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淮海战役,真正的奇迹

淮海战役,真正的奇迹

淮海战役,真正的奇迹
淮海战役,真正的奇迹

淮海战役,真正的奇迹。

中国的解放战争,其规模之大是世界罕见的,而这场战争的高潮部分又非三大战役莫属,而在三大战役中的淮海战役又堪称军史上的奇迹,是一场不可想象的精彩之战,现在的人们回顾这场战役时,时常不得不击节赞叹,因为这场战役实在有太多让人感叹的地方,也实在有

太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

淮海战役结束的当天,斯大林在日记中写道:60万打败80万,奇迹,真正的奇迹。这应该说是淮海战役中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吧,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比比皆是,实力对比悬殊程度比淮海战役大的也有,但淮海战役这样的结局还是足以让人惊叹和不解了。中共方面只有60万部队,是由华野和中野联合起来作战的,粟裕手下的华野可谓是兵强马壮,实力雄厚,但除素质较高外,装备水平和后勤保障等等远不如国民党的部队,而中野的部队更是在大别山转战日久,被拖垮了,拖瘦了,实力是远远比不上国民党军的,除了良好的部队素质和领导阶层外,其他方面实在很难和国民党军一较高下。而国民党方面在中原地区的部队实力可以说是大大地雄厚啊,兵也多,将也广,美式装备,机械化部队,几乎是国民党军最精锐的部队都集中到了中原方面。正因为两党都把最精华的部队都投入到了中原地带,一

时间中原未来的战局显得是那样的惊心动魄。

两军对阵要先定谋略,而淮海战役前国民党在中国大陆已经优势尽失,机动力量不足,只能龟缩在几个大城市里,无法在广泛的战场上机动作战,国民党在战略上已经处于下风了,鉴于全国战局的现实情况,蒋介石调整了中原地区的战略部署,沿铁路线两侧摆了个一字长蛇阵,国民党方面称为常山之蛇,击其头则尾至,击其尾则首到,击其中则首尾俱至,看表面上这战略定得很精彩,但其实说白了,不过是把主力收缩于城市里,等待共军前来进攻而已,美军顾问团团长巴大维将军说国军的决战计划看不到一点积极主动的地方,纵观战场形势来看,也确实如此,国军的作战部署实在没有一点两军决战的样子,一支强大的军队应有的精神面貌,在国军那里都看不到,一支有前途和希望的部队应该有顽强的作风,积极勇敢的精神,无论哪方面都要做得出色,指挥艺术精湛,这样才不失为一支强大的军队,但此时的国军已经看不到这些了,国军虽然实力仍很强大,但实际上国军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纵观国军的内部,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黑暗,四个字,死气沉沉。整个国民党的军国大事,几乎都象是在儿戏一般。蒋介石为中原战局安排的领导阶层也很成问题,中原方面国民党军集中了相当多的大名鼎鼎的军事将领,如邱清泉,黄百韬,李弥,孙元良,等等,而主将却是刘峙,此人虽号称是福将,但其实实在难将大任,这样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却用这样的一个无用之人作主将,实在不知道蒋介石是怎么想的,虽然后来有杜聿明来主持战局,可是在杜聿明身后有个蒋介石在总揽一切,这就是一个最大的不稳定因素,也注定了最后的失败。听说过本来徐州剿总是由白崇禧来当的,如果小诸葛真的出任的话,中原战场还是有好戏可看的,可惜的是白崇禧后来变卦,不肯赴任,让刘峙捡了个便宜,不过却最终葬送了整个徐蚌

会战。

从解放军这一方面来看,虽然他们装备很差,物资不足,人员不如国民党军多,但中共军队有着积极进取的精神,战斗力极其顽强,指挥艺术精湛,仗打起来有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中野和华野的统帅都是名闻遐迩的人物,刘伯承、陈毅、邓小平,还有粟裕,其实说到底,光凭粟裕一人的本事就斗得过国民党在中原地区的那些人,而不用说粟裕身后的刘伯承、陈毅,更不用说总揽一切的毛泽东了,光由此简单的对比上就能看出两军胜负的最终结局。

11月6日,大战展开,中共军队开始发起大规模攻击,从四面八方向国民党军发起进攻,刘峙得知消息后大为惊恐,急令各部迅速向徐州收缩,国民党真好个本事,让中共一打就缩。在粟裕看来,淮海战役本来的目标是攻打淮阴和淮安,但经过和中央的讨论后决定先打黄百韬兵团,黄百韬这时本来率军在新安镇一带,刘峙说要把两个军的建制划归给他,让他把军队带着撒回徐州,完成战略部署。在国民党军中,有了军队就有了实力,就有了本钱,就会有了官职,谁还会怕军队多呢,黄百韬自然高兴,但高兴则可,黄百韬未免高兴得过了头了,在海安整整傻等了两天,等部队集合了才后撒,而这两天空等几乎是致命的,这算是黄百韬在此次战役中第一个失误,为将都头脑如此不清楚,实在不知道他在干什么。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粟裕已经调整好部署了,准备要歼击黄百韬兵团,淮海战役的第一个拳头就落到了黄百韬头上,但粟裕此时动手已经晚了,黄百韬兵团已经开始向徐州撒退了,在战场上粟裕并不占有时间上的先机,达不到抓住战机的目的,但很快一系列事件的发生,让粟裕抢占了先手,战场上胜负的天平开始倒向粟裕这边,在现实局势的配合下,华野以让人目瞪口呆

地行动走活了淮海战役的第一步棋。

对黄百韬来说,他的第二个致命的失误是在新安镇傻等了两天不说,却没有想到在运河上架上几座浮桥,他十多万人马,仅靠一座铁路桥后退,怎么可能呢,所以粟裕说他是昏了头啊。果然黄百韬的十多万人在运河一线挤成一团,为争抢过运河丑态百出,蜂拥而逃,但还没全逃完,华野的部队就杀了上来,小小地留了个尾巴给粟裕。徐州总部三绥区的部队本来是要掩护黄百韬兵团后撒的,但中共地下人员在战场上临时举行战场起义,让开了大路,让粟裕的华野得以长驱直入,威胁黄百韬的侧翼,眼看着强大的打击将要落到黄百韬的头上,偏偏在这个时候国军又掉了链子,生生把黄兵团丢给了粟裕。

华野重兵发动进攻,徐州方面十分恐慌,刘峙急令各部撒退,而这时候恐慌的不光刘峙一个人,李弥此时正在碾庄等待黄百韬赶到,是黄百韬撒退的必经之地,但他看到共军长驱直入,他的部队首当其冲的时候,竟然立刻跑回到了徐州,也不管他身后还有个黄兵团。李弥的腿到也真快,只可惜把后边的黄百韬扔给粟裕了,如果当时李弥能留下来等着黄百韬然后两军会合再杀回徐州的话,共军还真奈何不了他们,只是历史不能这样假设,黄百韬还真是倒楣的命,而在他看来,第三个遗憾就是李弥未能等他,他纵死也不能瞑目。然而奇怪的事情还

有。

当黄百韬兵团撒到碾庄时,鉴于严峻的形式,黄百韬开会研究当时形式,商讨对策,我奇怪的是黄百韬这时候还有心情开会,还不赶紧跑吗,你还等什么,等人把你围起来的时候黄瓜菜都凉了。而在这次会上,多数的军官都主张趁共军主力未到,兼程前进,靠拢徐州以防被围,应该说这是个很正确的决定,但这时偏偏有个64军军长刘镇湘想要留下来和共军干上一仗,如此境地仍敢声言同共一战,也确实让人刮目相看,可是刘镇湘不想走的真正原因确是让人想不到的。黄百韬分配给刘镇湘的阵地是古时候的土山,相传三国时候关羽被曹操围住不得不降的地方就是这个土山,刘镇湘迷信,嫌其不吉利,所以不想走,另外他的64军经过整训后,比较完整,有些战斗力,他凭自己那点实力还想和共军较量一下,刘镇湘的意见遭到多数人的反对,但就在大家争论的时候,黄百韬兵团的先头部队在曹八集被歼,黄百韬兵团被共军给围了个水泄不通,这下想走还走不了了。

纵观黄百韬走的这一道,错漏百出,昏头昏脑,真不明白他这是干什么,打起仗来最忌犹豫不决,一定要行动快速,可黄百韬几乎是屡犯兵家大忌,真不知道他这将是怎么带兵的,而国军其他各部又偏偏各保实力,见死不救,把黄百韬兵团生生丢给共军。有时候实在不明白

国军这是在干什么,是生死相拼的战场还是在过家家,要知道此时战场上的对比仍是80万对60万,优势还是在国军这一边,但仗竟打到了这个份上,黄百韬固守自不必说,徐州方面还要出兵救援,李弥早干吗去了。淮海战役此时仅仅是拉开了序幕,但已经高潮不断,整个战役过程充满了戏剧化的情节,当然好戏还在后头呢。

在华野围歼黄百韬兵团的时候,中野也开始了行动,一举攻占了宿县--这个津蒲路上的战略重点,华野围住了黄百韬兵团这算是挟住了蛇头,中野看住了李延年、刘汝明兵团,这是钳住了蛇尾,接着攻占宿县,拦腰一刀斩断了蛇身,至此,蒋介石苦心经营的中原战略布置被中共军队搅了个七零八落。真不明白,国军这打的是什么仗,80万对60万啊,居然还是让共军如此戏弄,整个战略布局被中共破掉,此时国军虽然实力雄厚,但想必败局已定,共军虽然还不占上风,但已经得势,战场上已经稍微看到胜利的曙光了。仗打到这个地步,胜负还未必会分得出来,但你不得不佩服国军的能耐,输成这样也是个本事啊,换个人也不会打

得这么窝囊。

在中共华野部队围住了黄百韬兵团后,谁都明白,围而歼之是中共下一步的打算,这是军事常识。所以华野开始调动了最能攻坚的6个纵队,对黄百韬兵团的7万多人发起了强大的攻击,但黄兵团毕竟名不虚传,黄百韬困兽犹斗,粟裕的华野整整打了十多个昼夜都没能解决问题,这说明国军还是有一定优势的,中共想赢还真不那么容易。而此时的战场陷入了僵局,如果华野久攻不下,而徐州方面又以重兵救援的话,华野势必陷入被动的局面,更有可能输

掉这场战争。

为救援黄百韬兵团,徐州方面出动了邱、李两兵团共十六万人努力向黄百韬靠拢。而黄百韬被围之地距徐州也不过60公里,救援行动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只是不知道先前李弥干什么去了,要在碾庄多等两至于以后还要再出兵救援吗。可是此时战场上却出现了另外一种情况,黄百韬兵团久攻不克,而邱、李两兵团的危胁却又加大了,战场上的热点开始转移到了阻援

方向。

华野用于阻击徐州方面救援部队的阻援兵团是宋时轮指挥的,在华野,宋时轮是大名鼎鼎的专打阻击战的将军,守起来能让敌人一愁莫展,而他带出来的十纵,被国军称为:排炮不动,必是十纵;总结部队特点总结到如此地步,可见十纵的能耐有多大了,用这样的部队打阻击,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果然徐东方向发生了淮海战役中最惨烈的阻击作战,在华野阻援兵团的阻击下,邱、李两兵团每天前进不过两公里,和黄百韬兵团那短短的距离看上去却又是那样遥远,然而就在此时,战场上的形势却又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黄百韬兵团久攻不克,当然出乎粟裕的意料,但粟裕明白,黄百韬早晚是盘里的菜,可现在不能无视邱、李两兵团的危胁,紧急时刻,粟裕立刻调整部署,打算着歼灭黄百韬兵团后拿邱、李两兵团开刀,围点打援一向是中共的拿手好戏,而作为熟捻于大兵团作战的战略家,粟裕对这种战法自然是得心应手,此时粟裕的胃口已经不是一个黄百韬兵团能填得了的,他打算着诱敌深入,再实施包围,寻歼邱李两兵团,当然此时粟裕也确实有这个本事。于是华野阻援兵团在完成了任务后后撒了一步,打算着引邱李两兵团上当,再予以围歼,为此粟裕准备了30万部队,就等着邱、李两兵团这盘菜上桌了。但战场上的事情往往出人意料,粟裕想得挺好,可惜的是邱清泉实在太滑,人家不上你的当,在听说华野阻击部队后撒以后,并没有跟上去,让粟裕的圈套落了空。尽管邱清泉没上去,人家可有本事吹嘘个徐东大捷,一时间国民党广播电台大为宣传,称徐东大捷堪称为徐蚌会战之辉煌绚烂之一页,不过可笑

的是如此大捷却并未能把黄百韬救援出来,以至于后来蒋介石得知真相后大为恼火,当然恼火的不光老蒋一个,黄百韬更是气得大骂邱清泉,青天白日勋章算是骗到了手,可近在咫尺

就是不靠过来。

仗打到了这个地步,战场似乎又陷入了僵局,而此时能拨动整个战争走向的将会是另外一支部队,极为强大的黄维兵团。在徐东一带陷入僵局后,黄维兵团的危胁开始大为增加,能否阻止住黄维,将成为整个淮海战场上的关键所在。黄维兵团是蒋介石在中原地区所能凑起来的最大的一支机动,黄维兵团装备着全副的美式装备,强大的机动能力,一动起来犹如一道钢铁洪流在大地上奔腾,随时可以淹没阻挡它的一切障碍,如果没有大山一样坚硬厚重的实力,你是别想阻止住这样强大的军队的。虽说这支部队是如此强大,但主将黄维却不过是个军校教官,说白了就是一书呆子,以这样的人来统率如此强大的兵团,未必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强大就是强大,来不得半点轻视。毛泽东对于黄维兵团加入中原战场一度很担心,因为要和这样的兵团对抗,中共当时还不具备这个能力,在辽沈战役打响后,刘伯承率部领着黄维兵团到大山里去兜圈子,而黄维也真听话,人家一领,跟着就去了,少了这支机动部队,中原那边的战略行动才进行得那么顺利,而如今黄维兵团压上来了,对战役成败起到了相当大的危胁,如果一旦让黄维北上攻占了宿县的话,毛泽东费尽心机打乱的国民党中原战略意图就有可能重新完整地发挥作用,而徐州方面在得到了黄维的支援后,更有可能腾出手来全力救援黄百韬兵团,中共方面必然全盘陷于被动,这个仗就不好打了,因为国民党此时还是占有战场上的优势地位,战争胜利的天平还是很容易倒向国民党一边的,毛泽东对这种现象极为焦虑,现在战场上不能出现任何疏忽,否则将会是致命的。在此情况下,中共下一步的关键就要看能不能挡住黄维兵团,能不能很快全歼黄百韬兵团上了,不然的话,战争的主动

权就要易手,中共就会失去先机。

中原战场是那样的变幻莫测,惊心动魄,当黄维长驱直入时并没有碰到太大阻碍,眼见着到了浍河,还是没有碰到中野的强力阻击,而浍河是中野所能凭借的最后一道天然障碍了,一旦黄维兵团过了浍河之后,中野将无险可守,黄维兵团大约用一个冲锋就可以夺回宿县了,中野将面临极大的困境,但战场上让人想不到的事情实在太多,行动实在太快的黄维过于自信了,他认为凭着人的肉体毕竟不能挡住钢铁,但他就忘了刘伯承是何许人也,这位当时闻名中外的大军事家岂会让小小的黄维猖狂,刘伯承此时想的不是阻滞黄维的脚步,而是想要一口吃掉整个黄维兵团,刘伯承用兵之妙着实让后人为之惊叹,连毛泽东都未敢作这样的设想,可刘伯承还是这样想,并且这样做了,刘伯承利用浍河天然障碍,待黄维兵团半渡之时,机械化一时无法展开并发挥作用,发起了强大的攻击,一举将黄维兵团包围于双堆集一带,而此时的淮海战场上竟然出现了这样出人意料,惊心动魄的局面,本来是优势一方的国民党军的两大重兵集团被共军包围,而本来是劣势一方的中共竟能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打得如此出色,战场上的形势真的很难让人相信,国民党就这样轻易地把战争的主动权拱手相让,估

计有些人打破脑袋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黄维这下算是见识到了兵法大家的军事艺术了,在刘伯承面前他想不服也难,但黄维被围后并不老实,他认为自己还是很有实力的,他还想着凭借其机械化部队杀出一条血路来,冲破刘伯承的包围,但如此一来黄维也未免太小看了中野的能力。黄维集中了四个整师的兵力,想要一举冲破包围圈,但他想象不到的是,中共地下党组织了战场起义,廖运周一举带走了一个整师,未战先挫锋芒,黄维的前景不妙啊,果然在中野的拼死阻击下,黄维还是老老实

实地呆在了包围圈里。

战场上胜利的天平已经倒向了中共一方了,而下面中共要做的,是首先解决掉一部分敌人,完全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于是粟裕经过认真准备,一举全歼黄百韬兵团,而黄百韬兵败自杀,这样战场上就出现了对中共极为有利的局面,粟裕就能腾出手来对付徐州这一大砣敌人了。

战场上的胜负已定,战局却震惊了蒋介石,极有优势的80万部队转眼间面临着灭顶之灾,至此蒋介石明白了,在中原是没有什么希望了,现在只有快速把部队撒来才是上策,于是在蒋介石的命令下,徐州的杜聿明集团开始后撒,在当时杜聿明后撒的路线无非有三条,他本人当然会选一条最好的,因为杜聿明毕竟还算是个高明的战略家,粟裕也明白杜聿明会走哪条路,只可惜粟裕此时还没准备好。果然杜聿明集团开始行动起来,他一撒退,让粟裕成分紧张焦虑,因为粟裕手中的兵力是远远不够的,完全无法截住杜聿明集团,而一旦放虎归山,将后患无穷。粟裕也说过,他打了大半辈子的仗,最紧张的时候是杜聿明集团南逃的时候,那时光凭他手中所能调动的七个纵队是远远不能把杜聿明集团截住的。

战役打到这时,国军应该说还有一线希望逃过一劫的,但关键时刻蒋介石以及刘汝明、李延年给粟裕帮了大忙,当然也就对不起自己人了。杜聿明的撒退路线是很好,却没有和蒋介石的撒退路线相符合,蒋介石的撒退路线上还有个黄维兵团呢,老蒋自然是想把黄维捎带着一起退往江南半壁的,老蒋真算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人物,黄维兵团已经凶多吉少,杜聿明集团本可全身而退,当然得抛弃掉黄维了,可老蒋偏偏要让杜聿明集团去解黄维兵团之围,置杜聿明的机械化兵团于江汉平原水网的烂泥中动弹不得,这是嫌粟裕饭吃得太少,又给送上来一桌大鱼大肉,生生地把杜聿明集团送到了虎口当中。蒋介石自认是一个战略大家,但其他人可不这么看,也没有这种感觉,有些人还说,如果没有蒋介石的瞎指挥,国民党不至于输得这么惨,更有人把全部失败的责任都推给蒋介石,当然蒋介石不应该负全部责任,但从蒋介石一再的要求杜聿明去解黄维兵团之围就可以看得他瞎指挥的威力了,杜聿明明明可以逃脱牢笼的,却在老蒋的严令下,又往陷井里跳了。杜聿明往里跳不要紧,至少他那庞大的兵团粟裕想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而就在杜聿明到了陷井边的时候,刘汝明和李延年在杜聿明背后推了一把,生生把杜聿明集团给推陷井里了。

在杜聿明南逃的时候,刘汝明和李延年本是在南线接应的,粟裕要用重兵集团对刘汝明和李延年兵团进行监视,可刘汝明和李延年真好个本事,坐拥重兵,行动起来却慢慢腾腾,胆小如鼠,虽有严令,就是迟迟不动,被粟裕一打就又缩回去了,可惜了如此精良的兵团,却一点用也没有,就是不敢和粟裕叫阵,连蒋介石都说刘汝明打的是滑头阵,他们退回去可好,粟裕倒腾出手来从南线抽调了大批部队把杜聿明集团给围了个瓷实,中共方面要记功的话,得记刘汝明一功,而杜聿明也应该记得,他的失败可有刘汝明一份。

这样战场上出现的形势就完全有利于中共了,国民党在中原地区的部队被分割成三部分,被围于双堆集一带的黄维兵团,被围于陈官庄的杜聿明集团,还有南线的刘汝明、李延年兵团。而中共下一步的作战目标就是歼灭黄维兵团,围住杜聿明集团,看住刘汝明、李延年兵团,刘伯承把这一行动称为吃一个,看一个,挟一个。果然中野华野两支大军紧密配合行动,经过血战歼灭了黄维兵团,黄维兵败,但保了一条命,进入了战俘营中,而中共此时已经腾出手来对付杜聿明集团。到这时战争形势已经毫无悬念了,杜聿明集团完全无法逃出升天,只有等着被歼灭的命运了,要什么时候被歼则要看中共的时间表了,此时的优势完全掌握在中共一边了,刘汝明和李延年兵团还算聪明,他们逃脱了覆灭的命运,把兵团完整地带回了长

江以南。

杜聿明集团也没维持多久,后来杜聿明集团被全歼,杜聿明也同样走进了战俘营当中。就这样,国民党在中原遭遇罕见失败,80万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被土八路60万人打败了,而且竟被歼55万人,几乎相当于当时中共参战部队的数量,如此战争奇观怎能不被称之为奇迹

呢。

纵观淮海战役的整个过程,我感觉国民党在战场上输成这样实在罕见,这仗打得还不是一般的烂。首先,国民党整个作战计划就是矛盾百出,昏头昏脑,毫无作战精神可言。其次各部队协同太差,各保实力,见死不救。第三,将领们形同梦游,都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更重要的是老蒋不见棺材不掉泪,这个也舍不得,那个也放不下,竟连一点军事常识都不顾,对部队瞎指挥,结果把所有精锐都给丢了。第五,国民党军中稀奇古怪的事情层出不穷,有人迷信,有人太过于自信。当然最大的失败原因还是在于国民党已经完全丧失了民心,其黑暗的统治终将把自己埋葬。当然有人并不一定会喜欢看国军失败的这一历史,也不会认真总结失败的教训,一些人的感情上是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国民党败给中共的事实的,总会有人想出这样那样的借口来诠释国民党的失败命运的,但在我心里,国民党输了就是输了,你有些人不愿接受也罢了,相信光看看国军那些将领的行为就足够让一些人郁闷的了,有些人再怎么说也改变不了历史结局,从整个淮海战役来看,国民党无能成这样,就是神仙也没辙。

棋局早已终了,胜负也已经成为历史,可是有暇回顾一下过去的历史,仍能发现不少微妙之处。不可否认,国民党在中原战场上是掌握有战略主动权的,他们集结着80万武装到牙齿的机械化重兵集团,可以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来保障军队供给。而共产党一边,不光武器装备低劣,后勤给养也处于极其原始的地步,可是在中共的号召下,解放区的老百姓发出了倾家荡产为前线的呼声,动员了大量人力物资,保障了大规模战争得以顺利进行,陈毅元帅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手推车推出来的,民心的向背似乎可以成为战争胜负的风向

标。

中共只有60万部队,要靠这些人来和国民党80万重兵来斗是不可能的,根本不可能的,但中共高明就高明在一点上了,中共利用从国民党那里俘获的士兵经过教育转化后来和国民党打,很多国民党士兵变成了解放战士,在国民党那里,士兵打仗并不太积极,可是经过中共教育转化后,战斗力有了很大提高,打起仗来分外勇猛,连国民党一方都哀叹,我们自己的兵到了共军一方以后,打起我们来打得更狠。光明和黑暗的强烈反差,似乎更能说明共产党的伟大,战争的胜利离不开那些勇于献身的普通士兵,而当普通士兵们真正明白要为何而战的时候,他们的生命所焕发出来的能量是国民党永远无法明白和极度害怕的。

中共军队还是一支难得一见的仁义之师,记得小时候学过人桥的课文,在一次追击作战中,中共的一些普通士兵跳进冰冷的河水里,用肩膀架起一道浮桥,让其他人踩着自己的肩膀冲过去追击敌人,如此伟大的献身精神实在值得赞叹。而国民党那一边竟不光彩的留下了人坑的故事,在淮海战役中国民党的一支逃跑的部队为了能快点跑,竟把一些伤员和尸体丢到路上的坑里和沟里,填平了以后供其他人逃命,即使是在过去那烽火连天的时代,国民党这样

的行为也是罕见的残暴。

中共是正义之师,同国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国军被围时,共军还好心地给他们饭吃,而国军那里却有着很多的让人难堪的行为。跟随国军从徐州逃难的人当中,有一些是在校的女学生,在杜聿明集团被围后,朝不保夕的日子里,仍有人打这些女学生的主意,结果那些女学生都被国军糟蹋了,在即将灭亡的前夕,还有国军将领居然有心思想着娶女学生当小老婆,

真佩服国军的本事,不是一般的人能干得出来这种事的。

在陈官庄被围的杜聿明集团日需甚多,靠飞机有限的空投是远远不够的,为抢夺空投物资,空投场往往成为血流之地,无数生命死于自己人的枪下,在包围圈里国军上演了极为丑陋的一幕,当然不止这些,在双堆集,黄维手下竟把死尸垒起来填上土,浇上水筑起了一道道工事,他们竟然对死者都不尊重,这样的部队如何还能让人相信呢。

似乎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许多来,但不必再举了,历史就是历史,国民党曾有过的残暴是永远也无法抹杀的,当我们回顾过去的时候,我们只能对那个悲哀的时代叹息了。但过去无论有怎样的苦难,我们终有理由为那血与火的日子而歌唱,在战火的无情面前,希望并不是

一笑而过,而是常留在人们心中。

淮海战役纪念馆参观感悟

淮海战役纪念馆参观感 悟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淮海战役纪念馆参观感悟 (姜蕤) 2016年6月18日,碧空环抱,朗日高悬,在4个半小时的车程后,我来到了淮海战役纪念馆。当我漫步于纪念区林间的荫荫小径,仰望于纪念塔身遒劲有力的题字,凝眸于淮海战役的五位领导的雕像,回忆着那一段沧桑而峥嵘的历史,心头油然而生一种厚重而深沉的敬仰和感慨。那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的胜利而伟大的中国革命! 我们住建系统党员在淮海战役纪念馆下庄严重温了入党誓词。淮海战役纪念塔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于1959年在徐州兴建的,以此纪念这一伟大的战役。塔高38.15m,面向朝阳,巍然耸立。塔身正面,镶嵌着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九个镏金大字。上端雕刻着由五角星照耀下相交的两支步枪和松籽绸带组成的塔徽。塔座正面镌刻着碑文,两侧为大型浮雕,右侧是人民解放军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左侧是人民奋勇支前的壮丽情景。塔下角亭环抱的围廊里,镌刻着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及三万多名烈士名录。而这不仅是光荣历史的见证,更是激励后人的丰碑。 瞻仰了巍然矗立的纪念塔,我又来到了淮海战役纪念馆。纪念馆的陈列厅分为四个体块,分为序厅、战前形势、战役实施、战役胜利、人民支前、缅怀先烈、全景画馆七大部分。展厅内共展出珍贵的文物、照片、艺术品和制作品近3000件,生动展示了淮海战役胜利的进程,揭示了战役胜利的诸多因素及伟大意义。室内陈列根据淮海战役战例设15个战争场景,结合板面、文物说明,以现代化手段再现当年战争场景。其

中,全景画馆特色鲜明,直径50米的全景画馆位于中央,形成新馆的中心。展出的《淮海战役全景画》以淮海战役三大战场为背景,配以音响、灯光等特技,描绘了气势恢弘的战争画卷,从而使纪念馆的陈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当我走出这凝聚了上个时代沧桑和一代人回忆的纪念塔时,我再次转身,深深凝望那高耸而又坚挺的塔身。历史只属于昨天,都过去了,而时代的精神,先烈的鲜血却经久不散。淮海战役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一代人的前仆后继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一定要要继续发扬老一代革命家艰苦奋斗的精神,必须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倾听实践的呼声,反映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创造中继承,在推陈中出新,使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融为一体。 光阴荏苒,岁月流逝,历史永远地过去了,但历史也永恒地存在着,它联结着过去和未来,在当代人的血脉中流淌。无法忘记的是血与火交织的滚烫日子,记忆中永存的是生与死碰撞的闪光瞬间。也许时代在变,但我们的价值观和评价观不能变。今天在先烈们面前,让我们更加懂得如何珍惜这幸福的生活,烈士们的高风亮节,激励着我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壮丽事业中奋勇前进!

观淮海战役纪念塔有感

观淮海战役纪念塔有感 早在来徐州上学之前,我就已经在中学的历史课本上了解到了淮海战役。所以来到徐州之后,我就一直期待去淮海战役纪念馆,去了解更多关于这场战争的故事。 当我一进入纪念塔的大门时,就感觉空气中弥漫着肃穆的气氛,一路上来来往往的游客都安静地观摩着,不似其他景点那般吵闹。当我沿着路一步步向前时,就看到了恢宏壮大的纪念碑,上面的几个金色大字“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沿着台阶拾级而上,纪念碑上的战士依旧保持着冲锋时的动作,我的眼前似乎看到了一群战士拿着枪勇敢无畏地向前冲锋,尽管有战士倒下,但是一批又一批的战士不断地向前着。在淮海战役中牺牲的烈士一共有30000多名,他们的名字就刻在纪念碑旁边的长廊上,为世人所敬仰。在烈士名字的旁边有国家元首及当时的将领题的字,以此来表达对烈士们的纪念和哀悼。我记得很清楚的是邓小平主席题的字:“中华儿女们永远记省:你们的幸福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对这句话的触动很深,当时参与战争的先烈们哪一个不是希望祖国能够早日解放?哪一个不是希望广大的中国人民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他们能够坚持自己的信仰,甚至可以用自己的鲜血去换来别人的幸福!他们身上所具有的精神绝对不是仅仅用伟大就能来概括的。我还发现相邻的名字都具有相似性,想必当时家里的兄弟都选择了上战场来使国家早日解放吧!就凭这一点那些烈士就值得被

世人纪念。 如果说纪念塔旁边的走廊上的那些烈士的名字给人的感觉仅仅只是数量上的多少的话,那么在纪念馆里的那一样样当时战争时的物品的话,更是让我震撼。纪念馆里保留着当时报纸上的沈阳解放,东北解放的消息,保留着当时刘伯承等人的战役报告手记,还保留着当时通信用的电报机,电话机等。每一样东西无不反映了当时解放军打仗时艰苦的状况,纪念馆还有一处模拟了毛主席等人在西柏坡开会时的情景,他们5人在研究着桌上的地图,毛主席手握卷烟,眼睛望着远处,似乎在想什么对策,而周恩来总理的眼睛一直盯着地图,似乎在研究些什么。而对面模拟的是当时蒋介石在南京总统府开会时的情景,几个将领端正地坐在座位上,他们每个人的前面都放着水杯以及军帽。蒋介石站在桌子边似乎在下着什么命令,气氛非常严肃。毛泽东主席在西柏坡讨论军情的情景和蒋介石在南京总统府开会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战役中国民党更是受到了美国等国家的军事武器援助,尽管如此共产党还是凭着自己坚定的信仰以及正确的战略指导取得了淮海战役的胜利。 尽管战争在持续着,但是战士们在战地过的新年还是非常丰富的,纪念馆中重现了当时他们在战地过新年的场景,展出了当时他们唱戏所用的道具,看着车上的一个个战士脸上露出的喜悦的表情,我想虽然他们自己的亲人并不在自己身边,虽然战争还未取得胜利,但是他们此刻却是幸福的,满足的。 很特别的是纪念馆中还展出了一块包手枪的红布,上面还沾着血

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战役

国防教育宣传材料(一) 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战役 全国解放战争是我国民主革命阶段革命力量同反革命力量进行的一场决战。在这一时期,我军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采取了以歼灭国民党有生力量为主而不是以保守地方为主的战略方针,遵循毛泽东提出的十大军事原则,先后进行了规模较大的战役140多次,消灭国民党军队800多万人,和全国人民一道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从1946年7月至1950年6月,我军进行的歼敌10万人以上的重要的作战行动和著名战役主要有:东北冬季攻势(1947.12.15~1948.3.15);晋中战役(1948.6.11~7.21);辽沈战役(1948.9.12~11.2);济南战役(1948.9.16~24);淮海战役(1948.11.6~1949.1.10);平津战役(1948.11.29~1949.1.31);渡江战役(1949.4.20~6.1);甘肃河西战役及解放新疆(1949.7~9);广西战役(1949.11~12.12);西南战役(1949.11~1950.4)等。在上述作战行动和著名战役中,以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以及渡江战役最为著名。兹简介如下: 辽沈战役:指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我军在东北地区对国民党军队发起的大规模进攻战役。解放战争当时已进入第三年,国民党军在东北地区的总兵力共55万人,分别收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地区。我东北野战军按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的决战部署,集中70余万兵力,首先攻打锦州,接着会战辽西,解放沈阳、营口。此役,共歼敌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使全国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淮海战役:指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我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队发起的一次大规模进攻战役。当时,集结在这个地区的国民党军共80万人。我军参战的有二野、三野和一部分地方武装共60余万人。战役过程中,我军先在徐州以东新安镇、碾庄地区围歼了黄伯韬兵团17万余人,继而在宿县西南双堆集围歼黄维兵团12万人,在永城县东北地区围歼了杜聿明的三个兵团,此役共歼灭敌人55万余人,国民党反动集团从此陷入土崩瓦解的状态。 平津战役:指1948年11月23日至1949年1月31日,我军在平晋地区对国民党军队发起的一次大规模进攻战役。辽沈战役结束后,北平、天津、张家口三个地区的国民党军60余万人,企图从海上南逃或西窜绥远。我东北、华北野战军的两个兵团及地方部队100万人,根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首先以神速动作将华北敌人分割包围于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五个据点,接着围歼了新保安、张家口、天津之敌,使北平20余万守敌完全陷入绝境,同意接受和平改编。此役歼灭和改编了国民党军52万余人,解放了华北大部地区。 渡江战役:我军进行三大战役后,蒋介石加强了长江防线,并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1949年4月20日夜起,根据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在刘、邓、陈、粟、谭组成的总前委领导下,以木帆船为主

关于观后感的作文500字淮海战役观后感

关于观后感的作文500字淮海战役观 后感 关于观后感的作文500字淮海战役观后感 同学们,当你喝完一杯牛奶,提着书包走向校园的时候,当你安安静静地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认真上课的时候,当你和爸爸妈妈悠闲地在西湖边散步的时候,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看我:“这是很平常的呀!”但是,看过《淮海战役》以后,我才觉得这种生活是来之不易的,它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淮海战役是大决战中的最关键一战,国民党军麾下80万装备精良部队与刚结束平津战役的人民解放军围绕徐州、宿县、蚌埠这三个中原古战场展开了生死搏杀!一边是有先进的美式装备且占有后勤保障优势的王牌嫡系,一边是各种杂牌武器都有且刚经历一次大战来不及休整的人民子弟兵。条件孰好孰坏一目了然。我们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怀着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爱凭着小米加*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国民党*派。看完这部电影让我对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产生了深深的敬意,正是他们不怕牺牲、英

勇向前的精神更是无时不刻激励着我,其中有好几个镜头让我落泪了,一个是打黄伯韬兵团总攻冲锋时要过条河,那是正是冬天,河水有一层薄薄的冰,战士们抬着木板义无反顾的跳进冰凉的河水为战友们搭桥铺路,扛木板的战士牺牲了,在木板上过桥的战士自动跳下来扛起木板。另一个是一个营长冲锋路上一连牺牲了6个通讯兵,最后自己也牺牲了。 同学们,我们这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这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此刻就应懂得珍惜这幸福生活,刻苦学习,做一个爱祖国、爱人民的少先队员,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完美。 关于观后感的作文500字淮海战役观后感 同学们,当你喝完一杯牛奶,提着书包走向校园的时候,当你安安静静地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认真上课的时候,当你和爸爸妈妈悠闲地在西湖边散步的时候,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看我:“这是很平常的呀!”但是,看过《淮海战役》以后,我才觉得这种生活是来之不易的,

参观淮海纪念塔有感

参观淮海纪念塔 周涛 马壮 周进 褚福祎 章春阳来学校一年左右却从未瞻仰过烈士纪念塔,而今天就借着本次实践的机会来参观一下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 淮海战役纪念塔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东南郊的凤凰山东麓,一入门,路两边植被茂密,给我们一种荫凉舒适的感觉。我们拾阶而上,来到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前,纪念塔高38.15米(比人民英雄纪念碑好要高出0.21米),面向朝阳,魏然耸立。塔的上端雕刻着由五角星、步枪和松籽绸带组成的塔徽。塔身正面镶嵌着毛泽东主席当年亲笔题写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九个镏金大字。塔座正面镌刻着镏金碑文,记述着淮海战役的历史经过以及烈士们前仆后继、广大群众奋勇支援前线的英雄事迹。两侧为大型浮雕,右侧是人民解放军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左侧是人民奋勇支前的壮丽情景。纪念塔走廊内铭刻着近三万烈士的姓名,一排排一行行深深刻在墙壁上也深深刻在徐州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心中。踏着曾经的血路,来到粟裕将军的坟茔,站在墓前深深一鞠躬,脑海里浮现出粟裕当年向党中央军委提出进行淮海战役的情形。虽然是小米加步枪对飞机加大炮,北伐时期的班长对北伐时期的师长,但粟裕这位南昌起义时的班长竟向毛泽东拿出了一个60万“吃”掉80万的方案。对他的钦佩,对他的尊敬不是一个弯腰就能表达的!所以我们要珍惜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人民的安居乐业,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要对得起他们,多为社会奉献自己,来安慰

烈士们的在天之灵。 淮海战役纪念馆与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同时兴建,1965年落成开放,陈毅元帅题写馆标。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爆发于一九四八年冬天。在淮海战役纪念馆中,穿行于血与火的虚拟空间,踏寻战场上惊心动魄的一幕幕,重温淮海战役的整个历程,心情非常沉重,但同时也为中国人民感到骄傲,因为中国人民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乃至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这场战争不是武器的较量。国民党有那么多受过专门训练的精锐部队,有那么多飞机、大炮等先进武器;而共产党只有步枪和自己制造的炮弹,无论是军队还是武器装备都无法与国民党相提并论。但结果呢?国民党内部各有各的如意算盘,而共产党万众一心;国民党军纷纷投奔共产党,而人民解放军的队伍不断壮大;国民党不得不宣布失败,而人民群众为胜利欢呼。中国共产党有一个制胜法宝是国民党无法得到的,那就是人民的拥戴。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场战役就是一个例证。看看老百姓是怎样拥护正义的,是用命!用命来维护中国共产党,维护人民解放军的!冰河里的人桥,妇女担架队,妇送夫、母送子到战场这一个个感人故事就是在为胜利做铺垫。看着陈列在玻璃窗中的破布衫、破棉衣、破布鞋,让人无法想象人民解放军是怎么用这些东西御寒的。也许“人心暖,可御寒”,那一双双军鞋是妇女们一针一线按严格的规格要求做出来的,为了让战场上奋战的孩子们有鞋穿,她们日夜不停地工作,手被线勒出一道道血痕,但没人会因此而停止工作。这,就是人民的母亲!陈列的一辆辆小车就是人民运输物资的唯

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优秀观后感范文5篇

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优秀观后感范文5篇 大家有没有参观过淮海战争纪念馆,有没有写过关于淮海战争纪念馆的观后感。以下 是小编整理的观后感范文5篇,希望能够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淮海战役纪念馆为我们生动再现了淮海战役时的情景,使我们丰富了历史知识,淮海战役中,我军指挥员和广大人民团结一致,英勇奋斗,创造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无数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了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自我宝贵的生命,他们的精神将永载史册,世代相传。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和党中央英明领导和战役总前委卓越指挥的结果,也是解放区人民全力支援解放军的结果。 淮海战役主战场,虽地处我省苏北地区,却记录着许许多多解放战争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记载了他们从事革命事业的深深足迹,传承着中华民族光荣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 踏入纪念馆的大门,我立刻被那种庄严、肃穆的气氛感染,不敢大声说一句话,生怕扰乱了革命先烈的清静。参天的大松柏树、幽静的环境……一切都是如此安静、清幽,而 此刻的我们却已无心欣赏这些美景,心境沉沉的,重重的。 走在历史的长廊上,我们瞻仰了淮海战役纪念碑、革命先烈的英名,参观了收藏淮海战役图画展览室,淮海战役纪念馆是为了纪念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而建立的纪念馆。馆址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南郊淮海烈士纪念塔园林内。1959年筹建,1965年11月开放。该馆藏品1.52万件,其中一级文物79件,共展出文物,照片,图表,美术 作品等2000多件。其中有淮海战役总前委的电台,随军民工支前使用的小竹竿,烈士生 前的笔记本等。馆内另设放映厅,放映有关淮海战役的历史影片。专题陈列“徐州双拥陈 列馆”,陈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题词15幅,照片约500幅,实物近40件。 不由感慨,此刻的我们是多么的幸运和幸福,而我们所做的比起革命先烈们来说又是 多么的微不足道。那一棵棵参天的松柏,如同革命前辈的铮铮铁骨,用一向向上生长的斗 志激励我们这一代人用不屈不挠的斗志不断地开创进取;那一池清水,如同革命前辈的高尚品质,用“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教导我们这一代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6月18日我们参观了淮海战役纪念馆,重温了这段光辉的历史――淮海战役,我深感 此次参观学习,对于发扬革命传统,摆正心态,对今后做好各项工作,很有启迪好处。 淮海战役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一战役的胜利对于全国解 放战争战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这一胜利的取得是极其不易的。国民党军麾下80万装备精良部队并且有先进的美式装备还占有后勤保障优势。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各种 杂牌武器都有并且刚经历一次大战来不及休整的人民子弟兵。条件相差悬殊。我中国人民

淮海战役作为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

淮海战役作为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奠定了新中国诞生的基础,已举世公认。但关于谁打响淮海战役第一枪,目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关于打响第一枪的地点,至少有三说。一为江苏邳州市运河车站(2009年4月10日龙虎网,王彬《“我们打响淮海战役第一枪”》),二是河南商丘张公店(2009年7月1日商丘新闻网—商丘日报,2010年1月6日人民网-河南频道,李艾凌《淮海战役第一枪》),三乃江苏新沂市窑湾镇(2009年8月7日人民网-河南视窗,《“首战窑湾”,一个纵队歼敌一个军》)。要作出孰是孰非的正确判断,必须首先厘清淮海战役的地域范围,尔后再从时间先后顺序上进行甄别。 一、关于淮海战役的地域范围 淮海战役地域范围,现行的说法是:此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及地方部队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区),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继辽沈战役之后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笔者以为,这只是战役结束以后的界定,而并非初始的定义。 (一)从战役名称上辨析。如果真是如前所说,战役既然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那么,为何不叫商海战役、临淮战役、徐淮战役或徐海战役,而偏偏叫做淮海战役?之所以用淮海战役命名,乃是其初始战役拟发起在淮(淮阴、淮安)、海(州)之间的区域。这样既师出有名,又名正言顺。 (二)从权威文献上辨析。早在1948年9月24日7时,粟裕在济南“攻济战斗已突入内城六个团,……估计攻济战斗日内即可完全结束”的情况下,即向中共中央军委“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该战役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以苏北兵团攻占两淮(淮阴、淮安),并乘胜收复宝应、高邮,而以全军主力位于宿迁至运河车站沿线两岸,以歼灭可能来援之敌……”(《栗裕军事文集》之《建议进行淮海战役》)军委复电:“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你们第一个作战应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于新安(今属江苏新沂)、运河之线为目标。歼灭两淮、高(邮)宝(应)地区之敌,为第二个作战。歼灭海州、连云港、灌云地区之敌,为第三个作战。”(《毛泽东军事文集》卷五《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需要作出说明的是,此时粟裕的目标是围歼淮阴——海州一带的国民党军第7兵团黄百韬部,而不是围歼整个徐州集团,这时的淮海战役设想,后来也被称为小淮海战役。随着战局发展,总前委审时度势,淮海战役越打越大,最终取得了惊人的战果。9月28日,毛泽东再次向华野饶漱石、粟裕、谭震林和中野刘伯承、陈毅致电(《毛泽东军事文集》卷五《淮海战役的准备工作》):黄百韬兵团调回新安镇地区业已证实。你们淮海战役第一个作战并且是最主要的作战是钳制邱(清泉)、李(弥)两兵团,歼灭黄兵团。新安镇地区距徐州甚近,邱、李两兵团赴援最快。10月11日,毛主席再次强调:一、战役第一阶段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兵团,完成中间突破,占领新安镇、运河车站、曹八集、峄县、枣庄、临城、韩庄、沭阳、邳县、郯城、台儿庄、临沂等地。二、第二阶段,攻坚海州、新浦、连云港、灌云地区之敌,并占领各城。三、第三阶段,可设想在两淮方面作战。(《毛泽东选集》卷四《关于

江苏省徐州市淮海战役鉴往知来实践报告

关于江苏省徐州市淮海战役鉴往知来的社 会实践报告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大学生活,提高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我们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孙锡平老师让我们开展了关于鉴往知来的社会实践这一主题的社会实践报告,我对自己的家乡的淮海战役(江苏省徐州市淮海烈士纪念塔)进行了调查,通过国庆节7天的调查访问,虽然说时间短暂,但是我让然深切的感受到淮海战役的伟大,感受到了淮海战役中的战士们的英勇、奋勇杀敌的献身的伟大精神,以及在战争中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一切都深深地感动了我,使我不禁肃然起敬,像在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的战士们和群众们敬礼。以下是我的调查报告: 从2011年9月26号到9月29日这四天我做了调查活动的准备,包括拟定计划、罗列提纲、设计和打印调查问卷,确定采访人及时间等。从10月1日开始正式在我村开展采访调查,一直到10月7日结束。从10月8日起我开始整理、搜集并撰写调查报告,期间因为上课等其他因素,报告于11月25日完成。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淮海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淮海战役是以徐州为中心的战役,它开始于1948年11月6日在经过了长达三个月的战争后于1949年1月10日结束,此次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的较量,在此次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的较量中,最终以解放军的胜利而告终,双方参兵人数总共为140万人,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60万,国民党80万,在此次战争中解放军伤亡十余万人,而国民党伤亡及战俘总共55万人。 淮海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分路南下。8日,国民党军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万余人战场起义。10日,我军把黄百韬兵团分割包围于徐州以东的碾庄地区。经过10天逐村恶战,至22日全歼敌军10万余人,敌兵团司令黄百韬自杀。同时,中原野战军为配合作战,出击徐(州)蚌(埠)线。11月16日,攻克宿县,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这时,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淮海战役。 第二阶段 11月23日,中原野战军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了从华中赶来增援的黄维兵团12个师。28日,蒋介石被迫决定徐州守军作战略退却。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撤至蚌埠,副总司令杜聿明留在徐州指挥。12月1日,敌弃徐州向西南逃窜。4日,华东野战军追击部队将徐州逃敌包围。6日,敌孙元良兵团妄

观《淮海战役》有感优秀范文5篇

观《淮海战役》有感优秀范文5篇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 个战略性进攻战役。以下是小编整理观《淮海战役》有感的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 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这天,我和爸爸观看了《淮海战役》这部电影。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发起,到22日为战役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解放军在碾庄歼灭黄百韬兵团10万人。解放 军也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11月23日到12月15日,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解放军 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并歼灭黄维兵团11万人。解放军主力在杜聿明指挥的徐州 国民党军3个兵团25万人向西突围时,将这股敌人合围于陈官庄,并歼灭其中的孙元良 兵团约4万人。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为淮海战役第三阶段。1949年1月,解放军发起对杜聿明部的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10个军约20万人,淮海战 役中,人民解放军经过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看完这部电影,我被宏伟壮大的战争场面所震撼,让我对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产生了深 深的敬意,正是他们不怕牺牲、英勇向前的精神更是无时不刻激励着我,其中有好几个镜头让我落泪了,一个是打黄伯韬兵团总攻冲锋时要过条河,那正是冬天,河水有一层薄薄的冰,战士们抬着木板义无反顾的跳进冰凉的河水为战友们搭桥铺路,扛木板的战士牺牲了,在木板上过桥的战士自动跳下来扛起木板。另一个是一个营长在冲锋路上一连牺牲了 6个通讯兵,最终自我也牺牲了。 回想起那一个个感人的瞬间,让自我的情绪久久难以平静!想想当初革命先辈艰苦卓 绝的斗争,看看自我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让我难以平静,想想那些倒下的先烈,自我真是无比幸福。我们仅有努力学习,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能对得起为我们这天而牺牲先辈们! 淮海战役是大决战中的最关键一战,军麾下80万装备精良部队与刚结束平津战役的 人民解放军围绕徐州、宿县、蚌埠这三个中原古战场展开了生死搏杀!一边是有先进的美 式装备且占有后勤保障优势的王牌嫡系,一边是各种杂牌武器都有且刚经历一次大战来不 及休整的人民子弟兵。条件孰好孰坏一目了然。就连我们伟大的领导人毛主席都说这是一锅“夹生饭”。就是这么一锅“夹生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在中央、淮海战役总前委的领导 下把他吃到肚里,并且连“骨头”都没给剩下,看完这部电影让我对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产生

参观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有感

参观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有感 淮北市刘庄小学徐启明四月一日,清明节前夕,我们在石台镇中心校党总支的带领下,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祭扫淮海战役壮烈牺牲的革命英烈们,重温入党誓词,并参观了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位于安徽淮北市濉溪县双堆集南面,东西长368米,南北宽292米,面积10.6公顷,烈士陵园于1976年筹建,1981年10月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落成,双堆集歼灭战纪念馆于1988年10月竣工。这是一座气势恢宏,民族气息浓厚的建筑。 展览馆文物丰富,重点突出,布局合理。翔实、珍贵的历史照片、革命文物和艺术作品,在我的眼前真实地在线了淮海战役的光辉历程,使我仿佛身临其境,充分感受到中央军委和总前委的卓越指挥才能和我军指战员英勇无畏、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气势恢宏的战争场景和一个个英勇善战不畏牺牲的战士形象,在我的脑海里回荡,久久没有散去。各展厅中最使我触动的当属缅怀先烈厅了,烈士的生平事迹,遗像和遗物,缅怀先烈的珍贵图片。在近七十年前的那场战役中,三万多名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他们当中,有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军事指挥员;有大公无私,心系百姓的政治工作者;有视死如归,英勇就义的战士,有冒着生命危险努力工作的后勤工作人员……他们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为了祖国统一繁荣强大,人民生活幸福而牺牲自我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我。他们的光辉业绩也将永载史册,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勇往直前。 双堆集歼灭战的胜利,是毛泽东同志伟大思想的光辉体现。我参战部队全体指战员不怕苦、不怕死;冒严寒、闯火海;连续作战奋不顾身,表现出一往无前、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中原、华东、华北各军区的地方武装和百万民兵、民工,艰苦奋斗,全力支援,对战斗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双堆集歼灭战中,许多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为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这次参观,我看到了那场战役的伟大胜利,也看到了战役中惨痛的牺牲与鲜血。在一件件文物和艺术作品中,我看到了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我明白我们现在的和平和幸福,是由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同时,我也更加坚定了作为一名中共党员的信念和肩负的时代使命与责任。决心提升自身素质,弘扬民族精神的决心。永远高举起他们的旗帜,继承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参观调研报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 社会调查报告书 题目历史久弥留红色心中留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14机械单 学号姓名 20140601401张慧 20140601402缪虹莲 20140601403 朱亚萍 20140601404 李莉 20140601405 刘亚媛 20140601406 吴丹

《历史久弥留红色心中留》 ———参观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调研报告调查目的: 贴近社会,锻炼自己,积累社会经验,学习如何与人沟通,如何与人交流,团结合作,更深入地了解社会主义的历史,树立起牢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调查对象: 徐州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 调查方法: 参观、走访 调查内容和体会: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爆发于一九四八年冬天。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淮海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这次战役,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在充分了解了这一次战役的过程中,我也认识到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历史选择和优胜劣汰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必然会走向成功,正义必将压倒邪恶。 借助这次实践调研,我们参观了徐州淮海战役纪念塔以及与它相邻的淮海战役纪念馆,了解了与之相关的这一段战争历史,感受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爆发于一九四八年冬天。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淮海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这次战役,我军参战部队60万人,敌军先后出动兵力80万人,历时65天,共歼敌55.5万余人,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国民党反动

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

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 淮海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在华东、中原军区及华北军区所属冀鲁豫军区部队配合下,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江苏省海州(今属连云港)、西迄河南省商丘、北至山东省临 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区域内,同国 民党军刘峙集团进行的战略决战性战役。是 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南部战线形势发生有利于人民解放军 的深刻变化 1948年秋季,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各 个战场上的胜利,特别是在东北战场上举行 的第一个战略决战性战役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中国的军事形势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由战争初期的127万人增至300余万人;国民党军则由430万人下降至290万人。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已占有优势。 在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南部战线,人民解放军1947年7月转入战略进攻以后,经过同国民党军1年的激烈较量,至1948年7月,形势发生了有利于人民解放军的深刻变化。人民解放军力量有很大发展。由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的中原野战军辖7个步兵纵队15万人;中原军区辖豫西、陕南、豫皖苏、皖西、桐柏、江汉、鄂豫7个军区20余万人;由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华东野战军辖15个步兵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36万人;华东军区辖胶东、渤海、鲁中南、苏北、江淮5个军区30余万人。济南战役胜利后,华东野战军主力位于济南、滕县(今滕州)之间,一部位于山东省临沂、夏庄(今临沭)地区和江苏省宿迁地区休整,积极进行新的作战准备。中原野战军主力于10月下旬解放郑州、开封,另一部活动于河南省南部、湖北省北部地区。华东、中原两野战军已能在统一指挥下进行战役上的相互配合,协同作战。中原、华东解放区空前巩固,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秋粮获得丰收,支援战争的物质力量增强。在国民党军方面,由白崇禧任总司令的华中"剿匪"总司令部辖第3兵团(司令官张淦)、第12兵团(司令官黄维)、第14兵团(司令官宋希濂)和第5(信阳)、第13(南阳)、第16(咸宁)"绥靖"区,共35万余人,主力分布在以汉口为中心的平汉铁路(今北京-汉口)确山至汉口段和长江北岸宜昌至安庆段。由刘峙任总司令的徐州"剿匪"总司令部辖第2兵团(司令官邱清泉)、第7兵团(司令官黄百韬)、第13兵团(司令官李弥)、第16兵团(司令官孙元良)和第1(扬州)、第3(徐州)、第4(商丘)、第9(海州)、第11(青岛)、第12(新乡)"绥靖"区,共60万人。这是国民党军兵力最多、战斗力最强的一个战略集团,主力集结于以徐州为中心的陇海铁路(今兰州-连云港)商丘至海州段、津浦铁路(天津-浦口)徐州至蚌埠段。由桂系将领控制的华中"剿总"和由蒋介石嫡系将领控制的徐州"剿总"之间存在矛盾,难以实

人物故事部分

一、人物故事部分 1刘瑞龙 翩然儒将刘瑞龙--江总书记怀念的老革命(附图)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612504182.html, 2001年06月29日10:59 生活时报 图为刘瑞龙 编者按:在中国共产党走过的80年战斗历程中,无数共产党员、革命先烈为了党的崇高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奋不顾身。可以说,共产党80年的辉煌历程是由他们的鲜血铸就的,正是因为他们的忘我、他们的执著、他们的追求,才造就了我们时代的精神基石,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不要忘记,这些先烈的精神! 今年年初,《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和《解放军文艺》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了《刘 瑞龙诗稿》一书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消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书中收录了江泽民总书记写给刘瑞龙夫人江彤的一封信及抄录的江上青烈士和江树峰同志的三首 诗词。信中体现了江总书记和我们党对革命老同志及其家属的关心,江上青、江树峰的诗词表达了共产党人的崇高境界和战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对许多人来说,刘瑞龙也许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刘瑞龙诗稿》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他的一生有何壮举,和江上青、江树峰有着怎样的革命情谊?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之际,我们不妨回过头来踏着历史的足迹,追寻这位老革命的一生。 曲折瑰丽的革命生涯 1910年10月,刘瑞龙出生在江苏省南通市。出生刚刚70天,父亲就去世了,孤儿

寡母生活十分窘迫。1925年,刘瑞龙在南通师范读书期间,受表姐夫恽代英的胞弟恽子强的影响,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经常阅读进步书刊,参加革命活动。1927年,国民党撕下革命伪装,在上海、武汉等地对中国共产党进行疯狂镇压,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在这个血雨腥风的多事之秋,刘瑞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漫长而曲折的革命生涯。 1929年,时任南通县委书记、年仅19岁的刘瑞龙与李超时、何昆、张爱萍、黄火青等同志创建红十四军,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心腹地带组织工农武装。 1932年秋,因出现了叛徒,刘瑞龙不能继续留在上海,党中央决定让他到苏联学习。虽然刘瑞龙一直向往能到当时世界革命中心——苏联学习,但想到灾难深重的祖国,他毅然决定留在国内。1934年刘瑞龙西上川陕,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长,参加了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不幸的是,张国焘在红四方面军推行极左路线,无端怀疑并迫害革命队伍中的知识分子,刘瑞龙也不能幸免,但他冒着极大的危险,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保护了一批知识分子干部。 红四方面军两过雪山、三过草地,历尽了千辛万苦。刘瑞龙经受了残酷的战斗洗礼,以顽强的革命意志走完了伟大而悲壮的红军长征。后来,红四方面军在甘肃高台与反动军阀“马回子”决战失利,刘瑞龙等数十名红军干部被捕入狱。1937年冬,经党组织的大力营救,刘瑞龙和其他几名将士死里逃生回到延安。 解放战争期间,刘瑞龙担任第三野战军后勤司令,华中《新华日报》战地记者徐熊风趣地称他为“空军司令”,当时他手下只有一位秘书、两位警卫员和两位副手。在著名的淮海战役中,就是这位“空军司令”参与动员和组织起几百万人的浩浩荡荡的民工大军奋勇支前;在淮海、渡江和上海等重大战役中,刘瑞龙直接指挥和组织后勤支前工作,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后来电影《车轮滚滚》生动地再现了当年民工支前的感人情景。 翩然一儒将 刘瑞龙从小就喜欢古典诗词,像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一样,他用枪也用笔投入战斗。即使在环境极其险恶的战争年代,他也经常读诗写词,借以抒怀,翩然一员儒将。《刘瑞龙诗稿》收录了他1929年至1988年创作的近200首诗词,真实地记录了他60年的革命生涯中对党和人民的赤子情怀,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的党史、军史和农史。刘瑞龙那些早期“在马背上哼成的”诗作,有土地革命时期用“三字经”的形式写成的布告、通告,有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激烈斗争的真实写照,令读者展卷如见铁马关山,如闻军号战鼓。他那些和平时期的诗词,有对新中国的热情歌颂,有他的人生感悟以及对子女的勉励,充分展示了一个老共产党人为人民鞠躬尽瘁的高风亮节和广阔胸襟。 十年浩劫中,刘瑞龙在被非法关押长达5年的时间里,写下了3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他利用放风时间,从垃圾堆里捡起一片片破烂的烟盒纸,工工整整地写下了许多诗词。可以说,《刘瑞龙诗稿》是一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诗词集,是一部给予后人以丰富教益和深刻启迪的警示录。 革命情谊源远流长

解放战争十大经典战役

中国解放战争十大经典战役 十大经典战役”第十名:宜川战役。 战役时间:1948年2月下旬至3月初。转自https://www.wendangku.net/doc/7612504182.html, 参战双方:西北野战军第1、2、3、4、6五个纵队;国民党军整编第29军之整编第27、90师及宜川守敌一个旅。 歼敌数量:全歼敌整编第29军军部、两个整编师师部、五个旅共2.9万余人,击毙敌29军军长刘戡。 入选理由:宜川战役是彭德怀指挥的西北野战军经过近一年的艰苦防御作战,而转入外线作战后的一次“围城打援”的成功战例。集中优势兵力首先打援、而后攻城。歼敌援军数量远多于守敌数量,也是彭德怀解放战争以来对胡宗南主力所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并一举扭转了西北战场的局势。 综合点评:严格意义上讲,宜川战役不能入选“十大经典战役”,甚至会落选“十大候补经典战役”。但考虑到西北我军兵力薄弱,彭德怀危难时刻主动请缨,以区区2.6万余人的野战兵力(仅有1、2纵)与胡宗南二十多万大军周旋九个多月,还屡有斩获,相继取得青、羊、蟠战役的胜利,实属不易。后来晋绥军区3、4纵划归彭德怀后又取得较大的沙家店、延清战役胜利。宜川战役是在西北野战军进行“新式整军”后,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进行的第一次大战役,此时西野主力已达7.5万人。其后的西府战役虽然收复了延安,但打的非常艰苦,自身伤亡很大,荔北战役可圈可点。1949年3月彭德怀奉命接替生病的徐向前,指挥了总攻太原的战役。之后华北第18、19兵团统归一野,彭德怀部兵力已近40万,又相继发动了陕中、榆林、扶郿战役等,虽然重创了胡宗南,但战役组织和结果并不太理想。兰州、宁夏战役主要是消灭“二马”。相比之下,宜川战役应该算是彭德怀解放战争时期的代表作,冠名“十大”实为荣誉当选。 战役评分:难度指数7分,技术指数8分,人气指数8分。 “十大经典战役”第九名:鲁西南战役。 战役时间:1947年6月30日至7月28日。 参战双方: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2、3、6四个纵队;国民党军整编第32、58、66师及整编第63师一个旅,援敌整编第70师。 歼敌数量:全歼敌整编第66师,整编第32、70师两个师部及三个半旅,整编第55师

红色经典故事

常胜将军粟裕 毛泽东说:将中“粟裕最会打仗” 从普通士兵到共和国大将,从南昌起义到全国解放,著名军事家、战略家粟裕身经百战。在夫人楚青的印象里,“除了排长,军中从班长到总参谋长几乎所有军职粟裕都担任过,他是一个完全依靠战绩战功,从基层点滴成长起来的开国将领。”生前曾不止一次有人称赞粟裕“百战百胜”,粟裕总是半开玩笑地回答:“我哪里是百战,好几百战了。” 他戎马一生,先后6次负伤。头部两次负伤,在武平战斗中,子弹从他右耳上侧头部颞骨穿过;在水南作战中,被炮弹炸伤头部。手臂两次负伤,在硝石与敌作战中,他左臂负重伤留下残疾;在浙西遂安向皖赣边的转战中,他右臂中弹,新中国成立后才取出子弹。除此之外,1929年攻占宁都时,他臀部负伤;1936年在云合开展游击战中,他脚踝负伤。1984年2月5日他逝世后,家人从他火化的头颅骨灰中,竟发现了三块藏在脑袋里长达54年之久的弹片。 苏中七战七捷、鲁南大捷、血战孟良崮、沙土集之役、淮海战役……戎马一生粟裕以胜仗闻名军中,赢得了“常胜将军”的称号。1961年,毛泽东在武汉会见英国名将蒙哥马利元帅,谈及解放军的军事统帅时说:“我的这些战友中,数这个粟裕最会打仗。” 成名之仗——苏中战役七战七捷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与南京、上海仅一江之隔的苏中地区成为国民党军进攻的重点。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毛泽东指示粟裕率领华中野战军主力出击津浦铁路,并准备歼灭由浦口北进的敌人。粟裕经过认真分析,认为与其外线出击,不如先在内线打一仗再走。1946年,从7月13日至8月31日,华中野战军以3万余人的劣势兵力迎击国民党军12万人的进攻,连续作战7次,歼灭敌军5万余人,被解放区军民誉为“七战七捷”。这次战役,是解放战争的初战,起到了战略侦察的作用,为中央军委制定内线作战的战略方针,提供了借鉴。华中野战军在战役中缴获了大批美式武器,极大地提高了装备水平。战士们抚摸着崭新的卡宾枪,高兴地说:“蒋介石这个运输大队长真不错,知道我们的汉阳造不好用,就送来了卡宾枪,连收条都不要。”

淮海战役之感悟

淮海战役之感悟 ---论人民群众的作用通过对淮海战役的学习,使我感悟良多。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 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分路南下。8日,国民党军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万余人战场起义。10日,我军把黄伯韬兵团分割包围于徐州以东的碾庄地区。经过10天逐村恶战,至22日全歼敌军10万余人,并击毙了敌兵团司令黄伯韬。同时,中原野战军为配合作战,出击徐(州)蚌(埠)线。11月16日,攻克宿县,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这时,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淮海战役。第二阶段,11月23日,中原野战军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了从华中赶来增援的黄维兵团12个师。28日,蒋介石被迫决定徐州守军作战略退却。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撤至蚌埠,副总司令杜聿明留在徐州指挥。12月1日,敌弃徐州向西南逃窜。4日,华东野战军追击部队将徐州逃敌包围。6日,敌孙元良兵团妄图突围,即被歼灭,孙元良只身潜逃。同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集中9个纵队的优势兵力,对黄维兵团发起总攻。

经过激战,至15日全歼敌12万余人,生俘黄维。此后,为配合平津战役,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部队进行了20天休整。第三阶段,1949年1月6日至10日,华东野战军对被包围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经过4天战斗,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共30万人,俘获杜聿明,击毙邱清泉,李弥逃脱。整个淮海战役历时66天,解放军以伤亡13.4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军5个兵团、22个军、56个师,共计55.5万余人。此后,共产党控制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及上海、武汉等城市已处于解放军的兵锋之下。 在此次世界闻名的战役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毛泽东曾反复强调动员和依靠人民群众进行人民群众战争的重要性。他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们,我们却要打破反革命。在革命政府的周围团结起千百万群众来,发展我们的革命战争,我们就能消灭一切反革命,我们就能夺取全中国”。这是毛泽东对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伟大战略作用的最生动的描述。正义战争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方向,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战争的政治目的决定战争的性质,战争的性质决定民心的向背,民心的向背决定人民群众参与战争活动的状况如何。所以,战争的性质便成为进行战争的政治基础,战争的正义性质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毛泽东指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