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要求规范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要求规范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要求规范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要求规范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来源:发布时间: 2004-5-23 16:53:1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J27—88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

施行日期:1988年10月1日

关于发布《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的通知

计标[1988]43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通知,由冶金工业部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TJ27—78,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修订后的《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GBJ27—88为国家标准,自1988年10月1日起施行。原《供水文地质勘察规范》TJ27—78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冶金工业部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冶金工部武汉勘察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中国计划出版社负责。

国家计划委员会

1988年1月9日

修订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冶金工业部负责主编,具体由冶金工业部武汉勘察研究院会同有关勘察、科研和高等院校等10个单位组成修订组,对原《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TJ27—78进行修订而成的。

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针对原规范在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及生产中提出的新的要求,结合近年来有关科研所取得的新成果,列专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召开了3次全国性技术会议和多次书面征求意见。最后,由冶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9卓和5个附录。修订的主要内容有:关于勘察阶段的划分和要求;有关影像判释与填图的要求;有关填粒过滤器填粒规格的要求;关于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精度要求。并增补了报告书编写提纲,地层符号和图例符号3个附录的规定等。

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希望各单位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冶金工业部武汉勘察研究院《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国家标准管理组(武汉市青山区),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冶金工业部

1988年1月

主要符号

B——计算断面的宽度(m)、越流系数;

E——地下水的蒸发量

F——含水层的面积、降水入渗面积(㎡);

H——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

h——承压水含水层自顶板算起的压力水头高度,潜水含水层在抽水试验时的厚度、潜水含水层在降水前观测孔中的水位高度、水位恢复时的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

h——潜水含水层在自然情况下和抽水试验时的厚度平均值(m);

——潜水含水层在自然情况下的厚度H和抽水试验时的厚度h的平方差(㎡);

I——地下水的水力坡度;

K——渗透系数(m/d);

1——过滤器的长度(m);

M——承压水含水层的厚度(m);

mi——曲线拐点处的斜率;

Q——出水量、地下水径流量、降水入渗补给量

R——影响半径(m);

r——抽水井过滤器的半径、观测孔至抽水井的距离(m);

S——承压水含水层的释水系数;

s——水位下降值、水位恢复时的剩余下降值(m);

t——时间;

V——潜水含水层的体积

W(u)——井函数;

W——地下水的储存量、弹性储存量

△W——连续两年内相同一天的地下水储存量之差

X——降水量(m);

α——降水入渗系数;

μ——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做好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正确地反映水文地质条件,合理地评价、开发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和工矿企业的供水水文地质勘察。

注:矿泉水的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1.0.3条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开始前,必须明确勘察任务和要求,搜集分析现有资料,进行现场踏勘,提出勘察纲要。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结束后,应编写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书。

第1.0.4条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内容和工作量,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需水量的大小,不同勘察阶段、地区已进行工作的程度和拟选用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第1.0.5条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划分为地下水资源调查、普查、详查、勘探和开采5个阶段.不同勘察阶段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成果,应满足相应规划和设计阶段的要求。

第1.0.6条勘察阶段的任务和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地下水资源调查阶段,应粗略了解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推测地下水富水地段及其地下水允许开采量,提出的允许开采量应满足E级的精度要求,为国民经济远景规划提供依据。

二、普查阶段,应概略评价区域或需水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提出有无满足设计所需地下水水量可能性的资料。对可能富水的地段,估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提出的允许开采量应满足D级的精度要求,为城镇的规划、建设项目的总体设计或厂址选择提供依据。

三、详查阶段,应在几个可能富水的地段基本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初步评价地下水资源,进行水源地方案比较,提出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应满足D级的精度要求,为水源地的初步设计提供依据。

四、勘探阶段,应查明拟建水源地范围的水文地质条件,进一步评价地下水资源,提出合理开采方案,提出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应满足B级的精度要求,为水源地的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提供依据。

五、开采阶段,应查明水源地扩大开采的可能性或研究水量减少、水质恶化和不良工程地质现象等发生的原因,在开采动态和专门试验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重新评价的允许开采量应满足A级的精度要求,为合理开采和保护地下水资源提供依据。

第1.0.7条勘察阶段除应与设计阶段相适应外,尚可根据需水量、现有资料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实际情况,进行简化与合并。勘察阶段简化与合并后提出的允许开采量,应满足其中高阶段精度要求。

第1.0.8条当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现有资料较多、水源地已基本确定、少数管井能满足需水要求时,可直接打勘探开采井。对有使用价值的勘探钻孔,如不影响统一开采布局时,也可结合成井。

第1.0.9条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除应执行本规范规定外,尚应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水文地质测绘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2.1.2条水文地质测绘,宜在比例尺大于或等于测绘比例尺的地形地质图基础上进行。如只有上述比例尺的地形图而无地质图或地质图的精度达不到要求时,应同时进行地质测绘和水文地质测绘。

第2.1.2条在水文地质测绘的比例尺,普查阶段宜为1∶200000~1∶50000;详查阶段宜为1∶50000~1∶25000;勘探阶段宜为1∶10000或更大的比例尺。

第2.1.3条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路线,宜按下列要求布置:

一、沿垂直岩层(或岩浆岩体)、构造线走向;

二、沿地貌变化显著方向;

三、沿河谷、沟谷和地下水露头多的地带;

四、沿含水层(带)走向。

第2.1.4条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点,宜布置在下列地点:

一、地层界线、断层线、褶皱轴线、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带、标志层、典型露头和岩性、岩相变化带等;

二、地貌分界线和自然地质现象发育处;

三、井、泉、钻孔、矿井、坎儿井、地表坍陷、岩溶水点(如暗河出入口、落水洞、地下湖)和地表水体等。

第2.1.5条水文地质测绘每平方公里的观测点数和路线长度,可按表2.1.5确定。

第2.1.6条在进行水文地质测绘时,可利用现有遥感影像资料进行判释与填图,减少野外工作量和提高图件的精度。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点数和路线长度表2.1.5

第2.1.7条遥感影像资料的选用,宜符合下列要求:

一、航片的比例尺与填图的比例尺接近;

二、陆地卫星影像选用不同时间各个波段的1∶500000或1∶250000的黑白像片以及彩色合成或其它增强处理的图像;

三、热红外图像的比例尺不小于1∶50000。

第2.1.8条遥感影像填图的野外工作,应包括下列工作内容:

一、检验判释标志;

二、检验判释结果;

三、检验外推结果;

四、对室内判释难以获得的资料,应进行野外补充。

第2.1.9条遥感影像填图的野外工作量,每平方公里的观测点数和路线长度,可采用下列规定:

一、地质观测点数宜为水文地质测绘地质观测点数的30%~50%;

二、水文地质观测点数宜为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观测点数的70%~100%;

三、观测路线长度宜为水文地质测绘观测路线长度的40%~60%。

第二节水文地质测绘内容和要求

第2.2.1条地貌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一、确定地貌的形态、成因类型及各地貌单元的界线和相互关系;

二、调查地形、地貌与含水层的分布和地下水的埋藏、补给、迳流、排泄的关系;

三、确定新构造运动的特征、作用强度及其对地貌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第2.2.2条地层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一、测制地层控制剖面,确定标志层;

二、确定地层的成因类型、时代、层序及接触关系;

三、测定地层的产状、厚度及分布范围;

四、调查不同地层的透水性、富水性及其变化规律。

第2.2.3条地质构造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一、确定褶皱的类型、轴的位置、轴的长度及延伸和倾伏方向。判定两翼和核部地层的产状、裂隙发育特征并判定富水地段的位置:

二、确定断层的类型、位置、产状、规模、断距、力学性质和活动性。查明断层上、下盘的节理发育程度,断层带充填物的性质和胶结情况,判定断层带的导水性、含水性和富水地段的位置;

三、对节理进行形态测量统计。查明节理的力学性质、充填情况、延伸和交接关系。确定不同岩层层位和构造部位中的节理发育特征及其富水性;

四、判定测区所属的地质构造类型、规模和等级(包括对构造变动历史、新构造的发育特点及其与老构造的关系的了解)。

查明测区所在的构造部位及其富水性。

第2.2.4条泉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一、查明泉的出露条件、成因类型和补给来源;

二、测定泉的流量、水质、水温、气体成份和沉淀物;

三、了解泉的动态变化、利用情况,若有供水意义时,应设观测站进行动态观测。

第2.2.5条水井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一、查明井的类型、深度和结构。调查井的地层剖面、出水量、水位、水质及其动态变化;

二、查明地下水的开采方式、用量、用途和开采后出现的问题;

三、选择有代表性的水井进行简易抽水试验。

第2.2.6条地表水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一、测定地表水的水位、流量、水质、水温和含砂量。调查地表水的动态变化和地表水(包括农田灌溉和污水排放等)与地下水(包括暗河和泉)的补排关系:

二、调查地表水利用现状及地表水作为人工补给地下水的可能性;

三、调查河床或湖底的岩性、淤塞和淤垫情况,以及岸边的稳定性。

第2.2.7条水质的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对有代表性的地下水水点和地表水水点,应采取水样进行水质简易分析和专门分析。采取简易分析用的水样的水点数,不宜少于本规范表2.1.5中水文地质观测点总数的40%;采取专门分析用的水样的水点数,不宜少于简易分析点数的20%;

二、水质简易分析的项目,宜包括:颜色、透明度、嗅和味、沉淀、

值、总矿化度、总硬度等;

水质专门分析的项目,应根据不同的目的分别确定。对生活饮用水应符合国家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对生产用水,应不同工业企业的具体要求确定;在有地方病或水质污染的地区,应根据病情和污染的类型,确定分析项目;

三、划分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查明地下水化学成份的变化规律;

四、了解地下水污染的来源、途径、范围、深度、程度和危害情况。

第三节各类地区水文地质测绘的专门要求

第2.3.1条对各类地区测绘的专门要求,应根据需水量、水质等和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来确定调查内容、调查范围及其工作精度。

第2.3.2条山间河谷及冲洪积平原地区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一、查明古河道的变迁、古河床的分布和多种成因沉积物的叠置情况及其特点;

二、查明阶地的表面形态、地质结构、成因和叠置关系。

第2.3.3条冲洪积扇地区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一、查明冲洪积扇的边界、规模和分布,扇轴的位置和走向,沿扇轴方向的岩性变化规律;

二、查明地下水溢出带的位置和水文地质特征。

第2.3.4条滨海平原、河口三角洲和沿海岛屿地区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一、查明海水的侵入范围、咸水(包括现代海水和古代残留海水)与淡水的分界面及其变化规律;

二、查明淡水层或透镜体的分布范围、厚度和水位,及其动态变化;

三、查明咸水区中淡水泉的成因、补给来源、出露条件、水质和水量;

四、查明潮汐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

第2.3.5条黄土地区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一、查明黄土层中所夹粉土、姜结石和砂卵石含水层的分布范围,埋藏条件和富水性;

二、查明黄土柱状节理、孔隙、溶蚀孔洞的发育特征和含水性;

三、查明黄土塬上洼地的分布、成因和含水性;

四、查明黄土底部岩层的含水性或隔水性。

第2.3.6条沙漠地区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一、确定古河道、潜蚀洼地和微地貌(砂丘、草滩、湖岸,天然堤等)的分布及其与地下淡水层或透镜体的分布关系;

二、查明喜水植物的分布及其与地下水的埋深和化学成份的关系;

三、查明砂丘覆盖的淡水层和近代河道两侧的淡水层的分布及其水文地质条件。

第2.3.7条冻土地区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一、查明多年冻土和岛屿状冻土的分布范围;

二、确定醉林、冰锥、冰丘和冰水岩盘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地下水的关系;

三、查明多年冻土层的上下限、厚度、分布规律和多年冻土层中地下水的类型(冻结层的层上水、层间水、层下水);

四、查明融区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和水文地质特征。

第2.3.8条碎屑岩地区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一、确定岩层的互层情况,风化裂隙、构造裂隙的发育程度和深度,及其与地下水赋存的关系;

二、查明可溶盐的分布和溶蚀程度,确定咸水与淡水的分界面。

第2.3.9条可溶岩地区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一、查明微地貌(岩溶漏斗、竖井和洼地等)和岩溶泉与地下水分布的关系;

二、查明构造、岩性、地下水径流和地表水文网等因素与岩溶发育的关系;

三、选择有代表性的岩溶水点进行连通试验,测定暗河的水位、流量,确定暗河或地下湖的位置、规模、补给条件

和开发条件,对大型洞穴进行洞内调查。

第2.3.10条岩浆岩和变质岩地区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一、查明风化壳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和含水性;

二、查明岩脉的规模、穿插特征、岩性、产状,判定岩体、岩脉及其与围岩的接触带的破碎程度和含水性;

三、查明玄武岩的柱状节理和孔洞的发育特征及其含水性。

第三章地球物理勘探

第3.0.1条采用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方法,应根据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被探测体的物理特征和不同的工作内容等因素确定。宜采用多种物探方法进行综合探测。

第3.0.2条采用物探时,被探测体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被探测体与相邻介质对同一物性参数有明显的差异;

二、被探测体有一定的规模;

三、被探测体所引起的异常值,在干扰情况下尚有足够的显示。

第3.0.3条采用物探方法,可用于查明下列内容:

一、覆盖层的厚度,隐伏的古河床和掩埋的冲洪积扇的位置;

二、断层、裂隙带、岩脉等的产状和位置,含水层的宽度和厚度;

三、地质剖面;

四、地下水的水位、流向和渗透速度;

五、地下水的矿化度和咸水、淡水的分布范围;

六、暗河的位置和隐伏岩溶的分布;

七、多年冻土层下限的埋藏深度等。

第3.0.4条物探工作的布置、参数的确定、检查点的数量和重复测量的误差,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3.0.5条对勘探钻孔宜进行水文测井工作,配合钻探取样划分地层。为取得有关参数提供依据。

第3.0.6条对物探的实测资料,应结合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物探成果和相应的水文地质解释。

第四章钻探

第4.0.1条勘探钻孔,宜在水文地质测绘和物探的基础上进行布置。

第4.0.2条勘探钻孔的布置,应能查明勘察区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取得有关水文地质参数和评价地下水资源所需的资料。

注:采用数值法评价地下水资源时,除应查明边界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外,勘察区内勘探钻孔的布置应考虑单元剖分的要求。

第4.0.3条松散层地区勘探线的布置,宜按表4.0.3确定。

松散层地区勘探线的布置表4.0.3

第4.0.4条基岩地区勘探钻孔的布置,宜按表4.0.4确定。

基岩地区勘探钻孔的布置表4.0.4

第4.0.5条松散层地区勘探线孔距离,宜符合表4.0.5的规定。

松散层地区勘探线孔距离表4.0.5

注:普查阶段,当搜集现有资料达不到精度要求时,应布置少量勘探孔。

第4.0.6条勘探钻孔的深度,宜钻穿有供水意义的主要含水层(带)或含水构造带。

第4.0.7条抽水试验钻孔的直径,应根据抽水试验的技术要求确定。

第4.0.8条勘探钻孔应保持垂直,以保证过滤器顺利安装和抽水设备正常工作,在100m深度内其孔斜度不宜大于1.5°。

第4.0.9条基岩的勘探钻孔,应采用清水钻进的方法;松散层的勘探钻孔,根据含水层的情况和勘探要求,可采

用水压或泥浆护壁钻进的方法。在下过滤器和填滤料前,应将孔内的稠泥浆逐步换为稀泥浆。

当采用泥浆钻进的方法时,泥浆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的《供水管井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要求。

在钻进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时,严禁采用粘土块直接代替泥浆护壁。

第4.0.10条当需要分别查明各含水层(带)的水位、水质、水温、透水性或隔离水质不好的含水层时,应进行止水工作。止水后应检查止水效果。

第4.0.11条钻探过程中采取土样、岩样,宜符合下列规定:

一、取出的土样宜能正确反映原有地层的颗粒组成;

二、采取鉴别地层的土样,非含水层宜每3~5m取一个,含水层宜每2~3m取一个,变层时,应加取一个;

三、采取试验用的土样,在厚度大于4m的含水层中,宜每4~6m取一个,当含水层厚度小于4m时,应取一个;

四、试验用土样的取样重量,宜大于下列数值:

砂1kg

圆砾(角砾)3kg

卵石(碎石)5kg

五、基岩岩芯的采取率,宜不小于下列数值;

完整岩层70%

构造破碎带、风化带、岩溶带30%

六、当有测井和井下电视配合工作时,鉴别地层的土样、岩样的数量,可适当减少。

第4.0.12条松散层土的分类,应按本规范附录四的规定执行。

第4.0.13条土样和岩样(岩芯)的描述,应符合表4.0.13的规定。

第4.0.14条在钻探过程中,应对水位、水温、冲洗液消耗量、漏水位置、自流水的水头和自流量、孔壁坍塌、涌砂和气体逸出的情况、岩层变层深度、含水构造和溶洞的起止深度等进行观测和记录。

土样和岩样(岩芯)的描述内容表4.0.13

第4.0.15条测量孔深时,同一个钻孔应采用相同的量具。测量时读数至厘米,每钻进50m和终孔后,应检查孔深,孔深误差不宜大于2‰。

第4.0.16条钻探结束后,应对所揭露的地层进行准确分层,并应根据含水层的水头、水质情况分别进行回填或隔离封孔。

第4.0.17条勘探钻孔应测量座标和孔口高程。

第4.0.18条勘探开采井的钻探工作除应遵守本章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供水管井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要求。

第五章抽水试验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5.1.1条抽水试验孔的布置,应根据勘察阶段,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等因素确定,并宜符合下列要求:

一、详查阶段,在可能富水的地段均宜布置抽水试验孔;

二、勘探阶段,在含水层(带)富水性较好和拟建取水构筑物的地段均宜布置抽水试验孔。

第5.1.2条抽水试验孔占勘探钻孔(不包括观测孔)总数的百分比(%),宜不少于表5.1.2的规定。

抽水试验孔占勘探孔总数的百分比表5.1.2

注:①抽水试验的工作量中,宜包括带观测孔的抽水试验;

②普查阶段,当搜集现有资料达不到精度要求时,应选代表性的孔(井)进行抽水试验;

③勘探阶段,必要时应进行互阻抽水试验或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

第5.1.3条在松散含水层中,可用放射性同位素稀释法或示踪法测定地下水的流向、实际流速和渗透速度等,了解地下水的运动状态。

第5.1.4条抽水试验观测孔的布置,应根据试验目的和计算公式的要求确定,并宜符合下列要求:

一、以抽水试验钻孔为原点,宜布置1~2条观测线;

二、如只有一条观测线时,观测线宜垂直地下水流向;如有两条观测线时,则另一条宜平行地下水流向;

三、每条观测线上的观测孔宜为3个;

四、距抽水孔近的第一个观测孔,宜避开三维流的影响,其距离不宜小于含水层的厚度;最远的观测孔距第一个观测孔的距离不宜太远,并应保证各观测孔内有一定水位下降值;

五、各观测孔的过滤器,宜安置在同一含水层和同一深度上,各观测孔过滤器的长度宜相等。

第5.1.5条对富水性强的大厚度含水层,如需要划分几个试验段进行抽水时,试验段的长度可采用20~30m。

第5.1.6条对多层含水层,如需分层研究时,应进行分层(段)抽水试验。

第5.1.7条采用数值法评价地下水资源时,宜进行一次大流量、大降深的抽水试验,并应以非稳定流抽水试验为主。

第5.1.8条抽水试验孔必须及时进行洗井,以保证获得正确的抽水试验资料。

洗井应选用有效的方法,宜洗至水清砂净,含砂量不宜大于1/2000。

抽水试验观测孔也应进行洗井,宜洗至水位变化反应灵敏。

第5.1.9条抽水试验前,必须测量抽水试验孔和观测孔、点(包括附近的水井、泉和其它水点)的自然水位。如自然水位的日动态变化很大时,应掌握其变化规律。抽水过程中,必须观测抽水孔和观测孔的动水位。抽水试验停泵后,必须按本规范第5.4.3条的要求测量抽水孔和观测孔的恢复水位。

抽水试验结束后,应检查孔内沉淀情况。必要时,应进行处理。

第5.1.10条抽水试验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抽出的水在抽水影响范围内渗回到含水层中。

第5.1.11条水质分析和细菌检验的水样,宜在抽水试验结束前采取。其件数和数量应根据用水目的和分析要求确定。

第5.1.12条水位的观测,在同一个试验中应采用同一方法和工具。抽水试验孔的水位测量应读到厘米,观测孔的水位测量应读到毫米。

第5.1.13条出水量的测量,当采用堰箱或孔板流量计时,水位测量应读到毫米;当采用容积法时,量桶充满水所需的时间不宜少于15s,读数应读到0.1s。

第二节过滤器

第5.2.1条抽水试验孔过滤器的类型,根据不同含水层的性质,可按表5.2.1选用。抽水试验的观测孔,宜采用包网过滤器。

抽水试验孔过滤器的类型表5.2.1

注:基岩含水层,当裂隙、溶洞(其中很少充填物)稳定时,可不设置过滤器。

第5.2.2条抽水试验孔过滤器直径,在松散层中,宜大于200mm;在基岩中,宜大于100mm。

抽水试验观测孔过滤器骨架管的外径,不宜小于75mm。

第5.2.3条抽水试验孔过滤器骨架管的孔隙率,不宜小于20%。

第5.2.4条抽水试验孔过滤器的长度,可与含水层的厚度一致。当含水层的厚度超过30m时,过滤器的长度可采用20~30m。若含水层的透水性差时,其长度可适当增加。抽水试验观测孔过滤器的长度,可采用2~3m。

第5.2.5条抽水试验孔过滤器的下端,宜有管底封闭的沉淀管5.2.6条非填粒的包网过滤器的网眼尺寸和非填粒的缠丝过滤器的缠丝间隙尺寸,宜符合下列要求:

一、均匀的中砂和粗砂类含水层,包网的网眼尺寸,宜采用d50的1.5~2倍,缠丝的间隙尺寸,宜采用d50的1~

1.5倍;

二、非均匀的砂类含水层,网眼的尺寸和缠丝间隙的尺寸,中砂宜采用d40~d50。粗砂宜采用d30~d40。注:d30、d40、d50为含水层土试样筛分中能通过网眼的颗粒,其累计重量占试样全重分别为30%、40%、50%时的最大颗粒(或网眼)直径。

第5.2.7条填粒过滤器的滤料规格和缠丝间隙,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一、当砂土类含水层的η1小于10时,填粒过滤器的填粒规格,宜采用下式计算:d50=(6~8)d50(5.2.7-1)

二、当碎石土类含水层的d20小于2mm时,填粒过滤器的填粒规格,宜采用下式计算:d50=(6~8)d20(5.2.7-2)

三、当碎石土类含水层的d20大于或等于2mm时,充填粒径10~20mm的滤料;

四、填粒过滤器填粒的η2值应小于或等于2;

五、填粒过滤器的缠丝间隙和不缠丝过滤器的孔隙尺寸,采用d10;

六、填粒过滤器的填粒厚度,粗砂以上含水层宜为75mm,中砂、细砂和粉砂含水层宜为100mm。

注:①η1为砂土类含水层的不均匀系数,即η1=d60/d10;η2为填粒过滤器填粒的不均匀系数,即η2=d60/d10;

②d10、d20、d60为含水层土试样筛分中能通过网眼的颗粒,其累计重量占试样全重分别为10%、20%、60%时的最大颗粒直径;

③d10、d50、d60为填粒试样筛分中能通过网眼的颗粒,其累计重量占试样全重分别为10%、50%,60%时的

最大颗粒直径。

第三节稳定流抽水试验

第5.3.1条抽水试验时,水位下降的次数应根据试验目的确定,宜进行3次。其中最大下降值可接近井的设计动水位,其余两次下降值宜分别为最大下降值的1/3和2/3。

各次下降的水泵吸水管口的安装深度,应相同。

注:当钻孔出水量很小,试验时的出水量已达到钻孔极限出水能力时,水位下降次数可适当减少。

第5.3.2条抽水试验的稳定,应符合在抽水稳定延续时间内,钻孔出水量和动水位与时间关系曲线只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且没有持续上升或下降的趋势。

注:①当有观测孔时,应以最远观测孔的动水位判定;

②在判定动水位有无上升或下降趋势时,应考虑自然水位的影响。

第5.3.3条抽水试验的稳定延续时间,宜符合下列要求:

一、卵石、圆砾和粗砂含水层为8h;

二、中砂、细砂和粉砂含水层为16h;

三、基岩含水层(带)为24h。

注:根据含水层类型,已有抽水试验资料、补给条件、水质的变化和试验的目的等因素,稳定延续时间可适当调整。

第5.3.4条抽水试验时,动水位和出水量观测的时间,宜在抽水开始后的第5、10、15、20、25、30min各测一次,以后每隔30min或60min测一次。

水温、气温观测的时间,宜每隔2~4h同步测量一次。

第5.3.5条互阻抽水试验,宜符合下列要求:

一、各抽水试验孔的结构宜相同;

二、各抽水孔的水位下降值宜一致;

三、当一个抽水孔抽水时,影响另一个抽水孔的水位下降值,不宜小于20cm。

第5.3.6 条单孔或群孔开采试验抽水,宜在枯水期进行。试验时抽水钻孔的总出水量,可接近需水量。试验的延续时间,宜符合下列要求:

一、在枯水期,下降漏斗的水位如能达到稳定,则稳定延续时间不宜少于一个月;

二、在枯水期,下降漏斗的水位如不能达到稳定,则抽水时间宜延续至下一个补给期。

第四节非稳定流抽水试验

第5.4.1条抽水试验钻孔的出水量,应保持常量。

第5.4.2条抽水试验的延续时间,应按水位下降与时间关系曲线确定,并宜符合下列要求:

一、如关系曲线有拐点,则延续时间宜至拐点后的线段趋于水平:

二、如关系曲线没有拐点,则延续时间宜根据试验目的确定。

注:①在承压含水层中抽水时,采用s~1gt关系曲线;在潜水含水层中抽水时,采用关系曲线;

②拐点是指曲线上斜率的导数等于零的点;

③当有观测孔时,应采用最远观测孔的关系曲线。

第5.4.3条抽水试验时,对动水位和出水量的观测,应在同一时间进行。其观测的时间宜按开始后第1、2、3、4、6、8、10、15、20、25、30、40、50、60、80、100、120min进行观测,以后可每隔30min观测一次。

第六章地下水动态观测

第6.0.1条地下水动态观测孔的布置,应能控制勘察区或水源地开采影响范围内的地下水动态。根据不同的观测目的,观测孔宜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一、在查明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时,宜分层布置观测孔;

二、在需要获得边界地下水位动态资料时,观测孔宜布置在边界有代表性的地段;

三、在查明污染源对水源地地下水的影响时,观测孔宜在连接污染源和水源地的方向上布置;

四、在查明咸水与淡水分界面的动态特征时(包括海水入浸),观测线宜垂直于咸水与淡水的分界面布置;

五、在需要获得计算地下水径流量用的水位动态资料时,观测线宜垂直和平行计算断面布置;

六、在需要获得计算地区降水入渗系数用的水位动态资料时,观测孔宜布置在有代表性的不同地段;

七、在查明地下水与地表水体之间的水力联系时,观测线宜垂直地表水体的岸边线布置;

八、在查明水源地在开采过程中下降漏斗的发展情况时,通过漏斗中心宜布置相互垂直的两条观测线;

九、在查明两个水源地的橡互影响或附近矿区排水对水源地的影响时,观测孔宜在连接两个开采漏斗中心的方向上布置。

第6.0.2条地下水动态观测点,宜利用已有的勘探钻孔、水井和泉。

第6.0.3条地下水动态观测孔过滤器的结构和类型,可按本规范第5.2.1~5.2.6条的规定执行。

第6.0.4条地下水动态观测孔的过滤器,应下至所需观测的含水层最低水位以下2~5m,其管口应高出地面0.5~1m。孔口应设置保护装置,在孔口地面应采取防渗措施。分层观测的观测孔应分层止水。观测孔的洗井应符合本规范第5.1.8条的要求。

第6.0.5条开采井的出水量水位、水温、气温和泉的流量的动态观测,宜每隔5~10d进行一次,当其变化剧烈时应增加观测次数。各观测点的观测,应在同一天进行。

注:计算降水入渗系数所需的水位的观测时间,应根据计算的具体要求确定。

第6.0.6条水质分析和细菌检验用的水样,宜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各取一次,在污染地区应增加取样次数。采取水样前宜进行抽(掏)水洗井。

第6.0.7条在查明咸水与淡水分界面时,宜每月取水样一次,作单项离子分析。

第6.0.8条在查明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时,应在观测地下水动态的同时,观测有关地表水的动态。

第6.0.9条地下水动态观测期间,应系统掌握有关的气象和水文资料。

第6.0.10条地下水动态观测,应在勘察期间尽早进行.观测的持续时间,详查阶段不宜少于一个枯水季节;勘探阶段不宜少于一个水文年。

第6.0.11条观测孔如有淤塞、反应不灵敏和孔口有变动时,应及时处理。

第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7.1.1条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必须在分析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合理地选用公式。

第7.1.2条本章所列潜水井的计算公式,在采用观测孔资料时,其使用范围应限制在下降漏斗坡度小于1/4处。

第二节渗透系数

第7.2.1条单井稳定流抽水试验,当利用抽水井的水位下降资料计算渗透系数时,可采用下列公式:

式中K——渗透系数(m/d);

Q——出水量

S——水位下降值(m);

M——承压水含水层的厚度(m);

H——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

——潜水含水层在自然情况下和抽水试验时的厚度的平均值(m);

h——潜水含水层在抽水试验时的厚度(m);

I——过滤器的长度(m)。

r——抽水井过滤器的半径(m);

R——影响半径(m)。

二、当Q~S 关系曲线呈曲线时,可采用插值法得出Q~S代数多项式,即

式中a1、a2……、an——待定系数。

注:a1宜按均差表求得后,可相应地将公式(7.2.1—1)、(7.2.1-2)、(7.2.1-3)中的Q/S和公式(7.2.1-4)、

(7.2.1-5)、(7.2.1-6)中的代换,分别进行计算。

三、当关系曲线呈直线时,可采用作图截距法求出a1后,按本条第二款代换,并计算。

第7.2.2条单井稳定流抽水试验,当利用观测孔中的水位下降资料计算渗透系数时,若观测孔中的S值在s~1gr关<系曲线上能连成直线,可采用下列公式:

一、承压水完整井

式中s1、s2——在s~lgr关系曲线上的直线段上任意两点的纵座标值(m);

——在关系曲线上的直线段上任意两点的纵座标值(㎡);

r1、r2——在s)~1gr关系曲线上纵座标为s1、s2的两点至抽水孔的距离(m)。

第7.2.3条单井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在没有补给的条件下,利用抽水井或观测孔的水位下降资料计算渗透系数时,可采用下列公式:

式中W(u)——井函数;

s——承压水含水层的释水系数;

μ——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

二、直线法

,可采用公式(7.2.2-1)、(7.2.2-2)或下列公式:

承压水完整井

式中s1、s2——观测孔或抽水井在S~lgt关系曲线的直线段上任意两点的纵座标值(m);

——观测孔或抽水井在关系曲线的直线段上任意两点的纵座标值(㎡);

t1、t2——在s~lgt关系曲线上纵座标为s1、s2两点的相应时间(min)。

第7.2.4条单井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在有越流补给(不考虑弱透水层水的释放)的条件下,利用s~lgt关系曲线上拐点处的斜率计算渗透系数时,可采用下式:

式中r——观测孔至抽水井的距离(m);

B——越流系数;

mi——s~lgt关系曲线上拐点处的斜率。

注:①拐点处的斜率,应根据抽水井或观测孔中的稳定最大下降值的1/2确定曲线拐点处的水位下降值和拐点位置,再通过拐点作切线,计算拐点处的斜率。

②越流系数,应根据从函数表中查出相应的r/B,然后确定越流系数B。

第7.2.5条稳定流抽水试验或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当利用将抽后(抽水井或观测孔)的水位恢复资料计算渗透系数时,可采用下列公式:

一、抽水试验停抽前,若动水位已稳定,可采用公式(7.2.4)计算,式中的mi值应采用恢复水位

的)曲线上拐点的斜率;

二、抽水试验停抽前,若动水位没有稳定,仍呈直线下降时,可采用下列公式:

式中tk——抽水开始到停抽的时间(min);

tT——抽水停止后算起的恢复时间(min);

S——水位恢复时的剩余下降值(m);

h——水位恢复时的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

注:①当利用观测孔资料时,应符合的要求;

②如恢复曲线直线段的延长线不通过原点时,应分析其原因,必要时应进行修正。

第三节给水度和释水系数

第7.3.1条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和承压水含水层的释水系数,可利用单井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观测孔的水位下降资料计算确定,或采用野外试验和室内试验的方法确定。

第四节影响半径

第7.4.1条利用稳定流抽水试验观测孔中的水位下降资料计算影响半径时,可采用下列公式:

第7.4.2条当缺少观测孔的水位下降资料时,影响半径可采用经验数据,也可选用有关公式计算。

第五节降水入渗系数

第7.5.1条在勘察区或附近设有地下水均衡场时,降水入渗系数可直接采用均衡场的降水入渗系数的观测计算值或采用比拟法确定。

第7.5.2条在平原地区,当利用降水过程前后的地下水水位观测资料计算潜水含水层的一次降水入渗系数时,可采用下列公式近似计算:

式中α——一次降水入渗系数;

hmax——降水后观测孔中的最大水柱高度(m);

h——降水前观测孔中的水柱高度(m);

△h——临近降水前,地下水水位的天然平均降(升)速(m/d);

t——从h变到hmax的时间(d);

X——t日内降水总量(m)。

第八章地下水资源评价

第一节水质评价

第8.1.1条地下水水质评价,应在查明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成份、卫生条件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对与开采的含水层有水力联系的其它含水层,以及能影响该层水质的地表水均应进行综合评价。

第8.1.2条对生活饮用水的水质进行评价时,应按国家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执行。在有地方病的地区,应根据当地环境保护和卫生部门等有关单位提出的水质特殊要求进行。

第8.1.3条对生产用水的水质评价应按生产或设计提出的水质要求和现行的有关生产用水标准进行评价。

第8.1.4条在水质变化复杂的地区,应分区、分层进行评价。

第8.1.5条在地下水受到污染的地区,应对污染指标的有关元素、离子等其它有害物质的含量;以及对地下水污染的类型、途径、程度和范围进行调查和评价,并应提出防止水质污染的建议和处理措施。

第8.1.6条在评价地下水水质时,应预测地下水开采后水质可能发生的变化,并提出卫生防护措施。

第二节水量评价

(Ⅰ)一般规定

第8.2.1条进行地下水的水量评价,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勘察区含水层的岩性、结构、厚度、分布规律、水力性质、富水性以及有关参数:

二、地下水的开采现状和今后的开采规划;

三、含水层的边界条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

四、水文、气象资料和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

五、初步拟定的取水构筑物类型和布置方案。

第8.2.2条进行地下水的水量评价时,应根据实际要求,结合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计算地下水的补给量和允许开采量,必要时,应计算储存量。

第8.2.3条进行地下水的水量评价时,宜符合下列要求:

一、根据初步估算的地下水水量和拟定的开采方案,计算取水构筑物的开采能力和区域动水位;

二、确定开采条件下能够取得的补给量,包括补给量的增量、蒸发与溢出的减量;

三、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和水源地类型(常年的、季节性或非稳定型的),论证在整个开采期内的开采和补给的平衡;

四、确定允许开采量。

第8.2.4条地下水水量评价的方法,应根据需水量,勘察阶段和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宜选择几种适于勘察区特点的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比较,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Ⅱ)补给量的确定

第8.2.5条补给量是指天然状态或开采条件下,单位时间从下列途径进入含水层(带)的水量:

一、地下水径流的流入;

二、降水渗入;

三、地表水渗入;

四、越层补给;

五、人工补给。

第8.2.6条计算补给量时,应按天然状态和开采条件下两种情况进行。当开采条件下的补给量显著增加时,应主要计算开采条件下的补给量。

第8.2.7条进入含水层的地下水径流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Q——地下水径流量

I——天然状态或开采条件下的地下水水力坡度;

B——计算断面的宽度(m)。

第8.2.8条降水入渗的补给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一、当采用降水入渗系数计算时

式中Q——日平均降水入渗补给量

F——降水入渗的面积(㎡);

α——年平均降水入渗系数;

X——年降水量(m)。

二、在地下水径流条件较差、以垂直补给为主的潜水分布区,计算降水渗入补给量时

建设工程勘察合同(一)〔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含凿井)工程测量、工程物探〕

[建设工程勘察合同(一)〔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含凿井)工程测量、工程物探〕] 建设工程勘察合同(一)(示范文本) 〔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含凿井)工程测量、工程物探〕 工程名称:__________ 工程地点:__________ 合同编号:__________ (由勘察人编填) 勘察证书等级:__________ 发包人:__________ 勘察人: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____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监制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二○○○年三月 发包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勘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包人委托勘察人承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为明确责任,协作配合,确保工程勘察质量,经发包人、勘察人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 第一条工程概况 1.1工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工程建设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工程规模、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工程勘察任务委托文号、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1.5工程勘察任务(内容)与技术要求:________________ 1.6承接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预计勘察工作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条发包人应及时向勘察人提供下列文件资料,并对其准确性、可靠性负责。 2.1提供本工程批准文件(复印件),以及用地(附红线范围)、施工、勘察许可等批件(复印件)。 2.2提供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技术要求和工作范围的地形图、建筑总平面布置图。 2.3提供勘察工作范围已有的技术资料及工程所需的坐标与标高资料。 2.4提供勘察工作范围地下已有埋藏物的资料(如电力、电讯电缆、各种管道、人防设施、洞室等)及具体位置分布图。 2.5发包人不能提供上述资料,由勘察人收集的,发包人需向勘察人支付相应费用。 第三条勘察人向发包人提交勘察成果资料并对其质量负责。 勘察人负责向发包人提交勘察成果资料四份,发包人要求增加的份数另行收费。 第四条开工及提交勘察成果资料的时间和收费标准及付费方式 4.1开工及提交勘察成果资料的时间 4.1.1本工程的勘察工作定于____年____月____日开工,____年____月____日提交勘察成果资料,由于发包人或勘察人的原因未能按期开工或提交成果资料时,按本合同第六条规定办理。 4.1.2勘察工作有效期限以发包人下达的开工通知书或合同规定的时间为准,如遇特殊情况(设计变更、工作量变化、不可抗力影响以及非勘察人原因造成的停、窝工等)时,工期顺延。 4.2收费标准及付费方式 4.2.1本工程勘察按国家规定的现行收费标准__________计取费用;或以“预算包干”、“中标价加签证”、“实际完成工作量结算”等方式计取收费。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中没有规定的收费项目,由发包人、勘察人另行议定。

水文地质勘查报告样本

第六章水文地质 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xx区块位于山西断隆以西,鄂尔多斯台坳的东部,为一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煤田东部边缘广泛出露寒武-奥陶系灰岩,构成了灰岩地下水的补给边界。由东至西从地表第四系至煤系基盘沉积了巨厚的三叠系、二叠系及石炭系地层,均为泥质岩和砂岩相间成层,岩石胶结致密、裂隙少,纵横方向连通性差,影响了含水层的发育及相互间的水力联系,加之降水量少,上部又发育有巨厚的第四系黄土和第三系红土,因此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极为贫乏,致使岩石的含水性从上至下逐渐减弱。中深部、深部山西组、太原组地层含水性极弱,仅在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相适宜的河谷阶地区、基岩风化壳与冲积层潜水及地表水有水力联系地带,岩石富水性较好。区内主要含水层有碳酸盐岩溶、裂隙含水层与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补给、径流条件较好,地下水矿化度较低。 区域地层根据含水介质的特性,可划分为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岩组、碎屑岩类夹碳酸岩类裂隙含水岩组、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及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四大类,分述如下: 一、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岩组 寒武-奥陶系灰岩广泛出露于煤田东部的山区,地表灰岩裂隙发育,易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煤田内部深埋地下,构成了煤系的基盘。寒武系底部页岩普遍发育,具有区域隔水作用,中、上寒武系和奥陶系以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为主,不仅裂隙发育,而且还具有岩

溶孔洞和洞穴,空间上岩溶发育具有不均一性,为不均一富水含水层。 奥陶系特别是中奥陶质纯灰岩是区内主要富水岩层。一般泉水流量1.8m3/h以上,如河曲县暗子沟泉,流量为421.2m3/h。在补给区单位涌水量一般为1.00m3/h m,在泻水迳流区钻孔单位涌水量大,如位于黄河河谷中的xx县天桥电站,钻孔单位涌水量达25.2m3/h m,水位标高808.07m,岩溶地下水类型一般为重碳酸或重碳酸、硫酸盐水,矿化度小于1.00g/L。 本区属天桥泉域水文地质单元。裸露区直接接受降水入渗补给。被黄土或石炭~二叠系地层覆盖区,受孔隙水、裂隙水补给,奥陶系灰岩水沿北东部、东部、东南部方向向天桥泉排泄。天桥泉出露于xx县黄河天桥峡谷中,沿黄河在10km范围内排入黄河,总流量8m3/s。 二、碎屑岩夹碳酸岩裂隙含水岩组 由山西组、太原组砂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太原组夹2~3层石灰岩。砂岩裂隙含水层一般地区单位涌水量小于1m3/h·m,泉水流量小于5m3/h,属弱含水层。太原组灰岩富水性强弱取决于裂隙及岩溶发育程度,它不仅受构造条件限制,而且与埋藏条件密切相关,单位涌水量0.003~3.85m3/h·m。 三、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 由三叠系、二叠系一套粒级不同的粗、中、细、粉砂岩及泥岩组成。砂岩之间发育的厚层泥质岩类具有隔水作用,不利于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泉水流量一般小于5m3/h,钻孔单位涌水量多小于1m3/h·m,富水性弱。但在基岩覆盖较薄的河谷区,大气降水入渗条件好,厚层

水文地质勘察

一、水文地质学: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物理及化学性质、运动规律、开发利用和保护 的科学。其学科包括:普通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专门水文地质学;水文地球化学。 二、水文地质勘察概念:通过各种现代手段、方法,查明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地下水水量、水质水量、水质的评价,并结合社会经济环境需求对发展趋势作出预报的工作过程。三、水文地质勘察基本任务:(1)查明勘察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地下水管理与保护状况,包括地下水污染情况;(2)对地下水储藏量(包括可供开采量)、水质状况进行评价与风险预测;(3)对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安全利用和安全管理与保护提出具体建议。以上工作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否则就不可能说是全部完成任务。四、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内容:根据地下水动态特征发生的变化,可将勘察区分为一般地区与开采地区。(1)一般地区:指地下水动态基本受自然因素控制,包括未开采区和少量开采区,其工作内容包括: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物探,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试验,地下水动态监测等有步骤分阶段的内容。(2)开采地区:指地下水动态主要受人为因素(开采)控制,并出现了与地下水开采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的地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工作内容,一般包括:开采状态调查、补给条件调查、地下水污染调查,环境地质调查,勘探与试验,地下水动态与均衡观测。(3)在对一般地区和开采地区进行针对性的上述工作后,还应该进一步进行参数计算、水量、水质等评价、预测工作,最后编写勘察报告,提出合理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的建议。 五、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程序:是指从接受任务、确定工作方案、编制勘察纲要、野外作业、资料整理、提出报告到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等各个阶段及其先后次序。勘察工作程序可分四个步骤: (1)勘察前组织工作:接受任务-指令性任务、用户委托任务-明确任务要求;划分阶段-普查阶段、初勘阶段、详勘阶段、开采阶段-确定工作量;明确管理范围-院管、队管-全面质量管理;确定负责人-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现场指挥 (2)编写勘察纲要:准备工作-研究任务委托书、熟悉工程有关资料、搜集资料、现场踏勘;编写勘察纲要-文字说明、勘察工作布置图、经费预算;签订勘察合同 (3)外业作业 (4)内业作业 六、在下述情况下勘察阶段可简化或合并:1)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工作量不大,或条件较复杂,但仅有一个水源地可选;2)需水量不大;3)根据已有资料,就可以作出水文地质结论和确定水源方案的地区;4)当拟建水源与已建水源有类似的水文地质条件,可据此确定水源方案的地区。 七、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类:按照水文地质特征-构造、岩性、地貌、埋藏、补径排、水质、第四纪沉积物分为简单、中等与复杂三个等级。其中(1)简单等级特征为:基岩岩层水平或倾角很缓;构造简单,岩性稳定均一;第四纪沉积物均匀分布;含水层埋藏浅,地下水这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清楚;水质类型单一。(2)中等等级特征为:基岩褶皱和断裂变动明显,岩性岩相不稳定,地貌形态多样;第四纪沉积物分布不均匀;含水层埋藏深浅不一,地下水形成条件复杂,补给和边界不易查清;水质类型复杂。(3)复杂等级特征为:基岩褶皱和断裂变动强烈,构造复杂,地貌形态多且难鉴别;第四纪沉积物分布错综复杂;含水层不稳定,其规模、补给和边界难以判定;水质类型复杂。 八、水文地质勘察工程规模的划分(按需水量大小):1)特大型需水量≥15万方/d;2)大型 5万方≤需水量<15万方/d;3)中型 1万方/d≤需水量<5万方/d;4)小型需水量<1万方/d。 九、水文地质勘察资料收集的内容包括:(1)水文资料:河流、湖泊、水库位置;水位、流量、径流量;水质及悬浮物;(2)气象资料:气温、降水量、蒸发量;(3)地形地貌:航、

供水水文地质知识点总结

1.自然界(地球)水的分布?自然界的水,以气态、液态、固态形式,分布于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中。 2. 地下水的补给源?大气降水。冰雪融水。地表水。沉积物夹带水。深部来源水。含水层之间补给。人工补给【回灌】。 3.地下水的排泄途径?以泉的形式排泄。向地表水的排泄。以蒸发的方式排泄。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排泄。人工排泄【抽取地下水】以火山热液、喷气的形式排泄。通过植物体液循环排泄。 4.地下水的径流过程、径流成因、径流影响因素?大气降水、地表水等,通过包气带下渗,补给含水层而成为地下水;地下水,又在自重力作用下由高水位处向低水位处渗流【潜水】、或在自承压力作用下由高水压处向低水压处渗流【承压水】,并以泉的形式排出地表或直接补给地表水;如此反复循环。这就是地下水径流的根本原因。含水层的空隙性。影响因素: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如潜水、承压水。气候条件。地下水的补给量。地形的坡度与高度、含水层的产状,直接影响潜水的径流。地下水的承压大小,直接影响承压水的径流。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与含悬浮物,影响地下水的重度和粘滞性,从而影响地下水的径流。人为因素,多种工程活动,如修建水库、农填灌溉、矿坑排水、深井注水、抽取地下水等,影响地下水的径流。 5.地下水补给、排泄、径流之间转化关系?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之间密切联系、相互转化,形成地下水循环的完整过程。当自然条件发生改变时,地下水的径流方向与流量、补给区与排泄区、补给量与排泄量等,可以发生转化,甚至补给区变成排泄区、排泄区变成补给区。自然条件改变,如河流改道与河床抬升、海进与海退、湖泊与沼泽蜕化、地壳升降与分水岭改变等,可以引起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之间转化。人类工程活动,如修建水库、开挖渠道、引水灌溉、矿区排水、人工开采、深井注水、抽取地下水等,可以引起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之间转化。 6.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基本概念?含水层:能够给出并透过相当数量地下水的地层。构成含水层的条件,一是地层中含有空隙且充满足够数量的地下水,二地下水能够在地层空隙中运移。隔水层:不能给出并透过地下水的地层,或地层给出与透过地下水的数量微不足道。 7.构成含水层的基本条件?具有容纳地下水的空隙条件。具有储存与聚集地下水的地质条件,如地形坡度、渗流通道、隔水层等。具有充足的补给水源。 8.含水层的类型?包气带水。上层滞水。饱和带水。潜水。承压水。 9.包气带水:潜水面以上且充分包气地带的地下水,水量小、含水层不饱和且直接与大气连通,包括土壤水、沼泽水、上层滞水、风化壳中季节水,主要补给源为地表径流、次之为潜水及沉积物夹带水,主要特征为易被污染、动态极不稳定,并且受控于气候条件且随季节变化大,雨季水量多、旱季水量少或干涸。 10.上层滞水:包气带中位于局部隔水层上的地下水,主要补给源为地表径流、次之为潜水及沉积物夹带水,随季节变化且易被污染。 11.潜水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潜水:第一隔水层之上且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12.承压水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承压水:位于相邻两个隔水层之间且承受一定压力的地下水【非重力水】,也称为自流水。 13.承压水的形成条件(含自流盆地、自流斜地)?一是构造盆地【自流盆地】;另一是单斜构造【自流斜地】。 14.地下水的运动特点?曲折、复杂的渗流通道。迟缓的流速。一般为紊流,很少出现层流。绝大多数为非稳定流运动,极少数为稳定流运动。天然条件下,一般均呈缓变流动,有时为非缓变流动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场区地层及水文地质条件 三、试验井的布置及施工 四、水文地质试验 五、结论与建议 附录: 1、井(孔)标高明细表 2、勘探试验生产井竣工图 3、勘探试验生产井大样图 4、抽水试验综合图 5、回灌试验综合图 6、水质分析成果表 7、取、回水井平面布置图

一、工程概况 本文勘测主要目的是: 1、解和掌握厂区地层、颗粒特性,含水层分布特点及地下水流向; 2、测试地下水温度; 3、分析场区内地下水质; 4、评价该场区能否满足该新建工程采用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所需的地下水取、回水 能力; 5、确立取、回水地段和地下水温度场间控距离; 6、推荐取、回水构筑物型式; 7、确定取、回水井的最佳布设方案(取、回水井数量和各水井间距离、位置等)。为新建工程采用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提供科学的水文地质依据: 本次勘察功罪执行的技术规范为: GB50027-200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B20296-99《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GB50366-2005《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DB21/1643-2008《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本次勘测工作于2012年5月15日至2012年5月25日完成外部工作。 二、自然地理、地址、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 (一)自然地理 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由于受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团控制,冬季漫长寒冷,春季多风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润凉爽。据气象台多年资料统计:气温多年平均为7.9℃,最高为35.7℃,最低为-30.5℃;降水量多年平均为

675mm,集中在6-9月份。 (二)场区地质、地貌 场区地形起伏较小,地貌上属于浑河冲积阶地。第四系地层覆盖厚度较大,主要为冲、洪积成因的粉质粘土和砂类土及碎石土等地层组成。 (三)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情况及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1、场地及周边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情况 该场地内拟建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勘察期间,在2#井的东侧80米处有1眼施工临时取水井,最大取水量为10m3/h。 据勘察规范要求(距项目500M以内)进行调查得知,距离本场地东侧边线约400米左右,最大取水量约为100m3/h。 2、地质条件 根据勘探资料,场区地层从上至下依次为: ○1耕土:杂色,主要由碎砖,石块及各种残土等组成,结构松散,厚度1.0m。○2粉质粘土:黄褐或灰黑色,主要由粘粒和粉粒组成,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呈星点状分布,局部混有粉细沙颗粒。摇振无反应,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高,厚度7.0m。 ○3粉土:灰色,灰黑色,灰褐色,含沙粒及少量有机质,刀切面略见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可见摇振反应,多与粉质粘土互层分布,湿,一般为中密状态,中压缩性。厚层1.5~3.0米。 ○4中粗砂:黄褐色、浅灰色、石英、长石质,含较多粘性土及少量砾石,局部相变为粗砂,稍湿,中密状态,该层厚度较薄,变化较大,分布不连续。层厚0.0~2.0米

Ⅰ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提纲

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提纲 报告应根据勘察任务要求,在详细阐述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进行水量、水质评价,作出科学的结论并重点论证水源开采后是否引起环境地质问题,对水源方案要进行经济技术对比。各勘察阶段内容有所不同,但一般情况下应包括下列 内容:一、序言(前言) 1.说明勘察工程的委托单位、工作范围、勘察阶段、需水量和水质要求、勘察工作依据的技术标准等。 2.说明地下水开采现状、污水排放和污染情况及以后水源开发利用规划。 3.叙述本区的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本次勘察需要解决的问题。 4.简述本次勘察过程,投入的主要工作量、设备及人员情况,所取得的成果及其质量评述。二、自然地理概况 1.地形、地貌:概述本区的地表形态,相对高差,各地貌单元的成因类型、分布特征、分布范围和基本特征。 2.水系、水文、简述勘察区的水系和主要河流名称、位置、发源地、汇水面积、河流形态及河床渗透、冻结情况,枯、洪水期的水位、流量变化情况,断流天数,洪水淹没范围,开发利用及水质污染情况等。说明最近水文站的地点和观测期限。 3.气象:简述勘察区的气候类型、所属气候区、降水量、蒸发量、气温等多年平均值和历年最高、最低值(列表)及土壤冻结深度等。

本章应着重说明上述因素与地下水的关系。 三、地质概况 1.地层:简述地层顺序,接触关系及出露情况、岩性、产状、岩层厚度、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 2.地质构造:简述勘察区主要构造类型、特征、分布及其与地下水赋存和运动的关系。 四、水文地质 1.叙述含水层(带)分布和埋藏规律、岩性、厚度、渗透性和富水性、各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及地表水体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 2.简述地下水类型及补给,迳流和排泄条件,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 3.简述地下水化学类型、物理性质、细菌含量、放射性元素及其变化规律。 4.在具有大量开采地下水历史的地区,应详细叙述地下水开采现状和污染情况,根据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和地下水开采调查资料,说明市政水源地、工业自备井和农业井开采量。说明地下水的补给和消耗情况,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分布范围,漏斗中心水位下降率和水质变化情况,以及所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查明其原因,分析其发展趋势,并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 五、水量评价 主要阐述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参数确定的依据,计算地下水的补给量、储存量,并按拟建水源地的开采方案和取水构筑物的形式计算允许开采量,论证其保证程度,预测其发展趋势。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01458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1991)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规范是固体矿产(金属、非金属、煤下同)矿区(或井田、矿段下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工作的基本准则,规定了勘探类型、勘探程度、工程量、勘探技术要求及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评价和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1.2 本规范适用于固体矿产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是制订勘探设计、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和报告编写、审查批准的依据。 2 引用标准 GB 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503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749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GB 8537 饮用天然矿泉水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1615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GBJ2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3 总则 3.1 勘探工作的基本任务 3.1.1 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床充水因素,预测矿坑涌水量。对矿床水资源综合利用进行评价,指出供水水源方向。 3.1.2 查明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露天采矿场岩体质量和边坡的稳定性,或井巷围岩的岩体质量和稳固性,预测可能发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3.1.3 评述矿区的地质环境质量,预测矿床开发可能引起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的建议。 3.2 勘查工作阶段划分及其工作程度要求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应与矿产地质勘查工作阶段相适应,分为普查,详查和勘探三个阶段。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区,勘查阶段可简化或合并。但提供矿山建设设计作依据的地质勘查报告,均应达到勘探阶段的要求。 普查阶段:结合矿产普查进行,对于已进行过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普查的地区,其资料可直接利用或只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调查,大致查明工作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 详查阶段:基本查明矿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为矿床初步技术经济评价、矿山总体建设规划和矿区勘探设计提供依据。 勘探阶段:详细查明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地质环境,为矿床的技术经济评及矿山建设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提供依据。 3.3 勘查范围宜包括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当水文地质单元面积过大时,应包括疏干排水可能影响的范围。 3.4 已确定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矿床,通过详查工作满足矿山总体建设规划需要,但矿区水文地质或工程地质条件直接影响矿山建设开发总体设计时,应超前进行水文地质或工程地质勘探。 3.5 水文地质或工程地质条件极复杂的矿区,如确需立项建设的矿山,而勘探阶段的工作程度又难于满足设计要求,应根据矿山建设设计的实际需要,针对主要问题进行专门性的水文地质或工程地质勘探。 3.6 矿区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是在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基础上,对矿区的地质环境作出评价。 3.7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应从社会的综合效益出发,既要研究保障矿山安全,连续生产,又要研究矿山排水的综合利用以及对附近水源地和地质环境的可能影响。

刍议水文地质勘察的内容及勘察技术

刍议水文地质勘察的内容及勘察技术 发表时间:2018-01-23T09:57:01.3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作者:张鑫[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各行各业在经济的推动下呈现非常好的发展趋势。 四川省煤田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72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各行各业在经济的推动下呈现非常好的发展趋势。我国的水文地质勘查所包含的内容还是十分的广泛,主要为对于地址的考察,物探,钻探以及一些重要的水文测试等。这些实验的主要目的就是分析和探究那些外在的因素会在对所建设的项目产生的阻碍和影响,还有就是对于地下水勘测需要注意的问题等。 关键字:水文地质勘察技术 1.前言 这篇文章将根据一提具体的案例来进行分析,我国的高寨沟水库建造这个工程的目的就是为了灌溉土地用的水库。该大坝所在的位置距离与余庆县约为13km。水库大坝的流域面积约为7平方千米,水库的总储存水量大约为240万平方米,而且在此基础上枢纽的建筑物有大坝,溢洪道等达到5级建筑。水库是按照45a洪水所设计,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50a一遇的洪水校核。该工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灌溉为主,该大坝的灌溉面积可以达到344hm2[2]。 2.工程分析 2.1水文概况 我国的高寨水库是位于余庆县构皮滩镇高寨村的村内水车河的上有地段,在这片区域的山脉高度甚至达到1256米,所以相关的科学家根据地图的绘制比例来进行测量计算,该流域的总面积约为7平方千米,河道的主要长度达到3.7千米,平均比降约为47%。 2.2气象概况 根据地域的划分可以看出,该水库所在的位置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较为明显,降水量也是十分的丰富。根据当地余庆村的相关科学工作者统计,这个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达到997毫米,而且常年的平均气温也保持在14摄氏度左右,实际的测量最高温度为36摄氏度,实际测得的最低温度为零下4摄氏度;在此基础地上这里的常年相对湿度也保持在80%左右变化,每年的平均日照时间为1120小时,而且多年不会出现霜冻等恶劣天气的发生,每年的最大风速也在9千米每秒,实际测得的风速为16千米每秒[4]。 3.大坝渗漏现状以及原因的分析 水库发生渗漏的主要原因为在水库的侧壁上有出现相关的裂缝切割,虽然其规模较小,但是虽这种情况的不断发生总会对整个水库造成严重的伤害,而且其中岩溶的分布高层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再高于水位的位置,水位的周边相对的比较的封闭而且在水库的两边山脉比较的雄浑,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了稳定泉点的高层会高出平均的水位高度,然后根据水库多年的存水状况来分析其发生书库渗漏的可能性。 4.主要的施工内容 这个工程的主要施工内容为大型水坝的整治工作,第一点做的就是上游水坝中进行干浆石护坡拆除,土方的填充,砂石垫层等工作,还有就是混凝土预制块护坡,在下游地段则需要进行土方填充,排水棱体整修以及下游的护理等。第二点包括,大坝的防渗漏措施,大坝坝体进行相关的劈裂填充,坝基底部灌浆而且灌浆进尺约为2688M;第三点就是,溢洪道的修改工程。c26钢筋洪凝土桥以及石方的开挖工作,c20混凝土的教主工作;第四点就是建造新型的水涵洞工程,隧道的开发和排水工程的建造;最后一点就是金属结构工程相关设备的安装和操作的步骤,最为主要安装的机器为直径为500的双向转动闸门和其关闭器的安装工作。 5.水文勘测的主要内容 水文勘测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点,地下水的类型和每个深度的水层中水质的不同情况和分布情况,在对水质进行勘测的时候最为主要的勘测内容就划分地下水的种类,含水层的不同以及这些水层的深度情况等内容,其他的一些信息可以根据我国国家水文地质表进行查阅。第二点就是可测地下水在静止状态下的变化情况;第三点就是对于地下水的水位变化情况和一些影响因素来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其周围的环境因素,温度,地形,水文和一些人为因素等条件;第四点,水文地质相关数据的勘测,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要对每种水文进行相应的勘测来获得其水文的参数,方便相关的地质工作人员对于水质的了解;第五点,分析和预测一些外在因素可能会对下下水造成那些不良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再给予相关的应对策来进行保护。 6.水文地质勘测的主要方法和技术手段 6.1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勘测测绘技术主要是应用于再对一项具体工程进行建设时的前提工作,也是初步的设计过程,测绘所需要的信息包括,在施工前期要对所施工当地的地下水的类型进行确定,地下水的分布位置,找到其地下水的边界和该地域的水循系统等。具体的是要根据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汇总,然后制定科学的比例尺在地质图纸上进行相关的测绘和记录。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当前常用的测量技术手段为遥感影像技术,该技术广泛的应用在测绘的过程当中,由于该技术的广泛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的将绘图的过程所需要的时间缩短,而且还提高其绘图的准确性以及质量也得到一定的保证[5]。需要我们注意的就是在测绘的过程当中,所选取的观测点一般情况下要定在地质地貌的边界线上以及地质灾害相对发生利率较高的位置。在对于水文勘测时,选取的测绘地点一般情况下都会在降水量较少的季节或者是年份来进行测量,因为降水量的多少会对地下水的含量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这些降水量较大的季节就需要对井、泉等地点进行多次反复的勘测,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地下水的准确变化情况和变化规律。 6.2物探技术 在水文地质勘测时候,物探技术相对于其他的技术是一项非常前沿的手段。这种技术的使用可以很容易的把岩溶发育段的具体情况准确的勘测出来并且能够很好的反映出来,而且对于含水层的具体也能有效的勘测,还有就是咸淡水的分布状况也快捷的勘测出来。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该技术都是和奇特的勘测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来使用,这样更好的对于地下水的勘测起到一定的针对性效果。物探勘测技术主要是运用到数字测井技术的使用,从而使得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实际使用时一般都会把物探技术和钻探技术进行结合,这样在最大程度上将水文地质的具体情况进行准确的表达出来。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勘探工作野外作业、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地质遥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海洋地质和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质实验测试等方面的安全要求以及职业健康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地质勘探(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除外)工作设计、生产和安全评价、管理。 本标准不适用于使用地质勘探技术手段和方法从事其延伸业的工作设计、生产和安全评价、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引用文件最新版本,以及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5)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2002) GB6722-2003爆破安全规程 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MH/T1010-2000航空物探飞行技术规范 GB6067-198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5972-1986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 GB50194-199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GB3787-1983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GB16424-1996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地质勘探exploration 是指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质灾害、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勘察、调查研究的活动。包括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地质遥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海洋地质和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质实验测试等。 3.2艰险地区areas with hard ships and dangers 是指海拔3000m以上或者其他无人居住,自然条件恶劣、生存条件差的地质工作区。 3.3野外作业open country work 是指在非城镇地区户外进行的地质勘探活动。 4总则 4.1地质勘探单位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逐步推广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 4.2地质勘探单位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建立、健全以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a)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岗位等安全生产责任制; b)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c)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d)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制度; e)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 f)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使用制度; g)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h)作业安全规程和各工种操作规程。 4.3地质勘探单位应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相应安全生

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技术的探讨

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技术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8-06-04T17:24:57.3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作者:严艳 [导读] 摘要:在我国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影响地下水的主要因素,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的探究对岩土工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在工程勘察中不加以关注水文地质,那么就无法准确的分析水文地质的参数,对工程质量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柳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广西柳州 545005 摘要:在我国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影响地下水的主要因素,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的探究对岩土工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在工程勘察中不加以关注水文地质,那么就无法准确的分析水文地质的参数,对工程质量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相关问题的探究,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将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质量所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是当前最为主要的任务。 关键词: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技术 引言 在工程勘察以及设计施工阶段,最为主要的问题便是水文地质,但是大多数情况下经常会被人们所忽略。众所周知,地下水是岩土体所形成的主要部分,对岩土体的工程特性有着重大的影响性,要想从根本上保证建筑物的耐久性以及稳定性,保证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有效发展,需加强对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并针对性的提出预防措施与建议。 1.水文地质对于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性 在工程地质勘察以及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很多方面都会受到水文地质条件的限制,地质勘察的目标往往是岩体,而岩体的力学参数必然会受到水文地质的影响,在施工的过程中经常能够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那样或者是这样的联系。地下水可以说是研究工程地质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属于水文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对于岩土的性质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会对建筑物的持久性以及耐用性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工程地质勘察及岩土工程施工中要对岩土周边水文地质情况进行严格勘察,一些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中往往忽略了对工程周边水文地质的勘察工作。工程的地质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水文地质的影响,由于岩土体内含地下水,其对于岩土体可以造成直接性的影响,且水文地质问题还影响着岩土层的稳定性。一些施工企业在工程的勘察过程中只对工程周边表面水水文地质进行勘察,并未对地下水水文地质进行勘察,这样的勘察工作并未达到要求,在建设工程施工中或施工结束之后,很可能由于地下水原因而引发一些危害。为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做好水文地质情况的勘察。 2.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所存在问题的危害 2.1地下水上升影响工程地质 在天然条件下,地下水水位会伴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情况下在雨季水位会不断上升。此外,在受到地质因素的影响下,潜水位的上升往往会有所影响,并且地质含水层的结构以及土岩层的性质、水文气象会对工程建筑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当然仍有部分人为因素会导致局部地区的地下水位不断上升。比如像施工、灌溉等,往往会造成非常大的危害。 2.2地下水位的下降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 如果处于旱季,降水量有所减少,地下水位会得到下降,但是在这期间仍然存在着诸多人为因素,比如像大量抽取地下水,加大水坝的建设等,这一系列的因素会导致地下水位得到下降,对岩土以及工程建筑造成影响,比如出现地面沉降、地裂现象,甚至会引发水资源枯竭,导致水质有所变化,对环境产生危害。 2.3地下水的变化对岩土的物理性质产生影响 在工程地质勘察期间,地下水无论是发生上升还是下降,都会导致岩土出现膨胀或者收缩变形。通常情况下,这种情况是不均匀的,并且是无规律可循的,会导致出现地裂等现象,对工程的质量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在工程建筑的地基之中,地下水位在发生变化之后,会对建筑物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如果地下水位在压缩层的范围内出现上升的现象,那么地基的土质便会出现软化的现象,强度则会有所降低,除此之外,地层在受到压缩之后,工程建筑极易引发沉降与变形。地下水位在压缩层内出现下降的现象,会导致地基岩土的重量得到增加,会导致地基基础出现沉降,导致工程建筑物产生破坏。 3.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评价 在以往的实践中,许多工程在进行基础设计与施工时,因为忽视地下水对岩层的作用而导致工程出现诸如基地下沉和家建筑物开裂等严重质量问题。因而,目前业界开始对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评价重视起来,并建立起了相对应的评价内容,水文地质评价的内容主要有:(1)对地下水的评价。主要包括对地下水目前所处在的自然状态、接下来的变化进行预测与分析,结合建筑物的基地条件进行危害评价,并设置预防措施。(2)对岩土层的评价。勘察的对象在于岩土层以及含水层上,主要需要观察其在地下水作用下的变化。再结合建筑物的修建要求及基地现状等条件,对可能会出现的危害及危害程度进行科学的预测。此外,埋在地下的钢筋也很容易因地下水的浸泡而被腐蚀,也要提出相对应的防治措施。(3)对地质富水性与渗透性的评价。对地质的评价指标包括富水性和渗透性两个重要指标。富含地下水和渗透性较高的岩层,如风化岩或软质岩石等会因为地下水的升降而出现变化,当建筑物的基地置于这样的软质岩石上时,往往会出现流砂,甚至管涌和潜蚀等危险。 4.解决水文地质相关问题的措施 4.1加强水文地质勘察对工程影响的认识 在工程地质勘察之中,水文地质问题影响到了工程质量,一般而言,水文地质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了地下水的类型、地下水发生上升以及下降现象、地下水含水层的分布等。在水文地质勘察报告之中,需要加强对水文地质勘察与工程两者之间联系的认识,并且在报告中要对其所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价,对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以及岩土层所形成的严重后果进行分析,从根本上引起工程施工方的重视,并且要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从根本上减少地下水对工程质量所产生的影响。 4.2加强对于地下水的调查工作 水文地质是工程地质勘察中最为核心的部分,而对于水文地质情况最重要的就是地下水勘察。基于对地下水勘察的关键性,工程地质勘察人员应将其看作工作的重点,做好地下水的勘察工作。在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时,应该充分考虑地基基础持力层的类型,同时做好、做

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编号:DZ2013-20 ******集中供热管网工程 ***-***东段过河热力管道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有限公司 2013年3月 ******集中供热管网工程 ***-***东段过河热力管道 勘察资质等级:乙级 资质证书编号:161136-ky 发证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编写:*** 审核:*** 审定:***

工程负责人:*** 技术总监:*** 总经理:*** 单位地址:****** 联系电话:******

目录 一.概述 (一).工程概况和勘察目的 (二).勘察工作概况 二.工程地质条件 (一).气象 (二).地形、地貌 (三).岩土地层结构及特征 (四).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及计算 (五).环境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六).地基承载力确定及变形参数 (七).不良地质作用与边坡稳定性评价三.地震 (一).历史地震 (二).发震背景 (三).地震效应 (四).土层等效剪切波速 四.场地与地基稳定性评价 (一).地质构造 (二).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 (三).场地和地基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五. 地基方案建议 (一).地基均匀性判定 (二).天然地基方案论证 六.结论及建议 附图表 1.勘探点平面图1幅 2.工程地质剖面图1幅 3.钻孔柱状图2幅 4.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1张 5.土工试验综合成果表2张

一、概述 (一)工程概况和勘察目的 1、工程概况 本拟建物位于************东段溢洪桥东,横跨河流。桥梁与河面高差约8m,因部分地段地形复杂,钻孔未能施工到位。详细情况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本场地位于太行山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丘陵地貌,分布着冲沟和河流,河流南北岸主要是河流冲积的河漫滩地层,边坡土质相对较好,线路与河流基本垂直。河流常年有水。 受*******有限公司委托,*********有限公司承担该工程段的详勘工作。钻孔测量、土工试验等均由我公司岩土工程公司完成,于2013年3月26日开始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2、拟建物特征 本次主要提供******集中供热管网工程***-***东段过河热力管道的岩土勘察工作,本工程段沿溢洪桥东侧跨河线状布置。 3、勘察目的 本工程是集选线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于一体的一次性详勘察工作,主要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以及《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94)等有关规范的相应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设计书

(7)开展渗水试验,求取青白江河床砂层的垂直入渗系数,确定开采条件下青白江的最大入渗能力; (9)预测水源地建成投产后对相邻水源地的影响程度;初步建立区域地下水资源信息系统,制定水源地开采井的布置方案。 1.2自然地理 青白江城市供水水源址区位于市青白江区西北部,地处新华夏系沉降带断陷东部、南靠平原与川中丘陵分界线的龙泉山脉断褶束,向阳镇家河坝附近,地理坐标围为北纬 30°54′18.55″~30°54′40.37″,东经104° 12′0.14″~104°12′32.32″,海拔451~480米;址区附近为农田和分布零散的少数居民住宅,没有涉及到任何行政区,勘察区主要流域是青白江及其北边的蒙阳河,蒙阳河是青白江的一条较大支流,另外还分布很多沟渠。址区地处陆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根据青白江区气象站气象资料,年平均气温 14.9~16.7 ℃,全年无霜期 273 ~ 279 天,年平均降水量为 925.4 毫米,降雨量可参照图1—1,年平均日照1239.1 小时,年度极端最高气温为37.3度,年度极端最低气温为-5.9度。勘察区的地表水文情况比较单一,只有一条青白江由西边流入最终从东南边汇入沱江,青白江平均河宽120 米、水深3.5米、比降2.5‰,过洪能力1300立方米/秒,特大洪水1600立方米/秒;其流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雨季江水要暴涨,发洪涝,旱季流量变小,多年平均流量54.56立方米/秒,在平原区还分布一些人工渠和小沟,渠水基本来自青白江。

图1—1 青白江多年降雨量(a)年际的变化曲线图 1.3勘察区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需求 青白江区加大对公路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培育、发展和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在铁路建设方面也很发达。因此,青白江供水水源址区交通便利,区公路网络纵横,全区已实现村村通公路、镇镇通水泥路,附近交通有主要的宝成铁路、国道川陕公路、108线、省道成绵高速等。供水水源区交通位置见图1—2。 工作区的产业包括: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青白江区是市重要的生态工业高地,近年来,在做大做强冶金建材制造业主导产业以及化工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还积极推动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壮大支柱产业,工业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已具备了发展高端产业、产业高端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科技实力;随着西部铁路物流中心的建设,青白江区的现代服务业优势已初步显现,目前市已将该区确定为现代物流商贸产业功能区,下一步将充分发挥现代物流业的引擎作用,高标准编制和完善发展规划,带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发展,不断完善主城区、乡镇和产业园区商业配套,积极推进商贸流通、电子商务、中介服务、旅游休闲、体育娱乐等服务业向高端化发展;大工业、大物流的发展对现代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青白江区提出了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目标,将坚持“生态化、科技化、精准化”不断推进现代农业走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来源:发布时间:2004-5-23 16:53:1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J27—88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 施行日期:1988年10月1日 关于发布《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的通知 计标[1988]43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通知,由冶金工业部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TJ27—78,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修订后的《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GBJ27—88为国家标准,自1988年10月1日起施行。原《供水文地质勘察规范》TJ27—78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冶金工业部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冶金工部武汉勘察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中国计划出版社负责。 国家计划委员会 1988年1月9日 修订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冶金工业部负责主编,具体由冶金工业部武汉勘察研究院会同有关勘察、科研和高等院校等10个单位组成修订组,对原《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TJ27—78进行修订而成的。 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针对原规范在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及生产中提出的新的要求,结合近年来有关科研所取得的新成果,列专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召开了3次全国性技术会议和多次书面征求意见。最后,由冶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9卓和5个附录。修订的主要内容有:关于勘察阶段的划分和要求;有关影像判释与填图的要求;有关填粒过滤器填粒规格的要求;关于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精度要求。并增补了报告书编写提纲,地层符号和图例符号3个附录的规定等。 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希望各单位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冶金工业部武汉勘察研究院《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国家标准管理组(武汉市青山区),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冶金工业部 1988年1月 主要符号 B——计算断面的宽度(m)、越流系数; E——地下水的蒸发量 F——含水层的面积、降水入渗面积(㎡); H——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 h——承压水含水层自顶板算起的压力水头高度,潜水含水层在抽水试验时的厚度、潜水含水层在降水前观测孔中的水位高度、水位恢复时的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 h——潜水含水层在自然情况下和抽水试验时的厚度平均值(m); ——潜水含水层在自然情况下的厚度H和抽水试验时的厚度h的平方差(㎡); I——地下水的水力坡度; K——渗透系数(m/d); 1——过滤器的长度(m); M——承压水含水层的厚度(m); mi——曲线拐点处的斜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