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后桃园天皇

后桃园天皇

后桃园天皇
后桃园天皇

后桃园天皇

后桃园天皇(1758年8月5日-1779年12月16日),桃园天皇第一皇子,母亲是女御一条富子(恭礼门院),名叫英仁。因为桃园天皇早逝,而他年纪尚小,故先由其姑母智子内亲王继位为后樱町天皇。1768年,被封为皇太子,并于1770年即位,后樱町上皇辅政。然而后桃园天皇本身体弱多病,于1779年过世,只有一女欣子内亲王。因此,众人由闲院宫家迎立养子,是为光格天皇。后桃园天皇葬在京都的月轮陵。

后桃园天皇第118代天皇在位期间:1770年5月23日-1779年12月16日时代:江戸时代年号:明和安永首都:京都居所:京都御所陵墓:月轮陵皇子:女欣子内亲王(光格天皇中宫)女御:近卫维子父亲:桃园天皇母亲:藤原富子

母亲是女御一条富子(恭礼门院),名叫英仁。因为桃园天皇早逝,而他年纪尚小,故先由其姑母智子内亲王继位为后樱町天皇。

父亲是桃园天皇(1741年4月14日-1762年8月31日),樱町天皇第一皇子,生母是典侍姊小路定子(开明门院),五岁时由樱町天皇嫡妻,即女御二条舍子(青绮门院)收为嫡子。名叫遐仁,幼名为八穗宫、茶地宫。1747年,接受父亲樱町天皇让位,三年后上皇过世。桃园天皇在位期间,曾于宝历八年(1758年)发生过所谓的「宝历事件」,因为这件事,许多公卿遭到处份。1762年,天皇过世,葬于京都月轮陵。

姑母后樱町女皇日本历史上的最后一位女天皇。她的父亲是樱町天皇,母亲是二条藤原家关白吉忠的女儿,也就是被称为准后女御的青绮门院舎子。在皇权飘零的幕府时代,肥后国守的曾外孙女也可以登上天皇之位,对于天照大神的纯正血脉而言,这也是一种无言的悲哀吧。后桃园天皇是桃园天皇的长子,自小师从姑母后樱町上皇。1779年,后桃园天皇病死,近支皇族绝嗣。于是,东山天皇曾孙,8岁的兼仁亲王入继大统,成为光格天皇。

后桃园天皇,叫英仁。桃园帝第一子。母恭礼门院藤原氏,关白兼香女。

明和七年(庚寅)十一月,受禅。(纪元二千四百三十年庚寅岁十一月廿四日践祚。)八年(辛卯),宗义功小吏在朝鲜釜山浦,猎获二虎。夏四月,即位于紫宸殿,时年十四。(近代帝王系谱。四月廿八日即位。)冬十一月,摄政內前,复为太政大臣。(公卿补任、散状留。)

安永元年(壬辰)春二月,江户火,延烧郭內。诸门楼堞、侯邸商户,及宽永寺,皆荡烬。盖明历以降之大灾也。明和九年十月十六日改元,续王代一览作十一月十六日。《昭明文选》东京赋云:“寿安永宁。”秋七月,西海大风水。长崎海溢,舸舶皆漂上街。八月,南海、东海大风。屋倒树拔,人畜多死。(续王代一览、风也集。)九月,家治铸银币。文曰:“以南镣八片,换小判一两。”其量二匁七分,谓之二铢银。(续王代一览。铸二铢银。)二年(癸巳)春三月,天皇患痘。(一本续王代一览。)三年(甲午)春三月,诏神祇伯源资显,修稻荷祭。秋八月,右马大允津田义见、图书少允田村广敬、左卫门大卫服部广雄,处斩。流高屋康昆、藤木保显等。

四年(乙未)春三月,修后醍醐天皇四百五十年斋于伯耆安养寺。(十三朝纪闻。)五年(丙申)夏四月,天下麻疹。(风也集。)是岁,池野无名,杀。六年(丁酉),清鮑以文收太宰纯所定《古文孝经》于知不足齐养书中。至是,刻本始來。(十三朝纪闻。)七年(戊戌)春二月,內

前辞关白、太政大臣。左大臣尚实为关白。(公卿補任、宣下留。)三月,伊藤长坚,歿,年八十五。字才藏。仁斋第五子,博学能文,仕纪伊藩。秋七月,京师大水。阙下诸第墙,及白川、堀河等石桥,大概皆坏。(风也集、一本续王代一览。)八年(己亥)春二月,家治世子权大纳言家基,梦,年十八。赠正二位内大臣。(续王代一览。)秋九月,帝不豫。大隅、萨摩地大震。樱岛焚。至十月,火始灭。(鹿儿岛名胜考、北窗琐谈。)十一月,帝崩,年二十二。(皇胤绍运录。十一月九日崩。)十二月,藏于泉涌寺。称后桃园院。(年代略记。)

古代天皇日本最早的神话书籍古事记称,日本天皇乃是日本神话中的创世之神天照大神之后裔,成为日本君权神授的依据。旧时的日本史书一直宣称天皇是万世一系的,即所有天皇都来自同一家族,日本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王朝更迭。事实上,中古时期的日本小国林立,最后由位于本州岛中部(奈良)的大和国家实现统一,大和也就成了日本的别称。大和朝廷成立前出现过多次王位的争夺,或许也改易过多个朝代。然而当时的历史纪录靠口头背诵神话的史官,而没有可以证明的文字史料留下,是以无由查证。仅有中国陈寿《三国志》的东夷传倭人条可做参考。然而该纪录却是转录而来,并非一二级史料,却文中可以看出中日语延误译的问题。虽在《日本国史略》中有“自天照皇太神创业垂统,而神武天皇初都中国、一统天下,历正天皇正统一系,亘万世而不革。天下即一人之天下。”一辞,不过“万世一系”四字则是到19世纪末明治维新左右才形成,写入大日本帝国宪法之中。天皇作为日本实际最高统治者的时间并不长。自公元6世纪大和国征服本州岛和九州岛的大部分地区后,天皇的权力达到顶峰。但从10世纪开始,日本经历了摄关政治、源平相争、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安土桃山时代、江户幕府,天皇权力被架空了近一千年的时间。直至明治天皇睦仁才重新掌权。裕仁(昭和)在位时期发动了侵略中国和亚太其他国家的大战。近代日本战败后,在美国的主持下建立议会民主制。但为了顺应日本民意,允许天皇作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保留下来。1946年,美国迫使昭和天皇裕仁发表了“人间宣言”,承认天皇也与平民无异,只是受国民拥戴的国家象征。现代日本天皇的主要职责是任命首相(内阁总理大臣),批准法律、政令及条约,召集国会,批准国务大臣的任免,出席礼仪性的外事活动和国家典礼等。

后桃园天皇葬在京都的月轮陵。

月轮陵位于京都府京都市东山区(今熊野泉山町)泉涌寺内,葬有十二位天皇:四条天皇、后水尾天皇、明正天皇、后光明天皇、后西天皇、灵元天皇、东山天皇、中御门天皇、樱町天皇、桃园天皇、后樱町天皇、后桃园天皇。此外亦包括:阳光太上天皇(后阳成天皇御父)后水尾天皇皇后源和子(本名德川和子)灵元天皇皇后藤原房子东山天皇皇后幸子女王中御门天皇女御赠皇太后近卫尚子樱町天皇女御尊称皇太后藤原舎子桃园天皇女御尊称皇太后藤原富子后桃园天皇女御尊称皇太后藤原维子

1.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全文

日本停战诏书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共荣之乐,斯乃皇祖皇宗之遗范,亦为朕所拳拳服膺者。前者,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战以来,已阅四载,虽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之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之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朕对于始终与帝国同为东亚解放而努力之诸盟邦,不得不深表遗憾;念及帝国臣民之死于战阵、殉于职宁、毙于非命者及其遗属,则五脏为之俱裂;至于负战伤、蒙战祸、损失家业者之生计,亦朕所深为轸念者也。今后帝国所受之苦难固非寻常,朕亦深知尔等臣民之衷情,然时运之所趋,朕欲忍其所难忍,堪其所难堪,以为万世开太平。 朕于兹得以维护国体,信倚尔等忠良臣民之赤诚,并常与尔等臣民同在。如情之所激,妄滋事端,或者同胞互相排挤,扰乱时局,因而迷误大道,失信义于世界,此朕所深戒。 宜举国一致,子孙相传,确信神州之不灭,念任重而道远,倾全力于将来之建设,笃守道义,坚定志操,誓必发扬国体之精华,不致落后于世界之进化。尔等臣民其克体朕意。 御名御玺 昭和二十年八月十四日 附:日文原文 終戦の詔勅詔書 朕深ク世界ノ大勢ト帝国ノ現状トニ鑑ミ非常ノ措置ヲ以テ時局ヲ収拾セムト欲シ茲(ここ)ニ忠良ナル爾(なんじ)臣民ニ告ク朕ハ帝国政府ヲシテ米英支蘇四国ニ対シ其ノ共同宣言ヲ受諾スル旨通告セシメタリ 抑々(そもそも)帝国臣民ノ康寧ヲ図リ万邦共栄ノ楽ヲ偕(とも)ニスルハ皇祖皇宗ノ遺範ニシテ朕ノ拳々(けんけん)措カサル所曩(さき)ニ米英二国ニ宣戦セル所以(ゆえん)モ亦(また)実ニ帝国ノ自存ト東亜ノ安定トヲ庶幾(しょき)スルニ出テ他国ノ主権ヲ排シ領土ヲ侵スカ如キハ固(もと)ヨリ朕カ志ニアラス然(しか)ルニ交戦已(すで)ニ四歳ヲ閲(けみ)シ朕カ陸海将兵ノ勇戦朕カ百僚有司ノ励精朕カ一億衆庶ノ奉公各々最善ヲ尽セルニ拘ラス戦局必スシモ好転セス世界ノ大勢亦我ニ利アラス加之(しかのみならず)敵ハ新ニ残虐ナル爆弾ヲ使用シテ頻ニ無辜(むこ)ヲ殺傷シ惨害ノ及フ所真ニ測ルヘカラサルニ至ル而モ尚交戦ヲ継続セムカ終ニ我カ民族ノ滅亡ヲ招来スルノ

日本天皇投降诏书的秘密

1945年7月17日,在柏林郊区波茨坦,杜鲁门、丘吉尔、斯大林开了一个美英苏三巨头会议。其中心议题是对投降后的德国的处置和对日战争结束后的善后处理问题。虽然会议中途英国首相交班,由艾德礼接替了丘吉尔,但会议本身进展顺利。会议的最后一天,即7月26日,以美、英、中三国名义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波茨坦公告》的发布国增加了未参加会议的中国,却没有苏联的名字,这是因为当时苏联还没有对日宣战。《波茨坦公告》的主要内容就是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两天以后,即7月28日,日本总理大臣铃木贯太郎无视《波茨坦公告》发表了以坚持继续战争为主旨的讲话。8月6日美国向广日本天皇投降诏书的秘密 □吕古宸 译116

岛投下了原子弹。两天后的8月8日,苏联突然对日宣战。次日,长崎也被投下了原子弹。 8月9日深夜11时半,皇宫里召开了御前会议,围绕着外务省大臣东乡茂德呈交的议案进行了讨论。其议案的内容是:“基于对《波茨坦公告》中不包含要求改变日本天皇在国法上的地位的理解,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因为议论纷纷,意见始终不能统一,会议进行到10日凌晨2时30分,总理大臣铃木发言请求天皇裁断,他说:“事已至此,只有仰求圣断了。” 天皇道:“一向闻说有获胜之自信,然迄今实际行动与计划并不一致……在如此状况下,与以号称机械化的美英军作战,恐无胜算,朕赞成外务大臣之原案。” 就这样,天皇下了结束战争的决断。天皇是依据什么,决意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呢?这在很长时间成为现代史上的一个谜。 向天皇上奏战况者是陆军大臣及仅次于此地位的人物。他们所提供的情报正如天皇谈话中曾说的,大部分带有主观愿望上的臆测色彩。假如天皇以这些情报为判断依据,以会议上的多数为准来下判断,那么结束战争的时日很有可能被长时间推迟。 那么在那天深夜的御前会议之前,天皇已对《波茨坦公告》的内容,准确地掌握到什么程度呢?这里,与一个年青的外交官的登场密切相关。他名叫吉贺赖久,1944年9月,由于战时特别措施,在东京大学法学系提前毕业,后进入外务省,被分配到调查局的。此时,吉贺不过26岁,却对天皇下决心接受《波茨坦公告》给予了很大的影响。 《外务省的见解》的完成 时间回溯到1945年7月26日上午,在被轰炸而消失了的外在历史档案里历史宽带 117

日本天皇终战诏书(包括日文原文和中文译文)

《日本天皇终战诏书》 ------------(包括日文原文和中文译文) 《终战诏书》全文(中译)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公荣之乐,斯乃皇祖皇宗之遗范,亦为朕所眷眷不忘者。前者,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他国之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交战已阅四载,虽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克已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乎!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朕对于始终与帝国同为东亚解放而努力之诸盟邦,不得不深表遗憾:念及帝国臣民之死于战阵,殉于职守,毙于非命者及其遗属,则五脏为之俱裂;至于负战伤,蒙战祸,失家业者之生计,亦朕所深为轸念者也。今后帝国所受之苦固非寻常,朕亦深知尔等臣民之衷情,然时运之所趋,朕欲忍所难忍,耐所难耐,以为万世之太平。 朕于兹得以维护国体,信倚尔等忠良臣民之赤诚,并常与尔等臣民同在。若夫为情所激,妄滋事端,或者同胞互相排挤,扰乱时局,因而迷误大道,失信义于世界,此朕所深戒。宜举国一致,子孙相传,确信神州之不灭。念任重而道远,倾全力于将来之建设,笃守道义,坚定志操,誓必发扬国体之精华,不致落后于世界之进化。望尔等臣民善体朕意。 《终战诏书》日文全文 朕深く世界の大勢と帝国の現状とに鑑み、非常の措置を以て時局を収拾せむと欲し、茲に忠良なる爾臣民に告ぐ。 朕は帝国政府をして米英支蘇四国に対し、其の共同宣言を受諾する旨、通告せしめたり。 抑々、帝国臣民の康寧を図り万邦共栄の楽を偕にするは、皇祖皇宗の遺範にして朕の拳々措かざる所、曩に米英二国に宣戦せる所以も、亦実に帝国の自存と東亜の安定とを庶幾するに出て他国の主権を排し、領土を侵すが如きは固より朕が志にあらず。然るに交戦已に四歳を閲し朕が陸海将兵の勇戦、朕が百僚有司の励精、朕が一億衆庶の奉公各々最善を尽くせるに拘らず、戦局必ずしも好転せず。世界の大勢、亦我に利あらず、加之敵は新に残虐なる爆弾を使用して頻りに無辜を殺傷し惨害の及ぶ所、真に測るべからざるに至る。而も尚、交戦を継続せむか、終に我が民族の滅亡を招来するのみならず、延て人類の文明をも破却すべし。斯の如くむば、朕何を以てか億兆の赤子を保し皇祖皇宗の神霊に謝せむや。是れ、朕が帝国政府をして共同宣言に応せしむるに至れる所以なり。 朕は帝国と共に終始東亜の解放に協力せる諸盟邦に対し、遺憾の意を表せざるを得ず。帝国臣民にして戦陣に死し、職域に殉し、非命に斃れたる者、及び其の遺族に想を致せば五内為に裂く。且、戦傷を負ひ、災禍を蒙り家業を失ひたる者の厚生に至りては、朕の深く軫念する所なり。惟ふに今後、帝国の受くべき苦難は固より尋常にあらず。爾臣民の衷

日本战后天皇制的形成

2013年2月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Feb.,2013第31卷第1期JOURNAL OF SOCI AL SCIENCE OF JIA MUSI UNIVERSI TY Vol.31 No.1 论日本战后天皇制的形成 贾 璇 (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6) [摘 要]战后初期美国占领军总部在军事、政治、经济、教育及文化等各个领域对天皇制进行了改造,旨在建立起最有助于实践美国占领政策的政治秩序。 日本国宪法 的公布,标志着绝对主义天皇制的瓦解和战后天皇制的形成。虽然 日本国宪法 中对于天皇和天皇制的规定,较之战前的 明治宪法 出现了质的变化,但是制宪指导思想上的矛盾,必然决定了 日本国宪法 的局限性。 [关键词]战后天皇制;民主化改革; 日本国宪法 ;进步性;局限性 [中图分类号]K3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82(2013)01-0143-03 虽然天皇制在战后被延续了下来,但美国政府和占领军当局绝不希望带有法西斯军国主义性质的绝对主义天皇制的存在。美国政府试图在摧毁战争策源地、永久排除日本对美国可能会造成的威胁的前提下,将日本变为自己在远东的附属国。为完成这一目标,最有效的控制方式,就是将天皇的权威与权力相剥离。保留并充分利用天皇的权威,为美国所用。而从军事、政治、经济、教育及文化等多个方面铲除天皇的权力基础,摧毁绝对主义天皇制。即在保留天皇制的外壳的同时,对其进行非军事化、民主化改造,建立起最有助于实践美国占领政策的政治秩序。1946年11月3日,在美国干预下制定的 日本国宪法 正式对外公布,将部分改革成果以法律制度的形式肯定下来。该宪法的公布,也标志着绝对主义天皇制的瓦解和战后天皇制的形成。 一、美国占领军对天皇制的改造 战后初期美国占领军总部发布了一系列指令,在军事、政治、经济、教育及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了改革,其中的多项改革措施直击天皇的权力基础,旨在摧毁绝对主义天皇制。 首先,在军事上, 美军占领日本后,对日本的战争机器采取了严厉措施,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就解除了700多万日军的武装,解散了大本营、海军省、陆军省、参谋本部、军令部等一切军事机构,并废除了 兵役法 、 国防保安法 及 国家总动员法 等军事法令。从根本上消除了法西斯军国主义赖以压迫本国人民、对外侵略战争的军事机构、军队及法律依据 [1](P65),彻底摧毁了天皇制的军事基础,使天皇的统帅权随之消失。 其次,在政治上,1945年10月4日,盟军总司令部发出 关于废除对政治、公民、宗教自由限制的备忘录 ,也被称为 自由指令 。一方面着手瓦解天皇的权力机构。从内务省官职中罢免了内务大臣、警保局长、警视总监、警察部长等要职,废除了特高警察机构。另一方面大力推行政治民主化措施,冲击天皇的统治权。近代天皇制时期的 大日本帝国宪法 对于言论、集会和结社等自由附加了一条限制,即 只要不扰乱安宁的秩序 。这是维护近代天皇制的一大法宝。自由指令则摧毁了这一限制。命令在政治、宗教信仰和公民权方面给国民以完全的自由,允许公民自由议论国体、天皇和政府。 [2]1946年1月4日,盟军总司令部又发布两项政治整肃指令。 第一项规定:取缔一切支持日本军国主义、国家主义的政党及社会组织 ,按照这一指令,实际被取缔的相关团体多达147个。 第二项指令是解除公职令,命令日本政府解除战争期间军国主义政党、社团组织的领导骨干和职业军官的公职。1947年整肃进入第二阶段,扩大到地方政府官员及经济界、出版界的头面人物。 [3]这两项指令瓦解了地方军国主义势力,摧毁了法西斯主义天皇制原有的社会组织基础。 再次,在经济上,1945年11月20日,下令冻结皇室所有财产,禁止动用 内帑金 (天皇金库中的钱财)。在战前,天皇及皇室积聚了庞大的财产。据1945年10月30日公布的数字显示,天皇的财产总计有15.9亿多日元。如果加上皇族的财产,数量更为惊人。这些庞大的财产构成了原有天皇制牢固的经济基础。因此,盟军总司令部在进驻日本不久后就冻结了皇室的所有财产,瓦解了皇室的经济基础。盟军总司令部在占领日本后,随即进行了经济方面的三大民主改革。其一是解散财阀, 1945年9月25日,盟军总司令部发表 解散财阀 的指令。11月4日,日本政府提出了具体方案,经盟军总司令部批准后开始实施。其二是农地改革,1945年12月9日,盟军总司令部向日本政府发出改革日本土地制度的指令。1946年11月日本政府公布了 创设自耕农特别法案 和 农地调整法改正法律案 。其三是劳动立法, 1945年12月,制定了 工会法 ,承认工人组织工会的权力和自由。1946年9月,公布了调整劳资争端的 劳动 143 [收稿日期]2012-11-20 [基金项目]2011年度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L11DSS006) [作者简介]贾璇(1978-),女,黑龙江佳木斯人,博士,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从事日本文化研究。

天皇介绍

天皇 一至三世纪日本首领称“王”或“君”,约到四--五世纪诸王的联合体设在大和地方,其首领改称为“大王”。大约七世纪,圣德太子时代,公布宪法十七条,当时受中国儒教的影响,把大王改为天皇。天皇的称号出自《日本书记》一书中遣隋使图书及法隆寺药师像铭文。“天皇”两字意为“帝王”。第一代天皇为神武天皇。天皇的权利超越任何豪族。大化改新后的半个世纪,日本实行中央集权,天皇的权利到达官僚制的顶点,天皇亲理朝政。特别到天武天皇时,平息了壬申之乱,威望倍增,国民崇天皇为神,迎来了古代天皇的黄金时代。 镰仓时代是天皇政权转向幕府的过渡时期,镰仓幕府时代武家势力兴起,权利逐渐转向幕府。 近代前期是战国时代,日本成为分裂国家。天皇被排斥在政治之外。 江户时代,天皇与政治完全无缘,只留下授予律令性的官位(一种荣誉)和拥有制定年号的权利。 1867年,德川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把国家政权奉还明治天皇,但实际上不是奉还,应当说是让权。明治政府最初的政者形态是太政官政治,天皇在形式上成为律令性亲政君主。 现代日本天皇的主要职责是任命首相(内阁総理大臣),批准法律、政令及条约,召集国会,批准国务大臣的任免,出席礼仪性的外事活动和国家典礼等。 皇室是天皇和皇族的统称。皇族包括皇后、太皇太后、皇太后、亲王、亲王妃、内亲王、王、王妃、女王。皇室中无姓氏,天皇赐予皇室人员“宫”的称号。明治宪法时,皇室成员与一般臣民不同,不登记户口,也不受国家法律的制约,只受到皇室令的约束。二战后的新宪法规定,除继承皇位即摄政资格外,无任何政治特权。而且规定皇室成员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皇位由皇族血统的男子继承,如天皇长子、长孙以及长子的子孙、天皇次子及其子孙、天皇兄弟及其子孙、天皇伯父、叔父及其子孙等。天皇驾崩之时,皇嗣(应该继承皇位的第一个人)立即继位,天皇及其皇族不许收要养子。 天皇比日本首相地位高,但政事全由首相负责 日本把裕仁天皇生日4月29日定为日本的建国纪念日。裕仁,日本第124代天皇,昭和军阀集团的最高领袖,一个绑架日本国家而逃脱了审判的战犯。一个把自己打扮成和平天使的虚伪者。一个以海洋生物学者而闻名的科学家。以他的年号命名的昭和时代 (1926-1945)充满了暗杀,血腥和暴力,以他名义发动的支那事变和太平洋战争导致了数千万无辜人民的死亡。 太政官 太政官(だいじょうかん、おおいまつりごとのつかさ)是日本旧设的机关,始于大宝律令及 终于内阁制的施统行。太政官是一个理立法、行政、司法与及管辖八省百官的机关,相当于中国 隋唐的尚书省,自大宝律令律令施行后,就是朝廷中最上位的机关。太政官与神祇官合称二官,

日本天皇的地位研究

日本天皇的地位研究 摘要天皇文化承载着日本数千年历史,其存在与发展对于不同时期的日本社会产生过不容忽视的重大影响。日本民族创造了天皇文化,而天皇文化也塑造着日本民族。本文将以时间为线索探究日本历史上不同时期天皇地位的差异。 关键字天皇日本宪政 在如今的许多有关日本侵华战争的文学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穷途末路的日本军官朝着北方遥敬天皇,誓言对其忠贞并切腹自杀。《史记·刺客列传》中豫让、聂政这样的刺客为报知遇之恩,以身犯险,蹈死不顾的英雄气概千古之下令人心折。与这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刺客相比,犯有侵略罪行的日本武士之死固然难以令人心生敬意,然而他们用结束生命来表达的对于天皇的忠诚仍然震人心魄。 几千年以来,天皇对于日本人精神、思想的建构就具有重要意义。天皇文化承载着日本数千年历史,其存在与发展对于不同时期的日本社会产生过不容忽视的重大影响。日本民族创造了天皇文化,而天皇文化也塑造着日本民族。本文将以时间为线索探究日本历史上不同时期天皇地位的差异。 一.日本历史天皇的地位的演变 (一)古代天皇制时期 “天皇”一语原是中国道教用语, 表示宇宙最高神天帝之意,直到公元7世纪,日本统治者为了加强王权的权威性才用“天皇”取代了之前的“大王”这一称谓。 日本作为亚欧大陆最东边一个面积狭小孤悬海外的岛国,其远古时期的岛民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对以太阳神为中心的诸神具有天然崇拜。基于此,当时大和朝廷的皇族便利用这样的信仰体系巧妙地神化了天皇。根据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后裔,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则是天照大神的孙子的玄孙,其作为天照大神的神使带着草薙剑、八坂琼勾玉和八咫镜三种神器来统治人世。 古代天皇制时期又可分为三个阶段: 1.从大化改新到平安时代前期: 日本推古天皇时期(公元六七世纪),圣德太子摄政。那时,东亚的中国已经进入了辉煌灿烂的隋唐时期。当此之时,弹丸岛国上的日本引进汉字、宗教,不断神化天皇。以唐朝为范式,通过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官僚制、土地赋税制以及律令制度,使得天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得到了行政、财政和法律的保证, 天皇成为天下最有势力者。其后通过法律的形式,逐步确立以天皇为中心的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天皇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掌握着最高祭祀权和政治统治权。 2.从平安时代中期到镰仓幕府时期之前 公元9世纪开始,随着班田制的瓦解和庄园制的兴盛,享有特权的官僚贵族集团掌握了政治权力,天皇则渐渐远离了权力中心,中央集权制衰落。九世纪中期,天皇大权旁落,关白成为实际上的最高权力拥有者,由此,藤原氏把持朝政200多年。1 1刘立善《没有经卷的宗教---日本神道》,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22页。

日本天皇制度

天皇制 一、起源 日本最早的神话书籍《古事记》称,日本天皇是日本神话中的太阳神天照大神的后裔,在《日本国史略》中也有“自天照皇太神创业垂统,而神武天皇初都中国、一统天下,历正天皇正统一系,亘万世而不革。天下即一人之天下。”一辞。旧时的日本史书一直宣称天皇是“万世一系”的,即所有天皇都来自同一家族,日本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王朝更迭。 实际上,到6世纪末7世纪初推古女王时期,才开始出现“天皇”这一称谓。推古对皇统谱做了进一步的加工,除了续写钦明以来的皇统谱之外,一个最大的举措就是确立了皇统的源头。[1]其具体做法是,以660年作为日本第一代天皇的即位之年。在皇统谱上又增加了9代天皇,神武一绥靖一安宁一懿德一孝昭一孝安一孝灵一孝元一开化。 二、发展 (一)、古代天皇 公元4世纪中期,今天皇族的祖先统一了割据的小国,在关西地区建立了大和政权。大和政权吸收了中国的高度文明,开始使用汉字。6世纪,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 公元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标志着日本皇室开始从古坟时代进入了奈良时代,同时也迎来了律令国家的兴盛时期。与后世相比,奈良时代与此前的古坟时代基本上是男女天皇分掌天下:从公元592年至公元7781年近200年间在位的18位天皇中,女性占了8位。 8世纪末,日本将都城移至平安京。平安朝初年,皇室乃至公卿贵族和文人墨客都大力推崇菊花之美。中国每年的九月初九重阳节在日本又称菊节。在这一天,皇太子率诸公卿臣僚到紫宸殿拜谒天皇,君臣共赏金菊、共饮菊酒。因此平安朝留给人们菊黄蟹肥的印象。 10~11世纪时,皇室的外戚藤原氏垄断政权长达200多年,皇权开始旁落。醍醐、冷泉、圆融、花山几位天皇禅位后被迫退隐寺院,与青灯古佛相伴。史称“院政时代”。 12世纪末,源赖朝在镰仓建立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幕府政权,从此产生了武士政权,日本开始成为一个军事封建国家。1333年,镰仓幕府垮台,后醍醐天皇在足利义满的协助下重返京都,史称“建武中兴”。但三年后,足利义满又立光明为新天皇,将后醍醐赶出京都。后醍醐逃到吉野另立朝廷,日本自此分为南北朝,但大权仍在足利手中。 1467年应仁之乱爆发,日本进入长达100年的战国时代。 16世纪中叶,织田信长横刀而起决心以武力统一日本。1573年信长推翻足利幕府,三年后在安土城建造城堡作为大本营,史称“安土时代”。1582年他被一个心怀不满的家臣所弑,织田家重臣羽柴秀杀死了叛臣,并于1590年完成了信长的遗业,一统天下。后亲町天皇赐姓“丰臣”,并封“关白”一职。 1598年丰臣辞世,德川家康拥重兵睥睨天下。庆长五年(1600年)家康发动关原之战,建立起德川政权,战国时代遂告结束。庆长八年,德川家康在江户建立了幕府政权。此后260多年德川家统治日本全国,为日本带来了持久的和平。 元和九年(1623年),德川家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就职,下令锁国。由于闭关自守,幕藩体制迎来了安定时期。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自给自足的经营体系崩溃。18世纪起,幕藩体制开始动摇。 古代天皇制从593年推古天皇制即位到1868年明治维新,共1200多年。其中,天皇专权时间只有200余年,长时间由贵族和幕府将军执政,天皇处于从属地位。 (二)、近代天皇 江户幕府末期,幕府对内统治腐败人民起义不断,政局动乱;对外闭关锁国,软弱无能。尤其是1853年,美国特使佩里用炮火打开了日本国门,强迫幕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民众意识到不能再依靠幕府。[2]于是在孝明天皇的倡导下,发起了尊王攘夷运动和镇压尊攘派的运动,以及之后的倒幕运动。

试对比古代日本天皇制度与古代中国皇帝制的不同

试对比古代日本天皇制度与古代中国皇帝制的不同[摘要]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和模仿的国家,从《大宝律令》和《养老律令》 中不难看出,奈良、平安时期的官制,大部分是仿效唐代制度建立的。上自天皇下至地方官吏的设置和职责,基本上与中国的相应官吏的设置和职责近似。因此,古代天皇制具有明显的中国印记。但是,世界上毕竟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日本天皇制虽然从古代中国帝制那里学去了不少东西,但是其中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本文试分析了一下古代日本天皇制度与古代中国帝制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万世一系;异姓革命;二元化权力体系;君主专制;宗教性 1 万世一系与易姓革命 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断改朝换代的古代中国形成鲜明对比,日本形成了绝无古今的“万世一系”这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独特现象。 据沈才彬先生统计,自秦至清朝共194 个皇帝的退位状况,大致可分自然退位(病死)、让位、自杀、他杀、废位或强制退位五种类型。其中正常退位的皇帝占2/3,非正常退位的皇帝占1/3。换言之,每3名皇帝中,就有1名未得善其终。日本的情况却大相径庭:最早使用天皇称号的推古天皇至昭和天皇共92代、90名天皇。这其中,非正常退位的天皇仅为14 人,即便这14 名非正常退位的天皇,皇位更替也只限于皇族内部从没有发生过类似中国那样的改朝换代、皇统断绝。中国儒家的天子思想主张受天命者取代失天命者的最理想的方式是尧、舜禅让,其次是汤、武革命。可是,实际上中国历代多选择了汤、武革命。日本与之相反,更多的是采用皇族内部的让位,将汤、武革命束之高阁。 那么,究竟为什么中日的皇权更替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呢?其实,日本天皇万世一系以及古代中国不断改朝换代都是各国特殊国情的产物,这些特殊国情包括政治观念、政治习惯、思想文化等诸多因素。 (1)根本原因。日本天皇主要作为精神权威存在。在天皇制形成以后的历史时期中,天皇在政治实践中主要作为精神权威而不是世俗行政权力的拥有者,远离政治权力的核心,即保持了天皇制的“万世一系”,同时也是天皇制二元政治特征形成的根本原因。本文认为,正是由于天皇在日本政治实践中长期保持着精神权威的地位,就造成作为政治的一极存在,而世俗大权则转移到臣属名义的贵族官僚手中。 (2)权力主导者因素。政治观念与政治习惯。武心波先生认为,日本天皇之所以能存在下去,与日本历代统治者“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治理与统治功能有关。凡是新幕府上台后都会发现,天皇氏神地位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逾越性,仅靠武力是无法让各“大名”彻底臣服的,还必须借助天皇的威望,将之作为统一的精神象征来诏令天下,文武并用,才能收到治理的最大效果。历代幕府为了维护统治,总是不遗余力地将天皇揽在怀中,充分占有与享用这一资源。幕府统治

日本天皇世系表2

日本天皇世系年表 世系天皇名称1、在位/2、生没年号及备注 第1代神武天皇1、前660 ~前585 传说中日本的开国天皇 第2代绥靖天皇1、前581 ~前549 第3代安宁天皇1、前549 ~前511 有说安宁天皇元年为前548年第4代懿德天皇1、前392 ~前291 第5代孝昭天皇1、前475 ~前393 第6代孝安天皇1、前392 ~前291 第7代孝灵天皇1、前290 ~前215 第8代孝元天皇1、前214 ~前158 第9代开化天皇1、前158 ~前98 有说开化天皇元年为前157年第10代崇神天皇1、前97 ~前30 第11代垂仁天皇1、前29 ~70 第12代景行天皇1、71 ~130 第13代成务天皇1、131~190 第14代仲衷天皇1、192~200 神功皇后1、201~269 神功皇后摄政 第15代应神天皇1、270~310 第16代仁德天皇1、313~399 第17代履中天皇1、400~405 第18代反正天皇1、406~410 第19代允恭天皇1、412~453 第20代安康天皇1、453~456 有说安康天皇元年为454年 第21代雄略天皇1、456~479 有说雄略天皇元年为457年 第22代清宁天皇1、480~484 第23代显宗天皇1、485~487 第34代仁贤天皇1、488~498 第25代武烈天皇1、498~506 有说武烈天皇元年为499年 第26代继体天皇1、507~531 有说继体天皇卒年为534年 第27代安闲天皇1、531~535 有说安闲天皇元年为534年 第28代宣化天皇1、535~539 有说宣化天皇元年为536年 第29代钦明天皇1、539 ~571 2、不详~571 第30代敏达天皇1、572~585 2、538~585 第31代用明天皇1、585 ~587 有说用明天皇元年为586年 2、不详~587 第32代崇峻天皇1、587~592 有说崇峻天皇元年为588年 2、不详~592 第33代推古天皇1、592~628 女皇 2、554~628 有说推古女皇元年为593年 第34代舒明天皇1、629~641 2、593~641

日本近代天皇制的形成

日本近代天皇制的形成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张建朝 关键词:幕府统治的完结,明治维新,三大支柱,明治宪法 简要:在与二战有关日本的影视资料和文字资料中,我们经常会听到﹑看到到天皇万岁,为天皇战斗死而无憾,大日本皇军等相关言论和记录,这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日本奉行“皇道”(即“天皇以仁德治国之道和向世界宣扬皇道”)的事实。可以说,那时的日本社会把天皇看成是神,无比尊贵,神圣不可侵犯,天皇在日本人心中无处不在!那么,日本近代的天皇制是怎样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略谈一下。 19世纪的日本,跟中国很相似,幕府对内统治腐败,人民起义不断,政局动乱;对外闭关锁国,软弱无能,特别是在1956年美国佩里舰队到达日本,强迫幕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后,其他列强也如法炮制,这更加剧了日本幕府的统治危机。而这时的日本天皇,也逐渐强大起来,因为人们意识到,不能再任凭幕府的腐败统治了.于是,在天皇的倡导下,倒幕运动运动轰轰烈烈开展了起来。由于日本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基础比较薄弱,天皇在民间的传统威望又很高,战争胜利的天平很快就倒向了天皇一派。幕府的腐败统治被推翻了,在日本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的新政权。 在日本近代天皇制的建立过程中,孝明天皇,伊藤博文等人无疑起了很大的作用。孝明天皇(1831年7月22日-1867年1月30日)是日本第121代天皇(在位:1846年3月10日-1867年1月30日)。讳统仁,幼名熙宫。在位时代的德川将军是:第12代将军德川家庆、第13代将军德川家定、第14代将军德川家茂、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1】他于1846年8月,向幕府下达推动异国船对策的《意旨书》,并且从1847年开始,孝明天皇的活动突然活跃起来,发布许多“宸翰”。因为那时,美国以第二次鸦片战争为背景,强迫日本签订包括通商和外交的安政条约,这极大刺激了他的民族心,自豪感和民族责任心。在孝明天皇在位时期,发生了尊王攘夷运动和镇压尊攘派的运动,还形成了宫廷内独裁理论和幕末国家论等重要思潮。通过这些运动和思潮,大大加强了天皇的威信和尊严,为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的开端,日本资本主义从此建立并且发展起来,它是日本国发展的国内因素,和其周围的国际因素乃至世界史的制约性,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明治维新也是日本近代史上破天荒的大事,它使日本由贫穷走向先进,由农业社会进入了工业社会,也使近代天皇体制更加牢固地建立起来。它的本质,是在始于江户时代中期以后的统一国内市场基础上成立统一国家。当时,日本出现了以天皇为中心和以幕府为中心的许多有关国家统一的设计图。以天皇为中心的代表是伊藤博文等,以幕府为中心的代表是福泽等人。随后,在倒幕运动中,倒幕派取得了胜利,奠定了天皇为中心的政权的军事和政治基础。

日本天皇制在明治维新中的作用

日本天皇制在明治维新中的作用 摘要:日本天皇制已经走过近千年历程,天皇的政治权力一再起伏,但是其作为日本民族的精神象征却从未改变过。明治维新在日本开始后,天皇制这一日本传统的核心与明治维新所提倡的宪政避免的发生了冲突。但是明治领导人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并且利用天皇制为其改革架桥铺路。天皇制和天皇本人在明治维新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日本的天皇制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天皇制很容易使我们想到中国的君主制,但是又和我国古代的君主制有着巨大的差别。日本的天皇制讲求“万世一系”,即不论日本政局如何变化,天皇的世系和地位都不能发生变化,事实上日本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从公元七世纪日本确立天皇制以来,不管是日本社会发生了多么大的变革,即便是在将军掌握国家政权的几个世纪里,天皇的朝廷都没有发生更替,尽管天皇在古代历史上的实际权力时起时落,但是精神权威却一以贯之。这是在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个奇特现象。即便是在当今作为第二经济大国的日本,现代文明突飞猛进,但是日本国民对于天皇制的存在极少抱有异议。在英国等君主立宪制国家,君主及皇室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君主作为国家象征的意义日趋减弱,日益受到社会的质疑和责难,已难以为继。但是在在日本国民的心中,天皇和天皇制象征着日本的传统和文化,这种趋势并没有因为日本的战败而发生变化,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所以,研究天皇制在明治维新前后的发展,对于研究日本政治走向和未来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如何定义日本的天皇制?“日本的天皇制,一方面主要立足于地主这一寄生的封建阶级,另一方面还立足于正在急遽致富的贪婪的资产阶级。并一直和这些阶级的首脑结成极为紧密的持久性集团,并以相当的灵活性代表两个阶级的利益。于此同时,日本的天皇制保持着相对的独特的巨大作用和以似是而非的立宪形态略加粉饰的专制性质。”“作为国内的政治性反动和一切封建制残渣的主要支柱的天皇制国家机构,成为剥削阶级的现存独裁的坚固脊梁骨。”(1932年《关于日本的形势和共产党的任务的纲领》)这一定义明确提出了天皇制的矛盾本质:既是封建势力的代表,又是资本主义的支持者。这本身也深刻表现出了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后的社会性质,在资本主义的大发展中夹杂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而天皇,作为这两种势力的总代表,深刻影响了日本以后的发展。 日本古代的天皇制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天皇制两个时期,共1200多年。天皇制也经历了天皇专制阶段、贵族官僚专权阶段和幕府将军专权阶段。天皇的政治权力一直在减弱,天皇对于国家的控制也逐渐转移到贵族官僚和幕府将军手中。直到佩里叩开日本国门,日本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将军的权威和对国家的控制力日益衰弱,萨长等强藩不失时机地依靠天皇的神圣地位重新树立日本的精神象征,天皇重新握有了一定的国家权力。但是,不管政权如何易手,整个政治体制一直是在天皇制的框架之内进行微调,其本质并未发生变化。天皇制在其古代的发展过程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天皇的逐渐“神化”,这一点从历代天皇的谥号中就可以看出来。“天渟中原瀛真人天皇”、“高天原广野姬天皇”、“天之真宗丰祖父天皇”等等。天皇神化的宣传,对于确立古代天皇制无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清原大宫,升即天位。道轶轩后,德跨周王,握乾符而总六合,得天统而包八荒。”(日本古籍《古事记序》)这对于明治维新后,日本天皇制的变革也有着深刻的影响。可以说,天皇制并没有因为日本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