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安徽省名校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

安徽省名校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

安徽省名校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
安徽省名校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

安徽名校201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老子思想中的理政智慧

王爱群

老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在一些人的印象里,老子是一位遁世远俗、玄之又玄的思想家。事实上,社会人生、治国理政等问题,才是老子思考的中心。从老子那些古老的思想中,我们可以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明晓盛衰之道、成败之数。

大德非小惠。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也就是说,真正有大德、厚德的人,不刻意去追求有德,反而有德;一些人不愿意失去德的名声,刻意去追求德,反而失去了德。这句话看似矛盾,其实深含智慧。对于理政者而言,德的重要表现就是使人各得其位、各得其所、各得其利、各得所需。只要把人们的得利、得位及其途径、多少、高低等用合理的规则固定下来并严格执行,就是德的表现,不必刻意去求德施德,这样才会成全大德。相反,如果理政者总是为了德的名声,热衷于对个别人施小仁给小惠,搞“有求必应”,表面上看起来积了很多德,其实是偏私,是小惠个人、失德人民。

“无为”方能大有为。老子推崇“无为而治”,“无为”是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无为”是要“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而不妄为。也就是说,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法则,根据实际条件采取适宜行动。世间万物包括人类社会,都有其运行的内在规律,即“道”在其间。离开了这个“道”,事倍功半;顺应了这个“道”,事半功倍。“无为”,就要顺势而动,按照自然和社会法则,使其自行运转。“无为”并不是不作为,而是要通过“无为”达到有为,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控制乱作为,即不妄为。秦亡汉兴,实行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这是老子所讲的“我无事,而民自富”的例证。对于理政者而言,“无为而治”的启示在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自己的“无为”而引导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应通过控制、监督,限制权力的私自膨胀,防止乱作为。

天道忌盈。老子认为天道忌盈。什么是“盈”呢?口满为盈,权大为盈,富奢为盈。口满,不仅难以兑现,而且招人记恨;权大,则生骄横,骄横必然侵害他人;富贵且奢侈,挥金如土,必然被食不果腹者怨恨。月满则亏,盛极则衰。老子曰:“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这句话点出了贫富无常的道理。怎样才能常虚不盈呢?关键是在成功的时候不忘忧患。有忧患意识,则无忧患;无忧患意识,则终忧患。也就是要做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乐不忘悲。

伟业须从细小做起。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小之事如何才能变成伟业呢?老子认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就是说,根本的方法在于不断地积累。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天下大事皆由积累而成。所以,对于理政者而言,从小处做起,从一点一滴积累,抓好关键细节,方能成就大业。事物的发展在于积累的道理还启示人们,积小过会成大恶,千里之堤会溃于蚁穴。因此,理政者应当努力看得远一些、深一些,见事于初萌,防患于未然。

(选自《人民日报》2009年4月7日)1.下列对老子的“德政”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真正有大德的人,不必去追求有德,如果去追求德,反而失去了德的名声。

B.理政者对个别人施小仁、给小惠、有求必应,其实也积了很多德。

C.用合理的规则把人们的得利、得位及其途径、多少、高低固定下来并严格执行,这样做

不是德的表现。

D.能使人各得其位、各得其所、各得其利、各得所需,就是理政者德的表现。

2.老子推崇“无为而治”,对老子所说的“无为”理解错误

..的一项是(3分)

A.“无为”是要“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而不妄为。世间万物都有其运行的内在规律,顺应规律,事半功倍。

B.“无为”就是要顺势而动,按照自然和社会法则,使其自行运转。如果离开了法则,就会事倍功半。

C.“无为”并不是不作为,而是要通过“无为”达到有为,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控制、监

督,防止乱作为。

D.“无为”就是引导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无须理政者参与,就能产生“民

自富”的效果。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有关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一些人认为,老子是一位遁世远俗、玄之又玄的思想家,而作者认为从老子那里,我们可以明晓盛衰之道、成败之数。

B.老子认为天道忌盈,月满则亏,盛极则衰。这启示我们要见事于初萌,防患于未然。C.盈的关键是成功的时候不忘忧患。有忧患意识,则无忧患;无忧患意识,则终忧患。D.细小之事变成伟业,根本的方法在于不断积累。对于理政者而言,只要从小处做起,就能成就大业。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4~7题。(19分)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一名旉。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圭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①。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军吏梅平得病,除名还家,家居广陵,未至二百里,止亲人舍。有顷,佗偶至主人许,主人令佗视平,佗谓平曰:“君早见我,可不至此。今疾已结,促去可得与家相见,五日卒。”应时归,如佗所刻。

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佗闻其呻吟,驻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即如佗言,立吐蛇②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蛇辈约以十数。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懑,面赤不食。佗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疽,食腥物所为也。”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斯须尽服之。食顷,吐出三升许虫,赤头皆动,半身是生鱼脍也,所苦便愈。佗曰:“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依期果发动,时佗不在,如言而死。

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

【注①】差,chài ,病好了。【注②】蛇,一种寄生虫。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沛相陈圭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辟:征召。

B.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语:告诉。

C. 家人车.载欲往就医。车:用车。

D. 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寤:睡醒。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①若.当灸,不过一两处②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B.①遇良医乃.可济救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 ①太祖闻而.召佗②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D. ①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6.下列对原文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华佗,字元化,沛国谯县人。他不但通晓几种经书,而且精于医方和用药,多次为病人医

治疑难病症。

B. 病人假如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就立即饮服华佗配制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就像醉死

了一样,毫无知觉。

C.梅平虽然见到了华佗,但疾病已经凝积,华佗说他只能再活五天,后来果然如华佗所说的

那样。

D.广陵郡太守陈登得了病,华佗给他看了病做了药汤,同时还告诫陈登,说他这种病三年以

后会复发。

7.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⑴军吏梅平得病,除名还家,家居广陵,未至二百里,止亲人舍。(4分)

⑵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蛇辈约以十数。(3分)

⑶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3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元曲,回答8~9题。(8分)

天净沙·秋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请分别说出“轻烟老树寒鸦”的“寒”字、“枯藤老树昏鸦”的“昏”字的妙处。(4分)

9.请简要分析这两首元曲的不同之处。(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小题)(5分)

⑴哀吾生之须臾,。(苏轼《赤壁赋》)

⑵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王羲之《兰亭集序》)

⑶,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⑷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鼓瑟吹笙。(曹操《短歌行》)

⑸,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⑹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游山西村》)

⑺,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⑻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李清照《声声慢》)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1~14题。(25分)

青储香

刘心武

如今的城郊,难得见到大片农田了。我在村里的书房温榆斋,最让我惬意的,就是尚可步行去亲近田野。当然,那已经是被膨胀的城市挤压得破碎零落的地块了,所谓“一望无际”,早已只是词典上的一个干瘪的词条,跟我所望见的田园,如断线的风筝,再也联系不上。东边不远处现出一片脚手架,是正开发的新楼盘,据说其风格是北欧与澳洲风情的完美拼贴;北边稍远处现出集装箱堆积出的壮阔的轮廓线,那里有一家吞吐量很大的物流公司……不过,还好,我终于找准一个角度,从那里望过去,毕竟还有大片的玉米地,而且最可喜的,是听到了突突突的马达声,有大型收割机,在那片尚堪称是“青纱帐”的大田里,仿佛大象举鼻迈进般地,雄伟地移动过来。

玉米还没有完全成熟,被收割的玉米株连杆叶带嫩棒子被立即粉碎,从高耸的“象鼻”中喷出,一辆接收那些碎屑的卡车与收割机平行驶动。

“青纱帐”被豁开了很大的篇幅,收割过的田地仿佛一堂课讲完又被擦净的黑板,默默地等待着下面更精彩的一课。一群早已被飞机、汽车轰鸣声震聋耳朵的灰喜鹊飞落在收割完的田垄里,欢叫着寻觅可以啄食的美味。

风吹过,一股浓烈的带有酒香的鲜活植物的气息扑鼻而来,连续深呼吸,七窍中的浊气仿佛都被驱尽,身躯中整个儿换了腔好心情!

我站在公路边的树阴下,忽然有辆小轿车停在路边,车里出来位男士,他舒展两臂,深呼吸,眯眼作陶醉状,然后偏过头问我:“好闻呀!这叫什么气息?”我跟他微笑对视,回答说:“这叫青储香。”他特别问明了“储”字,道了谢,显然,还得继续赶路去办事,坐进车里,开车离去了。他给我留下的最后的面影,带有明显的恋恋不舍神情。愿这田野中的青储香伴他一大程,起码充实他一天的好心情!

我深深理解那位男士的感受。在我书房附近的这片城乡犬牙交错的地带,一些零田碎野,常惹得一些偶然路过的城里人,利用休假日,特地开私家车找过来,或一家人,或一群朋友,找片柳阴,傍藕田,憩河湾,铺席毯,挂悬床,弹吉他,放音乐,野餐,吟唱……

城市真是张越烙越大的饼,热烘烘,油晃晃,每天都在滋滋地滚展着它的体积,农村正被这张饼吞噬、切割、碾碎。有种说法:富裕文明的城市被贫困粗陋的农村包围。似乎城市很委屈。但是,城市的膨胀,难道不应该产生使农村均富的效果吗?文明的含义又究竟是什么?难道只有城市里那种完全靠人造气候维系的所谓“智能大厦”,才算得人类文明,像这大田里的青储香,就算不得文明?

各类文明,都应该得到尊重。要学会与异己的文明共处。城乡差别的消失,不应该是乡村的消失,完全地城市化,而应该是城市与乡村的好处的双发扬、城市与乡村的缺点的双消失。包括青储香在内的乡村诗意,是不应该在我们故土上消弭的。

青储,也就是青储饲料,把玉米等农作物在未完全成熟时,带青地收割粉碎,然后运送到专门的大坑里。一车车的青储料运进去以后,并一再地压挤密集,直到彻底储满。这些青储料是供应奶牛食用的,尤其在漫长的冬季,奶牛全靠这些青储料,才能给我们酿出优质的乳汁。在青储坑库边,那股气息就更加浓烈,因为发酵得非常充分,也就更接近美酒的醇厚,但美酒却没有青储的那种令人如置身田野青纱帐里的嗅觉感受。哎,多么美好的青储香啊!

回到温榆斋书房里,鼻息里还氤氲着沁人心肺的青储香……

11.本文以“青储香”为题,有什么作用?(5分)

12.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从那里望过去,毕竟还有大片的玉米地,而且最可喜的,是听到了突突突的马达声,有大型收割机,在那片尚堪称是“青纱帐”的大田里,仿佛大象举鼻迈进般地,雄伟地移动过来。

13.第五段描写开车男士的言行,目的是什么?第六段中作者说“我深深理解那位男士的感受”的原因是什么?(6分)

14.联系城市和乡村的现状,谈谈你对“城市与乡村的好处的双发扬、城市与乡村的缺点的双消失”这句话的认识。(8分)

四.(24分)

15.下列句子没有

..错别字的一句是(3分)

A.作为首部网络先于电视播出的国产纪录片,《我的抗战》受到了诸多网友尤其是年轻

人的观注,并在他们中间引起强烈的共鸣。

B. 中国汽车总评榜是由中国汽车连盟打造的国内最具权威性的汽车价值评判体系,作为成员

媒体,新安晚报独家主办了总评榜安徽分榜的评选活动。

C. “道德之花”绽放江淮大地,“平民英雄”引领时代风尚。千万名志愿者活跃在各行各业,

用实际行动弘扬奉献精神。

D. 以昂扬的精神状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源动力,也是地区核心

竞争力的关键内容。

16.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句是(3分)

A. 合肥市蜀山区近日追加900万元对危旧小区进行整治。据介绍,该区88个危旧小区几年内

将脱胎换骨

....,面貌一新。

B. 教师在讲解鲁迅作品时,首先必须查阅各方面资料,让自己全面了解课文,否则就

会断章取义,甚至以讹传讹

....。

C.中国之行,马拉多纳只从阿根廷带了一名保镖,加上为其配备的几名贴身护卫,安保力量

只有四五个人,面对热情的中国球迷,这点安保力量捉襟见肘

....。

D.有些国内品牌手机虽然一个阶段一度与国外品牌手机分庭抗礼

....,但由于品牌缺少“含金量”,很难进入消费者心目中的“第一军团”。

17.下列各句中,没有

..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随着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在保障能源供

应、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B.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具有益人心智、怡人性情、

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不可小视。

C.这条穿越世界屋脊的“雪域天路”被人们描绘成“商贸金桥、藏旅坦途、文化通衢”,

它使得老百姓圆了更多的前往西藏旅游的梦想。

D.如果中国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水资源构成的巨大负担,那么环境的恶化将会危及社会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8.根据下面几句话的内容,提取要点,给“黄梅戏”下一个定义。(含标点符号不得超过60字)(5分)

①黄梅戏是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的中国五大剧种之一。

②黄梅戏源于皖、鄂、赣三省间的黄梅,原是一种采茶歌。

③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雅俗共赏。

④黄梅戏现主要盛行于安徽省安庆市及周边地区。

⑤黄梅戏的优秀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打猪草》等。

⑥黄梅戏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早期叫“黄梅调”。

黄梅戏是

19.在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4分)

我们知道了制约宇宙的有关规律,我们仍然不能利用它们去预言遥远的未来。这是因为物理方程的解会呈现出一种称作混沌的性质。这表明方程可能是不稳定的:在某一时刻对系统作非常微小的改变,系统的未来行为很快会变得完全不同。例如,你稍微改变一下你旋转轮赌盘的方式,会改变出现的数字。你在实际上不可能预言出现的数字,,物理学家就会在赌场发财。

(霍金《宇宙的未来》)

2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谈谈你对名校自主招生的看法。(80字以内)(6分)

近日,各大名校的自主招生信息已经公布,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可由所在学校推荐或网上自主报名。考试有笔试、面试。笔试试题,有的学校单独命题,有的学校联合命题。根据笔试、面试成绩,确定预录名单。被预录的学生还必须参加2011年的普通高考,享受10-20分的加分政策,达到该学校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后方能被正式录取,不然的话,也无缘该名校。

五.(60分)

21.请以“钟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

1.D.(A.原文是“不刻意去追求”。B.“其实是偏私”,不是德的表现。C.是德的表现。)

2.D.“无为”并不是不须理政者参与;并且“‘无为’就是引导……创造性”属于“无为而

治”的启示,而不属于对老子“无为”概念的理解。

3.A.(B.启示应源于“天下大事,必作于细。”C.应为“常虚不盈”的关键。D.“只要……就……”应改为“只有……才……”)

4.D. 寤,意思应为“觉得”。

5.C. 都表示顺承。A.如果。你。B.才。是,就是。D.代词。助词,用于主谓之间。

6.B. 应该是病人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扎针吃药的疗效都不能奏效,应须剖开割去的,

就饮服华佗配制的“麻沸散”。

7.⑴军队中的小吏梅平得了病,除去名籍后回家,家居住在广陵,还没有走到二百里,留宿在亲戚家中。(“还”、“居”、“止”,语句通顺各1分)

⑵病人上前进屋坐下,看到华佗屋里北面墙上悬挂着这类蛇(的标本)大约有十几条。(“入”、“县”,语句通顺各1分)

⑶曹操为头痛病所苦,每当发作,就心情烦乱,眼睛眩晕。(“苦”、“发”,语句通顺各1分)参考译文: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又名旉。离开家乡,到徐州地区求学,通晓数种经书(指《诗》、《书》、《易》、《春秋》等儒家经典)。沛国的相陈圭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他)都不去就任。(华佗)懂得养生的方法,当时的人们认为他年龄将近一百岁,可外表看上去还像青壮年的容貌。又精通医方医药,他治病时,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明了药物的分量、比例,用不着再称量,把药煮熟就让病人服饮,告诉病人服药的禁忌及注意事项,(华佗)离开后,病就痊愈了。如果需要灸疗,也不过一两个穴位,每个穴位不过烧灸七、八根艾条,病痛就应手消除。如果需要针疗,也不过扎一两个穴位,下针时(对病人)说:“(针刺感应)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告诉我。”当病人说“已经到了”,应声便起针,病痛很快就痊愈了。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扎针吃药的疗效都不能奏效,应须剖开割去的,就饮服他配制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便如醉死一样,毫无知觉,于是开刀后取出结积物。病患如果在肠中,就割除肠子患病部位,清洗伤口及感染部位,缝合刀口用药膏敷上,四五天后,病好了,不再疼痛,病人自己也不觉得,一个月之内,伤口便愈合复原了。

军队中的小吏梅平得了病,除去名籍后回家,家居住在广陵(郡名),还没有走到二百里,留宿在亲戚家中。一会儿,华佗偶然到了主人家里,主人请华佗察看梅平,华佗对梅平说:“您早遇到我,可以不到这种地步。如今疾病已经凝积,赶快回去还能和家人相见,五日后命终。”按时回去,正如华佗所说的时间(梅平死了)。

华佗走在路上,看见一个人患咽喉堵塞的病,想吃东西却吃不下,家里人用车载着他去求医。华佗听到病人的呻吟声,停下车马去诊视,告诉他们说:“刚才我来的路边上有家卖饼的,有蒜泥和大醋,你向店主买三升来吃,病痛自然会好。”他们马上照华佗的话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一条蛇(这里指一种寄生虫),把虫悬挂在车边,想到华佗家去(拜谢)。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两个孩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相互告诉说:“像是遇见咱们的祖公了,车边挂着的病虫就是证明啦。”病人上前进屋坐下,看到华佗屋里北面墙上悬挂着这类蛇(的标本)大约有十几条。广陵郡太守陈登得了病,心中烦躁郁闷,脸色发红,不想吃饭。华佗为他切脉说:“您胃中有虫好几升,将在腹内形成一种肿胀坚硬的毒疮,是吃生鱼、生肉造成的。”马上做了二升药汤,先喝一升,一会儿把药全部喝了,过了一顿饭的功夫,吐出了约摸三升小虫,小虫赤红色的头都会动,一半身体还是生鱼脍的模样(脍:切得很细的鱼肉),所受病痛也就好了。华佗说:“这种病三年后会复发,碰到良医才能救活。”按照预计的时间果然旧病发作,当时华佗不在,正如华佗预言的那样,陈登死了。

曹操听说后召唤华佗,华佗常守在他身边。曹操为头痛病所苦,每当发作,就心情烦乱,眼睛眩晕。华佗只要针刺膈俞穴,应手而愈。

8.“轻烟老树寒鸦”的“寒”字,突出了深秋的特点, 渲染了冷寂的气氛,表达了惆怅之情。(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枯藤老树昏鸦”的“昏”字,点明了时间日渐黄昏,与“夕阳西下”相呼应,引发了作者的羁旅之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

9.不同点有:①《秋》表达了孤寂惆怅之情,这种惆怅失落之情在后来似乎得到了些许安慰;而《秋思》主要表达了羁旅之愁。②从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看,《秋》比较含蓄蕴藉;而《秋思》则有直抒胸臆的内容。③《秋》的写景顺序为由远及近;而《秋思》的写景顺序是由近及远。

④《秋思》的意境比《秋》更为凄清阔远。(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其他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 ⑴羡长江之无穷⑵放浪形骸之外⑶别有幽愁暗恨生⑷我有嘉宾⑸暧暧远人村⑹丰年留客足鸡豚⑺休说鲈鱼堪脍⑻如今有谁堪摘

11.①概括全文内容的作用:“青储香”既指发酵充分的青储饲料的醇厚气息;也指作者对诗意乡村生活的赞美。(3分)②结构上“青储香”起到了贯串全文的线索作用。(2分)12.①调动视觉、听觉,动静结合,多角度描写。(2分)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大型收割机比喻成“大象举鼻”。(2分)③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收割青储料的繁忙景象,使人如临其境。(2分)

13.⑴目的:作者通过描写开车男士的言行是为了突显“青储香”所代表的乡村文明具有给人留恋充实的心情、使人身心放松、获得休闲娱乐的作用。(2分)

⑵原因:①作者感受到城里人对以“青储香”为代表的诗意乡村的向往;②城市文明发展中存在不足,不应以排斥和损害乡村文明为代价。(4分,其他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4.答案示例:①城市经济、文化、教育、交通发达,但环境受到污染,空气浑浊,且在城市生活的人生活节奏快,心理压力大。(3分)②乡村环境幽静、空气清新,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医疗条件差,娱乐设施相对贫乏,生活比较单调。(3分)③最理想的境界是,城市、乡村的好处双发扬,缺点尽可能地减少或消失,从而达到城市和乡村彼此尊重,和谐共生。(2分)(其他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5.C. A. “观”应改为“关”。B. “连”应改为“联”。D.“源”应改为“原”。

16.A. A.脱胎换骨,比喻彻底改变立场观点。B. 以讹传讹,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结果越传越错。C. 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D.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现在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17.A. B.杂糅,C.语序不当,D.搭配不当。

18.黄梅戏是源于皖鄂赣三省间的黄梅、有两百多年历史、用安庆语言念唱、盛行于安徽省安庆市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戏剧。(“起源”、“历史”、“念唱语言”、“盛行地区”各1分,合乎下定义格式1分)

19.即便如果就否则

20.看法示例:①便于高校自主选拔人才。②参与自主招生的学生多了一次选择的机会。③仍摆脱不了应试的模式,仍以分数为准。④自主招生考试的题目比一般高考题目难度大,增加了考生的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其他能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21.评分时按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进行。

2019年浙江省五校联考高考语文模拟试卷(解析版)

2019年浙江省五校联考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解答题(共12小题,满分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窗外冷冽的风撩.(liáo)动扎.(zhā)着红纸的吊钱敲打着窗户,提前点响的爆竹零落地响起,邻人炖肉煮鸡的芬芳蹿入你的鼻孔,大年将临,甚至有种逼迫感。 B.立春有三候:一候东风解冻,融去一冬的白印,破开一春新绿;二候鱼陟.(zhì)负冰,游鱼开坚冷的沉默,搅融一池晶莹;三候蛰虫始振,窥伺.(sì)即将复苏的大地。 C.《楚辞》中那个“兮”字,一直把根须种植和沿伸到今人的血脉里;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永远重现着屈子峨冠.(guān)博带的身影,锻铸.(zhù)着屈子忧国忧民的诗魂。 D.电脑对话框.(kuāng)和视频通话成为角色交流载体,靠搜索引擎和新闻播报推进剧情﹣﹣《网络迷踪》讲述了一位父亲通过网络信息,抽丝剥.(bō)茧寻找失踪女儿的故事。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乾隆二十五年起,元旦开笔成为清宫的新年习俗,每年的吉语几乎固定不变:“宣入新年”“万事如意”“三羊开泰”“万象更(维)新”“和气致祥”“丰年为瑞”。【甲】有学者认为,这种固化是乾隆皇帝怠惰倦政、思想僵化的标志。其治世思想已经发生了变化,从中可以看到清朝社会由盛而衰的根源。【乙】此后一百五十余年中,清代皇帝不断地重复着这二十四字的空话、套话,不再锐意进取,致使国家失去了前进的方向;而为求金瓯永固的皇帝元旦开笔之典,也完全失去了它的政治价值和意义。 诚然 ..?清入..,此说法并非全无道理,但这种纯粹的结果逆推模式,是否有些武断 关后共传十帝,乾隆皇帝是第四位。自乾隆朝中期之后,历代帝王亲民爱民,宵衣旰食 ....,这种说法是否完全抹杀了这一点呢?【丙】元旦开笔是作为年俗游戏引入宫中的,自始至终都是形式大于内容,把它上升到国家祈愿的高度,并视为皇帝执政心态变化的依据, 恐有牛鼎烹鸡 ....之嫌,也是其不能承受之重吧! (1)文段中的加点字,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诚然B.武断C.宵衣旰食D.牛鼎烹鸡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三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智能时代的开启,使人工智能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蓬勃发展,不仅冲击着各行各业,

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

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月考试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第Ⅰ卷 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证券.quàn饕.餮tāo荫.庇yǐn怙恶不悛.quān B.酗.酒xù戌.时wù踟.躇chī恣.意妄为zǐ C.毗.邻pí纰.漏pī囊.括láng畏葸.不前xǐ D.发轫.rèn窖.藏gào应卯.mǎo卖官鬻.爵y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脉络里程碑顶顶大名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B.矫健百叶窗戳力同心疾风知劲草 C.词藻实名制仗义直言多行不义必自毙 D.融洽众生相融会贯通口惠而实不至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中国与美国都面对经济难关,但挑战却正好相反,两国处于不同经济周期,美国是急 冻,危如累卵 ....;中国则过热,如火焚身。 B.当祖国60华诞庆典仪式开始时,当我从电视里看到五星红旗升起,听到庄严的国歌响 起时,不禁心潮澎湃,强烈的爱国热情使我感同身受 ....。 C.北大校长许智宏演唱流行歌曲《隐形的翅膀》被网友认为是宣扬了北大不墨守成规 ....,敢于打破传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D.对身居官位者写出的散文,一些报刊便门户大开,一些评论家便极力捧场,这种把散 文和权势捆绑在一起的做法无异于焚琴煮鹤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了甲型H1N1流感出现日期比人们最初认为的要早得多,专家们对此感到担忧,因为这说明该流感已经有很长时间得以广泛扩散。 B.中法两国政府为了加强两国在相关领域的磋商与合作,近日,在世贸组织的框架下,

新人教版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3分) A.着.迷/穿着.参.差/疑信参.半扁.担/一叶扁.舟 B.婢.女/裨.益庇.荫/刚愎.自用髀.骨/筚.路蓝缕 C.沮.丧/矩.形踽.踽/越俎.代庖龃.龉/含英咀.华 D.薄.弱/薄.暮分.量/分.外妖娆便.装/大腹便.便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 ..的一句是(3分) A.安金鹏的母亲卖了家中唯一值钱的牛给儿子凑学费,真是心劳日拙 ....。 B.田世国为使患上尿毒症的母亲延续生命献出了自己健康的肾,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 慰藉,让那些不肖子孙 ....汗颜无地。 C.王全书同志的著作集《感悟中原》即将出版,这是他多年含辛茹苦的经验结集,也是 他长期惨淡经营 ....的成果。 D.只有切实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才能让刚性的法律真正成为保护农民权益的尚. 方宝剑 ...,让基层群众的维权之路少一些坎坷,多一些平坦。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3分) A.巴菲特以纯粹的“投资人”身份,跻身世界富豪排行榜榜眼,的确堪称奇才,不过在华尔街并非没有先例。 B.人们喜爱他也并不仅仅因为NBA中出现了一个能够与奥尼尔对抗的中锋,而是因为这个中锋是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亚洲人。 C.这个地方的百姓太穷,存款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很少;居民经济紧张,电影票价几元甚至十几元都承受不起。 D.去年10月,同样在红海,该船的姊妹船“萨拉姆95”号客轮与一艘塞浦路斯商船相撞后沉没,乘客几乎全部获救。 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3分) 2008年我国发生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实属历史罕见。灾害天气从1月中旬到2月上旬,持续了近一月的时间;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四川、重庆、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受灾,范围遍及中国南方各省;此次灾害给电力和交通运输带来了很大破坏,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工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1111亿元人民币。 请从三个方面概括今年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特点。(包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6字)

2018—2019高三月考语文试卷教学内容

2018—2019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试卷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注意事项: ①为保证书写效果,请用0.5毫米黑色水签字笔答题。 ②卷面整洁,书写规范(包括标点),字迹清楚。 ③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得分。 ④违反以上①或②规定者均酌情扣3至5分。 一、文言基础知识(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 ..的一项是() A.①失其所与.,不知亲附,结交②独.畏廉将军哉唯独 B.①纵一苇之所如.如愿②谨.庠序之教认真从事C.①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②逮.奉圣朝及、至D.①不如因善遇.之对待②虞常果引.张胜延请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 A.①吾属今为.之虏矣②君为.我呼入 B.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①余船以.次俱进②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D.①不知老之.将至②寡人之.于国也 3.下列文言实词的解释正确 ..的一项是() 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病: 疲惫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夹杂 C. 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过:经过 D.樊哙从良坐。从: 跟随 4.下列文言实词的解释正确 ..的一项是() A.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当:应当 B.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去:离开 C.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形容词,仔细,周详 D.从郦山下,道芝阳间行。道:道路 5.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 ..的一项是() 例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以其无礼于晋 B.此亡秦之续耳 C.为击破沛公军

D.举孝廉不行 6.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有误 ..的一项是() A.“千乘之国”中的“乘”是指车辆。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为一乘。“参乘”亦作“骖乘”,是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B.“吾妻来归”“始适还家门”“吾妻归宁”中的“来归”“适”“归宁”均是指女子出嫁。 C. 下九:古代农历每月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 D. 孝廉: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7.下列各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有误 ..的一项是() A.“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署”“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B.疏,又称“奏议”“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其本意为“疏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 C.“视事”指官吏到地方检查公务,“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则指官员到任到职。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刘安世,字器之,魏人。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调洺州司法参军,司户以贪闻,转运使吴守礼将按之,问于安世,安世云:“无之。”守礼为止。然安世心常不自安,曰:“司户实贪而吾不以诚对,吾其违司马公教乎!”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光薨., 宣仁太后问可为台谏 ..于吕公著,公著以安世对。擢右.正言。时执政颇与亲戚官,安世言:“祖宗以来,大臣子弟不敢受内外华要之职。自王安石秉政,务快私意,累圣之制,扫地不存。今庙堂之上,犹习故态。”因历疏文彦博以下七人,皆耆德魁旧,不少假借。章惇以强市昆山民田罚金,安世言:“惇与蔡确、黄履、邢恕素相交结,自谓社稷之臣,贪天之功,侥幸异日,天下之人指为‘四凶’。今惇父尚在,而别籍异财,绝灭义理,止从薄罚,何以示惩?”会吴处厚解释确《安州诗》以进,安世谓 其指斥乘與,犯大不敬 ...,与梁焘等极论之,窜之新州。同文馆狱起,蔡京乞诛灭安世等家,谗虽不行,犹徙梅州。惇与蔡卞将必置之死,因使者入海岛诛陈衍,讽使者过安世,胁使自裁。又擢一土豪为转运判官,使杀之。判官疾驰将至梅,梅守遣客来劝安世自为计。安世色不动,对客饮酒谈笑徐书数纸付其仆曰我即死依此行之顾客曰死不难矣客密从仆所视皆经纪同贬当死者之家事甚悉判官未至二十里,呕血而毙,危得免。家居未尝有惰容,久坐身不倾倚,作字不草书,不好声色货利。其忠孝正直,皆则象司马光。年既老,群贤凋丧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有删改)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五校联考试题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五校联考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试室号、座位 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目指定 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 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 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对峙./嗜.好供.稿/供.词惬.意/锲.而不舍 B.癖.好/譬.如纰.缪/毗.邻船舷./扣人心弦. C.沏.茶/堆砌.裨.将/裨.益粗犷./旷.日持久 D.强.迫/勉强.抹.黑/抹.布模.仿/装模.作样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十几年前,人们对韩国文化还仅仅停留在对泡菜的了解。而现在,一部《来自星星的你》让中国观众痴迷,一首《江南Style》让全球乐界追捧,一辆现代汽车让世界车坛青睐,一部三星手机让科技大佬美国苹果甘拜下风。能让全球消费者趋之若鹜,当然少不了奇思妙想、精益求精乃至吹毛求疵的品牌工程师、设计师,同样离不开整个国家对创新环境的建设。 A. 痴迷 B. 甘拜下风 C. 趋之若 鹜 D. 乃至 3.下列名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产Linux系统,不像美国微软公司的Windows xp系统那样,能自由运行PS、QQ、炒股 软件以及不少游戏软件。 B.颐和园“大黄鸭”风靡和童心未泯有关。“大黄鸭”与《致青春》同期走红看似巧合却都验证着创意本身最朴素的真谛:创意是人性艺术。 C. 今年第一季度,在市场降温、信贷收紧等因素的冲击下,使楼市供需双方的市场预判出 现转向,购房者观望情绪增多,而房企“让利跑量”心理渐占上风。 D. 互联网金融不但冲击传统金融,而且可能成为洗黑钱的温床,因此,必须对它实行分类 监管,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也急需完善和建立公司管理制度。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古代诗人中真正弘扬了儒家思想,应该在儒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唯有杜甫一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别是作为儒家思想核心的“忠”“爱”精神,几乎成为杜甫一生坚守不渝的创作主题。 ①这种精神深入其骨髓,融入其血液 ②更重要的还在于他内心常常激荡着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 ③并用感情强烈的诗篇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2019高三上册语文12月联考试题(含答案)语文

2019高三上册语文12月联考试题(含答案)东城区普通校2019-2019学年第一学期联考试卷 高三语文(学科) 命题校:54中学校 2019年12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 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祈(qǐ) 祷氛(fēn) 围不醒人事暴殄天物 B、攻讦(jié) 诨 (hùn) 号委曲求全数见不鲜 C、潋 (liàn) 滟痉(jīng) 挛震聋发聩韦编三绝 D、梵 (fán) 文棺椁(guǒ) 始作俑者开门缉盗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古人的说话无法听到了,幸而____下来一些文字,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古代历史。 ②3+X高考模式主要____学生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这个连年亏损的工厂因为____了一批退休的工程技术人

员,一年就摘掉了亏损的帽子。 A、流传考查启用 B、留传考察起用 C、流传考察启用 D、留传考查起用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教师们在强震突然降临时刻,将生死置之度外,奋力抢救学生。那一刻,他们就是孩子的妈妈,孩子的亲人,孩子的救命稻草! B、春晚小品《送礼》痛贬时弊,辛辣讽刺了请客送礼的不正之风,赢得满堂喝彩,但瑕不掩瑜,仔细品味,不难发现,剧中小女孩的设计有明显“硬伤”。 C、车商称,现在的消费者已经精明到“先上网了解车价,再挨家询价,最后往死杀价”的程度了,因此汽车降价是众望所归。 D、这样虽然可以使销售周期缩短,资金回收加快,但这种短期行为却为今后的交房酝酿了极大的风险隐患。因为,丑媳妇早晚是要见公婆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制改革,修改铁路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扫除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诸多法律空白。 B、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发展,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西部开发的关键。

宁夏银川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银川一中2021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文学的角度观照传统节日,并不牵强。传统节日作为民族历史文化遗存,在漫长的岁月传承中,一些原初的价值与功能或有所丢失,或发生变异,节日仪式中的功利作用悄悄向审美作用转移,例如本来是象征驱除侵害人类生活的力量与因素的仪式,在反复举行之后,就变得别有意味了。端午节就是例子。为避萌动的邪气,需沐浴兰草汤、采药、置菖艾、戴香包等方式防五毒、送瘟神。延习既久,这些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可见,在审美这一人类需求的层面,传统节日与文学有相通之处,因为所有的节日都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 清明节扫墓祭拜,是追念自家先人与逝者,祈求保佑的虔诚表达;中元节送河灯,活着的人希望那些无所归依的魂灵也被善待。这些在固定时间里反复进行的活动,跟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一辙。有些节日,由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演化为对生活愿望的象征性表达,比如七夕节。七夕节由“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座而来,反映了人类对天象的崇拜。根据这一天象,产生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凄美爱情故事。这个节日的诞生,可以说与文学生产同时进行。 传统节日通过人的行为方式流传下来的。但这些节日能够作为民族文化的物化形式得以保存并成为中国人精神里不可剔除的部分,更依赖文学书写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语言篇章。从古代开始,对传统节日的吟咏和描写,产生了大量的诗词歌赋,乃至只要提到某个节日,人们就会立即联想到某一首诗词或某一篇文章。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文学

2020.2021河北衡水高三语文一模模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

2020(2021)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学》以“明德”作为思想的聚焦,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指出大学的宗旨在于明“明德”。历代的学者对“明德”概念做出不同的解释,东汉儒者郑玄释为“至德”,唐代经学家孔颖达释为“光明之德”,清人唐文治释为“君德”。这些阐释看似不一,但是都反映出“明德”与先王政教之间1A有一定的渊源关系。结合“明德”思想的历史发展轨迹和《大学》文本来看,《大学》中的“明德”思想实际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内容。1B 其一,“明德”指理性的政治美德,“明明德”就是要彰明、弘扬这种美德。从《大学》中的阐发来看,从政之人要心怀仁爱百姓之心,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君主和百官应以义制利,不以个人私欲损害百姓的利益和福祉;君主百官要做到内心公平中正,一言一行为百姓起到示范作用。《大学》中将“明德”指向“明政之德”,是对早期“明德”传统的继承。“明德”最早出现在金文中,指承自先祖、以威仪和勤政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品格。在《国语》《左传》《康诰》等早期文献中,“明德”也多次出现,用以颂扬古代圣王的美好德行 3B。在这些文献中,“明德”常与“幽昏””无礼”等词对举而出现,凸显出“明德”是辟邪、淫佚、荒怠、粗秽、暴虐等非理性的政治品性的对立面。 其二,“明德”也指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就是通过教育和自明,使人所本有的光明德性得以显明。《大学》对早期的“明德”乃“明政之德”的传统进行了继承,但同时对“明德”的主体和“明德”之“德”的内容进行了扩充。在西周及更早的时期都是推行王官之学,早期的“明德”具有着鲜明的贵族性,但是在《大学》中,“德”不再被认为是君主、官员、贵族所独享,而是属于所有人。对“明德”的主体进行扩充,一方面体现出人文秩序的构建、

2019-2020年高三“五校”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五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 钟,第Ⅰ卷1页至6页,第Ⅱ卷7页至12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 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 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 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烘焙.(bèi)徇.(xún)私绮.(qǐ)丽铩.(shā)羽而归 B.矫.(jiáo)情酩.(míng)酊通缉.(jī) 屡见不鲜.(xiān) C.懵.(měng)懂脑髓.(suǐ) 聒.(guō)噪提纲挈.(qiè)领 D.粗犷.(guǎng) 晕.(yūn)眩折.(zhé)耗咄咄.(duō)逼人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戳穿毕竟金刚钻掎角之势 B.告罄凋蔽亲和力至高无尚 C.瞑目骠勇掉书袋砾石流金 D.殉职熨贴暴冷门溘然长逝 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一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国每年出版的专著,但不少传播有限,特别是那些蕴含真知灼见、启 人、极具现实意义的论著,并没有得到进一步推广和传播,以致,这是非 常可惜的。 A、汗牛充栋心智默默无闻 B、叠床架屋心志默默无闻

C、叠床架屋心志湮没无闻 D、汗牛充栋心智湮没无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三联书店总经理樊希安接受采访时表示,经过十天试运营后,三联韬奋书店将于4月18日正式成为24小时不打烊的京城首家书店。 B.中国政府联合工作组和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工作人员12日在吉隆坡与马方举行联合工作会议,继续处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客机失联事件磋商协调。 C.国际法庭因认定日本在南极海的“调查捕鲸”实质为“商业捕鲸”,判定其违反了国际公约,于3月31日颁布判决书,下令禁止日本船只在南极海以任何名义捕鲸。 D.今年首次月全食出现在北京时间4 月15日下午,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都可看到月全食的全过程,但中国大部分地区无缘目睹。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其散文平易晓畅,委婉多姿,其中一组有连续性的八篇游记,称为“永州八记”,是山水散文的精品。 B.《草堂诗余》《东坡乐府》《稼轩长短句》都是词集。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杰出的历史散文著作。 D. “四书”“五经”中“四书”是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是指《诗》《书》《易》《礼》《春秋》。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手机或许不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实际上,它已经变成了人的一个器官。手机似乎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它长在人们的手上,就如同手是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一样。手机是另一个说话器官,是一个针对着远距离的人而说话的器官,因为有了手机,人的语言能力增加了,人们可以将语言传送到非常遥远的地方。同样,人们的听觉也增加了,耳朵居然能神奇般地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我们看到了人体身上的新的四位一体:手,嘴巴,耳朵和一个金属铁盒----手机。它们共同组成了身体上的一个新的说话机器。 手机深深地植根于人体,并成为人体的一个重要部分。离开了人体,离开了手,它就找不到自己的意义。正如人们对它的称呼“手机”那样,它只有依附于手,才能获得它的存在性。手机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空间同另一个人进行交流。手机这一最基本的无限延展的交流能力,能使人轻而易举地克服时空间距离而超越孤立的状态。这是人们使用手机的最根本和最初的原因。一个危机时刻的人,如果有手机相伴,就可能会迅速地解除这种危机。

高三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含参考答案

2013年高三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含 参考答案) 2013年颍上一中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 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 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2.答选择题(第I卷1~6题,第II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 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I卷7~14题,第II卷18~21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 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的 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 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 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4.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礼俗文化 刘志琴 ①中国传统文化也可称为礼俗文化。 ②其主导部分的大传统文化在古代中国表现为礼的意识 形态和社会制度,这是古人用以定亲疏,别尊卑,辨是 非的准则,是起源最早而又最完备的社会制度和规范。 历代王朝都以“会典”、“律例”、“典章”,或“车 服志”、“舆服志”等各式法制条文和律令,管理和统 制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这是权力统制财产的体制,没有地位和权力的,有钱也不能随意购买不该享用 的消费品。权力通过器物消费的等级分配,物化为各个 阶层消费生活的差异,所以礼制不仅以三纲五常为道德 信念,还以日用消费品的等级分配作为物质内容,规范 各阶层的行为和需求。礼治可谓修身、齐家、治国之本,所以朱熹在注解《论语.为政》中说:“礼,谓制度品节也。”这是主体性的意识形态,具有制度性、理论性。 ③而植根民众的生活小传统文化在古代可表白为“俗”,俗在《说文解字》中训为:“习也。”郑玄在《周礼注》中解释说:“土地所生习也。”具有习惯性、自发性。俗

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秦皇岛一中高三期末语文试题 本试卷由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组成,请同学把选择题填涂到答题卡相应的题号上。总分 150分时间 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诗中华文化的灵魂 周笃文 世界上没有哪种艺术像我国古诗一样如此久远辉煌地影响着国家的政治文化。早在4000年前的《尚书晓典》,就提出了“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的诗乐结合的理论。虞舜的《南风歌》、《卿云歌》也正是同一时期的产物。“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只十六字却昭示出一个伟大民族诗意的觉醒,从太古洪荒迎着朝阳高歌猛进。此后的《诗经》、《乐记》也都被尊为经典。隋唐以后朝廷以诗赋取士,影响更大。正如《乐记》所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可见地位之显赫。 从艺术上讲,集汉语言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的古典诗词,它精炼、美听、微妙、易让,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直至近世,真如群星丽天,森罗万象,美不胜收。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无不喜闻乐诵,成了人们文化生活的首选。流传之广,辐射之大。积淀之深都是绝无仅有的。古诗所构建的美学理念,也随之深入人心,渗透到中华文化各个方面,成为其支柱、灵魂乃至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诗,成了构建民族气派、传统风格的重要“基因”。比如音乐,刘勰就提出了“诗为乐心,声为乐体”的命题。再如绘画,董其昌认为“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诗经》云:“诗者天地之心……万物之户。”画家为山水写生,本身就是宇宙诗化的再创造。建筑艺术也不例外:东坡《涵虚亭》诗:“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真是天人合一的化境。我国的戏剧,本质是诗剧。唱腔、对白多为韵语。场景布置讲究空灵,象征,处处诗意洋溢。乃至如《本草纲目》这样的医药典籍,也博引诗文,极富文采。被王世贞称为“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津津然谈议,真比斗以南一人。”甚至连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也说过杜甫的“细推物理须寻乐”之诗句激励着他钻研物理。这就是中国人的“诗歌情结”,这几乎无处不在了。 诗主性灵,重高节,它对于人格的形成,智性的开发影响巨大。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谭嗣同的《狱中题壁》都集中体现了先烈们在困厄面前的浩然正气。它将亿万斯年鼓舞着人们奋发前行。 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名片,早已蜚声世界。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读到康熙皇帝1693年为宣武门教堂作的对联:“无始无终,先作心身真主宰;宣仁宣义,聿昭开济大权衡。”极为钦佩,认为是对上帝与人生最好的觉解。上世纪美国大诗人庞德最佩服中国古诗。他认为“中国诗人把诗质呈现便很满足”,他欣赏汉诗的“意象叠加”与“错乱语法”并用来突出意象的视觉性,与空间的对位关系,从而开创了“意象诗派”。“斧藻江山,追逐风月”是古诗的一大亮点。东坡的“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之句便使西湖大添娇妩。1920年罗素来到杭州,对西湖之美赞不绝口。他说:“西湖的古文明,其绝顶之美赛过意大利。”我相信“中国人才是世界最文明的人。与欧洲相比,我觉得中国充溢着哲理平和的气氛。”(《罗素回忆录》)正是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才使这位睿智的老人如此动情。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杜甫就是这样在尊重前贤的基础上创造出一方崭新的诗歌天地。作为身处时代壮潮的我们,应当谦恭地学习古人,接通文脉。并立足当代美学思潮,勇于探索,继雅开新,为中华诗词的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选自《东坡赤壁诗》,2010年第4期) 1.下列对中华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021届上海市高三11月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2021届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答案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①二十四桥仍在,、。(《扬州慢》) ②,英俊沉下僚。(左思《咏史》) ③《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耻学于师”的风气并明确指出从师的标准是:“,。”(韩愈《师说》)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2分) A.希望贵公司提供更高效的在线办公软件,特来电垂询。 B.拜读完大作,深感佩服,斗胆稍作斧正,请多包涵! C.今日高朋满座,蓬荜生辉,感谢各位光临家父寿筵! D.今日多有叨扰,老师您请留步,足下改日再来求教。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文化自信是主体对自身文化的认同、肯定和坚守。,是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和充分肯定。 ①没有深刻的文化自觉 ②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前提 ③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是在文化自觉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 ④就不可能有坚定的文化自信 ⑤文化自信是建立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的 A.③②①④⑤ B.②⑤①④③ C.③②⑤④① D.②⑤③①④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5分) 为什么“数据生而平等” 方可成 ①“人人生而平等(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这句出自美国《独立宣言》的名言,已在世界各地深入人心。 ②在今天这个以数据、比特为基础的信息社会,我们需要理解和普及的一个新理念是:“数据生而平等(All data are created equal)。” ③这里说的平等,指的是在互联网上被传递的数据,需要被网络服务提供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信公司、宽带公司)平等对待。宽带公司不能随意让一些数据跑得更快,另一些数据跑得更慢,更不能随意堵截、屏蔽一些数据。 ④如果没有“数据生而平等”的理念约束,宽带公司很可能会出于逐利的目的,给在自己的光缆里奔跑的数据划分三六九等。这就好像,宽带公司是修路的,它为了挣钱,可以辟出一条快速车道,只有交了钱的网站、App才能上去跑,不交钱的话就只能去挤慢车道。甚至更狠一点,要是不交“保护费”,就压根不让你上路。 ⑤宽带公司究竟有没有权力这样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在数据之间制造不平等的传输速度,这是合理和可接受的吗? ⑥在美国,宽带公司的这种做法一度非常流行—AT&T曾经完全屏蔽丁苹果的FaceTime和谷歌的 Hangouts视频聊天,另一家公司 Comcast曾经给网络视频网站 Netflix

高三“五校”联考语文试卷

高三“五校”联考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 1. (12分) (2016高二上·莆田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世纪末,散文创作空前繁荣。其中最火爆、最活跃的散文形式呈两极化发展:一方面是思辨化、大型化,即所谓“大散文”,如文化散文、思想随笔等;一方面呈情感化、软化、细化趋向,即所谓“小散文”,特点是侧重表现都市生活的细微感受,关心世俗红尘中自身的瞬间体验。“小散文”把散文的自由、随意和飘洒发挥到极致,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精深的生命探求,消解了文学的审美性,而呈现出一种所谓“散文的消费性格”:短短的篇幅,甜甜的语言,浅浅的哲学,淡淡的哀愁。也有人把它归纳成一种模式——温馨感人的小故事,娓娓倾谈的小情调。加上模糊不清的小感悟,给那些在快节奏、重功利、轻人情的现代生活中奔走的人们一种廉价的抚慰。同样属于这一类型的,还有所谓“明星写作”。它因作者本身的广告效应、读者的好奇心理和对于成名的期待与想象而拥有巨大的读者市场。不过,就整个发展趋势看,“小散文”也好,“明星写作”也好,轰动的热潮都不会维持很久。相反的,那些体现着浓重的人文精神,体现着审美意识与历史感,深入人的心灵境域,抵达人性深处的思想随笔和文化散文,倒是有着长久的文学生命力。它们或者采用平实、自然的语体风格,抒写达观智慧的人生经验,使人感受到冬天炉边闲话、夏日豆棚啜茗的艺术氛围;或者表现为对传统文化的审视与反思,流露着一种浓酽的文化乡愁;或以理性视角、平常心理和世俗语言表达终极性、彼岸性的话题。 文化散文的兴起,有其现实的、社会的根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面对全球化的浪潮,加上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影响,人的主体意识、探索意识、批判意识、超越意识大大增强,审美趣味发生变化,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观念发生了重大变革,文学艺术的含义与功能随之也发生了转换。文学观念趋向多样与宽容,各种文学话语、理论话语逐步呈现出表现自我的自觉性,放弃以往散文创作过于直白的政治功利目标,摆脱商业时代物质主义、金钱至上的价值取向对文学的扭曲,致力于新的表现领域与抒写方式,终于使散文以自由的心态、优雅的格调、深刻的人生思考走近读者,从而实现了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的精神对接。由于文学环境的宽松、心态的自由和生存方式的转换,作家也好,读者也好,存在着回归文学本体、张扬人文精神、重视生命体验,从而获得较高的美学品质的审美期待,这构成了今日散文繁荣兴盛的基础。 (节选自王充闾《文学创作与生命体验》,有删改) (1)下列关于“小散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上海市十一校2019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2019届高三十一校联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 在声音中发现城市 ①先有城市,后有城市声音。当代环境美学家阿诺德·伯林特提出:“工厂的声音、交通的噪声、广播和录音机的声音与人声共同构成了立体的听觉环境,这种声景广泛存在,墙壁也不能阻隔,一切事物都处于声音的包围之中”。伯林特可以被看作是“现代城市声音”研究的始作俑者。在那些熙熙攘攘、瞬息万变、此起彼伏、有序或无序的城市声音中,是否具有普遍的规律及更高的价值?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讨论和交流的问题。 ②与宁静的大自然和乡村相比,城市本身是一种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矛盾组合体。一方面,它是理性的,人们必须遵守各种法规、程序、条例、规则等;另一方面,城市又是感性的,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色彩、声音、味道和不透明的心理活动,这两方面既相互叠合、交织、缠绕,又相互排斥、矛盾、斗争,使城市不断陷入困境和危机,同时也激发出城市特有的活力和创造力。依托于听知觉,并同心理、意识紧密相连的“声音”,是人在城市中每时每刻都不能脱离的感性工具和桥梁,就此而言,“城市”和“声音”的关系自然非比寻常。但我们首先面临的问题却是:“声音”怎样才能成为城市研究的对象? ③首先,需要讨论“声音”和“语言”谁更重要。和常识相反,在中国古代有“言外之意”一说,所谓“言”是“符号”,而“意”则是以“声音”为载体的内容和意义。这表明“声音”不仅不能等同于“符号”,还往往蕴含着比后者更真实的意图和更重要的意义。奥地利哲学家马赫把“实体”等同于“感觉”,尽管有些“过犹不及”,但至少可以使人重新认识感觉、语言和实体的关系,即包括听觉在内的人的感觉,在现实实践中绝不是无足轻重的。 ④其次,还要讨论一下“视觉”和“听觉”谁更重要。现代科学告诉我们,人类有99%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取的。和历史上的文化活动主要依赖“听觉”不同,当今世界又称“景观社会”,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这是当代人生存“视觉化”及其多种后遗症的根源。就此而言,重建主体的“听知觉”和“声音文化能力”,对于矫正正在彻底“数字化”和“图像化”的当代文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⑤由此可得出两条基本原理: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这同样也适用于城市。在异常清晰稳定的空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城市符号”背后,还存在着大量以感性方式存在、不断生成又不断流失、主要同人的感觉打交道的“东西”。尽管它们长期被“熟视无睹”或“充耳不闻”,但作为城市有机体成长变化、城市人喜怒哀乐最直接的记录和呈现,其价值和意义并不亚于各种“显性”表达。此外,尽管“声音”和“图像”同属城市的感性存在方式,但由于“听觉”和人的意识、心理联系密切,而“视觉”更加官能化和欲望化,特别是在视频技术和数字化图像日渐占据主导的当下,研究和重建基于“听觉”的城市声音系统.明显有助于构建一种更加均衡和协调的城市文化生态。 ⑥“城市声音”作为一种城市的感性符号和活动,主要属于城市诗学、城市美学和城市文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它们在城市研究中长期缺席或可有可无,恰好说明为什么当代城市越来越

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故称黛眉。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全宋词》中“眉”字出现的次数达到一千五百零九次。从审美学上来看,眉毛在人的面庞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往往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在一首诗词作品中,对于眉黛的描写,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层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柳永《少年游》)描写了一个漂亮的歌女,眉毛像远山一样,眼波流转,千娇百媚。“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晏几道《生查子》)也是通过描写远山眉、细柳腰,向读者展示出了女子的美貌。 宋人认为,眉毛是很好的表现情感的工具。通过对眉黛的描写,还可以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宋代词人陈三聘在《鹧鸪天》中写道“春愁何事点眉山”,把女子画眉和春愁结合在了一起。同样用眉黛来表示愁情的,还有如“金缕歌中眉黛皱。多少闲愁,借与伤春瘦”(石孝友《蝶恋花》)以及“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贺铸《忆仙姿》)。可以看出,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眉黛代表女子,以眉而写愁绪,体现了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欧阳修的《诉衷情·眉意》中有这样的词句:“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远山”指的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远山眉”,即眉毛细长而舒扬,颜色略淡。古人常以山水来表达离别之意,歌女画眉作“远山长”,表明了她内心的凄苦之情,因为她“自有离恨”,故而将眉毛化作远山之形。 “花黄”也称“花子”“额黄”,是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它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蜓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为“对镜贴花黄”,说明南北朝时期,在脸上贴装饰物,已然成为一种风尚。宋代上层妇女也继承前代遗风,在额上和两颊间贴金箔或彩纸剪成的“花子”。这种“花子”背面涂有产于辽水间的呵胶,用口呵嘘就能粘

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2010级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高三集备组) 【得分情况】 1——7题满分23分,年段有四、五十位同学得满分,每班近二十位同学得20分以上(含20分),十几位同学得15分(含15分)以下。 【评分情况】(按评分要求评分) 1、2题必修一课内必修一文言文阅读(4分) 这两题完成很好,基本上都选对了,个别学生做错一题,第2题错得较第1题稍多些。 默写名篇名句(6分) 第3题默写名篇名句得满分的同学较多约占三分之一,失分的原因主要是错别字,以(4)(6)句最甚,主要错误有如下:(1)“夙”错写成“宿”(2)“长”错写成“常”、“陆”错写成“路”(3)“尘”错写成“陈”、“庭”的广字头里面写成“延”字(4)很多同学句前漏了“又有”、“激”错写成“急”(5)“槊”错写成“塑”或“朔”(6)“无禁”错写成“不尽”;也有少数同学背错句子造成失分。 选择题4、5两题百分六十的同学全对,错一个的主要是第5 题错选为其它项。 第6题翻译句子5分,全对的占五分之一左右,此题可以看出学生认真复习与否,第一小题“道”“进”翻译错误“道义”“进一步”,第二小题“无厚”“有间”“游刃必有余地”也翻译不准确。 第7题半数学生断句三处全对,得3分,造成失分的错误主要是断在“以”、“有涯”和“为知者殆”后;另外有些同学漏做此题、只断一处或多断了两处。 【复习建议】 1、默写小测要坚持,可采取多种有效方式进行。同桌出题互考,课代表课前三分钟出题写在黑板上,每册一张试卷测试等等。 2、历来是文言文是考测的重点,也是学生得分的难点,也最能反映学生古文阅读水平的高低。做好注重必修课本课内文言文知识复习,注重向课外文言阅读进行能力迁移。 3、不断做学生思想工作,让他们上课认真听讲,不让语文拖后腿,尽量减少失误,这也是提高薄弱科成绩的最有效方法。 【古代诗歌鉴赏】8、(1)“思归之念” 【得分情况】 这道题四分,学生得满分的很少,大概只有十分之一。大多数学生拿2分与三分。【评分标准】 1)否定“思归之念”的,扣一分。 2)没有具体分析全诗的,要酌情扣分。 3)分析为归乡之情的得2分。 4)单纯分析景物描写,认为就是抒发闲适之情的,得1分。 (2)理解“合”字的含义: 【得分情况】 大多数学生得1分。 【评分标准】 以下两种答案打2分:1)准确写出“合”的字面义和句中义,以及手法和表达效果;2)写出“合”的意思,并结合“飞鸟望田飞”分析表达效果。 【教学建议】 1、教授学生诗歌鉴赏的审题步骤和解题模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