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微课实验总结1

微课实验总结1

微课实验总结1
微课实验总结1

这项工作在学校的进展(硬件建设、教师准备、课堂改革)、基本经验(对微课开发、实施、课堂组织、教师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现实困难、对教育教学的影响等)。

实验中学“微课教学”实验方案

为了推动微课教学实验的顺利开展,达到预期的实验目标,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家长方面:学期初,召开家长说明会,对微课教学的工具、方

式、意义、作用等当面对全体家长做了介绍说明,并由实验班的老师现场演示微视频在教学中的运用,争取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在目前学生订购的平板已经到位,老师、学生操作已基本熟练的的前提下,准备下周开始举办实验班家长开放日活动。

二、教师方面:

微课的本质是课,微只是特点,所以微课教学也应该有完整的课堂程序。基于这一点,我们在实验中明确提出以下三点:一要选好两个点:教学中核心的知识点和难点。二要做好两个设计:自主学习设计与互动学习设计。自主学习设计主要抓好微视频的设计和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互动学习设计主要抓好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设计。三要把握两种方式,问题导学和任务驱动,这两点是解决微视频能够吸引学生的两种基本方式。同时还要注意录制视频时授课教师的语速语调,力求让学生观看时有种一对一授课的感觉。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转念观念,提高素养。为了能够让老师尽快认识到微课教学的目的及作用,充分认识到微视频只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微课教学的关键在于老师课堂上的组织管理,组织教学。我们每周在

初一年级群里至少共享一篇微课教学方面国内知名专家的优秀文章:如《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实质》、《微课、慕课的建设误区与发展建议》、《中小学微课制作与应用的现状分析与建议》、《微课设计原则》、《微课的含义与发展》,以求改变教师头脑中原有的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老师的理论素养。

2、培训技术,学习借鉴。有了教学理念上的更新,还需要老师能够熟练掌握微视频的制作技术。为此,学校特邀请教研中心于鹏飞主任到校进行全员培训。在年级群里定期发布一些有关微课制作方法,供老师下载学习,如《如何方便制作微课》、《微课工具软件》《微课板视频教程》等资料。上网查找下载一些优秀的微课作品,如英语学科的《英语字母书写》、数学学科的《勾股定理》等,共享到群里,供老师研讨学习和借鉴。

3、大胆探索,逐步推行。每周的集体教研时间,由主备课人根据学科组研讨的重点难点,负责制作一节课的微视频,上传到各班级群,供家长、学生学习观看。对于晚上的作业,也开始进行微课教学改革探索。如把数学教学中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做成微视频,发布到阳光微课平台或QQ群,晚上的家庭作业则根据微视频有针对性性的布置一些练习题,学生回家先观看微视频中的讲解,看懂后再完成作业,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观看。第二天课堂上用同类型的习题进行检测,检验学生是否真的理解掌握,从而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虚心请教,不断改进。自11月底开始,教研中心的领导带领

初中组全体教研员老师,每周四上午到我校组织开展实验校微课教学观摩评课活动,第2、3节听课,第4节评课。同学科组老师全部参加听评课活动,要求听课老师做到认真观察,虚心学习,取长补短,尤其在评课环节,全体老师都能虚心接受有关领导及教研员老师提出的各种建议,及时改进。在教研中心大力支持,科学指导下,我们的微课教学实验已经顺利开展起来,学生的操作能力、老师微课制作水平、学习任务单的设计等方面都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三、使用管理及后勤保障:

1、学校投资一万元购买了微课板,高拍仪,为老师制作微课提供最方便、最有力的工具。做到每学科组至少一套。本周五全部设备到位后,下周组织初一级部全体老师参加使用培训。

2、建立健全学生平板电脑使用管理制度。参考昌乐一中的经验,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了“实验中学平板电脑使用管理规定”,平板电脑从开机到观看视频,到在线测试,直到最后入柜充电,都做了明确而详细的规定,制成看板张贴上墙。

四、规划设想:

1.持续开展。继续坚持每周至少两节课的微课观摩评课活动,各学科轮流展示,课后组织认真研讨,推动微课教学实验的深入持续开展。继续坚持各学科每周的大教研活动,有一节微课教学设计。继续坚持每周至少一次微课家庭作业。

2、深化研究。我们将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立足校情、学情,边实验边完善,做到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同时进一步细化研究,不断

挖掘和发挥微视频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如如何充分利用好在线测试评价功能;微视频中是否可以留白,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微视频下方字幕的使用,学生平板的回家使用等。定期召开微课教学经验交流会,研讨会,促进微课教学实验的持续、健康发展。

3、稳步推进。初一年级10个班级,除两个实验班外,剩下的8个班级借助教研中心的阳光微课平台,全部建立班级微课群,共享实验班级的优秀微视频。

4、开展比赛。在稳步推行微课实验的同时,择机开展校级微课制作大赛,成绩优异的在考核方面予以奖励。

5、加大奖励。对实验班级的老师,期末在千分考核方面根据学校的考核方案,予以适当奖励。

一、教师方面:

1、教师的思想意识亟待提高。对待微课,很多老师会问:“既然老师就在教室和学生面对面,为什么不直接用课件给学生讲解,而让学生看自己课前录制好的视频呢?难道课前老师录制的声音比现场讲解更生动吗?”发出这样疑问的老师,往往是对微课缺乏实质性的认识,在实验取得成效以前,认识不到到微课在提高课堂效率,发挥优秀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

2、对微课制作技术学习不积极、不主动。很多老师参加了Camtasia studi录屏软件的学习后,就停滞不前,对微课教学实验采取观望态度,缺乏积极实验的主动性。而实际上,利用Camtasia studi

录屏软件制作微课尽管很方便,但录出来的往往是相对静止的画面,学生观看时间长了容易产生视觉疲劳。而像Open-sankore软件,里面有很多互动教具,如数学中的量角器,圆规,物理中的天平、砝码,化学中的烧杯、酒精灯等,演示起来非常直观形象。再如Prezi、VideoScribeDesktop、皮影客等软件,能够为教师提供一些模板或场景,轻而易举的就可以让我们老师制作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动画效果,提高学生对微课学习的兴趣。

3、不愿意打破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体系。微课制作的关键是一步,是要求老师能够准确把握教材中的核心知识点、难点或易错点。如文科教学,非显性知识太多,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按步就班的设计微视频,必须在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打破教材中原有的知识编排体系,在头脑中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创造性的建构,在此基础上设计制作微视频。

4、缺乏实践观摩。听过部分专家的报告,往往是理论性很强,听过实验学校的一些介绍,往往是蜻蜓点水,印象、理解不够深刻。盼望能真正深入到实验工作开展较好的学校,实地学习、观摩,看看人家是如何制作微课的,如何利用微视频的,如何利用平台的。

二、阳光微课平台方面:

1、学生上课登录后,经过10分钟以后,就会自动掉线,如果想

继续观看,需要输入账号、密码重新登录,很是浪费时间,能否登录以后像QQ登录一样,记住账号、密码,不会掉线。

2、在线测试模板只能提供文字选择题、判断题,能否可以上传普

通的word文档,使习题中带有地图、表格等。

3、平台上微课资源太少,单靠本校实验教师开发难度较大。同时

也不利于学生回家能够登录阳光微课平台,有选择性的自主开展学习。

4、在线测试习题模板字号过小,学生放大后就看不到全屏,能否

把模板字号加大。

三、硬件方面:

1、平板电脑能否早些统一安装绿色上网软件,避免学生可以随意

下载网络游戏、电影等,利用平板来做一些无关学习的活动。

2、AP设备不到位,两个班级用一套设备,来回拆卸很是麻烦。

招标后的设备不能够使用。

3、10班线路改造后网速不够快,登录打开不同步,前后相差1-

3分钟。

四、学生组织方面:

1、小组座位的安排怎样更为科学、合理,能够真正充分发挥小组互学的作用。

2、课堂上、课后平板电脑的规范使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名师工作室送课活动总结

名师工作室送课活动总结 名师工作室到XX轮值学校XX中学送课活动已经圆满地结束了,这要感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所有工作室成员的积极参与。县教研室教研员张XX老师给活动做了具体指导,协作区另两所学校的校长亲自带队并带头参加听评课。很多老师能克服困难参加活动,例如彭XX老师感冒,赵XX老师喉咙不舒服,廖XX老师身怀有孕,但都照常参加活动。所有这些使我们深受感动,我们没有理由不认真准备,精心设计,确实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本次活动分名师讲示范课和协作区老师达标验磨课。名师们过硬的基本功,流利的口语,丰富的个人情感,清晰的教学流程,规范的板书设计,激励的评价语言,无一不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参加磨课的老师们饱满的热情,虚心的态度,“5P”与“5G”模式的运用,“三学小组”模式的探讨,无一不体现了生本课堂改革在有序有效开展。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参加活动的老师要么讲课,要么评课,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活动结束后人人都有反思和体会。 本次送课活动显现的主要优点是1、老师们都能将“5P”和“5G”教学模式与三学小组模式有机结合。经过反复实践,“5P”和“5G”教学模式适合英语课堂教学,老师们任坚持实践“5P”和“5G”课堂教学模式。特别是杨XX老师,“5P”

模式运用的恰倒好处,尤其是practice环节展现的淋漓尽致。老师们在使用“5P”和“5G”的同时,运用“三学小组”模式,渗透生本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英语课堂教学的框架已在本协作区基本形成。2、老师们都能做到课堂结构完整,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能以任务、活动为载体,以训练为主线进行语言知识教学,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来学习、巩固和运用语言,做到了在用中学,在学中用。能做到听说领先,由听到说,注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进而进行听和写,听说读写综合训练。操练的形式丰富多样,有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有全班问答,有男女生互问互答,两人小组互问互答,有链锁式问答等,从不同的操练形式中去学习运用语言。有这样丰富多彩的操练,学生始终处于新鲜愉悦的状态,没有了枯燥和厌倦。3、所有老师都能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更加形象直观。部分老师运用幻灯片增加训练密度,加大语言实践量,部分老师的质量高,时效性强。高XX老师在中运用微课技术,这是个大胆尝试,媒体的使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当然,在活动中也纰漏出了一些问题。1、导学案的编写质量不够高,使用不够合理,有的课型需要把导学案发到

微生物实验心得

微生物实验心得体会 这学期的微生物实验已经结束,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微生物的世界中,以前也只是在书本中学习,但是真正走进它们的世界中是通过这个课程开始的。在开始微生物实验之前我是以为这个实验不会很难,但是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发现这个课程真的很难。你不仅需要理论知识作为铺垫,你还需要有严谨的实验精神。 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我们本学期微生物实验的几个实验和报告的要求,也让我们了解了微生物实验和以往其他实验的不同。实验步骤虽然很简单,但是往往一个微小的细节处理不当也会导致你整个实验结果的失败。这个我真的深有体会,我们小组的实验结果都很不理想。实验步骤说难也不难,其实无非是先对配置培养液,然后对清洗干净的试管、培养皿以及配置好的培养液进行灭菌,等灭菌完了就放入无菌室进行细菌的接种,最后将接种好细菌和培养液的培养皿放进恒温培养箱进行培养。看似很简单的操作过程我却状况百出。我总结了几点导致这么多次实验失败的地方。第一是操作不够规范,在培养皿中倒入培养液后没有摇匀导致培养基边缘开裂,未等琼脂培养液凝固就倒置导致培养基分布不均匀。第二是理论知识欠缺,没有等培养液冷却至40到50摄氏度就倒入培养基然后马上就接种了细菌,导致细菌已经被烫死。 好在值得欣慰的是最后一个自主实验还是比较成功的。试验以环境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为题设计实验,我们小组通过PH值,温度,紫外线照射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很满意,很明显。大肠杆菌在PH值为7时生长最适,在温度为37℃时生长最佳,紫外线会抑制其生长。 不得不承认,通过这次实验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很多,得到了很多,有些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只有自己参与了,操作了,才会知道。也要感谢老师对我们的照顾。

小学教师赛课活动总结

小学教师赛课活动总结 2017年10月9日——31日,我校精心组织,举办了一场教师赛课活动。参加比赛的教师精心准备、紧张角逐、展示了她们的风采。 本次赛课活动既是对我校教师课堂教学技艺的一次大比武,又是发现和培养骨干教师、实现学科教学专业引领的一个大舞台。全体教师一致认为,无论是听课教师,还是参赛教师,都收获颇丰、启迪不小。归纳起来,本次赛课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准备充分:本次参赛的4位选手,在课前的准备都是相当充分的,每位教师都反复修改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有的老师还多次试讲。这种刻苦钻研的精神值得我们全体老师学习。她们在本次比赛中,一招一式,像模像样,同以前的公开课相比,有了较大的进步。 二是训练扎实、教风朴实:老师们大多能紧扣教材,把对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教育,落实一步一脚印,一步一台阶。 三是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无论是整堂课,还是各环节,均有鲜明的主题和明确的目标,能较好地将知识、能力、情感融为一体。4位参赛教师的课堂结构合理、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能较好地把握教材编者的意图和学生思路的点拨与引领。 本次赛课,虽然成效显著、优点较多,但不得不说,某些课堂和老师,对角色的定位、对教材的把握、对教法的选择、对内容的取舍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归纳起来,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知识传授上,教师费了很大的功夫引到了关键点,但往往

就戛然而止,关键之点又没讲了或者由老师代替学生回答了,使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提升。 2.教师课堂语言的还达不到精炼的要求。 3.小组合作讨论流于形式。老师安排了学生讨论交流,但对讨论的效果并未有效检查,也未给学生充分表达、汇报的时间,整个讨论探究只是过了个形式。 4.教学程序有混乱的现象,没能遵循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由输入到输出。 总之,本次赛课活动,收获是主要的,不管是我们参赛教师,还是听课教师,都获得了一次较好的培训。我们青年教师一定要勤学好问,集思广益。对于我们而言,最珍贵的学习资源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愿意学,老师们,都是毫无保留的将他们教学艺术的精华倾囊相授。希望老师们借此次赛课活动的东风,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以进一步锻炼、提高,并以此推进全校的课堂教学更上一个台阶,使我校的教学水平、教育质量得以再提高。

课题实验阶段总结

课题实验阶段总结 罗杰斯说过:“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数学课堂必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课堂,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学习。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不断更新观念,努力创设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积极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和谐发展。那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如何才能使数学课堂更加和谐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师与生的和谐 我们认为:和谐社会是一种有层次的和谐,其核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的和睦相处,是保证社会机体协调发展的基础。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关系如何,便是构成了课堂这个“小社会”能否和谐的主体。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我认为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轻松的教学流程 保持好心情,才有好气氛。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轻松起来。试想,铃声响后,学生看见讲台前黑着脸的老师,谁还能轻松起来。因此,教师要努力保持微笑,让微笑成为教师课堂上的

基本面部表情。其次,教师不要刻意让学生体验学习压力。有的教师喜欢一上课给学生个下马威,先来个背、罚、练……。这如何能让学生轻松起来呢?现在孩子的学习压力已够多的了。有来自家长、老师、同学、社会等重重的压力已经压得他们喘不过气了,这些均与新课程改革理念是背道而驰的。.ZONgJieFAn因此,知识的呈现也要轻松、自然。通过轻松的形式呈现抽象的学科知识,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学习,不仅易懂,而且乐学。 2、幽默的教学表达 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常常给人带来欢乐,并给人以启迪,其主要表现为:教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有时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犹如画龙点睛,给学生以启迪。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心领神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适时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活泼和有效。有时面对学生的差错,也不必声色俱厉,幽默地纠错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幽默引趣、幽默点拨、幽默纠错、幽默启悟,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一股新鲜血液,使课堂如同磁石般富有吸引力,成为学生留连忘返的殿堂。 3、自我价值的实现

幼儿园送课下乡活动总结

幼儿园送课下乡活动总结 本页是精品最新发布的《幼儿园送课下乡活动总结》的详细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幼儿园送课下乡为积极贯彻落实省教育厅“以各级示范园为中心,扩大和优化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示范园的教育示范,业务指导和信息交流作用,逐步形成以示范园为龙头的幼教辅导网络,提高全省幼儿教育的整体质量”的工作精神,我园与两所乡镇幼儿园互相结对,建立了教研伙伴关系。6月16日,在园领导的带领下进行为期一天的“流动课堂”送课下乡活动,来自两镇中心幼儿园的领导和一线教师参加了观摩学习,我园为农村园所送去了最新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这是促进城乡交流,帮助农村幼儿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形式。本次“流动课堂”送课下乡活动,为乡镇教师带去了实实在在的能体现新《纲要》理念的示范课例,共有三位教师参加了献课把我园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两所乡镇中心幼儿园的教师,并就当前的建构课程教学模式和两所乡镇中心幼儿园的教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使得两所幼儿园的教师感受到我园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先进性。此次“流动课堂”送课下乡活动,深受乡镇教师的欢迎。听课教师纷纷表示:送课下乡队伍帮助他们解决了新课程中存在一些疑惑和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的教学方法、受益很深。参与此次活动的教师也感到,精品活动为他们提供了学习锻炼的机

会;乡镇幼儿园领导认为:“流动课堂”送课下乡活动,既发挥了教学带动作用,又为城乡教师的交流架设了桥梁。能更好地促进乡镇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园领导表示:以后这项活动会经常开展,希望我园通过这样的帮扶活动,对提高农村幼儿园的教师素质和幼儿园的办园质量起到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同时推动我市幼教事业的发展。幼儿园送课下乡一文 由.fwsir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语文赛课活动总结

语文赛课活动总结 一、本次赛讲课凸显的优点: 1、三维目标落实到位。此次赛课,大多数教师都能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和谐的统一起来,并能在课堂上自然地表现出来。让学生自己去积累、去感悟、去领会。 2、准确把握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深入钻研教材,善于利用课后问题,有效组织教学,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这一点在陈云霞老师执教的《落花生》一课尤为突出。 3、坚持以学生为本。在此次赛课中,教师的组织教学,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老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和练习,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 4、重视朗读,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感受,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如葛彩虹老师在《唯一的听众》教学中抓住描写老人语言神态的句子,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表达自己独特的体会,较好的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郑晶老师在《送元二使安西》的古诗教学中,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的画面,理解诗的意境,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5、从别致新颖的导入开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创设轻松愉快、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如高丽、张娜老师的导课,都是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进行表扬、夸奖导入新课,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欣赏,从而兴致高涨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兴趣甚浓;毛玲霞老师在执教《一去二三里》时,灵活运用多样教学手段,寓教于乐。 6、课堂教学重视拓展,让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价值。如陈云霞老师在执教《落花生》一课时,为了将读与写的结合落在实处,在帮助学生感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后,适时地填补文本空白,将所学到的写作方法及时迁移运用到学生现场写作实际中,使学生对托物言志的写法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张娜老师为了让学生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理解了“红领巾”真好后,出示了一组触目惊心的图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破坏环境的严重危害,从而发出保护环境的呼吁。不仅渗透了情感教育,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 7、展示出良好的语文教学功底和教学特色。专业扎实,教态亲切、自然,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凑完整,板书设计直观合理。郑晶、葛彩虹、李焕莲老师的循循善诱,高丽、陈云霞老师的活力和激情,毛玲霞、张娜老师的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等都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优势,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充分的去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教学特

课题心得体会

课题心得体会 篇一: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海港区首届教师教育科研素能大赛 课题研究体会 萃文中学刘向红 课题研究体会 海港区萃文中学刘向红 XX-XX年我校开展了国家级子课题《历史与社会作业创新的实验研究》的研究活动,经过两年的不断思索、反复实践和及时的分析总结,课题研究取得了很大突破,而我也从中获益匪浅,既加深了对历史与社会作业创新的认识,同时也亲身感受到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和魅力。以下我主要从五个方面谈一下我对课题研究的体会。 一、课题研究需要甘于寂寞、踏实工作、默默奉献的精神。 课题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它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特别是想要取得一点理论上的突破或者是实践上的创新,都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埋头苦干冥思苦想。一些老师认为搞课题研究既苦又累,很难搞出名堂,一些老师为了名利在课题研究中弄需作假,而我认为参与课题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要甘于寂寞、淡泊名利、默默奉献,如果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课题研究是很难

有所收获的,更难体会到精神方面的充实与情感上的满足。 二、精心选题是课题研究的良好开端。 我认为一个好的课题一定要能帮我们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当中遇到的并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还要“近”、“小”、“实”。“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贴近学科学习背景。“小”就是切口宜小,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研究,以小见大。“实”就是实在,课题实实在在,研究实实在在,结论实实在在。 我翻阅了大量书籍资料,调查访问了有关学生、家长,并请教了专家,最终我们选择了《历史与社会作业创新的实验研究》这一课题、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实实在在的对它进行了多维化的设计研究。该课题以认知理论和终身教育理论为依据,以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以如何在历史与社会作业内容、形式、功能、评价进行革新为主要研究问题。依托历史与社会教材这个载体,积极调整和优化课堂作业策略,赋予历史与社会作业更多的创造性、开放性和灵活性,拓延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时空,让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创新的思维方法,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 能力,发展个性,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题符合以人为本、减负増效的教育理念,选题新颖、

最新赛课活动总结

大齐学校百花课赛课活动总结 为推进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有效评估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促进学习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我校于于2016年11月28日——12月29日在本校举行了教师百花课教学活动。具体来讲,本次活动有如下特点: 一、目的明确。根据我校学期初教学工作计划安排,如期组织实施了此次百花课活动。其目的是进一步促进教师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经验的学习,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与方法,为教师互相学习和锻炼提供平台,推动学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组织实施周密严谨。 1、学校于11月20日制定并公布了此次教师全员赛课活动方案。 2、全体参赛教师认真准备,精心策划课堂教学,校长亲自指导、全程跟踪,各评委和学科评委认真履行职责并积极组织评课议课活动。 3、赛后的评课活动各教研组长认真组织,深入细致地评议每一堂课。做得特别好的是小学语文组和数学组、初中综文祖。 三、各部门通力合作,整个活动开展的井然有序。 本次教学比赛武活动规模大,涉及人员多,但由于有大家的互相协调和合作,使得活动进行得相当顺利。为了保证活动能及时、顺利地开展,各评委、参赛选手都能自己积极调课,没能避开的课,相关教师主动的对课堂进行了调动。听课老师也很积极。 四、成果 这次赛教课充分体现了我校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紧跟新课改步伐,教学目标

全面、准确。容量安排适中,教材处理科学,以学定教,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师生关系平等和谐,注重与学生平等、真诚地交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觉得这些赛教教师的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教师角色转变快,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中,老师的话语少了,见到多的是学生在读、在议、在说,老师创设了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轻松尽情地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以学定教,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伙伴。做的好的老师有李彤、裴秀丽。 2、善于巧妙导入课堂,激发学习兴趣。每堂课的导入方式百花齐放,风格各异,无论是语文、数学学科,还是综合学科,每科有每科的特色,每课有每课的精彩。做得好有韩丽君、王晓凤、刘娜、崔超。 3、重视把握课堂生成,高潮不断迭起。课前的学习研讨、积累沉淀,提高了教师把握课堂的艺术。如何让学生在预设中进行有效的生成,成了教师共同思考的问题。做得好的乔建晶、张国光、 4、注重资源有效开发,拓宽教学现场。大部分教师十分重视资源的开发、活用、巧用,努力构建一个开放的教学体系。充分体现“生活即教学”的课程理念;显而易见,课堂演译的不仅仅是课内的精彩,而且也折射出教师本身的综合素养和课程理念。做得好有梁翠香、安爱红、刘玲。 5、珍视学生学习体验,赏识每个学生。在教学现场,几乎每堂课你都可以听到这样精辟的激励性评价:“相信小朋友通过努力会读好的”、“你把老师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了”、“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别着急,认真思考一下”“真聪明”……在这点上做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第八周

年级:2009 专业:医学检验班级:一班姓名:赵富海学号:2009221792 实验八、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 【K-B法】 菌种(均为幼龄菌):金黄色葡萄球菌1.5×108/ml、大肠埃希菌1.5×108/ml 药物纸片:青霉素、庆大霉素、新诺明、环丙沙星 方法: 1.涂菌(棋盘划线法),室温放10min; 2.贴药敏纸片,注意间距(大于24mm)和边距(大于15mm); 3.置35℃ 24h判读结果。 结果如图所示: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评价结果 实验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对庆大霉素、新诺明、环丙沙星敏感。 【试管稀释法】 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1.5×108/ml、大肠b1.5×108/ml 抗生素:庆大霉素32u/ml 方法: 1.对倍稀释抗生素 2.加菌液0.1ml/管,摇均35℃ 16—18h

3.判读MIC 试验操作如下图所示: 注意 :设立对照管(肉汤对照管,待测菌生长对照管和质控菌生长对照管) 结果判断: 不出现肉眼可见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为该药对该细菌的MIC. 如图: 实验结论:MIC=原药物浓度(32u/ml) ×稀释倍数(1:24)=2u/ml 【联合药敏试验】(示教) 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b 结果判断: 金黄色葡萄球菌联合药敏试验结果判读: ①青+链=青单+链单→相加作用 ②青+红=青单+红单→相加作用

③青+万=青单+万单→相加作用 ④青+林>青单+林单→协同作用 大肠b联合药敏试验结果判读: ①青+红=青单+红单→相加作用 ②青+链=青单+链单→相加作用 ③青+林=青单或林单→无关作用 ④青+南>青单+南单→协同作用 【实验讨论】 1.K-B法原理 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试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中所含有的药物吸取琼脂中的水分溶解后便不断地向纸片周围区域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测试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形成透明的抑菌圈。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对测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呈负相关关系,即抑菌圈愈大,MIC 愈小。 2.K-B法影响因素 ①培养基的质量,如PH、深度、硬度和表面湿度等; ②药敏纸片的质量,含药量和保存方式; ③接种菌量正确与否是影响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取决于比浊标准的配制,正确使用和保存; ④试验操作质量:接种细菌后贴片时5~15分钟; ⑤孵育条件,温度和时间:培养时间 16~18h,不要超过24h。 3.稀释法原理: 以水解酪蛋白(MH)液体培养基将抗生素作不同浓度的稀释,然后种入待测细菌,定量测定抗菌药物对被测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或最低杀菌浓度(MBC)。 4. 稀释法影响因素:培养基、接种菌量、蛋白质结合率、抗菌药物的配制、结果观察的时间等因素均能影响本试验的结果。 5.抗生素药物敏感性试验(AST)的意义 ①可预测抗生素治疗的效果,既AST试验结果为“敏感”时,治疗可能有效;试验结果为“耐药”时,使用该药物治疗肯定失败; ②指导临床医生选择使用抗生素,AST的结果往往在给予病人经验性治疗24~48h之后,若AST结果为“敏感”,该治疗为有效,若结果为“耐药”,即应更换药物; ③提供所选择药物的依据; ④监测耐药性,分析耐药菌的变迁,掌握耐药菌感染病的流行病学,控制和预防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和流行。 6.通过此次实验掌握纸片扩散法(K-B法)、试管稀释法的原理、操作方法、结果的判读及其临床意义,并掌握联合药敏试验结果的观察、判断。

最新教师说课比赛活动总结

教师说课比赛活动总结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由教务处牵头,教研组组织的我校首届教师基本功说课比赛分语、数(综)教研组分别于4月8日和4月10日进行了比赛。按照教务处制定的方案,在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下,这次说课比赛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活动最终评选出语文组郗秀娥老师、数学组李小燕老师、综合组石云俏老师分获各教研组说课比赛一等奖。 现将活动情况具体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1.本次活动我们做了详细的比赛安排。首先是赛前一周由教务主任就“说课”进行了校级理论培训。培训内容围绕“说课的误区、说课的基本内容、说课的方法和技巧、说课的基本原则”四个方面展开,使大家对说课活动的“说什么、怎样说”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其次,制定了详细的评价方案、评价细则,为比赛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2.全体教师赛前准备认真,态度端正,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此次比赛活动。从接到通知到比赛结束,每个环节上各位教师都能认真对待,积极配合。比赛中,说课教师全力展示,精心设计。年轻教师许敏等体现了勇于参与、敢于追求的意识;王林海等教师在教材分析、重难点的把握上以及体态语的运用上做得比较好,郗秀娥等教师则较好地体现了驾驭理论、驾驭教材和科学设计的能力,有激情,富于感染力;石云俏等几位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使说课内容图文并茂,配上精彩清晰的解说,让听课老师耳目一新,把整个说课活动推向高潮。 二、存在的不足 虽然说我们认为这次说课的总体水平均衡,但在比赛过程中也存在不少不足之处,比如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方面。部分老师的普通话有待提高,说课的语言显得平淡,语速无变化,太死板,缺乏生动性,感染性。 2.部分教师对于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编写意图、

校本培训课题实验总结报告范文

校本培训课题实验总结报告范文 三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经过语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校“自修-反思”式课题实验语文组取得较好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自修反思课题实验使全组教师能积极自主学习、自觉更新教学理念。教师教学中的“对话者”、“组织者”、“促进者” 的角色意识强化了,语文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课题实验极大地促进了我校语文教师教学理论水平、业务素质、教研教改能力的提高,促使我校年轻语文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成为我校语文教学一支鲜活的队伍。 新教材的实施与课题研究的巧妙结合,使我校语文教学呈现岀勃勃生机,人才倍出。县课改专家组成员、校教务主任王功政先后为全县语文教师上了《老王》、《荷叶-母亲》等示范课,多次参加课改协作区会议及全县优质课、说课并进行评课,被评为县“自修-反思课题实验先进个人、初中语文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论文《教学设计-反思》获全国“四项全能”竞赛一等奖,《对误读〈背影〉的思考》、《本色语文课堂的细节艺术》分别杂在《语文教学与研究》XX 年年第1期和XX年第3期发表,《新课程背景下说课说什么》获全国说课论文二等奖,《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探微》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老王〉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研究》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一等奖,《爱,创造美好的境界》获市论文

评比三等奖。县课改专家组成员王翠芳老师获众多殊荣:XX年3月,被茅坪镇评为第一届初中语文骨干教师;XX年5月,被秣归县文联授予优秀作文指导教师;XX年2月,被九里中学评为优秀语文教研组长;XX 年1月,被宜昌室教研中心评为中学语文优秀教师;XX年年2月,被茅坪中学评为优秀班主任;XX年1月,被县教育局聘为县语文课改专家组成员;被信息中心评为初中语文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其教研教改硕果累累:XX年12月, 《孤独之旅》获市说课三等奖;XX年3月,《综合性学习中的主体张扬》市双优评比一等奖;XX年9月,《农村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获市初中校本教研论文评比一等奖;XX 年12月,《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获四优论文评比一等奖;XX年4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体会》发表于《宜昌教研》;XX年1月,《走进屈原一一综合性学习案例》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XX年年4月,《孤独之旅》说课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教研组长郑家芹老师撰写的《教师成长与发展报告册》被评为优秀报告册,XX年参加县“走进新课程”语文优质课竞赛《绿色鯛粥》获得二等奖,XX 年10月辅导的学生作文在省知识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第三届“童之趣”杯大赛征文活动中获二等奖;XX年年8月撰写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获全国说课一等奖;XX年年11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在国家级刊物《文学教育》发表;XX年年9月在全市第七届中小学师生电脑作品大赛课例《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被评为二等奖, 并被推荐到省电教馆参加决赛获一等奖;XX年1月撰

赛课活动总结

感悟收获成长 ——水冶三中英语组赛课活动总结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组教师课堂效益意识和专业化水平,提升教 育教学质量。根据上级精神,我们开展了有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 该活动从2014年3月初开始,直至2014年3月底结束,虽然该活 动开展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一个月,但在这个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 却在不断地得到锻炼、不断地在提高、不断地在成长。 一、本次活动开展的基本情况。 我组共有教师9人,人人参赛,积极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教师专业成长为突破口的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本次活动分年 级进行,其中青年教师王美娥还参与了联乡活动,执教展示,得到 一致好评,取得成功。 二、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每次听课,王永清校长都要参与并点评,杨文林主任更是积极组织。在整个活动中参赛教师认真准备,为我们呈现出了精彩的课堂,各位老师全程参与,用手中的笔公正、公平见证了这次赛课活动。 三、本次竞赛活动质量高。 通过本次的赛课活动,从了解新的观念→融入实践行动中实践→更深体会新的观念→观念到行为的融入,这一路走来,我们一起见证和感悟了教师们迅速提高的过程。 1、加强学习,了解新的观念。 (1)、我组积极组织教师学习、了解了“什么是有效教学”,使

老师明确了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策略,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而组织的活动。有效教学的关键是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交往互动,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有效教学关注的是新型的师生关系、关注科学的教学策略、关注师生的共同发展。有效教学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老师们只有对这种新的观念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更好的用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 (2)、我组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大纲、课标、教材、教参,深刻理解了课标对各年级的要求;深入钻研了教材,掌握了教材的结构和知识点,这样一来有利于教师更好的驾驭教材。 2、用理念指导教学,呈现催人上进的课堂。 (1)、这次竞赛活动老师们高度重视、准备充分。展现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和进步,使我们发现了一些有潜质、有能力的教师,欣赏到了一些好课。如王美娥老师执教的九年级复习课,教学流程清晰,利用学生认知的规律,较好地关注了学生兴趣、情感和态度的积极体验,较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李海龙老师执教的《Unit5》由浅入深,亲和力魅力四射,创设了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自始至终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探索学习;李玉花老师执教的《Review of Units5--6》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给我们展示了一堂趣味性十足的课堂,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2)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每位教师都能够利用

课题实验阶段性总结

《在新课标理念下改善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研究》 课题实验阶段性总结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数学学习方式、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我实施《数学探究式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验》课题实验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新课改要求学生自主参与体验探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全体学生动活泼地、主动地获得全面发展。为此,我们确立了本课题的研究。其目的是通过建立数学探究式学习方式,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得到自主发展。 二、深入学习,明确探究式学习的内涵 探究式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发现问题,并以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发现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解决问题。从数学学习的特点看,探究式学习是围绕着提出和解决“问题”而展开的数学活动,是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探索课堂教学方法,构建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开启问题,自主探究 “发明千千万,起点始于问” 问是学生动脑的结果,有问题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进行研究学习的可能,学生的提问折射出同学们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花,。所以问题是自主学习的基础。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学习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如: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这样学生亲历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际应用和自己推导过程,独立自主地开展思维活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逐步形成“问题解决”的数学意识。 (二)解疑导拨,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我在近一年的教学实践及大量的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因此,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我注重自身参与,一方面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另一方面给学生一种无形的期望,激励学习积极讨论、交流,提高合作的效率。 (三)明理强化,实践探究 根据课程标准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通过学生外显的操作活动,

2020课题实验阶段总结

2020课题实验阶段总结 一、概念的界定 “小课题研究”活动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心理,促进学生的非智力发展,教给学生一些创新技法,使学生能综合运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以创新教育为目的的综合课程。教育的创新促使学生学习的创新,进而让学生达到创新学习。 二、实施背景 探究是创新的基础,探究性学习是创新性学习的关键。这种学习策略是对学生过去被动的、呆板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弊端的极大冲击,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科学探究兴趣,增强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精神、公平竞争的观念、自我教育的意识、组织活动的能力,为适应社会、走向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我们于20xx年暑假前提出了“关于开展学生小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随之组织学生付诸实施,促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锻炼,在探究中成长。 三、实施过程 通过实践,我们摸索出了一条学生小课题研究的新路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让学生学会选择,自主确立小课题 学生小课题研究是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本,以探究的问题为载体,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那么,如何诱导学生自主选择出便于研究操作的小课题?我

们遵循自主选择性、实践应性、主体性和开放性原则,以“你最乐于探究的问题是什么”或“你身边和周围环境中存在哪些问题需要研究解决”为题,广泛征集学生的意见,让他们充分结合已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积极开动脑筋,大胆质疑问题,人人提出自己最感兴趣、最乐于探究的问题──小课题。在这里,我们一是拿出专门时间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二是着重引导学生提出的问题宜小不宜大,应便于操作;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汇总筛选。一开始,从征集的上百个问题中筛选确立了多个科学性和适应性强的小课题,如“我们周围的鸟类”、“塑料?生活?白色污染”、“交通呼唤文明”、“火灾与隐患”、“挖掘民间游戏”、“折纸的魅力”、“计算机与我们的生活”等等,并分为自然科学、社会人文和技术革新三大类内容。接着,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所喜欢的问题,让他们自愿组合分组,再次自主选择研究的主题,自主确立研究的目标,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研究方法、操作步骤和成果展示形式,并逐步实施。 可见,引导学生从质疑、讨论、筛选、确立小课题开始,到再次自主选择、分工合作、研究制定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洋溢着自主性:学生研究的问题由他们自己来确定,打算由他们自己来商量,决定权由他们自己来行使,教师只是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无疑,这些举措和谐了师生关系,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为学习探究做好了铺垫。

送教上门活动总结

“送教上门”活动总结 有一些孩子因为肢残或智力障碍不能到校接受系统教育。我校决定成立帮教小组,采取“送教上门”的形式,对这些孩子进行送教上门,让他们也可以接受知识,感受学习带来的兴趣。 我负责的有xxx、xxx两位同学。我每次都给他们带去喜欢的玩具、书籍,和他做喜欢的游戏,教他一些简单的知识,“现在孩子能够简单交流了,对我的话也有回应了,能按我的要求去做了,每次我到他们家,都能看见他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为了将“送教上门”工作落到实处,我详细了解残疾儿童身体、心理、残疾程度、家庭境况,积极和家长聊天,了解孩子的生活细节,也请家长配合,一起制定计划,共同实施,监督,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我也经常上网查找资料,从各个渠道了解特殊儿童教育的相关知识,学习特教方法、积累特教经验。针对孩子的特殊情况,通过细致的分析,我将“送教上门”基本定位在“生活适应、活动训练、适用语算、爱好促进”这几个领域,针对每一个残疾儿童的生理及心理特点,采用个性化家庭教育训练方式,实施每月2次的“一对一”、“二对一”、“多对一”教学,受到家长、孩子的欢迎和社会的广泛好评。为了进一步拓展沟通渠道,通过走访、电话回访、深入课堂等形式掌握家庭课堂开课情况、了解残疾儿童家长需求等。 通过活动的开展,在学校号召了广大师生帮助残疾儿童走出家庭、融入社会、接受师生帮教,不断改善残疾儿童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社会环境和气氛。不断提高残疾儿童在生活中各方面的能力。本次“送教上门”活动取得较好效果,提高了残疾儿童的认知能力以及生活的自理能力,家长也很满意,我想我会一直走下去的。

“送教上门”活动总结 今年,我们学校举行了为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活动。教务处特别安排课程,要求教师按规定的时间进行“送教上门”活动,决定用我们的爱心来抚慰特殊孩童的心灵。 因为有去年送教上门活动的铺垫,我们已经对各个送教的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次送教上门服务侧重对送教上门的学生进行课程的辅导。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老师有计划、分阶段地对送教对象进行运动、感知、语言交往能力的训练。认真备课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将教学目标定位于:从生活实际出发,帮助智障儿童了解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教学过程不求快,只求对象有进步。 我们的数学老师能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的认真备课。本次活动的上课内容有:《高、矮》、《大小》、《认识上下左右前后》、《认识钟面》、《认识人民币》、《10以内的数》、《得数是3的加法》等。老师能根据送教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选取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再对选取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教学能力比较强,在这次活动中,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受到送教的学生和家长们的好评。本次活动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看到孩子们带着笑意的脸庞,让我感到学生们对知识和老师的关爱的渴望,感到送教上门确实是及时的,必要的。但只讲一节数节课,是远远不够的,把送教下乡作为契机,积极探索重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居家教育,进一步推进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我想,这也正是送教上门的意义所在。 明年我们还将继续开展此活动,下面就对此活动的一些建议: 1、送教完之后请及时填写好记录手册,写好教学反思,以便下次更好为学生服务。 2、残疾学生由于空间认识能力差,感知事物往往以直观形象为主。因此建议要尽量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利用好多媒体手段,将比较抽象的知识以声音、图象的方式展现出来,化解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

【实验报告】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 专业学号 姓名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和高压蒸汽灭菌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实际用到哪些试剂、材料、玻璃器皿等都要写出,包括数量) 四、实验步骤(按照实际步骤填写,切忌抄袭) 五、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六、思考题 1、简述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2.为什么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法更有效? 3.高压蒸汽灭菌时,为什么要先将灭菌锅锅内的冷空气完全排尽? 实验二自生固氮菌的分离纯化 (这是个综合实验,请大家回顾三周来的所有操作步骤,将其整理成连贯完整的一份报告,注意每次实验的衔接,不要把其他的实验项目写进来,但也不要漏写该实验的相关步骤。)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整个综合实验有涉及到的材料都要列出) 四、实验步骤(详叙每周所做的相关步骤) 五、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六、思考题 1、划线分离时,为什么每次都要将接种环上多余的菌体烧掉?划线为何不能重叠? 2、如何从自然界中分离自己所需要的纯培养? 实验三平板培养测数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实际操作有涉及到的材料都要列出) 四、实验步骤(详叙相关步骤) 五、实验结果 六、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七、思考题 1、平板菌落计数法中,为什么溶化后的培养基再冷却至45℃左右才能倒平板?

2、本次实验是否成功?如果失败,试分析原因。 实验四简单染色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包括菌种、染料、玻璃器皿)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黏贴染色结果图片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细菌的显微形态) 六、思考题 1、简单染色要获得成功,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为什么? 实验五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包括菌种、染料、玻璃器皿)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黏贴染色结果图片并判断自己分离到的菌种是G还是G+-?) 六、思考题 1、革兰氏染色要获得成功,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为什么?

小学优质课赛讲总结

小学优质课赛讲活动总结 优质课赛教活动现已全面结束。本次活动全体教师思想重视,态度端正。赛前认真准备,赛中按时听课,赛后积极参与评课、反思。教学设计、反思、课件、评课稿等资料全部如期完成,并按时上交,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一、参赛及获奖情况: 本次赛教活动,我校教师积极参与,参赛教师15人,其中语文组6人,数学组6人,英语4人。经过组员民主打分,共评出校级优质课7节。 语文优质课(3节):黎红怡任青枝郭亚玲 数学优质课(3节):董蕾王彭芳郭丹英 英语优质课(1节):寇莉 二、值得肯定的地方: 1、全体教师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学目标定位比较准确,符合新课程标准,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很有创意,课堂上具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赛出课堂亮点。如:语文组任青枝的低段教学,教态亲切、和蔼,儿话语言丰富,富有情趣。语文组的黎红怡等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赏析上很有特点,数学组的王彭芳让学生当小老师,重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郭丹英老师课堂上注重学法指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的尤为明显。

2、课件制作与使用进步很大。此次参赛课,教师都能够借助于远程教育资源、网络资源精心制作课件,全体参赛课使用课件率达100%,有的课件制作很有水平,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为课堂大添光彩。 3、教材的理解比较到位,大胆实践新课程理念。本次参赛的语文课语文味道都很浓,语言文字训练很到位。多数教师能够紧紧抓住关键词语、句子进行填空、说话等训练;高年级教师能够抓住重点句子指导朗读、品词赏句,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数学教师以课本为主,汲取教材精华,不搞形式主义,利用教材中有用的图例、练习扎扎实实地进行数学教学。课堂教学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体现有效性,如能合理地运用小组合作、同桌交流等形式,而非为了形式而合作交流。教学中还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进行探究,通过有效的教学形式使学生的思维也体现了活力性。 4、体现生活化的课堂。多数课堂体现了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在教学中处处体现生活化教学,如郭亚玲老师的《数学广角》的情境导入,切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激发探究学习的兴趣。黎红怡老师的《七律。长征》让学生在歌声、朗读声、和视频中感受长征的意义,整个课堂由浅到深,逐步深入,让学生学得有兴趣、

课题结题总结报告实例

课题《义务教育校本作业设计与课业减负的研究》结题报告 结题人:黄美娟吴春南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问题、体制的问题、评价的问题、考试的问题、升学压力等方面的问题,而课外作业繁多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学科的增多,教育领域的拓宽,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1、中学开设了十几门课程,其中考试科目就有七、八门,教学任务客观地成倍增加,使学生的课外作业也随之相应加重。学生每天的业余时间都用来做作业,而且总是有做不完的作业。 2、多数学校以分数来衡量教育质量已经成了惯例,而且和奖金、评优挂钩,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潜规则。教师为了提高分数就不得不采用题海战术,向学生施压——加大作业量。课业负担过重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例如1、课业负担过重,必然导致学生心理负担过重,产生心理疲劳,危及心理健康。如有些小学生写作业甚至到深夜仍完不成,家长不得不帮助孩子完成作业,否则回到学校无法向教师交待。2、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太多的作业让学生无法完成,为了应付老师检查,只能相互抄作业,而抄作业的后果是连基础的知识都不能掌握好。抄作业现象在中小学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教师布臵的作业不少,但教学成绩就是上不去。 3、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严重影响学生的睡眠,据了解有很多学生睡眠不足,上课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老师讲了什么都不知道。 4、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有很多学生都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越来越差,患近视眼的、驼背的越来越多。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初中校本作业设计是根据国家义务教育的目的和地方义务教育教学的要求,由学校教师根据本校的学生来源、层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写适合本校学生完成的各学科作业练习册。它的意义在于:合理的作业设计能有效减轻课业负担,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保证他们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袁振国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成员,他说,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的要求,是人民群众的普遍呼声。多年来,教育部下发了多个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相关文件,有些地区在学生减负方面也取得明显成效。但总体上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依然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