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月亮上的足迹说课稿1

月亮上的足迹说课稿1

月亮上的足迹说课稿1
月亮上的足迹说课稿1

月月亮亮上上的的足足迹迹说说课课稿稿

一、教材分析

《月亮上的足迹》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四单元。这一单元主要谈的是科学方面的知识,这篇作品,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登月成功所表现出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这篇记叙文将记叙的要素交代得清清楚楚。

二、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虽然不具备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但是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有较强的求知欲望,爱动手、动脑,缺点是思考不够深入。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让学生搜集资料条件有限,通过课堂讨论达到知识互补,形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观测、畅谈、里程碑、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等词语。

2、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 过程和方法目标

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并准确全面地概括课 文内容要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重、难点

重点:分析登月事件全过程及伟大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难点: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四、教学方法

1、快速阅读法,

2、合作探究法

五、学习过程设计(设计思想及网络环境运用分析)

(一)新课导入,

课文前的小提示。

(二)作者,朱长超,一带而过

(三) 预习情况检查。

1、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2、多音字(空,兴)

3、辨形

测——侧——恻

稳——隐——急

船——舱——航

(四)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1、(自主学习)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学生可将自学成果发表,教师及时点评总结。将传统的师生之间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场所。

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时、地、人、事)。

教师明确:

记述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时间:1969年7月16日

人物: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

地点: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

发生的事件:探索月球的过程

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合作探究

速读课文,思考:

(1)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请梳理文章结构。

明确:

一、(1——2)概说登月事件及意义。

二、(3——16)评说登月的全过程。

三、(17——18)再次强调登月事件的伟大意义。

(2)登月的全过程按时间发展和空间位置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并画出登月全过程的示意图。

明确:

一、升空前准备(3-4) 二飞向月亮(5_9)、

三、登月成功(10-15) 四、返回地球(16-19)

(3)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些事?在文中标记出来。

明确:

(1).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2).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

(3).树立登月纪念碑。

(4).安装各种仪器进行科学探测

(5).插上美国国旗。

( 6).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2、(你说我说大家说)展示学生作品,培养动手能力和说话能力。

(1)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作简要说明。

(2)四人小组比一比,看谁画的最好,介绍得最准确,推荐一位同学展示、介绍。(学生画的登月图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自行讲解,锻炼学生的联想及表达能力,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五)研读赏析,激发兴趣。

1.、通过学习,我们对人类登月的全过程,已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呢?怎么理解呢?(用课本中的语言回答)

明确:阿姆斯特朗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这时对个人来讲确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2、请一位同学们朗读课文的第5段和第11段,其他同学在课本上标出含有数字的语句。思考:作者比较详细的列举一系列数字的作用是什么?并且还要精确到秒?

明确:

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主要体现了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同时也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作者以平实的语言记录了登月的过程,尽管没有过多的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的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赞叹。

(六)总结

人类第一次成功地探访月球转眼间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时光飞逝,时至今日,人类向宇宙迈进的步伐从没停止过,我相信同学们的梦想有朝一日定会实现。让我们共同祈祝人类的未来更加美好!

六六、、作作业业::根根据据下下面面的的情情境境,,展展开开想想像像,,写写一一段段不不少少于于二二百百字字的的短短文文。。

假假如如再再过过十十五五年年,,你你驾驾驶驶着着一一艘艘宇宇宙宙飞飞船船,,在在茫茫茫茫的的太太空空中中寻寻找找外外星星生生命命。。你你离离开开地地球球已已经经好好几几年年了了。。这这时时,,透透过过舷舷窗窗,,你你看看到到一一个个美美丽丽的的蓝蓝色色星星球球。。。。。。。。。。。。

2019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案精品教育.doc

2019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案精品教育.doc

(4)小心yìyì()(5)铁锹()(6)狭zhǎi () 2、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2)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3)飞船开始作减速飞行,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到达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 3、本文采用的是顺叙的方法,即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的顺序来叙述的方法,这样读者容易把握。登月的前前后后总共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请各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下每一阶段的主要内容。 (二)课内阅读 ①三名宇航员在舱内吃了晚饭。在发射后13小时30分开始平静地进入梦乡。地面站停止对他们发出指令,以免干扰他们的好梦。他们必须好好休息,因为要成功地进行登月飞行,没有良好的体力和精力是不行的。 ②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飞行。它飞过了月亮和地球距离的中间点,在19日晚上8点33分,又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这个引力的静止点在离月球28000公里的地方,月亮和地球在这一距离上引力平衡。从飞船上可以

看到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它发着美丽的银光,静静地悬在飞船的上方。 ③19日晚上9点32分,地面指挥中心发来呼叫。三个人急忙起身。这一天,他们应按计划登上月球。飞船开始作减速飞行,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到达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三个宇航员紧张地工作着,他们手握操纵杆,以防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就用手工操纵。还好,计算机发着正常的指令,飞船减慢到一定速度时,就自动作出停火的指令。7月20 日上午7点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换乘登月舱,并与地面指挥中心通了话。不久,登月舱和飞船脱离,飞船继续在绕月轨道上飞行,登月舱则开始降落,在椭圆形轨道上缓缓下降。 ④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登月的宇航员兴奋地向休斯敦地面中心报告:他们已经胜利着陆。休斯敦地面中心也高兴地祝贺他们的成功。 ⑤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11点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了月球。月面上到处是细小的颗粒,有点像地球的海滩。紧接着,奥尔德林也来到了月面。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1、这几个语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的依据是什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9月亮上的萍踪 说课稿汇编

月亮上的足迹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 (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的语言、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比喻的修辞手法等语言基础知识。 (3)培养学生速读课文的能力和自主阅读的习惯。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结合今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二号”探月卫星这一热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爱国主义的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1、本文的重点是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本文的难点是训练学生速读课文的能力和自主阅读的能力。 四、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年级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但还需引导学习。 注意力不够集中,思考不够深入等特点。 五、教学方法的设计 1、默读法与朗读法相结合。 2、问答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3、多媒体教学法。 六、教学环节设计 运用“版块式”教学思路,将教学环节主要分为: 导入、整体感知、精读和结课四版块。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快速阅读要点: (1)集中注意力,默读。(2)不回视,不逐字阅读。(3)抓住关键点阅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 把握文章思路。 时间:1969年7月 地点: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 人物: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

事件:人类首次成功登月全过程 顺序:时间顺序 高潮设计 登月前准备阶段(3-4) 升空飞行阶段(5-9) 登月全过程(3-16) 登月成功,完成探月任务阶段(10-13) 返航阶段(14-15) 总结登月过程 (三)精读课文 1、根据分段,结合登月过程图和多媒体的影像资料,对登月的过程进一步了解,掌握科学知识。 升空飞行的步骤:检查——点火——升空——绕地飞行——飞向月球——绕月飞行——升空——点火——火箭升空——飞行。 2、请同学们朗读自己觉得写的较好的段落或句子,在反复朗读中体味其中的语言美和蕴藏于语言中的情感态度。 (1)请同学们齐读第8自然段,这一段的描写很美。请同学们找出其中写的好的句子。 (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行使) “一叶孤舟”是什么意思?(像一片树叶一样大小的孤独的小船) 这里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更加形象生动。) 表现了怎样的情感价值?(在地面上高达百米的飞船在太空中却渺小如一叶孤舟,在这里表现出与浩瀚宇宙相比,人类的渺小。而人类探索月球的勇敢不屈的精神也在这里突出出来。) (2)“它以合适的角度进入地球大气层。” “‘阿波罗11号’飞船准确地溅落在预定的海域。”品味加线字的好处在哪里? 4、对本文的意义进行深入挖掘: 分析阿姆斯特朗“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这句话的内在涵义。 (四)结课延伸 结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思考:航天探险活动成功的因素有哪些?其意义何在?其中反映了怎样的航天精神?

初中语文公开课预习教案月亮上的足迹的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初中语文公开课预习教案《月亮上的足迹》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月亮上的足迹》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探究活动。 3、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4、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精心搭设“桥梁”把这一课过渡到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 三、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展示学生的小制作导入月亮的世界。 2、准备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词。 由学生诵读幻灯上关于月亮的诗歌。旨在营造良好气氛,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 月亮,自古以来,就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静谧的月光,时圆时方富有变化的月

形,激起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请说一句有月亮的诗,月亮在诗人们的描绘下是如此美好,现在我们就与航天英雄一起,到月亮上走一走,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四、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1、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⑴快速默读课文,获取重要信息,回答月亮课件上的问题。%1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 %1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第一次踏上月球? %1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 %1火箭名称和飞船分别叫什么? %1采用什么顺序记叙了什么过程? ⑵用上面的信息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思考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 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 ——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2、展示学生作品,培养动手能力和说话能力。

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9月亮上的足迹 说课稿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9月亮上的足迹说课稿

月亮上的足迹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 (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的语言、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比喻的修辞手法等语言基础知识。 (3)培养学生速读课文的能力和自主阅读的习惯。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结合今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二号”探月卫星这一热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爱国主义的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1、本文的重点是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本文的难点是训练学生速读课文的能力和自主阅读的能力。 四、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年级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但还需引导学习。 注意力不够集中,思考不够深入等特点。 五、教学方法的设计 1、默读法与朗读法相结合。 2、问答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3、多媒体教学法。

六、教学环节设计 运用“版块式”教学思路,将教学环节主要分为: 导入、整体感知、精读和结课四版块。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快速阅读要点: (1)集中注意力,默读。(2)不回视,不逐字阅读。(3)抓住关键点阅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 把握文章思路。 时间:1969年7月 地点: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 人物: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 事件:人类首次成功登月全过程 顺序:时间顺序 高潮设计 登月前准备阶段(3-4) 升空飞行阶段(5-9) 登月全过程(3-16) 登月成功,完成探月任务阶段(10-13) 返航阶段(14-15) 总结登月过程 (三)精读课文

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优秀教案

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优秀教案○教学目标 ① 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③ 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课前准备 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与月球方面的知识。 学生能够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神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能够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纪实报道、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文章所记 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楚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

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能够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①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飞船的登月资料图片,也能够用夜幕星空的画面导人新课。 ② 能够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歌导人。 总之,导人旨在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月球呢?现在幻想正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能够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 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考虑题,掌握文章大意。 ①自主学习 a、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登月全过程能够分为几个时期? 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看云识天气》说课稿-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看云识天气》说课稿-人教新课标版

《看云识天气》说课稿 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是反映自然世界的单元。共安排了五篇课文,其体裁、题材等丰富多样,主题集中,《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看云识天气》是科普说明文;《绿色蝈蝈》是观察随笔;《月亮上的足迹》是记叙文;《山市》是一篇文言文,总体上是继第三单元之后,以对自然界进行科学探索为内容组成。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课文思路清晰,层次清楚,能抓住云的特点来进行分类说明。文章语言优美,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把云写的生动形象,学习本文时,应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学以致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情分析 七年级新生经过小学学习,目前,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未能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在新学期要促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掌握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答题的模式。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这

情感态度目标: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重点难点 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的思路。(信息的筛选与提取) 2、语言的积累与运用。(修辞方法及作用) 教学思路: 新课改注重课文教学的整体性。首先,通过听读、自读、默读等方式,整体感知课文。其次,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拔,探究主要内容。最后,通过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这个作为重点安排。 教法学法: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自觉地探索精神,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特运用如下教法与学法来完成教学任务: 1.朗读法。本文虽是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描摹细致、用语准确,反复诵读中体会生动

月亮上的足迹

新密市实验初中七年级语文导学案(编号:19) 课题:《月亮上的足迹》课型:新授课主备人:文卫敏蒋晓霞 审核人:课时:1课时时间: 2011年11月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过程及意义。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学习重难点: 1、人类登月的过程及意义。 2、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 学练过程: 一、课堂导入 二、自学反馈 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 溅.落()铁锹.()摄.像()里程碑.()观测.( )海域.()故障.()轨.道() 2、快速阅读法。本文是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以明晰的时间线索将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先较快速度地默读,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再用简洁的语句梳理概括内容要点。 本文的题目“月亮上的足迹”是一个偏正短语,“月亮上”点明特定的。“足迹”既是指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时留下的脚印,更是指。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三、课堂助学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要求集中注意力默读,不回视。阅读中,勾画出下列字词,并利用工具书掌握其读音和意义。 1、登月全过程可以分几个阶段? 2、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过程按什么顺序来写? 3、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4、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四、合作探究1、为什么说人类第一次登月“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五、拓展延伸 1、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为什么? 2、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写一篇《我驾飞船登月》 3、课外阅读分析。 月球藏秘至今未解 月球透露出的种种信息正在告诉地球上的科学家,月亮上藏着很多秘密,至今人类尚不能解开。 月球什么为味儿?美国“阿波罗17号”宇航员吉恩·塞尔南在说到月球尘埃时说:“这是一件令人吃惊的事情,它们散发出一种火药爆炸后的硝烟气息!”月球尘埃看上去像皑皑白雪一样柔软,但却是一种奇异的粉末状。“阿波罗16号”宇航员约翰·扬说:“月球尘埃的味道并不十分糟糕,但很特别。”每个“阿波罗”宇航员都曾经闻到过月球尘埃的气味。月球尘埃是一种黏性物质,能粘在鞋子、手套和其他暴露的表面上。一旦宇航员摘下头盔和手套,他们就能闻到那股令人困惑不已的“月球味”。 宇航员得了“花粉热”。这一特殊的感觉,让“阿波罗17号”的宇航员杰克·舒米特成了首个被记载染上地外花粉热病例的宇航员。舒米特在数年后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说:“这种东西可以说是来无影去无踪。在首次太空行走后,我取下头盔,结果发现自己对月球尘埃有了一种强烈的反应。我的鼻骨开始肿胀起来,直到数小时后才慢慢消下去。” 不过其他宇航员却没有染上花粉热。对此,舒米特笑着说,他们只不过不想承认罢了。但令人吃惊的是,一旦被送回地球,月球尘埃就不带有任何气味。 月亮表面的环形山仿佛记载着特殊智慧的秘密。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执行过程中,宇航员曾拍下一些月面环形山的照片。照片透露了一个惊人的信息,环形山上分明有人工改造过的痕迹。例如在戈克莱纽斯环形山的内部有一个直角很规整,每个边长为25公里,同时在地面及环壁上,可以看出明显的整修痕迹。 月球传出的信号令人震惊。“阿波罗15号”宇航员斯科特和欧文踏上月球的土壤时,地面的联系人员十分吃惊地听到(同时录音机也录到)一个很长的哨声。随着声调的变化,哨声中传出了二十个字组成的一句重复多次的话。这来自月球的陌生的语言切断了宇航员同休斯敦的一切通讯联系。此事至今还是一个未解的谜。 月球是地外智能力量的根据地?“阿波罗”2号宇航员曾有过亲身体验。他们的登月舱当时突然坠落,结果地震记录仪竟记录到了持续15分钟的震荡声。如果月球是实心的,这声音只会持续1分钟。这说明月球可能是空心的。前苏联天体物理学家瓦希尼和晓巴科夫曾撰文道:“月球可能是外星人的产物。十五亿年来,它一直是他们的宇航站。月亮是空心的,在它荒漠的表面下存在着一个极为先进的文明。” 总结与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公开课教案:19、月亮上的足迹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公开课教案:19、月亮上 的足迹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①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②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③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二、教学重点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三、课前准备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学生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四、教学内容这是一篇纪实报道。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五、教学设计1、新课导入①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飞船的登月资料图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画面导人新课。②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歌导人。总之,导人旨在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

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①自主学习a.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b.本文写了一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c.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②合作探究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可以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2、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①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人体会。a.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7.b.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事?c.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d.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②合作探究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国旗,与尼克松总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结构体系()

教材介绍 七年级(上) 单元目标 单元提示 说课稿 致同学 教案 课件 课堂实录 单元一 1.在山的那边王家新 2.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3.生命生命杏林子 4.紫藤罗瀑布宗璞 5.童趣复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这就是我 单元二 6.理想流沙河 7.行道树(短文两篇之一) 晓风 8.第一次真好(短文两篇之二)周素珊 9.人生寓言周国平 9我的信念玛丽·居里10《论语》十则孔子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漫游语文世界 单元三 11春朱自清 12的冬天老舍 13山中访友汉荣 14秋天何其芳 15观沧海(古代诗词五首之一)操 15次北固山下(古代诗词五首之二)王湾 15钱塘湖春行(古代诗词五首之三)白居易 15西江月(古代诗词五首之四)辛弃疾 15天净沙·秋思(古代诗词五首之五)马致远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感受自然 单元四 16化石吟锋

17看云识天气 18绿色蝈蝈法布尔 19月亮上的足迹朱长超 20山市蒲松龄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探索月球奥秘 单元五 21风筝鲁迅 22羚羊木雕之路 23散步莫怀戚 24金色花(诗两首之一)泰戈尔 24纸船寄母亲(诗两首之二)冰心 25咏雪(《世说新语》两则之一)义庆 25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两则之二)义庆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我爱我家 单元六 26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27天山的街市(郭沫若诗两首之一) 27静夜(郭沫若诗两首之二) 28女娲造人袁珂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金波 30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寓言四则之一) 30蚊子和狮子(寓言四则之二) 30智子疑邻(寓言四则之三) 30塞翁失马(寓言四则之四)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追寻人类起源 七年级(下) 单元目标 单元提示 说课稿 致同学 教案 课件 课堂实录 单元一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2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

初一上册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三篇

初一上册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三篇 【导语】《月亮上的足迹》一文是新教材初一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从教材编写角度来说,这一单元反映的是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其设置目的主要是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在规定时间内读完全文,并能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要点。 2.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3.激发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培养起足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教学方法

1.快速阅读法。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先让学生较快速度地默读,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再用简洁的语句梳理概括内容要点。 2.讲读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和月亮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吗?对,是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呀,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明月,总会引起无穷的遐想,幻想有朝一日能飞上月宫。如今,幻想已经变为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神往以久的月球。现在,就让我们与航天英雄一起,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吧…… 二、检查预习 1、听写下列字词:(共10个) 指令海域畅谈神往里程碑观测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 2、解释下列词语:(共5个) ①畅谈:尽情地谈。 ②昂首挺立:抬起头笔直地站着。 ③遥遥在望: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④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即,靠近,接触。 ⑤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3、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的? 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 4、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第一次踏上月球?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 三、速读课文,筛选信息 1、默读课文,概括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明确: ①地球和月亮的距离可望而不可即。

金色花说课稿

《金色花》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们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诗两首》之《金色花》。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七年级上册是根据生活内容编排单元的。第五单元的主题是“家庭和亲情”,《金色花》是一首表现母爱诗歌的名篇,作者泰戈尔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的诗歌清新自然,想象丰富,语言秀丽。本课时只讲授《金色花》,而后一首冰心的《纸船》则让学生课后比较阅读。 《金色花》用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而又稍带顽皮地与妈妈嬉戏的心理,含蓄地表达了孩子与妈妈难舍难分的感情,体现了人间最圣洁的母子之情。 学习诗中奇特的想象不仅使学生了解诗歌的特点,也为区别下个单元《郭沫若诗两首》中“想象”与“联想”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说学生 七年级的学生也许知道泰戈尔,但对他的生平与思想了解不多,他们虽然读过一些文学作品,但对外国诗歌接触较少,很需要这方面的文学修养。这首诗它是反映儿童内心世界的,也正是学生自己内心的感受,所以他们不但有交流和倾诉的欲望,更有参与活动的热情。 三、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以及本教材的地位、作用,结合实际,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和能力目标:熟读背诵诗歌,理解诗中所表达的亲情。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朗诵技巧,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月亮上的足迹》原文课文

《月亮上的足迹》原文课文 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虽说是近邻,它却在离地球和人类38万公里的轨道上绕着地球运行不息,永远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即。 然而,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块新的里程碑。 这一年的7月16日,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火箭发射架上,“土星5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它将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进入太空。地面服务人员已经为它的三级燃料罐加满了燃料,第一级火箭中加进了煤油,第二级和第三级中加进了液氧液氢。 飞船的指令长阿姆斯特朗、指令舱驾驶员科林斯和登月舱驾驶员奥尔德林在宇航中心的食堂里吃了早饭,穿上了宇航服。一个伟大的时刻来到了,他们就要踏上探索月球的征程。 他们同前来送行的人们—一道别。这将是人类进行的距离最遥远的一次旅行。他们健步来到发射架下,乘上电梯,来到指令舱前,进入狭小的指令舱。 地勤人员对火箭作了极为仔细的检查,证明一切正常。指挥中心发出点火指令后,计算机开始自动工作。自动点火装置点燃了点火器,“土星5号”开始发出隆隆的声音,大地剧 烈地震动起来,火箭缓缓上升,不断加速。三位宇航员躺在舱内,观察着各种仪表的读数。此时,他们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那是由于火箭的加速而引起的超量力。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自动脱落,火箭继续上升。当达到182公里高度时,第二级火箭自动脱落,速度达到每秒68公里。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此时,“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每秒7.67公里。 飞船进入预定的轨道后,先绕着地球飞行,以观测它是否正常,能否向月球飞行。根据飞行状况的测定,休斯敦地面指挥中心发出了向月球进军的指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观测、畅谈、里程碑、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等词语。 2.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 水平目标 1.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2.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并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德育目标 1.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分析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对登月技术的理解;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教学方法 1.快速阅读法。 2.延伸拓展法。通过人类登月的视频,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探索太空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假如有人问你:“你知道什么动物飞得最高吗?”很多 人肯定会回答:鹰飞得最高!那么假如有人告诉你鹰飞上了月亮,你 会相信吗? 1969年7月20日,一个叫阿姆斯特朗的美国人就向全人类报告

了一条消息:鹰已经飞上了月球。当时的人都确信这是事实。为什么呢?因为阿姆斯特朗说得不是一只普通的鹰,而是美国的“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地球上十几亿人通过电视实况转播,亲眼目睹了阿姆斯特朗和他的同伴从飞船缓缓踏上月球的情景,见证了这个伟大的历史时刻。 大家想了解这次登月的全过程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观赏《月亮上的足迹》。 二、新授课 1、抢答热身 同学们,请大家拿出老师课前发给你们的导学案,我们先来实行一次抢答赛。看看哪一组表现最棒!(幻灯出示抢答内容)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时、地、人、事)。 登陆的全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明确:准备、升空、登月、返航。 宇航员登上月球后都做了哪些事情? 明确: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采集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登月纪念碑,安装各种仪器实行科学探测,插上美国国旗,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教师小结:通过抢答,老师看到同学们课前预习的很充分,同时也看到了同学们的热情,相信在这么认真的预习下,后面的环节同学们一定会有更加出色的表现,老师很期待!

19. 月亮上的足迹 说课稿七年级语文说课稿

19.月亮上的足迹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月亮上的足迹》。根据我校的课题实验的指导思想,针对所任七年级一班学生的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学法及教学过程等。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月亮上的足迹》是人教课标版教材第四单元第19课。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与科学知识有关,学习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本课所讲的内容是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过程,目前,我国的航天事业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从1970年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到2003年我国将第一名航天员送上太空,再到今年9月29日“天宫一号”发射成功,每一次的发射都激发着每位中国人的爱国之心,所以学习这篇课文很具有现实意义,更能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观测、畅谈、里程碑、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等词语。 2.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2.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并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内容要点。情感目标: 1.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本文的重点是理清文章思路,分析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2、本文的难点是对登月技术的理解;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四、说教学对象 初一年级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但还需引导学习。

注意力不够集中,思考不够深入等特点。 五、说教学方法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快速阅读法。本文是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以明晰的时间线索将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先让学生较快速度地默读,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再用简洁的语句梳理概括内容要点。 2.拓展延伸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探索太空的兴趣。 3.自主—合作—探究法。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合作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4、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师的备课和上课,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果。 六、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七、说教学过程 运用“版块式”教学思路,将教学环节主要分为: “导入”、“快速阅读,概括要点”、“精读课文,研讨细节”、“拓展延伸”和“课题小结”五版块。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3分钟) 我将用多媒体显示月球地貌、宇宙飞船探访太空的的资料,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珍贵的资料是怎么得来的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快速阅读,概括要点(20分钟) 快速阅读要点:①集中注意力,默读。②不回视,不逐字阅读。③抓住关键点阅读。 (1)阅读中,勾画出生字、词,并利用工具书掌握其读音和意义。(2)在文中筛选圈点出表示时间的短语,思考两个问题:

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教案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教案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教 案文本)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 能用“浏览”的形式,快速从文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了解事情的始末。 2、过程与方法: 组成合作小组,课外查找人类登月的资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人类征服其他星球的大无畏精神,体会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无悔付出的那份崇高和神圣。 【教学建议】 1、浏览课文,根据文章明确的时间提示,用表格的形式简略纪录阿姆斯特朗等三人的登月始末。

时间事件1969年7月16日“土星5号”火箭把飞船“阿波罗11号”成功送入预定轨道。19日晚8点3分飞船飞过月球和地球的中和点。19日晚9点32分飞船作减速运动,准备登月。20日上午7点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换乘登月舱,飞船与登月舱脱离。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降落在月球上。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舱门。21日上午11点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21日下午1点56分停止作业,从月球返回登月舱。22日上午0点15分开始准备升到一定的绕月轨道,与飞船对接。22日上午6点35分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25日凌晨1点35分8秒以合适的角度进入大气层。圆满完成登月计划。2、这篇文章以时间为序,完整地记录了人类首次伟大的登月经过。作为本次登月任务的执行者,我们很有必要分析他们的精神境界。我们可以通过评价的形式,去体会本次登月任务的意义,感受三位宇航员的崇高。 供参考的问题设计: ⑴读文章结尾,你是如何理解阿姆斯特朗所说的话的?

月亮上的足迹说课稿

月亮上的足迹说课稿 一、学习内容及重点、难点 《月亮上的足迹》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登月成功所表现出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这篇记叙文将记叙的要素交代得清清楚楚。训练学生速读能力,准确地概括课文内容的要点是本文的学习重点。同时要通过对本文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想像能力,这是本文的教学目的。 二、学习对象分析 我们的学生虽然不具备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但是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有较强的求知欲望,爱动手、动脑,缺点是思考不够深入。同时,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初一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上网的操作方法。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让学生通过网络寻找学习伙伴,分组学习,通过课堂讨论达到知识互补,形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学习媒体设计 考虑互联网知识良莠不齐,学生上网自控能力较差,因此,本课采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和Internet有机结合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浏览局域网了解信息,利用超级链接登陆教师申请的BBS站点上交流思想。课前,利用Flash制作网站《月亮上的足迹》,将教学中要利用的网上信息和相关的网站在我的个人网站上链接好,以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眼界。教师组织学生展示学习所得,并通过BBS发表自己的想法。在课堂教学中,网络只是学生学习的工具或媒体,学生通过网络浏览信息,进行交流,不断融入自己的思想观念,分析问题,探究解决问题。 四、学习过程设计(设计思想及网络环境运用分析) (一)新课导入,资源共享,成果展示 (成果汇报)展示学生网上搜集的关于月亮的文化知识,引入月亮的世界。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 把学生引入学习主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二)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1、(自主学习)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学生可将自学成果发表在BBS论坛中,教师及时点评总结。将传统的师生之间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场所。 学生可以提出疑问,教师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学生可以到网上查询相关的内容,然后进行交流,互通有无,增长见识,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2、(你说我说大家说)展示学生作品,培养动手能力和说话能力。 (1)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作简要说明。 (2)四人小组比一比,看谁画的最好,介绍得最准确,推荐一位同学展示、介绍。 (学生画的登月图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自行讲解,锻炼学生的联想及表达能力,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三)研读赏析,激发兴趣。 (1)看登月的实况录像。 (2)说说看到这一场景的感受。 (以直观的方式进一步感知人类登月的过程,激起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谈感受,学生的思想感情受到陶冶。) (四)拓展延伸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简案)

七年级上册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结合信息技术,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2.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并能准确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的能力。 德育目标 1.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喜悦之情。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对登月技术的理解;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纪实报道。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嫦娥奔月视频,表明古人对神秘月球的无限向往。展示图片重温登月时刻, 开始神秘的登月之旅!

二、新授课。 1、抢答热身篇:①跳读课文,获取重要信息。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自主学习篇:①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了解登月的事件进展。同时明确为什么作者将时间精确到秒。展示并播放登月轨迹图,了解登月的科学知识。②登月过程的四个阶段。展示图片。③宇航员登月后做的几件事?播放登月视频。 3、重点研读篇:人类登月的意义。 4、美点寻踪篇:选文本中的两三美句,结合恰当的图片进行赏析,进而从中了解本文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特点。 例:“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行驶”…… “‘土星5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 5、拓展延伸篇:通过图片、动画展示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课外探讨篇:创设情境,布置作业——你对月球知多少? 四、结语。 ●板书设计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作者:————————————————————————————————日期: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观测、畅谈、里程碑、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等词语。 (2)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2)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并准确全面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科学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梳理登月事件的全过程,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三、教学难点 理解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的伟大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 1.快速阅读法。本文是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以明晰的时间线索将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先让学生较快速度地默读,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再用简洁的语言梳理概括内容要点。 2.延伸拓展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就关于报道人类登月的文章如自读课本中的《登陆月球》进行对比阅读,充实有关细节,培养探索太空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月球地貌、宇宙飞船探访太空的的资料) (教师简要解说图片内容)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珍贵的资料是怎么得来的吗?对,是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拍摄的。那么,你们想了解人类首次成功踏上月球的全过程吗?让我们一起学习朱长超的《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课件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07中文B班张兰兰074030142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2、培养速读课文、准确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的能力;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方法; 3、感受科技魅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培养速读课文、准确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的能力;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速读课文和叙事方法的学习 四、教学方法 快速阅读法和解读法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下晚自习后,同学们走在回家或回宿舍的路上,抬头仰望天空,你看到了什么?(漆黑一片、星星、星宿或星座、月亮)说道月亮啊,我们都知道,古往今来,月始终是文人笔下的宠儿;同学们能吟诵几句有关月的诗句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等等)中国古代有一个传说与月有关,同学们知道吗?(“嫦娥奔月”的故事:美丽的嫦娥是射下九个太阳的英雄羿的妻子,她因为偷吃了长生不老丹就飞进了月宫。她住在广寒宫里,捣药的玉兔和砍伐桂树的吴刚陪伴着她。嫦娥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就会步出广寒宫,遥望人间。)这个美丽的传说反映了人类对月球构造的一种非常朦胧的认识,也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登月向往。在今天这个向往已经变成现实,现在就让我们在朱长超《月亮上的足迹》的引领下去重温那人类梦想实现的一刻。 (二)作者介绍 朱长超,1944年生,记者、作家。主要作品有《科技革命的步伐》、《思维的历程》等。(了解,不用记笔记) (三)初步感知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要求集中注意力默读,不回视。阅读中,勾画出下列字词,并掌握其读音和意义。 1、字词: 观测: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 可望不可即(jí):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即,靠近,接近。 里程碑:比喻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昂(áng)首挺立:形容高高地直立着,很庄重、很威严的样子。(仰着头笔直的立着) 遥遥在望: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征程:征途 溅(jiàn)落:重物从高空落入江河湖海中,特指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返回地球时,按预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