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药品的分类管理

药品的分类管理

药品的分类管理
药品的分类管理

药品的分类管理

摘要

目前,在我国上市的中西药品数以万计,除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以及戒毒药品外,其余药品均可在市场自由购买使用。这样,消费者就很容易因为自己对药物的不了解而导致滥用药物而危及健康,甚至于生命。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国家落实对药品的分类管理,通过结合中国国情,按照“积极稳妥,分布实施,注重实效,不断完善”这十六字方针,来逐步加强处方药的监督管理,规范非处方药的购买过程,改善现有的药品自由销售状况,从而保障人们用药安全有效,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地进行自我保健。

目录

1.药品分类管理的重大意义

2.药品分类管理对安全用药的重要性

3.实施药品的分类管理面临的问题和难处

4.药品分类管理所取得的成果

5.完善并加强药品的分类管理

1.药品分类管理的重大意义

药品分类管理是国际通行的管理办法。它是根据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原则,依其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的不同,将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并将非处方药分为甲、乙两类,且作出相应的管理规范。

据了解,现在国家药品监管局,党中央及国务院十分重视药品的分类管理工作,要在我国建立并完善药品的管理制度,这是对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监督管理深化改革的一件大事,对实现我国“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起着重大作用。

总的概括起来说,药品分类管理有着以下三个重大意义:

(1)有利于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

药品是特殊的商品,它有一个合理使用问题。消费者不了解药品的药性机理,配伍禁忌等,盲目的进行购买,会使假劣药在市场上大量流通使用,药物缺乏疗效,或者发生用药错误,造成药物的急、慢性中毒等安全问题。这不仅浪费药物的资源,也给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带来许多不良反应。有的还会产生机体耐药性或耐受性,而导致以后治疗的困难。进行分类管理后,就可以使消费者对药品的性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克服药品的使用不当的缺陷,减少由于不了解而引起的一些不必要的悲剧。

(2)有利于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药品的分类管理推动了医药卫生制度的改革,增强了人们的自我保健,自我药疗意识,为医药行业调整产品结构,促进医药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3)有利于逐步与国际上通行的药品管理模式接轨

药品由于其的特殊性,可以有目地的调节人的生理机能。本世纪50-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就发现了某些药物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因此制定了相应的法规。随着这些国家对药品分类管理法规和监管的日趋完善,世界医药工业和卫生保健事业的不断发展,再加上认识到此举的重要性,世界卫生组织也向发展中国家推荐了这一管理模式,并建议各国将这一管理制度作为药品立法议题。因此,完善了药品的分类管理,就可以加强国际间合理用药的学术交流,提高自身的用药水平。

2.药品分类管理对安全用药的重要性

有资料显示,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3年收到的3万多份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处方药的不良反应占97.4%。就其中的处方药来说,由于AAA 将抗生素视为“万能药”,有任何风热头痛,就习惯性地去药店购买抗生素。抗生素“日常化”滥用使得越来越多的病菌产生耐药性,而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也使人们在服用后不良反应增多,使治疗失败。

如:B-内酰胺类抗生素会产生恶心、呕吐、腹泻,肾功能受损等不良反应喹诺酮类药物会产生中枢神经毒性、肝毒性、肾毒性,低血糖等

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等会造成耳毒性、前庭功能失调,引起心肌抑制、呼吸

衰竭、尿量减少或增多,口服这类药物还会引起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等其它不

良反应。

由此可以看出,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而进行药品的分类管理就是为了抑制人们滥买抗生素。

另外,有些药品含有一定量的成瘾性物质,如果不进行严格的分类管理,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

例如:愈酚待因口服溶液这一药物,它能缓解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痰、鼻塞、喘息、喷嚏,发热等症状。对于治疗咳嗽效果则更佳,但在它的成份中,每1ml就含有磷酸可待因1.0mg,可待因长期服用会使人兴奋,产生一种依赖性,从而使人成瘾。而且这种药物由于口感颇佳,一般都给小儿服用,这就更需要慎之又慎,引起高度重视。所以,依据药品的管理法规,这种药品2岁以下的儿童及新生儿一般不推荐使用,并且如果购买一定要当场仔细的检验处方,否则有可能会影响病人的一生,导致他们一辈子的痛苦。

正因为药物的滥用有着各种各样的危害性,所以药品的分类管理对安全用药有其的重要性,是安全用药的基础,加强药品的分类管理是绝对必要且必须的。

3.实施药品的分类管理面临的问题和难处

为了加强完善药品的分类管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先后完成了五批非处方药的遴选工作。但事实上,药品的分类管理工作推行的并不尽如人意,仍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难处。

(1)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标签管理略显不足。

我国对于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标识为药品上的“OTC”标志作为分类管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依据,可由于我国对处方药的标签,包装都没有具体,明确的要求,反而对非处方药做了一系列的规定,因此,虽然对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进行了分开摆放,可实际作用并不明显。个别药店药师和营业员并不清楚规定的几大类处方药品目录,应该凭处方销售的药品却放在开架柜台上销售。可见,会对人体产生较大危害的处方药的管理上并没有做到使人一目了然的程度。

(2)抗生素的销售并不到位。

由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到位,医药不分家,使基本上所有的处方都掌握在了医生的手中。从我国医院现行的体制看,医院大多是公立性的,国家对医院经费投入不足,使药品收入成为医院的主营收入,所以医院并不愿意让处方流向社会药店,。再加上目前药店数量太多、恶性竞争、处方难求、药品价格太低、毛利越来越少的情况,使凭处方购买抗生素变成了一纸空文,只是象征性的转化成了登记销售,使得药品的分类管理难以彻底的实行。

(3)药学技术人员匮乏,分布不合理。

部分药店没有“药师暂时离岗,暂停销售处方药”的告示牌。从业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要求,有些执业药师并不名副其实。因为执业药师的低待遇,而使许多执业药师情愿将执业药师证挂在药店少拿点费用,也不想在职在岗的上班,并且由于考试的不合理,使许多执业药师其实并不具备独立作业的能力,也制约了这项工作的开展。

(4)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配套和医疗保险定点药店数量过少。

这造成了购买的药品不能及时报销等问题,也影响了药品分类管理的推行。

4.药品分类管理所取得的成果

当然,虽然我国的药品分类管理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各级药监部门增强了对"分类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思想观念和运行机制上为开展此项工作做好了准备,并与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协调组建起相应机构,促进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稳步实施。

(2)通过进行广泛宣传,为顺利实施药品分类管理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3)强化了培训,培养了一大批熟识药品分类管理业务的从业人员和管理人才。

(4)以点带面取得较大成效。首批3个试点城市(深圳,无锡,绵阳)各具特色:深圳市在试点工作结束时,已有240家药店实施了药品分类管理,占全市零售药店总数的29.1%;到2001年底全市1368家药店已全部实现了药品分类管理。无锡市实施药品分类管理的药店由试点结束时的80家,发展到现在的450家。绵阳市实施药品分类管理的覆盖面由试点工作结束时的3区1城3县1市扩大到现在的3区1城6县和10个乡镇,实施药品分类管理的药店由原来的141家增加到205家,并实现了市属所有县级城市至少拥有1个以上实施药品分类管理的零售门店的目标。

这些现象都是令人可喜的

5.完善并加强药品的分类管理

我国实施药品分类管理的时机已基本成熟。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自我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对安全、有效、方便,合理用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为建立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社会基础;医疗卫生体制,医疗保险制度等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建立并

完善药品分类管理制度提供了改革依据;统一的药品监督机构的成立,为建立并完善新的药品监督管理法规体系提供了组织保证;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为顺利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奠定了工作基础。

针对这,我国制定了四个措施,提出了五点要求。

四个措施为:(1)逐步完善药品分类管理立法,包括:建议在修改《药品管理法》时增加药品分类管理条款,陆续制订和颁布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办法,药品商品名称管理办法,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仿制药品、进口药品和新药中的非处方药管理办法。待《药品管理法》修订后,会同工商部门修改药品广告审查标准和审查办法。

(2)逐步推进凭处方购买处方药规定的实施。现阶段,对处方药实行双轨制管理,分期分批公布必须凭处方购买的处方药并加强管理。除必须凭购买的处方药外,其他处方药既可以持方购买,也可以直接购买。利用3-5年时间,实现所有处方药都必须凭处方购买。

(3)视今后药品市场秩序整顿情况,确定公布乙类非处方药时间。第一批《国家非处方药目录》药品,暂时全部按甲类非处方药管理。

(4)逐步与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其他相关问题,包括:非处方药价格能否放开;非处方药能否进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零售药店的销售规范管理等等。

五点要求是:(1)各级药监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药品分类管理的组织领导,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方案,实行目标管理,落实目标责。。

(2)加大推行力度,努力扩大药品分类管理覆盖面。

(3)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对不按规定销售的行为,一定要依法严肃查处。

(4)进一步完善各项配套政策。

(5)继续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

这些都是为了确保药品分类管理更加完善。

尾声

建立、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关系到药品监督管理的各个环节,涉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相关改革和政策配套。同时,这项制度也关系到药品生产、经营、使用者和广大人民群众已形成的利益现状。所以,营造药品分类的社会氛围至关重要。我们要通过科学的宣传教育,逐步增加公众合理用药知识,改变公众传统的用药习惯;通过积极有效的宣传,引导药品零售企业积极开展药学服务,并在宣传手段上应注重贴近和多样性。因此,这项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会遇到许多困难,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和实现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将会同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工商局、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等部门积极研究政策,力求整体推进。实施药品分类管理事关全局、意义重大,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必须群策群力、协调一致、共同推进,才能确保此项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致谢

衷心感谢上海医药职工大学的每位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以及我所实习的华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岱岳区第二人民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 度 2015年,卫生部就出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各医疗机构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 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是指: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是指: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的抗菌药物。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是指: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患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

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由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主要为: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噻利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比阿培南等;多肽类与其他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等;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等。 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一)医院将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工作纳入医疗质量与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级责任人和各项责任内容,切实将各项管理要求落在实处。 (二)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药事管理委员会下设“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 (三)抗菌药物管理小组的职责和任务 1、根据情况,参照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制订我院抗菌药处方集,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分级管理实施情况,并根据临床需要,定期调整。

药品分类管理

浅析药品分类管理 组员:李峰魏全智白银平孔雨晨张岚秦德晴童立勤药品分类管理是国际通行的药品管理办法,它根据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原则,依其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不同,将药品分为处方药非处方药,并能做出相应管理规定。核心目的是加强处方药的管理,规范非处方药的销售,减少不合理用药,确保人民用药的安全可靠。世界最早实行药品分类管理的是美国,195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Durham-Humphrey Amendment of1951》该修正法案规定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类标准,英国在1968年颁布实施了《医药法》将药品分为普通药PSL药房药和处方药POM。而我国自2000年1月1日实行分类管理制度。十余年来我国逐步推行药品分类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分类管理的初衷波及人们用药安全。 1、我国药品分类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处方管理尚不规范 现行的医疗卫生体制,医疗保险制度导致医药难分家,使得处方难以很少能流向药店,药店出现有药无方,一些药店为了利益难免造假,还有处方的真实性、开方这的资格无法准确判别。 1.2医师职业道德有待提高 回扣风盛行的今天,部分医生被利益诱惑,在给患者开方时本使用廉价低效药就可以的却开了高价高效高回扣的药,大处方也比比皆是,这种行为长期发展不被遏制必定会使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划分失去意义。 1.3执业药师数量不足分布不合理执业素质高低不齐 按中国现有人口计算,我国将需要80万名职业要是才能满足市场需求据统计截止到2007年底,我国执业药师人数仅为15万人,缺口还很大。仅在有限的执业药师还有一部分留在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而不是在最需要的药店直接面对消费者。 1.4人们对药品分类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尚不够充分 我国在哦我药疗历史悠久,观念根深蒂固,患者对凭医师处方才能购买不理解认为程序麻烦,不了解这一制度目的是为了避免延误病情,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保障用药安全。 1.5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目录问题 处方药的遴选原则应用安全、疗效确切、质量稳定、使用方便这些原则在适用过程中会出现含糊不清,缺乏课操作性。药品由RX转为OTC之后适用寿命从8年延长至32年生产企业由于利益驱动我国的OTC近几年从325种增加到5506种,为此担心有不符合标准的的被选入。 1.6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标签管理问题 我国对非处方药实行必须在包装印有OTC标志,对处方药没有要求,在药店摆放是分开摆放,有OTC标示的放在一起,反之没有处方药没有要求,造成误解认为非处方药需要特别管理而处方药不需要,有点本末倒置的感觉。 2、针对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给出一些建议 2.1规范处方管理 从全社会来看,国家要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药分开,实现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分开,尽快实施社会保障部门、医疗部门和药品广告管理部门配套改革措施,健全各方面法律法规。建议对医师建立电子档案,共享到网上让广大

高警示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高警示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高警示药品的管理,根据高警示药品的安全级别,采用“金字塔式”的分级管理模式,将高警示药品分为A、B、C三级。 A级高警示药品是高警示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警示药品,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B级和C级高警示药品危险程度相对较低,亦须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加强管理。 一、A级高警示药品管理措施 1. A级高警示药品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粘贴专用标识,有专人管理,并定期核查备用情况。 2. 病区除抢救车上可存放贴有明显标识的高浓度氯化钾注射液和高浓度氯化钠注射液以外,其他区域一般不得存放上述药品。 3. 病区调剂室发放A级高警示药品须使用高警示药品专用袋,药品核发人、领用人须在专用领药单上签字。 4. 药学及护理人员调配和使用静脉用A级高警示药品时必须注明“高警示”,有双人核对并签字。 5. 临床科室应在药学部配合支持下根据各自用药特点,制定A级高警示药品使用标准浓度和调配操作规范;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6. 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A级高警示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医生开具A级高警示药品处方时,应认真核对病人姓名、病历号、药品名称、药品剂量及给药途径等5项内容,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

用量执行,避免给药途径和给药剂量的书写错误;字迹应清晰,电脑录入时应认真核对,如有疑问应及时向调剂室查询或拨打临床药师咨询电话,必要时须提醒护士注意。 二、B级高警示药品管理措施 1. 药库、调剂室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 药学及护理人员调配和使用静脉用B级高警示药品时必须注明“高警示”,有双人核对并签字。 3. B级高警示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高警示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高警示药品的管理,根据高警示药品的安全级别,采用“金字塔式”的分级管理模式,将高警示药品分为A、B、C三级。 A级高警示药品是高警示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警示药品,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B级和C级高警示药品危险程度相对较低,亦须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加强管理。 一、A级高警示药品管理措施 1. A级高警示药品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粘贴专用标识,有专人管理,并定期核查备用情况。 2. 病区除抢救车上可存放贴有明显标识的高浓度氯化钾注射液和高浓度氯化钠注射液以外,其他区域一般不得存放上述药品。 3. 病区调剂室发放A级高警示药品须使用高警示药品专用袋,药品核发人、领用人须在专用领药单上签字。

从药品分类看安全用药问题

XXX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毕业论文 题目:从药品分类看安全用药问题 学号:XXXXXXXX 姓名:XX XX 专业:XXXXXXX 指导教师:XXXXXXX 2014年04月13日

目录 目录 (1) 【摘要】 (2) 【关键词】 (2) 1药品分类管理的意义 (2) 1.1药品分类管理对人民生活 (2) 1.2药品分类管理对医药行业 (3) 1.3药品分类管理对国际通用管理办 (3) 2药品分类管理面对的难处和问题 (3) 2.1药学技术人员知识的匮乏 (3) 2.2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管理不完善 (4) 2.3我国抗生素管理的不完善 (4) 3药品分类管理对于用药安全的重要性 (4) 3.1药品的特殊性 (4) 3.2用药不良反应案例 (5) 4日常生活中对用药安全性的需求 (6) 5常见的药品分类管理原则 (6) 5.1药品的六分开 (7) 5.2药品的七专放 (7) 6总述 (7) 【参考文献】 (7)

从药品分类管理看安全用药问题 XXX XXX年级 【摘要】药品分类管理是国际通行管理办法。药品分类管理[1]是根据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的原则,依其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等的不同,将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作了相应的管理规定。它的意义在于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其基本原则是分步实施,适合国情,这一管理办法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心。 【关键词】药品分类管理用药安全药品六分开原则药品七专放原则在我国上市的中西药品数以万计,目前除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以及戒毒药品外,其余药品均可在市场自由购买使用。建国以来,我国已先后实行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和戒毒药品的分类管理,目前正在进行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其核心是加强处方药的管理,规范非处方药的管理,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切实保证人民用药的安全有效,防止消费者因自我行为不当导致滥用药物和危及健康。另一方面,通过规范对非处方药的管理,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地进行自我保健。1药品分类管理的意义 1.1药品分类管理对人民生活 药品是特殊的商品,它有一个合理使用的方法,否则不仅浪费药品资源,还会给消费者带来许多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消费者不了解药品的药性机理,配伍禁忌等,盲目的进行购买,会使假劣药在市场上大量流通使用,药物缺乏疗效,或者发生用药错误,造成药物的急、慢性中毒等安全问题。这不仅浪费药物的资源,也给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带来许多不良反应。有的还会产生

药品分类管理对消费者安全用药重要性

药品分类管理对消费者安全用药的重要性 摘要:目前,在我国上市的中西药品数以万计,除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以及戒毒药品外,其余药品均可在市场自由购买使用。这样,消费者就很容易因为自己对药物的不了解而导致滥用药物而危及健康,甚至于生命。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国家落实对药品的分类管理,通过结合中国国情,按照“积极稳妥,分布实施,注重实效,不断完善”这十六字方针,来逐步加强处方药的监督管理,规范非处方药的购买过程,改善现有的药品自由销售状况,从而保障人们用药安全有效,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地进行自我保健。 关键词:药品;消费者;药品管理;安全用药 引言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药品分类管理是国际通行的管理办法,其核心是加强处方药的管理,规范非处方药的管理,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切实保证人们用药的安全有效。 1 药品的分类 根据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原则,依其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等的不同,将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并作出相应的管理规定。

1.1 药品的性质分类 按药品性质不同可分为新药、特药和普药。新药是指我国从未生产过的药品或已生产的药品但其增加了新的适应症、改变给药途径或改变了剂型。特药指因药品本身副作用较大由国家实施特殊管理的药品,如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放射性药品。普药即普通药品,是指除新药、特药以外的一般性临床用药。 1.2 药品产生的历史背景分类 按药品产生的历史背景可分为传统药与现代药传统药一般指各国历史上淬下来的民族用药。现代药泛指汉代各国广泛使用的非传统药物。 1.3 药品的功能分类 按药品功能可分为预防性药品、治疗性药品和诊断性药品。预防性药品是指明和于预防某些疾病发生所使用的药品,如各种疫苗等。治疗性药品是指用于治疗某些疾病所使用的药品,治疗性药品在现阶段是药品的主导部分。诊断性药品是指明和于诊断各种疾病而使用的药品,如化验用试剂等。 1.4 药品的使用部位分类 按药品的使用部位可分为外用、内服和注射药。外用药指皮肤表面用药。内服药指各种口服药。注射用药指各种直接输(注)入人体血液的药品。 2 药品的分类管理 药品分类管理是国际通行的管理办法。它是根据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原则,依其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等的不同,将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并作出相应的管理规定。 2.1 药品分类管理的起源 现代药品分类管理制度起源于美国。195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由一位药师参议员提出的对《食品药品化妆品法》的修正案(杜哈姆修正案)。该修正案规定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类标准,由此,世界上第一个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

药品分类编码及管理

药品编码:将各种药品特征信息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用一组代码来表示的过程和形式,用于计算机系统识别和处理,实现药品信息的交换和资源共享。药品编码是药品管理与信息化的生命之码,它必须具有科学的分类方法。 药品编码分为三类:标识型代码,分类型代码,描述型代码。 标识型代码:药品的唯一代号,要求保证编码的唯一性。 发展过程:1973年,北美统一代码委员会(UCC)的UPC代码(12位);1977年,欧洲物品编码协会(EAN):EAN13位条形码,药品编码9位;1981年,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中国物品编码协会1991年加入GS1) 分类型代码:主要用于对物品统计、分析,对分类目录要求保持唯一性,但对物品分类并不要求唯一性。例如一个药品有多种功能,可以在不同的分类目录下重复出现。一个分类目录下也可以包含多个药品。 分类型代码:国际:国际医学统计协会的AC代码,世界卫生组织的ACT代码 国内:没有明确采用WHO的药品分类代码ACT。北京协和医院的药品编码;北京军区总医院的药品编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YY0252 描述性代码,又称特征型代码,主要是对物品的某些属性(特征)进行描述,在科学研究中使用较多。

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简称ATC(Anatomical Therapeutic Chemical)系统,是世界卫生组织对药品的官方分类系统。 ATC系统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Drug Statistics Methodology)所制定,第一版在1976年发布。1996年,ATC系统成为国际标准。现在ATC 系统已经发布2006版。 ATC代码共有7位,其中第1、4、5位为字母,第2、3、6、7位为数字。 ATC系统将药物分为5个级别 第一级 ATC代码第一级为一位字母,表示解剖学上的分类,共有14个组别。 A:消化系统B:血液系统C:心血管系统D:皮肤科用药G:泌尿生殖系统及性激素 H:体激素J:抗感染药L:抗肿瘤药及免疫用药M:肌骨骼系统N:神经系统 P:抗寄生虫药R:呼吸系统S:感觉器V:其它 第二级 ATC代码第二级为两位数字,表示治疗学上的分类。 第三级 ATC代码第三级为一位字母,表示药理学上的分类。 第四级

抗菌素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素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预防和纠正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现象,根据《指导原则》将抗生素分三级管理: 一、分级原则 1、非限制使用处方医师开具。 2、限制使用一一主治以上医师开具 3、特殊使用主任医师开具 二、分级管理办法 1、非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指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氯霉素、先锋5号等; 2、限制性使用的抗菌药物:是相对于非限制抗菌药物来说的。在疗效、安全、对细菌耐药性影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药品价格也相对较高,这类抗菌药物应控制使用。如三代的头孢类抗生素。 3、特殊性使用的抗菌药物:是指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性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的;价格昂贵的药品。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须经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 以下为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 (1)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噻利; (2)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安培南/西司他丁、美洛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比阿培南、朵利培南; (3)多肽类与其他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去甲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烷; (4)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口服

剂、注射剂),伏利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 三、分级管理临床应用 临床上轻度或局部感染患者,应首选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者或己明确病原菌,只对限制性或特殊抗菌药品敏感的患者,可使用限制性或特殊的抗菌药物。 患者若需要使用限制性抗菌药物,应经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若需要使用特殊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若科室上述级别的医师不在,贝懦要科主任签名。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品,但仅限于1天的用量, 要做好相关的病历记录。 门诊患者若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原则上只能选择非限制性药物。若病情需要使用限制性、特殊抗菌药物,分别需具有中级、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在处方上签名。另外,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3-5天,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感染性疾病除外。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表(抗生素)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及具体措施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处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不包括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治疗药物。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 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五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持续改进制度。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八条医疗机构负责人是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由医务部门负责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条二级以上医院应当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由医务、药学、感染性疾病、临床微生物、护理、医院感染管理等部门负责人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 员组成。其他医疗机构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小组或指定专职技术人员,负责具体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 (二)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技术性文件,并监督实施; (三)对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评估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四)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培训,组织对公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宣传教育。 第十二条二级以上医院应当设置感染性疾病科,配备相应数量的感染性疾病专业医师,负责对本机构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参与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医院药房实施药品精细分类的管理

医院药房实施药品精细分类的管理 提要:制定有效期药品管理制度,借助信息化手段,合理储存,保证供应,遵循“先产先用,先进先用,近期先用,易变先用,按批号发药”的原则,加强有效期药品的管理。在每月盘点时,统计近效期药品制成一览表,通知相关临床科室优先使用,加“近期先用”提示标签,防止过期失效造成浪费。 药品管理是药房的重要工作,随着品种的增加,简单的药品分类不能体现药品的特殊性,管理工作没有重点。 根据药房布局和工作需要,确定工作流程,分区分类,确定货位编号,然后根据确定的药品类别定位存放。根据药品的不同特性,对药品进行了以下分类。 1 按ATC(解剖治疗化学分类)分类 以此为基础分类,根据使用频率,常用的药品放在方便取用的位置,质量重的药品放在药架下层。但此分类法不能体现不同药品的特殊性。 2 特殊药品管理 按照国家公布的《麻醉药品品种目录》、《精神药品品种目录》和《医疗用毒性药品目录》,确定医院供应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及第二类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目录,严格按相关规定执行。为了规范特殊药品的管理,与信息科配合开发了基于HIS系统的住院医嘱电子处方系统,直接提取医嘱打印麻、精一电子处方,自动产生处方编号,并形成处方登记表,不仅减少了手工登记的工作量,而且管理更严格规范。 3 高危药品或高警讯药品 高危药品或高警讯药品(high-alert medication),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死亡。在2008年美国医疗安全协会(institute for safe medication practices,ISMP)确定的高警讯药物目录中,排在前5位的高危药物分别是:胰岛素、阿片类麻醉药、注射用浓氯化钾或磷酸钾、静脉用抗凝药、高浓度氯化钠注射液。为了避免使用不当对患者造成伤害,经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讨论,确定了笔者所在医院的高危药品目录,制定了高危药物管理制度,设专区存放,在药名字典加括号提示医护人员,并设计了醒目的“高危药品”警示标志,发药时当面清点特别交待。 4 贵重药品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表(抗生素)分类一线抗菌药物二线抗菌药物三级抗菌药物 青霉素类青霉素、青霉素V 钾、苯唑西林、氯唑 西林、氨苄青霉素、 卞星青霉素、呋布西 林、阿莫西林、美洛 西林、奈夫西林 美罗培南 头孢菌素类头孢氨苄、头孢替 安、头孢羟氨苄、头 孢西丁、头孢唑啉、 头孢拉定、头孢克 洛、头孢呋辛、头孢 匹胺、头孢硫脒 头孢丙烯、头孢曲 松、头孢克肟、头孢 米诺、头孢他啶、头 孢地尼、头孢拉氧、 头孢替唑、头孢美 唑、头孢噻肟、头孢 哌酮、头孢孟多 头孢匹罗、头孢吡 肟、头孢唑南 其他B-内酰胺类酶抑制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钾、阿莫西林舒巴坦 头孢哌酮舒巴坦、派 拉西林舒巴坦、头孢 哌酮他唑巴坦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帕尼培南倍他 米隆 氨基糖苷类丁胺卡那、庆大霉 素、阿米卡星、链霉 素 奈替米星、妥布霉 素、依替米星、大观 霉素、异帕米星 酰胺类氯霉素 糖肽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琥乙红霉素、吉他霉素、乙酰吉他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 四环素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 磺胺类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 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氧氟沙 星、诺氟沙星、左氧 氟沙星 氟罗沙星、依诺沙 星、洛美沙星、加替 沙星、司帕沙星、莫 西沙星 帕珠沙星 呋喃类呋喃妥因、呋喃唑酮 抗真菌药制霉菌素、克霉唑、 联苯苄唑、特比奈 酚、酮康唑、氟胞嘧 啶 氟康唑、咪康唑 伊曲康唑、两性霉素 B

硝咪唑类 甲硝唑、苯酰甲硝 唑、替硝唑 奥硝唑 青医附院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规定 为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有效控制感染,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达到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抗菌药物的目的,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抗菌药物分级原则 (一)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二)限制使用抗菌药物: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的抗菌药物。 (三)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包括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二、抗菌药物临床选用原则 (一)非限制使用:对轻度及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当地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一)分级原则 1.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3.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二)分级管理 1.“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医嘱)。 2.“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须经抗感染或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的专家会诊同意后,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开具处方(医嘱)。3.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考虑,参照“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

疗原则”,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4.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药品分类及摆放常识

药品分类及摆放常识 一,药品基本知识 1、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2、药品剂型: 片剂,胶囊剂,丸剂,颗粒剂,散剂,注射剂,糖浆剂,口服液,软膏剂,眼膏剂,滴眼剂,滴耳剂,滴鼻剂,酊剂,栓剂,喷雾剂,气雾剂,外用贴剂等. 3、药品包装 药品分大包装—药品外箱包装、中包装——药品中盒包装、小包装——药品最小包装 4、包装盒内容 (1)药品名称:商品名:药品经过依法注册的商标;通用名:国家规定的化学通用名称(2)规格:药品的含量及小包装数量。(3)产地:药品的生产厂家(4)生产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5)批准文号:国家批准的药品执行文号。(6)适应症:药品的主要功能主治。(7)用法,用量:药品的服用方法及用量。(8)不良反应。(9)禁忌,注意事项,药品最小单位上至少标有品名,规格,批号,有效期。 二、药品分类 按照药品与非药品,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内用药与外用药及功能主治进行分类。 1、药品与非药品:以药品批准文号进行区分。 (1)药品:国药准字H(化学药制剂)+区域代码(年份)+编码;国药准字Z(中成药制剂)+区域代码(年份)+编码 (2)非药品:保健品——卫食准字消毒剂——消卫准字卫生材料,医疗器械

——管械(准)字 2、内用药与外用药 (1)内用药:供口服,经口腔消化道吸收的药品。 (2)外用药:外用涂抹软膏,喷剂,栓剂,滴眼,耳,鼻液等。药品包装上明显标有红底白字:外 3、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1)处方药:凭医师处方销售,购买和使用。 (2)非处方药:在医师指导下,患者可自行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药品包装右上角标有“OTC”字样:红色为甲类非处方药;绿色为乙类非处方药。 4、按功能主治划分: 抗菌消炎类,心脑血管类,降糖类,胃肠类,肝胆肾类,抗感冒类,清热解毒类,呼,吸系统类,儿科类,妇科类,伤风湿类,维生素及矿物质类,养血安神类,中成药类,其它类,外用类,保健品,医疗器械,化妆品。 三、药品摆放 1、药品根据分类划分摆放于相应柜台,货架。 2、药品摆放按药品类别,名称分排,分列整齐码放,不同品种之间有一定间距,不得倒置,混放。 3、同一品名,规格不同的药品,要区分并间隔摆放,避免发生混淆,拿错剂量。 4、药品销售后,应及时将柜台内药品摆放整齐,恢复原样。 5、药品售空,及时补货。如缺货,应调整货位,不得出现空缺。 6、药盒应保持清洁,不得有灰尘及污染。 7、药品按照有效期远近摆放,先销售近效期药品。 摆放药品应遵循以下七条原则 1、特殊药品特殊管理原则。

医院药品分类管理

医院药品分类管理 陈列原则 GSP陈列原则 药品与非药品分开 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开 一般性药品与性能互相影响,易串味品种分开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开 拆零药品专柜,闭柜陈列,并保留原包装标签 中药片装斗前应做质量复核,不得错斗、串斗,防止混药,斗前应写正名正字 处方药按单轨制与双轨制分开,单轨制处方药不得开架陈列,设立专柜摆放柜台内,双轨制处方药闭架陈列 危险品不应陈列,如因需要必须陈列时,只能陈列代用品或包装 按用途和疗效分类摆放 按货架陈列位置分区落实到人进行管理 易见易取原则 面向顾客:商品的正面(品名清晰、图案、色彩丰富的一面)应正立或根据不同高度调整,使正向面向顾客。

朝向一致,分界成线:同种商品的各陈列面朝向应一致,相邻两种商品之间的分界线应一目了然,严禁交叉混放,陈列商品的前端及左右的分界处应成直线。 先进先出原则 按药品批号先后顺序排列,先出厂的排前面,药品都有一定的效期,如果补货时不按先产先出的原则,那么陈列在后面的药品永远卖不出去,这是防止过期、变质商品流入顾客手中的最有效的办法 补货的时候,先把原有的商品取出来—做好商品卫生—先将要补充的商品从后面开始陈列—将原有的商品陈列在前; 关联性原则 按使用目的、用途、卖给谁等关联关系,使商品组合起到互补和延伸的作用。关联性商品陈列在通道的两侧,或同一通道、同一方向、同一侧的不同组货架上,如:糖尿病用药旁摆放无糖食品,钙片旁边摆放维生素等 同一品牌垂直陈列原则 主辅结合陈列原则 根据陈列要求陈列原则 分区:

?注射剂(大输液,小针剂,粉针剂) ?口服制剂 心脑血管药——抗心律失常药,抗心律衰竭药,抗心绞痛药,抗高血压药,调血脂药,利尿药,脱水药 抗微生物药——抗菌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结核病药 呼吸系统药——平喘药,镇咳药,祛痰药 消化系统药——抗消化性溃疡药药,助消化药,止吐药和促胃肠运动药,泻药和止泻药 血液系统药——抗凝血药和促凝血药,抗血小板药 内分泌系统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甲状腺素类药,降血糖药 神经系统药——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抗惊厥药,抗精神失常药,镇痛药,解热镇痛抗炎药 儿科用药 妇科用药 维生素与矿物质 其他——抗过敏等 ?外用药品 ?精麻药品 ?冷藏药品 ?终止妊娠药品、促排卵药品 ?医用耗材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表

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物质。自1943年以来,青霉素应用于临床,现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其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其分类有以下几种:(一)类:青霉素类和菌素类的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近年来又有较大发展,如硫酶素类(thienamycins)、单内酰环类(monobactams),β-内酰 (β-lactamadeinhibitors)、甲氧青霉素类(methoxypeniciuins)等。 (二):包括链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等。 (三)四环素类:包括、、及等。 (四)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五)大环内脂类:临床常用的有红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

(六)作用于G+细菌的其它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杆菌肽等。 (七)作用于G菌的其它抗生素,如多、、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 (八)抗真菌抗生素:如灰黄霉素。 (九)抗肿瘤抗生素:如、、博莱霉素、阿霉素等。 (十)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霉素。 链霉素 是从链霉菌(灰色链丝菌)培养液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抗生素。链霉素的硫酸盐是白色或微黄色的粉末或结晶,易溶于水,比较稳定,对某些杆菌,特别是结核杆菌,具有显著的抑菌乃至杀菌作用。链霉素主要用于治疗、、、和等。 金霉素 也叫做“氯四环素”,是从金霉菌(金色链丝菌)培养液中提取出的一种抗生素。金霉素的盐酸盐是金黄色的结晶,味苦,能溶于水中。金霉素主要用于治疗对青霉素产生了抗药性的细菌性感染,以及斑疹伤寒、异型、、阿米巴痢疾等疾病。 又叫“稻瘟散”、“布拉叶斯”,是一种从放线菌培养液中提取出来的抗生素,用于防治稻瘟病、稻胡麻斑病、水稻菌核病等。但是,番茄、烟草、茄、桑、豆类等植物对灭瘟素较敏感,不能使用。 已知抗生素的作用部位大致有几种: (1)抑制细胞壁的形成,如青霉素,主要是抑制细胞壁中的合成。(一种效果很好的杀真菌剂)主要作用是抑制真攻细胞壁中几丁质的合成。 (2)影响细胞膜的功能,如多粘菌至少与细胞结合,作用于脂多糖、脂蛋白,因此对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制霉菌素与真菌细胞膜中的类固醇结合,破坏细胞膜的结构。 (3)干扰蛋白质的合成,通过抑制蛋白质生物合成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抗生素较多,如卡那霉素、链霉素等。 (4)阻碍核酸的合成,主要通过抑制DNA或RNA的合成,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例如利福霉素、博莱霉素等。 抗生素杀菌作用主要有4种机制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抑制细胞壁的合成会导致细菌细胞破裂死亡,以这种方式作用的包括青霉素类和,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受这些药物的影响。 与细胞膜相互作用:一些抗菌素与细胞的细胞膜相互作用而影响膜的渗透性,这对细胞具有致命的作用。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有和。 干扰蛋白质的合成:干扰蛋白质的合成意味着细胞存活所必需的酶不能被合成。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包括福霉素(放线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氯霉素。 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抑制核酸的功能阻止了细胞分裂和/或所需酶的合成。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包括和二氯基吖啶。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当地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一)分级原则 1.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3.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抗菌药物分级具体见附件二抗菌药物分级表。 (二)分级管理 1.“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医嘱)。 2.“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须经抗感染或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

的专家会诊同意后,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开具处方(医嘱)。. 3.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考虑,参照“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4.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汝城县中医医院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局令第10号) 1999年06月18日发布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于1999年6月11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发布。本办法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一九九九年六月十八日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条为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使用方便,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制定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 第二条根据药品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不同,对药品分别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进行管理。 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 第三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的制定。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辖区内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四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非处方药目录的遴选、审批、发布和调整工作。 第五条处方药、非处方药生产企业必须具有《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其生产品种必须取得药品批准文号。 第六条非处方药标签和说明书除符合规定外,用语应当科学、易懂,便于消费者自行判断、选择和使用。非处方药的标签和说明书必须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 第七条非处方药的包装必须印有国家指定的非处方药专有标识,必须符合质量要求,方便储存、运输和使用。每个销售基本单元包装必须附有标签和说明书。 第八条根据药品的安全性,非处方药分为甲、乙两类。 经营处方药、非处方药的批发企业和经营处方药、甲类非处方药的零售企业必须具有《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 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其授权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其它商业企业可以零售乙类非处方药。 第九条零售乙类非处方药的商业企业必须配备专职的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经专业培训后,由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其授权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上岗证的人员。 第十条医疗机构根据医疗需要可以决定或推荐使用非处方药。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表(抗生素) 分类一线抗菌药物二线抗菌药物三级抗菌药物 青霉素类青霉素、青霉素V 钾、苯唑西林、氯唑 西林、氨苄青霉素、 卞星青霉素、呋布西 林、阿莫西林、美洛 西林、奈夫西林 美罗培南 头孢菌素类头孢氨苄、头孢替 安、头孢羟氨苄、头 孢西丁、头孢唑啉、 头孢拉定、头孢克 洛、头孢呋辛、头孢 匹胺、头孢硫脒 头孢丙烯、头孢曲 松、头孢克肟、头孢 米诺、头孢他啶、头 孢地尼、头孢拉氧、 头孢替唑、头孢美 唑、头孢噻肟、头孢 哌酮、头孢孟多 头孢匹罗、头孢吡 肟、头孢唑南 其他B-内酰胺类酶抑制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钾、阿莫西林舒巴坦 头孢哌酮舒巴坦、派 拉西林舒巴坦、头孢 哌酮他唑巴坦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帕尼培南倍他 米隆 氨基糖苷类丁胺卡那、庆大霉 素、阿米卡星、链霉 素 奈替米星、妥布霉 素、依替米星、大观 霉素、异帕米星 酰胺类氯霉素 糖肽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琥乙红霉素、吉他霉素、乙酰吉他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 四环素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 磺胺类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 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氧氟沙 星、诺氟沙星、左氧 氟沙星 氟罗沙星、依诺沙 星、洛美沙星、加替 沙星、司帕沙星、莫 西沙星 帕珠沙星 呋喃类呋喃妥因、呋喃唑酮 抗真菌药制霉菌素、克霉唑、 联苯苄唑、特比奈 酚、酮康唑、氟胞嘧 啶 氟康唑、咪康唑 伊曲康唑、两性霉素 B 硝咪唑类 甲硝唑、苯酰甲硝 唑、替硝唑 奥硝唑 青医附院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规定 为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有效控制感染,减少药

物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达到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抗菌药物的目的,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抗菌药物分级原则 (一)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二)限制使用抗菌药物: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的抗菌药物。 (三)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包括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二、抗菌药物临床选用原则 (一)非限制使用:对轻度及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二)限制使用:对中、重度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三)特殊使用:应严格控制。对危重、紧急情况或病原菌只对特殊使用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 (四)氟喹诺酮类药物:应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加

医院药品管理需分类

医院药品管理需分类 导语:医院药品库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药品管理法努力管理好药品的质量,用最低成本,最佳方法来贮存药品,控制好药品的数额,使库存量既能满足医院各科室良好的运行需要,又要避免药品积压和过期失效。不同的药品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药品的质量和有效,下面就医院的不同几大类的药品及其管理做一个分析和介绍。 一、医院药库管理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药品仓库的管理作为药事管理的一部分,一直被摆在医院药剂科工作的重要位置,它的运作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秩序。怎样管理好药库是一个值得不断探讨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注意。 1 合理计划,统筹安排 在采购药品的过程中,做好采购计划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近年来,我院结合本院实际,将以往进行药品计划以月为频率的程式,改为每周进行一次药品采购。为避免有计划不周的情况,采取了药品计划讨论制,既计划由仓库保管员作出,采购及各药房负责人参与药品采购的讨论,对药品用量的多少,质量的好坏等达成共识,避免了一些药品计划的盲目性、不可知性,这一点非常切实可行。对化学试剂,各使用科室提前一周向药库提交计划,做到用多少进多少,减少了经费的积压。如此操作,盘活了资金,减少了浪费,减轻了仓储压力。 2 突出重点,进行效期药品管理 管理好效期药品是一项既需要责任心又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工作,以前都是将效期药品制成卡片按失效时间进行排序,但在现在这种药品进出频繁的情况下,如此管理效期药品是与药品发放工作不相适应的。为了不致因工作繁忙而疏忽对效期药品的管理,又可解决新形势下的效期药品的管理问题,我们对效期药

品采用黄底红字标签,以示与其它非效期药品标签(白底红字)的区别,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以警示我们经常定期对具有特殊标签的效期药品进行检查,将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3 积极主动,处理好近效期药品和积压药品 对已积压和近效期药品,是采取一些积极主动的措施对其进行处理。我们通过请求科室使用、提前通知商家退换和请兄弟医院调济的办法,尽量用完。药库对积压和近效期药品是通过书面通知及在院内网上通告,与临床科室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在各方面的积极配合下,尽快将积压药品用于临床,避免了医院的经济损失。 4 加强药品出入库帐目核对 药品出入库的帐目核对,我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出入库模式,具体有这样几种做法。 4.1 药品入库药品入库时,先由电脑员根据随货同行单进行电脑入库,打印入库单后,由仓库保管员按入库单核对入库药品的数量,有疑问和错误可及时修改入库记录,如此即可避免因入库输入错误而造成的帐物不符。 4.2 药品出库药品出库时,由电脑员先根据各领药单位填写的领药单进行电脑出库,打印出库单后,由仓库保管员按出库单进行药品发放工作,领药单位再根据出库单对所发药品进行核对,有疑问和错误可及时修改出库记录,如此即可避免因出库输入错误而造成的帐物不符。 4.3 清点库存随着药品品种的不断增加库存药品也相应增加,用药量的增加及领发药频率的加快,都在一定程度上给药品的帐物相符率带来困难。我们为了尽量达到工作指标,采取了每月进行月结的方法,即每月的最后一天打印出月结库存单,根据月结库存单对库存药品进行清点,如有帐物不符时,在规定的工作日内(3天)查出原因,进行纠正,避免了错误的累计和因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