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混凝土配料标准

混凝土配料标准

混凝土配料标准
混凝土配料标准

混凝土配料装置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混凝土配料装置的型号、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混凝土配料装置(以下简称配料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6388-1986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3 型号

配料机的型号表示方法如下:

A U T O — P C S—

最大秤量 kg

示值形式数字显示

传力机构称重传感器

秤的类别配料秤

工作类别自动型

4 要求

4.1 外观

配料机应满足混凝土配料功能的需要;

连接部件应牢固,控制开关及各功能键的动作应正常;

显示器各种显示值应清晰、完整、正确。

4.2 计量性能

4.2.1 准确度等级

准确度等级按JJG564,5.1的规定确定。准确度等级应对其预期的使用做出规定,包括要称量的物料性质、安装类型、装料质量和称量速率。

产品准确度等级见表 1

表1 称量准确度

混凝土配料装置装料质量(M/Kg) 静态参考准确度等级动态态参考准确度等级

沙、石秤400<M≤2500 Ref(1) X(2)

水泥秤200<M≤1200 Ref(0.5) X(1)

粉煤灰秤200<M≤500 Ref(0.5) X(1)

水秤100<M≤500 Ref(0.5) X(1)

添加剂秤10<M≤40 Ref(0.5) X(1)

00001注:以上均为大于称量1/2量程范围内单独配料称量或累计配料称量精度。

4.2.2 允差范围

4.2.2.1 静态试验的最大允许误差(mpe)

装料衡器应有一个仅适用于静态实验的准确度等级的参考值,对于影响因子试验的最大允许误差应

按照 4.4规定,乘以等级指定因子。应是使用中检验的最大允许偏差的0.25倍。

4.2.2.2 每次装料的最大允许偏差(mpd)

配料机应有一个规定的准确度等级X(x),对此每次装料与装料平均值的最大允许偏差,应为表2、表3规定的范围值乘以等级指定因子(x)。

(x)应为1×10k、2×10k、5×10k,指数k为正、负整数或零。

表2 X(1)级每次装料与装料平均值的最大允许偏差

装料的质量值M/g

X(1)级的每次装料与装料平均值的

最大允许偏差mpd

首次检定、后续检定使用中检验

M≤50 6.3% 9% 50<M≤100 3.15g 4.5g 100<M≤200 3.15% 4.5% 200<M≤300 6.3g 9g 300<M≤500 2.1% 3% 500<M≤1000 10.5g 15g 1000<M≤10000 1.05% 1.5% 10000<M≤15000 105g 150g 15000<M 0.7% 1%

表3 X(2)级每次装料与装料平均值的最大允许偏差

装料的质量值M/g

X(2)级的每次装料与装料平均值的

最大允许偏差mpd

首次检定、后续检定使用中检验

M≤50 12.6% 18% 50<M≤100 6.3g 9g 100<M≤200 6.3% 9% 200<M≤300 12.6g 18g 300<M≤500 4.2% 6% 500<M≤1000 21g 30g 1000<M≤10000 2.1% 3% 10000<M≤15000 210g 300g

15000<M 1.4% 2%

注1:表中的百分数是指装料质量M的百分比。

注2:计算装料平均值所需的装料数量按 5.1.6的规定。

在使用中检验时,如果物料参考颗粒质量超过使用中最大允许检测偏差的0.1时,则取自表1的值应增加参考颗粒质量的 1.5倍,增加参考颗粒质量修正的最大允许偏差的最大值不应超过(x)× 9%。

注:颗粒质量修正不适于表1中派生出的允差范围。例如:影响量试验、置零等。

配料机称量精度为:

水泥:准确度等级的参考值为Ref(1)、准确度等级为X(1);

骨料:准确度等级的参考值为Ref(2)、准确度等级为X(2);

水:准确度等级的参考值为Ref(1)、准确度等级为X(1);

粉煤灰:准确度等级的参考值为Ref(1)、准确度等级为X(1);

添加剂:准确度等级的参考值为Ref(1)、准确度等级为X(1)。

以上均为大于称量1/2量程范围内单独配料称量或累计配料称量。

4.2.3 最大允许设置值误差(最大允许设定误差)(mpse)

对可预设装料质量的配料机,装料预设值与装料平均值之差不能超过 4.2.2规定的使用中检验的最

大允许偏差的0.25倍。

4.2.4 影响因子试验的最大允许误差 (mpe)

在装料等于载荷时,影响因子试验期间任何静态载荷的最大允许误差应不大于 4.2.2.规定的使用中检验的最大允许偏差的0.25倍。

4.2.5 分度值 (d)

所有与称重单元相关的指示装置,其分度值应是相同的。

分度值可选用以1×10k

、2×10

k

或5×10

k

为形式表示的质量单位,指数k为正、负整数或零。

4.3 技术要求

4.3.1 操作安全性

4.3.1.1 偶然失调

配料机的结构应保证不发生不明显又可能干扰配料秤计量性能和正常功能的偶然故障或控制元件

失调。

4.3.2 装料设定装置

如果装料用标尺进行标定,它应刻有质量单位分度;如果装料用砝码进行设定,则砝码应是符合国

家计量检定规程要求的砝码,或者是特别设计的具有某个标称值的质量块,且其形状应不同于砝码,并与配料机的装料衡器配成一体。

4.3.3 最后断料装置

最后断料装置应明显区别于其他装置。

4.3.4 给料装置

给料装置应能保证物料流量充足且稳定。

4.3.5 承载器

承载器和相应的给料与卸料装置,应保证每次卸料后留下的残余物料可忽略不计。

承载器应留有放置最大秤量试验砝码或质量块的位置或设施,以便安全可靠地放置砝码或质量块。

该设施如果不是配料机的一部分,则应在其附近。

配料机在自动运行期间,应不能手动卸料。

4.3.6 置零和除皮装置

配料机在自动运行中,非自动置零和除皮装置必须锁定。

当置零和除皮装置设定时,称重单元应处于稳定平衡状态。

4.3.7 安全性

对禁止接触的部件和预设控制装置应具备安全措施,应配备合适的密封装置或给予封装,所有封装都应有封印措施。对于有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设备,应有醒目的提醒标志。

4.3.8 干扰

配料机应保证在受到干扰时:

a) 不出现显著增差,即有干扰时称量示值与无于扰时(固有误差)示值之差不超过装料最大允许偏

差的0.25倍,即不出现显著干扰误差;

b) 能够检测出显著增差值,并对其做出反应。

注:在不考虑示值误差的情况下,等于或小于装料最大允许偏差的0.25倍的干扰误差是允许的。

4.3.9 功能要求

4.3.9.1 开机自检程序

配料机的自检程序应能随显示器指示的开始自动启动,并使操作者有足够的时间在显示窗口观察到

显示器所有的有关符号指示正常或不正常。

4.3.9.2 对显著干扰误差的反应

当显著干扰误差被检测到时,配料机应能自动停止工作,并及时发出报警信号、自动提供声或光信号,直至使用者采取措施或显著干扰误差消失为止。

4.3.9.3 预热时间

配料机预热时间为20min。在预热时间内,应不显示或传递称量结果,并禁止自动操作。

4.3.9.4 安全要求

a)接地

配料机应可靠接地。与接地点相连接的保护导线的截面积,应按表4的规定。

表4

设备相导体截面积S/mm2相应保护导体(PE、PEN)的最小截面积/mm2

S≤16 S

16<S≤35 16

35<S≤400 S/2

400<S≤800 200

S>800 S/4

b)绝缘电阻

控制柜、秤体等安装完毕后,其各部分的绝缘电阻应用相应绝缘电压等级的绝缘测量仪器进行

绝缘测量。测得的绝缘电阻不小于500MΩ。

c)耐压

对于主电路及与主电路直接连接的辅助电路,加上1500V电压、漏电流10mA一分钟不应击穿。

5 试验方法

5.1 试验条件

5.1.1 标准器具

用于静态试验和影响因子试验的标准砝码,其误差应不大于相应被测配料机最大允许误差的1/5至1/3。

5.1.2 物料试验用的管理衡器和用于控制目的的装置

a) 若标准器具是在物料试验之前立即检定的,应保证物料试验误差不大于自动秤量时物料试验的

最大允许偏差和最大允许预设值误差的1/3;

b) 其他情况下,为自动秤量时物料试验的最大允许偏差和最大允许预设值误差的1/5。

5.1.3 物料试验使用的物料

应为该型式配料机所适用的物料。

5.1.4 物料检定的秤量与参数的选择

物料检定应使用等于或接近最大装料及最小装料的载荷。

5.1.5 修正装置

任何修正装置,如配料机的空中落料校准或自动置零等,试验期间应根据说明书进行操作。

如果每次装料过程修正装置都没有起作用,那么应在最小称量进行一次或多次修正装置的操作试

验,以检测其运行效果。例如该装置启动之前和之后,连续的至少三次装料。

试验应包括在最大称和最小称量之间变化后出现的首批装料,除非该配料机有一种清晰的报警功

能,在改变了装料衡器的设置后清除了表明的装料数。

5.1.6 装料次数

物料检定的装料平均值所需要装料的次数取决于表5中规定的预设装料质量(M)

表5 装料次数

装料预设值装料次数

M ≤ 10kg 60次

10kg < M ≤ 25kg 32次

25kg < M ≤ 100kg 20次

100kg < M 10次

5.1.7 物料检定的方法

a ) 分离检定法

分离检定法要求使用一台(分开的)管理衡器,以确定试验装料质量管理的约定的真值。

b ) 集成检定法

这种方法是用被测的配料机来确定试验装料质量的约定真值,但必须采用下列两种装置之一: ·一种专门设计的指示装置;

·有能用标准砝码确定化整误差的指示装置。

分离检定法和集成检定法的扩展不确定度不应大于被测配料机最大允许误差的1/3。

注1:集成校验方法取决于对载荷质量的确定,而 4.2.2中规定的允差范围是对装料质量的。如果正常运行下,不能保证所载荷在每个操作周期都卸料,也就是说装料不等于载荷总量,则必须采用分离校验方法。

注2:当累加衡器使用集成校方法时,试验装料的细分是不可避免的。当计算试验装料质量的约定真值时,应考虑试验装料的细分而增大的不确定度。

5.1.8 自动运行的中断

试验配料机的自动称量系统时,应在称量周期中的称量后和卸荷后,中断自动运行两次。

如果自动称量速度太快,中断运行会影响装料的准确度,则不宜进行该试验。

a ) 配料机卸料前(满载)中断

配料机自动称量后,中断自动运行,待配料机稳定后,记录指示值和与之平衡的标准砝码值,然后

恢复到自动运行状态;

b ) 卸料后(空载)中断

配料机卸料完毕且在自动运行到下一个称量周期前,中断自动操作,待配料机稳定后,记录空载指示值与之平衡的砝码值,然后恢复到自动操作状态。

5.1.9 装料质量的测定与计算

a) 单次装料质量的测定

单次装料质量的测定应采用 5.1.7中的方法之一。

b) 预设值

应记录装料衡器指示的装料预设值。

c) 装料质量和平均值

试验装料经过管理衡器的校验,其结果被认为是试验装料的约定真值,据此可计算出试验料的平均值,并记录之。

d) 自动称量的偏差

用于确定是否满足自动称量时每次装料最大允许偏差的自动称量偏差,应是装料质量的约定真值与这一装料预设值的所有装料平均值之差。

e) 自动称量的预设值误差

用于确定是否满足 4.2.3规定的自动称量预设值误差,应是装料质量约定真值的平均值与装料预设

值之差。

5.2 测试项目和方法

5.2.1 外观检查

目测,整机应符合外观要求。

5.2.2 计量性能

5.2.2.1 准确度等级参考值的确定

应采用影响因子影响下的静态称量试验确定准确度等级的参考值Ref(x),方法如下:

a)按规定的影响因子和规定的载荷,进行静态称量试验;

b)对每个载荷,确定准确度等级为X(1)的影响因子试验的最大允许误差mpe(1);

c)计算每个载荷的[E c/mpe(1)] ;

d)由 c)确定对所有影响银子试验的[E c/mpe(1)]之绝对值最大值[E c/mpe(1)]Max;

e)由[E c/mpe(1)]最大确定Ref(x),如此,

Ref(x)≥[E c/mpe(1)]Max,且

Ref(x)=1×10k、2×10k或5×10k,k为正负整数或零。

然后应根据准确度等级参考值确定的来计算显著增加值。

5.2.2.2 准确度等级的确定

a) 对试验装料的每个预设值,确定预设值误差(即设定误差se)和X(1)级的最大允许预设

值误差mpse(1)。

然后计算试验装料每个预设值的[se/mpse(1)]。

b) 对试验装料的每个预设值,确定每次装料与平均值的最大实际偏差(md)和X(1)级每次装料与平均值的最大允许偏差mpd(1)。

然后计算试验装料每个预设值的[md/mpd(1)]。

c) 由 a)中确定[se/mpse(1)]绝对值的最大值,

[se/mpse(1)]Max

d) 由 b)中确定[md/mpd(1)]绝对值的最大值,

[md/mpd(1)]Max

e) 确定准确度等级X(x),使得:

X(x)≥[se/mpse(1)]Max

X(x)≥[md/mpd(1)]Max且

(x)=1×10k,2×10k,或5×10k,k为正、负整数或零并且X(x)≥Ref(x)。

注:准确度等级参考值应等于或高于准确度等级。

5.2.2.3 每次装料与装料平均值的最大允许偏差

a)选择一个预设装料质量,设置载荷值并记录指示的预设值。

b) 按照 5.1.6的规定,运行配料机输出一定数量的装料。

c) 采用 5.1.7的方法之一称量所有的装料。

d) 计算所有装料的平均值与装料预设值的误差。

e) 计算每一装料与装料平均值的偏差。

f) 对于其他装料预设值应重复上述程序。

5.2.2.4 最大允许设置值误差(最大允许设定误差)

按5.2.2.3的规定进行。

5.2.3 影响因子试验的最大允许误差

影响因子试验中任何静态试验载荷的最大允许误差为额定最小装料的使用中检验的每次装料与装料平均值最大允许偏差除以每次装料最少载荷数的平方根的0.25倍。

5.2.4 分度值(d)

目测分度值应以1×10k

、2×10

k

或5×10

k

为形式,指数k为正、负整数或零。

5.2.5 偶然失调

在配料机正常工作状态下,人为干扰承载器的卸料状态。每次卸完料后,承载器上的残留物应能影响下一次的计量性能(残留物应大于给料预设值的3%)。检测配料机能否发出报警信号,或自动停止自动称量操作。

5.2.6 装料设定装置

手动检测称重显示控制仪表的拨码开关或数字键盘是否灵敏、可靠,预设值的设定是否真实。

5.2.7 最后断料装置

目测皮带给料电机能否迅速启动和停止,皮带没有打滑现象。

5.2.8 给料装置

按5.2.7的规定进行。

5.2.9 承载器

目测每次卸完料后,承载器上的残留物是否能忽略不计(对于最大允许偏差而言)。

5.2.10 置零和除皮装置

手动检测置零和除皮装置是否可靠,自动运行状态是否处于锁定状态。

5.2.11 安全性

目测配料机是否有封装,是否有醒目的提醒标志。

5.2.12 干扰

干扰源: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

打开配料机电源并预热20min,调整零点到接近实际零点值。试验期间除非出现显著增差外,不得

调整或重复置零。

使用一个约等于最小秤量的试验载荷对配料机进行试验。试验至少一个循环次数。

将所有影响银子稳定在标称参考条件,施加试验载荷,并纪录:

a)日期与时间;

b)温度;

c)电源电压;

d)试验载荷;

e)示值;

f)示值误差;

g)功能性能。

中断电源电压至零电压持续一个“1/2周期”,观察其对配料机的影响,并纪录有关数据。

将电源电压降至参考电压的50%持续两个“1/2周期”,观察其对配料机的影响,并纪录有关数据。

最大允许偏差:称量的有干扰示值预无干扰示值之间的差值,应不超出 4.3.8规定的显著增差值,或配料机应检测出显著增差并作出反应。

5.2.13 开机自检程序

目测符合 4.3.9.1的规定。

5.2.14 对显著干扰误差的显示

目测符合 4.3.9.2的规定。

5.2.15 安全要求

a)用万用表测试接地点和地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应大于5Ω;

b)用兆欧表测试各部分绝缘电阻不应小于500MΩ;

c)用测试电源(1500V、10mA)加在主电路上,一分钟内不应击穿。

6 检验规则

6.1 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为逐台检验。检验项目为 4.2.1、4.2.2、4.2.5、4.3.9。

6.2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为全项检验。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产品定型投产时;

b) 新安装首次检定后超过半年时;

c) 正常生产为每2年进行一次;

d) 停产半年以上,恢复再生产时;

e)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要求时。

6.3 抽样

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一台。

6.4 判定

产品经检验后,若有一项不合格允许加倍抽样进行复检,若仍有一项不合格则判定该产品不合格。安全性能不允许复检。

7 标志

7.1 产品标志

配料机在明显位置应有名牌,并标有以下内容:

a)企业名称;

b)产品名称、规格型号;

c)制造日期;

d)出厂编号。

7.2 包装标志

包装应符合GB/T l91-2000、GB/T 6388-1986的要求,并有以下标志:

a) 产品名称、型号和规格;

b) 制造厂名;

c) 制造许可证标志和编号;

d) 毛重;

e) 体积。

8 包装、运输、贮存

8.1 包装

8.1.1 机械部分

机械部分为裸装。

8.1.2 电气部分

电气部分要求有密封装置,要做到防雨、防潮、防震。

8.1.3 随机资料

随机提供的技术资料包括:

a) 使用说明书;

b) 产品合格证;

c) 装箱单;

d) 安装图。

8.2 运输

运输装卸时应小心轻放,禁止抛掷、碰撞和倒置,防止剧烈震动和雨林。

8.3 贮存

8.3.1 电气部分

应存放在温度为 -10℃~55℃,相对湿度不大于85%的通风良好、干燥的室内,空气中不得含有腐蚀性气体。

8.3.2 机械部分

在室外存放时,应防止雨淋和受潮,放置状态应能防止变形。

单纯的课本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补充,达到内容的完善

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混凝土工程验收规范及要求

混凝土工程验收规范及要求 一、主控项目: 1、混凝土开盘前,对使用的水泥、砂、石料等原材料必须首先进行试验,试配。原材料合格后方可使用。 开盘后原材料必须要求现场抽取混凝土试样(甲方在场)。 2、混凝土施工有条件情况下尽量整体浇灌,特殊情况时施工缝的位置必须按设计要求留置,继续施工时施工缝必须采用澎胀剂等有关规范做法进行处理。浇灌后的混凝土在12小时内必须设专人覆盖并养护。 3、砂、石含泥量要严格控制: 砂子含泥量: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含泥量≤3%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含泥量≤5% 石子含泥量: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含泥量≤1%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25—C15时含泥量≤2% 4、严格混凝土加水量: 保证混凝土和易性、坍落度,现场抽测混凝土坍落度不合格,严禁使用。使用的磅称应随时检查。 5、严格避免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的发生: 露筋、蜂窝、孔洞、夹碴、疏松、裂缝、缺棱掉角、棱角不顺直、翘曲不平、飞边凸肋、掉皮起砂、胀模变形、跑模位移。接槎不实等。

二、现场验收实测项目规范: 1、轴线位置:基础,基座允许偏差15mm 独立基础允许偏差10mm 柱梁允许偏差8mm 剪力墙允许偏差5mm 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8mm 2、垂直度:层高≤5米允许偏差8mm 层高>5米允许偏差10mm 3、标高:层高允许偏差±10mm 全高允许偏差±30mm 4、裁面尺寸:允许偏差+8mm;-5mm 5、柱层间错位:允许偏差8mm 以上施工队首先预检,合格后请建设单位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抽测。

土方工程及回填土质量要求 1、基底不得超挖,超过基底标高,出现超挖地方,必须取得设计单位同意,施工队不得私自处理。(坟、坑、井等软土层) 2、雨季施工时,基槽、坑底要预留30cm土层,在打混凝土垫层前再挖至设计标高,以防清槽时,超过标高。 3、钎探完成后,应作好标记,保护好钎孔,经设计、勘测验收后,钎孔进行灌砂。灌砂时每填入30cm左右,用木棍或钢筋棍捣实一次,钎孔灌砂必须密实。 4、回填土优先利用挖出的原土。雨季施工,挖出的土最好堆集覆盖,防止下雨含水率太高。不得含有有机杂质(草根、树根等)使用前应过筛,其粒径不大于5厘米,含水要符合规定。 5、回填土应分层铺摊,用蛙式打夯机夯实时,每层铺土厚度不大于25厘米(人工打夯不大于20厘米)。严禁铺填超厚或车辆直接倒土入槽。严禁采用“水夯”。局部采用人工夯时,也要保证质量。 6、回填土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 7、每层填土夯实后,按规范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干密度合格率不低于90%。

混凝土施工配料计算

一、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计算 混凝土配合比是在实验室根据混凝土的配制强度经过试配和调整确定的,称为实验室配合比。实验室配合比所用砂、石都不含水分,而施工现场砂、石都有一定的含水率,且含水率对原配合比进行修正。根据现场砂、石含水率调整后的配合比称为施工配合比。 设实验室配合比为:水泥:砂:石=1:x:y,水灰比W/C,现场砂、石含水率分别为W x、W y 则施工配合比为: 水泥:砂:石=1:x(1+W x):y(1+W y),水灰比W/C不变,但加水量应扣除砂、石中的含水量。 二、混凝土施工配料计算 施工配料计算是确定每拌制一盘混凝土需用的各种原料的数量。它根据施工配合比和搅拌机的出料容量计算。 在使用袋装水泥时,同时应考虑在搅拌一罐混凝土时,水泥投入量尽可能以整袋水泥计,省去水泥的配零工作量,或按每5kg进级取整数。混凝土搅拌机的出料容量,按铭牌上的说明取用。 例:某工程C20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为1:2.3:4.27,水灰比W/C=0.6,每立方混凝土水泥用量为300kg,现场砂石含水率分别为3%及1%,求施工配合比。如采用JZ250搅拌机,每拌一盘的材料用量;若采用JZ350搅拌机,求每拌一盘的材料用量(工地使用袋装水泥)。 解:(1)、求施工配合比

按施工现场的砂浆含水率计算施工配合比为: 水泥:砂:石=1:x(1+W x):y(1+W y) =1:2.3(1+0.03):4.27(1+0.01)=1:2.37:4.31 (2)、施工配料计算 1)、用JZ250搅拌机,出料容量为250L(0.25m3),每拌一次各种原材料的用量(施工配料)为: 水泥:300×0.25=750kg 砂:75×2.37=177.8kg 石:75×4.31=323.3kg 水:75×0.6-75×2.3×0.03-75×4.27×0.01=36.6kg 2)、用JZ350搅拌机,出料容量为350L(0.35m3),每拌一次各种原材料的用量(施工配料)为: 水泥:300×0.35=105kg 因工地使用袋装水泥,为了省去水泥的配零工作量,水泥用量取100kg(两袋),其他材料按100kg水泥配料。 砂:100×2.37=237kg 石:100×4.31=431kg 水:100×0.6-100×2.3×0.03-100×4.27×0.01=48.8kg

混凝土配比表

混凝土配比表 混凝土按强度分成若干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划分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立方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得百分率不超过5%,即有95%的保证率。混凝土的强度分为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等十二个等级。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水泥、水、砂、石)之间的比例关系。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以1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用量,如水泥300千克,水180千克,砂690千克,石子1260千克;另一种是用单位质量的水泥与各种材料用量的比值及混凝土的水灰比来表示,例如前例可写成:C:S:G=1:2.3:4.2,W/C=0.6。 常用等级 C20 水:175kg水泥:343kg 砂:621kg 石子:1261kg 配合比为:0.51:1:1.81:3.68 C25 水:175kg水泥:398kg 砂:566kg 石子:1261kg 配合比为:0.44:1:1.42:3.17 C30 水:175kg水泥:461kg 砂:512kg 石子:1252kg 配合比为:0.38:1:1.11:2.72 . .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参考: 水泥 品种混凝土等级配比(单位)Kng 塌落度mm 抗压强度N/mm2 水泥砂石水7天28天 P.C32.5 C20 300 734 1236 195 35 21.0 29.0 1 2.45 4.12 0.65 C25 320 768 1153 208 45 19.6 32.1 1 2.40 3.60 0.65 C30 370 721 1127 207 45 29.5 35.2 1 1.95 3.05 0.56 C35 430 642 1094 172 44 32.8 44.1 1 1.49 2.54 0.40 C40 480 572 1111 202 50 34.6 50.7 1 1.19 2.31 0.42 P.O 32.5 C20 295 707 1203 195 30 20.2 29.1 1 2.40 4.08 0.66 C25 316 719 1173 192 50 22.1 32.4 1 2.28 3.71 0.61 C30 366 665 1182 187 50 27.9 37.6 1 1.82 3.23 0.51 C35 429 637 1184 200 60 30.***6.2 1 1.48 2.76 0.47 C40 478 *** 1128 210 60 29.4 51.0 1 1.33 2.36 0.44 P.O 32.5R C25 321 749 1173 193 50 26.6 39.1 1 2.33 3.65 0.60 C30 360 725 1134 198 60 29.4 44.3 1 2.01 3.15 0.55 C35 431 643 1096 190 50 39.0 51.3 1 1.49 2.54 0.44 C40 480 572 1111 202 40 39.3 51.0 1 1.19 2.31 0.42

混凝土工程验收标准

混凝土工程验收标 准

混凝土工程验收标准 一、工艺流程 模板清理→隐蔽工程验收→核查模板工程→砼浇筑、振捣→砼养护 二、混凝土浇筑、振捣: 1)柱根部施工缝处,在浇筑前宜先铺5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 2)浇筑混凝土柱时,先将振捣棒插入柱底根部,使其振动再灌入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每层厚度不超过60cm,边下料边振捣,一般浇筑高度不宜大于2米,如能确保浇筑密实,亦可每层一次浇筑。 3)混凝土振捣:振捣柱时,振捣棒尽量靠近插入。振捣圈梁混凝土时,振捣棒与混凝土面应成斜角,斜向振捣。振捣板缝混凝土时,应选用ф30mm小型振捣棒。振捣层厚度不应超过振捣棒的1?25倍。 4)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保护钢筋位置及外砖墙、外墙板的防水构造,不使其损害,专人检查模板、钢筋是否变形、移位;螺栓、拉杆是否松动、脱落;发现漏浆等现象,指派专人检修。5、表面抹平:圈梁、板缝混凝土每振捣完一段,应有尽有对混凝

土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常温时每日至少浇水两次,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 6、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制作混凝土试块。 三、质量标准 1、保证项目 1)水泥、砂、石、外加剂必须符号施工规范及有关标准的规定,有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 2)混凝土配合比、搅拌、养护符合规范的规定。 3)按标准对混凝土进行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评定混凝土强度并符合设计要求。 2、基本项目: 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不得有蜂窝、孔洞露筋、缝隙、夹渣。 3、允许偏差项目

四、成品保护 1、浇筑混凝土时,不得污染其它已完成的工程。 2、振捣混凝土时,不得碰动钢筋、埋件,防止移位。 3、钢筋有踩弯、移位或脱扣时,及时调整、补好。 4、散落在楼板上的混凝土应及时清理干净。 五、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混凝土外观存在蜂窝、孔洞、露筋、夹渣等缺陷:混凝土振捣不实,漏振,钢筋缺少保护层垫块,特别是板缝内加筋位置,应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各等级混凝土常用配合比

常规C10、C15、C20、C25、C30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按强度分成若干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划分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立方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得百分率不超过5%,即有95%的保证率。混凝土的强度分为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等十二个等级。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水泥、水、砂、石)之间的比例关系。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以1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用量,如水泥300千克,水180千克,砂690千克,石子1260千克;另一种是用单位质量的水泥与各种材料用量的比值及混凝土的水灰比来表示,例如前例可写成:C:S:G=1:2.3:4.2,W/C=0.6。 常用等级 C20 水:175kg水泥:343kg 砂:621kg 石子:1261kg 配合比为:0.51:1:1.81:3.68 C25 水:175kg水泥:398kg 砂:566kg 石子:1261kg 配合比为:0.44:1:1.42:3.17 C30 水:175kg水泥:461kg 砂:512kg 石子:1252kg 配合比为:0.38:1:1.11:2.72 . .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参考: 水泥 品种混凝土等级配比(单位)Kng 塌落度mm 抗压强度N/mm2 水泥砂石水7天28天 P.C32.5 C20 300 734 1236 195 35 21.0 29.0 1 2.45 4.12 0.65 C25 320 768 1153 208 45 19.6 32.1 1 2.40 3.60 0.65 C30 370 721 1127 207 45 29.5 35.2 1 1.95 3.05 0.56 C35 430 642 1094 172 44 32.8 44.1 1 1.49 2.54 0.40 C40 480 572 1111 202 50 34.6 50.7 1 1.19 2.31 0.42 P.O 32.5 C20 295 707 1203 195 30 20.2 29.1 1 2.40 4.08 0.66 C25 316 719 1173 192 50 22.1 32.4 1 2.28 3.71 0.61 C30 366 665 1182 187 50 27.9 37.6 1 1.82 3.23 0.51 C35 429 637 1184 200 60 30.***6.2 1 1.48 2.76 0.47 C40 478 *** 1128 210 60 29.4 51.0 1 1.33 2.36 0.44 P.O 32.5R C25 321 749 1173 193 50 26.6 39.1 1 2.33 3.65 0.60 C30 360 725 1134 198 60 29.4 44.3 1 2.01 3.15 0.55 C35 431 643 1096 190 50 39.0 51.3 1 1.49 2.54 0.44 C40 480 572 1111 202 40 39.3 51.0 1 1.19 2.31 0.42

浇筑混凝土规范

混凝土浇筑规范 一、混凝土浇筑振捣一般要求 1、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高度如超过3m时必须采取砼措施,用串桶或溜管等。 2、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砼供应能力,一次浇筑方量,砼初凝时间,结构特点、钢筋疏密综合考虑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 1.25倍。 3、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 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 1.5倍(一般为30 —40cm )。振捣上一 层时应插入下一层 5 —10cm,以使两层砼结合牢固。 4、振捣时,振捣棒不得触及钢筋和模板。表面振动器(或称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5、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 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当混凝土凝结时间小于2h时,则应当执行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6、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休整完好。 二、柱的混凝土浇筑 2、柱高在4.5m 之内,可在柱顶直接下灰浇筑,超过4.5m 时,应采取措施(用串桶)或在模板侧面开洞口安装斜溜槽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得超过4.5m,每段混凝土浇筑后将洞模板封闭严实,并用箍箍牢。 3、柱子混凝土的分层厚度应当经过计算确定,并且应当计算每层混凝土的浇筑量,用专制料斗容器称量,保证混凝土的分层准确,并用混凝土标尺杆计量每层混凝土的浇筑高度,混凝土振捣人员必须配备充足的照明设备,保证振捣人员能够看清混凝土的振捣情况。 4、柱子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如需留施工缝时应留在主梁下面。无梁楼板应留在柱 帽下面。在与梁板整体浇筑时,应在柱浇筑完毕后停歇 1 — 1.5h,使其初步沉实,再继续 浇筑。 5、浇筑完后,应及时将伸出的搭接钢筋整理到位。 四、梁、板混凝土浇筑 1、梁、板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既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 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梁板混 凝土浇筑连续向前进行。 2、和板连成整体高度大于1m的梁,允许单独浇筑,其施工缝应留在板底以下 2 —3 mm处,浇捣时,浇筑与振捣必须紧密配合,第一层下料慢些,梁底充分振实后再下第二 层料,用赶浆法”保持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每层均应振实后再下料,梁底及梁侧部位要注意振实,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及预埋件。

市政工程水泥混凝土面层验收规范及检验标准

水泥混凝土面层 1 原材料 1.1水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重交通以上等级道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应采用42.5级以上的道路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中轻交通等级的道路可采用矿渣水泥,其强度等级宜不低于32.5级。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含化学成分、物理指标),并经复验合格,方可使用。 2 不同等级、厂牌、品种、出厂日期的水泥不得混存、混用。出厂期超过三个月或受潮的水泥,必须经过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用于不同交通等级道路面层水泥的弯拉强度、抗压强度最小值应符合表1.1-1的规定。

泥》GB 13693。 10.1.2 粗集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粗集料应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砾石、破碎砾石,并应符合表1.2-1的规定。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有抗(盐)冻要求的次干路、支路混凝土路面使用的粗集料级别应不低于Ⅰ级。Ⅰ级集料吸水率不应大于1.0%,Ⅱ级集料吸水率不应大于2.0%。 砾石不宜大于19.0mm;钢纤维混凝土粗集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19.0mm。 1.3 细集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采用质地坚硬、细度模数在2.5以上、符合级配规定的洁净粗砂、中砂。 2 砂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3的规定。

大于35,不宜使用抗磨性较差的水成岩类机制砂。 4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宜采用一级砂和二级砂。 5海砂不得直接用于混凝土面层。淡化海砂不得用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可用于支路。 1.4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的规定。宜使用饮用水及不含油类等杂质的清洁中性水,PH值为6~8。 1.5外加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外加剂宜使用无氯盐类的防冻剂、引气剂、减水剂等。 2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的有关规定,并应有合格证。 3使用外加剂应经掺配试验,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的有关规定。 1.6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的品种、规格、成份,应符合设计和国家现行标准规定,应具有生产厂的牌号、炉号,检验报告和合格证,并经复试(含见证取样)合格。 2钢筋不得有锈蚀、裂纹、断伤和刻痕等缺陷。 3钢筋应按类型、直径、钢号、批号等分别堆放,并应避免油污、锈蚀。 1.7用于混凝土路面的钢纤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丝钢纤维抗拉强度不宜小于600MPa。 2 钢纤维长度应与混凝土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相匹配,最短长度宜大于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的1/3;最大长度不宜大于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的2倍,钢纤维长度与标称值的偏差不得超过±10%。 3 宜使用经防蚀处理的钢纤维,严禁使用带尖刺的钢纤维。 4 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钢纤维》YB/T151的有关要求。 1.8传力杆(拉杆)、滑动套材质、规格应符合规定。可用镀锌铁皮管、硬塑料管等制作滑动套。 1.9胀缝板宜采用厚20mm、水稳定性好、具有一定柔性的板材制作,且经防腐处理。 1.10填缝材料宜用树脂类、橡胶类、聚氯乙烯胶泥类、改性沥青类填缝材料,并宜加入耐老化剂。 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1混凝土面层的配合比应满足弯拉强度、工作性、耐久性三项技术要求。

常规C10混凝土的配方

常规C10、C15、C20、C25、C30 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按强度分成若干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划分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立方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得百分率不超过5%,即有95%的保证率。混凝土的强度分为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等十二个等级。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水泥、水、砂、石)之间的比例关系。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以1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用量,如水泥300千克,水180千克,砂690千克,石子1260千克;另一种是用单位质量的水泥与各种材料用量的比值及混凝土的水灰比来表示,例如前例可写成:C:S:G=1:2.3:4.2,W/C=0.6。 常用等级 C20 水:175kg水泥:343kg 砂:621kg 石子:1261kg 配合比为:0.51:1:1.81:3.68 C25 水:175kg水泥:398kg 砂:566kg 石子:1261kg 配合比为:0.44:1:1.42:3.17

C30 水:175kg水泥:461kg 砂:512kg 石子:1252kg 配合比为:0.38:1:1.11:2.72 ..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参考: 水泥 品种混凝土等级配比(单位)Kng 塌落度mm 抗压强度N/mm2 水泥砂石水7天28天 P.C32.5 C20 300 734 1236 195 35 21.0 29.0 1 2.45 4.1 2 0.65 C25 320 768 1153 208 45 19.6 32.1 1 2.40 3.60 0.65 C30 370 721 1127 207 45 29.5 35.2 1 1.95 3.05 0.56 C35 430 642 1094 172 44 32.8 44.1 1 1.49 2.54 0.40 C40 480 572 1111 202 50 34.6 50.7 1 1.19 2.31 0.42 P.O 32.5 C20 295 707 1203 195 30 20.2 29.1 1 2.40 4.08 0.66 C25 316 719 1173 192 50 22.1 32.4 1 2.28 3.71 0.61

地铁车站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化

**************地铁车站混凝土工程施工工 艺标准化手册 批准: 审核: 校核: 编制: **********安质环保办

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化手册 1、准备工作标准化 1.1、技术准备标准化 研读施工图纸、掌握混凝土施工规范,做好图纸方案交底(技术交底、班前交底等)。 1.2、进场验收标准 商砼进场必须报送混凝土开盘鉴定,并对混凝土坍落度进行检测。 1.3、人员设备标准 人员设备数量满足仓面设计要求,并在混凝土浇筑前对人员进行培训,对现场施工员及质量管理人员进行交底(质量、安全和技术交底)。 1.4、作业条件标准 砼浇筑之前检查模板拼缝是否严密,结构线型是否顺直,预留预埋是否按图施工,加固是否牢固。检查清理模板内残留木屑等杂物并洒水润湿模板。 1.5、监理验收标准 模板拼装及钢筋绑扎完毕经自检合格后报请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验收合格方可浇筑。 2、工艺流程标准化

3、混凝土质量检测标准化 混凝土进场后首先查看开盘鉴定,检查施工配合比是否与验证配合比水胶比一致,混凝土浇筑之前做坍落度测试,验证坍落度是否在设计要求区间之内,浇筑过程中目测混凝土的施工和易性,如若发现水胶比不一致、坍落度过大或过小、混凝土流动性差、泌水离析等现象时对混凝土进行退场处理。 4、混凝土浇筑养护标准化 4.1、混凝土浇筑标准 混凝土自搅拌机中卸出后,应及时运到浇筑地点,延续时间不能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当混凝土采用泵送入模时,应采用与砼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润滑管壁,当混凝土直接从罐车出料口卸料浇筑时,卸料口到浇筑面的高度不得超过2米,否则应采用串桶或溜槽等辅助设施。 4.1.1、立柱混凝土浇筑标准 1、立柱模板安装前应对原混凝土面进行凿毛处理,凿毛要彻底直至露出较大石子,清理干净碎屑并用水润湿凿毛面。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最新

最新版 一、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建标[2002] 63号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1998] 244号)的要求,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修订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我部组织有关部门对该规范进行了审查,现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GB50204—2002,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其中4.1.1﹑4.1.3﹑5.1.1﹑5.2.1﹑5.2.2﹑5.5.1﹑6.2.1﹑6.3.1﹑6.4.4﹑7.2.1﹑7.2.2﹑7.4.1﹑8.2.1﹑8.3.1﹑9.1.1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4—92和《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 321—90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设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2年3月15日 二、前言 要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1998]244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对《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 301—88中第五章、《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检验标准》GBJ 321-90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4—92修订而成的。 在修订过程中,编制组开展了专题研究和工程试点应用,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实践经验,坚持了“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指导原则,并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规定的主要内容有:混凝土结构工程及分项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内容和程序;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要求;涉及结构安全的见证及抽样检测。 本规范将来可能需要进行局部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将刊登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上。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为了提高规范质量,请各单位在招待本规范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通讯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E:code_ibs_cabr@https://www.wendangku.net/doc/762267056.html,),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本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参编单位: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混凝土公司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 上海市第一建筑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一工程局第五建筑公司

混凝土配方设计

一、混凝土配制强度计算: 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fcu,o ≥fcu,k+1.645σ 式中: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N/mm2).取σ= 5.00;低于C20σ=3.0;在C20~C25σ=5.0;高于C35σ=6.0 fcu,0混凝土配制强度(N/mm2); 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mm2),取fcu,k = 50.00; 经过计算得:fcu,0 = 50.00 + 1.645 ×5.00 = 58.23(N/mm2)。 二、水灰比计算: 混凝土水灰比按下式计算:W/C=αa×fce/(fcu,0+αa×αb×fce) 式中: αa,αb──回归系数,由于粗骨料为碎石,根据规程查表取αa = 0.46,αb = 0.07; fce──水泥28d 抗压强度实测值(MPa),取36.73; 经过计算得:W/C=0.46 ×36.73/(58.23 + 0.46 ×0.07 ×36.73) = 0.28。 抗冻混凝土除了满足上式要求之外,还应该满足下表: 由于抗冻等级为F100掺引气剂,所以查表取水灰比,W/C=0.55。 实际取水灰比:W/C=0.28. 三、用水量计算: 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 1) 水灰比在0.40~0.80范围时,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其用水量按下表选取: 2) 水灰比小于0.40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2 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宜按下列步骤计算: 1) 按上表中坍落度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kg,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 2) 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mwa= mw0(1-β) 式中:mwa──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kg); mw0──未掺外加剂时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 β──外加剂的减水率,取β=10.00%。 3) 外加剂的减水率应经试验确定。 由于混凝土水灰比计算值小于0.40,所以用水量取试验数据mw0=150.00kg。 mwa=150×(1-0.10)=135.00kg。 四、水泥用量计算: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可按下式计算: mc0= mw0/(W/C) 经过计算,得mc0=150.00/0.26 = 576.92(kg) 五、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的计算: 塌落度为10~60mm的混凝土合理砂率按下表的确定: 塌落度大于60mm的混凝土砂率,根据上表基础上按塌落度每增大20mm,砂率增大1%的幅度调整。

混凝土钢筋验收规范

钢筋分项工程 5 〔说明〕钢筋分项工程是普通钢筋进场检验、钢筋加工、钢筋连接、钢筋安 装等一系列技术工作和完成实体的总称。钢筋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可根据施工 工序和验收的需要确定。 5.1 一般规定 5.1.1 浇筑混凝土之前,应进行钢筋隐蔽工程验收,其内容应包括: 纵向受力钢筋的牌号、规格、数量、位置; 1 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搭接长度、2锚固方式及锚固长度;箍筋、横向钢筋的牌号、规格、数量、间距,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及平3直段长度; 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4〔说明〕钢筋隐蔽工程反映钢筋分项工程施工的综合质量,在浇筑混凝土之 前验收是为了确保受力钢筋等的加工、连接、安装满足设计要求。钢筋隐蔽工程 验收可与钢筋分项工程验收同时进行。 钢筋验收时,首先检查钢筋牌号、规格、数量,再检查位置偏差,不允许钢 筋间距累计正偏差后造成钢筋数量减少。 5.1.2 钢筋进场检验,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其检验批容量可扩大一倍: 经产品认证符合要求的钢筋; 1 同一工程、同一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规格的钢筋、成型钢筋,连续三 2 次进场检验均一次检验合格。 〔说明〕本条规定对于通过产品认证的钢筋及生产质量稳定的钢筋、成型钢 筋,在进场检验时,可比常规检验批数量扩大一倍。旨在鼓励使用通过产品认证 的材料或选取质量稳定的生产厂家的产品。 5.2 材料 主控项目 19 5.2.1 钢筋进场时,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屈服强度、抗拉强 度、伸长率、弯曲性能和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必须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和抽样复验报告。 〔说明〕钢筋的进场检验,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部分: 1 热轧光圆钢筋》、《钢筋混凝土用钢第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 2GB1499.1 规定的组批规则、取样数量和方法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上述标准的规定。 一般钢筋检验断后伸长率即可,牌号带的钢筋检验最大力下总伸长率。钢筋 E 的质量证明文件主要为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 5.2.2 成型钢筋进场时,应抽取试件作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重量偏差 检验,检验结果必须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C20和C30混凝土配方

C20混凝土现场拌制方案 配方: C20:水泥强度:32.5Mpa卵石混凝土水泥富余系数1.00粗骨料最大粒径20mm塔罗度35~50mm 每立方米用料量:水:190水泥:404砂子:542石子:1264配合比为:0.47:1:1.342:3.129砂率30%水灰比:0.47 C25:水泥强度:32.5Mpa卵石混凝土水泥富余系数1.00粗骨料最大粒径20mm塔罗度35~50mm 每立方米用料量:水:190水泥:463砂子:489石子:1258配合比为:0.41:1:1.056:1.717砂率28%水灰比:0.41 自拌混凝土塌落度:7-9cm商品混凝土16-20cm G S–4型混凝土高效早强减水剂(2#防冻剂,-10℃) 本产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8076-1997混凝土外加剂质量标准。 一、物化性能 1、本产品由高效减水剂、增强剂、催化剂等材料配制而成,具有早强减水剂和高效减水剂的双重特性。 2、早强、增强效果显著。20℃左右时,龄期3天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标号的70%左右;0℃左右时,龄期5~7天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标号70%左右。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可以提高20%左右。 3、减水率大,塑化功能好,有一定促硬和引气功能,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冻害、抗冻融、抗渗等性能,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程质量。 4、对蒸养适应性好,可以缩短蒸养时间,降低蒸养温度,节省蒸养能耗,提高构件质量。 5、对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均有良好的适应性。 二、主要用途 1、最低气温不低于-10℃的混凝土冬季施工。 2、最低气温不低于-6℃的粉饰砂浆与砌筑砂浆的抗冻。 3、蒸养混凝土,节省蒸养能耗30~50%。 4、常温下要求早强、高强、抗渗、耐冻融、大坍落度的混凝土。 三、使用方法 1、掺量为水泥重量的2~3%。。 2、以干粉直接掺加在水泥里,不要加在湿的砂石上。 3、搅拌过程中减少15%左右的用水量,并适当延长搅拌时间。 4、表面要求光滑的构件,振动密实后应及时抹平。 四、注意事项 妥善存放在干燥处,如受潮结块,应烘干粉碎,通过30目筛后方可使用。

混凝土配合比完整版

混凝土配合比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C4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一、设计依据: 1、设计图纸 2、JGJ55-20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3、JTG/T 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4、JTG 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5、JTG/T 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 6、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7、GB/T50080-2016《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8、JTG E30-20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9、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二、设计说明: 1、设计强度等级:C40。 2、设计混凝土坍落度:160~200mm。 3、水泥:海螺水泥。 细骨料:选用泾川0~天然中砂。 粗骨料:选用策底坡石料厂5~碎石。 (注:该配合比所用粗集料为三级级配,5~10mm:10~20mm:碎石按2:5:3比例掺配)。 外加剂:采用咸宁天安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按胶凝材料用量%掺配。 拌合水:饮用水。 4、拟使用工程部位:圆管涵管节。 5、原材料主要技术指标及试验结论 (1:水泥)

(2:粉煤灰) (3:粗集料) (4:细集料) 三、混凝土基准配合比设 1、计算配制强度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取。 混凝土设计强度: k cu f ,=40MPa 混凝土配制强度: 0,cu f =σ645.1,+k cu f =40+×5= 2、水胶比: γc----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取。 B W / = c g ce cu c g ce f f f γγ..α.α..α,b a 0,,a + = .15.4220.053.02.480 .15.4253.0???+?? =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大型设备基础、高层建筑箱基底板等超厚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 2施工准备 2.1原材料的要求 2.1.1水泥:优先采用水化热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及进场试验报告。 2.1.2砂:优先选用中砂或粗砂,为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性,含泥量严格控制在2%以内。 2.1.3石子:选用自然连续级配的卵石或碎石,粒径5~40mm,为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性含泥量严格控制在1%以内。 2.1.4水:宜采用饮用水。如采用其它水,其水质必须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一89)的规定。 2.1.5外加剂:其掺量应根据施工需要通过试验确定,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及应用技术》GB50119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2.2主要工机具 2.2.1混凝土上料搅拌设备: 混凝土自动计量设备、混凝土搅拌机、装载机、水箱、水泵。 2.2.2混凝土运输设备: 混凝土搅拌罐车、混凝土泵车、布料机、机动翻斗、手推车、串筒、溜槽。 2.2.3混凝土振捣设备: 插入式振捣器、平板振动器。 2.2.4混凝土测温设备: 电阻型测温仪、热电偶测温仪、玻璃温度计、湿度仪。 2.3作业条件 2.2.3 3.1编制混凝土浇筑方案,制定施工指示图表,确定流水分段划分、浇筑程序、原材料运输、混凝土配料、输送、浇筑、捣固方法以及设备移动、施工平面布置等。 2.3.2准备好混凝土搅拌、运输和浇筑机具设备,并进行一次全面检修,按施工平面布置图进行安装就位和试运转,施工需要工具亦按数量做好准备,放在规定地点备用。 2.3.3基础钢筋已绑扎完毕,并已经过验收;内外模板已支设好,并支撑牢固;板缝已堵严,并涂刷隔离剂;在模板上已弹好混凝土浇筑标高线。 2.3.4配置混凝土用的水泥、砂、石及粉煤灰、外加剂等材料,经检验质量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并准备足够数量,能满足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需要;试验室已按实际材料提供混凝土配合比。 2.3.5根据混凝土浇筑方案,搭设好进入基坑的脚手马道和浇灌脚手平台。 2.3.6检查复核基础轴线、标高,大面积浇筑的基础,每隔3m左右钉上水平桩。 2.4作业人员

混凝土配料机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混凝土配料机安全操作规 程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混凝土配料机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经考试合格并持有设备操作证者,方能操作机械设 备。设备操作者应熟知本机结构性能,严格遵守安全规则 和注意事项。 2.安放机械的地面要坚实平整,以保证配料机正常运 转。 3.工作前应严格检查电路、气路、防护装置等是否良好 有效。 4.检查输送带、卸料门等连动部位有无异物堵塞、计量 是否合格,再进行2~3分钟的试运转,运转正常后,才能 投入工作。 5.工作中遇有突然停电或发生故障时,应立即断开电 源,停机处理。

6.贮料仓内骨料直径应符合选定的砼级配,最大直径不得超过80毫米,向贮料仓内装料时要轻缓;贮料仓装物料时,机下及附近严禁站人。 7.在配料机进行电焊整修、或运输时应将配料机传感器取下,以免损坏传感器。 8.配料机的电子计量系统、和空压机的压力表、安全阀、储气罐等应按规定周期进行检校。 9.多人操作(或多班作业),做好交接班移交记录;配料机工作后,做好运转记录和维修记录;并搞好日常清洁保养工作,将各操作手柄(开关)置于空档,切断电源,达到整齐、清洁、润滑、安全。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 轻混凝土是指表观密度小于1950kg/m3的混凝土。可分为轻集料混凝土、多孔混凝土和无砂大孔混凝土三类。轻混凝土的主要特点为: 1.表观密度小。轻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其表观密度一般可减小1/4~3/4,使上部结构的自重明显减轻,从而显著地减少地基处理费用,并且可减小柱子的截面尺寸。又由于构件自重产生的恒载减小,因此可减少梁板的钢筋用量。此外,还可降低材料运输费用,加快施工进度。 2.保温性能良好。材料的表观密度是决定其导热系数的最主要因素,因此轻混凝土通常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降低建筑物使用能耗。 3.耐火性能良好。轻混凝土具有保温性能好、热膨胀系数小等特点,遇火强度损失小,故特别适用于耐火等级要求高的高层建筑和工业建筑。 4.力学性能良好。轻混凝土的弹性模量较小、受力变形较大,抗裂性较好,能有效吸收地震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故适用于有抗震要求的建筑。 5.易于加工。轻混凝土中,尤其是多孔混凝土,易于打入钉子和进行锯切加工。这对于施工中固定门窗框、安装管道和电线等带来很大方便。 轻混凝土在主体结构的中应用尚不多,主要原因是价格较高。但是,若对建筑物进行综合经济分析,则可收到显著的技术和经济效益,尤其是考虑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节能效益,其技术经济效益更佳。 一、轻骨料混凝土 用轻粗骨料、轻细骨料(或普通砂)和水泥配制而成的混凝土,其干表观密度不大于1950kg/m3,称为轻骨料混凝土。当粗细骨料均为轻骨料时,称为全轻混凝土;当细骨料为普通砂时,称砂轻混凝土。 (一)轻骨料的种类及技术性质 1.轻骨料的种类。凡是骨料粒径为5mm以上,堆积密度小于1000kg/m3的轻质骨料,称为轻粗骨料。粒径小于5mm,堆积密度小于1200kg/m3的轻质骨料,称为轻细骨料。 轻骨料按来源不同分为三类:①天然轻骨料(如浮石、火山渣及轻砂等);②工业废料轻骨料(如粉煤灰陶粒、膨胀矿渣、自燃煤矸石等);③人造轻骨料(如膨胀珍珠岩、页岩陶粒、粘土陶粒等)。 2.轻骨料的技术性质。轻骨料的技术性质主要有松堆密度、强度、颗粒级配和吸水率等,此外,还有耐久性、体积安定性、有害成分含量等。

混凝土配料秤检定规程

JJG(浙) 浙江省地方计量检定规程 JJG(浙)96-2007 混凝土配料秤 Concrete Automatic Batching Scale 2007-04-29 发布 2007-05-01 实施

混凝土配料秤 检定规程 JJG(浙)96 -2007 Verification Regulation of Concrete Automatic Batching Scale 本规程经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7年04月29日批准,并自2007年05月01日起施行。 归口单位: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参加起草单位: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 浙江虎霸建设机械有限公司 本规程委托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 陆品(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尚贤平(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参加起草人: 裘尧华(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李克勤(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韩炜虹(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章越海(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 诸国华(浙江虎霸建设机械有限公司)

目录 1 范围 (1) 2 引用文献 (1) 3 概述 (1) 4 计量性能要求 (1) 4.1 准确度等级 (1) 4.2 允许误差限 (1) 4.3 最大允许预设值误差 (2) 4.4 各准确度等级的允许误差限 (2) 5 通用技术要求 (3) 5.1 使用适用性 (3) 5.2 操作安全性 (3) 5.3 装料设定装置 (4) 5.4 最后断料装置 (4) 5.5 给料装置 (4) 5.6 承载器 (4) 5.7 置零与除皮装置 (4) 5.8 平衡机构 (5) 5.9 计量安全性 (5) 5.10 说明性标志 (5) 5.11 检定标记 (6) 5.12 控制衡器 (7) 5.13电子衡器的要求 (7) 6 计量器具控制 (8) 6.1 检定条件 (8) 6.2 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 (11) 6.3 检定结果的处理 (14) 6.4 检定周期 (15) 附录A检定记录和检定证书内页格式 (16) 附录B控制衡器的有关说明 (22) 附录C符号含义说明 (2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