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下中国现代史复习提纲

八下中国现代史复习提纲

1-10课基础知识要点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共同纲领》的作用;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改变了社会性质,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标志、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意义。

2.抗美援朝战争的目的、起止时间、军队名称、总司令、战斗英雄的代表人物及事迹、志愿军战士表现出的精神。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土地改革背景、目的、起止时间、颁布文件名称及内容、土地改革完成的意义。

4.“一五”计划制定的背景、起止时间、基本任务、主要成就、“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时间,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时间、性质。

5.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的创举、三大改造的实质、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时间、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时间和标志;三大改造所实现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6.探索时期(1956--1966)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的主要任务、总路线提出时间、内容、“左”的错误的标志,出现“左”的错误的原因及吸取的教训、探索时期的严重失误是什么、带来怎样的危害。探索时期的主要成就和模范人物事迹及体现的精神。

7.文革发生的根本原因、“二月逆流”、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时间、周恩来和邓小平恢复经济、四五运动,文革结束时间标志。文革的实质、性质,吸取的教训。

8.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背景、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主要内容、意义。了解1980年平反刘少奇冤案,了解改革开放后的几部法律的颁布。

9.改革开放决策在哪次会议上通过、农村改革先从哪里开始、农村改革的形式、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城市改革开始的时间,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城市改革的主要内容。对外开放开始时间、根本目的、四个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窗口城市、上海浦东开发区、对外开放的格局。

10.重点了解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三大提出初级阶段理论、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内容、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战略;邓小平南方讲话的背景、主要内容、意义;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邓小平的评价,为什么称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八下中国现代史复习提纲

开始:1949年新中国成立

社会性质:(1949年—1956年)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至今)社会主义社会

分期:(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

(2)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年—1966年)

(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新中国的成立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1949年9月

(2)地点:北平

(3)内容: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改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意义:

①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国际: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但还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二、西藏和平解放(巩固政权)

1、时间: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2、西藏代表:阿沛·阿旺晋美

3、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第二课最可爱的人

一、抗美援朝战争

1、背景:美国的侵略活动威胁到中国的安全,朝鲜请求中国援助。

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对外巩固政权)

3、起止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

4、战斗英雄:

(1)上甘岭战役中,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

(2)严守潜伏纪律,壮烈牺牲的邱少云。

5、司令员:彭德怀

6、军队名:中国人民志愿军

7、结果:1953年7月,签订停战协定,以中、朝的胜利而告终。(克拉克)

8、意义:

(1)保卫了朝鲜和我国的安全,巩固了人民政权,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安定的外部环境。

(2)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扩张政策,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和国际地位。

9、精神: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第三课土地改革

一、土地改革

1、背景: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农民却占有极少的土地,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起止时间:1950年——1953年底

3、颁布法律: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私有制)。地主也有

自己应得的一份,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5、完成: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以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6、意义:

(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巩固了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建国初期,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2、起止时间:1953年—1957年

3、基本任务: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3)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主要成就:

(1)工业方面: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形成以鞍山钢铁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② 1956年,长春第一机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③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2)交通方面:①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5、完成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时间:1954年9月

2、地点:北京

3、颁布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性质: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是我国第一部宪法)

第五课三大改造

一、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目的:引导农民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起止时间:1953年—1956年

3、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4、形式: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参加农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起止时间:1954年—1956年

2、内容: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是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重要创举。

三、三大改造的完成

1、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意义: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六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一、探索时期起止时间:1956年—1966年

二、良好开端:中共八大

1、背景: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从阶级斗争转变为经济建设。

2、时间:1956年

3、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4、意义: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三、严重失误:“左”的错误的泛滥

1、原因:对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2、开始:总路线的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1958年提出)

3、起止时间:1958年——1961年

4、表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失误)

5、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6、危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出现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7、教训: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立足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四、探索时期的主要成就和模范人物

1、主要成就:大庆油田建成,石油原油全部自给;新兴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发展起来。

2、模范人物:

(1)铁人—王进喜

(2)两弹元勋—邓稼先

(3)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4)人民的好战士——雷锋

第七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年)

一、文化大革命

1、原因:

(1)主观原因:毛泽东错误分析形势,认为党内面临被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2)根本原因:党内“左”的错误严重发展的结果。

2、起止时间:1966年—1976年10月

3、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

带来严重损失与灾难的内乱。

4、实质:“左”的错误的严重发展的结果

5、最大冤案: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的破坏和践踏。

6、人民的抗争:“二月逆流”、四五运动

7、教训:

(1)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分析中国国情。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度,反对个人崇拜。

(4)坚持依法治国, 进一步健全民主法制。

二、文化大革命期间经济发展

1、时间:1972年

2、人物:周恩来、邓小平

3、事件:在毛泽东的支持下整顿恢复各方面的工作。

4、结果:扭转了经济的下滑,形式有了明显好转。

三、反革命集团的粉碎

1、林彪反革命集团

(1)时间:1971年9月13日

(2)事件:林彪等人乘飞机仓皇出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

2、江青反革命集团(四人帮)

(1)时间:1976年10月

(2)事件:华国锋、叶剑英等人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背景:文革后主要领导人仍坚持“两个凡是”的左的错误

2、时间:1978年

3、意义: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十一届三种全会的召开

1、时间:1978年12月

2、内容:

(1)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组织上:实际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三、民主法制的健全

1、背景:“文革”使人们认识到加强民主法制的重要性

2、平反冤假错案:1980年为刘少奇恢复名誉,文革期间最大冤案得到平反。

3、加强立法工作:1982年通过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后又制定一系列法律,初步建立起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向依法治国道路迈进。

四、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比较:

(1)相同点:都重视发展生产力,重视经济建设。

(2)不同点:中共八大受“左”的错误影响,没有坚持下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坚持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

第九课改革开放

一、对内改革

1、对农村的改革:

(1)目的: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时间:1978年开始

(3)形式: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

(4)作用: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使农民逐步富裕起来。

(5)最早:安徽凤阳小岗村。

2、对城市的改革: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1)时间:1985年开始

(2)内容: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发展: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开始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组、联合,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

(4)作用: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二、对外开放

(1)目的: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2)时间:1980年开始

(3)内容:1980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

(4)扩大: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上海浦东开发区已经成为国际化的经济和金融中心。

(5)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6)今天开放和近代开放的区别:

今天:主动开放,平等互利,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提高。

近代:被迫开放,侵犯我国主权,便利列强的侵略。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1、改革开放前,邓小平提出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后,又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党的十二大:

(1)时间:1982年

(2)内容: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党的十三大:

(1)时间:1987年

(2)内容:①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②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强国之路)(简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③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

4、南方讲话:

(1)背景:9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姓“社”姓“资”问题的困扰。

(2)时间:1992年。

(3)内容:①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②特区姓“社”不姓“资”;③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些;④发展经济是关键,发展才是硬道理。

(4)意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5、评价: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二、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确立:邓小平关于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理论,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2、党的十四大:

(1)时间:1992年

(2)内容: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3、党的十五大:

(1)时间:1997年

(2)内容: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纲,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一、现代史四个阶段的划分

分期: 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

2、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年—1966年)

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二、过渡时间巩固政权的措施(时间、名称、意义)

1、西藏和平解放:

(1)时间: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2)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2、抗美援朝

(1)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

(2)意义:①保卫了朝鲜和我国的安全,巩固了人民政权,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安定的外部环境。②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扩张政策,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和国际地位。

(3)土地改革

(1)时间:1950年——1953年底。

(2)意义:①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

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③巩固了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三、探索时期主要成就

大庆油田建成,石油原油全部自给;

石油工业、新兴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空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发展起来。

1、抗美援朝胜利

2、土地改革完成

3、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4、三大改造完成

四、建国以来四次土地政策的调整

1、土地改革

(1)时间:1950年——1952年

(2)内容: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属于土地的私有制。

(3)调动农民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2、农业合作化

(1)时间:1953年——1956年

(2)内容:引导个体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农业合作化道路。

(3)意义:农业合作化克服了分散经营的弊端,使土地的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人民公社化运动

(1)时间:1959年——1961年

(2)内容:人民公社的特点是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集中劳动,吃大锅饭,平均主义,我国在探索时期的严重失误,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更大规模的土地公有制。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时间:1978年至今

(2)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分田包产到户,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仍然是土地的公有制。

(3)意义: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一直实行到现在。

五、建国以来所有会议时间、内容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1949年9月。

(2)内容:①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五星红旗为国旗,④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⑤以北平为首都改为北京,⑥采用公元纪年;⑦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时间:1954年9月

(2)内容:制定了我国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又称五四宪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1)时间:1956年

(2)内容: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4、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1978年12月。

(2)内容:

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③组织上:实际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5、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1)时间:1982年

(2)内容: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1)时间:1987年

(2)内容:

①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②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强国之路)(简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③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7、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1)时间:1992年

(2)内容: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8、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1)时间:1997年

(2)内容: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