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共生与共存——论政治信任和社会信任

共生与共存——论政治信任和社会信任

共生与共存——论政治信任和社会信任
共生与共存——论政治信任和社会信任

前言

曾经有一幅漫画,背景是一家小卖部,顾客手里拿着刚买的一包香烟,在端详这是否是假烟,而店主则在检查刚收到的钱是否是一张假币。漫画直接讽刺的是假冒产品的泛滥,同时也非常形象地揭示了人们之间相互不信任的现象。不客气地说,我国目前的社会信用程度和社会信任度都是比较低的,其所造成的危害也是相当严重的。在广大农村,许多地方的道路等公共设施严重毁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诸多不方便,直接影响了人们的活动效率。村委会让各家摊钱来维护道路,但人们都拒绝出钱。表面上看原因是农民自私,对公益事业缺乏热情,不会算大账,实际上并不完全是这么回事,主要原因是对村干部的极度不信任,害怕各家摊的钱流入了村干部的腰包。所以,宁肯忍受各种不方便以及造成的利益损失,也不愿意让村干部占了便宜。正是这种不信任,使得许多公益事业无法开展,许多合作性事业无法起步,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前两年闹得纷纷扬扬的拖欠农民工的工资问题,有不少实际是由于三角债而形成的,包括一些政府部门也长期拖欠建筑企业的工程款,成为拖欠工资的主因。工人对企业不信任,难以调动生产的积极性;企业之间相互信任,合同履行率很低,难以进行有效的合作;企业对政府不信任,产生了许多短期行为。这些都反应出我国目前存在的信任问题已经十分的严重,并且影响到各个方面,给社会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社会结构的深入进行、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和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当代中国社会的信任模式正面临着全面而深刻的现代转型。随着个人活力的充分释放,自由选择空间的拓展,无论是在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以及政治生活中,整合这些细胞活力以形成整体合力的能力却没有得到相应提高,尤其是作为制度化的整合能力没有得到强化,于是出现了大量的无序性行为。其严重后果既表现为社会信任的普遍缺失,也表现为政治信任的流失。

本文旨在从理论上探讨社会信任、政治信任的涵义以及二者产生的内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二者之间的关系,以为日后研究当前我国当前社会信任和政治信任缺失的原因及其补救措施作理论上的铺垫。

一、社会信任

(一)基本含义

在某种意义上讲,信任是在没有取得对另一个人的充分认识和控制的情况下,愿意与他们合作,以一定的方式方法行事,更是一种行为或行动。信任是对被信任者的善意期望的一种确信,既是一种介于妄想症与愚蠢的信仰或者鲁莽的轻信之间的中庸之道,

又是社会人本应具有的一种品质。因此,我们可以对社会信任作如下定义:社会信任是在一定的知识信息的情景下,但是又不能或者没有必要对另一方实施绝对的监督与控制时,社会成员基于道德与利益的考虑,相信彼此在社会交往中会做出符合制度规则、契约要求或者自身利益的行为,因此对对方寄予一定的善意的期望并采取一定的行动使期望变为现实。社会信任是社会制度和文化规范的产物,是建立在法理或伦理基础上的一种社会现象。

1.社会信任的基本特征

社会信任作为一种普遍信任,与私人信任、熟人信任等特殊信任相比,有如下特征:

(1) 契约性

社会信任是社会成员间基于道德与利益的综合考虑作出的,是一种相互期望、相互寄托、相互依赖的心理契约。人们通过法律的强制性、权威性和道德的感染力、号召力,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达成共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减少社会摩擦,拆除交往壁垒,以合作、信任代替对抗与怀疑,追求社会生活的双赢。福山也指出信任可以在一个行为规范、诚实而合作的群体中产生,它依赖于人们共同遵守的规则和群体成员的素质。这里的规范、规则其实就是一种社会承诺,是联结社会成员的心理纽带,是隐性的契约。

(2) 感性

社会信任的超情感性是指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信任超越了情感因素,不以其为基础,超越人格熟悉与情感亲近,是一种普遍化的信任。它有别于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特殊信任,是社会成员因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社会中的大多数人,主要是知之甚少或与自身没有什么密切交往的人的信任。

(3) 道德性

社会信任的道德性是指社会信任具备德性的资格。德性是一种自愿的实践,它体现并发展我们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能力会成为一种习惯,从而对我们的行为起决定作用。信任涉及人际关系,靠个人的沟通而发展,当我们充分信任他人,认真倾听并虚心接受批评时,我们在改变着我们的沟通方式,使它变得更好,这种改变具有德性。即使当寄予信任换来的是背叛是伤害,仍不改变其属性,因为它从反面告诉我们对别人的信任回报以信任是极其可贵的。

(4) 公共品属性

如前所述,社会信任是全体社会成员间的隐性承诺,由全体社会成员践行,其利益性作用于全体社会成员,具有公共品的属性。当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牢记我为人人,人

人为我的诺言,对社会施以普遍的信任时,会削减交往的成本,提高交往的效率,最终造福所有社会成员。

(5) 风险性

社会信任的风险性是指对他人不可确定和不能控制的行为寄予一定的信任时总伴随有一定的风险。尽管我们对被信任者怀有善意的期望,但总是存在着被信任者失信于我们的时候。这种伤害不仅有精神方面的还有物质方面的。我们可能痛心地发现人们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好,并且因为相信了某些不该相信的人或事而感到后悔沮丧。这就是信任带来的风险。

(二)产生机制

作为理性行为的信任的发生,是建立在行动者对于信任可能带来的收益与成本的比较的基础之上。这种理性的比较所需要的信息,则主要通过两种基本机制来获得:一是根据过往的互动经验来判断受信人的可信度,我们把由此种机制生成的信任称为“经验为基的信任”;二是根据对受信人滥用信任的动机的控制能力来判断受信人的可信度,我们把经由此种机制生成的信任称为“控制为基的信任”。

1.经验为基的信任

在决定是否信任他人时,行动者对于自己与他人的信任游戏(Trustgame)的很多面向(如他人的动机、互动赖以发生的具体社会情境的属性等)可能并不熟悉。因此,他(她)通常不具有充分的信息去作出完全理性的决策。这时,行动者可能根据过往的经验做出信任他人与否的决定。这样的信任,我们称之为“经验为基的信任”。它的生成、运作,依赖于对过去互动经验的习得。

即使不具有充分的信息,行动者对于自己对他人的信任被滥用可能带来的损失都会作出初步评估,尽管他们无法完全准确预测损失将具体有多少。另一方面,受信人也知道托信人会评估自己的信任被滥用时的损失。在这些初步信息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决定是否信任他人,行动者可以从过去的信任情境(Trust situation)中获得其它行动者的动机(Incentive)、信念(Belief)以及其他特征等信息,并根据这些过去的经验来决定当前的选择。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过去的信任情境,既可能是发生在受信人与托信人之间的,也可能是发生在其他第三者与受信人之间的。一个为过去经验证明为可信的人,在现在、未来的类似信任情境中很可能被再次为他人信任。否则,受信人将不被新任。不少社会学研究文献对信任游戏中的如此学习效应已有所论述(参见Granovetter,1985;科尔曼,1999)。

在经验主导的信任中,托信人往往只考虑自己从过去的类似信任选择中得到的收

社会交换与社会影响简介

第七章社会交换与社会影响(4课时) 教学目的: 掌握社会交换理论与社会影响理论;从众、服从和顺从的含义和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 社会交换理论与社会影响理论;从众、服从和顺从的含义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社会交换理论与社会影响理论 教学方法及手段: 以讲授法为主;依据启发式教学法向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列举丰富的实例,提高学生兴趣,加强教学;采用幻灯片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交换 1958年美国社会学家Homans提出了社会交换思想。社会交换是人类社会生活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不论是经济生活中的商业行为,还是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交往活动,无不受交换的影响。 一、社会交换理论的基础 1、功利主义经济学 *创始人: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主要观点:惟利是图是人的本性。在市场竞争中,人总是理性地追求最大的物质利益。 *人在市场竞争条件下权衡所有可行的选择,理性地选择代价最小但报酬最大的行为。 不总是追求最大利润,但当与他人交往时总是试图得到一些好处 不总是理性的,但在社会交往中的确要核算成本与收益 不具备完备信息,但知道有些信息是评价成本与收益的基础 社会生活中,经济交换只是人们普遍交换关系的特例 交换中不仅追求物质目标,同时也交换非物质的东西 2、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张 *代表人物:巴甫洛夫、桑代克、华生和斯金纳 *主要观点:人的行为是以获得奖励、避免惩罚为基本目的的 *Homans把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一些命题引入到社会交换理论中: 任何情境中机体都将产生能够获得最大报酬和最小惩罚的行为。 机体将重复在以往曾经受到强化的行为。 在与过去行为得到强化类似的情境下将重复同样的行为。 从某一行为中得到的报酬越高,该行为越不值得,机体可能产生替代性的行为以寻求其他的报酬。 二、社会交换理论的思路 1. 酬赏与成本 酬赏指个体从人际交换里所获得的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如被爱的感觉,得到经济上的援助等。事物对人是否具有酬赏作用因人而定,在一个人看来重要的东西,别人可能认为一文不值。 社会交换中的成本是指与他人交换过程中的付出或产生的负性结果,如社会交换需要时间、精力,有时还伴随着冲突和责难等,这些成本是我们与他人交往

公民舆论表达利益需求下,政府如何对待政治信任

中外政治文明十五讲 期末论文 公民舆论表达利益需求下,政府如何对待政治信任 ——以“雷洋事件”为例进行分析 2016-06-10 中外政治文明十五讲 期末论文 公民舆论表达利益需求下,政府如何对待政治信任 ——以“雷洋事件”为例进行分析 姓名:王国光 年级:2015级 学院:社会学院 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 学号:1503404022

公民舆论表达利益需求下,政府如何对待政治信任— —以“雷洋事件”为例进行分析 摘要: 本文通过用牛文元1教授的社会的燃烧理论对整个雷洋事件自发生以来截止五月二十 五日进行一个详细的分析,结合中外政府处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冲突的不同手法的分析,以探究出在当人民以舆论的手法向政府施压以求表达自己的合乎情法的要求时,政府面对如此危机时,政治信任究竟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到底社会事件会大众对政府信任较高,因此社会事件变得可控,社会更加平稳,相反还是会由于政治信任较低,社会事件会造成社会的停滞,甚至脱轨燃烧。那么政府出于一个社会管理者和社会事件发生后责任地分配者有时甚至是承担者,应当积极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满足大众的合乎情法的利益需求。以增加社会对其自身的政治信任,提高社会燃烧的燃点, 关键词: 政治信任政治危机雷洋事件社会燃烧理论民主 一,审视当前雷洋事件,问题缘起 2016年5月7日20时许,昌平警方针对霍营街道某小区足疗店存在卖淫嫖娼问题的 线索,组织便衣警力前往开展侦查。21时14分,民警发现雷某从该足疗店离开,立即跟进,亮明身份对其盘查。雷某试图逃跑,在激烈反抗中咬伤民警。并将民警所持视频拍摄设备打落摔坏,后被控制带上车。行驶中,雷某突然挣脱看管,从车后座窜至前排副驾驶位置,踢踹驾驶员迫使停车,打开车门逃跑,被再次控制。雷某激烈反抗,为防止其再次逃脱,民警依法给其戴上手铐,并于21时34分带上车。在将雷某带回审查途中,发现其身体不适,情况异常,民警立即将其就近送往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22时5分进入急诊救治,雷某经 抢救无效于22时55分死亡[1] 。8日凌晨1时,家人接昌平东小口派出所消息,要求亲属 赶赴派出所。他们于1时30分左右赶到后,被告知雷某因涉嫌嫖娼,在被警车带往派出所的途中因心脏病突发死亡。雷某被送到医院的时间为5月7日晚22点09分,到达时已经死亡[2] 。8日凌晨4点30分,亲属见到了雷某的尸体,发现其手臂和头部都有明显淤血。警察表示,途中雷某曾强烈反抗,跳车时头部着地,因此受伤。雷洋家人对于此事的官方解释表示不满,已经请律师介入调查。 雷洋意外地死在一起嫖娼事件当中,揪住全社会的心。舆论发酵给家人学校带来巨大 的伤害。但雷洋之死缺乏真相,才是对雷洋家人最大的伤害。因为,人们担心,每个人都可能是下一个雷洋。舆论的发酵大量的交通大学,人民大学的校友学生77.78.88级校友集体发声2。各种大V小伽上窜下跳好不热闹。雷洋的家人也是第一时间找了律师力图找出该事件 的真相。昌平警方一时间面临很大的压力。 1牛文元,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代表作品有《自然资源开发原理》、《持续 发展导论》 2关于对雷洋事件的一份声明,目的在于向警方施加压力,获得真相。该声明直接将整个人大提升到当时舆

2018年北京文综政治试题(含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40分) 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24.每年三四月间,居庸关长城附近山花盛放。市 郊铁路S2线列车穿行于花海中,被称为“开往 春大的列车”,吸引了大量踏青的游客。游客 的涌入给森林消防和轨道交通带来了安全隐 患。当地政府采取封山禁入措施,但效果不理 想,于是转变思路,变堵为疏,着手规划建设 花海列车观景平台。这一做法 ①履行了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有利于建立良好市场秩序 ②自觉运用矛盾观点,创造条件,将风险点转化为共赢点 ③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④有利于开发该线路的经济价值,说明文化的力量来自于经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山脊上,代表中华悠久文化的长城蜿蜒曲折;山腰间,詹天佑创造性设计的“人”字形 铁路折回而上;地表下,运用当代中国先进技术建造的京张高铁穿行向前。为避免破坏沿线文物和环境,京张高铁建设者采用“精准微爆破”等新技术,在地下100多米建造隧道,做到施工地表零沉降,实现了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是新旧事物的关系 B.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C.建设者的创新意识是高铁成功建设的首要前提 D.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了矛盾同一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图10

26.万古奔腾的长江,孕育着源远流长的 中华文明,为全面展示新时代长江的 自然风貌和文化景观,多位艺术家深 入长江流域采风,创作了巨幅长卷《长 江万里图》。该作品雄浑磅礴、风光万 千,画出了一条中国人心中砥砺奋进 的文化长河。《长江万里图》的创作 ①体现了自然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②说明时代精神是艺术创新的源泉 ③体现了创作者为祖国河山立传的文化自信 ④说明客观真实是评价艺术作品的根本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7.“窗含西岭千秋雪”“玉窗五见樱桃花”。中 国传统建筑中窗的设计,巧妙之处在于 可以引进阳光、空气,为居室主人呈现 大自然的馈赠,借助窗外的空间美,人 的心灵之窗也被打开,“纳千顷之汪 洋,收四时之烂漫”。下列选项正确的 有 ①“窗”“景”“情”之间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②借窗生景的设计体现了征服自然的天人合一理念 ③窗与景、景与诗、诗与情的交融体现了人的创造性 ④窗的设计体现了内与外、近与远、有限与无限的和谐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 关于建立“京津翼地区城乡中小学图书流动机制”的建议 通过对京津冀地区中小学生图书占有情况的调研,本研究小组发现三地的人均图书占有数量和种类存在差距。为此,我们建议建立“京津翼地区城乡中小学图书流动机制”,鼓励市民捐赠闲置图书,免费借阅,让图书在城乡、地区之间流动。具体方案如下:……

物质本体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6, 5(5), 801-805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6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e7160899.html,/journal/as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e7160899.html,/10.12677/ass.2016.55113 文章引用: 莫东林. 物质本体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J]. 社会科学前沿, 2016, 5(5): 801-805. Material Ontology Is the Ontology of Marxist Philosophy Donglin Mo Department of Marxism,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Received: Nov. 8th , 2016; accepted: Nov. 22nd , 2016; published: Nov. 28th ,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e7160899.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The existence of ontology in Marxism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debate in academia. Marxist ontology is the material ontology, because Marxism, starting from the practice, carries out the material ontology to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fields; Marxism is more concerned about people, emphasizing the human sensibility; and the material ontology of Marx has a distinct value orienta-tion. However, practical ontology has its limitations. Keywords Ontology, Material Ontology, Existence, Practice 物质本体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 莫东林 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厦门 收稿日期:2016年11月8日;录用日期:2016年11月22日;发布日期:2016年11月28日 摘 要 马克思主义是否存在本体论这一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重点问题。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是Open Access

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是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流派之一。产生于50年代末期的美国。交换理论最初是针对结构功能主义提出的,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实证主义、自然主义和心理还原主义的倾向。它强调对人和人的心理动机的研究,批判那种只从宏观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或抽象的社会角色上去研究社会的作法;在方法论上倡导个人是社会学研究的根本原则;认为人类的相互交往和社会联合是一种相互的交换过程。这是对美国心理学家B.F.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功能主义的文化人类学和功利主义的经济学的全面综合。 社会交换论的基本研究范畴和概念包括价值、最优原则、投资、奖励、代价、公平和正义等。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社会学家G.C.霍曼斯、P.M.布劳和R.埃默森。霍曼斯是交换理论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一组普遍性命题:①成功命题。一个人的某种行为能得到相应的奖赏,他就会重复这一行动;某一行动获得奖赏愈多,重复活动的频率也随之增多;获得的奖赏愈快,重复活动的可能性就愈大。②刺激命题。相同的刺激可能会带来相同或相似性行为。如某人过去在某种情况下的活动得到了奖赏或惩罚,而在出现相同的情况时,他就会重复或不再重复此种活动。③价值命题。如果某种行为的后果对一个人越有价值,那么,他就越有可能去重复同样的行动。④剥夺与满足命题。某人(或团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的次数愈多,那么,这一奖赏对该人(或团体)的价值就愈小。⑤攻击与赞同命题。该命题包括两方面:一是当个人的行动没有得到期待的奖赏或者受到了未曾预料到的惩罚时,就可能产生愤怒的情绪,从而出现攻击性行为;二是当个人的行动得到预期的奖赏,甚至超过期待值,或者没有遭到预期的惩罚时,他就会高兴,就会赞同这种行为。霍曼斯将 5个命题看成是一组“命题系列”,强调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性,并认为只要将5个命题综合起来,就能够解释一切社会行为。霍曼斯指出,利己主义、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由于每个人都想在交换中获取最大利益,结果使交换行为本身变成一种相对的得与失。对个人来说,投资的大小与利益的多少基本上是公平分布的。 布劳的交换理论是从社会结构的原则出发考察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换过程,其理论目标既想克服功能主义忽视研究人的理论缺陷,又想弥补霍曼斯理论只局限于微观层次方面的不足。布劳的理论方法是从描述交换过程及其在微观层次上的影响开始,再从群体层次上升到制度与社会的宏观层次。他认为,社会交换关系存在于关系密切的群体或社区中,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的。社会交换是一种有限的活动,它指个人为了获取回报而又真正得到回报的自愿性活动。布劳还区分了经济交换与社会交换、内在奖赏和外在奖赏的差别,引入了权力、权威、规范和不平等的概念,使交换理论在更大的范围内解释社会现象。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从微观到宏观,系统地追溯了交换现象的各种发展过程及其影响,从而形成一种归纳过程取向的社会结构理论。 继布劳之后,对交换理论作出重要贡献的还有埃默森等人。埃默森运用严密的数理模型和网络分析,阐述社会结构及其变化、社会交换的基本动因和制度化过程,在方法论上进一步充实了交换理论的理论体系。 霍布斯在他早期发表的学术文章 (1958 年 ) 以及专著《社会行为的基本形式》(1961 年和 1974 年版 ) 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他理论的主要根据。在五种理论中,他的

政治信任调查问卷

NO._________ 政治信任调查问卷 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参与我们的调查。我们是浙江警察学院的高校学生,正在 做一个有关政治信任的调研。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此次调查,来研究社会转型中的政治信任和 社会稳定的关系。本问卷不记姓名,并对您的回答保密,请您不必有任何顾虑。希望得到您 的配合。谢谢! 1.您的性别: A 男 B 女 2.您的文化程度: A 大专及以上 B 高中或中专 C 初中 D 小学及以下 3.您是否是党员: A 是 B 否 4.您的年龄: A 30岁以下 B 31 - 40岁 C 41- 50岁 D 51- 60岁 E 61岁以上 5.您家经济状况与5年前比有什么变化: A 好多了 B 好一些 C 基本没变化 D 差一些 E 差很多 6.请您对以下各级党委政府作出评价: 党中央国务院 A 非常信任 B 信任 C 一般 D 不信任 E 非常不信任 省委省政府 A 非常信任 B 信任 C 一般 D 不信任 E 非常不信任 市委市政府 A 非常信任 B 信任 C 一般 D 不信任 E 非常不信任 县委县政府(区委区政府)A 非常信任 B 信任 C 一般 D 不信任 E 非常不信任乡党委乡政府(镇委镇政府)A 非常信任 B 信任 C 一般 D 不信任 E 非常不信任 7.下列原因最可能导致您不信任政府的是: A 贪污腐败 B 办事效率低 C 决策信息不公开 D 政府机构设置不合理 E 缺少合理监督 F 其他 8.如果您听了乡镇长的工作报告,能不能判断他干得好不好? A 能 B 不能 9.如果您听了县长的工作报告,能不能判断他干得好不好? A 能 B 不能 10.如果您听了市长的工作报告,能不能判断他干得好不好? A 能 B 不能 11.如果您听了省长的工作报告,能不能判断他干得好不好? A 能 B 不能 12.如果您听了国家主席的工作报告,能不能判断他干得好不好? A 能 B 不能 13.您是否上访过: A 是 B 否(如果选是请接着做14题)

传统本体论哲学的终结翻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_图文(精)

夕要 o o 传统本体论哲学的终结翻一 ;口 Z 和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弋≥ Z r… o 《一,’ o 习杨聿功 o 《彩 内容提要】本文从讨论Ontology的译名开始,主张严格区分作为一门哲学分支学科的“存 ,和作为一种特定哲学理论形态的“本体论”两个概念;通过对传统西方哲学所代表和象 }学理念的把握,揭示了其基本特征和历史命运;进而从马克思哲学与传统西方哲学的否 !系视角,阐明了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和意义。作者认为,马克思哲学在哲学史上最具 }义的革命变革,就在于它通过对传统本体论哲学的批判和超越,开创了哲学发展的新方 呈定了哲学发展新形态的基础。 关键词】存在论;形上学;本体论哲学;马克思哲学 ,bstraet:This thesis begins with the discussion about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western philosophy term gY”.The author holds that we must strictly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two different concepts——“ontol— s a branch of philosophy and“bentilun”(本体论as a special morphology of philosophical theory.By 正the core idea,it reveal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historical destiny of ancient and modem western

侯玉波《社会心理学》课后习题(社会交换与社会影响)【圣才出品】

第8章社会交换与社会影响 1.试述社会交换理论的基础及思路。 答:(1)社会交换理论的基础 社会交换理论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Homans在1958年提出,该理论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交换所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在他看来,社会交换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几乎与Homans同时,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Thibaut,Kelly和Blau等人也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社会交换的问题,在他们看来,功利主义经济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是社会交换理论的理论基础。 ①功利主义经济学 功利主义经济学认为唯利是图是人的普遍特性,人们在市场竞争中与他人交易时,总是理性地追求最大的物质利益。这种功利主义的经济学思想对社会交换理论的产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Homans吸收了功利主义经济学的几条基本原则融入了自己的理论,这些原则包括: a.人并不总是追求最大利润,但当与他人交往时总是试图得到一些好处; b.人并非总是理性的,但在社会交往中的确要核算成本与收益; c.人并不具备可供选择的完备信息,但人们知道有些信息是评价成本与收益的基础; d.在社会生活中,经济交换只是人们普遍交换关系的特例; e.人们在交换中不仅追求物质目标,同时也交换非物质的东西,如感情与服务等。 ②行为主义心理学 巴甫洛夫、桑代克、华生和斯金纳等人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也给了Homans一定的启发。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是以获得奖励、避免惩罚为基本目的的。受行为主义的影响,

Homans把斯金纳从动物行为实验中确立的命题引入了社会交换,这些命题包括:a.在任何情境中,有机体都将产生能够获得最大报酬和最小惩罚的行为; b.机体将重复在以往曾经受到强化的行为; c.在与过去行为得到强化类似的情境下,有机体将重复同样的行为; d.有机体从某一特定的行为中得到的报酬越高,该行为越不值得,机体可能产生替代性的行为以寻求其他的报酬。 Homans把行为主义的这些原则和李嘉图等人的经济学观点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社会交换理论的主要思路,这个理论被许多行为科学研究者用来解释人类的行为。 (2)社会交换理论的思路 Homans等人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在心理学领域中的社会交换,提出了社会交换理论,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①两个基本概念 a.酬赏 指个体从人际交换里所获得的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事物对人是否具有酬赏作用因人而定,在一个人看来重要的东西,别人可能认为一文不值。Foa等人通过分析人际关系中的酬赏问题,找出了六种基本酬赏:爱、金钱、地位、知识、物质和服务。他们还发现,这些酬赏可从两个维度加以分类: 第一,特殊性:指酬赏的价值大小由提供该酬赏的特殊人物所决定,取决于提供的人是谁; 第二,具体性:指有形的、能看到、嗅到、摸到的东西,以及非具体性或象征性的东西。 b.成本 指与他人交换过程中的付出或产生的负性结果,如社会交换需要时间、精力,有时还伴

合法性理论

合法性理论 the theory of legality 合法性的含义: 人们对于统治地位的确认和服从。 一、哈贝马斯关于合法性的观点 主要观点: (1)对于政治制度的正确性以及合理性要借助哲学、宗教、伦理学作出论证。需要论证的内容包括:国家机构(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政治活动方式(如选举);政治决策;政治领导人的素质。 (2)合法性的根本标准:政治领域是否反映了社会共同性标准。 (3)政治合法性危机(信任危机):危机的产生即失去了群众对政治的忠诚与信任而如何重获合法性,关键在于建立社会国家,实行福利制度,缓和社会冲突,获得人们对政治权威的信任。 (4)卡尔马克思曾对资本主义政权的合法性进行过批判,哈贝马斯不同于马克思,是对后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认为先进资本主义社会问题主要存在于社会、政治、文化领域,并且,对政治制度无信心,即政权的信任危机是最重要的问题。政权的信任危机主要表现是:人们对政治生活冷漠,对政治人物的不崇敬等。因此,解决现今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方式也不再是马克思所 (5)政权信任危机/合法性危机产生的原因(民众失去对于权威的信心之原因): A.国家进行过度干预,造成民众对政治生活不满。 B.公民认为自己在政治、文化各方面愿望普遍没有得到满足。 C.行政当权者无能力履行预定计划,也会导致公众的不满。 D.社会文化系统产生对政治的不信任的因素。(社会文化系统若产生对于政权不信任的元素,将会导致民众更大的不满,引发政权信任危机的进一步爆发) (6)如何解决政权合法性危机/信任危机: A.政府要约束自己的行为; B.要遵守与群众的约定,使得公民相信政治家; C.注重公民的私人领域; D.尽量保证民众合法要求的满足。 二、让·马克·夸克的观点 主要观点 1、合法性与统治权利之间的关系 (1)统治权则是许多人都想获得的东西,是处于一种竞争状态之下的,通过竞争获得统治权的人就相当于获得“产权证”,可以十分安全地行使这种权利,即是有了合法性。 (2)公民是决定统治权归属的主体 (3)统治权与被统治权的关系 如果是统治与屈从的关系,即不存在合法性,会引发各种问题;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三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十三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13.1 复习笔记 一、社会分层概述 社会分层是指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 1.社会地位及其差别 (1)自然差别与社会差别 自然差别是指根据某种自然属性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类别,各类别成员在生理或遗传机制方面存在的各种差异。 社会差别是指根据某种社会属性划分的各类社会成员在社会境况方面的差异,是影响人们态度行为、制约人们之间互动关系的重要因素。 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有许多自然差别同社会差别有着较强的联系,这种相互关联性又是非常稳定和持久的,对人们的社会表现有直接的影响。 (2)社会地位 ①社会地位是指社会关系空间中的相对位置以及围绕这一位置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即社会地位是社会关系之网中的各个纽结。社会地位构成了社会分层的标准。 ②社会地位可以分为正式的社会地位与非正式的社会地位。 正式社会地位是指那些长期存在并同其他相关地位发生稳定的制度化关系的位置或属性;非正式社会地位则指那些偶然的或临时性的、同其他相关地位之间处于易变的、非制度化关系的位置或属性。 (3)个人社会地位的多重性

个人社会地位多重性是指个人的社会地位通常不是唯一的,个人可以占有不同的社会地位,即个人社会属性的复合性。 个人社会地位的多重性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①场合(外显)地位的多重性。在不同交往场合,个人可以根据交往时空、对象及情境界定的不同而变换地位。 ②素质(潜在)地位的多重性。个人在同一个交往场合,各种构成其内在素质的社会属性同时对交往过程发生影响。个人的素质地位取决于他的独特生活经历造成的内在潜能的发展程度。 在社会分层研究中,既要对正式地位之间的制度化关系做定性分析,又要对社会成员在各类社会地位上的分布以及由这种分布所形成的地位间联系状态做定量研究。 (4)总结 影响人们社会表现的社会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地位性质、地位间关系及多重地位的复合性决定的。社会地位作为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是分层研究所依据的最重要分类标准以及研究出发点。分层研究的主要目标就是从社会地位入手,把握社会基本结构以及由它制约的社会运行状态,推进社会的协调发展。 2.社会分化及其类型 (1)社会分化及其后果 ①社会分化是指社会系统的结构中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地位发展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种不同社会地位的过程,其具有两个重要特征:功能专一化和地位多样化,后者直接反映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地位差别的扩大趋势。 ②社会分化产生两方面的后果 a.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整体功效,社会分化程度可以作为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判定标准;

形式本体论(有意味的形式)

浅谈形式本体论 对于形式本体论来说,首先要对本体这一西方哲学的传统母题之一有充分的认识。而本体论,就是西方形而上学的三个传统分支之一。这里所说的,不是黑格尔和马克思所谓的与辩证法相对的所谓孤立、片面、教条主义的形而上学。而是属于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笛卡尔称之为“第一哲学”,尼采称之为“柏拉图主义”,它指的是哲学的基本法则,关注理论哲学的基本问题,如基础、前提、成因、第一原因和基本结构。可理解为对终极实在的研究。但是,本体论又是比形而上学更为具体的,系统的,针对的,简明的学说。它意在研究存在的问题。即是说什么是第一性的问题。其次,关于形式本体论所说的形式。人们一般把艺术作品分为内容与形式两个部分:内容指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指事物内在要素的组织结构或表现形态。这里的形式不是一般的形式,它可理解为一种结构、一种系统、一种节奏、一种支撑内容存在的内在的意义体系。然后,再来看形式本体论。可以说,形式本体论赋予形式以形而上的意义, 以抽象的形式为文学的本体。也就是说,形式本体论认为,艺术作品存在的终极问题在于它的形式,艺术作品基本的、第一性的问题是它的形式。 一、形式本体论所受影响 形式本体论深受西方现代文艺理论的影响。其中受结构主义、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等的影响最大。首先,从早期的俄国形式主义开始,便有关于明确的形式的观点。传统的文论强调内容与形式的二分法,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并且内容与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甚至有人认为,内容应当是文学作品的一切,同时视形式为乌有。但是,俄国形式主义与此不同。它借鉴其关于语言符号系统、共时性和历时性、内部与外部研究的理论,指出文学研究不应该去问一部作品出自何时、何地、何人之手,而应该把它看做一个系统、一个结构,并且作为系统和结构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文学研究的焦点应该是在作品的形式上,文体、语言、手法、结构、技巧、程序等应受到重视。 形式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什科洛夫斯基认为,若一定要用内容、形式二分法的话,也不是内容决定形式,而是“形式为自己创作内容”,“新形式不是为了表达新内容而出现的,它是为了取代已经丧失艺术性的旧形式而出现的。”[1]他认为分析内容毫无意义,内容与形式的划分也不可取。之后,什科洛夫斯基以“材料”和“形式”的二分法代替“内容”和“形式”的传统二分法。这里的“材料”指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理念,而形式不仅指对这些材料的布局和安排,而且指材料被安置完成后形成的存在形态。在什科洛夫斯基看来,材料是僵死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它不决定文学作品的价值,重要的是形式,它充满变化,又富有生机,是判断作品艺术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其次,是结构主义中关于形式的观点。这里,要提到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他不仅是结构主义的理论来源,而且也是形式本体论的一大理论支撑。通过索绪尔语言学的四项对立,可以看到其中有关形式本体论的影子。索绪尔认为应该把语言看做一个独立的、封闭的系统,不受外界干扰和历史的影响,仅受制于系统规律,这样才能反映语言的内在真实,共时大于历时,内因大于外因。从形式本体论来看,也就是形式大于内容。结构主义可以说

2018广州一模文综政治及评分细则

12.从2018年2月起,我国开展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准许分布式发电项目单位(含 个人)与配电网内就近电力用户进行电力交易,即用不完的电可就近卖给电力用户,这将会 带来电力市场供给的变动。在不考虑其它条件的情况下,下列图示正确反映这一变动的是 13.近年来,越来越多知名上市公司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精准扶贫行动、应急救灾救援 支持国防建设等,在促进就业、关爱员工、依法纳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等方面发挥着重 要作用。这些上市公司的行为 ①能带来良好的口碑和公共形象 ②将推动公司股票价格稳步上升 ③使公司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④将促进包容性发展和社会公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国务院发布的《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提出,将选择部分中央企业 和部分省份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试统一划转企业国有股权的10%充实社 保基金。这一做法旨在 ①扩大社保基金统筹渠道,提高基金支付能力 ②优化国企股权结构,提高对国家的税收贡献 ③促进国有资本国有民享,全民共享发展红利 ④切实减轻企业社保负担,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走过9个年头的“双十一”,留下来的并不仅仅是不断走高的交易记录,也不是什么买 买买的“剁手”自嘲,它已经重塑了民众的常态生活。根据材料回答15-16题。 15.“双十一消费借助互联网,加快了线上线下、城市乡村、境内境外、商业非商业的协同, 带动了零售行业、种养殖业、机器智能、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将整个社会连接起来,形成 了全球全社会的共振。这说明 ①新消费引领着产业的调整和升级 ②互联网新技术是支撑消费增长的关键 ③互联网释放消费潜力,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P(价格) ) P(价格) ) P(价格) ) P(价格) )

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与马克思哲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7年第2期 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 与马克思哲学 刘 卓 红 【内容提要】卢卡奇晚期构建的社会存在本体论与马克思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其理论的提出得益于对西方哲学和马克思哲学的思考。卢卡奇全面阐述社会存在的整体性,重点论述了劳动本质及劳动与实践 的关系并赋予劳动本体意义。 【关键词】本体论 社会存在 马克思哲学 劳动 实践 作者刘卓红(1955—),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广州 510631)。 一、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历史延伸及哲学依据 卢卡奇从展开对西方本体论追问开始,重点通过解读马克思哲学展开对社会存在本体论的研究。卢卡奇认定,从古代哲学最初确定本原的经验性质到近现代西方哲学对形而上学本体的批判,分别引起哲学认识论和生存论的转向的事实并不是本体论的消解,而是本体论范式的转换,即标志着哲学的本体从“彼岸”转向“此岸”,由实存本体及经超验本体最终转向意义本体;另一方面,卢卡奇在对马克思哲学的考察中,认为马克思虽然没有对本体论问题做专门的论述,但只要人们正确地理解马克思的论述且“不带有偏见”就会发现:“在最终的意义上都是直接关于存在的论述,即它们都纯粹是本体论的。”① 在卢卡奇看来,古希腊米利都学派以某个具体物质元素解释万物,是对本体带有经验性及“生成性”本原的最初把握。虽然以后毕达格拉斯学派的“数”、巴门尼德的“存在”及柏拉图的“理念”等本体概念否定了经验本原开始走向超验,但亚里士多德的“两个本体”思想无疑揭示本体同时带有经验和理性的双重意义。在《形而上学》一书中,亚里士多德通过列举感性现实世界的矛盾关系以及人们把握对象的认识活动中的矛盾关系,对“可感觉事物不能作为学术主题”观点进行批评,为在哲学上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独到见解。本体虽然具有最普遍规定性的主观逻辑的抽象,但却无法抹去其中包含现实世界中的具体事物的性质、关系的经验禀性。 “通过认识论来建立本体论,是西方近代哲学探索世界本体的新的出发点。”②康德继承笛卡尔哲学将主客体加以对立的思想,把世界划分为“物自体”和“现象”二元,虽然提出超验的“物自体”,但把人的理性限制在发现经验世界和认识自我之上,根据主体认识的意义来把握本体,成为近 ①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上卷,白锡堃等译,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637页。 ②戴文麟:《现代西方本体论哲学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页。 ·108·

社会交换论

布劳将霍曼斯的分析扩大和延伸,得出了他自己的交换观。他的《日常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势》一书 (1964 年 ) 和两篇论文 (1964 年, 1968 年 ) 是研究他的观点的主要素材。布劳虽然不像霍曼斯引起那样多的争议,但他对社会学现象的研究方法还是受到了一些学者的批评。 理论基础 一般来说,学者们对布劳的批评少于对霍曼斯的批评。布劳的观点之所以被人接受,原因之一是他认识到发生特性是社会交换的控制因素,并且依靠经济学原理——而不是操作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 如前所述,霍曼斯信奉简化论;他相信任何复杂行为都能简化为他提出的几项命题。这一立场未能获得普遍赞同,继而发生了热烈的争论。 布劳承认,在人际交换中,会出现一些无法用双方过去的强化事例来解释的特性,这样他就避免了争议。他并不否认操作心理学的有效性,但也指出:操作心理学无法解释人际交换中的所有现象——不能解释发生特性。 按照布劳的观点,发生特性“实质上是一个结构之中各个成分之间的种种关系。这些关系虽然必定与诸成分共存,但并不寓于成分之内,它们限定了该结构。例如,人际社会交换中的发生特性就是交换双方之间的关系。从关系双方经历过的强化事例不一定可以看出双方取得的一致的性质何在。两人对对方采取某些人际行为,可能是因为在过去这样做曾一直使双方得益。除非双方都发现对方的反应有利可图,否则就可能无法继续对方所期望的行为。假定有一个人曾把做家务和受惩罚联系在一起,从这一过去的强化事例我们可能预料他将竭力逃避这类家务。但是,为了保持与别人的某一关系,他可能不得不分担家务。人们为了获取回报,有可能达成一些难以用过去的强化事例来解释的一致。这些一致甚至可能是出于对未来回报的期望,而不是基于对过去回报的记忆。 布劳运用经济学作为其主要理论基础。霍曼斯也谈论经济学,但他首先是从操作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相反地,布劳固然承认操作心理学的重要性,却偏向于主要依靠经济学。 第一章中已指出,布劳看到了社会交换与经济交换之间的若干重要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来源于社会交换的非正式性和非特定性。尽管如此,布劳还是相信,描述经济原理的方法 ( 如无差异曲线、供求曲线 ) 能被用来引伸出关于社会交换的可检验的假设。他正是运用这些方法来预测在工作群体中可以怎样用劝告来换得服从。诺德也对群体中社会赞同和社会一致的交换作了类似的分析。 大多数批评家对布劳运用经济学方法表示欢迎,但也没有忽略其中的一些问题。希思曾指出布劳对各种曲线的描述中的若干小错误;更重要的是,他还提出了质疑:我们在考察社会交换时能否符合经济模式中的数学假设。我们对社会回报的计算可能与经济模式的要求相抵触,某些社会回报的质可能与经济生活中商品的性质不同。所以说,布劳对经济学方法的运用提供了一个有用的类比,但无法作出经精确的预测。 经济学的决策 布劳对人们如何决定行为的分析是以人们的期望为基点的。他写道:“可以作出的唯一假设是,人类在选择潜在合伙人或行动步骤时,首先对与他人以往的

政治信任量表修订

Advances in Psychology心理学进展, 2012, 2, 214-218 doi:10.4236/ap.2012.24033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2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e7160899.html,/journal/ap.html) Political Trust Scale Revision* ——Guizho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Shuli Yuan, Shouying Zhao#, Zhuang He, Xue Han Educational Science Academy,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Email: #zhaoshouyi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7e7160899.html, Received: Jul. 29th, 2012; revised: Aug. 14th, 2012; accepted: Sep. 1st, 2012 Abstract: Based on previous studies, this paper uses Mokken model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litical trust, proposes the assumption and revises a foreign scale. Use SPSS 16.0 to analysis single dimension, and then use MSP 5.0 to analysis 200 questionnaires of Guizhou minorities’ areas. Use AMOS 7.0 to structural validity verificati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the revision scale has very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Keywords: Minorities Areas; Political Trust; Scale Revised; Mokken Model 政治信任量表修订* ——以贵州地区为例 袁淑莉,赵守盈#,何壮,韩雪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贵阳 Email: #zhaoshouyi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7e7160899.html, 收稿日期:2012年7月29日;修回日期:2012年8月14日;录用日期:2012年9月1日 摘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Mokken模型探索政治信任的因子,提出本研究的假设,并对国外问卷进行拓展和修订。利用SPSS 16.0进行单维度分析,然后用MSP 5.0对贵州地区中小学200名教师的数据进行分析。用AMOS 7.0进行结构效度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此次修订的量表有很好的信效度。 关键词:贵州地区;政治信任;量表修订;Mokken模型 1. 引言 政治信任通常被定义为公民对政府或政治系统将运作产生出与他们期待相一致结果的信念或信心。依据Easton的系统功能理论,政治支持分为普遍支持与特定支持,很难将两者做清晰区分,就普遍性支持而言,信任与合法性是两个必要概念(熊美娟,2010a)。 人民政治信任感越高,政治系统所承担的压力越小,政治权威的基础越牢固;相反,人民对政治普遍持不信任态度时,会造成政治疏离与政治冷漠,向政府表达不满,甚至要求政策变更。国内外已有许多学者研究政治信任,由于每个国家的国情政体等的不同,所以政治信任的结构和影响因素也不一样。本文对中西方政治信任进行对比,查看已有的文献,依据中国的国情总结出了本文的政治信任结构图,探索政 *基金项目:贵州师范大学人文社科处学生重点课题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贵州贵州地区中小学教师政治信任特征与政治信任心理地图建构”(编号:09SSD016);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基于PBL理论改进心理教育测量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批准号:黔高教发[2011]28-1)。#通讯作者。

社会研究方法 (2)

第一章绪论 知识的几种来源:常识、传统、权威、经验、科学。 科学的特征:科学是经验的;科学是命题式的;科学是逻辑的;科学是趋于抽象的;科学是操作的;科学是系统的。 社会研究方法指的是社会学“经验科学”的方法,而不是“理论研究”方法。 社会研究指的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的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方法。 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和技术。 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 研究方式指的是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 具体方法和技术指的是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术。 社会研究中的理论主要由概念、变量、命题和假设构成。 概念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它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应。 概念的抽象层次越高,其涵盖面就越大,特征也就越含糊。相反,一个概念的抽象层次越低,其涵盖面也就越小,特征也越明确。 所谓变量,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范畴、不同的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 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理论构建过程以观察为起点,然后通过归纳推理,得出解释这些观察的理论。而理论检验过程则是以理论为起点,通过演绎推理,做出预言或预测,并通过对实际事物的观察来检验预言的正确性。 所谓经验概括,指的是对现象反复出现的规律或特征的总结,或是对变量之间反复出现的某种相互关系的一种说明。理论检验主要包括以下步骤:第一,详细说明待检验的理论;第二,由理论导出(演绎出)一组概念化的命题;第三,用可检验的命题形式即假设的形式重述概念化的命题;第四,收集有关的资料;第五,分析资料;第六,评价理论。 社会研究的程序:选择问题、回顾文献、研究设计、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报告结果。 第二章社会研究的方法论

社会交换和社会影响

社会交换 ?社会交换理论 ?理论分析 ?社会交换理论的思路 ?交换规律 ?实践与应用

?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 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曲礼上》

社会交换论的主要内容

?社会交换论的基本研究范畴和概念包括价值、最优原则、投资、奖励、代价、公平和正义等。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社会学家G.C. 霍曼斯、P.M.布劳和R.埃默森。霍曼斯是交换理论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一组普遍性命题:①成功命题。一个人的某种行为能得到相应的奖赏,他就会重复这一行动;某一行动获得奖赏愈多,重复活动的频率也随之增多;获得的奖赏愈快,重复活动的可能性就愈大。②刺激命题。相同的刺激可能会带来相同或相似性行为。 如某人过去在某种情况下的活动得到了奖赏或惩罚,而在出现相同的情况时,他就会重复或不再重复此种活动。③价值命题。如果某种行为的后果对一个人越有价值,那么,他就越有可能去重复同样的行动。④剥夺与满足命题。某人(或团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的次数愈多,那么,这一奖赏对该人(或团体)的价值就愈小。⑤攻击与赞同命题。该命题包括两方面:一是当个人的行动没有得到期待的奖赏或者受到了未曾预料到的惩罚时,就可能产生愤怒的情绪,从而出现攻击性行为;二是当个人的行动得到预期的奖赏,甚至超过期待值,或者没有遭到预期的惩罚时,他就会高兴,就会赞同这种行为。霍曼斯将5个命题看成是一组 “命题系列”,强调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性,并认为只要将5个命题综合起来,就能够解释一切社会行为。霍曼斯指出,利己主义、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由于每个人都想在交换中获取最大利益,结果使交换行为本身变成一种相对的得与失。 对个人来说,投资的大小与利益的多少基本上是公平分布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