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挡土墙施工组织设计

挡土墙施工组织设计

挡土墙施工组织设

1

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及特点

1、工程建设概况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工程规模:

质量标准:合格

要求工期:绝对工期32天。

2、建筑设计特点

本工程B段挡土墙是现浇钢筋混凝土,总长约86米,挡土墙高度为1--2米。C段挡土墙是拉锚式,拉锚形式为锚桩拉锚,总长约

40米,挡土墙高度为2.5--3.6米。

3、结构设计特点

本工程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永久性支护工程,其侧壁重要性系数为1.0,侧壁整体稳定安全系数要求不小于1.30。

B段挡土墙厚为300mm,钢筋混凝土墙配筋采用双层双向¢14

钢筋,挡土墙混凝土采用C30,挡土墙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35mm。

2

C段挡土墙厚为300mm,钢筋混凝土墙配筋采用双层双向¢14钢筋,钢筋网间拉结筋用φ8钢筋,布扩为置间距400mm,呈梅花状,挡土墙混凝土采用C30,挡土墙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35mm。

拉锚式挡土墙下设直径为800mm的C30混凝土桩基,如遇变形缝,则应将桩顶以下2.0m桩径800mm×900mm。墙体加强主筋需伸入桩基础不小于 1.5m,且伸入段箍筋应加密。墙体拉锚处下1.0m范围内箍筋需加密(加密区箍筋均为¢8@100mm)。

锚桩为直径800mm圆桩,锚桩混凝土采用C30混凝土,混凝土保护层厚度40mm。

锚桩为直径800mm的C30混凝土,拉锚采用2φ15.2钢绞线。钢绞线自由段应做防腐处理,处理方式为表层涂抹黄油,外裹玻璃丝布一道。

后侧采用圆砾或级配卵石分层碾压处理。

4、设备安装设计特点

锚具的力学性能及几何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锚具进场需有产品合格证及试验检验报告,其质量应符合GB/T14370的有关规定。

张拉机具配套标定前,压力表、测力计应单独进行校正合格,将待标定的千斤顶,压力表、测力计擦拭干净。千斤顶、压力表、测力计进行配套编号、标示、登记。张拉机具送检中装卸、运输严

3

防碰撞、摔打、损伤。

5、工程施工特点

经过对本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及补充文件的认真阅读、理解和现场仔细查勘,本工程施工有以下特点:施工工期紧,工艺要求高,施工总体布置困难。

根据工程施工的特点,我公司重点从施工组织管理、施工技术、资源配置、施工协调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严格按标书要求的施工程序、技术要求组织施工。选用责任心强、施工经验丰富的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配备精良的机械设备及物资设备。

组织机构:本工程组织机构采取项目经理负责制。管理层以项目经理为首,全权负责施工项目决策管理和调控工作,项目班子按项目法施工管理的模式配备,负责施工项目内部专业管理业务。配备相关专业人员从事现场管理,对工程的工期、质量、安全、成本等综合效益进行高效率有计划的组织协调。

在施工总体规划上着力解决施工中各项工作的合理统筹,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合理划分施工段,实现紧张而有节奏的施工,从而加快进度,降低成本。

在工期控制和质量监督上是以十分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和经济

4

责任制为保证的。对工程成本实行全过程的动态控制管理,把技术、经济与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工程材料的采购、工程的质量、现场物料的堆放进行控制。

针对该工程的特点,在施工进程中要注意各工序间的相互搭接,避免窝工。要坚持集中突破、重点攻关的原则,按照进度计划安排的时间,集中人力、物力,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该项目的施工任务。施工现场设专职的安全员、质量检查员、保卫消防员、环境保护检查员等专职人员,配合项目经理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的控制管理。

6、建设地点特征

本项目所在场地地基土主要由杂填土,圆砾、粉土及卵石构成。

杂填土:灰色,层厚1.10-2.10m,以砼块、粉土及圆砾为主,含少量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局部可见植物根系,结构松散。稍湿、稍密。

圆砾:灰色,埋深0.10-2.10m,层度7.90-10.40m。颗粒成份以硬质岩为主,骨架颗粒大部分连续接触,颗粒磨圆度较好,显圆状、亚圆状,一般粒径0.5-20mm,最大粒径40mm。骨架颗粒间以砾沙充填,夹粉土夹层。人工开挖井壁直立,锹镐难挖掘。稍湿、稍密。

粉土:该层为夹层,黄色,埋深2.80-4.90m,层厚0.90-2.00m。土

5

体中空隙较发育,无明显层理,摇振反应中等,韧性高、干强度高,无光泽反应。

卵石:深灰色,埋深9.70-10.70m,层度 1.30-5.30m。本层骨架颗粒部分连续接触,磨圆度较好,多呈圆状,颗粒分选差,骨架颗粒20-40mm,可见大漂石,最大粒径达160mm。颗粒间充填物以砾沙和圆砾为主,局部夹有粉土薄层。井壁直立稳定,锹镐较难挖掘,钻进困难,钻具跳动剧烈。稍湿、中密-密实。

二、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6

我司在进行施工场地内施工道路、材料堆场的规划、大型施工机械的布置、施工部署、施工方法的确定时,将以提高施工进度,同时做到合理、经济、安全且利于文明施工管理,以此进行施工场地的总体合理规划。

为合理组织施工,缩短工期,为后序施工提供操作面,拟将整个工程划分为若干个验收段,分别组织结构验收工作。

施工用电、照明布置

主电缆采用95电缆,由指定的临变电箱引出,沿施工围墙采用架空或埋设布置,埋地铺设时埋深不小于500mm,上下各铺l0mm 厚的细砂,并在上面作醒目标记。本围护工程锚索(桩)施工时施工现场应提供150KV A/台用电量以满足施工要求。

施工用水布置

现场供水采用φ100镀锌水管作为干管,支管采用PVC水管,沿围墙埋地设置。

施工工作计划

对该工程施工进度的要求:绝对工期32天;在满足总体工期要求的基础上,合理组织现场施工,力争提前完成。

主要材料供应计划

7

开工前根据进度需要,提前提出主要材料需求计划。备足施工用的周转材料,根据进度,提前入场。

劳动力需用计划

公司一贯原则,采用劳务分包形式:选择各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班组承担不同的分项工程,使工程各个工序质量均达到质量标准要求。班组配置:人工挖空桩班组1个,负责桩土石方开挖、混凝土浇筑;钢筋制作安装班组一个,负责桩、挡土板、钢筋制作安装;模板班组一个,负责桩、挡土板模板安装;预应力锚索班组一个,负责锚孔成孔,灌浆、锚孔张拉等工序工作。各个劳务班组在项目部统一领导下按既定方案进行有序的穿插施工。

为合理进行劳动力的调配和使用,本工程的劳动组织按建筑结构流程考虑和组织。本工程劳动力安排主要工种有力工、钢筋工、模板工、砼工、架工、电气焊、电工、铆工、钳工、油漆工、测量放线工等,各工种应按施工的进程逐步投入工作,并按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大小合理安排人数。

8

三、施工方案

1、测量放线

1.1、放线依据

依据<工程测量规范及条文说明>(GB50026- )、边坡治理工程施工图。

1.2、施工测量工艺流程

测量仪器(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钢尺)的检定、核验→校测起始依据→场地控制网测设→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基础放线→建筑物的竖向控制。

1.3、工程定位放线及标高控制

1)在基础施工前请业主通知放线办(包括规划办)对给定的场内坐标控制点进行复核,我方在复核前派专业测量员将各引出控制点投

9

测回场地内,并按平面图布置测设出建筑的的控制角点。经放线办复核无误后,对放出的轴线形成”工程定位测量记录”,交业主或监理现场代表复核并签字。经闭合检查无误满足规范要求并经监理认可后将其轴线引至建筑物外,并作准永久砼保护或引至附近已有建筑物上,以此为准分出其它尺寸和轴线,作为建筑物轴线、垂直度的控制线。

2)本工程采用经纬仪正、倒镜投点法进行放线。投点前,复核各轴线桩位后,将经纬仪架设于轴线上,瞄准方向标志,依据计算的角度,转动照准部,正镜和倒镜将该轴线投测到地面上,并把两次投测的点位取中,再在所投测的中点上架设经纬仪,后视轴线桩标志,旋转照准部180度,检查前视标志无误后,将该轴线投测至地面上弹出墨线。待各主要轴线投测至地面上以后,复核间距无误,即可根据平面图的尺寸进行建筑物各细部放样。

3)高程控制:本工程高程控制依据建设单位移交的水准点位及高程数据(绝对高程换算为相对高程),按三等水准测量要求,把高程点引测至施工现场,设二至三个水准点,做好明显标记,同时定期对各标高点观察高程进行复核。

1.4、量偏差控制

测量放线工作实行复核制,所有轴线要闭合测量,闭合差应重测或调整闭合差,复测后要有完整的测量记录,并交技术负责人审核。

10

每次投测前,将仪器作一次严格检验,防止因仪器本身的缺陷造成测量误差,轴线交角精度要求180±10”和90±6”,距离精度±5mm。

1.5、测量放样及定桩位

测量放样前对施工图提供导线点、水准点进行复测,桩位坐标进行复核。测量放样所使用的导线点、水准点,必须是经过导线控制测量复测且得到监理工程师批复的导线点、水准点复测成果。导线点要进行加密,加密点同导线点一起附合测量,附合测量符合规范要求后方可使用。

根据批复的附合测量成果,确定桩位中心,以桩位中心为,根据矩形桩尺寸撒灰线。驻地工程师核查,批准后支模,浇筑孔口护圈。

桩基开挖前及在开挖过程中要对桩位进行复测。安装钢筋笼前对桩位进行复测,以保证钢筋笼位置准确无误,为下一工序正常施工提供良好的施工条件。

2、钢筋制作、安装

钢筋在进场之前必须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方可大批量进场。钢筋进场不得直接堆放在地面上,必须用垫木或其它东西垫起来。工地临时保管钢筋时,应选择地势高、地面干燥的露天场所,根据天气情况,在雨雪天气,有必要时需加盖雨篷。钢

11

筋笼加工制作按照设计制作,由于抗滑桩长度均在8~9m,钢筋笼可采用1节段制作和吊装。钢筋搭接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Ⅰ级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搭接时采用点焊,Ⅱ级钢筋采用焊接,焊接长度双面焊为5d,单面焊为10d。焊接时先进行预热,不得在-15℃以下焊接钢筋,焊接钢筋要自然冷却。焊缝饱满且不得烧伤主筋,焊接时采用502焊条,同轴线焊接并及时清理焊渣。

钢筋笼安装前必须检查主筋根数、直径、间距、钢筋笼是否变形,焊接点、焊接长度、宽度、厚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并应控制主筋间距在10mm以内,箍筋间距在-20mm以内,骨架外筋在±10mm 以内,骨架倾斜度在±5%以内,骨架保护层在±20 mm内骨架顶段高程在±10 mm以内,骨架底标高程在±50 mm以内。将装饰墙的预埋钢筋制作成”L”型焊接在钢筋笼上,等成桩后挖除护壁再将其调直并施工装饰墙。

钢筋在钢筋加工厂成型后,现场绑扎,检测管按照图纸要求,位置准确,焊接牢固,保证检测管不漏水。吊装钢筋笼时随时调整钢筋笼位置,避免碰挂孔壁及发生塌孔事故。

吊放钢筋笼:在吊放钢筋笼前,用与桩径相同的钢筋笼检孔器检孔,以保证钢筋笼能顺利的安放在桩孔内。为防止钢筋笼变形,必须加焊加强筋。在钢筋笼主筋上,每隔2m左右设置一个定位钢筋,焊接在钢筋笼外侧,沿钢筋笼周围设4处,确保桩身钢筋的保护层,钢筋

12

笼用吨位适宜的吊车吊入孔内,要对准孔位,扶稳,缓慢下放,避免碰撞孔壁。为避免钢筋笼在吊起过程中局部受力发生变形。在其顺直状态下加绑沙木杆,在钢筋笼入孔时,解除木杆的捆绑线,取下下次接着使用。钢筋笼要均匀入孔,并随时调整钢筋笼位置,避免碰挂孔壁及发生塌孔事故。经复核钢筋笼中线与桩中线重合后,用十字钢筋和井口护臂固定,防止砼浇注过程中钢筋笼偏移。

2.1、安装串筒

钢筋笼安装到位后,用串筒浇筑空气环境中的普通混凝土,当高度超过3m时,应用串筒,串筒底部离孔底及混凝土面不宜超过2m。

3、灌注混凝土

在空气中浇筑混凝土桩,混凝土的塌落度宜为13~17cm,并能够在串筒中自由坠落。开始浇筑时,孔底积水不宜超过5cm,浇筑速度应尽可能的加快,使混凝土对孔壁的压力大于渗水压力,防止地下水渗入孔内。必须保证混凝土的供应,浇筑的混凝土必须采用人工分层振捣棒振实。混凝土浇筑必须一次性浇筑完毕,若施工接缝不可避免时,应按照技术规范进行处理,并一律插上下层锚固钢筋,其钢筋截面面积可在1﹪配筋面积内扣除;若钢筋骨架总面积超过桩截面积的1﹪,则能够不设置锚固钢筋。混凝土浇筑应高出设计桩顶高程50cm待混凝土凝固后,凿除桩顶浮浆至设计桩顶高程。为

13

了保证土体的稳定,在两边两棵桩成桩后,方可施工中间的桩基;在挖孔时将两边桩基紧贴本桩的护壁凿除,以保证桩与桩之间紧密连接,共同

受力。

4、孔口护圈浇筑

孔口护圈用C30混凝土浇筑后测量孔口护圈顶高程。根据孔口护圈高程及桩底高程确定挖孔深度。孔口护圈浇筑时高出地面30cm,宽度为30cm以防在施工过程中杂物落入孔中伤人。护圈浇筑完成后复测桩位,在护圈顶面定位十字护桩;在挖孔施工过程中,利用十字护桩检测桩孔中心偏位、桩径、桩孔垂直度等。

3.1、桩基中心位置检测

每一节段桩孔开挖完成后,检查孔径、垂直度及中心偏位,每一节段桩孔成型后,检查孔位中心是否与桩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每层必须检查其孔位及孔径附合要求后方可支模,以保证整个桩基的护壁厚度、孔径及垂直度。

3.2、支护壁模板

护壁采用与桩同标号C30混凝土浇筑,厚度为15cm,护壁里施加单层Φ8钢筋纵横间距为20cm,支护壁模板前,先安装护壁钢筋,用扎丝绑扎牢固,上一节护壁与下一节护壁竖向钢筋搭接20cm,用

14

扎丝绑扎牢固。护壁模板经过拆上节,支下节的方式重复周转使用。模板采用三块钢模板拼接而成,模板须有足够的强度。模板用木桩加固支撑,其中轴线与桩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以保证桩基的垂直度符合规范要求。桩径不小于设计桩径。模板之间用卡具、扣件连接固定。模板安装牢固后,检测模板的位置,以保证桩孔的平面位置及其垂直度。

5、桩成品检测、验收

挖孔桩混凝土灌注完毕后,复测桩顶中心和桩顶高程,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桩身均匀性、承载力的检测。

6、锚索施工

6.1、施工流程

测量、放线定位―――钻机就位―――校正孔位―――调整角度―――钻孔钻至设计深度(土方加钢套管)―――提出钻杆―――淸孔、验孔―――插钢绞线锚索―――常压灌浆―――压力注浆―――裸露筋防锈―――张拉锁定―――验收

6.2、钻孔

用汽车吊将钻机吊装就位,采取可靠的固定措施,将钻机稳定在钢管脚手架搭设的操作平台上。

施钻时开始宜低速慢进1.5m后,以正常速度钻进。同时施钻过

15

程中,应随时观察钻机定位情况和钻杆方位,以确保钻孔质量。

6.3、清孔、验孔

钻机钻孔施工完成后,由于孔内残留有大量的岩粉、碎屑、泥皮、沉渣和其它杂物,如果清理不干净、不彻底,会严重降低预应力锚索的锚固力。

淸孔质量是保证质量的关键,要求成孔孔壁垂直,孔内不得有塌陷和松动,完全清除孔内沉渣。因此锚索安装前必须采用人工或高压风清除孔内岩粉、碎屑、泥皮、沉渣和其它杂物。清孔完成后及时请建设、监理进行验孔并收尺。

6.4、锚索制作编束通知单锚安装支撑环验收

在预先平整好的下料场地上按下料长度进行下料,每根绞线长度误差控制在10cm左右。下料要求用砂轮切割机切割好以后,钢绞线一端剥除PE15cm,对剥除部分绞线除污净,下好料以后,按要求设置承压板、支撑环,支撑环每1m放1个,用GYJ60A型挤压机对剥除部分挤压上P锚。索体要求绑扎牢固,绞线应平行顺直。对不同位置处的承载体相应的绞线外露端做出临时和永久性标记。灌浆管绑扎在锚索体上,灌浆管头部距孔底5~10cm,灌浆管使用前,要检查有无破裂、堵塞。绑扎好的锚索顶部要安装导向帽,以方便穿索。

16

锚索制好后应将承压板、P锚外部涂上防腐油漆。检查合格后的锚索标识好以后分区存放,同时做好防雨、防晒工作。

6.5、插钢绞线锚索

锚索按其结构构造由专人制作,要求顺直。淸孔完成后尽快地安设锚索拉杆,以防止钻孔坍陷。锚索拉杆钢绞线如涂有油脂,在其锚固段要仔细加以清除,以免影响与锚固体的粘结。沿杆体轴线方向每隔 1.5m设置定位支架。插入锚索拉杆时应将灌浆管(共两条管,一条为常压注浆管,注浆完后能够拔出重复使用;另一条为二次压力注浆管,管头密封,在锚固段范围内的管身上加工一些出浆孔,间距约为1.0m~1.5m,开孔处的外部用橡胶圈盖住,压浆管孔径35mm。),与拉杆绑在一起同时插入孔内,放至距孔底保持50cm,一般要求清孔后,立即插入锚索,插入时将拉杆有定位支架的一面向下方。如钻孔时使用套管,则在插入拉杆灌完浆后将套管拔出。为保证非锚固段拉杆能够自由伸长,杆体自由段应用塑料布或塑料管包裹,与锚固体连接处用铅丝绑牢。

杆体长度应等于锚索设计长度加上张拉长度;安放杆体时,应将杆体顺直,缓慢插入孔中,不得搅动土壁。杆体插入孔内深度不应小于锚索长度的95%,杆体安放后不得随意敲击,不得悬挂重物。

6.6、灌浆

灌浆是预应力锚索施工中的一道关键工序,必须认真进行,并作

17

好记录。

灌浆材料采用M30水泥砂浆掺早强剂和微膨胀剂。水泥采用42.5R普通水泥。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进行施工。

注浆浆液搅拌均匀,随搅随用,浆液在初凝前用完,并严防石块和杂物等混入。注浆作业开始时或中途停止超过10min以上,宜用水或稀水泥浆润滑浆泵及管路。

灌浆方法分两次完成:第一次为常压灌浆,第二次为压力注浆。第一次常压灌浆是用压浆泵将水泥浆经胶管(灌入孔内,管端保持高于底100mm。一次灌注压力为0.6MPa左右。随着水泥浆或砂浆的灌人,浆液从钻孔底部向上返回,钻孔孔口处有水徐徐溢出,待孔口出现纯水泥浆时一次常压灌浆结束。灌浆时应逐步将浆管向外拔出直至

孔口,但在拔管过程中应保证管口始终埋在浆液内。压力不宜过大,以免吹散浆液或砂浆。待浆液或砂浆回流到孔口时,用水泥袋纸等捣人孔内,再用粘土封堵孔口,并严密捣实。二次高压注浆是在水泥浆终凝以前(约3~12小时之内)进行压力注浆,利用注浆管对锚固段分段注入浆液,二次注浆压力为 2.0~2.5MPa,以便能冲开一次常压注浆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强度的锚固体。

灌浆压力愈大,锚固体与周边土层结合得越紧密,结合带的摩擦角和粘聚力值也相应提高,因而土体的抗剪强度值也显著增大。若灌

18

浆压力很低,或在无压力灌浆状态此时,锚固体外围土层的抗剪强度值,则完全取决于原状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和上部土层的静压力。

6.7、锚索张拉

锚索张拉锁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张拉前应对张拉设备进行标定; 张拉设备可用YC-6C型穿心式千斤顶和SY-60油泵,当张拉到设计荷载时,锁紧锚索,完成锚定工作。

⑵锚固体灌浆后进行锚索张拉锁定,再进行自由段二次注浆。

⑶锚固体强度大于20MPa,并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分两次张拉;第二次张拉宜超过设计值的 1.05倍超张拉,同时张拉控制应力不超过0.65倍钢绞线的强度标准值。锁定荷载值取设计值的70%。

锚索锁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应采用符合技术要求的锚具;张拉端采用夹片式锚具,锚具出厂前应进行检验并提供质量保证书。进场后应抽样进行外观检查,并按规定抽取夹片锚进行组装件试验,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⑵锚索锁定值应符合设计预应力的要求;

⑶锚索锁定后若经检测发现明显的预应力损失,应进行补偿张

19

拉。在粘性土,特别是在饱和淤泥质粘土层中,预应力锚索会产生蠕变现象,另外钢材的松弛,基抗支护位移和周围环境(温度、湿度、振动等)因素都会导致预应力的减小。根据试验,预应力损失在硬质粘性土中约为张拉荷载的6%;在软粘性土中约为张荷载的10%左右。为此,一般在张拉3-5天后,进行再次张拉,可有效改进锚索的长期工作性能。

锚索张拉与锁定作用均应有详细、完整地记录。

锚索张拉试验按下列规定进行:

⑴张拉顺序从任一束开始,对称张拉;

⑵最大试验荷载应取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N的1.2倍;

⑶初始荷载宜取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的0.1倍;

⑷加荷等级与观测时间按下表进行:

⑸在每级加荷等级观测时间内,测读锚头位移不应少于3次;

⑹达到最大试验荷载后观测15min,卸荷至0.1Nt,并测读锚头位移。

锚索验收标准

在最大验收试验荷载作用下,锚头位移相对稳定,即在荷载等级观测时间内,锚头位移小于0.1mm。

2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