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1

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1

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1
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1

明清之际的科技翻译

明清之际耶稣会士科学译介研究

背景明末清初是基督教伴随着殖民势力向东方发展的高潮时期,同时也是东西文化开始猛烈碰撞的时期。明末清初也是中西科技进入较大规模的实质性接触和交往的新时期。在此期间,从利玛窦1582年抵达澳门开始,到1687年法国五位“国王的数学家”抵华为标志的耶稣会士入华传教新阶段,直至“最后的耶稣会士”钱德明在1793年去世的两个多世纪中,随着一批又一批耶稣会传教士来到中国,中国与西方之间的文化科技交流进行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一方面,为了传教的需要,他们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中国,使中国知识界对“西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书信往来和翻译中国典籍等方式,把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介绍给欧洲,使欧洲出现了“中国热”,也加深了西方世界对中国的了解。

过程:第一阶段在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活动中,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那时候传教士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当时主要以天主教耶稣会为主的传教士们,在试图将天主教传入中国的同时,也引入了西方的人文哲学和科学技术思想,翻译了大量的西方学术相关书籍。但在从事西方科技知识翻译的过程中,他们之中的不少人也积极通过翻译将中国文化科学与社会习俗等国情介绍到西方世界去,这就是“中学西传”。就这样,西方传教士来华的目的是传播西方文化与科技,但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又成为中国文化与科技的受熏陶者和接受者,进而又成为向欧洲译介中华文化与科技的传播者。

第二阶段1601年利玛窦进入北京,标志着明末清初来华耶稣会士传教活动进入一个重要转折点。利玛窦为了实现传教意图继续发扬光大他在前期探索和完善的适应性传教路线,一方面研究中国儒学典籍以适应中国社会,另一方面以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作为敲门砖,为此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完成了不少西方科技著作的译述,其代表作就是与徐光启合作完成的《几何原本》。

第三阶段 1687年,五名法国耶稣会士来华,标志者明末清初耶稣会在华传教的二百余年这段历史进入了一个重要转折点或者分水岭。从1687年至1724年基督教在中国被禁的这段时间里,法国耶稣会士不但在这一时期在中西文化科技交流中独步天下,而且也促成法国成为欧洲汉学研究的重镇。还有另外一个重要意义就是,1687年前来华的传教士呢,对汉学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为了传教出发而对儒家经典的注解,而1687年后大规模来华的法国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则扩大到了其他许多领域,包括历史、民俗、文学、科技、动植物学等等,其广度和深度显然不是此前的来华传教士所能企及的。

“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出现的原因(只要读科技实现需要的原因即可)。就世界背景而言,到了明末清初,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重要转折时期,欧洲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催生了其对原材料的迫切需求,进而引起了西欧各国对海外商机的探寻,而地理大发现之后激发起来的欧洲人探索新航路热潮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前往中国。就国内背景而言,从晚明时代开始,中国传统封建社会高度成熟,并开始起步由传统的封建社会向新的近代社会转型,尤其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使历史发展呈现出新的情形,晚明的经济、社会、政治、习俗及思想文化都出现了新变化。

从科技的现实需要来说,在中国历史上,晚明较之过去的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更加感觉到科学技术的迫切性。农耕、务工、通商、治水、备边、制历、踏勘等,无一不在等待科学技术为之服务,满足其发展的需要。就朝廷的态度来说,统治者对传教士采取了用其所长态度,因为中国的最高统治者皇帝和皇室对待西方科学技术有着实际的需求,而利用科学的目的则是统治者为了实施更好的统治。

国外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1.利玛窦:意大利人。万历十一年(1582)来华。代表作品:《几何原本》六卷,

《乾坤体义》二卷,《浑盖通宪图说》二卷,《圜容较义》一卷,《同文指算》十一卷,《万国舆图》一卷,《测量法义》一卷等.

2.艾儒略:意大利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来华。代表作品:《西学凡》一

卷,《几何要法》一卷,《职方外纪》六卷。

3.汤若望:日尔曼人。天启二年(1622)来华。代表作品:《浑天仪说》五卷,《古今交食考》一卷,《西洋测日历》一卷,《学历小辩》一卷,《远镜说》一卷,《历法西传》一卷,《西洋新法历书》五种二十六卷。

4.南怀仁:比利时人。顺治十六年(1659)来华。代表作品:《新制灵台仪象

志》十六卷,《测验纪略》二卷,《历法不得已辩》一卷,《坤舆图说》二卷,《仪象图》二卷。

国内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第三小组详细介绍过人物了,这里不详细介绍)

1.徐光启:上海人。代表作品:《崇祯新法历书》一百二十六卷,《几何原本》六卷,《测量法义》一卷,《勾股义》一卷,《简平仪说》一卷,《测量异同》一卷。

2.李之藻:仁和(杭州)人。代表作品:《新法历书》一百卷,《浑盖通宪图说》二卷,《圜容较义》一卷,《天学初函》十九种五十二卷。

3.杨廷筠,仁和(杭州)人。代表作品:《西学凡》序、《职方外纪》

耶稣会士译著的翻译特色

1.中西合璧,西述中译:表现为西方传教士亲自执笔著述;西士口授, 而华人笔之;西士起稿而华人润色之

2.顺达通畅,达意为主

徐光启重视西学文献中有利于“经世致用”的思想内容,而不是它们的表现形式和文辞,简言之,“达意”而已.

3.入乡随俗,会通超胜:利玛寇在《天主实义》里,他引用大量的儒家元典, 试图证明“天主”和儒家的“老天爷”是同一个人,只是名字不同而已。

4.风格多样,不乏佳作:徐光启译的《几何原本》被梁启超誉为“字字精金美玉,为千古不朽之作”。

科技外文文献译文

流动的:一个快速的,多平台的开放源码的同步化多媒体整合语言唱机Dick C.A. Bulterman, Jack Jansen, Kleanthis Kleanthous, Kees Blom and Daniel Benden CWI: Centrum voor Wiskunde en Informatica Kruislaan 413 1098 SJ Amsterdam, The Netherlands +31 20 592 43 00 Dick.Bulterman@cwi.nl 摘要: 本文概述了一个出现在早期的流动性的同步化多媒体唱机。不同于其它同步化的实现,早期的播放器是一个可重组的同步化引擎,可以定制作为一个实验媒体播放器的核心。同步化唱机是一个引用了同步化多媒体引擎并可以集成在一个广泛的媒体播放器的项目。本文是以我们要创造一个新的同步化引擎为动机的综述开始的。然后论述的是早期媒体播放器的核心架构(包括可扩展性,播放器自定义的集成装置)。我们以一个关于我们在windows,Mac,Linux版本应用于台式机以及PDA设备上实施流动性例子的体验的讨论结束。 类别和主题描述符: H.5.2 多媒体的信息系统。 H.5.4 超级文本/超级媒体。 一般词汇: 试验,性能,验证。 关键词: 同步化多媒体整合语言,唱机,公开源代码,演示。 1.动机: 早期公开的同步化媒体播放器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公开源代码的同步化 2.0播放器,它以研究团体的意图被使用(在我们的研究团体内外)目的是为了研究项目的团体在需要源代码的时候可以访问生产特性的同步化播放器的网站。它也被用作一个独立的不需要专有的媒体格式的同步化播放器使用,播放器支持一系列同步化2.0配置文件(包括台式机和移动的配置)可以被分配利用在Linux,Macintosh,windows系统的台式机,PDA设备和掌上电脑。 同时现存的几个同步化播放器,包括网络视频播放软件,IE浏览器,小型同步化播放器, GRiNS ,X- GRiNS ,以及各种各样专有移动设备,我们发展流动性唱机有三个原因: 准许制作数字以及个人或者课堂使用中的的全部硬拷贝即时没有提供拷贝权限或者商业性的利益分摊,而且在第一页有这种拷贝的注意事项。服务器上有关于复制以及翻版的分发列表的通知。需要事先明确具体的许可权以及费用。 'MM’04, October 10-16, 2004, New Y ork, New Y ork, USA. Copyright 2004 ACM 1-58113-893-8/04/0010...$5.00. 现有的同步化播放器没有提供一个完整同步化2.0播放器的正确实现。早期的播放器所有的同步化工具,是以同步化2.0语言的属性为基础加上扩展功能能够支持高级的动画以及规范可移动设备以3GPP/PSS-6同步化使用. 所有的同步化播放器都是针对商业SMIL表达专有媒介。早期的播发器使用开源的媒体解码器和开源的网络传输协议,以便播放器可以轻松定制广泛的使用范围的研究计划。 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鼓励发展类似的多媒体研究输出的平台,,我们期望的是一个标准的基线播放器的供给,其他研究人员和开发机构可以集中精力到基线播放器的集成扩展(从新媒体的解码器或新的网络控制算法任何一个中)。这些扩展可以在其它的平台上被共享。 在2004年中期,与螺旋形客户机对照,同时移动到一个GPL核心,早期的播放器支持一个广阔的范围的同步化应用指标构架,它提供了一个准确实现的更完整的同步化语言,它在低资源配置下提供了更好的性能,提供了更多可扩展的媒体播放器架构。它也提供了一个包含所有媒体解码作为部分开放的客户基础。

(技术规范标准)科技术语翻译的规范与统一

科技术语翻译的规范与统一 作者:古龙 2009-07-04 一、引言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新理论、新概念、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不断产生,这样新的术语也不断涌现,并且,其产生和传播速度之快、渠道之多、数量之大前所未有。什么是术语?列福而马茨基在1965年《语言学引论》中给术语的定义是:“术语是专业的、其意义受限制的词,这些词作为对概念的准确表示与事物的称名趋于单义。”另一位学者盖德认为:“术语是充当定义功能并以严格的系统性、单义性、在该科学范围或者知识领域内无同义词为特点的词汇。”通俗的说术语就是描述某一个学科系统知识的关键词。因此前苏联科学家索伯列夫说:“翻译技术著作的基础是专门术语。”我们在阅读一些科技文献时,有时会碰到一些难以理解的术语,是因为这些术语有若干个翻译让我们不知所云。比如“Compact Disk”就有“镭射碟”,“镭射唱片”,“激光碟”,“激光盘”,“光盘”等翻译。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语言文字的规范和统一,主张“书同文,车同轨”。孔子日:“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可见对于科技术语,只是“书同文”还不够,还要“物同名”。语言文字一样,在交流中表达同一事物的名称不一样,一物多名,仍难以交流。因此,科技术语的规范与统一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二、产生术语翻译差异的主要原因 产生术语翻译的原因很多,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这里我们从三个方面讨论。 1.译者间缺乏交流或缺乏专业知识 不管是科技专家还是翻译专家,如果在翻译和定名时各自为战,这样就很容易造成科技术语翻译的混乱现象。很多术语出现多种翻译就是由于学科间、行业间、专家个人间各自翻译、定名未经协调统一造成的。比如Internet刚出现不久就有“国际互连网”、“互连网”,“全球互连网”、“交互网”、“因特网”、“国际电脑网络”等多个翻译。译者在翻译有关术语时,一定要懂得相关的专业知识,否则会造成误译。有些术语在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含义。比如Cell,在生物专业是“细胞”;电气专业“电池”;电子行业“元件”;机械行业“容器”;通讯行业“手机”;统计力学专业“相格”等。2.科技知识的快速翻新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化时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每时每刻都产生大量的科技术语。而且他们越来越多地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去。据说,近2O年新产生的术语是有史以来所有术语的2O倍。面对如此庞大的术语数量以及新生的科学分支,我们不可能一开始对每一个新产生的术语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在术语产生初期会出现几种不同的译

计算机专业外文文献及翻译

微软Visual Studio 1微软Visual Studio Visual Studio 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开发环境,Visual Studio可以用来创建Windows平台下的Windows应用程序和网络应用程序,也可以用来创建网络服务、智能设备应用程序和Office 插件。Visual Studio是一个来自微软的集成开发环境IDE,它可以用来开发由微软视窗,视窗手机,Windows CE、.NET框架、.NET精简框架和微软的Silverlight支持的控制台和图形用户界面的应用程序以及Windows窗体应用程序,网站,Web应用程序和网络服务中的本地代码连同托管代码。 Visual Studio包含一个由智能感知和代码重构支持的代码编辑器。集成的调试工作既作为一个源代码级调试器又可以作为一台机器级调试器。其他内置工具包括一个窗体设计的GUI应用程序,网页设计师,类设计师,数据库架构设计师。它有几乎各个层面的插件增强功能,包括增加对支持源代码控制系统(如Subversion和Visual SourceSafe)并添加新的工具集设计和可视化编辑器,如特定于域的语言或用于其他方面的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工具(例如Team Foundation Server的客户端:团队资源管理器)。 Visual Studio支持不同的编程语言的服务方式的语言,它允许代码编辑器和调试器(在不同程度上)支持几乎所有的编程语言,提供了一个语言特定服务的存在。内置的语言中包括C/C + +中(通过Visual C++),https://www.wendangku.net/doc/7b7581165.html,(通过Visua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b7581165.html,),C#中(通过Visual C#)和F#(作为Visual Studio 2010),为支持其他语言,如M,Python,和Ruby等,可通过安装单独的语言服务。它也支持的 XML/XSLT,HTML/XHTML ,JavaScript和CSS.为特定用户提供服务的Visual Studio也是存在的:微软Visual Basic,Visual J#、Visual C#和Visual C++。 微软提供了“直通车”的Visual Studio 2010组件的Visual Basic和Visual C#和Visual C + +,和Visual Web Developer版本,不需任何费用。Visual Studio 2010、2008年和2005专业版,以及Visual Studio 2005的特定语言版本(Visual Basic、C++、C#、J#),通过微软的下载DreamSpark计划,对学生免费。 2架构 Visual Studio不支持任何编程语言,解决方案或工具本质。相反,它允许插入各种功能。特定的功能是作为一个VS压缩包的代码。安装时,这个功能可以从服务器得到。IDE提供三项服务:SVsSolution,它提供了能够列举的项目和解决方案; SVsUIShell,它提供了窗口和用户界面功能(包括标签,工具栏和工具窗口)和SVsShell,它处理VS压缩包的注册。此外,IDE还可以负责协调和服务之间实现通信。所有的编辑器,设计器,项目类型和其他工具都是VS压缩包存在。Visual Studio 使用COM访问VSPackage。在Visual Studio SDK中还包括了管理软件包框架(MPF),这是一套管理的允许在写的CLI兼容的语言的任何围绕COM的接口。然而,MPF并不提供所有的Visual Studio COM 功能。

论文翻译网站

开题报告、文献检索账号、文献综述、外文翻译、抄袭检测软件、论文目录,都在这了都在这了,有备无患,拿去吧!!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论文反抄袭软件、论文目录,就差论文正文了,其他都全了!!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⑵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五)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科技英语中专业术语的翻译

科技英语中专业术语的 翻译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科技英语中专业术语的翻译 1.意译:根据科技术语的含义,将其翻译成汉语里和它完全对等的名词就叫意译。对单个词语来说,意译也就是直译。意译法是最常用的翻译方法,它能使读者直接了解术语的含义。例子如下: ①firewall ........ :防火墙 ②data mining .......... :数据挖掘 ③automatic program control ....................... :自动程序控制 2.形译:英语中有些科技术语的前半部分是表示该术语形象的字母或单词,翻译成汉语时可把这一部分翻译成表示具体形象的词,或保留原来的字母,这就叫形译。例子如下: I .-.bar ... 工字钢、工字条;O .-.ring .... 环形圈;twist .....-.drill .....麻花钻;X .-.Ray ...X 光;α.-.brass ..... α黄铜[1] 3.音译:根据英语发音翻译成汉语里相应的词。科技英语中某些有专业名词构成的术语、单位名称、新型材料的名称等,在翻译时都可采用音译法。例子如下: gene .... 基因;quark ..... 夸克;Pentium ....... 奔腾 celluloid ......... 赛璐璐;nylon ..... 尼龙 Hertz .....(Hz )赫兹(频率单位);lumen .....流明(光通量单位) 4.缩写词:英语首字母缩写词在科技新词中占很大比重,这类词如果译成汉语,就显得拖沓冗长,因此很多情况下干脆不翻译。例子如下: CPU ...:.C .entral Processing Unit ....................(中央处理器) ASCII .....:.American S .........tandard ....... C .ode ... for ... I .nformation .......... I .nterchange .......... (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 ATM ...:.A .synchronous ........... T .ransfer ....... M .ode ... (异步传输方式) 一些国际组织的缩写也常采用这种办法。例子如下: WTO ...(国际贸易组织);UNESCO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WHO ...(世界卫生组织);IOC ... (国际奥委会)

小议科技英语翻译技巧

小议科技英语翻译技巧 科技文体崇尚严谨周密,概念准确,逻辑性强,行文简练,重点突出,句式严整,少有变化,常用前置性陈述,即在句中将主要信息尽量前置,通过主语传递主要信息。科技文章文体的特点是:清晰、准确、精练、严密。那末,科技文章的语言结构特色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这是进行英汉科技翻译时需要探讨的问题。现分述如下: 一、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 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Nominalization)是科技英语的特点之一。因为科技文体要求行文简洁、表达客观、内容确切、信息量大、强调存在的事实。而非某一行为。 Archimedes first discovered the principle of displacement of water by solid bodies. 阿基米德最先发展固体排水的原理。 句中of displacement of water by solid bodies 系名词化结构,一方面简化了同位语从句,另一方强调displacement 这一事实。 The rotation of the earth on its own axis causes the change from day to night. 地球绕轴自转,引起昼夜的变化。 名词化结构the rotation of the earth on its own axis 使复合句简化成简单句,而且使表达的概念更加确切严密。 If you use firebricks round the walls of the boiler, the heat loss, can be considerably reduced. 炉壁采用耐火砖可大大降低热耗。 科技英语所表述的是客观规律,因之要尽量避免使用第一、二人称;此外,要使主要的信息置于句首。 Television is th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images of moving objects by radio waves. 电视通过无线电波发射和接受活动物体的图象。 名词化结构th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images of moving objects by radio waves 强调客观事实,而"谓语动词则着重其发射和接受的能力。 二、广泛使用被动语句 根据英国利兹大学John Swales 的统计,科技英语中的谓语至少三分之一是被动态。这是因为科技文章侧重叙事推理,强调客观准确。第一、二人称使用过多,会造成主观臆断的印象。因此尽量使用第三人称叙述,采用被动语态,例如: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the working temperature of the machine.应当注意机器的工作温度。而很少说:You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working temperature of the machine .你们必须注意机器的工作温度。此外,如前所述,科技文章将主要信息前置,放在主语部份。这也是广泛使用被动态的主要原因。试观察并比较下列两段短文的主语。 We can store electrical energy in two metal plates separated by an insulating medium. We call such a device a capacitor, or a condenser, and its ability to store electrical energy capacitance .It is measured in farads. 电能可储存在由一绝缘介质隔开的两块金属极板内。这样的装置称之为电容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设计论文外文翻译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外文翻译(附外文原文) 系 ( 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课题名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专业(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

7.1 Enter ActionMappings The Model 2 architecture (see chapter 1) encourages us to use servlets and Java- Server Pages in the same application. Under Model 2, we start by calling a servlet. The servlet handles the business logic and directs control to the appropriate page to complete the response. The web application deployment descriptor (web.xml) lets us map a URL pattern to a servlet. This can be a general pattern, like *.do, or a specific path, like saveRecord.do. Some applications implement Model 2 by mapping a servlet to each business operation. This approach works, but many applications involve dozens or hundreds of business operations. Since servlets are multithreaded, instantiating so manyservlets is not the best use of server resources. Servlets are designed to handle any number of parallel requests. There is no performance benefit in simply creating more and more servlets. The servlet’s primary job is to interact with the container and HTTP. Handling a business operation is something that a servlet could delegate to another component. Struts does this by having the ActionServlet delegate the business operation to an object. Using a servlet to receive a request and route it to a handler is known as the Front Controller pattern [Go3]. Of course, simply delegating the business operation to another component does not solve the problem of mapping URIs [W3C, URI] to business operations. Our only way of communicating with a web browser is through HTTP requests and URIs. Arranging for a URI to trigger a business operation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developing a web application. Meanwhile, in practice many business operations are handled in similar ways. Since Java is multithreaded, we could get better use of our server resources if we could use the same Action object to handle similar operations. But for this to work, we might need to pass the object a set of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to use with each operation. So what’s the bottom line? To implement Model 2 in an efficient and flexible way, we need to: Enter ActionMappings 195

科技英语翻译的注意事项

科技英语翻译的注意事项(2008-04-22 22:03:31) 标签:文化分类:学习小记一、科技术语的汉译 术语是表示某一专门概念的词语,科技术语就是在科技方面表示某一专门概念的词语。因此翻译时要十分注意,不能疏忽。英语科技术语的特点是词义繁多,专业性强,翻译时必须根据专业内容谨慎处理,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如有的人把“the newly developed picture tub”(最新研制成功的显象管)错译为“新近被发展了画面管”;又有人把“a unique instant-picture system”(独特的瞬时显象装置)错译为“独快的图象系统”等等。再以“cassette”这个术语为例,它除了其他方面的意思之外,在录音磁带方面也还有两个意思:一为“装填式磁带盒”,一为“盒式磁带”。究竟应译为那个意思,要从上下文的具体意思去分析判断。如进口的收录两用机的使用说明书上有“checking the的cassette”和“to insert casstte”两个小标题,究竟应当怎么译呢?看来分别将其的译为“检查盒式磁带”和“装上盒式磁带”,要比分别译为“检查磁带盒”和“装上磁带盒”更好一些。 二、科技英语中倍数增减(包括比较)的汉译 科技英语中倍数增减句型究竟应当如何汉译,在我国翻译界中一直存在着争论,国内出版的一些语法书和工具书所持看法也不尽一致,这就影响了对这种句型的正确翻译。这个问题比较重要,数据上的一倍之差往往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倍数增减这个问题,在科技英语中又是经常会遇到的。因此,其译法很有必要加以统一。以下是本人对这个问题的肤浅看法: 1、倍数增加的译法 英语中说“增加了多少倍”,都是连基数也包括在内的,是表示增加后的结果;而在汉语里所谓“增加了多少倍”,则只表示纯粹增加的数量。所以英语里凡表示倍数增加的句型,汉译时都可译成“是……的几倍”,或“比……增加(n-1)倍”。为了便于查阅,现将英语中表示倍数增加的一些表达法及其译法归纳如下: 例如: a The production of various stereo recorders has been increeased four times as against 1977.(各种立体声录音机的产量比1977年增加了三倍。) b The output of colour television receivers increased by a factor of 3 last year.(去年彩色电视接收机的产量增加了二倍。) 应当指出,有些书认为by后面的倍数是净增加的倍数,汉译时应译为“净增加多少倍的”,而不该减一倍。本人认为这种译法未必妥当,因为“by n times”的意思是“用n 数乘”。如15 increased by 5 times是15×5 = 75之意,75与15相比显然是增加了四

计算机专业外文翻译

专业外文翻译 题目JSP Technology Conspectus and Specialties 系(院)计算机系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讲师 二〇一三年五月十六日

JSP Technology Conspectus and Specialties The JSP (Java Server Pages) technology is used by the Sun micro-system issued by the company to develop dynamic Web application technology. With its easy, cross-platform, in many dynamic Web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languages, in a short span of a few years, has formed a complete set of standards, and widely used in electronic commerce, etc. In China, the JSP now also got more extensive attention; get a good development, more and more dynamic website to JSP technology. The related technologies of JSP are briefly introduced. The JSP a simple technology can quickly and with the method of generating Web pages. Use the JSP technology Web page can be easily display dynamic content. The JSP technology are designed to make the construction based on Web applications easier and efficient, and these applications and various Web server, application server, the browser and development tools work together. The JSP technology isn't the only dynamic web technology, also not the first one, in the JSP technology existed before the emergence of several excellent dynamic web technologies, such as CGI, ASP, etc.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se technologies under dynamic web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JSP. Technical JSP the development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 history In web brief history, from a world wide web that most of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static on stock transactions evolution to acquisition of an operation and infrastructure. In a variety of applications, may be used for based on Web client, look no restrictions. Based on the browser client applications than traditional based on client/server applications has several advantages. These benefits include almost no limit client access and extremely simplified application deployment and management (to update an application, management personnel only need to change the program on a server, not thousands of installation in client applications). So, the software industry is rapidly to build on the client browser multilayer application. The rapid growth of exquisite based Web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development of

科技文献翻译电子档答案

科技文献翻译电子档答案

科技文献翻译考试试题 1.大型飞机自动化装配技术 摘要:本文简述了大型飞机及其结构特点,通过比较人与机器两种装配系统的特性,分析装配自动化水平与装配成本等诸多因素的关系曲线,指出了自动化装配技术在保证大型飞机长寿命、高效率、低成本研制和生产等方面的意义;对外国大型飞机的装配自动化发展状况进行了综述,简要分析了国外发展的几种主要自动化装配系统,总结了国外大型飞机的自动化装配水平;对西方国家在大型飞机自动化装配中采用的先进的装配理念和方法,如决定性装配方法等进行了概述。最后针对国内自动化装配水平低的现状和大型飞机研制和生产的需求,提出了发展模块化结构的自动化装配系统、贯彻并行工程理念实现面向制造和面向装配的设计等发展建议。 关键词:自动化装配;大型飞机;长寿命;柔性装配;模块化;决定性装配 1. Automatic Assembly Technology for Large Aircraft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at the large

assembly system, carrying out the means of concurrent engineering and realizing the designs for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 Key words: automatic assembly; large aircraft; long life; flexible assembly; modularization; determinant assembly 2.基于SAT的快速电路时延计算 摘要:针对现有的基于时间展开电路求解时延算法在电路规模较大或者时延模型精度较高时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子电路抽取的电路时延计算方法。基于展开电路,通过分析输出端约束找到相关的输出端,利用回溯抽取与这些输出端相关的逻辑锥子电路,并在子电路而不是在展开电路上进行求解。由于抽取的子电路的规模远小于展开电路的规模,加速r求解过程;同时提出了抽象电路的概念,并分析了抽取子电路的同构特性。通过在抽象电路上进行预处理得到学习子句,从而可以利用学习子句加速每一次的SAT求解过程。在ISCA85和ISCA89电路上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文中方法使得电路时延的求解效率平均提高了约8倍。

科技英语中专业术语的翻译

科技英语中专业术语的翻译 1. 意译:根据科技术语的含义,将其翻译成汉语里和它完全对等的名词就叫意译。对单个词语来说,意译也就是直译。意译法是最常用的翻译方法,它能使读者直接了解术语的含义。例子如下:①firewall防火墙 ②data mining数据挖掘 ③automatic program control:自动程序控制 2. 音译:根据英语的发音翻译成汉语里相应的词。科技英语中某些由专有名词构成的术语、单位名称、新型材料的名称等,在翻译时都可采用音译法。例子如下: ●gene基因;quark夸克;Pentium奔腾 ●celluloid赛璐珞;nylon尼龙 ●Hertz(Hz)赫兹(频率单位);lumen流明(光通量单位) 3. 形译:英语中有些科技术语的前半部分是表示该术语形象的字母或单词,翻译时汉语时可把这一部分翻译成表示具体形象的词,或保留原来的字母,这就叫行译。例子如下: I-bar工字钢、工字条;O-ring环形圈;twist-drill麻花钻;X-ray X光;α-brass α黄铜[1] 4.缩写词:英语首字母缩写词在科技新词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类词如翻译成汉语,就显得拖沓冗长,因此很多情况下干脆不翻译。例子如下: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 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 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传输模式) 一些国际组织的缩写也常采用这种方法。例子如下:

WTO(世界贸易组织);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WHO(世界卫生组织);IOC (国际奥委会) 注[1]:指含锌量≤35%的铜锌合金。

科技英语翻译的原则_方法及技巧.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里已经表达出来的事物用另一种语言准确流畅地进行重新表达的过程。与其他题材的文章相比,科技专业文章在内容、表达形式和风格上有很大的差别,具有科技性强、专业性强、逻辑严密、表达要求简练的特点,在翻译上力求准确全面、严谨明确和通顺简练。 1科技英语翻译遵循的基本原则 从科技文章的特点来看,大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述说事理、逻辑性强、结构严密、术语繁多,语言严谨、数据精确。这就要求译文必须概念清楚、条理分明、逻辑正确、数据无误,尤其对定义、定律、公式、图表、结论等更应特别注意。科技英语作为特殊英语的一个分支,在词汇构成、遣词造句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其语法结构不十分严密、语言习惯和汉语也有不少差别、词汇量大、词语繁多,因此科技英语翻译起来比较困难。另外,科技文章比较重视叙事逻辑上的连贯及表达上的明晰与畅达; 避免行文晦涩,避免表露个人感情,避免论证上的主观随意性。因此,科技英语翻译力求少用或不用描述性形容词以及具有抒情作用的副词、感叹词及疑问词,而是大量使用科技词汇、专业技术用语,译者应尊重客观事实,不能随意改动数据、回避不易翻译的文字,更不能加进自己的主观想象,进行自由翻译。 我国著名翻译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三准则一直为不少翻译工作者所接受。 “信”指的是译文要忠实于原文,“达”是指译文的通顺达意,“雅”指的是译文的用词修辞。三准则体现了译文和原文信息等值这一基本要领。 “信、达、雅”的翻译准则对各种英语文体的翻译实践都具有指导意义,是衡量一篇译文好坏的标准,也同样适用于科技文献的翻译。由于科技文章特有的文体特征,与其他类文章相比,其“达”和“雅”的内涵不同,它要求在准确传达信息的基础上,使译文更加简洁明快,流畅通顺。2科技英语翻译的基本方法

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论文(C++)外文文献中英文翻译(Object)[1]

外文资料 Object landscapes and lifetimes Technically, OOP is just about abstract data typing, inheritance, and polymorphism, but other issues can be at least as important. The remainder of this section will cover these issue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s the way objects are created and destroyed. Where is the data for an object and how is the lifetime of the object controlled? There are different philosophies at work here. C++ takes the approach that control of efficiency is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so it gives the programmer a choice. For maximum run-time speed, the storage and lifetime can be determined while the program is being written, by placing the objects on the stack (these are sometimes called automatic or scoped variables) or in the static storage area. This places a priority on the speed of storage allocation and release, and control of these can be very valuable in some situations. However, you sacrifice flexibility because you must know the exact quantity, lifetime, and type of objects while you're writing the program. If you are trying to solve a more general problem such as computer-aided design, warehouse management, or air-traffic control, this is too restrictive. The second approach is to create objects dynamically in a pool of memory called the heap. In this approach, you don't know until run-time how many objects you need, what their lifetime is, or what their exact type is. Those are determined at the spur of the moment while the program is running. If you need a new object, you simply make it on the heap at the point that you need it. Because the storage is managed dynamically, at run-time, the amount of time required to allocate storage on the heap i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e time to create storage on the stack. (Creating storage on the stack is often a single assembly instruction to move the stack pointer down, and another to move it back up.) The dynamic approach makes the generally logical assumption that objects tend to be complicated, so the extra overhead of finding storage and releasing that storage will not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creation of an object. In addition, the greater flexibility is essential to solve the general

英文科技文献及翻译

外文翻译 DC GENENRATORS 1. INTRODUCTION For all practical purposes, the direct-current generator is only used for special applications and local dc power generation. This limitation is due to the commutator required to rectify the internal generated ac voltage, thereby making largescale dc power generators not feasible. Consequently, all electrical energy produced commercially is generated and distributed in the form of three-phase ac power. The use of solid state converters nowadays makes conversion to dc economical. However, th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dc generators are still important, because most concepts can be applied to all other machines. 2. FIELD WINDING CONNECTIONS The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ushes and field winding for a four-pole machine is as shown in Fig.1. The four brushes ride on the commutator. The positive brusher are connected to terminal A1 while the negative brushes are connected to terminal A2 of the machine. As indicated in the sketch, the brushes are positioned approximately midway under the poles. They make contact with coils that have little or no EMF induced in them, since their sides are situated between poles. Figure 1 Sketch of four-pole dc matchine The four excitation or field poles are usually joined in series and their ends brought out to terminals marked F1 and F2. They are connected such that they produce north and south poles alternately. The type of dc generator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the field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