于公共管理者的进取精神和服务意识,“勇于担责、善于担责”,努力为广大纳税人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进而在比较的意义上促进本地区、本国的全面发展。 2.政府责任。婚检制度由强制改为自主选择以来,政府执政责任经历了两次递进。第一次,随着新《婚姻登记条例》的实施,强制性婚检在鼓掌声中悄然下课。但是随后不久,由于婚检率急剧下降,婚前医学检查作为预防出生缺陷和残疾的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丧失,导致了医学专家和社会工作者的担忧。在今年三月召开的全国“两会”,甚至出现了强制婚检“重返” 婚姻门槛的提(议)案。第二次,是今年5 月,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率先在全国施行免费婚前检查,实行婚检的实际费用由政府承担的政策,使大家看到婚检争论终于找到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现在,随着国内有更多的地区实行免费婚检制度,舆论呼唤政府能够进行第三次递进,把免费婚检作为政府给百姓的超额“福利政策”,转变为政府的一项基本执政责任。 3.创新能力。普陀区政府部门在公共政策创新方面为所有行政机关提供了优秀的范例。不管是责任政府理念,还是处理公共管理问题的高超能力,体现到政府行为上,都必须表现为该政府有效地制定和执行、适时地创新公共政策的能力。普陀区政府部门面对新《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后出现的婚检人数锐减的尴尬局面,为了合法合理地实现当地社会发展的目标,毅然抛弃过去行政命令的固有模式,转而采用经济优惠方式引导社会公众的集体行动。这在事实上为地方政府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运用行政权力的灵活性进行适当的公共政策创新作出了良好的示范。 4.以人为本。取消强制性婚检的意义在于强调公权力与私权利的界限,公权力不能强行进入私权利调整的范围内。但在私权利的领域内却强调的是自我责任,要不要婚检是当事人双方的自由,但由此而产生的后果也要由当事人双方来承担。普陀区政府部门为婚检“埋单”,引导公民理性行使自己的权利,反映当地政府在处理“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平衡,既保护婚姻当事人自主选择的权利,又保障人口的质量、实现社会发展的目标。普陀区政府部门并没有回到以往的“直接管制”老路上去,而是采取“政府埋单”的方法,运用间接的行政引导方式实现调控社会发展的目的。这体现出普陀区政府处理多元社会中利益冲突、价值冲突的复杂公共管理问题的高超水平,也表明其行政行为方式已经实现了从“划桨行政”到“掌舵行政”的转变。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问题与对策研究Public Policy Implementation of Local Governments and 内容提要:政策执行作为将政策规定的内容转化为现实的过程,是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根本途径。越来越复杂的社会问题凸显出来,需要地方政府通过公共政策的制定来建立制度保障机制,发挥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职能。但现实中,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影响了地方的稳定和发展。本文通过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实情况,运用政策执行相关理论,对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地方政府的政策有效执行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方政府政策执行原因 公共政策制定 公共利益 Countermeasures: As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ing the content of policy into reality, policy implement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way to achieve the goal of public policy. More and more complex social problems have become prominent, and local governments need to set up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mechanisms through the formulation of public policies, and play a role in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But in reality, there are still some deficiencies and problems in the formulation of the local government's public policy, which have affected the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The reality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in the proces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theory, analyzing its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of local government. Keywords:Government policy, reasons for implementation, public policy making, public interest 一、绪言 (一)问题的提出 一般意义而言,从政策科学理论来看,公共政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和政策评估。作为公共政策的中间阶段——政策执行,在政策科学理论研究初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直到20世纪60年代,人们发现政策效果往往与政策预期目标相距甚远。在经过那么多论证后而形成的公共政策,缘何会 出现达不到预期效果?关键在政策执行上。政策学家们也因此开始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研究。现实中,现代社会的管理活动,最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