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瘦透漏皱扬州叠石赏析

瘦透漏皱扬州叠石赏析

瘦透漏皱扬州叠石赏析
瘦透漏皱扬州叠石赏析

皱漏透瘦”与“挑飘挂空”--扬州园林叠石艺术赏析

(2008-12-23 10:36:34)

转载

标签:

杂谈

凡中国式园林,大致由三部分构成:其一,是亭台楼阁。它是园林的骨架;其二,是花草树木。

它是

园林的服装;其三,是山和水的处理,也就是叠石,俗称假山。它是园林的灵魂。

中国式园林的特点或者说共性,主要是小巧玲珑、布局紧凑、相互借景、用料考究、精雕细琢、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等等。这些共同的特点的构成,在中国园林的三部分中,亭台楼阁占的分量,似乎更重一点。然而,衡量一个园林构园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工人的技术水平,更要看设计大师的艺术水平。这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园林的整体布局,而整体布局的核心是山和水的处理,换句话说,就是叠石水平的高低。它是中国园林布局从平面走向立体的关键。

在古代史料中,说扬州以园亭胜。这意思是说扬州的园林是最好的。扬州园林为什么好呢?扬州“园亭以叠石胜”,因为扬州园林的叠石水平高。从古代人的评价标准看,园林中山和水的处理是放在第一位的。评价某一处园林品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关键是看它的山和水如何处理,也就是叠石水平怎么样。再精致的亭台楼阁,再漂亮的奇花异木,如果放在一块平地之上,看不出层次,缺少变化,也会使人觉得了无生趣。只有让它们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给你以平处出险,变幻莫测的感觉,才会使整个园林充满灵动的生气。明、清扬州园林的设计者往往都是大师级的人物,如影园的设计者是园冶大家计成。片石山房叠石的画稿,据陈从周先生考证是大画家石涛。

扬州园林最严重的破坏,发生在150年前。1851----1865年太平军和清军在扬州“拉锯”,对这样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城市,太平军11次攻打扬州城,其间3次占领扬州。扬州城外的湖上园林全部烧光,著名的莲花桥上面的亭子也烧毁了,只剩下石头的桥身。

复巢之下,岂有完卵?然而,扬州城内园林个园、何园、卷石洞天、小盘谷和大明寺西花园内的假山,居然奇迹般的保存下来。这真是不幸之中的万幸。亭台楼阁是木结构的,放一把火烧毁几乎不费吹灰之力。而假山叠石放火烧不掉,人工破坏又费时费力。正因为有了这几处在灭顶之灾中,尚能较完整地保存下来的弥足珍贵的园林叠石群落,又经过后代人多次的改造和复建。使我们在今天能够面对实物身临其境去体会古代史料中:“扬州以园亭胜,园亭以叠石胜”这句话的分量。使我们能够理解清代诗坛领袖,文坛巨擘袁枚对扬州园林“其壮观异彩,顾、陆所不能画;班、扬所不能赋也”的前所未有极高评价的缘由。

中国园林叠石的石料来源是多样的,但是常见的,大量使用的主要有两种:湖山石和黄山石。这两种石头无论从外形上,还是从色彩上都是完全不同的,它们的叠石技法和视觉效果也有很大的差异。

湖山石是由石灰岩构成,在地下水的长期作用下,形成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洞穴。用湖山石堆叠假山,目前古建行家一致公认的注意要点有四个:其一,是把住选料关口。石型尽可能地大,洞穴尽可能地多,形状要尽可能地有变化。其二,要依水而筑。在规模较小的园林里没有池水,也要造出一个假想的水面或者水路来,这叫“旱园水筑”。如扬州现存的园林《二分明月楼》。其三,收顶容易起脚难。起脚不能有散乱零落之感。其四,整体视面要达到“皱、漏、透、瘦”的效果。

扬州个园的夏山和何园的片石山房,小盘谷以及盆景园里的卷石洞天,系湖山石堆叠的假山,在这四个要点的表现上,都堪称上乘之作。个园夏山脚下池塘中兀立的一块石头,是一块天然的湖山石,象一块鱼的骨头,有人称为鱼骨石。能够寻找到这样一块石头,说万里挑一也不为过,这块石头可以称得上是镇山之石。整个夏山在皱漏透瘦上做到了极至,给人玲珑剔透,婀娜多姿之感。

假山的顶上和半山腰长出大树,这是扬州园林叠石的一个特色。俗话说,树有多高,根有多深。大树长成,盘根错节,叠石还不能变形垮塌,这在技法上有一定的难度。假山的周围长树和假山的顶上长树,视觉效果不同,给人的意境也不同。山顶上有树,山愈觉其高,树也愈觉其大。有一种走进深山老林的意境。扬州园林假山在当年还不知道水泥为何物的情况下叠石成山,历经数百年不变形,不走样。山顶上的大树历经百年不枯败、不死亡,至今愈发根深叶茂。真乃鬼斧神工也。

黄山石与湖山石不同,外形上有楞有角。用这样的石材叠石成山,要表现的意境是:“险、峻、奇、变”。扬州个园的秋山,大明寺西园第五泉池塘边的假山系黄山石叠石的经典之作。经典在何处?

其一曰挑。石头要挑出去,挑得愈远,难度愈大,水平也愈高。个园秋山的起点,抱山房前面的一组黄山石假山,大明寺西园下山道黄山石门洞,挑的手法达到的程度,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其二曰飘。在挑出去的石头上面顶端再放一块石头,好像飘在上面一样。挑出去很远就很困难了,再在上面放一块大石头,就是难上加难。用今天的物理学、力学的方法来计算,犹如神话一般。今天的领导没有哪一个敢批准同意这样的施工方案,因为这样太不安全了,太危险了。但是,这样的叠石假山就屹立在我们面前,它们在扬州已经一点不走样地至少屹立250年了。如果没有这样的实物存在,仅凭口头流传和文字材料,谁也不会相信这是真的。用黄山石叠石,起脚容易收顶难。为什么收顶难?因为“挑”和“飘”一般都在叠石的上部和顶部运用。没有熟练的技巧,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很难将石头挑得高,飘得远。

其三曰挂。在挑出去的石头下面再挂一块石头。

挂的手法的运用,较多出现在大明寺西园的假山上。这座假山建于何时,尚未查到明确的史料记载。从外观上看,它应当是扬州园林中最古老的假山之一。根据清乾隆年间两江总督高晋编纂的《南巡盛典》一书中的《名胜图录》里面有一幅《平山堂》图,今平山堂和西园景色尽在图中。从这幅图中可以看到西园第五泉水池边假山屹立蜿蜒泉旁。为了迎接鉴真坐像回来探亲,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曾经过一次较大的修葺。1989年4月镇江游客攀登假山游玩,其中一个小孩被一堕落的300斤重的石块砸中上身,当场死亡。从此以后一直挂着“危险,禁止攀登”的牌子。游客只能环绕池塘,沿着“杨廷宝小路”远远地观看。围绕一圈看下来,大大小小、长长短短挂下来的石头有七、八处。短的约三、四十厘米,长的约有一米左右。大部分是单挂下来,但是有一处挑出来的石头上面飘了一块,下面又挂了一块。

(图十)由于不能近距离地观察,无法看清石头与石头之间的衔接情况。怎样将数百斤的石头凌空挂住,其技法令人叹为观止!2005年广陵书社出版的《扬州名寺》一书对这座假山是这样来描写的:“池东叠以黄石假山,怪石峥嶙,气势搏大。夕阳西照,蔚为壮观。水池四周,随形点缀各式山石,为砥、为屿、为岩,千姿百态,相映成趣,在扬州园林中独树一帜。”

其四曰空。黄山石叠石,忌实求空。内有石洞上下通达,外有峡谷蜿蜒曲折。个园秋山从山顶拂云亭入洞下山,沿洞下行“直路不通弯路通,亮处不通暗处通”,山内到处都有空间,只有一处可以出洞,机关暗道令人生奇叫绝。从抱山房楼上向秋山走去,脚下大小山峰并峙,延绵起伏伸向天际,沟壑纵横交错,沿盘山小路攀登,桥下悬崖峭壁,让你似乎感觉到脚下滚滚流淌的溪水,是可谓此处无水胜有水也!

大明寺的黄山叠石因为不准游客入内,不知道山洞内的详细,从外面观察,险峰并峙参差林立,峡谷深邃曲折蜿蜒,山洞上下明灭可见。石洞内肯定另有一番天地。

这两处叠石在一番小天地中成就了一个大世界

扬州个园秋山和大明寺西园两处黄山石叠石,在“挑、飘、挂、空”的技法运用上,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是中国园林黄山石叠石的巅峰之作,也是当代中国园林黄山石叠石的代表之作。

个园叠石的更为高明之处,还在于跳出叠石在中国园林中的一般作用,用石头来创造春夏秋冬四季的意境。比如春景,在一片竹林之中插上一些高低不一,上尖下园,长满绿色青苔的石头,寓示春笋破土而出;一座名为“百兽闹春”的叠石花坛,隐藏着十二生肖,花坛边一头石制的水牛,头向下,臀部翘起。它不是在睡觉,而是在春耕大忙。《宜雨轩》的匾额告诉人们春雨正在滋润大地,百花盛开,万物复苏,一派春意盎然。

再比如冬景,用宣州石在墙角堆叠,由于宣州石含有大量的白色的石英结晶,在太阳照不到的墙角,暴露在石头外面的石英结晶犹如残雪未消。地面用不规则的平板石,好像簿冰铺地。墙上开了24个圆洞,与墙外的深巷穿风形成哨音,就象冬天呼啸的北风。24个墙洞又让人联想起我国的24个节气,透过墙上的圆洞看见春笋在破土而出,冬天到了,春天也不远了。

扬州个园用石头来表现一年四季的意境,这在古今中外的中国园林中是一个孤例。是我们的先人一次大胆而又成功的尝试。它表现得如此的匠心独具,惟妙惟肖,令人拍案叫绝。

2007年美国纽约建一个中国园林,出资人到中国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决定由扬州古建公司承包建设。其中80%的样板、材料、技术工人都取自扬州。

近年来扬州在叠石上有没有失败的教训呢?我想肯定是有的,败笔至少有两处。

一处是上个世纪在汶河北路街心花园的北端,用黄山石堆叠假山一座,其状如山字形的堡垒。建成后不久,有关方面发觉有碍观展,用许多松柏栽植其上遮其面目。

另一处是2008年春天,大明寺西花园的池塘沿水边,用黄山石乱石驳岸一圈。原生态的山林野味遭到严重的建设性破坏。就象当年陈从周先生批评苏州拙政园用块石给池塘驳岸“你们给一个美女镶了满口的金牙”。陈从周先生已经作古了,他也许不会想到历史的惊人相似,会出现在以园林名闻遐迩的扬州。

当今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大变革,大建设的年代,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如何交相辉映,继承和发展如何和谐统一,是建设行业永恒的主题。二分明月遍地水,迷楼弹筝不绝音;名园销尽叠石在,细说园冶个中情。扬州园林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寄扬州韩绰判官》翻译赏析2篇

《寄扬州韩绰判官》翻译赏析2篇 《寄扬州韩绰判官》翻译赏析2篇 《寄扬州韩绰判官》翻译赏析1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前言」 《寄扬州韩绰判官》是唐代诗人杜牧离开扬州以后怀念昔日同僚韩绰判官而作。此诗着意刻画深秋的扬州依然绿水青山、草木葱茏,二十四桥月夜仍然乐声悠扬,调侃友人生活的闲逸,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扬州生活的深情怀念。全诗意境优美,清丽俊爽,情趣盎然。 「注释」 ⑴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公元833年(唐文宗大和七年)至835年(大和九年),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与韩绰是同僚。 ⑵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一作“遥遥”。 ⑶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凋:凋谢。 ⑷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一说有一座

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⑸玉人:貌美之人。这里指韩绰。一说指扬州歌妓。教:使,令。 「翻译」 青山隐约绿水悠悠长流,江南深秋草木还未凋零。明亮月光映照二十四桥,你是否还在听美人吹箫。 「赏析」 这首诗是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由淮南节度使幕府回长安供职后所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公元835年(唐文宗大和九年)秋或836年(开成元年)秋。唐代的扬州,是长江中下游繁荣的都会,店肆林立,商贾如云,酒楼舞榭,比比皆是,“每重城向夕,倡楼之上,常有绛纱灯数万,辉罗耀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太平广记》卷273引《唐阙文》)。“性疏野放荡”的杜牧,在这样的环境中,常出没于青楼倡家,有不少风流韵事,韩绰在这方面是他同道,所以回到长安后写诗寄赠。 这首诗诗人写得极其雅致,优雅中见意境。这是一首抒写友情的诗篇,表现手法委婉多致,可谓曲尽其妙。诗的`前两句写景。首句先以山之隐忽难见真容和水之迢递远去,以远处的画面暗写友人不在身边,故对他思念之意生出。

园林假山叠石工程施工技术规定

园林假山叠石工程施工技术规定 假山的叠石技法(或称手法) 因地域不同,常将其分成北、南两派,即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流派和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江南流派。北京假山自古多“自吴人垒”(朱尊彝句),大多受江南叠山匠师的影响,如清初的李渔,张涟、张然父子都属江南人氏,并在北京留有假山作品。尤其张涟和张然父子流寓京师,专事假山,名动公卿间,清初王士祯《居易录》云:“大学士宛平王公、招同大学士真定梁公、学士涓来兄游怡园,水石之妙有若天然,华亭(现上海松江)张然所造也。然字陶庵,其父号南垣,以意创为假山,以营丘、北苑、大痴、黄鹤画法为之,峰壑湍濑,曲折平远,经营惨淡,巧夺化工。南垣死,然继之。今瀛台、玉泉、畅春苑皆其所布置也。”从此其后人在北京专门以叠假山为业,人们称之为“山子张”,并祖传有:安、连、接、斗、挎、拼、悬、剑、卡、垂“十字诀”。又流传有“安连接斗挎,拼悬卡剑垂,挑飘飞戗挂,钉担钩榫扎,填补缝垫杀,搭靠转换压”的“三十字诀”。江南一带则流传为叠、竖、垫、拼、挑、压、钩、挂、撑等“九字诀”。其实其造型技法大致相同,都是假山在堆叠过程中,山石与山石之间相互结合的一些基本形式和操作的造型技法。目前这些基本叠石技法在假山施工过程中经常使用,并被列入了我国《假山工职业技能岗位鉴定规范》。现分述如下: 安即安置山石的意思。在苏州方言中习惯称作“搁”或“盖”。安石有单安、双安、三安之分,双安即在两块不相连的山石上安置一块山石,以在竖向的立面上形成洞岫;三安即在三块山石上安置一块山石,使之连成一体。所以安石主要通过山石的架空,来突出“巧”和“形”,以达到假山立面(观赏面)上的空灵虚隙,这就是《园冶·掇山》中所说的“玲珑安巧”。 连即山石与山石之间水平方向的相互搭接。连石要根据山石的自然轮廓、纹理、凹凸、棱角等自然相连,并注意连石之间的大小不同、高低错落、横竖结合,连缝或紧密、或疏隙,以形成岩石自然风化后的节理。同时应注意石与石之间的折搭转连。 接即山石与山石之间的竖向搭接。“接”要善于利用山石之间的断面或茬口,在对接中形成自然状的层状节理,这就是设计中所说的横向(水平)层状结构及竖向层状结构的石块叠置。层状节理既要有统一,又要富有变化,看上去好象自然风化的岩石一样,具有天然之趣。若在上下拼接时,山石的茬口不在一个平面上,这就需要用

苏州园林策划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本科毕业设计(策划方案) 苏州园林宣传策划方案 学院名称:艺术设计学院 专业:广告学 班级: 10 东广告 学号: 10881405 姓名:关耀南 指导教师姓名:张艳 指导教师职称:讲师 二〇一四年六月

苏州园林宣传策划方案 前言 苏州园林是中国江苏苏州山水园林建筑的统称,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吴王阖闾时期,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胜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苏州园林主要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等。 苏州园林(Suzhou Gardens)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誉。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苏州古典园林“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1985年,苏州园林即被评为中国十大美景之一。作为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沉淀了二千五百余年吴文化底蕴。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当地部族自号“勾吴”,苏州称“吴”。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建都于此,其规模位置迄今未变,在世界上少有。 在当今高度紧张的社会生活氛围中,古典优雅的人文文化遗产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时尚高档场所。在当今人们为工作、物质、金钱而努力并逐渐麻木的时候,人们需要这样的一个地方来陶冶自己的情操,去感受自然之美,学会思考。 现在苏州园林不仅仅是一处景点,更是令人思考,感悟生活的地方,使心平静的地方。希望人们重新认识人文文化遗产,从紧张忙碌的工作及生活中能找到一片净土。

“扬州八怪”笔下的梅花

“扬州八怪”笔下的梅花 “扬州八怪”为“扬州画派”的俗称,特指“康乾盛世”时期活跃在扬州的这一批艺术家。他们往往书画俱佳甚至是诗书画三绝,不少人还善治印。“八怪”也不仅是指八家,趣味相近而又画风相似的有李、汪士慎、高翔、金农、郑燮、黄慎、李方膺、罗聘、高凤翰、华、闵贞、边寿民、陈撰、杨法诸人。“扬州八怪”之“八”,说法不一,但说法比较集中的还是李诸人中的前八位。为什么以“八怪”来形容一群名垂青史的艺术家,也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据传因为扬州人讥讽相貌丑陋者为“丑八怪”,而以“八怪”来形容这一批大艺术家,明显地是出于贬抑。“八怪”怪在哪里?因为在当时,这些艺术家的做人、为艺显然是不合时俗的。“八怪”被人攻讦的地方,主要是其为艺不遵成法,不追古风,笔墨恣肆,啸傲士林,做人好出狂言,臧否人物。这种大张挞伐、攻讦时俗的做法,必然会惹恼卫道者及画坛的主流门派,于是,便选了个“八怪”的帽子来贬损这一群艺术家,怎料诸位大家竟以“八怪”而名标艺史,声名日益大噪。的确,在封建制度极其残酷又大兴文字狱的时代,他们却敢于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殊为难得。 如今,“八怪”的遗世之作被各地珍藏密室,看作稀世之宝,许多人都想从他们的笔墨中间领略一点罕见的怪味。“八怪”的艺术品,今天看来依然清新活泼,其中郑燮、罗聘、黄慎、李方膺、高翔、金农、李、汪士慎八位画家的绘画作品为数之多,流传之广,无可计量。仅据今人所编《扬州八怪现存画目》记载,国内外200多个博物馆、美术馆及研究单位收藏的就有8000余幅。他们作为中国画史上的杰出群体已经闻名于世界。 “扬州八怪”一生的志趣大都融会在诗文书画之中,绝不粉饰太平。他们用诗画反映百姓生活,发泄内心的积愤和苦闷,表达自己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向往。“八怪”最喜欢画梅、竹、石、兰。他们常以梅的高傲、清高、幽香来表达自己的志趣。关于“八怪”与梅花的典故传说代代相传,据说“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酷爱画梅,对梅花可谓情深意切。他的好友、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记述道:“晴江牧滁州,见醉翁亭古梅伏地再拜……”,爱梅之深在此可见一斑。而“扬州八怪”之一的汪士慎在其左眼完全失明的情况下,依然绘制了著名的《梅花纸帐》,据说,坐卧其中,可闻万树梅花的寒香。扬州因此兴起了一股以梅花帐为屏风的热潮,时至今日,方兴未艾。 在这些画家的心目中,梅花已非一般的花木,而成为令其神魂颠倒、五体投地,可与之直接对话沟通情感的知音了。“八怪”中最著名的郑板桥与梅花也有个故事,据说郑板桥当年在苏州时,常画竹子、兰花,有时也画些花羽鳞介和山水,但从不画梅花。因为在他住的桃花巷西头有一家画室,主人吕子敬擅长画梅花,是个落第秀才,拖着多病的身子,上有爹娘,下有老婆孩子,生活颇为艰难,靠卖梅花画养家糊口。他的梅花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远看花影动,近闻有花香”。当有人求郑板桥画幅梅花时,他总是谦虚地笑道:“我画的梅花比吕先生差远了。走吧,我领你找吕先生求画去!”还经常当着众人高度评价吕子敬的画,赞扬道:“吕先生画的梅花,我再学十年八年,也未必能画到这个程度。”就这样郑板桥在苏州住了三年,有一天他决定迁居到扬州去。临行时,吕子敬前来为他送行。画友相别,当然得送丹青哟。这次郑板桥赠给吕子敬的,却是一幅梅花。只见他展纸挥笔,笔走侧锋,由深入浅,画出了苍苍点点带有飞白的梅花主干。画花朵时,用墨浓淡相宜,有轻有重,花瓣用淡墨直接点出,等水分未干时又在花瓣下端以焦墨渗化。整个画面的结构,只有三四朵梅花画得清晰,余者皆涂涂抹抹,真有“触目横斜千万树,赏心只有三五朵”的意境。好一幅酣畅淋漓、笔法流动、神采飞扬的梅花呀。简直把吕子敬看呆了,愣了半天才嗫嚅说道:“郑兄有如此画梅神技,奈何不早早教我?”郑板桥平静地说:“吕兄过誉了,你我两种画风,我如画梅,必有人喜,那时吕兄画酬就会少收许多。”吕子敬感激地说:“郑兄之所以不画梅花,为的是给小弟留口饭吃啊!” 笔者没有机会考察这个故事的真实性,笔者以为,古今中外,大多数画家都是各具所长,鲜有“全才”。郑氏之所以不常画梅,与其喜好有关,毕竟郑氏所长是其“兰、竹”。故此,笔者猜测这个故事很有可能是后辈郑氏的拥戴者们杜撰的,但从中至少可以看出人们对郑板桥的喜爱。

苏州园林美文

【筑意收藏】诗意地栖居 百度首页| 登录我的贴吧我的俱乐部我的空间主页|空间装扮博客|写新文章相册|上传照片好友|找新朋友档案|留言板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 图片视频百科吧内搜索| 帮助 进入贴吧贴子搜索按作者搜索 百度贴吧> 散怀山水吧> 浏览贴子吧主:松弦青桐 添加到搜藏| 快速回复贴吧投诉 桂林酒店在线预订最优惠桂林.. 桂林山水旅游网是阳朔酒店价格最优惠的阳朔酒店在线预订网,提供五..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57735784.html, 来百度推广散怀山水 共有14篇贴子 1 【筑意收藏】诗意地栖居 诗意地栖居 作者:曹林娣来源:《苏州日报》 散文家曹聚仁先生曾说:“苏州才是古老东方的典型,东方文化,当于园林求之……”苏州园林作为世界文化瑰宝,创造了“美好的、诗一般的”梦幻境界,充分体现了中华农耕民族最高最优雅的生存智慧,也即罗素在《中国问题》中所说的“东方智慧”,成为“诗意地栖居”的文明实体。 苏州园林是具有“三绝诗书画”的士大夫们所“写”的“地上之文章”。中国的“士”,承载着社会道义和良心,他们是中国文化的载体。苏州园林文化的魅力正导源于士大夫的人格精神。 苏州园林主人都受到儒家文化的陶铸,他们自觉地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汲汲于修养,“吾日三省吾身”(网师园对联出句“曾三颜四”),有一套自律性的人生价值准则。 苏州园林将士人这种礼制观念物态化,住宅部分均取礼式建筑,建筑的大小、色彩、鸱吻的样式、门当户对、阀阅甚至门槛的高度等都严格按照帝制时代品级的规格。网师园砖刻家堂供奉的“天地君亲师”神龛,反映了帝王专制时代的皇天合一观念。皇帝是人间的太阳,皇恩浩荡犹如阳光雨露(怡园“湛露堂”)。堪为人臣表率的文天祥,他的“正气凛然”碑竖立在狮子林,这个“正气”的核心却正是“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文天祥《正气歌》)。帝王专制时代,只有臣错,断无君过,成为士人的思维定势和自觉背负的十字架,因而,臣

扬州八怪的兴起原因

论扬州八怪兴起的原因 摘要:清朝中期活跃在扬州一代的扬州八怪,在各有其风格、派系的背景下,为何会齐聚扬州,成为中国艺术史上一段佳话?这其中有着地理、历史、政治、经济、人文等各方面的因素。在它们的影响下,扬州八怪成为了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必然结果。 关键词:历史,政治,经济。 在清朝中期的扬州,活跃着一批代表着扬州画坛新风尚的画家——扬州八怪。哪些人被称为“八怪”,文献中说法不一,一般根据?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认为扬州八怪有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也有人认为是李葂、边寿民、杨法、华喦、陈撰、闽贞、高凤翰、汪士慎或金农。这样说来,“扬州八怪”共有十五个人。然而现在的“扬州八怪”已不单单指某几个画家,而是成为了中国美术史上一个历史现象。全国各地的画家齐聚扬州,他们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派系,共同谱写着那个时代扬州的繁荣。但是“扬州八怪”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又为什么会选择扬州,而不是其他的城市,比如北京、杭州?下面我们将从地理、历史、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进行分析。 扬州,地处江苏中部,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中有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江在这里交汇,历来是水陆交通枢纽、南北漕运的咽喉。受季风环境影响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自然条件优越。境内90%以上是平原, 河湖密布,拥有80多公里长江岸线,水深江阔,岸线稳定。扬州肥沃的土地与温和的气候,使其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 扬州拥有2490多年历史,历经几次盛衰,在明末清初,曾惨遭十日屠城破坏,但是战乱之后,经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发展,又呈现出了繁荣景象。古代扬州虽曾几度盛衰,但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作为我国古代水陆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总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生机与活力。扬州自汉代起兴盛,又历经唐代的繁盛,终于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时期。自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以来,处于长江与大运河交汇地的扬州便确立了其交通枢纽的地位,在交通工具不发达的古代,水路可以说是最便捷的运输方式。交通的便利直接带来了蜂拥而至的人口,和城市的快速发展。 大清盛世,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中心在南方。 北京是大清朝的都城,也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一般来说,历史名城大多以政治中心地位支持经济繁荣,北京自然也不例外。作为盛世时期的都城,北京自然也是商业活动频繁,四方商业齐聚,天下货品荟萃,成为商品集散的大市场。清朝初期,北方依仗其政治地位为其带来的优势,经济的到了长足的发展。山西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中小城镇的兴起是北方经济繁荣的一个缩影。江南经济起步较北方为晚,但其发展速度却很快,到乾隆初期,江南地区,尤其是苏、宁、杭地区繁荣富庶,成为著名的锦绣膏腴之地,经济水平远远高于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流通,并使得市镇迅速的发展。再加上江南地区河湖密布,水运发达,交通便利,使扬州、南京、杭州等地区都成为人口拥有十几万至数十万,甚至达到百万人口。 清朝中期经济的繁荣,与几代统治者共同努力不可分割。从康熙二十年平定叛乱到康熙五十年,大清赢得了三十年的和平,专注于恢复和发展生产。当时,人心安定,边疆稳固,国内安宁。康熙大帝治黄治淮,疏通运河,兴利除弊。朝廷关系融

《寄扬州韩绰判官》教学案

第六专题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寄扬州韩绰判官》 课前自主学习(学案)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品读古诗,想象诗中的景色,感悟作者对故人、故地的思念之情。 2、了解作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杜牧是晚唐大家,诗、赋、古文均擅长,书画也精。他在诗歌上的艺术成就是以七绝最为人称道,诗写得感慨深切,情辞新秀,其次是七律。他的咏史怀古诗有一种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诗受杜甫、韩愈影响较深。总体上说,杜诗是以明丽的意象和俊逸的风骨,加上他特有的历史感所形成的诗的深远开阔的视野,构成了一种特殊境界。与李商隐齐名,也称“小李杜”。有诗文集《樊川文集》。 2.相关知识 十年一觉扬州梦 淮南节度使牛僧孺镇守扬州时,辟杜牧为掌书记。杜牧在扬州颇好游宴,纵情声色。当他接到任命调离扬州时,他的幕主牛僧孺给他饯行。席间,牛僧孺取出一个大盒子,交给杜牧。杜牧打开一看,里面全是牛之手下关于杜牧行踪的报告,写着:“某年某日,杜书记在某处宴饮(或在某妓院歇宿)。”杜牧看了,很是惭愧。牛僧孺劝他不要因为生活小节而影响将来的事业。杜牧听了,很是感激。离开扬州,写下了《遣怀》诗以纪念扬州生活: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3.文题背景 唐代的扬州,是闻名海内外的大都市,很多文人墨客都特别向往,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句“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明月在扬州”“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对于扬州,杜牧的感情是复杂的。他早年仕途失意,曾十年浪迹江南,扬州是他呆得最多的地方。他在那里游山玩水,出入寺院,自得其乐,还进出秦楼楚馆,倚红偎翠,以酒为伴,过着放浪形骸的生活。扬州是他潦倒江湖而不堪回首的地方,但也是他享受生活、饱览江南名胜与美女的所在。 此诗是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由淮南节度使幕府回长安供职后所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公元835年(唐文宗大和九年)秋或836年(开成元年)秋。“性疏野放荡”的杜牧,在这样的环境中,常出没于青楼倡家,有不少风流韵事,韩绰在这方面是他同道,所以回到长安后写诗寄赠。 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 青山/隐隐/水/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

苏州园林分析

江南园林之苏州留园 ——四大园林之一研究分析东方园林: 东方的园林不论是儒家思想还是道家思想都把人和天地万物联系在一起,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引着人们去亲近自然,利用自然,同时也指引着园林的营造活动。基于这两种不同的思想,东西方园林才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形式 2.江南园林与建筑 1)所抒发的情趣不同:与其他建筑相比,园林追求如诗似画的意境,所谓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对园林景观的描述,都说明园林不同于一般的建筑。 2)构图的原则不同:古代的建筑一般追求多轴对称然后组合成空间多进院落,具有明确的统一性。而园林有法而无定式,多追求生气和活力及其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3)对待自然环境的态度不同:一般的宫殿民居等建筑由于受传统建筑营造法式的影响多采用内向布局,如四合院格局。而园林多追求与自然山石水池建筑想结合,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地。 4)对意境的追求不同:对意境的追求在中国园林中已由来已久,古代的许多田园诗山水诗也都跟园林有着相生相长的关系。《园冶》中所说“多方胜景,咫尺山林”就是强调园林中对意境的追求。 一、江南园林——留园

1.简介 留园是中国著名古典园林,位于江南古城苏州,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 卿徐泰时的东园。园内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所作。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旧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光绪初,归官僚豪富盛康,扩大增添建筑,改名“留园”。 留园有“吴中第一名园”之称。与其它园林主要不同的是,园 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全园面积共50余亩,存在于市井之中,在这有限的空间里能把山水庭园,田园风光,山林野趣等不同的风光情趣相辅相承溶于一体,是留园的 一大特色。 2.布局 全园大致分为四部分:中部为许奉时的东园和寒碧庄的原有基础,经营时间最久,是精华所在。东北西三部分是光绪年间增加的。中部又分为东西两个区,东区以建筑组合为主,西区以山水池苑为主,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在建筑构图以及以及有关论述形式美的书籍中,一般把“主从”作为一条重要的审美准则。但对于江南那些私家园林来说,却并不对这条准则生搬硬套。对于留 中部 东部 北部 西部

中国古典园林假山艺术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假山艺术 摘要: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已有过记载,人们对山石的崇拜现象,古人对石头的热爱达到了生死相依、血脉相连的地步。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无论是北方园林还是江南园林,蜀中园林还是岭南园林中都离不开石,可谓是无园不石,无园不山。本文从三方面来简析假山艺术,意在希望更多的人关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关键词:假山艺术、发展、石材、结构 ABSTRACT:Rockery is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In human history, have been recorded, people worship phenomenon of rock, the ancients love of stone up to the life and death dependency, by blood.Both royal gardens and private gardens, both north gardens and jiangnan gardens, shu in the garden or cannot leave the stone of lingnan gardens, is not garden stone, no garden no mountain.This article from three aspects to analysis the rockery art to hope that more and more people pay attention to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rt. KEYWORDS:R ockery art, stone material, structure ,development 一、前言 对于“园林”一词,人们有太多的解释和观点。把各种解释概括为“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块上,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原理和美学规律,创造出的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界。”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四大元素有叠石、理水、建筑、树木。它们彼此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构成意境深幽的园林氛围,但它们各有自己的存在方式和外部特征。其中假山是园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假山概述 假山石园林中以造景为目的,用土、石头这两种材料人工堆砌成的供人们欣赏的山体,它的类型大致分为土山、石山、土石山、带土石山、带石土山这五种。假山的做法一般是叠石和置石。叠石是用许多小块山石堆叠而成的具有自然山形的假山,叠石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仿人间物象的形体,重在传神,另一种是

环秀山庄大假山

环秀山庄大假山 环秀山庄原为五代广陵王钱氏金谷园故址,清道光末年为汪氏耕荫义庄,亦称颐园。园林面积不大,仅0.l公顷。全园以山为主,以池为辅,充分体现了苏州园林叠山理水的精髓。在小空间范围内,凝聚了中国传统山水诗,山水画的美学意境。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结构的特点在于“境生于象外”,象为实,境为虚,实中有虚,虚从实来。正如园林中的一亭一阁通过特定环境,可产生无限的空间,给人以丰富的感受一样,园林中的一山一水通过艺术处理,同样能凝集自然山水之精华,给人以广阔无穷气象万千之感。环秀山庄的假山就是一成功的典范。此山虽占地仅0.033公顷,高不足7米,但蕴含了群山奔注,伏而起,突而怒之气势,表现了岭之平迤,峰之峻峭,峦之圆浑,崖之突兀,涧之潜折,谷之深壑等山形胜景,为崇山峻岭名山大川之缩影。 园林布局南部为主厅,北面平台伸至池边,西边紧贴围墙布置边楼,中部及东北部均为主体山林,设问泉亭、補秋山房。山上置一方亭,名半潭秋水一房山,山势一直绵延至东北边界围墙。此园与其它小型的苏州园林的常规布局大致相同,但在各部分所占的比例及主题内容的侧重上则有所不同。一是重点突出山体,其所占面积起过全园一半;二是收缩水面,使水体环绕山形迂回曲折,似山崖下之半潭秋水,水依山而存在,并沿山洞、峡谷渗入山体的各个部分,一刚一柔,一阳一阴,缠绵相交互相依存。

全园空间一气呵成,仅在西北部,由边楼至问泉亭的曲廊凌水而过,将西北角分隔出一小空间,在西北角紧贴围墙设半壁山崖,作为对景,壁上刻“飞雪”两字,为飞雪泉遗址,内外水脉贯通,源远流长。主体假山山体外观雄浑,不似一般园林中假山以单峰姿态为重,颇具名山之侠骨。就单块叠石材料来讲也许无特别之处,但由于叠石出自名家之手,为乾隆年间叠山名家戈裕良所作,其石块按湖石纹理、色泽、体形巧妙拼接,悬崖用湖石钩带而出,似真山洞壑一般,外观浑然天成。 山势组合外合内分,外观凝重厚实,整体合一,以势取胜。内部则蕴合洞穴、峡谷、天桥、蹬道、涧流、石室等,其间主要以两条幽谷,呈人字形会于山中,将山分为三部分,并引水而入。沿峭壁散置步石。涧水潜流其间,山幽谷深,水流淙淙,两面石壁直插云天,使人顿生寒意。更有石梁架于谷上,似天桥凌空飞渡。至深处,突现山洞洞口,洞内有石室,可供坐息,地下还有石洞通水面,上下天光,映入洞中。出洞可沿蹬道拾级而上,山道险要,往往绝处逢生。山径盘旋,忽上忽下,忽开忽合,忽明忽暗,忽聚忽散,忽断忽连,忽内忽外,路径长达六、七十米,在如此狭小的空间内使人产生“山林深邃”的感觉。 后山以土为主,广植林木,山上空亭冀然,退于主山峰之后,使主体山峰更为突出、高大。山上树林以黑松、青枫、女贞、紫蔽等为主,或亭亭如盖,或从石缝中横盘而出,石缝中攀缠着藤萝野葛,颇具山林野趣。 此园的特色如其园名所示,以山取胜,然在整体环境的处理上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环秀山庄”主厅北面平台过大,挤占了水面面积,

扬州八怪景点导游词3篇(完整版)

扬州八怪景点导游词3篇 扬州八怪景点导游词3篇 1: 扬州八怪景点导游词 扬州八怪之说,由来已久。但8人的名字,其说互有出入。据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的八怪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此外,各书列名八怪的,尚有高凤翰、华嵒、闵贞、边寿民等,说法很不统一,今人取八之数,多从李玉棻说。扬州八怪,职业而已,不能说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有时含贬义。 从康熙末年崛起,到嘉庆四年八怪中最年轻的画家罗聘去世,前后近百年。他们绘画作品为数之多,流传之广,无可计量。仅据今人所编《扬州八怪现存画目》记载,为国内外200多个博物馆、美术馆及研究单位收藏的就有8000余幅。他们作为中国画史上的杰出群体,已经闻名世界,把徐渭的泼墨手法发挥到顶峰。 扬州八怪之八位画家,生前即声名远播。李鱓、李方膺、高凤翰、李勉,先后分别为康熙、雍正、乾隆三 代皇帝召见,或试画,或授职。乾隆八年,弘历见到郑板桥所作《樱笋图》,即吟诵了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玺。乾隆十三年,弘历南巡时,封郑燮为书画史。罗聘尝三游都下,一时王公卿尹,西园下士,东阁延宾,王符在门,倒屣恐晚;孟公惊座,觌面可知。

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有时含贬义。近现代名画家如王小梅、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任伯 年、任渭长、王梦白、王雪涛、唐云、王一亭、陈师 曾、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潘天寿等,都各自在某些方面受扬州八怪的作品影响而自立门户。他们中多数人对扬州八怪的作品作了高度评价。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悲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在扬州当地还流传这一种说法: 扬州八怪是指扬州地区的丑八怪。由于扬州八怪的艺术风格不被当时所谓的正统画派所认同,而且他们追求的就是自然,就是真实、现实,他们就把一些生活化,平民化的都搬到他们的书画作品之中,甚至把社会的阴暗面揭露出来。这种行为使得统治者的利益受损,说他们都是画坛上不入流的丑八怪,扬州八怪因此而得名。文艺理论家最后把扬州八怪归纳为8人。在扬州当地有纪念馆,就立着他们的雕像。职业而已,不能说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 2: 扬州八怪景点导游词 扬州八怪之说,由来已久。但8人的名字,其说互有出入。据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的八怪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此外,各书列名八怪的,尚有高凤翰、华嵒、闵贞、边寿民等,说法很不统一,今人取八之数,多从李玉棻说。从康熙末年崛起,到嘉庆四年八怪中最年轻的画家罗

各放其彩的造园艺术--以网师园和艺圃的比较谈苏州园林的空间组织

各放其彩的造园艺术 ——以网师园和艺圃的比较谈苏州园林的空间组织 The different wonderful art of Suzhou Gardens ——Investigating the spatial organization of Suzhou Gardens from the comparison of Wangshi Garden and Yipu Garden 夏倩XIA Qian 【摘要】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园林数量众多、布局独具匠心、建筑巧夺天工、景致变化多端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文章从网师园和艺圃造园的各个方面的比较入手.阐述苏州园林的空间组织方法。 关键词: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空间组织,网师园,艺圃 【Abstract】China’s Suzhou garde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s a wonderful work,it has number of public gardens with elaborately unique layout,pointing carriage,the variety of scenery attracts many Chinese and foreign tourists.The actical described the method of the spatial organization of Suzhou gardens from all aspects of the gardening art of Wangshi Garden and Yipu Garden. 【Keywords】Suzhou Gardens; gardening art; spatial organization; Wangshi Garden; Yipu Garden 1 前言 作为现存苏州园林中中小型园林的典范佳例,网师园和艺圃在平面布局上均以池水为中心并将园内建筑集中区与园林游憩区划分开来,而以内聚型的水池为主要景区。虽然两园的池水平面形态与尺度几近相同,理水方式、沿水布局也多有相似,但其中不同的空间组织与细部处理也着实为观赏者带来不同的体验感受。通过对两园的比较分析,尤以水景区空间布局与细部处理为主,可窥古典园林传统理水方式之一斑,并深刻体会造园艺术手法的用意与效果。 2 总体空间组织 网师园东部为住宅区,前后三进,屋高宇敞,内部装饰十分雅洁,外部砖雕极其细腻。中部为主园景区,以池为中心,池水明净,犹如大块明镜;西部为内园区,建有小型庭院,精巧、古雅。而艺圃以一泓池水为中心,池北以建筑为主,池南则因阜叠石为山。池的东西两岸以疏朗的亭廊树石作南北之间的过渡和陪衬。两园都因为中央水景而倍增活力,天光山色、亭阁花木的倒影清晰地从中映现出来,形成了虚实对比的美景(见图1)。 谈中国园林,离不开其规划布局和空间组织,中国园林以山水为骨架,建筑为辅。空间序列组织是关系到园林的整体结构和布局的全局性问题。有人把古典园林比喻成山水画的长卷,意思是指它具有多空间,多视点和连续性变化等特点,园林建筑的布局直接影响着园林的规划布局。苏州园林的空间组织讲究含而不露,不像欧洲花园那样一览无遗地展现它的规模与气派。到任何一个苏州私家园林去,都是用欲扬先抑和渐入佳境的布局手法,给每一位入园者有种期待和新奇的感觉。 刘敦桢先生早有总结“以水池为中心,辅以溪涧等其他水景,配合山石、花木和亭阁形

苏州园林论文

苏州园林论文 苏州园林就是我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有疏郎开明,厅榭典雅,花木繁茂,水廊逶迤,极具江南水乡风味的拙政园;有厅堂轩豁,廊宇周绕,奇石争雄,被成为“吴中第一名园”的留圆;有雅素精巧,曲径通幽,庭园紧凑的“园中瑰宝”网师圆;有石狮林立,迷宫探幽,变化无穷的狮子林等等,正如童巂教授所言:“大小园墅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少见”,它将有限的空间集文字、书画、建筑、雕刻等多种艺术,并把山光、水声、月色融入其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将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的淋漓尽致。作为一名园林专业的学生,四天的实习犹若将自己置身于一个文化艺术的汪洋中,所到之处受时间之限,然仍可以窥见一斑,徜徉于这个为世人所赞叹的艺术的殿堂。 1、园林的立意 苏州园林的风格特色的根基 苏州的特色何在呢?有人说苏州的风格在于柔与,即吴语所谓“糯”。“糯”就是对苏州风格的简要概括,“糯”字包含柔美、温文尔雅、细腻、潇洒等等,同样苏州的园林也有着“春夏秋冬皆有景,阴晴雨雪都成趣”淡雅的风范,当然传统的存在也受到历史的影响,回避倾轧的官场就是苏州园林的起因;寻求返朴归真氛围,就是苏州园林的意境;折射文化的韵味,就是苏州园林的底蕴;山水花木、亭台楼榭构成苏州园林的基因;粉墙黛瓦、栗柱灰砖染出苏州园林的基调。“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请”,而以园言志,以景寄情,也正体现了苏州园林浓郁的人文气息与诗情画意的意境。 传统文化理念的影响 远山无脚,远树无根,远舟无身,这就是画理,同样也就是造园之理。苏州的园林不仅就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就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古代的造园家在设计时力求园林中每个观赏点,瞧来都就是一幅幅含义深远而有不同层次的画。正所谓:“古人构园置景,以体扬立意为先”,名师巧匠们,对特定的人文自然环境,体察入微,心有所得,然后筹划布局,剪裁景物,开拓意境,形成园林特有的风貌。另外古人善于将宗教的事物动静变化的辨证关系应用于园林创作中,景物有动观静观之分,造园之前,首要考虑。所谓静观,就就是园中予游人多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赏线。例如网师园园子较小就是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而拙政园面积较大,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廊引人随,移步换景,这就是动观。 江南淡青绿山水,每以赭石及草青为底色,轻抹石青石绿,建筑勾勒间架,衬以淡赭,清新悦目,正就是江南园林之粉本,故“立意在先,协调从之”。 2、苏州园林的写意 苏州园林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其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与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尤其就是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形成了写意的山水艺术思想,对后来的皇家园林在意境与创作思想上以及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苏州园林就是城市中充满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造园家在这个浓缩的“自然界”,以“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园内的山水花木呈现四季季相变化,使人们可以“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 苏州园林的布局 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往往面积不大,但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曲径通幽,庭院深深,江南园林常以大小空间的巧妙组合,互相对比,产生深曲折的艺术效果,且使主要空间显得更加开阔,正如留园的入口欲扬先抑的空间组合就是佳例,而狮子林增添了大船与水面不相称,却就是败笔。 苏州园林一般在布局上以水为中心;在结构上以小巧取胜,以小见大,移步易影;色彩上粉

寄扬州韩绰判官翻译、赏析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代: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译文 青山隐隐起伏,江水遥远悠长,秋时已尽江南的草木还未凋落。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 注释 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 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一作“遥遥”。 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凋:凋谢。 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玉人:貌美之人。这里是杜牧对韩绰的戏称。一说指扬州歌妓。 教:使,令。 创作背景 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在幕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此诗是杜牧离开扬州以后,在江南怀念昔日同僚韩绰判官而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大和九年(公元835年)秋或开成元年(公元836年)秋。 鉴赏 这是一首调笑诗。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意思是说你在江北扬州,当此深秋之际,在何处教美人吹箫取乐呢?颓废喧哗的地方更让诗人怀念对面江南的青山绿水。 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在幕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这首诗当是杜牧离扬州幕府后不久寄赠韩

绰之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大和九年秋或开成元年秋。杜牧在韩死后作过《哭韩绰》诗,可见他与韩绰有深厚的交谊。 前两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回忆想像中江南的秋日风光:青山一带,隐现天际,绿水悠长,迢迢不断。眼下虽然已到深秋,但想必温暖的江南草木尚未凋零,仍然充满生机吧。扬州地处长江北岸,但整个气候风物,实与江南无异;不少诗人有“烟花三月下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说明扬州在当时人的心目中,简直是花团锦簇,四季如春;而诗人此刻正在北方中原地区遥念扬州,因而他自然而然地将扬州视为风光绮丽的“江南”了。“草未凋”与“青山”、绿水组合在一起,正突现了江南之秋明丽高远,生机勃勃的特征。诗人非常怀念繁华的旧游之地,在回忆想像中便赋予扬州以完美。这两句特意渲染山青水秀、草木常绿的江南清秋景色,正是要为下两句想像中的生活图景提供美好的背景。而首句山、水相对,“隐隐”、“迢迢”迭用,次句“秋尽江南”与“草未凋”之间的转折,更构成了一种抑扬顿挫,悠扬有致的格调,诗人翘首遥思、怀恋繁华旧游的感情也隐约表达出来了。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诗的三四两句美景落到旧日同游好友韩绰身上,点醒寄赠之意,趁此表现出扬州特有的美景佳胜,和自己对它的怀念遥想,诗人将回忆之地集中到“二十四桥明月夜”,因为此景最能集中体现扬州风光繁华独绝、浪漫美丽。二十四桥,是唐代扬州城内桥梁的总称,所谓“二十四桥明月夜”将活动场所集中在小桥明月,实际上等于说扬州明月夜,更加突出扬州的“江南”水乡特点,杜牧在扬州作幕的两年中,经常于夜间到十里长街一带征歌逐舞,过着诗酒流连风流放纵的生活。当时韩绰想必也常与诗人一起游赏。诗人设问: 此时此刻,你在二十四桥中的哪一桥上教歌女伎倡们吹箫作乐、流连忘返呢?“何处”应上“二十四桥”,表现了想像中地点不确定的特点,且以问语隐隐传出悠然神往的意境。这幅用回忆想像织成的月明桥上教吹箫的生活图景,不仅透露了诗人对扬州繁华景象,令风流才子们醉心不已的生活的怀恋,而且借此寄托了对往日旧游之地的思念,重温了彼此同游的情谊;既含蓄地表现了对友人的善意调侃,又对友人现在的处境表示了无限欣慕。

古典园林之叠石造山

中国古典园林之叠石造山 作者:卢家卫 (建筑工程学院,建筑111,201101624113) 指导教师:宋晓庆 摘要:园林中的山石因其具有形式美、意境美和神韵美而富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被认为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叠山以山石,土为材料,以自然界中的山川形态为模本构筑的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特有的表现手法之一。叠山手法在古代造园中着悠久的历史,经过长期的演变,成为园林造景的重要手段和独特技艺。堆山叠石是营造古典园林的重要手法,它师法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园林中的山石不同于一般的自然山石,它除了兼备自然山石的形与神外,还有传情的作用,古典园林常借山石抒发情怀。 关键词:山石、园林、意境、师法自然、写意 1.历史沿革 1.1、起源于秦汉 秦汉之际秦、汉之际人造假山之风大为盛行,而且规模很大,这时的假山是远景式的土山和土、石相结合之山。《三秦记》记载,秦始皇派徐福入海到海上三神山求仙药未果,于是在咸阳凿长池,引渭水,在水中堆蓬莱山,以求仙人降临。《史记?封禅书》记载,继秦始皇之后,汉武帝又在长安建宫内凿太液池,池中仿海上三神山,营造了方丈、蓬莱、瀛洲3座人造神山。这种海岛神山之说虽来自方士求仙的编造,但它对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发展,特别是对皇家园林的布局变化有着重大的意义。 1.2、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晋西晋和南北朝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时期。文人、士大夫大都崇尚玄学和清谈风,否定现实,寄情山水,秉承了庄子逍遥避世的思想,讴歌自然景物和田园风光的诗文涌现文坛,山水画开始萌芽。此时,人们对自然美有了更深的认识,促进了自然山水式园林向更高水平发展以及造园活动的频繁开展,私家园林应运而生。未经加工的天然美石,姿态奇异,俏丽挺拔,深受文人雅士喜爱。他们常选美石,孤植于园内,以作足不出户地恣情欣赏。南北朝时,置石立峰还被写入正史,可见,此时置石立峰已经较为普遍。1.3、发展于唐宋时期 唐宋两朝是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文学、书画等艺术的辉煌时期。唐朝的造园发展是整个历史脉络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

大学语文苏州园林论文

大 学 语 文 论 文 课头号:L0134 31号 信管学院

浅谈苏州园林之美 摘要:中国园林是以中国园林是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思想,以花木、水石、建筑等为物质手段,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无尽的,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苏州园林作为我国园林城市的代表,在园林方面有极高的造诣。苏州园林这枝建筑艺术奇葩在注重文化和艺术协调统一的前提下,体现出了自然美,和谐美,布局美,意境美和书法艺术之美。本文就从园林的构景要素,布局原则,构景手法等多方面来谈谈苏州园林的独特之美,深入的阐述了苏州园林对中国园林的重大贡献。 关键词:苏州园林;布局;中国园林; 私家园林,是艺术中的艺术。它们犹如放大的盆景,景致,秀雅,带着清淡诗意的情调闲闲地隐藏在街巷的某一个角落,不张扬,却也不做作。 据地方志记载,苏州城内大小园林将近200处,为全国之冠。苏州园林,在布局、结构、风格上都有自己的艺术特色,被称为苏州四大古典园林的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 苏州园林的美具有其独特的特征,不仅体现在有山,水,花木,建筑构成的自然美和和谐美上,而且也体现在其所构置的意境美和书法艺术美上。从总体上讲,苏州园林的美具有了自然美,而且更胜与自然美,充分的将“天人和一”的道家思想,融合到了园林的建筑之中,使园林的自然美和建筑美,人工美和天然美和谐的统一起来,其美一达到了很佳的境界,无以伦比,古今仅见,而且具有都特的文化内涵,再我国的园林史上有其独特的地位。 一、构景要素 谈到中国园林的构造就离不开山,水,花木,建筑这四个基本要素,苏州园林亦是这样的。并且苏州园林的美也是有这四个要素所体现出来的。 园林的骨架,“布山形,取峦向,分石脉”造园必筑山,有了山才能绿影一堆。筑山在园林中极为重要,而且其也是园林美的一个重要原则。山之美,不仅表现在选石上,同时也体现在山之造型上,二者却一不可。其中苏州园林的自然美,和谐美表现的更加惟妙惟肖。 苏州园林最美之处是它的水,无水不成景,无水不成园,因此有“无水不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