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电图正常值

心电图正常值

心电图正常值

心电图正常值

1 P-R间期:0.12s-0.20s。

2 P波:电压>0.25mv,时间<0.12s,A VR倒置,Ⅰ,Ⅱ,A VF,V4-6直立。

3 QRS间期:0.6s-0.12s,A VR主波向下,R波<0.5mv。

4 胸导联R/S:rv1/sv1<1;rv6/sv6>1 ;rv1<1.0mv;rv5<2.5mv。

5 ST 段:任何导联下移不超0.05mv,抬高不超0.1mv,但v1-3可达0.3mv。

6 T波:A VR倒置,Ⅰ,Ⅱ,v4-6多直立,其他可直立、双向或倒置。Q-T间期<0.44s。

7 电轴:左偏-30~+110右偏。

8 R-R间期或P-P间期:0.6-1.0s即心率60-100次/分。

9 Q波:各导联没有异常Q波(时间>0.04,电压<1/4r),AVR导联可为QS或QR型,V1可为QS型。

心电图各波的正常范围

心电图各波的正常范围 [P] 形态与方向:一般在I导联或II导联的P波最大。在窦性心律,P波在I、II、aVF直立,在aVL一般直立,但亦可双向或倒置;在V1常为双向,有时在V2亦为双向,但在V3-V6常为直立,但可低平。 如V1的P波双向,则P波终末电势的正常值为+0.01-0.03mm.s. P波有切迹并非异常,除非切迹的顶点间距离超过0.03s,且P波异常宽. 时间(宽度):成人一般为0.10s,不超过0.11s,16岁以下的儿童不超过0.09s。 电压(振幅):肢体导联中,不超过0.25mV。在心前导联中,直产的P波不超过0.2Mv。V1、V2双向P波的总振幅不应超过0.20mV。P波小在临床上一般没有重要性。 【Ta或Tp】代表心房的复极,其方向与P波相反。P 波终止到Ta波开始,称为S-Ta波,位于P-R段与QRS波群开始处;而Ta波则叠加于QRS终末部分与S-T段上,一般不易看清,只有在房室传导阻滞、肺型P波后、房室分离时,或在心房内、食道导联中方能看到。 向下的S-Ta段,在正常时可使P-R须压低,并可同时有S-T段压低,因此P-R段与S-T段似乎为同一圆周上的弧。

此种假性S-T段压低无病理意义,不可误诊为心内膜下心肌损伤的S-T段压低,但根据Ta的波形平滑且向上凹陷,P-R 段后部分有同样压低及存在有显著P波等特点,可以作出正确的结论,如果P-R段与S-T段是处于不同圆周上的弧,则S-T段压低为病理性。-- 【P-R间期】代表心房除极开始至心室除极开始的时间。P-R间期与年龄及心率快慢有关。正常成人P-R间期为0.12-0.20s,一岁以仙的婴儿不超过0.14S,学龄前儿童不超过0.16s,学龄儿童不超过0.18s,青春期后不超过0.20s.如P-R间期过短,应注意检查各导联中P波的形状、P波与QRS 波群的关系及QRS波群的宽度,以辨明有无心律失常(例如房室交界性心律、房室传导阻滞、房室脱节、预激综合征等)。若P-R间期延长,而P波时间在正常范围内,就说明可能在房室交界组织中,激动的传导有了障碍(房室传导阻滞)。 各导联中P-R间期可能有差别,在导联中,由于P波的初段在等电位线上,故量出的P-R间期过短(0.15);在导联II中,由于QRS的起始段在等电位线上(I+III=II,相互抵消),故P-R间期最长(0.22s);只有导联III的P-R间期,方为准确(0.17s).通常应选择P波最宽大、显著,且有明显Q 波的导联,来测定P-R间期。较准确的P-R间期测定法是采取标准导联与单极导联中是长的P-S时间(自P波开始至S 波的终点)减去这些导联中最长的QRS时间而得出P-R间期。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 (3)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指的是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心电图生物电的变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简称ECG)。心电图是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及恢复过程的客观指标。为了获得质量合格的心电图,除了心电图机性能必须合格以外,还要求环境符合条件,受检者的配合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对环境的要求 1.室内要求保持温暖(不低于18℃)。 2.使用交流电源的心电图机必须接可靠的专用地线(接地电阻应低于0.5Ω)。 3.心电图机的位置应使其电源线尽可能远离诊察床和导联电缆。 4.诊察的宽度不应窄于80㎝,以免肢体紧张而引起肌电干扰,如果诊察床的 一侧靠墙,则必须定墙内无电线穿。 准备工作 1.对接受心电图检查者,必须事先作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心理。 2.心电图受检者应经充分休息,解开上衣,暴露前胸及手脚腕皮肤。在描记心 电图时要放松肢体,保持平静呼吸。 皮肤处理和电极安置 1.如果放置电极部位的皮肤有污垢或毛发过多,则应预先清洁皮肤或剃毛。 2.应该用电膏(剂型分为:糊剂、霜剂和溶液等)涂擦放置电极处的皮肤,而 不应该只把导电膏涂在电极上。 3.严格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准确安放常规12导联心电图电极(附图)。必要 时应加作其它胸壁导联,女性乳房下垂者应托起乳房,将V 3、V 4 、V 5 电极安 放在乳房下缘胸壁上,而不应该安置在乳房上。 4.描记V 7、V 8 、V 9 导联心电图时,必须仰卧位,而不应该在侧卧位时描记心电 图,因此背部的电极最好扁的吸杯电极,或临时贴一次性心电监护电极并上连接导线代替。 描记心电图 1.心电图机的性能必须符合标准。若使用热笔式的记录纸,其热敏感性和储存 性应符合标准。单通道记录纸的可记录范围不窄于40mm。心电图记录为印有间距1mm的纵横细线的小方格;其横向距离代表时间,一般记录纸速为每秒25mm,故每小格为0.04秒,纵向距离代表电压。常规投照标准电压1mV=10mm(图10)特殊需要时纸速可调至每秒50、100或200mm。 电压1mV=20或5mm。 2.无自动描记1mV定标方波的热笔式心电图机,在记录心电图之前必须先描记 方波(“打标准”),以便观察心电图机的各导联同步性、灵敏度、阻尼和热笔温度是否适当,必要时可按心电图使用说明加以调整,以后每次变换增

心电图主要正常值及分析步骤

心电图主要正常值及分析步骤 1. 心律: (1)确定主导节律:窦性或异位;(2)窦性心律最基本的条件: P V5 V6直立, P avR倒置; (3)正常窦性心率为60~100次/分。 2. 心率: (1) 心房率或心室率=60/P-P间期(次/分)或60/R-R间期(次/分)。 (2) 目测粗略数大格数:1大格300pbm;2大格150bpm;3大格100bpm;4大格75bpm;5大格60bpm;6大格50bpm;7大格43bpm。 (3) 窦性心律不齐或房颤时计算平均心率。一般数6秒钟的P波或QRS波的个数乘以10。 3.心电轴:正常-30度~+110度 4. P波 (1)形态;正常圆钝;(2)电压;正常肢导<0.25mV,胸导<0.20mV ;(3)时间;正常<0.11s; (4)PV1:正常>--0.03ms。 5. P-R间期:正常为0.12—0.20s 6. QRS波群: (1)QRS时间:正常0.6—0.10s;(2)QRS电压:主要分析V1、V2 ,正常为:R V1<1.0 mV,R V5<2.5mV; (3)胸导联自V1-V6,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少,R/S逐渐增大;(4) V1、2R/S<1,V3、4R/S=1,V5、6R/S>1。 (5)R V5+S V1<4.0mV(成年男子),<3.5mV(成年女子), R V1+S V5<1.2mvV,R V5、R V6<2.5 mV 7. ST段: (1)时间:0.05—0.15s (2)移位:以J点后0.04-0.08s为测量点,以P-R段或QRS起点连线为基线,需结合形态分析。 上移:正常V1-V3<0.3mV,其余导联<0.1mV;下移:正常各导联主要均应<0.05mV。8. T波:主要分析R波占优势的导联,肢导联主要看I、II;胸导联主要看V4、 V5、V6。正 常时R波占优势导联T波直立,振幅>R/10。异常T波表现为低平、平坦、双向或是倒置。 9. Q-T间期:与心率快慢有关,正常值应该根据相应的心率校正.。 10. U波: V2. V3清楚,U与T方向相同。U0.12s;(3). 代偿间歇多不完全。 2. 典型室性早搏诊断要点: (1).宽大畸形QRS—T提前出现;(2).其前无相关的P波;(3).代偿间歇多完全. 3. 典型交界性早搏诊断要点: (1).提前发生的室上性QRS波或逆P(Pˉ)波,(Pˉ-R<0.12s),其后(R-Pˉ<0.20s)。PˉavR直立,PˉV5.V6倒置(与窦性极向相反)。 (2).代偿间歇常完全。 束支阻滞 一右束支传导组滞: 1. 各导联QRS终末粗钝或切迹。 2. V1呈R’()“R”及“M”()型。 3. 右胸导联(V1,V2,V3R等)继发ST-T改变。(T波方向与终末向量相反)。 4. QRS时限>0.12秒为完全性,<0.12秒为不完全性。 二左束支传导阻滞: 1.I,aVL,V5,V6无Q波,多呈“R”型,R波顶端圆钝或切迹。 2.左胸导联(I,aVL,V5,V6)继发ST-T改变。

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

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如下: (1)P波:呈钝圆形,可有轻微切迹。P波宽度不超过0.11秒,振幅不超过0.25 毫伏。P波方向在Ⅰ、Ⅱ、aVF、V4-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在Ⅲ、aVL、V1-3导 联可直立、倒置或双向。P波的振幅和宽度超过上述范围即为异常,常表示心房肥 大。P波在aVR导联直立,Ⅱ、Ⅲ、aVF导联倒置者称为逆行型P波,表示激动自房室 交界区向心房逆行传导,常见于房室交界性心律,这是一种异位心律。 (2)P R间期:即由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间的时间。一般成人P-R间期为0.1 2~0.20秒。P-R间期随心率与年龄而变化,年龄越大或心率越慢,其P R间期越长 。P-R间期延长常表示激动通过房室交界区的时间延长,说明有房室传导障碍,常 见于房室传导阻滞等。 (3)QRS波群:代表两心室除极和最早期复极过程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①QRS波群时间:正常成人为0.06~0.10秒,儿童为0.04~0.08秒。V1、V2导 联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3秒,V5、V6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5秒。QRS波群时间 或室壁激动时间延长常见于心室肥大或心室内传导阻滞等。 ②QRS波群振幅: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L导联R波不超过1.2毫伏,aVF导联R波不 超过2.0毫伏。如超过此值,可能为左室肥大。aVR导联R波不应超过0 .5毫伏,超 过此值,可能为右室肥大。如果六个肢体导联每个QRS波群电压(R+S或Q+R 的算术和 )均小于0.5毫伏或每个心前导联QRS电压的算术和均不超过0.8毫伏称为低电压,见 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全身浮肿、粘液水肿、心肌损害,但亦见于极少数的正常人 等。个别导联QRS波群振幅很小,并无意义。 心前导联:V1、V2导联呈rS型、R/S<1,RV1一般不超过1.0毫伏。V5、V6导联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 和正常值 P波: 代表心房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形态:呈钝圆形; 在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 ?时间:< ?振幅:肢体导联<, 胸导联< P-R间期(P-R ) 1.正常成人心率在60-100次/分时为~,(心电图纸上是3-5大个)随年龄、心率不同而不等,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 间期越短。(老年人< 2.临床意义: ⑴P-R 间期延长: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 ⑵P-R 间期缩短:常见于预激综合征,交界心律,房室脱节 QRS波群(QRS complex) 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极的时间、电位变化。 QRS波群正常值: 1 时限: 正常成人< 多数在~ 2 波形和振幅: 胸导联QRS波群正常图形: 正常心室除极始于室间隔中部,自左向右方向除极(方向:自左向右下);随后左右心室游离壁从心内膜朝心外膜方向除极(方向:自右向左);左室基底部与右室肺动脉圆锥部是心室最后除极部位(方向:向左后)。 * V1~6的正常形: V1~2:rS 型,r/S <1 V3~4:RS型,R/S ≈1 V5~6:以R波为主R/S >1 QRS波群正常值: 胸导联:A. 右室RV1 <mv B. 左室RV5<mv, RV5 +SV1<mv (男) <mv (女) 肢导联:A.右室RavR <mv。 B.左室RavL<mv,RavF<mv, RⅠ<mv, RⅡ+ RⅢ<mv , RⅠ+SⅢ<mv 3 Q波正常值:(avR联除外) 时限<,电压<1 / 4 R。V1~2不应有Q或q波,但可为QS型。 4 低电压: (1) 在6个肢导联中,每个QRS波群电压算术和均≤,称为肢导联低电压;

心电图正常值

心脏电功能及心电图形成 1 心脏的电功能 心脏的电活动引发心脏收缩 ,心肌规律的收缩使心脏完成泵血功能 ,维持正常的心律及全身血液循环。收缩时的电活动称为除极。舒张时的电活动称为复极。这些生物电的活动可以通过放置在体表的电极被检测和记录。 正常时,心脏电功能来源于以窦房结为主的起搏细胞 ,电活动的传导功能由一组贯穿心脏独立存在的起搏和传导系统来完成 ,即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希氏束) 、束支以及分支的网状结构。窦房结发出电脉冲后除极周围的心房肌 ,并在整个心房中扩布 ,再经房室结缓慢传导后 ,电活动沿希氏束迅速下传到心室 ,并在室间隔分别经右束支和左束支下传 ,左束支又进一步分成两个分支,即左前分支和左后分支。再向下,电活动沿更纤细的特殊传导组织——浦氏纤维缓慢下传,到达普通的心室肌, 并从心内膜缓慢地向心外膜传导(图1) 。 2 心电向量环、心电轴与心电图形成 2. 1 心电向量环心脏是一个立体的脏器 ,在心脏除极和复极的过程中 ,每一瞬间都会形成和产生电流方向及电压大小瞬时变化的电动力或称瞬时心电向量 ,这些瞬时心电向量相互抵消形成综合心电向量 ,其方向、大小随时间发生变化。把这些瞬时综合心电向量连接起来 ,就可构成一个空间向量环。心电向量环为立体结构具有三个面 ,即额面、侧面(矢状面)和水平面 (横面) 。当平行的光线照射向量环时 ,可得到三个平面的投影图像形成的向量图称为心电向量的第一次投影(图 2)。

2. 2 心电轴代表瞬时心电向量的轴心线称为瞬间心电轴。将无数个瞬时心电向量进行综合、计算, 得到整个除极或复极过程的平均心电轴 ,其代表除极或复极过程心电向量的平均方向。平均心电轴简称电轴 ,包括P电轴、QRS电轴、T电轴等。只是P 电轴和T电轴的测量不如QRS电轴重要 ,所以心电图学中的心电轴是指QRS波的平均心电轴。心脏除极顺序的变化直接影响平均心电轴方向的改变 , 临床可根据心电轴的方向对心电图进行评价。平均心电轴的诊断标准国内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略有不同 ,现以国内标准为例: ①正常心电轴的范围0°~ + 90°,其中 + 30°~ + 90°电轴无偏移 , + 30°~0°电轴轻度左偏 ; ②电轴左偏 0°~— 90°,其中 0°~-30°为电轴中度左偏 , -30°~-90°电轴重度左偏 ; ③电轴右偏 + 90°~ + 180°,其中 + 9 0°~ + 120°为电轴轻度右偏 , + 120°~ + 180°电轴显著右偏 ; ④电轴重度右偏 + 180°~-90°(图 3) 。心电轴是评价心电图的一项重要指标 ,其中额面及水平面心电轴临床最常用 ,是心电图报告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 3 心电图的形成心电图是心电向量环经过第二次投影所产生的曲线图形 ,即心脏电活动通过放置在体表10 个不同部位的电极检测 ,并经导线与心电图机相连描记出以时间为横坐标的曲线(图 4) ,心电图波形主要取决于投射在各导联轴正负侧的出现顺序 , 大小主要取决于在各导联轴上投影的长度。同一心电向量环在不同导联上投影所成的波形与大小不同 本图为QRS心电向量环(黑色环)经过二次投影在额面的不同导联形成形态不同的心电图,箭头所示为该向量环的平均心电轴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

正常心电图波形 心电图纸—--—小格0、04s0.1mv 1mm(走纸速度/打印速度25mm/s),大格0.2s 0.5mv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 与正常值 P波:代表心房肌除极得电位变化 ◆形态:呈钝圆形; 在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 向下 ◆时间:<0。12s ◆振幅:肢体导联<0。25mV, 胸导联〈0、20mV P—R间期(P-R) 1。正常成人心率在60-100次/分时为0.12~0。20s,随年龄、心率不同而不等,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间期越短。(老年人<0、22s) 2。临床意义: ⑴P-R 间期延长: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 ⑵P-R 间期缩短:常见于预激综合征,交界心律,房室脱节 QRS波群(QRS) ◆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极得时间、电位变化。 ◆QRS波群正常值: 1、时限:正常成人<0、11s,多数在0.06~0。10s 2、波形与振幅: 3、Q波正常值:(avR联除外) 时限<0。04s,电压〈1/ 4 R。V1~2不应有Q或q波,但可为QS型、 J点(J) 1、J点:QRS波群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 反映心室除极 结束,复极开始、 2、P—J 间期:心房除极开始到心室除极结束之间得间期、代表 心房、心室除极得总时间。正常值<0、26s。 测量:P波起点到QRS波群终点间得时距,包括P波时限、P -R段、QRS波时限。 S—T段(S-T) ST段:自QRS波群终点(J点)到T波得起点间得线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1、正常时限: <0、15s。 2、与等电线在同一水平位上、在等电线以下,称为压低;

在等电线以上,称为抬高。 正常压低:每个导联均< 0.05 mv; 正常抬高:肢导联、V4—6 <0.1 mv;V1—2<0.3mv,V3<0。5mv、 3、临床意义: ⑴时限延长:常见于低血钙(>0、16s)、 ⑵压低大于正常值:常见于心肌缺血、损害、劳损,心动过速。 ⑶抬高大于正常值:常见于心肌损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 包炎。 T波(T) 1、T波: 代表心室快速复极得时间、电位变化、 2、电压:在R波为主得导联中,T波不应小于同导联R波得 1/10,(V3最高可达1。5mv)。 3、方向:T波方向大多与QRS主波方向一致,Ⅰ、Ⅱ、V4-6 直立;avR倒置;其余导联可向上、向下或双向。 4、形态:T波上升支缓慢,下降支迅速,双支不对称;顶光滑无切 迹。 5、临床意义: ⑴T波低平(<1/10R)、双向、倒置:常见于心肌缺血,低血钾 等。 ⑵T波高耸:A 双肢对称、底窄,呈“帐篷状",见于高血钾B。如 T大于R,且与ST段连续抬高,见于早期心肌梗死。 U波(U) 1、U波: 代表心肌激动得“后继电位”。 2、一般出现在T波后0。02~0.04s; <1/2T;以V3~V4导联明显 3、临床意义: ⑴U波倒置:见于心肌损害 ⑵U波明显增高,TU融合:见于低血钾、洋地黄作用 正常窦性心律得特点: P波在Ⅰ、II、avF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置 P波:电压<0、25mV,时间为<0.11秒 P—R间期:0.12~0。20S 节律: 规则

心电图诊断术语

心电图诊断术语 由美国心脏协会(AHA)发起,AHA临床心脏病分会心电图与心律失常委员会、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心律协会(HRS)组织了30位权威专家撰写和审核了《心电图标准化与解析建议》(2009)文件,并得到国际自动化心电图协会(ISCE)的认可。本建议以期促使心电图诊断在全球内的统一。这些术语适用于临床,其中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及模糊术语;而一些不能提供诊断或临床信息的术语不包括在内;意义相同的术语不再重复出现。其宗旨是在全球范围内提高心电图解读的一致性,心电图诊断的一致性可以更好地改进病人的治疗。心电图诊断术语包括首要诊断术语(心电图常用术语)、次要诊断术语(心电图与临床均可应用的术语)、修饰性词汇和简明比较性术语,而首要诊断术语和次要诊断术语是心电图诊断中的核心用语,现解读如下。 第一节首要诊断用语 这一部分系心电图诊断中的常用术语,与我们日常作心电图诊断时应用的术语相一致,只有一小部分作出更新而已;一些模糊、有争议、不能定性的术语均未录用。 1.总论:①标准心电图;②其他正常心电图;③异常心电图;④无法解释的心电图。 2.技术条件:①肢体导联反接;②胸导联位置错误;③导联脱落;④右心前区导联;⑤人工伪差;⑥数据质量差;⑦后壁导联。 3.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①窦性心律;②窦性心动过速;③窦性心动过缓;④窦性心律失常;⑤一度窦房阻滞;⑥二度窦房阻滞;⑦窦性停搏;⑧不确定性室上性心律。 4. 室上性心律失常:①房性早搏;②房性早搏未下传;③折返性房性早搏;④不稳定性心房起搏;⑤心房异位节律;⑥多源性心房异位节律;⑦交界性早搏;⑧交界性逸搏;⑨交界性心律;⑩加速交界性心律;?室上性心律;?室上性;?非窦性心动过缓;?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异位房性心动过速(单源性);?异位房性心动过速(多源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窄QRS波群心动过速。 5. 室性心律失常:①室性早搏;②融合波;③室性逸搏;④室性自主心律;⑤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⑥分支性节律;⑦并行心律;⑧室性心动过速;⑨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⑩多源性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分支性心动过速;?宽QRS波群心动过速。 6. 房室传导:①PR间期过短;②房室传导比N:D;③PR间期延长;④二度房室阻滞莫氏I型;⑤二度房室阻滞莫氏Ⅱ型;⑥2:1房室传导;⑦房室阻滞(不稳定传导);⑧高度房室阻滞;⑨三度房室阻滞;⑩房室分离。 7. 心房内及心室内传导:①右心房传导异常;②左心房传导异常;③Epsilon波;④室上性节律异常传导;⑤左前分支阻滞;⑥左后分支阻滞;⑦左束支阻滞;⑧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⑨右束支阻滞;⑩室性差异性传导;?心室预激。 8. 电轴及电压:①电轴右偏;②电轴左偏;③右上电轴;④不确定电轴;⑤电交替; ⑥低电压;⑦心前区R波异常增高;⑧P波电轴异常。 9. 心脏肥厚及扩大:①左房肥大;②右房肥大;③左室肥厚;④右室肥厚;⑤室间隔肥厚。 10. ST段、T波、U波:①ST段改变;②ST-T改变;③T波异常;④QT间期延长;⑤短QT间期;⑥U波高尖;⑦插入性U波;⑧T波U波融合;⑨心室肥厚所致的ST-T改变;⑩Osborn波;?过早复极。

心电图各波正常值及意义

心电图各波正常值及意义 心电图是由一系列的波组所构成,每个波组代表着每一个心动周期。一个波组包括P波、QRS波群、T波及U波。看心电图首先要了解每个波所代表的意义。 (1)P波:心脏的激动发源于窦房结,然后传导到达心房。P波由心房除极所产生,是每一波组中的第一波,它反映了左、右心房的除极过程。前半部分代表右房,后半部分代表左房。 (2)QRS波群:典型的QRS波群包括三个紧密相连的波,第一个向下的波称为Q波,继Q波后的一个高尖的直立波称为R波,R波后向下的波称为S波。因其紧密相连,且反映了心室电激动过程,故统称为QRS波群。这个波群反映了左、右两心室的除极过程。 (3)T波:T波位于S-T段之后,是一个比较低而占时较长的波,它是心室复极所产生的。 (4)U波:U波位于T波之后,比较低小,其发生机理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心肌激动的“激后电位”。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如下: (1)P波:呈钝圆形,可有轻微切迹。P波宽度不超过0.11秒,振幅不超过0.25毫伏。P波方向在Ⅰ、Ⅱ、aVF、V4-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在Ⅲ、aVL、V1-3导联可直立、倒置或双向。P波的振幅和宽度超过上述范围即为异常,常表示心房肥大。P波在aVR导联直立,Ⅱ、Ⅲ、aVF导联倒置者称为逆行型P波,表示激动自房室交界区向心房逆行传导,常见于房室交界性心律,这是一种异位心律。 (2)PR间期:即由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间的时间。一般成人P-R间期为0.12~0.20秒。P-R间期随心率与年龄而变化,年龄越大或心率越慢,其PR间期越长。P-R间期延长常表示激动通过房室交界区的时间延长,说明有房室传导障碍,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等。 (3)QRS波群:代表两心室除极和最早期复极过程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①QRS波群时间:正常成人为0.06~0.10秒,儿童为0.04~0.08秒。V1、V2导联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3秒,V5、V6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5秒。QRS波群时间或室壁激动时间延长常见于心室肥大或心室内传导阻滞等。 ②QRS波群振幅: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L导联R波不超过1.2毫伏,aVF 导联R波不超过2.0毫伏。如超过此值,可能为左室肥大。aVR导联R波不应超过0 .5毫伏,超过此值,可能为右室肥大。如果六个肢体导联每个QRS 波群电压(R+S或Q+R的算术和)均小于0.5毫伏或每个心前导联QRS电压的算术和均不超过0.8毫伏称为低电压,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全身浮肿、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 1)P波:呈钝圆形,可有轻微切迹。P波宽度不超过0.11秒,振幅不超过0.25毫伏。P波在Ⅰ、Ⅱ、aVF、V4-6导联直立,aVR倒置。在Ⅲ、aVL、V1-3可直立、倒置或双向。P波的振幅和宽度超过上述范围即为异常,常表示心房肥大。P波在aVR导联直立,Ⅱ、Ⅲ、aVF导联倒置者称为逆行型P波,表示激动自房室交界区向心房逆行传导,常见于房室交界性心律,这是一种异位心律。 (2)P-R间期:一般为0.12~0.20秒。P-R间期随心率与年龄而变化,年龄越大或心率越慢,其P-R间期越长。P-R间期延长常表示激动通过房室交界区的时间延长,说明有房室传导障碍,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等。 (3)QRS波群:①QRS波群时间:正常成人为0.06~0.10秒,儿童为0.04~0.08秒。V1、V2导联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3秒,V5、V6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5秒。QRS波群时间或室壁激动时间延长常见于心室肥大或心室内传导阻滞等。 ②QRS波群振幅: aVL不超过1.2毫伏,aVF不超过2.0毫伏。如超过此值,可能为左室肥大。aVR不应超过0 .5毫伏,超过此值,可能为右室肥大。如果六个肢体导联每个QRS波群电压(R S或Q R的算术和)均小于0.5毫伏或每个心前导联QRS电压的算术和均不超过0.8毫伏称为低电压,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全身浮肿、粘液水肿、心肌损害,但亦见于极少数的正常人等。个别导联QRS波群振幅很小,并无意义。心前导联:V1、V2导联呈rS型、R/S<1,RV1一般不超过1.0毫伏。V5、V6导联主波向上,呈qR、qRS、Rs或R型,R波不超过2.5毫伏,R/S>1。在V3导联,R波同S波的振幅大致相等。正常人,自V1至V5,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小。 (4)Q波:除aVR导联可呈QS或Qr型外,其他导联Q波的振幅不得超过同导联R 波的1/4,时间不超过0.04秒,而且无切迹。正常V1、V2导联不应有Q波,但可呈QS波型。超过正常范围的Q波称为异常Q波,常见于心肌梗塞等。 (5)S-T段:正常任一导联向下偏移都不应超过0.05mv。超过正常范围常见于心肌缺血或劳损。正常向上偏移,在肢导及V4—6不应超过0.1mv,V1—3不超过 0.3mv,超过正常范围多见于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包炎等。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如下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如下: (1)P波:呈钝圆形,可有轻微切迹。P波宽度不超过0.11秒,振幅不超过0.25毫伏。P波方向在Ⅰ、Ⅱ、aVF、V4-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在Ⅲ、aVL、V1-3导联可直立、倒置或双向。P波的振幅和宽度超过上述范围即为异常,常表示心房肥大。P波在aVR导联直立,Ⅱ、Ⅲ、aVF导联倒置者称为逆行型P波,表示激动自房室交界区向心房逆行传导,常见于房室交界性心律,这是一种异位心律。 (2)PR间期:即由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间的时间。一般成人P-R间期为0.12~0.20秒。P-R间期随心率与年龄而变化,年龄越大或心率越慢,其PR间期越长。P-R间期延长常表示激动通过房室交界区的时间延长,说明有房室传导障碍,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等。 (3)QRS波群:代表两心室除极和最早期复极过程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①QRS波群时间:正常成人为0.06~0.10秒,儿童为0.04~0.08秒。V1、V2 导联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3秒,V5、V6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5秒。QRS 波群时间或室壁激动时间延长常见于心室肥大或心室内传导阻滞等。 ②QRS波群振幅: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L导联R波不超过1.2毫伏,aVF导联R 波不超过2.0毫伏。如超过此值,可能为左室肥大。aVR导联R波不应超过0 .5毫伏,超过此值,可能为右室肥大。如果六个肢体导联每个QRS波群电压(R+S 或Q+R的算术和)均小于0.5毫伏或每个心前导联QRS电压的算术和均不超过0.8毫伏称为低电压,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全身浮肿、粘液水肿、心肌损害,但亦见于极少数的正常人等。个别导联QRS波群振幅很小,并无意义。心前导联:V1、V2导联呈rS型、R/S<1,RV1一般不超过1.0毫伏。V5、V6导联主波向上,呈qR、qRS、Rs或R型,R波不超过2.5毫伏,R/S>1。在V3导联,R波同S 波的振幅大致相等。正常人,自V1至V5,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小 (4)Q波:除aVR导联可呈QS或Qr型外,其他导联Q波的振幅不得超过同导联R 波的1/4,时间不超过0.04秒,而且无切迹。正常V1、V2导联不应有Q波,但可呈QS 波型。超过正常范围的Q波称为异常Q波,常见于心肌梗塞等。 (5)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J点)至T波起点的一段水平线称为S-T段。正常任一导联S-T向下偏移都不应超过0.05 毫伏。超过正常范围的S-T段下移常见于心肌缺血或劳损。正常S-T段向上偏移,在肢体导联及心前导联V4—6 不应超过0.1毫伏,心前导联V1—3不超过0.3毫伏,S-T 上移超过正常范围多见于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包炎等。 (6)T波:T波钝圆,占时较长,从基线开始缓慢上升,然后较快下降,形成前肢较长、后肢较短的波形。T波方向常和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在Ⅰ、Ⅱ、V4-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其他导联可直立、双向或倒置。如果V1直立,V3不能倒置。在以R波为主导联中,T波的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心前导联的T波可高达1.2~1.5毫伏。在QRS波群主波向上的导联中,T波低平或倒置,常见于心肌缺血、低血钾等。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1、P波代表心房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形态:P波的形态在大部分导联上一般呈钝圆形,有时可能有轻度切迹。心脏激活动起源于窦房结,因此心房除极的综合向量是指向左、前、下的,所以P 波方向在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其余导联呈双向、倒置或低平均可。 时间:正常人P波时间一般小于0.12s。 振幅: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一般小于0.25mV,胸导联一般小于0.2mV。 2、PR间期:从P波的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代表心房开始除极的时间。 心率在正常范围时,PR间期为0.12-0.20s。在幼儿及心动过速的情况下,PR间期相应缩短。在老年人及心动过缓的情况下,PR间期可略延长,但不超过0.22s。

3、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时间:正常成年人QRS时间小于0.12s,多数在0.06-0.10s。 波形和振幅:正常人V1、V2导联多呈rS形,V1的R波一般不超过1.0mV。V5、V6导联QRS 波群可呈qR、qRs、Rs、R型,且R波一般不超过2.5mV。正常人胸导联的R波自V1-V6逐渐增高,S 波逐渐变下,V1的R/S小于1,V5的R/S大于1.在V3或V4导联,R波和S波的振幅大体相等。在肢体导联,Ⅰ、Ⅱ、Ⅲ导联的QRS波群在没有电轴偏移的情况下,其主波一般向上。aVR导联的QRS波群主波向下,可呈QS、rS、rSr或Qr型。aVL与aVF 导联的QRS波群可呈qR、Rs或R型,也可呈rS型Ⅰ导联的R波小于1.5mV,aVL导联的R波小于1.2mV,aVF导联的R波小于2.0mV。 6个肢体导联的QRS波群振幅(正向波与负向波振幅的绝对值相加)一般不应都小于0.5mV,6个胸导联的QRS波群振幅(正向波与负向波振幅的绝对值

(完整word版)心电图诊断学要点

心电图诊断学 一、心电图定义 心脏机械收缩之前,先产生电激动,心房和心室的电激动可经人体组织传到体表。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3.电偶:由一对距离相近、电量相等的正负电荷构成,其中正电荷称电源,负电荷称电穴,其方向是由电穴指向电源 二、心电向量:心肌细胞在除极、复极过程中所产生的电偶,既有数量大小,又有方向,故电偶就是向量。箭矢所指方向代表向量的方向,箭头代表正电位,箭尾代表负电位,箭矢长短代表向量的大小。 ※三、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2、心电图的组成 P波:最早出现,振幅较小,反映心房除极过程。 P-R段,实为P-Q段,反映心房复极过程以及房室结、希氏束、束支的电活动。 P波与P-R段合计为P-R间期,自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即房室传导时间。QRS波群振幅最大,反映心室除极全过程。 ST段反映心室缓慢复极。 T波反映心室快速复极。 Q-T间期为心室开始除极至心室复极完毕全过程的时间。 3※、QRS波群的命名 R波首先出现的正向波 Q波R波之前的负向波 S波R波之后的第一个负向波 R’波第二个R波(S波之后的正向波) S’波第二个S波(R’波后的负向波) QS波QRS波只有负向波 大写: 振幅(电压) ≥0.5mv Q R S Q’ R’ S’ 小写: 振幅(电压) <0.5mv q r s q’ r’ s’ ※四、心电图导联与导联轴: 电极板安置在人体表面任何两点,并分别用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相连,所构成的电路称心电图导联。

导联体系:肢体导联与胸导联。 (1)肢体导联:包括双极肢体导联Ⅰ、Ⅱ、Ⅲ及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其电极主要按放于三个部位:右臂(R)、左臂(L)、左腿(F), (2)胸前导联:属单电极导联。 V1 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 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 V2与V4连接线的中点 V4 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 V5 左腋前线V4水平处 V6 左腋中线V4水平处 V7 左腋后线V4水平处 V8 左肩胛骨线V4水平处 V9 左脊旁线V4水平处 V3R-V5R 右胸部与V3-V5对称处 第二讲: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值 二、平均心电轴 概念心电轴指的是平均QRS电轴,它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平均QRS 向量)。 目测法:通常根据肢体Ⅰ、Ⅲ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来估测心电轴的大致方位:口诀:Ⅰ与Ⅲ导联 QRS 主波均向上,电轴不偏;尖对尖,电轴向右偏,口对口,电轴向左走。 (4)正常心电轴及其偏移的临床意义 正常心电轴的范围为-30℃-+90 ℃之间;电轴位于-30 ℃—-90 ℃范围为心电轴左偏;位于+90 ℃—+180 ℃范围为心电轴右偏;位于-90 ℃—-180 ℃范围,传统上称为电轴极度右偏,近年主张定义为“不确定电轴”(indeteminate axis)(图4-1-15)。 心电轴的偏移:左心室肥大、左前分支阻滞等可使心电轴左偏;右心室肥大、左后分支阻滞等可使心电轴右偏; 四、※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㈠ P 波:代表左右心房除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⒈形态和方向:圆钝平滑,Ⅰ、Ⅱ、 aVF 、 V4~V6 直立, aVR 倒置 ⒉时间:小于 0.12 秒 ⒊电压:肢导小于 0.25 毫伏,胸导小于 0.2 毫伏 ⒋意义: P 波时限超过正常,见于左房大,电压超过正常,见于右房大。 ㈡ P — R 间期: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成人为 0.12~0.20 秒,老年人不超过 0.22 秒。 P — R 间期延长,见于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试卷(答案)

xx年心电图诊断考试试卷 科别: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75分 (1).正常Q-Tc的最高值正确的是( ) A.0.32S B.0.36S C.0.40S D.0.44S E.0.48S (2).通常根据下列哪些肢体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目测心电值的大致方位 ( ) A.Ⅰ、Ⅱ导联 B.Ⅱ、Ⅲ导联 C.Ⅰ、Ⅲ导联 D.avRavL导联 E.avRavF导联 (3).最准确的PR间期的测量方法是( ) A.选择Ⅱ导联测量PR间期 B.选择一个有最大P波和最宽的QRS波群时限的导联测量 C.选择一个有最大P波和最窄的ORS波群时限的导联测量 D.选择V1导联测量 E.选择12导联同步心电图,自最早的P波起点测量至最早的QRS波群起点 (4).T波低平的定义为( ) A.肢体导联T波振幅小于0.1mV B.胸前导联T波振幅小于0.1mV C.T波振幅小于同导联R波的l/10 D.T波振幅小于同导联R波的l/4 E.胸前导联T波振幅小于同导联R波的1/l0 (5).关于SⅠ SⅡ SⅢ图形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可见于正常人 B.可见于右心室肥大 C.可见于肺气肿 D.Ⅰ、Ⅱ、Ⅲ导联均有终末S波,且SⅡ>SⅢ E.终末S波是因为左心室流出道肥厚所致 (6).正常成人的PR间期为( ) A.0.10~0.20s B.0.12~0.20s C.0.06~0.08s D.0.32~0.44s E.0.08~0.22s (7).正常人T波的方向一般( ) A.与R波方向一致B.与S波方向一致 C.与P波方向一致 D.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E.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相反 (8).ST段是指( ) A.S波起点至T波起点 B.S波起点至T波终点 C.QRS波群起点至T波起点D.S波终点至T波终点 E.J点至T波起点 (9).关于正常人QRS波群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V1导联R波<1.0mV B.V1导联R/S可<1,也可>1 C.移行区多位于V3.V4导联 D.V5.V6导联可呈qR、qRs、Rs或R型 E.QRS波群时限一般不超过0.11s (10).男性,24岁,心电图诊断为早期复极综合征。比较准确的说法应是( ) A.心电图正常 B.心电图不正常,不需要治疗 C.心电图可疑,需要治疗 D.心电图正常变异,不需要治疗 E.心电图不正常,需要治疗

心电图正常范围的诊断

心电图正常范围的诊断 2016-09-09 来源: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正常心电图 PR间期 QRS 评论(0人参与)作者:卢喜烈等北京301医院 临床上将介于正常心电图与可疑心电图之间的一类心电图归为正常范围心电图(大致正常变异)。判断一份心电图是否属于正常范围,必须密切结合临床才能做出准确诊断。因为同一种心电图改变,引起的原因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有所不同。例如,左室电压高,应结合临床心脏超声、X线等检査结合分析判断,若是青少年,胸壁较薄,无左室扩大及肥厚的其他证据,应判为正常范围心电图,此系胸壁较薄,心脏与电极之间的距离缩短,QRS振幅进一步增大。如是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左室电压增高应判为异常心电图,是左室肥厚的主要心电图特征。再如QRS低电压既可见于正常人,但更多的为器质性病变所致。为什么同一份心电图,由不同的医师阅读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到底哪一种结论是正确的,只有经过临床检验才能知道,可见临床与心电图结合的重要性。这里列出凡符合下列心电图标准之一又能除外心脏病者,为正常范围心电图。 一、窦缓 成年人,凡窦律≤59bpm,幼儿低于该年龄的窦性心率的下限者,称为窦缓。是常见的窦性心律失常。淸醒状态下窦性心率在40~59bpm之间,睡眠状态下窦性心率在35bpm以上者,为正常范围心电图,但必须除外2:1或3:1窦房传导阻滞及房性逸搏心律。 窦缓的心电图特征;①I、II、V4~V6导联P波直立,aVR导联P波倒置。 ②P波振幅通常较小,不像窦速时那样髙尖。③PR间期较短,但不短于120ms,小于120ms 者,为短P-R间期综合征。④ST段轻度抬髙,见于胸壁导联。⑤T波较髙,以V2~V5导联最显著。⑥QT间期在正常值上限或略有延长。 大多数窦缓见于健康人,特别是素有锻炼的运动员。睡眠时几乎都是窦缓,其频率多在 50bpm左右。健康人发生的窦缓的特点是无症状,剧烈活动后窦性心率迅速上升至150bpm 左右,而不伴有传导阻滞及ST-T改变。

心电图各波的正常范围

心电图各波的正常范围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心电图各波的正常范围 [P] 形态与方向:一般在I导联或II导联的P波最大。在窦性心律,P波在I、II、aVF直立,在aVL一般直立,但亦可双向或倒置;在V1常为双向,有时在V2亦为双向,但在V3-V6常为直立,但可低平。 如V1的P波双向,则P波终末电势的正常值为+- 0.03mm波有切迹并非异常,除非切迹的顶点间距离超过,且P波异常宽. 时间(宽度):成人一般为,不超过,16岁以下的儿童不超过。 电压(振幅):肢体导联中,不超过。在心前导联中,直产的P波不超过。V1、V2双向P波的总振幅不应超过。P波小在临床上一般没有重要性。 【Ta或Tp】代表心房的复极,其方向与P波相反。P 波终止到Ta波开始,称为S-Ta波,位于P-R段与QRS波群开始处;而Ta波则叠加于QRS终末部分与S-T段上,一般不易看清,只有在房室传导阻滞、肺型P波后、房室分离时,或在心房内、食道导联中方能看到。 向下的S-Ta段,在正常时可使P-R须压低,并可同时有S-T段压低,因此P-R段与S-T段似乎为同一圆周上的弧。此种假性S-T段压低无病理意义,不可误诊为心内膜下心

肌损伤的S-T段压低,但根据Ta的波形平滑且向上凹陷,P-R段后部分有同样压低及存在有显著P波等特点,可以作出正确的结论,如果P-R段与S-T段是处于不同圆周上的弧,则S-T段压低为病理性。-- 【P-R间期】代表心房除极开始至心室除极开始的时间。P-R间期与年龄及心率快慢有关。正常成人P-R间期为一岁以仙的婴儿不超过,学龄前儿童不超过,学龄儿童不超过,青春期后不超过.如P-R间期过短,应注意检查各导联中P 波的形状、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及QRS波群的宽度,以辨明有无心律失常(例如房室交界性心律、房室传导阻滞、房室脱节、预激综合征等)。若P-R间期延长,而P 波时间在正常范围内,就说明可能在房室交界组织中,激动的传导有了障碍(房室传导阻滞)。 各导联中P-R间期可能有差别,在导联中,由于P波的初段在等电位线上,故量出的P-R间期过短();在导联II中,由于QRS的起始段在等电位线上(I+III=II,相互抵消),故P-R间期最长;只有导联III的P-R间期,方为准确.通常应选择P波最宽大、显著,且有明显Q波的导联,来测定P-R间期。较准确的P-R间期测定法是采取标准导联与单极导联中是长的P-S时间(自P波开始至S波的终点)减去这些导联中最长的QRS时间而得出P-R间期。 【QRS波群】

心电图讲解与数据分析报告

心电图讲解与数据分析 大多数人只知道心电图是一张有着密密麻麻格子的纸,纸上面有着一些不规则的曲线。除了少数医生专家,很少有人能看懂心电图的,下面进行心电图讲解与数据分析。 心脏在收缩之前,可有预先激动,并向全身扩散,使体表产生电位差,用心电图机把这些电位差记录下来,其图型就叫心电图。 心电图可以检查诊断患者的心律失常及心律失常的性质如何,更确切地说,病变是发生在心脏传导系统的哪个部位。通过心电图可以检查患者的心脏是否扩大,并检查出心脏扩大的具体部位。根据心脏扩大的程度,医生可以通过心电图估计心脏病的严重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所以对心电图讲解是必要的。 要进行心电图讲解,首先要了解心电图的组成部分和每部分的意义。 一个心动周期,在心电图上可有5个或6个波,从左至右为 P,Q、R、S、T及U等波群;又分为7个部分,即P波、P—R段、P—R间期、QRS波群、ST段,T 波、Q—T间期。 1、电图记录纸。心电图是被记录在布满大小方格的纸上,首要的是知道心电图上这些格子代表的意义。这些方格中每一条细竖线相隔1mm,每一条细横线也是相隔1mm,它们围成了1mm见方的小格。粗线是每五个小格一条,每条粗线之间相隔就是5mm,横竖粗线又构成了大方格。心电图记录纸是按照国际规定的标准速度移动的,移动速度为25mm/s,也就是说横向的每个小细格代表0.04s;每两条粗线之间的距离就是代表0.2s。国际上对记录心电图时的外加电压也是有规定的,即外加1mV电压时,基线就应该准确地抬高10个小格,也就是说,每个小横格表示0.1mV,而每个大格就表示0.5mV,每两个大格就代表了这1mV。 2、心电图上的各种波形。一次心动周期就会在新电图上记录出一系列地高低宽窄不同的波形。包括P波、QRS波群、T波和(无)u波。了解这些波形及其所代表的意义,是教你怎么看心电图的第二步。 P波,最先出现的一个振幅不高的圆钝波形,它记录的是窦房结激动的右、左心房的激动。因为窦房结位于右心房,心房的激动先由它开始,所以P波的前半部分记录的是右心房的激动,中间部分记录的是左、右心房的共同激动而后部则代表左心房的激动。除了aVR导联外,P波基本都是直立的,肢体导联中P波的高度多不超过0.25mV,胸前导联中直立的P波高度不应超过0.15mV。正常的P 波的宽度也不应超过0.11s。 QRS波群,继P波之后出现的一个狭窄但振幅高的波群。由q波(有或无)、R波和S波组成。它代表着兴奋从房室结发出先后通过房室束、左右束支和纤细的浦肯野纤维进入心肌细胞,刺激心室的收缩,因此可以将其看作是心室收缩的开始的心电图表现。 Q波,是在出现向上的波之前出现的明确的向下的波形。如果它很小,宽度不到0.04s,深度不足0.15mV,我们将它记做q波;若它高且宽,才被称作Q波;当然有时它是缺无的。无论有无Q波,第一个出现的向上的高尖的波就是R波;紧随其后的向下的波就是S波,它也可以根据深度分别命名为S波和s波。之后出现的向上的波被称作R’(r’)波,向下的波则称作S’(s’)波。因为波的高低不同,所以可以组合成很多形态,但它也是有限制的,最主要的就是时间限制,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QRS波群的时间0.08s,可以在0.06~0.10s范围内波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