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提前读写”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提前读写”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提前读写”

实验研究

----课题研究总报告

课题负责人:詹素萍

参与人:张晓红张秀红冯海霞张丽娜刘淑红王娟汪旭娟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提前读写”实验项目,其实验理念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就是让儿童在一年内认识2000个常用汉字,以便能够尽早阅读,并且“先识后写”、“多识少写”,认识2000个字时只写350个。在儿童突破识字关的同时,尽快进入“海量阅读”,学会用电脑打字、写作,使学生在八岁左右就能进行阅读和写作,从而提高语文的整体素质。六年来,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孩子们乐观自信、全面发展,在综合能力、想象能力各方面明显比同级其他班级有优势,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为西部儿童学习架起了“网络语文生活”的桥梁。

一、现状评述、项目的引进及开展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进行拼音教学,在拼音教学的基础上再实施识字教学,也就是在小学阶段:一年级识字量400个、二年级740个、一至六年级总共2439个,小学生经过六年学习,直至12岁才能识记汉字2500个左右。且先集中识字,后阅读写作,识字阅读分开,

延长了从识字到阅读的转换过程,一定程度上延误了书面语言的最佳发展期。

鉴于上述现状,我校于2007年8月,在中央电教馆、深圳南山实验学校、崆峒区教育局的支持下,率先引进深圳南山实验学校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提前读写”实验项目。

但考虑到东西部(深圳—平凉)经济、文化、学生整体素质等方面的差异,顾虑这种新的教育理念不适合西部地区的师生学习,所以我们只是尝试着按照深圳南山实验小学的教学模式进行实验。然而,几年的实验证明,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把识字、阅读、作文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不仅适合经济文化发达的东部地区,同样可以在贫困落后的西部地区得到很好地运用。在我校实验成果的影响下,崆峒区实验小学、西郊小学、东大街小学、黄家园小学以及宁夏固原二小、十小等多所学校到我校参观学习,并相继建立了实验班,且效果良好。

为了完整地展现小学六年的实验成果,并把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成果在全区乃至及西部地区推广和运用,我校申报的课题于2011年6月通过了省级立项。

二、研究的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

本课题基于八岁儿童能读会写的目标与任务,从儿童阅读、写作和思维发展的潜在能力出发,探索有效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形成儿童提前读写的系统的教学法。

1.用计算机辅助汉语拼音教学的研究,并籍此搭起儿童口语到书面语言过渡“桥梁”,

使六七岁儿童可以直接用汉字打写作文。避免了因儿童手部小肌群发育不成熟,难以完成汉字书写精细操作,导致的思绪万千,下笔却只能写套话、空话的情况。借以优先发展儿童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利用互联网搭建的写作平台激发起儿童相互激励、相互关注、相互求助的心理,满足了儿童情感表达的需求,发展了儿童的语言和情绪能力。

2.实验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将识字、阅读、作文三个环节孤立、割裂的做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把识字、阅读、作文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以语言运用为中心的教学,这是语文教学的重大改革。

3.通过实验班的老师运用“提前读写”新的教育理念,让六岁儿童在入学一两年内,即八岁时初步达到“能读会写”。通过创设信息化环境下的识字、阅读、写作教学的有效方法,使儿童的知识、技能、情感和品德得到和谐发展,为终身学习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基础。

三、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一)准备阶段(2011.5~2011.6)

成立子课题实施小组,明确分工。本课题成员主要由引进项目的校长、负责实施的教学副校长和实验班的6位老师组成,各成员承担的任务责任到人、具体明确,又相互联系。目的是通过实验班的老师运用“提前读写”新的教育理念,让六岁儿童在入学一两年内,即八岁时初步达到“能读会写”。通过创设信息化环境下的识字、阅读、写作教学的有效方法,使儿童的知识、技能、情感和品德得到和谐发展,为终身学习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

基础。

(二)实施阶段(2011.7~2013.4)

1.测字、识字

首先,我们会对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会进行2500常用字的识字前测,在新生家长培训会上会向每位家长发放2500常用字的测字卡,指导家长准确、快速的的为自己的孩子进行识字检测,同时会告知家长不会因为这次检测对孩子定位,只是初步了解孩子的识字量,以解除家长的疑虑。

以第一届实验班测字为例

一年级第一次进行2500常用字检测时,班上识字量上一千的只有8人,500字以上10人,大部分学生在一二百左右,期中马小龙认了不到100个字。

实验班第一次测字结果

(入学第一个月)

曲国梁 2279 杨安静 2157

高文博 1643 张浩 1619

刘佳 1546 徐刘钰 1346

兰天 1053 祁丽娜 1751

邓亚男 920 荆小妮 933

赵翔 876 马海涛 750

龚泽国 690 任艺原 660 刘国力 657 朱江静 562 王文涛 532 宋杰 510 汝洋 475 李彤彤 425 沙雨欣 417 容浩博 455 慕鑫 445 马雷 443 王文婷 403 龙佳明 430 张文娟 405 马星 415 张瑞宁 329 罗新刚 395 白依露 308 王杰 317 马宏博 350 尹枫 304 马雪晨 313 黄星杰 383 巫星悦 398 朱瑛 322 刘敏 320

高超 205 毕雅妮 234 熊垚 246 刘涵 254 郑仲 286 张晶 260 于启凡 297 白镜泉 224

冶佳乐 292 李嘉伟 225

陈星 285

侯鹏博 117 苏亚龙 117

祁春旋 132 张圆圆 102

马小龙 48

心理学研究表明,6---13岁是记忆力的黄金时期。所以我们要利用这一年龄段的记忆优势,鼓励孩子在游戏之余,利用高质量的启蒙读物,及早进行阅读。而识字量是阅读的前提,只有具备一的

识字量,孩子才能开始大量阅读。

及早阅读,以读促识。根据第一次测字结果,进行男女生、好中慢搭配,划分学习小组,确定了小组长,并对小组长进行人员管理、识字、阅读,小组纪律等各方面的培训和要求,把任务下放给小组长,通过小组评比,组长带动、督促组员学习。

首先可鼓励孩子在生活中识字:走在街道上让孩子认读广告牌上的标语,一次、两次、三次,当他再次经过他就会很自然的脱口而出;看电视时,出现的文字(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大风车、甚至动画片的名称等),我们都应该大声读出来,给孩子灌耳音,时间一长,你会发现,他也会顺口说出这些名称;在我们给孩子讲故事时,一定不要让孩子闲着,而是让他的小手指着字听我们读,或者我们指字读,让他的眼睛盯着看,总之,不要放过孩子与文字见面的机会。

在学校,我们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鼓励孩子智慧识字,轻松识字。

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环节识字:

(1)读文环节

自读。圈出不认识的字,这一环节是学生自我排查的一个过程,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

小老师领读。请识字量大的孩子来做小老师,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请其他小朋友听清不认识的字的读音,孩子教孩子效果真的很有效。

小组合作读。四人小组采用齐读,分工读,同桌共读等方式,彼此监督,读准字音。

小组汇报读。教师随便抽取四人小组检测,从而掌握学生读文的整体情况。

全班大合唱。四人小组按序号参与全班的读文分工,每个孩子都充分展示,这也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形式。

(2)识字环节

课文读熟了,字宝宝跳出来你还认识吗?

自读生字表,圈生字。自己排查通过多次读文后,现在已掌握的生字和还未掌握的生字。

请教小老师。如请教的学生:“请教我第几排第几个字,怎么读?”小老师回答:“我教你:‘给,给,交给的给”。

小老师带字卡领读。分别请几位小老师到黑板前用字卡把生字组词领读,老师将字卡

贴到黑板上加强记忆。

推难字,智慧识字。这个环节在学习逐渐深入后尤为重要。生字基本会读了,但如何记住这个字?要学会更多的识记方法,才能加强对生字的有效学习。如:故事法:这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方法。“休”一个人靠在大树旁就是在休息的意思。

字谜法:一口吃掉了牛尾巴“告”。

换偏旁法:“却”去掉“右边的部首”换上“三点水旁”就念“法”。

加偏旁法:“交”加上“耳刀”就念“郊”。

减偏旁法:“桂”减去“木”就念“圭”

(3)玩字卡环节

摆长龙。学生依次摆开生字卡片,边摆边读字组词,这是对生字的再次浮现与自我检测,如遇到不认识的生字,马上请教身旁的小老师或老师。

听口令,找朋友。

这一环节不仅是识记本课生字,同时,也是对熟字的一个温习的过程。口令有很多,如:加偏旁找朋友,减偏旁找朋友,换偏旁找朋友,同偏旁找朋友,同音字找朋友,反义词找朋友,看动作找朋友,看图片找朋友,听意思找朋友……学生很喜欢,他们要学会听,迅速找,动脑想,出声读,多种感官得到刺激,从而再次加深对生字的记忆。

这样一学期下来,进行第二次2500常用字测试时,孩子们的识字量明显有了变化;‘2500常用字第2次测试结果

(第二学期开学)

姓名字数姓名字数

兰天 2402 高文博 2074

邓亚男 2140 刘佳 2210

杨安静 2379 刘国立 2059

徐刘钰 2270 张洁 2371

曲国梁 2439 祁丽娜 2221

张圆圆 1864 张瑞宁 1920 陈星 1075 白益露 1620

马鑫 1006 李彤彤 1713

巫星悦 1546 汝洋 1493

马海涛 1800 张文娟 1737

龚泽国 1793 王文涛 1685

任艺源 1868 马宏博 1635

马雪晨 1940 宋洁 1766

罗新刚 1556 沙雨欣 1569

谢佳颖 1985 黄星杰 1316

慕鑫 1314 郑仲 1460

朱江静 1938 刘涵 1516

荆小妮 1936 王文婷 1605

李嘉伟 1112 尹枫 1298

容浩博 1810 赵翔 1815

于启凡 1180 王杰 962

张晶 900 朱瑛 902

毕雅妮 620 侯鹏博 500

苏亚龙 600 白镜泉 680

祁春旋 680 龙佳明 640

高超 685 冶佳乐 438

熊垚 580 马小龙 315

刘敏 450

到了二年级开学时,第三次进行2500常用字测试时没我们惊喜的看到,班上孩子的识

字量85%达到了2000字以上,最少的也达到了人教版的识字要求。

实验班第三次测字结果

(第二学年开学)

曲国梁 2469 杨安静 2281 高文博 2292 张浩 2456 刘佳 2439 徐刘钰 2476

兰天 2410 祁丽娜 2383 邓亚男 2443 荆小妮 2410 赵翔 2292 朱浩 1750

龚泽国 2223 任艺原 2136 刘国立 2378 朱江静 2204 王文涛 2236 宋洁 2334

汝洋 2014 李彤彤 2400 沙雨欣 2281 容浩博 2325 慕鑫 2083 谢佳颖 2458

王文婷 2229 龙佳明 1700 张文娟 2213 马星 2039 张瑞宁 2455 罗新刚 2155

白依露 1974 王杰 1704 马宏博 2249 尹枫 2456 马雪晨 2452 黄星杰 2358

巫星悦 2157 朱瑛 1980 刘敏 2412

高超 2010 毕雅妮 2004 熊垚 1810 刘涵 2107 郑仲 2206 张晶 2100

于启凡 2049 白镜泉 2025 冶佳乐 1578 李嘉伟 2482

陈星 2340 侯鹏博 1583 苏亚龙 1496 祁春旋 1385 张圆圆 2400

马小龙 938

孩子们可以进行自主阅读了。家长们终于看到了实验的优势所在。我们识字的最终目

的就是阅读。

2.阅读

提前读写的理念就是让孩子在大量识字的基础上开始大量的阅读,只有扩大阅读量,才能使孩子的写作之源充满活力。

我校实验的阅读教学包括基础阅读、单元阅读、名著导读和主题阅读几个层次。二年级以后,教材量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断加大,提供的“例子”是普通班级的几倍。在不增加课时的情况下,教师指导学生以单元阅读的方式精读一篇、略读几篇、浏览一组。

阅读的途径主要有:

①成立班级图书馆。主要利用家长集资从书店购书,另外发动学生捐赠图书与大家分享。选派图书管理员,制订借阅细则,定时借阅图书。

②共读一本书。每学期实验班的学生们共读四、五本书,老师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由家委会集资购买。首先根据进度自己在家阅读,同时参与网上阅读交流;上阅读交流课共同分享读书乐趣和收获,拓展写作。

③开展“书海拾贝”。实验班开展了“书海拾贝”活动,引导孩子积累词、句。每位学生都有一个采蜜本,记录阅读中的好词佳句。

夸美纽斯说,要寻找一种方法,使得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这种方法便是阅读。及时、有效、正确的阅读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把学生引上自主学习的轨道,解决我们所要面临的考试、口语表达及写作等一系列难题,因为孩子学会了阅读也就学会了学习。

如果孩子的识字量达到四五百字,应及时的跟进阅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孩子可以请教家长,同学,老师,也可以鼓励孩子根据句子内容过故事情节进行猜想,这样无形中也锻炼了孩子的识字能力,叫做“读识”,及孩子在读中认识新字,在读中巩固识字。

大家可能都有这种体会,孩子爱玩,不爱读书,其实这很正常,因为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玩是他们的天性,更是他们的权利。所以我们在不影响他们玩的前提下,应该悄悄地让阅读走近他们的生活。

阅读的方法主要有:

(1)鼓励亲子阅读,调动孩子的阅读兴趣。

六、七岁的孩子特别爱听故事,所以,我们不能忽略家长的作用,应该鼓励家长每天陪孩子进行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亲子阅读时间(时间可确定在睡觉前或晚饭后,内容先可选择一些绘本如《贝贝熊系列》、《爷爷一定有办法》、《活了一万次的猫》、《猜猜我有多爱你》《一只会开枪的狮子》等内容简短的读物),到一年级第二学期可逐步转入纯文字版书目,如《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绿野仙踪》《小猪唏哩呼噜》《木偶奇遇记》《笨笨猪》等),起初是家长绘声绘色的读给孩子听,在此过程中,家长可根据故事内容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和孩子交流,训练他们的倾听能力;等孩子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就应鼓励孩子读故事给家长听;家长还可以和孩子轮流读故事(比如各自读一小部分),读完一个故事不能就此结束,

家长和孩子应就故事中的情节、人物、结局等进行简单的对话,如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如果你是这个孩子,你会怎么做等等;家庭成员之间还可以进行讲故事比赛等等,这对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非常重要。(在这里有个前提,就是对新生家长一定要进行阅读培训,对亲子阅读做得好的家长要在学生、和全体家长面前进行表扬)。

(2)教师正确引导,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从一年级开始就把阅读教学引进了课堂。传统的语文教学总是机械重复的做着毫无兴趣甚至没有任何需要的无用功,老师条分缕析、反复咀嚼的讲课;单调重复的大量作业在无形中无情的消磨了孩子们的习惯、情商、内需,和兴趣。而阅读教学的引进恰恰似一股清泉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实验班的老师在每节课或上课之余抽取10—15分钟时间给孩子讲故事听,并把这一举动作为对孩子在课堂上表现好的奖励。教室里的书柜、窗台上放上孩子们喜欢的图书,鼓励他们在早自习前、中午上课前或课间阅读,并且配备小小图书管理员,每天清点各自所负责窗台上的图书数量,等他们全部看完后在窗台之间进行整体交换。

每周有一到两节的阅读课,我们采取各种形式来上,有时老师读故事学生听,有时叫个别学生读给大家听,或者由小组长负责在小组内进行读故事等,总之先让孩子们读,下课前10到15分钟再让孩子们讲,或者与老师一起进行问题的交流。为了鼓励孩子的阅读积极性,在学期末评选出“阅读大王”“小书虫”“阅读之星”等。

(3)通过阅读,教孩子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进入二年级,就鼓励孩子独立阅读,把整本书引进课堂,教会孩子正确的读书方法。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要求孩子在书中学会做批注,勾画好词佳句,精彩片段,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等等。教师也可以根据所读内容,在课堂上和孩子进行交流(交流内容、评价人物、畅谈感受、提取写作话题、续编故事等等),到了中高年级,则根据所读内容,寻找话题作专题研究,如读了《幸福来临时》,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探讨什么是幸福;读了《夏洛的网》,研究如何交友,读了《小狗钱钱》,师生一起探讨正确的金钱观等等。总之让孩子把书既能读薄,也能读厚。

大量阅读的背后是以知识的广度实现对知识的理解、感悟。当学生的学成为他们自身的需要和兴趣时,学才有主动,学才有兴趣。在这种情况下,考试对他们只是小菜一碟,在考前只需做做题型训练,把要求写的字,背诵课文,写会、背会,应付考试绝对没有问题。

阅读教学摒弃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老师不再把时间浪费在过于细抠、过于在内容的深究上,作为学生自身也往往不会为了提高几分成绩进行重复练习,透支学习热情和兴趣,失去自由成长的空间,创造能力不会再受到压抑,所谓兴趣有多高收获就有多少。说到这里,可能有老师会问:孩子平时不抄抄写写,考前突击能行吗?其实我们也写,但有区别,写的目的是为了练字,每次抄写的作业不会超过十分钟(一课的生字带拼音工工整整抄写两遍)。在周末,会要求家长听写一个单元的生字,错误的要求孩子写会。写的少了,质量自然就高了。教师上课简单,讲得少,孩子回家写得少,作业没有负担,考试没

有压力,学习兴趣自然就会浓厚,这一切都源于大量的阅读。附:学生阅读书目

3.电脑写作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量的基础上,孩子就有了倾吐表达的欲望和表达意思的基础。首先要激发写作兴趣,让孩子随心所欲的表达,想写什么写什么,把满足儿童表达的欲望和倾诉的需求放在首位,以课文内容的延伸、拓展及与儿童生活经验相关联作为抓手,逐步使孩子喜欢上写作。

写作的主要方法是:

(1)打字起步

在教学中,拼音作为中介,帮助儿童完成口语向书面语的过渡:会拼就会读,会说就能写,让孩子在学习书面语言的敏感期尽早读写。为此,汉语拼音的学习打破常规,用一周时间学完拼音,整块的给孩子一个拼音的概念,然后借助计算机边打字边巩固拼音。完成一定的识字量后阅读与电脑写作渐次起步,使识字、阅读、写作协同推进,促成低年级语文教学“语”和“文”的结合,识读写的结合,力求在读中学写,读中促写。每天晚上、每个周末唯一给他们的作业便是看书、练习打字,孩子们的打字速度有了很大进步。

(2)读写结合,扎实训练

人教版和实验教材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可以说篇篇都是精品。教师们就根据文章的特点选择读写结合点采用仿写、续写、连词写话、扩写教材、看图写文等多种形式进行写作训练。为便于交流,学校在网站上给学生提供了写作平台。学生们自愿地把阅读和生活的感受连篇累牍地发表在网站上。从两句、三句很快发展到人均几百上千字的习作。

(3)挖掘生活中有趣的素材,练习写作

回忆小时候发生的难忘的事情,在学生们踊跃发言时戛然而止,开始电脑写作,学生把写作当成了一种倾吐心声的乐事。每周都确定一个主题,比如爱吃的水果、有趣的课间活动、吹泡泡、喜欢的小动物等素材进行写作,引导孩子们去发现、去感受。

(4)反馈评价激励写作

教学中老师发现低年级的孩子喜欢对别人的文章吹毛求疵,就引导大家互评。四人一组,在发表自己的文章同时浏览同组三个同学的文章,并且回复或鼓励或评析的话语。一学期结束后评选出“小作家”,激励孩子们写作和评价的热情。

一二年级主要是要求孩子进行仿写:

●《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

●《我学写字》

●《等我也长了胡子》

●《花和蝴蝶》

或进行故事续编续编:

(精心整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松鼠和松果》 石庙镇中心小学语文组张忠云 一、课例导语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我们已经进入了高科技信息技术期间,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途径。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照》中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促进中小学教学根本性变革的首要途径。”这就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步到了一个十分主要的地位。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当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充分使用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服务,获得语文学科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步语文素养,是一个极新而又布满朝气的领域。 二、教材特点 《观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课。课文向我们展示了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由于孩子们对钱塘江大潮了解较少,不能很好地理解“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对于“万马奔腾、天崩地裂”等词语不能很好地理解。小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但对课文只是很浅的理解,真正读懂课文光靠老师讲是行不通的,所以教学方法应是基础的让学生自学,较难的由老师带学。同时考虑到学生年龄小,视觉上的冲击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与兴趣,所以加入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使教与学的过程更形象化.感性化,效果良好。我想通过以上的教学手段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认识到人类向大自然索取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自然,这样才能拥有美好的家园。 四、教学过程

五、案例反思 1、给学生以充分发挥的空间: 由于学生的拼音已掌握较好,我采用了让学生预学生字、个别字老师带学的方法,效果较好。让学生事先预读课文,简单理解课文讲了件什么事,学生也完成的较好。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自己答出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答,不包办。课后的作业讲故事、画未来都可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他们以发挥的空间。 2、让信息技术手段在课文中较好的发挥作用: 在本课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采用对学生学课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像最开始的猜谜后出示投影图、学习生字用投影显示、讲课中用录音配乐烘托气氛。用投影图的出示增加直观效果,在学生读课文或讲故事时配乐,这些都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 3、以启发式教学带领学生学课文: 对课文进行学习分析时,教师不是一味地讲或读,而是采用了引导启发得手段,学生能说的让他们尽量说,老师只是在学生确实无法弄懂的情况下才讲解,以避免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现象,使学生学会自主的学习。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语文教学增添了新的动力。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调动学生感官,创造氛围,巧设疑问,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具活力的主观状态。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创造逼真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认知的直观材料。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其开放性、灵活性、和科学性,遵从语文教学规律,从教学实际出发,讲究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一、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才会更好的学习。而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优化课堂环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而且这些知识又很好的补充了学习的知识背景,使学生对所学习的课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在课堂上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情绪,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二、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把抽象的内容变成具体生动的画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的年龄小、认知能力差,抽象思维刚刚起步。在教学上,我仅依靠语言文字来进行枯燥的讲解,学生没有体会,很难理解课文内容。我经常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把枯燥无味的文字变为生动有趣的画面、动画,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草原>>一课中,无论老舍的语言多么精彩,草原描绘的多美。学生由于没有见过草原,没有受到美的熏陶。我借用多媒体的直观性,让学生亲眼见一见草原,看看草原的美丽景色。学生由此产生了对草原的向往,对草原赞叹不已,教学效果很好。 三、信息技术应用到语文教学中,突破教学难点。 由于在教学中应用了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改变了逐段讲解的 方法,以及以问题为中心而忽视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的特点,为课堂教学突破难点。如:在教学《开国大典》时,教学的重难点是了解开国大典的场面,熟悉开国大典的进行顺序,体会当时的隆重及人们无比兴奋的心情。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松鼠与松果》 一、课例导语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我们已经进入了高科技信息技术期间,信息技术与其她学科的整合就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途径。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照》中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促进中小学教学根本性变革的首要途径。”这就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步到了一个十分主要的地位。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与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与当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充分使用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服务,获得语文学科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步语文素养,就是一个极新而又布满朝气的领域。 二、教材特点 《松鼠与松果》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0课。课文就是一篇童话,叙述了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松鼠植树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了解到人类在向自然索取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由于以往的教学把识字与朗读放在重点,所以本班学生对朗读与识字掌握得比较好。学生能够利用以前学过的字识记新生字,在朗读中也能够进行知识的迁移。 低年级的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也很喜欢小动物,所以本课的内容很适合学生。 三、教学手段及目标: 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拼音已较掌握,课文基本读通,生字已能通过拼音自己认读;但对课文只就是很浅的理解,真正读懂课文还需靠老师讲,所以教学方法应就是基础的让学生自学,较难的由老师带学。同时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视觉上的冲突才能引起她们的注意与兴趣,所以加入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使教与学的过程更形象化、感性化,效果良好。我想通过以上的教学手段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案 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松鼠和松果》 教学手段及目标: 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拼音已较掌握,课文基本读通,生字已能通过拼音自己认读;但对课文只是很浅的理解,真正读懂课文还需靠老师讲,所以教学方法应是基础的让学生自学,较难的由老师带学。同时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视觉上的冲突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与兴趣,所以加入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使教与学的过程更形象化.感性化,效果良好。我想通过以上的教学手段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认识到人类向大自然索取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自然,这样才能拥有美好的家园。 四、教学过程

1、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岀生字和标岀 自然段。 (老师巡视指导) 运用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1) 小组内讨论识字的方法, 记忆的方法。 (2) 全班交流汇 (3) 分段朗读。 2、岀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效果。 二、初读课文、 自主识字(1 0 分钟)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文后,在 文中画岀生字和标岀自然段。 用投影显示 生字,效果会好 止匕 —\ o 3、让学生分段朗读

五、案例反思 1、给学生以充分发挥的空间: 由于学生的拼音已掌握较好,我采用了让学生预学生字、个别字老师带学的方法,效果较好。让学生事先预读课文,简单理解课文讲了件什么事,学生也完成的较好。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自己答岀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答,不包办。课后的作业讲故事、画未来都可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他们以发挥的空间。 2、让信息技术手段在课文中较好的发挥作用: 在本课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采用对学生学课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像最开始的猜谜后岀示投影图、学习生字用投影显示、讲课中用录音配乐烘托气氛。用投影图的出示增加直观效果,在学生读课文或讲故事时配乐,这些都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 3、以启发式教学带领学生学课文: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心得体会

语文信息技术运用心得体会 东塔第三小学马虹 我们的现代化教学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手段,尤其是对于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每个人都有机会面对整个信息大千世界,五彩缤纷呈现在面前,使许多人的理想能够很快实现。而运用现代技术进行语文教学中,更能发挥更大的效率。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丰富了语文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学习“媒介”,解决了学生学习困难。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我主要从以下4 个方面谈谈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丰富了语文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而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非常有利于他们知识的获取、存储与建构。 三年级,我在讲授《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像很多课一样,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把学生引入了美丽的海底世界。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这时,我不是把课文中的知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开启了一扇通向海底世界的大门。学校的局域网里就提供了河北远程教育网关于本课的资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组合成小组,自己到网站上去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 于是,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分成了“海底动物考察队”、“海底植物考察队”、“海底探险队”等不同的小组。在我给精心准备的网站中,学生们就像进入了一个神奇而美丽的海底世界,一个个奇形怪状的动物、一种种姿态万千的的植物、一座座奇异的山峰、一朵朵盛开的珊瑚,就那样真切地呈现在学生们面前。大家兴奋地浏览着,热切地交谈着,认真地记录着,一个个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此时此刻,学习是那么快乐而有趣。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已自然而然地达成,何用教师再去枯燥地介绍海底的知识呢。由于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有了探究的内容和对象,学生自主搜集和处理信息,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因此在小组汇报的时候,学生们就自己小组选取的对象进行了认真而详尽的汇报,其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的融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的融合 摘要】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是推动信息化进程的一个核心研究内容。本文 以李馨老师《秋天的雨》为例,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的融合方式。该课 堂以智慧教室的形式展现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的结合,从教室环境、授课 设备、学生座位设置等方面都有值得借鉴与反思之处,在教学方式改变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需要随之改变。真正的教育信息技术化不在于设备的更新,而 在于教学与教育信息技术化深度结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学习方式;智慧教室;自主性 信息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即给传统教学带来了诸多变化,如何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成为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热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1]”,确立了教育信息化在整个教育发展浪潮中的关键 战略地位。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是推动信息化进程的一个核心研究内容,而课堂教学是 教育信息化的主战场,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智慧课堂,其教育方法能否创新、能否落到实处将 直接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败。 李馨老师的课身处智慧教室,运用的主要信息技术是交互式白板技术。这一信息技术主要以 电子白板为载体,以电子感应笔为主要工具,替代了传统的黑板和粉笔,并在此基础上开发 出一些新的效用。在李馨老师的课中,从所在的环境和电子白板的使用上都体现出信息技术 和课堂教学的融合。 一、环境上的智慧教室 从电子白板的使用情况来看,智慧教室更加环保,不会有粉尘滞留在空气中,从而对学生的 呼吸产生影响。此外电子白板相比于黑板来说,其亮度大多可以适应于实时光线,也能最大 程度地减少阴雨天气对教室造成的影响。但智慧教室依然需要保留一块传统白板,这块传统 的白板主要是呈现教师的教学思路,保持教学的稳步推进。 从学生布置的座位来看,智慧教室中的学生座位依然是传统的两人一组的排排坐,但事实上 学生的桌椅是可以独立移动的,这一座位排列并没有发挥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也无助于形成 学习共同体。视频中,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次数较低。 因此,从环境上来说,这个教室虽然具备了智慧教室的设备和环境,但在这个视频中,从学 生的座位排列和电子白板的布置来看,并没有充分发挥这个智慧教室的优势。 二、核心电子白板的使用 电子白板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最大程度地替代传统媒介,并增添一些传统媒介所没有的功能, 为教学增添趣味性和科学性,以此增加教学的张力,拓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在这节《秋天 的雨》中,李馨教师主要运用了电子课本的形式和圈点批注的方法进行授课,在实际教学中 穿插了许多图片音频等辅助内容。 电子课本在电子白板上的投射,能最大程度地保留传统书本的韵味,使学生产生亲切感。电 子课本上不仅仅有文字,还有书本上的插图和排版方式,便于教师和拿着纸质书本的学生进 行同步教学。电子课本中包含有片段朗读这一外链,上课时能运用这一块给学生示范朗读, 给学生以美的启发,同时也能最大程度地保证片段朗读的准确性,这一资源对农村偏远地区 对普通话掌握不精的中小学教师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三种模式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三种模式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明确指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进行整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模式一: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 这是将信息技术用于学科教学整合的最初表现形式,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最低层次,也是目前多数教师采用的方式之一。在这种方式下,教师可以将现成的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中的资源用于教学中,可以利用幻灯片或者多媒体课件来说明、讲解知识结构,形象地演示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其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模拟软件或者外接传感器来演示某些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 模式二: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 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就是要突破以书本知识为单一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而是开阔思路,把各学科最前沿的内容吸收进来。这种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是:教师充分发挥校园网(局域网)的优势,在课前将所需要资源整理好后传到校园网(局域网),让学生通过访问校园网(局域网)选择有用的信息;也可以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参考书目等),引导学生到因特网或者资源库中去搜集所需素材。如教学《蜘蛛》时,教师提前按照“图片”、“动画”、“文字”制成网页形式,上课时,让学生在《蜘蛛》这课网页“图片”、“动画”、“文字”中查找,点击“文字”就会找到有关蜘蛛的知识,包括形体、种类、谜语等,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点击“图片”就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蜘蛛,点击“动画”就会看到有关课文补充内容的动画片《蜘蛛网》,详细介绍蜘蛛怎样结网、网的结构,蜘蛛怎样吃虫等,声形并茂,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模式三:信息技术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的工具 一定的社会行为总是伴随行为发生所依赖的情境,如果要求学习者理解某种社会行为,最好的方法是创造同样的情境,让学生具有真实的情境体验,并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事物本身。具体实施的方法是:教师根据一定的课程学习内容,利用多媒体集成工具或网页开发工具,将需要呈现的课程学习内容以多媒体、文本等方式集成、加工处理转化为学习资源。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利用情境进行探究、发现,这样做不仅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而且还可以提高学习能力。如在教学《海底世界》时,教师首先利用网络资源,把平时难以看到的海底自然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游览海底世界”,自由欣赏海洋深处的奇异景象,然后利用主题网站“课文知识学习”这部分完成教学任务,理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心得体会(20200514102409)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中的心得体会 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进入课堂,它对当前的语文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那声情并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创设了优美的 课堂情景,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这种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拓宽了学生的时空观。同时 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示,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 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内在因素,发挥了主体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 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听、说、读、写、做的能力。 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恰当利用现代信息,把语文课中的“僵”化为“活”。 兴趣是小学生积极认识,积极探究的学习心理特征,也就是说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最有持久力的动力。一直以来,小 学语文教学只是停留在“说教”这一层次,手段单一,方法老套, 教具不多,很难培养学生兴趣的稳定性、持久性,更难使学生真正 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然而,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 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创设了逼真的教学 情境,渲染了活泼的教学气氛,令学生耳目一新,更具吸引力,也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 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生动高效,是其他教学手段 所无法比拟的。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一手抓“激趣”。 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有故事情节,有故事情节的文章可以通过动画展现给学生。没有故事情节的文章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制成连续的画面真实地再现给学生。让学生一边看动画一边听全文朗读。活动的画面形成了现场气氛,配以富有感染力的高水平的朗读,将无声的文字描写变为有声有色的生动画面,把学生一下子带入了故事情境 中,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在情趣盎然的氛围中最佳情绪地进入课文的学习。 如《观潮》一课,作者在课文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描写潮的样 子及潮的响声尤为精彩,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震得颤动起来。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录音让学生感受潮来时浪涌岸滩,汹 涌澎湃的声音,借助投影和录象,让学生感受潮来时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壮丽之美。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 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一手抓“创境”。 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的情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 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我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时,学生或多或少知道地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更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但随着信息技术引入教学课堂中,语文教学也随之充满了无限的活力。信息技术的正确应用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很多的新的教学思路,并且还能够拓展课程教学的空间,为语文教学提供极大的便利。主要探讨在当前现代信息技术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才能够科学的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融合在一起。 一、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学科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说,有很多老师都只是把信息技术当成是一种手段,而并没有发挥出它最大的效果。大部分教师都还在搞形式主义,而这种形式主义对于学生的学习并没有实质上的帮助。所以,要想让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为小学语文教学服务,首先就应该打破这种形式主义。 二、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融合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的教学中,传统教学教师都只是给学生讲解课本上的知识,却忽略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而如果能够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其中就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枯燥单调,能够通过信息技术独特的技术手段,把视觉和听觉相结合,把声音、图像、画面结合在一起,给学生展示更多更有趣的知识,让学生能够使用多种感官来进行学习,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语文学习的独特魅力,并且在灵动的学习过程中,完成文化的传承过程。信息技术恰到好处的使用能够让学生注意力将更好地集中在语文的课堂上,跟着教师教学的进度来逐渐地完成教学目标。例如,我常常会让学生在写作中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或者是学生去过的旅游景点等,对于这些学生生活中的景象,不同的学生眼中的景象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就可以抓住不同的景物特点,利用多媒体来表现出来,可以结合着音乐以及景色的画面,把这些景色都变得充满色彩,作文的指导课也会变得生动形象。 三、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突破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够强完全是因为他们年龄发展的特点导致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使课本中的知识变得更加活灵活现,这样一来,有趣的教学情境,就能够给学生地带来更大的学习乐趣。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愉悦的氛围,并且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比如说,在语文教学中,有一些文章描写的是自然景色,例如《桂林山水甲天下》等课文,我们就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给学生展示出这些景色的具体照片,让学生通过视觉来更加充分地感受这些迷人的自然风光。紧接着我会结合这些画面来进行提问,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这些景物加深印象,从而让学生激发自己对这些景物的向往之情,这样一来,教学的重点难点就会自然而然地被攻破,课堂氛围也会逐渐地达到高潮,对于学生学习效果会有很大的影响,同时还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对教师的讲解产生兴趣。 四、利用信息技術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在学生的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有很多小学生一提起写作,总是愁眉苦脸的,因为他们害怕写作文,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所以常常很长时间都无法下笔,即便写了也是流水账,三言两语就写完了,并且错字连篇。在最开始的作文教学中,我经常会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让他们写一篇作文去描写自己的校园生活,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为了改变这一个现状,就需要科学的使用信息技术,通过视听结合让学生加强对于图片、画面的感知,让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够得到升华,进而逐渐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我会把学生在学校的生活用相机记录下来,并且找一个专门的时间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这其实也是一节作文课,让学生通过我的引导和展示对自己的校园生活畅所欲言,可以说一说学校的某处景色,也可以与大家分享自己在学校与老师和同学们相处过程中发生的有趣的事。学生争先恐后地表达自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它能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帮助教师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使训练更有效,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并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语文资源。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新课程优化课堂教学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教师应建立新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新型语文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更具活力。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的好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任何人的学习活动总是从特定的背景中进入学习状态的,这个背景就是学习所处的环境。多媒体传送的信息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而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非常有利于他们知识的获取、存储与建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把课堂模拟成各种场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在优美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的内容,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比如在教学《荷花》这课时,一开始用课件展示我搜集的各种美丽的荷花图,配上优美的音乐。学生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再让学生读读作者是如何写的,这样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有些是学生熟知的,有些则不然。学生限于生活的经历、知识的肤浅,很难正确感知教材的内容,上网搜集一些信息,可以化解这一难题。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在信息时代,我们更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摆脱迷信书本、迷信权威的思维定势与禁锢,让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得到更大范围的拓展与张扬。”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得力助手。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正是现代信息社会对我们语文教学的要求。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整合成为教学发展的主要趋势,这是对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挑战,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重要机遇。 (一)“善假于物”的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已是大势所趋,其产生的能量和蕴含的潜力都是传统语文教学难以企及的。 一、信息技术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有机整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这是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相机提出要学习的新课题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必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的的有机整合 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必然使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它必将是促进小学语文课程内容拓展与革新的一个主要因素,能使教学内容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克服了小学语文教学中那些缺乏时代气息,脱离现实生活,以及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的给学生学习带来的不便,也能从另一个侧面解决旧教材中“难、繁、偏、旧”的弊端。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通过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途径。然而,当信息技术与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靠老师口如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地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 三、信息技术与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有机整合 “思维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或者说是人脑对感知觉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从而间接地、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活动过程,它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的丰富的多媒体形式的内容,必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起到深远的影响。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被广泛地运用,学生的信息意识形成之后,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和提炼能力必将随之提高,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概括能力的提高 四、信息技术与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有机整合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一个“用”字。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内学习活动的质量,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安排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安排的每一项活动,都必须具有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案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案例 《桂林山水》 一、课题: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1课《桂林山水》。 二、设计理念: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并通过创设情境协助学生发现和建构文本的意义,充分使用精读、欣赏画面等方式加深理解文本,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三、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词,理解“翡翠”“连绵持续”等词语。 2.理解第二、三段课文,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 3.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四、教学重难点: (1)、深入体会桂林山水的特点。 (2)、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五、教学过程: 1、分别出示泰山、西湖的图片,诗歌《望岳》、《饮湖上初晴后雨》,你想对泰山、西湖说些什么? 2、板书课题:1. 桂林山水 (1)简介桂林山,初读课文 (2)说说你对桂林山水总印象。

(3)哪句话讲出作者游览桂林山水的原因? 3、学习课文第一段 你是怎样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个句的? 4、学习课文第二段。 (1)登陆“桂林旅游网”( 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706959428.html,/),介绍桂林山水。 (2)结合课文第二段,了解每句话的意思。通过看图读文,你对漓江的水有什么样的感觉?(静、清、绿) (3)继续找自己认为具有美好遐想的句子,指名读。 出示漓江水“静”的句子,课件出示流动的水与静止的水协助指导朗读。 出示漓江水“清”的句子,课件演示清澈的江水指导朗读。 出示漓江水“绿”的句子,课件展示水与翡翠的颜色对比指导朗读。 (4)齐读这个段,交流:面对这样的漓江水,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漓江充满着柔,充满着美,这正如一个柔美的女子呀)引导女生读这个段体会柔美的感情。第二次,男女生齐读 5、学习课文第三段 (1)浏览网站上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见识桂林的山。 (2)用一字、一个词、一句话说说对桂林山的印象。 (3)指导朗读“桂林山“这个段。

浅议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浅议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技术也在这一大环境中迅猛发展,并且涉及到多种领域。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是目前教学方式的一种创新,通过多媒体技术以及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资源丰富等优点,进而营造一个和谐理想的学习环境。本文着重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的整合进行探究,并提出一些中肯建议,期望能为教学【关键词】小学语文重点、难点提高读写能力 所谓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通过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手段,将一些生活化的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生活化能力。语文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师应当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目标,同时,也可以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信息技术的简介与小学语文教育的关系 不同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也各不相同。部分人认为只要是与数据信息应用有关的技术就称之为信息技术(包括:信息和数据的收集、表现、处理、传递、安全、交换、显示、储存等等);部分人认为信息技术指的是研究和开发信息如何产生、取得、传递、交换、识别及应用的技术;还有部分人认为信息技术实际上是运用电子计算机以及现代的通讯方法取得、传送、储存并处理信息的技术。从本质上分析,信息技术无论从哪一方面定义实际都离不开信息的取得、处理、应用。所以,从本质来看,信息教育实际上指的就是学习、运用信息方面的技术,提高并培养受教育者的素质。主要包括了主体的学习与掌握,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教育,同时也包括了主体运用信息技术的方法来进行教育实践活动方面的教育。 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轻松突破重点、难点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它可摆脱时空的限制,可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如,学习《美丽的西双版纳》,这篇课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课文的重点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优美的语言文字,同时还要感受西双版纳的美丽。但是学生没有亲身去过西双版纳,对西双版纳没有直接感受,存在思维跨度和理解难度,由于课堂条件有限,如此丰富的信息仅凭口头讲解是不易表达完整透彻的。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气氛,我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西双版纳的植物和动物的有关资料,通过图、文、声、像,动、静、快、慢创设出直观性、情感性为一体的富有感染力的情境,并辅之以解说,活生生的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进一步感受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真切地体味西双版纳的美丽与神奇。这样,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整合的意义 从根本上讲,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有机整合,一方面符合新课程改革和时代发展变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的提升,实现学生生活化能力的提升目的。在多媒体技术的整合和渗透下,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更加具有生命的气息,更加能够迎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现生活的意义,发现生命的内涵和规律,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这种良性循环的过程,能够实现生活内容在学生生命中的渗透于整合,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四、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1.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录音示范,并配以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使学生沉浸于多媒体营造的学习氛围中,从而展开想象的翅膀,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例如,学习《赤壁之战》这一课,

(完整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设计.doc

信息技与小学文整合教学 ——小学文教学《松鼠和松果》 一、例 随着当代信息技的普及和用,我已入了高科技信息技期,信息技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改革教学模式的主要途径。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教育的关照》中指出:“信息技与程整合是促中小学教学根本性革的首要途径。” 就把信息技与程整合步到了一个十分主要的地位。新的《文程准》指出:“努力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文程。”“ 拓文学和运用的域,注意跨学科的学和当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充分使用信息技文教学服,得文学科知,培养文能力,步文素养,是一个极新而又布朝气的域。 二、教材特点 《松鼠和松果》是教育程准教科文(人教版)一年下册 第10 。文是一篇童,叙述了两只具有保意的小松鼠植的故事。通篇文的学, 我要学生了解到人在向自然索取,一定不要忘回自然。只有,我才能永有一 个美好的家园。 由于以往的教学把字和朗放在重点,所以本班学生朗和字掌握得比好。学生能利用以前学的字新生字,在朗中也能行知的迁移。 低年的学生新奇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也很喜小物,所以本的内容很适合学生。 三、教学手段及目: 一年第二学期的学生拼音已掌握,文基本通,生字已能通拼音自己;但文只是很浅的理解,真正懂文需靠老,所以教学方法是基的学生自学,的由老学。同考到一年学生年小,上的冲突才能引起他的注意与趣,所以加入信息技的 用可使教与学的程更形象化 .感性化,效果良好。我想通以上的教学手段来达到本 的教学目:

1、认识“聪、活”等 11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认识到人类向大自然索取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自然,这样才能拥 有美好的家园。 四、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及信息技术的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所用时间作用 出示谜语: 揭示谜底: 脑袋圆圆,眼睛圆圆,满身 松鼠。 绒毛,尾巴像伞。 (学生答后出示松鼠图) 观图答: 出示松果图,问: 松果。 这是什么?投影图一、猜谜、 (形象、直 导入新课、 观,吸引学生分析课题、 引导学生看第一幅图,注意力很好 质疑(5分仔细看图,按自己的理解 图上画了谁?它们在干什的导入了课钟)回答。 么?文的学习。) 板书课题: 松鼠和松果 问: 学生质疑。 看到松鼠和松果你有什 么疑问吗?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西宁市育才学校冶妍霞语文本来是门最开放的学科,与生活同在,色彩斑斓。但应试教育却使学生感到语文索然寡味。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感兴趣才能有激情。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录像、投影、幻灯、计算机软件等信息媒体,能再现课文情境,使课文内容形象化,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已是屡见不鲜。它新颖生动,感染力强,由于它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而且可以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新颖、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的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优化课堂结构,改革旧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显著提高学习效率。它不仅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思维和实践的机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有何意义,如何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主动学习基础上,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每一个语文教师所专注的. 一、整合的意义 语文学科的教学,越来越强调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这就给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资源的不断完善,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正在逐步进入我国的小学教育,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领域引入这种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小学语文全面落实课改精神,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下面就简单谈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阅读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在信息技术参与下的阅读教学,可以利用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产生生动有趣的画面,再配上音乐,产生良好的视听效果,使学生大开眼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教师讲到海底鱼多这一部分时,展示出《西沙群岛洋底》的课件。这时,学生们个个都瞪大眼睛,尽情地观赏着眼前五彩缤纷的鱼,还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似乎已置身于海底。这时让学生讨论回答:“在海底你看到了哪些鱼?”这下,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学生纷纷发言。教师又问:“海底有那么多鱼,课文为什么只写这几种?”,学生又马上投入到积极的讨论之中,最后领悟到课文是按鱼的颜色和形状来选材和叙述的。这样,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地感知理解了语言文字。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阅读情境 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散文、小说具有很强的审美性。由于学生受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社会环境的限制,作品的美感与学生的情感有时难以沟通。然而,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媒体,将无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要表现的内容变成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画面图式,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或氛围,激发他们的想象,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审美共鸣,帮助他们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 如《火烧云》一课,由于身处大城市的学生一般没有仔细观察过见过火烧云,课上就可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精心创设教学情景。先通过动画演示课文中描写的几种不同形状、颜色的火烧云,用逼真的画面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和作者观察得仔细、描绘得细腻。然后又可出示大量的火烧云图片,让学生欣赏、观察,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 整合的研究 资中县孟塘镇两渡小学:罗桂花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使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信息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人就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进行了研究与实践,现将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一、以人为本,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新途径。 在实践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途径、方法。经过研究学生不论在提高学生识字和用字的能力方面,还是在阅读、作文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突破,不仅促进了语文教学结构的改革,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而且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提高了信息素养。 (一)识字教学方面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汉字音、形脱节、字型多,结构复杂,类似性大,多音多义字不少,学生学习起来有很大的困难。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融合,尤其是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识字教学软件(课件),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软件(课件)自由选择学习生字的笔画、笔顺、部首、间架结构、正确读音和汉字编码,同时跟随教学软件进行听、说、读、写、打(打字)的训练,通过人机交互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检查和自我提高。(二)阅读教学方面 在阅读教学中,要完成教学目标,关键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参与学习过程。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主动感悟、搜集和分析相关的信息,对所学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再经过引导步入新的知识境界。使学习主体参与教学,形成发现问题——积极探究——追求创意的模式,促进学与教的优化。具体表现为: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找出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点”来,把教学内容细化为具体“学习任务”,通过“校校通”或“校园网”用课件、网页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 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