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杂感】 学会忏悔

【杂感】 学会忏悔

【杂感】 学会忏悔

【杂感】学会忏悔

何谓忏悔?站在不同的角度,或许有多种解释,尤其基督教,忏悔恐怕是它的第一要义。这也许有一点悬,有一点不得要领,因此还得以《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准。其大意即是一句话: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直白地说,就是因这种痛心而悔恨不已。

联想开来,人虽为动物,却有思想和认识能力,这是人的特有的行为,所以人能够忏悔。反之,那些普遍意义上的动物却不行。老虎吃了羊羔,狐狸抓了小鸡,狗龇牙咬人,猪当街拉屎,老鼠窃食油水,凡此等等,你能指望它们忏悔?那就几近于天方夜谭。它们如若真能忏悔,就无异于彻底地违背了它们特有的本能。

人无完人,庶能无过?

这是一个不错的说法。但是一经推敲,似有推缷责任之嫌。因为如论如何,,“过”都不能成为一种托词或理由,更不能以此为挡箭牌洋洋得意于错误和过失之中。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免不了会犯一些错,会有一些过,只要知道了“错”与“过”而忏悔、而悔过,人或许才会逐步地在扬弃中成为相对意义上的“完人”。

忏悔,不是在祭坛上恕罪,不是呺啕大哭,而是一种内心的痛悔和彻悟。大有大的忏悔,小有小的忏悔,关键在于愿意不意忏悔。有的人明明有“过”却浑然不知,明明在忽悠着别人却自以为得计,明明有着自己这也是那也是、别人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的意识而颐指气使,却还要高调地要求别人“做事先做人”。他们不会见微知著,不会将心比心,更不会以忏悔来示人。窃以为,能着眼于小处之“过”并能忏悔的人,就无疑是“润物细无声”的人,就一定是那种具有上根利器的圣明之人。

实际上,忏悔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疗治。人格、品格出了缺陷,要及时修补,而修补的良方种种,其中必然包含着忏悔。

在我们身边,常见着不少的民众去走庙,或许就是相信庙里菩萨能“普度众生”,所以虔诚地烧香下跪,一方面向神向佛祈求保佑,一方面或许也是向神向佛表示悔过,请求宽恕。无疑,这是借助某种氛围而表达出的忏悔,其目的,也是在真诚地鞭挞自己能够好好做人。不过,忏悔不一定需要外在的载体,他仅是人的内心的一种指向。如果没有真心实意,再怎样凑热闹,再怎样烧香拜佛,恐怕菩萨也是“普度”不了的。

当然,说去说来,不能把自己抛开,如若抛开自己,就无异于是在“代圣贤立言”作“新劝世文”。既然这样说,就必须这样作,自己也是需要忏悔的。自打看了鲁迅先生的《伤逝》,我就牢牢地记住了:“使我惭愧,催我自新。”囿于此篇不是细作表白,也就暂无需在这里当众忏悔,而且一“当众”,或许就有“做秀”之嫌了。......

忏悔录心得体会范文3篇

忏悔录心得体会范文3篇 《忏悔录》是研究托尔斯泰世界观、人生观十分重要的一部著作。下面是忏悔录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忏悔录心得体会范文 上个周末去上海书城,本来准备再读一遍《基督山伯爵》,记得高中在上课的时候偷偷看基督山,被班主任发现然后毫不留情地没收了,没收的那本还是基督山伯爵的下册,可想而知当时的悲愤之情。至于这本书内容,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这次在书城没有找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基督山,所以只好买了法国著名作家让.卢梭的《忏悔录》。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我大学读的第一本文学书,大学的我不喜欢读文学类的书籍。记得那时任老师教我们西方外国文学,当时考试的要求就是要我们读一本关于学前教育方面的西方名著,迫于考试压力所以选择了《忏悔录》,但是后面的研读改变了我之前的想法,渐渐的接受文学书籍。 今天当我读到卢梭的这句话,仍然激动不已。他说:当时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就写成什么样的人:当时我是卑鄙龌龊的,就写我的卑鄙龌龊;当时我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写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万能的上帝啊!我的内心完全暴露出来了,和你亲自看到的完全一样,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种种堕落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种种恶行而羞愧。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 。这一段话像极了耶稣对恶意诽谤一个妓女的法力赛人说的话一样:你们当中谁若没犯过罪,就可以打她。结果,众人一个个丢下石头,低首离去。 近来我又读了一遍法国启蒙作家卢梭的《忏悔录》(陈筱卿译,译林出版社,1994年版)。 上下两卷共十二章,中译本634页,洋洋五十余万字,一口气读下来,看得我俩眼朦胧。随着卢梭叙述的文字河流,我又一次漂进了他丰富而传奇的心灵之海,不由自主地陷入思想与情感的漩涡里,拜倒在上帝的脚下,发出深沉的喟叹——忏悔吧!

奥古斯丁忏悔录读后感4篇

奥古斯丁忏悔录读后感4篇 篇一:从《忏悔录》看奥古斯丁 课程:人文经典导读 课程老师:张源 从《忏悔录》看奥古斯丁 说到基督教,我们脑海中会出现一群虔诚的基督徒;而谈到基督徒,我们眼前则会浮现他们真诚忏悔的样子;而提到“忏悔”这个词,则不得不说说奥古斯丁与他的《忏悔录》了。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的《忏悔录》让我们透彻地看到了一个伟大天主教主教的成长历程以及他的心理一步步成熟变化的过程。 《忏悔录》原名“Confessiones”,古典拉丁文本作“承认、认罪”解,但在教会文学中,转为承认神的伟大,有歌颂的意义。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满心的悔恨与真心的认罪之意以及他对上帝满满的顺服和真挚的爱。他激烈而至诚的话语让我们从心里被他的话语感动。全书以祷告的形式行文,详尽地叙述了他归信上帝的内心挣扎和历程,尤其是他对自己心路历程的深入剖析更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心愿意认罪悔改并跟定上帝的虔诚的基督徒的心,只有那样的基督徒才愿意将自己那些阴暗面进行剖析,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正是因为这样,他的《忏悔录》才成为所有自传的始祖,开创了从心理层面进行文学创作的传统。 让我们从他的《忏悔录》中看看他的思想是怎样变化的吧。 奥古斯丁出生在一个信仰复杂的家庭里,父亲是很有地位的异教徒,为人懒散偷安,贪恋世俗,直到临终的时候才在他母亲的耐心感化下信主受洗。而他母亲莫尼加却是个忠诚的基督徒。受这样家庭的影响,奥古斯丁的信仰很混乱,他搞不清楚自己该信什么,也找不到精神的寄托。稍微长大后,他到附近地方上学,后来迦太基专攻修辞学。离开家人的奥古斯丁像脱了缰的野马,逃学、看剧、撒谎成了家常便饭。并且他因不喜欢希腊语而拒绝学习它,这虽然阻碍了他了解希

忏悔录心得体会

忏悔录心得体会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2015忏悔录心得体会 【篇一:《忏悔录》学习心得】 读《忏悔录》有感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言也哀。这样的“忏悔”已经是司空见惯了,几乎没有因经济犯罪被法办的官员没有痛心疾首地忏悔过的,可也没有哪个忏悔者因此逃避了刑事制裁的。 为什么总有那些人在职期间不计后果、胆大妄为呢又为什么总要等到让他们够得上刑处时有关方面才感到事情的严重性呢 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无限的欲望和社会财富有限的矛盾十分尖锐,“短期行为”的理念总使得一部分人希望尽可能地在短暂的期间中达到利益的最大化。怎样去开拓财富来源呢?论技能,没有专长;论水平,不如人,又不肯静下心来吃点苦去学些真本领;做买卖,没多少本钱,再说纪律不允许,风险也大。比较起来还是以权谋利最轻松,“你情我愿,天经地义,各得所需,皆大欢喜”。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长期以来的用人体制很大程度上还是传统的“官本位”主义。对人民负责,实际上是对“少数人”负责。“个别人的德行”决定了被任用的人的品质类型,正所谓“朝中无人莫做官、朝中无人坐不稳”,不投上所好,你能坐得住吗? “一把手”领导下的内部监督机制又有怎样的效果呢? 位居其下的专职监督人员能耐“一把手”几何眼下又有多少人愿冒“卷铺盖”的风险去坚持原则而“翻上”呢因此,在事实上制度主要还是约束“部下”的监督环境中,靠“摆样子、做秀”树形象的“老三遍”走过场的方法来“自律”也仅是“镜中月、水中花”而已。 古人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以途”。人追求财富的本能是正当的,问题是方法。方法的正当性除了法律和制度已经界定了的外,更多的还是应取决于自己的道德水平,因为法律仅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求,仅达到法律要求的标准只能算个普通的守法的“人”,而不能以此标准作为来衡量为人楷模的公职人员的资格要求。若连起码的正当人的素质都不具备,又怎么能选任到领导岗位去管理众多的人所谓“已不正,焉能正人” 我们不能要求体制马上有多大的改变,也不能奢望靠内外监督职能的效果会管得住那些“想发财的官员”,但至少我们自己能管得住自

关于警示教育忏悔与剖析心得体会精选

XX关于警示教育忏悔与剖析心得体会精 选 警示教育对很多人具有很深的影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警示教育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和参考! XX关于警示教育忏悔与剖析心得体会精选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全力推进党的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做出的历史抉择。通过支部组织观看完《忏悔录》后,我不仅为腐败者的沉沦感到痛心疾首,更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普通公务员肩负的职责重担。“志当存高远”,从加入党组织的那一刻起,我们的誓词、行动就紧紧和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了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任何时期都不能忘记,应时刻铭刻在心中。只有认真学习,执行中央反腐倡廉和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时刻牢筑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一心为党、一心为公,廉洁自律,克己奉公,永葆党员干部的纯洁公仆本色,拒腐蚀永不沾,才能保证党的事业不断前进,不断取得新胜利。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保持廉洁自律,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断学习,提高认识,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 从《忏悔录》腐败者违法犯罪的轨迹中,不难看出,他们的不义之财来自权力的“魔棒”,他们用权力演绎了一场场淋漓尽致的权钱、权色交易之戏。他们无视党纪国法,目

无组织纪律,不顾群众利益,弄虚作假,独断专行,横行霸道,腐化堕落,不仅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而且使人民群众利益遭受了严重损失。通过这次组织观看《忏悔录》警示教育活动,使我看到少数党员干部由于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抵御不住诱惑,走向了犯罪的深渊,以致身陷囹圄,结果令人痛心、扼腕疾首。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们无利而不往,做为一个共产党员,要清醒的认识到身上担负的历史使命,深刻领会党中央在党的廉政建设中的深谋远虑,全面增强对拒腐防变的认识,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不断增强政治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思想改造,树立牢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权利关,时刻清醒的认识到权力是谁负于的,应该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谁谋利益,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自重、自律、自警,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官之德,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二、以案为鉴,警钟长鸣,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 观看完《忏悔录》后,发人深醒,令人深思,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贪官们留下了千古骂名,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以案为鉴,才能警钟长鸣,做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清醒地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人莫贪,清贫为官是正道”,古往今来,贪官贪恋美色、

学习忏悔录心得体会

学习忏悔录心得体会 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全力推进党的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党面对 新形势新任务做出的历史抉择。通过支部组织观看完《忏悔录》后,我不仅为腐败者的沉 沦感到痛心疾首,更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公务员肩负的职责重担。“志当存高远”,从加入党组织的那一刻起,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就紧紧和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了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任何时期都不能忘记,应时刻铭刻在心中。 只有认真学习,执行中央反腐倡廉和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时刻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 防线,一心为党,一心为公,廉洁自律,克己奉公,永葆党员干部的纯洁公仆本色,拒腐 蚀永不沾,才能保证党的事业不断前进,不断取得新胜利。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保持 廉洁自律,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学习,提高认识,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从《忏悔录》腐败者违法犯罪的轨迹中,不难看出,他们无视党纪国法,目无组织纪律,不顾群众利益,弄虚作假,独断专行,腐化堕落,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通过这次组 织观看《忏悔录》警示教育活动,使我看到少数党员干部由于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的 改造,抵御不住诱惑,走向了犯罪的深渊,以致身陷囹圄,结果令人痛心、扼腕疾首。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们无利而不往,做为一个共产党员,要清醒的认识到身上 担负的历史使命,深刻领会党中央在党的廉政建设中的深谋远虑,全面增强对拒腐防变的 认识,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不断增强政治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思想改造,牢固树 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权利关,时刻清醒的认识到权力是谁赋予的,应该利 用手中的权力为谁谋利益,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的宗旨,做到自重、自律、自警,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官之德,始终保持共产党 人的浩然正气。 二、以案为镜,警钟长鸣,筑牢拒腐防变防线 《忏悔录》的案例发人深醒,令人深思,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贪官们永远被钉在历 史的耻辱柱上,以案为鉴,才能警钟长鸣。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时刻清醒地明白自己该 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人莫贪,清贫为官是正道”,古往今来,贪官贪恋美色、钱财、权力,如和坤之流永远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而一心为民、清正为官,“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刘墉等永远被人民铭记在心里。《忏 悔录》的案例详实、全面,个个如宏钟长鸣于耳,不时地警示、提醒着自己。要把组织和 群众的监督当作是一面镜子,经常照一照,检查一下,及时加以改进和纠正。在日常工作 中要常怀律已之心,常思为民之责,手莫伸、人莫贪,在自己面前真正筑起一道防腐防变 的铁篱笆。 三、勤奋做事,廉洁做人,永葆公仆本色

奥古斯丁忏悔录读后感精选5篇

奥古斯丁忏悔录读后感精选5篇奥古斯丁忏悔录读后感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中贯穿了一条真理的寻求之路,是对人生的一种反思。人在生活中总需要一个精神支柱――信仰。也许有人说,我没有信仰,也活得逍遥自在。但是你活得充实吗?甚至我们可以绕口地说“没有信仰也是一种信仰”。一个人在追寻信仰的过程中,是艰难而痛苦的。尤其当人对自己的信仰有所怀疑时,就会有无穷的烦恼与苦闷,奥古斯丁那漫长的追寻真理的过程就是一个生动地说明。年轻时沉迷于情欲,信奉摩尼教,反对基督;后来从摩尼教中退出,在母亲和朋友的帮助下皈依了基督教。他深深地反思了自己的生活,尤其是他对自己陷入情欲的泥沼,对那一段放荡生活的反省,让我们认识到了如此虔诚的人。 奥古斯丁的痛苦源于他对暂时的、有限的存在不满足。在对摩尼教的怀疑中,奥古斯丁得以摆脱摩尼教的物质性形式的神、真理。他领会到真理、存在的本体不仅是超越空间的,而且也是超越时间的。超越时空,正是精神的基本特质。真正的不朽、永恒只能是精神性。因为时空范畴总是意味着有限、多样、变化,它只用来描述构成整体的部分,描述从无向有,再从有向无的过程。但对整体却无能为力,而“我”所渴念的是整体无限,所以,它们不能缓解我对有限的存在所感受到的痛苦焦虑。因此,只有精神才能慰藉心灵。

于是奥古斯丁选择了全能的神――上帝来解脱,在他看来,那些寻求外部欢乐的人容易跌入虚无,沉溺于可见的、瞬间事物。而上帝是永恒不变的,在上帝之中有着令人忘却一切烦恼的安宁,因为除上帝之外,再无他物,人用不着去寻找其他事物。 奥古斯丁在《忏悔录》里批驳过占星术,他认为,当那些星象学者利用星象来伟人占卜时,只是一种偶然的巧合,那么当他彷徨在花园中,冥冥听到一个声音在喊:“拿起来读吧,拿起来读吧!”时,随手拿起《圣经》而翻到的那一页:“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竞争嫉妒,总要拥戴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时,是不是也算是一种巧合?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巧合、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中国佛教的禅宗讲究“顿悟”,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肉体感官的快乐是短暂的,但是若能从浮华的享乐中脱身二处,突然就会感到如释重负,那是多么的惬意。奥古斯丁正是这样苦苦追寻,最终在上帝那里寻找到了自己精神的归宿。 奥古斯丁忏悔录读后感 再没有比《忏悔录》更能体现出记忆和期待之于幸福的意义的了。实际上,这双重的寻找可以归结于一个问题:人和上帝的关系。这不仅因为人是上帝创造的,更重要的还在于人的心灵乃是上帝的形象。只有认识到人和上帝的关系,才能理解作为人和上帝之中介的心灵——上帝的形象;而心灵作为上帝的形象,恰恰就是人最真实的自我。从这个意义上讲,《忏悔录》的写作目的,

生活杂感诗

生活杂感诗 【特征】 一、情感特征: 1、对青春易逝、时光不再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2、对仕途失意、知音难觅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 3、对告慰平生、欢愉人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 4、对忠贞爱情、诚挚友谊的赞美(如:秦观的《鹊桥仙》)。 二、表达技巧:借景抒情。 【鉴赏示例】 [例1] 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后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秦观在这首词中“表达了自己超越常人的爱情观”,该如何理解?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自汉代以来在诗歌中广为应用,但主题大多是对牛郎 织女的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制造这则悲剧的天帝的谴责,而秦观这首词却对牛郎织女的爱情进行了热情的歌颂,从而表达了他超越常人的爱情观。 2、上片通过描写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情形,高度评价和颂扬他们爱情的圣洁永 恒和坚贞不渝,认为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胜过人间凡俗无数的平庸之爱;下

片通过描绘牛郎织女的别离,既赞美了这温柔缠绵的挚爱,更申明了自己与俗不同的爱情观点:在作者看来,真挚高尚、美满幸福的爱情不是“朝朝暮暮”的相处,而是心灵上的专一永久。 [例2] 南柯子(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chéng)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1、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 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不是为惜春伤怀。从两方 面可以看出:①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②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2、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 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违纪违法忏悔录心得体会

学习违纪违法忏悔录心得体会通过学习违纪违法忏悔录,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看到违纪违法的领导干部在被审查期间所作的反省和悔罪记录,看完了这些领导声泪俱下的忏悔,心中颇有感触,下面谈谈学习心得体会。 一、理想信念是防腐拒变之根本 通过部分干部的“东窗事发”不难看出,那些之所以成了阶下囚,究其原因,根源在于理想信念的动摇。平时,他们淡化了理想信念的自我教育和学习。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结果,自然地就肆无忌惮地受贿、贪污。从这些人不难看到,理想信念动摇的危险性。 二、工作作风过硬是防腐拒变的内在要求 没有过硬的工作作风,就很难经得起现实对你的综合考验。工作作风是一个人思想的外在行为表现。光有好思想而不去身体力行不行,只有去做了,才能真正实现为共

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人生价值。作风不过硬,就容易为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名利所诱惑。一些党员干部就是作风不过硬而被别有用心之人牵着鼻子下水。于是,总是会上谈廉政,会下收好处费。只有从严要求本身和身边的人,建立起坚定的工作作风,才能经得起各种考验。 三、廉洁自律是约束保护自我的真正法宝 从干部保护的角度讲,廉洁自律是干部防腐拒变的法宝。作为一个干部,只有从严要求本身,才能经得起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利益的诱惑。从领导岗位到阶下囚,无不说明一个人在岗位上自制力的重要性。从小贪到巨贪,从小贿收礼到大贿收钱,一步一步放纵本身,大肆进行权钱交易。结果,自然是被“双规”,接受党纪国法的洗礼。可见,在领导岗位上,只有自始至终加强自身的廉洁自律意识,才不至于被“糖衣炮弹”击倒。 四、群众观念是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础 一个没有群众观念的干部,不可能干出令群众满意的实事来。群众观念是执政为民理念的思想基础。有了群众观念这个思想基础,才能在工作中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

奥古斯丁恶的来源问题

奥古斯丁恶的来源问题 恶究竟是什么?恶的来源是什么?奥古斯丁一直在探索思考。今天,我也谈谈关于奥古斯丁恶的来源的思考。 一、奥古斯丁对恶的体验 我们看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会记得他发生过这样一个事件——偷梨事件。他和小伙伴们一起在深夜中把一株梨树上的梨都摇下来,带走了。然而他们不是为了大嚼,而是拿去喂猪。但他讲的是他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这勾当是不许可的。 奥古斯丁在书中同样也对此次偷梨事件进行了分析。他说爱偷窃而干的偷窃,是毫无果实的,因为偷梨是毫无目的的,完全是为作恶而作恶,纯粹是为了偷窃本身,而偷窃本身就是虚无,因为偷到的梨子随后便丢掉了,仅仅是“饱餐罪恶”、“享受犯罪的乐趣”。奥古斯丁指出,如果追究一下所以犯罪的原因的话,一般都以为是为了追求或害怕丧失次要的美好而犯罪,但真正的罪在于“漫无节制地向往追求这些次要的美好抛弃了更美好的,抛弃了至善,抛弃了你、我们的主、天主,抛弃了你的真理和你的法律”。’在奥古斯丁看来,凡存在的都是善的,从受造界到造物主形成了一个等级秩序,从天使到人再到动植物,每一物都拥有不等的美好,但这些美好都来自造物主,所以人犯罪的原因就在于其自由意志追求低等的美好而忘却和抛弃了高等的美好。 二、一些思想对奥古斯丁恶的来源的影响 1,摩尼教,二元论 摩尼教的善恶二元论认为不但整个世界是光明与黑暗斗争的场所,而且人也是两种力量较量的场所。人犯罪或作恶意味着身上的黑暗势力战胜了光明,而这黑暗势力是受到终极的恶的实体的操纵的,所以人无需为自己的恶行负责。“那时我还以为犯罪不是我们自己,而是不知道哪一个劣根性在我们身上犯罪,我即以置身于事外而自豪;因此,我做了坏事,不肯认罪,不肯求你治疗我犯罪的灵魂,我专爱推卸我的罪责,而归罪于不知道哪一个和我在一起而并非我的东西。”但是,奥古斯丁意识到这与自己的道德直觉明显不符。更重要的是,摩尼教的二元论本身就存在着无法解决的难题:上帝与黑暗势力彼此对立,如果上帝不愿 与黑暗势力相斗,那么黑暗势力对上帝有何办法呢?倘若能给上帝带来一些损害,则说明上帝是可以朽坏的,这不符合上帝的至善的本性;倘若对上帝无能为力,则说明上帝的造物也不会被恶势力所侵害,也就谈不上需要上帝的解救了。奥古斯丁认为前者开端就是大逆不道,而后者则显露了摩尼教整个理论的荒谬。 2,新柏拉图主义 新柏拉图主义关于“恶是善的缺乏”的观点给奥古斯丁解决恶的来源问题以希望。凡是存在的事物,都是善的;如果事物丧失了所有的善,它便不再存在;至于恶,即所追究其来源的恶,并非实体;因为如果是实体,即是善;如果不是朽坏的实体,则是至善;如果是能朽坏的实体,则必定是善的,否则便不能朽坏。柏拉图的物理世界与理念世界的二分被诠释为肉体与灵魂的二分,物理世界变化、有死、丑陋,而理念世界不变、永恒、完善。与此相对,肉体出于生死变化之中,而灵魂则永恒不死。灵魂被囚禁身体里,与物理世界一起,成为罪恶的源泉。奥古斯丁一方面认识到恶并不是实体,而是善的缺乏,这样就驳斥了摩尼教的善恶二元论,另一方面认识到恶就是分有中等之善的意志对上帝的背离行为,是意志滥用其意愿性而渴求并追随身外的物,远离上帝而沉溺于低等之物。所以奥古斯丁是用新柏拉图主义的“恶是善的缺乏,理论克服了摩尼教的善恶二元论,同时恶的问题又直接与人的自由意志建立起了关联并得到解决。 三、奥古斯丁的恶的种类 1,自然的恶

忏悔录读后感及心得体会【精华篇】

忏悔录读后感及心得体会【精华篇】然我把整个世界都让给我那些仇敌去为所欲为,我却在贯穿我的全部写作的那种高贵的激情和我的思想原则的那种永恒的一贯,为我的心灵留下了一个证据,这个证据完全符合发自我的天性的全部行为。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忏悔录读后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忏悔录读后感一个月前,偶然读了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然后就再也停不下来了,接着一口气读了《论科学和艺术》、《社会契约论》、《忏悔录》,一个月的读书经历,彻底爱上了一颗敏感赤诚的心。从卢梭身上,悟到了很多东西,整理读书笔记,跟大家分享。 哪些人应该读卢梭? 如果你敏感、多情,有一颗浪漫的心,你应该去读卢梭。 “上天赐给我一颗多情的心,对别人来说这是幸福的源泉,对我来说却是我一生不幸的根源。”一语成谶,卢梭一生的传奇从多情开始,一生的苦难皆因多情累及。世界上最天才、最浪漫的作家也创作不出像卢梭一样的人物,只有上帝才能有这样的杰作。 “一方面是非常炽热的气质,热烈而好冲动的激情,另一方面却是迟钝而又混乱的思想,差不多总是事后才明白过来。简直可以说,我的心和我的头脑不是属于同一个人的。”

“我生性是开朗、坦白的,正因为我不能掩饰自己的感情,所以我对于人家将感情向我掩饰起来也就疑虑万端;对这样一种天性的人来说,我的苦恼真是太大了,太难以忍受了。” “平静的时候,无论什么都是我害怕,无论什么都使我沮丧;一只苍蝇飞过,都吓我一跳,哪怕一句话,我都懒得讲,哪怕一个手势,我都懒得做,我的畏惧和羞耻心把我拘束到了极点,我真想藏在谁也看不见的地方。在我非动不可的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动;在我非说不可的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说;如果有人注视我,我便张皇失措。” 这就是真实的卢梭,激情澎湃,却缺少理性的束缚;感情真挚热烈,却疑心重重;生性怯懦,却无畏勇敢;要么过于高尚,要么过于卑鄙;有时是阿喀琉斯,有时是忒耳西忒斯;有时成为英雄,有时成为无赖。这些过于极端的性格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身上,竟然变得那么有魅力,那么吸引人,甚至只用一眼,你就再也挪不开步子。读卢梭,就是在欣赏一件艺术品。 如果你觉得自己资质平庸,默默无闻,害怕自己将来变成芸芸众生之的一个,你应该读卢梭。 我们这群人,成功跨过了高考的独木桥,最终怀揣着各自的梦想,踏入了国最一流的学府之,每个人都对生活、对未来都充满信心。我们有理想有抱负,我们要成为一流的

臧克家高考作文仅三句话-闻一多给98分

臧克家高考作文仅三句话闻一多给98分1930年,26岁的青年诗人臧克家报考国立大学(今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闻一多出了两个作文题:一是《你为什么投考大学?》,二是《生活杂感》,两题任选,而臧克家却把两题都做了。 他写的《生活杂感》只有三句话:“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这独具异彩的三句话“杂感”短小精悍却极富哲思,立即打动了主考官闻一多,闻一多咏诵再三拍案叫绝,破例给了他98分的高分。 结果,虽然臧克家数学考试吃了“零蛋”,还是被大学文学院破格录取了。其实当年闻一多报考清华时,也是因作文过于优异(其他科目平平)被主考老师赏识而破格录取的,闻先生对臧克家恐怕也有“惺惺相惜”的心理罢。臧克家因此成为闻一多的高足爱徒,与另一诗人梦家合称“闻门二家”。 见识下民国高考作文:你能得多少分 自一九一二年到一九三七年,国民政府没有搞全国统考和联合招生,高考全由各院校自行招生,但也受到教育部管理备案。至于是否考作文、怎样考,则是各有各招、各自命题的。只是一九三八至一九四一年的三年多里,由于全国各大学纷纷迁移到以为中心的比较安全的"大后方",才实行全国统一招生,但作文题还是各出各的。

一九二九年大学的国文考试只是一道作文题,考生写好作文就行了。那年作文题分甲部、乙部,其甲部试题是:"清季曾、诸人(即曾国藩、鸿章)提倡西学,设江南制造局、翻译科学书籍甚伙,其中不乏精深之作,何以对于当时社会影响甚微?试言其故。"乙部试题是:"清儒治学方法,较诸前代,有何异同?试略言之。"一九三二年大学入学考试的作文题,是要考生将诗圣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翻译成白话散文。 一九三二年清华大学的国文考试,有三四题目供考生自选,其中一题是"对对子",上联为"行者",要考生对下联。"行者"即人们耳熟能详、协助唐僧西天取经的"齐天大圣"悟空,下联三个字当然也应该是个人名,此题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结果只有三位考生对上,较佳一联对的是"胡适之"。"胡适之"是当时北大名教授(后为北大校长)。这里,一为神话人物,一为当代大儒,""对"胡"(猢狲),"行"对"适","者"对"之",可谓对仗工整、严丝合缝,既有趣又合乎要求。另一位考生答得更好,他写的是南北朝著名数学家祖冲之,"祖冲之"对"行者",更是天衣无缝的"绝配"了! 出这道题的是清华名教授、国学大师寅恪。有人认为寅恪出此怪题是为了调侃一下胡适,其实非也,寅恪定的标准答案是清代学者王引之和祖冲之二人。楹联也算我国国粹之一,寅恪希望通过"对对子"的形式来检阅考生的古文基础和国学修养,其初衷和用心之良苦不言而喻了。一九四六年,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联合招生,作文题是《学校与社会》,这道题目很简单,容易驾驭,挥笔即就,多数考生不慌不忙信手写来,不到半小时就写出一千余字,当时京津一些报纸副刊还争相摘录刊登该届高考文呢。

读忏悔录心得体会【最新】

读忏悔录心得体会 读了部分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奥对自己从小的思想和行为进行了细致的回忆,对自己从小所作的恶进行了忏悔和剖析。如对他16岁时和小伙伴去偷邻居家树上的梨,他对此的反思是:“我并不贪图这些果子,因为我有很多更好的。我把这些果子偷到后就丢掉,我偷窃只是为了品尝偷窃的罪恶感,享受犯罪的的乐趣”。偷窃并不为东西本身,反而是为了从中感受一种乐趣,年少的人有这种心理也很正常。据说,国外有明星也喜欢到超市偷小东西,也是为了享受偷的乐趣,倒是蛮有趣的。有人说是明星变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明星也有孩子似的心态。而且从对这个事情分析来看也蛮有意思。在超市偷小东西,没被抓会有成功的感觉,被抓到了罚点款也够不上犯罪,反正明星也不缺那几个钱。明星也挺会算计的。这种算计跟少年的算计一样。奥古斯丁说: “在这次偷窃中,我究竟享受到什么乐趣?难道是我在恶意地模仿卓越的天主吗?其实,原因在于我没有能力违反法律,我只想拥有囚徒做禁止之事的快乐,得到一种欺骗性的感觉,而且在犯罪之后还不会立刻得到惩罚。”这种偷窃,很可能不会受到惩罚,即使受到惩罚也很小,足可以承受,但却大大满足了少年或者明星们的敢犯罪的感觉,获得敢做常人不敢做的快乐感觉。所以这些看似无理或正常人看来不值得的事情,其实也隐藏着他们的一种智慧的算计。 奥古斯丁对自己少年透彻的心理还分析说“如果我只享受偷吃果

子的乐趣,我一个人就可以完成,没有必要在同伴面前做。所以我的乐趣不在果子而在罪恶,在于多人合作完成的犯罪行为”。哈哈,奥古斯丁真的是一个相当透彻的心理分析师,对自己少年的行为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而且那么合情合理。看过苏童的《刺青时代》,那些少年成立帮派,打打杀杀,甚至死都不怕,其实也有类似的心理,实际的物质利益反倒是不重要的。 奥古斯丁分析自己是为了忏悔,为了让自己心灵纯洁,为了让自己彻底的心向天主。他为这段生活作了总结性发言“”这些丑陋不堪的事,我也不愿再去想它了。我现在需要的是你,我的天主,你拥有正义和纯洁,在你左右才能享受无比安宁的幸福生活。谁投入你的怀抱,谁就不再忧虑,就可以在至善中享受完美的生活。可是我年轻时远离了你,远离了你的支持,误入歧途。” 对奥古斯丁对自我的分析我还是很佩服的,不过我不喜欢他的结论和目的。我的分析和结论是什么呢?我觉得人的成长是一个历程,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都不一样。奥古斯丁少年时的偷窃和反叛,从某个角度来是也是他成长的一个过程。也许他从小一番风顺,从小就听从母亲的教导,而且如他长大后那样心灵上皈依了万能和至善的主,也许奥古斯丁如许多人那样反倒一生默默无名,也没在历史上留下什么呢?也难以有这样一种透彻心灵的认识。 另外,对为什么少年常会做那些偷鸡摸狗的事,我倒觉得,和奥

学习李章国忏悔录心得体会

学习《南京化建产业集团原董事长李章国忏悔录》心得体会 出身于贫困农民家庭,6岁父亲去世,与母相依为命。同时遇到三年自然灾害,以卖烙饼、田间挖苦菜、摘树叶来维生,他活下来了。古人云:“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啊”在党和政府的帮助和自己艰辛的努力下,他参加了工作,并以自己的努力和党的信任成为南京化建产业集团董事长,权利的增大使他忘记了要不断学习,降低了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有的警觉性,权利增大、胆子增大,放弃了党和人名给予的信任,于是,他不想再坚守清廉,面对“改制盛宴”,面对滚滚而来的钱财,他张开了黑手,收受相关单位和个人给予的贿赂共计人民币387万余元、美元2万元、商品房1套(价值人民币51万余元)。 纵观李章国的人生轨迹,工作40多年,前30多年敬岗敬业,守住“底线”,为党和人民做了有益的工作;而后10年却以手中的权力大肆捞取钱财,不保晚节,终入牢笼,毁掉了自己,倒在了仕途的终点线前。 李章国知道错了,用李章国的话说就是“如果抵挡住第一次诱惑,我就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我悔悟太晚,给家庭、亲人都造成了巨大损失,教训无比惨痛……”他开始后悔、难过、自责、痛苦,我想这世界没有买后悔药的地方,假如再给他一次机会,我相信他不会写下教训无比惨痛。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闻过则喜,闻过则改,善莫大焉。从李章国忏悔录中吸取教育、引以为戒,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是必修课,只有不断加强学习

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不学习思想就无法进步,能力就无法提高,思想就会放松警惕,领导方法就无法改进。李章国忏悔录中活生生的事实告诉我们,不学习,思想就得不到改造,欲望就容易膨胀,就拒绝不了诱惑,一遇到诱惑就容易乱了方寸,就容易被诱惑的绳索绊倒。因此,必须要经常认真学习,努力为寸草塔煤矿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其次,保持廉洁自律的行为规范。两袖清风,清正廉洁,是最基本的行为准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记自重、自律、自醒,常怀律己之心,排除非份之想,始终保持浩然正气。第三,保持艰苦奋斗优良传统。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始终不渝地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寸草塔煤矿的发展和稳定作出应有的努力。 王满才 2011-4-20

秋日杂感.201408高娇娇

秋日杂感 炙热的酷暑被一场大雨悄然带走,大雨过后,我们感觉到了秋天的温柔凉爽,着实地让人感觉惬意。沉醉于秋日的凉爽,伏坐于工作桌前,欣赏着窗外秋日的收获。每当安静下来,对于生活的感触就会油然而生。平平凡凡,忙忙碌碌,没有让生活变得索然无味,而是把生活装饰的丰富多彩。 做一个快乐的人,做一个知足的人,做一个心中有梦的人,因为有梦生活才会五味俱全,因为有梦生命才不会黯然。与梦想同行,总会有惊讶眸光的感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自古以来与天地同行,就会沾染山水的灵气和秀美。行于红尘,莫计较得与失,一心向善,便会得到上帝的恩赐;七彩人生,风云多变,守一份情怀,任世事几番轮回。吟一曲欢歌,释怀岁月的无奈。 人生不快,世事繁杂掌控自我,物欲横流冲刷自我,一切都是虚空,被虚空困扰,走不出轻盈的脚步,被情绪左右,走不出一汪沼泽。生存是黑白幕,需要踏出脚步的印痕,而不是寻找生命的刺激。放弃不是对梦的舍弃,而是对于生命更深的缔造;放下不是不问世事立地成佛,而是更好的生活,找回生存的价值观。任何时候都不要卑微,不桀骜不驯,更不委求与人。做人可以不出色,但不能丢失本色,活出自我才是生存的本线。 对生命好一点,对生活宽容点,抛弃所有的抱怨,所有的不满,岁月每天都在老去,不要让污秽充盈灵魂,多给时光一点喘

息的空间和机会。有生命就会有艰难险阻,有生活就会有磕磕绊绊,季节的更迭调配着生活的色调,风风雨雨润泽着旅途的多彩。一句谢谢一份感动,一句珍重一份留念。快乐是能有人同行风雨,幸福是有人陪着一起老去。给生命一个开心的理由,不做生命的负累。旅途匆匆,不被琐碎掌控,不拿心情做陪葬,走一程无悔活出自我。 世俗繁杂,冷暖多变,很多事情不是不在乎,而是有更多的事要做,更多的路去走,没有多的精力站在原地踌躇。生活需要我们继续奔波,生命需要我们继续历练,走一路风尘,只要无愧于己,足矣。时光催促着生命的老去,每一条皱纹都刻画着沧桑的写意。人生旅途脚步需要轻盈,更要识别主次的分明,我们终究不能带着历史行走。 幸福是一种攀爬,每一个台阶都由风雨铸成。追求是生命的动力,更需要一份不懈的努力。世俗的繁杂,无常的变换随时都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生活如行船,摇摆不定的根基,保持大脑的清醒,才能明确航线的精准,更能培养一份波澜不惊的心性。人生就是一种沧桑的洗礼,每天面临人情世故,各种繁杂事态的交融,学会让心情控制事态的演变,掠尘拂杂才能使脚步迈得更稳重。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自有它的定数。一场秋雨会淋湿衣物,也能温润生命;一树繁花,终究接受一叶凋零,但能厚积薄发。菩提本无树,心净神自明,得失由命。一次拂杂,一次重

观看《背叛与忏悔》警示片心得体会

观看《背叛与忏悔》警示片心得体会为进一步严肃党的纪律,增强全体党员干部的纪律观念,我镇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了警示教育片《背叛与忏悔》,接受反腐倡廉教育。 该片通过对河南省教育厅原助理巡视员靳建禄、武汉理工大学原副校长李海婴两人利用职权收受贿赂违纪违法犯罪并最终走上不归路典型案件的深入分析,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深入剖析这些领导干部堕落的原因、教训,触目惊心,发人深省,该片还对其犯罪根源、犯罪心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为与会党员上了一堂深刻的反腐倡廉警示教育课,具有很强的警示教育意义。作为一名干部,我必须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敢于直面拒腐防变的严峻挑战,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自己的防腐倡廉工作。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一是加强学习。理想信念统率人的灵魂,决定着人生走向。学习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不学习思想就无法进步,能力就无法提高,领导方法就无法改进,做出的决策也就不可能正确。一些党员干部在学习上总是静不下心来,总是以工作忙为借口,推三阻四,走形式主义,结果是“只闻学习口号响,不见学习水平涨”。许多东西只有静心研读,才能有所思,有所获。活生生的事实还告诉我们,不学习,思想就得不到改造,心就不静,心不静,欲望就容易膨胀,就拒绝不了诱惑,一遇到诱惑就容易乱了方寸,就容易被诱惑的绳索绊倒。为此我一定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定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一定要树立为民服务的意识,一定要认真学习党的各种理论路

学习忏悔录心得体会

学习《忏悔录》心得体会 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全力推进党的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做出的历史抉择。7月6日,通过办公室组织学习《忏悔录》的相关案例后,我被一个个惊心的案例所触动,同时也使我深刻体会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性。这也要求我们身为干部要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提高拒腐防变能力。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学习,我启迪颇多,思想得到升华,观念得到更新,觉悟得到提高。 古人云:“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贪和欲是部分官员腐败的直接原因。黎平,作为一名厅级干部,却利用职务便利,在项目扶持、工程建设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巨额贿赂,生活作风腐化,在他的悔过书中,痛心疾首的说道,“自己私欲一闪念作出的错误决策,铸成了终身悔恨,真不值得,不应该”;作为在社会各界都能独挡一面的重要人物,有着令人羡慕、令人敬仰的社会地位。但只因一个"贪"字,让其在权钱面前失去了党性原则,扭曲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触及了法律的"高压线",跌入了犯罪的深渊。他曾经也是善良、诚实、正直的人,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身居要职。但随着职务升迁,权利的增长,就对自己放松了学习和要求,欲

望不断膨胀。随着欲望的不断膨胀,也一步步迈向了高高的铁墙,最终沦落为阶下囚。 列宁曾经说过: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作为拥有数以千万记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毫无争辩地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执政党,世界上任何力量都不会摧垮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告诉人们,假如执政党对党内消极腐败现象放松警惕,任其泛滥,那么黄炎培先生所担心的“兴亡周期律”,邓小平同志所担心的“变质”,党章中一再警醒的“生死存亡”,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警告的“人亡政息”,恐怕也就为时不远了。因此,惟有重拳惩治腐败,深入推进反腐败的制度建设,处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中国才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这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所肩负的历史重托,是实现我党长期执政的必然选择,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 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坚持反腐倡廉常抓不懈、拒腐防变警钟长鸣。这要求我们作为一名干部要自觉接受监督,做到知所守、知所辩、知所拒,慎独、慎友、慎微;注意纯洁社交圈、净化生活圈、规矩工作圈、管住活动圈。

忏悔录警示教育片心得体会

忏悔录警示教育片心得体会 4月17日按州、市局纪委安排,观看警示教育电视片《忏悔》和《火中取栗》,做为一名老党员心潮澎湃、感慨良多。使我再一次受到了深刻教育,思想上产生了很大震动,对党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并对自己的言行做了深刻反思。现结合平时的工作学习,谈几点 一、从犯罪毁落历程中得到的警示 (一)党的领导干部背离党的宗旨必将导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放松党性修养和锻炼,面对市场经济大潮不能保持警惕、保持冷静、保持操守,更没有慎独慎微,忽视从根本上考虑人民的利益,不甘清贫,崇尚拜金,最终导致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党员领导干部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在危害党的事业的同时,自己也必将遭到“身囚”之苦。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能正确的行使就能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反之就会成为以权谋私的魔杖。从领导到囚犯往往是一步之遥,人生没有后悔药,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政治生命、青春年华、人生自由和完美的家庭去以身试法。 (三)法制观念淡薄,待人处事上没有保持应有的警惕性和纯洁性,必然导致行政行为的畸形,最终葬送身家性命。 二、党员要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一)要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世界观

方面,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明确作为社会公民、工作和家庭成员 三个基本定位;在人生观方面,要有坚定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安全度过“功成”与“身退”两个危险期,正确处理好取舍关系,不要自毁人生;在价值方面,要正确体现人生的社会价值,保持清政廉洁。 (二)自觉警醒自己,不纵欲,不侥幸,时时把自己置身于监督之中,想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 (三)自觉充实自己,有正确的追求,健康的心态和实在的寄托。善于学习,不让头脑空虚;时时保持平衡的心态,在名誉、职位、利益等方面知足常乐。善于尽力服务社会服务他人,做到“勤无废事,谦以养德,”。 三、认真对照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党员干部的基本条件找出差距认真改进 (一)加强政治学习。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要靠两条,第一靠学习,第二靠实践。学习非常重要,学习搞好了,知识丰富了,境界提高了,眼界开阔了,看问题也看得清透了。不仅能够正确判断政治是非、理论是非,假丑恶、真善美,还能搞清楚一个人怎么活着才算有价值、有意义。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往往就事论事,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的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

奥古斯丁《忏悔录》

奥古斯丁《忏悔录》读后感 提到《忏悔录》,文学史上奥古斯丁、卢梭、托尔斯泰三家的相对而言比较知名,而我们今天要交流的这本无疑是开山之作,比后两部早了近1300年。如果说它们没有受到奥古斯丁的影响,恐怕不太现实。在卷帙浩繁的古罗马美学著作中,我们选择它作为切入点研究同样也昭示了它的重要性。 对于这样一部巨著,我们该怎样去研究它呢,研究它对指导我们实践又有什么意义呢?首先,我们先弄清作者是在对谁忏悔。很显然是天主,由于写作于基督教诞生之后,因而人们已经从古希腊对性格迥异的诸神的景仰上升到对于耶稣的绝对信仰,这为诞生这本著作奠定了情感基调。这也保证了作者在信仰的支撑下是在虔诚地忏悔有关自己的生平。再者,我们来看作者忏悔的内容。从编排的体例看,是按时间来划分的,从最初的15年到32岁时,然后以阐释《创世纪》1章作为终结。涵盖了有关求知、偷窃、欲望、生死、友情等几乎一个人一生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然后加以反思。在字里行间里也碰撞起美学和智慧的火花。最后,阅读一部名著,终其目的还是能够学以致用。时间关系我们就截取书中几个和我们日常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小片段来和大家分享: 一、学生的苦楚 书中写道:“我(作为学生)的不服从,不是因为我选择(除学习以外)更好的,而是由于喜欢游戏,喜欢因打架胜人而自豪,喜听虚构的故事,越听耳朵越痒心越热,逐渐我的眼睛对大人们看的戏剧和竞技表演也发出同样的好奇心了......” ——《忏悔录》卷一第十章在这里面,我们是不是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呢?我们在苦恼自己没法集中精力看书学习的境遇的时候,回头看看才发现原来这是个萦绕了人类历史上千年的问题,圣人、凡人兼而有之。未曾因为科技发达与否、社会发展阶段如何而有所改变。 二、剧迷 书中写道:“虽然没有人想要得到痛苦,但从对他人的同情中真的可以收获快感,所以我们喜欢他人的悲伤,就因为我们如果没有了这些,我们就没有他物可以同情。” ——《忏悔录》卷三第二章初读起来,会感觉作者有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之嫌,但联想到我们现实的生活。是否会有共鸣呢?在车站排队买票的时候,有时候我们不太会纠结于前面蜿蜒的等候长龙,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的身后有比前面更加夸张的长度。此刻内心是悲喜交加的,甚至喜不比悲差多少。 三、莫尼加的长逝 书中在回忆母亲时写道:“事虽如此,但我母亲仍然渐有酒的爱好。这是你(天主)的婢女(母亲)亲口告诉自己的儿子的。她的父母见她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女孩子,往往叫她从酒桶中取酒。她把酒杯从桶口去舀,在注入酒瓶之前,先用舌头舐上一舐,并不多喝,因为她并不想喝。她所以如此,不是为了嗜酒,而是出于孩子的稚气,喜动而好玩,孩子的这种倾向惟有在家长管束下加以纠正。 这样,每天增加一些,——“凡忽视小事,便逐渐堕落”——习惯而成自然,后来津津有味地要举杯引满了。” ——《忏悔录》卷九第八章当我们读《三国演义》,听刘备于白帝城托孤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时,原来几乎同时期的古罗马的一位先哲也在用他母亲的事迹来做例证。确实,一些小的罪行虽然很不起眼,但长此以往、日积月累就会酿成大的祸患。这也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原因所在,值得我们去引起注意。 本文的着眼点相对而言比较小,起点比较低,都是抽取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小细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