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烧伤皮肤再生疗法与创面愈合的机制

烧伤皮肤再生疗法与创面愈合的机制

烧伤皮肤再生疗法与创面愈合的机制
烧伤皮肤再生疗法与创面愈合的机制

?临床研究?

烧伤皮肤再生疗法与创面愈合的机制

徐荣祥,萧 摩

 【摘 要】 目的:从分子、细胞和整体临床治疗三个层面,解析烧伤皮肤再生疗法在烧伤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机制;论证皮肤再生医疗技术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用价值。方法:从烧伤创面坏死组织液化排除(祛腐)和创面的原位皮肤再生修复(生肌)两个关键环节,分析规范应用烧伤湿润暴露疗法和湿润烧伤膏(ME BT/ME BO)在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临床疗效。结果:烧伤创面的生理性原位皮肤再生修复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烧伤创面生理湿润环境的形成;二是原位培养角蛋白19型干细胞的再生物质和组织学基础;三是规范的皮肤再生医疗技术是创面生理性再生愈合的保证。结论:潜能再生细胞理论和原位干细胞培植再生修复技术是烧伤皮肤再生疗法的理论基础和实用医疗技术。严格实施皮肤再生医疗技术的操作程序和规范的治疗方法,对烧伤创面愈合有明显促进作用,能使深度烧伤创面达到生理性再生愈合。

【关键词】 烧伤;再生疗法;潜能再生细胞;原位干细胞培植技术;纤维隔离膜;ME BT/ME BO

【中图分类号】 R644;Q253;Q512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0726(2003)04-0253-09

烧伤皮肤再生疗法是以创面皮肤原位再生为技术核心,以深度烧伤无瘢痕愈合为判断标准的烧伤皮肤再生医疗技术,其主要机制是通过无损伤的液化排除坏死皮肤组织(祛腐),为烧伤创面创造一个生理的湿润环境,同时激活潜能再生细胞,促进创面以原位干细胞再生修复方式达到烧伤创面生理性愈合(生肌)。多年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证实,ME BT/ME BO促使烧伤创面完成坏死组织的液化和新生皮肤的再生,是极其复杂的生理过程。本文试从分子、细胞和全身系统治疗三个层面对深度烧伤创面愈合机制进行分析,以论证烧伤皮肤再生疗法达到创面生理性愈合的必然性。

烧伤创面的皮肤再生修复必须在创面坏死皮肤组织清除的情况下方可完成,如果以外科切除(或削除)方式去除坏死皮肤组织,势必将部分处于间生态的组织(还未完全坏死、尚存生机的组织)切除,同时也切除了残存于创基的大量含有外胚层基因的信息细胞和潜能再生细胞。由于这些细胞是烧伤创面再生修复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故临床治疗原则应是尽量保护好这些组织细胞,使其充分发挥在原位转化干细胞再生修复烧伤创面过程中的作用,这也是烧伤皮肤再生疗法能保障烧伤创面生理性无瘢痕修复的理论基础。

一、烧伤创面坏死组织液化排除与实施方法

烧伤创面坏死皮肤组织的液化排除是烧伤创面原位再生修复的必备条件,无损伤的液化排除烧伤创面坏死皮肤组织,必须在创面外用湿润烧伤膏(ME BO)并规范应用皮肤再生医疗技术下完成。其基本治疗原则是最大限度地保留残存于创基且具有活力的组织细胞,使那些间生态组织在生理的湿润环境下复苏,为创面的再生修复创造条件。

 (一)创面坏死组织液化排除过程

坏死组织液化是在ME BO的作用下,使固态的烧伤创面坏死组织转化为液态,并从创面上排除的过程。欲诠释烧伤创面坏死组织液化过程之前,应首先了解ME BO特有的(低熔点)框架剂型的药理作用。框架剂型是随着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可变剂型,在常温下呈软膏形态,外涂于烧伤创面后,由于皮肤温度的

【作者单位】 中国烧伤创疡科技中心,北京 100053

温化而成为液态,1毫米厚的药膜形成两层,暴露在空气的表面层为膏态,接触创面层为液态。由于ME BO具有亲脂性,液态部分的药物与创面坏死组织发生反应变性,失去了亲脂性,并与创面的渗出物、液化物相混合后,向药膜外移动以至冲破药膜排出。上层药物在皮温扩散的温化下,持续供给液层,液层药物又不断与创面坏死层发生水解、酶解、酸败、皂化、脂化和酯化等多种生物化学反应,循环往复自动引流是促使创面坏死皮肤组织从固态转化为液态的主要机制。新鲜的ME BO药膏不断供给创面,在发挥无损伤的液化排除坏死组织功能的同时促进创面皮肤再生修复。烧伤创面坏死组织液化过程如下:见图1

⒈温化透入包绕坏死组织:首先是ME BO中具有油脂性质的基质在创面温度的温化下,由固态的软膏剂型转化为液态,温化的油滴渗入创面,将坏死皮肤组织分割为颗粒并将其包绕,从而启动坏死组织连续发生系列的生化反应。见图2

⒉水解反应:一种化合物在水的作用下分解的反应称水解反应。ME BO油滴渗透入创面,将坏死皮肤组织颗粒分割包绕,坏死组织细胞中残存的水分在ME BO油滴的包绕下与坏死皮肤发生分解反应,从而

启动了创面坏死组织液化排除的系列生物化学反应。见图3

3.酶解反应:创面坏死组织细胞中包含着多种酶原。酶原是酶的无活性前体,在水解反应发生后除去若干肽分子激活酶原,使坏死组织发生酶解反应,从而使创面坏死组织细胞中的各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大分子有机物质,在被激活的多种酶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使创面的坏死组织变为分子状态。见图4

⒋酸败、皂化反应:酸败反应的含义是坏死组织中的蛋白质、脂肪组织经过上述水解、酶解等生物化学反应,分离出氨基酸、脂肪酸、产生醛酮类氧化物。所产生的这些酸性化合物一般由氢原子和酸根组成,在水溶液中可产生氢离子的化合物。组织坏死和烧伤后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时也产生大量酸性代谢产物,这些有机酸分解或化合反应后产生中性的盐和水。皂化反应指脂肪在碱性溶液中水解,产生甘油、脂肪酸等。

烧伤创面通过ME BO的治疗作用可以使创面组织变性坏死,产生大量的组胺、缓激肽、乳酸、自由基等酸性物质(统称烧伤毒素),并发生分解反应,从而减轻了对创面的直接损伤和毒素吸收后对机体多器官造成的损害。总之,酸败、皂化反应的结果使烧伤创面坏死组织分解成中性的组织颗粒,且便于液化

排除,可有效地保护创面,减轻烧伤毒素吸收对机体的损伤。见图5

烧伤创面坏死组织在ME BO的作用下,经过水解、酶解、酸败、皂化等化学反应后,产生无损伤的液化排除作用,同时,创面的皮肤再生修复程序被启动,其中脂化和酯化反应是创面液化的重要生物化学过程。

5.脂化、酯化反应:ME BO属于网状框架剂型,由蜂蜡包裹油脂组成,其中芝麻油含有丰富的亚油酸成分(属于不饱和酸)可以和上述反应所产生的创面液化物中的固醇类物质、醛酮类氧化物、脂质、类脂质等物质发生分解反应,这个过程为“脂化反应”。此后,ME BO中的亚油酸还可继续与上述物质结合而成为酯,谓之“酯化反应”。

创面坏死组织液化过程中可使酯类物质降解为酸,其逆反应就是在酯酶(生物酶)的催化作用下使酸变成酯类液态混合物。通过这些反应过程,达到降低坏死组织中酸性物质的毒性,减轻对创面生理湿润环境的破坏和对创面组织的继续损伤。同时,酯类化合物对皮肤创面活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促进创面愈合并养护初愈的新生皮肤组织。由此可见,脂化和酯化反应是相继发生的可逆性生物化学反应。其中芝麻油(亚油酸)成分与创面坏死组织液化物发生的分解反应,既是ME BO能为创面营造生理湿润环境的主要基质,也是促使分解和产生坏死组织液化过程的主要成分,最后使创面坏死组织形成酯类液态混合物,其毒性和局部刺激性均已显著下降而且便于清除,保证了烧伤创面的皮肤原位再生修复程序的完成。见图6

ME BO在烧伤创面发生的诸多生物化学反应,使坏死的皮肤组织颗粒形成液态混合物,通过ME BT的局部创面换药技术,使坏死的皮肤组织在无损伤的情况下清除,保证创面的再生修复实现无瘢痕愈合。但应指出,ME BT/ME BO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疗效的发挥,必须正确和规范地应用皮肤再生医疗技术的前提下方可以完成,包括创面的局部处理和全身性烧伤再生医学疗法(Burn Regenerative Therapy BRT)的系统治疗。见图7

 (二)创面液化期的技术实施方法

ME BO在烧伤创面所发生的诸多生物化学反应,使坏死的皮肤组织颗粒形成液态混合物,通过ME BT 的局部创面换药技术,使坏死的皮肤组织在无损伤的情况下清除,保证创面的皮肤再生修复是烧伤皮肤再生技术的重要步骤。临床实践证明,在坏死组织液化排除后,创面的表面所形成的一层透明膜类似于角膜的纤维隔离膜,保护好这层薄膜对创面的生理性愈合至关重要。

创面坏死组织的液化表现不同于创面感染,感染是指尚存有生机的组织在致病菌的作用下产生炎症反应并导致化脓的过程,其特点是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而液化是在ME BO作用下使已坏死的上皮组织逐渐由固态转化为液态的自然演变过程,它不需细菌参与,为无损伤的排除过程,其临床表现是在创面上形成一层乳白色或乳黄色均匀细腻的半流体的液化物,通过换药时的操作无损伤的清除。在换药技术上要掌握以下原则:

1.早期用药:在伤后4小时以内用药最佳,目的是抢救烧伤创面的瘀滞带组织,防止创面发生进行性坏死,保证疗效。

2.全程用药:在治疗过程中不间断用药,不能中途改用其它疗法和其它药物,禁用干燥、收敛类药物,也不用消毒剂直接涂于创面,更不要用水剂清洗创面。

3.规范创面换药技术:创面液化物必须每4小时左右清除一次,在清除过程中要作到不使病人疼痛、不宜出血和不损伤正常组织为原则,关键是保护好贴覆于创面的纤维隔离膜,以“三不原则”保证创面生理性再生修复。

4.创面处理:一是要做到“三个及时”,即及时清理液化物,及时清理坏死组织,及时供药;二是要达到“三不积留”,即创面上不积留坏死组织、不积留液化物、不积留多余的ME BO药膏。

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遵循以上原则是必要的,除保证创面尽快愈合外,还直接关系到全身情况的变化和恢复,减少创面细菌数量和坏死组织所产生的炎性介质及毒素的吸收,会有效地改善全身情况,减

轻全身中毒症状。

二、烧伤创面的皮肤原位再生修复机制

烧伤创面皮肤的原位再生修复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烧伤创面生理湿润环境的形成;二是原位培养皮肤角蛋白19型干细胞的再生物质和组织学基础;三是规范的皮肤再生医疗技术,保证创面皮肤的原位再生修复。

 (一)烧伤创面生理湿润环境的形成

在应用烧伤皮肤再生疗法使烧伤创面坏死组织液化排除的过程中,创面已经形成了生理湿润环境。坏死组织液化排除基本完成之后,在创面的表面形成一层透明膜,它类似于角膜的纤维隔离膜。这层膜的存在是证明烧伤创面生理湿润环境形成的标志,也是原位干细胞再生皮肤组织器官的生命保护膜,保护好纤维隔离膜是烧伤创面皮肤生理再生修复的保证。

实验证明,具有ME BO和纤维隔离膜保护的烧伤创面,组织水分蒸发量与正常皮肤相近似,说明它替代了正常皮肤组织的保护和呼吸功能,即不出现因创面干燥暴露而发生的大量水分丢失,也不发生象凡士林完全封闭创面所造成的组织窒息和浸渍。

1.纤维隔离膜的成分与形成:ME BO与烧伤创面渗出物的相容性较强,在创面坏死组织液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纤维隔离膜,其成分为ME BO促使坏死组织液化过程中,经系列生化反应所产生的酯类物质和创面渗出血浆蛋白形成的酯蛋白结合物。该膜紧密贴覆于创面表层,保持创面的生理湿润环境,实现创面再生修复。然而,只有规范的应用ME BT/ME BO方能在创面上形成纤维隔离膜。

2.纤维隔离膜的特性与功能:由于纤维隔离膜由特殊成分组成,使其具有“半透膜”的特性与功能。该膜形成于创面与ME BO之间,能使隔离膜两侧的水相(创面组织)和油相(ME BO)之间形成渗透递度,使各种物质成分以离子对流方式发生交换,创面的代谢产物可通过渗透作用排泄到隔离膜的外表层。同理,ME BO中的营养成分和具有生物活性的药物成分,也会通过隔离膜渗透到创面深层,充分发挥其促进皮肤组织再生修复的生理和药理作用。见图8(纤维隔离膜的示意图)

3.纤维隔离膜的临床意义:烧伤创面皮肤原位再生修复的全过程是在纤维隔离膜的保护下和规范应用ME BT/ME BO完成的,只有在纤维隔离膜存在的状态下,创面深层的微循环结构才能以生理的毛细血管树的架构形态再生,以保障为原位干细胞再生形成的原始皮肤胚胎基和皮岛输送营养,使其发育扩展愈合创面。所以,在创面换药、清理等操作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好纤维隔离膜的完整性,以持续供药方式始终保持创面的生理湿润状态,切忌干燥或浸渍。这也是坚持“三不损伤”、“三不积留”原则治疗与护理创面的原由所在。

 (二)皮肤干细胞的原位培养

烧伤创面皮肤原位再生的组织学基础是潜能再生细胞(PRCs)的发现和原位干细胞培植再生修复技术的应用。原位再生皮肤器官的潜能再生细胞主要是皮下组织细胞分化的角蛋白19型皮肤干细胞,深达骨骼的烧伤可将骨髓细胞通过原位骨钻孔引入皮下,分化为角蛋白19型干细胞原位再生修复创面。

在正常人体组织器官新陈代谢的生命过程中,组织细胞会不断的凋亡、退化、损伤、坏死,同时又有新生的细胞去增殖补充,以维持其组织器官的架构和生理功能。机体恢复所丧失的局部组织细胞的过程称为再生,而生理性再生是正常细胞的新老更换。人类的这种再生功能是固有的本能,是与生俱来的。关于生命延续之迷的破解以及发生规律,厉经十年的精心研究,其成果于2002年公布于众。应用原位干细胞培植再生修复医疗技术,使烧伤创面皮肤原位再生的源头是从潜能再生细胞(PRCs)开始的。这一生命规律的揭示,为烧伤皮肤再生疗法中创面的生理性再生修复作出了科学的诠释。

1.潜能再生细胞(potential regenerative cell PRCs)的定义:潜能再生细胞是与组织细胞在一起的、有潜能的、静态的及原位性的和有干细胞再生功能的细胞。见图9

干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有纺锤丝出现,故称有丝分裂。分裂期间染色体进行自我复制,复制后的染色体又均等地分配至两个子细胞中,其中一部分细胞继续分裂、增殖,而另一部分细胞不再继续分裂、增殖,潜伏在组织中成为潜能再生细胞。

人类组织器官中的潜能再生细胞是在组织器官发育形成的各个时期,由原始和多能干细胞增殖时产生的。这些细胞以普通细胞形式存在,当组织器官的细胞发生凋亡、退化、损伤坏死时,会原位启动自身的增殖功能,再生复制新的细胞,及时补充器官中的细胞和组织功能的空缺,恢复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保障器官组织功能的持续。只要人体组织器官的这种再生功能发挥正常,就能维持整体生命的平衡。

2.烧伤创面皮肤原位再生修复的概念:即皮肤再生医疗技术促进烧伤创面再生修复的全过程,是将创面置于一个特殊的生理湿润环境中,并持续供给细胞生长所需的生命物质(ME BO),在创面原位激活启动潜能再生细胞,促进其形成干细胞并在原位持续分裂再生,通过诱导、调控、分化为各种组织干细胞;再经过干细胞之间的培植、连接,组合为成体组织,从而完成烧伤创面原位再生修复皮肤器官的过程。

3.烧伤创面皮肤原位再生修复的过程:见图10(原位潜能再生细胞再生复制皮肤器官程序图谱)

从“原位潜能再生细胞再生复制皮肤器官程序图谱”中看出,皮肤再生医疗技术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原位激活启动潜能再生细胞,促进其形成干细胞;二是原位胚胎干细胞的组织组合;三是皮肤组织器官的再生组合。

1)原位激活启动潜能再生细胞形成干细胞:烧伤皮肤组织损伤后,产生大量炎性介质及有毒物质,并有大量细胞参与和许多因子释放,开始启动机体的生理性再生修复过程,激活存在于创面深层的潜能再生细胞形成干细胞。但这种激活的时间很短,仅在伤后24小时之内,若不能维持下去,便会转化为病理性修复过程,故需要外源性物质进行持续激活和维持,ME BO可使干细胞持续性增殖,分裂再生。

2)原位干细胞的组织组合:经诱导调控分化后形成的多能干细胞定向培植分化为多种专能干细胞(包括:表皮、胶原、纤维、血管、神经和间质干细胞等)。激活后的干细胞需要一种生命物质经常不断地保持其分裂、分化,成为表皮细胞、纤维细胞、神经细胞、血管细胞等,各种组织干细胞在ME BO所形成的生理性湿润环境中经过培植,细胞之间发生生理连接(桥粒连接),组合成正常的皮肤组织器官。

3)皮肤组织器官的再生组合:皮肤组织器官的生理性再生复制需要生理的调控机制,如成纤维细胞之间靠的是一种蛋白物质使之发生连接。根据皮肤细胞生态学特性,纤维细胞不能太多,否则将导致瘢痕增生,必须使上皮细胞和纤维细胞按1:4的比例组合。表皮组织包括上皮细胞、基底细胞及基底膜等,真皮组织包括胶原、各种纤维组织、血管及神经等。成体皮肤组织器官形成后将与全身器官保持着紧密的生理性连接和神经体液的调节,从而完成了生理意义上的原位皮肤组织器官的复制。

三、烧伤创面皮肤原位再生修复技术的临床应用

根据创面原位再生修复的机制,可将烧伤皮肤再生疗法归纳为以下八项技术程序。这八项技术程序有严格的顺序和操作规范,是烧伤皮肤再生疗法能够产生最佳临床疗效的基础。见图11(组织器官复制工程八项技术程序图)

烧伤皮肤再生疗法在临床应用中,有八项技术程序的调控参与实现残存皮肤组织修复和皮肤再生。用这个程序图不仅可以解释治愈各种原因引起的深度烧伤疗效的机制,同时也适用于许多皮肤粘膜疾病或人体多种组织器官损伤的再生修复。

1.激活受损伤皮肤组织深层的潜能再生细胞形成干细胞:这是皮肤再生疗法的起始阶段,但其效果与治疗方法密切相关。烧伤早期用药保护创面和深度创面的早期耕耘减张处理,可有利于激活潜能再生细胞和皮肤器官的原位再生。

2.原位培植干细胞:原位培植干细胞技术的关键是在创面上建立和保持ME BO形成的生理湿润环境,同时保护好创面上所形成的纤维隔离膜,因为皮肤组织原位再生过程均在这层膜的保护下完成。该膜的主要作用是以半透膜的代谢方式在创面和ME BO之间进行物质对流交换。所以在对创面的处置与治疗中必须格外注意纤维隔离膜的完整性,同时以持续的ME BO药物供给保持生理的湿润环境。

3.无损伤的液化排除坏死组织:严格按“三不原则”进行烧伤创面换药操作,为原位干细胞再生修复创造条件。

4.营养物质供应:干细胞分裂速度快,需要能量也大,体内本来具有适合于干细胞生长的物质,但在创面以胚胎发育形式再生时,这些营养成分显得十分不足,故需要内源和外源性供给再生修复所需的营养物质。M BE O是仿生营养制剂,在pH和渗透压等指标都与人体内环境相似情况下,它具有较完备的创面再生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并与干细胞结合,故外源性的ME BO足以满足干细胞分裂增殖过程营养物质的所需。

5.采用生理性控制菌毒技术控制细菌和毒素的感染性伤害:原位干细胞培植技术对再生组织中微生物的处理原则与方法均不同于一般的无菌概念和抑菌技术,如果像一般的无菌概念那样,直接用抑菌杀细菌技术将会阻止干细胞的再生。所以,欲达到预防和控制原位干细胞培植技术中的微生物感染又不对再生细胞造成伤害,就必须采取不影响干细胞增殖的抑菌杀菌技术。ME BO对细菌的干预为生理性调控机制,谓之非杀菌性调控,皮肤再生技术利用ME BO的功能,促使细菌变异和/或阻止、减少细菌毒性的技术。

6.保持组织的生理湿润环境:无论是创面局部还是胃肠道乃至全身,都需要生理性的湿润环境,烧伤创面只有在这种生理湿润环境中才能实现皮肤的原位再生修复,也包括全身脏器功能不全的调控与再生修复。

7.烧伤创面微观隔离技术和内源性供养技术:皮肤组织器官再生的微观隔离技术是创面活组织表面纤维隔离膜和ME BO药层共同实现的,只有建立创面再生的微生态环境,才能保障原位干细胞再生皮肤组织。

8.组织组合器官技术:在烧伤创面经过无损伤的液化排除坏死组织之后,最主要的是继续保持一个生理的湿润环境,无损伤的进行组织组合,形成以毛细血管树为核心,以纤维细胞为支架,使已经基本形成的皮肤干细胞依照皮肤的正常生理架构,组合成原始皮肤胚胎基和皮岛,此后还要继续用ME BO培养,使其真正达到皮肤组织器官全层的生理性再生痊愈。皮肤器官的组织组合是在人体的自身调节下完成的,而保障此过程的顺利进行必须创造良好的器官组织再生生理环境,没有生理的组织再生环境,所再生的组织不能组合成生理的皮肤器官。

【作者简介】

 徐荣祥(1958-),男(汉族),山东沾化县人,1982年毕业于青岛医学院,现从事再生医学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烧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烧伤创疡杂志》主编,主任医师、教授。

 萧摩(1943-),男(汉族),天津人,1965年毕业于天津医学院,现从事烧伤皮肤再生医学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烧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员。

(收稿日期:2003-11-08)

病理学理论指导:创伤愈合基本过程

最轻度的创伤仅限于皮肤表皮层,稍重者有皮肤和皮下组织断裂,并出现伤口;严重的创伤可有肌肉、肌腱、神经的断裂及骨折。下述有伤口的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伤口的早期变化伤口局部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血管断裂出血,数小时内便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充血、浆液渗出及白细胞游击,故局部红肿。白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3天后转为以巨噬细胞为主。伤口中的血液和渗出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很快凝固形成凝块,有的凝块表面干燥形成痂皮,凝块及痂皮起着保护伤口的作用。 伤口收缩2~3天后伤口边缘的整层皮肤及皮下组织向中心移动,于是伤口迅速缩小,直到14天左右停止。伤口收缩的意义在于缩小创面。实验证明,伤口甚至可缩小80%,不过在各种具体情况下伤口缩小的程度因动物种类、伤口部位、伤口大小及形状而不同。伤口收缩是伤口边缘新生的肌纤维母细胞的牵拉作用引起的,而与胶原无关。因为伤口收缩的时间正好是肌纤维母细胞增生的时间。5-HT、血管紧张素及去甲肾上腺素能促进伤口收缩,糖皮质激素及平滑肌拮抗药则能抑制伤口收缩。抑制胶原形成则对伤口收缩没有影响,植皮可使伤口收缩停止。 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大约从第3天开始从伤口底部及边缘长出肉芽组织,填平伤口。毛细血管大约以每日延长0.1~0.6mm的速度增长,其方向大都垂直于创面,并呈袢状弯曲。肉芽组织中没有神经,故无感觉。第5~6天起纤维母细胞产生胶原纤维,其后一周胶原纤维形成甚为活跃,以后逐渐缓慢下来。随着胶原纤维越来越多,出现瘢痕形成过程,大约在伤后一个月瘢痕完全形成。可能由于局部张力的作用,瘢痕中的胶原纤维最终与皮肤表面平行。 瘢痕可使创缘比较牢固地结合。伤口局部抗拉力的强度于伤后不久就开始增加,在第3~5周抗拉力强度增加迅速,然后缓慢下来,至3个月左右抗拉力强度达到顶点不再增加。但这时仍然只达到正常皮肤强度的70%~80%.伤口抗拉力的强度可能主要由胶原纤维的量及其排列状态决定,此外,还与一些其它组织成分有关。腹壁切口愈合后,如果瘢痕形成薄弱,抗拉强度较低,加之瘢痕组织本身缺乏弹性,故腹腔内压的作用有时可使愈合口逐渐向外膨出,形成腹壁疝。类似情况还见于心肌及动脉壁较大的瘢痕处,可形成室壁瘤及动脉瘤。 表皮及其它组织再生创伤发生24小时以内,伤口边缘的表皮基底增生,并在凝块下面向伤口中心移动,形成单层上皮,覆盖于肉芽组织的表面,当这些细胞彼此相遇时,则停止前进,并增生、分化成为鳞状上皮。健康的肉芽组织对表皮再生十分重要,因为它可提供上皮再生所需的营养及生长因子,如果肉芽组织长时间不能将伤口填平,并形成瘢痕,则上皮再生将延缓;在另一种情况下,由于异物及感染等刺激而过度生长的肉芽组织,高出于皮肤表面,也会阻止表皮再生,因此临床常需将其切除。若伤口过大(一般认为直径超过20cm时),则再生表皮很难将伤口完全覆盖,往往需要植皮。 皮肤附属器(毛囊、汗腺及皮脂腺)如遭完全破坏,则不能完全再生,而出现瘢痕修复。肌腱断裂后,初期也是瘢痕修复,但随着功能锻炼而不断改建,胶原纤维可按原来肌腱纤维方向排列,达到完全再生。

烧伤换药方法

烧伤换药方法体会 换药前注意事项(创面处理原则): 1)要在纠正休克(包括低容量性休克及痛性休克)的情况下才处理创面;尤其大面积烧伤及小儿、老年体弱患者烧伤,最好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保暖及准备抢救设备后才进行清创或换药;估计创面处理引起剧烈疼痛,成人可在度冷丁、强痛定、曲马多等镇痛下进行,小儿可在水合氯醛、冬非合剂(渡过休克期后才可应用)、苯巴比妥、安定等镇静下进行,渗出期镇静、镇痛药物主张静脉用药。 2)尽可能减轻创面刺激,保护间生态组织。避免大洗大刷。大面积烧伤或小儿创面用清水轻轻擦洗创面,再用生长因子、低刺激性消毒剂喷创面。 烧伤局部组织的病理变化,按局部损伤程度的不同层次,将其划分为类似同心园状的三个区带,即:(1).中心为凝固坏死带;(2).周围为毛细血管淤滞带。(3).外围为充血带。其中淤滞带代表部分组织损伤,属“间生态”状态。保护间生态组织可减少创面面积及减少换药工作量,提高效率。 如何保护间生态组织或减少对间生态组织的损伤,主要方法有: a尽早实施冷疗:及时冷疗降低患部温度可减少约50%损伤,一般在伤后半小时内或患者主诉有明显患部烧灼感时实施有效。 方法:用大量冷水冲洗或浸泡烧伤部位,约15—30分钟或直到伤部不再灼热。勿使用冰块或冰水,以免使烧伤部位更糟。 b创面喷冷生长因子 c清创小技巧:疱皮去顶保留周边疱皮、撕疱皮时镊子由外周向中心拉扯、水疱中央去顶星状打开致周边,次日撕除或剪刀剪除。创面小水泡(直径小于1cm)保留,大水泡低位引流,或水疱去顶引流,皱缩滑脱的泡皮剪除。 3)清创时尽量做到无菌操作或相对无菌操作。 4)小面积采用彻底清创法,大面积主张简单清创。 5)掌握包扎疗法与暴露疗法的适应征 包扎疗法:适应肢体与部分躯干部位的新鲜浅度烧伤创面及无层流净化环境下创面。包扎可保护创面减少污染,渗出期加压包扎可减少早期血浆渗出;适压包扎可使创面与敷料、外用药保持贴服,接触良好,更好地发挥药效。 暴露疗法:由于创面暴露,局部凉爽干燥,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且可抑制焦痂液化与糜烂。尤其是一些污染较重的已发生感染的创面(包扎后可能导致创面渗液引流不畅,创面温度、湿度增高,细菌大量繁殖,严重可致烧伤创面脓毒血症及烧伤败血症)。适应颜面,会阴部等不宜包扎的部位与其它各部位(耳廓)的

中草药促创伤愈合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草药促创伤愈合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陈宗炎,黄露芬,张金圆,林水兴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 在日常生活和医疗中,创伤是在所难免的,如外伤、手术等都可引起一定的创伤。由于创伤愈合的状况与病情的发展密切相关,故创伤愈合成为现今医学研究中重要的热点之一。近年来,中草药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中医药事业正在茁壮发展,中草药促创伤愈合的研究也不断涌现。现就对中草药促进创伤愈合的作用及机制综述如下。 1 中医对创伤愈合的认识 《正体类要》注曰:“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指出机体创伤后气血失养、营卫失和导致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功能失调。创面的气血盛衰、营卫强弱对创面的愈合至关重要,故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是治疗创伤的关键。 2 中草药促创伤愈合作用的研究 2.1中草药熏洗液促创伤愈合部分中草药熏洗液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具有对创伤的修复起促进作用。姚健等[1]观察荆黄汤熏洗液对家兔创伤愈合的影响,结果显示荆黄汤熏洗液能将创面、溃疡模型家兔的创伤愈合时间分别缩短约5.82天、5.29天,这表明荆黄汤熏洗液对家兔的创伤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2中草药提取物促创伤愈合中草药提取物为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其功效属于该中草药的功效。当某种中草药对创伤愈合有疗效时,其提取物在创伤愈合中同样具有显著的效果,同时较中草药更易于操作、更容易对实验进行观测。罗琼等[2]对稀莶草促进皮肤创伤愈合的实验研究,表明稀莶草甲醇提取物外涂对实验性大鼠皮肤损伤有加速修复作用,稀莶草具有促伤口愈合作用。同样地,唐甜等[3]研究大黄素对家兔实验性皮肤创伤的促愈合作用及其机制,表明大黄素(100-200μg〃g-1)随药物剂量和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创面愈合百分率和降低感染创面表面细菌数;创面组织蛋白和羟脯氨酸的含量也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病理结果显示,大黄素200μg〃g-1明显促进创面炎性渗出物吸收、肉芽组织形成和表皮增生。大黄素可以促进实验性皮肤创面的修复。2.3中草药复方促创伤愈合在中医学上,复方系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按照中医的四诊八纲、辨证论治的原则,针对病情有机地组合而成的方剂。相对单味药而言,复方可以利用其相互间的协同或拮抗作用,提高疗效或减少不良反应,以适应复杂病情的治疗。在创伤愈合的过程中,许多复方可以明显加快创伤愈合。张爱军等[4]探讨复方白及修复方对创伤修复及修复过程中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复方白及修复方能促进外科伤口的愈合,减少瘢痕形成。同样地,陈朝晖等[5]通过对复方紫归膏促进大鼠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外用中药复方紫归膏能促进皮肤创面愈合,其可能机制是促进新生毛细血管的增殖,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2.4中草药与西药促创伤愈合相似西药虽然具有见效快的特点,但是副作用比较大。而中草药主要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激活并调动体内能量流通帮助康复,在研究中草药促创伤愈合上与现有创伤药进行比较可以更客观的反应中草药的作用及其作用强度。林子洪等[6]对复方中药促进家兔皮肤创伤愈合的实验研究,实验组以野菊花20 g、蒲公英30 g、黄柏30 g、三七30 g、地榆30 g,配成中药,建立家兔创伤模型,以伤口愈合面积、愈合率、结痂和病理切片作为指标,与对照组磺胺嘧啶银霜对照,观察该药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结果显示实验组与空白组(涂以碘酒)比较,实验组能明显提高家兔的伤口愈合率(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伤口愈合率无明显差异;与空白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能促进表皮形成,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加速胶原纤维增生形成瘢痕。表明该复方中药在创伤愈合中有显著的作用。 3 中草药促创伤愈合的可能机制 中医学认为,创伤是由外因导致的,“伤”是在皮肤表层、程度较浅,而“创”指金属利刃导致的损害,程度深达肌肉。无论何种外伤,都会伤及血络、脉管,出现出血、瘀血或血肿,止血、消肿、活血是治疗外伤的必不可少的步骤。中医药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主要集中在祛腐生肌、祛瘀生肌和补益生肌等方面。实验研究发

烧伤创面的处理原则

烧伤创面的处理原则 通常烧伤指单纯因高温液体(沸水、热油)、高温固体(烧热的金属)或高温蒸气、火等所致的烫伤,创面处理是贯串于整个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根据烧伤程度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创面处理措施。 处理原则 Ⅰ度烧伤无需特殊处理。 浅Ⅱ度烧伤采用包扎疗法。水疱皮未破者用75%酒精纱布包扎。水疱皮已破,清创后创面可用凡士林纱布,各类中药制剂(如地白忍合剂,紫草油,虎杖煎剂等),磺胺嘧啶?银(铈、锌)霜剂,糊剂涂布包扎。6~8天首次更换敷料,继续包扎数天,多可愈合。如出现创面感染,及时去除水疱皮,清洗创面,取半暴露或包扎。 深Ⅱ度烧伤,取暴露疗法,外涂5~10%磺胺嘧啶银洗必太糊剂,每日1~2次,使坏死组织变成干痂,可最大程度地保留皮肤附件上皮,经3周左右可获痂下愈合。深Ⅱ度创面感染,应及时去除痂皮,创面取半暴露或包扎。最好用异体皮,异种皮、冻干皮等覆盖。超过3周或预计在3周内不能自愈的深Ⅱ度烧伤,应将创面坏死组织切除或消除,在新的基础上植皮,以缩短愈合时间和获得好的功能恢复。 深Ⅱ度烧伤Ⅲ度烧伤,面积较大的需要移植自体皮片才能消灭创面。伤后即取暴露疗法,涂磺胺嘧啶银或3%碘酊,每日3~4次,烤干焦痂使之干透,干燥的焦痂可暂时保护创面,减少渗出,减轻细菌侵入。然后按计划分期批地切除焦痂(坏死组织),植皮。已分离的坏死组织可剪去,如有残存的坏死组织,继续涂磺胺嘧啶?银;如为肉芽创面,可用生理盐水、抗菌药液湿敷,感染一经?制,即行植皮,消灭创面。 处理误区 烧伤只伤及皮肤 实际上,局部烧伤同样能引起全身性反应。当成人烧伤面积达到20%、小儿烧伤面积达到10%以上时,就可以导致烧伤性休克,心、肝、脑、肺、肾、胃肠等器官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这种现象叫做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也有专家建议把烧伤称为烧伤病。也就是说,它不只是一种伤,而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 伤后不用冷水冲 有人认为,烧伤后不能用冷水冲,否则会起疱。其实,烧伤后起不起疱,只与烧伤的原因和深度有关,而与是否接触冷水无关。1度烧伤损伤轻、渗液少,一般不起水疱。浅2度烧伤渗出较多,往往会起大小不等的水疱。3、4度烧伤损伤深,皮肤因脱水而出现干性坏死,一般不起水疱。而电烧伤、化学烧伤、固体热物烧伤大都会起水疱。 如果被烧伤后立即用冷水冲洗较长时间,由于创面血管能在冷水作用下收缩,组织液渗出较少,反倒可以减少水疱。而且用冷水缓慢冲洗烧伤部位10分钟以上,可有效降温,可防止热源持续作用。 用酸碱中和法缓解 有人主张酸烧伤用碱中和,碱烧伤用酸中和,这种说法从理论上说是对的,但在实践中不可取。因为在酸碱中和的过程中会放热,会在原来化学烧伤的基础上又产生了热烧伤,加重伤情。所以,现在不主张化学烧伤后使用酸碱中和法,而主张用大量冷水持续冲洗。 涂牙膏、紫药水和红药水 牙膏、红药水、紫药水都不能控制创面感染。而且由于颜色遮盖了创面,还容易影响医生对烧伤深浅程度的观察。 在创面上涂药

烧伤试题及答案

2014年北京市医师定期考核业务水平测评 (烧伤专业试卷)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 一、单选题(每题1 分共50 分) 1、烧伤患者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是:( ) A 尽快终止或脱离致伤源 B 迅速判断伤情 C 立即冷疗 D 就近急救和分类转运专科医院 E 以上都正确 2、对于烧伤面积的判断,以下不正确的是:( ) A 我国目前烧伤面积的计算方法采用手掌法和中国新九分法 B 伤员五指并拢,其手掌面积约为体表面积的1% C 手掌法一般用于散在的小面积烧伤或特大面积烧伤 D 成人和儿童烧伤面积计算方法完全相同 E 儿童烧伤面积计算方法中头部和腿部与成人不同 3、对于烧伤深度的分类,正确的是:( ) A 目前我国采用三度四分法 B 目前我国采用三度五分法 C目前我国采用四度四分法 D目前我国采用四度五分法 E目前我国采用五度五分法 4、烧伤严重程度的分类,以下正确的是:( ) A 烧伤总面积在20%以下的Ⅱ度烧伤为轻度烧伤 B 烧伤总面积在31%~50%之间,或Ⅲ度面积在10%以下的烧伤为中度烧伤 C 烧伤总面积在31%~50%之间,或Ⅲ度面积在21%~30%之间,或烧伤面积虽不足31%,但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伴有严重复合伤;中、重度吸入性损伤,为重度烧伤 D 烧伤总面积大于50%,或Ⅲ度面积大于20%,为特重度烧伤 E 烧伤总面积大于80%,或Ⅲ度面积大于50%,为特重度烧伤 5、严重烧伤患者气管切开指征为:( ) A 面颈部深度烧伤、颈部环形焦痂有上呼吸道梗阻可能者 B 进行性声音嘶哑、喘鸣、三凹明显者 C 呼吸困难、呼吸频率持续大于35次/分 D 持续低氧血症,PaO2小于60mmHg或吸氧后PaO2仍小70mmHg

烧伤创面处理题库6-2-10

烧伤创面处理题库6- 2-10

问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男性,53岁,夏季开水烫伤右腿前侧为7%浅Ⅱ°和深Ⅱ° 烫伤后10天,创面干痛,内敷料未换,每天下午畏寒、寒战,发热达39℃,胃纳差,无腹胀、腹泻、咳嗽等情况。首先应做的检查是 A.A.尿常规 B.B.创面情况 C.C.床旁X线摄片 D.D.血常规 E.E.血培养

问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男性,53岁,夏季开水烫伤右腿前侧为7%浅Ⅱ°和深Ⅱ° 尿常规阴性,创缘红肿,内敷料下干燥未见明显脓液,胸片阴性,白细胞数较高,血培养待3天报告。目前适当的处理是 A.A.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烧伤创面暂时不予处理 B.B.揭除全部内敷料,用1%SD-AG冷霜外敷包扎 C.C.中药外敷包扎 D.D.吲哚美辛消炎痛塞肛降温 E.E.冰袋降温

问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男性,53岁,夏季开水烫伤右腿前侧为7%浅Ⅱ°和深Ⅱ° 如果该患者发热39℃达3天以上,且白细胞计数为14×1OL,舌质绛红、干而无津,血培养阴性。高度怀疑为 A.A.菌血症 B.B.败血症 C.C.脓毒症 D.D.脓毒性休克 E.E.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天津11选5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c6500952.html,)

问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男性,53岁,夏季开水烫伤右腿前侧为7%浅Ⅱ°和深Ⅱ° 若该患者经治疗,体温、血常规恢复正常,全身情况较好,伤后20天时,右小腿仍有2%创面未愈,为肉芽创面。最好选择以下哪项治疗方法 A.A.创面外用抗生素+凡士林纱布包扎 B.B.中药外敷包扎 C.C.创面经术前处理后行白体皮片移植术 D.D.异体皮覆盖换药 E.E.异种皮覆盖换药

烧伤的治疗与护理

烧伤的治疗与护理 A、烧伤的面积和深度估计 一、烧伤面积计算法: (一)新九分法,见附表 * 以成年男性为标准,成年女性双足及臀部各为6% (二)手掌法:即以病人自己一只五指并拢的手掌面积为1%,临床上常将以上两种方法配合应用。 二、烧伤深度的估计(目前较普通采用三度四分法,即根据烧伤的深度分 为I度、浅II度、深II度和Ⅲ度) (一)I度:病变最轻。一般包括表皮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的损伤,再生能力活跃,常于短期内(3-5d)脱屑痊愈,不遗留瘢痕。有时有色素沉着,但绝大多数可于短期内恢复至正常肤色。 (二)II度: 1、浅II度:包括整个表皮,直到生发层,或真皮乳突层的损伤。如无继 发感染,一般经过1-2周左右愈合,亦不遗留瘢痕。有时有

较长时间的色素改变(过多或减少)。 2、深II度:包括乳突层以下的真皮损伤,但仍残留有部分真皮,一般3-4 痊愈,可遗留瘢痕。 (三)Ⅲ度:伤及全皮层,皮下脂肪,甚至肌肉,骨骼,创面苍白或焦黄炭化,干燥,皮革样,多数部位可见粗大栓塞静脉枝,一般 3-4周焦痂脱落,需植皮后愈合,遗留有瘢痕,畸形。三、烧伤严重程度分类:见国内通用烧伤严重程度分类标准: 严重程度 成人小儿 烧伤总面积(%) 或II度面积(%) 烧伤总面积(%) 或II度面积(%) 轻中重特重 ≤10 11-30 31-50 ≥51 ≤10 11-20 ≥21 ≤5 6-15 16-25 ≥26 ≤5 10 ≥11 B、烧伤病区进行消毒隔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烧伤病人为什么要进行隔离治疗? (一)皮肤是人体的天然屏障,皮肤烧伤后失去保护,机体容易遭受各种细菌侵袭,引起各种感染,为减少感染机会需进行隔离治疗。(二)烧伤病人免疫力,抵抗力比正常人低,防御能力较差。 (三)烧伤后创面的存在,而创面是细菌生长繁殖最好的培养基,一旦大量细菌侵入创面,势必引起感染。 (四)皮肤损伤后,在无菌的环境下易修复。 (五)保护病人免受外来细菌感染。 (六)病人受保护性隔离,医务人员需执行一系列消毒隔离措施,可更有效地预防交叉感染。 二、烧伤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一)工作人员进入病房必须穿戴工作衣、帽、戴口罩、换鞋,着装整洁。 进入隔离病房,应穿隔离衣。 (二)诊疗工作前后,接触不同病人均应洗手,或用消毒液泡洗。采取正确有效的洗手方法是预防交叉感染的重要方法之一。医护人员应每 月进行一次细菌学调查。 (三)严格探视制度。重病区(严密隔离区)禁止病人家属进室探视,可

伤口愈合的生物学过程

伤口愈合的生物学过程 伤口愈合是指组织对创伤的反应和修复过程。现代研究表明,伤口愈合是一个复杂但有序进行的生物学过程,了解其过程和机理有助于护士决定如何处理伤口和选择最佳的伤口护理方法。从理论上说,伤口愈合可分为3个阶段:炎症期或称渗出期;纤维组织增生期(简称增生期);瘢痕形成修复期(简称修复期)。临床实践中又分别简称未清创期、肉芽期和上皮形成期。 一、炎症期/渗出期(清创期) 此期从手术瞬间开始,在生理条件下持续3~6天。早在1975年Benson就提出了“炎症开始于受伤后持续到6天”的观点。经大量研究证实,此阶段的生理过程为: 血清蛋白质和凝血因子渗透伤口---纤维蛋白凝块稳定伤口---中性粒细胞清洁伤口----巨噬细胞引入伤口,吞噬伤口内的组织细胞碎片,消化、中和、吞噬损伤因子,以免对伤口造成进一步的损伤。由于炎性反应、血管扩张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因此此期内可见大量的血浆渗出液由伤口渗出,渗出液富含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各种血浆蛋白,故渗出期内病人可出现反应性低蛋白血症,主要是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进行性下降。 (一)止血过程 止血是伤口修复的首要步骤,其过程为:受损的组织细胞释放血管活性物质使局部血管收缩,同时血小板凝集,激活凝血系统,纤维蛋白原形成不溶性纤维蛋白网,产生血凝块,封闭破损的血管并保护伤口,防止进一步的细菌污染和体液丢失。 (二)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是复杂的机体防御反应,其目的是去除有害物质或使其失活,清除坏死组织并为随后的增生过程创造良好的条件。炎症反应存在于任何伤口愈合的过程中,有4个典型的症状:红、肿、热、痛。 1.炎性发红、发热:损伤初始,收缩的小动脉在组胺、5-羟色胺、激肽等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下扩张,伤口血液灌注增加,局部新陈代谢加强,使有害物质得以清除,临床表现为局部发红和发热。 2.炎性渗出:血管扩张的同时还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液增多。第一阶段的渗出发生在伤后10min;第二阶段的渗出发生在伤后1~2h后,3~5 天达到渗出高峰,临床表现为肿胀;5天后开始回吸收。 3.疼痛:神经末梢暴露和肿胀,大量炎性介质如缓激肽的刺激性引起伤口局部的疼痛,但缺血坏死所形成的伤口如压疮也可以无疼痛感。 (三)吞噬作用和免疫应答 1.吞噬过程:皮肤组织损伤发生2~4h后,吞噬细胞开始移入伤口,吞噬伤口内的碎片、异物和微生物。其吞噬过程为:识别异物后,吞噬细胞向异物移动,然后粘附,伸出伪足将异物包裹、吞并,吞噬体与溶酶体形成吞噬溶酶体,最后将异物消化。 2.伤口的首次清洁:炎症初期阶段,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分泌各种炎性介质即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在伤口中,同时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并释放蛋白水解酶,以清除细胞外基质中受损和失活的成分,主要包括胶原蛋白、透明质酸和粘附分子,此过程称为伤口的首次清洁。白细胞的移

烧伤创面护理

---------------------------------------------------------------范文最新推荐------------------------------------------------------ 烧伤创面护理 1早期创面的护理早期创面的护理目的在于除去异物、清洁创面、防止感染、减轻疼痛,减少创面渗出物与水肿,为预防并发症和促进创面愈合打好基础。注意保暖,室温宜保持在28~30℃。剃去烧伤创面周围的毛发(头发、胡须、腋毛、阴毛等),剪短指、趾甲。用肥皂水及清水将创面周围皮肤洗净。以大量灭菌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并以纱布轻轻擦拭,去除浮于创面上的污垢。若创面污染较重且一时难以获得生理盐水时,也可以用大量清水冲洗。冲洗干净后,创面用无菌纱布轻轻吸干。铺无菌单及消毒的防水布,清创后根据伤情采用暴露或包扎疗法。Ⅰ度烧伤创面应保持清洁。Ⅱ度烧伤创面小水泡可保留不予处理,要防止感染、减轻疼痛;大水泡可用无菌注射器渗出液抽出,防止感染。Ⅲ度烧伤创面应保持创面干燥,防止感染,保持焦痂完整、择期手术。2包扎疗法的护理适用于对四肢污染较轻、创面清洁的烧伤和躁动不合作者。此法便于护理和病人的移动或活动,有利于减轻创面疼痛,防止创面加深,预防创面感染;,且有保温的作用。一定的压力可部分减少创面渗出、减轻创面水肿。此法不利于观察创面,也不适用头面颈、会阴等处创面处理。首先应协助医生实施包扎疗法,经清创处理后,创面上先敷几层药液纱布,其上再覆盖2~3cm厚度、吸水性强的纱垫,然后以绷带由远端至近端均匀加压包扎,包扎压力要均匀,不宜过紧,注意显露指(趾)末端以观察血液循环,注意有无青紫、发凉、麻木、肿胀长等情况;包扎后,肢体应抬高防 1 / 3

疤痕减少和再生皮肤伤口愈合的新疗法

疤痕减少和皮肤再生愈合的新疗法 J.Matthew 白瑞德1、Gautam S.Ghatnekar1,2,6,约瑟夫A.Palatinus1, Michael O'Quinn1Michael J.约斯特7和罗伯特G.Gourdie1,3,4,5 1部的细胞生物学和解剖学、171 阿什利大道,查尔斯顿,SC 29425,美国南卡罗莱纳医科大学 2部与比较医学,171 阿什利大道,查尔斯顿,SC 29425,美国南卡罗莱纳医科大学3小儿心内科,171 阿什利大道,查尔斯顿,SC 29425,美国南卡罗莱纳医科大学 4联合克莱姆森大学——医科大学学习生物工程专业,171 阿什利大道,查尔斯顿,SC 29425,美国南卡罗莱纳医科大学 5心血管发育生物学中心,171 阿什利大道,查尔斯顿,SC 29425,美国南卡 罗莱纳医科大学 6FirstString 研究公司,涉农三叉戟研究中心,5300 国际大道,建筑C.、套 房201、查尔斯顿,SC 29418,美国 7外科部、哥伦比亚,SC 29208,美国南卡罗莱纳州大学医学院 纤维化的疤痕沉积在皮肤伤口愈合过程中可能导致毁容和真皮功能丧失。瘢痕分化涉及的多种细胞的类型其可预测和重叠序列中的细胞的活动,包括炎症、迁移和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的沉积。越来越多的新的治疗方法促进了胚胎和成人创伤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为改善瘢痕外观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本次报道讨论了关于疤痕在非病理性伤口环境下的愈合的平衡转换的新的策略。特别被关注的是基于转化生长因子 (TGF) 的潜在疗法-b信号,最近出人意料的发现是涉及目标差距的缝隙连接蛋白。在促进皮肤无瘢痕愈合的皮肤损伤可学到的是可能提供在其他场景中可再生愈合的基础,如脊髓破裂或心肌梗死的再生愈合。 介绍 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方法已经存在几千年了。 ' 舔的伤口' 这句话可能在科学地证明了哺乳动物的唾液含有的抗菌剂和生长因子在伤口愈合方面起的帮助作用[1]。鉴于这段历史,令人惊讶的是在提高愈合外观的方面在现代临床的缺点仍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以药物为基础的疗法。在临床上没有特许的已被证明可改善过度沉积的疗法用于瘢痕组织——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对皮肤损伤频繁程度和不良结果一致性. 皮肤疤痕的伤口愈合的进展涉及一系列复杂的许多类型的细胞、细胞外基质成分和信号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有几个极高的评价,详细介绍了细胞、分子和信号转导生物学的正常和非正常的伤口愈合[2-7]。这篇文章具体讨论了的重点放在了健康个体的非病理性创面愈合的伤疤愈合的概念。对药物疗法治疗疤痕的减少的最新进展作出了评述。最近研究表明这有潜力的治疗所引起的转化生长因子(TGF)

烧烫伤的应急处理及注意事项完整版

烧烫伤的应急处理及注 意事项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烧烫伤的应急处理及注意事项: 1、先用凉水把伤处洗干净(不带压的水),然后把伤处放入凉水浸泡半小时。一般来说,浸泡时间越早,水温越低(不能低于5℃,以免冻伤),效果越好。但伤处已经起泡并破了的,不可浸泡,以防感染。 2、手足皮肤烫伤后,立即把酒精倒在盆内或桶内,将伤处全部浸入酒精中,即可止痛消红,防止起泡。 3、发生小面积烫伤时,立刻涂点牙膏,不仅止痛,且能抑制起水泡。已起的水泡也会自行消退,不易感染。小面积二度烧伤1次即愈。 4、烫伤的部位可侵泡在水中,但不能把小孩浸入冷水中,这样会导致体温过低。 5、一在冷却伤口的同时,在伤口肿起来前,把伤口周围的衣服移开,如果有必要,就把衣服剪掉。不要除去粘在在伤口上的任何东西,不要触摸或弄破水疱。 6、沿着受伤部位覆盖一层粘贴的薄膜(因为伤口会肿胀,所以不要对肢体进行包扎),或者 把脚或手放进塑料袋里。如果两样都没有,就用一个干净、无绒毛的敷料(比如枕套)盖住伤口,使其免受感染 7、不要用冰,冰会加重组织的损伤。 8、如果伤在脸上,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敷脸,或用冷水冲洗脸颊。也不要在伤处抹油、油膏或粉末。

9、用温水清洗被烫伤的皮肤,然后用干净的毛巾吸干,水流能出去细菌和死去的皮肤组织。 如果伤处位于会弯曲的地方,例如手掌或手指的关节,每天至少拉伸10次,每次一分钟,来防止缩短变形。 10、不要让伤口暴露在阳光下,特别是面部伤口。在痊愈的头6个月,避免阳光直射伤口,否则结痂处的皮肤会比周围的皮肤黑,使疤痕更加明显。 11、烧烫伤病人容易有口渴症状,不要给病人喝白开水、矿泉水,以免引发脑水肿和肺水肿等并发症。可让病人少量多次喝些淡盐水,以补充血容量,防止休克。 烧伤是生活中常见的意外损伤。通常是指高温液体、固体或火焰对机体造成的损伤,热液引起称为烫伤,热固体引起称为灼伤,火焰引起称为烧伤,医学上将高温液体、固体、火焰、蒸汽、电流、放射性、化学物质(强酸、强碱)等原因引起的皮肤组织损伤,统称为烧伤。生活中轻度烧伤最为常见。 小面积表浅烧伤,除了烧伤局部有红、肿、热、痛外,全身可以没有变化,如不感染,一般数天内痊愈。大面积深度烧伤,可以破坏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出现全身各个系统的功能紊乱,如休克、肝肾功能异常,局部与全身感染、败血症,多器官功能不全、衰竭,乃至死亡。大面积深度烧伤不仅仅是有皮肤破坏,更为重要的是全身多系统损伤,故有人称其是“烧伤病”。有人采用年龄+烧伤面积的值来粗略估计死亡风险,以加深对病情的认识。 烧伤根据其严重程度判断病情。烧伤严重程度是按烧伤深度和面积估计的,一般分为三度,可按三度四分法进行分类,即烧伤深度分为Ⅰ度、浅Ⅱ度、深Ⅱ度和Ⅲ度,烧伤面积以烧伤范围占体表面积的百分比表示。烧伤严重程度分为四度:轻度烧伤:总面积小于10%体表面积的Ⅱ度烧伤,无Ⅲ度烧伤;中度烧伤:总面积大于10%而小于30%体表面积或Ⅲ度烧伤小于9%体表面积;重度烧伤:总面积大于30%而小于50%体表面积或Ⅲ度烧伤大于9%而小于19%体表面积,或病人出现休克、合并复合伤和吸入性损伤;特重度烧伤:总面积大于50%体表面积或Ⅲ度烧伤面积大于19%体表面积。 烧伤休克表现为:烦渴,烦躁不安,尿少,脉快而细,血压即将下降,四肢厥冷、发绀、苍白、呼吸增快等。 烧伤治疗有几大原则:

WPRPF皮肤再生本

WPRPF皮肤再生 “WPRPF自体血液细胞皮肤再生疗法”来自于日本,其核心技术“血小板破壁技术”还获得“诺贝尔”生物学奖。他的医学原理是人体本身自有的"自愈能力"。 当我们的身体受伤时会产生痛感,而这种痛感就会让人体的脑小下垂体给血液中的血小板传达命令,令血液中的血小板的板壳打开,血小板壳打开后就会释放16种以上的生长因子,其中包括胶原蛋白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纤维生长因子、成纤维生长因子、血管营养因子、神经营养因子、毛细血管生长因子等等生长因子,这些生长因子中包括人体皮肤生长所需要的所有生长因子,人体的皮肤就会愈合,产生新的皮肤。 这些生长因子对人体抗衰老都会产生极大的作用,但当血液一旦离开人体,他就不再受脑小垂体控制不再听人体的话,所以怎么让血液在离开人体后还可以释放生长因子,而且这些生长因子又可以用于人的皮肤,这就是该项目的关键技术点。 “WPRPF自体血液细胞皮肤再生疗法”是一个抗衰老项目,它可以使操作此项目的客人永远比自己操作前年轻至少三至五岁,同时它可以改善因衰老而导致的面部皮肤问题,例如:凹陷、下垂、皱纹等问题。它还可以改善一些问题性肌肤,例如:凹凸洞、极度敏感、红血丝、痘痘、痘印、疤痕、以及部分斑问题等。WPRPF与PRP也就是市面上俗称的“血清疗法”的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PRP血清疗法只是提取血清局部导入面部,给于面部提供血清中的营养成分,是没有办法让血小板的板壳释放打开,而WPRPF皮肤再生运用了血小板破壁提取技术,能够提取血清及血小板中丰富的生长因子,而生长因子是达到皮肤组织再生的一种必需物质。PRP血清没有办法使血液中的生长因子完全释放,所以它的效果、保持的时效都是没有办法与WPRPF相提并论的。(PRP 提取生长因子数量:0 WPRPF 皮肤再生提取生长因子数量:1亿以上) WPRPF皮肤再生技术的优势是 1、安全,自体细胞再生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排斥等问题;

烧伤外科学专业知识18 (1)

[模拟] 烧伤外科学专业知识18 A1型题 第1题: 何种原因引起的Ⅱ度烧伤,通常不会出现水疱( ) A.沸水 B.火焰 C.钢水 D.电火花 E.强酸 参考答案:E 第2题: 烧伤急救过程中,最早的一个环节在何处实施( ) A.各个基层医院 B.烧伤专科医院的急诊室 C.重症烧伤监护病房 D.烧伤现场 E.急救中心 参考答案:D 第3题: 烧伤病人早期主诉口渴,最适宜饮用( ) A.凉开水 B.大量糖水 C.少量多次饮生理盐水 D.大量茶水 E.橘子水 参考答案:C 第4题: 大面积烧伤病人伤后48小时内最主要的并发症( ) A.创伤性休克

B.毒血症 C.脓毒症 D.急性肾衰竭 E.低血容量性休克 参考答案:E 第5题: 当前,下列哪项临床检测指标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组织缺氧的情况( ) A.动脉血压 B.动脉血气分析 C.血乳酸含量 D.胃肠黏膜pH E.中心静脉压 参考答案:D 第6题: 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清创的原则( ) A.全面彻底地清创 B.待全身情况稳定后进行清创 C.全身麻醉下进行清创 D.清创过程中须去除所有坏死表皮 E.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清创 参考答案:B 第7题: 男性成年患者,烧伤面积为80%,均为Ⅲ度烧伤,创面处理应选择哪种方法为宜( ) A.有计划分期切痂植皮 B.局部应用中草药 C.一次性切痂植皮 D.自然脱痂植皮 E.磺胺嘧啶银冷霜保痂 参考答案:A

第8题: 男性,在车库修车时,不慎汽油燃烧,导致头面、颈部、双手烧伤,来医院就诊时,检查发现:病人声音嘶哑。面部肿胀明显,此时应考虑烧伤合并( ) A.休克 B.神经损伤 C.脑水肿 D.吸入性损伤 E.毒性反应 参考答案:D 第9题: 吸入性损伤,伤后的主要危害是( ) A.肺水肿 B.窒息 C.肺部感染 D.呼吸衰竭 E.呼吸频率增加 参考答案:B 第10题: 吸入性损伤主要影响( ) A.气体运送 B.组织换气 C.通气 D.通气和换气 E.换气 参考答案:D 第11题: 烧伤患者出现哪种情况,应考虑合并吸入性损伤( ) A.烧伤面积>80% B.Ⅲ度烧伤面积>50%

皮肤美容的各种疗法

对于某些有碍容貌的皮肤病变,可采用美容疗法来治疗,如应用得当,可达到治病和美容的双重目的。常用的皮肤美容疗法有以下几种: (一)化学剥脱疗法 应用化学药物腐蚀某些表浅性皮肤病变组织,使其发生凝固性坏死和剥脱。如能正确使用,可取得较好的美容效果。 1.适应证脂溢性角化病、雀斑、咖啡斑、扁平疣、汗管瘤以及面部细小皱纹等。 2. 禁忌证有严重心、肝、肾疾患、精神异常及疤痕体质者。 3.常用剥脱剂①30~ 50%三氯醋酸溶液。②复方酚溶液(配方:晶状酚500g、达克罗宁10g、樟脑1g、无水酒精50ml、甘油50ml)。配制后约需一周才能完全溶解使用。 4.操作方法用棉签蘸取上述一种剥脱剂,小心而准确地涂于损害上,较小的点状损害可用毛笔或细竹签卷以少许脱脂棉蘸剥脱剂点涂,可重复涂药1~2次,至病变组织变为霜白色为止。徐药后约20分钟左右,局部变为浅褐色,周围稍显红肿,次日结褐色痛,经10天左右脱瘤,皮损随之除去,部分患者脱痛后有继发性色素沉着,一般2~6个月可逐渐消退。 5.注意事项 (1)酚溶液不可大面积应用,每次最好不超过颜面的1/4.以免吸收中毒,引起心、肝、肾损害。 (2)避免徐药过多而腐蚀太深或报害周围正常皮肤,施术时应注意保护眼睛。 (3)为预防色素沉着,结痂应让其自然脱落,切记过早剥去,并尽量避免日晒,还可内服维生素C0.3g,每日3次,维生素E20 -50mg,每日3次,共2一3个月,出现色素沉着者可外用脱色剂。 (二)倒模面膜疗法 是在颜面外搽药物配合按摩,再用医用石膏粉进行倒模处理的一种新疗法。它集药物、按摩和理疗于一体,用于面部皮肤保健和医疗美容。 1.作用原理按摩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加度肤的韧性和弹性,促进仟腺和皮脂腺的正常分泌;石膏面膜的密封升温作用,使外用药物或美容护肤用品能充分渗透吸收;石膏的迅速凝固成型、收缩,可便松他的皮肤得到收紧,有助于减少皱纹。 2.适应证适用于寻常痤疮、黄褐斑、皮脂溢出症、脂溢性皮炎、面部皱纹等,也可用于皮肤增白和皮肤保养。 3.禁忌证面部有急性炎症、化脓性皮肤病、体癣等禁止使用。 4. 操作程序 (1)准备患者仰卧,用毛巾包扎好头发,清洁剂(或洗面奶)清洗面部,痤疮患者应先用粉刺挤压器清除粉刺。 (2)涂药(或护肤用品) 根据面部皮肤的不同情况或病变分别选用祛脂、消炎、脱色、漂白及护肤乳剂,如寻常痤疮患者可用含有5~7%硫磺和1%维生素E的霜剂:黄褐每可用氨醒、维生素E霜。 (3)按摩尚无统一的按摩方式和手法。目前常用的十二组按摩手法是应用中医经络理论来进行按摩的,其按摩手法要点及顺序为:①双颊螺旋式按摩;②皱眉肌弹拨;⑶鼻旁按摩;④额部按摩;⑥消鱼尾纹螺旋式按摩;⑧眼轮匝肌圆形按摩;⑦口轮匝肌圆形按摩;⑧下颏弹拨;⑥双颊颤抖;?双颊啄叩;?双颊拍打;⑦额部叩击。每组手法作30次,然后再按摩与美容有关的穴位如攒竹、迎香、太阳、颊车、阳白、印堂、人中、承浆。全过程约15分钟。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进行按摩,都要求动作轻柔、圆滑,使患者有舒适感,并通过按摩,以达到面色红润,面部皮温升高和富有弹性。按摩结束后再搽一次原用药物成护肤霜。

烧伤处理办法

“烧伤”可由热水、蒸气、火焰、电流、激光、放射线、酸、碱、磷等种因子引起。通常所称的或狭义的烧伤,是指单纯由高温所造成的热烧伤,在临床上常见。其他因子所致的烧伤则冠以病因称之,如电烧伤、化学烧伤等。 【治疗措施】 一.治疗原则 1.保护烧伤区,防止和尽量清除外源性沾染。 2.预防和治疗低血容量或休克。 3.治疗局部和全身的感染。 4.用非手术和手术的方法促使创面早日愈合,并尽量减少瘢痕所造成的功能障碍和畸形。 5.预防和治疗多系统器官衰竭。 对于轻度烧伤的治疗,主要是处理创面和防止局部感染,并可使用少量镇静药和饮料。 对于中度以上烧伤,因其余全身反应较大和并发症较多见,需要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并重。在伤后24~48小时内要着重防治低血容量性休克。对于创面,除了防治感染以外,要尽力使之早日愈合、对Ⅲ度者尤应如此。如能达到这两点要求,则中度以上烧伤也能较顺利地治愈。 二.现场急救正确施行现场急救,为后继的治疗奠定良好基础。反之,不合理或草率的急救处理,会耽误治疗和妨碍愈合。 1.保护受伤部位①迅速脱离热源。如邻近有凉水,可先冲淋或浸浴以降低局部温度。②避免再损伤局部。伤处的衣裤袜之类应剪开取下,不可剥脱。转运时,伤处向上以免受压。③减少沾染,用清洁的被单、衣服等覆盖创面或简单包扎。 2.镇静止痛①安慰和鼓励受伤者,使其情绪稳定、勿惊恐、勿烦躁。②酌情使用安定、哌替啶(杜冷丁)等。因重伤者可能已有休克,用药须经静脉,但又须注意避免抑制呼吸中枢。 ③手足烧伤的剧痛,常可用冷浸法减轻。 3.呼吸道护理火焰烧伤后呼吸道受烟雾、热力等损害,须十分重视呼吸道通畅,要及时切开气管(勿等待呼吸困难表现明显),给予氧气。已昏迷的烧伤者也须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此外,注意有无复合伤,对大出血、开放性气胸;骨折等应先施行相应的急救处理。 三.创面处理Ⅰ°烧伤创面一般只需保持清洁和防避再损伤,面积较大者可用冷湿敷或市售烧伤油膏以缓解疼痛。Ⅱ°以上烧伤创面需用下述处理方法。 (一)创面初期处理指入院后当即处理,又称烧伤清创术,目的是尽量清除创面沾染。但已并发休克者须先抗休克治疗。使休克好转后方可施行。

皮肤与伤口

1.1皮肤的正常结构 皮肤,包括其附属结构如毛发、指甲、皮脂腺以及汗腺等,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在成年人,平均来说,全身皮肤面积约有7600平方厘米,占整个体重的15%,而且约有1/3的循环血量是供应到皮肤的(Van De Graaff, 1986)。 身体不同部位的皮肤厚度也不尽相同,从最薄的0.04mm(眼睑部)到最厚的1.6mm(手掌及脚掌部)。 v pH值在4.2 - 5.6之间(Bryant, 1987)。 皮肤是机体与自然界之间的第一道屏障,其主要功能是保护作用,防止环境致病微生物的入侵以及自身体液的丢失。同时,皮肤也具有感觉、交换以及体温调节等作用。然而,我们也可以通过皮肤了解个体的健康状况、心理状态、年龄、种族和文化背景等。因此,可以说,皮肤是机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 组织结构上,皮肤由外至内可以分为三层,即表皮层(Epidermis)、真皮层(Dermis)以及皮下组织(Hypodermis)。 I表皮层(Epidermis) 表皮是皮肤的最外层,厚度约0.04mm,不含血管,其营养是靠基底层细胞供给。在显微镜下,表皮又可以分为五个层次,从基底开始依次为: a,基底层(Stratum germinativum) b,棘细胞层(Stratum spinosum) c,颗粒层(Stratum granulosum) d,透明层(Stratum lucidum) e,角质层(Stratum corneun) 表皮的最外层是角质层,这一层是皮肤发挥保护功能的重要保障,而且这一层的细胞会不断地脱落,同时,基底层细胞不断分裂增生,向角质层推移,补充脱落的细胞,这个过程正常情况下约需28天。这一时间称为更替时间(Turnover time)。这一时间常常在皮肤病理状态或者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皮肤疾病,如皮肤橡皮样病变等。 上皮细胞这种分裂增殖与移行能力是创面愈合得以完成的重要保障。 II 真皮层(Dermis) 该层可分为乳头状层(Papillary layer)和网状层(Reticular layer)二层。真皮层富含血管和神经末梢、淋巴管、结缔组织和胶原蛋白,是表皮的支撑结构,同时也是表皮与皮下组织的连接结构。厚度约0.5mm。 III 皮下组织(Hypodermis) 这是整个皮肤结构中最厚的一层,由脂肪、结缔组织和血管构成,是皮肤及其附属器的主要支撑和保护结构。该层的其他功能还包括体温调节及储存脂肪。 虽然说,皮肤可以简单地分为以上三层,但其结构远要复杂。根据Klein(1988年)的研究,每一平方厘米的皮肤含有以下结构: 15个皮脂腺 100个汗腺

创伤愈合

创伤愈合(wound healing) (关键词:损伤,修复,创伤愈合 ) 创伤愈合(wound healing)是指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复过程,为包括各种组织的再生和肉芽组织增生、瘢痕形成的复杂组合,表现出各种过程的协同作用。 一、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最轻度的创伤仅限于皮肤表皮层,稍重者有皮肤和皮下组织断裂,并出现伤口;严重的创伤可有肌肉、肌腱、神经的断裂及骨折。下述有伤口的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1.伤口的早期变化伤口局部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血管断裂出血,数小时内便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充血、浆液渗出及白细胞游击,故局部红肿。白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3天后转为以巨噬细胞为主。伤口中的血液和渗出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很快凝固形成凝块,有的凝块表面干燥形成痂皮,凝块及痂皮起着保护伤口的作用。 2.伤口收缩 2~3天后伤口边缘的整层皮肤及皮下组织向中心移动,于是伤口迅速缩小,直到14天左右停止。伤口收缩的意义在于缩小创面。实验证明,伤口甚至可缩小 80%,不过在各种具体情况下伤口缩小的程度因动物种类、伤口部位、伤口大小及形状而不同。伤口收缩是伤口边缘新生的肌纤维母细胞的牵拉作用引起的,而与胶原无关。因为伤口收缩的时间正好是肌纤维母细胞增生的时间。5

-HT、血管紧张素及去甲肾上腺素能促进伤口收缩,糖皮质激素及平滑肌拮抗药则能抑制伤口收缩。抑制胶原形成则对伤口收缩没有影响,植皮可使伤口收缩停止。 3.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大约从第3天开始从伤口底部及边缘长出肉芽组织,填平伤口。毛细血管大约以每日延长0.1~0.6mm 的速度增长,其方向大都垂直于创面,并呈袢状弯曲。肉芽组织中没有神经,故无感觉。第5~6天起纤维母细胞产生胶原纤维,其后一周胶原纤维形成甚为活跃,以后逐渐缓慢下来。随着胶原纤维越来越多,出现瘢痕形成过程,大约在伤后一个月瘢痕完全形成。可能由于局部张力的作用,瘢痕中的胶原纤维最终与皮肤表面平行。 瘢痕可使创缘比较牢固地结合。伤口局部抗拉力的强度于伤后不久就开始增加,在第3~5周抗拉力强度增加迅速,然后缓慢下来,至3个月左右抗拉力强度达到顶点不再增加。但这时仍然只达到正常皮肤强度的70%~80%。伤口抗拉力的强度可能主要由胶原纤维的量及其排列状态决定,此外,还与一些其它组织成分有关。腹壁切口愈合后,如果瘢痕形成薄弱,抗拉强度较低,加之瘢痕组织本身缺乏弹性,故腹腔内压的作用有时可使愈合口逐渐向外膨出,形成腹壁疝。类似情况还见于心肌及动脉壁较大的瘢痕处,可形成室壁瘤及动脉瘤。 表皮及其它组织再生创伤发生24小时以内,伤口边缘的表皮基底增生,并在凝块下面向伤口中心移动,形成单层上皮,覆盖于肉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