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AVD技术介绍

AVD技术介绍

1

AVD Tech Intro

STRICTLY CONFIDENTIAL

? AVD Digital Media (2013-2015)

2

This PresentaFon (the “PresentaFon”) is being furnished by AVD Digital Media or its a?liates on a con?denFal basis for illustraFve purposes only and is not to be distributed or otherwise disseminated.

The informaFon contained herein is submiVed to you on a strictly and permanently con?denFal basis. By accepFng a copy of this con?denFal PresentaFon, the recipient agrees that neither it nor any of its employees

or advisors will use the informaFon contained herein for any purpose other than evaluaFng potenFal co-operaFon and ideas. The recipient further agrees to cause such employees and advisors to maintain the

con?denFality of the informaFon contained herein.

此演??档(以下称“演??档”)由上海艾卫迪?化传播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制作,为机密?件,

仅?作为之演?,不应散播。

在此包含的信息为严格永久的机密信息,此机密演??档的接受者同意,接收者或其雇员或顾问均不会

将此处包含的信息?作评估合作可能以外的其他?途。接收者进?步同意令其雇员和顾问会保持此处包

含信息的机密性

3 AVD

??

? “ ”

? ? SDK

??

5 AVES -

1 2 3 4 5

SDK

数据分析优化

?

?

+

? 90~100 3~4000 6

??

2.

4.

1. 3.

8

0.

20.

40.

60.

80.

100.

Q4 2013 Q1 2014 Q2 2014 Q3 2014 Q4 2014 Q1 2015 Q2 2015 Q3 2015

Ops & Cost E ?ciency Process time per hotspot

Process cost per hotspot

9

/ ) / Q4 2013

80 26.7 Q1 2014

40 13.3 Q2 2014

20 6.7 Q3 2014

18 6.0 Q4 2014

12 4.0 Q1 2015

8 2.7 Q2 2015

0.96 0.3 Q3 2015 0.72 0.2

AVES UI UI

12

AVD

14

??

??

? tracking

在视频内呈现多媒体互动功能的播放系统及其构建?法 CN103384253A

互动视频批量?动?成?法

CN103384311A

互动视频的内容数据管理系统及其?法

CN103391455A

1 2 3 4 基于?户?为和兴趣点分析的互动内容管理和推送系统

互动内容数据的?动?成的管理系统及其?法

视频场景?动切分、识别物体的?动追踪等技术的相关专利 将AVD Touch?技术?缝对接到视频平台的实现?式

AVD

??

? “ ”

? ? SDK

??

THANK YOU

PON系统简介

PON系统简介交流材料
汇报人: 徐继晖
湖北邮电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2007年12月



1
PON 技术原理 2 3 4 EPON关键技术 EPON系统网元 商用EPON设备简介
2

PON技术的含义
PON技术是一种宽带接入网技术
PON ODN Splitter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无源光网络 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光配线网 光分路器
无源光网络 (PON) 无源光网络 (PON) 指光配线网 (ODN) 不含有任何电子器件及电子电源,全部由光分路 指光配线网 (ODN) 不含有任何电子器件及电子电源,全部由光分路 器 (Splitter) 等无源器件组成,不需要贵重的有源电子设备。 器 (Splitter) 等无源器件组成,不需要贵重的有源电子设备。 是一种点到多点的光纤接入技术。 是一种点到多点的光纤接入技术。 本质特征 本质特征 光配线网 (ODN) 全部由无源光器件组成。 光配线网 (ODN) 全部由无源光器件组成。 3

PON的技术种类
点对多点光纤接入技术 点对多点光纤接入技术— —PON PON技术发展 技术发展
相同的拓扑——无源P2MP
APON z ITU-T标准化 标准已经成熟; z ATM技术; z目前提供的接入速率 相对较低,业务提供 能力有限,没有得到 市场认可。
EPON z IEEE EFM工作组 标准化,编号 802.3ah; z 以太网封装; z 标准完善; z 产品开始在市场上 迅速应用。
GPON z FSAN提出,ITU-T 标准化; z ATM、GEM封装; z 标准较完善; z 支持厂家较少。
协议不同
各种 各种PON PON技术的主要差异在于采用了不同的二层技术 技术的主要差异在于采用了不同的二层技术 4

PON技术原理

第一章PON技术原理 随着以太网技术在城域网中的普及以及宽带接入技术的发展,人们提出了速率高达1 Gbit/s 以上的宽带PON 技术,主要包括EPON 和GPON 技术:“E”是指E thernet,“G”是指吉比特级。 1987 年英国电信公司的研究人员最早提出了PON 的概念。1995 年,全业务网络联盟F SAN(Full Service Access Network)成立,旨在共同定义一个通用的PON 标准。1998 年,国际电信联盟ITU-T 工作组,以155Mbps 的ATM 技术为基础,发布了G.983 系列APON(ATM PON)标准。这种标准目前在北美、日本和欧洲应用较多,在这些地区都有A PON 产品的实际应用。但在中国,ATM 本身的推广并不顺利,所以A PON 在我国几乎没有什么应用。 2000 年底,一些设备制造商成立了第一英里以太网联盟(EFMA),提出基于以太网的PON 概念——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EFMA 还促成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在2001 年成立第一英里以太网(EFM)小组,开始正式研究包括1.25Gbit/s 的EPON 在内的EFM 相关标准。EPON 标准IEEE 802.3ah 在2004 年6月正式颁布。 2001 年底,FSAN 更新网页把APON 更名为BPON(Broadband PON)。实际上,在2001 年1月左右E FMA 提出E PON 概念的同时,FSAN 也已经开始了带宽在1Gbps 以上的P ON,也就是G igabit PON 标准的研究。FSAN/ITU 推出GPON 技术的最大原因是由于网络IP 化进程加速和ATM 技术的逐步萎缩导致之前基于ATM 技术的APON/BPON 技术在商用化和实用化方面严重受阻,迫切需要一种高传输速率、适宜I P 业务承载同时具有综合业务接入能力的光接入技术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FSAN/ITU 以APON 标准为基本框架,重新设计了新的物理层传输速率和TC 层,推出了新的G PON 技术和标准。2003 年3月I TU-T 颁布了描述GPON 总体特性的G.984.1 和ODN 物理媒质相关(PMD)子层的G.984.2GPON 标准,2004 年3 月和6 月发布了规范传输汇聚(TC)层的G.984.3 和运行管理通信接口的G.984.4 标准。

ProjectWise系统技术介绍

ProjectWise-工程信息管理系统技术介绍部分 一、软件综述 由美国Bentley系统公司提供的ProjectWise软件可满足您实现工程设计流程控制及图档管理的需求。ProjectWise是一个面向工程企业、基于先进的三级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运行于Microsoft Windows NT网络操作系统上的工程信息管理系统。 ProjectWise服务器端软件是控制、管理此软件系统,并为客户端的服务请求提供响应的,运行于Windows NT Server平台上的后台服务进程;其客户端软件则是运行于Windows 95/98、Window NT Workstation等客户端网络操作系统上的前端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组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了强大的系统管理、文件访问、查询、批注、信息扩充和项目信息及文档的迁移功能。 二、关键词: 我们在此对本文中所涉及到的一些有关ProjectWise的专有名词作出必要的解释。 1.数据源:每个数据源对应于服务器上的一个数据库。每个数据库中记录了用户单位所承 接的一个工程所涉及到的所有文档的全部属性信息以及参与该项目的ProjectWise用户的各项属性信息(包括用户名、口令及权限信息等各种属性)。在客户端,当一个用户使用ProjectWise管理员分配给他的,专用于某个数据源的用户名和口令登录到该数据源上后,便可依据该用户名在此数据源中所具有的权限访问相应工程所涉及到的文档。 2.项目库:ProjectWise能够根据专业和文件分类存储的需求将同一工程中所涉及到的众多 文档存储在树状结构的多级项目库中。项目库的层次结构如同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目录结构一样。例如,对于某个工程项目,可能由土建、电气、暖通和给排水等四个专业参与设计,那么我们就可为每个专业建立自己的项目库,这样该专业所涉及到的文档将可分别保存在其专用项目库中。对于项目库的划分没有固定的原则,而是根据用户实际工程项目的需求而定的。 3.文件属性:是指ProjectWise为文档所定义的基本属性(如:文件名、创建日期、文件 描述等许多项)和用户通过“环境定义”功能为文档所添加的满足单位和项目需求的附加属性。 4.环境:环境包含一个由用户在数据库中定义的附加属性表和一组用户预定义的界面。这 些界面允许用户以表格的形式在文档基本属性的基础上为文档添加所需的附加属性。对于每个数据源或说工程项目可添加若干个环境,在ProjectWise客户端可将环境赋予不同的项目库。 5.工作流程/状态:工作流程和状态是文档的两种可选基本属性。每一种工作流程中可包含

PON系统知识简介

1PON基础知识 1.1 PON技术概念 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即无源光网络,一种基于点到多点(P2MP)拓扑的技术。“无源”指ODN(光分配网络)中不包含有任何电子器件及电子电源,ODN全部由光分路器Splitter等无源器件组成,不需要贵重的有源电子设备。 目前的PON技术分为以下几种: ●APON:ATM PON,基于ATM的无源光接入技术。上世纪90年代 中期由ITU和FSAN提出并标准化,由于容易被用户认为只能提供ATM业务,2001年被改称BPON.遵循ITU-T G.983系列标准。 ●EPON:Ether PON,基于以太网的无源光接入技术。2000年11月成 立IEEE研究小组(即后来的EFM工作组),2004年4月工作组形成IEEE 802.3ah系列标准。现统称为IEEE 802.3-2005。 ●GPON:Gigabit(千兆) PON,基于ATM/GEM的无源光接入技术。 FSAN在2001年初提出,ITU和FSAN进行标准化,遵循ITU-TG.984系列标准。 ●WDM-PON:基于波分复用的无源光接入技术,尚无统一标准。 PON是一种接入网技术,定位在常说的“最后一公里”,即在服务提供商、电信局端和商业用户或家庭用户之间的解决方案。 PON网络的突出优点是消除了户外的有源设备,所有的信号处理功能均在交换机和用户宅内设备完成。而且这种接入方式的前期投资小,大部分资金可以等到用户真正接入时才投入。它的传输距离比有源光纤接入系统的短,覆盖的范围较小,但它造价低,无需另设机房,维护容易。因此这种结构可以经济地为居家用户服务。 ●优点: 1)多业务:PON系统要求提供语音,数据,视频等业务接入,业务透 明性好,实现真正意义的全业务接入与“三网合一” 。 2)高带宽:EPON目前可以提供上下行对称的1.25Gb/s的带宽,并 且随着以太技术的发展可以升级到10Gb/s。GPON则是高达 2.5Gb/s的带宽。 3)长距离接入:光纤的传输距离高达数百公里,所以实际上物理传输 层的距离瓶颈在收发光信号的设备光器件上,目前PON标准规定距离为20km,这样的长度对社区网络来说已是绰绰有余; 4)成本相对低:由于PON系统的ODN部分没有电子部件,无需电源 供应,因此容易铺设,基本不用维护,建设维护成本低。设备相对简单,系统对局端的资源占用很少,系统初期投入低,扩展容易,

PON技术介绍(精)

基于PON技术的宽带接入 1PON技术的概念 1.1PON技术的概念以及特点 无源光网络(PON)(PassiveOpticalNetwork,无源光网络) 技术是一种一点到多点的光纤接入技术,它由局侧的OLT(光线路终端)、用户侧的ONU(光网络单元)以及ODN(光分配网络)组成。所谓“无源”是指在ODN中不含有任何有源电子器件及电子电源,全部由光分路器(Splitter)等无源器件组成。 无源光网络(PON)是一种纯介质网络,避免了外部设备的电磁干扰和雷电影响,减少了线路和外部设备的故障率,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同时节省了维护成本,是通信行业长期期待的技术。同有源系统比较,PON技术具有节省光缆资源、带宽资源共享,节省机房投资,设备安全性高,建网速度快,综合建网成本低等优点。 1.2PON技术的工作原理 (1)工作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PON系统由位于中央局端的一个光线路终端(OLT)和位于客户端的一组关联光网络终端(ONT)组成,在它们之间是由光纤和无源分光器或连接器组成的光分配网络(ODN)。

(2)基于TDM/TDMA的上行/下行流量管理。在PON中,OLT与ONU之间采用的数据传输方式包括WDM/WDMA、SCM/SCMA、CDM/CDMA和TCM/TCMA,实际应用中一般采用TDM/TDMA方式,图2、3表明在PON系统中从OLT到多个ONU其下行采用TDM广播方式、上行采用TDMA(时分多址)方式的数据传输过程。 2PON技术的分类以及在FTTx中的应用 2.1FTTx技术 FTTx技术分为FTTB、FTTC、FTTZ、FTTH、FTTO、FTTF 等。其中最主要的是FTTB(光纤到大楼)、FTTC(光纤到路边)、FTTH(光纤到用户)三种形式。随着软交换与光缆技术进一步成熟,FTTH将成为我们通信接入方式的最终目标。 有源光纤接入技术如PDH、SDH、MSTP、点到点以太网系统因机房建设、有源设备建设、维护成本高等原因而渐渐被淘汰;PON技术则因为无源化带来的维护成本低,以及无机房建设产生的建设成本低,愈加受到行业欢迎。在目前众多的光纤接入技术中,PON技术比较适合FTTH的大规模发展。 2.2各种PON技术的特点 PON技术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目前市场上的PON产品按照其采用的技术,主要分为APON/BPON(ATMPON/宽带PON)、EPON(以太网PON)和GPON(吉比特PON)。

系统信息SIB技术介绍

系统信息介绍 1.概述 系统信息是连接UE和网络的纽带,UE与UTRAN之间只有通过系统信息的传递,才能确保无线通信的完成。系统信息广播为UE提供接入层和非接入层的信息,帮助UE在UTRAN 中进行各种操作。小区及公共传输信道建立完成后,RNC会向NodeB下发所有的SIB。RNC 负责执行系统广播信息的调度,并向Node B发送调度信息。Node B根据RNC提供的调度参数向UE发送从RNC接收来的系统信息。 2.系统信息分类 系统信息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MIB Master information block,包含SB1/SB2、部分SIB的调度信息以及核心网信息(PLMN类型与标识,PLMN标识包含MCC、MNC) SB1/SB2Scheduling block 1/ Scheduling block 2,目前只用到SB1,包含对其它系统信息块SIBs的调度信息 SIB1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ype 1,非接入层系统信息以及UE在空闲与连接状态下的定时器与计数器 SIB2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ype 2,URA标识 SIB3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ype 3,小区选择与小区重选参数 SIB4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ype 4,连接模式下小区选择与小区重选参数 SIB5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ype 5,公共物理信道配置参数 SIB6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ype 6,连接模式下公共物理信道配置参数 SIB7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ype 7,上行链路快速变化参数与动态持续水平 SIB11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ype 11,小区测量控制信息 SIB12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ype 12,连接模式下小区测量控制信息 SIB18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ype 18,相邻小区PLMN标识(空闲态与连接态) 3.系统信息的分段与调度 调度信息的放置采用树形结构,MIB处于树根位置,下面是SB1,SB2,SIBs。目前方案:在MIB 中放入SB1,SIB1,SIB3,SIB5的调度信息。在SB1中放入其他SIBs的调度信息。

PON技术详细介绍

EPON EPON(以太无源光网络)是一种新型的光纤接入网技术,它采用点到多点结构、无源光纤传输,在以太网之上提供多种业务。它在物理层采用了PON技术,在链路层使用以太网协议,利用PON的拓扑结构实现了以太网的接入。因此,它综合了PON技术和以太网技术的优点:低成本;高带宽;扩展性强,灵活快速的服务重组;与现有以太网的兼容性;方便的管理等等。 1.简介 EPON波分复用技术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IEEE802.3定义了以太网的两种基本操作模式。第一种模式采用载波侦听多址接入/冲突检测(CSMA/CD)协议而应用在共享媒质上;第二种模式为各个站点采用全双工的点到点的链路通过交换机连接到一起。相应的,以太网MAC可以工作于这两种模式之一:CSMA/CD模式或全双工模式。 EPON媒质的性质是共享媒质和点到点网络的结合。在下行方向,拥有共享媒质的连接性,而在上行方向其行为特性就如同点到点网络。 下行方向:olt发出的以太网数据报经过一个1:n的无源光分路器或几级分路器传送到每一个ONU。N的典型取值在4~64之间(由可用的光功率预算所限制)。这种行为特征与共享媒质网络相同。在下行方向,因为以太网具有广播特性,与EPON结构和匹配:OLT广播数据包,目的ONU有选择的提取。 上行方向:由于无源光合路器的方向特性,任何一个ONU发出的数据包只能到达OLT,而不能到达其他的ONU。EPON在上行方向上的行为特点与点到点网络相同。但是,不同于一个真正的点到点网络,在EPON种,所有的ONU 都属于同一个冲突域――来自不同 的ONU的数据包如果同事传输依然可能会冲突。因此在上行方向,EPON需要采用某种仲裁机制来避免数据冲突。 2.技术基础 无源光网络(PON)的概念由来已久,它具有节省光纤资源、对网络协议透明的的特点,在光接入网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以太网(Ethernet)技术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以其简便实用,价格低廉的特性,几乎已经完全统治了局域网,并在事实上被证明是承载IP数据包的最佳载体。随着IP业务在城域和干线传输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攀升,以太网也在通过传输速率、可管理性等方面的改进,逐渐向接入、城域甚至骨干网上渗透。而以太网与PON的结合,便产生了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它同时具备了以太网和PON的优点,正成为光接入网领域中的热门技术。 3.技术的发展 2000年11月,IEEE成立了802.3 EFM(Ethernet in the First Mile)研究组,业界有21个网络设备制造商发起成立了EFMA,实现Gb/s以太网点到多点的光传送方案,所以又称GEPON(GigabitEthernet PON)。EFM标准IEEE802.3ah;EPON 就是一种新兴的宽带接入技术,它通过一个单一的光纤接入系统,实现数据、语音及视频的综合业务接入,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性。业内人士普遍认为,FTTH 是宽带接入的最终解决方式,而EPON

下一代PON技术介绍

下一代PON技术介绍 中兴通讯学院方案规划部

目录 xPON ?新技术 ?10GEPON G O ?NGPON

xPON新技术 ?PON是APON/BPON、EPON、GPON等多种技术的统称, 各种PON技术的主要差异在于采用了不同的技术,另外还 技术的主要差异在于采用了不同的技术另外还有几种新的PON技术,如WDM-PON和Long Reach PON (),目前主要在韩国有部分应 LR-PON WDM-PON KT (10万线规模,不到5万用户),尚没有相应的国际标准, Long Reach PON目前还出于预研和理论探索阶段,其中 以英国电信BT提出的Super PON最有代表性。 信有 ?EPON当前主要是进行向10GE PON的演进研究;GPON 当前主要任务是制定有关中间过渡标准(G.984.enh和 G984h G.984.ext ),G.984.enh主要研究如何在尽量不改变现有 G PON的ODN的基础上引入WDM PON。G.984.ext主要 G-PON WDM-PON G984ext 讨论如何在尽量不改变现有GPON的ODN的基础上扩大 GPON的传输距离。

APON BPON GPON WDM PON LR PON EPON 10GEPON

新技术进展 xPON—10GEPON

?标准草案已发布,10GEPON 标准802.3av 计划2009年发布正式标准? 802.3av 标准和802.3ah 标准完全兼容,目前EPON 规模建设的FTTB 可平滑演进到10GEPON ? 802.3av 10Gbps ,上行带宽为1G 的下行带宽为p ,行带宽为或10Gbps C RF Video ? 利用C 波段和L 波段用于WDM 以及RF Video 的传输芯片和产品?部分芯片商和设备商已预研10GEPON 芯片和产品,2009-2010年推出相应产品

PON技术介绍

PON技术介绍 一、什么是pon 无源光网络(PON)技术是一种点到多点的光纤接入技术,它由局侧的OLT(光线路终端)、用户侧的ONU(光网络单元)以及ODN(光分配网络)组成。一般其下行采用TDM 广播方式、上行采用TDMA(时分多址接入)方式,而且可以灵活地组成树型、星型、总线型等拓扑结构(典型结构为树形结构)。所谓“无源”,是指ODN中不含有任何有源电子器件及电子电源,全部由光分路器(Splitter)等无源器件组成,因此其管理维护的成本较低。 EPON的标准化工作主要由IEEE的802.3ah即EFM(EthernetFortheFirst Mile,第一英里以太网)工作组来完成,其制定EPON标准的基本原则是尽量在802.3体系结构内进行EPON 的标准化工作,工作重点放在EPON的MAC协议上,最小程度地扩充以太网MAC协议。该标准目前还是草案,EFM计划在2004年正式发布EPON的相关标准。我国目前正在积极进行EPON的标准化工作,通信行业标准《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Ethernet的无源光网络(EPON)》正在制订中。 GPON是ITU提出的G比特级的无源光网络。ITU在2003年正式通过并颁布了GPON标准系列中的三个标准:G.984.1、G.984.2和G.984.3。由于GPON标准是ITU在APON标准之后推出的,因此G.984标准系列不可避免的沿用了G.983标准的很多思路。GPON与EPON 都是千兆比特级的PON系统,与EPON力求简单的原则相比,GPON更注重多业务和QoS 保证,因此更受运营商的青睐。但由于GPON标准复杂且开发较晚,技术尚不成熟,因此目前GPON产品还未到商品化阶段。 目前IEEE提出的EPON实现方案是:在与APON类似的结构和G.983的基础上,设法保留APON的物理层PON,而以Ethernet技术代替ATM技术作为数据链路层协议,构成一个可以提供更大带宽、更低成本和更强业务能力的新的结合体EPON。而ITU提出的GPON 技术的主要目标是实现Gbit速率,并能支持多种业务,对所有业务最优化。 二、为什么选择PON技术 PON技术的引入是接入网络的又一次革命,该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30~100Mbit/s的带宽,接入距离可达10~20km。它的主要优势表现在: (1)用PON技术可以解决FTTH、FTTO等问题,为通信网络向全光网络演进提供必要条件; (2)用PON技术可以提供“全业务”接入,充分满足视频娱乐和家庭办公所需的带宽需求; (3)PON技术采用可级联的无源光分路器,不仅节约主干光缆,而且大大简化了网络结构,提高了网络健壮性; (4)用PON技术的FTTH解决方案不仅具备光纤的高可靠性,而且非常适合广播/组播、视频/音频业务的开展。 三、PON技术部署策略

ATF技术及应用系统介绍

REFINE TECHNOLOGY Refine Technology制造和世界范围内销售最好的细胞截留设备ATF?系统,ATF?系统主要因为能支持极高细 胞密度而闻名,可用于研发至大规模商业化生产,ATF?同样也为生物产品工艺的每一个阶段提供优化和支持。FACILITY 设备 在工艺研发和生产中引进新的技术和方法时,设备必须能促使工艺优化和提高综合效率。不同公司,不同阶段,设备目标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对于所有公司而言,不管公司规模大小、产品还是财政状况不同,有些目标肯 定是相似的,这些相似的目标包括增加蛋白表达量,降低成本,提高灵活性 ATF?系统不管是通过极高细胞密度培养提高蛋白产量,还是通过快速低剪切力细胞收获以及随之简化下游操作等,都为实现这些目标提供了很多机会。利用ATF?系统优势将多种优化改进结合起来,会得到简单并且激动 人心的新的生物制造“未来工厂”典范,这样的“未来工厂”具有小规模、多产品、灵活度高、高产量特点,从 而使得成本减少。它可以不需要大规模(甚至中等规模)的不锈钢生物反应器就能生产满足市场需要的抗体, 也可以使得疫苗生产多样化,能够使得产量迅速增加,从而可以快速响应各地需求。 在评估ATF系统的影响时,最直接的改变通常是获得上十倍的生物反应器产量,在大规模生产环境中需要很好 的理解这一改变,以保证将这一改变真正在大规模商业化生产时实现。比如,一个成功的上游工艺可能导致下 游工艺瓶颈,所以Refine也将ATF系统的应用进行了延伸以满足整体的工艺强化要求。 我们意识到提供不同的方法解决同样的问题并且在实 现过程中允许高的灵活性非常重要。不管是用于N-1 步骤时为获得高密度种子的扩增还是用于最终生产发 酵,大规模灌流培养渐渐成为主流。现在可以使用浓 缩灌流培养方法(Concentrated Perfusion)可以获 得1g/L/day蛋白产量,这意味着一次性的1000L生 物反应器能够每天生产1Kg蛋白– 显然超过了很多人 的期望。但是,除非公司理解如何最好的利用这样的更高产量,否则连续收获产品并不会被所有人喜欢。所以,我们也为这些公司提供了一次浓缩收获产品的方式,超滤(UF)步骤能获得超过100m的极高细胞密度,根据 细胞特定产率,能够获得20g/L甚至更高的蛋白产量。 ATF系统可以在哪些方面影响你的工艺或者设置? 目标工艺开发生产 缩短工艺开发时间√ n/a -只需要一种细胞培养基,可以简化工艺开发时培养基分析 -很容易达到高细胞密度,使得开发高表达量细胞株不再那么需要

国内动中通系统技术介绍

国内动中通天线自跟踪技术介绍 1 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 (1) 2 动中通天线跟踪方式介绍 (2) 2.1 精确指向跟踪系统 (2) 2.2 单脉冲自动跟踪方式 (3) 2.3 混合跟踪方式(差分GPS) (3) 3 动中通惯导比较 (4) 1 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 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主要由天线自动跟踪系统和常规卫星通信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天线自动跟踪系统是关键技术。

2 动中通天线跟踪方式介绍 目前,国内动中通系统天线自动跟踪系统有三大类:1精确指向跟踪系统;2单脉冲自动跟踪系统;3混合跟踪系统(差分GPS),这几种方式根据其技术特点,应用范围有所不同,分别介绍如下: 2.1 精确指向跟踪系统 精确指向跟踪方式根据车辆运动过程中位置(经度、纬度、高度)及姿态(航向角、俯仰角及横滚角)等参数,计算出天线指向卫星的方位角,俯仰角和极化角。该系统要求陀螺惯导系统精度高,稳定性好(不漂移),但不能解决卫星定点位置的漂移问题,因而此种方式的优点是不需要捕获引导,可实现盲対星,不怕遮挡(但卫星通信本身还是怕遮挡的)。但缺点是高性能高稳定度陀螺惯导(法国进口光纤惯导)价格昂贵,而且不能解决卫星定点位置的飘移,因而跟踪精度稍低。 经过国内相关机构多次调研和实际测试,在相同精度的陀螺设备中,激光陀螺比光纤陀螺的漂移累计周期短,一年内需进行多次相校。进口光纤陀螺稳定周期长,漂移累积小,一般选用OCTANS法国高精度光纤陀螺惯性导航系统作为该跟踪系统的测姿部件。相关指标如下:

2.2 单脉冲自动跟踪方式 单脉冲自动跟踪方式是跟踪卫星的信标,其主要的技术特点是利用单脉冲精密跟踪技术,实现卫星通信天线在移动载体上对卫星的精密跟踪。因而主要的优点是跟踪精度高,不怕卫星漂移(由于受太阳和月亮引力的影响,静止卫星会在一个与地球赤道平台夹角不断变化的倾斜轨道上运行。假设卫星轨道的东西位置保持不变,则从地球显道表面观察卫星的日漂移轨迹是一个对称于同步静止卫星轨道位置的“8”字形)。 但由于该产品是利用单脉冲跟踪技术,而在此频段(Ku频段)天线波束很窄,因而天线可跟踪角度范围很小(一般只有±1°左右),一旦跟踪目标丢失(如进山洞、卫星信号被遮挡或车体因剧烈跳动等原因),重新捕获目标比较困难,有时甚至需要人工辅助才行。该类型动中通系统为保证跟踪精度,复杂程度高,价格昂贵,目前主要应用军方市场,国内39所54所拥有此技术。 2.3 混合跟踪方式(差分GPS) 精确指向式跟踪系统具有不依赖外界信息、隐蔽性好、抗干扰性强、全天候工作等优点,是一种能够提供多种导航参数,完全自主的导航系统。但它的精度随时间而变化,长时间工作会累积较大误差,这使惯性导航系统不宜作长时间导航。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具有较高的导航精度,但由于运动载体的机动变化,常使接收机不易捕获和跟踪卫星的载波信号。为发挥两种技术的优势,更有效全面地提高产品的性能,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动态性,现多采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将卫星定位与惯性测量相结合,推出了全新姿态方位差分GPS(混合跟踪方式)的“动中通”系统。 利用差分GPS跟踪系统的动中通惯性导航平台继承发扬了GPS导航和惯性测

文档管理系统技术介绍

文档管理系统技术介绍 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整合管理平台作为企业和机构数据信息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该平台展现出了所有可用于真正生产环境向的企业级平台的特性,这里将着重说明是如何满足这些特性的要求的。 一、开放性 文立方文档管理系统完全是基于标准的,使其能够轻松的与企业现有的IT基础设施集成到一起。该系统提供了面向WebDAV、FTP、ODBC、JDBC以及Web Services标准UDDI和WSDL等标准的API。全符合J2EE标准(对于基于Web 的用于来说)并且支持所有微软的标准,如:NET,COM,ASP 和Visual Basic。提供了与企业级应用和电子商务平台的集成功能,包括了使用LDAP标准的目录服务。同时还具有面向 XML 处理全面的、可配置的支持。

文立方文档管理系统面向所有的内容管理需求,提供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从内容的创建/捕捉和管理到交付和归档。但是,每一个企业的需求都有其独特之处,要求能够对该平台进行扩展,体现不同企业不同的业务规则。非结构化数据管理平台的基础--对象模型是完全可扩展的,使客户能够定义定制化的对象类型来满足独特的业务需求。业务对象架构提供了一个用于扩展多种可用内容管理服务的模型。该平台支持在多个关键领域的插件的开发。如用户认证、多媒体内容处理以及遗留系统存储的支持等。开放的API确保客户能够向任何应用中增加内容管理功能。 三、可伸缩性 文立方文档管理系统是面向大型企业和机构而设计的。企业在内容管理方面,无论是文件的大小还是复杂程度都在不断增加,该系统面对不断增加的内容数量、越来越大的流量、更多的用户、更加复杂的工作流,都能够实现对内容的高效管理,同时保证系统的高性能应用。并且能够以一种经济实惠的方式来处理这些不断增长的负载。非结构化数据管理平台的体系结构利用多处理器系统和集群环境,从设计上就充分利用了底层硬件平台的可伸缩性。

应用系统介绍

应 用 系 统 介 绍 第一部分 信息技术部情况 一、信息技术部组织结构图 二、信息技术部管理模式 信息技术部按照公司的结构分为三层,总公司设有信息技术部,分公司有省、地市两级信息技术机构,省级公司设信息技术处,负责辖区内信息技术应用的管理、开发、运行维护工作,地市级公司设信息技术科,承担辖区内的运行维护工作,并受省公司信息技术处的直接指导。 目前中国人寿的业务处理和管理主要集中在地市级公司(15家是省级集中处 总经理 副总经理 总经理助理 机关运行处 系统运行处 规划处 软件开发中 心 设备管理处 网络管理处 省级分公司 信息技术处 省级分公司 信息技术处 省级分公司 信息技术处 省级分公司 信息技术处 …… 总经理助理 地市级分公司 信息技术科 地市级分公司 信息技术科 ……

理)进行,相应的业务处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的数据(生产数据库)也集中在地市级分公司。 三、应用系统开发、维护、升级模式 所有系统基本采用信息技术部软件开发中心和系统集成公司合作开发的模式进行开发,这些系统集成商包括:中青旅尚洋、科比亚、惠普、北鑫辰、国大科软等公司。 应用系统维护由信息技术部系统运行处。 软件开发完成之后,移交给系统运行处,由该处负责软件新版本的升级。 四、应用系统分布情况 地市级分公司应用的系统有: 综合业务处理系统; 财务管理及核算系统; 代理人管理系统; 客户服务中心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 通用统计系统; 精算处理及分析系统。 在总公司应用的系统有: 统括业务系统 财务管理及核算系统 责任准备金处理系统 通用统计系统 财务分析系统

第二部分应用系统详细介绍 一、核心业务系统系统 发展历程 97年12月推出CBPS一版 1)系统管理。包括用户授权管理和基本数据管理。 2)客户管理。包括开户、审核、归并和客户资料批改等。 3)险种定义处理。 4)新契约管理。包括投保登记、接单、核保、医务核保的和出单等。 5)收付费管理。 6)保全业务处理。包括批改、复效、终止合同、撤单、挂失、迁出和生 存金/年金给付等。 7)理赔业务处理。包括理赔申请、审核等。 8) 业务控制处理。包括订正、黑名单管理等。 9) 单据打印管理。 10) 综合查询。 11) 统计处理。 12) 营销员管理。包括机构管理、营销员管理、佣金计算和统计等。 13) 手工老保单管理。 处理总颁六个直销险种和七个营销险种 98年3月推出CBPS二版,增加的主要功能有: 1)银行转帐 2)语音查询 3)黑名单管理 4)死亡客户管理 5)多种口径的业务统计及新增单证打印

系统技术方案模板

系统技术方案模板项目名称: 项目版本: 拟制: 审核: 批准: 版本: 年月日

目录 1、前言.......................................................................... .................................................. 2、系统设计......................................................................... ............................................ 2、1 产品的整体介绍....................................................................... 2、2产品硬件各个模块介绍..................... ........................... ....................................... 2、3产品软件各模块介绍..................................... ............... 2、4产品外形、结构介绍..................... ........................................... 第三章系统设备清单和配置.......................................................... ................

RFID技术简介及系统架构

RFID 技术简介及系统架构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电感或电磁耦合)或雷达反射的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 RFID 系统至少包含电子标签和读写器两部分。电子标签是射频识别系统的数据载体,电子标签由标签天线和标签专用芯片组成。RFID 读写器通过天线与RFID 电子标签进行无线通信,可以实现对标签识别码和内存数据的读出或写入操作。典型的读写器包含有高频模块(发送器和接收器)、控制单元以及读写器天线。 依据电子标签供电方式的不同,电子标签可以分为有源电子标签(Active tag)、无源电子标签(Passive tag)和半无源电子标签(Semi —passive tag)。有源电子标签内装有电池,无源射频标签没有内装电池,半无源电子标签(Semi —passive tag)部分依靠电池工作。电子标签依据频率的不同可分为低频电子标签、高频电子标签、超高频电子标签和微波电子标签。 RFID 分类 按能量供应 按工作频率 有源无源半 有源 高频 低频超高频 RFID 分类 低频段射频标签,简称为低频标签,其工作频率范围为30kHz ~300kHz 。典型工作频率 有125KHz 和133KHz 。低频标签一般为无源标签,其工作能量通过电感耦合方式从阅读器耦合线圈的辐射近场中获得。低频标签与阅读器之间传送数据时,低频标签需位于阅读器天线辐射的近场区内。低频标签的阅读距离一般情况下小于1米。低频标签的典型应用有:门禁考勤管理、动物识别、容器识别、工具识别等。 高频段射频标签的工作频率一般为3MHz ~30MHz 。典型工作频率为13.56MHz 。该频段的 射频标签,其工作原理与低频标签完全相同,即采用电感耦合方式工作,高频标签一般也采用无源方式,其工作能量同低频标签一样,也是通过电感(磁)耦合方式从阅读器耦合线圈的辐射近场中获得。标签与阅读器进行数据交换时,标签必须位于阅读器天线辐射的近场区

集群通信系统简介及主要技术介绍

集群通信系统简介及主要技术介绍 集群通信系统是当今发展迅速的一种专用移动通信系统,本文介绍了集群通信系统的组成、特点和发展,以及集群通信的几种主要技术类型。 关键字集群TETRAiDEN GoTa 移动通信是当今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和技术最前沿的通信领域之一。移动通信分为公众移动通信和专用移动通信,公众移动通信与公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大家都很熟悉;与公众移动通信发展相对应,专用移动通信亦有其重要的市场定位和需求。 集群通信系统是一种用于集团调度指挥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应用在专业移动通信领域。该系统具有的可用信道可为系统的全体用户共用,具有自动选择信道功能,它是共享资源、分担费用、共用信道设备及服务的多用途、高效能的无线调度通信系统。 集群通信系统的组成与公众移动通信系统类似,但是又有自己的特点。它由基站,移动台,调度台以及控制中心组成。基站由若干基本无线收发信机、天线共用器、天馈线系统和电源等设备组成,天线共用器包括发信合路器和接收多路分路器,天馈线系统包括接收天线、发射天线和馈线;移动台是用于运行中或停留在某未定地点进行通信的用户台,它包括车载台、便携台的手持台,由收发信机、控制单元、天馈线(或双工台)和电源组成;调度台是能对移动台进行指挥、调度和管理的设备,分有线和无线调度台两种,无线调度台由收发机、控制单元、天馈线(或双工台)、电源和操作台组成,有线调度台只有操作台;控制中心包括系统控制器、系统管理终端和电源等设备,它主要控制和管理整个集群通信系统的运行、交换和接续,它由接口电源、交换矩阵、集群控制逻辑电路、有线接口电路、监控系统、电源和微机组成。 集群通信的最大特点是话音通信采用PTT(PushToTalk),以一按即通的方式接续,被叫无需摘机即可接听,且接续速度较快,并能支持群组呼叫等功能,它的运作方式以单工、半双工为主,主要采用信道动态分配方式,并且用户具有不同的优先等级和特殊功能,通信时可以一呼百应。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集群通信系统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数字集群系统具有很多优点,它的频谱利用率有很大提高,可进一步提高集群系统的用户容量;它提高了信号抗信道衰落的能力,使无线传输质量变好,即提高了话音质量;由于使用了发展成熟的数字加密理论和实用技术,对数字系统来说,保密性也有很大改善;另外,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可提供多业务服务,也就是说除数字语音信号外,还可以传输用户数字、图像信息等,由于网内传输的是统一的数字信号,容易实

KJ2000N系统及子系统技术性能描述

KJ2000N系统及子系统技术、性能描述 一、KJ2000N安全生产监控系统: KJ2000N总线型快速反应安全监控系统的主要用途为能满足大、中、小型煤矿在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生产指挥调度和综合信息管理等各方面的要求,提供先进、可靠的技术和设备。该系统主要由井上地面中心站及配套产品和井下工作站及配套产品两大部分组成,井上地面设备安装在地面安全场所;井下设备为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安装在煤矿井下具有煤尘、瓦斯的爆炸性气体环境中,现场总线协议为Canbus2.0。示意图如下: 图一 KJ2000N系统综合了我公司十多年来从事地面中心站、井下分站、电源箱和应用软件开发、生产方面的经验,吸收了国内外计算机控制

的工业监测系统在网络、图象处理和现场总线方面的先进技术,依照国家2006年新颁布的《AQ6201-200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以及《MT/T1008-2006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软件通用技术要求》监测监控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制造,来满足大、中、小型煤矿在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生产指挥调度、井下人员管理以及综合信息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KJ2000N总线型快速反应安全监控系统是KJ4及KJ2000系统的更新换代产品,采用新型的宽带工业以太网+现场总线(Canbus2.0协议)传输平台,实现全数字化数据传输,主干网采用工业以太网,支持光纤冗余环网结构;系统采用的KJJ107井下隔爆兼本安型网络交换机具有高性能以太网交换功能,同时,系统改变了中心站对各个分站巡检的主从工作方式,取而代之的是CAN总线协议支持的多主并发、主动上传方式,形成点到点、点到多点的多主从工作方式。数据上传由过去的巡检周期最大30秒,减少到现在的不大于3秒,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实时性。 系统整体运行稳定可靠,井下监控设备质量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并通过国家技术监局认证的检测机构的形式检验,并要有“MA”标志准用证,用于爆炸性环境的煤矿安全监控设备,通过国家技术监督局认证的检测机构的防爆检验,并取得“防爆合格证”。1、投标方案编制依据符合: (1)《煤矿安全规程》(2006年); (2)《煤矿监控系统总体设计规范(试行)》;

系统架构的技术介绍

在网络连接模式中,除对等网外,还有另一种形式的网络,即客户机/服务器网,Client/Server。在客户机/服务器网络中,服务器是网络的核心,而客户机是网络的基础,客户机依靠服务器获得所需要的网络资源,而服务器为客户机提供网络必须的资源。 这里客户和服务器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软件)。使用计算机的人是计算机的“用户”(user)而不是“客户”(client)。但在许多国外文献中,也经常把运行客户程序的机器称为client(这种情况下也可把client译为“客户机”),把运行服务器程序的机器称为server。所以有时要根据上下文判断client 与server是指软件还是硬件。 它是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它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目前大多数应用软件系统都是Client/Server形式的两层结构,由于现在的软件应用系统正在向分布式的Web应用发展,Web和Client/Server 应用都可以进行同样的业务处理,应用不同的模块共享逻辑组件;因此,内部的和外部的用户都可以访问新的和现有的应用系统,通过现有应用系统中的逻辑可以扩展出新的应用系统。这也就是目前应用系统的发展方向。 编辑本段一、C/S结构的缺点 C/S结构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客户端PC的处理能力,很多工作可以在客户端处理后再提交给服务器。对应的优点就是客户端响应速度快。缺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而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移动办公和分布式办公越来越普及,这需要我们的系统具有扩展性。这种方式远程访问需要专门的技术,同时要对系统进行专门的设计来处理分布式的数据。 客户端需要安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首先涉及到安装的工作量,其次任何一台电脑出问题,如病毒、硬件损坏,都需要进行安装或维护。还有,系统软件升级时,每一台客户机需要重新安装,其维护和升级成本非常高。(大多数没法自动升级而需要人工升级) 对客户端的操作系统一般也会有限制。可能适应于Windows 98,但不能用于Windows 2000或Windows XP。或者不适用于微软新的操作系统等等,更不用说Linux、Unix等。(中国绝大多数用户都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 编辑本段二、C/S架构软件的优势与劣势 (1)、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较轻。最简单的C/S体系结构的数据库应用由两部分组成,即客户应用程序和数据库服务器程序。二者可分别称为前台程序与后台程序。运行数据库服务器程序的机器,也称为应用服务器。一旦服务器程序被启动,就随时等待响应客户程序发来的请求;客户应用程序运行在用户自己的电脑上,对应于数据库服务器,可称为客户电脑,当需要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任何操作时,客户程序就自动地寻找服务器程序,并向其发出请求,服务器程序根据预定的规则作出应答,送回结果,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较轻。 (2)、数据的储存管理功能较为透明。在数据库应用中,数据的储存管理功能,是由服务器程序和客户应用程序分别独立进行的,前台应用可以违反的规则,并且通常把那些不同的(不管是已知还是未知的)运行数据,在服务器程序中不集中实现,例如访问者的权限,编号可以重复、必须有客户才能建立定单这样的规则。所有这些,对于工作在前台程序上的最终用户,是“透明”的,他们无须过问(通常也无法干涉)背后的过程,就可以完成自己的一切工作。在客户服务器架构的应用中,前台程序不是非常“瘦小”,麻烦的事情都交给了服务器和网络。在C/S体系的下,数据库不能真正成为公共、专业化的仓库,它受到独立的专门管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