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重点基础研究主要支持课题

重点基础研究主要支持课题

重点基础研究主要支持课题
重点基础研究主要支持课题

附件:

重点基础研究主要支持课题

2014年拟在综合交叉学科、农业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健康科学、材料科学、生物农业、民生科技、生物医药、生命健康、海洋、航空航天布局重点基础研究项目。

一、综合交叉学科

(一)城市水系统创新

进行城市水系统创新领域研究,并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城市水系统、提出新的理论与技术:1.城市水系统的能与水的关系;2.绿色城市水系统设计与低冲击开发理论;3.基于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的污水处理理论与技术;4.基于水循环理论的城市热环境调控理论与技术;5.城市水的再生与循环理论与技术;6.城市水生态理论与技术。

(二)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中的学科交叉研究

重点围绕新型核酸测序技术的研发和相关测序产品的研制,开展基于DNA纳米球及模式化纳米阵列技术的测序芯片制造相关核心技术攻关,进行新型测序芯片的研发与大规模工程制造,促进我国核酸测序领域的产业发展,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核酸测序技术的产业建设提供工程技术支撑。

研究目标:建立测序反应芯片的微加工技术和突破生产工艺等关键技术,为新型核酸测序仪的开发奠定基础,促进相关行业技术进步和发展。

(三)食物、药材对微生物菌群稳态影响的机制研究

研究食物、药材对于人类肠道菌群稳态的影响机制,针对不同的食物、药材,分别研究其对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最终建立食物、药材和肠道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

(四)智能仿生系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将人工智能和生物智能相融合,实现人与机器的双向交互、相互适应

-1-

及协同工作。拟通过人工智能和生物智能相互融合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产学研创新联盟,实现未来推动工业加速发展。

(五)下一代虚拟现实建模理论与可交互智能模型研究

展开以下内容研究:1.研究对象语义和结构信息的数据获取、特征提取及其一体化的紧凑表示理论;2.研究模型的信息交换协议、多维属性的矢量化表示及其对自由交互的自主感知理论;3.研究海量数字化模型的数据活化、多源数据的个性化信息提取、基于特征子空间最优匹配的个性化建模及其测度理论。

研究目标:1.拓展网格、隐函数、点云等传统的建模表示理论,建立融合几何结构、物理特性和语义功能的新一代模型表示理论;2.拓展以额外施加通用的自由变形模型、物理模型或参数化模型为主的静态模型驱动理论,建立具有智能特性的可交互建模理论;3.突破以手工或半手工方法为主的低效建模方法,建立大数据驱动的可信个性化建模理论。

(六)超低功耗、非易失性计算存储器件及集成电路

展开如下研究:1.可用于计算存储的新型自旋电子器件并通过电场驱动状态翻转方式从而实现低功耗;2.通过调整器件结构及材料构成调控信息计算速度及非易失性存储时间,研究用于计算存储的最佳方式;3.嵌入非易失性自旋信息的集成电路设计方法、模拟方式并研发出1Mb小型测试片。

预期目标: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出有自主产权的新型超低功耗、非易失性计算存储器件及集成电路。实现电场对自旋存储状态翻转因而单位写入功耗为fJ级别,通过调节器件构架及材料构成,使计算速度可以超过Ghz并保持一定时间的非易失性。小型测试片的成功将为我国企业在当前信息产业转型过程中在计算存储领域取得先机提供基础研究及方法。

(七)蛋白质纤维在体内形成及其结构功能原理研究

对以蛋白质纤维在体内的形成及其结构功能原理的研究出发,融合生命科学,健康科学,运动科学,材料科学,纳米研究,生物材料科学,蛋白质科学,纤维和纺织科学和技术等的方法和理论来建立全新的体系。主

要包括:1.生物体内蛋白质纤维及其多级结构形成过程、条件及机理:蛋白质的分泌及其大分子自组装,细胞外基质及环境的作用。运动的作用(牵伸作用),类似于纺丝过程。胶原蛋白从三螺旋到纤维的形成;2.蛋白质纤维结构体的功能:如交织结构的功能及原理,神经交织网络信号传递及对智能的影响;生物体纤维的智能现象、主要功能、作用原理。对蜘蛛丝的研究知道,蛋白质纤维有很好的形状记忆特性。人体纤维一定有其他的智能特性(温度、电磁响应)有待研究;3.生物纤维材料(自体纤维&再生生物材料纤维)在组织工程、再生医学、皮肤保健的作用及细胞学意义上的作用机理的研究;4.由上述产生的仿生学原理、技术及如何模拟体内让纤维形成、作用的条件。

(八)高性能蓄热技术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研究如下内容:1.相变材料的热力学及传热性能控制及强化机理;2.蓄热装置的构型理论优化方法;3.蓄热系统的优化理论与方法。

(九)现代生物新技术

重点发展生物质能、微生物再造、生物化工产品、新型酶制剂等生物制造技术,发展农作物基因组学、转基因农作物、生物农药、绿色农用生物制品生产技术和海洋生物炼油等生物农业技术和海洋生物技术,发展城市垃圾生物处理、污水处理、生态修复等生物环保技术,推动生物制造、生物农业、海洋生物、生物环保产业的发展壮大。

二、农业科学

(一)重要农作物和家畜的高通量分子标记技术研究

开展如下研究:1.建立高通量分子标记技术,高通量地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标记,且能在大量个体中进行相应标记的高效鉴定;2.研发针对包括重要农作物和家畜在内的多种物种进行分子标记的快速开发技术,并在开发得到的大量标记中选择出最优标记组合,适用于大规模的标记鉴定同时也保证对整个基因组的代表性;3.同时对开发的分子标记方法进行鉴定,实现快速、高效的标记鉴定,以满足在育种过程中所需要的大规模的鉴定工作。

-3-

研究目标:高通量的分子标记技术将进一步提高基于分子标记的选择育种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从而提高育种的效率,最终将为快速高效的物种改良提供基础。

(二)生物农业

开展如下研究:荔枝、龙眼果肉重要活性物质的化学生物学表征及作用机制。

研究目标:全面解析荔枝龙眼果肉中酚类物质的存在形式和化学结构,表征荔枝龙眼果肉不同活性多糖级分的一级和高级结构特征,明确加工条件对酚类和多糖类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活性的影响规律;从肝细胞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完整性角度,探讨主要酚类单体对线粒体膜电位、凋亡基因bcl-2和caspase-3表达水平和DNA降解等的影响,探明其基于线粒体保护的护肝作用分子机制;以巨噬细胞作用受体类型及其胞内信号通路为切入点,分析荔枝多糖主活性级分对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力、IL-2、TNF-α等细胞因子表达的调控作用,揭示其免疫调节作用的构效关系与分子机制。

三、能源科学

(一)高效柔性薄膜热电发电器的基础研究

开展以下研究内容:1.研究柔性衬底上热电薄膜多尺度局域效应及其协同作用对薄膜电子、声子输运影响的理论机制;2.研究在柔性衬底上对热电薄膜进行微结构调控的技术,开发高性能的P型和N型热电薄膜材料;

3.研究柔性薄膜热电发电器的界面动力学、热阻效应等微观物理机制与电极、密封等关键材料膜层宏观性能的演变规律;

4.研究柔性薄膜热电发电器组件与环境稳定性的关联机制,探究高温环境下组件的稳定性、电输出特性、使用寿命等关键指标,优化设计以提高柔性薄膜热电发电器组件长期使用的可靠性和寿命。

研究目标:

1.实现规模化制备高效率的柔性薄膜热电发电器及其组件;

2.建立典型的柔性薄膜热电发电器体系及示范系统。

(二)高容量锂空气电池涉及的重大科学问题

针对高容量锂空气电池涉及的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具有电化学性能稳定的电解液和电极材料;阐明电池充放电过程的反应机理;构建集离子、电子、质量传输与电化学反应于一体的耦合理论模型,揭示电池系统中耦合传输的相互作用机理;优化电极结构,增强离子、电子、质量三相的协同传输;优化电池系统设计,开发具有超高容量和良好循环性能的锂空气电池系统。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 系统研究各种材料的组成、结构,及其对电化学活性和导电性能的影响,合成电化学性能稳定的电解液和电极材料;2.深入研究充放电过程中产物在多孔电极上的沉积、分解、迁移机制,明确电池充放电过程的反应机理;3.研究电池系统中三相传输与电化学反应的耦合过程与相互作用机制,构建相应的耦合理论框架;4.研究不同电极结构对三相传输与电化学反应过程的影响,优化电池系统参数,提升电池性能。

研究目标:1.面向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重大需求,研发具有超高容量和良好循环性能的锂空气电池。具体包括合成电化学性能稳定的关键材料;

2.明晰充放电过程的反应机理;

3.建立三相传输与电化学反应耦合的理论框架,以及最优的电极结构和电池系统设计。

四、信息科学

(一)面向数字文化资源的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开展以下研究:1.基于视觉、听觉、及文本信息处理的数字文化内容的自动识别、分类和美学评价技术;2.智能高效的数字文化内容生成与辅助制作技术;3.海量文化数据自动整理、挖掘、索引和检索技术;4.数字文化遗产的整理、恢复与重现技术;5.开发面向创意文化的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研究目标:1.开发文化信息分析、感知、挖掘、生成和检索技术,建立数字文化的智能处理平台;2.开发数字文化遗产分析,编辑和再现技术,建立网络数字文化保护与浏览平台;3.开发网络数字化时代文化传播和影

-5-

响模型。4.在顶级刊物和会议如PAMI,IJCV,CVPR,ICCV,ECCV,ACM-MM 上发表论文40篇以上。对政府开展文化建设提供技术手段,为文化创意产业输送技术源动力。

(二)穿戴式三维人机自然直观交互智能移动终端

研究适合长期穿戴的三维人体动作检测传感技术。长期穿戴必须考虑使用者的舒适性,其中非接触式的传感技术最能减低对使用者的影响。虽然目前的非接触式三维人体动作检测技术已初见成果,如kinect、leap motion等,但他们的应用方式都是将传感器固定在某一位置,并不适用于配合移动终端的使用。

研究目标是把合适长期穿戴的三维人体动作检测传感器结合穿戴式移动终端如Google Glass的使用,形成拥有高度人机融合的人机界面的智能移动终端。

(三)高铁移动通信超高频宽带接入系统

开展以下研究内容:1.超高频率无线宽带通信机;2.高速移动宽带通信的超软切换技术;3.宽带无线通信机的主动纠偏技术;4.超高频无线宽带通信天馈系统;5.车载移动通信基站及光分布系统;6.车地之间通信协议。

研究目标:研制强兼容性、强抗干扰性、超大带宽、高精准、最低电磁波污染的高铁移动通信超高频宽带接入系统。

(四)微流控彩色视频电子纸显示技术

开展微流控彩色视频电子纸显示技术的电润湿驱动与界面浸润增强/调控机制研究。以多种超疏水含氟聚合物设计与合成为基础,结合高分子改性修饰、表面分子组装、表层涂覆、表面微纳结构制造等新兴技术工艺,研究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流控彩色视频电子纸核心技术——电润湿-微流控驱动与界面浸润增强/调控技术。在此基础上,对这类材料应用于电润湿微流控显示器件的特性进行全面地测试和评估,建立电润湿微流控界面的表面浸润特性与驱动电场的关系;探寻界面涂层的表面微观结构对微流体电润湿驱动的影响;探寻电介表面涂层的物理特性与电解质微

流体体积、形态等关系,并确定电润湿微流控界面与电润湿驱动关联关系,从而指导电润湿微流控器件的设计,为电润湿新型平板显示器的产业化解决核心问题、奠定理论基础。

五、健康科学

(一)淋巴瘤和白血病发生发展机制和新颖抗癌分子研究

以源自B和T细胞的白血病和淋巴瘤为对象,通过发现基因突变,蛋白表达、修饰变化,和信号通路网络功能异常,研究癌细胞发生发展过程中所依赖的关键信号节点,提出新的治疗机制,发展新的靶向抗癌药物分子。

(二)负链RNA病毒制病机制的研究

研究负链RNA病毒的核衣壳蛋白如何帮助RNA聚合酶去识别包裹在核衣壳内确定的RNA序列;通过研究突变核衣壳蛋白晶体结构来研究负链RNA 病毒结构变化对其转录的影响。

研究目标:深入理解负链RNA病毒转录对结构的要求及负链RNA病毒结构变化对其转录的影响。同时,对L和P蛋白组成的RNA聚和酶进行反应机理和结构的深入研究;对各病毒蛋白在病毒组装,和宿主细胞侵入的功能,及与宿主蛋白相互作用方面深入研究;另外,系统研究宿主蛋白对负链RNA病毒复制所起到的抑制作用。

(三)新型无标记成像与传感原理

面向无损与微创医学技术的重大临床需求,充分利用激光、光纤、纳米等领域的原理、技术与产业发展基础,研究新型无标记成像与传感原理,发展适合于针对特定病、症的在体、多参数灵敏检测与诊断方法,并形成低成本、个性化在体精准检测与诊断新方法、技术与仪器。

研究内容包括:1.基于偏振光散射的无损、多参数成像与传感方法:以穆勒矩阵为基础,研究准确、快速表征偏振态和样品偏振光学特征的原理和方法,建立新型偏振态测量和信息提取技术基础;研究偏振光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散射和传播过程,寻找对不同微观结构敏感的特异性偏振指标,建立新型无标记、无损成像与传感方法。2.发展高灵敏功能化纳米材

-7-

料特异性靶向探针和检测器件, 发展在体的、无损(未创)的重大疾病早期诊断预警技术;另外,结合低丰度疾病标志物的富集研究,发展体外的基于纳米结构的超灵敏高可靠性检测技术。3.发展基于表面等离子体激发的无标记、超灵敏传感技术,发展基于快速定位与导航算法的实用仪器,开展临床应用研究。

(四)重大疾病相关药物研发的新思路、新靶点研究

研究RA的炎症对IL-37表达的调节机制,阐述IL-37对RA炎症反应的免疫调节机制及信号传导通路;研究IL-37的主要药效评价、一般药理、毒理学药代动力学、稳定剂型、质量标准控制、免疫原性和局部刺激性。

研究目标:明确RA对IL-37表达的影响及调节机制;阐明IL-37对RA 炎症反应和细胞炎症、趋化和粘附因子表达的免疫调节;明确IL-37 对诱导RA 免疫抑制调节的信号传导通路;为 IL-37,一个体内自然产生的细胞免疫抑制因子,作为 RA的临床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明确IL-37对RA 患者炎性因子的调节机制,及与临床的相关性,为申请IL-37 作为RA炎症治疗药物的临床试验提供实验依据,并为申请临床试验批件号提供依据。

(五)重大疾病基础研究

以浸润和非浸润、初发和复发、原发和转移膀胱癌为研究对象,探讨膀胱癌发生、发展、复发和转移的分子基础,找出膀胱癌基因表达、蛋白组学、代谢等方面的差异。明确膀胱癌发生、发展、复发、转移和预后的关键的分子靶点并阐明靶点之间的相互调节机制。建立膀胱癌预警诊断和疗效预后判断的分子预警体系,为个体化治疗、膀胱癌治疗新策略的建立提供分子基础和科学依据。

(六)重要罕见遗传病的分子机制和治疗研究

开展以下研究:1.针对儿童早发的遗传异质性强罕见遗传病,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多组学技术进行基因组、基因表达、蛋白表达和代谢小分子的变化机理研究,通过系统生物学方法定位罕见疾病的致病基因以及探索相关分子机制,指导这类儿童罕见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早期筛查技术;2.结合干细胞模型建立药物筛选新模式,结合靶向基因操作技术探索疾病治

疗新方法。

研究目标:为减少和控制几类罕见病提供科学基础和临床方法。

(七)循环miRNA生物学功能及临床应用(C类)

收集大量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表型信息明确的血液样本,采用高通量测序及质谱分析等“组学”技术,大规模研究心力衰竭患者与该疾病相关的miRNA及其它基因或大/小分子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及发展中的分子机制,揭示其与心力衰竭的关系,为发展早期分子诊断新技术以及治疗的新策略、新方法提供指导。

(八)重要儿童传染病基础研究

开展以下研究:以每年都有爆发的儿童感染手足口病为出发点,研究手足口病的致病机制。通过对手足口病患粪便、血清等样本的快速高通量核酸测序技术以及蛋白质谱分析技术,对病原综合全面鉴定,结合个体免疫、转录表达、免疫因子分布情况,全面阐释手足口病人患病的原因和具体病原的致病机制。

研究目标:揭示重复病毒感染,疾病反复发作的原因,探索个体免疫差异情况下病毒种类、病毒复制与病毒拮抗宿主免疫清除应答、炎症反应及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研究肠道病毒感染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是否是病人由轻症转化为重症的原因,以及重症治疗的有效干预。

(九)重大骨代谢性疾病的早期诊疗和新机制

开展以下研究:1.骨质疏松的宏基因组学研究、诊断新标准、传统和生物药物疗效评估与治疗研究;2.骨质疏松诊断和骨折风险评估新标准;

3.中药防治骨质疏松药物研发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4.原发性骨关节炎发生过程中的miRNA动态分子信号网络研究;

5.新型抗炎通路在原发性骨关节炎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机理研究;

6.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塌陷的机理及干预研究;

7.骨折修复中的成体干细胞及炎症细胞的作用机理研究。

研究目标:1.建立起骨质疏松的一整套的诊疗标准。根据宏基因组学结论寻找到若干该病早期诊断及治疗的生物学标记物;2.揭示miRNA网络系统在OA发病中的作用,寻找到潜在的治疗靶标;3.通过流行病学寻找到

-9-

若干激素性骨坏死的血管内和外相关基因,研发针对骨坏死发生机制的性传统和生物药物以及活性生物材料的疗效验证。

(十)运动系统软组织损伤机理、诊断、治疗和预防

开展以下研究:1.肌腱韧带慢性损伤的力学和生物学机理研究;2.肌腱韧带疲劳与恢复机理的研究;3.诊断肌腱韧带慢性损伤程度的分子影像学研究;4.治疗肌腱韧带损伤新方法的研究;5.促进肌腱韧带骨止点重建的新方法的研究;6.研究防治运动系统软组织损伤后组织粘连的方法;7.运动系统软组织损伤康复训练的研究。

研究目标:1.揭示肌腱韧带等运动系统软组织损伤和促进愈合的力学和生物学机理;2.为预防运动系统软组织损伤提供指导;3.为临床治疗运动系统软组织损伤提供指导和治疗方法。

(十一)伽玛氨基丁酸相关疾患共病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采用遗传影像学、神经生物学、神经药理学、受体分子结构生物学及药物设计、高通量测序技术、生物信息学及系统生物学的多学科交叉方式,从遗传学及表观遗传学变异与微进化、伽玛氨基丁酸神经递质的传统中枢表达及外周组织器官的“异位”表达、伽玛氨基丁酸介导的抑制性神经环路调控及其与其他神经递质系统的相互关系、生物学系统模块调控网络等多级水平,研究伽玛氨基丁酸系统在重大神经精神疾患及其他常见复杂疾病发生中的共性机理。从而为相关复杂疾病及其共病问题的有效诊治,提供理论指导。

(十二)干细胞再生人工微环境

以皮肤尤其是毛囊的再生为模型,研究其再生所需要的微环境。内容包括:发现皮肤再生所需要的理想的大分子支持材料(包括合成材料如自组装多肽形成的水凝胶);找出诱导和支持皮肤附属器官再生的关键分子及信号通路;构建毛囊等皮肤结构再生的微环境;理清完全皮肤再生所需要的干细胞成分。研究目标是建立皮肤及其附属器官再生的人工微环境,实现人工毛囊的再生,为其它更为复杂的器官的再生奠定基础。

(十三)干细胞定向分化机理研究

研究多能干细胞向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定向分化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变化与表观遗传调控;研究细胞定向分化中重要基因之间、表观遗传修饰类型之间以及基因和表观之间的交互作用;寻找细胞定向分化关键调控元件和转录因子,建立干细胞定向分化高效体系。

(十四)脑科学研究

开展以下研究:1.光控大脑技术研发和应用,包括微米尺度的光电极修饰、加工;神经环路标记;光调控的电生理等;2.脑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包括精神分裂症,癫痫,自闭症,脑中风等;3.应用光控大脑技术研究精神分裂症、自闭症等神经环路层面的发生机制和治理机制;4.结合神经信息处理技术,研发临床脑疾病神经调控的技术和器件,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

六、材料科学

(一)3D打印材料

开展以下研究:1.多种属3D打印材料(高分子、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等)快速固化成型的物理或化学原理及工艺需求,包括基于热量扩散的物理熔融-冷却成型、受激化学反应和低温化学交联成型等;2.从分子合成和原子层级对3D打印材料宏-微观结构和属性的调控及控制,打印材料属性-工艺需求-构件性能三者关系;3.3D打印材料的生物相容性、降解特性以及制备生产中的环保、能源利用等。

研究目标:1.拓展3D打印材料的种属选择、性能及应用范围;2.建立3D打印材料物性-快速成型工艺需求-目标构件性能调控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3.解决3D打印材料在环境、健康、安全等方面可能产生的问题。

(二)石墨烯-高性能聚合物纤维及复合材料

开展以下研究:1.研发适用于纤维制备的优质石墨烯宏量、可控制备方法;2.研究石墨烯氧化物和石墨烯在纤维加工成型中的作用;3.制备石墨烯与高分子材料共混的均匀稳定分散体系;4.表征石墨烯与高分子材料共混体系流变特性;5.构建石墨烯拉曼光谱学和纤维力学性能分析模型;

6.探索石墨烯与高分子复合纤维成型原理和互传网络机制;

7.揭示石墨烯

-11-

复合纤维材料在力学,生物学,光学,热力学等方面的功能特性机理。

研究目标:1.揭示石墨烯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分散机制、流变特性、界面作用等;2.发展拉曼光谱原位监测纤维力学传递和破坏机制;3.阐述石墨烯复合纤维材料一系列功能特性机制;4.发展几类可以工业化生产的具有不同功能特性的石墨烯高聚物纤维和复合材料体系。

(三)环境响应型光/热调控液晶高分子涂覆材料及其应用

研究以环境响应型液晶高分子材料为核心,重点研究材料性能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和可调控性,以期充分利用材料自身对外界环境中光/热条件的自主性调适来实现对不同日光的选择性反射、折射或透射,有望达到对室内光照和温度的实时调控,从而大大减少建筑内部最主要的空调、照明等能耗需求。在此基础上,利用液晶高分子易于加工和成膜的特性研制新型智能光/热调控建筑涂覆材料,包括贴膜、涂料、以及具有集光陷光和光电转换功能的表层装饰器件等多种产品形态,同时开发出相应的智能化调控技术、涂覆技术及薄膜或器件加工技术,为智能化建筑材料的开发奠定坚实的理论与工艺基础。

(四)动力电池“超容量”纳米复合“磷酸铁锂类”材料的可控制备及机理研究

开展“超容量”纳米复合“磷酸铁锂类”材料的1.设计与模拟计算:通过建立材料微观电子结构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及表面界面的微观结构与非平衡态动力学,研究该“低维复合”材料的储锂“超容量”的机理;

2.纳米尺度的可控制备与原子尺度的界面调控:液相法纳米晶体的可控制备与溶液体系、掺杂、温控、成核等相关因素研究,碳的“点”与2维(石墨烯)包覆和原子层沉积(ALD)技术在原子尺度对界面调控和表面修饰的研究,及产业化的关键问题研究;

3.材料的微观表征和电池性能的测量:原子和纳米尺度上评测结构和性能的相关性,开展纳米电化学研究,为设计与模拟计算及可控制备提供相关的数据,不断完善材料设计模型和可控制备。

(五)纳米材料的结构设计、制备及其在电子封装领域的应用基础研

开展以下研究:1.面向电子封装功能性纳米材料的结构设计和可控制备;2.聚合物纳米复合导电/介电材料的制备与电性能研究;3.新型纳米复合导热材料的设计与动力学行为研究;4.超薄基板基础材料的开发及其力学性能研究;5.材料-结构-器件一体化的设计、仿真新方法研究。

研究目标:面向国家对高端电子封装材料的需求,瞄准“新一代电子封装技术”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对直接应用于电子封装技术中的新材料、纳米材料进行结构设计和可控制备;研究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表、界面、渗透和失效分析等问题,运用材料-结构-仿真相结合的方式,力求取得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关键电子封装材料的开发和提高我国IC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七、生物农业

(一)第三代杂交水稻新品种培育

利用水稻智能不育技术体系,开展以下研究:1.建立智能不育功能元件的分子标记;2.转育智能不育功能元件;3.聚合优质高产抗病等重要农艺性状;4.选育新型优质不育系的;5.利用选育的新型不育系,培育优质高产抗病水稻杂交品种。

(二)水稻分子设计育种实践创新

将利用水稻中籼粳间显著的杂种优势现象,构建水稻9311/日本晴重组自交系,并与不育系配组形成双列杂交,收集杂交种中株型产量米质等表型的差异。利用自主开发的全球首套高通量水稻SNP芯片对此杂交组合进行基因型鉴定,构建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发掘水稻株型产量米质等性状的杂种优势关联位点,同时建立水稻杂交种优势表型的预测模型,为水稻杂交种的分子设计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和有效技术手段。

八、民生科技

(一)海湾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开展海湾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生态修复则是通过创造适合于各类生物生存的生境条件,形成各种生物群落配比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强大、系统

-13-

稳定的城市海湾良性水生态系统,重建受损海湾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针对深圳市海湾现状,提出生态修复的技术和方法。

(二)雪卡毒素的毒性定量研究

开展雪卡毒素的毒性定量研究,雪卡毒素属于神经毒素,无色无味,脂溶性,不溶于水,耐热,不易被胃酸破坏,主要存在于珊瑚鱼的内脏、肌肉中,尤以内脏中的含量最高。通过研究理清雪卡毒素毒性机理,对保障生命健康有重要意义。

(三)水底高清成像技术及设备研究

开展水底高清成像技术及设备研究,鉴于对深海资源开发、海洋科研以及水下工程作业、考古和救援的迫切需求,使得水下光电成像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制成为当前国内外重点研究方向之一。介绍了扫描激光、偏振成像、结构光成像、光一声混合成像以及水下图像处理等水下光电成像技术,分析了部分技术应用情况,并讨论了其技术特点。论文对于发展海洋资源开发、水下勘探与研究、水下救援以及国防等所需的水下光电成像技术和装置具有意义。

(四)利用生物技术治理蓝绿藻的研究

研究蓝绿藻的生长和产毒,受光照、温度、氮磷、微量元素、溶解氧、叶绿素含量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机理。

(五)海波能量利用研究

开展海波能量利用研究,提高海波能量利用效率,充分利用海洋能。

(六)深圳珊瑚鱼的研究

开展深圳珊瑚鱼的研究,研究珊瑚鱼的种群特征。

九、生物医药

(一)肿瘤早期诊断与分型

开展肿瘤无创检测技术、肿瘤干细胞生物标记筛选技术、肿瘤基因检测及数据解读技术研究。

(二)肿瘤个性化治疗

研究肿瘤细胞治疗技术和肿瘤疫苗临床应用。

(三)肿瘤创新药

进行肿瘤多靶点创新药开发。

(四)肿瘤干细胞分化

进行肿瘤干细胞分化机理探索。

(五)中药组方产业化开发

进行临床中药制剂的产业化开发。

(六)小分子调控干细胞技术

开展应用小分子化合物调控干细胞去分化技术研究。

(七)糖尿病及代谢疾病研究

开展糖尿病、肥胖症机理研究及相关技术开发。

(八)生物医学材料

开展个体化组织工程软骨治疗关节软骨缺损的关键技术及相关产品研发。

(九)基因筛查技术

开展基因筛查技术用于优生优育、骨创伤康复治疗、抗衰老医学等研究。

(十)老年病及老年保健产品

开展老年痴呆早期诊断技术及药物开发等研究。

(十一)航天医学

开展极端条件下人体医学研究。

十、生命健康

(一)生命信息

支持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研究。重点支持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以及高通量检测、生命信息大数据挖掘、海量生物信息存储基础研究。

(二)高端医疗

1.个体化治疗: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生物治疗临床转化、遗传病个体化基础研究,以及针对长期服药高发病、疑难病、慢性病人群的合理化治疗模式研究。

-15-

2.第三方医学检测:重点支持生殖孕育、重大疾病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技术、分子分型技术、特殊化学检测基础研究。

(三)健康管理

1.个性化健康管理:肥胖、高发慢病、亚健康、精神疾病等的预防、筛查、监测、干预研究以及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研究。

2.数字化健康管理:连续式无创检测、健康数据在线挖掘、多模态健康数据融合、公共卫生大数据分析研究。

(四)养生保健

1.中医养生:中医诊疗、中医药养生保健基础研究。

2.医疗美容:皮肤健康、细胞抗衰老基础研究。

(五)健身管理

支持以运动疗法、营养疗法为主要手段,针对肥胖、脊椎病、慢性病、亚健康、运动创伤等重大健康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研究。

十一、海洋

(一)海洋生物育种

开展以重要水产经济动物及其基因调控为中心的良种引进扩繁、生长发育调节方面的研究。

(二)海洋生物制品

海洋功能性活性物质,海洋生物酶,海洋生物兽药、疫苗、饲料等海洋生物制品方面的研究。

(三)海洋生物医用材料

利用海洋生物资源,通过材料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海洋生物医用材料的创伤修复机制进行探究,对海洋生物资源作为医用材料进行原理性探索。主要包括海洋活性骨材料、硼酸盐植入材料、海洋创伤修复材料、海洋天然产物的抗体偶联药物、海洋药物发现及分子机制研究、海洋免疫调节作用药物研究、海洋天然高分子材料研究等。

(四)海洋生物深加工

对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进行原理性探索实验,基于基因组学、蛋白

组学、代谢组学、系统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等前沿科学研究;开展基于海洋活性物质的化妆品、保健食品、医药产品的等方面研究。

(五)海洋环保

海洋环境污染物的检测监测技术及环境行为研究;海洋污染物通量的时空分布及时域变化特征研究;纳米材料在海洋油污处理与净化、海洋石油污染物高效生物处理研究;深圳海域生态保护与海洋环境生物研究;深圳近岸生态遥感应用研究,探索高适应性石油烃高效降解菌剂及海洋产品重金属污染快速检测方法等。

(六)海洋资源利用

海洋藻类生产燃料酒精、生物柴油、航空煤油等原理性研究,研究通过遗传改良手段选育高产生物活性产品,实现海洋能源多元化、高值化发展;可燃冰开采技术研究,对其形成的可能的成因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分布特征等。

(七)海洋碳汇

深港海域生态环境评价、生态风险预警模型;海洋微型生物碳泵(MCP)和经典生物泵等模型的海洋碳汇生态工程等方面的研究。

十二、航空航天

(一)航空电子

1.关键机载电子设备系统集成、地空通信、人机智能交互、基础元器件材料及工艺和适航取证等核心技术。

2.地空和机间通信产品、影音娱乐等机载设备和航空体育装备。

3.陀螺仪、航空航天用微电机系统、高集成度一体化封装电路板、集成电路(IC)封装载板等核心零组件。

4.飞行通信、导航、座舱环境控制、语音控制、飞行管理、电气等关键机载电子设备系统;综合指挥调度、大范围防雷系统等机场电子设备系统。

(二)无人机

无人机设计测试总装集成、一体化数字航空飞行控制系统、无人机用

-17-

发动机控制系统、高精度飞行姿态控制系统、通用地面操控平台系统、无人机载荷系统、数据链通信及导航系统、机间信息共享控制系统和人机交互系统等关键技术。

(三)卫星导航

1.卫星导航芯片、兼容多模多频高精度天线模组、高性能导航基带、射频芯片、精确定位、高动态定位、应用集成等核心技术。

2.北斗地基增强、北斗位置服务与管理等地面系统。

3.各类移动(星载、机载、车载、便携)导航终端设备及其制造工艺,以及导航地图、深度信息点、动态交通信息等基础数据产品,形成智能终端和授时同步产品等集成应用系统解决方案。

(四)航空航天材料

1.特殊电磁性能超材料、芳纶 IV、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高密度电子封装材料等核心技术。

2.高性能增强纤维、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高性能陶瓷基复合材料、功能涂层材料、无机铝硅酸盐航空透明件材料等高性能复合材料,以及高温合金材料、高端轻质高强度金属材料等先进高分子材料的研制技术,及其设备制造技术。

(五)精密制造技术及装备

核心零部件、高端极限工具、复杂精密零件复合3D 打印等精密制造核心技术;提升精密机械加工制造工艺;高端精密制造装备,研制精密轴承、大型成型模具、数控、焊接以及航空配套和专用机床等设备装备工艺。

(六)微小卫星

数据接收处理、高集成度星载综合电子系统、卫星结构设计、飞行控制、航天设备地面测试、产品空间环境适应性等关键技术;基于成熟工业技术产品的航天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片、星载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卫星遥感技术在信息增值服务、基础地理空间信息产品等技术。

(七)航天生态控制与健康监测

1.特殊环境大气调控、基于水电解的可再生能源、水质安全与深度净

化等环境控制技术,密闭环境动植物高效生产、生物质固废处理与利用等生态技术,以及穿戴式健康监测、微流控体液检测、个体化健康预警等健康监测技术。

2.研发(大气、水、食物)再生系统、模块化大气综合调控、水质净化、生物质固废转化等载人航天和民用装备,以及个体化健康管理系统。

-19-

学校课题调研报告模板

学校课题调研报告模板 课题的调研数据比估计的更有说服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校课题调研报告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学校课题调研报告模板一在本学期,有四个课题要结题,分别是朱春燕《小学数学开放性问题设计的研究》,肖烈《小学高段学生“日记竞赛”的实践研究》,齐丽琴《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陆立军《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的培养》。现将课题报告发到博客,望几位教师抓紧撰写,及时上交,争取获奖。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其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课外阅读都作了明确的要求。如对3~4年级的要求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的要求有:“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利用图书馆、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吕xx先生也曾说:“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百

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 无论是《课程标准》这样的法规性文件,还是语文泰斗的忠告,都告诉我们,课外阅读不是可有可无的“滋补品”,而是与课内阅读同样重要的“正餐”。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也能看到,语文能力强的小学生,几乎都从长期的课外阅读中受过益。所以现在我们的语文老师总是十分重视并鼓励学生多读文学作品及其他有益、健康的读物。 但同时我们又发现现在的农村小学生多数不爱课外阅读,而且在有限的阅读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多不良的习惯。这些现状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终身阅读习惯的培养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有必要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阅读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因素和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去,最终使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研究目标 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看课外书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原因、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最终培养农村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三、研究对象: 农村小学三六年级的学生。 四、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设计基本格式

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与基本要求 (一、课题研究程序 课题研究程序,包括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开题论证、实施研究(注意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中期报告)、课题总结等。 (一)课题研究实施中具体做的工作 我们的课题立项通知书下来了,下一步该怎样做啊。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应做哪些工作。具体讲,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制定实施方案 课题研究是—项复杂的探索性工作,又是一项有序的系统工程,需要很强的计划性,要做到有序、有控,以确保课题研究的质量。因此,课题研究必须重视研究方案的设计。当研究者确定了研究课题后,就应为完成研究课题的任务制订必需的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的方案(亦称课题实施方案)有多种形式。它是合理组织课题研究活动的必要条件,是为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而详细编制成的“施工蓝图”。在制订课题研究的方案时,不仅需要认真考虑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具体题目、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条件、程序步骤,还应充分预计到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难,留有备用的时间,增加调整、回旋的余地。在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过程中,还应广泛征询导师的意见,听取同学的建议,多交流研究构思,多讨论切磋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从而使整个课题研究方案趋向完善。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基本格式 一、问题的提出 1.界定课题名称(内涵与外延) 2.研究背景 1)历史与现状分析 2)文献综述(包括该课题的理论基础和其他人的相关研究进行到什么程度) 3)研究基础(学校或个人在前期有哪些经验成果) 二、研究目标(课题最终要达到怎样实际效果,解决怎样的实际问题) 三、研究内容(对研究目标的详细阐述,通常从现状、归因、对策三个角度来确定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具体说明采用何种研究方法,并详细阐述如何具体使用该方法) 五、实施步骤(包括时间、任务、负责人) 六、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七、课题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财力、人力、物力的保障) 八、阶段性成果和最终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论文等和其它有关材料)。 二、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

义务教育学校校本课程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义务教育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评价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霞光中心小学闫重信 霞光中心小学研究的《义务教育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评价研究》课题,是高台县地方课程研究的一个县级课题。下面由我向专家和全体教师,介绍有关课题的相关内容。 一、课题的提出 课堂是学生生命活动的一部分,具有着生命性,生活性,生成性三大本质特征。随着地方课程《小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的实施,学生的课余生活逐渐丰富。 1.学生自我评价不高。表现为学生心目中的校本课程不属于考试范畴,重视程度和学习积极性都略逊于国家课程。 2.学校评价机制不完善不强。由于评价机制的不完善,学校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成了国家课程的附庸和补充,缺乏相对的独立性。甚至有些教师对学校课程的理解很不到位,。鉴于此,不完善的评价机制阻碍了校本课程的推行和实施。 3.对学校课程的认识冷淡。多年的教学环境中,学校课程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在教师和教学管理者的认识深处,国家课程才是正统,地方课程存在没有多大的意义,觉得学校课程开发是各浪费时间的过程,学校课程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在课程的实施中,妨碍了校本课程的推进,教育忽视了本土的传统文化和学校的特色。针对这些课堂现状的考察与反思,给我们一种启示,校本课程评价研究是一种动

态的,注重目的性、实践性、探究性、操作性为一体的、生成的生本课程。 据此,我们提出了《义务教育学校学校课程评价研究》这一课题。通过研究,希望达到预期的效果是:校本课程的评价更加具有科学的体系,应该更多的依靠学校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学校积极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是一所学校成功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校本课程评价是当前教育研究领域中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它凸显的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为培养地域性,创新性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的目的在于尽可能满足社区、学校、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利用社区、学校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可供选择的课程。因此,它在具有其他课程的一般特点的基础上,又具有自己的独特意义。 首先,它是以学校的自我评价为主。其次,由于校本课程是多样化课程,其课程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选修课,也可以是必修课;可以是学科课程,也可以活动课程。第三,学校进行校本课程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进和提高,学校可以放下一切包袱,认真解剖分析,真正找出课程的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轮的课程改革和完善提供依据。第四,由于校本课程是教师及其他人员充分参与的课程,因

带有研究工作基础的开题报告范文

带有研究工作基础的开题报告范文篇一:开题报告范文(整合) 请双面打印本报告(不包含此页) 附件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学号18 姓名王超 学院冶金工程 学科专业钢铁冶金 √研究生类型学术型硕士□ 专业学位硕士□ 导师姓名马杰 填报日期 XX 年 1 月 5 日 篇二:硕士开题报告范例完整版 XX大学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课题论证报告 姓名学号专业研究方向指导教师 XX年 12 月 17 日 篇三: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报告撰写: A、课题名称与界定。名称:力求准确、规范、简练、醒目(关注:问题、对象、方法等)。如:“高中语文?导学式?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中小学校学困生情商教育的行动研究 B、课题背景意义。根据什么、受何启发、为何研究、价值阐明。 C、研究现状述评。查阅文献资料,了解研究现状,指出现实问题,明确研究起点,确认自己创意,选择突破视角、点明差异。 D、课题目标定位。明确达到什么目的,解决哪些问题(具体、清晰、重点)。 如:语文“导学式”教学模式研究目标: ■唤醒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践行课堂有效教学理念; ■建构“导学式”语文教学范式; ■形成一批典型教学案例; ■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 ■促进师生教■促进师生教与学素养与品质发展 E、课题研究内容。根据目标,到底做什么事?比目标(方案)更具体、明确(不一定一一对应);避免笼统、模

糊。 如:依据前例目标确定: ■理性研究:内涵、特征、价值、原则; ■调查研究:自学、选择、导学、质疑; ■建构研究:主张、课型、流程、特点; ■策略研究:导预、导问、导法、导评; ■质态研究:资源、基础、方式、测评; ■素养研究:结构、示范、习惯、功力。 F、课题方法选择。选择方法验证假设,说明:为何用此方法,怎样具体运用;一个课题往往多种方法并用。(观察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访谈法、测试法等) G、课题研究步骤。分段实施的时间顺序安排,考虑内容的相互关系、难易程度,从基础性问题开始,结合具体任务要求落实计划。 H、预期成果呈现。结合目标,追求成果,多彩呈现:各类报告、论文著作、课件案例、教学实录、师生感悟等。 I、保障(领导支持、骨干参与、经费(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带有研究工作基础的开题报告范文)保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信息技术课题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课题研究报告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信息技术课题研究的资料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学校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推动下,教育现代化设施不断完美:计算机在学校中的数量逐渐增多,日渐能满足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需要;“校校通”工程逐步推开,不少学校建起了校园网,接入城域网,连上因特网,为信息沟通、资源共享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全面实施,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应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信息技术从一门单独的学科逐渐进入学校的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学科教学的面貌产生了很大变化。 信息技术虽然在不少方面有着强大的效能,但是如何使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之中,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改变教学风貌,就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理论思考 (一)有关概念的界定 1、初中课程:在这里指学校根据上级课程计划而开出的各门学科。 2、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是教师和学生在课程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主要有三个关键点:(1)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2)不仅教师使用,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使用信息技术;(3)使用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二)理论假设在学校开设的各门学科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地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多种知觉通道来感知学习内容,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索,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二、课题的研究目标1、学生的教育目标通过在各科教学中实施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现代科学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更加善于学习。2、师资队伍的建设目标通过实验课题的研究,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使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得以提高,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组织教学,使教师向现代化、信息化、科研型转化。 3、学校的发展目标

课题研究方案的基本框架

课题研究方案的基本框架 一、问题的提出(目的意义) 这部分主要要说明研究课题的设想从何而来,即选题的来源和背景,研究要达到的目的以及历史和现实的意义。这是研究方案设计和研究过程的宗旨所在。问题的提出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选题论证,即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历史及现状的文献情况及情况综述。 (三)课题研究范围的界定等。 二、研究依据和假设 (一)研究依据:包括政策依据、法规依据、教育科学理论依据及研究对象的自身发展规律依据等。 (二)理论假设:即对事物因果关系所作的一种推测,也就是对通过什么达到什么的一种预测。假设在表述上有四个要点: 第一,明确。假设一般是陈述句或复合句,必须包含两个以上变量间关系的推测。 第二,新颖。反映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具有现实针对性。 第三,合理。符合求真、求善的要求及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 第四,可测。能通过明确的目标体系、具体的操作要求和科学的检测标准来验证。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如前所述,研究对象的选择方式,一般可划分为总 体研究和抽样研究两大类:可根据课题的性质、要求、研究对象情况及研 究力量的可行性出发进行选择。对于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来说,多采用抽样研究方式。抽样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对能代表总体的样本进行研究,取得能说明总体的足够可靠

资料,准确地推断总体情况,从而认识总体的特征或规律性。方案设计中要对抽样的原则和步骤加以说明。若是实验研究, 则需对实验班与控制(对照)班的确定原则、方法加以说明。 (二)研究方法:主要指具体的研究方法、手段和工具。每一项课题都要有相应的研究方法。一般可采用综合的方法、或以一种方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这样有利于收集多方面的信息,可以得到可靠的结论。在方案中应提出用这些方法起什么作用以及如何进行操作等等。 四、研究目标 指课题研究要达到的目标,主要是直接目标。目标要求明确、内涵和 外延清楚,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并能够检测。 五、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要通过研究内容来体现。研究内容是在理论假设和研究目标 的基础上,将研究思路具体化。通常是将研究变量分解成若干子课题,各子课题为总课题服务,既各有侧重,又互相渗透,构成统一的整体。研究内容的确定就是对教育中各种变量进行考察、探讨、测试、调查、实验,以揭示其本质特征,揭示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达到对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在研究内容的设计中,要确定变量的类别和性质,划定变量的范围,说明变量的控制方法,并制定标志变量变化的标准(即指标)。对 于实验研究,应对如何操纵自变量,如何检测因变量,如何控制无关变量 作出具体的说明。 六、研究步骤 设计研究步骤,就是确定研究实施过程和时间规划,即对研究的具体

XX年个人课题研究报告

XX年个人课题研究报告 XX年个人课题研究报告 读写结合点:是指在八年级语文学习阶段能利于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提高的一切材料。包括课文仿写(片断或整体)、单元主题、课后“研讨与练习”、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等素材。 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八年级,一般指初中二年级,它在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要为初中一年级写作具体生动的记叙文继续打牢夯实基础,同时又要为初中三年级写作简单的议论文作好铺垫,以适应初三中考的需要。 八年级作文写作能力具体是指《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写内容具体的记叙文,明白清楚的简单说明文,和根据生活需要而定的日常应用文。 要想提高八年级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说易也易,说难也难,难易的转化点全掌握在我们教师的手中,那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材现行编排和学生基本写作现状的基础上,能够首先尊重教材,同时又能紧扣教材本身,动点脑筋、想出办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理心理的发展,开启思维、拓宽途径、挖掘适合学生作文训练的读写结合点来创造性的应对教材,切实保持、保证学生阅读能力、语文素养的提高、提升的同时,写作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当然,最需解决的

问题是在了解八年级作文写作能力具体是指《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写内容具体的记叙文,明白清楚的简单说明文,和根据生活需要而定的日常应用文”的基础上,对读写结合点“在八年级语文学习阶段能利于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提高的一切材料。包括课文仿写(片断或整体)、单元主题、课后‘研讨与练习’、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等素材”的准确有效确立、及有效组织学生读写结合训练从而摸索出一条可供操作的具体模式,切实可行的提高八年级学生的作文能力了。 1、新课程改革关于“以人为本”的理论。只有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真正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才能最终实现“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2、新课程改革关于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的理论。只有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并且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相联,互为促进,才能让学生掌握运用语文规律,触摸到语文学习的命脉之所在。 3、大语文教学观的理论。只有树立语文的内涵与外延是相等的理念,才能让学生学会到生活中去“找米下锅”,将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语文学习之路将越走越宽,越学越轻松,越学越有趣。 4、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是现代教育的要求和必然趋势。从本质上说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不断发展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

教研课题研究报告.doc

教研课题研究报告 教育科研是学校不断前进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学校只有走科研之路,才能有所创新,才能焕发更新更强的生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研课题的研究报告,欢迎大家的阅读。 “十五”以来,学校明确了“重科研、强管理、创特色”的办学思路,努力创建“科研先导型学校”。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动力,努力实现“学校工作课题化”的办学特色。学校把各个条线的工作具体分解,选择既有前瞻性又能解决学校实际问题的课题构建学校课题研究网络,教师人人参与,形成了“教育科研大众化、科研管理网络化、科研队伍层次化、科研活动日常化、科研措施制度化”的教科研特色,对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规范健全。 我校的教科研工作,由校长直接领导,副校长分管工作,教科室主任具体负责,并形成了由教科室负责计划、组织、协调、实施、监督、总结,中心校、课题组负责具体落实的网络化的工作组织体系。 在学校的规划和计划中,教科研工作都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并对教科研工作作出了具体的安排。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教师培养的中长期规划和教育科研的发展规划,并形

成了以“教育科研为水平线,教学质量为生命线”的学校教学与科研的大观念。特别是学校的领导不但能为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提出工作的策略和思路,能经常性的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方面的专题讲座,同时大部分课题由校领导领衔开展研究。在教科研成果的应用上,与教师的评优、考核、聘任、晋升职称直接挂勾,而且和期末奖励也直接挂勾。 二、创设浓厚氛围,强化科研意识。 教育科研是“第一生产力”,不实现高水平的教育科研,就难实现基础教育的高质量。教科研工作能顺利开展,除了有学校领导做我们的坚强后盾外,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科研意识的增强首当其冲。学校制订好课题后就组织教师们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进行新教材培训,明确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增强课改标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教科室组织教师加强对教学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的研究,并努力构建自主学习型组织。学校为教师订阅了种类多样的教育教学刊物,开放阅览室,教师每周学习不少于2小时。鼓励教师订阅相关教育教学杂志报刊,在阅读的同时做好相关的理论摘录,每月完成一篇摘录,一篇教育教学心得或教学反思。学校配备了电脑,鼓励教师上网浏览,了解教育科研的新动态。通过网络的交流,解决自己的教科研困惑,清晰自己的教科研之路。就是这样,学校强化科研意识,树立人人都是教科研工作者的意识,使每位老师都积极投身于教科研研究与实践。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限 2 页,不能加页) (一)理论价值 ( 1)自译活动是一个特殊而显著的翻译现象。由于学术体制与政策的原因,中外翻译史的研 究通常只关注单语作家和译他译者,而且自译本身的相关概念很难做出科学界定,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以来自译没有引起翻译理论界应有的重视。通过对自译理论基础、本质特性、运作机制、标准 策略等分析研究,有利于人们认识和关注自译活动,确立自译研究的学术地位,从而推进自译理论 与实践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翻译理论。 (2)研究文学自译现状,探究文学自译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廓清自译的概念和内涵。借助 对自译作家及其作品的分析研究,并通过梳理自译理论,旨在分析出自译这种翻译方式存在的特殊性, 以及发现其对翻译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启示,并希望能指导翻译实践,揭示文学自译在翻译研究 中的实际价值和理论意义。 (3)译者的创作与翻译思想决定着翻译的过程。自译作家的创作与翻译思想在其自译作品中 有着明显体现。自译作家的创作在语汇、句式、节奏等语言形式上对翻译有促进。其创作为翻译提 供了丰富的语汇,特别是在翻译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以前的创作可以为其带来灵感。 (4)自译者的翻译与创作相互影响,相互调和。主要表现为译中有作、亦译亦作和作中有译 等三种情况。由于翻译与创作存有互动,所以译作与创作之间存在巨大相似性。 (二)实际应用价值 (1)研究自译者的自译行为及其自译作品,目的在于分析出自译这种翻译方式存在的特殊性 并揭示其本质属性,不仅能丰富翻译研究内涵,还能揭示自译在翻译理论中的价值和意义。 (2)本项目以文学自译研究为主题,并选取我国著名自译作家林语堂、白先勇、张爱玲、萧 乾等四位自译作家为例,通过考察其个人创作观与翻译观,对比分析其自译作品是如何在各自创作观 与翻译观的引导下得以实现的,试图解释翻译过程即译者是如何进行自译的?自译和译他究竟有何不同? 进而试图揭示同为“环境性转换语者”的自译家们的自译活动有何“共性”与“个性”。 这对推动文学自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对翻译理论建设有一定的意义。 (3)在国内翻译领域中,对自译研究较少。通过本项目研究,可以启发更多学者从理论上对 自译这一领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述评 在国外,自译活动历史悠久,国外学者主要在三方面进行了研究: (1)关于自译定义。对自译下过定义的主要有 Grutman( 2004)、Popovic( 1976)、Whyte( 2002)等学者。其中 Grutman 的定义不仅“准确” ,还超出关于自译是否是真正翻译的讨论,深入到自译 更为广泛的层面。他不仅认为自译是“翻译自己作品的行为或者是这样一种行为的结果” ,指出了自译可指翻译过程也可是翻译结果,并暗示自译常常用于文学翻译,还将自译分为即时自译和延时自译两种状态,并强调自译文本的内部互文关系。更具参考价值。 ( 2)双语写作视域的自译理论。西方自译研究一个显著特点是立足双语写作视角,如Fitch (1988)、 Beaujour ( 1995)、 Beatson ( 1999)、 Scheiner ( 2000 )、 Liberman ( 2005)、 Trzeciak ( 2005)、 Hokenson & Munson ( 2007)等。最值一提,Hokenson & Munson ( 2007)将自译文本和 自译者同时并置于西方中世纪以来的社会和学术发展史中,从自译实践活动描述和自译理论分析两 个角度,详述了西方翻译史上自译现象:①首次清晰梳理了西方自译史并科学划分为中世纪与文艺 复兴时期( 1100-1600 )、近代时期(1600-1800 )和现当代时期(1800-2000 )等三个发展阶段。 ②对自译与双语写作进行平行研究,认为自译文本的关系可以视作在一个转化性语者的共同带中,以 文化间代表的方式展现了两个文本间的策略性关系。如果把自然双语者称为自然性双语习得者,那么 自译者则可称作策略性双语习得者。这一视角为双语和自译研究提供了新思路。③从“作者中

课题研究报告基本格式

课题研究报告基本格式 实践体科研报告格式 标题 单位署名 摘要 关键字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研究综述 三.主要概念界定 四.理论依据 五.实践操作 六.初步成效 七.问题与建议 八.前景与展望 结语 附主要参考文献 实验体科研报告格式 标题 单位署名 摘要 关键字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研究综述 三.主要概念界定 四.实验方案 1.实验目的 2.实验时间 3.实验对象 4.实验假设 5.实验措施(自变量) 6.因变量 7.控制变量(无关变量的控制) 8.实验过程 9.实验类型 10.统计方法 五.数据与分析 六.主要结论与建议 七.前景与展望 结语

附主要参考文献 调研体科研报告格式 标题 单位署名 摘要 关键字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研究综述 三.主要概念界定 四.调研方案 1.调研目的 2.调研时间 3.调研对象 4.问卷与发放 5.统计方法 五.数据与分析 六.主要结论与建议 七.前景与展望 结语 附主要参考文献 成果写作的反思指南 反思项目比照内容 一、形式要求 完整性除了结题报告正文外,做到有封面、目录、摘要、关键词、参考书目规范性成果一式三份交科研室。文本中公章都为红印,图章不能复印 必要性附件不要单列,如必须单列,宜将附件与主件一道装订 便利性正文字体适合阅读(宋体/楷体/仿宋),字号大小合适(5号/小4号),行距适中(1.5行距) 二、内容要求 (一)选题 实践性是具有实践性的选题,而非理论研究 针对性是从本校办学实际出发的选题 时代性符合目前本区课改研究的难点、重点和热点: 教学模式研究——好课研究——家常课研究——有效教学研究 (二)问题的提出 客观性课题产生所依托的问题是真实存在的 普遍性这些问题普遍存在,而不仅是一个孤例 可行性在现有的条件下有能力通过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针对性课题由这些问题而引出,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设计 (三)文献综述或理论基础 有效性能够揭示文献对本研究的贡献

校园文化课题研究报告

校园文化课题研究报告 立项号 XKTXX0434 课题名称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负责人 吴应勇 所在单位 岚皋县城关中学 结题报告 关键词 校园文化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应用 结题 报告 摘要 校园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师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是净化师生心灵的有效手段,可以说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因此,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在大抓应试教育的今天,学校教育一个很明显的弊端是封闭

性,主要表现为重智育轻全面、重主导轻主体、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束缚作用。很多学校的领导,对校园文化的根本内涵根本不了解,认为校园文化无非是弄几幅标语,搞几个名人头像就可以了,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走入了误区。因此,有必要对校园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指导各个学校建立真正的校园文化,从而把素质教育的内容融合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达到培养合格人才、提升教育质量、努力办人民满意学校的目的。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校园文化建设成为许多学校管理和发展的积极诉求。但也可以发现,其中的无序现象随处可见,单一或支离破碎的文化建设多,系统性、动态化、富有个性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不多,因此系统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在中学校园内,学生的身体、生理都处于很大的变化时期,在变化中稳步发展,充分发挥教育的综合性作用十分重要,因此,研究既具有中学生和中学校园文化特点,又具有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理论依据

《小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东台市第一小学缪素萍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从课程目标上对数学活动经验提出了要求,把“基本数学知识”、“数学基本技能”、“数学基本思想”以及“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称作“四基”。课程目标的变化,引起了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数学活动经验相关问题的思索和探究。反思课堂教学,相对忽视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本身的重视,忽略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的长效性目标。学生学习的经验主要被解题的经验所替代,数学活动经验单一和不足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思想守旧。一部分教师对过去所提的“双基”都搞不楚,更何况说现在所说的“四基”基本活动经验的认识不足、理解不透,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手握“旧船票登上新客船”,学生的“伪经历”、“被经历”现象时有存在,使得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常常游离于数学课堂教学的边缘,成为学生“随机而遇”、“碰巧发生”的幸运之物。 应试情结。在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下,检测的都是显性的知识点,新的“双基”没法考或很少考,因此不去关心什么是“基本活动经验”、不去关注“过程教学”、怎样去实施活动经验的教学。 教学惰性。教材中有很多的操作性的活动(如“摸一摸”、“拼一拼”、“摆一摆”等,像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等,以及概率统计中的可能性内容),都与学生操作活动经验的积累有关,教学时,有的教师怕麻烦怕影响时间怕课堂失控,或一带而过、浅尝辄止,或纸上谈兵、死记硬背。 课程目标的变化,课堂教学的现状,引起了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数学活动经验相关问题的思索和探究,为此,我们提出了“小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研究”的研究课题,旨在实践、探索一条“低耗高效”的现代小学数学教

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写作参考材料1》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的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这次各个学校课题申报表中,我看名称都比较简洁,我就不再多说了。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不要都写成是坚持党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⑵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参考总课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对于范围比较大,时间又很长的课题来讲,大家在总的方面,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导思想,就可以避免出现理论研究中的一些方向性错误。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何老师在《佛山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方案里写的课题指导思想里的一段话:“这一课题研究要依据党中央和国家要求,依据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决定,依据佛山市委市政府的决定,结合国情、市情和佛山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力求揭示佛山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的规律及表现形式,为佛山市教育现代化实践服务”。另外,还有一份供大家参考一下,广东省教育科研“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和实验方案里面,课题指导思想这样写:“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我国经济领

课题前期研究的调研报告范文

课题前期研究的调研报告范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我校学生主要于县城学校及其周边农村的学校,城区学生与乡下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多方面都有明显区别。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乐学、善学、会学,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体验学习的成功与欢乐。防止出现优生“吃不饱”,学困生“难消化”,厌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兼顾学生个体差异,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分别到达其思维最近发展区,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探索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帮助教师掌握专业发展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对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进行现状调查、成因分析和优化分层教学策略研究。(2)探求初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数学与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形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之间的差异互补来促进合作学习数学的有效开展。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研究本课题旨在引导教师注重学生差异、合理利用差异,探寻教得轻松、学生学

得愉快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创造出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将此实践经验推广到学校 其它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和学校的管理工作中。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研究的准备阶段。 时间安排:20**、4—20**、8 (1)设计课题方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查阅大量文献,掌握国内外关于学生个体差异对学习数学影响的研究概况,确定研究课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设计了课题研究方案,修订、论证研究方案,集中讨论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使课题研究具有明确的目标。(2)进行课题组建设,使课题研究处于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之中。把课题组成员分为三个小组。明确课题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制定课题组阶段性计划。完善课题研究制度和组织纪律,包括理论学习制度、培训制度、研究制度和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3)进行预备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修改、完善调查问卷,进一步明确研究的思路和目标。 2、研究的实施阶段。 时间安排:20**、9—20**、6 (1)设计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能力的调查问卷。三个小

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和基本要求

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和基本要求 2009-05-28 10:17:04 新闻来源: (一)选题 1.课题来自哪里? 2.选题的一般原则 科学性:要有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预期结果要合理;研究方法要正确严谨。 可行性: 创新性: 3.选题的一般过程 (1)明确方向——发现问题 (2)浓缩范围——经验分析 (3)提示焦点——形成课题 4.选题的注意事项 (1)选题宜小不宜大 (2)选题应结合实际。选题要有新意。 (3)选题要考虑研究者的优势,与自身工作相结合,与研究者的能力相适应。 (二)申报课题 申报课题,也就是设计研究方案,是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是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的工作框架,是如何进行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保证研究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使研究具体化的中心环节;是研究成果质量的重要保证;有利于检查和自我检查;有利于协作研究。一般上级部门开展的课题研究都附有课题申报表。 1.课题申报表(课题研究方案)组成: (1)课题的表述与界定:课题的名称或题目必须明确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要体现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如“八年级历史自学辅导教学的实验研究”。 (2)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 研究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研究。 研究目的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

题,包括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外在目标(目的)、内在目标目的——学生发展)。 研究综述: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问题新、方法新、角度新、效果新。 (3)研究范围:对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的界定;对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对关键概念的界定。 (4)研究内容:很重要的部分,如果提不出具体的研究内容,就无法研究。 (5)研究方法: ①注意事项:注意多种方法的使用;方法要写详细些;不能滥用方法 ②主要方法: 行动研究: 实验研究: 个案研究: 调查研究: 文献研究: (6)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使研究结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7)研究程序(步骤):研究的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收集资料、开题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8)预期成果的形式:①论文、研究报告、著作等;②学生变化 (9)研究成员(及负责人、分工) (10)经费预算及其他所需条件 2.填课题申报表(立项论证) 3.填写课题申报表的注意事项 (1)认识填写申报表的重要性。是成功的一半,不能应付。 (2)一式几份,要自己留一份,最好在电脑中保留一份。 (3)核心是目的意义、研究步骤、研究内容方法。

课题研究调查报告格式

研究报告的格式 一.标题:少于25字 二.署名:学校、组长、组员、指导教师 三.摘要:一般为200至300字,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 四.关键词:标志性词语3至5个 五.前言: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时间、研究方法 六.正文:研究过程、分析讨论 七.结论与建议(也可以把“结论与建议”放入正文中) 八.参考文献 九.附录:调查问卷、统计结果、访谈提纲、访谈记录、研究日记等 参考范文 编者按: 有的同学开展完研究性学习后,却不知道如何撰写研究报告,有的同学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写出的研究报告却很不规范。下面我们剖析这个曾经获得湖南省一等奖的课题研究报告,来教大家如何撰写社会科学类的研究报告。 让交通更加便捷 ——关于长沙市城区道路设施设计的调查研究 课题组:程瀚(组长)、黄思为、林夕、张澄曦、楚功崚、吴昊、庄舒程、陈洋 指导老师:周小青老师 教师指导: 好的标题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要求准确揭示调查报告的主题思想,做到题文相符。同时要高度概括,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标题的写法有两种:单标题和双标题。这个标题使用的是双标题,双标题采用正、副标题形式,一般正标题表达调查主题,副标题用于补充说明调查对象和主要内容。最初他们定的标题是《捷径背后——关于城市道路设施人性化设计的调查研究》,但是主标题仅仅只反映报告的部分内容,没有概括调查主题,而且副标题没有说明调查研究的范围,后面做了修改调整。这样主题鲜明,调查的目的、范围也非常明确。 研究报告不要忘记署上课题组每个成员名字,否则给评审带来麻烦。同时也别忘记署上指导教师,这也是表达我们对指导老师的尊敬。 摘要: 交通是城市的骨架,交通设施的建设更是城市规划的重中之重,生活中交通设施有着许

课题研究的基本要求及做法

课题研究的基本要求及 做法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开展课题研究的基本要求及做法 沂源二中刘艳玲 前言 ☆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活动是教师专业素养形成和提高的必由之路,是未来教师职业的基本生活方式。 ☆做研究是为了“学会教学”、“学会合作”、“学会发展”,也是出于做一个能“教好书”的好教师的人生追求。 从2002年至2006年沂源二中化学组承担了全国“十五”规划课题之子课题《问思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经过全组成员四年的努力,于2007年1月圆满结题,研究成果具有创新价值,促进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发展。在开展课题研究方面,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下面谈一下开展课题研究的基本要求及做法。 什么是课题很多理论书籍中都有阐述。但我认为中小学教师所从事的研究课题和专家的研究有很大的区别,是否可以这样来界定中小学教师所研究课题的内涵。 首先,“课题”就是一个问题,是自己在一段时间内需要关注、澄清和解决的一个真实存在的教育教学问题,研究的目的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存在的根源,寻求问题解决的路径,总结有益的经验,记录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些须感悟和心得。 其次,“课题”就是一个愿景,是自己在先进教育理念、教育价值观、教育理想的驱使下对所向往的“未来”教育教学的憧憬和勾画,是自己在一段时间内需要努力去构建或打造的一个工程,如某一种特色教育、理想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等。 第三,“课题”就是一个主题。每个教师每天总在反思,经常会用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日记、教学扎记、教育论文、教育随笔等形式记录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点滴思

课题研究报告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 科研课题报告书 项目名称农业职业教育面向“三农”的教育改革研究 项目负责人贺雄 所在单位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农业学校 通讯地址山西省原平市前进西街245号 电话 邮编034100

农业职业教育面向“三农”的教育改革研究 贺雄 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农业学校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以生产过程为导向的农业高职课程体系是采用现代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理论的基本原理,根据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个性化特点,并结合我院种植类专业多年教学改革的实践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体系,其核心是通过以生产过程为行动导向培养学生从事农业生产的关键能力,重点是以专业所对应的农业生产的典型职业工作为顺序,或是对该专业所对应的多个职业工作过程经过归纳、抽象、整合后的职业工作顺序,即过程顺序开发课程,形成体系。 以生产过程为导向的农业高职课程体系,既突破了传统高等教育学科型课程体系对技术教育的限制,又弥补了技能型的模块式课程体系由于模块间彼此独立,而与职业过程不符的缺点,更符合农业生产领域职业过程的特点。因此,可实现技术教育与职业过程的完全匹配,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进一步提高农业类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行动导向理论是现代职业教育最发达的德国在上世纪70~90年代“关键能力——行动导向——学习领域”职教系列理论的核心,我国于1982年引入德国行动导向的理论,1990年有较为系统的介绍,1995年以后进入系统研究阶段,2003年,教育部职教中心姜大源研究员提出以技能型、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应建立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框架。目前,已有湖南岳阳职业技术学院、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同济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等十几所院校在医疗、机械、电子、计算机等专业开展探索性应用试验,均取得较为成功的经验。 植物生产类专业及其相对应的职业在我国新农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引入以过程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对培养高素质的实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但与目前国内绝大部分专业及其对应职业相比,该类职业具有其特殊性,即生产对象是生命有机体———植物,其生长发育过程本身较为复杂,生产过程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生产结果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其职业过程必然是以实际生产顺序或农事季节顺序为主线的生产过程,与之相对应,该类专业以过程为导向的教学难度亦较大。有鉴于此,目前在农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特别是以田间生产为主要形式的种植类专业(如园艺技术、农业作物生产、现代农业、设施农业、林业生产等)中尚未有人进行系统性研究和实践,包括(1)以课程为对象的教学模式的系统性实践、示范模式的实施案例,更无以专业为对象的研究报道;(2)生产过程导向教学模式的适应对象、目标定位、总体结构、教学设计、关键环节、环境条件(硬件建设);(3)教学模式的系统理论:立论基础、核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