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二)学案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二)学案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二)学案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二)学案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二)

——训练反馈

一、对点训练

(一)高考题组

(2010·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

陈峻峰

不是一棵,也不是两棵,而是一排水杉,在我居住的城市的东南,向天空高高地直立着,高过了那些栗树、梧桐、刺槐和雪松。

两只鸟,我们权且可以称它们为山喜鹊吧,在早春里飞来。我以为我认识它们,我以为它们是去年的那一对。它们的巢还在,也就是说它们原来的家还在,经过了去冬的那场大雪,看上去好像依然完好无损。而且,就一只鸟巢而言,它的高度、支点、造型,都大抵可以称得上经典。

两只鸟飞来,先在空中盘查了一会,停留在附近的一棵树上,对去年的那只鸟巢进行确认。我不知道上帝赋予它们怎样的心灵提醒和暗示,也不知道它们依循了怎样的信息和气息,能够从浩渺的远方,准确地找到这一排杉树,找到它们的巢穴。我猜它们一定会先检查它们一冬没有居住的房子,然后进行外墙的修补,并且把卧室装饰一新。它们要在那里缠绵相拥、谈论天气和诗歌、生儿育女,当然也要在那里抵御今年的飓风、雷电和大雨。

很快,我发现我错了。那两只鸟并未干这些事情,它们选择了另一棵树,开始建造一个新的巢。循着我的目光从左到右看过去,如果去年的那个巢在第三棵水杉上,那么,它们选择的就是第五棵。

现在我似乎知道了,这两只鸟不是去年的那两只鸟,而应该是去年那两只鸟的儿女吧。年轻的一代,风华正茂,奋发有为,热爱生活,富于幻想,它们怎肯居住父母的旧巢呢。它们的家族不遗传依赖和懒惰,这是天然的风范;只有人类才会有不肖子孙,好吃懒做,在父辈的财富中坐享其成坐吃山空。鸟类不会。它们担当不起上帝的指责和同类的嘲笑。

当然,建造一个家是复杂的、艰难的。我无法知道那两只鸟整个春天的辛勤和劳苦,我只能通过它们飞翔忙碌的身影对它们进行判断和猜想。就这样,有一天,我像是突然发现,它们的家建好了。一只巨大的鸟巢也像是突然从枝头上长出来,和树完美地融成一体。我能感觉到巢的坚固和安稳,也能想象那卧室的簇新和舒适。

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年轻人的新巢建在第五棵树上,父母的旧居建在第三棵树上;父母亲不在了,高高树顶的旧居空着,仿佛一个家族的图腾和标志;从我的角度看去,直立的杉树举着那只旧巢,更像是举着一个祖宗的牌位。那么,这两只鸟选择在第五棵树建造自己的新家,是想虔诚守着父母的遗址和祖宗的牌位。那么,与之间隔一棵树的距离,是不是想和旧时的文化传统既不挨得太远,又不挨得太近。它们在生命的繁衍和承续中,需要有自己年轻独立的思想,需要创造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信心、锐气和生活。

而我必须自觉离开了,我要做的不是对两只鸟进行观察和猜测,而是能否进行自身的反省,包括我们对待美妙自然和可爱生灵的态度和行为。旧巢和新巢都建在树的高处,那几乎是树的梢顶了。它们未必不知道这要担当多么大的风险,但它们更知道这世上真正的风险,来自人类。因此它们把巢尽可能地建在高处,建在梢顶,那是对人类最明白无误的拒绝、痛斥和对峙。

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还是人类的巨大痛苦。 (有删改) 1.“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最后写道:“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还是人类的巨大痛苦。”请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所体现的作者的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模拟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经营生命

申力雯

我第一次感悟生命,那是十年前的一个冬天。

许多人从那间屋里接出了妈妈,我拉开车门,连忙用我的羽绒大衣和羊绒围巾把车座及靠背铺得温暖舒服。我叫了一声“妈——”那声音在风中抖动了一下,旋即被撕扯断了,只见两位工人师傅戴着手套,机械而利索地把妈妈推进了汽车的后备箱里。在寒风中我茫然了,一个真实的残酷令我僵硬,尽管我来时原本是知道的。

人的生命竟如此难以把握,昨天晚上妈妈还对我说:“待我出院要买一盆大朵的黄菊花。”只过了一夜,妈妈就走了,走得急切仓促,生命原本那样没有耐性,匆匆滑落像一粒飘落红尘的尘埃。我木然地坐在汽车里,妈妈在汽车的后备箱里颠簸,我的心骤然麻木了,像历经沧桑的老人。

窗外的世界依然精彩,依然喧哗,依然热闹,天还蓝,太阳还灿烂,他们对一个突然离去的人完全无动于衷,街上的人流五颜六色,他们大步流星地向前奔走着,他们在奔名、奔利、奔一切可以抓到手的好东西。车流在鸣叫中涌动,无论是奔驰、宝马、桑塔纳、夏利还是“小面包”,它们急匆匆地向前冲着,像是争先恐后地抢一张巨额彩票。这时,我对众生突然产生一种莫名的悲悯,原来大家在同一人生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人是达官显贵,有人是平民百姓。彼此的不同仅在于角色的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那就是可怜可叹的演员,在生命的过程中充满了同样的焦虑、痛苦与渴求。人们手里抓着、肩上扛着、头上顶着、腰上拴着各种装满财富的布袋,他们上气不接下气地往前奔着,沉重而辛苦却一刻也不肯放松。更令人惊异的是大家奔向的目标是共同的,也是唯一的,终点一到所有的装满金银财宝的布袋都统统地掉下了。

人们不同的主要是不同的人生阶段,各自有不同的感受。年轻人由于人生的终点对他们来说遥远而缥缈,他们以为拥有的是生命的永恒。中年人辛苦奔劳、野心勃勃,生活把他们历练得粗粝而务实。老年人因已看到了不远的地方就是归宿,他们或悲哀或恐惧或无奈,当然也有人能超越红尘而归于平淡自然。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捧在手里的水,从我们拥有生命的那一刻起,我们的十指无论怎样拼命地靠拢,怎样小心翼翼,水还是一点一滴地渗漏,这是挡不住的丧失。

生命又是一笔上帝给每个人放在银行里的储蓄。究竟它有多少?没有人在生前知道,但有一点是真实的,那就是我们都在一天天地消费它,直到有一天生命出现了赤字。生命是不确定的,我们唯有分分秒秒地把握,把每一个日子都当成一个快乐而充实的节日。

人生有不同的地段,青春正如王府井大街这块黄金地段,不仅要开拓,同时也要学会节俭。青春是经不起挥霍的,它不仅太短太贵而且又薄又脆。

中年的发展基础是稳定,中年的大忌是夸张生命,中年的市场时而会出现假冒青春的品牌,这不仅滑稽而且悲哀。中年的品牌,品质只能是中年。中年的误区是比较,人与人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重要的是建立内心的自信。人到中年的明智在于干自己想干的,干自己能干的,只要干得好,干什么都好。

人生最难耐的是老年,一个女人从姑娘到媳妇到老太太,这意味着一个女人的路已走到了尽头。男人也是如此。不过一个女人的老年比男人要好过得多,当女人退回到家庭王国,她会依然自信与快乐。而男人则往往无所适从,因为他们太看重社会舞台。这时一种可怕的心理补偿及返老还童的心态油然而生,如果这种心态过于强烈,就不仅荒唐而且有损健康,“冬行春令实属不祥”,优雅庄严地老去是老年人自爱的选择。

老年人,你们手里的水及银行里的储蓄都已所剩不多,你要节俭生命开支,要小心翼翼

关照自己的身体,要尽力收敛你的阳光,让它尽量温暖自己,能够健康、自理、自得其乐的老人是幸福的。

老年人有很多闲暇时间,让日子悠悠地过吧,慢慢地会澄清出一种醇香,岁月筛下的是生命的真情,这时,展现在你眼前的是生命的全景图,清晰明朗。所有的秘密都已揭开,所有乌云密布的日子都已云淡风轻。

3.揣摩第二段中的两个细节,然后加以分析。

(1)“我拉开车门,连忙用我的羽绒大衣和羊绒围巾把车座及靠背铺得温暖舒服。”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见两位工人师傅戴着手套,机械而利索地把妈妈推进了汽车的后备箱里。”为什么要加上“机械而利索”这样的形容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分析下面两个比喻句所表达的意思。

(1)生命就是捧在手里的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命又是一笔上帝给每个人放在银行里的储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父亲的树

阎连科

1978年,如同冬后的春来乍到时,万物恍恍惚惚苏醒了,人世的天空也蓝得唐突和猛烈——忽然,农民分地了。农民们也就一边站在田头灿烂地笑;另一边,有人就把分到自家田地中的树木都给砍掉了。

田是我的了,那树自然也该是我家的财产和私有。于是就都砍,抬到家里去,有一天政策变了脸,又把田地收回到政府的账册和手里,至少家里还留有一棵或几棵树。几天间,田野里、山坡上的那些稍大的可檩可梁的树木就都不在了。

和别家田头都有树一样,我家的地头也有一棵越过碗粗的箭杨树,笔直着,在春天,杨叶的掌声哗脆脆地响。当别家田头的树都只剩下溜地的白茬树桩时,那棵杨树还孤零零地立着,像一个单位广场上的旗杆样。父亲几次用手和目光去拃量树的粗细和身高,知道把树伐下来,盖房做檩是绝好的材料和支撑。可最终,父亲没有砍那树。邻居说:“不砍呀?”父亲说:“它还没真正长成呢。”

就没砍。就让那原是路边田头长长一排中的一棵箭杨树,孤傲挺拔地竖在路边上、田野间,仿佛是竖着的乡村人心的一杆旗,望着这世界,读着世界的变幻和人心。然而在三年后,乡村的土地政策果不其然变化了。各家的土地需要调整和更换,我家的地就冷猛成了别家田地了,那棵已经远比盆粗的杨树也成了人家的树。

在成了人家的后的第三天,父亲从那田头上过,忽然发现那远比盆粗的树已经不在了,路边只有紧随地面白着的树桩。树桩的白,如在云黑的天空下白着的一片雪。父亲没说话,只看了一会儿那树桩,就朝远处我家新分的田地去了。

父亲离开人世后,我总是念念想起那棵属于父亲的树。再后来,他的坟头因为繁枝生成,又长起了一棵并不成材的弯柳树。树由芽到枝,由胳膊的粗细,到了碗的状。山坡地,不似平壤的土肥与水足,那棵树竟也能在岁月中坚韧地长。乡村的人多有迷信,以为繁枝发芽长成材,皆是很好很好的一桩事。那是因为人生在世有许多厚德时,上天才让你的荒野坟前长起一棵树。以此说,那坟前的柳树也正是父亲生前做人的延续和回报。每年上坟,家人都会给那弯树修整一下枝,让它虽然弯,但却一样可以在山野荒寂中,把枝叶升旗一样扬起来。就这么过了20年,那树原来弓弯的腰身竟然也被天空和生长拉得直起来,和20多年前我家田头的杨树一样粗,完全可以成材使用了。

我家祖坟上有许多树,父亲的那一棵,却是最大最粗的。乡村伦理中的人品与德行,原是可以在因果中对坟地和树木给以给养的。今年正月间,80岁的三叔下世时,我忽然看到父亲坟前的树没了,被人砍去了。树桩呈着岁月的灰黑色,显出无尽的沉默和蔑视。再看别的坟头的树,大的和小的一律被人伐光了,原来一片林似的密和绿,现在也都荡然无存、光秃秃的了。想到今天乡村世界的繁华和闹乱;想到路边一年四季竖着的收购木材的华丽的广告牌;想到我几年前回家就看到村头路边早已没了树木的荡荡洁净和富有,也就豁然明白了父亲坟头被人砍树的原委和因果。

只是默默念念地想,时代与人心从田头伐起最终就砍到了坟头上。

只是想,父亲终于在生前死后都没了他的树,和人心中最终没了旗一样。

只是想,父亲坟前的老桩在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的,但不知那芽几时才可长成树。成了树,又有几年可以安稳无碍地竖在坟头和田野上。

(选自《散文选刊》2010年第3期,有删改) 5.文中说:“另一边,有人就把分到自家田地中的树木都给砍掉了。”“可最终,父亲没有砍那树。”人们砍树和父亲不砍树各怀着怎样的心理,表现出什么样的品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深刻内涵。

(1)树桩的白,如在云黑的天空下白着的一片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树桩呈着岁月的灰黑色,显出无尽的沉默和蔑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中作者多次把树比喻成旗杆或旗,统观全文,从三个层面简要说明作者这样写的深刻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最后说“只是想,父亲坟前的老桩在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的,但不知那芽几时才可长成树。成了树,又有几年可以安稳无碍地竖在坟头和田野上”。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