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物高考一轮总复习:脊椎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专题练习(三)

生物高考一轮总复习:脊椎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专题练习(三)

生物高考一轮总复习:脊椎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专题练习(三)
生物高考一轮总复习:脊椎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专题练习(三)

生物高考一轮总复习

脊椎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专题练习(三)

一、选择题

1、2018年2月在韩国平昌举行的冬奥会上,运动员进行剧烈运动时,仍然能够保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维持体温的稳定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

B. 兴奋传导时,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吐进入下一个神经元发挥作用

C. 剧烈运动时,由于消耗大量能量,血糖含量下降,导致胰岛素分泌量减少

D. 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pH相对稳定

2、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相关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 效应T细胞是通过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进而裂解靶细胞,所以靶细胞的裂解属于细胞坏死

B. 组织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组织液

C. HIV在人体内环境中不能增殖,但能破坏特异性免疫过程

D. 将乌贼神经细胞放在低钠溶液中,静息时电位差会变小

3、神经肌肉接头是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在骨骼肌纤维上的接触点,是一种特化的化学突触。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上只有Na+从神经细胞内扩散到细胞外

B. 骨骼肌收缩一定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引起的

C. 突触间隙中乙酰胆碱含量越多,引发肌膜产生的电位变化越明显

D. 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骨骼肌共同组成相关反射弧的效应器

4、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共同特点是()

A. 元素组成相同

B. 合成部位相同

C. 运输途径相同

D. 生理功能相同

5、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TLR是位于其细胞表面的一种识别病毒的重要受体,能有

效激发T细胞应答,其途径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树突状细胞能体现细胞膜有流动性

B. 树突状细胞主要激发体液免疫

C. 树突状细胞能识别抗原

D. 图中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6、博来霉素(BLM)是一种由轮枝链霉菌(一种原核生物)合成分泌的多肽类抗生素,能与肿瘤细胞DNA结合导致其脱氧核苷酸链断裂,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BLM分泌前须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

B. 采取诱变育种方法能获得高产BLM菌株

C. 长期使用BLM导致肿瘤细胞产生抗药性变异

D. BLM属于免疫活性物质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7、如图为某神经调节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神经中枢中突触数量越多,越能应对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刺激

B. 在神经中枢处施加某麻醉剂,可抑制突触处兴奋的传递,则刺激A处,效应器会反应

C. 若B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碱,则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D. 神经递质大多是小分子物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

8、201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授予了三位研究囊泡运输科学家。下列有关囊泡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高尔基体在囊泡运输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B. 囊泡运输也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且消耗能量

C. 神经递质利用该过程进入突触后膜

D. T细胞中不会发生囊泡运输

9、乙酰胆碱是兴奋型的神经递质,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直接或间接调节细胞膜上离子通道,进而改变细胞膜电位。假如某一神经递质使该细胞膜外的氯离子(Cl-)进入细胞内,正确的判断是()

A. 细胞无法恢复静息电位

B. 细胞膜两侧电位差保持不变

C. 形成局部电流

D. 使细胞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10、下图为巨噬细胞避免过度炎症反应的机制,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注: VEGFR-3表示受体,VEGF-C表示其信号分子

A. VEGFR-3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糖蛋白

B. 抑制TLR4-NF-κB介导的炎症反应是通过抑制NF-κB 的作用来实现

C. TLR4的内吞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D. 若该细胞通过产生的溶菌直接杀死细菌,则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二、非选择题

11、下丘脑对人体稳态调节起重要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在体温调节过程中,是体温感觉中枢。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维持体温稳定的体液调节过程主要是下丘脑分泌,作用于,其产生的促进分泌,进而引起组织细胞以维持体温。

(2)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下丘脑可通过相关神经支配活动,促使其释放升高血糖。该过程调节方式属于调节。(3)在水平衡调节中,当人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时,___________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中

相关感受器。下丘脑分泌调节水平衡,该激素作用机理是:。12、为探究灵芝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1)配制4组灵芝多糖溶液,分别为低、中、高和最高剂量组。将实验小鼠平均分组,每组10只,每天按20ml/千克体重灌胃灵芝多糖溶液。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2)30天后,测量实验小鼠的各项指标:

①测量并计算胸腺指数和脾指数(脏器/体重比值)。

②测定溶血空斑数:溶血空斑技术是一种用来测定B淋巴细胞数量和分泌抗体功能的体外实验方法。具体操作为:将绵羊红细胞作为____________注射到小鼠腹腔,4天后取其脾脏用胰蛋白酶处理并制成细胞悬浮液,与已知浓度的绵羊红细胞溶液混合,倾倒于琼脂薄层上,放入含二氧化碳和空气培养箱中恒温培养,计数溶血空斑数。

③测定迟发型变态反应(DTH)指数:DTH的发生与抗体无关,与T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强度正相关。

(3)实验结果如下:

细胞增殖影响最显著的是____________剂量组。

(4)综上所述,灵芝多糖通过提高正常小鼠的____________功能而提高机体免疫力。本实验所用小鼠均为徤康小鼠,若能增设的____________模型组,能更充分证明灵芝多糖对免疫功能的增强作用。

13、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课后,某同学从温暖的室内来到寒冷的室外,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引起膜电位改变产生的,当兴奋沿细胞膜传导时,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___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此时细胞的代谢活动加强,血糖浓度降低,在血糖的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___________葡萄糖。

(2)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主要作用于垂体,请写出其分泌的激素名称___________(答出一种即可)。此外,下丘脑还能分泌___________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3)人体内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为_____,激素需要不断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14、鱼类的体色是由鱼体内色素细胞的多少、分布的区域、色素细胞内色素颗粒的状态等因素共同决定的,鱼的体色经常会随生长发育及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有些鱼类体色调节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鱼类的眼和松果体中感受光照刺激并产生兴奋的结构属于反射弧中的,

鱼类体色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调节的结果。

(2)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经过____________的运输,与体表黑色素细胞上的__________结合,从而影响体表黑色素细胞中黑色素的合成,导致体色变浅。由此推测,此时体表黑色素细胞中___________酶的活性较低。

(3)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还可参与人体血糖浓度的调节,在血糖浓度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素与胰岛素互为__________关系,因为该过程中胰岛素可以促进,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15、人在恐惧、严重焦虑、剧痛、失血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髙、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跳加速等特征。下图表示在恐惧等情境下肾上腺素的分泌和调节过程,请分析回答:

(1)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的_____________(填“皮质”或“髓质”)分泌的,其分泌的调节方式是______。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人体相关感觉器感受到恐惧刺激时,感受器发生的膜电位变化是,从而使感受器发生兴奋。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__________。

(3)信号传递到肾上腺后,一方面促进肾上腺素的合成,另一方面促进它的释放。释放后的肾上腺素通过_______________到达靶器官或靶细胞。中枢神经系统、呼吸肌、心肌、肝脏等都能成为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或靶细胞,其原因是它们的细胞膜上都有_________。(4)当肾上腺素作用于肝脏时,可以促进肝糖原分解和________,从而升高血糖含量,增加应对紧急情况下的能量供应。

第15题图第16题图

16、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号,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如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中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因素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请分析回答:

(1)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作用于靶细胞,促进从而提高血糖浓度。影响其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2)在血糖浓度的神经调节过程: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中,②结构是血糖调

节中枢,位于________(器官)。该器官既是神经中枢,又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

(3)靶细胞感受激素的“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糖尿病患病机理是_________分泌不足,葡萄糖进入细胞代谢受阻,血糖浓度升高。

生物高考一轮总复习

脊椎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专题练习(三)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解析】体温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A正确;兴奋传导时,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与下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其中神经递质不会进入到下一个神经元内,B错误;剧烈运动时,由于消耗大量能量,血糖含量有下降趋势,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多,C正确;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pH相对稳定,D正确。

2、【答案】C【解析】效应T细胞是通过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进而裂解靶细胞,属于靶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现象,所以靶细胞的裂解属于细胞凋亡,A项错误;细胞质是组织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代谢的主要场所,组织液是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B项错误;病毒的增殖离不开细胞,所以HIV在内环境中不能增殖,但HIV能破坏T细胞,进而影响特异性免疫过程,C项正确;静息电位是由K+外流引起的,不受Na+影响。动作电位是由Na+

内流引起的,将乌贼神经细胞放在低钠溶液中Na+少了,会导致动作电位峰值减少,故D项错误。

3、【答案】D【解析】在静息时神经纤维上只有K+从神经细胞内扩散到细胞外,A错误;骨骼肌收缩也可能是神经递质与肌肉细胞膜上的膜受体结合后引起的,B错误;动作电位的产生与离子进出细胞的多少有关,与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多少无关,C错误;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共同组成相关反射弧的效应器,D正确。

4、【答案】C【解析】甲状腺激素中有碘元素,性激素没有,A错误;甲状腺激素在甲状腺细胞中合成,性激素在性腺合成,B错误;激素的运输都是通过体液运输,C正确;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性激素能促进性器官成熟生殖细胞的形成,D错误。

5、【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树突状细胞表面的TLR受体能激发T细胞应答,而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根据树突状细胞的结构显示,树突状细胞在形成过程中细胞膜向外伸出树突样的突起,因此树突状细胞的存在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

【详解】A. 树突状细胞形成过程中表面会形成突起,体现细胞膜有一定流动性,A正确;

B. 树突状细胞主要激发T细胞,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B错误;

C. 树突状细胞表面的TLR受体可识别病毒,故能识别抗原,C正确;

D. TLR是识别病毒的重要受体,病毒与TLR受体的结合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免疫调节,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和题干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6、【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BLM是由细菌分泌的,细菌只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故A错误。要想获得高产BLM菌株可以利用诱变育种,使基因发生突变筛选出高产的BLM菌株,故B正确。长期使用BLM只是对有抗药性肿瘤细胞起到了选择作用,而不是引起肿瘤细胞产生抗药性变异,故C错误。BLM不是人体分泌的,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间内在联系的把握和对题意的分析能力。

7、【答案】C【解析】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构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是双向的,而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神

经递质有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

【详解】通过突触,一个神经元可以影响多个神经元(因为轴突末梢有很多分枝),一个神经元也可以接受多个神经元的刺激,以此构成网络,所以神经中枢中突触数量越多,越能应对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刺激,A选项正确。刺激的A处位于传出神经,传出神经连接效应器,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是双向的,所以效应器会发生反应,B选项正确。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传递是兴奋,C选项错误。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提高传递效率,D选项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反射弧结构图,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8、【答案】A【解析】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中,从内质网上形成的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然后从高尔基体上形成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故高尔基体在囊泡的运输过程中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A正确;囊泡运输属于膜泡运输,不需要载体但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从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发生兴奋或抑制,但没有进入突触后膜,C错误;

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属于蛋白质,淋巴因子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吐,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胞吞、胞吐的过程和意义

【名师点睛】易错点分析:神经递质和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出细胞的方式都是胞吞,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高尔基体在囊泡的运输过程中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9、【答案】C【解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依题意可知:受刺激时,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通过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导致Na+内流,使膜电位由原来的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导致该细胞产生兴奋。假设某一神经递质使该细胞膜外的氯离子(Cl-)进入细胞内,则会导致该细胞兴奋部位的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差值变小,有利于该细胞兴奋部位恢复静息电位,A、B 错误;当兴奋部位恢复为静息电位时,会与邻近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进而形成局部电流,C正确;K+的外流,导致细胞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D错误。

【点睛】①解答此题需抓住问题的实质:氯离子(Cl-)进入该细胞内,发生在乙酰胆碱使该细胞兴奋之后,②明确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0、【答案】D【解析】依题意和图示可知:VEGFR-3表示受体,其化学本质最可能是糖蛋白,A正确;过度或持续性的 TLR4 活化会引起过度炎症反应或败血症,在 VEGF-C 的刺激下,通过活化 PI3K-Akt1 通路,促进TLR4内吞,从而抑制 NF-kB 活性,降低败血症的发生,可见,抑制TLR4-NF-κB介导的炎症反应是通过抑制NF-κB 的作用来实现的,B正确;TLR4的内吞,是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C正确;吞噬细胞通过产生溶菌酶直接杀死细菌,该过程对所有病原体均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错误。

11、【答案】(1)大脑皮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细胞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代谢增强

(2)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神经-体液

(3)细胞外液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解析】试题分析: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位于下丘脑,但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当人

体处于寒冷环境中,维持体温稳定的体液调节过程:寒冷刺激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一方面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冷觉而主动保温防寒;另一方面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细胞,其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增强以维持体温。人体血糖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在水平衡调节中,当体内丢失过多的水分而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会刺激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一方面传至大脑皮层引起渴觉而主动饮水;另一方面引起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水平衡,该激素作用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1)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位于下丘脑。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维持体温稳定的体液调节过程主要是甲状腺激素分泌并发挥调节作用的过程,具体过程是: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细胞,其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增强以维持体温。

(2)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下丘脑可通过相关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活动,促使其释放胰高血糖素达到升高血糖的作用。该过程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3)在水平衡调节中,当人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时,由于体内丢失过多的水分而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从而刺激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一方面传至大脑皮层引起渴觉而主动饮水;另一方面引起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水平衡,该激素作用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需要熟悉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具体过程、人体血糖调节方式、以及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大体过程。

12、【答案】(1)每天灌胃等量蒸馏水(清水)(2)②抗原(3)高

(4)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免疫低下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和表格分析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灵芝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灵芝多糖的剂量,因变量是胸腺指数、脾指数、溶血空斑数、DTH 指数。与对照组相比,胸腺指数只有低剂量组下降了;脾指数只有低剂量组升高了;溶血空斑数都增加了,且高剂量组最高;DTH指数都增加了,且高剂量组最高。

【详解】(1)根据实验目的和单一变量原则,实验组每天灌胃灵芝多糖溶液,则对照组应该每天灌胃等量蒸馏水(清水)。(2)②绵羊红细胞对于小鼠来讲是异物,为抗原;将脾脏制成细胞悬浮液需要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动物细胞培养需要的气体环境是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胸腺指数、溶血空斑数和DTH指数相对最高的组是高剂量的组,而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溶血空斑数与B淋巴细胞数量和分泌抗体功能有关、DTH指数与T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强度正相关,因此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影响最显著的是高剂量组。(4)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溶血空斑数与体液免疫有关,DTH指数与细胞免疫有关,因此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灵芝多糖通过提高正常小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而提高机体免疫力。已知本实验用的小鼠都是健康的,若增加免疫能力低下的小鼠模型组,则能更充分证明灵芝多糖对免疫功能的增强作用。【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实验目的、步骤和表格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弄清楚不同的因变量代表的含义,进而结合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进行合理的分析。

13、【答案】(1)Na+内流相同摄取、利用、储存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

(3)(负)反馈调节激素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后即被灭活

【解析】试题分析:神经细胞静息电位时,Na+主要存在于细胞膜外,K+主要存在于膜内,此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K+外流使细胞膜维持外正内负的电位;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外侧,变成外负内正电位,进而造成膜内外均出现电位差而产生局部电流,从而使该部位产生兴奋,并从刺激部位开始传

导。此时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下丘脑分泌的主要激素有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和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

(1)结合前面的分析,寒冷刺激相关神经细胞(感受器)而产生的兴奋主要是钠离子内流引起膜内外电位改变。当兴奋沿细胞膜传导时,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2)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相应的促激素;此外,下丘脑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减少尿量形成。(3)人体内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为负反馈调节。激素与靶细胞上受体结合后即被灭活,故激素需要不断产生。

【点睛】易混点:关键注意理解记忆兴奋产生的物质基础,进而分析引起膜内外电位变化的原因和兴奋传导的原因。

14、【答案】(1)感受器神经一体液

(2)体液(或血液循环)特异性受体(受体)酪氨酸

(3)拮抗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1)感受器是感受刺激并传递兴奋的,所以鱼类的眼和松果体是反射弧中的感受器。由题意可知鱼类体色的变化是神经和体液调节的结果,先是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肾上腺,然后肾上腺分泌激素作用于靶细胞。(2)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经过体液的运输,与体表黑色素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影响体表黑色素细胞中黑色素的合成,导致体色变浅,黑色素的形成需要酪氨酸酶,由此推测,此时体表黑色素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较低。(3)在血糖调节中肾上腺素是升高血糖的,而胰岛素是降低血糖的,所以它们之间是拮抗关系。胰岛素是通过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的。

15、【答案】(1)髓质神经调节下丘脑

(2)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体液运输(或血液运输)肾上腺素受体(或受体)

(4)脂肪等非糖物质分解和转化为葡萄糖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意可知,该过程涉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神经调节过程中,人在恐惧、严重焦虑、剧痛、失血等紧急情况下,下丘脑兴奋,通过交感神经,其神经末梢会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促使肾上腺髓质细胞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通过体液运输至全身,若作用于肝细胞,则可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升高,从而有助于机体获得充足能量;作用于呼吸肌,可引起呼吸频率加快;作用于心肌,引起心跳加速。(1)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的髓质分泌的,其分泌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2)当人体相关感觉器感受到恐惧刺激时,感受器产生兴奋,发生在膜上的电位变化有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即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激素都需要通过体液的运输才能到达全身各处,如果某细胞或器官有该激素的受体,则该激素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改变细胞原有的代谢活动。对此,释放后的肾上腺素通过体液运输到达靶器官或靶细胞,通过识别靶细胞膜上的肾上腺素受体达到传递信号的作用。(4)当肾上腺素作用于肝脏时,可以促进肝糖原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含量,增加应对紧急情况下的能量供应。

【点睛】解决本题应从图中读懂肾上腺素的分泌受下丘脑(神经中枢)传来的兴奋的调控;而肾上腺素作为激素,是在体液运输下,到达靶细胞,识别其肾上腺素受体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2018中考生物专题训练:人体的营养(带解析)

专题训练:人体的营养 一.选择题 1.(2017·苏州学业考)下图为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示意图。①~⑤分别表示不同的消化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④和⑤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都是小肠 B.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③内含有脂肪酶,可以分解脂肪 D.X是大肠,是吸收a、b、c的主要场所 【解析】选A。本题考查食物的消化过程。分析示意图可知,④和⑤为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在小肠内将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彻底消化,选项A正确。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选项B错误。③为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选项C错误。X是小肠,能够吸收a葡萄糖、b 氨基酸、c甘油和脂肪酸,选项D错误。 2.(2017·长沙学业考)某中学为了增强学生食品安全意识,举办了以“食品安全与健康”为主题的校园漫画竞赛。下图是一幅获奖作品。请回答问题:

(1)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更应注意合理营养,合理营养是指____________而平衡的营养。 (2)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我们应每天按营养学家设计的“____________”均衡地吃那五类食物。 (3)购买包装食品时,除了要注意是否有QS标志外,一定要查看生产日期和____________期。 (4)向食品中添加防腐剂可以防止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食品腐败,但要遵照国家标准规范使用。 (5)作为一名中学生,当发现商家有类似漫画中的违法行为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解析】(1)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适合,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2)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地摄取五类食物。在“平衡膳食宝塔”底层的食物需要量多,越往上需要量越少,最顶端需要量最少,由下往上①层为谷类、薯类及豆类,主要提供淀粉等糖类,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因此每日摄取量最多的应为第①层食物,因为该层食物富含糖类,能满足人体对能量的需求;②层为蔬菜、水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③层为肉类等动物性食品,④层为奶制品、豆制品,③④层主要提供蛋白质;⑤层为油脂类,能提供脂肪,

最新八年级科学上册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 1 2 一、环境因素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3 (1)猫头鹰白天休息,晚上出来活动,主因是温度、光照影响其行为; 4 (2)生物节律性行为:是对环境的某些节律性刺激作出的反应,如昼夜节律、月周期节律5 (鱼的繁殖)、季节节律(动物的迁徙、换羽,植物的开花、结果)。 6 (3)植物常见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等。 7 (4)植物的向光性和生长素。 8 a.植物体内的激素: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激素,对植物体 的生命活动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9 10 b.生长素是由胚芽尖端产生的激素,控制胚芽的生长。达尔文猜想胚芽尖端会产生11 生长素,温特实验证明了达尔文的科学猜想,郭葛从植物体内分离出生长素。 12 c.植物向光性:观察现象,胚芽弯向光源生长。 13 产生条件::①单侧光照射;②具生长素且分布不均匀。 14 产生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面生长素分布多,胚芽生长快;向阳面生长素分布少,胚芽生长慢。 15 16 (5)植物生长素 17 a.产生部位:胚芽的尖端。 b.作用: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②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③促进果实的发育,防止 18 19 落花落果。 20 c.缺点:生长素浓度较大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应用于防治杂 草。 21 22 (6)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23 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含量为:90毫克/100毫升。 24 (1)人体内血糖含量的调节:神经系统和胰岛素。 25 血液中血糖含量的升降,决定于胰岛素分泌的增加或减少;而胰岛素分泌的多少,26 导致血糖含量的下降或上升,从而使血糖维持正常值。 27 (2)胰岛素的功能:促进人体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内,还能加速血糖的分解。 28 (3)胰岛素分泌异常的病症。 29 a.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血糖含量高于正常值。治疗服用胰岛素。)医治糖尿病30 可以定时注射胰岛素。是否患糖尿病可以检查血液血糖浓度是否为90毫克/100毫升或检 查尿里是否含葡萄糖。 31 32 b.胰岛素分泌过多:低血糖症。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多吃糖类物质,补充血糖,33 药物调节胰岛素分泌。 34 二、内分泌腺和激素 35 激素的作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对外界刺激的36 反应等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内分泌腺和消化腺(唾液腺、胰腺)的区别: 37 38 a.有无导管:内分泌腺无导管,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消化腺有导管,39 消化液经导管进入消化道。 b.分泌物质不同:内分泌腺——激素,消化腺——消化液。 40 41 三、神经调节 42 (1)动物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并以神经调节为主。 (2)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微,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 43 44 发育、生殖等许多的生理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人体体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1.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的内容物构成 眼球壁从外向内分为三层:外膜(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中膜(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内膜(即________) 眼球的内容物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1)、(白色,坚固起保护作用) (2)、________(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给视网膜提供营养) (3)、(感受光刺激并成像) (4)、(透明,有弹性,起主要折射光线作用) (5)、视神经 (6)、_______(透明胶状物质,支撑眼球壁,并折射光线) (7)、(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 (8)、(有色素,中央为,调节通光量) (9)、_______(内含平滑肌,调节晶状体曲度)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并经过________的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________,视网膜上________ 接受获得图像信息是,会通过________将信息传给________,形成视觉。 近视眼是由于眼球的径过,晶状体曲度切不易恢复原大小,远处物体所形成的物象落到视网膜的方,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就形成了。近视眼可以配戴________加以矫正。预防近视,应该做到“三要”“四不要”。 2.人眼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上分别指的是、。 3、从暗室走到阳光灿烂的地方,瞳孔的变化是,从阳光灿烂的地方到暗室,瞳孔的变化是。 4、由远看近,晶状体的变化是。由近看远,晶状体的变化是。 5、眼球结构与照相机的结构做类比,镜头是,光圈是,胶卷指,暗箱的壁指。 6.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外耳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中耳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内耳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其中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化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的 是______和_________。 外界的声波经过_______传到______,______的振动通过 _______传到______,刺激了_____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 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__________传到______ 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7、某同学到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去旅游,可是他乘船不 久就感到头晕、目眩、恶心。在这一生理活动中,起主要 作用的是________。 8、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音下,______会破裂出血,使人失去听觉。 9、、为了保护耳和听觉,除减少和消除噪声外,平时还应当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_________或_______;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使________张开,或_____、_____,以保持_____两侧大气压力的平衡;鼻咽部有炎症时, 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______;不让污水进入_______,避免_______感染。

2020年中考生物专题训练三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含答案)

专题训练三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一、选择题(请将各小题唯一正确的答案代码填在下面答案栏相应的空格内) 1. 下列关于海带、葫芦藓、肾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葫芦藓可作为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B. 海带有根和叶,没有茎 C. 三种植物都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D. 肾蕨有根、茎、叶的分化 2. 地球上的生物是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有关下图四种植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绵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B.卷柏用孢子繁殖后代 C.银杏有果实,属于被子植物 D.月季有花、果实等器官 3. 下列关于樱桃植株生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 B.芽在发育时,营养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 C.茎加粗生长是茎的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D.植株生长需要施肥,主要是给植物提供有机物 4. 清代诗人袁枚在《苔》中描写苔藓为“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下列有关苔藓和牡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苔藓和牡丹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B.苔藓和牡丹都有根、茎、叶 C.苔藓和牡丹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苔藓和牡丹都能开花结果

5. 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B.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胚乳构成 C.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D.木本植物的茎能逐渐加粗,主要是因为茎中有形成层 6. 玉米被誉为长寿食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玉米在开花期恰逢阴雨连绵,就会因传粉不足果穗缺粒减产 B.玉米籽粒中的营养物质都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C.玉米籽粒里的淀粉主要在胚芽内 D.玉米果穗上有许多籽粒是因为其子房内有许多胚珠 7. 2019年,位于北极圈附近的世界种子库已建成10年,其储存的种子样本已经超过100万份。下列关于种子的储存和萌发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较低的温度有利于种子的储存 B.低氧条件下种子能储存较长时间 C.只要有充足的水分种子就能萌发 D.建立种子库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8. 菜豆种子萌发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符合事实的是( ) A.菜豆种子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 B.菜豆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芽 C.菜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提供营养物质的是胚乳

2018高考复习之中国地理练习题

2018高考复习之中国地理练习题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填图训练及巩固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检测(读图训练) (一) 中国地形图 1.主要地形区的骨架——山脉。 (1)三列东西走向山脉:a —阴山、昆仑山—b 、南岭。 (2)三列东北—西 南走向的山脉 ??? c 大兴安岭—太行山— d 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e 武夷山 f 台湾山脉 (3)西北—东南走向山脉:g 、阿尔泰山脉。 (4)南北走向山脉:h 、横断山脉。 (5)弧形山脉:i 喜马拉雅山脉。 2.主要地形区分布。 (1)四大高原:A 青藏高原;B 内蒙古高原;C 云贵高原;D 高原。 (2)四大盆地:E 四川盆地;F 盆地;G 塔里木盆地;H 盆地。 (3)三大平原:L 东北平原;M 华北平原;N 长江中下游平原。 (4)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二) 中国气候分布图 1.读中国的温度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数字代表的温度带名称:① 带;②中温带;③ 带;④ 带;⑤热带;⑥ 气候区。 (2)我国四大盆地分别位于的温度带: 塔里木盆地位于 带、准噶尔盆地位于 带、柴达木盆地位于高山气候区、四川盆地位于 带。

(3)黄河干流自上游到下游依次流经的温度带是高山气候区、暖温带、带、暖温带。 (4)甘肃省地跨带、暖温带、和高山气候区。 2.读季风区、非季风区、干湿地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大兴安岭—山脉—贺兰山—乌鞘岭 —山—唐古拉山—山一 线。 (2)干湿地区的划分是按照 的对比关系,其中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 的分界线是mm年等降水量线,半 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是 mm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 区的分界线是mm年等降水量线。 (三)中国的河流、湖泊分布图 1.长江概况。 源头、注入海洋发源于①山,注入②海 流程、流量、流域面积全长6300 km,居世界第3位,流量近10000亿立方米;流域面积为180万平方千米 流经省区(简称) 青、藏、川、渝、云、鄂、湘、赣、皖、苏、沪上中下游的划分a为,b为 主要支流和湖泊③江,④岷江,⑤江,⑥江,⑦江,⑧湘江,⑨江,⑩湖,?湖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命活动的调节

高考综合复习——生命活动调节(附参考答案) [内容概述] 本专题包括:必修本第一册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内容是: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实践上的应用;动物的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重点难点] 一.主要激素的作用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1.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生长素对生长的促进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的伸长,对细胞分裂没有影响。 生长素能够改变植物体内的营养物质分配,在生长素分布较丰富的部分,得到的营养物质就多,形成分配中心,所以,生长素能够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扦插的枝条生根。 用生长素处理没有受粉的番茄花蕾后,番茄花蕾的子房就成了营养物质的分配中心,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养料就源源不断地运到子房中,子房就发育了,形成无籽番茄。 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是一种极性运输,即总是从形态学的上端运向下端,不能从形态学的下端运输到上端。植物对生长素的运输是需要消耗能量的,是一种主动运输。 顶芽处产生的生长素通过主动运输不断地运到茎中,所以顶芽本身的生长素浓度不高,而在幼茎中浓度较高,适宜于茎的生长,对芽却有抑制作用。越靠近顶芽的位置生长素浓度越高,对侧芽的抑制作用就越强,出现顶端优势,这就是许多高大的树形成宝塔形的原因。 重力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接近地面的一侧较高。植物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最适浓度的要求是不同的,茎的生长素最适浓度高,近地侧生长素多对其有促进作用,所以近地侧生长快于背地侧,茎背地生长;对根而言,由于根的生长素最适浓度很低,近地侧生长素多对根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所以近地侧生长就比背地侧生长慢,保持根的向地性生长。 在太空失重状态下,由于失去了重力作用,茎的生长失去了背地性,根也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但茎生长的顶端优势仍然是存在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受重力影响。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提纲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知识点1、眼和视觉 1、感觉器官 (1)感受器:感受外界刺激的结构。人体的各种感觉都是依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获取的。 (2)感受器分类: 简单的感受器:如感觉神经末梢 带有附属结构的感受器叫做感觉器官(常见五个感觉) (3)各种器官从外界获取的信息中,大多来自视觉。 外膜: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有聚光作用,含有丰富的 感觉神经末梢 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被称为白眼珠 围成瞳孔。能调节瞳孔的大小,调节进入眼球内 部光线的多少。被称为黑眼珠 中膜: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属于肌肉组织 脉络膜: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给视网膜提供营养,并使眼内形 成暗室 内膜:视网膜:含有很多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 房水:透明的水样液体,充满在角膜和晶状体之间。 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 玻璃体:透明的胶装物质,支撑眼球壁,并折射光线。 瞳孔:在虹膜中央,是光线的通道。 注意:眼除了眼球外,还有一些附属结构,眼肌、眼睑、睫毛、结膜、泪器等。 泪器包括泪腺、泪点、鼻泪管 3、视觉的形成: 外界反射的光角膜房水晶状体和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的 (瞳孔)玻璃体视觉中枢 折射作用成像并传导兴奋产生视觉 产生兴奋

(1)物象的成像部位是视网膜,视觉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在视网膜上形成的物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2)眼球的结构与照相机相似,晶状体相当于镜头,瞳孔相当于光圈,视网膜相当于胶卷,脉络膜相当于照相机暗室的壁。 (3)当我们由明亮的地方到黑暗的地方时,瞳孔是由小变大的;当我们由近处看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的曲度是由大变小的。 4、眼镜的调节功能: (1)强光下瞳孔小、近处瞳孔小 (2)弱光下瞳孔大、远处瞳孔大 (3)晶状体的调节:晶状体是个两面凸的透镜结构,凸度可以调节,凸度发生变化时,对光线的折射能力也随之发生变化。凸度越大,折射能力越大。 知识点2、近视及其预防 预防近视的三要、三不要:(1)三要:读书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会儿,要远眺几分钟;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2)四不要:不要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不要躺卧看书,不要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 不要走路看书。 知识点3、耳和听觉 1、耳的基本结构

初中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带解析)

2018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一.选择题 1.如图是生物分类的图解,其中①②③依次代表的生物正确的是( ) A.桃树、酵母菌、流感病毒 B.草履虫、枯草杆菌、乙肝病毒 C.醋酸菌、蘑菇、眼虫 D.小麦、醋酸菌、甲型流感病毒 【解析】选D。本题考查生物的分类。分析图示,①同时满足有细胞结构、有成形细胞核、有叶绿体,属于植物;②同时满足有细胞结构、无成形细胞核,属于细菌;③没有细胞结构,属于病毒。 2.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 ( ) A.形态特征 B.内部构造 C.生理功能 D.生存环境 【解析】选D。本题考查生物的分类依据。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将生物划归为种属等不同的等级单位,叫做生物的分类,生存环境不是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

3.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报告称,最近七年,在大湄公河流域发现了279种鱼类、15种哺乳动物、4种鸟类、88种蜘蛛、46种蜥蜴等近千种新生物。科学家进行如上归类的主要依据是( ) A.生存环境 B.形态结构 C.运动方式 D.生活习性 【解析】选B。本题考查生物分类的依据。对于动物要根据它们的形态结构、内部构造以及生理功能进行分类。 4.小李同学把小麦、杨梅和雪松归为一类,把卷柏、海带和葫芦藓归为另一类,则小李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 A.种子的有无 B.果实的有无 C.根的有无 D.陆生或水生 【解析】选A。本题考查植物的分类。卷柏、海带和葫芦藓等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小麦、杨梅和雪松等都结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可见其分类依据是有无种子。 【互动探究】 (1)根据生活环境,可以把上题中的植物分为哪两类? 提示:水生:海带;陆生:小麦、杨梅、雪松、卷柏、葫芦藓。 (2)根据是否有根、茎、叶的分化,可以把上题中的植物分为哪两类? 提示:有根、茎、叶分化的植物:小麦、杨梅、雪松、卷柏。没有根、茎、叶分化的植物:海带、葫芦藓。 5.下表列出了四种植物在分类学上的地位,其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植物是( )

高中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练习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1.如图表示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饮食过咸,则Y中的渗透压会升高 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 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 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 2、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和血浆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成分(mmol/L) 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 ①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②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C.CO2的浓度①大于② D.①和②的成分差异与毛细血管壁的透过性有关3.右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③为组织细胞,则各物质交换过程如下图所示: 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CO 2的浓度相反 C.若③为肝脏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 D.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 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氧气、抗体、神经递质、胰蛋白酶都出现在细胞外液中 B.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C.寒冷时出现寒颤是稳态失调的表现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5、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 A.感受器 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效应器 6、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在神经纤维某处的细胞膜内外放置电极a和b(如下左图),在图中M点给予一次适宜刺激.通过电压表测量神经细胞膜内、外电位差(膜内外电位差=膜外电位—膜内电位)。右坐标图中符合实验结果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知识点讲解和答案

考点一:植物激素的发现产生与运输: 植物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合成部位: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______________。化学本质:______________。 (2)分布部位: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相对集中地分布在______________的部分。 (3)运输 (验证极性运输的实验应该如何设计?) ①极性运输:从形态学的______________运输到形态学的______________;极性运输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极性运输: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进行。 植物的向光性的原因分析:外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生理作用?????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______________此外,生长素能促进果实______________ (2)生长素的作用特性——两重性 表现 ???? ?浓度:__________促进生长,___________抑制生长器官敏感程度:根>____ >______________器官不同发育程度敏感性:幼嫩>衰老 双子叶植物______单子叶植物。 2、实例:①顶端优势 顶端优势(1)现象:______________优先生长,______________发育受到抑制。 (2)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到侧芽,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______________,发育受到______________。 (3)解除方法:去除顶芽。 ②根的向地性 原因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长素类似物 (1)概念:具有与______________相似生理效应的___________的化学物质。 (2)种类:α-萘乙酸、2,4-D 等。 (3)应用?????防止果实和叶片脱落促进结实 获得______________果实促使扦插枝条______________ 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有拮抗作用的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1)植物生长调节剂

中考生物专题训练题(答案)-word

2018学年中考生物专题训练题(答案) 临近中考,学生要有一定的自主性,光跟着老师“跑”没用。因为每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复习进度也不同。查字典大学网初中频道为大家提供了中考生物专题训练题,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助到大家。 1.(1分)(2018?郴州)美国学者米勒探索生命起源的模拟实 验表明,在原始地球上可以产生( ) A. 复杂的蛋白质 B. 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C. 原始藻类 D. 原始单细胞动物 考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分析: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米勒的实验及其结论,据此解答. 解答:解: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

段. 根据米勒的实验装置可知: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故选:B 2.(1分)(2018?郴州)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化石.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古生物都能形成化石 B. 在越古老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高等 C.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D. 在越浅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低等 考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

2018高考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1:政论文+学术论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丝绸之路与中西方文明交流 刘敏岳亮 在文明初起的时代,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星光熠熠,照亮了各处的夜空。一边天生仲尼,万古长夜将尽;一边柏拉图走出洞穴,迎接明媚的阳光。虽然两个大陆中间的广漠横无际涯,又层峦叠嶂,但声声驼铃却串起了东西文明汇聚、世界民族交融的动人故事,一卷卷绮丽的丝绸渲染了沿途壮美的风景。这条沟通中西、美丽而又沧桑的文明纽带就是丝绸之路。 作为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条实际通道,丝绸之路有着多条路线和悠久的历史。春秋战国之际,随着古代游牧民族的脚步,东西方之间贸易往来已经开始,其路线被称为“草原之路”。这就是丝路的前身。草原之路,从黄河中游,北上经蒙古草原,越阿尔泰山脉进入哈萨克草原;再经里海北岸、黑海北岸直达多瑙河流域。正是通过这条道路,当时为中国所独有的丝绸进入西方世界。到两汉时期,张骞受命西进通使西域,正式宣告了陆上丝路主干道的形成。及至唐代,社会的繁荣、先进的文明、开放的文化,吸引了世界各国人民来华贸易,陆上丝路弦歌不绝,海上丝路也逐渐建立起来。 丝绸之路是一条鲜活的道路,它不仅加强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还加强了彼此间的思想文化交流。 隋唐时期,中国与波斯一直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双方使者不断,相互之间的文化交流丰富多彩,不论是作为波斯物质文化代表的金银器,还是作为精神文化的景教、摩尼教,都从波斯传入了中国,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撒马尔罕壁画上手捧丝绢的唐朝使者,波斯、阿拉伯文献对中国物产、工艺传入的记录,以及大量瓷器、丝织品的考古发现,都说明了中国文化向西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事实上,古代中西之间的交流,不论是丝绸、玉器、香料、陶瓷、珍禽等物质层面的物品,还是佛教、景教、伊斯兰教、儒家思想、道教等思想层面的结晶,都是通过这条东西交往的道路进行双方交流的。 在丝绸之路汇聚的多种宗教文化既相互碰撞,又和平共处,和谐共存。汉唐时期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思想观念以佛教的影响力最为巨大。中华王朝不论迎佛也好,辟佛也罢,都展现了佛教对代表中国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的新塑造。西域的于阗王国是丝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是商人驻足之处,也是西行东来的僧侣歇脚所在。这里修筑了大量的佛寺,宝殿主尊是佛像,佛像两边上方都是千佛,而下方则往往描绘地方神祇,其外部特征有似祆教神祇。由此可以看出,丝路上的诸神之间并没有战争,而是安然地保佑着各自的信徒。 按照塞缪尔·亨廷顿的观点,不同文化由于自我认知身份的差异而存在着激烈的冲突。但历史经验表明,在冲突之外,文明之间还有着更为广泛的交流和竞争。公元751年,唐王朝与大食爆发战争,史称“怛罗斯之役”。这件小小的战事插曲迅速被和平交流取代,唐朝大量被俘工匠随大食军队西归,直接使得以中国造纸术为代表的科技西传。随后,中亚撒马尔罕形成了一个造纸中心,并在以后的岁月中将造纸术从西亚传入欧洲,埃及人的纸草和羊皮纸开始退出舞台。可以说,怛罗斯之战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极具象征性。抛开军事上的胜败不论,中国文明与阿拉伯文明在怛罗斯之外的广阔空间里竞争并共生,对双方文化的发展都极具积极意义。文化多元、文明交往、和谐共存,这正是丝绸之路留给今天的我们最可宝贵的财富。 (节选自《丝绸之路与中西文明交流》,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西文明在初起时代,都诞生过开启文明的巨星,丝绸之路则突破地域隔阂使不同文化走向交融,成为穿越时空的文明长廊。

八年级科学上册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环境因素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1)猫头鹰白天休息,晚上出来活动,主因是温度、光照影响其行为; (2)生物节律性行为:是对环境的某些节律性刺激作出的反应,如昼夜节律、月周期节律(鱼的繁殖)、季节节律(动物的迁徙、换羽,植物的开花、结果)。 (3)植物常见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等。(4)植物的向光性和生长素。 a.植物体内的激素: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激素,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b.生长素是由胚芽尖端产生的激素,控制胚芽的生长。达尔文猜想胚芽尖端会产生生长素,温特实验证明了达尔文的科学猜想,郭葛从植物体内分离出生长 素。 c.植物向光性:观察现象,胚芽弯向光源生长。 产生条件::①单侧光照射;②具生长素且分布不均匀。 产生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面生长素分布多,胚芽生长快;向阳面生长素分布少,胚芽生长慢。 (5)植物生长素 a.产生部位:胚芽的尖端。 b.作用: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②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③促进果实的发育,防

止落花落果。 c.缺点:生长素浓度较大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应用于防治杂草。 (6)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含量为:90毫克/100毫升。 (1)人体内血糖含量的调节:神经系统和胰岛素。 血液中血糖含量的升降,决定于胰岛素分泌的增加或减少;而胰岛素分泌 的多少,导致血糖含量的下降或上升,从而使血糖维持正常值。 (2)胰岛素的功能:促进人体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内,还能加速血糖的分解。 (3)胰岛素分泌异常的病症。 a.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血糖含量高于正常值。治疗服用胰岛素。)医治糖尿病可以定时注射胰岛素。是否患糖尿病可以检查血液血糖浓度是否为90毫 克/100毫升或检查尿里是否含葡萄糖。 b.胰岛素分泌过多:低血糖症。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多吃糖类物质,补充血糖,药物调节胰岛素分泌。 二、内分泌腺和激素 激素的作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内分泌腺和消化腺(唾液腺、胰腺)的区别:

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有答案))

第七单元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一.选择题 1.同卵双胞胎胖瘦相差很大的原因可能是( ) A.显性基因发生了作用 B.隐性基因发生了作用 C.染色体数目发生了改变 D. 生活环境和条件不同 2.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和基因关系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 DNA位于染色体上 B. 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 C. 基因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D. 染色体是由DNA和基因组成 3.我国春秋末期的大军事家孙武,世称孙子,是古乐安即今广饶县人,其第22代嫡长孙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孙权体内的遗传物质能确定是从孙武身上继承下来的是 A.显性基因 B.Y染色体 C.X染色体 D.常染色体 4.关于人的生殖细胞中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精子的性染色体为XY B.精子和卵细胞都只有一条性染色体 c.卵细胞的性染色体为XX D.精子和卵细胞的性染色体都是23条 5.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正常男性体细胞及精子中染色体组成的是() A.44+XY和X、Y B.22+XY和X、Y C.44+XY和22+X D.44+XY和22+X、22+Y 6.科学家将某些农作物的种子放在神舟八号飞船里,在太空飞行返回地面后,经试种,个别种子的某些性状发生了较大改变,其原因是() A.直接改变了农作物的某些性状B.使种子里的一些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C.淘汰了某些不良性状D.改变了农作物种子的营养成分 7.如图为染色体和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 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C DNA上只有一个基因 D DNA中储存有遗传信息 8.鸡冠有两种性状,玫瑰冠和单冠。如果亲代个体都为玫瑰冠,后代个体有玫瑰冠和单冠,(用R 表示显性基因,r表示隐性基因)。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玫瑰冠是隐性性状 B.单冠是显性性状 C.亲代的玫瑰冠基因型均为Rr D.子代的玫瑰冠基因型均为Rr 9.一对夫妇,父亲为双眼皮,母亲为单眼皮,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已知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

高考散文复习专题训练

左公柳,西北天际的一抹绿云 梁 衡 ①在清代以前古人写西北的诗词中最常见的词句是“大漠孤烟”“平沙无垠”“白骨 在野”“春风不度”等。左宗棠和他的湘军改写了西北风物志,也改写了西北文学史。三千里大道,百万棵左公柳及陌上桑、沙中湖、江南景的出现为西北灰黄的天际抹上一笔重重的新绿,也给沉闷枯寂的西北诗坛带来了生机。一时以左公柳为题材的诗歌传唱不休。最流行的一首是左宗棠部下一个叫杨昌浚的人的真实感叹:“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杨并不是诗人,也未见再有其他的诗作行世,但只这一首便足以让他跻身诗坛,流芳百世。自左宗棠之后,在文学作品中,春风终于度过了玉门关。 ②文学反映现实,生活造就文学,这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清代之后,左公柳成了开发西北的标志,也成了文人竞相唱和的主题。就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史家对左宗棠或贬 或缄之时,文人和民间对左公柳的歌颂也从未间断。如果以杨昌浚的诗打头,顺流而下足可 以编出一部蔚为壮观的《左公柳诗文集》。这里面不乏名家之作。 ③1934年春,小说家张恨水漫游西北,是年正遇大旱,无奈之下百姓以柳树皮充饥。张 有感写了一首《竹枝词》:“大旱要谢左宗棠,种下垂柳绿两行。剥下树皮和草煮,又充饭菜又充汤。”1935年7月,名记者范长江到西北采访,左公柳也被写入了他的《中国的西北角》:“庄浪河东西两岸的冲积平原上杨柳相望,水渠交通……道旁尚间有左宗棠征新疆时所植 柳树,古老苍劲,令人对左氏之雄才大略不胜其企慕之思。”民国期间,教育部长、诗人罗家伦出国途经西北,见左公柳大为感动,写词一首,经赵元任作曲成为传唱一时的校园歌曲。 ④至于民间传说和一般文人笔下的诗画就更见真情。西北一直有左宗棠杀驴护树的传说。左最恨毁树,严令不许牲口啃食。左去世后不久,当时很有名的《点石斋画报》曾发表 一幅《甘棠遗泽》图,再现左公大道的真实情景:山川逶迤,大道向天,绿柳浓荫中行人正在 赶路。画上题字曰:“种树十余年来,浓荫蔽日,翠幄连云,六月徂暑者,荫赐于下,无不感文 襄公(左宗棠身后谥文襄公)之德”,“手泽在途,口碑载道,千年遗爱”。 ⑤一个人和他栽的一棵树能经得起民间一百多年的传唱不衰,其中必有道理。文学形象所意象化了的春风实际上就是左公精神。春风何能度玉门,为有振臂呼风人。左是在政治腐败、国危民穷、环境恶劣的大背景下去西北的。按说他只有平乱之命,并无建设之责。但儒家的担当精神和胸中的才学让他觉得应该为整顿、开发西北尽一点力。左宗棠挟军事胜利 之威,掀起了一股新政的狂飙,扫荡着那经年累世的污泥浊水。西北严酷的现实与一个南国 饱学的儒生,砥砺出一串精神的火花,闪耀在中国古代史的最后一章之上,绽放出一丝回暖的春意。 ⑥左宗棠在西北开创的政治新风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强化国家主权,力主新疆建省。他痛斥朝中那些放弃西北的谬论,前后五次上书吁请建省,终得批准,从此西北版图归一统。二是反贪倡廉。清晚期的政治已成糜烂之局,何况西北,鞭长莫及。地方官为所欲为,贪腐成性。他严查了几个地方和军队贪污、吃空饷的典型,严立新规。而他自己高风亮节,以身作则。陕甘军费,他每年过手1240万两白银,无一毫不清。西北十年,没有安排一个亲朋,有家乡远来投靠者都自费招待,又贴路费送回。三是惩治不作为。他最恨那些身居要位怕事、躲事、不干事的懒官、庸官,常驳回其文,令其重办,“如有一字含糊,定唯该道是问!”其严厉作风无人不怕。四是亲民恤下。战乱之后十室九空,他细心安排移民,村庄选址、沿途护送 无不想到,又计算到牲畜、种子、口粮。光绪三年大旱,他命在西安开粥厂,路人都可来喝, 多时一天七万人。他身为钦差、总督,又年过六旬,带兵时仍住帐篷。地方官劝他住馆舍,他说“斗帐虽寒,犹愈于士卒之苦也”。五是务实,不喜虚荣。他人还未到兰州,当地乡绅已为他修了一座歌功颂德的生祠,他立令拆毁。地方官员或前方将领有写信来问安者,他说百废

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复习

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复习 【知识梳理】 一、人体内环境及稳态 1.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液 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 2.内环境组成成分 ① 联系: ② 不同:血浆中含较多蛋白质,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3.人体细胞的内环境 (1)血细胞: (2)组织细胞: (3)淋巴细胞: (4)毛细血管壁细胞: (5)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4.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5.内环境的生理意义: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6.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 ,若稳态被破坏,必将引起 。 二、人体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 (一)神经调节 1.基本方式是 ,其结构基础是 ,在下图中标出相应组成: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 ,传导方向是 ,静息状态时膜内外电位是 ,受到刺激后膜内外电位是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 (内、外)电流方向一致。 例1: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的是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要经过结构,在下列图中标出该结构的组成: 兴奋在经过该结构时,信号转变模式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是,原因是。 例2:右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 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 B.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 C.兴奋可以在①和③之间双向传递 D.由①、②、③构成突触 例3.下图所示为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 传导,这是因为 A.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B.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D.以上说法都对 (二)体液调节 1.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激素调节 实例1:血糖平衡的调节 胰岛A细胞分泌,作用 是;胰岛B细胞分泌,其作用结果是,两种激素之间的关系是, 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所以治疗糖尿病时只能。 实例2: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 这种调节方式叫做。 (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注意: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

2016学年中考生物专题训练题(答案)

[键入文字] 2016 学年中考生物专题训练题(答案) 临近中考,学生要有一定的自主性,光跟着老师“跑”没用。因为每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复习进度也不同。大学网初中频道为大家提供了中考生物专题训练题,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助到大家。 1.(1 分)(2014?郴州)美国学者米勒探索生命起源的模拟实验表明,在原始地球上可以产生( ) A. 复杂的蛋白质 B. 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C. 原始藻类 D. 原始单细胞动物 考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分析: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米勒的实验及其结论,据此解答. 解答:解: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 根据米勒的实验装置可知: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 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 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 1

新高考之新闻阅读专题训练

新高考之新闻阅读专题训练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朱益鸿 高考导航 一、明确新闻的文体特征: 1.新闻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它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专指消息。 2.文体特点: 真,真实性。再现生活的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任何虚假的、幻想的内容都不应该写到新闻里来;快,时效性。新闻报道一定要快,要及时。否则就会成为明日黄花;新,一是指内容要新,不重复旧的内容,二是形式上也要求新,注意表现上不落俗套;活,是指新闻的表现形式要活新闻本来就是鲜活的内容,鲜活的写法,鲜活的语言,甚至鲜活的排版。 二、几种新闻体裁文本的阅读关注点: 1.消息一般都采用“倒金字塔”式写法。即先说结果,再说重要事实,最后说次要内容。特殊写法也可采用金字塔式,悬念式,并列式等。阅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理解并把握标题和导语;依靠关键语句捕捉主要信息;重点体会消息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2.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因为通讯除具有新闻的一般特点外,还特别强调形象化,注重以情感人,所以,在阅读方法上,既要遵循一般新闻的阅读方法,又要参照文学类作品的阅读方法,此略。 3.特写是区别于消息和通讯的一种新闻体裁,它一般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新闻人物和新闻主题。阅读时参照通讯的阅读方法,可重点以表现手法、社会背景等为突破口来解读文本。 4.时评是对新闻的评论,是新闻的一种,它和消息、通讯、特写、访谈、图片报道等一样,是“新闻”大家庭中的一员。它是对时政和民生的关注,是公众参与社会的发言。属议论文范畴。因此,阅读时主要关注以下几点: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作者针对什么人或什么事,发表了什么看法;弄清作者观点产生的依据;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要联系社会现实来理解文章,并注意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辩证分析。 三、解读新闻文本的几点方法: 新闻是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解读时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套。因此,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看标题信息”,类似作文审题;而“揣摩新闻类型”,则是指阅读的审题目标要比作文单一。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迅。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抓记叙要素”,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理行文线索”,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针对考纲当中C层级的分析综合“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