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优秀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优秀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优秀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优秀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

课题1《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一)课标分析

根据《课标》要求对“燃烧与灭火”这部分的要求,要求学生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能够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二)教材分析

“燃烧与灭火”这一内容位于(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 ,本课题为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课题“燃烧与灭火”,包括“灭火的原理”、“促进燃烧的方法”、“爆炸是如何发生的”三部分内容。本节内容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并且,本节内容的学习,可巩固并深化对氧气化学性质、碳单质及碳的氧化物化学性质等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还为今后学习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与健康等奠定了基础。

(三)学情分析

在学习氧气性质时,学生对燃烧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内容从燃烧条件的实验入手,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再根据燃烧的条件推论灭火的原理;然后介绍一些防火和防爆的安全知识。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

(四)教法分析

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移,他们习惯于依靠感性来认识事物,因此本节课以趣味活动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法,通过参与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就将知识记入脑海。在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和探索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五)学法指导

学习过程是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到操作兴趣过渡,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往往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自主参与不知不觉就会在脑海里留下印象,比老师直接告诉他们更深刻。因此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交流、总结得出结论,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发展新知识,让学生通过活动探究、合作交流,达到发展思维能力获取新知的目的。

(六)教学设计思路

利用多媒体结合教师板书对比起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导入新课。结合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了解,引导学生探究得出灭火的条件;通过实验探得

出燃烧的条件,从而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再进行课堂练习,巩固内容,最后进行小结。

二、教学目标

(一)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燃烧现象及条件、灭火的原理和常用的灭火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探究燃烧的条件,概括出灭火的原理,知道灭火的方法依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兴趣。

(2)通过燃烧的条件,逐步了解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辨证唯物注意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

2、难点:着火点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酒精灯,烧杯,两支蜡烛,石头,纸片,打火机,木炭等

四、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一张动态火苗的图片,(并播放音乐)

板书:燃烧与灭火

【展示图片】火对我们有哪些影响?(播放烤火、煮饭的图片)

那么火只能给人类带来利益吗?(播放火灾图片)这对我们有利吗?发生了火灾怎么灭火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燃烧与灭火。

【板书】燃烧与灭火

【提问过渡】那么物质怎样才能燃烧呢?(也就是说物质燃烧需要些什么条件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究燃烧的条件,请同学们分组做实验并讨论出燃烧需要的条件。

【板书】一、燃烧的条件

㈡.实验探究

【学生探究一】探究燃烧的条件。(动手实验)

实验1、用镊子分别夹取木条和石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观察现象。

实验2、点燃两支蜡烛,将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3、将木条和碳放在酒精灯上点燃,比较点燃的难易。

【师】做好了吗?

【生】做好了。

【师】请第一组的同学来说第一个实验的现象和结论。

【生】木条燃起来,而石头不能燃起来。

【师】对,说的非常好,木条燃烧起来,而石头没有燃烧,为什么呢?(对,非常好,因为木条能燃烧——可燃物,而石头不能燃烧),所以物质燃烧的条件之

一就是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请第二组的同学说第二个实验的现象和结论。【生】用烧杯罩住的蜡烛慢慢熄灭,另一支蜡烛正常燃烧

【师】对,真聪明,用烧杯罩住的蜡烛慢慢熄灭,另一支蜡烛正常燃烧,为什么呢?(用烧杯罩住的蜡烛,里面的空气逐渐消耗完了,而空气中的蜡烛正常燃烧),所以燃烧的条件之二就是可燃物必须与充足的氧气接触。请第三组的同学来说第三个实验的现象和结论。

【生】木条很快被点燃,而碳没有明显的变化。

【师】掌声鼓励,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木条很快被点燃,而碳没有明显的变化。(木条和木炭都是可燃物为什么木条能迅速燃烧起来,而碳没有明显变化呢?)【生】积极思考

【师】因为木条能燃烧的最低温度比碳能燃烧的最低温度要低得多,所以物质燃烧的条件之三就是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着火点:就是可燃物燃烧所需温度发最低温度)只要物质不改变,着火点就不会改变。

【讨论】那么燃烧到底需要什么条件?

【小结】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③可燃物要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提问过度】物质的燃烧是不是需要这些条件?这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呢?还是满足一个就可以?

【学生】三者缺一不可。

【小试牛刀】

【解说】铜片——导热的作用,白磷着火点为40摄氏度,红磷的着火点240摄氏度。

【提问】首先铜片上的白磷,具备哪些燃烧的条件?,能燃烧吗?

【生】具有可燃物,温度,氧气,能

【师】对,说的非常好,具有具有可燃物,温度,氧气,能燃起来。

【提问】水中的白磷具备哪些燃烧的条件?,能燃烧吗?

【生】具有可燃物,温度,不能

【师】对,说的非常好,具有具有可燃物,温度,不能燃起来。

【提问】铜片上的红磷,具备哪些燃烧的条件?,能燃烧吗?

【生】具有可燃物,氧气,不能

【师】对,说的非常好,具有具有可燃物,氧气,不能燃起来。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充足的氧气接触,并且还要怎样?达到其自身着火点,这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提问过度】那么到底什么是燃烧?燃烧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呢?

【师】我们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是化学变化中的一种),讲解燃烧定义四要素,请大家朗读两遍【生】齐声朗读两遍。

【过渡】火给人类带来了熟食和温暖,但火一旦失控,就会给人类带来灾害(展示火灾现场图片)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灭火的原理。

【板书】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学生探究二】

1、油锅着火盖锅盖(隔绝氧气)

2.浇水灭火(降低温度)

3.消防员挖防火隔离带(移走可燃物)

【小试牛刀】

1、盖灭酒精灯(隔绝氧气)

2、关掉燃气炉灶(移走可燃物)

3、吹灭蜡烛(降低温度)

【提问】那么灭火与燃烧的条件有什么联系呢?

【生】积极思考,并回答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之一

【师】同学们都非常聪明啊,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之一。(三)、总结

一、燃烧

1、燃烧的定义

2、燃烧的条件是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与氧气充分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1、移走可燃物

2、隔绝氧气

3、降低温度

(灭火——破坏燃烧的条件之一)

(四)、练习

1、向沸水中加入一块白磷,白磷不能燃烧的原因是()

A、没有点燃

B、未与氧气接触

C、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D、水的温度太低

2、将下列灭火措施的标号填在各小题后的

括号内:

(A)隔绝空气(B)移开可燃物(C)使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着火点

①油锅着火时,加上锅盖()

②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

③将沙土铺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

④草原着火时,在着火点周围割除草,打出防火道()

(五)课外拓展

思考:当你身处火灾现场时,你应该怎么做?

(六)布置作业

课本挑战自我

五、板书设计

燃烧与灭火

一、燃烧

1、定义:

2、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与氧气充分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二、灭火的原理

1、移走可燃物

2、隔绝氧气

3、降低温度

(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六、教学反思

英语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3教学案例设计 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听、说,认读Let’s read 部分的短文。 2、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短文后的练习。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良好的阅读习惯、正确的阅读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能理解并会朗读Let’s read 部分的短文。 2、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泛读、精读技巧。 三、课前准备 1、CAI课件和图片 2、录音机和本课录音带 教学设计: 一、以旧带新——巩固旧知 在上课之前,打预备铃之后,上课铃之前,还有几分钟,充分利用这个时间,让英语科代表带领学生复习旧知,不断巩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以便更灵活地运动语言,达到交流的目的。 二、激趣导入——感知文本(Reading for fun) Step One: Pre-reading 1. Warming—up Let’s chant. (on page 26) 2. Everyday English T: I love weekend very much .Do you like weekend? 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3. Guide the students to ask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 teacher’s last weekend. T: Well, do you want to know my last weekend? T: I have a good friend , I spent my last weekend with him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happened to us ? Let’s read the text on Page 33. Step One设计意图: 小学英语教学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为主要任务,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是让学生先喜欢读,让学生对阅读文本感兴趣,变阅读为“悦读”。在这一环节,我以旧知作为支架,从师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设计问题,以师生自由交流的形式精心导入,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起了学生阅读的渴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三、阅读文本——获取信息(Reading for information) Step Two : In-reading 1. Look and listen T: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the key words . Listen to the tape. Guess what happened last weekend? The teacher shows the pictures of the text and the key words on the screen. Key words on the screen: Past Present was is,am walked walk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主题语文整体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壮丽的祖国山河》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的。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映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北国各个季节不同景象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都市风采的略读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将新旧两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其他三篇写景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地阅读过程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单元教学目标】

1、会写31个生字、会认22个生字、正确读写36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3、“读读背背”古代大诗人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时留下的千古名句。 4、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 5、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教学设计思路】: 本单元分五个模块进行教学,包括整体预习、精读品诵、略读提高、阅读拓展、读写结合。教学中我注重阅读课教学方式的转变,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注意阅读教学中人文内涵的渗透,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使学生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审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壮丽的祖国山河》整体预习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词,并会理解运用。 2、读通本单元4篇课文,初步领会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 识记掌握生字词、读通课文 学习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出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鲁教版化学九年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教案.docx

鲁教版化学九年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教案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一、灭火的原理 1、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2、灭火的方法:(1)隔绝氧气 (2)降温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3)移走可燃物 3、燃烧的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二、促进燃烧的方法 1、乙炔的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 (1)氧气不充足(不充分燃烧)产生黑烟、一氧化碳和水 (2)氧气充足(充分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3)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的优缺点充分燃烧能充分利用资源,放热多不充分燃烧浪费资源,放热少 (4)点燃 乙炔 + 氧气二氧化碳+水 C2H2O2CO 2H 2O 2、促进燃烧的方法(1)增大氧气的浓度(2)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一氧化碳中毒及其预防 (1)一氧化碳的产生 点燃点燃高温 C+O 2 ===CO 2 (碳充分燃烧 ) 2 C+O 2 ===2CO ( 碳不充分燃烧 ) C+CO 2====2CO (2)中毒的原因 一氧化碳吸入体内,便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能力减弱。 (3)预防: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排气通道 三、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1、爆炸: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的散失,气体体积受热膨 胀。 2、分类物理爆炸:气球爆炸 化学爆炸:火药爆炸 3、易燃易爆物及图标(自学)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 一、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发生变化吗 1、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一切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原子的种类都不改变(元素种类也 不变) 二、如何表示化学反应1、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意义:①表 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②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 比 点燃 2H2+O 2 ===2H 2O 4 32 36 ①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水 ② 4 份质量的氢气和 32 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36 份质量的水或氢气、氧气、水之间的质量比为 4︰ 32︰ 36 (3)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守的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基础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4)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守的步骤 例: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氧气 ①写:在横线两边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KClO 3KCl+O 2 ②配: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原则: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式前面配上系数,使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3× 2=62KClO32KCl+ 3O2 ③注:注明反应条件:“↑”“↓”“△”“前气后气不用气”“前固后固不用固” MNO 2 2KClO3△2KCl+ 3O2↑ ④等: MNO 2 2KClO3△2KCl+ 3O2↑ 第三节化石燃料及其利用 一、化石燃料的燃烧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二、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知识 要点归纳能源利用说明成分或概念 点 将煤隔绝空气加 分解的产物有 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热分解成许多产 煤焦炭、煤焦油 素物,属于化学变 化石和煤气 化 燃料 利用石油中各成 产品为汽油、石油混合物,主要含碳、氢元素分沸点不同来分 煤油等 离,属于物理变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复习教案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自主复习学案)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记住常见化石燃料和燃烧的发生的条件及灭火的方法,知道促进燃烧的方法有哪些,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燃料。 2、记住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步骤、收集和验满的方法、检验方法及实验注意事项。3、记住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相应用途;记住二氧化碳和那些物质发生反应。关注温室效应对人类可能产生的危害。 复习重点:1、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及促进燃烧的方法2、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性质和用途 复习难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和装置的选择、二氧化碳性质和用途 复习过程:一、自主复习: 1、燃烧发生的条件 和 和 2、灭火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爆炸发生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促进燃烧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今世界的三大化石燃料是___________,他们都是由________组成,都属于_______(混合物、纯净物),是 (再生或不可再生)的能源。可以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 。 6、二氧化碳是一种 色, 味, 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 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 ,可用于 。 7、把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看到的现象是: ,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如果对它进行加热,则又会看到 ,有关反应方程式是: ; 烧杯内有燃着的两支高低不同的蜡烛,沿着烧杯慢慢地倾倒CO 2,观察到的现象是:下面的蜡烛______,上面的蜡烛______,说明CO 2的具有:①______;②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8、二氧化碳的用途(1)、用于灭火:利用了二氧化碳的 性质。 (2)、参与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 (填“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原料;(3)、用作制冷剂和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 。 9.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 (1)成因: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使全球温度 。对于这一现象的作用有两种观点:一是:导致两极 ,海平面 ,二是 (3)缓解措施:减少 的使用,使用 型能源;大量 ,严禁 等。 10、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 收集方法: ,原因 。 验满方法: ,收集慢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应 放在桌面 上,原因 。检验一种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应用 ,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 示) 。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 、 等气体。 典型示例 例1、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减排,绿色生活”这一主题的是( ) A 、在我国西部和沿海地区兴建风力发电站 B 、力争少乘坐汽车,多骑自行车 C 、以煤等燃料作为主要生活燃料 D 、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例2、(1)如图,在一烧杯中注入适量的开水,水中放入一块白磷。在烧杯口盖一薄铜片,铜片一端放少量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块干燥的白磷,过一会儿会看到(注:白 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40℃和240℃)。 ①铜片上的红磷____燃烧(“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铜片上的白磷_____燃烧(“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③要想使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你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 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__________能证明可燃 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_______。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 能得到妥善处理, 实验室的安全性和环境质量得到 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___ (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例3、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CO 2,并实验C02的性质。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实验前要检查装置A 的 。②A 中的药品 是 。 ③若要用装置B 鉴定CO 2,在B 中应盛放的试剂 是 ,当导管①和②连接时,B 中看到的实验 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 ④若要用装置C 证明CO 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 中除有少量水外,应加入的试剂是 ,当导管①和③连接时,C 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⑤烧杯D 中放有两支燃着的蜡烛,当导管①和④连接时,D 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证明CO 2具有 的性质。 例4、今有A 、B 、C 、D 、E 五种装置如下图所示。按下列要求回答问题(所选装置用其代号字母表 示)。 (1)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选用 ,收集装置常选用 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的加热分解来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选用 。 (3)由此可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采用何种发生装置,取决于 _和 。采用何种收集装置,取决于 和 。 (4)硫化氢(H 2S )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实验室常用固体 硫化亚铁跟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请写出 硫化氢的制取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取硫化氢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收集装置__________ 白磷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课文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两首古诗和、两篇课文和语文园地六组成。《古诗二首》从不同地侧面反映了夏天地美丽。《荷叶圆圆》让我们一起在这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里,去感受充满情趣的夏天;去触摸生机勃勃的荷叶;去体味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们快乐的心情吧!《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小白兔与小燕子、小鱼和蚂蚁的对话,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预示即将下雨的现象。 “语文园地六”由“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五部分组成,引导学生认识生字;学会照样子说句子,学会加标点;理解有关天气的谚语;朗读童话故事,懂得朋友之间互相帮助的道理。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单元所学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注意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蕴涵的道理和感情。 单元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乐于识字的习惯和主动识字的能力。 2.鼓励学生阅读古诗和短文,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3.激发学生观察夏天的景物和气候特点的兴趣。 4.感悟古诗所表现出的意境美。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 单元课时分配: 《古诗二首》 2课时 《荷叶圆圆》 2课时 《要下雨了》 2课时 语文园地六 2课时 单元测试 2课时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准备教学用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学流程修订栏预习 导入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第12课《古诗二首》。 2.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3.揭题: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一首诗。板书诗题。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5.简介作者白居易。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一)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 单元初步感知 授课提要课时 8 匆匆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 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 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无法挽 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深深的留恋之情。 2 9 那个星期天 《那个星期天》主要写了妈妈答应星期天带 “我”出去,到了星期天,妈妈一会儿买菜,一会儿翻 箱倒柜,一会儿洗衣服,“我”的希望最后化为泡影 的一件事。 1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通过阅读交流平台,学生进一步了解表达感情的 方法。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表达感情的方 法。 1 习作例文 习作例文:两篇例文为写作做准备,学习文章的 写法。 例文《别了,语文课》重点感悟作者对语文课的 情感变化,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例文《阳光的 两种用法》引导学生体会阳光的两种用法,体会两位 母亲勤俭、朴实、有智慧的形象。 1

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首先引导学生把心事说出来,然后再指导学生写 出自己生活中的委屈、高兴、难过的事情,写事离不 开写人,引导学生把事情写具体,把情感融入人、 景、事中。 2 教法与学法 这一单元有两篇课文,两篇都是精读课文,这一单元的训练点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学习这两篇课文时,引导学生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表达感情的方法,可以通过写人、景、事等方法来表达情感。 授课方法探究 8 匆匆 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深入感悟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时间的一去不复返,并拓展关于时间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进一步体会时间的一去不复返。 9 那个星期天 由“星期天是如何度过的”引入课文的学习,然后抓住写“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体会“我”由希望到失望的心情变化。最后再体会《匆匆》和《那个星期天》的异同点,感悟文章的写法。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知识点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 一、燃烧与灭火 1、燃烧 通常所说的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2、燃烧条件(缺一不可) 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可燃物与充足的O2接触。 ③可燃物温度达到自身着火点。 3、影响燃烧的因素 ①可燃物的性质。(不可变) ②可燃物与O2的接触面积。(可变) ③O2的浓度。(可变) 4、促燃方法 ①增大可燃物与O2的接触面积。 例:工厂锅炉煤加工成粉末状、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 ②增大O2的浓度。(或加快空气流动) 例:烧锅炉时用鼓风机不断向炉鼓入空气、炼钢时不断向炉鼓入富O2空气 Fe在纯O2种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而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5、爆炸 ①原因: 可燃物在有限空间急剧燃烧,会在短时间聚集大量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的。 ②分类: 注意: 锅炉的爆炸是因为炉循环不畅通,使热量聚积,导致气体膨胀,达到锅炉无法承受的高压,最后产生爆炸。属于物理变化引起的。 6、灭火原理(一条即可) ①移除可燃物。 例:森林失火,要迅速在距离火场不远处伐木,以形成隔离带 ②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例:高压水枪喷水灭火 ③隔绝空气(或O2)。 例: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酒精灯火焰用灯帽盖灭、灭火器灭火 注意:油锅起火还可以立刻向其中加菜。

二、能源利用 1、化石燃料 (1)种类: 煤、石油、天然气 (2)形成: 化石燃料是由远古时代的生物遗体堆积起来,并被岩石层、泥浆层埋入地下后,经几亿年的时间,在地球部的热量和压力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3)重要性: 三种化石燃料是当今世界上能源的三大支柱。 ①煤是黑色的“金子”,有“工业的粮食”之称。 ②石油是“工业的血液”。 ③天然气是“洁净的气体燃料”。 2、是有的分馏原理 根据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通过蒸馏,使沸点不同的各个成分先后蒸发出来。 注意: ①沸点低的先蒸发出来。②无新物质生成(都是原有的),属于物理变化。 3、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组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捕后倍受酷刑,但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张思德的事迹,但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战士张思德打仗、纺线、烧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救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加强各篇课文教学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尝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 紧扣单元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的是“我的理想”,希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回顾?拓展安排的是交流课文的写法,阅读、积累一些革命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学生能够会认18个生字。学生正确读写“书籍、含糊、精兵简政、死得其所、审阅、陈设、极其”等词语,并理解意思。 2.学生能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揣摩、品味语言,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3.学生能够通过联系上下文,搜集相关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5.学生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进行习作。 6. 阅读、积累一些革命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写本课10个生字。读读记记“书籍、抽屉、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瞪眼、魔鬼、苦刑、残暴、匪徒、拘留、勉强”等词语。 2、通过多种方法读课文,拟定小标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课文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的特点及作用,在打写中并迁移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教学难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本课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单元学习 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第三组课文为我们展现的就是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带我们一起去缅怀革命先辈。 二、从旧引新,交流材料。 1、你知道中国共产党吗?你知道它的创始人有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性的文章,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主题语文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关爱他人》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解读】 这一组教材以“关爱他人”为专题,,是进行情感教育,实现情感陶冶,培养美好情操的依托。在本组导语“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的引领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那些饱含真情的语句,反复感受那些真真切切的人和事,带领学生感悟教材,感知社会生活,获得美好的人生体验,培养爱心。《识字6》用对子的形式,让孩子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对比;《窗前的气球》表现的是同学之间的友爱;《假如》表现的是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日记两则》则给学生以更广阔的情感熏陶:浓郁的亲情、真挚的民族情、对落后地区少年儿童的同情;古诗《回乡偶书》、《赠汪伦》展现的是令人神往的故土情深和荡气回肠的纯真友谊。在本组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广泛搜集材料,再通过说见闻、讲故事、唱歌、绘画、情境表演等,进行交流,使本组教学的专题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 【教学设计思路】 在“语文主题学习”中,我们林州市直八小进行了单元整合教学实验,编写了“整体预习、精读品诵、读写结合、略读提高、阅读拓展”五种课型。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第六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我们除了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生字外,要让学生用不同的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感悟课文真情实感,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在课内大量阅读,从而提高课

堂效率,让课堂真正高效,让五种课型真正落到实处。 【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单元生字。 2.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 3.懂得应该关心有困难的人,增强团结互助的意识。懂得热爱家乡,珍惜友情。 教学重难点: 1、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在识字,朗读的过程中,陶冶美好的情操,树立关爱他人的感情。 2、懂得应该关心有困难的人,增强团结互助的意识。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学写日记。 《关爱他人》整体预习课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识字六》、《窗前的气球》、《假如》、《日记两则》、《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1、读通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检测课文的朗读情况。 3、会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鲁教版化学九年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同步测试

第四章燃烧燃料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燃烧的是( ) A .“鬼火” B .火箭升空时尾部的喷火 C .铁丝在纯氧中被引燃,火星四射 D .加热碳酸氢铵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煤 B .石油 C .水煤气 D .高锰酸钾 3.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缓慢氧化放出热量,供给人体所需能量,这是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若R 代表葡萄糖,所发生的氧化反应为R +6O 2=6CO 2+6H 2O ,则葡萄糖的化学式为( ) A .C 6 H 12 B . C 6H 1206 C .C 6H 10O 5 D .C 5H 6O 2 4.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仅完全正确,而且又能表示一个分解反应的是( ) A .2HgO====2Hg+O 2 ↑ B .CO+CuO===Cu+CO 2 C .2Fe+6HCl===2FeCl 2+3H 2↑ D .CuO+H 2===Cu+H 2O 5.在反应4P+5O 2===2 P 2O 5中,若生成2W 克P 2O 5,则反应中消耗磷的质量为( ) A .4W 克 B .大于2W 克 C .小于2W 克 D .3W 克 6.下列有个关碳、氢元素的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石油燃烧时冒黑烟是因为不完全燃烧 B . 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而污染环境 C . 相同质量的碳发生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一样多 D .让日常生活中燃料能完全燃烧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7.下列说法你不赞成的是( ) A .塑料既可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活,又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 B .大气中CO 2浓度不断上升,有利于促进绿色植物的生长,但会使全球变暖 C .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它们的燃烧对大气的污染程度严重 D .CO 2浓度较大会使人死亡,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8.吸烟有害健康,原因之一是烟气中含有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与氧气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是( ) A .N 2 B .H 2 C .CO D .CO 2 9.在发生火警时,应立即拨打的电话是( ) A .119 B .122 C .110 D .114 10.甲烷(CH 4)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在这个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烷、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水的质量比是 ( ) A .4:16:11:9 B .8:16:22:9 C .4:8:11:1 D .8:16:11:9 11.下列场所贴有等消防标志的是。①煤矿②油库③面粉厂④煤气站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2.下列对环境的影响与化石燃料燃烧没有关系的是( ) A .全球气候变暖 B .热污染 C .大气污染 D .赤潮现象 13.下列灭火措施不正确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时,用酒精灯帽盖灭火焰 B .灭森林火灾,可以用设置隔离带的方法使森林中的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C .通常的一般性火灾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来灭火 D .由活泼金属组成的精密仪器失火时,可用水来灭火 14.4g 氢气与足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水的质量是( ) A .18g B .36g C .54g D .9g 15.世界上最早用煤,开采石油、天然气的国家是( ) A .中国 B .美国 C .伊拉克 D .英国 加热 加热 Δ 点燃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全套教案

第三单元 单元概述 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给我们很多启迪,阅读它们,感悟它们,能让我们人生道路上的 足迹更踏实,步伐更稳健。本单元课文就是围绕“人生感悟”这一专题编排的。 本单元安排了两篇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通过细腻委婉的语言,在不断地追问中,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 和惋惜,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深切情感。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记叙了“我”盼着母亲兑现 在星期天带“我”出去玩的承诺,详细刻画了“我”由开始盼望中的兴奋期待,到后来由于母亲的一拖再拖而产生的焦急无奈,到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的心理变化过 程。既表现了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给“我”幼小心灵带来的痛苦,也表现了母亲从早到晚操劳 家务的辛劳。《别了,语文课》讲了“我”由开始“厌恶”语文课到后来因全家移民和张先 生的教导而对语文课产生了“喜爱”之情,最后因为知道自己无法再学习语文而“热泪盈眶”,表达了“我”强烈的爱国之情。《阳光的两种用法》以“老阳儿”为线索,记叙了“冬天, 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两件趣事,表现了母亲和 毕大妈生活的智慧和温暖的心,说明母亲就是照亮和温暖我们生命的阳光,是我们所有幸福 和感恩的来源。 1.能正确读写本单元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人生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3.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 言,增强语感。 4.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 在习作中运用。 重点 1.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人生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2.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 言,增强语感。 3.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 在习作中运用。 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资料和联系生活实际来感悟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同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匆匆》2课时 《那个星期天》2课时 习作例文2课时

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围绕“自然”这个主题,《古诗两首》中《登鹳雀楼》融情于景,寓理于事。全诗仅20个字,语言朴素浅显,言近旨远,给人启迪,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望庐山瀑布》运用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写出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黄山奇石》课文通过描写“仙桃石”“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表达了作者对黄山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日月潭》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名字由来以及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抒发了作者热爱宝岛台湾,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葡萄沟》形象生动的说明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各地风情的向往和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 2.丛书简介 本单元主题丛书内容有以自然为主题的文章《黄山印象》、《飞越海峡看台湾》、《美丽的蝴蝶岛》、《南海明珠——海南岛》、《庐山云雾》、《五花山》、《美丽的长白山》、《美丽的武夷山》、《神奇的童话世界——九寨沟》、《洱海》、《家乡的天鹅湖》、《江南小巷》,彰显了祖国山河壮丽,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还有“古诗中的风光”,集中了《四时》、《芦花》、《贞溪初夏》、《花影》、《出郊》五首写景的古诗。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体现经典国学文化特色。3.单元双线主题

人文性主题——体会文章中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祖国各 地风情的向往和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 工具性主题——阅读主题:联系生活、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表达主题:感情朗读,在语言中体现喜爱之情。 单元学习目标: 1.体会文章中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祖国各地风情的向往和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 2.联系生活、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3.感情朗读,在语言中体现喜爱之情。 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文章中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祖国各地风情的向往和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 难点:联系生活、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单元课时安排: 周课时为__8_节,两周共计__16___节。

燃烧与燃料复习

第六单元燃烧与灭火复习课导学案 复习目标: 1、掌握燃烧的三个条件,灭火的原理及促进燃烧的方法 2、明确爆炸发生的条件 3、掌握化石燃料的燃烧及综合利用 [基础案] [知识点一]燃烧和灭火 1、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_____发生的剧烈的_____、_____的氧化反应。 2、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_3、灭火的措施 针对燃烧条件,可采取的对应的灭火措施为: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_[知识点二]促进燃烧的方法 1.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 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____;当氧气不足时,可燃物____ 2、认识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的结果 不充分燃烧导致的后果有:_______________ 促进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方法: (1)_________(2)____________微观原理: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炔充分燃烧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使人中毒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爆炸 爆炸发生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四]化石燃料的燃烧 1、三大化石燃料是____、____、____,它们都是____再生能源。煤和石油等燃料中往往含S、N等元素,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____、____等,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知识点四]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1、石油的分馏 (1)原理:利用各组分物质____的不同进行分离,属于____变化

2013年中考化学试题汇编——《第六单元燃料和燃烧》

2013年中考化学试题汇编——《第六单元燃料和燃烧》 1.(2013.安徽省)自然界中有几千万种含碳物质,并循环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碳循环 B .森林的减少对碳的循环没有影响 C .金刚石中碳原子间没有间隔 D .地下的煤中碳原子是静止不动的 2.(2013.安徽省)二氧化碳和氢气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甲醇: CO 2+3H 2 CH 3OH+H 2O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为CO 2的利用创造了一种新途径 B .钌-膦铬合物的质量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 C .氢原子数在反应前后发生了改变 D .属于复分解反应 3.(2013.庆阳市)“低碳生活”是指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要求减少生活作息时间所消耗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下列活动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 ) A. 短时间不使用电脑,将其转为休眠模式 B. 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或骑自行车 C. 讲卫生,尽量多作用一次性餐具 D. 用传统发条式闹钟代替电子钟 4.(2013.上海市)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 ) A. 氢气与液氢 B. 水银与银 C. 干冰与冰 D. 氧气与臭氧 5.(2013.日照市)科学家成功地利用精密仪器从石墨中分离出单层的石墨片,这是目前世界上人工制得的最薄的材料,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石墨片说法错误的是( ) A .石墨片是一种单质 B .石墨片与C 60是同种物质,具有导电性 C .在一定条件下,石墨片可还原氧化铜 D .石墨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 2 6.(2013.苏州市)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二氧化碳是引发酸雨的“罪魁” B .二氧化碳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C .二氧化碳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D .二氧化碳有毒不能制作碳酸饮料 7.(2013.广州市)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CO 和CO 2都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 B .CO 2的排放不是导致酸雨的原因 C.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 中毒 D.铅笔字迹易变模糊是因为常温下石墨化学性质活泼 8.(2013.兰州市) 2013年3月,浙江大学实验室里诞生了世界上最轻的材料——“碳海绵”。“碳 海绵”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B. 具有吸附性 C. 在一定条件下可还原氧化铜 D.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 2 9.(2013.眉山市)“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 、教科书循环使用 B 、使用一次性筷子,减少疾病传染 C 、大量使用私家汽车出行,节约时间 D 、大量建设钢铁冶炼厂,促进经济发展 10.(2013.泉州市)化学家创造出一种物质“干水”, 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 2 ,干水吸 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清水高三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B .干水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C .用干水吸收CO 2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 D .干水吸收CO 2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11.(2013?长沙)“两型”社会,提倡“低碳”生活,下列有关碳及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B. 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 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 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 60则是碳的化合物 12.(2013.日照市)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由CH 4、H 2、CO 、CO 2和HCl 中的某几种气体组成。将此混合 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变浑浊,但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减小,把剩余气体导出后,在O 2中能够点燃,燃烧产物不能使白色CuSO 4粉末变蓝色。则原混合气体的成份是( ) A .HCl 和CO B .HCl 、H 2和CO 2 C .CH 4和H 2 D .CO 和CO 2 13.(2013.株洲市)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将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在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玻璃杯中,可以观察到鸡蛋冒气泡,该气泡的主要成分是 ( ) A .H 2 B .CO 2 C .O 2 D .N 2 14.(2013.咸宁市)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 ( ) A .供给呼吸 B .作化工产品的原料 C .用于灭火 D .作气体肥料 15、(2013襄阳)12.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胃酸过多可适量服用氢氧化钙溶液 B .活性炭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 .50mL 的酒精与50mL 的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 D .碳酸氢铵属于氮肥 16、(2013年鄂州)据报导,某地发生火灾,有三名小孩生还。这三名小孩采取的措施是:一边用湿毛巾捂住嘴,一边低姿势前行。他们在逃生时主要利用了 A .湿毛巾可以供给水分 B .湿毛巾能吸收二氧化碳 C .低姿势前行是因为地面附近气压低 D .热空气密度小会上升,地面附近有毒气体相对较少 17. (2013年鄂州)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血红蛋白中含有铁元素,缺铁会引起人体贫血 B. 回收废弃的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C. 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D . 汽油着火可用水扑灭 18、(2013年鄂州)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 对鉴别方法的认识 B .对安全的认识 ①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后搅拌 ②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点燃后闻气味 ③区分硫酸铵和硫酸钾,加熟石灰粉末研磨 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②煤矿矿井要保持通风、严禁烟火 ③海鲜食品喷洒甲醛溶液防腐 C . 对现象的认识 D .对防锈的认识 ①气体压缩,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②活性炭除去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③喝汽水打嗝,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①自行车的支架喷油漆防锈 ②菜刀用后及时洗净擦干 ③保留铁锈可防止铁进一步锈蚀 C .清除可燃物 D .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9、(2013年鄂州)下列关于石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B .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C .可利用石油产品发电 D .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含整个单元)

部编版四年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18 牛和鹅》教学设计 课题牛和鹅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谓、扳、拳”等8个生字,会写“摸、甚、跪”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看到自己的力量,不盲目恐惧,也不盲目欺负别人。 3.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 教学重点体会童年的快乐、丰富多彩和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教学难点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两幅图片,你看这是什 么?(牛和鹅) 是的,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鹅有什么特点? 2.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牛和鹅》,看看你会得到什么启发。(板书:18 牛和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型,把课文读通顺。 生读文、识字,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板书学生询问的生字。(如:扳、拳、怖)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适时教读 (1)(课件出示,指名开火车读) (2)男女生赛读 (3)指读象声词 (4)指读课文中较难读的词语 3.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记叙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的故事。) 4. 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能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谓、拳、捶、膊、瓶、怖、凭、欺、掐” “捶”的部首都是提手旁;“谓——猥”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摸、甚、跪、捶、顽、脖、脱、概、惹、昏、握、摔、凭、掐” 指导书写:“摸、跪、捶、脖、脱、概、握、摔、掐”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昏”下面的“日”要比上面窄;“脱”的右下面是“儿”不是“几”;“凭”的下面是“几”不是“儿”。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