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职能力进阶式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现代装备制造专业群为例

高职能力进阶式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现代装备制造专业群为例

高职能力进阶式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现代装备制造专业群为例
高职能力进阶式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现代装备制造专业群为例

(上接第288页)

果。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M].6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薛志纯,余慎之,袁洁英.高等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张建国.《高等应用数学》定积分的教学探索[J].价值工程,2011(27).

职业教育

高职能力进阶式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以现代装备制造专业群为例

曾德江鲍仲辅(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摘要:文章分析了广东产业升级对现代装备制造业人才的需求,根据现代装备制造专业群职业岗位能力、知识、素质等要求,以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为依据,开发出由六大课程模块组成的能力进阶式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较好实现了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递进提升,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现代装备制造业能力进阶课程体系

1概述

广东产业升级转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成套和技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目前产业结构已从劳动密集、技能密集型转换成技术密集型和创新密集型。发展高端现代装备制造业需要大量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技术技能人才。然而广东省目前的各类院校培养出来的现代装备业制造人才,相对于需求规模巨大的制造业竟是杯水车薪。作为高职院校应自觉承担起服务区域经济和现代产业体系为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2现代装备制造专业群能力进阶培养目标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广东省产业升级转型为契机,打造了由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数控技术三个专业组成现代装备制造专业群,三个专业分别适应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链的不同链条人才需求,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现代装备零部件设计与改造技术技能型人才,数控技术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现代装备零部件加工与装配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现代装备装调与维修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现代装备制造专业群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以能力进阶为核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1“能力进阶”的内涵

能力进阶是指遵循高职学生的认知与职业能力成长规律,按照岗位需求和技术活动的全过程,将职业能力的递增在学习与实践中逐步培养的过程,能力按培养过程分为表识能力、工具性能力、系统性能力及设计能力四个层级[1]。

①表识能力。是作为“入职者”需要达到的能力水平,主要培养学生认知能力。

②工具性的能力。是职业能力形成和提高的过程中基本工具、信息处理及应用能力,主要培养学生完成规范操作与工具应用的能力。

③系统性能力。是学生立足实际工作环境和生产过程,独立完成常规工作的能力,重在培养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及处理简单现场突发问题的能力。

④设计能力。这里的设计能力是广义的设计能力,是指学生在胜任岗位工作的基础上,能及时学习吸收行业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更好地适应设备更新改造与提升能力,重在培养学生融会贯通各种知识与技能解决各种问题及综合技术应用能力。

2.2现代装备制造专业群能力进阶培养目标

由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数控技术三个专业组成现代装备制造专业群,分别适应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链的不同链条,因此专业群的三个专业能力培养目标各不相同,在进行现代装备制造专业群课程体系开发时,依据和国家专业群各岗位职业能力国家及行业标准,确定了现代装备制造专业群岗位能力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表1为现代装备制造专业群岗位能力培养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对应表。

3能力进阶式课程体系的构建

3.1能力进阶式课程体系开发思路

在开展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以现代装备制造专业群学生未来5年从事职业岗位群和人才培养目标作为分析基础,依据岗位群从事的工作项目任务和技术活动的全过程,分析其所需职业能力和获得职业能力所需知识,同时引入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要求,融入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由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符合职业岗位能力需要的进阶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图1所示是现代装备制造专业群三个专业毕业生5年的职业生涯成长路径及从事的岗位。

发展岗位

(中级3 ̄5年)

发展岗位

(初级2 ̄3年)

入职岗位

(1 ̄2年)

实习岗位实习生实习生实习生实习生表识能力

现代装备技

术支持与管

理岗位

现代装备安

装、调式与维

修岗位

现代装备零

部件制造加

工岗位

现代装备零

部件设计开

发岗位

岗位层级现代装备制造专业群主要岗位职业发展路径能力层级

工具性能力

设备管理员

装配员/测试员

操作员

绘图员

设计技术员工艺技术员机电技术员客服员/销售员系统性能

设计能力

客户经理

机电工程师

工艺工程师

设计工程师

图1现代装备制造专业群职业成长路径及岗位层级

289

职业教育

3.2现代装备制造专业群能力进阶式课程体系的构建

现代装备制造专业群进阶式课程体系的构建则是根据岗位群的工作过程及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分析从事相关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和职业能力标准,并以职业能力成长递进规律来序化课程,形成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及素质相结合的“能力进阶式”课程体系。现代装备制造专业群

能力进阶式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2]。

能力进阶式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职业能力递进提升与职业素质递进提升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课程包括:专业基础技术技能课、综合技术技能课、专项技术技能课、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自主学习课程等类型。

公共基础课重在培养学生基本职业素质,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公共选修课作为进一步提升作为准员工所需的职业素质培养;自主学习课则重在培养科技创新能力及作为新员工职业素质,这三类课程呈递进关系将整个职业素质教育贯穿在学习的全过程。

专业基础技术技能课为综合技术技能课和专项技术技能课学习打基础,课程学习可获得职业岗位的表识能力和工具性能力,同时为岗位迁移奠定基础;综合技术技能课重在培养职业岗位基本技术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专项技术技能课奠定基础,课程学习可获得工具性和系统性能力;专项技术技能课重在培养职业岗位的专项技术和技能,服务于就业,可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课程学习可获得系统性和设计能力。这三类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呈递进关系,与职业素质课程一起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综合能力。

4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进阶式课程体系的开发

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链的不同链条对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不同,机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现代装备零部件设计与改造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现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论述进阶式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践。

4.1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思路

现代装备制造专业群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数控技术专业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层级1表识能力1.认识设计岗位主要工作内容和流程2.了解目前常用的设计方法和工具3.具有识读各种简单的设计技术文件能力1.认识制造岗位主要工作内容和流程2.了解目前常用的制造工艺和装备3.具有识读工艺文件并操作常用工装能力1.认识安装调试岗位工作内容和流程2.了解目前常用装调方法和工具3.具有识读相关技术文件和检查报告能力层级2

工具性能力

1.具有对简单零件绘制图纸并三维建模能力2.具有借助相关计算工具对简单零件的结构进行强度校核能力3.具有借助手册为设备选配标准零部件能力

1.具有独立操作常用数控加工设备并保证加工精度能力

2.具有借助相关计算工具计算各种加工的工艺参数能力3.具有在他人指导下

编制简单零件工艺规程能力

1.具有使用各种装调工具和仪器并识读相关数据能力

2.具有借助相关工具诊断简单故障能力

3.具有在他人指导下完成中小型数控装备和调试工作能力

层级3系统性能力1.具有独立完成零部件设计校核能力

2.具有借助数字样机工具仿真分析装备工作性能的能力3.具有依据工况和工作要求的变化对装备设计改造能力1.具有独立编写加工程序并实现加工能力

2.具有借助相关计算工具和手册优化工艺参数能力

3.具有按照加工的特殊需要设计简单的工装设备能力

1.具有独立装调中小型数控设备并保证性能能力

2.具有借助各种工具对数控装备的典型故障加以诊断能力3.具有制定合理的维修计划与实施能力层级4设计能力1.具有中小型设备的结构设计能力2.具有协作实现装备的机、

电、液、气一体化设计能力

3.具有编制完整的设计技术文件能力1.具有独立编写与加工复杂零件及保证质量能力2.具有工艺过程优化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能力3.具有设计专用工装能力1.具有掌握最新的检测方法和工具能力2.具有对数控设备进行检测并编写技术文件能力3.具有诊断并维修数控设备的各种典型故障能力专业培养目标1.能胜任现代装备设计及

管理、设备仿真分析、技术管理等岗位。2.主要从事现代装备设计、设备仿真分析及技术支持等工作

1.能胜任数控加工设备的

操作、工艺制订、编程及管理等岗位。2.主要从事数控设备的操作、工艺的编制与优化、数控编程及企业生产管理等工作1.能胜任数控设备改造、

安装与调试、维修保养及管理等岗位。2.主要从事数控设备安装与调试、维修、技术支持等工作

能力进阶培养目标

表1

现代装备制造专业群能力进阶培养目标

公共基础课大学英语思政课计算机基础

专业基础技术技能课程

学生基本素质养成

(能力1-2级)

(能力2-3级)

准员工

职业素质形成

综合技术技能课程

公共选修课经济与管理类文化与历史等

职业能力递进提升

职业素质递进提升

自主学习课程

技能竞赛社会实践活动课外科技活动

专项技术技能课程

新员工

职业素质形成

(能力4级)

现代装备制造专业群岗位需求调研

现代装备制造业岗位群职业能力分析

现代装备制造业岗位群职业能力标准

图2现代装备制造专业群课程体系

290

广东产业升级与转型过程中,

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急需大量掌握现代装备制造设计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能准确的抓住时代的赋予机遇,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在能力进阶式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过程中,注重加强校企合作,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作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指导和参与专业建设。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以现代装备设计、设备仿真分析、技术支持及管理三大职业岗位群的岗位能力、知识、素质要求,构建进阶式课程体系形成了职业能力递进

提升和职业素质递进提升相互渗透和融合的六大课程模

块。

4.2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与实践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进阶式课程体系由六大课程模块组成,表2为能力层级与课程模块对应表,图3所示为依据六大课程模块开发的专业能力进阶式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技术技能课程模块主要掌握常用的设计方法与工具使用,能识读与绘制简单机械装备技术文件。综合技术技能课程模块要求掌握CAD软件和技术手册的使用,掌握简单装备零部件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技术。专项技术技能课程模块要求掌

握小型专机的设计与技术资料的撰写

工作。

能力进阶式课程体系自2011年实施以来,已有54名学生走向工作岗

位,经过相关毕业生数据统计专业对口率达到了62.5%,专业对口学生大

多从事机械制图员、机械设计技术员、技术支持等岗位。5结束语实践证明现代装备制造专业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以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为依

据,按专业群职业岗位所需的的知识、能力、素质开发和实施了能力进阶式课程体系,培养出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岗位任职能力和职业素养,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获得

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鲍仲辅,曾德江,高职现代装备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能力的研究———进阶式职业能力模型的构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3):246-248.

[2]刘宏伟,隋秀梅,王晓东.数控技术专业“岗位能力渐进式”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11(35):19-21.

[3]孙丽丽.“工学交替、能力进阶式”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3(04).

基金项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2-2013年度科研规划项目

“广东产业升级下现代装备制造专业群能力进阶式课程体系的研究与

实践”(项目编号:205723);2012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一般课题“广东产业升级下高职现代装备设计与制造专业进阶式职业能力标准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DGZ12Y051);2012年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重点教研课题“现代装备设计与制造专业能力进阶式等级标准开发与实践”(项目编号:JY2012-04);2013年广东省高职教育机械制造类专业教职委项目“广东产业升级下机械装备制造业紧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Z201339B)。

作者简介:

曾德江(1965-),女,广东揭阳人,硕士,副教授,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从事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设计、高职课程开发研究及理论、教学管理工作。

鲍仲辅(1984-),男,安徽合肥人,硕士,讲师,从事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和数字样机技术研究和教学工作。

职业教育

能力层级设计能力(4级)系统性能力/工具性能力(3/2级)工具性能力/表识能力(2/1级)专业课程模块专项技术技能课综合技术技能课专业基础技术技能课对应课程钣金工艺

工艺装备设计

创新思维与训练自动机与自动线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机电装备控制技术

机械设计工程力学人机工程学CAD软件应用数字样机技术

机械制造技术

液压与气动技术

机械制图

高等数学金工实习电工电子技术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职业素质课程模块公共基

础课

公共选修课

自主学习

课程对应课程职业规划

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体育与健康

经济与管理类课程

人文历史类课程竞技类课程

技能竞赛社会实践课外科技活动表2机械设计与制造能力层级与专业课程模块对应表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职业规划思政课体育与健康

机械制图金工实习高等数学电工电子技术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学生基本素质养成

(能力1-2级)

(能力2-3级)

准员工职业素质形成

机械设计工程力学人机工程学CAD软件应用数字样机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

公共选修课经济与管理类文化与历史类

职业素质递进提升

职业能力递进提升

自主学习课程技能竞赛社会实践活动课外科技

活动

钣金工艺工艺装备设计自动机与自动线创新思维与训练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电装备控制技术

新员工职业素质形成

(能力4级)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岗位需

求调研

机械设计与制

造岗位群职业能力分析

机械设计与制造岗位群职业能力标准

图3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

291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陈柳艳 摘要: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是系统工程,课程体系改革要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从课程综合化、模块化、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改革与考核评价方法改革等方面采进行。本文结合学院实际工作对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系统的思考及研究。 关键词: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一、关于离职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目标定位是最重要的,它直接关系课程体系改革的方向性问题。影响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与实施、考核方式等的改革。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输送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从人才培养方案说,课程体系定位应与人才培养下作目标相一致。我同高职教育的基本H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要有一技之长.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传统的技术型人才已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要的适应性,多元性的要求。在今天很多岗位消失得很快,越来越多的丁作岗位需要宽厚的理论基础与较高的操作技能,也就是我们的教育要保证使受教育者以宽厚的基础与实力去迎接多元化、快速发展的世界。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技能要有可迁移性,可延续性。 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要与此相匹配一因此.如何使学生能理解并提高专业群、职业群的知识能力。使课程的框架臣宽、更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是课程体系改革应该考虑的问题。在课程改革目标选择上。既要让学生掌握较强的实践技术能力,满足行业、企业的需要。

又应该考虑学生的职业生涯的发展、职业素质的养成,使学生有较强的就业弹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同家对高职教育提出了必须坚持内涵发展的道路.要努力抓好实践教学、基础课两个课程系统的建设,课程体系改革要实现: 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性。以职业能力作为课程的主线,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 注重学生人文素养、职业素养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有很强的技术操作能力.也要有良好的素质和职业道德。高职教育培养的不是片面的“职业人”,而是完整的“社会人”。 二、高职课程体系改革内容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建设时,首先要开展科学、有效的市场调研.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把社会产业结构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作为确定课程体系的依据。职业教育的课程从工作任务出发。关注工作过程系统。课程体系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兼顾公共基础等人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确定、整合课程内容。 (二)按照模块化、综合化的结构建构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除了选择教学的内容.还有一个是教学内容如何序化、结构化的问题。传统的学科课程结构体系割断学科的联系,难以形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综合能力。模块化教学有效地避免了课程内容之间的交叉重叠,教学的目的性强,使教育教学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建市模块课程体系,依据真实T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整合序化

浅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

浅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本文作者从工作实际出发,阐述了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内容,以及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申报、管理、检查评估与验收方法。 关键词:高职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是高职院校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作为高职院校,只有通过不断地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建立课程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等手段,建立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课程体系,才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及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以现代人才观和课程观为依据,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改革为动力,全面审视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建设目标,通过调整归并、增删取舍、综合开发、探索创新等方式和手段,优化课程体系和内容体系,从而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1、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的原则。各专业教学计划中所设置的课程要与就业目标直接挂钩,能清晰地体现出就业方向和工作必需的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与就业目标有益而无关的课程,可开可不开的不开,可讲可不讲的内容少讲。使得课程设置精减实用,目标明确。 2、以专业目标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形成为本位的原则。专业培养目标应以人才规格分析为前提,课程设置应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主线。人才规格分析形成的能力模块,是课程设置模块的重要依据,在课程模块对应能力模块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尽量减少和弱化与能力无关的课目,大力强化能力培养。 3、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标准为尺度的原则。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中心,建立有利于能力形成,特色鲜明的实践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有别于本科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标志。实践课程体系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衡量教学效果的尺度是国家制定的行业职业标准。因此,实践课程体系应与国家(乃至国际)行业标准紧密接轨。各专业应以职业标准中包括的素养、知识、技能要求为依据,制定出培训项目明确详尽,培养过程严格有序的实践课程体系,并通过这一体系,为学生提供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使之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谈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一)

谈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一)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因此,应充分明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剖析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提出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彻底打破了毕业生就业由国家“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形成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体制,出现了“双向选择找市场,立足市场靠竞争,竞争制胜靠实力”的局面,大学生无疑将面临新的更大的挑战和考验。一边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一边是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供给与需求严重脱节。刚毕业的大学生因其尚未具备适应社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心态,对于“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的职业发展如何?”等问题没有明确的认识。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市场竞争的激烈,学生在大学阶段迫切需要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职业能力的定义 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包括自我管理能力、工作胜任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社交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具体包括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职业道德、择业心理素质、就业法律知识、求职技巧等方面,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应注重以学生为本。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 培养与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应以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为切入点,进而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特性和潜在优势,能对自身价值进行准确定位,从而避免在择业过程中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眼高手低、盲目就业的现象。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增强社会竞争力传统的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强调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共性的发展,忽略学生个性的发挥,因而造成大量高文凭、低能力的“人才”充斥企业,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同时导致学生缺乏适应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结合自身特点掌握知识与能力,提高素质,有利于充分发掘学生的自我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利于加强与企业的衔接,缩短职业适应期职业能力培养应建立在企业需求的基础之上,根据企业、人才市场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设计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建立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训双轮驱动的教育教学机制,从而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有效缩短学生步入社会的职业适应期。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合理安排时间,增强学习效能使高职院校学生具备正确的择业观应成为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加强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可以使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择业观,正确定位,根据社会及企业需求,更加客观科学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合理安排在校的学习时间、学习资源,增强学习效能,实现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有效缩短从“校园人”到“职业人”转变的时间,实现大学生的成功就业与职业、事业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实践的主要问题 学校的重视程度尚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尚待解决随着劳动力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培养越来越重要。有关部门曾针对“在求职过程中,最困扰毕业生的是什么”的问题做过调查统计,在十项因素中排在前五位的是:就业指导不够,对社会缺乏了解,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标准

摘要:高职的课程标准建设是高职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文章从课程标准的内涵和课程标准建设的意义入手,探讨如何进行课程标准建设和建设要点。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建设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提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1)由此可见,高职的课程标准建设是高职教育改革中的关键问题,也是一个焦点问题!它是高职院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内涵建设整体水平,促进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一、课程标准的内涵何谓标准?在汉语词典里的意思是“衡量事物的准则”,那么何谓高职教育的课程标准呢?针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特殊性,高职课程标准可以理解为各各院校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规定课程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要求及过程等的为课程教学提供指导的文件。课程标准是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化,是规范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涵:(一)内容标准内容标准里包含了课程的学习任务与学习内容。学习任务是学习领域课程的基础。它是在每个学习情境下,设计的要学生完成的基本工作任务。学习内容是为完成学习任务,课程应讲授的具体知识与技能。简单地说内容标准就是说明“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二)考核标准考核标准里包含了学习目标和考核评价。学习目标简单地说就是明确学生在经过学习以后应该“知道什么”和“会做什么”,还有学生要“学到什么程度”,老师要“教到什么程度”,是指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考核评价也就是“考什么?怎么考?”,对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提出“质”与“量”的考核标准,并提出相应的考核方式。(三)教学指导教学指导包括了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根据内容标准与考核标准要求,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条件,科学设计学习情境,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二、课程标准建设的意义(一)有章可循课程教学应该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程序、有内容的活动。(2)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是教与学的主要指导依据。课程标准科学合理,才有可能完成课程的教学内容并达成教学目标。教学改革离不开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首先要从课程标准建设入手。因此,课程标准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的关键问题。进行课程标准建设是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的必要过程。正如管理的逻辑过程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一样,课程标准的建设包含了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整个逻辑过程,从之前的策划与设计,到教学的组织设计,到教师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应用和最终教学质量的检查监控。(三)与行业企业零距离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课程标准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是把工作任务的要求课程化,把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课程化,使学生达到职业岗位素质能力要求。基于此,与行业企业零距离的课程标准建设势在必行。三、如何进行课程标准建设(一)精准的课程定位好的课程标准建立在精准的课程定位基础上,而精准的课程定位的前提是对课程开发过程的了解,对典型工作任务如何转换为此门学习领域课程的了解。在制定课程标准之前,首先要了解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要求,典型工作任务来明确课程的性质,弄清本门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简练的语言对该课程的性质、典型工作任务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等进行总体描述。其中,课程性质要说明该课程在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案设计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案 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1.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内容 (1)使学生获得实践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并活跃学生的思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进而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修正、拓展和创新。 (2)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技能,使学生具有从事某一行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实践能力;二是职业素质;三是创业能力;四是职业资格证书。 (3)增强实践情感和实践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意识,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坚忍不拔的工作作风,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2. 调整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为模块进行构建。 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时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中心,同时考虑职业素质教育,体现高职教育特点。 大力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逐步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培养内容的衔接和互通,制定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学籍管理制度。 3. 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教学目标,贯彻“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理念,制定以实训为主体、理论课程依附于实践课程的专业培养计划。

课程设置要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内容应尽量覆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将学生技能鉴定与学校教学考核结合起来,既可让教学考核保持职业性方向,又可避免重复考核。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文化程度和就业的需要,调整文化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多层次目标。 4. 制定专业技能规范 根据专业培养方案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提出系统的技能训练要求并规定必须完成或选择完成的内容。 5. 修订实践教学计划 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重新修订实践教学计划,使其更具科学性、可操作性,注重实效性。 要避免重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而轻实践教学质量的倾向。文科专业在编写实践教学计划时更要注意。 6. 制定实践课程标准 实践课程标准应对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目的要求、时间(课时)安排、教学形式和手段、教学所需设施条件、考核办法等做出明确规定。包括实验、综合性实训、课程设计、技能训练、实习、毕业设计、社会调查等各种教学形式。 各系部在制定实践课程标准时注意各课程内容的优化配合,避免重复或脱节;增加实训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实习的比重,使实践课真正发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作用。每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均应有配套的实践指导书。 7. 组织机构 学院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制定学院的实践教学总体目标和规划,审核和批准各系部上报的实践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 各系部成立专业管理委员会,聘请校外企业专家担任专业管理委员会,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各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

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毕业生就业调研报告

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毕业生就业调研报告 调查目的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它可以让人自信和成功地展示自己,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当前职业教育开展的基本方向。如今的职业教育已经由片面追求职业技能的提高转变为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以使其能够更好的在社会建设中发挥作用。本文对为推进高职教育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相融合,创造出完整衔接、富有特色、能够进行动态化调整的高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塑造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新常态进行了有益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调查报告 一、高职工商管理人才产学一体化职业核心能力培育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职业核心能力这一名词是德国职业教育专家梅腾斯于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所创立的,主要包括有别于工作岗位所特定的职业能力的、在所有的岗位和行业中都能够用到的,同时在从业过程中占有主导与支配地位的职业能力,这种能力有着广泛应用性,并且能够在不同职业中进行转移。在当前,对基于产学一体化的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式的探讨呈现出全球化趋势,其原因就是许多国家都把产学一体化视为本国技术能力创新的主要途径,产学一体化已与全球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关系到了本国的国计民生。职业核心能力是高职

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理念,也是高职教育的最显著特色之一。但在实施该模式的过程中碰到企业参与动力不足、学校资金有限等诸多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将学生的过去的消耗性实训转变为在创造企业管理价值中培育职业核心能力这样一个产学一体化的新思路。这一模式满足了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面的需求,师生在帮助企业实现经济价值。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第一,调查对象。本调查研究的的对象主要是以广州为核心珠三角企业界中、高层管理人士;珠三角地区各高职院校工商管理院(系)的中层领导和专业教师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主要调查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大、中型企业的管理人员119人,高职院校教师75人,高职应届毕业生和在校学生721人。 第二,调查方法。 其一,访谈法。笔者的课题小组选择了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创业管理学院等高职院校;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广州世联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东莞慕思寝室用品有限公司、广州珠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康年广告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访谈,了解兄弟院校领导和教师,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士对产学一体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发展前景的看法,并探讨进一步深化校企产学一体化合作的可行性,共同学习探索最新的职业核心能力培育方法并研究和探询存在的问题; 其二,问卷调查法。问卷1:高职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问题调查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构建论文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构建探析 摘要:针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分析本门课程目前的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结合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和工作任务,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的路径和内容。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s in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course, the paper tries to find out the existing defects that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mode, propose the reform path and contents for teaching mode based on the working process.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改革;理论;实践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based on the working process;teaching reform;theory;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1-0269-03 0 引言 根据我院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计划,《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了《工程结构》、《施工技术》、《建设法规》、《建筑工程经济》、《建筑工程施工组织》、《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前需课程之后,重点掌握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从课程的设置与

高职课程体系建设问题分析

高职课程体系建设问题分析 摘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界的热点,高职课程体系建设是高职 院校教学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分析了我国高职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以专项职业技能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目标,以及高 职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高职;课程体系;建设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 16 号文件)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 和难点。因此,如何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就成了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高职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借鉴了国外高职教育的一些经验,引入了能力本位的概念,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学科本位思想在课程建设中的表现仍根深蒂固。能力本位 的课程模式基本还停留在概念层面,在人才培养计划中仍沿用学科本位的课程体 系和课程形式,课程体系主要是参考就业市场的需求、借鉴本科教育课程设置的 体系和模式,这些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理论知识有余,专业技能不足,学生实 际动手操作能力较弱,不能满足企业、行业即到即用的需求,造成社会急需的优 秀高技能人才短缺。随着各行各业自动化程度的日趋提高,高级技师的缺口日益 突出。 分析其原因,学校始终未能彻底摆脱传统的学科型教学模式的束缚,课程设 置和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的能力要求脱节,教材内容没有很好地突出职业性和实 践性。教师偏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而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职业素质和职 业技能的培养没有有机结合。即使实验实训课程的设置,也是验证性实验多,学 生的独立性和创新新很难得到提高,体现不了高职教育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和技能 培养的特色。此外,考核形式上,笔试仍是主要形式,技能评价的体系难于建立,技能训练无法真正到位。因此,立足于职业岗位分析,针对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从源头开始突出高职课程体系的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显得十分必要。 二、高职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是要在各专业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思路,以职业岗位分析为基础,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高职教育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开发以专项职业技能形成为核心的项目课程,建立反映职业能力要求的课程标准,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基本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高职课程体系的建设应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把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贯 穿课程建设的始终。 1.知识目标。高职课程知识目标的设置应紧紧围绕所定岗位(群)职业能力 培养的需求进行,淡化公共基础科、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重新整合课程,课程的设定要符合应用性,以必需、够用为原则。 2.能力目标。高职课程能力目标的设定应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培养适应 岗位需求的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培养适应社会的方法与能力。 3.素质目标。高职课程素质目标的确定围绕着职业需求展开,培养适应社会 的通用素质,如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与培养适应岗位的专业素质,如职业道德相结合。 三、高职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建议摘要: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事关学校课程改革,关系着学校教学改革和教育质量的提升,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要坚持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线,以职业实训为导向,其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实训指导、方案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要坚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职业院校;精品课程;数字资源 一.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 1.职业院校建设精品课程关系着职业院校教学与课程改革,直接影响着职业院校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势必会筹集和配置最优质的团队师资力量,最优质的学科资源,以少数特色专业带动职业院校专业与课程方向改革,以精品课程建设来发现传统教学方式中的缺陷与不足,从而逐渐改变传统的、效率较低的课堂教学方式,青年骨干教师的创新教学方式直接推动院校教学改革和课程教学改革,带动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2.职业院校建设精品课程是提高职业院校特色专业课程建设、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重要途径。众所周知,职业院校的教育方式与教学目标与普通本科高校有着明显的差异,直接导致了职业院校课程建设与普通本科教育的课程建设有所不同。职业院校只有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专业,建设一批具有极具特色、强大优势的精品课程,才能为职业院校提升一定的知名度、吸纳更多的优质生源、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3.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有利于推动信息化教学和数字开放教育资源建设。职业院校精品课程虽然耗费了学校最优秀的师资力量,优势学科和高额的经费投入,但精品课程的建设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职业院校采用远程教学、信息化教学、开展数字化教育的进程。职业院校建设的精品课程是一种数字开放教育资源,其建设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着职业院校开放数字教育资源社会共享的程度,关系着职业院校在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发展中的贡献程度。 二.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 1.教学内容。精品课程选择和建设的内容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最关键要素之一。选择正确和合适的课程课题,不仅有利于精品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能够深受师生的广泛欢迎和接受,这样的课程才开始起到了应有的效用。由于精品课程的内容设置和教学内容方案的设计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笔者认为,精品课程教学内容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①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内容的选取和设置,要坚持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即要坚持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重点突出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职业院校精品课程的选取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②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内容设置和选取要符合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和接受能力。课程内容不能远远超出学生的领会能力和接受能力,否则就会造成学生学习效率的下降,也不能停留在表层、肤浅的层面,为此职业院校精品课程不宜选择那些理论性强的课程作为首选。③职业院校精品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建设应该利于推广职业院校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精品课程的建设是职业院校进行广泛和深入教学与课程改革的试行,只有先行的课程改革进行的顺利,才能有效地促使教育主管者积极主张进行传统的课堂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 2.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任何教学团队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只有一支业务素质强、教学水平优、团结奉献责任感高、教师职业道德高尚的团队才能打造出一批出色的精品课程。职业院校在进行精品课程建设选择师资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具有“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双重属性:既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组成部分,又是一种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高职教育过程中的技能培养主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完成,培养目标决定了它的中心地位。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以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为目标,以岗位标准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支撑下开展活动,完成并达到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标签:实践教学;体系;技能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 一是狭义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狭义的概念是指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即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通过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配置而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内容体系,主要包含: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等。二是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各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具体包含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等要素。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目标体系的构建 第一,教学目标定位。教学目标定位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决定了培养层次和性质。多年来乌海职业技术学院一直非常重视各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定位研究,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国家教育部系列文件为指导,参照发达地区的同类院校办学理念,并通过对乌海及周边工矿企业(公司)职业调研和职业分析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瞄准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高职毕业生的知识要求(本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了解多少、需用多少、应用多少)、技能要求(应会干什么、必须会干什么)、能解决哪些生产(技术)实际问题等等,以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为模块构建目标体系;将文化知识与技能要求的范围、生产知识与技能的熟练程度、技术改进能力等要求的综合结果作为实践教学内容的水平层次定位,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逐步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培养内容的衔接和互通。 第二,培养方案修订。贯彻“政校企合作、课岗证融通”的办学育人理念,制定以实训为主体、理论课程依附于实践课程的专业培养计划。根据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要求,在保持核心课程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对专业课程的设置或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对各专业教学计划修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细则要求:(1)培养方案包括“专业介绍”(培养目标、基本课程、核心课程等),“学制”(三年),“教学计划安排”(学期划分、时间具体分配、学时分配、教学进度、毕业规定等)。(2)公共基础课由教务处与相关系部协商,遵照国家、自治区的相关文件要求,统一规范课时。(3)专业必修课设置以够用为原则,精选

高职网络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摘要:本文从网络专业职业岗位群的需求方面入手,探讨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的设置及课程群的分布;另外,提出了以高素质的“双师教师队伍”和实训室、实习基地为基本支撑的层次化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职业岗位群;课程体系;课程建设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网络技术专业已经成为高职高专院校的一个热门专业。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该专业。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组建、管理和维护能力以及初步的网络工程规划设计能力,能从事W E B网站的建设、管理与维护,能从事网络设备与技术应用推广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是达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 一、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主,根据就业岗位群的需求,进行合理的网络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 1.根据就业岗位群的需求,以职业能力为主、知识体系为辅,建立课程体系结构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专业在企业、机关、公司、学校等部门的应用情况,特别对分布在珠三角的毕业生就业岗位进行跟踪调查,我们确定网络专业面向以下就业岗位群:(1)网络系统集成:毕业生可以从事校园网、企业网、宽带网的规划设计与安装实施。(2)网络管理与维护:可以从事网络管理,或在企事

业单位进行一般的网络维护。(3)W E B网站建设与维护:可以在专业的网站设计与开发公司任职,也可以在普通企事业单位进行网站开发与维护。(4)网络编程:可以从事基于网络的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5)市场推广业务:可以从事网络技术的推广,网络软硬件产品的销售、培训及售后服务。 高职教育实际上是就业教育,计算机网络专业必须围绕就业岗位群设置课程群支撑体系,课程改革也必须围绕岗位群以知识建构和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对网络专业课程体系来说,其结构由公共平台和专业模块组成,公共平台包括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专业模块的设置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职业支撑模块;第二部分是职业技能模块;第三部分是考证模块;第四部分是职业延展模块;第五部分是融合模块。公共平台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智力基础;职业技能模块是最为重要的职业技能培养部分,又可细分为网络管理模块、网页设计模块、网络编程模块;职业延展模块针对学生专业技能拓展和提高而设置。 2.依据课程体系结构,设置相对应各阶段课程群按照网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职业岗位群所需,本着“立足基础,突出技能,注重素质”的思路,组织各阶段课程群,构建和优化网络课程体系。整个课程体系中还有一个辅助性课程群,即选修课,它是专业必修课程的补充。 本着高职教育基础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我们加大了专业课程的开设比例,将基础性课程进行了整合。例如,原先开设高等数学I、I I,分两个学期,现在改为计算机数学,一个学期。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我们合并、压缩或调整了原有课程中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适时开出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实际操作能力的新课程。如,我们去掉了数字电路、操作系统原理等理论性课程,

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a7382001.html, 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 作者:杨运秀 来源:《新课程研究·中旬》2017年第11期 【摘要】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护理人才成长规律,实训 内容从简单到复杂,训练项目从单一到综合;以基本职业素养、基本护理能力、专科护理能力、综合护理能力、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基于校内实训、临床见习、顶岗实习三位一体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不断优化实践内容,规范实践教学管理,细化实践教学考核,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护理;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32-0099-02 护理界公认21世纪护理人才应具备的首要核心能力就是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对于高职护理教育而言,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以湖北省护理品牌专业建设为契机,依托湖北省护理职业教育集团,开展行业、医院调研,明确护理岗位职业能力,以此为依据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并认真组织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构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为了科学定位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目标,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适用性,护理学院专业教学团队依托湖北省护理职业教育集团,深入行业、医院调研,明确高职护理专业就业岗位、岗位工作任务、岗位职业能力,以此为依据,确定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护理功底、娴熟的专科护理技巧、规范的综合护理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及胜任一般护理岗位的职业能力。 二、构建实践教学框架体系 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不仅强调“硬实践”,也就是动手能力、操作能力,更强调知识运用,临床思维、心智技能的形成及实践经验的积累等“软实践”活动。因此,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实践教学总目标,明确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技能与素质目标,与行业专家一道构建五个模块、三个平台递进式的实践教学总体框架。 1. 五模块包括职业素养模块、基本护理技能模块、专科护理技能模块、综合护理技能模块、岗位职业能力模块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模型的构建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模型的构建 摘要:建立能力模型是开展能力评价的第一个关键性任务。本文针对我国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评价问题,总结了国内外职业能力建模研究的相关成果,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构建了高职学生三维职业能力模型,详细阐述了职业能力模型的内容维度、要求维度和行动维度,为进一步的职业能力评价方案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模型;内容维度;要求维度;行动维度 作者简介:李福东(1982-),男,湖南平江人,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理论与管理;皮洪琴(1964-),男,长沙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曾旭华,男,湖南邵阳人,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工程系主任,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理论。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应用”(编号:DJA100320),主持人:皮洪琴。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0-0053-04 随着日益复杂的社会劳动对劳动者素质和智能要求不断提高,职

业教育的关注点从个体的岗位技能转向不断发展变化的职业能力。开展职业能力的评价,对优化职业教育体系设计、加强教育质量控制、改进教学方法、以及开展国际化职业教育比较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适应我国高职教育现状和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构建科学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模型,是开展我国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的必要前提。 一、基本概念 (一)能力 “能力”通常指个体或集体在一定环境中顺利完成某项活动(任务)的主观条件。环境是影响能力发挥的重要因素,根据其对能力培养和发挥产生的作用可分为中性环境、积极环境和消极环境。主观条件是在完成活动(任务)过程中体现的知识、技能、态度、心理特征等先天和后天多方面的表征。 (二)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能力”的下位概念。国际上对“职业能力”的理解各不相同。通过深入分析和归纳,本文给出“职业能力”的定义为:个体完成和处理某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过程中所需要的主观能力的潜力。职业能力的体现背景是按照某一职业普遍特征确定的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的内涵既有别于个体智力,也不同于职业资格,而是在理解、反思、评估和完成职业任务中兼顾知识技能获得和人格培养,并获得适应跨职业和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职业能力作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已经普遍被接受。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为了能够进一步的发展,需要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这是高职院校强化人才培养创新的重要措施。因此,高职院校要强化对教学实践的研究,树立符合高职院校教学专业的目标,制订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基础的高职院校教育特色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地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标签: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教育发展根据培养人才的需求不断地进行调整创新。建立以就业为导向、提供优质服务的办学模式。不斷强化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成因素 1.实验教学 传统实验教学主要包括基础实验教学和专业实验教学两种。现代高职院校实验教学在注重传统实验教学的基础上,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制定了现代实验教学体系。这种教学方式的改变将会促进课程的创新,推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创新发展为动力的现代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 2.实训教学 实训教学能够评估学生的操作能力,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水平。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开展的核心环节,学生通过实训教学可以了解工作的主要流程,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实训教学应该贯穿高职院校教学的整个过程,这是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措施。 3.实习教学 实习教学的开展将使学生在毕业之前深入性地了解生产工作的全过程。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际生产环境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这是理论转换为实践经验的关键环节。 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1.教学目标的建立 实践教学体系要根据高职院校发展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目标,建立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体的职业发展计划。针对企业实际要求,强化学生基本职业素质、操作技能水平。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化教育的影响因素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化教育的影响因素 发表时间:2018-06-22T14:41:19.10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6月上作者:刘美琪 [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快速发展期,高职教育的发展更加注重特色和质量的提高,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旋律,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的关于“职业化”教育中的影响及因素。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课题名称:《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观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编号:ZJC1316064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快速发展期,高职教育的发展更加注重特色和质量的提高,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旋律,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的关于“职业化”教育中的影响及因素。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化;影响因素分析 前言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教育系统工程,它的培养既要满足社会需求,又要满足学生个人需求,同时还要遵循市场和教育规律。这一培养过程是通过高职院校、企业和政府三方共同参与而实行的。在此过程中涉及到学校、学生和企业三者的切身利益。三方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具体作用也各不相同。因此,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下面我们主要从政府、企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四方面进行探讨。 一、政府方面 (一)未能正确认识高职教育对人才的培养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政府对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的作用认识还不够全面,没有真正意识到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对地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益处,在就业准入制度等方面并没有提供优惠政策给予高职院校学生,相反,间接地提高了就业的“门槛”,制约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综合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高职教育的发展。 (二)制度政策及保障体系不完善 在校企合作方面,政府从未出台一系列相应的政策文件,解决校企合作上实际存在的问题,也没有相应的机制保障,使学校与企业在合作上各自明确自己的角色,维护自身的利益。另外,在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基础上,当出现利益性的问题纠结时,政府应给予适当的指导,而不是干预,更不是包办。 二、企业方面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对企业作用的制约 企业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过程的积极参与者,也是高职业院校的合作者。企业通过提供顶岗实习、工读交替等形式与学校合作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从客观效果上来说企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还是起着一定的作用。由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一般是前期在学校学习,后期安排顶岗实习,或者通常安排在学生毕业前最后一学期在企业实习,这种培养模式自身就存在弊端,也削弱了高职学生的培养特色,因而影响了企业参与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热情。 (二)企业的经济利润影响其参与的热情 企业对职业能力培养的投资主观上来讲企业希望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要带来足够大的收益,否则企业就不愿进行培养。或者说企业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进行培养的所得必须大于企业对现有员工进行培养的收益,至少要大于从劳动力市场直接雇佣具有职业能力人才的成本,只有这样,企业才会与学校进行一些实际性的合作。由于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的特殊时期,一些企业虽然认识到产学结合的好处,但由于目前我国还缺乏有效的政策和法律引导,没有相应的制度和健全的机制保障,因此导致企业不愿向高职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和实践机会。 三、学校方面 (一)尚未正确理解职业能力的内涵 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它不是单一的一种能力,也不是一个毫不相干的孤立能力的机械相加,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是各种能力的“综合”。部分高职院校误认为培养学生某一项操作技能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未能从深层次去真正理解职业能力的内涵。而当今社会不仅需要劳动者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而且更要具备与之相应的能力结构如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竞争能力等,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正确理解职业能力的内涵,按照职业能力的内涵来培养学生,使其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缺乏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这样的培养要求对教师提出了一定的挑战。高职院校教师作为“双师型”教师角色,不仅要具有较为扎实的学科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掌握先进的生产实践技能,并且要具备相关行业的实践经验、对企业当前的先进技术有一定的了解。由于我国多数的高职院校都是由以前的重点中职学校或者中专升格而来的,因此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实际教学水平都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三)实习、实训未能融入教学过程之中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兴的教学手段需要不断地融入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之中。例如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学、仿真工作环境下的实习等,特别是对于一些工科专业,如汽车检修、数控技术等机床操作实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新的教学手段普遍具有直观立体、环境模拟简便、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需要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四、学生个人自身方面 学生的自身因素包括天赋素质、受教育程度、兴趣、性格及某种观念等等。天赋素质是人与生俱来的生理特征,是能力发展的前提。观念因素是影响职业能力培养的观念性因素。主要包括育人理念、人才观、能力观、学生的自我认识以及相关的理论等。观念因素对职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