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各种传染病期间的清洁消毒方法及要求[1]

各种传染病期间的清洁消毒方法及要求[1]

各种传染病期间的清洁消毒方法及要求[1]
各种传染病期间的清洁消毒方法及要求[1]

各种传染病期间的清洁和消毒

(1)幼儿园经常性的预防工作内容。日常清洁和消毒,保持空气新鲜、饮食卫生,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供平衡的膳食,合理安排一日生活,锻炼身体,晨捡和全日观察。

(2)呼吸道传染病发生后的消毒方法。开窗通风3小时,紫外线等消毒,使用药物对空气消毒。

(3)流感后的消毒工作。隔离患儿,开窗通风15分钟。

(4)水痘发生后的消毒工作。隔离患儿,开窗通风3小时。对家具、玩具图书擦拭或日晒消毒。对被单、衣物等进行煮沸消毒或使用消毒剂浸泡消毒。

(5)病毒性腮腺炎的消毒工作:隔离患儿,开窗通风15分钟。对食具、毛巾分开煮沸消毒。衣物被褥煮沸消毒或毒剂浸泡消毒。吃板蓝根预防腮腺炎。

(6)消化道传染病发生后的消毒工作。被褥翻晒6小时。食具煮沸消毒或消毒剂浸泡消毒。便盆漂白粉澄清液浸泡。呕吐物或排泄物石灰搅拌消毒。(7)病毒性肝炎的消毒工作。食具、水杯、毛巾、衣物等煮沸消毒或消毒液浸泡消毒。呕吐物和排泄物干漂白粉搅拌2小时消毒。便盆消毒液浸泡。(8)细菌性痢疾的消毒工作。食具煮沸消毒消毒剂浸泡消毒。便盆消毒液浸泡便粪漂白粉消毒。接触过患儿的保育员用肥皂洗手。可服茶叶煎剂大蒜预防痢疾。

(9)传染病发生后的注意事项。终末消毒。观察幼儿的细微变化。接触过呼吸道传染病患儿后,晒晒太阳,吹吹风。护理患儿应戴口罩。护理传染病患儿后洗手。

(10)幼儿园控制传染源的方法。潜伏期:自病原体侵入人体,至出现症状的这段时间。检疫期:从发病日算起到该病最长的潜伏期。传染病的幼儿和幼儿园工作人员应立即隔离治疗。幼儿入园前,全面体格检查。(11)传染病发生班的检疫工作。对患传染病的儿童所在班和传染病接触者应进行检疫观察,检疫期间,不混班,不串班,不收新幼儿,不转出幼儿,还要对该班进行严密观察。发洗异常及时隔离。检疫期满无症状接触班方可解除隔离。

(12)切断传染途径的方法。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空气的紫外线灯消毒。做好地面、餐桌、水杯、毛巾的消毒。饭前便后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消灭蚊、蝇、老鼠等传染病的媒介。

(13)保护易感人群的方法。增强体质。合理安排幼儿生活。预防接种。(14)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消毒工作。传染病发生后,应对所在班何接触场所彻底消毒。如流感可采用开窗通风;肠道传染病,应对患儿接触过的物品消毒。

(15)室内空气消毒法。开窗通风、过氧乙酸喷雾或熏蒸2小时、紫外线杀菌灯>30分钟

(16)消化道传染病消毒方法。消毒剂浸泡、喷雾擦拭、煮沸等。墙壁的消毒高度为2米。

工业发酵染菌的防治和灭菌试题

工业发酵染菌的防治和灭菌试题 一、选择题 1.在化学消毒剂中,通过凝固蛋白作用杀菌的是( ) A 新洁尔灭 B 乙醇 C 甲醛 D 拮抗 2.化学消毒剂( )是能损伤细菌外膜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A 福尔马林 B 结晶紫 C 漂白粉 D 新洁而灭 3.下列抗生素作用机制中,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是( ) A 利福霉素 B 四环素 C 两性霉素 D 青霉素 4.实验室常规高压蒸汽灭菌的条件是( ) A 135℃—140℃,5—15秒 B 72℃、15秒 C 121℃,30分钟 D 100℃,5小时 5.使用高压锅灭菌时,打开排汽阀的目的是( ) A 防止高压锅内压力过高,使培养基成分受到破坏 B 排尽锅内有害气体 C 防止锅内压力过高,造成灭菌锅爆炸 D 排尽锅内冷空气 6.出于控制微生物的目的,灭菌一词指的是( )。 A 除去病原微生物 B 降低微生物的数量 C 消灭所有的生物 D 只消灭体表的微生物 7.高压灭菌器杀死微生物需要下列所有条件,除了( )之外。 A 蒸汽温度121℃ B 15分钟 C 每平方英寸15磅压力 D 10个大气压的体积 8.消毒剂与防腐剂的差别是( )。 A 消毒剂仅用于非生物的物体,而防腐剂用在皮肤表面 B 消毒剂杀死细菌的芽孢,而防腐剂不能 C 消毒剂不能灭菌,防腐剂可以 D 消毒剂是化学物质,而防腐剂不是化学物质 9.干热法常用于( )灭菌。 A 盐溶液 B 细菌培养基 C 油料物质 D 医院的毛毯 10.紫外线辐射主要作用于微生物的( )。 A 糖类 B 酶类 C 核酸 D 细胞壁 11.环氧乙烯广泛用于( )。 A 灭菌塑料制品 B 消毒台面 C 杀死皮肤表面的细菌 D 灭菌化学溶液 12.为使醇类制菌效果显著,所用化学试剂必须( )。 A 用10%溶液 B 放溶液中5分钟 C 用丁醇 D 完全浸没在溶液中 13.所有下列情况均是抗生素抑制微生物的方法,除了( )之外。 A 抗生素抑制细胞壁合成 B 抗生素干扰细胞膜功能 C 抗生素阻止能量从ATP释放 D 抗生素抑制蛋白质合成 14.青霉素族的抗生素主要用于抗( )。 A 病毒 B 真菌 C 革兰氏阴性菌 D 革兰氏阳性菌 15.利用冷藏进行保存的一个缺点是( )。 A 冷藏不能杀死微生物 B 冷藏不能降低 微生物的代谢 C 冷藏能杀死可能存在的芽孢 D 冷藏降低微生物酶的活性 16.以下化合物都被批准用于食物的防腐,除了( )之外。 A 二氧化硫 B 山梨酸 C 硝酸 D 苯甲酸 17.对食品样品进行常规平板计数需要以下各项,除了( )之外。 A 细菌生长培养基 B 一些平皿

应急传染病消毒知识竞赛笔试题(附答案)

道里区传染病及突发事件防控处置能力技能竞赛 (笔试部分) 单位: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 单选答题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判断答题区 1 2 3 4 5 6 7 8 9 10 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下列哪个是错误的:() A、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手足口病 B、治疗手足口病无特效药物 C、以支持疗法为主 D、主要是抗菌治疗 2、手足口病病例的临床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A、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 B、普通病例、重症病例 C、疑似病例、普通病例、重症病例 D、疑似病例、确诊病例 3、下列哪个不是手足口病的住院指征:() A、精神差/嗜睡、易惊、烦躁不安 B、肢体抖动或无力、瘫痪 C、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末梢循环不良 D、手、足、口出现皮疹 4、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蛋白中能诱导产生中和抗体是() A.膜蛋白 B.核衣壳蛋白 C 多聚酶 D.转录酶 E.内切酶 5、流感的临床表现,不符合的是() A、全身症状重 B、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较轻或不明显 C、年老患者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感染流感,病情可持续发展 D、肺外并发症多见 6、猩红热病主要涉及的脏腑是( ) A 脾胃 B 脾肾 C 心肺 D 肺胃 7、关于消毒的定义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杀灭或清除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B.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C.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D.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抑制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 E.是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或清除或抑制无生命有机物内的微生物,防止其腐败的处理。 8、有效氯是()。 A.衡量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的标志,是指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 B.是指含氯消毒剂所含氯量。 C.是指消毒剂所含氯量。 D.代表含氯消毒剂的氯含量。 E.代表高效消毒剂。 9、疫源地终末消毒是指()。 A.有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排除的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 B.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C.对可能受到病源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 D.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 E.对污染或可能被污染人员进行人体、着装、随身物品等的消毒与清洗等除污染处理。 10、对下列哪种传染病不需开展终末消毒()。 A.霍乱、副霍乱 B.细菌性痢疾 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甲型肝炎 E.伤寒、副伤寒 11、出现霍乱病人后,终末消毒时的消毒范围是()。 A.病人住过的房间和工作场所 B.病人所在的街道或自然村 C.病人住过或工作过的建筑物或院落 D.病人所用的水井及可能污染的场所 E.以上全是 12、消毒剂指用于()。 A.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B.清除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C.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D.抑制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E.杀灭或清除或抑制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13、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什么方针() A.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B.预防为主、长备不懈 C.反应及时、措施果断 D.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14、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 不是其中之一() A.一般 B.较大 C.重大 D.比较重大 E、特别重大 15、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中的病例定义应包括哪些因素、以下最全面的是() A、临床表现 B、即患者的时间、地点、人间分布特征以及临床表现/或实验室信息 C、三间分布特征 D、时间、地点、实验室诊断 16、工作人员有呼吸道感染或皮肤损害时应停止护理()等患者 A.鼠疫狂犬病 B.霍乱白喉 C.伤寒痢疾 D.麻疹乙脑 17、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在采集疑似病倒、临床诊断病例咽拭子等标本时,工作人员应采用() 级防护。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18、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特征临床表现() A.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伴发热 B. 头昏、恶心、呕吐及全身抽搐 C. 恶心、呕吐、腹痛、四肢麻木、阵发性抽搐 D. 口唇、皮肤黏膜青紫、血高铁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升高

常见传染病的消毒方法最新版本

常见传染病的消毒方法 消毒的目的的意义 传染病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灭停留在不同的传播媒介物上的病原体,藉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和控制传染的发生。其目的:(1)防止病原体播散到社会中,引起流行发生。(2)防止病者再被其他病原体感染,出现并发症,发生交叉感染。(3)同时也保护医护人员免疫感染。 仅靠消毒措施还不足以达到以上目的。须同时进行必要的隔离措施和工作中的无菌操作,才能达到控制传染之效。 不同的传播机制引起的传染病,消毒的效果有所不同。肠胃道传染病,病原体随排泄物或呕吐物排出体外,污染范围较为局限,如能及时正常地进行消毒,切断传播途径,中断传播的效果较好。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随呼吸、咳嗽、喷嚏而排出,再通过飞沫和尘埃而播散,污染范围不确切,进行消毒较为困难。须同时采取空间隔离,才能中断传染。虫媒传染病则采取杀虫灭鼠等方法。 消毒的种类 分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两种。疫源地消毒是指有传染源(病者或病原携带者)存在的地区,进行消毒,以免病原体外传。预防性消毒是指未发现传染源情况下,对可能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场所和人体进行消毒措施。如公共场所消毒,运输工具消毒,饮水及餐具消毒,饭前便后洗手均属之。医院中手术室消毒,免疫受损严重的病人,如骨髓移植病人预防性隔离及消毒措施亦为预防性消毒。 疫源地消毒又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二种。随时消毒是指及时杀灭并消除由污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而进行的随时的消毒工作。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住院隔离,痊愈或死亡后,对其原居地点进行的彻底消毒,以期将传染病所遗留的病原微生物彻底消灭。在医院中传染源停止隔离出院后,对物品及病房的消毒亦为终末消毒。 消毒方法的选择及影响消毒的因素

传染病疫情消毒办法

学校传染病疫情消毒办法 消毒办法主要包含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及生物方法三大种,对于学校传染病疫情的消毒主要采用物理及化学方法。 (一)物理消毒法 1.机械消毒:常用于手消毒,一般应用肥皂刷洗,流水冲净,可消除手上绝大部分甚至全部细菌 2.热力消毒:学校可采用火烧、煮沸等。 (1)火烧用于凡经济价值小的污染物,主要用于金属器械,简便经济、效果稳定。(2)煮沸耐煮物品及一般金属器械均用本法,100℃1~2分钟即完成消毒,例如碗筷、毛巾、拖把均可在沸水中进行消毒。 3.辐射消毒:日光曝晒亦依靠其中的紫外线,但由于大气层中的散射和吸收使用,仅39%可达地面,故仅适用于耐力低的微生物,且须较长时间曝晒。 (二)化学消毒法 学校最常用也最方便使用的为氧化蛋白类消毒剂,主要包括含氯消毒剂和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其中漂白粉(泡腾片)应用最广。常见漂白粉及泡腾片使用方法: 1、粪、痰、脓液等污染物,直接干粉喷洒,每升加干粉200克,搅拌均匀,放置1~2小时即可。

2、常见污染物消毒办法:主要采用2000mg/L含氯溶液喷洒或擦拭物体表面。5%漂白粉配置方法为:以1:20的比例,将漂白粉入水中,搅拌均匀后静置15-30min,去上清液即可用于消毒,泡腾片可参照其说明书,1L水加2片泡腾片或者4片漂精片,碾碎后搅拌均匀即可用于消毒。 (三)消毒过程 1、对油漆光滑的墙面,应以冲洗、擦试为宜。对较粗糙墙面,可用喷洒消毒。 2、学校对班级进行消毒时应先关闭门窗,然后喷洒或擦拭后,继续关闭门窗至少30min以上,然后打开门窗。 3、重点消毒环节:教室桌面、椅子扶手、门把手、公共厕所、走廊阳台栏杆以及楼梯扶手。 (四)注意事项 高浓度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在配置、喷洒或者擦拭时,工作人员要做穿隔离服、长筒手套及口罩,做好自身的手防护和呼吸道防护工作。

最新整理传染病人终末场所消毒讲课稿

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人终末场所消毒制度 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住院、转移、死亡而离开疫点或终止传染状态后,对疫点进行的一次彻底消毒。目的是完全消灭病人所播散的、遗留在居室和各种物体上的存活的病原体,使疫点无害化。终末消毒进行得越及时、越彻底,防疫效果就越好。消毒虽是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不能代替其他措施。重大的疫点消毒,必须在当地疾病控制部门的指导下,由掌握有关消毒知识的人员及时进行消毒处理,通常可直接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消毒人员进行终末消毒。在医院中对传染病病人的终末消毒由医院安排专人进行。非专业消毒人员开展消毒前应接受培训。为保证消毒效果,根据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在规定时限内采取消毒措施。 一、接触肝炎、艾滋病毒、结核杆菌、普通病人血液、体液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60分钟。 1、肝炎病人消毒隔离处理 ①床边隔离:有醒目标记,门口置踏脚垫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 湿润,限制病人在规定区域内活动并用屏风隔开。备有0.2%过氧乙酸、20%碘伏洗手液,洗手2分钟。 ②专用医疗器械用具:如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压舌板、便器及隔离衣,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或擦拭。 ③食具:先煮沸,后清洗,再蒸气消毒。

④被服:煮沸后再作一般处理。 ⑤病人排泄物:一份粪便或呕吐物加1/5份漂白粉有效氯含量5000mg/L)充分搅拌,消毒2小时。 ⑥病人血液、体液、尿液:加含氯消毒剂使最终浓度达1000mg/L, 充分搅拌,消毒2小时。 2、绿脓杆菌1)污敷料焚毁处理。2)器械、药碗专锅煮沸消毒30分钟后再作初处理。 二、按传报制度要求,完成传染病报告: 1、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 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2小时内电话报疾控中心,同时报出传报卡。 2、严格执行各病种消毒隔离制度。医务人员在诊查不同病种的病人 间应严格洗手与手消毒,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用品等应先消毒、或清洗,然后根据要求再消毒或灭菌;病人出院后严格终末消毒。 3、空气、物体表面及地面应常规消毒,方法见《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4、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病房污水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 固体污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或焚烧。 5、建立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人登记表。 文山天瑞医院 2014年10月8日

XXX传染病疫点终末消毒工作报告

XX区XX传染病疫点终末消毒工作报告 一、疫情及疫点现场基本情况(包括医院、病家): XX年X月X日X时X分,XX医院报告了X例XX传染病疫情。 患者XX,男/女,X岁,家庭住址,工作/学习单位。X月X日发病,临床有XX表现,X 月X日X时以XX传染病(疾病)收入XX医院XX病房治疗。 初步流调报告(基本情况介绍)… 被污染的环境有:医院XX等环境;病家被污染的环境有:XX等场所。 二、消毒的范围、对象、方法、面积、数量: 针对本次疫情情况,重点对医院XX等场所,病家XX等对象为重点,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和GB19193-2003《疫源地消毒总则》等国家相关的规定与要求,进行了严格的终末消毒处理。 疫点物体表面消毒。室内:我们主要采用手提式压力喷雾器,用1000-2000㎎/L的含氯消毒液作喷雾消毒;室外:我们主要采用机动喷雾器,用上述消毒液作喷雾消毒。 疫点各室内空气消毒,我们采用超低容量(气溶胶)喷雾器,选用% (1g/m3)的过氧乙酸消毒液作超低容量的空间喷雾消毒。 以上已终末消毒处理的范围与面积有:医院XX场所物表消毒面积XX平方米;病家XX 等场所(包括室内外)物表消毒共计XX平方米面积。(若进行了室内空气消毒,还应包括有消毒空间XX M3) 同时,我们针对病人使用过的餐(饮)具(约XX件)和化粪池(约XX M3),采用含氯消毒剂进行了终末消毒处理。 三、消毒效果评价(包括采样样品、检验结果、评价依据和结论): 针对医院环境,消毒前后重点采样检测的样品有:病人经常接触的病房门把手、墙壁/地面、床单、床头柜、椅子等物体表面(各5件);XX病房的空气(各2件)。在病家,消毒前后重点采样检测的样品有:病人家庭室内的门把手、墙壁、地面、床头柜、椅子等物体表面(各5件),以及室内空气(各1件)。 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和GB19193-2003《疫源地消毒总则》要求评估,

常见传染病的消毒方法

常见传染病的消毒方法消毒的目的的意义 传染病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灭停留在不同的传播媒介物上的病原体,藉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和控制传染的发生。其目的:(1)防止病原体播散到社会中,引起流行发生。(2)防止病者再被其他病原体感染,出现并发症,发生交叉感染。(3)同时也保护医护人员免疫感染。 仅靠消毒措施还不足以达到以上目的。须同时进行必要的隔离措施和工作中的无菌操作,才能达到控制传染之效。 不同的传播机制引起的传染病,消毒的效果有所不同。肠胃道传染病,病原体随排泄物或呕吐物排出体外,污染范围较为局限,如能及时正常地进行消毒,切断传播途径,中断传播的效果较好。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随呼吸、咳嗽、喷嚏而排出,再通过飞沫和尘埃而播散,污染范围不确切,进行消毒较为困难。须同时采取空间隔离,才能中断传染。虫媒传染病则采取杀虫灭鼠等方法。 消毒的种类 分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两种。疫源地消毒是指有传染源(病者或病原携带者)存在的地区,进行消毒,以免病原体外传。预防性消毒是指未发现传染源情况下,对可能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场所和人体进行消毒措施。如公共场所消毒,运输工具消毒,饮水及餐具消毒,饭前便后洗手均属之。医院中手术室消毒,免疫受损严重的病人,如骨髓移植病人预防性隔离及消毒措施亦为预防性消毒。 疫源地消毒又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二种。随时消毒是指及时杀灭并消除由污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而进行的随时的消毒工作。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住院隔离,痊愈或死亡后,对其原居地点进行的彻底消毒,以期将传染病所遗留的病原微生物彻底消灭。在医院中传染源停止隔离出院后,对物品及病房的消毒亦为终末消毒。 消毒方法的选择及影响消毒的因素 为使消毒工作顺利进行,取得较好效果,须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当方法。一般应考虑以上几个问题。 (一)病原体的种类不同传染病病原体各有特点,对不同消毒方法的耐受性不同。如细菌芽胞对各种消毒措施的耐受力最强,必须用杀菌力强的灭菌剂、热力或辐射处理,才能取得较好效果。故一般将其作为最难消毒的代表。其他如结核杆菌对热力消毒敏感,而对一般消毒剂的耐受力却比其他细菌为强。真菌孢子对紫外线抗抗力很强,但较易被电离辐射所杀灭。肠道病毒对过氧乙酸的耐受力与细菌繁殖体相近,但季胺盐类对之无效。肉

传染病的消毒

传染病的消毒与隔离 张荣 概述 传染病又称感染性疾病,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及螺旋体等感染人体所引起的一组具有感染性的疾病。由原虫、蠕虫感染所引起的疾病称为寄生虫病,也包括在传染病的范畴内。 传染病是对人类健康危害很大的一组疾病。虽然在我国目前许多传染病被消灭、基本消灭、控制或减少,但是还有一些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和感染性腹泻仍广泛存在;已被消灭的传染病仍有死灰复燃的可能;新发现的传染病亦不断传入我国,因而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不能放松。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1.有病原体2.有传染性3有地方性、季节性和流行性4有免疫性。 传染病流行的条件: 1传染源主要是病人,还包括隐形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及被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空气、飞沫、尘埃、水、食物、手、玩具、食具、血制品、血液,土壤等。 3.易感人群 传染病的分类 依据其传播方式、速度计对人体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大类39种,实行分类管理。 (一)甲类传染病也称强制管理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报告时间:城镇于6小时内,农村与12小时内上报。 (二)乙类传染病也称严格管理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血吸虫病、疟疾、登革热、甲型H1NI流感。报告时间:城镇于12小时,农村与24小时。对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三)丙类传染病也称监测管理传染病,11种:流行性和地方性斑

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消毒方法

附录A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消毒方法 A.1 手足口病 A.1.1 地面、墙壁、门窗 1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擦拭消毒30min。 A.1.2 衣服、被褥等耐湿热物品 污染的衣服、被褥需要单独清洗,用70℃以上热水浸泡30min。患儿所用毛巾每次清洗后煮沸消毒15min~30min或流通蒸汽消毒30min。 A.1.3 家具、玩具等普通物体表面 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60min。 A.1.4 盛装吐泻物的容器 5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15min。 A.1.5 餐(饮)具 流通蒸汽100℃作用30min,或煮沸消毒作用15min~30min,或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min。 A.2 水痘 A.2.1 室内空气 开窗通风,必要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使用气溶胶喷雾或空气消毒机开展空气消毒。 A.2.2 地面、墙壁、门窗 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擦拭消毒30min。 A.2.3 衣服、被褥等耐湿热物品 流通蒸汽100℃作用30min,或煮沸消毒作用30min,或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min。 A.2.4 家具、玩具等普通物体表面 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30min。 A.2.5 餐(饮)具 流通蒸汽100℃作用30min,或煮沸消毒作用15min~30min,或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min。 A.3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A.3.1 地面、墙壁、门窗 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擦拭消毒30min。 A.3.2 衣服、被褥等耐湿热物品 流通蒸汽100℃作用30min,或煮沸消毒作用30min,或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min。 A.3.3 家具、玩具等普通物体表面 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30min。 A.3.4 盛装吐泻物的容器 5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min。 A.3.5 餐(饮)具 流通蒸汽100℃作用30min,或煮沸消毒作用30min,或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min。 A.3.6 排泄物、吐泻物和分泌物 按A.5执行。 A.4 猩红热 A.4.1 室内空气 开窗通风,必要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使用气溶胶喷雾或空气消毒机开展空气消毒。 A.4.2 地面、墙壁、门窗 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擦拭消毒30min。 A.4.3 衣服、被褥等耐湿热物品 流通蒸汽100℃作用30min,或煮沸消毒作用30min,或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min。 A.4.4 家具、玩具等普通物体表面 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30min。 A.4.5 餐(饮)具 流通蒸汽100℃作用30min,或煮沸消毒作用15min~30min,或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min。 A.5 细菌性痢疾 A.5.1 地面、墙壁、门窗 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擦拭消毒30min。

各类传染病消毒方法

各类传染病消毒方法 一、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一类通过空气传播的传染病,空气、空气中的飞沫和尘埃是呼吸道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肺结核、流脑、白喉、猩红热、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 ●消毒方法 1.空气:经常性开窗通风。 2.对痰及口鼻分泌物:用纸盒、纸袋盛装后丢弃。 3.餐(饮)具:首选煮沸消毒,水沸腾后继续煮20分钟-30分钟,或1000mg/L 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6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4.食物:病人的剩余饭菜不可再食用,煮沸30分钟,或50000mg/L有效氯含 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2小时后处理。 5.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可用2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或涂 擦,作用1小时,浸泡时消毒液要浸过容器。 6.地面、墙壁、门窗:用1000mg/L—2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或 擦拭,作用时间应不少于1小时。 7.衣服、被褥:耐热、耐湿的棉布类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分钟或浸泡在75℃ 以上的热水中30分钟。 8.家用物品、家具、玩具:可用1000mg/L—2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 浸泡、喷洒或擦洗,再用清水洗净。 9.手与皮肤:接触病人或污染物后,应用皂液流动水冲洗双手,用含有效碘0.5% 的碘伏溶液涂擦,作用1分钟。也可用75%酒精涂擦,作用1分钟,或用经卫生部门批准的手消毒剂搓洗1分钟。 二、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湿一类以粪口传播为主的传染病,粪便污染食物或饮水、手等,经粪口途径传播造成流行。这类传染病主要包括:甲型和戊型肝炎、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另外,甲型和戊型肝炎还可通过食用生的污染贝类,如:牡蛎、蛤、贻贝与毛蚶受感染。细菌性痢疾也可经由携带细菌的苍蝇、蟑螂等污染食物而传播。 ●消毒方法 1.餐(饮)具:首选煮沸消毒,水沸腾后继续煮20分钟-30分钟,或1000mg/L 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6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2.食物:病人的剩余饭菜不可再食用,煮沸30分钟,或50000mg/L有效氯含 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2小时后处理。

传染病护理题库及答案

传染病护理学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前驱期:从起病至症状明显为止的时期。 2、终末消毒:当病人从外院、转院或死亡之后,对其居住的场所进行的最后一次彻底的消毒。 3、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除体外的人和动物。 4、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发生或仅发生轻微组织损伤,而临床无任何症状和体症,只有通过特异性免疫应答才能发现。 5、疫源地消毒:指对目前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传染的地方进行的消毒。 6、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到开始出现临床症状前的时期。 7、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由传染源排除以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 8、前驱期:从起病至出现该病的明显症状为止的一段时间。 9、显性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和/或机体的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变化,出现临床表现而发病。 10、病原携带状态: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在入侵局部或其他组织器官生长繁殖,并不断排除体外、但不出现临床表现。 11、随时消毒:随时对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物品进行消毒,以便及时杀灭从传染源排除的病原体,防止传播。 12、预防性消毒:对可能受到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和场所所进行的消毒,以预

防传染病的发生。 13、隔离:是把传染病人和健康人和非传染病人分开,安置在指定地方,进行集中治疗和护理,以防传染和扩散。 14、易感者: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 15、感染:又称传染,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与人体相互作用斗争的过程。 二、填空题 1、传染源包括病人、隐性感染者、病原体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2、发热是传染病最常见症状之一。 3、传染病消毒的种类分预防性消毒 4、流行性乙型脑炎治疗和护理应把好的“三关”是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 5、流行性乙型脑炎应行虫媒隔离。 6、对消化道传染病应着重做好“三管一灭”即三管管水源,管饮食, 管粪便,一灭苍蝇。 7、《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 37 种。 8、对乙类传染病中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炭疽中肺炭 疽,采取《传染病防治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措施。 9、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性期病人、亚临床感染者。 10、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流传播。 11、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三类,甲类 2 种,乙类 25 种,丙类 10

感染性疾病科终末消毒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终末消毒制度 一、室内进行彻底的封闭熏蒸或紫外线照射消毒1小时。 二、病人的随身用物如衣物、食具、玩具、书报等均需消毒处理后方可带出。病室消毒后,室内家具、墙壁、地面再次分别用含氯消毒液擦洗,进行彻底大扫除,并开窗通风1小时。 三、棉褥、棉被、枕芯紫外线消毒或晾晒后备用。 四、换下的被服放入双层污物袋内,标识清晰,密闭运送到洗衣房。 五、所有的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全部装入双层黄色塑料袋中,并贴“特殊感染性废物”标识,装在防渗漏、耐穿刺透的容器内,只能装3/4满,并注明生产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做好交接登记工作,统一送医疗废物存放暂存点。 肠道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制度 一、消毒病房的要求:当发生疫情特别是流行时,病人必须立即隔离治疗。隔离病房要有纱窗、纱门,防止苍蝇进出;确诊病人和疑似患者分开管理,以防交叉感染。 二、消毒处理: (一)排泄物、呕吐物和残余食物:对稀薄的可用干漂白粉按排泄物、呕吐物量的五分之一的比例投药,充分搅拌后置两小时弃去;若为成形粪便、团块状物,可用20%的漂白粉乳剂按被消毒物的两倍量入药液,搅拌作用2-4小时后弃去。 (二)房屋、地面和墙壁等'用0.5%的过氧乙酸或3%漂白粉澄清液进行喷洒拭消毒,墙壁的消毒高度为1,5-2.0米。消毒顺序是先由外至内全面喷洒或,次,待室内处理完毕后,再由内至外消毒一次.用具、擦拭。 (三)五具处理: 家具、运输工具,食具、玩具,可用0.5%过氧乙酸的漂白粉澄清液浸泡30-60分钟,亦可作擦拭或喷洒消毒。 (四)手的消毒:以3%的漂白粉澄清液或0.2%过氧乙酸或0.5%碘伏浸泡消毒1-2分钟。 (五)卫生间消毒:地面、梳洗台、脸盆、浴缸、马桶、门把,可用3%漂白粉澄清液或0.5%过氧乙酸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 三、对医务人员的要求: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传染病防治有关制度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病房内使用的听诊器、剪刀、镊子、盘子等医疗用品均应专用,用毕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病房内使用的隔离衣亦应专用,在诊疗病人后,应脱下挂在病房门口后,然后消毒双手可离开病房。 四、对陪伴人员的要求:霍乱病人不应有陪伴人员,如有特殊需要,要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做好自身防护工作,在护理病人后,双手使用3%漂白粉澄清液或0.2%过氧乙酸浸泡消毒1-2分钟;被污染的衣裤要及时更换,浸泡消毒2-4小时;陪伴人员不得随意进出病房,如需要外

发生传染病后常用物品的消毒方法

发生传染病后常用物品的消毒方法 对象一般传染病特殊传染病食具煮沸15分钟。 肠道传染病:先煮沸15分钟,后清洗,再煮沸10分钟。 煮沸20分钟。 肠道传染病:先煮沸20分钟,后清洗,再煮沸10分钟。 毛巾煮沸15分钟。 煮沸20分钟。 环境物品 (桌面、柜面、晨检牌、席子等) ①含500 mg/L有效氯消毒剂擦拭或浸泡30分钟。 ②0、1%过氧乙酸擦洗或浸泡30分钟。 ①含1 000 mg/L有效氯消毒剂擦拭或浸泡1小时。 ②O、2%过氧乙酸擦洗或浸泡1小时。 玩具①含500 mg/L有效氯消毒剂擦洗(木制)或浸泡(塑料)30分钟。 ②O、1%过氧乙酸擦洗(木制)或浸泡(塑料)30分钟。 ①含1 000 mg/L有效氯消毒剂擦洗(木制)或浸泡(塑料)1小时。 ②O、2%过氧乙酸擦洗(木制)或浸泡(塑料)1小时。 痰盂①含1 000 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②、0、2%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

①含2 000 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1小时。②0、5%过氧乙酸浸泡1小时。 盥洗室物体表面、小马桶、便池、便槽等①含1 000 mg/L 有效氯消毒剂擦洗或喷洒,作用30分钟。②O、2%过氧乙酸擦洗或喷洒,作用30分钟。 ①含2 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擦洗或喷洒,作用1小时。 ②0、5%过氧乙酸擦洗或喷洒,作用1小时。 衣服、被单等①煮沸15分钟。②O、1%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 ①煮沸20分钟。②O、2%过氧乙酸浸泡1小时。 空气①紫外线消毒( 1、5 W/m3),作用1小时。②O、5%过氧乙酸(8 ml/m3)喷雾消毒,密闭30分钟。 2%过氧乙酸(8 ml/m3)喷雾消毒,密闭1小时。 体温计同预防性消毒同预防性消毒病人的吐泻物、分泌物1:20漂白粉(有效氯含量为12500mg/L)充分搅匀,加盖消毒1小时(即100g尿粪混合物加5g漂白粉)。 1:5漂白粉(有效氯含量为50 000 mg/L)充分搅匀,加盖消毒2小时(即100 g尿粪混合物加20 g漂白粉)。

常见传染病的消毒方法

春季传染病有哪些_常见传染病的消毒方法 常见传染病的消毒方法消毒的目的的意义传染病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灭停留在不同的传播媒介物上的病原体,藉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和控制传染的发生。 其目的:(1)防止病原体播散到社会中,引起流行发生。 (2)防止病者再被其他病原体感染,出现并发症,发生交叉感染。 (3)同时也保护医护人员免疫感染。仅靠消毒措施还不足以达到以上目的。须同时进行必要的隔离措施和工作中的无菌操作,才能达到控制传染之效。 不同的传播机制引起的传染病,消毒的效果有所不同。肠胃道传染病,病原体随排泄物或呕吐物排出体外,污染范围较为局限,如能及时正常地进行消毒,切断传播途径,中断传播的效果较好。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随呼吸、咳嗽、喷嚏而排出,再通过飞沫和尘埃而播散,污染范围不确切,进行消毒较为困难。须同时采取空间隔离,才能中断传染。虫媒传染病则采取杀虫灭鼠等方法。 消毒的种类分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两种。 疫源地消毒是指有传染源(病者或病原携带者)存在的地区,进行消毒,以免病原体外传。预防性消毒是指未发现传染源情况下,对可能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场所和人体进行消毒措施。如公共场所消毒,运输工具消毒,饮水及餐具消毒,饭前便后洗手均属之。医院中手术室消毒,免疫受损严重的病人,如骨髓移植病人预防性隔离及消毒措施亦为预防性消毒。 疫源地消毒又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二种。随时消毒是指及时杀灭并消除由污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而进行的随时的消毒工作。

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住院隔离,痊愈或死亡后,对其原居地点进行的彻底消毒,以期将传染病所遗留的病原微生物彻底消灭。在医 院中传染源停止隔离出院后,对物品及病房的消毒亦为终末消毒。 消毒方法的选择及影响消毒的因素为使消毒工作顺利进行,取得较好效果,须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当方法。一般应考虑以上几个 问题。 (一)病原体的种类不同传染病病原体各有特点,对不同消毒方法的耐受性不同。如细菌芽胞对各种消毒措施的耐受力最强,必须 用杀菌力强的灭菌剂、热力或辐射处理,才能取得较好效果。故一 般将其作为最难消毒的代表。其他如结核杆菌对热力消毒敏感,而 对一般消毒剂的耐受力却比其他细菌为强。真菌孢子对紫外线抗抗 力很强,但较易被电离辐射所杀灭。肠道病毒对过氧乙酸的耐受力 与细菌繁殖体相近,但季胺盐类对之无效。肉毒杆菌素易为碱破坏,但对酸耐受力强。至于其他细菌繁殖体和病毒、螺旋体、支原体、 衣原体、立克次体对一般消毒处理耐受力均差。常见消毒方法一般 均能取得较好效果。 (二)消毒对象的性质同样消毒方法对不同性质物品、效果往往不同。对油漆光滑的墙面,喷洒药液不易停留,应以冲洗、擦试为宜。对较粗糙墙面,易使药液停留,可用喷洒消毒。环氧乙烷薰蒸,对 易于吸收药物的布、纸张效果较好,而对金属表面,须延长时间。 粪便、痰液消毒不宜用凝固蛋白质药物处理,因蛋白质凝固对病原 体可起保护作用,高压蒸气杀菌效果虽好,但不宜用于毛皮,塑料 和人造纤维制品。环氧乙烷薰蒸赛珞璐制品,高浓度过氧乙酸或含 氯消毒剂如漂白粉浸泡绵织品,来苏液多次长时间浸泡乳胶手套, 均可造成损坏。对于食品及餐具不宜用有毒或有恶臭的消毒液处理。 (三)消毒场所的特点消毒应考虑当地条件。在室内消毒时,密闭性好的房屋,可用薰蒸消毒,密闭性差者应用消毒液擦试或喷洒。通风良好的房屋,可用通风换气法消毒,通风换气不良,污染空气 长期贮留处应当用药物薰蒸和喷洒。人口稠密地区不可用刺激性强 气体消毒。接近火源不宜用环氧乙烷等易燃物消毒。

发酵罐灭菌

发酵罐操作与灭菌技术 常用的灭菌技术一般分为;物理灭菌和化学灭菌。物理灭菌又包括湿热灭菌、干热灭菌、射线灭菌法和过滤灭菌等。而化学灭菌主要是使用化学试剂(如甲醛、苯酚、新洁尔灭、过氧乙酸、高锰酸钾等)进行某些容器或物料以及无菌区域的灭菌。在生物发酵方面,常用的设备是机械搅拌式发酵,其杀菌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发酵是否能正常进行。由于工业操作的特点,发酵罐灭 菌普遍采用湿热灭菌法。 一.小型发酵罐操作和酵母菌培养 实验室所使用的小型通气搅拌发酵罐具有体积小,耗电少,不宜染菌,单位时间、单位体积的生产力高,代谢放出热量易于移去,操作控制和维修方便等特点,因此能较好的满足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的需要。 1.设备和材料 1L发酵罐、5L发酵罐、50L发酵罐、一套空气除菌系统、供检查无菌用的肉汤培养基和装置。 2.发酵罐操作步骤 2.1发酵罐的清洗 发酵罐使用前后都应认真清洗,特别是前后两次培养采用不同的菌株时,更应注意清洗和杀菌工作。 发酵罐内可进行清洗的任何部分都应认真清洗,否则都可能成为杂菌的滋生地。易被忽略而不能充分清洗的地方有喷嘴角内部与取样管内以及罐顶等处。 2.2 种子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蛋白胨10g,葡萄糖40g,蒸馏水100ml,pH自然。500ml三角瓶装液量100ml,115℃,灭菌20min。 培养条件:用接种环从保存斜面中接一环至三角瓶中,150r/min,28℃,摇瓶培养48h。 2.3 发酵罐的组装工作 ① 连接好冷却水管。若采用自来水冷却,连接部要充分牢固,并且注意连接管管径与自来水管管径一致,尽可能采用耐压管。 ②由于通入的空气有一定压力,应注意连接压缩空气的管子应能承受一定压力。

传染病疫情上报制度.doc

传染病疫情上报制度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止法》根据《幼儿园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保证幼儿、教职工身体健康和中心的正常教学秩序,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明确传染病的种类: 传染病分甲乙丙三大类共35种 甲例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例传染病:病毒性肝炎、伤寒、麻疹、乙脑、白喉、猩红热、等等。 丙例传染病:流感或流感样病例、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等。 另外:水痘、脓包苍、集体性食物中毒也应报告。 二、报告对象: 托幼机构的儿童和工作人员 三、建立管理网络和明确工作任务 1、成立防病小组: 组长:XXXXXXXX(园长) 副组长:XXXXXXXXXXX(副园长) 成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2、具体任务: 把住三个环节:传染源、传遍途径、易感人群。 做到五早: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治疗。

三、疫情报告时间: 甲类传染病或疑似病人,应立即先用电话报告市、区卫生局、防疫站、妇幼保健所,法定规定时间6小时。 乙类、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单,法定规定时间24小时。 另外,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或共同饮水史时,幼儿疫情报告人在24小时内向医务室报告;个别幼儿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在24小时内报告;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24小时内报告。 传染病管理: 1、凡患上传染病的学生经隔离治愈后必须有医院证明后方可上课,教职工亦同。 2、疫情期间有每日报告和零报告,按规定形式向主管上级上报情况。报送内容要真实、准确、详实,决不允许缓报、瞒报、漏报疫情。 3、要建立健全各种记录,包括因病缺席记录、晨检检查记录表、疾病登记表、传染病登记。 4、做好班级传染病的终末消毒工作。 XXXXX幼儿园 XXXXXX年11月6日

发酵灭菌与消毒方法

发酵灭菌与消毒方法的选择 作者飞扬发表于2010年8月13日 消毒与灭菌方法的选择 1. 前言 在制药、食品、轻工及医疗卫生等各行业领域,常需要对某些物品或产 品、以及使用和生产这些物品或产品所需的原辅料、包装材料、设备、工器 具、生产设施与环境进行必要的消毒和灭菌,甚至包括操作人员同样需要采 取必要的消毒与灭菌措施,以确保经消毒与灭菌后的物品或产品符合规定的 质量标准。 消毒与灭菌是既相似又有区别的二类概念,必须根据处理物品的用途和 危险程度区别对待,以确定是采用消毒或灭菌工艺;其次由于消毒与灭菌处 理的直接对象是待处理物品上被污染的微生物,随微生物种类、性状和抵抗 力的不同,可供选择的消毒与灭菌方法也可有所不同;再者,在用消毒与灭 菌方法杀灭或去除各种微生物的同时,也使被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处于相同的 消毒灭菌过程中,而这些物品或产品的使用价值、理化性状及除被微生物污 染外的其它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情况等又是消毒与灭菌方法选择时需不得不 加以综合考虑的重要因素。因此,为能合理选择消毒与灭菌方法,有必要对 消毒与灭菌的基本概念、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各种消毒与灭菌方法的基本特 点、适用范围及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基本因素有个全面的认识与了解;而且 一旦选择了消毒灭菌方法,还需对其操作的有效性、可靠性与安全性进行严 格的验证。 . 消毒与灭菌的基本概念 灭菌是指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一切微生物的过程,包括病原和非病原微 生物及细菌芽孢,使之完全无菌。消毒是指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过程,使之无害化,不致引 起感染或致病。从上述定义可知,消毒和灭菌都要求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的微生物,只 是杀灭或去除的目标微生物和程度不同,即消毒处理不一定都能达到灭菌要 求,而灭菌一定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另外需指出的是,对灭菌而言,其达到的无菌状态,一方面虽指不含有 任何活体微生物,但并不排除杀灭以后非活体微生物残骇的存在;另一方面, 从定义上来说无菌是一个绝对的概念,但作为一项设定的质量标准,它受到 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现实性、可验性和安全的限制,因而从現实情况 而言,无菌是相对的。一般来说,灭菌过程必须使灭菌物品污染的微生物的 存活概率减少到10 -6 ,换言之,若对100 万件物品进行灭菌处理,灭菌后只 容许有一件物品存留活的微生物,即灭菌保证水平必须达到106 级。在制药工 业中,对灭菌的概念不仅如此,对进入人体的无菌物品特别是药物或载药物 品经过灭菌处理后,在使之达到无菌水平的同时,还要求达到无热原和无微 粒的水平,药物的灭菌过程实际上是在灭菌失败危险的最大限度和灭菌药物 变质危险的最大限度之间实现平衡。对消毒而言,一方面由于消毒不能杀灭 细菌的芽孢,当外界环境适宜时,芽孢仍会引起细菌的繁殖而潛伏着再致病 或感染的因素;另一方面由于消毒并不要求杀灭或去除物体污染的全部病原

传染病疫源地的消毒方法

传染病疫源地的消毒方法 疫源地是指现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和传染源可能播散病原体的范围,亦即易感者可能受到感染的范围。疫源地消毒是对存在着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是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的一种重要措施。 疫源地消毒的分类 根据实施消毒时间的不同,疫源地消毒可分为随时消毒与终末消毒。随时消毒是指疫源地内有传染源存在时进行的消毒,目的是及时杀灭或去除传染源所排出的病原体,它需要多次重复进行。为便于工作的开展和保证消毒效果,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尽可能做到分住室、分饮食、分生活用具。消毒的主要对象是病人的分泌物或排泄物(如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为口鼻分泌物,肠道传染病主要为粪便,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为脓液、痂皮等)、生活用品或用具、衣物、被单、居室和生活污水。终末消毒是指在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对疫源地进行的一次彻底的消毒,如传染病病人住院、转移或死亡后,对其住所及污染的物品进行的消毒;医院内传染病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病室进行的最后一次消毒。终末消毒的目的是杀灭或清除传染源遗留下来的病原微生物,这是消灭疫源地的重要措施。不同种类传染病的终末消毒执行如下:对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霍乱、鼠疫、天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及肺炭疽、艾滋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传染病,必须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和监督机构的监督指导下,由有关单位和个人及时进行终末消毒处理,或由疾病预防控制和监督机构负责进行;对乙类传染病中的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脊髓灰质炎、白喉等,必须按照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由病人的陪伴人员或所在单位进行终末消毒处理,也可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疫源地终末消毒工作程序 1、消毒人员接到传染病消毒通知后,应在规定时间内迅速赶赴疫点开展终末消毒工作。出发前,应检查所需消毒用具、消毒剂和防护用品,做好准备工作。 2、消毒人员到达患者家后首先向病人家属做好解释工作,查对门牌号和病人姓名是否符合,了解发病日期、病人居室、活动场所及日常使用的物品等情况,并据之确定消毒的对象、范围和方法。 3、消毒前脱掉外衣,将其置于洁净处,穿戴好隔离服、帽、口罩、防护眼镜、手套和胶鞋;进行现场观察,了解污染情况,划分污染区和清洁区,并按面积或体积、物品多少计算出需配制的消毒药物量。 4、在实施消毒前,检验人员可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前采样,以了解消毒前污染情况;关闭门窗,保护好水源,将未被污染的贵重衣物、饮食类物品、名贵字画及陈列物品收藏好;若为肠道传染病,应先灭室内蝇,再进行其他消毒。 5、将需集中消毒的污染衣服、床单等用品收集在一起进行处理,对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残余物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品等严格进行消毒。 5、消毒顺序:先外后内、先上后下、先清洁房间后污染严重的场所,依次对门、地面、家具、墙壁等进行消毒。对呼吸道传染病疫源地重点做好空气消毒。对肠道传染病疫源地的终末消毒程序是:先采样检测,后进行消毒;先喷洒消毒表面。后浸泡消毒物品;先喷雾脚下通道,后喷洒污染区域;先喷洒墙壁,后喷洒物品;先消毒重点污染区,后消毒一般污染区;先消毒饮用水,后消毒污水;先消毒呕吐物,后消毒粪便。 6、室内消毒完毕后须对其他污染处(如走廊、楼梯、厕所、下水道、自来水龙头或饮用水井等)进行消毒。 7、对病人污染的衣物若不能集中在消毒站消毒,可在疫点进行煮沸或浸泡消毒。进行浸泡消毒时,必须使消毒液浸透被消毒物品;擦拭消毒时,必须反复擦拭2~3次。对污染重、经济价值不大的物品,如废弃物等,可在征得患者家人同意后进行焚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