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民族国家的形成

民族国家的形成

民族国家的形成
民族国家的形成

民族国家的形成

在中世纪的西欧,假如您问一个人的身份,她会首先告诉您就是基督徒,其次就是某个地区的居民,比如卢瓦尔河谷人、勃艮第人或者伦敦人,最后才可能就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或者德意志人。

在中世纪早期与中期,西欧几乎所有的人都就是基督徒,属于天主教会,可以说生活在一个基督教的大世界中,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使用拉丁语,封建等级制的金字塔型权力结构使得领地成为权力的实体,自8世纪到11世纪,欧洲经济几乎完全建立在农业与非常有限的地方贸易基础上,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庄园经济)就是封建割据的经济土壤。近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在当时就是不存在的。

◆民族: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特指有共同语言、

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

◆国家:就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机器。根据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数多少为

标准,国家可分为下列三种类型:⑴君主国,⑵贵族国,⑶民主国。

◆民族国家:两者合为一体,国家的领土界限与民族居住地范围相同,同时文化与政治逐

步整合。国家就是民族的政治实体。在西欧,民族与国家就是同步形成的。

15世纪下半叶,英法的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变化:

15世纪下半叶,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原因:

①民族国家的形成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

阶层大多支持加强王权;

②英法百年战争及英国的玫瑰战争后,两国封建贵族失去昔日的权势,开始依靠王权来

维持自己的地位;

③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

④部分农民与城市贫民也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君主专制

出现了

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曾将许多商品专卖权赐予宠臣,使英国资产阶级深受其害。为了捍卫自身的经济利益,资产阶级奋起反击,她们利用议会的讲坛,猛烈抨击专卖权制度使“最主要的商品都落入了那些剥削全体国民的吸血鬼之手”。面对议会的强烈抗议,伊丽莎白一世被迫妥协,取消了私自授予的专卖权。

17—18世纪,法国三级会议中断召开170多年。在这期间,国王大权独揽,决定国家一切事务。路易十四(1643—1715)自称“朕即国家”,被视作神的化身。

根据上述两段文字及课文内容,分析英法两国君主专制的主要差异。

法国君主的专制程度甚于英国。

在法国,君主宣扬“君权神授”,王权几乎控制了社会的各方面;

在英国,则一直存在着议会的力量制约王权,这与英国中世纪《大宪章》带来的传统很有关系。

二、君主专制

1、时间:15世纪下半叶

2、原因:

①民族国家的形成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

阶层大多支持加强王权;

②英法百年战争及英国的玫瑰战争后,两国封建贵族失去昔日的权势,开始依靠王权来

维持自己的地位;

③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

④部分农民与城市贫民也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君主专制

出现了。

3、表现:英国:法国:

4、影响:

①两国继续打击大贵族势力,全力加强皇权

②颁布了一系列重商主义政策,客观上使得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她具有高贵的头衔与贵族身份,有着辉煌的世系;优美的金发上戴着一顶王冠;肩上披着大氅,大氅上饰有百合花、王室纹章与代表不同学科的图案,大氅绘有能够代表这个民族的政治、文化与经济特征的各种象征物,另外还饰有各种花卉、动物与果实图形,借以象征其美丽丰产;她神情凄惨、郁郁不乐地站在王宫废墟前,对自己的3个时有不与的孩子(三个等级)严加斥骂。

——法国著名诗人阿兰﹒夏蒂埃

这个女性代表了什么?为什么把法兰西的形象描绘成这样的一个女性的形象?

夏蒂埃所涉及的就是一个复杂且丰满的法兰西形象。她将自然景观、民族特征、文化遗产以及血缘意识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使得法兰西成为包容这个民族一切优点与一切主要特征的“国母”。这一切都可以瞧到统一的民族国家的民族精神在不断地聚合。

百年战争给两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极大地影响了英、法两国的历史进程

对英国而言:

1、英国尽管远离战场,但当艰难地趟出百年大战的邪恶泥潭时,英国人痛苦地发现她们在付出巨大的人力与物力代价之后,不但一无所获,还把家底也输光了。这迫使英国放弃谋求大陆霸权的企图,而把全部精力向自己岛屿周围的海洋发展,走上了海洋扩张的道路。

2、英国人开始专注自身事务,民族意识日趋明晰。

对法国而言:

共同抗击英国入侵者斗争,激发了各阶层的民族意识,领土统一,也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这一切有利于英法民族国家的形成

近代英、法民族国家形成的条件答:(1)百年战争激发了各阶层的民族意识;(2)领土统一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领土的统一就是政治因素;(3)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促进地区间的交流,这就是经济因素;(4)以民族语言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发展就是文化因素。

早期的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 就是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早期:明末清初

自然科学

人文学术

三.西学东渐的影响

早期“西学东渐”,尤其就是西方文艺复兴后的科学技术的引进,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积极意义。

1、使中国人开阔了眼界,从而得以窥见一个原先全然无知的西方世界。

2、使一些明智之士认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开始对中国传统与现状进行反思。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秦汉时期:随着以汉帝国为一端、以罗马帝国为另一端的海陆两途丝绸之路的发展与繁荣,中外文化交流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高潮。

①中国丝绸、冶铸与水利技术远播中亚、朝鲜、日本与欧洲地区。汉字也传入朝鲜。儒学经典传到日本。

②传入中国的有佛教、象牙、香料、宝石与多种植物等等。

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进入一个迅猛高涨的新时期。

宋元时期:

①中国的造纸、纺织技术、诗歌、汉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传入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北非与欧洲。②传入中国的有:印度熬糖法、天文、医学、音乐、舞蹈、佛教及祆教、摩尼教、占城稻等等。

明清时期:伴随着欧洲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欧洲的科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使中外文化交流出现了第三次高潮。

①明清之际的科技著作《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被译成许多种文字流传国外。明朝时中国先进的技术、文化传人南洋。

②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甘薯、玉米、马铃薯、烟草传入中国,明朝还引进欧洲的水利方法。明朝中后期外国传教士来华,利玛窦带来西方的科技著作。

中国就是文明古国。张骞通西域后,开始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中华文化源源不断地传向中亚、欧洲,促进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同时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更善于学习与吸收西方先进的人类文明成果,不断丰富与促进中华文明。

为什么中国的科技在宋时还位于顶峰,而到明末清初却落后于西方了?

明清时期中国在科学方面开始落后于西方,但在技术领域并非如此。手工艺术方面,中国人都领先于欧洲人,只就是她们在精神上缺乏一种对几乎所有这些方面艺术做进一步完善的动力。原因:中国封建统治者闭视塞听,以八股取士而冷落科技人才,严重束缚中国人民的天才智慧,从而导致中西科技差距不断扩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