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联知识

对联知识

对联知识
对联知识

对联知识

一、对联的六忌:

1:忌学习无决心、无恒心:对联是诗词基础,不是“笔墨游戏”。

2:忌贪快:决心很大,追求“快”,恨不得“一举成名天下知”,对联到出佳作,绝非朝夕工夫.

3:忌贪长厌短:对联一般宜短而精,一味认为“长联易得出名”,非高手反而弄巧成拙。

4:忌贪奇贪异:实用对联作法尚未过关,便去搞巧、奇、怪之类的对联,则会失去重心。

5:忌贪多:懂得对联基础知识后,不要急于出集子,正确的方向是“少而精,精后多”。

6:忌骄:不要发表了一点好作品,就骄傲自满,需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无止境,抱有虚心学习态度,才能取得佳绩。

二、对联中的术语以及有关知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术语就好比我们要建造房子用的工具,是我们必须要理解掌握的知识。

【楹联】:又俗称对联,对子。

就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由两句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它以对仗手法对偶句为基本形式,讲求声韵,格式自由的独立的文学艺术。

对联:对+联(对:对音节,对语法,对平仄。)

联:联句意。

【副】:对联以副计量,上下联(全联)合称“一副对联”。

【字】:一副对联的字数为全联文字数量的总和。

【对联的标点】:文章中引用对联一般在上联收尾处用标点符号。一般而言,单句联联尾用分号为宜;中长联,联中已用了分号、句号,上联尾用句号为宜;至于某些表达特殊语气的标点符号,可使用疑问号或惊叹号等。对联中一般不使用括号、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等标点符号。对联贴在墙上或门的两侧不用标点符号。

【上联】:对联的前半部分,又称出句。如:消愁只有杯中物

【下联】:对联的后半部分,又称对句。如:解语还为笔底诗

【对联】:按字数分类:(上下单边字数)短联1--9字内联语,中联9--20字内联语,长联20字以上联语。

【联脚】:整幅联的尾字称这为联脚。

【工对】:又称严对,是严格、工整的对仗。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宽对】:是与工对相对而言,就是对仗上放宽要求。

如: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

【自对】:就是当句对。就是当句对,又叫“边对”,即于一句中自成对偶。如:甘霖成瑞雪;百岭见千娇。

【借对】:就是甲义借乙义来相对。

如:红白相兼,醉后怎分南北==

青黄不接,贫来尽卖东西

【失对】:上下联全体或部分完全不符合对。(又称隔意)

如:风翻碧柳==笔写清词

【正对】:亦称同类对,指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互为关联,互为补充

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反对】:指上下联的内容相反的对仗。

如:满招损==谦受益

【串对】:也叫流水对,是对联中一个意思分成两句来表达的对仗。

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无情对】:又名羊角对,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字面上)对仗工整,而内容上(意义上)却并不相关,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它的特征是要求字面对仗愈工整愈好,两边对的内容越隔得远越好。

如: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

【今音】: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中的发音,即现代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又作第一、二、三、四声)四个声调读法为今音,它有一二三四声和轻声。

【今律】:今律规定:长音为平,短音为仄。“阴平、阳平”两声为平声;“上声、去声”两声为仄声。

【古韵】:指依照《平水韵部》归纳列表的古代汉语读音,分为“平(上平、下平)、上、去、入”五个声调读法。其中,“平”为平声,“上、去、入”为仄声。

【用韵规则】:使用古韵一般要求注明,切忌古韵、今韵在一幅联中混用。

【对联句平仄规则】:对联出句一定按马蹄韵的运用,有正格与变格,无格联之分。句脚平仄完全符合马蹄韵为正格,反之变格,一般指特殊对联,无格联指没有格律的对联,多属文字游戏。

【正格】:无绝对定义,大致可用二点说明(专指联格)

a严格要求用字的平仄合符格律,对仗工整协调,上下联相应词句成对

b.对联每边最后两句的句脚平仄不相同者

【变格】:亦无绝对定义,用三点说明(专指联格)

a不过分强调平仄、工仗的楹联。

b对联每边最后两句的句脚平仄相同者。

c无情对、当句对等等一般视为变格。

【对联句中平仄规则】:同一联句中,每两个或三个字就互换平仄。上下联之间的同一位置,平仄要相反。

【出律】:当出句为标准韵律,对句也必须使用标准韵律。无论对句哪个位置的平仄发生错误,都是出律

【马蹄韵】:也称“马蹄格”,是汉语“仄顶仄,平顶平,”即“平平仄仄平平”这样平仄两两交替交替的规则。“马蹄韵”是对联平仄运用的基本规则。【“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规则】:原是律句规则,此规则的要点在于:只注重双音节词组第二个字的平仄交替(第一个字则可不计较平仄),但是对联严格来说,是要避免出现三平三仄头出句。“不论”是要看出句,如五字对联的第三个字一定论。

对联【禁忌部分】:

【上重下轻】:对联是对称性文体,上下联要保持平衡,或下联略强于上联,作联一定要忌上联气盛,下联弱,造成头重脚轻. 虎头蛇尾的毛病。

例句:万仞惊峰承日月===一枝柔柳伴花枝

【乱脚】:对联上联要求仄声收尾,下联要求平声收尾。联末平对平或仄对仄,为乱脚。

例句:清风入座吟新诗===明月敲窗叙旧情“诗”和“情”同为平声。

【三平尾】:指下联最末三个字,不可都是平声,也叫三平调。

例句:有笔墨诗书做伴,与棋牌酒烟无缘。

【三仄尾】:指上联最末三个字,不能都是仄声。

例句:依法修行可入道。

【孤平】:一般来讲,在五言、六言、七言的句子中,下联除句脚是平声外,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的,叫犯孤平句.

例句:万事俱如意。

【粘律】:上下联二、四、六偶数位平仄相同。

【失对】:上下联重点字平仄要相对,否则为失对。

例句:

韬略终须建新国==

奋起还要读良书

“略”和“起”同为仄,失对。

【失替】:同一句中,音步平仄必须交替使用,否则为失替。

例句:奋起还要读良书。因“起”与二四位字同仄,是为失替。

【重字】:分:a同位重字;b异位重字;c异位互重;d虚字相重。

【合掌】:犹如两个手掌重合在一起,指上下联中内容词性雷同,平仄雷同,意义雷同,概念雷同。

判断一个对联合掌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a)所用词语相似、所写事物相同;

(b)上下联意思相同,意象空间重叠。

例:长空展翅,广宇翔云。

【上下联隔意】:上下联意思不统一,各表其意,风马牛不相及。

例句:春风得意==寒露浸心本

对联术语今天就简单介绍这些,希望有兴趣的朋友下来多去学习。

三、对联按用途分类:

1通用联——春联

2专用联——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

四:按修辞技巧分类:

1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2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五、按联语来源分类:

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六、对联要点:

1:对联的基本步骤:

1)读句 2)划音节 3)分析词性 4)定声律 5)联句

2:对联的三大重点:

1)语法要对 2)平仄要论 3)意境要胜

3:对联六大要素:

字数相对、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上下相关、平仄相反。

具体解释:

1)字数相对,就是字句对等:一副对联是多少字、多少句,不受限制。从字数来说,但无论字少字多、句少句多,上下联要互相对称,字数、句数一定要相等。2)词性相当,就是词性一致:上下联句法结构的对应位置用词的词类属性要相同,即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在撰联时,还要注意词类相当,如:成语相对、姓氏相对、方位相对、干支相对等。

3)结构相同,就是结构对应:对联用词的构成、词义的配合、修辞的运用,上下联要对应平衡。

4)节奏相应,就是节律对拍:对联的语流节拍,上下联要一致。

5)平仄相关,就是平仄相对:相对,就是上下联相对应的字,平仄要相反,即平对仄,仄对平,处在奇位上的字,有时可以放宽,尾字则不许变更。相间,就是一句中,处在节奏点上,平仄要交替。

6)语意相关:就是说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互相关联,相辅相成,统一于主题。

七、下面我们来学习三组对联:

我们知道一个出句,有无数对句,但是质量是参差不齐。

1、【出句:湄子】

齐蝉秋泣恨==羽翼夜酣甜【对句:xxx】

声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音节:齐蝉/秋/泣恨==羽翼/夜/酣甜

齐蝉秋泣恨==羽翼夜酣甜

名名名动名名名名形形

泣恨,动+名,动宾结构

酣甜,形+形,并列结构

在这里我说一下“恨”的词性问题,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恨”的词性有所不同。例如,此句中的“恨”作名词。如,“新仇旧恨一起涌上心头”,恨,就做名词。恨,多数时候做动词,比如:“我恨你”,恨就作了动词。

句意分析:

上联:“齐蝉”是典故,齐,指齐国(字面分析:齐国秋天的蝉子发出怨恨的凄泣声)

下联:(?)卷曲羽翼在静静的夜里酣甜入睡。

根据对上下联的分析,我们就知道对句没有正确理解到出句的本意,导致词性错误分析,且对句意模糊不明朗,与出句句意相差甚远。

我们再看这组对联:

【出句:湄子】齐蝉秋泣恨==蜀鸟夜啼悲【对句:湄子】

噪晚齐蝉:《古今注》载:牛亨问董仲舒说:蝉为什么称为齐女?舒说:过去齐王的王后怨王而死,尸体变蝉,故名为齐女。

啼宵蜀鸟:传说战国时杜宇为蜀王,号望帝,失国后思之不得,乃化为杜鹃,啼血乃止。专用名词一定要对专用名词,典故对典故。

上下联句句意分明,典故相对,不论平仄,词性正确意境都符合上联,这组对联就成功了。

2、出句:断续寒砧惊客梦(听雨竹)

句意:寒砧为深秋之捣衣声,砧声往往闻于静夜,而又更闻于羁旅之夜,故与思乡相联系,后半句“惊客梦”则明白地指明了这一点。

诗词中“寒砧”是常常用到的,如“断续寒砧断续风。”“风幔何时卷,寒砧昨夜声。”“酒醒寒砧作。”“捣月清砧触旅魂。”“城晓,数声又递寒砧。”“静

听寒砧,闷敧孤枕,蟾光夜深窥户。”“寒砧雨外闻。”“寒砧霜后鸣。”因而对句要把握好意境。

出句:断续/寒砧/惊客梦(听雨竹)

此对句,意境上与上联相谐,对仗上没有错误,从不同的角度叙说了伤怀的情感。(1)连绵冷雨惹人愁

以下对句尽管在意境上与出句相谐,但是对仗上有瑕疵。

(2)长啼杜宇断人魂(断续是形容词,啼,动词。)

(3)间闻冷雨潇风声(惊,动词,潇,形容词。三平尾)

(4)接连夜雨催初冬(三平尾。)

以下几个对句则在意境上与出句相去甚远,部分几个对仗也不工整。

(5)缠绵幽曲诱人魂(句意不相偕)

(6)悠扬古乐路人思(惊/客梦=路人/思,动宾=主谓,不相称)

(7)接连冷雷动人魂(砧,雷,平音。)

(8)连同暖棹唤风游(断续,形容词,连同,动词。)

3、【出句:湄子】偏怜蕉叶绿==独爱杏花红【对句:湄子】

群友留言:湄子杏花没红色的吧?

的确,我在百度上查看了无数张杏花图片,就是没有全红或是半红的杏花,有的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红,不过那唐诗名句的“一枝红杏出墙来”,“红杏枝头春意闹”怎么回事?

修改【出句:湄子】偏怜蕉叶绿==独爱蓼花红【对句:湄子】

听雨竹老师点评:杏花,含苞时纯红,花开后渐粉,最后花落时纯白。

不论我们出句与对句何如,如果有争议,必当有瑕疵。都应多从书本上,或者是从实际生活中去认真,不妨在争议中提高我们对联水平。

学习了三组对联,从对句中我们能认识到知识积累的重要性,知识积累从哪里来呢,一是从书本中获得,比如第一组对联里的典故,就是从书本中获得,第三组对联,就要我们从生活中仔细观察得到知识,不论从哪方面获取知识,都是知识的积累过程的一种方式,《声蒙启律》《训蒙骈句》《笠翁对韵》《对韵屑玉》,名家对联等等,不妨多看多读,知识储备是一个原始积累过程,我们常说

“无本难生利”就是个浅显易懂的道理,拥有了雄厚的“内存知识”资本,在文字运作上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对联是诗词基础,长对联(分句对联)练词,短对联(五言,七言)练诗,要写好诗词,一定得过对联关。

在学习对联中,希望多给自己鼓励与掌声,多参加对联实战,相信滴水穿石,聚沙成塔,将宋代诗人刘过的《书院》分享给大家共勉:“力学如力耕,勤情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捻时。”天道酬勤,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我们学习对联基础入门的关键是:对联联句的第一步骤(读句)与第二步骤(划音节)。

在这里强调下,在联句的时候,每个人习惯步骤不一样的,今天讲的只是一种方式而已。

【一】读句:

可能有些朋友会不屑一顾,读句有什么读不懂的,凡是字典里有的字就认识,即使是生僻疑难字,我们还可以借助学习工具来认识,但由字组成词或句呢,或病句呢,特别是机关联(典故,镶嵌,折字…),就要靠平时积累的知识来判定了。

怎么读呢?宋代理学家陆九渊的诗《读书》:“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这首诗是他读书的经验之谈,他强调读书切戒慌忙,贵在“涵泳”(细细体会琢磨),就明确告诉我们应该怎样读书。

1:读懂:

所谓“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联句第一步就是要读懂出句的句意。读不懂,那就在此止步,不然就“盲”凑字,如果在联赛,对联pk时,就会坐失良机,望联感叹。

(1)明字意:

明字意:就是明了每个字的含义,达到字字落实的地步,有时候,对一个字(词),未正确理解,都会关系到对句的成败。

如:{网海诗社楹联空间出句}

细雨梧桐夜漏(听雨竹)

仄仄平平仄仄

出句以細雨、梧桐、夜漏三个事物并列,其中梧桐为连绵词。这三个事物在诗词多用于表达孤独寂寞之情,如“睡少偏知夜漏长”,“珍簟生凉夜漏餘”,“思倦翻嫌夜漏迟”,“河汉横斜夜漏永”,“梧桐更兼细雨”,“廉纤梧桐细雨”。….

读懂、分析出句句意:从出句中联可以想到宋词里“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更漏子*玉炉香》温庭筠},(梧桐雨在古典诗词里的意象指离愁之怨,孤独之悲)点点滴滴的雨,无情敲打在梧桐叶上,引起愁人彻夜不眠,和泪数漏声。

我们来看对句:

【出句:听雨竹】细雨梧桐夜漏==秋风柳絮朝飞【对句:XXX】

在这里不讨论对句格律,词性与意境何如,就知道对句人没有正确理解到“漏”字,何为“漏”,漏,古代滴水记时的器具。

(2)明典故:

明典故:就是出句中所用典故一定要弄明白。有些出句,运用典故较多,而且运用得颇为巧妙,如果不知其意,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就很难读懂出句的本意。典故尤其在机关对联里用是常用的。

我们来学习这副对联:

西席桃李满桑梓

东坦龙蛇尽楷模

这副短短的仅仅14个字的赞美老师的对联,竟然巧妙地运用六个典故,且语意通畅、音韵和谐,毫无雕琢斧凿之痕。

此联的大意是:我的老师教育、教学有方,得意门生遍及乡里;他的女婿们也都是龙蛇般的非常人物,个个堪称为人之楷模。

句中典故:

1)西席:即老师。

2)桃李:喻指门生、学生。

3)桑梓:桑梓是桑树和梓树的合称,这里喻指家乡。

4)东坦:指女婿。

5)龙蛇:这里并非“龙”与“蛇”的合称,而是比喻非常的人物。

6)楷模:楷和模都是树名。

(在这里我就不一一解释典故出处了,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去学习下句中典故) 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典故的了解,是无法正确对句,只有茫然相对,无言说再见。

2:读透:

读透这是在读懂基础上的第二步。如何才能读透?

读出出句的本意,还要明了出句的主题,是欢快,还是忧伤。出句类型写景抒情,咏物言志,即事感怀等等,

比如出句是婚庆联,对句是伤悲对句,这样不仅破坏了喜庆的意境,而且让人贻笑大方。特别是特殊对联,比如婚庆对联,春联,祝贺联一定要注意意境与主题相扣。

这些都是在读句中要弄清楚,这样对句才能与出句完美相联,一副完整的对联,就是二句诗。

如果说诗词是一道绚丽风景,那么对联便是风景中的绝色景点。

下面我们共同来欣赏一组优美的风景对联:

如:台北阳明山公园鱼乐园联

水清鱼读月

花静鸟谈天

这副对联主题明快,采取写景寓情方式,以正对方式工整联句

联句采用了衬托和比拟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描绘出了阳明山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

联眼:读谈(动词)“清”,“静”是联句的因,其次才有“读”“谈”是联句“果”

上联的“水清鱼读月”,描写鱼儿在寂夜中欣赏月亮的微妙情景,“读”本是动态,“清”静态,动静相互衬托,巧妙结合,把阳明山清澈的湖水描绘得一清见底。

鱼能“读”月吗ma?“读”为古入声字。

关于“月”,我们常用的是:观月、赏月。不说“读月”,人尚且如此,何况鱼乎!作者在这里不落窠臼,大胆创新。一“读”字,留给我们了无限的想象空间。鱼游到了“月”边,仿若是在要吃月、吞月、咬月。如果这样写,那是写实。“鱼读月”,是作者把自己的意象,强加给鱼。艺术就是艺术,没有觉得不合事实,不合逻辑的。反而觉得有趣、有味,此时的“鱼读月”,可谓鱼读胜人读了。

下联的“花静鸟谈天”,将一个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环境描绘得幽静异常,连鸟在花丛中“谈天”也听得清清楚楚。“静”“谈”,有静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不仅是对花海中的鸟鸣声作了形象的比拟,而且对繁花似锦的幽静景色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如果,花不静,那鸟也就飞走了,无可谈天。只有花静,鸟才能静心闲适谈聊。我们不由想到了《入若耶溪》的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树影横江,鱼戏枝头鸦宿浪;山光倒海,龙吟岩畔虎眠滩。”等等上佳联句。

鱼能读月,鸟可谈天,是移景移情,把人的思想、情感,移到了鱼鸟的世界。使对联充满着诗情画意,给人一种环境优美、清幽深邃、世外桃园的感觉,产生出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这副对联还采用了“藏字”的艺术技巧。所谓藏字,就是作者把要表达的情感用字藏入联内,让人细心体会,慢慢思索,是一种构思精巧的艺术手法。作者在上联中藏了一个“清”字,下联中藏着一个“静”字,连起来就是“清静”二字,这里既对阳明山环境清幽优美的特点起了画龙点睛突出主题的作用,又表达了作者对清静舒逸生活的向往,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感。读来令人回味无穷,妙趣横生。

这副佳联是联界不可多得精品,不得不为作者炼字酌句手笔所深深折服。

赏析对联不仅是的知识积累,亦能陶冶我们情操,亦能提高写作能力,亦能帮助对我们对诗词鉴赏。

学习对联同时,不妨对欣赏佳联。

【二】、划音节:

当我们读懂出句句意后,就给出句划音节。

1:划分音节(对联六大要素中的节奏相应)

对联语句中有规律的停顿现象称为节奏,分为“语意节奏”和“语音节奏”,简称“意节”和“音节”。意节是按词语实际意义划分的节奏,音节是朗读时按停顿需要划分的节奏。节奏的末字称为“节奏点”,“意节”和“音节”末字分别称为“意节点”和“音节点”。按字数,有一字节奏,两字节奏,也有三字以上的节奏,其中两字节奏居多。对联的语音节奏是由平仄相间和相对决定,但语意节奏是多变的。一副对联的语意节奏可以和语音节奏相同,也可以不同。如:(音节与意节相同)

天地/低昂/龙虎/气

雌雄/争战/帝王/才

如:(音节与意节不同)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意节划分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音节划分

但在对联里多按音节来划分出句。

如果音节把握不准确,一样导致对句错误。

例如;{网海诗社楹联作业出句}

【出句:听雨竹】

归燕/又/携春/早至==

晚阳/才落/夜迟临【对句:XXX】

且不论词性与句意,就可知对句者没有准确把握好出句的音节,导致错误。

归燕/又/携春/早至==

晚阳/才落/夜迟临

2:联句划分类型:

下面将对常用的四字联、五字联、六字联、七字联的节奏进行简单讲下。

如按一般节奏分,后半句不管如何断句,都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应为:

心在/朝庭,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洛阳。

对联的节奏,还应避免“三同调落脚”。

如:

琴瑟/调和/尽乐事

亲朋/团聚/齐欢心

上联三仄声落脚、下联三平声收尾。按规律上联的“尽”字应是平声字。下联的“齐”字应是仄声字。

总之,对联中的失替、失对、同声收尾、三同调落脚等都属于影响对联节奏美的平仄失调现象。是对联的忌讳,我们学习对联时,要注意尽力避之。是对联的忌讳。

划分联句节奏的方法远不止这几种,而这几种方法也不是孤立使用的,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还要注意停顿的长短级别不等、节奏强弱有致,语气抑扬顿挫等逻辑要求,划分联句音节,多读慢慢意会,掌握语感,

“解一卷而众篇明”,始信“长风破浪会有时”。

我们学习了联句步骤读句与划分音节,今天学习联句步骤三----分析出句的词性。

【一】、分析词性:

分析词性,也就是说是对出句语法与结构分析,在联句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对联的“核心”,可以说是“十万重兵把险关”的重地,语法分析正确与否直接导致联句质量。如果语法分析正确,又能在遣词度句中得到精炼,那么无疑是锦上添花,花中美景。

我们来看下例句:

(1)【出句:湄子】

陌上花开早==碧村妾意迟【对句:XXX】

语法分析:

陌上:名+方位名主谓结构

碧村:形+名偏正结构

花开:名词+动词主谓结构

妾意:代名词+名词偏正结构

早迟:形容词

(2)【出句:湄子】

待月梅花下==船渡有缘人【对句:XXX】

语法分析:

待月:动词+名词动宾结构

船渡:名词+动词主谓结构

梅花下:状语,表地点,

有缘人:名词

以上两列句子,我们可以看到在词性分析中,都没有对出句的词性分析正确,导致联句失败。

(3)例句:风移兰气入==春动鸟声来

语法分析:

名词:风兰气春鸟声。

动词:移入动来

主谓结构:风移春动

偏正结构:兰气鸟声

这是一组工对的佳联,不仅文词优美,寓意深刻,对仗精工,平仄合律,而且在一副只短短十个字,将初春的风景尽收眼底,能让我们的回忆在春天里徘徊流连。

修改下对句:

风移兰气入==春日鸟声浓

动---为“日”(名词),来---为“浓”(形容词)

原句:“动”“来”均为动词修改后“日”名词,“浓”形容词。

将原句的词性做了修改,单独看对句的意境也不错,但是作为联句就少了动感,也少了联句的丰富性,使整个联句感觉别扭不流畅。动词在对联中作用,是

任何词性不可替代的,动词往往又是对联里的“联眼”,学习掌握好词性运用,将给我们联句助一臂之力。

【二】、对联语法:

1、什么是词:

词是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词的分类实际上是词的语法分类。词都具有一定的语法功能,按照词的不同功能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1:实词:

(1)名词类:

a:自然名词:表示自然物体的词。

如:日,月,山,江,书,笔,鸟..

b:专用名词:表示人名,地名的词

如:李白,岳飞,长江,黄河..

c:方位名词:表示方位的词

如:东,西,南,北,前,后,左,右

(2)数词类:表示数目的词。

如:一,五,半,双,百,万..

(3)代词类:代替名词的一种词类。大多数代词具有名词和形容词的功

能。

如:吾,汝,尔,他,谁..

(4)形容词类:用来修饰名词的词,表示事物的特征。

如:轻,重。疏,明,暗..

颜色词类:如:红,黑,丹,紫.

(5)动词类:动词,就是用来形容或表示各类动作的词汇。

如:看,读,耕,飞,落...

(6)量词类: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词

如:去一趟、看一遍、做一次、哭一场中的“趟、遍、次、场”,

表示动作的数量单位,叫量词。

2:虚词:

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

(1)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十八个。

汉语只有少数字不具备语法意义,如恍惚的“惚”,邋遢的“遢”,大多数单个的字都具有确定的语法意义和词性。所以多数单个的字也可称为一个词。对联中常需要分析到每个字的词性和词义。所以必须正确了解语法。

(2)什么是词组:

词组: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联合起来的语言单位。也称为短句。它大于词,小于句子。

两个单音词组成的词组的合成词,在对联写作中经常使用,需注意掌握其结构方式。

词组的结构方式,常见的:

(1)联合式(并列结构)

(2)偏正式(结构)

(3)主谓式(结构)

(4)动宾式(结构)

(5)动补式(结构)

(6)介宾式(结构)

(1)联合式:(同义并列结构)

a:又称并列式,是由同义(包括近义)或反义的词组所组成的结构。

名词+名词如:人民土地

动词+动词如:吟哦撰写

形容词+形容词如:富裕贫穷丰富

b:反义联合(反义并列结构)

名词+名词如:天地水火春秋

动词+动词如:升降起伏兴亡

形容词+形容词如:高低大小深浅难易盛衰冷暖优劣

(2)偏正结构:

前一个词修饰后一个词。前是偏义,后是正义;犹如前者像枝叶,后者像树的根干。

a、形容词或名词、动词、数量词、代词+名词

形容词+名词如:苦心灰心大江强国

名词+名词如:家园田园

动词+名词如:归程历程

数量词+名词如:三江一心

代词+名词如:我国拂门蓬门

b、形容词或副词、动词+动词

形容词+动词如:新进高飞痛打

副词+动词如:还想并进

动词+动词如:腾飞起飞

(3)主谓结构:

前边词如同主语,后边如同谓语;前者是被陈述的对象,后者是陈述部分。a:名词+动词如:沙飞水流花开叶落

b:名词+形容词如:心急胆怯年轻情深

有些偏正结构的合成词或词组,一经颠倒,即成主谓结构的合成词或词组。如:大树→树大狂风→风狂好心→心好贪官→官贪强国→国强

(4)动宾结构:

又称支配式。前后词间有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前者表示动作或行为,后者表示动作或行为所支配的对象;前者如动词谓语,后者如宾语。

a:动词+形容词或动词、副词

如:说明说尽改正改好提高提前抓紧抓住

有些动补式的词或词组,中间可以插进“得”,以表示可能;插进“不”,表示不可能。

如“吃得饱”、“望得远”、“提不高”、“看不清”。

(5)介宾结构:

介词把它所带的宾语介绍给主语,介词在前、宾语在后。

(3)句子成分:

主要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其中又以“主谓宾”为骨干成分。

例句:万众齐描大地春

按骨干成分缩减为“众(主)描(谓)春(宾)”,“万”是定语,“齐”是状语,“大”是定语修饰“地”,“大地”整体也是定语修饰“春”。

(4)按照音节与词意划分词类:

词的种类,按不同的音节标准划分

1)单音词

2)双音词

3)多音词

单音词:就是一个字一个音节构成的词,在书面形式上用一个汉字表示。如:天一走红

双音词:就是由两个音节构成的词,在书面上是两个汉字.

如:国家对联勇敢我们

多音词,就是由三个和三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词,在书面上是三个和三个以上的汉字。

如:热水器高层建筑英汉大辞典

古代汉语常用单音词,现代汉语多将单音词扩展为双音词.

如:美→美丽民→人民师→老师

对联常使用古代汉语(文言),单音词多,所以要特别注意掌握单音词。

按词的意义成分来划分:

1)单纯词

2)合成词

单纯词:只包含一个有意义的成分的词。

如:人海法兰西琵琶苹果

(2)合成词:包含两个和两个以上有意义的成分词组。

如:人民伟大大众化

所有的单音词都是单纯词。单纯词不一定就是单音词。

如:“枇杷”是双音词,但它是单纯词,因为它是两个字合起来才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成分。

音译外来词,如“沙发”、“法兰西”、“富兰克林”,虽是双音或多音词,但每个字只表示一个音,不表示意义,所以仍是单纯词。

(5)联句字类:

1)连用字类

2)联绵字类

3)重叠字类

连用字类:经常连在一起用的两个字,是两个单音词连用。

如:骨肉,风尘,干戈..

联绵字类:

是一个双音词连用,语音表现形式为双音节,书面形式写成两个汉字,但这两个汉字大多只是两个语言符号,拆开来便不能表达原来的意义。

a、构成联绵词的两个汉字拆开后都不能单独表达意义。如“蝙蝠”、“唏嘘”、“朦胧”、“囫囵”等,这些联绵词都不能拆开,拆开后都不表示任何意义,它们只是一些语言的书面符号而已。由于它们本身不具有任何意义,所以,这些字都不能与其它任何字构成另外的词。

b、构成联绵词的两个汉字拆开后,其中有一个字能单独表达意义,另一个字则不能单独表达意义。又分两种情况:

能表达意义的一个字就是这个联绵词本身的意义:蝴蝶的“蝴”不能单独表达意义;“蝶”可单独表示意义,指蝴蝶。

可以表达意义的一个字与该联绵词本身的意义无关:玫瑰的“玫”不能单独表达意义;“瑰”拆开后,读音由“gui”变为“guī”,读音变了,含有珍奇的意思,与“玫瑰”无关。

c、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拆开后,都单独有意义,且能与别的字构成另外的词。但拆开后的字义与该联绵词本身的意思没有联系,它们也不可能用双音合成词的任何一种构词方式组合成该词的意思。比如,“仓促”这一联绵词,拆成“仓”、“促”两字,它们的意思分别为:a)仓:仓房,仓库(b)姓。

(a)促时间短:短促、急促。(b)催,推动:督促。(c)靠近:促膝谈心。

但是,“仓”的两个义项与“促”的三个义项无论用双音合成词的哪种构词方式组合,都不能表示“仓促”所含有的“匆忙”的意思。“仓”、“促”这两个字,只是该联绵词的书面语言符号罢了。再如“马”单独有意义,“虎”单独也有意义,但它们各自的意义同样与联绵词“马虎”的意义无关。

(6)重叠字类:

是由两个相同的单音词连用,一般在句中加深语意。

如:瑟瑟,潇潇,年年...

【三】、词类划分与词类相对:

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十二类词(实词,虚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在我国传统的诗联创作中,又将十二类词划分为28小类:

01.天文类;02.地理类;03.时令类;04.宫室类;

05.器物类;06.衣饰类;07.饮食类;08.文具类;

09.文学类;10.植物类;11.动物类;12.形体类;

13.人事类;14.人伦类;15.代名类;16.方位类;

17.数目类;18.颜色类;19.干支类;20.人名类;

21.地名类;22.同义连用字类(如“快速”等);

23.反义连用字类(如“好歹”等);24.连绵字类;

25.重叠字类;26.副词类;27.连介词类;28.助词类。

关于词性的工对与宽对,工对与宽对在“词性相当”要素中是个相对概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名词中的工对与宽对:名词可分为很多小类,以上28小类划分称为“义类”,狭义的词性工对即指义类相对:(又称同门求对)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联中黄鹂、白鹭,同属动物门。

对联基础知识

对联基础知识 对联的格律 对联的格律,简称为联格或联律,就是对联在内容、词性和声律三个方面的规则,实质上涵盖了对联的所有六个要素,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意境相容,用当前时髦的方式来概括,叫“六相”。本节将着重介绍对联格律中的一条基本规则,即对联中平声仄声的排列规律,简称声律或声韵。 在讲解平仄声律之前,我想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种格律分类的观点。这种观点把对联的格律分为正格联、变格联和无格联三种格律形式。所谓正格联,即以对联尾字的平仄作为基准,凡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的,都称之为正格联。在正格联中,又分为律联、组合律、宽律三种形式(限于篇幅,恕不赘述,)。变格联的定义很简单,就是与传统的正格联不同,上联可以平收,下联可以仄收。变格联如是五字和七字的,也可遵诗联。所谓无格,也就是对联时根本不讲究平仄,随心所欲,只讲究词与意思的对仗,而不考虑平仄,这种联多见于技巧联。 这种分类方法是否科学,大家尽可以见仁见智。不过,个人倾向于接受之。理由:从古到今,虽然绝大多数对联是仄起平收,但是也有不少的联作并不遵循这种规则而我们仍然能够接受甚至欣赏。这种分类法可以比较合理的解释这种现象。 从对联最基础的内容讲起,已经掌握平仄的联友就权当复习一下。最基本的内容是什么?当然是正格联的联律了。为了不至于误导,俺将

严格按照正格联的声律规则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介绍:尾字平仄规则、句中平仄规则、句脚平仄规则。 一、尾字平仄规则 一副对联,上下联收尾的各一个尾字,合共两个尾字,必须是一平一仄。在正格联中,这个原则是铁定的,不能更改.一般要求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当然,正如前面所讲,有些变格联,如岳麓书院门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则是平起仄收的,不过这在浩若烟海的古今楹联中,却是为数不多的。 二、句中平仄规则句中平仄,指的是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一般规律是,同一联句当中,每两个或三个字要互换平仄。(平仄交替规则)上下联之间的同一位置,平仄要相反。(平仄对立规则)公式如下:(以下所举的,皆是正格,变格不计在内) 1、一言联格律。 上联:仄下联:平 例如虎雨画墨 龙风诗泉 2、二言联格律。 上联:仄仄下联:平平 例如上海彩凤绿叶良友 宁波金龙红花好书 3、三言联格律。三言联格律有两种: A上联:平仄仄,下联:仄平平。

2019初三中考冲刺对联知识点总结

2019初三中考冲刺对联知识点总结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技法点拨】 一、对联常识储备 ⑴对句和出句字数要相等。⑵对句最好不要重复出句的字眼。⑶上下联词性要相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⑷停顿也需对应。⑸一般情况下是仄起平收。 二、备考答题技巧 使用“拆合法”对对联最有效。 所谓“拆合法”即把一句拆成若干个词组,分别作对,最后又把分别对出的组合成一句。如①句“扫千年旧习”,就可拆为“扫——千年——旧习”三段分别对之。我们一看就知“扫”为动词,可以迅速地对出“除、革、扬、去、建”等一大串;“千年”为数量词,我们可以对出“百

岁、万载、一代、四时、三秋”等;“旧习”为偏正词,可以对之“新风、恶俗、丑行、陋风”等。从中选出一些组合成“除——百岁——恶俗”、“革——万载——陋风”、“展——一代——新风”等等。又如,“祖国——江山——好”,可以对之:“家乡——风景——美”、“社会——政策——新”等。 当然,以上“拆合法”是对答做题时所具体使用的方法,那么,平时如何练就对对子的功夫呢?我想还不妨做到以下几点: 一、多读多记名言警句。 其实,名言警句,很多都是对句工整的句子,读得多,记得多,这难道不是一种对联的练习吗?同学们随口就有的,如“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等等。

二、多关注一些对联高手的佳联、妙对。 像王勃的千古绝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读后你不能不叹服! 三、多读一些民间楹联和诗联。 【真题例析】 一、为宣传“世界环境日”,班级召开“建绿色家园,享美好自然”主题班会,设置了属对环节。请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青山外早莺争树, 下联: 。 【解析】运用上面所讲方法,把“青山外早莺争树”,切分为“青山~外~早莺~争~树”五节五个词语,然后分别作对,即可以最快的速度对出下联。 【参考答案】示例:①绿水旁游鱼跳波。②绿村旁蜻蜓点水。③绿园里粉蝶戏春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对联的基本知识与写作技巧

对联的基本知识与写作技巧 梧桐树群与月之故乡群的朋友们都正在习作对联,为提高大家的写作技巧与兴趣受梧桐树管理员丽丽与冰心的委托,找简凡老师为我们进行一次基础知识辅导讲课。简凡(村落草民)老师在百忙中为我们查找有关资料,并从对联的基本知识入手深入浅出地编写了这份教材。望有兴趣的朋友转载并学习,在今后的对联写作中能有所帮助。老牛已代大家对简凡老师的辛苦及对我们的支持表示了真诚的感谢了! 对联的基本知识与写作技巧 (简凡) 对联简称对,俗叫对子或联语,一般上联叫出句、对公或对首,下联叫对句、对母或对尾。 一、对联的特点: 对联具备四个特点,即:字数相等、平仄相合、词性相对、内容相关。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平仄相合,音调与谐:传统习惯就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就是名

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二、对联的分类: 从内容广泛来分类 1、写景状物类:描写壮丽风景或雅兴志趣之事。例: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竹笋如枪,乌鸦焉能尖上立===兰枝似箭,黄蜂偏向利中行 2、叙事咏物类:记叙咏怀、评述古人、体察社会、启迪后人。例: 义存扶汉三分鼎===志在平金一片心 3、抒情言志类:抒发思想感情,志趣理想。例: 西塞论心亲旧雨===东山转眼起新云 4、格言哲理类:用满含哲理,意味深长的格言勉励治学立业, 修身处世。例: 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非难 5、讽刺讨檄类:主要出自尖税矛盾得不别解决时,辄以对联形式讽刺檄讨。例: 刑户吏礼工兵,大堂六部===马牛羊鸡犬豕,小畜一家 三、对联的形式: 1、正对:就是对联中最大量的,它的内容构成主要就是并列关

对联知识及考试

对联知识及考试 对联知识及考试 关于对偶的法则 律诗(又称近体诗)的中间两联需使用对仗,俗称对联,语法中称对偶句。对偶句常被用到词、曲中。 对联在今日已发展成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雅称楹联。它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的生产、生活中。应用对偶句这一特定句型,施展才华,达到为社会服务的目的。它的语法规则(建议命名为《王力定律》)是: 一,句型性质: 句型相同的句子可以造对偶句。如: 旧国云山在,新年风景馀。(李颀《送人归》) 句型不同的句子也可以造对偶句。如: 江流横万里,天柱插三峰。(桂林南溪山刘仙岩古联—石刻) (下联是倒置句:三峰像天柱似插入云霄) 高山耕棘石,昃路响牛铃。(胡自立自勉联) (上联是省略句:在高山之上耕于棘石之间)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苏轼《有美堂暴雨》) (上联是兼语式,下联是连动式) 两句单句可以造对偶句。如: 绿林行客少,赤壁住人稀。(刘长卿《送和州》) 一句复句可以造对偶句:如: 犹悲堕汨碣,尚想卧龙图。(陈子昂《岘山怀古》) 二句复句可以造对偶句。如: 云影遥临盖,花气近熏衣。(陈子良《游侠篇》) 甚至一副对联仅是一个单句。如: 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白居易《客中守岁》) (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十字句) 此联为流水对。 流水对的句型是多样的。如: 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贪。(白居易《客中守岁》)(单句)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毛泽东《冬云》)(递进复 句) 犹悲堕汨碣,尚想卧龙图。(陈子昂《岘山怀古》)(多重复句) 龙城但苦战,燕颔会封侯。(骆宾王《夕次蒲类津》)(条件复句) ……。 因此,对偶句要语言结构相同,假若语言结构形式不相同,就不能造 对偶句。的理论是错误的。 王力先生指出:语法结构相同的句子(即同句型的句子)相为对仗,这是正格。但是我们同时应注意到:诗词的对仗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只要求字面相对,而不要求句型相同。如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名成八阵图》)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韩愈《精卫填海》)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毛泽东《赠柳亚子先生》)

对联的基本要求

一、对联的基本要求 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这是对联的基础,例如广东卷的出句是“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对句可以是“月季牡丹金桂,莫非海内奇葩”,或者“人参貂皮鹿茸,莫非东北珍宝”。但若对“唐诗宋词元曲,莫非祖国文化”就让人觉得别扭和生硬。我们学过的对联都是内容密切相关的,例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等等。2、词性相当,结构相称 这是从语法上来要求的,上下两联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等等。 例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与“梅花”是名词,“锋”与“香”是形容词,“自”与“从”是介词,“磨砺”与“苦寒”是名词,“出”与“来”是动词。 3、节奏相应,平仄和谐 一副对联中,上联一共有几个音节的停顿读法,下联也必须对应。上下联还要平仄相反,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例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径”读仄声,“舟”读平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照”读仄声,“流”读平声。对联的节奏相应,平仄和谐,读起来才琅琅上口,富有音韵美。 二、内容上的要求 语意相关应该是对联内在美的体现,它要求上下联的意脉必须互相关联,好像是双峰对峙,二水分流,是林黛玉、薛宝钗这样的两美合一,是环肥燕瘦般地和谐统一在一个意境中。我们看下面的两副“对联”。 ①反对侵略/学习下棋②图书馆里查资料/动物园中看虎狼 从对联的形式要求来看,词性、句式似乎都无可挑剔,平仄亦合,可是上下联意思毫无关联。这样的“对联”,只能算是“对句”。 一副对联的上、下联在内容上要求彼此相关,不能毫无联系。通常有三种类型: 1、正对:也叫同类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类相关,它们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如上文中的对联。又如:“知识海洋勤是岸,科技高峰志为梯。”上联写勤奋,下联写志气。二者相互补充,给人以启迪。 2、反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对相反,它们相互映衬,相反相成。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上联的“横眉冷对”,下联的“俯首甘为”,一反一正,一贬一褒,一抑一扬,对比鲜明,发人深省。 3、流水对:也叫串对,即上下联的内容连贯相承,也就是说,上下两联虽为两句,但却是表达一句话的意思。例如:“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王维《送梓州李使君》)意思是说在山中下了一夜雨之后,树梢上像流着几百道泉水。 声律和谐、对仗工整、构思巧妙、意境深远,是对联的高标准。但作为初学者,只要能做到上、下联的字数相等,结构大体相同,词性基本相对,末字平仄相合,内容彼此相关,也就可以了。 三、对联的写作方法指导 1、对联的内容都相关,在解答对联题时,就可以借助联想,利用相关、相似、相反的联想。先把一句拆成几个词组,利用联想的方法,给每个词分别作对,再把这些对出的词连缀成一句。例如2004年高考题全国卷出的上联“扫千年旧习”可拆成“扫--千年——旧习”,与“扫”相关的词有“除、革、去、改、破、树、立、乘、展”

对联知识介绍

对联知识介绍 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 对联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对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最早的对联出现在一千多年前。具史料记载,后蜀广正二十七年的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因平日善习联语,故趁新年来到之际,忽然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群臣们各自写好一幅,耐心等待审查。孟昶一一看过,均不满意。于是他就亲自提笔,在“桃符板”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我国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一幅最早的春联。对联的格式精巧玲珑,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习惯,而且在群众广泛运用的基础上还有了统一的要求,固定的格式。从文学角度来看,它是我国民间文化遗产中讲究较多、要求较严的一种特殊文体。从格式上看,它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中门有两个门框和一个门楣道的特点,相应地由三部分组成:上联:第一句,也叫出句;下联:第二句,也称对句;横额:也叫横批或横披。上、下联是对联的主体,有和壁之妙,缺一不可。另外,对联在实际运用中,上、下联文字不管多长,一般都没有标点,这也是格式上的一种特殊讲究。但也有例外。 对联的类型:从反映的内容和使用的场合来看,对联可以分为:春联、楹联、婚联、挽联、寿联等。春联:以除旧迎新,言明志向,充满豪情,展望未来为主要内容,专门在元旦、春节时粘贴的对联,因时效性较强,人们就称为春联。如:春满长征路,花繁民主枝。楹

联: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要,在宫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或用木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琢的联语,统称为楹联。例如,一九七九年,杭州“岳庙”修复一新,当代著名词人兼书法家赵扑初,化用岳飞《满江红》词意,为重新塑好的岳飞巨像两边的大柱上,精心撰写了一幅古为今用、气魄宏大的楹联: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头望;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婚联:专门在举行结婚仪式那天选用或编写的能够表达热烈气氛的对联称婚联。如:并蒂新开幸福花,同心永结富裕果。挽联:为了评价先人的生平业绩,抒发后人诚挚的怀念之情,在追悼会或纪念会上所用的对联,谓之挽联。如悼念敬爱的周总理的一幅挽联:心血劳干革命事业似巍巍泰山震环宇,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寿联:当老人喜过生日,子女为了表达对长辈的祝福之情,常以延年益寿、福满家门为主要内容,精心书写一些吉祥的词语,或贴在门上,或挂在厅堂,这样的对联就叫寿联。一九四一年时马老马寅初六十寿辰大会,周恩来、董必武和邓颖超联名赠送了一幅寿联: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做伴支床有龟。 对联的要求:对联,如果是五字或七字式,那就与五言、七言律诗中的颔联(三、四句)或颈联(五、六句)完全相同。对联作为一种独立成文的文学体裁,它的主要要求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所谓“对”,就是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所谓“联”,就是上下文的内容要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才能很好地说明一个问题,表现一件事物,

小学六年级语文对联知识练习与答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对联知识练习及答案 一、对联知识: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基本特点: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内容(相关)。 按用处分,基本类型有:春联、楹联、婚联、挽联、兽联、居室联、题赠连、名胜联。 二、对联积累: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春回大地,(福满人间) 丑去寅来千里锦(牛奔虎啸九州春) 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福如东海阔),寿比南山高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三、对联知识拓展 1、我国最早的春联是:(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2、新学期开始了,教室的墙上要贴一副对联,你建议用那幅(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 作舟);爷爷马上要八十大寿,我要为他写副对联:(福如东海阔,寿比南山高);我的书房里摆设很多,但是总觉得缺点书香味,不如贴一副对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3、“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

-小学生对联基础知识zong练习

小学生对联基础知识练习 一、名联欣赏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艺高胆大,悟空勇斗魔 二、对联基础知识歌谣 天文天对地,地对天。日月对山川。 祥云对瑞雪,暮雨对朝烟。 北斗七星三四点,南山万户十千年。 地理溪对谷,水对山。峻岭对狂澜。 柳堤对花苑,洞壑对峰峦。 舟横清浅水村晚,路入翠微山寺寒。 时令朝对暮,夏对春。 五戊对三更。 重阳对七夕,冬至对秋分。 三百枯棋消永昼,十千美酒赏芳辰。 国号今对古,汉对唐。五帝对三皇。 三国分吴魏,六朝有宋梁。 虞夏商周为四代,禹汤文武是三杰。 食馔茶对酒,饭对羹。美酿对香粳。 炮羊对鲙鱼,煮笋对餐英。 雪夜烹茶真韵事,春初煎韭见交情。 三、找出每组适当的答案,在下面画一条横线: 1.剪刀对布匹 锯子对(1)水泥(2)木材(3)椅子(4)砖头 2、花卉对公园 化石对(1)商店(2)礼堂(3)博物院(4)图书馆 3、鸟蛋对雏鸟 种子对(1)树木(2)花朵(3)幼芽(4)树根4、声音对耳朵 味道对(1)香甜(2)口腔(3)牙齿(4)舌头5、绿色对颜色 铅笔对(1)文具(2)钢笔(3)木头(4)铅笔盒6、工人对机器 战士对(1)坦克(2)大炮(3)机枪(4)武器

7、良药对苦口 忠言对(1)顺耳(2)刺耳(3)逆耳(4)悦耳8、成果对努力 收获对(1)除草(2)播种(3)施肥(4)耕耘四、在括号里填出相对应的词语。 1、早晨对朝阳正如黄昏对() 2、雨天对潮湿正如晴天对() 3、失败对痛苦正如成功对() 4、开始对结束正如元旦对() 5、陌生对熟悉正如随便对() 6、豺狼对残忍正如羔羊对() 7、热闹对城市正如安静对() 8、()对白天正如黑暗对夜晚 9、节约对光荣正如浪费对() 10、()对秋天正如温暖对春天 11、清澈对泉水正如混浊对()12、寒冷对冬天正如()对夏天 13、喧闹对大街正如僻静对() 14、勤劳对丰收正如懒惰对() 15、团结对安定正如分裂对() 16、信任对朋友正如怀疑对() 17、批评对缺点正如表扬对() 18、马对牲畜正如鸡对() 19、宽阔对马路正如狭窄对() 20、高耸对山峰正如低陷对() 21、凶猛对老虎正如柔弱对() 22、铁对矿藏正如蜘蛛对() 四.对对子。 桃红对()亲朋对()天涯对()荒滩对()高山对()晚霞对()清山对()粗壮对()花前对()龙飞对()花好对()电闪对()欢天对()冰天对()成功对()稀疏对()细雨对()生根对()铺路对() 五、巧对对联 蚕吐丝——(蜂酿蜜)辞旧岁——(迎新年)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福如东海阔——(寿比南山高)处处春光好——(家家气象新) 家中世界小——(网上天地宽)冬去山清水秀——(春来鸟语花香) 对联练习题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古都南京,历史名城。南朝旧事、明代遗韵、民国风雨,都在这座古城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浸染出浓浓的意韵。玄武湖舒展,鸡鸣寺空灵,秦淮河的桨声灯影,夫子庙的热闹繁华,无不让人流连忘返。不少地名还可组成比较工整又非常有趣的对子。例如:“石头城”对“燕子叽”、“朝天宫”对“阅江楼”、“凤凰台”对“麒麟门”…… 请从“无想寺”、“状元楼”、“白马湖”三个地名中,选出最恰当的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乌龙潭”对________ “莫愁湖”对________ “总统府”对__________ 2、下面加“ ”的一句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选出下联中最好的一句( ) “月送花香浮小院” A.绿叶红花映山前B.风摇竹影到幽斋C.梦随春风到天明D.风吹萤火到满园

对联教案

对联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对联的有关常识,会欣赏对联; 能力目标:掌握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参与竞争的欲望,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意识,提高审美水平。 教学重点: 1.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2.了解拟写对联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拟写对联。 教学方法 1.提问法。通过互动提问了解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程度,明白学生需要了解的知识,以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2.讨论法。本文拟写对联,应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小组达成共识,推出佳对。 3.竞赛法。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编拟对联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教具准备: 相关对联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讲解课) 一.导入: 20世纪30年代初,清华大学教授陈寅恪在一次国文考试中,别出心裁地出了一道“对联题”,题目是上联“孙行者”,要求学子按照对联的写作格式,答出下联。“孙行者”是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别名。许多考生见到这样一个“怪题”,大惊失色。为难之余,只好搜肠刮肚地在《西游记》中苦寻答案。于是,有的对“猪八戒”,有的对“沙和尚”,还有的对出了“牛魔王”。更有的考生对此题大为不满,一怒之下写出了“王八蛋”。自然,这些答案只能得“零分”。据说,只有一名考生以答出“胡适之”得了满分,但这并不是标准答案“祖冲之”。阅卷教师认为,“胡适之”虽然比不上“祖冲之”完美,但也说得过去。“胡”、“孙”都是姓氏;“适”、“行”都是动词;“之”、“者”也都是虚词。 二、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提问,检查预习) 1.何谓对联? 对联,常张贴、悬挂在或镌刻于门上、柱子上。又叫对子、楹联、楹帖、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 2、对联的历史? 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起源于五代,成熟于两宋,鼎盛于明清,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载,五代后蜀主孟昶题有:“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1 3、第一副对联 相传对联起源于五代时蜀主孟昶的桃符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对联基础知识--词、词性和结构

对联基础知识--词、词性和结构 对联的两个要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基础要素) 节奏相应平仄相谐(声律要素) 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语法要素),也就是词、词性和结构在对联中的应用。 这是对联格律的语法要素,而且是对联格律最关键的要素。因此,也可以称之为对联的核心要素。因为在网络上有2种门派,一是沿袭旧的词性分类,即古代的分类。一种是按照现在新的也就是现代汉语词性分类。我倾向于后者,因为根据《楹联通则》第五条规定:原则上按现代汉语语法学体系的词性分类属对。所以我们还是以了解现代汉语词性分类等有关的知识为基础。这是需要相当的汉语词学基础。而且由于中国的词汇词性在具体的句子里也会发生变化,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应该是形容词,但在这句里却是动词,而且成了诗眼,很生动。所以这第三个要素知识性很强。 一、词性相当 所谓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当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具体说来,就是每个词的词性应属同一类别。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要对仗得好,就必须要明确以下几点,或者说具有以下的常识。一、现代汉语词性分类:首先分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

1、实词:意义比较具体的词。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大类。 2、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大类。 二、词组、句式结构对应规则。 词组按语法结构共分为五类:主谓、并列(也称联合)、偏正、动宾(也称述宾)、动补(也称述补)。各类词组举例: 主谓结构:前边词素或词如同主语,后边词素或词如同谓语;前者是被陈述的对象,后者是陈述的对象。如 : 面熟、性急、地震、祖传、你来、我往、水流、虎啸、胆怯、年轻、春风得意、鸟兽飞腾等。并列结构:一般是由同义(包括近义)或反义的词素或词所构成。如:声音、朋友、飞腾、歌唱、甘苦、好歹、土地、学习、攻击、贫穷、美丽、天地、恩怨、兴亡、难易、山欢水笑、山明水秀、红男绿女、沉浮高低等。 偏正结构:前一个词素或词修饰后一个词素或词。前是偏义,后是正义。前也叫修饰词、后也叫中心词。如:铁路、春风、晴空、狂欢、微笑、雪白、桃红、炎黄子孙、艰苦创业、大江、佛门、疾弛等。动宾结构:又称支配式。前后词素或词组间有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前者如动词谓语,后者如宾语。如:司令、革命、联系实际、治国、恨谁等等。 动补:又称补充式。一前偏后正的偏正结构比较而言,也叫前正后偏式前后词素或词间有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经常

传统文化之关于对联的知识

传统文化之关于对联的知识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 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 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 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 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 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 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 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因为春联 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 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 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 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 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水准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 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对 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 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能够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

对联知识

对联知识 什么是对联 对联,也称“楹联”,“对子”,是一种由字数相同的两句话组成的对仗工整,韵律协调,语义完整的文学形式。它发源于我国古诗的对偶句,始创于五代时期,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对联的形式工整,平仄协调的特点是一字一音,音形义统一的汉字特色的体现,所以,对联是汉语语言特有的文学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在我国民间,对联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过年时家门上贴春联,商店开业时门上挂对联,以及娱乐时的对对联游戏。 对联的长度不定,短的可以只有一两个字;长的则可达几百个字。悬挂的时候通常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对联的特点 对联既要用诗一般精练的语言表达完整统一的语义,又要以工整巧妙的形式和优美和谐的韵律来体现。形式工整和韵律优美是对联最突出的特点。具体来讲,一副好的对联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一、字数相等。这是对联的基本要求,也是对联形式工整的前提。 二、断句一致,词性相对。即上联的一个字对应下联的一个字,上联的一个词对应下联的一个词,上联的一个短语对应下联的一个短语。同时对应位置上的字词应具有相同的词性。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等。 三、语义相关。上下联所表达的含义要相互关联,上下联内容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语义。

四、仄起平落,平仄相合。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用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用平声。除此以外,上下联对应位置上的字要尽可能平仄相反,使得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优美动听。 对联的分类 按使用目的分: 春联:通常在春节时粘贴在门外,用以庆祝新年的对联,被人们称为春联。 比如: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寿联:通常指用以祝寿的对联。 比如: 福如东海深 寿比南山高 婚联:通常指用以祝贺结婚的对联。比如:

对联须掌握的90个问题

对联应掌握的90个知识点 1、【对句】即“对联”中的“对”,是相互成对而没有统一中心的上下两句。一般有出句和应句,多由两人以上互相应对完成。如:张之洞,陶然亭。 2、【联语】在对句的基础上有统一的中心和主题的上下两句,一般由一人单独完成,多独立悬挂出来。如:水清鱼读月,花静鸟谈天。 3、【对联】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它以对偶句为基本形式,讲求声韵,格式自由的独立的文学艺术,它萌发于民间具对偶特点的对句,而后孕育于诗歌、骈赋,最后脱体于律诗成为对独立的对联。它具有民俗性、文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它既独立于与诗、词、曲、赋、散文、谜语、俚语等各种文字艺术表现形式以外,但又能包容这些艺术形式的特长。因过去对联常题写在楹柱上,所以也称楹联。 4、【对联的历史】目前认为,它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之后,鼎盛于诗、词日益衰落的清代,至今仍被广泛地使用。从历史朝代来说,对联的萌芽阶段:从汉晋到唐;发展阶段:从五代到元;繁盛阶段:明清两代。 5、【桃符】据传,古代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音“图”)、郁垒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即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为驱避鬼怪。到五代时,桃木板上的神像就演变为书写文字的对联。 6、【对联与文字】汉族语言不同于其它民族语言,其它民族语言往往很难做出文字上的两两相对和形式工整协调的对联。汉语文字字形方正,结构优美,音节分明,声调匀称。因此,汉字便于形成对句,适合创作对联。汉字的特点使对联成为汉语言文学所独具的一种艺术形式,各种拼音文字都不可能产生对联。 7、【副】对联以副计量,上下联(全联)合称“一副对联”。 8、【言】诗体的“言”以每一句的字数计算,如五言、七言……对联则以上联(或下联)的字数计算,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四言;“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七言。长句,尤其是长联,一般称字,而不论言,如昆明大观楼长联称百八十字联,而不称九十言联。 9、【字】一副对联的字数为全联文字数量的总和。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八字;“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十四字;昆明大观楼长联为一百八十字。 10、【对联的标点】文章中引用对联一般在上联收尾处用标点符号。一般而言,单句联联尾用分号为宜;中长联,联中已用了分号、句号,上联尾用句号为宜;至于某些表达特殊语气的标点符号,可使用疑问号或惊叹号等。对联中一般不使用括号、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等标点符号。对联贴在墙上或门的两侧不用标点符号。 11、【上联】对联的前半部分。一副对联由两个字数相等的部分组成,古人称先为上,故先书的部分为上联。上联又称出句、上支、上比、对公、对头……。 12、【下联】对联的后半部分。一副对联由两个字数相等的部分组成,古人称后为下,故后书的部分为下联。下联又称对句、下支、下比、对母、对尾……。 13、【横批】是指挂贴于一副对联上头的横幅(横披、横额),一般仅用于少数有此必要的对联。所谓“横”,指的是横写的书写方式;“批”,含有揭示、评论之意,指的是对整副对联的主题内容起补充、概括、提高的作用。因此,横批应当与主题内容相关,应当尤其精炼(实践中多以四字为格),也应当考虑平仄交替。横批的字词和内容还应避免与上下联简单地重复。横批应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应当是画蛇添足。“横批”之“虚额”:不直书地名,或用典,或拟景,更具文采的横额,如南昌滕王阁的“仙人旧馆”,《红楼梦》中的“有凤来

通用版小升初语文知识点专项复习 专题一 基础知识 对联练习

专题一基础知识对联练习一、名联欣赏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艺高胆大,悟空勇斗魔 二、对联基础知识歌谣 天文天对地,地对天。日月对山川。 祥云对瑞雪,暮雨对朝烟。 北斗七星三四点,南山万户十千年。 地理溪对谷,水对山。峻岭对狂澜。 柳堤对花苑,洞壑对峰峦。 舟横清浅水村晚,路入翠微山寺寒。 时令朝对暮,夏对春。 五戊对三更。 重阳对七夕,冬至对秋分。 三百枯棋消永昼,十千美酒赏芳辰。 国号今对古,汉对唐。五帝对三皇。

三国分吴魏,六朝有宋梁。 虞夏商周为四代,禹汤文武是三杰。 食馔茶对酒,饭对羹。美酿对香粳。 炮羊对鲙鱼,煮笋对餐英。 雪夜烹茶真韵事,春初煎韭见交情。 三、找出每组适当的答案,在下面画一条横线: 1.剪刀对布匹 锯子对(1)水泥(2)木材(3)椅子(4)砖头 2、花卉对公园 化石对(1)商店(2)礼堂(3)博物院(4)图书馆 3、鸟蛋对雏鸟 种子对(1)树木(2)花朵(3)幼芽(4)树根4、声音对耳朵 味道对(1)香甜(2)口腔(3)牙齿(4)舌头5、绿色对颜色 铅笔对(1)文具(2)钢笔(3)木头(4)铅笔盒6、工人对机器 战士对(1)坦克(2)大炮(3)机枪(4)武器7、良药对苦口 忠言对(1)顺耳(2)刺耳(3)逆耳(4)悦耳8、成果对努力 收获对(1)除草(2)播种(3)施肥(4)耕耘 四、在括号里填出相对应的词语。 1、早晨对朝阳正如黄昏对()

中华传统文化-楹联知识大全

中华传统文化 楹联知识大全 如果青春的时光在闲散中度过,那么回忆岁月将是一场凄凉的悲剧。杂草多的地方庄稼少,空话多的地方智慧少。即使路上没有花朵,我仍可以欣赏荒芜。 对联格律六要素 字数相等内容相关(基础要素) 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语法要素) 节奏相应平仄相谐(声律要素) 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 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应、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幅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比如: 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 此联在平仄、词性方面基本对称,但上下联内容相互孤立,不能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上联是化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苜蓿》句:“此物长生,种者一劳永逸”。下联则是一般春联句,两者没有联系。 上下联内容的关系大致分为两种: 正对:即上下联立意相近,如: 觉行圆满功德庄严 反对:即上下联立意相反,如: 心平积福欲重招殃 另外,上下联内容之间还存在各种逻辑关系,常见的有并列、连贯、递进、假设、条件、转折、选择、因果、目的等。具体内容参见有关文献。 内容相关特例之一:无情对 “无情对”的基本规则是:上下联逐字逐词对仗工整,但内容毫不相关(或有似是而非的联系),上下联联意对比能造成意想不到趣味性。 有关“无情对”的更多知识,另见《关于无情对》,此处仅举数例,供联友玩味。 树已半寻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相传“无情对”为清代张之洞所创。一天,张之洞在陶然亭会饮,以当时人的一句诗“树已半寻休纵斧”为上句,张对“果然一点不相干”,另一人则对“萧何三策定安刘”。上下联中,“树”、“果”、“萧”皆草木类;“已”“然”“何”皆虚字;“半”“一”“三”皆数字;“纵”“点”“策”皆转义为动词;“休”“不”“定”皆虚字;“休”“相”“安”皆虚字;“斧”“干”“刘”则为古代兵器。尤其是张之洞的对句,以口语对诗句,更显出乎意料之趣味。 白日放歌须纵酒 黑灯跳舞好揩油 同观日月 异想天开 因春倦鸟独啼处 宁夏回族自治区 珍妃苹果脸 瑞士葡萄牙 可见,“无情对”几乎完全在内容相关的范围之外,因其诙谐有趣,且自古有之,早为大众喜闻乐见,姑且纳入“特例”。 内容相关特例之二:分咏格诗钟

对联入门知识

对联知识 一、对联的特点 对联,又叫对子,它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对联就有两个特点,一是声律,二是对仗。 二、声律基本知识 中国声律分有四声,平、上、入、去、而对联要用的声律就只需要平仄,仄就是非平,所以除平声之外的“上、入、去”就是仄声。 按照现在来看有分古声律,和今声律, 1今声律是指普通话,普通话的四声为: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 例如:妈ma1(阴平),麻ma2(阳平),马ma3(上声),骂ma4(去声) 2古声 有时候联友看到一些古人作的对联,平仄不对,其实他们用的是古声,而中国的方言众多,他们使用的古声又不同,所以现代人欣赏时,往往会认为他们平仄不对。 现在指的古声保留得最好的是粤语,古音大多数与粤语差不多,湖南地区的方言的声律也是与古声差不多。 如何分辨古声,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者使用诗词网站查询,但是由于现在的人多数用普通话的声律来作对联,已经很少人用古声作对联。

这是采用当代诗人黄莽的《一天学会格律诗》的教程中节选出来,用普通话分辨古声的办法。 ————————区分入声字 (一)凡b、d、g、j、zh、z六声母的第二声字(鼻属于去声四寘除外),都是古入声字。例如: b:拔跋白帛薄荸别蹩脖舶伯百勃渤博驳。 d:答达得德笛敌嫡觌翟跌迭叠碟牒独读牍渎毒夺铎掇。 g:格阁蛤胳革隔葛国虢。 j:及级极吉急击棘即脊疾集籍夹夹嚼洁结劫杰杰竭截局菊掬橘决诀掘角厥橛脚镢觉爵绝。 zh:札扎扎铡宅择翟着折折蜇轴竹妯竺烛筑逐浊镯琢濯啄拙直值殖质执侄职。 z:杂凿则择责贼足卒族昨。 (二)凡d、t、l、z、c、s等六声母跟韵母e拼合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例如: de:得德。 te:特忒慝螣。 le:勒肋泐乐埒垃。 ze:则择泽责啧赜笮迮窄舴贼仄昃。 ce:侧测厕策策册。 se:瑟色塞啬穑濇涩圾。 另外he:大都是入声 e:大都是入声

对联简介-对联知识

对联简介-对联知识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

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 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我国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名联佳对,浩如烟海。

对联知识

对联的特点: 1、字数相等:字数多少无规定,但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上下联的字数同时可长可短,一般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 2、词性相同:词性相同,位置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3、结构相应:上下联结构要相当: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而且结构类型要基本保持一致。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4、平仄相对:平仄要和谐、相对,尤其是上下联的尾字,平仄要交错,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二、对联的形式,按时间和场合分: 1.春联:春节时张贴在门上的对联; 2.楹联:用于堂屋、大厅前部柱子上的对联,多缕刻于木版悬挂在柱上,具有永久性; 3.装饰联:多悬挂在堂屋墙上中堂画两侧、书房墙壁上或悬挂在名胜古迹的壁柱上; 4.喜联:用于祝贺婚娶、建新屋、迁居; 5.寿联:他人过生日,送对联祝寿; 6.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 三、对联练习 1、舟破千层浪对句:云连一线天。步行万重山。车行万里路。鹰翔万里天。鹰击万重天。 2、叶落寒山寂对句:花开大地腾。花开遍地艳。鸟鸣春涧暖。 3、一抹青山如画对句:数点笔墨似诗。一江春水似锦。一湾绿水似玉。一片蓝天似洗。一朵白云似雪。数点红梅似火。数枝红梅似诗。 4、林密炊烟起对句:天高一叶飘。水深风浪涌。雪落寒鸦飞。山高白云绕。 5、清风拂面暖对句:细雨润花柔。 6、水光摇翠柳对句:湖影印夕阳。月色荡清湖。山色映清风。竹影映浮云。月明照青竹。波影映山色。 7、暖风吹柳绿对句:春雨染桃红。清水映花红。春雨映花红。 8、竹窗斜月影对句:春水泛清波。梅林迎旭日。柴门闻犬吠。 9、云中归远雁对句:雨后绿新竹。海底腾蛟龙。风里送贵客。雨里送行人。 10、鱼戏湖中月对句:梅催雪里春。龙翔天上云。鸟拂云上天。 11、雨过青竹翠对句:春来新燕裁。日出绿草新。春裁绿草柔。春来百草新。春来绿柳柔。春来紫燕回。风吹嫩草摇。春来绿柳新。 12、轻烟凝柳色对句:旭日照花红。淡月染梅香。紫燕剪春光。落日照山光。明月洒波光。江天春万里。山水绿千重。 13、雪里梅花傲对句:风中芦苇坚。风中松柏坚。云中月影清。 14、楼高宜赏月对句:海阔可观云。水静可观鱼。桥宽好行人。 15、书可通今古对句:学能明道德。心能辨是非。心能容万千。镜能鉴美丑。志可传千载。诗可忆往昔。智可行天下。 16、登高能望远对句:明理可修身。俯下可察微。 17、红梅迎瑞雪对句:绿柳扮新春。苍柏望清春。绿叶点清泉。绿柳送寒冬。翠竹接暖春。 18、云送孤帆远对句:风牵一雁回。 19、清溪斜树影对句:净室染花香 20、云锁山中月对句:日移窗上梅。 21、天高云自在对句:雨润草悠哉。 22、夜静月悠闲对句:春暖雨轻柔。风淡鸟悠闲。 23、江天春万里对句:水月净千秋。星辰正人生。 24、开开心心一家亲对句:欢欢喜喜四季乐团团圆圆两地情横批:欢度春节盼回归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