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智能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技术方案探讨 刘爽

智能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技术方案探讨 刘爽

智能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技术方案探讨 刘爽
智能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技术方案探讨 刘爽

智能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技术方案探讨刘爽

发表时间:2018-10-01T11:20:24.410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6期作者:刘爽

[导读] 摘要:本文主要是分析探讨了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总结分析了配电自动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建立智能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优化配置方案。

(葫芦岛供电公司辽宁葫芦岛 125000)

摘要:本文主要是分析探讨了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总结分析了配电自动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建立智能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优化配置方案。该系统主要是通过配电网调度控制和故障抢修形成技术一体化以及信息集成技术等,区别探讨研究可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主要的内容在于配电网能够采集大量的数据,实现馈线自动化技术,展示配电网地理信息技术,并且可以形成适宜配电网特性发展的数据分析软件,需要不断分析配电网与新能源接入之间的影响关系,并基于此改进和调整相关技术。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技术方案探讨

引言

就目前的配电网来说,由于在技术和设备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整体的运行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整个系统亟需改进和优化。 1智能配电网概述

1.1智能配电网概念

智能配电网是智能电网的关键环节,一般指110kV以及以下电网,配电网直接与整个电力系统和分散用户连接。智能配电网将传统的电力技术和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传感测量技术、通信网络技术、保护控制技术和高级配电自动化技术结合起来,并支持分布式电源的挤入,对电力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保护,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电能。智能配电网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智能电网技术,也不是对传统配电网的升级改造,而是将各种先进的配电技术应用在电力系统,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效率。智能配电网系统由通信系统、主站、自动化监控终端系统,由三个部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从而对配电网进行远程管理。其中通信系统是整个系统的关键,它是整个数据传输的核心,通信系统将主站中心的控制命令传输到远方终端,从而实现主站对各个终端系统的控制。自动化监控终端系统则将远方设备运行的数据信息收集并传输到控制中心。智能配电网的通信系统主要采取光纤和电力载波通信方式。

1.2智能配电网的特点

和传统的配电网相比,智能配电网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智能配电网的自愈能力比较好。智能配电网的监控系统能够24小时实时监测电力系统运行情况,如果电力系统出现故障,采集中心会及时将采集的数据信息传输到主站,主站能够对一些发生的故障进行纠正,从而确保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智能配电网自愈能力主要解决用电故障造成的瞬间断电问题,从而为用户提供持续供电。第二,智能配电网安全性更高。智能配电网能够避免传统配电网出现的故障重合闸、倒闸操作造成的短暂供电中断,消除电压骤降、谐波、不平衡影响,从而确保电力设备的安全性,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电能。第三,支持DER的接入,有利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传统配电网在设计规划、运行管理过程中没有考虑到DER的接入,并对现有的DER的接入点和容量作出了严格的限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提供了一系列政策优惠,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传统的城市配电网已经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要求。所以,智能配电网的发展势在必行。通过可视化监控技术,智能配电网系统能够对电力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并根据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分析电力系统存在的问题,为电力调度人员提供决策参考。

2智能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技术方案设计概述

2.1设计总体框架

在智能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中,一般可以将其分为四区,在相关研究中的基础依据是新一代的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这样就能够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调度控制系统中的各个区域。其中一区和二区的作用主要是对县级等地方电网进行控制和调度,是调度控制系统中的基础部分,一区具有实时监测、拓扑分析、馈线自动化、图模管理等多样化的功能;三区主要是调度管理系统,且具有统计分析、故障研判、计划性停电、保修功能单管理等功能;四区主要是生产管理系统。通过在电网调度控制机构中将上述四区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来进行设置,就能够实施分布式建设。

2.2一体化建模和一体化技术

由于在配电网中会发生故障等问题,对整体的运行效果产生影响,因此为了科学管理配电网故障,应该实现配电网故障抢修和调度控制一体化,将一区和三区中的资源进行责任和管理划分,通过高效传输平台数据总线,各业务之间能够很好的相互协同,共同完成。通过有效的应用一体化技术,就能够很好的增强配电网故障抢修效果。同时在配电网中,为了更好的拓展技术业务,还应用在系统中构建不同等级的全网拓扑模型,其中的调度控制系统中主要是高压模型,并在电网调度模式下接入数据文件信息;中压模型和低压模型是建立在GIS 平台上的,接入数据文件信息主要是依据CIM/XML。一区和三区中的功能需求都能够在一体化建模系统中进行综合考虑,实现图库一体化自行建模。

3分析关键技术以及实际应用情况

3.1采集配电网运行数据

相比于调度自动化系统,在采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数据时具备以下特征:(1)由于配电网在运行期间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因此就会减低数据采集效率,中型配电自动化技术的数据采集工程量就已经达到20×104点;(2)终端设备与主站之间是直接进行通信的,随着不断增加的监控设备,会相应提升通信链路数;(3)在采集数据时需要以公网为基础前提;(4)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部署模式具有典型性,并且属于地县一体化。配电网的链路以及通道具有多样化,并且具有较低的效率,配电网前置采集通道连接处理机制主要是通过epoll的输入/输出接口技术,设置线程池,并且在其之上配置多条线程,这样就可以对全部通道进行统一处理,明显加强了数据采集系统的工作效率。随着不断开发和研究的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升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进一步加强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以及扩展性。

3.2馈线自动化技术

配电网的主站所具备的馈线自动化技术主要是集中式的,其可以通过通信技术,有效配合配电主站以及终端,在出现故障时能够按照终端设备显示的故障信息对故障区域进行判断,这样就可以借助遥控技术对故障区域进行有效隔离,使得故障区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恢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