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儿腹泻病静脉补液的原则及方法

小儿腹泻病静脉补液的原则及方法

小儿腹泻病静脉补液的原则及方法
小儿腹泻病静脉补液的原则及方法

小儿腹泻病静脉补液的原则及方法

田军华等

常见的静脉溶液

①等张液:2:I液=0.9%氯化钠液:1.4%NaHC03(或1/6M 乳酸钠);②2/3张液:4:3:2液=0.9%氯化钠液:10%葡萄糖:1.4%NaHC03(或1/6M乳酸钠);l:1加碱液=0.9%氯化钠液lOOml+1O%葡萄糖100m1+5%NaHCOa10ml;③1/2张液:2:3:1液=0.9%氯化钠液:10%葡萄糖:l.4%NaHC03(或1/6M乳酸钠);

④1/3张液:2份0.9%氯化钠液:6份10%葡萄糖:1份1.4%NaHCO3;⑤维持液:10%葡萄糖100ml+5%NaHC035m1+10%KCl2ml。

补液的用羹及成分

补液应包括3个组成部分:累积损失、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量。补液的关键在于第1天24小时,重度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和严重酸中毒,首先要扩容纠酸,继而继续补充累积损失、异常及继续生理丢失量。

待血循环和肾功能恢复后,机体自身就能调节。纠正脱水过程中,注意补钾。

第1天补液三定:定量、定性、定时。三见:见酸补碱、见尿补钾、见惊补钙、镁。

定量:总量包括补充累积损失、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量。婴幼儿重度脱水约150—180ral/(kg·日),中度脱水约120~150ml/(kg·日),轻度脱水约90—120ml/(kg·日),学龄前儿童各度补液

量应少补1/4,学龄儿童则少补1/3。

定性:溶液种类有等渗性脱水用1/2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用2/3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用1/3张含钠液。若根据临床表现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时,首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低渗性脱水若血钠浓度<120mmol/L,可补高张液,常用高张液为3%氯化钠溶液。

定时:输液速度主要取决于脱水程度和大便量。补液速度主要分为3个阶段:①扩容阶段:恢复有效循环量。对重度或中度脱水有明显周围循环衰竭者,用2:1等张含钠液20ml/ks,于30~60分钟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②纠正脱水阶段:补充累积损失量。在扩容后根据脱水性质选用不同溶液(扣除扩容量)继续静滴。对中度脱水无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不需要扩容,可直接从本阶段开始补液。本阶段(8一12小时)滴速宜稍快,一般为每小时8~10ml/kg。⑧维持补液阶段:脱水已基本纠正,只需补充生理需要量和继续损失量。12~16小时把余量滴完,一般每小时5ml/kg。若吐泻缓解,可酌情减少补液量或改为口服补液。各度的输液时间大约分别为24、20、16小时。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简称代酸):①轻度代酸患儿不另加碱性药;

②重症代酸可静脉缓慢推入5%NaHCO35ml/kg,必要时可重复1次;

③已知C02结合力,可按下式计算;(40-CO2V01%)X 0.5X体重(kg)=所需5%NaHCO3液ml数:④已知血酸碱度,可按下式计算:(BE 绝对值一3)X 0.3X体重(kg)所需碱性液数(mmol,lmmol含5%NaHCO3液1.7ml)。

钾和其他电解质的补充;①补钾:低钾病人一般采用10%氯化

钾溶液,口服较安全,200~300mg/(Kg·日),最好分6次,每4小时1次,或配成0.15%~0.3%浓度的液体(一般在尚未输入的液体中每lOOml加10%KCl液2m1)由静脉均匀输入,速度切忌过快,患儿有尿则开始补钾(有低钾血症的确切依据时,无尿亦可补钾)。又有报道,补钾必须待有尿后进行,否则易引起高血钾。短时快速由静脉给钾可致心跳骤停,必须绝对禁忌。体内缺钾完全纠正常需数日,待患儿能恢复原来饮食的半量时,即可停止补钾。②补钙:佝偻病患儿在输液同时即给口服钙片或钙粉,每次0.5g,每日3次。补液过程中出现手足抽搐时,立即给10%葡萄糖酸钙5~lOml,稀释后则静脉缓慢推入,如多次用钙抽搐并不缓解,则考虑低镁血症。⑧补镁:测定血清镁,如低镁,可深部肌注25%硫酸镁液0.2~0.4ml/(Kg·次),1日2次。

第2天及以后的补液经第1天补液后,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已基本纠正,主要是补充生理需要量和异常的继续损失量,继续补钾,供给热量。一般可改为口服补液。如果第2天还必须静脉补液时,一般生理需要量按60~80ml/(kg·日)用1/5张含钠液补充。异常继续损失量是丢失多少补充多少,用1/2~1/3张含钠液补充。

鼻饲管补液

如无静脉输液条件可用此法。鼻饲点滴ORS液20ml/(kg·小时)连续6小时(总量120ml/Kg)。如病人反复呕吐和腹胀应放慢鼻饲点滴速度;6小时后重新评估病情,选择合适治疗方案.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

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小儿补液疗法原则

小儿补液疗法原则 小儿补液疗法原则 一、第一天补液计划:三定,三先及两补原则 ①定量=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 轻度缺水:90~120ml/kg 中度缺水:120~150ml/kg 重度缺水:150~180ml/kg ②定性 等渗性缺水——1/2张含钠液(2:3:1) 低渗性缺水——2/3张含钠液(4:3:2) 高渗性缺水——1/3张含钠液(2:6:1) ③定速 主要决定于脱水程度和大便量,三个阶段。 定速三个阶段(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 1)扩容阶段: 重度脱水伴循环障碍者,用2:1等张含钠液 20ml/kg,30~60分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 2)以补充累积丢失量为主的阶段:若无微循环障碍,补液从此阶段开始,如以扩容,累积丢失量应减去扩容量。 累积量=总量÷2-扩容量 8~12小时滴入,8~10ml/kg.h 3)维持补液阶段: 余量于16~18小时或5ml/kg.h输注

④纠正酸中毒: 重度酸中毒可用5%NaHCO3:3-5ml/kg,提高HCO3- 5mmol/L粗略计算。 血气测定计算:5%NaHCO3 (ml)=(-BE)×0.5×体重; 稀释成1.4%的溶液(1ml 5%NaHCO3 =3.5ml 1.4%)。以上均半量给予。 两补 1)补钾: 见尿补钾,浓度低于0.3%, 0.15~0.3g/kg.日。需4~6天。 2)补钙,补镁:补液过程中出现抽风,先补钙,若无效,再补镁。 补钙:10%葡萄糖酸钙1-2ml/kg;补镁:25%硫酸镁0.1mg/kg/次,q6h 第二天及以后的补液 一、脱水及电解质已纠正 1)溶液的定量:生理需要量,继续丢失量,补钾及供给热量。一般为口服,病重或不能口服者静脉补液。 2)溶液的定性: 生理需要量: 60~80ml/kg,用1/5张; 继续丢失量:丢多少补多少,用1/2~1/3张。二者加起来1/3~1/4张,12~24小时均匀静滴。 儿科常用液体的组成及张力 1:1液1/2张0.9%氯化钠50ml;5%或10%葡萄糖50ml 1:2液1/3张0.9%氯化钠35ml;5%或10%葡萄糖65ml 1:4液1/5张0.9%氯化钠20ml;5%或10%葡萄糖80ml 2:3:1液1/2张0.9%氯化钠33ml;5%或10%葡萄糖50ml;1.4%碳酸氢钠/1.87%乳酸钠17ml 4:3:2液2/3张0.9%氯化钠45ml;5%或10%葡萄糖33ml;1.4%碳酸

小儿补液原则

小儿补液原则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1.要想学会补液,首先题目出来了就要弄懂是什么程度的脱水,如下图: 2.弄懂什么样的缺水后就要知道缺水的类型: 低渗性脱水以缺Na>缺水血清Na<130mmol/L 补2/3张液体 等渗性脱水血清Na 130-150mmol/L之间补1/2张液体 高渗性脱水血清Na>150mmol/L 补1/3张液体 3.还要知道液体的配置方法: ①等张液:2:I液=0.9%氯化钠液:1.4%NaHC03(或1/6M乳酸钠) ②2/3张液:4:3:2液=0.9%氯化钠液:10%葡萄糖:1.4%NaHC03(或1/6M 乳酸钠);l:1加碱液=0.9%氯化钠液lOOml+1O%葡萄糖100m1+5%NaHCOa10ml ③1/2张液:2:3:1液二0.9%氯化钠液:10%葡萄糖:l.4%NaHC03(或1/6M 乳酸钠) ④1/3张液:2份0.9%氯化钠液:6份10%葡萄糖:1份1.4%NaHCO3 ⑤维持液:10%葡萄糖100ml+5%NaHC035m1+10%KCl2ml。 4.补液的方法: 补液应包括3个组成部分:累积损失、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量。补液的关键在于第1天24小时,重度脱水、低血容量性和严重酸中毒,首先要扩容纠酸,继而继续补充累积损失、异常及继续生理丢失量。

第1天补液三定:定量、定性、定时。三见:见酸补碱、见尿补钾、见惊补钙、镁。 定量:总量包括补充累积损失、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量。婴幼儿重度脱水约150—180ral/(kg·日),中度脱水约120~150ml/(kg·日),轻度脱水约90—120ml/(kg·日),学龄前儿童各度补液量应少补1/4,学龄儿童则少补1/3。 定性:溶液种类有等渗性脱水用1/2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用2/3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用1/3张含钠液。若根据临床表现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时,首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低渗性脱水若血钠浓度<120mmol/L,可补高张液,常用高张液为3%氯化钠溶液。 定时:输液速度主要取决于脱水程度和大便量。补液速度主要分为3个阶段:①扩容阶段:恢复有效循环量。对重度或中度脱水有明显周围循环衰竭者,用2:1等张含钠液20ml/ks,于30~60分钟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②纠正脱水阶段:补充累积损失量。在扩容后根据脱水性质选用不同溶液(扣除扩容量)继续静滴。对中度脱水无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不需要扩容,可直接从本阶段开始补液。本阶段(8一12小时)滴速宜稍快,一般为每小时8~10ml/kg。⑧维持补液阶段:脱水已基本纠正,只需补充生理需要量和继续损失量。12~16小时把余量滴完,一般每小时5ml/kg。若吐泻缓解,可酌情减少补液量或改为口服补液。各度的输液时间大约分别为24、20、16小时。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简称代酸):①轻度代酸患儿不另加碱性药;②重症代酸可静脉缓慢推入5%NaHCO35ml/kg,必要时可重复1次;③已知C02结合力,可按下式计算;(40-CO2V01%)X 0.5X体重(kg)=所需5%NaHCO3液ml数:④已知血酸碱度,可按下式计算:(BE绝对值一3)X 0.3X体重(kg)所需碱性液数(mmol,lmmol含5%NaHCO3液1.7ml)。

小儿腹泻病静脉补液的原则及方法

小儿腹泻病静脉补液的原则及方法 田军华等 常见的静脉溶液 ①等张液:2:I液=0.9%氯化钠液:1.4%NaHC03(或1/6M乳酸钠);②2/3张液:4:3:2液=0.9%氯化钠液:10%葡萄糖:1.4%NaHC03(或1/6M乳酸钠);l:1加碱液=0.9%氯化钠液lOOml+1O%葡萄糖100m1+5%NaHCOa10ml;③1/2张液:2:3:1液=0.9%氯化钠液:10%葡萄糖:l.4%NaHC03(或1/6M乳酸钠);④1/3张液:2份0.9%氯化钠液:6份10%葡萄糖:1份1.4%NaHCO3;⑤维持液:10%葡萄糖100ml+5%NaHC035m1+10%KCl2ml。 补液的用羹及成分 补液应包括3个组成部分:累积损失、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量。补液的关键在于第1天24小时,重度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和严重酸中毒,首先要扩容纠酸,继而继续补充累积损失、异常及继续生理丢失量。 待血循环和肾功能恢复后,机体自身就能调节。纠正脱水过程中,注意补钾。 第1天补液三定:定量、定性、定时。三见:见酸补碱、见尿补钾、见惊补钙、镁。 定量:总量包括补充累积损失、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量。婴幼儿重度脱水约150—180ral/(kg·日),中度脱水约120~150ml/(kg·日),轻度脱水约90—120ml/(kg·日),学龄前儿童各度补液量应少补1/4,学龄儿童则少补1/3。 定性:溶液种类有等渗性脱水用1/2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用2/3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用1/3张含钠液。若根据临床表现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时,首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低渗性脱水若血钠浓度<120mmol/L,可补高张液,常用高张液为3%氯化钠溶液。 定时:输液速度主要取决于脱水程度和大便量。补液速度主要分为3个阶段:①扩容阶段:恢复有效循环量。对重度或中度脱水有明显周围循环衰竭者,用2:1等张含钠液20ml/ks,于30~60分钟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②纠正脱水阶段:补充累积损失量。在扩容后根据脱水性质选用不同溶液(扣除扩容量)继续静滴。对中度脱水无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不需要扩容,可直接从本阶段开始补液。本阶段(8一12小时)滴速宜稍快,一般为每小时8~10ml/kg。⑧维持补液阶段:脱水已基本纠正,只需补充生理需要量和继续损失量。12~16小时把余量滴完,一般每小时5ml/kg。若吐泻缓解,可酌情减少补液量或改为口服补液。各度的输液时间大约分别为24、20、16小时。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简称代酸):①轻度代酸患儿不另加碱性药;②重症代酸可静脉缓慢推入5%NaHCO35ml/kg,必要时可重复1次;③已知C02结合力,可按下式计算;(40-CO2V01%)X 0.5X体重(kg)=所需5%NaHCO3液ml数:④已知血酸碱度,可按下式计算:(BE绝对值一3)X 0.3X体重(kg)所需碱性液数(mmol,lmmol含5%NaHCO3液1.7ml)。 钾和其他电解质的补充;①补钾:低钾病人一般采用10%氯化钾溶液,口服较安全,200~300mg/(Kg·日),最好分6次,每4小时1次,或配成0.15%~0.3%浓度的液体(一般在尚未输入的液体中每lOOml加10%KCl液2m1)由静脉均匀输入,速度切忌过快,患儿有尿则开始补钾(有低钾血症的确切依据时,无尿亦可补钾)。又有报道,补钾必须待有尿后进行,否则易引起高血钾。短时快速由静脉给钾可致心跳骤停,必须绝对禁忌。体内缺钾完全纠正常需数日,待患儿能恢复原来饮食的半量时,即可停止补钾。②补钙:佝偻病患儿在输液同时即给口服钙片或钙粉,每次0.5g,每日3次。补液过程中出现手足抽搐时,立即给10%葡萄糖酸钙5~lOml,稀释后则静脉缓慢推入,如多次用钙抽搐并不缓解,则考虑低镁血症。 ⑧补镁:测定血清镁,如低镁,可深部肌注25%硫酸镁液0.2~0.4ml/(Kg·次),1日2次。 第2天及以后的补液经第1天补液后,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已基本纠正,主要是补充生理需要量和异常的继续损失量,继续补钾,供给热量。一般可改为口服补液。如果第2天还必须静脉补液时,一般生理需要量按60~80ml/(kg·日)用1/5张含钠液补充。异常继续损失量是丢失多少补充多少,用1/2~1/3张含钠液补充。

小儿腹泻病及其液体疗法

小儿腹泻病 考试大纲: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治疗 (5)液体疗法(小儿体液特点及其平衡失调、常用溶液配制、液体疗法基本实施方法) 考点明细: 充分理解小儿腹泻病的概念 重要的致病因素都有哪些 各种常见类型肠炎的鉴别要点 小儿腹泻的补液治疗 一、概念 小儿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与成人腹泻是不同的。 二、病因 易感因素 1)婴幼儿消化系统不成熟。 2)营养需求大,消化道负担重。 3)机体防御功能差,胃酸低、排空快;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SIgA(初乳中)均较低。 4)肠道正常菌群尚未建立;抗生素滥用,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5)人工喂养 母乳中含有大量体液因子(SIgA、乳铁蛋白等)、巨噬细胞和粒细胞等有很强的抗肠道感染作用。家畜乳中虽有上述某些成分,但在加热过程中被破坏,而且人工喂养的食物和食具极易污染,故人工喂养儿肠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儿。 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轮状病毒属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最常见病原;其次有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肠道腺病毒)等。 2)细菌感染:致腹泻大肠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等。)、空肠弯曲菌等。 3)真菌 4)寄生虫 非感染因素 1)饮食因素 2)气候因素 腹泻的临床分期(了解) 急性腹泻(小于2周)、迁延性腹泻(2周~2个月)、慢性腹泻(超过2个月) 三、临床表现

急性腹泻的临床表现:症状可轻可重,没有特异性。轻症往往由于饮食或肠外感染引起,重症常常由于肠内感染导致,中毒症状明显,常伴有脱水、严重的胃肠道表现和电解质紊乱表现。 (1)重点看重症腹泻的特殊表现: 1)胃肠道症状明显——上吐下泻,频繁,甚至于有消化道出血。 2)脱水:常发生等渗或低渗性缺水。 3)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钙低镁血症。(2)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重点) 1)轮状病毒肠炎:轮状病毒是秋、冬季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故曾被称为“秋季腹泻”。症状轻,大便蛋花汤样,量多,次数多,水分多。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2)大肠杆菌肠炎:多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夏季。 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起病相对较缓,大便臭。 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临床表现与致病性大肠杆菌相似。) 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起病急,腹泻重(更频繁),大便黏冻带脓血。 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以腹痛为初期表现,然后再出现腹泻,也有血便。 黏附性大肠杆菌肠炎 3)空肠弯曲菌肠炎,人畜共患,以侵袭性感染(中毒症状重,粘液脓血便)为主。 4)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动物或人直接传染,严重病例可发生肠穿孔或腹膜炎。 5)鼠伤寒沙门菌小肠结肠炎 6)抗生素诱发的肠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暗绿色海水样便。 —真菌性肠炎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根据发病季节、病史(包括喂养史和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大便性状易于作出临床诊断。需判定有无脱水(程度及性质)、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注意寻找病因如有无喂养不当、肠道外或肠道内感染等。 (2)鉴别诊断 首先判断患儿是属于侵袭性感染还是非侵袭性。在鉴别时的思路是完全不同的: 非侵袭性感染——主要与生理性腹泻、先天性肠道酶类缺乏或相对不足等进行鉴别,较简单。侵袭性感染——主要与菌痢和坏死性肠炎鉴别。 五、治疗 治疗原则: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注意诊断准确,避免医源性感染);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1)调整饮食不是禁食。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脱水往往是急性腹泻死亡的主要原因,合理的液体疗法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问题。

小儿腹泻病的液体疗法小儿腹泻病的液体疗法

[转帖]小儿腹泻病的液体疗法小儿腹泻病的液体疗法 方鹤松 小儿腹泻由于频繁的腹泻与呕吐丢失大量的水和电解质,常伴有脱水、酸中毒与电解质紊乱。脱水酸中毒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即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治疗及时正确则可使病情很快转危为安。因此液体疗法从来就是腹泻治疗中的重点。国内外曾对液体疗法作了许多研究,有的过于仔细,需要一定的条件与技术,在条件差的第三世界国家与我国边远农村地区难以实施。因此研究出科学的、简单易行的液体疗法,成为腹泻病治疗中的迫切需要。 60年代初期基础医学的一大发现,发现1~2.5%的葡萄糖能促进肠道水和钠的最大限度的吸收(提高25倍),由此诞生了口服补液盐(ORS)。世界卫生组织对此十分重视,并在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大力推广口服补液疗法。每年可减少100万腹泻脱水患儿免于死亡,收到了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现今世界各国口服补液疗法使用率一般都在60~80%。而在我国由于受腹泻治疗旧观念的影响,口服补液尚未得到全面推广,使用率低于40%。为此《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提出应该大力推广口服补液,尤其在农村。对于重症难治性腹泻患儿常伴有复杂性脱水,基层治疗有困难,需转往上级医院治疗,因此作为上级医院的医生应掌复杂脱水的治疗。今提出如下具体建议: 1. 及时宣传腹泻病的防治知识。得病之后特别要注意预防脱水,有了脱水要及时治疗,大力宣传推广口服补液疗法。 2. 预防脱水:腹泻初起即应给患儿口服更多的液体以预防脱水。预防脱水最好是采用米汤加盐溶液,家长可以自己制备,该溶液为1/3张,最适合预防脱水,而且口味好,患儿爱服。其他也可用糖盐水或ORS。因糖盐水中有蔗糖为双糖,急性腹泻时常有双糖酶缺乏不易被吸改。ORS为2/3张液体,适合用于治疗脱水,作为预防脱水张力太高,应用时要注意加服1/3白开水,防止出现高钠血症。 3. 合理治疗脱水:据统计,现今我国小儿腹泻引起的脱水大约90%是属于轻~中度脱水,最适宜采用ORS口服补液治疗,ORS对高渗、低渗及等渗脱水均适用,因为在轻~中度脱水时肾功能正常,可自行调节张力。ORS既经济又方便,特别适合于基层农村;重度脱水大约占10%,因有低血容量休克,此时肾脏调节功能不好,故需要用静脉输液尽快纠正重度脱水,没有静脉输液条件的地方也可采用鼻胃管输液。大约95%以上的脱水可以在基层处理。对于更复杂的脱水与电解质紊乱,基层如没有条件可转到上级医院按以下方法处理。本文对小儿腹泻病液体疗法作重点介绍。 一、简便、经济、实用的液体疗法 适用于多数急性腹泻病患儿。基层尤为适用。 (一) 脱水的评估 对患儿应及时评估,发现脱水及时纠正。

(完整版)外科补液原则

一、补液 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胶后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却啥补啥。 注:休克时先晶后胶。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粗略计算补液量=尿量+500ml。若发热病人+300ml×n 1.补钾: 补钾原则:①补钾以口服补较安全。②补钾的速度不宜快。一般<20 mmol/h。 ③浓度一般1000ml液体中不超过3g。④见尿补钾。尿量在>30ml/h。 细胞外液钾离子总含量仅为60mmol左右,输入不能过快,一定要见尿补钾。 ⑤低钾不宜给糖,因为糖酵解时消耗钾。100g糖=消耗2.8g 钾。 轻度缺钾3.0――3.5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6――8g。 中度缺钾2.5――3.0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8――12g。 重度缺钾<2.5 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12――18g。 2. 补钠:血清钠<130 mmol/l时,补液。先按总量的1/3――1/2补充。 公式: 应补na+(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女性为0.5> 应补生理盐水=[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5<女性为3.3> 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0.035<女性为0.03> 或=体重(kg)×〔142-病人血na+(mmol/l)〕×0.6<女性为0.5>÷17 3.输液速度判定 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4 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ml数÷[输液总时间(h)×4] 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数÷(每分钟滴数×4)

补液方法及原则

补液方法及原则补液以口服最为安全应尽量口服补液不能口服补液或病情 危重者则需静脉补液并注意先盐后糖高渗性失水者例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应先改善机体缺水缺钠后减慢滴速防心肺负担加剧液种交替避免长时间补充单一液体引起新的失衡尿畅补钾每日尿量超过40ML/H补钾较为安全如病人失液过多或休克者应不论补钾原则首要遵医嘱扩充血容量如心肺等器官功能障碍者或静脉滴注高渗盐水或经静脉特殊给药如钾盐,脂肪乳剂,血管活性药物等应减慢滴速不可过快 补钾四原则 口服补钾最为安全不能口服补钾或经静脉滴注的患者应注意(尿少不补钾尿量超过40ML/H补钾较为安全浓度不宜过高静脉滴注氯化钾是安全给药浓度不宜超过% 滴注不过快超过60滴每分严禁静脉推注总量不过大每日不能超过6-8G对严重低钾者应在心电监护下提升血清钾水平 休克的病情观察 意识与精神若神志清醒着则说明循环血量足够若出现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嗜睡瞻望甚至昏迷则说明细胞缺血缺氧以致脑功能障碍 生命体征休克者脉搏细速呼吸急促收缩压<90MMOL 脉压0次每分表示休克存在呼吸大于30或小于8表示病情危重多数休克病人体温偏低而感染性休克常伴高热

皮肤色泽和温度休克病人皮肤和口唇粘膜苍白发绀黄斑状或瘀斑四肢湿冷 尿量每日尿量少于20表示血容量不足少于17表示尿比重低而固定者表明已发生急性肾衰竭 辅助动态监测监测血尿粪便常规血生化指标 术后活动目的 可增加肺活量肺的扩张和分泌物的排出预防肺部并发症促进血液循环利于伤口愈合防止压疮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有利于胃肠道蠕动防止腹泻及肠粘连促进膀胱功能恢复防止尿潴留 术后活动方式 术后麻醉清醒病人鼓励床上活动包括深呼吸活动四肢和翻身术后1到2日可实行离床活动嘱病人坐于床沿双腿下垂而后站立稍作走动以后根据病人情况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和时间随时观察病人情况不可随便离开病人活动时注意保暖重症病人或特殊制动的病人根据病情要求制定活动时间不可过早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肺不张及肺部感染术前做好呼吸道准备全麻手术拔管前应先吸净气管内的分泌物术后去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和口腔分泌物的误吸鼓励病人有效咳嗽深呼吸可行体味引流或雾化吸入胸腹部包扎宽松适宜注意口腔的清洁与保暖 泌尿系统感染术后预防和机制治疗尿储留是感染的主要措施感染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排尿应在1500以上保持尿路通畅根据细菌药敏

小儿腹泻诊疗规范

小儿腹泻诊疗常规 一、小儿腹泻病诊断 1.根据患儿大便形状改变(呈稀水便、糊状便、粘液脓血便)和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的主诉可作出腹泻诊断。 2.根据病程分类 急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以内;迁延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2个月;慢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以上。 3.对腹泻病患儿须评估有无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⑴脱水程度评估:分轻、中、重三度。 ⑵尽可能对中、重度脱水患儿行血电解质检查和血气分析。 4.根据患儿粪便性状、粪便的肉眼和镜检所见、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及流行情况初步估计病因,急性水样便腹泻患者(约占70%)多为病毒或产肠毒素性细菌感染,粘液脓性、脓血便患者(约占30%)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必要时进行大便细菌培养以及病毒、寄生虫检测。 5.对慢性腹泻病还须评估消化吸收功能、营养状况、生长发 育等。 二、小儿腹泻病治疗 1.脱水的预防及治疗 ⑴预防脱水。从患儿腹泻的一开始,就给口服足够的液体以 预防脱水。母乳喂养儿应继续母乳喂养,并且增加喂养的频次及延长单次喂养的时间;混合喂养的婴儿,应在母乳喂养基础上给予ORS或其他清洁饮用水;非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婴儿,应选择ORS或食物基础的补液如汤汁、米汤水和酸乳饮品或清洁饮用水。建议在每次稀便后给予补充一定量的液体(<6月,50ml; 6-2岁,100ml;2-10岁150ml;10岁以上的患儿或成人能喝多少给多少)直到腹泻停止。 ⑵轻至中度脱水。口服补液及时纠正脱水,应用ORS,用量 (ml)=体重(kg)×(50~75),4小时内服完;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并辅导母亲给患儿服用ORS液。以下情况提示口服补液可能失败:①持续、频繁、大量腹泻(>10-20ml/Kg.h),②ORS 液服用量不足,③频繁、严重呕吐;如果临近4小时,患者仍有脱水表现,要调整补液方案;4小时后重新评估患儿的脱水状况,然后选择适当的方案。

补液原则

补液的原则 (1)根据脱水程度的轻重,确定补液总量。 (2)根据脱水性质,有无酸中毒及低血钾等,确定补液种类。 (3)补液时,一般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原则进行。补液总量应按规定速度补完 (4)补液应包括3个组成部分:累积损失、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量。 (5)补液的关键在于第1天24小时,重度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和严重酸中毒,首先要扩容纠酸,继而继续补充累积损失、异常及继续生理丢失量。待血循环和肾功能恢复后,机体自身就能调节。纠正脱水过程中,注意补钾。 液体疗法 一:基础问题: 1. 张力的概念:这是个首先要明确的概念,许多人就是被这个问题给糊住的。张力指溶液在体内维持渗透压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张力等同于渗透压。更明确的说是:不能自由出入细胞膜的离子在溶液中维持渗透压的能力。对于人体而言,钠离子对维持体液渗透压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临床所说的张力,几乎都是指钠离子所维持的渗透压。因此临床都用10%的氯化钠配比不同张力的溶液,以适应不同的需要。5%糖水是等渗的,但是0张力的,生理盐水,5%糖盐水都是等渗等张液。5% S B 是高渗液,所以儿科常配成1.4%作为等张液使用。 2. 张力的类型:为了适应临床不同需求,张力配制比较灵活,儿科医生常会配制2:1溶液,等张液,1/2张、2/3张、1/3张、1/5张等含钠量不同的溶液。 3. 张力溶液的配制:教科书中都不具体论述,所以临床配起来感觉无从下手。基实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临床常用10%氯化钠(10ml/支),5% SB(10ml/支)与5%或10%的糖水等配比不同张力溶液。10%氯化钠相当于11倍的等张液5% SB相当于3.5倍的等张液明白了这两个倍数关系,那配比就简单多了,具体为何是如此倍数,说起来麻烦,不说也罢。2:1溶液:很简单,只要记住100+6+10这个公式就是了。这个公式代表的是:5% G S 100ml + 10%氯化钠6ml +5% SB 10ml =2:1溶液,算起来就是:(6×11+10×3.5)÷116=1 ,根据这个公式,你可以灵活运用,想配多少量的2:1溶液都可以。其他类型的配比,举两个例子就能说明问题了:现在想配500ml的1/2张溶液,可以用500÷20=25ml 10%氯化钠,即5% G S 500ml +10%氯化钠25ml=1/2张。如想配1.4% S B ,只要把你想要用的5% SB量稀释三倍即可,如现在想给一患儿用5% SB 20ml 配成1.4%,那就是5% GS 60ml+5% SB 20ml =1.4%的等张液。临床配比时要考虑机体自身的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的能力,所以不必苛求精确。 二:液体疗法用于脱水要注意的问题 液体疗法多用于脱水,儿科的特点就是小儿易脱水,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液体疗法就是针对脱水而言的。脱水分轻中重,有等渗,低渗,高渗之别。具体标准书中都有,这里只是明确实际中10个问题。 1. 判断脱水以及其程度是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而不是体重减少的程度。脱水性质依靠的是血钠。 2. 儿科查看脱水:精神、囟门、眼眶、眼泪、口干程度、口腔津液、尿量、皮肤粘膜情况、呼吸心率。这些是重点对象。 3. 不要把肥胖儿的脱水程度估计过轻,也不要把营养不良的病儿估计过重。 4. 低渗脱水,血钠<120mmol/L,不论原因,均要迅速提高血钠水平,常用3%氯化钠,12ml/kg 可提高血钠10 mmol/L

补液原则

内科疾病的补液原则 体液是人体重要组成成分之一。体液占人体总重量约55%~60%,其中细胞内液占35%~40%左右,组织间液占体重的15%~20%,血浆占人体体重约4%~5%左右。在正常条件下,体液在组成,容量、电解质浓度、酸碱度、渗透压等方面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体液中,血浆阳离子主要是钠离子,135~145 mmol /L,钾离子3.5~5.5 mmol/L,钙离子2.25~2.6 mmol/L,镁离子0.75~1 mmol/L。主要阴离子有:氯离子98~106nmlo/L,碳酸氢根24~28 mmol /L,磷酸根和硫酸根1.5 mmol/L,有机酸离子6 mmol/L,蛋白质0.8 mmol /L。组织间隙液组成与血浆相似。而细胞内液主要阳离子为钾离子、镁和钠离子。阴离子为碳酸氢根、蛋白质、硫酸根和磷酸根,血浆渗透压是决定体液在细胞内外流动的主要因素。正常血浆渗透压为280~310 mmol/L。钠离子是血浆中的主要阳离子,占人体阳离子92%,占血浆渗透压90%,因此钠离子是血浆渗透压起决定作用的离子。正常血浆渗透压=2(Na’+K’)+葡萄糖+尿素氮(均为mmol/L)。 成人每天需要水30~50 ml/kg(相当于2 500 m1),葡萄糖150 g,蛋白质1~ 2 g/kg,脂肪0.5~1 g/kg,热量30~40 kcal/kg。人体每天摄取钠离子2~ 3 nmol/kg(相当于氯化钠4~12g),钾离子1~2 mmol/kg,磷离子0.278~0.556 mmol/kg,钙离子0.25~0.5 mmol/kg,镁离子0.25~0.5 mmol /kg。 当不同的疾病,在不同时期,破坏了机体调节机制,便可发生水电解质和酸碱失常,尽管它不是一个独立疾病,但可发生在许多疾病的不同过程中。特别是危重病抢救过程中,几乎都伴有这个病理过程。因此正确识别,及时纠正紊乱综合征,对于疾病的发展、转归起了巨大作用。 一、内科疾病需要输液治疗情况 1.不能经口摄入或经口摄入不足,难以维持生理需要,如昏迷病人、脱水病人,食道严重狭窄病人。 2.需要迅速补充有效血容量,如各种休克、脱水、失血。 3.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 4.需要输液维持尿量、防止肾功能衰竭。

补液方法及原则

补液方法及原则?补液以口服最为安全应尽量口服补液不能口服补液或病情 危重者则需静脉补液并注意先盐后糖高渗性失水者例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应先改善机体缺水缺钠后减慢滴速防心肺负担加剧液种交替避免长时间补充单一液体引起新的失衡尿畅补钾每日尿量超过40ML/H补钾较为安全如病人失液过多或休克者应不论补钾原则首要遵医嘱扩充血容量如心肺等器官功能障碍者或静脉滴注高渗盐水或经静脉特殊给药如钾盐,脂肪乳剂,血管活性药物等应减慢滴速不可过快 补钾四原则 口服补钾最为安全不能口服补钾或经静脉滴注的患者应注意(尿少不补钾尿量超过40ML/H补钾较为安全浓度不宜过高静脉滴注氯化钾是安全给药浓度不宜超过0.3% 滴注不过快超过60滴每分严禁静脉推注总量不过大每日不能超过6-8G对严重低钾者应在心电监护下提升血清钾水平 休克的病情观察 意识与精神若神志清醒着则说明循环血量足够若出现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嗜睡瞻望甚至昏迷则说明细胞缺血缺氧以致脑功能障碍 生命体征休克者脉搏细速呼吸急促收缩压<90MMOL 脉压0次每分表示休克存在呼吸大于30或小于8表示病情危重多数休克病人体温偏低而感染性休克常伴高热 皮肤色泽和温度休克病人皮肤和口唇粘膜苍白发绀黄斑状或瘀斑四肢湿冷 尿量每日尿量少于20表示血容量不足少于17表示尿比重低而固定者表明已

发生急性肾衰竭 辅助动态监测监测血尿粪便常规血生化指标 术后活动目的 可增加肺活量肺的扩张和分泌物的排出预防肺部并发症促进血液循环利于伤口愈合防止压疮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有利于胃肠道蠕动防止腹泻及肠粘连促进膀胱功能恢复防止尿潴留 术后活动方式 术后麻醉清醒病人鼓励床上活动包括深呼吸活动四肢和翻身术后1到2日可实行离床活动嘱病人坐于床沿双腿下垂而后站立稍作走动以后根据病人情况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和时间随时观察病人情况不可随便离开病人活动时注意保暖重症病人或特殊制动的病人根据病情要求制定活动时间不可过早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肺不张及肺部感染术前做好呼吸道准备全麻手术拔管前应先吸净气管内的分泌物术后去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和口腔分泌物的误吸鼓励病人有效咳嗽深呼吸可行体味引流或雾化吸入胸腹部包扎宽松适宜注意口腔的清洁与保暖泌尿系统感染术后预防和机制治疗尿储留是感染的主要措施感染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排尿应在1500以上保持尿路通畅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给予有效抗生素治疗若残余尿量在50以上应安置留置导尿病遵守无菌原则 深静脉血栓形成抬高下肢积极下肢活动穿弹力袜等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术后补充足够的水可降低血液粘滞度应用电充气袖带挤压腓肠肌被动按摩都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包扎注意事项 病人应取舒适坐位或卧位扶托肢体保持功能位置

脱水补液原则

脱水补液原则 (1)根据脱水程度的轻重,确定补液总量。 (2)根据脱水性质,有无酸中毒及低血钾等,确定补液种类。 (3)补液时,一般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原则进行。补液总量应按规定速度补完 (4)补液应包括3个组成部分:累积损失、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量。 (5)补液的关键在于第1天24小时,重度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和严重酸中毒,首先要扩容纠酸,继而继续补充累积损失、异常及继续生理丢失量。待血循环和肾功能恢复后,机体自身就能调节。纠正脱水过程中,注意补钾。 液体疗法 一:基础问题: 1. 张力的概念:这是个首先要明确的概念,许多人就是被这个问题给糊住的。张力指溶液在体内维持渗透压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张力等同于渗透压。更明确的说是:不能自由出入细胞膜的离子在溶液中维持渗透压的能力。对于人体而言,钠离子对维持体液渗透压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临床所说的张力,几乎都是指钠离子所维持的渗透压。因此临床都用10%的氯化钠配比不同张力的溶液,以适应不同的需要。5%糖水是等渗的,但是0张力的,生理盐水,5%糖盐水都是等渗等张液。5% S B 是高渗液,所以儿科常配成1.4%作为等张液使用。 2. 张力的类型:为了适应临床不同需求,张力配制比较灵活,儿科医生常会配制2:1溶液,等张液,1/2张、2/3张、1/3张、1/5张等含钠量不同的溶液。 3. 张力溶液的配制:教科书中都不具体论述,所以临床配起来感觉无从下手。基实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临床常用10%氯化钠(10ml/支),5% SB(10ml/支)与5%或10%的糖水等配比不同张力溶液。10%氯化钠相当于11倍的等张液5% SB相当于3.5倍的等张液明白了这两个倍数关系,那配比就简单多了,具体为何是如此倍数,说起来麻烦,不说也罢。2:1溶液:很简单,只要记住100+6+10这个公式就是了。这个公式代表的是:5% G S 100ml + 10%氯化钠6ml +5% SB 10ml =2:1溶液,算起来就是:(6×11+10×3.5)÷116=1 ,根据这个公式,你可以灵活运用,想配多少量的2:1溶液都可以。其他类型的配比,举两个例子就能说明问题了:现在想配500ml的1/2张溶液,可以用500÷20=25ml 10%氯化钠,即5% G S 500ml +10%氯化钠25ml=1/2张。如想配1.4% S B ,只要把你想要用的5% SB量稀释三倍即可,如现在想给一患儿用5% SB 20ml 配成1.4%,那就是5% GS 60ml+5% SB 20ml =1.4%的等张液。临床配比时要考虑机体自身的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的能力,所以不必苛求精确。 二:液体疗法用于脱水要注意的问题 液体疗法多用于脱水,儿科的特点就是小儿易脱水,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液体疗法就是针对脱水而言的。脱水分轻中重,有等渗,低渗,高渗之别。具体标准书中都有,这里只是明确实际中10个问题。 1. 判断脱水以及其程度是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而不是体重减少的程度。脱水性质依靠的是血钠。 2. 儿科查看脱水:精神、囟门、眼眶、眼泪、口干程度、口腔津液、尿量、皮肤粘膜情况、呼吸心率。这些是重点对象。 3. 不要把肥胖儿的脱水程度估计过轻,也不要把营养不良的病儿估计过重。 4. 低渗脱水,血钠<120mmol/L,不论原因,均要迅速提高血钠水平,常用3%氯化钠,12ml/kg可提高血钠10 mmol/L 5. 高渗性脱水是没有循环血量不足的情况出现的,对此的补液,不能急于求成而直接使用低渗溶液,这样做反而会使细胞内水肿。正确的做法是仍给于等张的2:1溶液扩容,而后再渐渐下降张力,使其过程有个梯度。

小儿补液原则

1.要想学会补液,首先题目出来了就要弄懂是什么程度的脱水,如下图: 2.弄懂什么样的缺水后就要知道缺水的类型: 低渗性脱水以缺Na>缺水血清Na<130mmol/L 补2/3张液体 等渗性脱水血清Na 130-150mmol/L之间补1/2张液体 高渗性脱水血清Na>150mmol/L 补1/3张液体 3.还要知道液体的配置方法: ①等张液:2:I液=0.9%氯化钠液:1.4%NaHC03(或1/6M乳酸钠) ②2/3张液:4:3:2液=0.9%氯化钠液:10%葡萄糖:1.4%NaHC03(或1/6M乳酸钠);l:1加碱液=0.9%氯化钠液lOOml+1O%葡萄糖100m1+5%NaHCOa10ml

③1/2张液:2:3:1液二0.9%氯化钠液:10%葡萄糖:l.4%NaHC03(或1/6M乳酸钠) ④1/3张液:2份0.9%氯化钠液:6份10%葡萄糖:1份1.4%NaHCO3 ⑤维持液:10%葡萄糖100ml+5%NaHC035m1+10%KCl2ml。 4.补液的方法: 补液应包括3个组成部分:累积损失、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量。补液的关键在于第1天24小时,重度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和严重酸中毒,首先要扩容纠酸,继而继续补充累积损失、异常及继续生理丢失量。 第1天补液三定:定量、定性、定时。三见:见酸补碱、见尿补钾、见惊补钙、镁。 定量:总量包括补充累积损失、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量。婴幼儿重度脱水约150—180ral/(kg·日),中度脱水约120~150ml/(kg·日),轻度脱水约90—120ml/(kg·日),学龄前儿童各度补液量应少补1/4,学龄儿童则少补1/3。 定性:溶液种类有等渗性脱水用1/2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用2/3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用1/3张含钠液。若根据临床表现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时,首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低渗性脱水若血钠浓度<120mmol/L,可补高张液,常用高张液为3%氯化钠溶液。 定时:输液速度主要取决于脱水程度和大便量。补液速度主要分为3个阶段:①扩容阶段:恢复有效循环量。对重度或中度脱水有明显周围循环衰竭者,用2:1等张含钠液20ml/ks,于30~60分钟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②纠正脱水阶段:补充累积损失量。在扩容后根据脱水性质选用不同溶液(扣除扩容量)继续静滴。对中度脱水无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不需要扩容,可直接从本阶段开始补液。本阶段(8一12小时)滴速宜稍快,一般为每小时8~10ml/kg。⑧维持补液阶段:脱水已基本纠正,只需补充生理需要量和继续损失量。12~16小时把余量滴完,一般每小时5ml /kg。若吐泻缓解,可酌情减少补液量或改为口服补液。各度的输液时间大约分别为24、20、16小时。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简称代酸):①轻度代酸患儿不另加碱性药;②重症代酸可静脉缓慢推入5%NaHCO35ml/kg,必要时可重复1次;③已知C02结合力,可按下式计算;(40-CO2V01%)X 0.5X 体重(kg)=所需5%NaHCO3液ml数:④已知血酸碱度,可按下式计算:(BE绝对值一3)X 0.3X 体重(kg)所需碱性液数(mmol,lmmol含5%NaHCO3液1.7ml)。 钾和其他电解质的补充;①补钾:低钾病人一般采用10%氯化钾溶液,口服较安全,200~300mg /(Kg·日),最好分6次,每4小时1次,或配成0.15%~0.3%浓度的液体(一般在尚未输入的液体中每lOOml加10%KCl液2m1)由静脉均匀输入,速度切忌过快,患儿有尿则开始补钾(有低钾血症的确切依据时,无尿亦可补钾)。又有报道,补钾必须待有尿后进行,否则易引起高血钾。短时快速由静脉给钾可致心跳骤停,必须绝对禁忌。体内缺钾完全纠正常需数日,待患儿能恢复原来饮食的半量时,即可停止补钾。②补钙:佝偻病患儿在输液同时即给口服钙片或钙粉,每次0.5g,每日3次。补液过程中出现手足抽搐时,立即给10%葡萄糖酸钙5~lOml,稀释后则静脉缓慢推入,如多次用钙抽搐并不缓解,则考虑低镁血症。⑧补镁:测定血清镁,如低镁,可深部肌注25%硫酸镁液0.2~0.4ml/(Kg·次),1日2次。 第2天及以后的补液经第1天补液后,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已基本纠正,主要是补充生理需要量和异常的继续损失量,继续补钾,供给热量。一般可改为口服补液。如果第2天还必须静脉补液时,一般生理需要量按60~80ml/(kg·日)用1/5张含钠液补充。异常继续损失量是丢失多少补充多少,用1/2~1/3张含钠液补充.

小儿液体疗法的补液原则

小儿液体疗法的补液原则 总原则:三定,三先及两补 第一天补液计划: 三定:定量定性定速 ①定量=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 轻度缺水:90~120ml/kg 中度缺水:120~150ml/kg 重度缺水:150~180ml/kg ②定性 等渗性缺水——1/2张含钠液(2:3:1) 低渗性缺水——2/3张含钠液(4:3:2) 高渗性缺水——1/3张含钠液(2:6:1) ③定速 主要决定于脱水程度和大便量,三个阶段。 三先:三个阶段(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 1)扩容阶段: 重度脱水伴循环障碍者,用2:1等张含钠液 20ml/kg,30~60分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 2)以补充累积丢失量为主的阶段:若无微循环障碍,补液从此阶段开始,如以扩容,累积丢失量应减去扩容量。累积量=总量÷2-扩容量 8~12小时滴入,8~10ml/kg.h 3)维持补液阶段:

余量于16~18小时或5ml/kg.h输注 ④纠正酸中毒: 重度酸中毒可用5%NaHCO3:3-5ml/kg,提高HCO3- 5mmol/L粗略计算。 血气测定计算:5%NaHCO3 (ml)=(-BE)×0.5×体重; 稀释成1.4%的溶液(1ml 5%NaHCO3 =3.5ml 1.4%)。以上均半量给予。 两补: 1)补钾: 见尿补钾,浓度低于0.3%, 0.15~0.3g/kg.日。需4~6天。2)补钙,补镁:补液过程中出现抽风,先补钙,若无效,再补镁。补钙:10%葡萄糖酸钙1-2ml/kg;补镁:25%硫酸镁0.1mg/kg/次,q6h 第二天及以后的补液 一、脱水及电解质已纠正 1)溶液的定量:生理需要量,继续丢失量,补钾及供给热量。一般为口服,病重或不能口服者静脉补液。 2)溶液的定性: 生理需要量: 60~80ml/kg,用1/5张; 继续丢失量:丢多少补多少,用1/2~1/3张。二者加起来1/3~1/4张,12~24小时均匀静滴。 儿科常用液体的组成及张力

小儿腹泻补液疗法的再认识

小儿腹泻补液疗法的再认识 引起小儿腹泻严重后果的是水和电解质紊乱,所以,正确的补液疗法是提高本病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不仅如此,本病涉及的体液紊乱的种类、性质、程度等较复杂,最具代表性,因此,掌握本病体液紊乱的判断和补液疗法,对于判断和纠正其他一些疾病的体液紊乱也有指导价值。 1要领 凡遇到一个需要补液治疗的病人,应遵循以下的“九字”要领进行补液。 1·1“三补”一个比较合理的补液计划,总的来说,要从以下三方面考虑补充病人的液体需要。1·1·1补充累积损失指起病至开始治疗时体液损失的总量。也可以形象地称做“旧帐”。要求:补液疗法的第一天给予欠量补充,可以说“旧账”不全还。如,对于一个脱水的病人,一般多主张按其脱水程度的2/3量补给。 1·1·2补充继续损失指开始治疗后继续发生的异常体液损失。也可以形象地称做“新帐”。要求:按当日实际丢失量给予相似的液体补充。可以说“新帐”当日还。 1·1·3补充生理需要指正常情况下需要的液体。如果病人不能进食,摄取不到足够的水分、电解质、热量及其他营养素,则应进行补充。这部分的需要与病人当时的代谢状态有密切关系。要求:按如下两种情况的要求去补充。可以说,生理需要天天还。①短期液疗时,指不超过3~4天时,可按基础代谢所需的热量补充,并据所需的热量供给所必需的水和主要电解质的需要量,以维持体液的基本平衡。②长期液疗时,指超过4天以上时,只供给糖、水和电解质是不够的,必须供给其他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等,尤其应重视热量和蛋白质的补充。也就是说,长期液疗应满足正常生理的需要。 值得提示的是,临床上并非所有需要补液者都进行上述3种补充。如有的腹泻病人,由于禁食恰当,继续损失很少,可只补充累积损失和维持基础代谢量的两项需要。 1·2“三定”补液的不同阶段,在数量、成分和速度等方面都应有不同的侧重,所以进行各项补充之前,都要做好“三定”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应明确:①定量:指补多少,即需要补液的数量。②定性:指补什么,即确定需要补液的成份。③定时:指怎么补,即补液的时间要求,明确补液的速度。这不仅关系到疗效,且可防止发生输液并发症,不可疏忽大意! 1·3“三先”①先浓后淡:指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比例,输液初期电解质成分多些。也可以称做先盐后糖。②先快后慢:输液初期速度要快些,有利于脱水的尽快纠正。③先尿补钾:指有尿后再补钾是安全的。 1·4“一注意”输液过程应密切观察,据情调整,避免死板地按公式计算,脱离具体病人的个体情况及动态变化。切记!复杂多变的临床现象难以用公式条文规定得完美无缺。只要心肾功能良好,基本符合病情的补液,自身会进行调节,留其所需,去其所余,达到平衡的目的。简言之,应注意:边补、边察、边调。 2纠正脱水 2·1静脉补液仅讨论第一天补液方案。 2·1·1补多少及其根据:根据脱水程度而定。①脱水程度的判断:见表1。经验判断要点:轻度与中度脱水程度的界限主要看皮肤的弹性,即皮肤弹性减弱时多为中度脱水;中度与重度脱水程度的界限主要看周围循环情况,即有休克时为重度脱水。②确定补液量:见表2。方便记忆要点:累积损失的补液量多主张为其损失量的2/3。为方便记忆,依次按脱水程度的轻、中、重度,分别补给30、60、90ml/kg即可。严重休克时,也多不超过100~120ml/kg。以上为婴儿期补液量,随着年龄增长,各度少补1/3左右。 2·1·2补什么及其根据根据脱水性质而定。①脱水性质的判断:见表3。经验判断要点:等渗性脱水最多见,所以,对一个平时身体健康的小儿,发生脱水而难以准确判断其性质时,先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