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备战中考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综合练习题含答案(1)

备战中考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综合练习题含答案(1)

备战中考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综合练习题含答案(1)
备战中考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综合练习题含答案(1)

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

1.下列所示的图象能反映相对应实验的是

A.向pH=12的Ca(OH)2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B.向碳酸氢钠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C.在40℃,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

D.将足量的金属镁片和锌片分别和等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pH=12的Ca(OH)2中不断加水,稀释Ca(OH)2,使碱性减弱,PH不断减小,但不可能会小于7,故A错误,

B、向碳酸氢钠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故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生的气体质量不断增大,故B正确,

C、在40℃,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由于温度不变,故同温下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错误,

D、将足量的金属镁片和锌片分别和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产生氢气的氢元素全部来自酸,故当消耗的稀硫酸质量相等时,产生的氢气也相等,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解答图像类的题目抓住“三点一走势”,即首先看清楚横、纵坐标各表示的量,然后从起

始点、转折点、终点还有量的变化趋势来进行分析解答。

2.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H2SO4下列图象中V表示加入稀H2SO4的体积,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会生成水与硫酸钡沉淀,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量不断增大,直至

恰好反应,沉淀量不再改变,图象正确,故此选项正确;

B、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会生成水与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有沉淀生成,图象错误,故此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钡显碱性,随着酸量的增加溶液的碱不断减少,pH值变小,直至恰好反应

pH=7,再加入稀硫酸酸性不断增强,pH小于7,图象错误,故此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钡显碱性,随着酸量的增加溶液的碱不断减少,pH值变小,直至恰好反应

pH=7,再加入稀硫酸酸性不断增强,pH小于7,图象错误,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表示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粒

B.表示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C.表示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D.表示将等质量的大理石分别与足量的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

稀盐酸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粒时,反应生成氢气,当稀硫酸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气体,正确;

B、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时,立即产生白色沉淀,错误;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时,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随着反应进行,pH不断减小,恰好完全反应时pH=7,错误;

D、将等质量的大理石分别与足量的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时,最终生成二

氧化碳的质量相等,错误。故选A。

4.下列选项中符合如图曲线所示变化规律的是

A.向一定量水中逐渐加入氯化钠

B.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

C.向一定量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

D.向一定量碳酸钠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盐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刚开始是水,溶质氯化钠的质量等于0;当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时,溶质的质量在不断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当氯化钠不再溶解时,溶液饱和,溶质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恒定不变,选项错误;

B. 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溶质由硫酸铜转化成硫酸亚铁,每160份质量的硫酸铜转化成152份质量的硫酸亚铁,溶质的质量减少,选项错误;

C. 刚开始是不饱和硝酸钾溶液,溶质硝酸钾的质量大于0;当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时,溶质的质量在不断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当硝酸钾不再溶解时,溶液饱和,溶质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恒定不变,选项正确;

D. 向一定量碳酸钠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盐酸,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水,每106份质量的碳酸钠转化成117份质量的氯化钠,溶质的质量增加,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盐酸,又增加了溶质氯化氢,故溶质的质量继续增加,选项错误。

故选C。

5.取实验室中部分变质的NaOH样品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能正确反映其中变化的示意图是()

A.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滴加盐酸溶液最终变为酸性,与图像不符,A错。

B、加入稀盐酸,首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质量增大,其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溶液质量增大,但是增大幅度小一些,最后碳酸钠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稀盐酸,溶液质量增大,幅度和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相同,与图像相符,符合题意。

C、加入稀盐酸,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因此开始不能产生气体,与图像不符,故C 错。

D、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稀盐酸的加入,立即产生氯化钠,图像不符,故D错。

故选:B。

6.下列实验符合如图所示变化趋势的是()

序号实验横坐标纵坐标

A 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

稀硫酸

稀硫酸的质

水的质量

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时间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C 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

加水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D向一定量镁粉中加入稀盐酸稀盐酸的质镁粉的质量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水的质量逐渐增大,不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逐渐减小,但是不会减小到零,不符合题意;

C、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水,溶液的质量分数逐渐的减小,只会无限的接近x轴,但是不会减小到零,不符合题意;

D、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完全反应时镁粉的质量会减小到零,符合题意;故选D。

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个数是()

①一定质量的碳和氧化铜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

②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混合物充分加热反应

③等质量的金属镁、锌、铁分别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

④一定质量的氯化钡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X溶液,X可以是碳酸钠或氢氧化钠

A.1个B.2个C.3个D.4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一定质量的碳和氧化铜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属于气

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固体总质量应该随着反应的发生,不断减少,故原图错误,②由图可知,在图像开始的直线表示反应物未达到反应温度,不反应,因此,二氧化锰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不变,图像中的上升直线表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和加热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氧气属于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固体总质量减小,因此,二氧化锰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图像中的第三条直线表示氯酸钾被反应完,反应停止,二氧化锰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不变,故原图正确;

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镁>锌>铁,与稀硫酸反应时镁的速率最快,在坐标中斜线最陡,铁的反应速率最慢,在坐标中斜线最平缓,等质量的镁,锌,铁,分别跟足量的稀硫酸起反应,由于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最小则镁生成的氢气最多,即镁曲线的最高点的纵坐标最大,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最大则生成的氢气最少,即锌曲线的最高点的纵坐标最小,故原图错误;

④一定质量的氯化钡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X溶液,X如果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只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开始的时候溶液中有氯化氢,使溶液会呈现酸性,pH值会小于7,随着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慢慢的氯化氢在减少,溶液的pH会变大,当二者恰好反应后pH值为7,当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会变为碱性,pH值大于7,因此,曲线中没有纵坐标不变的一段,故原图错误,所以,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个数是1种,故选A。

【点睛】

本题是化学反应中定量关系和图像相结合的题型,题目难度较大;要准确解答此类题,关键要对化学反应知识熟练,并能结合图像的数学意义,综合考虑;图像的意义要抓住三点:①抓图像的起点,②抓图像的终点,③抓图像的变化过程。

8.已知某混合溶液由NaCl、HCl、K2CO3、H2SO4、CuCl2、MgSO4溶液中的两种混合而成。向该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产生的沉淀与加入Ba(OH)2溶液的关系如图。则混合溶液中溶质的组成为

A.HCl、CuCl2B.HCl、MgSO4

C.CuCl2、H2SO4D.NaCl、K2CO3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HCl、CuCl2,向该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氢氧化钡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没沉淀生成,然后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图像与事实相符,选项正确;

B、 HCl、MgSO4,向该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由于氢氧化钡与硫酸镁反应生成的硫酸

钡沉淀不溶于酸,所以氢氧化钡和盐酸,氢氧化钡和硫酸镁的反应同时进行,即:加入氢氧化钡后立即生成沉淀,图像与事实不相符,选项错误;

C、 CuCl2、H2SO4,向该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氢氧化钡先和硫酸生成硫酸钡沉淀,后氯化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图像与事实不相符,选项错误;

D、NaCl、K2CO3,向该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氢氧化钡只与碳酸钾反应生成沉淀,和氯化钠不反应,图像与事实不相符,选项错误。

故选A。

9.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A.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B.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C.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D.向pH=1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和铁都排在氢的前面,可以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铝排在铁的前面,故反应速度比铁快,在图象中,斜率表示的就是反应的速度,斜率越大,反应速度越大,足量的铁与铝与相同的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故选项正确;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导致溶质质量分数降低,而图象显示其质量

分数增大,故选项错误;

C、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稀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两个反应同时进行,故一开始就会出现沉淀,而图象显示是过一段时间才出现沉淀,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加水后碱性减弱,pH减小,无论怎样加水,其pH总是大于7,不会小于7,故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

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一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1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

B.等质量,不同颗粒大小的碳酸钙分别与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

C.常温下,烧杯中的 KNO3的饱和溶液中,恒温蒸发一定质量的水D. CO 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铁,固体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锌比铁活泼,反应需要时

间短,最终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等质量,不同颗粒大小的碳酸钙分别与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粉末状碳酸钙和稀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反应需要时间短,最终生成二氧化碳质量相等,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常温下,烧杯中的KNO3的饱和溶液中,恒温蒸发一定质量的水,部分硝酸钾析出,仍然是饱和溶液,温度不变,因此溶解度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最终固体质量不能是0,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B。

11.医疗上常用硫酸钡作透视肠胃的内服剂,俗称“钡餐”。一旦误将碳酸钡代替硫酸钡作“钡餐”,就会致人中毒,此时可服用硫酸镁溶液解毒。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下实验模拟了碳酸钡在胃液中的变化,并验证了硫酸镁解毒的原理:

Ⅰ.取一定量碳酸钡固体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II.再向该烧杯中逐滴加入硫酸镁溶液,并不断搅拌,烧杯内溶液质量与加入硫酸镁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K点和L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一种;图乙中M点和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两种

B.取少量步骤I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步骤Ⅰ中加入的稀盐酸已过量

C.根据图数据分析,步骤

II最终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4.5g

D.硫酸镁解毒的原理是:

4

224

MgSO+ BaCl=MgCl+BaSO 。因此,本身无毒且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如纯碱也可解毒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图甲中K点和L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一种,是碳酸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钡,图乙中M点和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两种,M点是过量的氯化氢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钡,N点是过量的氯化氢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镁,该选项说法正确;

B、取少量步骤Ⅰ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说明步骤I中加入的稀盐酸已过量,这是因为氯化钡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银,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根据图乙数据分析,步骤Ⅱ中,当加入9.5g硫酸镁溶液时,溶液增加的质量为:18.5g-14g=4.5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钡能够溶于胃酸中的盐酸,因此不能解毒,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1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A.常温下,向一

定量的水中加入硝

酸钾晶体

B.硝酸铵溶于

水时溶液的温度

变化

C.向稀盐酸和氯化

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碳酸钠溶液

D.CO 和过量的氧气在

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量水中不断加入KNO3固体时,硝酸钾继续溶解质量会增大,当硝酸钾溶液饱和时,溶质不再溶解,溶质质量保持不变,但溶液的质量是从0开始,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所以溶液的温度开始时是降低,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向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稀盐酸先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消耗完后,氯化钡再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由一氧化碳燃烧的方程式2CO+O2点燃

2CO2可知,一氧化碳燃烧前后分子个数发生变

化,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C。

二、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

13.如图所示,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其中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F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E组成元素相同,B、C、G常温下为气体,在实验室中常用A制取G。

(1)F的化学式是_________;物质A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

(2)D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涉及B物质的反应中,未出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答案】Ca(OH)2除锈

2

2222

MnO

2H O2H O+O 复分解反应

【解析】

【分析】

F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熟石灰Ca(OH)2,G是气体且能和F反应为CO2,A能用于制

备G ,应该是CaCO 3或稀盐酸,又因为A 能转化为气体B ,所以A 一定是稀盐酸而不是CaCO 3,由此可得知B 为H 2,E 和B 能相互转化E 应为H 2O ,D 和E 组成元素相同,D 为双氧水H 2O 2,D 和生成E 和D,E为水,所以D为O2。

【详解】

(1)F 的化学式是Ca (OH )2;物质A 是稀盐酸,它的一种用途是除锈;

(2)D C 反应是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2222MnO 2H O 2H O+O ;

(3)图中涉及B 物质即氢气的反应中,盐酸制取氢气是置换反应,氢气和氧气反应是化合反应,水转化为氢气是分解反应,氢气转化为水可能是化合反应或者置换反应,未出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14.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A 为暗紫色固体,X 、F 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X 具有消毒杀菌作用,E 为产生温室效应的常见气体,Y 是一种金属。请回答下列问题:

(1)X 的化学式为_____,Y 的化学式为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④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

(4)我们家乡大庆家用燃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当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时,说明_____,燃气发生不完全燃烧。

【答案】H 2O 2 Cu 2KMnO 4

K 2MnO 4+MnO 2+O 2↑ 化合反应 有炭黑生成

【解析】

【分析】

甲烷和B 可以点燃生成E 、F ,所以B 是氧气,A 为暗紫黑色,所以A 是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所以D 是锰酸钾,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C 是二氧化锰,X 、F 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X 具有消毒杀菌作用,所以X 是过氧化氢,F 是水,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E 为产生温室效应的常见气体,Y 是一种金属,所以E 是二氧化碳,Y 是铜;铜和氧气和二氧化碳生锈得到绿色的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和二氧化碳和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1)所以X 的化学式为H 2O 2,Y 的化学式为Cu ,故填:H 2O 2、Cu ;

(2)反应①是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Δ

K2MnO4+MnO2+O2↑,故填:2KMnO4

Δ

K2MnO4+MnO2+O2↑;

(3)反应④是铜、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故填:化合反应;

(4)家用燃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当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时,说明有炭黑生成,燃气发生不完全燃烧,故填:有炭黑生成。

【点睛】

推断题的突破点在一些物质的特殊用途如作消毒剂,特殊的组成如常温下反应物与生成物都是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特殊的物质颜色如暗紫色的高锰酸钾等。

15.物质A~H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B是二氧化碳,D为常用食品干燥剂,E为稀硫酸,G是黑色固体粉末,F溶液呈浅绿色,H溶液呈蓝色。下图是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和产物已省略;“→”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为_______。

(2)写出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写出H→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此反应属于反应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4)写出物质A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uO CO2+Ca(OH)2=CaCO3↓+H2O CuSO4+Fe=FeSO4+Cu 置换反应制波尔多液【解析】

【分析】

通过判断可知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D为氧化钙。G中为含有铜的黑色固体则为氧化铜,H为含有二价铜离子的物质,E中含有硫酸根,根据反应前后元素不变,则H为硫酸铜,F为硫酸亚铁。由二氧化碳可以转化为碳酸钙,所以C碳酸钙,则A为氢氧化钙。即可得:A为氢氧化钙,B为二氧化碳,C为碳酸钙,,E为稀硫酸,F为硫酸亚铁,G 为氧化铜,H为硫酸铜。

【详解】

(1)G为黑色固体且含有铜元素则为氧化铜:CuO;

(2)由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钙即:CO2+Ca(OH)2=CaCO3↓+H2O;

(3)由硫酸铜转化为硫酸亚铁,可通过铁置换铜的方法:CuSO4+Fe=FeSO4+Cu,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4)氢氧化钙可以制波尔多液;

16.A ,B ,C ,D ,E ,F ,G 为常见的物质,A 是红棕色固体,B ,E ,G 属于单质,反应①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如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③中生成G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转化中产生无色气体E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32Fe O +3CO

2Fe+3CO 高温 Fe+CuCl 2═FeCl 2+Cu 因为X 中含有过量的盐酸与

铁反应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B 、E 、G 属于单质,G 为红色固体,可判断G 为铜,铜和氧气加热生成的D 是氧化铜,D 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得到的X 溶液中含有生成的氯化铜和剩余的盐酸;反应①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化碳,B 能与X 溶液反应生成铜和浅绿色溶液F ,则B 是铁,C 是二氧化碳,F 是氯化亚铁,E 是氢气,代入框图,推断正确;

故(1)反应①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32Fe O +3CO 2Fe+3CO 高温;

(2)反应③中生成G ﹣Cu 的化学方程式:Fe+CuCl 2═FeCl 2+Cu ;

(3)X 溶液中含有过量的盐酸,能与铁反应生成氢气

17.A ~E 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及反应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其中A 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B 和C 的组成元素相同,D 是铁锈的主要成分。

(1)A 和D 反应后溶液中金属离子的符号是_____。

(2)写出B 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

(3)E 物质的名称是_____。

(4)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Fe3+灭火水3CO+Fe2O32Fe+3CO2

【解析】

【分析】

根据A~E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所以A是盐酸,B和C的组成元素相同,D是铁锈的主要成分,所以D是氧化铁,C会与氧化铁反应,所以B是二氧化碳,C是一氧化碳,盐酸、二氧化碳都会生成E,所以E可以是水,然后将推出的物质的进行验证即可。

【详解】

(1)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A和D反应后溶液中金属离子的符号是:Fe3+;(2)B物质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作气体肥料等;(3)E物质的名称是:水;(4)C和D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

18.图中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 E是导致溫室效应的一种气体,图中“﹣”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省略).

(1)写出物质E的一种用途;

(2)物质C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写出图中一个属于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A与B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答案】(1)灭火等(2)CO2+2NaOH=Na2CO3+H2O(合理即可)

(3)2NaOH+H2SO4═Na2SO4+2H2O(合理即可)(4)2H++Fe=Fe2++H2↑(合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框图式的推断题,抓住一些特殊的反应现象、特殊的性质及特殊的反应条件等级题目的“题眼”,该题的题眼E是导致溫室效应的一种气体,可判断为二氧化碳,物质类别为氧化物,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即单质、氧化物、

酸、碱、盐;C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要不是单质碳,但单质碳不会与酸、碱、盐反应,故可排除,故C只可能是碱,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这样可判断A应为金属单质,因为不会与碱反应,可以和酸、盐反应;同时根据B→D,可判断B为酸,D为盐(1)物质E为二氧化碳,它的一种用途:灭火等

(2)物质C是碱,E为二氧化碳,故两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2NaOH=Na2CO3+H2O 或CO2+Ca(OH)2==CaCO3↓+ H20

(3)中和反应:酸和碱相互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故属于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或NaOH+HCl==NaCl+H2O等

(4)A是金属单质(且是较活泼的金属,如:Mg、Fe、Zn等),B是酸,两者发生的反应实际就是金属和酸的反应,反应的微观实质是:2H++Fe=Fe2++H2↑

考点:框图式的推断题

19.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各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A、B都是黑色固体,C为常见的建筑材料,D为紫红色固体,H是一种常见的钠盐。请用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F物质俗称:______。

(2)写出反应④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生石灰复分解反应 CO2+2NaOH=Na2CO3+H2O

【解析】

【分析】

已知A、B都是黑色固体,C为常见的建筑材料,因此C是碳酸钙;D为紫红色固体,H是一种常见的钠盐,黑色固体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钠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因此A、B 是碳和氧化铜中的一个;D是铜、E是二氧化碳,F是氧化钙,G是氢氧化钠,H是碳酸钠,I是水,H是氢氧化钙。

【详解】

(1)F是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故答案为生石灰;

(2)反应④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复分解反应;

(3)反应③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配平即可:故答案为

CO2+2NaOH=Na2CO3+H2O。

20.下图表示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的关系,“→”表示物质之间可以转化。A、B、C、D、E、F、G是初中化学所学物质,分别由H、O、S、Cl、K、Ba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请回答:

(1)A和E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D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此反应属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A—G物质间,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答案】SO2 BaO K2SO4+BaCl2=BaSO4↓+2KCl 复分解 Ba(OH)2+H2SO4=BaSO4↓+2H2O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推测,单质可能是氧气,氧气与硫反应生成A(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可以转化成B(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可与水反应生成C(硫酸),硫酸可与碱(氢氧化钾)反应生成D(硫酸钾);氧气可以与钡生成E(氧化钡),氧化钡与水反应生成F(氢氧化钡),氢氧化钡与酸反应生成G(氯化钡)。代入题中可知,推测正确。

【详解】

(1)由分析可得,A是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2;E是氧化钡,化学式为BaO。故填:SO2;BaO

(2)D为硫酸钾,G为氯化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2SO4+BaCl2=BaSO4↓+2KCl,此反应属复分解反应。故填:K2SO4+BaCl2=BaSO4↓+2KCl;复分解

(3)由分析得:A—G物质间,C(硫酸)能与F(氢氧化钡)发生中和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H2SO4=BaSO4↓+2H2O。故填:Ba(OH)2+H2SO4=BaSO4↓+2H2O

21.已知某固体混合物A中可能含有CuSO4、FeCl3、NaNO3、 BaCl2、CaCO3五种物质中的

两种或多种。按下述步骤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分析推理(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I.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混合物A放入一洁净烧杯中,向其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搅拌,待烧杯中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红褐色沉淀B和滤液C。

Ⅱ.另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混合物A放入另一洁净烧杯中,向其中加入适量H2SO4溶液,搅拌,待烧杯中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白色沉淀D和滤液E。

III.将所得滤液C和滤液E充分混合,再向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AgNO3溶液,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白色沉淀F和滤液G。

Ⅳ.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相应推理,填写以下空白:

(1)在固体混合物A里,上述五种物质巾肯定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步骤III中生成白色沉淀F的1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滤液G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共有一种,该滤液中肯定存在的酸根离子

_______________。

(4)在混合物A里,上述五种物质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FeCl3BaCl2

(2)NaCl+AgNO3=NaNO3+AgCl↓ .

(3) NO3-

(4)CuSO4CaCO3 若有硫酸铜、碳酸钙步骤一中会有蓝色沉淀、白色沉淀,沉淀的颜色不会是红褐色。

【解析】

试题分析:(1)向其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搅拌,待烧杯中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红褐色沉淀B,说明一定有FeCl3,加入适量H2SO4溶液,搅拌,待烧杯中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白色沉淀D,说明有BaCl2

(2)氯化钠和硝酸银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氯化钠

(3)在滤液G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有:钠离子、氢离子,银离子,该滤液中肯定存在的酸根离子是NO3-

(4)在混合物A里,上述五种物质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CuSO4CaCO3 ,若有硫酸铜、碳酸钙步骤一中会有蓝色沉淀、白色沉淀。因为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碳酸钙本身是难溶的白色固体

考点:物质的推断

22.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其中甲、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且丙是常用的建筑材料.请回答:

(1)甲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

(2)写出乙转化成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甲和乙的化学性质不同,写出一点_________.

【答案】(1)做燃料或冶炼金属等;(2):CO2+Ca(OH)2=CaCO3↓+H2O;(3)一氧化碳能够燃烧,二氧化碳不能,(或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没有等合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丙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则丙可能是碳酸钙,甲、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因此可能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乙和丙能够相互转化,因此丙是碳酸钙,乙是二氧化碳,则甲是一氧化碳,因此:(1)甲是一氧化碳,能够燃烧,具有还原性,因此可以做燃料、冶炼金属等,(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反应的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不同,化学性质也不同,如:一氧化碳能够燃烧,二氧化碳不能(或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没有等合理即可)。

考点:碳和碳的氧化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