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平泉地质地貌野外实习 Microsoft Word 文档

平泉地质地貌野外实习 Microsoft Word 文档

平泉地质地貌野外实习 Microsoft Word 文档
平泉地质地貌野外实习 Microsoft Word 文档

平泉地质地貌实习指导书2013年5月7日

一、实习区概况

平泉位于承德市东部,地处河北、内蒙、辽宁三省交接处,属河北省东北部燕山脉末端,位于滦河水系瀑河流域盆地区。区域面积约200平方千米。

平泉山川形式和走向受地质构造和地表出露岩石物理性质的控制,古老的变质岩地区地貌低矮平缓。海拔600-700米,形成了县城西部的低山地貌,山顶开阔,斜坡平缓;中生代火山岩分布区地貌斜坡中等,海拔700-800米,形成了贯穿本区中部的NNE走向的垄岩地貌;元古代及古生代沉积岩分布区,山峰直立,斜坡陡峭,海拔都在850以上,形成了本区东南部和西南部的中山地貌,并有许多单面山。

本区属大陆型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7.3°C,气候干燥,平均年降水量为540毫米,且集中在8-9月份。但由于本区褶皱、断裂发育,使得地下水资源丰富,并且水质较好。

瀑河是本区主要河流,河谷平均海拔550米,河谷平均坡高度5.5米/千米。流水切割强烈,两岸支流、冲沟发育。主流河谷中有沙子和砾石冲积物,并保存有河漫滩的二级阶地,属壮年期地貌。

实习区以平泉县城为中心,有丹(东)-(北)京、锦(州)-承(德)两条铁路和京—冀,辽—冀省际公路穿过,交通方便。在县城还建有平泉地质实习接待中心,专门接待各大院校地质实习。

二、实习路线和主要观测点

根据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等的出露和交通情况,本区可选择以下主要实习路线。

<一>王杖子路线

王杖子路线位于平原县城西南6千米的王杖子村附近山坡上。起点在王杖子村南1千米公路西侧的陡砾下,沿公路向西北方向,止于王杖子村南公路边。

1、实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元古界以下地层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和大红峪组的基本岩性和岩石组合;掌握沉积岩石的形成,结构和性质,层理特征及层面现象,观察分析中型背斜构造和小型断层构造。

2、主要观测内容:

沉积岩地层层序观察

路线可见上元古界底部长城群地层,由老到新分别为:

①常州沟组:该组岩石的上部出露于本区西南王杖子一带的公路边的背斜轴部,以石英砂岩为主。靠近顶部的石英砾岩中斜层理、交错层理,波痕和泥裂等现象发育。

背斜轴部出露的石英砂岩层,由灰白色中厚层石英砾岩和灰紫色的含砾石石英砾岩组成,二者互层,间夹有细砾岩和粉沙质薄层;向上细砾岩夹层消失,粉沙岩夹层增多。产状3040∠350。

②串岭沟组:底部为暗紫色铁质石英砂岩、粉砂岩和粉砂质页岩组成,间夹灰白色中厚层石英砂岩,产状3000∠500。和常州沟组为整合过渡关系。

铁质石英砂岩,暗紫色,薄层状,中细粒,石英含量70—80%,磨圆度和分选性中等,铁质和泥质胶结,其中铁质含量10%。暗紫色铁质石英砂岩、粉砂岩和粉砂质页岩互层,干裂痕发育;薄层粉砂岩中铁质含量较高,答15—20%。灰白色石英砂岩,中厚层状,向上层厚迅速变小。

本组地层主体为紫色页岩,厚度为150米。由于抗风化能力弱,已为小南沟溪流冲刷成低洼地带,并为冲击砂和砾石所覆盖,仅在小南沟北坡有紫色页岩出露。

③团山子组:该组岩石位于王杖子附近,整合于串岭沟组之上,以白云岩、

白云质灰岩为主,底部为一层角砾状白云岩夹紫色粉砂质页岩。主体为含燧石条带或结核的白云质灰岩。

④大洪峪组:该组岩石位于王杖子附近,整合于团山子组之上,以中薄层灰白色石英砾岩为主,中粒、质纯、硅质胶结,产状2970∠380。由于岩石质地坚硬而耐风化,在王杖子村南北形成了海拔700米以上的NE走向的陡崖和单面山,并沿瀑河西岸连续分布,直达平泉县城西郊西坝村,全长约5千米,地势十分险要。

沉积岩基本特征观察

首先观察沉积岩的颜色。沉积岩的颜色主要决定于构成岩石矿物的颜色,混入杂质的颜色,以及沉积环境和成岩以后的变化,王杖子路线见到的灰白色石英砂岩是继承了石英矿物的颜色,紫色石英砾岩是混入含铁杂质的结果。

其次,观察沉积岩的成分,沉积岩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先成的各种岩石碎屑及溶解物质,即来源于最原生的火成岩。因此,沉积岩的化学成分总体上和火成岩相似。但在野外考察时主要观察沉积岩的矿物成分。每种沉积岩一般由1-3种主要矿物组成,最多不超过5-6种,如石英,长石、白云母,高岭石和铝土矿等。它们是各种砾岩,页岩和泥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此外,还有方解石,白云石等,是构成石灰岩和白云岩的主要矿物成分。

再次,观察沉积岩的结构。沉积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大小,形状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关系。如碎屑结构就是碎屑物被胶结物胶结而成的一种结构。按碎屑物大小又可进一步划分为砾岩,砂岩和粉砂岩等。后两种在王杖子路线广泛分布,由极细小的碎屑和粘土矿物组成的比较均一致密的结构称泥质结构:如页岩等;而由化学成因形成,一般呈结晶颗粒的为化学结构。本路线大量出现的主要是白云质灰岩,它是白云岩和石灰岩之间的一种过渡性岩石。

最后,观察沉积岩的构造。沉积岩的构造是指沉积岩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及排列方式。本路线可见如下几种类型:层理构造,即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颜色等在垂直方向上形成的成层更替现象。它是沉积岩和其它类岩石区别的重要特征之一,分为水平层理、斜层理和交错层理。在本路线中广泛见于常州沟组和大红峪组的石英砂岩中,它们是在广阔的浅海或滨海条件下形成的;层面结构是在沉积岩层面上保留的自然作用的痕迹,如波痕、泥裂(或干裂)等。我们沿王

杖子背斜东南翼上山,在常州组石英砂岩中几乎到处可见风化破碎的带和有波痕和泥裂的粉砂岩块。是在滨海相沉积环境下形成的;结核构造,是沉积岩中的异性包裹物,本路线中常见于团山子组中部的硅岩辉岩中。

中型背斜构造和小型断层构造

王杖子中型背斜,位于路线起点的公路边,其轴部为常州沟组石英砂岩地层,冀部为串岭沟组和团山子组地层。背斜东南部被一条地区性NE向逆断层切断,产状变陡。为了了解两翼的产状变化,在这里可使用罗盘测量产状。

小型断裂构造,沿路线观察,可见岩层剖面上触目皆是节理构造,其特点是岩石裂隙两侧的岩层并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在背斜转折部位,因受张力作用,节理特别集中,并于岩层垂直。研究节理的类型、成因和分布规律,对找矿、找地下水及各种工程建设有重要意义。沿路线剖面可看到小型断层构造。特别是在王杖子村附近由团山子组白云质灰岩组成的山坡上一个小型断层形态明显,一目了然。有的沿断层流水溶蚀成六七十厘米宽、三四米深的小溶洞。

沉积岩岩性和构造和地貌的关系

地貌是内外营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相同的风化侵蚀条件下,不同岩石性质和构造会形成不同的地貌。在王杖子路线注意观察和分析地貌和沉积岩岩性和构造的关系。

<二>吕家营路线

吕家营路线位于王杖子至吕家营之间,起于王杖子村北755高地东段最低处,沿西北方向经哈叭气至吕家营沟口。

1、实习目的和要求:

主要了解沿线地层的变化;掌握岩性及其变化规律;观察分析小哈叭气断层,掌握分析断层性质的方法。

2、主要观察内容;

沿线地层及岩性观察

高于庄组:为含猛碎屑岩,由于含锰细沙岩,含锰页岩组成的互层带。磨园中等,分选性差;上部为灰色质页岩、泥质灰岩和钙质白云岩互层。泥质灰岩和钙质白云岩互层;

杨庄组:主要由青灰色石英砾岩组成,磨圆度较好,分选性较差,菱镁矿胶结,

滴浓盐酸微微起泡,出露部分铁质氧化,岩石表面呈褐红色;

雾灵山组:由砂质白云岩夹钙质砂岩组成。底部白云岩具角砾状构造,向上消失。砂岩胶结物以钙质、白云质为主。

小哈吧气断层

在平泉县城西小哈巴气沟,高于庄组沟两侧的相应部分都有清晰的露头刨面,并有保存完好的小型褶皱形态。通过观察分支可知是由NNE走向逆断层牵引形成的。

断裂北侧分布为太古界迁西群上平房组变质岩系(Arsh);南侧分布着高于庄下段地层。不同时代的地层接触,充分说明了断层的存在。

断层宽20余米,由片里化岩石、压碎岩、构造角砾岩、糜棱岩及断层泥组成。主要断层面产状走向NE70度,倾角72度,倾向NW。断层面无论在走向上,还是在倾向下均呈舒缓坡状。其两侧次一级构造发育,由节理、小断层及牵引小褶曲在主断层面上组成“入”字形构造。

<三>双洞南山路线

观测路线位于平泉县城东南8千米的双洞南山上。

1、实习目的要求:

了解萤石矿特点及矿山开发情况;观察石灰岩溶洞的自然景观;认识铁锰矿的层位及特点。

2、主要观测内容:

双洞南山萤石矿

双洞南山海拔937米,远看此山,因人工开采萤石矿和天然溶洞,已是千疮百孔,故又名窟窿山。

双洞南山位于双洞背斜核部,岩石有硅砾岩和白云质灰岩组成。双洞萤石矿属于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由从岩浆中分逸出来的含氟汽水溶液顺构造通道贯入围岩,并和白云质灰岩中的碳酸钙反应发生交代作用,形成萤石(CaF2).

矿体受次级小褶曲和断裂构造控制,呈透镜状、似层状、脉状及巢状。

这里的萤石有白色、灰色和紫色几种,多呈粒状集合体,溶洞中还可见立方体形状的萤石晶体,玻璃光泽,硬度小于小刀,性脆。伴生矿物有方解石、重晶石等。萤石受热或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出荧光,萤石因此而得名。

萤石是炼优质钢的助溶剂,化学上是制氢氟酸的原料。无色透明结晶完好者,可用做制造光学仪器的棱镜和透镜。我们可向采矿工人了解这里的萤石品位及开采利用情况。

石灰岩溶洞自然景观

在平泉的石灰岩地区分布有许多小型天然溶洞。我们观察的是在双洞山南破上的一个天然溶洞。溶洞的形状呈不规则状,面积约50平方米左右,洞高2米左右。洞顶参差不齐,到处悬挂着圆锥状、乳头状的黄白色石钟乳。有的已被破坏,仅在洞顶留下一些断面。洞底有许多大小石笋正在生长,有锥状、塔状等。有的已经和洞顶的石钟乳连在一起,形成了大小不等的石柱。

溶洞是由含二氧化碳的水对石灰岩溶蚀造成的。由裂隙或空隙向下渗透的碳酸钙水溶液渗透到洞顶时,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水滴滴下,一部分钙质残留在洞顶,并逐渐生长形成石钟乳。石笋是由洞顶滴下的碳酸钙溶液沉淀堆积形成的。石笋和石钟乳的横断面都具有同心圆结构,石钟乳有中央通道,石笋没有中央通道。

据了解,一九五八年以前,南山有许多溶洞,里面有石钟乳、石花、石蘑菇等,非常好看。后来由于开矿,人工破坏,一些溶洞倒塌埋没了。但在四通八达的采矿坑道中还有许多可供观赏的石灰岩溶洞自然景观。

外生沉积型铁锰矿床

位于双洞南山的东南山梁上。铁锰矿体为锰砂质含铁页岩,夹在白云质灰岩中,是在湿热气候条件下的海浸过程中形成的。

矿体呈透镜状、条带状;矿石呈致密块状。通过采样分析,平均品位符合工业最低指标,但规模较小,所以不利于开采

<四>北台子路线

北台子路线位于平泉县城西南约4千米的北台子村周围。起点在北台子西南山脚下,向北穿越花岗岩体,东行经村东山沟止于村东南山坡下。

1、实习目的和要求:

主要掌握火成岩和变质岩的岩石特征,认识了解火成岩的侵入接触关系,观察分析不同岩石形成的地貌特点。

2、主要观测内容:

火成岩的岩性特征

北台子花岗岩:岩体出露于北台子村西北,出露面积约0.24平方千米。岩体呈椭圆状,长轴沿NWW方向延伸。岩石的颜色风化面为黄褐色,用锤子即开新鲜面为肉红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次要矿物为黑云母等。矿物结晶颗粒直径约1—5毫米,为中粒结构,岩石中的矿物排列不显示一定的方向性,故为块状构造。

伟晶岩

多产出于北台子花岗岩周围的变质岩系中,呈不规则脉状。主要岩石颜色肉红色,由钾长石和石英的粗大晶体组成,为伟晶结构,故称伟晶岩。此类岩石常富有宝石和各种稀有金属矿床。但这里的伟晶岩比较简单,未发生矿化现象。

太古代的几种变质岩类型

花岗片麻岩:新鲜面呈浅灰色至肉红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黑云母及少量角闪石和磁铁矿等,呈花岗变晶结构。肉眼观测其和花岗岩的主要区别是组成岩石的等片状黑云母、柱状矿物角闪石和等粒状矿物长石、石英等排列成深浅色泽相同的连续条状构造,称为片麻状构造,故称这种岩石为片麻岩。但这里的岩石已经不同程度地受到花岗岩化作用,被花岗岩化了。因此,严格地讲应称它们为花岗片麻岩。

磁铁石英岩:颜色呈灰黑色。主要有白色矿物石英和黑色矿物磁铁矿组成。白色矿物和黑色矿物相间排列成宽窄不等的黑白色条带,故称为条带状构造。

我们用锤子砸碎岩石,用磁铁吸引,黑色矿物便神奇地跑到磁铁上,说明黑色矿物是磁铁矿。磁铁石英岩在花岗片麻岩中呈透镜状产生,它相当于鞍山式铁矿的含矿层位。在北台子花岗岩西侧的二五高地东坡采石坑附近周围,有许多当地老乡盲目开采出来的磁铁石英岩,因达不到开采品位,所以只能是一种含铁的变质岩石,如果含量达到开采品位,就是鞍山式铁矿了。

侵入接触关系

在北台子村后的山沟北侧出露有花岗岩体边部和围岩的不整合接触面,花岗岩和片麻岩相互交错,是岩浆侵入到片麻岩裂隙中而形成的侵入接触关系。

喷出岩

在台北子村后的六二五高地北边分布有喷出岩,包括安山岩、火山凝灰岩

和火山凝灰角砾岩。

这里的安山岩主要呈灰色和灰绿色,斑晶结构,斑晶为斜长石。气孔发育,从下向上明显增大,由二毫米至五十毫米,其中充填有玛瑙、方解石,呈杏仁状,杏仁为不规则扁圆状,气孔和杏仁呈定向拉长分布。

喷出的火山碎屑物质散落到地表,胶结后便形成了火山碎屑岩。颜色为灰白色和灰绿,分选较差,磨圆度也很低。本去出露的火山碎屑岩均为侏罗纪的产物。其岩性多为安山质的,有火山集块岩、火山凝灰角砾岩和火山凝灰岩。

喷出岩在本区大量出现,说明本区在侏罗纪是火山活动频繁剧烈地带。

火成岩和变质岩的地貌特点

沿北台子路线观测我们可清楚地发现,远处的沉积岩地貌,山峰陡立,沟谷分明;而近处的花岗岩和变质岩地区则低丘平缓,浅谷无奇。这主要是由岩石的性质决定的。

首先,组成岩石的矿物,无论是花岗岩,还是片麻岩,其中的长石,云母等矿物极易水解变成高岭土,从而导致岩石解体。再者,从岩石的结构上看,粗粒矿物组成的岩石比细粒矿物组成的岩石容易风化;多种矿物组成的岩石比单一矿物组成的岩石容易风化。而花岗岩和片麻岩不但矿物颗粒比一般沉积粗大,组成岩石的矿物种类也比沉积岩复杂,因此风化速度较快。所以,在大致相同的风化侵蚀条件下,花岗岩和片麻岩形成的地貌景观和沉积岩形成的地貌景观就截然不同了。

<五>梁杖子路线

梁杖子路线位于平泉县城西南约7千米的梁杖子村北716.5峰附近。

1、实习目的和要求:

主要掌握黑云母花岗岩和伟晶岩脉的岩石特征。

2、主要观测内容:

黑云母花岗岩

该岩体出露于梁杖子村北716.5峰附近,呈近东西向延展的带状小岩体产出,面积约半平方千米。

黑云母花岗岩侵入于片麻岩中,其中还见有片麻岩的捕虏体。

黑云母花岗岩为粉灰色或灰白色,粗粒等粒结构,钾长石呈半自形,粒度

大于5毫米,约占60%,石英为它形,小于钾长石,约占20%,黑云母占20%以下,此外尚有少量角闪石、黄铁矿。此中黑云母的粒度较大,约5毫米,由于其量多,有时使岩石色变暗,在局部地段,略有定向排列。

该岩体由梁杖子向北,呈明显的由细粒向粗粒结构的变化,即具有分带性。

球形风化

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这样的风化过程称球状风化。

本区出露的花岗岩为粗粒等粒结构,极易遭受风化剥蚀,球形风化现象明显。花岗岩球状风化形成的石蛋或馒头石,形态各异,有的分布于山巅、山坡,有的滚落于溪涧,给人以宽阔的想象空间。

伟晶岩脉

在梁杖子村北山出露数条伟晶岩脉,倾向338o,和变质的片麻岩稍斜交,宽约0.5米,其组成矿物主要为钾长石和石英,钾长石晶体大者,长轴大于5厘米,粉红色,石英晶体较小。

<六>辽河源国家级森林公园

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平泉县大窝铺林场腹地。平泉县大窝铺林场始建于1952年,位于冀辽蒙三省区交界处,距县城40公里。林区有林面积33万亩,其中国家重点防护林面积2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2.2%,是河北省重点林区之一,林区生物多样性明显,动植物种类丰富,被誉为“生物基因库”和“塞外绿宝石”

上世纪八十年代,先后作为河北林学院(河北农业大学)、承德农校(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师范大学生命学院等多所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实习基地,1996年8月经原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辽河源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大窝铺林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机制,2004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辽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2007年4月顺利通过国家林业局组织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初评。多年来,该场在生态建设、资源管护、旅游开发、多种经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林业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良性循环,被河北省林业局、河北省人事厅、河北省总工会授予“‘十五’期间河北省林业工作先进集体”。

1、景观状况

国家AAA级景区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北京—承德—秦皇岛和北京—承德—大连等黄金旅游线上,距北京260公里,距秦皇岛240公里。公园内双环线因这里是中国七大河流之一—辽河的发源地而得名。

公园位于东经118°23′—118°31′,北纬40°38′—41°46′,属大陆性凉温型山地气候,年均气温7.3℃,夏季最高气温28℃,是夏季避暑胜地。公园主峰马盂山(光头山),海拔1738米,是平泉县最高峰。

据《辽史》记载,这里是契丹族和奚族的发祥地。辽南院枢密副史陈国公窦景庸墓就座落在石虎村旁,墓地翁仲森立,石羊石虎等石像生虽经千年风雨仍保存完好,体现辽代艺术之精湛。马盂山顶部连绵几千亩的高山草甸,相传是辽王耶律阿保机游牧场所,史称王爷马场。

公园主峰下的龙母洞常年滴水,四季恒温,流传着动人的传说。千年古树九龙蟠杨,虬曲盘旋,婀娜多姿。公园内各种天然象形石磷次栉比,出神入化。潺潺溪水清纯甘冽,川流不息。各种野花争奇斗艳,竞相开放。这里青翠欲滴的落叶松林和亭亭玉立的白桦林,是极好的森林浴场。公园以高山、森林、草原、奇花、怪石、清泉、古树、古墓八景齐全而取胜,集花草之大观,汇塞外之风光,移泰山之奇景,得江南之神韵,是水的源头,绿的世界,花的海洋,动植物的天堂,是您旅游、观光、度假、科研的极佳选择。

2、资源状况

大窝铺林区是河北省辽河源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主要以保护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其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为主。

保护区内的老哈河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辽河的上游,发源于保护区内马盂山的西麓,流经河北、内蒙古、吉林、辽宁四个省区,注入渤海,全长1430公里,流域面积为34.5万平方公里。丰富的森林植被,强大的生态功能,保护区每年可蓄水700多万立方米,每年向老哈河及辽河中下游地区提供多达1.2亿立方米净水。

保护区内土壤主要为棕壤、褐土、草甸三大类型8个亚类,因海拔高度不同而形成中、低山分布带,褐土分布在海拔300-700米之间,棕壤分布在海拔700米以上,草甸土分布在沟谷、河滩低阶地;阴坡、半阴坡多为壤土和沙壤土,土

层厚度30-60cm,阳坡为砂粒粗骨土,土层厚度20-30cm,土壤PH值6.5-7.5,有机质含量较丰富,一般表土含量0.5-4.8%,最高可达15%。

保护区地处暖温带向寒温带过渡地带,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型山地气候。受气候、地理位置和海拔的影响,保护区的森林植被垂直分布明显,随着海拔高度增加,依次形成了低山人工油松林和落叶阔叶灌丛带、中山落叶阔叶林和天然油松林带、亚高山草甸。分布在海拔625-1600米之间的落叶阔叶林和天然油松林带是保护区内主要的森林植被类型,分布着天然油松林、辽东栎林、蒙古栎林、落叶阔叶混交林、山杨林、核桃楸林、白桦林等。尤其是集中连片分布在这里的3300多公顷天然油松林,平均树龄50年,最大的达120多年,最大胸径68厘米,树高20米,枝繁叶茂,长势喜人,年均生长率6.8%,年生长量达3万立方米。天然油松林面积之大、保存之完好,不仅在河北省,乃至华北地区也是屈指可数。分布在海拔1600米以上的亚高山草甸,植物茂密、种类繁多,覆盖率达90%以上,主要种类有野罂粟、金莲花、银莲花、黄花等野生花卉和冰草、白草等禾本科植物。植物区系属蒙古、东北、华北植物区系的交接地带,区系成分以华北植物区系成分为主,渗入了部分蒙古植物区系成分和东北区系成分的一些种类,是华北野生物种的基因库,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保护区有植物135科454属988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核桃楸、黄檗、刺五加、野大豆、野核桃、大花杓兰等18种;省级保护植物锦带花、党参等12种。另有紫椴、云杉、党参、柴胡、五味子等具有较高经济和药用价值的植物资源。特别是一株树冠占地750平方米,侧看形似中国地理版图的古树——九龙蟠杨,被称为天下奇树,它虽经数百年风雨,依然枝叶繁茂,九条侧干如九条苍龙,盘旋曲绕、形态各异、婀娜多姿。保护区适宜的气候、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复杂的植物区系成分,为大量的珍禽异兽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和繁衍环境,以及多种侯鸟迁徒的停歇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保护区内有脊椎动物5纲29目74科260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金鵰、黑鹳和豹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大天鹅、小天鹅、苍鹰、秃鹫等30种,国家保护的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动物有171种。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吸引了许许多多的学者、专家、教授,前来考察和开展研究。中国科学院、河北省一些大学的生物、生态、林业专业把这里作为科学考察和科学研究基地。

3、观测点概况

(1)入口

属暖温带向中温带过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凉温型山地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风沙较小,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5-7℃,年平均隆雨量500-700mm,主要集中在7-9月份,日最大降雨量170mm,无霜期120-130天,冬季积雪5个月,最大冻土层143cm。

(2)辽河源头

辽河发源于头道水泉称老哈河,流经柳溪乡、黄土梁子镇、宁城县而后入西辽河,流域面积1349.13平方公里,地表径流量为0.9亿立方米,地下水为0.246立方米,埋深在1.5米以下,水质为碳酸盐钠、钙、镁水、矿化度<0.5/公升,属淡水。

(3)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为河北植物区系,同时受邻近几个植物区系影响,保存了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主要植被类型有五大类型十个亚型,木本植物55科100属198种,草本植物主要有菊科蒿类,禾本科草类及毛莨科植物等300余种,野生动物有兔、狍子、獾、狐、松鼠、狼、豹及各种禽类等50余种。

土壤:褐土300-700米之间,棕壤海拔700米以上

(4)阔叶林和针叶林过渡带

主要由常绿针叶树和落叶阔叶树混交组成。介乎亚高山针叶林和低山落叶阔叶林之间。有华北落叶松、云杉、冷杉、杨树、桦树、椴树、栎、榆树、槭树、白蜡树、核桃树、黄柏等属的树种,构成原生的松阔混交林。

针叶树和阔叶树的比例在本带随海拔高低而有规律地变化。针叶树随海拔增高而增多,阔叶树随海拔增高而减少。

林下发育着较好的山地暗棕色森林土。

(5)针叶林带

常绿针叶林带,以华北落叶松为主,属落叶乔木,高达30米,胸径1m,树冠圆锥形。树皮暗灰褐色,呈不规则鳞状裂开,大枝平展,小枝不下垂,球果长卵形或卵圆形,长约2--4厘米,径约2厘米,种鳞26--45,背面光滑无毛,边缘不反曲,苞鳞短于种鳞,暗紫色;种子灰白色,有褐色斑纹,有长翅。强阳性树,

性极耐寒。

土壤:对土壤的适应性强,喜深厚湿润而排水良好的酸性或中性土壤。林下为灰化土。

(6)灌丛植被带

以白桦为主,落叶乔木,但此带由于温度条件不够,已退化成灌木。林下土壤为亚高山灌丛草甸土

(7)亚高山草甸带

亚高山草甸是高寒草甸的一种类型。高寒草甸是草甸中适应高寒生境的类型,以耐寒冷、密丛短根茎地下芽嵩草以及苔草、禾草、杂类草为建群植物的草甸群落。

地质勘探规范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一) 本标准的制定考虑了地质工作高度流动、分散的野外作业要求,规定了地质勘探作业安全生产条件和作业技术要求。 本标准覆盖了地质勘探技术手段和方法的安全生产技术要求,并考虑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的现有文件的技术内容。 本标准无意包含地质勘探作业中所有必要的条款。使用者应对本标准的应用自负其责。使用者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不免除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起草。 .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勘探工作野外作业、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地质遥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海洋地质和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质实验测试等方面的安全要求以及职业健康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地质勘探工作设计、生产和安全评价、管理。 本标准不适用于使用地质勘探技术手段和方法从事其延伸业的设计、生产和安全评价、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1995) 中国民用航空探矿飞行工作细则(1975)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 GB 16424─1996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 GB/T 6067—1985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T 5972—1986 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 GB 6722-2003 爆破安全规程 DZ/T 0141—1994 地质勘查坑探规程 GB 3787—1983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地质勘探 exploration, prospecting 是指根据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重点有所不同的调查研究工作。包括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地质遥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海洋地质和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质实验测试等。 3.2 艰险地区 是指海拔3000m以上无人居住的地质工作区。 4 野外作业基本规定 4·1 地质勘探单位,应建立地质勘探工作区安全档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伤害源,流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概述

第四章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一、概念 具有观赏、构景和适于开展特殊运动的地貌称为地貌旅游资源,地貌决定了风景的骨架、气势和纹理等主要特征。各种地貌都有旅游价值。 二、风景地貌资源类型特征及分布 (一)海岸地貌 指在海岸地带,由于地壳运动、海浪、潮汐、海流、风以及生物的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貌。 具有观赏价值的海岸地貌发育在岩石海岸和生物海岸地带,岩石海岸中具有海蚀崖、海蚀洞等奇异造型;沙滩海岸是旅游度假胜地,适合开展海水浴、沙浴和日光浴。 1、岩石海岸:我国的岩石海岸主要分布于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和钱塘江口以南地区 2、沙质海岸 3、生物海岸:生物海岸包括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红树林是生长在潮间浅滩上的耐盐的木本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气根下垂,其奇特的繁殖方式和海面上壮观的植物群落气势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珊瑚礁海岸不仅造型奇特,色彩斑斓,还是潜水旅游胜地。生物海岸分布于海南岛 (二)冰川地貌 由于冰川运动所塑造的山地地貌,以及冰川融化过程中所造成的冰体地貌景观的总称。 1、冰川地貌类型 (1)堆积地貌:角峰、刀脊、冰蚀蘑菇等 (2)侵蚀地貌:冰体与携带岩石共同构成的冰塔林、冰洞和冰瀑。 2、分布

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和高山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 3、开发利用现状 由于山高路险,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空气稀薄,一般游人难以抵达,除部分游览观光地外,目前主要作为登山探险和科学考察的旅游胜地。 4、目前我国已向国内外登山爱好者开放的著名山峰有 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博格达峰、贡嘎山、四姑娘山等。 5、我国已开发的冰川风景区 四川贡嘎山的海螺沟、新疆阿尔泰山的喀纳斯冰川湖、天山的扎木尔峰、云南的玉龙雪山等。 (三)沙漠戈壁 1、概述 (1)沙漠是指地表覆盖有大片风成沙的地区 (2)戈壁为地势起伏平缓、地面布满砾石的地区 (3)一望无垠的沙漠和浩瀚无比的戈壁,尽管自然环境恶劣,缺乏生机,但其独特而神秘的荒漠景观和特殊现象,仍具有神秘莫测的吸引力。 2、我国荒漠的分布:(属温带荒漠) 我国的沙漠和戈壁面积有128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3%,主要分布在乌鞘岭和贺兰山以西的大陆腹地。新疆是荒漠分布最广的省区。 3、主要景观类型 (1)风积地貌主要由风力沉积作用而形成 a沙丘 b沙垄:是指沿一个方向延伸的沙质高地,包括纵向沙垄(与风向一致)和横向沙垄(与风向垂直)。 (2)风蚀地貌——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 a岩石单体造型:风蚀蘑菇、人头石等 b群体造型: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雅丹是维吾尔语,原意是具有陡壁的小丘,是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在巨厚的湖相沉积层上发育的陡壁的小丘和风蚀沟槽、洼地相间分布的地貌组合,主要分布于新疆罗布泊的雅丹地区。 4、沙漠戈壁旅游资源的利用 沙漠、戈壁等干旱地貌景观,以其独特性和神秘性吸引着旅游者,成为极具观赏价值的旅游资源。但由于所处自然环境较差,这种旅游还不被广大游客所接纳。 (1)目前利用方式:主要建立各种沙漠公园、沙漠植物园和沙漠旅游专线

地理科学野外实践实习报告

地理科学野外实践实习报告 一.序言 自然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野外教学实习对本专业本科学生来说是一次启蒙,是以认识为重点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训练的实践过程。其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为以后我们的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加深们对上学期所学习的关于土壤和植物的有关知识内容的理解,5月3日至5月8日我们环旅学院09级地理与地信学生在辛晓十等老师的带领下在桐柏淮源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为期五的野外实习考察。 这次实习主要是通过老师讲解、实地考察与实际操作等方法,来识别不同的植物种类、观察土壤剖面及划分土壤剖面的层次(水帘洞东)、垂直带观察(太白岭)、采取与制作植物样本(桐柏山腹地)、观察植物群落演替的变化及对植物群落的调查(桐柏县城郊乡刘湾村龙潭风景区)。 二.桐柏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概况 桐柏县位于豫南桐柏山腹、南阳盆地东缘、国道312公路和宁(南京)西(安)铁路纵贯县境东西,土地面积1941km2,辖9镇7乡,总人口42万。千里淮河于此处发源,南北气候在这里交替,桐柏山连起豫鄂两省,中原与南楚文化相互交融。桐柏丰富,区位优越。桐柏地处,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生物种类繁多,宜林山坡164万亩,连片草场40万亩,森林覆盖率50.1%,被专家誉为“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资源富集,尤以旅游、矿产、林果、畜牧、水产、土特产著称,被誉为“全国特大资源宝库县”。已探明矿藏56种,全县人均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人均值的14倍,每平方公里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平均值的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涵 目的 意义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涵目的意义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在改革开放中走向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锻炼环节, 也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当今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素质的竞争, 随着人才被推向市场, 大学生的自我优越感将逐渐消失, 发展方向更加扑朔迷离。因此要适应时代的要求, 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业务水平, 更必须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对德智体本身来说是课堂教育的延续。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重要渠道, 使他们按着现代社会的要求健康成长。当代大学生要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就不能闭门读书, 而必须敞开大门, 走向社会, 与工农相结合,积极投身到改革的洪流中去。目前, 相当部分的青年在注重实现自我的同时, 往往忽视和拒绝贡献社会, 从而削弱了社会责任意识, 在自我与社会之间横着一条不浅的鸿沟。社会实践能萌生责任意识, 只有到实践中去, 才能迸发出炽热的社会责任感来, 才能为社会做贡献。 社会实践是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巩固所学知识、吸收新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途径, 它不受教学大纲的限制, 大学生可以在这个课堂里自由驰骋, 发挥自己的才能, 开创自己的基业, 充分利用在校期间的以学习为主、学好和掌握科技知识的有力条件, 在社会实践中磨炼自己, 真正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和适应能力。很多高校多年来一直坚持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专业与非专业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注意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培养了一大批多面手和全方位人才, 充实了教学内容, 活跃了教学气氛, 拓宽了社会视野, 掌握了实践技能, 使大学生们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掌握了在学校中学不到的技术, 同时也缩短了理论与实践脱离的距离。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为促进大学生尽快成长, 给大学生多创造施展技能和才华的条件和环境, 必须切切实实地把实践活动纳入到教学中去。 人类发展进入21世纪的脚步已经来到, 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给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适应新的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业务水平, 还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 除了要有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外, 更需要具有实际工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所以只停留在书本上是远远不够的, 要求学生们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实践活动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必由之路。现在许多在大学校建立的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体系, 越来越成为整个在校学生学习和受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内涵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指在校学生利用假期(主要指暑假)及课余时间,深入到工厂、农村、街道、部队、医院等进行考察、了解社会、并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实践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和“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促进教育改革的积极因素;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二、目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高等院校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弥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不足,丰富和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内容,促进青年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健康成长的重要课堂,从而优质成才、全面成才 三、意义 1)可以引导青年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现代大学生,大多是在书本知识中成长起来的,对我国的国情、民情知之甚少,而社会的复杂程度,远不是仅凭读几本书,听几次讲座,看几条新闻就能了解的,社会实践则为他们打开一扇窗口。大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实践,亲身体验生活,看到城乡差别,感受贫富差距;在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地感染和体验,从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发,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加强。 2)引导学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对自身成长产生紧迫感。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

地貌野外实习指导

地貌野外实习指导(概述) 在一个地区进行地貌调查时,必须收集大量有关资料,查明地貌的形态特征、成因和发育历史,填绘地貌图,以利于进一步研究地貌学的基本理论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一、地貌调查的程序 地貌调查可分为:准备工作、野外调查和研究前人的资料,制定工作计划,做好组织上、物质上和生活上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的重点应放在研究实习区的资料上。尽可能全面地搜集前人有关该区的地貌、第四纪地质和地理方面特别是自然地理方面的文献和图件、航片和卫片,尽可能利用地形图(应比成果图的比例尺大)及其它地貌信息勾划出该区的地貌草图,便于在划出各种地貌界线,以提高工作效率,在应先查阅最新的有价值的资料,注意前人的论点和结论以及所依据的事实和具体地点。在吸收前人成果时,要弄清资料中存在原不足和遗留问题,供野外工作时参考和进一步深入观测研究。 (一)野外调查 即在野外通过观测点和观测线的调查,进行地貌和第四纪地质等自然现象的观测、记录、填绘各种图件及采集标本等工作。野外调查一般可分为初步踏勘和全面勘查两个阶段。初步踏勘是在较短时间内,从各个方向穿越工作区中地貌、沉积物等有代表性的地区,以便掌握该区的基本情况,找出调查中的关键地段和工作重点,布置下阶段全面野外观测的路线,提出工作方法。该阶段的工作在教师预习时就完成了,全面勘查是在初步踏勘的基础上,按适当布置的观测点和观测线,进行全面的地貌调查(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见二)。 观测点应定在地貌上有代表性、关键性的地点(如地貌形态完整或有显著变化的地点:第四纪沉积物露头较好,层次较全、厚度较大、构造形迹清楚的剖变面:人类经济活动对地貌发育有直接影响的地点),观测线是观测点之间的连续路线,便于把观察点之间的现象联系起来、布置观测线既要路尽可能短,又要使用沿途地貌内容尽可能丰富。在平原地区,由于地貌类型间单,观测线间距较宽,只是应尽可能穿越河谷、陡坎等地貌类型变换处;在山前地区,往往地貌类型较复杂,第四纪地层较发育,布置观测线既可沿沟谷而上垂直山地走向,也可以穿越沟谷平行山地方向,但要便于追索地貌类型和第四纪地层的变化和界线;在山地区,由于地形起伏大,在选择路线时,必须安排几条横切沟谷直到分水岭的路线,以搞清地貌类型与地质构造和岩性的关系,注意坡地地貌的发育。布置观测线和点的疏密程度取决于工作的要求和调查区地貌的发育及其复杂程度。 (二)室内整理 对野外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复核、系统整理、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编写地貌调查(实习)报告,报告一般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区域自然地理概况:包括地理位置、范围、地势、水系、气候、水文和土壤植被等主要特征。 2、区域地质概况:简述本区所在的大地构造单元;地层的分布、岩性和厚度变化等情况;地质构造特征等 3、地貌类型:按照地貌的成因类型、从大到小(或从高到低)分别叙述其形态、规律和分布规律,物质组成和结构特点,形成时代、发育过程和地貌组合特征等。 4、结论。 二、野外地貌观测记录的内容和方法 (一)观测记录的内容如下: 1、地貌形态的测量与描述 地貌形态要从定性和定量(即形态描述和测量)两方面进行观测和记录,包括几何形状(扇形、U形、三角形、锥形等等),体积或面积大小,空间分布,表面起伏变化(如坡形、坡度等),切割深度和密度等,有的数据可直接从地形图和航片中量得,记录的顺序是

地理野外实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

地理野外实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 通过这次野外的实习与实践,加深了我对课本中理论知识的巩固,以及加强了我的动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地理野外实习心得,仅供参考。 精选地理野外实习心得(一) 大约晚上九点钟我们抵达刘家场目的地——刘家场饭店,进入饭店,住宿环境让我们有点失望,但总体还算凑活,听学姐讲这里的伙食有点让人失望,见识之后觉得一般。 虽然不如在学校,但我觉得野外地质实习本来就是锻炼我们,不仅是知识上的,也还有很多方面,比如学会吃苦耐劳、学会合作等等。同时也让我们体会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有不怕苦的精神。 8月17号上午我们就去野外了,实习路线从实习基地到水岩屋,老师教我们使用地质罗盘、识别地形图以及观察中寒武统覃家庙群。 地质罗盘是野外地质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具。它可以定出方向和方位角度,确定观察点的位置。另外,它还可以测出各种岩层的产状。 它的基本结构为:磁针,分别指南和北,其中绕铜丝的一端指向南方;水平刻度盘(上圈),从0°开始反时针方向刻划1°计数至360°,在0°和180°分別记为北(N)和南(S),90°和270°为东(E)和西(W)。既南北线与东北线把360°分为四个象限;底盘水准器,水准器泡居中时,底盘是水平的;瞄准器,包括瞄准版、反光镜等,作瞄准之用;测斜仪,包括垂直水准器(长水准器泡),垂直刻度

盘、刻度指示器和活动扳手,用以测倾斜角,垂直刻度盘计数是从0°向两侧分别记至90°。在野外,我们测过树的方位及倾角,也测过断层的产状。 地形图是由地形工作者把地球表面错综复杂的形状测量出来,最后用特殊方法按一定的比例尺缩绘成一张与实地相似的图。所以,地形图是表示自然界地面的形状、高低起伏、倾斜缓急和地物位置等情况的平面图。地形图是野外地质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因为地形图可以帮助我们工作前对工作区域的地形、地物、自然地理有初步的认识,帮助我们初步选择工作路线。在工作中我们把矿体、各种岩层和其他地质现象描绘在地形图上制成地质图。因此,地形图的精确性是影响地质图质量的重要原因。地形图主要内容是比例尺和等高线。在野外如果不知道自己所在的地方,利用地形图用目测法或者是交会法可以确定自己所在的地点。目测法:在精确度不高时,利用目估在野外观测点与周围地形、地物的距离和方位,进而在地形图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固定下来,标在图上;交会法,首先在观察点上利用罗盘使地形图定向。 将罗盘指南北的长边与图的纵坐标相重合,连同罗盘地形图一起转动是罗盘指北针指向正北,使指北针对准刻度的零度,此时地形图的南北向就与实际的南北向一致,图的上方即正北方向且与实际地北方相符,若目标在身后,则人可以转过身来,倒着看地形图;其次,在观察点附近找到三个可以看清楚并在地形图已标出的明显地物(最好是具有特征的三角点、山顶、建筑物等),分别用罗盘进行瞄准,读出指南针所指的度数,然后在图上找出相应点并画出该测线的方向,所作三条测线的方向线,理应交于一点,该点即为观察点的位置。但由于各方面的误差,三条侧线往往并不交于一点,而构成一个小三角形,称为误差三角形。测点位置取误差三角形中点即可。

社会实践活动好处

社会实践活动好处 导语:社会实践即假期实习或是在校外实习对于在校大学生具有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确认适合的职业、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等多方面意义下面是小编为你分享的社会实践活动 好处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希望大家会喜欢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及《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以及我省的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工作的 领导与管理现就加强我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制定如下方案: 一、目的和原则 (一)、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树立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责任感;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环境、学会交往、承受挫折等综合能力;促进学生认知和行为的统一提高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科学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原则 (三)、坚持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在实践活动中应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实际问题的兴趣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充足的时间和必备的条件 (四)、坚持指导性原则:教师应教给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基本技能引导学生把学校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帮助学生正确分析

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启发学生在实践中探索、鉴别、研究和发展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 (五)、坚持时代性原则:实践活动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把握时代脉搏突出人文、科技、国防、环保等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六)、坚持安全性原则:保证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安全是全社会的责任学校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要制定切实可 行的安全措施指定专人负责教师和家长(监护人)要教给学生自我保护方法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实践基地和单位在保 证设施安全的基础上向学生讲清与实践内容相关的操作程序安全制 度培养学生安全生产和操作的意识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出现的安全问 题按教育部颁发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相关精神解决处理(七)、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和生产劳动等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努力应用书本知识为农 村和农业服务 二、多渠道建立各种社会实践场所 (一)、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开发各种资源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要主动与学校所在地的工厂、农村、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取得联系通过多种形式建立一个相对固定便于学生开 展活动的社会实践联系点

地质队野外作业安全基本知识

安全基本知识 1、我国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正确理解安全生产方针 ⑴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⑵把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放在安全生产工作的首位 ⑶坚持综合治理 3、员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 ⑴享受工伤保险和伤亡求偿权 ⑵危险因素和应急措施的知情权 ⑶安全管理的批评检控权 ⑷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权 ⑸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权 4、员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 ⑴遵章守规,服从管理的义务 ⑵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义务 ⑶接受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的义务 ⑷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的义务 5、“三违”的具体含义 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6、“四不伤害”的具体含义 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他人、我不被他人伤害、我保护他人不被伤害 7、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两大因素 ⑴物的不安全状态 ①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本身缺陷 ②防护设施、安全装置的缺陷 ③工作场所的缺陷

④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缺陷 ⑤作业环境的缺陷 ⑵人的不安全行为 ①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和警告 ②不采取安全措施 ③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修理、调整和清洁等 ④造成安全防护装置失效(拆除或移走安全装置、安全装置调整 失误等) ⑤造成危险状态(超载、物品存放不当等等) ⑥不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具(不使用劳动保护用具、使用不合格 的劳动保护用具等) ⑦冒险进入危险场所(野外多年不采的旧矿巷道等等) 8、安全用电基本要求 ⑴自己经常接触使用的配电箱、开关等必须保持完好,不得有破损或将带电部分裸露。 ⑵需要移动某些非固定安装的电气设备(风扇、照明灯等),必须现切断电源再移动,同时导线要收拾好,不得在地面拖来拖去以免磨损。 ⑶在雷雨天不要走进高压电杆、铁塔、避雷针接地导线周围20M 之内,以免有雷击时发生雷电流入地下而产生跨步电压触电。 ⑷在遇到高压电线断落到地面时,导线断落点周围10M以内,禁止人员入内,防止跨步电压触电。如果此时已有人在10M以内,不要跨步奔走,应用单足或并足跳离危险区。 ⑸发生电气火灾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用黄砂、二氧化碳等灭火器材灭火。切不可使用水或泡沫灭火器。救火时应注意自己的身体的任何部分及灭火器具不得与电线、电气设备接触,以防止触电。 ⑹在打扫卫生、擦拭设备时,严禁用水去冲洗电气设备,或用湿抹布去擦拭电气设备,以防止短路和触电事故。

野外作业可参考基本规定

野外作业安全要求 一野外作业基本规定 1 地质勘探单位,应建立地质勘探工作区安全档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伤害源,流行传染病种、疫情传染源,自然环境、人文地理、交通状况。 地质勘探工作区安全档案信息和预防措施应及时向野外作业从业人员交底。 2 地质勘探单位,应为野外地质勘探作业从业人员配备野外生存指南、救生包,为艰险地区野外地质勘探项目组配备有效的无线电通讯设备。 3 禁止单人进行野外地质勘探作业,禁止采、食不识别的野菜、野果。野外地质勘探作业人员应按约定时间和路线返回约定的营地。 4 地质勘探单位,应定期为野外地质勘探从业人员进行体检。野外地质勘探从业人员体质应适应野外工作要求。 5 在疫源地区从事野外地质勘探工作的从业人员,应接种疫苗;在传染病流行区从事野外地质勘探工作的从业人员,应注射预防针剂。 6 野外地质勘探施工,应收集历年山洪和最高洪水水位资料,并采取防洪措施。 7 在悬崖、陡坡进行地质勘探作业,应清除上部浮石。进行两层或多层地质勘探作业,上下层间应有安全防护设施。2m

及以上高处作业,应系安全带。 8 地质勘探设备、材料、工具、仪表和安全设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 9 野外地质勘探电力线路应采用电缆。电缆应架空架设,电缆经过通道、设备处应增加防护套。 野外地质勘探电器设备及其启动开关应安装在干燥、清洁、通风良好处。 电器设备熔断丝规格应与设备功率相匹配,禁止使用铁、铝等其它金属丝代替熔断丝。 10 野外电、气焊作业,电、气焊工作点与易燃、易爆物品10m以上。 11 野外地质勘探高架设备应设置避雷装置。雷雨天气,禁止在树木下、山顶避雨。 12 可能危及作业人员或他人人身安全的野外地质勘探作业,应设置安全标志。 13 地质勘探爆破作业,应遵守《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14 地质勘探野外工作车辆,应具有良好越野性能,并在野外作业出队前进行车辆性能检测。野外工作车辆驾驶员,应具有10万公里以上安全行车经历。 15 野外营地选择应遵守下列规定: a 借住民房应进行消毒处理,并检查房屋周边环境、基础和

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

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在大学的两年里,我们学习了《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学》、《土壤地理学》,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但如果要说非常明白,那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些知识,都只存在于书本中,书本多半是简单化了的,因此要谈某个地方的地质地貌,只以书本只是来评判,那就成了纸上谈兵了,这是万万不可以的。所以学校组织了这次野外实习,这是我们专业必修课,是为了让我们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更好的掌握,运用上述课程。 实习时间地点: 4月20日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 4月25日成都市龙泉驿区龙泉山 5月4日彭州市湔江关口 5月5日彭州市小鱼洞 5月6日彭州市白鹿镇 5月7日彭州市五龙溶洞 实习器材:罗盘、卷尺、皮尺、地质锤、放大镜、手持GPS、区域地形图、地质构造图、遥感影像图。 指导老师:白忠,宁龙梅,姜世忠 实习人员: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2013级2、3班全体同学。 实习要求: 1.观察并叙述成都粘土的特征等,龙泉山和龙门山的地形地貌、岩层特点等以及分析小鱼洞的河谷地貌。 2.记录沿途所测量的有效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利用数据画出一些突出的地貌。 3.简述地质地貌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实习内容: 一.2015年4月20日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 路线:成龙校区南云门小山坡——地理园区、游泳池附近——东门车城大道 1. 地质罗盘的使用 仰角的测定:(1)使用瞄准器瞄准所测目标顶端。(2)转动悬锥使管水准器气泡居中。(3)读出竖直刻度盘读数,即仰角。 (1)岩层走向: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转动罗盘,是盘底水准器的气泡居中,

人文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人文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从5月3日开始进入了为期3周(5月3日—22日)的人文地理野外综合实习周,本次实习分为校内准备阶段、野外实习阶段和校内考核总结阶段。实习区主要有潮汕实习区、厦门实习区、湄洲湾实习区和泉州专题调研实习区。 本次野外实习方法主要是在指导教师的现场讲解下对野外实习区进行考察,实习区域路线考察与定点专题调查研究相结合,区域专题实习与不同区域同类专题的比较研究相结合。在分配到的小组专题调研——“泉州中心城区交通”中,以教师指导调研线索为辅,小组自行调研为主,通过小组成员的配合、研究,对泉州中心城区的交通,即四纵八横进行交通道路系统、道路布局、节点、停车场、公交停靠站、交通问题等方面的调研。 1、潮汕实习区 5月5日在潮州参观了开元寺泰佛殿、韩文公祠、广济桥。开元寺泰佛殿属于南传佛教,其建筑是泰式建筑,金、白为主色,三角形、大坡度的屋顶,鱼鳞片状、墨绿和黄色的瓦片。孔雀头麒麟身的吉祥物别有特色。整个泰佛殿的结构为T字形。韩文公祠位于城区东面的韩江东岸。韩愈被贬至此后整治了当地的水患和鳄鱼之灾,对于当地而言功不在禹下,因此当地人民特地建立了该祠庙来歌颂他。广济桥,又名湘子桥,横卧在韩江上,是世界上第一座开启式大桥,是中国四大名桥之一。并且其桥墩之上的亭阁,受中元文化影响,又融合潮州地方风格,形成了以中原文化为主的闽南文化特色,如具有燕尾翼,却是灰砖灰瓦。韩江江阔水深,具有航运价值。 5月6日上午途径国家跳水训练基地,到达位于汕头湾南侧的千佛塔和白花尖大庙进行考察。千佛塔共有7层,呈四方形,每面铸有大小佛像250个,四面合计为一千佛,故名千佛塔。白花尖大庙,分三进,一天井,第二进是拜亭,第三进是主殿。该庙属于道教,但却有属于佛教的双龙戏珠,燕尾翼的部分也是具有闽南特色。 下午和晚上以公园和广场为线索参观了汕头人民广场、滨海公园、时代广场、中山公园和潮州人民广场。广场是城市的名片,是市民表达政策需求的地点。广场的类型有市政广场、商业广场、站场广场、文化广场、体育广场和综合性广场。其选址也有不同的特色,如被称为城市心脏的市政广场通常选址在城市的几何中心或中轴线或重要区域。广场的设计主要是硬化面积必须大,有中心公园、绿地。广场前段是人民活动、集会的场所,后段则是休闲空间。例如汕头的人民广场,主要是以植物配置为主,楼亭阁较少,硬化空间不足,并且无地下空间。而时代广场却不时代,主要功能是乘凉乘风,广场以草地为主,硬化空间少。周边以居住区为主,浪费广场周围的高价值公共空间。汕头中山公园是汕头市现存建园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它四面环水,北面濒临韩江,可以眺望韩江的自然景致,三面是人工河道,用三座桥与市区相连。中山公园地处闹市区又没有闹市的喧嚣。园内水面宽阔,绿树成荫,被称为是汕头的“市肺”,还是汕头新八景之一。潮州人民广场是集市政、休闲、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多功能多层次的大众文化中心。人民广场的设计和建造在空间形式上划分了市政广场区(大型集会用)、下沉广场(包括露天舞台)、草坪区、休息区、牌坊街区、运动区、文化区、密林区(包含停车场)等八个区域。广场充分体现了地方风格和历史文化特点。气势磅礴的水幕电影、旱地喷泉、水池音乐喷泉、五彩缤纷的照明灯饰、悠扬悦耳的背景音乐,以及大屏幕电子显示屏,使中心广场增充满了现代感。最后去了北回归线纪念塔,塔身为火箭型,塔基部建筑是天坛式样。 5月7日上午走访了潮州开元寺和牌坊街。潮州开元寺位于老城区,是城区型宗教地,因此面积较小。大雄宝殿为5开间,结构为半封闭式回廊,两侧回廊封闭,建筑风格为闽南式的红砖红瓦。树木、塔较少。与泉州开元寺相比,泉州开元寺中轴长,结构为开放式宽回廊,两侧也是开放式回廊,且有百年榕树。牌坊街是旅游步行街,两侧是两层为主的西洋式

地质队野外作业安全基本知识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5523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地质队野外作业安全基本 知识详细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地质队野外作业安全基本知识详细 版 提示语:本安全管理文件适合使用于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1、我国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正确理解安全生产方针 ⑴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⑵把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放在安全生产工作的首位 ⑶坚持综合治理 3、员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 ⑴享受工伤保险和伤亡求偿权 ⑵危险因素和应急措施的知情权 ⑶安全管理的批评检控权

⑷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权 ⑸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权 4、员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 ⑴遵章守规,服从管理的义务 ⑵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义务 ⑶接受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的义务 ⑷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的义务 5、“三违”的具体含义 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6、“四不伤害”的具体含义 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他人、我不被他人伤害、我保护他人不被伤害 7、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两大因素 ⑴物的不安全状态 ①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本身缺陷

(精选)高中地理野外实践课的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野外实践课的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野外实践课的教学设计 地理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为了达到培养国家公民的目的,我认为地理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实践,尤其是学生的野外实践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从身边环境开始,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然而作为学生,能参与地理实践的机会和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参与地理野外实践并有所收获,我认为需要在本地结合课程内容建立一些适合学生活动的实践基地,开发具有可操作性的地理野外实践课程。 一、地理野外实践基地的开发设想野外考察活动由于受环境安全、学习时间和考察难易程度等条件的限制,适宜选择以就近为主,路线安全,地理特征明显,具有实践价值的地点。而考察活动的时间可以选择天气较好,课业负担较轻的时段,例如针对七星岩景区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类型多样因此设想将其开发为野外实践基地,步骤如下: 1.查阅文献,收集资料教师查找相关资料,研究七星岩喀斯特地貌类型、分布、特点和成因等背景材料。整理这些素材,最后形成基地资料文稿。 2.实地考察,精确考察目标教师进行实地考察是课程设置的重要环节,因为在考察的过程中,要思考如何设计实践课程,计划课程实施的进程和预估效果。如:教师在考察时要对典型地貌作以全面、系统地观察和考察,并做好记录和拍照工作。

地质地形地貌专题复习

地质地形地貌专题复习 一、专题精析 (一)关于地质地形地貌的有关知识 1、地壳的组成(元素、矿物、岩石) 2、地质作用(概念、按能量来源分类、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3、地壳运动(分类、机制、地形、构造、地貌) 4、外力作用与地形、地貌 5、地质作用与自然资源:岩浆活动金属矿产的形成、沉积岩的形成 火山爆发温泉变质作用 6、地质灾害(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泥石流等) 7、地壳物质循环(包括物质循环、能量转换、地形地势的变化,自然资源的形成和自然灾害的发生)。 (二)地形 1、地形的特点的描述 a 对高度(地形的起伏)b平均海拔(地形的高低)c地形的类型d主要地形类型e地势 2、各类地形的特点及主要分布区 3、地形的形成(内外力共同作用) 4、地形的分布(各大洲及我国地形的特点)1)各大洲分布 (2)我国地形分布 5、地形类型的判断(依经纬度位置判断、依“等高线”判断、依河流判断、依等温线判断、依等降水量线判断、依等潜水位线判断、) 6、地形的部位的判断(山谷、山岭、山坡、山脊、鞍部、陡崖等) 7、地形、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地形不仅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组成要素,而且是和气候一样的两大基本要素之一。 (1)地形与气候 A、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通道作用、阻挡作用(例如北美洲气候的形成),热力作用(例如青藏高原、东非高原、横断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界线作用(如秦岭)。 B、气候对地形的影响 主要是通过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作用影响地形,使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 (2)地形与植被、自然带 A、地形对植被、自然带的作用 从山麓到山顶形成垂直地域分布(如喜马拉雅山南坡)。 非地带性因素(如南美洲温带沙漠气候的形成)。 B、植被对地质、地形、地貌的影响(参与沉积的形成,促成岩石的风化,促进土壤的形成)。 (3)地形与水文 A、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a、地势影响河流的流向和流速、水能的多少。 b、地形地貌影响水系特点和流域范围(分水岭划分流域)、河流的形态,干

地质地貌综合野外实践教学 教学大纲

地质地貌综合野外实践教学 课程教学大纲 华东师范大学 2013年8月

课程代码: 课程负责人:郑祥民教授 主讲教师:郑祥民教授、顾志文副教授、范安康副教授、吕红华副教授等 课程名称:地质地貌综合野外实践教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课程学分数:2 课程学时数:36 授课对象:地理科学学院一、二年级本科生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地质学基础、地貌学、水文与水资源等 一、教学目的 (1)强调地球系统科学的理念,重视多领域知识的交叉与融合,以探索人-地相互关系为切入点,借助野外实践教学这一重要途径,便于直观认知自然地理学科的理念与内涵。 (2)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实习选取了具有典型性、综合性、代表性的不同自然特征区域,让学生来实地识别和观察自然地理各要素,运用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分析各自然地理区域的基本特征、形成与分布规律,以及各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通过室内和野外调查、观测、采样、分析,总结、撰写报告等实践性的教学环节设计,着重对学生获取资料和资源环境实验分析的基本技能等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其达到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并为将来独立开展有关专业工作打好基础。 (4)安排一些资源、环境和生态环境有特点的地区,让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评价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探讨协调人-地关系的途径,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要求 本课程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参与为主的管理方

式。教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趣味性。通过让学生观察研究、分析地质地理现象,采集样本,收集相关素材,思考讨论问题,培养他们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提高动手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精神。野外教学过程中,每天个人小结,小组讨论、总结实习内容,老师进行教学检查。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36学时,具体分配如下: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勘探工作野外作业、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地质遥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海洋地质和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质实验测试等方面的安全要求以及职业健康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地质勘探(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除外)工作设计、生产和安全评价、管理。 本标准不适用于使用地质勘探技术手段和方法从事其延伸业的工作设计、生产和安全评价、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引用文件最新版本,以及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5)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2002) GB6722-2003爆破安全规程 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MH/T1010-2000航空物探飞行技术规范 GB6067-198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5972-1986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 GB50194-199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GB3787-1983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GB16424-1996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地质勘探exploration 是指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质灾害、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勘察、调查研究的活动。包括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地质遥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海洋地质和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质实验测试等。 3.2艰险地区areas with hard ships and dangers 是指海拔3000m以上或者其他无人居住,自然条件恶劣、生存条件差的地质工作区。 3.3野外作业open country work 是指在非城镇地区户外进行的地质勘探活动。 4总则 4.1地质勘探单位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逐步推广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 4.2地质勘探单位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建立、健全以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a)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岗位等安全生产责任制; b)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c)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d)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制度; e)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 f)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使用制度; g)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h)作业安全规程和各工种操作规程。 4.3地质勘探单位应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相应安全生

野外地质调查路线记录要点

水文地质调查路线中卡片记录的要点 如何记录野外地质卡片记录的要点问题,要从外业调查路线说起,对于一条调查路线的工作它就是有资料研究、设计调查路线、外业收集资料、对观测点、水点、沿途路线上的地质、地貌、构造、岩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的记录描述与路线调查工作小结组成。下面从资料研究与外业调查上说明以下工作中的要点。 一、资料研究 室内前人资料研究就是我们整个外业工作能否有效顺利进行的最基础、最关键性的一个问题,因为此项工作做好了,我们就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得到调查路线与各类控制点布置目的明确、合理的思路。因此它的要点就是把前人资料在总结的基础上用铅笔把它展放在您要工作的手图上,并布置上调查路线与各类控制点大概位置,以保证您工作中的路线与控制点目的最明确、布置最合理、工作量最少、最能解决问题,然了对实际路线调查中可能出现新的问题,要重新布置一些控制点与追索路线调查。再一个要点就是调查路线方向上最好就是垂直于地层与构造界线,但有时为了追索地层与构造走向上的变化也可以平行地层与构造界线。 二、外业调查 外业调查的要点实际上就是对观测点、水点、沿途路线上的地质、地貌、构造、岩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的记录描述与路线调查工作小结的各类卡片如何记录的要点,为此本次将以观测点记录、重点水井调查记录、泉水记录、调查线路小结四种内容较全面的卡片为重点,向同事门探讨如何填写。 1、观测点记录

测点记录表 野外编号一般以D1、2、……为编号坐标此处以测量坐标轴图幅手图上的编号方格图上各号D代表着地质点系为准,X为纵坐标用测量坐标观测点类型界线、构造、控制、地貌点地面标高图上的地形高程室内编号整理资料的编号 记录者×××检查者×××小队长×××技术负责×××

3、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第三章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学习目的 熟悉地质地貌资源对旅游及人文景观的作用,掌握主要地质地貌的成因和特点。 主要内容 ●地质地貌与旅游 风景骨架影响 ●主要地貌类型及其旅游价值 探险观光五岳 第一节地质地貌与旅游 一、地貌是风景的骨架 地貌不仅对人类的生活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是自然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风景的骨架、气势和纹理的主要特征,也影响着动植物的生长。除高山、极高山多数分布于青藏高原外,中国北方多大山脉、大高原、大平原,对比强烈,又受气候影响,多数山地植被覆盖率较低,故而山石多裸露,所以总体上给人以雄浑博大之感;南方则多为中小型山脉、丘陵,与小平原、盆地交错分布,多数地区植被覆盖率很高,岩石少裸露,兼以气温较高,雨量较多,使河流纵横,湖泊棋布,所以总体上给人以纤巧秀丽之感。[明]杨慎《艺林伐山》:“玲珑剔透,桂林之山也;巉嵯窳窆,巴蜀之山也;绵延庞魄,河北之山也;俊峭巧丽,江南之山也。”因此,人们从总的观赏感受出发,常将中国风景概括为“北雄南秀”。其实,雄、险、奇、幽、秀、旷、野等多种美感的产生,都同地貌有着直接关系。 一些奇特造型地貌,例如惟妙惟肖的造型奇石、“天生桥”、“风动石”、岩溶景观、熔岩景观、海蚀景观等,更是观赏价值极大的景致。 二、地质地貌对人文现象的影响3.1.2.地质地貌对人文现象的影响.ppt 每个人的发展都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但是,无数事实证明,自然环境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地貌对长期生活于其环境的人的思维、性格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郭沫若在论述屈原时曾说:“屈原是产在巫峡邻近的人,他的气魄的宏伟、端直而又娓婉,他的文辞的雄浑、奇特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