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运算律2教案

运算律2教案

运算律2教案
运算律2教案

同学个性化教学设计

年级:教师: 科目:

班主任:日期: 时段:

课题运算律

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了解乘法分教学目标

的应用

重难点透视乘法分配律

考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知识点剖析

序号知识点预估时间掌握情况

1 复习乘法结合律、交换律

2 乘法分配律

3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4 习题

5

教学内容

一、讲解典型例题

1、99×37+37=37×(□○□)

指名说说这题是如何思考的:乘法分配律其实就是合起来乘可变成分别乘或是分别乘变成合起来乘。

在这个算式中,只有一个乘,那就要把后面的“37”改装成乘“37×1”,然后就可以看出是在分别乘

37,应该等于合起来乘37,括号里应该填写的是“99+1”

2、把左右两边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11×58+49×11 12×77+8×77

(12+8)×77 36×25+4×25

(58+12)×14 27×21+27×29

27×(21+29) 11×(58+49)

(36×4)×25 58×14+12

先让学生说说哪几组是肯定能连线的,还有哪几组有问题?说说为什么不能连线?

(1)(58+12)×14应该等于分别乘14,但“58×14+12”中的12没有乘14,所以是不相等的。(2)(36×4)×25,乘法分配律要有乘有加,这里只有乘,不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它只能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所以不能和36×25+4×25连线。

二、学习例题:

1、出示例题图:

说说例题的信息和问题,说说相关的数量关系式。

2、列式并估算等:32×102≈3200(元)

说说估算的方法:把102看成100,32乘100等于3200,32×102的积应该略大于3200。

还可以怎么算?(用竖式算)

3、3200元其实是几件衣服的价钱?那要算102件,还要怎么办?

(加上2件),这2件是多少元呢?总共是多少元?

怎么把这个过程完整地用算式表达出来呢?

板书:32×102

=32×(100+2)

=32×100+32×2

=3200+64

=3264(元)

指出:利用乘法分配律,我们可以把这类题目进行简便计算。

学生完成书上的例题剩下部分。

4、完成试一试:用简便方法计算46×12+54×12

观察算式特点,并完成简便计算。交流:=(46+54)×12

=100×12

=1200

比较两题,说说在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

(有的时候是合起来乘容易,有的时候是分别乘更容易。要根据具体的题目来选择。)

课堂

总结

课后作业

混合运算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小熊购物 教学内容:P2 --4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5-18 45-18+20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小熊购物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提问:你能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引出例题:胖胖要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需付多少钱? 3、解决问题。 (1)列算式:3×4+6 6+3×4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组织学生讨论:3×4+6 6+3×4 各表示什么意思。 ①算式“3×4+6”中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12+6=18(元)表示4块面包和1个蛋糕共付18元。 ②算式“6+3×4”红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6+12=18(元)表示1个蛋糕和4块面包共付18元。 这两种情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所以,3×4+6与6+3×4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共付多少元。 (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 6+3×4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 讨论: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板书) 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 =6+12 =18(元) =18(元)答:该付18元。 三、尝试独立解决新的问题 1、提问:壮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2、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解答。

最新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律教案教学提纲

《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七册p56~58页。 教材分析:加法运算定律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内容,这部分内容,不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四则运算意义和计算方法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发展学生灵活选择简便方法策略,同时是为后面的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有关简便计算做铺垫。 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了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已经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数量关系,能正确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 结合律,并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 初步发展符号感,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 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解决有关实际问 题的基础上,对加法中的一些规律进行概括和总结。 4、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这两个运算律。 5、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6、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课前谈话) 出示情境图 师:从这些图片中你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师:哦,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问题吗? 生:有多少人跳绳?女生有多少人?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问题意识 二、新授知识。 1.加法交换律 (1)列式解决有多少人跳绳?女生有多少人?解决有多少人跳 绳?生回答后,追问:还可以怎样列式? 引导: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这两个算式?能说说原因吗? 预设:他们都是解决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可以用“=”连接得 出:28+17=17+28 解决女生有多少人? 同样得出17+23=23+17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图解释两个算式相等,充分利用情境图 (2)观察发现 师:观察这两组等式中每组等式的左右两边什么变了,什么不变?不 变:加数相同,和不变 变化:两个加数交换位置 (3)猜想 师:是不是任意两个数相加都满足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 规律呢? (4)举例验证 师:你能根据不同的情境举例验证吗?在学生举例时,启发学生举出不同类型的例子。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方乘方教案人教版

课题:1.5.1乘方(2) 教学目标: 能较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重点: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难点: 正确而合理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流程: 一、知识回顾 问题1:什么是乘方运算?你能指出幂的各部分名称吗? 答案: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 问题2:我们现在都学习了哪些运算?它们运算的结果叫什么? 答案: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 结果分别为和,差,积,商,幂. 引入:3 2(3)4(3)15?--?-+应如何计算呢? 指出:一个运算中,含有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等多种运算,称为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二、探究1 想一想:有理数混合运算应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呢? 归纳: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例1:计算 312(3)4(3)15?--?-+(); 3222(2)(3)(4)2(3)(2)??-+-?-+--÷-?? () 解: 3 12(3)4(3)15?--?-+() 2(27)(12)15=?---+

541215=-++ 27=- 3222(2)(3)(4)2(3)(2)??-+-?-+--÷-??() 8(3)(162)9(2)=-+-?+-÷- 8(3)18( 4.5)=-+-?-- 854 4.5=--+ 57.5=- 练习1: 1.计算-23 +(-2×3)的结果是( ) A.0 B.-2 C.-12 D.-14 答案:D 2.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 A.7-2×(-15)=5×(-15 )=-1 B.-3÷7×17 =-3÷1=-3 C.-32-(-3)2=-9-9=-18 D.3×23-2×9=3×6-18=0 答案:C 3.计算: 103(1)(1)2(2)4;-?+-÷341(2)(5)3();2 --?- 111135(3)();532114 ?-?÷422(4)(10)[(4)(33)2].-+--+? 解: 103(1)(1)2(2)4 12(8)42(2) -?+-÷=?+-÷=+-=

数学苏教版4年级下运算律教案

《运算律》教案 第一课时《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和律》 教学内容 江苏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5?56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加法验算。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让学生在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培养符感 3.情感态度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加法运算律并能正确、灵活地应用。 难点:发现并总结加法运算律的过程。 教具学具 实物投影仪、书、本、笔。 教学设计 一、教学加法交换律 1.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例1画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根据题中所提问题(跳绳的有多少人?选择相关的已知条件,把这道题完整地复述一下。 (2)指名复述,并请其他学生对复述情况进行评议。 (3)学生各自列式。 (4)学生交流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把两个算式板书出来。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1)观察两个算式的得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表观点) (2)你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 学生写出等式后,指名说出自己写的等式,教师板书。 (3)师生在交流过程中共同小结: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4)你能创造两个符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并把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吗?(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分析,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来选择与所提问题有联系的条件,并进行分析、计算,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幂的运算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 ——幂的运算(一) 一、案例实施背景 本节初一下学期数学第八章第一课时的内容,所用教材为沪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同底数幂的推导法则,会用同底数幂的法则进行运算。 2、过程与方法:探究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让学生体会从一般到特殊,以及从特殊 到一般的数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2、难点:会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运算。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平台及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1、播放幻灯片,引出问题: 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计算机每秒可进行2.57×1015 次运算,问它工作一个小时(3.6 ×103s)可进行多少次运算? 2、提问温故:①什么叫乘方? ②乘方的结果叫做什么? 3、针对问题,学生思考后回答 2.57× 3.6×103×1015=9.252×? 4、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提出新问题:?到底是多少,通过今天的学习——同 底数幂的乘法,相信大家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板书课题:8.1,幂的乘法——同底数幂的乘法) (二)探究新知 1、试一试(根据乘法的意义)

定义:底数相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幂相乘成为同底数幂的乘法。 22 × 23=(2 ×2 ) ×(2 ×2 ×2) (乘方的意义) = 2 ×2 ×2 ×2 × 2 (乘法结合律) =25 (乘方的意义) 前面的例题:1015×103=(10 ×· · · · · ×10) ×(10×10 ×10) 15个10 = 10 ×· · · · · ×10 18个10 =1018 思考:观察上面的两个式子,底数和指数有什么关系? 2、怎么求a m· a n(当m、n都是正整数): a m·a n =(aa…a)(aa…a)(乘方的意义) m个a m个a = aa…a(乘法结合律) (m+n)个a =a m+n(乘方的意义) 3、通过上面的例子,你能发现同底数幂相乘有什么规律吗? 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4、总结: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幂的运算性质1):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即:a m· a n = a m+n (当m、n都是正整数) (三)、逐层推进,巩固新知 本节课学习的幂的运算法则1只使用于同底数幂相乘,不能乱用,用该法则需要判断两点:

《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2019-04-16 学情分析: 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 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加法和减法是同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同一级运算。同级运算的顺序。 2、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掌握用递等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在不同层次练习中感受并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激发思考探究乐趣,养成良好解题习惯。 教学重点: 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教学难点: 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常规口算 (精选含有加、减、乘、除运算的口算) 二、情境引入,整体感知 问题:刚才的口算中,都有哪些运算? 揭示:在数学里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称为四则运算,加法和减法是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也是同级运算,它们是比加、减法更高一级的运算。 三、教学例1 1、出示例1。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你是怎样解答的? 53-24=29 29+38=67 53-24+38=67 4、告诉学生:第三道算式是将前两道算式合在了一起,我们叫前两道算式的综合算式。 5、两步算式脱式计算的格式。 (1)示范:刚才我们列出综合算式,并且直接口算出结果,如何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表示出来,它有特定的书写格式:教师边板书边阐述基本格式规范。 说明:可以把先算的一步划线(板书:划线用色笔标出),提醒自己注意运算顺序;暂时不参与运算的符号与数按顺序移下来?? 53-24+38 =29+38 =67

《加法运算律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律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下蔡店小学郎二群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掌 握其计算方法,会正确的进行简便计算。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初步 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 受简便计算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条运算律,你们还记得是哪两条吗?各是什么意思? 我们在上节课还说到了加法运算律的用途,我们已经知道运用加法交换律可以进行加法验算,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加法运算律的另一项用途,那就是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板书课题)。谁知道简便是什么意思?你们喜欢简便运算吗?既然大家都喜欢,我们就一起去探索怎样进行简便运算,我们仍然从解决现实问题做起。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2。 (1)出示例题。提问:谁能说出算式?学生说出算式后,教

师板书。 (2)谈话:这道算式,按照运算顺序应该怎样算?你觉得还可以怎样算?你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吗?要注意的是,要从这个算式接着往下算,而不是另列算式。(3)学生计算,教师巡视,选择不同算法的学生把自己的算式抄在黑板上。学生的算式可能有: 29+46+54 =75+54 =129(人) 29+46+54 =29+(46+54) =29+100 =129(人) (4)让学生说说自己如此计算的理由,包括运算的根据,以及怎么想到把46和54先相加的。 (5)讨论:你认为哪种算法简便?为什么? (6)教师小结:在计算几个数连加时,把和是整百的数先加起来,可以使下一步的计算简便。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算式并提出要求:①65+79+21 ②78+(47+22) 用简便方法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2)学生计算,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有理数的乘方第二课时 教案2

2.5有理数的乘方(二) 课 题 2.5有理数的乘方(二) 课时安排 1 教 学 目 标 1.了解乘方的实际运用,对较大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2.掌握科学记数法,会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3.会进行涉及科学记数法的乘、除、乘方、的简单混合运算。 重点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 难点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 教 学 过 程 一、前提测评 1、 叫做乘方运算。 2、 (-3)5中,-3是 ,5是 ,幂是 3、 计算:102= ,103= ,104= , 105 = 4、 (-2)4= ,-24= ,25= 。 5、 335??? ??= ,335= 6、 2×32= ,(2×3)2= , 7、 1101= ,(-1) 101= ,0101= 。 8、 ()423-?= ,()()336-?-= ,()()5 214--= ,3 212??? ??= 。 9、 的平方等于144, 的立方等于-125 的平方等于本身, 的立方等于本身。 10、 用“>”、“<”或“=”填空 ①若a <0,则a 3 0; ②若a <0,则a 6 0; ③若a >0,则a 5 0; ④若a =0,则a 10 0; ⑤若a 3<0,则a 0; ⑤若a 4 >0,则a 0或a 课后反馈 教 学 过 程

二、3达标导学 1、 含乘方运算的混合运算 例1 计算:① 422343??? ??÷??? ??- ② 2653121??? ??+-- 练习 计算:① ()2231243??? ??÷-???? ??- ② ()22211223?? ? ???-+??? ??- 2、 科学记数法 (1) 引入 太阳的半径大约是696000千米;光的速度大约是300000000 米/秒。这些数读、写都有困难,可把696000记作6.96×105 , 这就是科学记数法。 由复习知:10n 是在1后面有n 个0,人们就用10n 表示一个大 数。696000表示成 6.96×105的过程是:696000=6.96× 100000=6.96×105 (2) 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 有一位的数,这种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例2 用科学记数法记出下列各数:博狗 本文节选于:(https://www.wendangku.net/doc/707519583.html, ) 3、 1000000、57000000、 注意:在科学记数法中,10的指数比原数的 整数位数少1,如原数有8位整数,指数就是 7。 4、 例 3 下列科学记数法表示的各数,原数各是什么 数? 1.1×105、4×106、6.25×104、3.95×107 练习:课本P112练习1、2 5、 例4如果平均每人每天需要粮食0.5千克,那么全国 每天大约需要粮食多少千克?一年呢?(全国人口约 13亿人,结果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解:见书本50页

幂的运算(第3课时积的乘方)教案

教学设计 8.1 幂的运算 (第3课时)积的乘方 一、教学背景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乘法法则的延续,在以后的内容和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积的乘方是继同底数幂乘法、幂的乘方的又一种幂运算。从数的相应运算入手,类比过渡到“式”的运算,从中探索,归纳“式”的运算性质。使原有知识得到扩充,自然地引入到整式运算,为整式运算打下基础和提供依据。这节课无论从其内容还是从所处地位都十分重要的,是后继学习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的桥梁.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思维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阶段.已学习了有理数乘方运算的意义、同底数幂的乘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通过七上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发现问题,分析、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这节课的内容特点、学生认知规律,本课采取引导探索发现法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形成、应用和拓展新知识,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 了解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正确运用积的乘方的. 难点:积的乘方的探究过程及应用方法. 四、教学方法分析及学习方法指导 教法指导 本节课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为指导,主要采取引导探索发现法.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与同伴交流,然后归纳其中的规律获取新知识. 学法指导 通过先个人学习,后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提出让学生困惑的问题,让学生深刻理解积的乘方的意义,避免幂的乘法三个运算性质的混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 叙述同底数幂乘法法则并用字母表示.

二下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二下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二下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7页例1 教学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经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四则混合运算是计算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的进行混合运算,不仅丰富了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是第一课时,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总结规律的科学思维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寻求依据来解释说明自己思维的能力,在理解掌握运算顺序的同时,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材分析: 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学习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含义并具备一定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系统学习综合算式运算顺序的开始,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是综合算式的基本运算顺序,因此本课时的学习将为日后其他运算顺序的学习及灵活运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经验中已对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会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口算,并直接写出结果。但缺少的是把这些零星的数学知识系统化。学生在一年级就已经接触,并且到现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此时安排混合运算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让学生对四则运算的运算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利用引导发现式、问题教学法、情景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采用这些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将探究解题思路和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1.3.2 矩阵乘法的运算律》教案2

《1.3.2 矩阵乘法的运算律》教案1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理解矩阵乘法不满足交换吕和消去律,会验证矩阵乘法满足结合律 二、过程与方法:比较演算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类比推理中结论全真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运用各种运算 教学过程 一、矩阵的加法 定义2 设 } {ij a A = 和 } {ij b B = 是 n m ? 的矩阵,A 与B 的加法(或称和),记作A + B ,定 义为一个n m ? 的矩阵: 1111 1212112121 22222211 22 {}n n n n ij m m m m mn mn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c a b a b a b +++????+++?? ===??? ? +++?? C A +B 。 例2 设 ??????-=2015A , ??????-=4012B ,计算 B A +。 负矩阵 设 {}ij m n a ?=A ,称矩阵 {} ij a -=-A 为矩阵A 的负矩阵。矩阵的减法: 11111212 1121212222221122 ()n n n n m m m m mn mn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 -=+-=??? ? ---?? A B A B 二、数与矩阵相乘 定义3 (矩阵数乘) 数λ与矩阵 n m ij a A ?=}{的乘积(称之为数乘),记作A λ 或λA ,定义为一个 n m ? 的矩阵 1112 12122212 ()()n n ij m n ij m n m m mn a a a a a a a a a a a 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 ====??? ??? A A 。 以上运算称为矩阵的线性运算,它满足下列运算法则:

七年级数学上册《2.5有理数乘方(第2课时)》教案 浙教版

2.5有理数乘方(第2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生掌握科学记数法,会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一个数; 2.了解乘方在生活实际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科学记数法 难点:把一个数表示成带一位整数的数与10的幂相乘的形式 一、复习旧知 1.复习提问:什么运算叫乘方?什么叫幂?5)2 ( 的底数、指数、幂各是多少? 2.计算: 102=(),103=(),104=(),105=(),…… 从计算可得出:指数为2,幂的最末有2个零,指数为3,幂的最末有3个零, 指数为4,幂的最末有4个零,指数为5,幂的最末有5个零,一般地指数为n,幂的最末有n个零,反之亦然。 二、交流对话,探究新知 1.我们经常遇到一些较大的数,为了使较大的数读写方便,我们常常用10的乘方来表示,例如: 600000=6×100000=6×105, 20000000=2×10000000=2×107, 570000000=5.7×100000000=5.7×108 把一个数表示成a(1≤a<10,即带一位整数的数)与 10的幂相乘形式,叫做科学记数法。 从上面三个例子可以得到:第一因数是带一位整数的小 数,第二个因数的指数比原数的位数小1。 例如358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3.58×108-1=3.58×107 而不能写成35.8×106或358×105 ,因这两种表示法中的a不符合条件1≤a<10 三、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1.讲解例3 个性化教学思路及改进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幂的运算 优秀教案

幂的运算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 2.会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进行计算 (二)能力目标: 通过幂的运算性质的形成和应用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猜想、论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和口算的能力。 (三)教育目标: 1.使学生了解和体会“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体验和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思维严谨性,做到步步有据,正确熟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的形成过程 2.会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1.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的形成过程 2.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与整式加法容易混淆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启发式教育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备注 一、复习与质疑: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整式的加减,下面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请大家思考: (1)①a3+a3=?②a3+a5=? (2)①进行运算的依据是什么? ②不能继续进行运算的原因是什么? 提出这几个问题的目的是以题的形式开始,结合问题,从而复习整式加减的内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步骤等内容,为

(3)a n表示什么意思?可写成什么形式? 如果将上面的“+”符号变成“×” ①a3×a3=?①a3×a5=? 又该怎样进行计算呢? 在生活和其它领域中,我们有时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有一种电子计算机,每秒钟可以做108次运算,那么103秒可以做多少次运算呢? 根据题意得:108×103=? 要丈量一块长方形地块的长是56米,宽是54米,求长方形地块的面积? 根据题意得:56×54=? 今天我们就来通过学习解决这类问题。 二、导入与创设情景 做一做: 计算:102×10=____ 103×105=____ 22×23=___ 观察试说出每个运算步骤的根据,并观察条件与结论中的指数与底数各具有怎样的特点和关系。(同学们展开讨论) 例如:102×10=10×10×10=103 2个10 1个10 通过同学们亲自操作我们会发现,算式的底数相同,其结果的底数仍然是这个底数,而结果的指数则是两个因数(幂)的指数之和。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同底数幂的乘法。 根据这一规律,请计算一下的算式: a2·a3=____ a3·a5=_____ a5·a6=_____ 例如:a2·a3=a·a·a·a·a =a5 2个a 3个a 本节课的学习作铺垫。学生进行回答,教师进行补充。 提出质疑,使学生感受到这部分知识是生活,生产所需要的,使学生的学习产生一种内部驱动力,有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也是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简便的方法进行求解和表示。 设计这一步骤目的是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对具体和特殊情况的运算,发现规律,猜想一般的情况,另一方面通过观察算式的特点并结合结果,为强调同底数幂这一条件以及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作准备。有意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初中数学 有理数的乘方 教案2

1.5.1 乘方 教学任务分析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准确地掌握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中的符号问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活动一:课前复习 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计算(十分钟练习): (1)52=; (2) (-5)2= (3)-52= (4)(-2)3; (5)-23= (6) (-1)101= (7)021=; (8) 020=; (9)104÷102 (10) (-1)2n = ; (-1)2n +1= .(n 是正整数). (11)在2 33?? ? ??中,底数是 , 指数是 ,幂是 . 活动二:探究新知 例1计算: (1)(-3)×(-5)2; (2)[(-3)×(-5)]2; (3)(-3)2-(-6); (4)(-4×32)-(-4×3)2 解: (1) (-3)×(-5)2=(-3)×25=-75 (2)[(-3)×(-5)]2=(15)2=225 (3) (-3)2-(-6) (4) (-4×32)-(-4×3)2 =9-(-6) =(-4×9)-(-12)2 =9+6 = -36-144 =15 = -180. 例2计算] )3(2[31)5.01()1(24--??---解:- 14-(1-05)×3 1×[2-(-3)2] =-1-21×31×[2-9](先计算小括号、乘方) =-1-61×(-7) (再算中括号) =-1+6 7 (先乘) 学生课前独立完成检测题目.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互相交流作法与结果. 教师引导审题:运算顺序如何? 注意:搞清(1),(2)的运算顺序, (1)中先乘方,再相乘,(2)中先计算括号内的,然后 再乘方 (3)中先乘方,再相减, (4)中的运算顺序要分清,第一项(-4×32 )里, 先乘方再相乘,第二项(-4×3)2 中,小括号里先相乘,再乘方,最后相减. 学生独立完成 师生共同回忆小学学过的在带有括号的运算的顺序,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最后算大括号.

初一幂的运算教案

初一幂的运算教案 星火教育一对一辅导教案学生姓名顾禧性别女年级初一学科数学授课教师林桑上课时间年月日第()次课共()次课课时: 课时教学课题幂的运算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幂的四个运算法则。 2、能灵活运算幂的运算法则进行相关计算。 3、注意法则的逆向运用。教学重点与难点 1、幂的四个运算法则 2、法则的逆向运用教学过程幂的运算知识点一:同底数幂的乘法①什么是幂、底数、指数?什么是同底数?例:1、 2、注意:底数可以是一个数或字母或单项式或多项式例:下列哪些是同底数幂 1、与 2、 3、 4、5、②运算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公式:例: 1、 2、

3、 4、 5、 6、例:已知,求得值。 【巩固】 已知,求x、③关于负数的奇次幂、偶次幂注意:负数的奇次幂为负,偶次幂为正。公式:例:⑴ ⑵ ⑶ ④底互为相反数的幂的乘法。 【例1】 ⑴ ⑵ 练习: 1、在中,括号中应填的代数式是 【巩固】 已知,求的值 2、已知,,求下列各式的值⑴;⑵;⑶ 【巩固】 已知,,,则的结果是 3、已知:,求:的值 【巩固】 已知,求:的值知识点二: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I 幂的乘方①幂的乘方的概念:②运算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公式: 【例1】

XXXXX:计算:⑴;⑵;⑶;⑷ 【巩固】 计算的结果是 【例2】 若,,求的值为多少? 【巩固】 若,,则幂的乘方的逆运用 【例1】 已知,,求的值 【巩固】 已知,,你能用含有、的代数式表示吗? 运用幂的乘方的公式比较大小 【例2】 比较,,的大小 【巩固】 你能比较与的大小吗?II 积的乘方①形式:②运算法则:积的乘方,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幂相乘。公式:【例1】 计算:⑴ ⑵ 【巩固】 计算: 【巩固】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7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等。 《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课件出示下面题目: 16+9+8=32-10-6= 25+20-10=48-8+17=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一)情境中获取信息 1.课件出示第47页例1。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二)交流中探究新知1.反馈解法,初步感知 # (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

方法二:综合算式53-24+38=67(人) (2)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 2.明确概念,揭示课题 (1)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2)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3)揭示课题。 3.运用规定,脱式计算 (1)课件出示:53-24+38, (2)讲解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示范板书:教师边讲解边说明:先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 (3)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4.体会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15÷3×5,指定学生说说这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教师指出:加与减、乘与除分别是同一级运算。 (3)学生尝试计算,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4)归纳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反思中加深理解 1.比一比:今天的计算方法和以前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2.练一练: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 (1)课件出示例1的条件,同时提出问题:这天阅览室共来了多少人 … (2)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重点使学生明确:“中午走了24人”是多余的条件。

【教案】2.6 有理数的乘方(1)

2.6 有理数的乘方 (1) 班级 姓名 学号 等第 学习目标:理解有理数乘方 学习重点:能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学习难点:正确理解底数、指数和幂的概念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手工拉面是我国的传统面食.制作时,拉面师傅将一团和好的面,揉搓成1根长条后,手握两端用力拉长,然后将长条对折,再拉长,再对折,每次对折称为一扣,如此反复操作,连续扣六七次后便成了许多细细的面条.假如一拉扣了6次,你能算出一共有多少根面条吗? 2、文言文赏析:<<庄子>>:“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二、做一做 1. 将一张纸对折再对折(纸不得撕裂),直到无法对折为止.猜猜看,这时纸有几层? 2.对折1次纸变成2层,对折2次纸变成4层,依此类推,每对折1次层数就增加1倍.你折了多少次?请用算式表示你对折出来的纸层数. 三、新知教学 62 222??? 个 记作什么,读作什么? 642 222??? 个 记作什么,读作什么? 2 222n ??? 个 记作什么,读作什么? 应当注意,乘方是一种运算,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 四、练一练 在 4 7 中,底数是 ,指数 。 在 5 13??- ??? 中,底数是 ,指数 。 在 ()45- 中,底数是 ,指数 。

试着说出它们的意义。 五、例题讲解 例1 计算:(1) 26 (2)62 (3)73 (4)(-3)4 (5)-34 (6)(-4)3 (7)-43 想一想:(1)与(2)结果一样吗?(4)与(5)结果一样吗?(6)与(7)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例2 (1)312?? ??? (2)335?? ??? (3)423??- ??? (4)335 想一想:(2)与(4)它们相同吗? 例3(1)10(1)- (2)7(1)- (3)41()2- (4)5 1()2-是正数还是负数? 议一议:负数的幂的符号如何确定? ●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偶次幂是正数; ● 0的任何次幂都是零. ● 任何一个数的偶次幂都是非负数 六、练一练 (1)________________的平方等于9 (2)(-4)2底数是______指数是______(-4)2=_______ (3) 34表示___个___ 相乘 (4) (-2)3=______ (5) 12003 -(- 1)2002=__________ (6) -14+1=______ (7)、一个数的平方为它本身,这个数是什么?一个数的立方为它本身,这个数是什么? 七、总结反思

幂的运算教案

《幂的运算》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记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了解法则的推导过程. mnmn aaa2a.+.能熟练地进行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会逆用公式= 3.使学生掌握幂的乘方的法则,并能够用式子表示; 4.通过自主探索,让学生明确幂的乘方法则是根据乘方的意义和同底数幂法则推导出来的,并能利用乘方的法则熟悉地进行幂的乘方运算; 5.使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积的乘方的法则; 6.使学生通过探索,明确积的乘方是通过乘方的意义和乘法的交换律以及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推导而得的; 7.让学生通过类比,对三个幂的运算法则在应用时进行选择和区别; 8.了解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注意运算顺序. 教程方法:经历法则的探索过程,感受法则的来龙去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情感态度:通过法则的习题教学,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感悟从未知转化成已知的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并能熟练地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 幂的乘方法则的应用; 积的乘方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的应用. 教学难点 对法则推导过程的理解及逆用法则; 理解幂的乘方的意义; 积的乘方法则的推导过程的理解;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填空. 122222aaa=,( )( ) ··…·()××××=m个2指出各部分名 称.)(

2.应用题计算. 51110千克煤所产生的热)(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一年内从太阳中吸收的能量相当于燃烧51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一年内从太阳中吸收的能量相当于燃烧多少千克煤?量.那么 51l03279×(米/秒,求卫星绕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的速度为第一宇宙速度,达到×.30秒走过的路程?新课教学一.探索,概括53212,=×( ).试一试,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变形的根据之后,再提问让学生直接说出6733=( )×,由此可发现什么规律? 35( )2221,( )×)=×=(( )34( )5525,( )=×=( )(×)34( )aa3a.=×= ( )(( ))mn43ana34m2anam的结果分别换成字母为正整数和和.如果把)(×,你能写出.中指数吗?你写的是否正确? mnmn+manaa为正整数)即这就是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二.举例及应用 11计算:.例 343353aaa11010a2a )×(·(())··三.拓展延伸(公式的逆用) mnmnmnmn++aamanaaa为正整数.,可得(=由) .=mmmn+aa8a23==例已知,则=,( ) 提问:通过以上练习,你对同底数是如何理解的?在应用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中,应注意什么?课堂小结 1.在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解题时,必须知道运算依据. 2.“同底数”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 3.不是同底数时,首先要化成同底数. 【二】. 一.知识回顾: 1.什么叫乘方?什么叫幂? 2.口述幂的乘法法则. 二.计算观察: 试一试:根据乘方的意义及同底数幂的乘法填空 3233()2?2??(22)1 ())23222(33?3?)?3?(32 ())34333(3aaaaa(?)?a3 )( 问题:上述几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通过对学生对这几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