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厌讼耻讼

厌讼耻讼

厌讼耻讼
厌讼耻讼

论无讼

(丁学勇兰州大学法学院730000)

【摘要】无讼思想作为我国的传统诉讼思想,不仅是思想理论界追求的崇高的目标,也是整个人类所向往的终极理想的社会。无讼思想在我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一定的阻碍的消极作用,但是在历史中,它具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养成了我们独特的民族法律性格。在当今社会中,无讼思想也具有现实的价值。我们不应该一概否定无讼思想,反而应当反思我们的法治建设。处理好法治进程中法律本土化和法律移植的关系。

【关键词】无讼;厌讼;息讼;法治;和谐

引言

诉讼在民众解决纠纷的方式中所占的地位,体现人们对法律的信仰程度和对司法裁判的信任程度。无讼是中国人传统的诉讼观念,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存在于普通民众的意识、心理、习惯及行为方式之上,成为社会成员信仰或认同的载体。从古到今,诉讼都不是中国人喜欢的解决纠纷的方式。官方主张无讼,息讼。民众耻讼,厌讼。我们正处在法律文化互动的时代,在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法文化与现代法文化不可避免地相互作用和影响,发生冲击与碰撞、竞争与排斥、交流与沟通、渗透与融合。而舶来的西方法律观念是否能完全适应中国的实际?从法律的水土不服现象就可以看出。所以重新审视传统法文化,发掘本土资源,对推动中国法律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对无讼的传统观念作出扬弃,有助于构建当代法治的和社会关系的和谐。

一、古代的无讼思想

《说文解字》中解释:“诉,告也。讼,争也。”可见,诉讼源于争夺。“自有生民以来,莫不有讼。讼者,事势之所必趋,人情之所不能免也。”有利益的客观存在,就会有利益冲突,就有纠纷,而解决纠纷的重要途径便是诉讼。但是与西方社会明显不同的是,中国人并不把诉讼当作解决问题的最佳手段,甚至尽可能地避免诉讼的发生。

无讼的本质是对和谐秩序的崇拜,即天下大同。传统中国人所憧憬的理想社会正是《礼记·礼运》所描绘的大同世界。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在这样的社会,人们各守本分、和睦相处,不为私利而争斗,每个社会成员都能享受良好的社会秩序所带来的实惠和福利。虽然中国从未出现过“大同”的景象,但这种和谐、安定、平静、有序的社会状态一直是中国人所崇尚和追求的。无讼作为和谐和大同的表象,自然也为人们所向往。

儒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主张无讼的。孔子曾经明确指出:“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审判案件和别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目的都在于通过道德教化来化解纠纷,使人们不再引发争讼。“无讼”正是听讼的目的。

但是,在博大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无讼”的境界并不独为儒家所追求。法家和道家也以建立和维护和谐的社会秩序为目标,在这一点上,二学派与儒家思想别无二致。虽然法家、道家未明言“无讼”的概念,但“无讼”境界又何尝不在他们的理想追求之中? 差异只在于各自的出发点与实现途径不同而已。

法家主张的“以刑去刑”与儒家倡导的“以德去刑”形成鲜明的对比。实际上,两者的对立仅仅是手段上的对立,即“以德”还是“以刑”的对立,但最终的目的都是“去刑”。“以刑去刑”也就是重典刑邦。即通过制定严刑峻法,施行残暴的统治来禁绝犯罪,达到无讼的境界。这一做法没有充分考虑到重刑主义的负面作用。历代统治者接受了秦朝迅速崛起而骤然灭亡的教训之后,渐渐采纳了儒家的学说为正统。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无为”也就是“不争”,“不争”则“无讼”。无为是自上而下的。“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儒家思想不像法家那样激进,也不像道家那样消极,取中庸之道,因之更易于人们接受。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以其成体系的思想推动着无讼观念的发展。

除了理论上的争论以外,在现实社会中,古代社会的无讼的表现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官方的息讼

古代官府主要通过教化感染的方式平息当事人各方的诉讼。即以德化人,耐心恳切地劝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让当事人主动撤诉。纲常伦理是司法审判和调处的主要依据。“凡听五刑之讼,必原父子之情,立君臣之义,以权之。”

①韦景骏任贵乡令时,有母子相讼者。景骏谓之曰:“吾少孤,每见人养亲,自恨终天无分。汝幸在温清之地,何得如此?”垂泣呜咽,取《孝经》付令习读。于是母子感悟,各请改悔,遂称孝慈。②宋代思想家陆九渊知荆门军时,百姓有争讼,每多方劝说。尤其对于父子兄弟之间的纠纷,他总是以儒家“纲常礼教”来开导、启发,最后往往使他们感动得自己撕掉状子,重归于好。这几乎成了中国古代民事司法审判的基本内容和模式,盖为近世调解之雏形。但是,官府的息讼始终是以贵和持中、息事宁人为宗旨的,明辨是非降格为次要的问题。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使侵权的行为在相当程度上得到纵容和迁就,这无疑是一种忽视根本和长远利益的短期行为。在古代的调处息讼制度下,当事人服从调解,并非出于自愿,而更多是慑服于官威,知其不可强诉,只好屈从。息讼措施的另一种状态是政府对讼棍的严厉惩处。中国古代讼师完全不同于现代的律师,其社会地位极其低下,是遭人鄙弃的行业。讼师们熟习律条,并善于舞文弄墨,巧妙地运用条文,怂恿人打官司,以不正当的手段从中渔利,往往无中生有,虚构或增减罪情,以是为非,颠倒黑白,为当事人开脱罪状或者诬告对方。荀子就曾指责过讼师的鼻祖邓析“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而好治怪说,玩琦辞……足以欺惑愚众。”讼师在世人眼中不过是靠挑拨是非为生的小人。他们的活动有损于社会安定,非

①司马迁:《史记》,商务印书馆,《孔子世家·刑政》。

②刘昫:《旧唐书》,商务印书馆,《良吏列传·韦机传》。

但不受法律保护,而且作为不正当的职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如《唐律疏议·斗讼》规定:“诸为人作词牒,加增其状,不如所告者,笞五十;若加增罪重,减诬告一等。”明、清律就明文规定有“教唆词讼”罪。《大清律例》规定:“凡教唆词讼,及为人作词状增减情罪诬告人者,与犯人同罪。”“代人捏写本状,教唆或扛帮赴京及赴督抚并按察司官处,各奏告强盗、人命重罪不实,并全诬十人以上者,俱问发近边充军。”

(二)民众贱讼、厌讼、耻讼

无讼观念指导下的息讼措施作用的结果,表现为在民间形成了厌讼的观念。中国人贱讼、厌讼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是息讼对其影响不可谓不大。政府对诉讼一味地弹压,官吏决讼而不辨曲直,其结果是使百姓失去对官府的信任。在中国古代,老百姓既畏法又畏官,在“刁民妄滋兴讼成习”,先予杖责再行审判的威慑下,自然以公堂为畏途。可以说很多人是因为畏讼而厌讼的。

从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角度分析,诉讼常常会付出沉重的代价而得不偿失,是以中国古人常对诉讼表现出冷漠、轻蔑和憎恶的态度。或许是由于人情因素,抑或是出于对败诉的畏惧,使人们宁可选择非讼的解决途径。但是阻却诉讼的更主要的因素是百姓难以承受过高的诉讼经济成本,一入衙门,处处需打点、节节需疏通。即使胜诉也只是“赢了官司,输了钱”。所以形成老百姓“屈死不告状”的怪现象。

百姓虽然在观念上刻意回避诉讼,但是争端是客观存在并亟待解决的,仍然需要利用其他办法代替诉讼来解决争端。在农业自然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以血缘为纽带的聚族而居和世代毗邻的地缘关系,为中国民间调解的盛行提供了社会基础。民间的调解主要处理家庭、邻里纠纷,使一些民事纠纷不形成讼案、不经过衙门就得到了解决。明清时称为“私休”。与官府的调处相反,民间的调解是诉讼外的调解,具体方式是诉讼者通过亲邻、族长和乡保解决纠纷而不通过官府;或者一方诉于官衙,而乡里抢先调解成功即请求销案的情况。民间调解的主要形式有宗族调解和乡邻调解,而族内纠纷以宗族的调解最为普遍。如安徽桐城《祝氏宗谱》中规定:“族众有争竞者,必先鸣户尊、房长理处,不得遽兴讼端”。民间调解一方面是民间宗族、乡里为维护自身团体的体面而积极主动进行的行为,另一方面也是朝廷和各级官府所有意鼓励的,而且当事人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终

讼。民间的调解对于减少诉讼案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中国无讼传统形成的原因

无讼的传统在中国形成并受到国人的推崇,绝非偶然,有着错综复杂的深层社会历史原因。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原因

封闭的自然经济是无讼传统产生的经济原因。国人创造了以稼穑为生计的农业文明。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一个男耕女织、自己自足,基本不依赖商业的小农社会,自然经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这种经济形式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古代中国不但难以出现以调整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关系为主要目标的发达的“私法”,而且也难生长出与民事契约相关的发达的权利义务观念。历代统治者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得本就不发达的商品交易雪上加霜,没有任何外力可以撼动自然经济的经济秩序。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使人们画地为牢,安土重迁,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过着封闭式的农村生活,很少有人口流动和异地交往。形成的讼案也多为田产房宅、借贷、婚嫁、继承等简单的案件,官府视其为“细故”,若非重大民事纠纷,一般不予理会。由于发生纠纷的当事人彼此之间都是亲属、朋友或者邻居这类关系密切的熟人。因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对簿公堂,总是碍于情面的,人们害怕招惹是非,抱以“小事化了”的态度,与其缠讼不休,不若“私了”。

(二)政治原因

封建家长制,宗法制是无讼传统产生的政治原因。专制社会是家天下的局面,社稷乃一家一姓之社稷。皇帝习惯上把百姓称为子民,而封疆大吏则以一方父母自居,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手段同一家之长治理其家族的方术并无不同,都是运用渗透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行为和道德规范——礼。所谓的礼,实际上就是“亲亲、尊尊”之宗法体统。亲亲是尊尊的基础。亲亲者,乃恭奉以父权为中心的尊亲属,“亲亲父为首”,以孝为核心,体现了男尊女卑的宗法伦理原则,其目的在于维系家族内部的道德秩序。尊尊者,乃尊敬位高权重者,最终目的是强调忠君,即以忠为核心的等级差别原则,调整整个社会的统治关系,维持国中贵贱等级秩序。达到“国无二君,家无二尊,以一治也”的价值目标。国家通过赋予家长维

护家族秩序的权力以保障国家的稳定。家长享有管理、教育家庭成员的特权和职责。民谚曰:“清官难断家务事”,“家丑不可外扬”。其实,族内事物更多是由“家法”来规范的,家规祖训对家族成员的约束力丝毫不亚于国家的成文法。家长、族长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司法官。家庭内部的矛盾大部分是由家中辈分最长、威望最高和德行最厚的人仲裁的,很少有人把家中事诉至官府。甚至有很多大户人家把十年、百年无讼作为宣扬其门风良善的凭证。

(三)思想原因

儒家思想极力推崇无讼的观点,是无讼传统产生的思想因素。无讼思想的奠基人就是儒家的先师孔子。国人对无讼理想的追求实际上是儒家“重义轻利”、“克己复礼”和“以德去刑”的思想的集中体现。

《论语·里仁》中说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认为君子是讲求义理的,而小人只晓得追求利。“放于利而行,多怨。”而诉讼正缘于争财夺利,所以被指为小人之行,为君子所不齿。百姓一旦涉讼,被官府传唤,便会被邻里所非议和小视。人们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所以不愿也不敢轻易走进衙门。重义轻利的主张具有规劝统治者推行“仁政”的目的,但最重要的作用还在于束缚劳动人民,避免他们为自己应得的权利进行斗争而毁损了统治秩序。人们也正是因为耻于言利而耻于言讼。

孔子对“无讼”身体力行,据《荀子·宥坐》记载:”孔子为鲁司寇,有父子讼者,孔子拘之,三月不别。其父请止,孔子舍之。”理由是“不教其民而听其狱,杀不辜也。”孔子极力主张推行教化。《论语·为政》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为:用政令和刑罚驱使人民,人民慑于暴力的威胁,可以被迫服从统治者的意志,但心中没有善恶的道德观念;而依靠恩德和礼教的感染,人们不但可以自我约束而且会以违法乱纪为耻辱。在儒家看来,道德伦理规范的价值要远远高于法律规范。后人将这一理论概括为“德主刑辅”。

(四)社会原因

从社会层面看, 有两个因素造成了百姓不愿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纠纷。其一是宗族组织、行会组织等大量民间组织的存在。一个民间组织为了维护本组织的权威或面子, 往往不希望其成员将纠纷提交给官府。而组织成员又基于各种现实

的考虑(如在特定情况中需仰赖组织给他提供各种帮助, 又如, 需仰赖组织来帮他对抗他人)也往往不敢不顾组织的如上限定。两方面原因一结合, 就使得民间组织实际上成了老百姓到官府诉讼的一个重要阻碍因素; 其二是一个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儒士阶层的存在。可以说, 自汉代以师为吏以及举孝廉 (即由地方儒士、绅士向政府推举孝廉之士以作为官员候选人)等政策的推行以来, 儒士阶层就成了社会上的一个特权阶级, 他们享有比他们人数比例更为巨大的社会权力。他们既是社会上的菁英, 也同时是过分享受权力和过分享受机会的人群。但这批人不是贵族, 又不能称之为统治阶级, 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活跃的人。无论是出于向官府或民间证明他们自己的存在之目的, 还是他们事实上所享有的较高社会地位, 抑或是他们的意见往往也与官府意见一致, 两千年来, 儒士阶层客观上都起到了一个裁决民间纠纷之权威力量的作用。相较而言, 儒士们的裁决无论是从经济、还是伦理风俗的角度, 可能都更加符合纠纷当事人的愿望。其结果当然就是截流了一部分到官府解决纠纷的案源。

(五)个人原因

从个人层面讲, 一方面, 由于官场腐败、效率低下、官府法律的繁杂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使百姓往往很难预测官府裁决的结果;相对应地, 根据百姓自己所熟悉的民间法(宗族法或行会法等)并由相对更加珍惜自己名誉的宗族长老、行会领袖来裁决自己的案件, 可能更容易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更进一步地, 百姓选择民间组织作为案件的初审并不意味着他丧失了求助于官府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由于有些纠纷本就是为了规避国家法律而产生的(如为了避免缴纳地产交易的契税而私下签订一个地产转让合同, 但在履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或依据当事人所选定之民间法而产生的,而这些民间法恰恰又与国家法相冲突(如国家法律规定婚龄为16岁,但当事人依据当地习俗娶了一个14岁妻子,后发生纠纷),在这些情形中,当事人如果选择到官府解决,很可能首先要缴纳一笔不菲的罚款。这当然使得当事人不愿意到官府起诉。或者,有些案子由于涉及当事人的隐私或商业秘密,也使得当事人往往不愿意对簿公堂。

三、无讼传统的消极影响

国人不崇尚诉讼的传统和当代要求建立法治社会,提高民众法律素质和法治

修养的要求冲突颇大。因此,它的消极影响就体现了出来,主要体现在:(一)破坏了国家法的统一和权威,阻碍了国家法的实现。

由于厌讼心态的存在导致了私了成为了人们通常选择的解决纠纷方式。轻微的民事纠纷如宅基地边界或财产继承等双方当事人如能达成可以接受的协议又不明显违反法律这种私了对国家法的实施并无损害是应该为法律所允许的。但如果对某些较为严重的刑事案件也采取私了的方式,这种私了则会严重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给司法机关的侦破工作带来困难,并且会纵容和放任犯罪。据调查在我国农村地区犯罪私了的情况相当普遍目前我国农村发生刑事案件后进行私了的占农村犯罪案件的25%以上,而在城镇这个比例不足4%。

调查发现从目前出现的犯罪私了现象看主要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农村犯罪私了涉及种类多性质远比城市严重,像抢劫强奸放火重伤害甚至故意杀人这样的刑事案件也经常见到,相比而言城镇犯罪案件进行私了的一般都是盗窃轻伤害,交通肇事等性质较轻的犯罪。二,是农村犯罪私了往往涉及人员较广易形成集体犯罪谁家一出事亲戚邻居有的出钱,有的出物,有的说情,会牵连很多人犯包庇罪窝藏罪伪证罪等①。农村社会的这种规模较大,性质严重的刑事案件的私了,形成了对国家法的公然挑战,严重破坏了法律制度的权威性和统一性。因为在国家正式法律制度存在时。任何以违法的形式进行的私了实际上已经对法制的权威性这类法律的形式因素造成了破坏。并且在众多的个案中利害关系人私了时所适用的规则并不一致也不可能一致,这也就必然对法制的统一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样一些形式性价值有严重损害。

(二)第二,不利于法律信仰的培植,阻碍了法治现代化的实现。

伯尔曼在其《法律与宗教》一书中写到,“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钟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的真正宪法,它每天都在获得新的力量,当其他法律衰老或消亡的时候它可以复活那些法律或代替那些法律,它可以保持一个民族的精神,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真正能阻止犯罪的乃是守法的传统,这种传统又根植于一种深切而热烈的信念之中,那就是法律不仅是世俗政策的工具而且还是生活终极目的和意义的一部分②。”而在我国农民的信念中缺乏的恰恰正是这种对法的信仰精

①宋振远:《调查农村社会犯罪》载于《半月谈》2003第9期第19页。

②伯尔曼著,梁治平译:《法律与宗教》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28页。

神,中国传统的法文化其终极的价值追求是和谐无讼,由此而衍生了中国人忌纷争远诉讼的厌讼心理。法律只是统治者惩治犯罪,维护社会安定的工具,中国人对法的态度是敬而远之。尤其是在农村,这种现象更为严重。由于农村地区的现代化进程较为缓慢,农民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还没有树立起现代的法治观。厌讼现象还较为严重,对法抱有畏惧感和疏远感,更谈不上对法的信仰,因此法律信仰在农村地区的培植将是一个非常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由于实现法治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法律信仰的缺失,法治现代化在农村地区的实现也就更加艰难。

四、无讼传统的价值

虽然无讼传统给我国的法制建设产生了诸多的消极影响,但是,其本身的价值也是不容否定的。

受无讼观念的影响而形成的调解的传统,是中国独创的代替性纠纷解决机制,被西方人视作“东方经验”。它克服了诉讼固有的种种弊端,在古代社会里发挥了缓和社会矛盾、防止当事人积怨、减轻讼累、降低诉讼成本、节约司法资源以及维护礼治和追求稳定的社会秩序等积极作用。

张晋藩先生指出,“由提倡无讼而发展起来的调处息讼,把国家权力与社会力量紧密结合在一起,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解决民事纠纷的较好的方法,其制度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实施之广泛,在世界古代法制史上是仅有的。”①以诉讼的方式解决纠纷虽为一剂猛药,但终究不是治本良方。诉讼动用国家的司法资源,成本巨大,如果诉讼案件迅猛增长,会使司法机关不堪重负,案件大量积压,最终也不利于纠纷的解决。“诉讼爆炸”还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产生信任危机,从而破坏和谐、有序的理想社会状态。诉讼本身是一种激烈的对抗。以强制力作为保障的判决往往只能解决当事人之间的浅层次矛盾,不可避免地造成双方关系的紧张,加剧矛盾冲突,无法取得良好的调节社会关系的效益。而用符合礼义,顺应人情的调处方式处理民事纠纷更易于人们接受。所以,道德上的说服和互谅互让就成为乡土社会解决纠纷的最优办法。

无讼传统的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无讼传统有利于维护拥有浓厚乡土文化色彩的农村秩序稳定。

①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83页。

无讼思想的文化底蕴乃是儒家思想中的以德去刑的无讼理念,它反映了古人对和谐人际关系的崇尚和对稳定社会秩序的推崇,是对人类理想化之大同境界的一种朴素的执着追求,因此在中国这个乡土色彩浓厚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注重,讲求互助互谅,尽量采用私了等较为温和的方式解决纠纷能更好的保护人们之间的和睦关系。在这种重和谐的心理作用下乡民们特别看周围的“熟人们”对自身行为的评价,一个人的行为如果得不到人们的认可而只能徒招非议的话,他在这片土地上就会失去“熟人们”的信任,失去别人的帮助。因此这种重和谐的厌讼心理有助于减少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维持社会秩序稳定。(二)有助于减少诉讼的发生,节约司法资源。

无讼传统的存在使得人们一般不愿用诉讼的方式解决纠纷。正如费正清先生所说法律在公众活动内所占地位是比较小的,百姓尽量避免到公堂上去打官。司法制是政体的一部分,它始终是高高地超越乡土社会日常生活水平的表面上的东西,所以大部分纠纷是通过法律以外的调停以及根据旧风俗和地方上的意见来解决的。大部分纠纷通过非诉讼的方式解决,可以避免出现如美国人因好讼而导致诉讼爆炸的情况。不是所有的司法判决都能产生正义,但是每一个司法判决都会消耗资源。一个案件从起诉、立案审理、判决执行,等每一个环节都要耗费司法机关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人们对可以自行化解的纠纷尽量较少地进行诉讼,可以有效地节约司法资源,这在我国现阶段司法资源还比较匮乏的情况下是有着积极意义,的即使在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现在也兴起了非诉讼纠纷解决的潮流,以解决滥讼带来司法资源不足案件积压等社会问题,这与我国的厌讼有某种暗合。

(三)有利于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被誉为“东方经验”的人民调解制度是无讼思想的产物。其增强了人民内部的团结、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弘扬了团结和睦的传统美德。近几年来,许多国家对中国的调解制度予以借鉴,中国的人民调解制度在世界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在国际刑法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上,中国人独创的人民调解方式已被联合国法律组织接受为综合治理的指导原则之一。目前,我国正处于法治社会的建设期,同样也遇到了西方社会在法治化进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诉讼量激增、司法资源匮乏、司法成本过高、司法信仰危机等,因此,应充分发挥和挖掘传统

法文化中的精华,利用丰富的本土资源,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人民调解制度,可以有效地解决社会纠纷并缓解诉讼危机。

结语

无讼思想是建筑在牢固的政治、经济、及文化形态结构上的。它根植于自然经济基础上的传统农业社会,并受到主流文化的赞美和统治者的推崇。中国人在礼治之下平静、和谐地生活了几千年,直到在近代受到西方文明的强烈冲击后,这种封闭的状况才趋于瓦解。中国人在经过被迫和自我抉择之后选择了西方的法律制度。然而传统的法律制度可以顷刻土崩瓦解,但无讼的观念作为传统法律文化的一个侧面,历经几千年积淀而成,却具有强大的历史惯性以及生命力,并非一日便可以改变,其影响至今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着。我们应当理性地认识无讼思想的利弊,取其精华为我国的法律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美]埃尔曼著.贺卫方,高鸿钧译《比较法律文化》

[3]张中秋《比较视野中的法律文化》法律出版社,2003版

[4]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5]费正清《美国与中国》,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另外本文参考了一系列前辈学者的学术论文,再次不作依一列举。对于前辈们的启发,我由衷地感谢。

整合高校教育培训资源

整合高校教育培训资源,探索继续教育发展新思 路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吴志勇 康飞宇 大学后职业继续教育是在高等学历教育基础上,人们为提升自身职业能力发展所进行的一种不间断的教育活动。它是一种主体教育,不仅对受教育者进行某种职业技能教育,而且更加关注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它是一种职业能力教育,主要面向中高层次管理和技术人才开展职业能力开发和提升;它还是一种终生教育,贯穿于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认为,大学后职业继续教育是贯穿于个人职业发展全过程的一种教育,应该是一种“大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能力开发的教育。高等院校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应该促进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的衔接,加强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通,有效整合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展高端职业继续教育培训,不断开发和提升大学后职业能力,在培养高层次职业化人才中有所作为。 一、创新理念,把大学后职业能力开发作为培养高层次职业人才的重要体现 世界一流大学有三大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而职业继续教育实际上发挥着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部分功能。如何完成好这两项任务?首先要求高校继续教育工作者在理念上有所创新,对高校继续教育的功能定位要准确,即要把大学后职业能力开发作为重点,有效组织大学后职业继续教育。为此,在继续教育工作的理念上要有所创新。 (一)树立职业继续教育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理念。 把大学后职业继续教育纳入高校人才培养战略之中,有助于为学校战略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氛围,有助于把其作为大学开放到社会和服务于社会的重要窗口,及时将知识与教育输送到有需要的人群和社区中,有助于加强大学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和合作。因此,高校开展大学后职业继续教育,必须放在服从和服务于人才强国战略这个大视野下来统筹考虑,着眼于提升社会精英人才职业能力和水平,准确定位,理

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工作简报 (2018年第5期,总第19期)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基建处 2018年8月31日 ●2018年8月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执行进度 ●2018年8月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执行情况

2018年8月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执行进度

2018年8月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执行情况2018年教育部批复我校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9521万元、项目23项,根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中石大京建〔2016〕3号】文件,基建处对2018年度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本月执行情况进行调查。 一、基础设施改造类 1.东校区网络建设 该项目批复金额1118.89万元,项目主要分为四部分,分别是光缆敷设、有线网络综合布线,网络设备采购、无线网络建设。这四部分均已完成招投标、合同签订,已支付首付款并且已经进行施工。目前,光缆敷设已全部完成,正在准备验收和审计。有线网络综合布线还在施工过程中,预计9月中旬完成合同约定一期工程。网络设备采购已完成,正在准备验收。无线网络建设正在施工过程中,已完成合同约定一期工程,预计9月底完成合同约定二期工程。 2.东校区学生公寓消防报警系统更新改造工程 该项目批复金额450万元,主要实施内容为在东校区学生宿舍1-6号公寓及教学主楼加装消防报警系统,并将各学生宿舍及教学主楼的消防报警系统联网至校区中央控制室。目前,项目已经完成所有设备的安装调试,目前进入试运行阶段。9月份验收。 3.东校区安防系统更新改造一期工程 该项目批复金额400万元,主要实施内容为在东校区搭建全新数字高清监控平台;校园内加装高清快球,红外高清一体化枪机;学生宿舍1-6号楼内加装高清半球摄像机,高清红外一体化枪机;建立新监控室,包含LED拼接屏等。目前,项目已经完成所有设备安装,正在调试阶段,预计9月验收。 4.理学院A座教学实验室电力扩容改造项目 该项目批复金额230.26万元,主要实施内容为实验台插座配电、通风橱配电、机架式服务器配电、空调配电、风机配电及其他实验设备的配电,室外部分将电源从国际交流中心变配电室引入理学院A座。目前,室内的电线和室外电缆均布线完成,配电室已升级改造完成,且将理学院B座的老化的配电箱更新。9月开学后验收。

高校创先争优简报

【关键字】条件、进展、质量、行动、基层、地方、作风、认识、统一思想、有效、大力、自觉、深入、充分、良好、和谐、召开、保持、提升、统一、发展、建设、措施、突出、局面、稳定、内涵、思想、力量、成果、精神、举措、素质、工程、活力、途径、载体、方式、作用、水平、任务、形势、动员、搞好、激发、借鉴、把握、形成、拓展、开展、服务、强化、支持、发挥、教育、改善、完善、巩固、促进、加强、创新、改革、提高、推动、改进、深入开展、落实、新进展、新形势、新成效、新突破 昨天下午,学校党委隆重召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争做科教兴鲁先锋活动动员大会,标志着这项工作在我校正式启动了!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巩固和拓展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激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生机活力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办学定位初步确定,办学目标进一步明确,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办学水平明显提升,事业发展呈现和谐向上的良好局面。但是,在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提高办学质量成为高校发展主题的新形势下,我校仍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当前又面临迎评促建和推动二期工程建设两大历史任务,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责任十分重大,任务十分艰巨。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使全校上下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务实的工作作风、创新的工作举措,进一步开创

学校各项工作新局面,非常必要、特别重要。对此,全校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统一思想,高度重视,达成共识,一致行动。 要准确把握创先争优的目标。我校这次创先争优活动,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以“迎评促建,强化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以“争做科教兴鲁、科教兴市先锋”为载体,以创建“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服务师生员工、加强基层组织”为目标,可谓主题突出、内容具体、目标明确。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都要围绕争创主题、主要内容和活动目标,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实践中建功立业。 要始终保持创先争优的激情。认真搞好创先争优活动,对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来说,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也是一种光荣、一种境界。能否搞好这次活动,在某种意义上,态度是一个决定因素。全校上下都要充分认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意义,按照上级和学校党委工作

中国高校理念

[摘要]本文回顾了中国的大学理念的历史发展里程,探讨了中国古代的大学理念的形成与发展,分析了中国现代大学理念的产生、繁荣与创新,以及建国后中国大学理念的发展情况,剖析了当前转型时期中国的大学理念的特点。 [关键词]中国大学大学理念演变 随着当前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人们对大学理念进行了更多的反思,希望能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大学理念的创新,以适应大学发展的需要。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重视哲学理念的文化古国,关于大学的理念,我们的先哲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大学理念思想。 一、中国古代传统的大学理念 尽管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是在19世纪末受西方影响才产生的,但是中国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孕育了丰富的教育思想,我国古代虽无现代大学之形,却在很早就有了进行高等教育的机构。中国古代进行高等教育的机构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了,那时称之为“太学”。我国古代的高等教育机构主要有太学、国子监和书院。 中国古代大学从汉代以后主要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古代官学,其教育机构主要是:太学、翰林院和国子监;二是古代书院。前者始于汗朝,发展于隋唐朝,完善于宋朝,以“学而优则仕”为目标。在古代官学的发展中,董仲舒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建议“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士”,通过兴办教育,兴办太学,学习儒学,提倡教化,人们才能懂得礼仪,国家才能实现长治久安。董仲舒将太学定位在为当朝者培养统治人才这样一个高等教育机构。太学后来逐步演变为翰林院和国子监。无论是叫太学还是翰林院、国子监,它们都是朝廷的高等教育机构,其主要功能都是在为当朝者培养统治人才。 古代书院,是我国传统大学的另一重要形态。它最早见于唐代,书院刚开始时只是一种藏书楼或学者们讨论学术问题的场所,后来才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机构。古代书院其实质就像今天的民办大学。中国古代书院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不求功名、循循善诱、学术自由的风气。宋代儒学大师朱熹将儒家的办学思想进一步总结与发展了书院的教育理念。他在《白鹿洞书院教条》中明确提出:“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人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己也”。朱熹在书院教条中指出“其所以学之序,亦有五焉,其别如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1]分别阐述了书院自由讲学和自学读书的特点,以及阐述了书院办学之序、修身之要、处事和接物之要,体现了知、行合一,学、问相济,思辨结合思想,以及教育的非功利思想。这些传统书院的办学理念,对今天的大学教育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高校红色教育教学资源整合探究

我国高校红色教育教学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党团建设、教学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一些红色旅游项目 等。传统红色教育教学往往缺少有效整合,形式比较单一,比较分散,实效性不强。因此,高校必须加强这些红色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和协调下,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渠道和途径,将高校红色教育教学资源连成线、形成片、结成网,最大限度地发挥“红色效应”,加强当代大学生革命传统教育,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这对于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操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高校整合资源,加强红色教育教学不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有着可行性。高校应结合自身发展历史特点与专业特色,开发利用学校当地及周边其他资源,不断丰富红色教育教学的内容。重庆地区高校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唱读讲传”系列红色活动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2008年以来,在重庆市委的大力倡导和组织推动下,重庆市在全社会广泛开展了“唱红歌、读经典、 讲故事、传箴言”活动,唱红歌已成为重庆市人民自觉参与、广泛开展的文化活动,并在全国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和政治影响,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1]重庆市和重庆高校的这一做法与经验为我们广开思路,整合资源,加强红色教育提供了 借鉴。 一、把握大学第一课———“军训”,加强 革命传统教育 根据我国现行高等教育的教学安排,大学新生进入高校报到后的第一课就是军事训练(简称军训)。军训时间多则半年,少则一个月。大学生军训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进行的,既是高等院校红色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又是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既是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四有”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又是培养和储备我军后备兵员及预备役军官、壮大国防力量的有效手段。 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大学生较好地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磨练了意志品质,同时又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在军训的特殊氛围中得到锤炼和升华。同时,培养了大学生的集体主义和团队协作精神。军训是集中、统一、紧张而严格的集体活动,要求整齐划一。在这些集体活动中,大学生的角色转换成了普通士兵,亲身体验军营式生活,接受教官统一指挥和军纪校纪约束,有利于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有利于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忍不拔的意志和集体主义精神,为整个大学学习生活和综合 高校红色教育教学资源整合探究 占毅 (华南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摘要]整合高校红色教育教学资源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战略工程与有效举措。以红色为主线,将高校军训、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网络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连成线、形成片、结成网,彰显红色效应,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红色教育教学;大学生;资源 〔中图分类号〕G 6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5707(2011)07-0053-03 思想教育研究Studies in Ideological Education 理论探讨 2011年07月第07期总第196期 53

西安高校大全

西安高校全攻略---------稻草人团队倾力奉献 目录: 西北工业大学-----------------2 西安邮电学院-----------------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0 西安外国语大学--------------14 西北大学--------------------17 长安大学--------------------22 西安财经大学----------------24 陕师大--------------------- 2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31 初次报名TIPS----------------35 共36页

西北工业大学全攻略 学校简介 西北工业大学是我国唯一一所以同时发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以工理为主,管、文、经、法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多科性和开放式的科学技术大学,隶属工业和信息化部。 经过70年的建设,学校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社会地位日益提高。1960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七五”、“八五”均被国务院列为重点建设的全国15所大学之一;“九五”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立项建设;“十五”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是全国首批设立研究生院和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高校之一。 学校占地面积5100亩,其中友谊校区1200亩,长安校区3900亩 教学就业篇 学校设有20个学院,54个本科专业,101个硕士点,57个博士点和12个博士后流动站,13个国家重点学科,13个博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建有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专业实验室、2个国家

工程研究中心和2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学校国际合作快速发展。已与美、俄、德、法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所高等院校、企业和研究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是“中法博士生学院项目”建设院校;有2个“国家高等院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1个“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基地”;建立了26个中外联合研究机构;聘请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在内的120多位国际著名专家、学者、教授为学校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 生活娱乐篇 新校区在郊区,估计过几年就繁荣起来了。周围靠山,旁边有森林公园,高冠瀑布和五台山等诸多旅游景点,适合学习与交友。新校区投入四个亿的目前正在建设中,你们来了就可以好好享用啦。我们学校的宿舍是四人间每层楼都有公 共澡堂和卫生间而且开水随时提供 都在水房 ,西工大在生活方面做的是相 当出色。老校区在市中心,各个方面都很便利,咱就不多说啦。

中国高校大学专业大全分类汇总

中国高校大学专业大全分类汇总 哲学> 哲学类> 哲学 逻辑学 宗教学 伦理学 宗教研究 哲学基地班 哲学类 经济学> 经济学类>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财政学 金融学 保险专业 金融工程专业 国民经济管理 贸易经济 信用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 会计学 财务会计教育 体育经济 投资学 税务 应用气象学 房地产经营与估计 经济学基地班 体育经济 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贸易学 市场营销 资讯系统学 市场营销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经济与法律方向) 营销学 财务学 国际事务 中国研究-经济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国际文化交流 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际商务 财务管理 经济学类 统计学 经济学基地班 经济学类 家政学 物流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 网络经济学 电子商务 会计电算化 经济学类(中外合作办学) 市场开发与营销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医药营销 保险实务贸易经济 经济学专业(中法合作办学) 经济学专业(经济管理方向) 海洋经济学 国际文化贸易 法学> 法学类> 法学 法学类 海商法 监狱学 法学 知识产权 法学专业(中法合作办学) 法学专业(司法与法律实务方向) 马克思主义学类>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 社会学类> 社会学 社会工作 文秘 家政学 人类学 人文学科 中国研究-社会学 火灾勘察 社会学类 政法学类> 政治学与行政学 国际政治 外交学 思想政治教育

国际政治经济学 政治学类 政治及国际关系学 国际关系与安全 军事外交 军事情报 国防工程与防护 军队采办 军需勤务指挥 预警探测指挥 工程兵指挥 政治学 公安法制学类> 治安学 侦查学 边防管理 刑事司法学 侦察与特种兵指挥 警犬技术 边防指挥 公安情报学 公安管理学 犯罪学 军队审计 公安视听技术 经济犯罪侦查 经济犯罪侦查 武警指挥 炮兵指挥 教育学> 教育科学类> 教育学学前教育 特殊教育 教育技术学 应用心理学 艺术教育专业 小学教育 音乐系 科学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英语教育 园艺教育(对口招生) 医学试验班类 人文教育 医学试验班类

1977年以来部分部属高校合并信息汇总

(1977年以来部分部属高校合并信息汇总)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于1998年迎来1952年高校调整后的又一次合并、更名热潮。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老校名从此消失。那些曾经用过的大学校名如今在哪里呢?学习哥整理了部分高校合并、更名的情况,以及2016年新增的大学,供2018年高考的考生和家长参考! 清华大学 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3年,401医院和402医院并入清华大学成为附属医院(华信医院和玉泉医院)。 北京大学 2000年,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1983年,国际经济管理学院与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学院(现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合并。2000年,原中国金融学院与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1998年,中央财政管理干部学院重新并入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2000年,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被并入北方交通大学。 2003年,北方交通大学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 南开大学 1994年,天津对外贸易学院并入南开大学。

2010年,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院整建制划转南开大学,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成立。 东北大学 1995年,沈阳黄金学院并入东北大学。 吉林大学 2000年,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了新的吉林大学。 2004年,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并入吉林大学。 复旦大学 2000年,上海医科大学与复旦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1996年,原上海建材工业学院和上海城建学院并入同济大学。 2000年,原上海铁道大学与同济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1999年,上海农学院并入上海交通大学。 2005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并入上海交通大学。 江南大学 2001年,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成江南大学。2003年,原东华大学无锡校区整体并入江南大学。 浙江大学

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年度预算表.doc

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年度预算表 项目名称 批准号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电子信箱 工作单位 项目类别计划完成时间 序号经费开支科目金额(元)序号经费开支科目金额(元) 1 资料费7 专家咨询费 2 数据采集费8 劳务费 3 差旅费9 印刷费 4 会议费10 管理费0 5 国际合作与交 0 11 其他费用流费 6 设备费合计 年度经年份年年年年费预算 金额(元) 项目负责人承诺: 我接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遵守《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相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认真开展研究工作,严格按照预算科目开支项目经费, 及时报告项目重大变动情况。 项目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审核意见: 单位(签章): 年月日 注:经费开支科目参见《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关于预算使用进度的说明 一、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年度预算表中的年度经费预算将为该项目按年度经费划拨的主 要依据; 二、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年度预算表填写请参见《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 项资金管理办法》,其中的分类开支科目须与申报书的预算表对应; 三、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资助的所有项目,2013 年度不能使用完毕、计划退回部分经 费、待 2014 年度重新划拨使用的,请查询项目余额,准确计划,如实填写。请注意:2013 年度不能使用完毕经费 =计划退回经费 =2014 年度经费预算 =2014 年度学校重新划拨经费。 四、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资助的所有项目(包括博士启动专项)需分年度预算并按进度 使用,每一年度预算的经费在当年 6 月 30 日前需使用超过50%,在 9 月 30 日前需使用超过 75%,在 12 月 20 日前需使用完毕(例如,项目总经费10 万,第一年预算 5 万,则在当年 6 月 30 日前需使用超过 2.5 万, 9 月 30 日前需使用超过 3.75 万,并在 12 月 20 日前使用完毕。)凡年度预算使用未按进度执行,学校会扣减次年预算经费,直至项目结题。

武汉高校名单

军事院校: 1. 海军工程大学 2. 解放军通信指挥学院 3. 解放军第二炮兵指挥学院 4.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雷达学院 5.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 6. 武警指挥学院武汉分院(本科) 7. 武汉军械士官学校(大专) 公办正规本科院校: (国家教育部批准高等院校) 1 武汉大学教育部本科985工程,211工程 2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部本科985工程,211工程 3 武汉理工大学教育部本科211工程 4 中国地质大学教育部本科211工程 5 华中农业大学教育部本科211工程 6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部本科211工程 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育部本科211工程 8 中南民族大学国家民委本科 9 湖北大学湖北省本科 10 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本科 11 湖北中医学院湖北省本科 12 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省本科 13 武汉体育学院湖北省本科 14 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省本科 15 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省本科 16 武汉工业学院湖北省本科 17 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省本科

18 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省本科 19 湖北经济学院湖北省本科 20 湖北警官学院湖北省本科 21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湖北省本科 22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湖北省本科 23 江汉大学武汉市本科 附:公办专科院校 1.江汉大学实验师范学院 2.武汉商业服务学院 高等院校独立学院(公办民助): (国家教育部2006年4月17日公布独立学院名单) 1.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本科) 2.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本科) 3.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本科) 4.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本科) 5.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本科) 6.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本科) 7.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本科) 8.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本科) 9.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本科) 10.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本科) 11.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本科) 12.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本科) 13.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本科) 14.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本科) 15.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本科)

高校分类

985/211/部属院校/重点院校/军队院校 名单总览 一、教育部2013.06.2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共2198所) 31省、市、自治区本科、专科普通高校数(2198所) 北京市84所;天津市45所;上海市65所;重庆市57所; 江苏省130所;湖北省97所;陕西省80所;四川省91所; 辽宁省102所;吉林省51所;黑龙江省78所; 浙江省80所;山东省127所;安徽省106所; 湖南省107所;广东省121所;福建省78所; 河北省101所;河南省119所;山西省70所;江西省79所; 广西壮族自治区61所;内蒙古自治区47所;西藏自治区6所; 新疆36所;甘肃省37所;青海省8所;宁夏回族自治区14所; 云南省60所;贵州省44所;海南省17所。 二、教育部直属院校73所 北京市23所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戏剧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上海市8所 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 东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 江苏省7所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市)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市)河海大学(南京市)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市)江南大学(无锡市) 湖北省7所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市)武汉理工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市) 陕西省5所

大学各单位创先争优活动工作计划

大学各单位创先争优活动工作计划 XX学院: 重点围绕推进通识教育和建设本科生院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教师支部要组织党员学习通识教育和高等教育等理论和知识,了解掌握XX新生的特点和需求,注重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习的基础上,各部门结合自身业务工作开展争创活动。围绕学院的主要工作内涵,发挥教职工党员积极性,总结各项工作中的主要经验和成绩,进一步谋划建设本科生院的思路,不断明确工作的进程和目标,激发大家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 学生党支部本阶段重点加强支部书记的集体备课制度,根据新生党员的特点精心设计支部生活的主题和内容。围绕新生党员的“新”和“生”两大特点,着力对新生党员进行适应性教育和学风教育,帮助新生党员迅速成长为新生中的模范。鼓励各支部创新支部生活的具体形式和载体,既使党员受到教育,又让支部充满生机活力。结合今年新生业余党校中的新内容——“寻访沪上红色史迹”活动,把对党员的革命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达到教育和培养的双重作用。 中国语言文学系:

能否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进本单位和学校事业发展,是创先争优活动是否成功的基本标志。主要打算有: 1、营造创先争优活动的氛围,不仅让党员也让一般群众都了解活动、参与活动。具体做法是:在各办公场所的公共空间张贴宣传资料;利用网络进行宣传,在中文系工作网站设立活动专区,开展宣传和交流。 2、加强党员学习,将有组织的集体学习活动与个人自学结合起来。集体学习活动主要采取以下多样的形式:党课、校内外专家的专题报告会、支部生活会、专题讨论会、学习交流会等。个人自学采取通读和精读相结合,对党章、党史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的文件进行学习,重在理解,重在与工作学习实际相结合。 3、将创先争优与本职工作、学习密切结合。教师党员要把创先争优活动与教学、科研活动结合起来,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更好地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学生党支部要为学生党员的学习、成才起推动作用,可以组织有质量的学术演讲,邀请相关教师参加,一起开展学术讨论,努力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分党委还将组织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进行交流,鼓励教师与学生一起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在多种形式的师生交流中达到教学相长、加深师生感情,形成师生互动的良性循环。 4、策划并实施一些具体项目,使活动进一步落到实处。

中国高校分类

浅谈中国“985 工程”大学的建设 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11级3班王彩多 摘要:通过实施“985 工程”,我国已建立了一批以学科类、综合性、研究型为主要类型的国内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接下来,我简单谈谈“985工程”。 关键词:中国高校; “985 工程”大学;“985工程”大学的建设 为便于高校分类法的推广和运用,并检验其可行性,本文在中国普通高校分类框架和分类标准及指标体系设计的基础上,对原有12 个维度的分类标准及指标体系进行了适当的简化,首次尝试对我国“985 工程”二期重点建设大学( 共38所) 进行具体分类( 因数据原因实际分类36 所) 。 985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机制创新、队伍建设、平台和基地建设、条件支撑和国际交流与合作五个方面。 “985工程”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建立高等学校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牢牢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资源,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发挥优势,坚持跨越式发展,走有中国特色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之路。 1、按照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要求,改革现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适应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需要。 2、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以竞争、流动为核心的人事管理机制、人才评价机制和科学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吸引和稳定拔尖人才,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氛围。 3、突破以传统学科界限为基础的科研管理与学科组织模式,建立有利于创新、交叉、开放和共享的运行机制,以适应现代科学发展综合化趋势。 4、建立以投资效益为核心的公开、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2]。 通过“985 工程”的重点建设,我国已经建立了一批以学科类、综合性、研究型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于这些学科和专业基础好、综合实力强、知名度高,并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大学,必须继续加大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政策扶助和经费支持力度,同时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其加快建设和发展步伐,主动参与国际高等教育竞争,力争在不远的将来能够从中涌现出若干所真正代表中国高等教育水平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但是,毋庸讳言,目前“985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中的生师比和本研比偏高,与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差距巨大,对此必须引起重视。从理论上说,作为以建设世界一流和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的“985 工程”建设的大学,教师资源不足不应成为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是应集中精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重点培养和吸引一批世界一流的大师、名家,并以此来吸引一流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乃至留学生。由此看来,中国“985 工程”建设大学任重而道远。同时,从数据统计和分类结果中发现,也有个别大学之所以被列入“985 工程”重点建设行列,并非其实力堪当重任,而是政策平衡的结果,无论是从培养目标

高校创先争优活动方案

高校创先争优活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湘潭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充分发挥我院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按照学院创先争优活动的部署,结合护理学院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活动目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迎评促建”为主线,以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为目标,以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主题,紧扣学院党委“四个围绕”、“五个结合”具体要求,精心搭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争创党员示范岗活动”平台,以开展“五个好”和“三个好”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树立“五带头”的共产党员典型形象为重点,通过提升党员同志的思想境界,改善党员同志的工作作风,树立共产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把党员队伍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推进我院教学教改进程,提高教育教学科研水平,扩大优势,打造特色,推动我院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要求按照学院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要做到“五个好”和“三个好”,优秀共产党员要做到“五个带头”的总体要求,学院党总支、支部和广大党员同志要坚持从本院实际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务求实效,统筹推进党的建设这一项经常性工作,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切入点,以学习讨论和调查研究为主要形式,围绕党总支提出的争创“党员示范岗”活动精心设计活

动内容,着力提高党员理论素养和实践本领,形成争创先进党支部和争做优秀共产党员的生动局面,不断探索我院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途径,使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要求。 三、主要内容本次创先争优活动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争创党员示范岗”为主要活动载体,要求每一位党员从自己做起,立足本职工作,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起好模范带头作用。 (1)探索多种途径,提高党性修养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为了加强每位同志的党性修养,院党总支拟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通过“三会一课”等形式加强对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党的历史知识教育和科学发展观教育,要求每位党员认真学习,撰写心得体会,并把此活动作为一项提升党员素质的长效机制;二是通过参观革命圣地井冈山,重温中国革命的光荣历史,学习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闯新路,艰苦奋斗、敢于胜利,依靠群众、无私奉献的井冈山精神;三是聘请专家讲学,集中讨论学习。护理学院的学生人数多,教师的工作任务重,为了正确处理学习和工作的矛盾,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学院党总支拟邀请院组织部的领导对我院的党员同志做“提高党性修养”的主题报告,通过党员讨论、专家答疑,使全院党员对此问题有深入的、系统的、全面的认识。 (2)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争创共产党员示范岗先进性是共产党员与普通群众的最本质区别,这就要求我们党员同志想问题、办事情都能走在群众的前面,真正做到“平时能看得出来,关键时能冲得出来,危险时能豁得出来”。

2020中国大学院校排行榜

2020中国大学院校排行榜 截至2016年底,全国高校累计接受校友捐赠总额突破230亿,5所高校跻身“10亿俱乐部”,39所高校跻身“亿元俱乐部”,清华 大学、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问鼎2017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前3甲,引领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文化潮流。电子科技大学成为2016年度 中国高校校友捐赠的最大黑马,60周年校庆之际师生校友齐心协力,捐赠总额突破15亿,力压诸多名校跻身校友捐赠榜全国前4强,综 合排名挺进全国30强,创历史最高排名纪录。 报告最新发布2017中国最佳大学排行榜,2003-2017年全国有130多所高校跻身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66所挺进前50,23所排 名前20,14所跻身前10,8所挺进前5,6所赢得前3。艾瑞深中 国校友会网中国大学排行榜发布15年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始终 领跑全国高校,北大11次、清华4次夺得全国第1,雄居2017中 国最佳大学排行榜冠亚军,堪称2017中国最佳大学。中国大学第3 名争夺主要在4所大学之间展开,复旦大学表现最牛,11次赢得全 国第3名;浙江大学2次,武汉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各1次。 自2003年起,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已连续15年发布中国大学排行榜,《2017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对中国两岸四地高校的综合 实力、教学质量、一级学科、本科专业、研究生教育和国际化水平 等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星级评价,旨在为2017年全国高考及考研考生、外国来华留学生填报志愿提供权威报考指南。报告负责人、艾瑞深 研究院院长赵德国指出,2017中国大学排行榜评价对象为教育部2016年度批准的具有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 12月。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军事等院校未纳入今年大学评价,艺体类高校没有纳入中国大学综合评价,仅参加2017中国大学星级 排名。 北京大学问鼎2017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榜首,武汉大学跻 身全国前3甲

高校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构建及其启示

高校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构建及其启示 创先争优是我党在基层党组织中广泛开展的并富有成效的一种活动形式。地方高校在创先争优活动实践中形成了理论学习、宗旨服务、统筹兼顾、考核评价、监督落实和系统保障等六大长效机制:长效机制对今后党建工作的启示:党的建设要把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党的建设要把系统性与典型性相结合;党的建设要把开放性与服务性相结合。 标签:地方高校;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构建;启示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从2010年5月开始在全党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的创先争优活动,这是我党在基层党组织中广泛开展的并富有成效的一种活动形式。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并形成长效机制,是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长效机制的延续与继承,必将对今后党的建设提供有效启发和有益借鉴。高等学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党组织,是我党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地方高校创先争优有效机制研究,对地方高校党的建设乃至全党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地方高校构建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的重要意义 1、高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义 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巩固和拓展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对于进一步抓好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工作、完善长效机制、推动学习实践活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对于激发各级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特别是高等学校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对于高校促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更好地联系和服务师生,推动党的建设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高校中心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2、地方高校构建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的意义 地方高校开展创先争优,构建长效机制有利于调动广大党员学习、工作积极性,处理好好教学、科研、管理三者关系,推动高校健康发展;有利于地方高校健全基层党组织,明确建设任务,丰富活动内容,健全工作制度,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领导,创新基层活动方式,提高基层组织建设科学水平;有利于促进基层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形成“比、赶、超”的良好风气,带动广大师生群众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打造具有正能量的“精气神”,激发高校师生工作积极性。 二、地方高校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构建的基本内容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质量,强化特色,建设高水平大学”为载体,紧密结合深入推

中国高校面积排行榜

中国高校面积排行榜 中国高校面积排行榜 1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11640000平方米(17460亩)(外加5个飞机场) 1956年初, 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学校在四川成立。学院在四川新津、广汉、绵阳和河南省洛阳市设有4个副司局级的飞行训练分院以及所属的5个设施完备的、供飞行教学训练使用的机场。众所周知,飞机很大,飞机跑道也很长,飞机场也就很大了,这五个机场是属于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的,因此其当之无愧的是中国第一大大学。 2 .江西农业大学11042208平方米(16563亩)(外加试验田) 江西是一个农业大省,而且江西地广人稀,江西农业大学成为第二大高校貌似很正常。 3 .吉林大学7210000平方米(10815亩)

吉林大学于2000年6月12日由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而成。五所大学的组合当然很大了。 校舍建筑面积近328万平方米。校园大了,学生住的也舒服啊。 4 .中山大学6170000平方米(9255亩) 中山大学现有四个校区,总面积达6.17平方公里,分别座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滨。广州南校区占地1.17平方公里,北校区占地0.39平方公里,广州东校区占地1.13平方公里,珠海校区占地3.48平方公里。中山大学,国父先生手创的中国名校大的有道理。 5 .华南农业大学5500000平方米(8250亩)(外加试验田) 6 .华中农业大学4950000平方米(7425亩)(外加试验田)

华南、华中两座农业大学在试验田的支持下一举拿下了第五第六的宝座。 7 .四川大学4700000平方米(7050亩) 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于1994年4月和2000年9月两次“强强合并”组建而成。四川人多,当然学校就大了。 8 .华中科技大学4520000平方米(6780亩)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原同济医科大学、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和科技部干部管理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四大学院的出手不同凡响啊。 9 .清华大学3560000平方米(5340亩)

高校学生党支部创先争优活动的主题创新

高校学生党支部创先争优活动的主题创新研究□李燕冰 【摘要】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实施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力量,认真开展高校学生党支部创先争优活动的主题创新研究意义深远。通过对广州大学2011年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和广州大学立项的36个学生党支部开展“创先争优”优秀党日活动主题的分析,不仅提出高校学生党支部创先争优主题活动创新的原则,而且通过高校学生党员特点和成长的实际需求分析,提出分年级学生党支部进行创先争优活动主题创新的设想。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支部;创先争优;主题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州市党建学会2011年度重点调研课题项目”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燕冰(1972 ),女,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学生党员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和壮大的重要源泉,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实施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力量,关系着学生党员层面创先争优的实际效果,关系着广大学生党员的成长与成才,关系着党组织在高校学生党员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认真开展高校学生党支部创先争优主题活动创新研究意义深远。我们从2011年广州大学学生思想状况调查中看到在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现实迫切性与现实意义。2011年4月,广州大学学生思想状况调查课题组对全校学生思想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以在校大学生总数的10%随机抽样,样本来自学校21个学院所有年级的本科学生,采用现场答卷、现场回收的方式施测。共发放问卷2,044份,回收有效问卷2,014份,回收率为98.5%。所有数据用SPSS18.0处理。 一、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创先争优主题活动的现实意义 在广州大学2011年思想状况调查中,当问到大学生入党愿望是否强烈时,占调查学生总数的69.7%表示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因此,高校学生党员队伍的发展会不断壮大,而党员素质的提升与先进性的发挥日益迫切。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创先争优主题活动正是基于巩固和拓展学生党支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学生党支部战斗力、激发学生党员队伍生机活力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巩固和拓展高校学生党支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成果的重要举措。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继续。2007年,党的十七大在关于党的建设的部署中,曾明确提出开展两项活动,一是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二是在党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之所以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后,要接着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从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力和党员先进性的实际出发,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需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1]1.导向功能。创先争优活动主要引导激励基层党组织和 党员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创建“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积极争当“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因此创先争优活动能较好地发挥其导向功能,引领学生党支部建设和发挥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创先争优活动的主题设置本身具有导向功能,活动主题本身就是指导创先争优活动的目标与方向。 2.创先争优活动的保证功能。创先争优活动通过提出努力创建“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保证高校先进学生党支部的建设落到实处,通过提出积极争当“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确保学生党员先进性的发挥更加具体化。 3.创先争优活动的育人功能。学生党支部的创先争优活动是高校对学生党员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种鲜活形式,具有育人的功能。创先争优活动中共产党员“五带头”,即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这些是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因此,创先争优活动同样具有育人的功能。 (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增强学生党支部战斗力、激发学生党员队伍生机活力的重要载体。 1.创先争优活动对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凝聚功能。创建“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其中提到领导班子好,创先争优活动能促进学生党员骨干带领学生党支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在学习、工作、生活和社会实践与服务中进一步提升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创先争优活动对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带动功能。在调查中,当问及大学生对身边的学生党员所持的态度时,43.8%的大学生认可学生党员,认为“学生党员值得学习”,但也有21.3%的学生明确表示不认同学生党员。因此,高校学生党支部创先争优活动的目标是带动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同时带动学生党员优良素质的培养与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1.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实现先进党支部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创先争优”是学生党支部建设永恒的主题,是保持共产 · 241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