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勘察报告

勘察报告

勘察报告
勘察报告

延长县北环山路建设工程

工程地质勘察总说明

前言

延长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延安地区东部,延河下游,东临黄河,与山西省大宁、永和县相望,南接宜川以雷多河为界,西连延安,北临延川。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位于延长县城,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功盖华夏,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列为“中华之最”。延长油矿誉为“中国石油工业之母”、石油界的“黄埔军校”。省道205线纵贯延长县东西,经马头关黄河大桥通往山西,省道201线贯穿南北。

拟建北环山路作为县城过境通道以及城北片区的干线道路,是延长县城对外联系的主要快速通道,也是城区东西向交通主干道,本项目的建设将提升延长县城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沿线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随着县城棚户区的改造、规划小区的建设和县城骨架的扩大,实施城乡统筹战略,实现城乡一

体化发展,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步入快车道,现有城市路网不能满足城市发展要求,项目建设迫在眉睫。

拟建项目为北环山路建设工程,项目起于兴延路,拟建隧道穿过寨山,跨越石油路,经西城二巷,终点止于西城三巷。随着延长县经济的不断发展,现有道路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城区扩展,为推进《延长县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不断拓展城市骨架,同时解决县城城区与周边区域的连接问题,该项目的建设已成为延长县城区扩展与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具体见下图“路线地理位置图”。

图1 路线地理位置图

本阶段为施工图设计,北环山路与石油路采用立体交叉进行设计,北环山路和石油路纵断面分别以石油路建筑限界、路侧房屋高程、填挖土方控制以及最小排水纵坡进行综合控制。为解决石油路与北环山路的交通转换,在北环山路北侧石油路上设置一条连接线与北环山路形成T形平交。北环山路里程桩号为K0+000-K0+970.624,石油路里程桩号为K0+000-K0+688.050,连接线K0+000-K0+206.400(从北环山路K0+595.163处到石油路K0+466.411处),本次依据相关规范、规程,对拟建公路及其重要构造物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勘察阶段为详勘。

第一章勘察工作概况

第一节目的与任务

一、勘察目的

本次勘察对沿线的路基、桥位、隧道及其它构筑物场地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详细查明沿线各场地的地质条件,为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提供所需的地质资料。

二、勘察任务

通过综合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和手段,详细查明公路沿线地质、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并作出评价;详细查明对确定工程场地位置起控制作用的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种类、范围、性质,评价对工程的影响程度,提出治理对策的地质依据;详细查明场地地层结构,为选择构筑物结构形式和基础类型提供必要的地质资料。

具体任务为:

①详细查明公路沿线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为重要工程选址提供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资料。

②详细查明各类构筑物建设场地和地基的地质条件,为选择构筑物的结构类型和地基基础方案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③详细查明不良地质的类型、规模、分布、诱因、发展趋势,评价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程度,提供工程方案设计所需的地质资料。

④详细查明特殊性土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厚度、地层结构,评价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程度,提供工程方案设计所需的地质资料。

⑤收集公路沿线的地震动参数及地震安全性评价资料。

⑥编制详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第二节技术依据

本次工作依据的主要技术规范、规程:

(1)《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3)《公路工程建设标准》JTG B01-2003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6)《公路桥涵与地基设计规范》JTG D63—2007

(7)《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

(8)《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9)《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

(10)《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TGT+B02-01-2008)

(1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

(1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版)

(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1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1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6)《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利用的资料:

(1)《陕西省区域地质志》

(2)《延安地区志》

第三节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一、勘察工作的基本思路

为完成上述目的任务,结合本区地质条件,本次工作的基本思路,是采取综合勘察方法,分阶段实施的基本思路。

第一阶段:首先对全线进行1:2000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在此基础上合理地布

置和确定初勘钻孔、探井位置和孔深。

第二阶段:进行工程地质钻探及测试试验工作。

第三阶段:室内资料综合分析整理、编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二、投入人员及设备

为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勘察工作,本次共投入1个地调组,1个测量组,1个钻探组,1个技术(内业)组,1个质量检查组(自检组),1个土工试验组,1个后勤组,全线共投入各类生产技术人员1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3人,助理工程师2人,技术员7余人,技术工人10余人;各种型号钻机2台,配置车辆2辆,计算机3台,打印机1台。

三、勘察工作方法

本次勘察采用以工程地质调绘、钻探、挖探、室内试验为主,辅以原位测试等多种现场勘探测试手段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并对所取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利用。

1.工程地质调绘

以1:2000带状地形图为底图,进行相同比例尺的带状工程地质调绘。地质调绘工作开展前收集了勘察工作区已有的资料,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了认真的阅读与研究,了解了工作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调绘方法以路线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辅,同时结合实地走访调查的方法进行。

工程地质调绘内容:

①调查研究工作区地形、地貌特征,划分地貌单元,分析各地貌单元形成及其与地层,构造、场地稳定性的因果关系。

②查明岩土体的成因、厚度、时代和分布范围,对基岩岩层查明其风化程度、岩体相互接触关系和软弱夹层特征。

③调查确定地质构造类型,包括断层位置、产状、断距、破碎带宽度以及充填物性质。调查岩层软弱结构面的产状及其性质。

④调查新构造的痕迹、特点和地震活动的关系。

⑤调查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活动、埋深及迳流情况。

⑥对挖方路段进行自然边坡、人工边坡和已有公路边坡坡率及防护情况调查。

⑦查明对公路建设影响较大的不良地质体和特殊土的地质特征和对公路建设的影响。

2.钻探、取样及野外记录

(1)钻探要求:本次钻探采用了XY-100型、XY-150钻机。

A.岩芯采取率:钻孔要求全孔取芯。其采取率在强风化基岩中不宜小于65%,在黏性土中不宜小于85%,砂类土中不宜小于65%,破碎岩层、碎石土中不宜小于50%。

B.土层及砂层水位以上采用干钻—冲击钻进,重锤少击法或静压取样;水位以下采用泥浆护壁回旋钻进静压取样,且土体孔径不小于110mm。

C.碎石类土水上采用冲击或无水回转钻进,水下采用跟管或泥浆护壁回旋钻进。

D.基岩采用清水回旋钻进,孔径不小于91mm。

E.取样:土样要求采用薄壁取土器静压采取。岩样要求采用双层岩芯管或双层单动岩芯管采取。

(2)取样

A.路基

a.细粒土1.0-1.5m取样1组。

b.碎石土、砂土一般2m取样1组;如大于6m,分上、中、下取3组。

c.岩石每孔取样1-3组(按风化程度)。

d.软弱结构面、软弱夹层、滑动面必须取样。

B.桥梁

a.技术性钻孔中,细粒土1-1.5m取原状样1件,碎石土和砂土2m取样1组,岩石每孔每组地层取样1-2组。

b.一般性钻孔中:细粒土1.5-2m取原状样1组,碎石土和砂土每层取代表性

样1组,如厚度大于6m,分上、中、下各取代表性样1组。岩石每孔取样1组。

c.在河流分上、中、下游桥位选择代表性钻孔采取地下水样各1件;地表水按上、中、下游各取水样1件。

C.隧道要求

a.细粒土:洞室内部取样间距2m,洞顶以上3-5倍取样。

b.岩石:孔底以上55m内每10m取1组(如岩性不同,每种岩性1组),以上至

孔口段宜每组地层1组(如岩性不同,每种岩性1组)。

(3)原位测试

本段路线分布、粉质黏土(黄土)、泥岩和砂岩,本次勘察采用了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DPT)及标准贯入(SPT)试验原位测试手段,查明其密实程度及均匀性,试验点距1.5-2m。(技术性钻孔1.5m,一般性钻孔2m)如厚度大于6m,一般性钻孔分上、中、下三点试验。试验方法及设备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执行。对全风化、强风化层进行动力触探,间距1.5-2.0m,以便准确确定强风化层界面。

(4)野外编录

A.一般性内容

工程地质记录:内容包括钻孔编号、孔口高程、坐标、钻机类型、时间、钻进方法及钻头规格、类型、回次、取样位置、岩芯采取率、地层变化情况,初见水位与稳定水位及测量方法,日期、含水层情况,详细定名地层描述,钻探过程中发生事故及处理等。

B.岩土体描述

编录人员仔细、认真描述岩土层颜色、成份、结构、状态的变化,并准确划分不同地质层界限。

a.土层:包括黏土、粉质黏土、粉土;野外描述其名称、颜色,状态(流塑、软塑、硬塑、半坚硬、坚硬),包含物及含量(如根系、结核、蜗牛壳及碎石等),孔隙、裂隙发育程度及土体密实程度等特征的描述。对软土(淤泥及淤泥质土)加述气味、有机质含量、层理特征等;对膨胀岩加述节理裂隙面倾角及附着物,详细判定其膨胀性。

b.砂类土:描述名称、颜色、颗粒成份、结构、构造特征、包含物、充填物及含量、胶结程度、湿度、密实度。名称包括砾砂、粗砂、中砂、细砂、粉砂。

c.碎石类土:描述名称、颜色,骨架颗粒成份(矿物成份),一般粒径,最大粒径、充填物及所占百分比、胶结情况、密实程度及湿度等。

d.基岩:描述名称、颜色、矿物成份,构造特征(薄层、中厚层或巨厚层),节理、裂隙发育程度,结构特征(泥质、粉粒、细粒、中粒、粗粒等),矿物成份的风化程度,胶结物成份(钙质、泥质、铁质),并从野外钻进情况、岩芯形态及矿物成份变质情况,详细划分风化层次,并确定强、全风化基岩的密实度。

3.测量

对于各类勘探点、地质点,根据提供的1/2000带状地形图和已知导线点、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采用全站仪现场定测放,用水平角、天顶距法引测高程,交会法和极坐标法引测坐标,其坐标系统为该地形图独立坐标系。

4.岩土水试验

本次外业勘察所取岩、土、水试样的试验工作采用的技术标准为《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E41-2005)、《公路水质分析操作规程》(JTJ056-84)。对水样进行简分析。

(1) 稠度实验:采用76克锥作液限,搓条法做塑限。100克锥液限值是采用76克锥的换算值,100克锥的塑限值,仍采用搓条法的同一值,桥基土稠度指标是采用76克锥计算,路基土是采用100克锥计算。

(2) 颗粒分析:对粗粒组按>40—20—10—5—2—0.5—0.25—0.1mm的粒径值,细粒组0.01—0.005—<0.005mm的粒径值进行筛分定名,本次勘察凡需进行颗粒分

析的土试样均采用移液管法进行颗粒分析。

(3) 为判定环境土、地下水的化学类型、评价其对建筑材料及钢筋砼的腐蚀性,对全线所采取水样进行腐蚀性分析试验,试验项目包括:简分析+侵蚀CO2。

(4) 对岩石试样进行了单轴饱和抗压强度试验、岩石密度、饱和吸水率等测试。

(5) 根据工点的要求,对所有细粒土样、粗粒土样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有关要求,进行了不同项目的试验。

5.资料分析整理

本次勘察运用工程地质调绘、钻探、物探、岩土试验等综合勘察方法,取得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并结合具体工点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进行统计分析、整理,成果资料真实、可靠。

本报告主要依据工程类别进行编制,首先是核查工程地质调绘、勘探、测试试验等所有的原始资料,并与收集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等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统一标准;其次对钻孔、岩土试验资料及物探成果进行整理、检查、完善,经确认无误后加以利用。

各类图件要求做到主题突出、目的明确、图面清晰、字体端正、线条均匀、主次分明、图面布置协调美观,避免图、表与文字报告间的相互矛盾。各工点资料整理完成后,由资料编制人首先进行自检,专业组长复核,分项技术负责审核,其后由项目技术负责及院地质专业总工进行审核、审定,如有问题立即进行修改,从而确保了勘察报告质量。

本次对桥梁绘制了工程地质平面图、工程地质纵断面图、钻孔柱状图及试验报告,对隧道、桥梁编制独立的工点勘察说明,一般路基参考全线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勘察报告资料排序是依次按文字说明、综合表、平面图、纵断面图、横断面图、柱状图、土工表。报告总体分为一册,包括总说明书、工程地质平面图、工程地质纵断面图、路基钻孔柱状图。隧道、桥梁工点报告内容有工点说明、平面图、纵断面、柱状图、试验资料等。

四、勘察进程

本次勘察时间如下:

●地质调绘:2017年7月27日~7月30日(1:2000)。

●钻探及挖探:2017年7月30日~8月14日。

●室内试验:2017年8月14日~8月17日。

●资料整理:2017年8月17日~8月22日。

●审查阶段:2017年8月22日~8月24日。

●报告出版:2017年8月25日。

五、工作量布置原则

本次勘察工作量是设计、勘察部门结合构筑物、地质、地貌、不良地质等实际情况,在满足设计需要前提下共同布设的。同时,项目组根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2012),结合设计需要,对全线构筑物、重要工点、路段布置了钻孔工作。总体认为,勘探点位置布设较合理,工作量较适宜,地质基础资料基本满足施工图设计要求。

六、完成实物工作量

本次勘察共计完成补充1:2000工程地质调绘0.6km2,钻孔12个,进尺276.1m,原状土样25件,岩样18组,水样2个,工程地质照片30张/12个工作日。

本次勘察完成实物工作量详见“完成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表1)”,具体勘探点详见“勘探点要素一览表(附表1)”。

表1 完成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序号项目单位完成工作量备注

1 调绘1/2000全线调绘km20.6

2

现场

勘察

钻探米/孔276.1/12

3 取样原状土样组25

4 测量勘探点施放及定测点12 地质点点20

5 物探

高密度电法米1300 剪切波速及声波测井孔 2

6 室内

试验

土常规试验组25

湿陷性试验组10

7 摄影摄影工作日12

第四节工作质量保证措施

一、组织机构

本次勘察设立项目部,由管理、后勤和技术人员组成,进行生产和技术管理。项目部主要人员职责如下:

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根据生产任务书安排编制项目勘察工作大纲,制定项目勘察原则和技术措施,组织、协调、管理各专业组的工作,组织解决勘察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安排生产进度,贯彻公司质量体系,确保项目勘察

质量,对项目勘察进度、技术质量、经济效益负责。

项目技术负责人:落实项目的事先技术指导、中间检查意见,负责项目各阶段技术要求的实施和技术标准的统一,承担各专业技术方案的审定、审查和把关,接受项目负责人的技术质量监控,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工序管理和环节控制,组织各专业技术方案、技术难题的研讨和论证,编写勘察报告总说明,对各专业技术成果质量负责。

专业组长:对项目负责人负责,根据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的安排,具体负责本专业组的生产安排和实施,承担本专业组的工序管理及技术质量环节控制,对本专业组的技术成果质量负责。

地质工程师:服从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专业组长的安排,完成分配的地质调绘和工点钻探、挖探、取样、试验等外业勘察资料收集和内业资料整理工作,编制工点勘察报告,对收集、验收、编制、校对的图件、文字、原始资料的准确性和质量负责。

二、质量保证措施

为确保勘探质量,本次工程地质勘察,除严格执行ISO9001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及我公司质量方针进行管理外,严格按照我公司总工办下发的《施工图设计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要求》及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作业、验收,在勘察工作各环节均有专人负责,层层把关,做到责任到人、到岗,从生产准备、外业施工、室内实验、中间检查、外业验收、内业整理、资料传递等各个生产环节都有完整的质量记录。重点加强了技术跟踪、项目管理和勘察监督,层层把关,从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到最终成果的提交进行全面把关。

公司领导、总工办专家进入工地进行检查、指导和解决疑难问题,对工程进行事前指导、中间检查、成果验收、资料审核等环节进行质量控制。成果资料整理工作严格执行我院“两校三审”制度,保证了工程地质勘察质量。

本次勘察工作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及我公司有关规程,认真贯彻执行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争创优质工程。

外业勘察过程中,坚持每孔必由技术负责人填写开工通知单,对钻探、取样、原位测试等提出具体要求;终孔后由技术组派人验收,并签发终孔验收单,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整改补救措施,仍不能满足技术要求时按报废处理,并返工。

为保证本工程质量,对勘察工作中的主要工序制定以下具体质量保证措施:(1)钻孔质量保证措施

钻探场地必须平整,钻机布设必须稳固,开钻前必须核查主动钻杆是否垂直、对准孔位,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保证机台水平。

钻进过程中,钻探人员必须按钻探技术标准及勘察规范要求严格施工,岩芯依次整齐摆放、及时标识、妥善保护,终孔后,必须保护好钻孔,并及时通知技术人

员检查验收。

必须设专人进行钻孔岩芯编录,对岩芯的破碎程度、孔内循环液的漏失情况及钻进过程中是否出现掉钻、卡钻等现象进行详细记录,做到岩芯编录及时、准确、真实、齐全、整洁。

(2)原位测试

根据勘察技术要求,进行原位测试,建立健全测试质量检查、监督机制,确保测试成果的准确性、可靠性。

(3)取样

采取土样必须有代表性,严禁以芯代样。采取原状土样时,在卸土过程中,不得用榔头等敲打取土器;土样取出后,应检查土柱质量,不合格样品必须废弃,并重新取样;合格样品必须及时密封,填写标签,妥善保管,及时送检。

(4)室内资料整理和提交资料

对于勘察成果资料应严格执行校审制度,使勘察输出的中间成果资料和最终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符合规范要求,并对图件资料校审、资料互提、报告出版活动登记备案,项目结束后及时归档。

第二章自然地理概况

第一节地理位置与交通经济

项目位于延长县县城,延长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延安地区东部,延河下游,东临黄河,与山西省大宁、永和县相望,南接宜川以雷多河为界,西连延安,北临延川。介于北纬36°14′—36°46′,东经109°33′—110°30′之间,总面积2368.7平方千米。延长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南北高,中间低,呈谷峰型。海拔高度470.6—1383米,相对高差912米。县城海拔高度800米。县城西距延安市72千米。

省道205线纵贯延长县东西,经马头关黄河大桥通往山西,省道201线贯穿南北。

2016年,延长县生产总值37.8242亿元,比2015年下降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7950亿元,增长4.3%,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3%;第二产业增加值14.4221亿元,下降9.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6071亿元,增长9.7%,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6%。非公有经济增加值10.636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28.1%,比2015年提升1.7%。

第二节气象

项目所在区域属暖温带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冷暖干湿明显,夏短冬长。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少雨;春季大地回暖,降水增加;夏季雨量集中,多雷阵雨、冰雹天气;初秋多连阴雨,气温骤降,晚秋多高爽天气,由半干旱转干旱。年平均气温10.4℃,年日照总时数2504.6小时,气温昼夜温差大,无霜期170天,降雨量集中在7—9月,年平均降水量564毫米。

第三节水文

延长县主要河流有黄河、延河。黄河沿秦晋省界过境,境内流长44.7千米。延河从黑家堡镇盖头坪入境,由西向东横穿全县,于南河沟乡凉水岸注入黄河,境内流长144千米,流域面积1724平方千米。

第四节区域地貌

延长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南北高,中间低,呈谷峰型。海拔高度470.6—1383米,相对高差912米。县城海拔高度800米,具体地貌如图2所示。

图2 项目区地貌卫星照片(截取于Google earth)

第五节区域地质构造

项目位于延长县县城,该地区没有中生代以前的老岩系出露,主要是中生代的沉积岩系。岩层自东向西由老而新,走向一般作南北向或略呈东北向,岩层一致向西倾斜,倾角极缓,约4°左右,在县城的体育运动场南侧岩层近于水平。第四系的黄土深厚、广泛地覆盖于整个县境的老岩层之上。岩层露头出现于河床及河谷两侧地区。岩性主要为三叠系上统延长群的泥岩、砂岩。

第三章工程地质条件

第一节地形地貌

项目区属于黄土梁峁沟壑区,地形起伏较大,沟壑纵横,沟梁相间,梁顶狭窄,沟谷深切,沟底多切穿基岩,沟谷多呈“U”字形,沟谷发育。线路高程介于879.549~791.674m之间,相对高差87.875m。属黄土堆积侵蚀地貌。地下水埋藏较浅,西石河子沟可见地表水,为常年流水。

第二节地层岩性

根据工程地质调绘结合钻探、挖探揭露,沿线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土、第四系更新统风积层、三叠系上统延长群构成。现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①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土(Q4ml):浅黄色,人工堆积杂填或素填,土质不均,土体松散,局部可见植物根系及树干,杂填有土石瓦砾碎砖块。

①2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粉土(黄土状土)(Q4eol):浅黄色-黄色,土质均匀,稍湿,上部含有植物根系。

②1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粉砂(Q3eol):浅黄色-褐黄色,稍湿,干燥后粉末状,局部夹钙质结核。

②2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粉质黏土(黄土)(Q3eol):浅黄色-褐黄色,土质均匀,硬塑,局部见虫孔、钙质结核薄层。

③1三叠系上统延长群泥岩(T3y):中风化,灰色-灰绿色,岩质较均匀,岩芯较破碎,水平层理发育,泥质胶结,断口见云母及铁锰质斑点,岩芯呈短柱状。

③2三叠系上统延长群砂岩(T3y):强风化,灰色,岩质较均匀,岩芯较破碎,水平层理发育,钙质胶结,断口见云母、铁锰质斑点、炭屑,岩芯呈短柱状。

③3三叠系上统延长群砂岩(T3y):中风化,灰色-灰白色,岩质较均匀,水平层理发育,钙质胶结,断口见云母及铁锰质斑点,岩芯呈长柱状,最长者1.5m。

第三节新构造运动和地震

项目区属华北陆台鄂尔多斯地台的一部分,亦称陕北构造盆地。盆地东、南界是山西台北斜(吕梁山及渭北北山),西接贺兰山台向斜,北抵内蒙古台背斜(阴山山脉)。鄂尔多斯地台在构造上是一个台向斜,属岩层西缓倾的单斜结构,项目正处在单斜构造的东南角,以大地构造分区称此为陕北台凹。

项目区断裂构造不发育,地震活动微弱,为新构造比较稳定的地区。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勘察区动峰值加速度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0.40s,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第四节水文地质条件

一、地表水类型

延长县河流主要为延河,拟建石油路东侧为西石河子沟,均属于常年流水河流,延河在夏季暴雨或雨期,河流较宽,流量大,流速快。延河系黄河一级支流,西石河子沟水流汇入延河。

延河,发源于靖边县天赐湾乡周山,由西北流向东南,全长286.9公里,流域面积7725平方公里,常流量每秒4立方米左右,多年平均径流量2.2亿立方米,枯洪悬殊。近东西向横穿延长县城城区。

拟建线路区域内,西石河子沟水流过,采取了水样,进行水质分析试验,详见试验成果附表。

二、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

项目所在区地下水水质虽好,但量小属贫水区。黄土塬区地下水,四周沟谷切割达50~100米,塬区中部地下水埋伏较浅,而边缘则逐渐加深,水量小而不稳,地下水主要受降水补给,局部地区也受基岩裂隙水补给;河谷阶地区地下水,主要指河谷第四系冲积层潜水,分布在较大河流及其大小支流的河漫滩及阶地区。随着河流水位的涨落,河水与潜水互有补排关系。洪水期地下水得到河水的补给,而在枯水期地下水又反射河水。地表水为延河和西河子沟,延河水量较大,西河子沟水量很小,汇入延河,其河道是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通道。

河流中水质较好,pH值7.50~7.52,Cl-含量38.34~39.41mg/L,SO2-4含量262.2~364.8mg/L,总矿化度958.0~972.2mg/L。参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中附录K的相关规定,西河子沟水质对混黏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详见水质腐蚀性分析报告。

第五节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土

一、不良地质现象

项目区未发现不良地质现象。

二、特殊性岩土分布

勘察区分布的特殊性岩土主要为湿陷性粉土(黄土状土)。本次采用工程地质调绘、钻探、土工试验等手段,对土样的试验结果统计见表2:

表2 湿陷量计算及评价表

勘探点编

取样深

分层厚

湿陷系

修正

系数

分层湿陷

总湿陷量

湿陷等级评

m

Hi

δsβ

ΔsiΔs

(mm) (mm) (mm)

SZK2

1.00 1000 0.036 1.5 0

292.5

Ⅰ级

轻微

非自重湿陷

2.00 1000 0.048 1.5 48.0

3.00 1000 0.035 1.5 35.0

4.00 1000 0.041 1.5 41.0

5.00 1000 0.035 1.5 35.0

6.00 1000 0.036 1.0 36.0

线路场地为非自重湿陷场地,湿陷等级应为Ⅰ级(轻微)。

第四章路线工程地质评价

第一节工程岩土分类及岩土承载力的确定

一、工程岩土分类

1.分类原则

工程岩土分类主要依据地层时代、成因、岩性及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主要划分为三层。

2.工程岩土分类

根据全区实际地质调绘和钻探、试验资料,其具体划分详见表3“工程岩土分层及承载力一览表”。

二、土石工程分级

根据对土、石开挖及凿进的方式及难易程度,参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相关标准,结合具体土体密实程度、现场挖探难以程度等综合确定。具体划分详见表3“工程岩土分层及承载力一览表”。

三、岩土承载力及摩阻力的确定

1.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及岩土承载力及摩阻力确定方法

(1)全线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采用分层统计,统计出最大值、最小值及平均值,作为依据统计结果,给出建议值。

(2)土承载力基本容许值和钻孔桩桩侧土摩阻力标准值的推荐方法如下:

①对细粒土、粗粒土、一般黏性土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根据岩土类别、状态及其物理力学特征指标,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D63-2007)表

3.3.3-6并结合地区经验值选用。

②桥址地基土的钻孔桩桩侧摩阻力标准值根据各岩土层的类别、状态及其物理力学指标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D63-2007)表5.3.3-1选取。

2.承载力基本容许值、桩周土摩阻力标准值的确定

依据上述确定承载力基本容许值、桩周土摩阻力标准值的原则,确定出了全线地基土的承载力基本容许值、桩周土摩阻力标准值,详见表3“工程岩土分层及承载力一览表”。

表3 工程岩土分层及承载力一览表

时代

成因

地层

岩性

状态

承载力基本容

许值[f a0](kPa)

桩周土摩阻力

标准值q ik(kPa)

土石

工程

分级

建议值建议值

①1Q4ml填筑土松散100 40 Ⅰ

①2Q4eol

粉土

(黄土状土)

稍密120 35 Ⅱ

②1

Q3eol

粉砂稍密160 40 Ⅱ

②2

粉质黏土

(黄土)

硬塑220 60 Ⅱ

③1

T3y

泥岩中风化500 - Ⅳ

③2

砂岩

强风化700 120 Ⅳ

③3中风化1300 - Ⅴ

第二节工程地质分区

一、分区原则

根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土体类型、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等特点,将路线较短所经过的地区可划分为一个工程地质区:黄土梁峁沟壑区。

二、工程地质分区及评价

根据上述分区原则,路线处于黄土梁峁沟壑区,具体分区与评价如表4。

表4 路线工程地质分区评价表工程地质区

名称

工程地质特征

黄土梁峁沟壑

线路属于黄土梁峁沟壑区,地形变化起伏较大,线路高程介于791.674~879.549m之间,相对高差87.875m。地形条件较差,地质条件一般,局部属于湿陷性黄土。表层覆盖第四系更新统粉土,具轻微湿陷性,下伏三叠系上统延长群泥岩、砂岩,本层未揭穿,隧道未见地下水位,石油路立交桥跨越石油路及西石河子沟(有常年流水),可见地表水,河床基岩出露,两侧桥台可见基岩。

第三节路基工程地质评价

一、评价原则

主要根据地貌、地层岩性,地层力学性质、工程地质分区,并结合路基填挖程度等因素进行。本线路路基分为一般路基、挖方路基、填方路基三种工程类型。

二、路基土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性能

根据地基土的成因时代及其物理力学特征,对全路线基地基土所涉及的主要地质层作如下论述:

①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土(Q4ml):浅黄色,人工堆积杂填或素填,土质不均,土体松散,局部可见植物根系及树干,杂填有土石瓦砾碎砖块。[f a0]= 100kPa,工程岩土性质较差,地基土承载力较低,不宜直接作路基的持力层。

①2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粉土(黄土状土)(Q4eol):浅黄色-黄色,土质均匀,稍湿,稍密,上部含有植物根系。[f a0]=120kPa,地基土承载力较低,不宜直接作路基的持力层。

②2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粉质黏土(黄土)(Q3eol):浅黄色-褐黄色,土质均匀,可塑,局部见虫孔、钙质结核薄层。[f a0]=220kPa,地基土承载力较低,不宜直接作路基的持力层。

③2三叠系上统延长群砂岩(T3y):强风化,灰色,岩质较均匀,岩芯较破碎,水平层理发育,钙质胶结,断口见云母、铁锰质斑点、炭屑,岩芯呈短柱状。

[f a0]=700,工程岩土性质良好。

③3三叠系上统延长群砂岩(T3y):中风化,灰色-灰白色,岩质较均匀,水平层理发育,钙质胶结,断口见云母及铁锰质斑点,岩芯呈长柱状,最长者1.5m。

[f a0]=1300kPa,工程岩土性质良好。

三、路基工程地质评价

该工程有高边坡和一般路基,高边坡详见工点报告。一般路基覆盖有轻微湿陷性粉土(黄土),稳定性差,承载力较低,应采用垫层、强夯等提高地基承载力,且须做好防水排水工程。

第四节桥梁工程地质评价

一、桥梁概况

路线设石油路立交桥1座,桥梁全长106m;本次对此桥进行了详细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二、评价原则

桥梁工程地质评价主要依据桥址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不良地质发育程度及桥台岸坡的稳定性,判断桥台是否被破坏的可能性;依据桥址区地层岩性、岩土工程层的性能,建议所适宜的桩型。根据上述原则,对桥梁工程进行了工程地质评价。

三、桥梁工程地质评价

桥梁均按照单独工点进行了论述。具体论述列于“桥梁工点勘察报告”。

总体认为:勘察区的桥梁位置选择合理,没有发育有影响桥梁稳定的不良地质现象,地形条件比较简单,覆盖薄,湿陷性轻微,桥台及河床处基岩出露较多,适宜建桥,且下部揭露了中风化砂岩,地基土承载力较高,建议采用端承桩。

1.根据工程地质调绘及区域地质资料可知,桥址区没有发现有较大的断裂构造,桥址区地层稳定,适宜建桥。

2.桥址区出露的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填筑土和粉土(黄土状土),地基承载力低,不宜直接作为桥梁基础的持力层,河沟两侧出露砂泥岩互层,钻孔揭露三叠系中风化砂岩,可作为持力层。

3.桥台出露第四系全新统风基层填筑土和粉土(黄土状土)具有轻微湿陷性,桥梁桩基设计时应考虑其轻微湿陷性。

4.桩基础可采用端承桩。

第五节隧道工程地质评价

一、隧道工程概况

寨山隧道起始里程桩号为K0+070,终点里程桩号为K0+410,设计长度340m,按长度划分为短隧道。隧道总体穿越黄土梁峁沟壑地貌下伏的三叠系砂岩,属于岩质隧道,隧道进口洞底标高为803.77m,出口洞底标高为807.51m,隧道最大埋深74.12m。

本次对该隧道采用地调、钻探、物探等综合勘察手段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

二、评价原则

隧道工程地质评价主要依据隧址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和围岩物理力学性能,依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2012)规范中有关要求,对隧道的进出口边坡稳定性及围岩级别、涌水量预测、隧道施工及运营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评价。

1.围岩分级原则

拟建隧道为岩质隧道,本次隧道围岩分级原则是结合岩性状态、物理力学性质、地质构造、洞室埋藏深度、水文地质条件及地层的透水性、不良地质现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等综合分析确定隧道围岩类别。

根据本次隧道的调查、勘探、物探、试验资料,隧道中的岩质类型、坚硬等定性特征,按照“隧道围岩分级标准表”(表5)划分围岩级别,本次为详细工程地质勘察阶段,只对围岩进行基本级别划分。本次隧道围岩类别划分结合实践经验也遵循了下列原则:

A.以地层、岩性界线确定隧道围岩分级界限时:

(1)当上覆为较差岩性时,洞顶以上与地层界线一倍左右的洞径高度(10~15m)的洞顶点为较差岩性的围岩分级界限点。

(2)当上覆较差地层岩性与下伏地层岩性差异较大,围岩分级跨级时,应考虑过渡段,使得分级连续,洞顶以上与地层界线三倍左右洞径高度(30~50m)的洞顶点为过渡段的分级界限点。过渡段的长度不小于10m。

(3)当上覆为较好地层岩性时,岩性界线与洞顶的交点为分级界线点

(4)当上覆较好地层岩性与下伏地层岩性差异较大,围岩分级跨级时,应考虑过渡段,使得分级连续。岩性界线与洞顶、洞底的交点为过渡段的分级点,过渡段长度不小于10m。

(5)隧道进出口段除上述原则外,还应考虑埋深、偏压,当埋深小于三倍洞径(30~50m)高度,岩性较差时,以洞顶以上三倍洞径高度埋深的洞顶点作为分级界限点。

表5 隧道围岩分级标准表

围岩级别围岩或土体主要定性特征

围岩基本质量指

标修正值[BQ]

开挖后的稳定状态

Ⅰ坚硬岩,岩体完整,受构造影响轻微,巨整体状或巨

厚层状结构,节理不发育,层间结合良好。

>550 围岩稳定,无坍塌。

Ⅱ坚硬岩,岩体较完整,块状或层状结构,层间结合一

般。

550~451

暴露时间长,可能

产生局部小坍塌。较坚硬岩,岩体较完整,块状整体结构,层间结合一

般。

Ⅲ坚硬岩,岩体较破碎,巨块(石)碎(石)状镶嵌结

构,层间结合一般。

450~351 开挖后喷护处理。较坚硬岩或较软硬岩,岩体较完整,块状体或中厚层

结构,层间结合一般。

Ⅳ坚硬岩,岩体破碎,碎裂结构;

350~251

开挖后无支护,易

产生顶部小块坍塌

和侧壁失稳,应及

时支护。

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破碎,镶嵌碎裂结构,块状

体或中厚层结构。

较软岩或较软硬岩互层,且以软岩为主,岩体较完整~

较破碎,中薄层状结构。

略具压缩的黏土或砂土,一般钙铁质胶结的碎石、卵

石、大块石及Q2、Q1黄土。

Ⅴ较软岩,岩体破碎;

≤250

开挖后易坍塌,应

立即支护和衬砌。软岩,岩体较破碎~破碎;

极破碎各类岩体,碎、裂状,松散结构。

裂隙杂乱或全~强风化壳;一般第四系的半干硬~硬

塑状粘性土及Q4、Q3黄土,呈松软结构;

稍湿至潮湿的碎石土、卵石土、圆砾土,呈松散结构。

Ⅵ软塑状粘性土及潮湿、饱和粉细砂、软土。开挖后极易坍塌变形。

2.围岩分级结果

根据上述原则,对拟建隧道的围岩进行了分级,隧道围岩整体划分为Ⅳ级。

3.隧道涌水量预测

按照本次钻孔揭露,隧道洞室内无地下水分布,但考虑到在雨季等时节可能存在少量地下水,因此,本次对隧道的涌水量采用大气降水入渗估算法对隧道洞室涌水量进行预测。

隧道洞口段(洞身段无地下水时)隧道洞室位于地下水位以上,在一般情况下可按无水考虑,但在雨季,特别是连续降水时段,地表水入渗导致洞室形成渗水,按大气降水入渗估算该段涌水量。

Q=2.74·a·W·A

式中:a-大气降水入渗系数0.18;

W-大气降水量(当地年平均降水量上限,查阅资料,计p=564mm);

A-隧道影响带集水面积(约0.0034km2)。

计算及分析结果:拟建隧道预测涌水量为0.95m3/d,涌水量很小。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和涌水量的预测,地下水对隧道洞室的稳定影响较小,施工时有渗水现象。且隧道洞身处于中风化砂岩层中,渗透系数极小,建议采取适宜的排水防护措施即可。

西河子沟取水样2组,水质腐蚀性分析试验结果显示,该水质较好,对混凝土具弱腐蚀性。

三、隧道工程地质总体评价

项目区布设有一条隧道(寨山隧道),起始里程桩号为K0+070,终点里程桩号为K0+410,设计长度340m,按长度划分为短隧道。隧道总体穿越三叠系砂岩,属于岩质隧道。本次对该隧道采用综合勘察手段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

1.隧址区断裂、褶皱构造不发育,地壳稳定,新构造运动不活跃,区域稳定性好,适宜隧道建设。

2.隧址区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当于地震烈度Ⅵ度。

3.隧道进出口位于山体斜坡坡脚处,斜坡坡度陡,边坡坡度50-65°,其岩性为粉土(黄土状土),进口仰坡覆盖第四系黄土,抗水性能差,受施工扰动和降雨影响,稳定性差,可做明洞以进行防护,粉土(黄土状土)失水后易剥落。隧道进口左侧平缓,已见人工开挖放坡断面,右侧山体较高,出口位于陡坡上,应做好截排水措施,并采取挡土墙等防护措施,进行防护处理。

4.隧道钻孔未揭露地下水,根据水文气象资料预测及地层,预测隧道施工时有渗水现象。建议采取适宜的排水防护措施。

5.隧道洞室围岩Ⅴ级,围岩稳定性较差,自稳能力一般,隧道施工时洞顶局部易产生小规模坍塌或崩塌,设计时应考虑加强隧道洞顶的初支措施,施工时加强支护,及时衬砌。

6.隧道施工及时做好施工编录,加强信息化施工。施工过程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及地质工程师。

7.延长县标准冻土深度小于100cm,根据现有资料所查,延长县最大冻土深度为80cm。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次工程地质勘察,详细查清了全线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及特殊性岩土等工程地质特征,为设计提供了合理、可靠的地质参数,对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作了较为准确地评价。主要认识如下:

1.线路所在区域属黄土梁峁沟壑区,路线起点兴延街,最高点位于隧道顶部,海拔879.549米,最低点位于西河子沟,海拔791.674米。相对高差87.875米。根据土的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该场地为Ⅱ类。

2.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勘察区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峰加速度值为0.05g,反应波谱特征周期为0.40s。路线区未发现有大的断裂构造,该区适宜修建道路。

3.勘察区分布的特殊性岩土主要为湿陷性土,路基通过时建议采用垫层、强夯等处理。

4.桥址区基岩出露,局部覆盖第四系人工杂填土,层厚度较薄,钻孔揭露为三叠系上统延长群近水平产状的砂岩,建议采用端承桩基础,桩长及桩径根据桥梁结构构造、荷载及动荷载计算确定。

5.隧道整体洞身穿过中风化砂岩,隧道洞室围岩Ⅴ级,围岩稳定性较一般,自稳能力一般,隧道施工时洞顶局部易产生小规模坍塌或崩塌,设计时应考虑加强隧道洞顶的初支措施,施工时加强支护,及时衬砌。

6.设计路线以路基形式通过的路段,挖方段路堑边坡应采用护面墙等防护措施,顶部一定距离设片石浆砌截水沟,防止水渗入边坡土体;填方段路堤边坡应采用浆砌片石等防护封闭措施。

地质勘察报告样本模板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 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1、工程概况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委托书》,拟建建筑概况见表1.1。 表1.1 拟建建筑概况 1.2、勘察目的与要求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委托书》及设计要求,依据相关规范、规程,本次勘察目的及任务如下: 1.2.1、查明建筑场地各岩土层的成因、时代、地层结构和均匀性以及特殊性岩土的性质,查明基础下软弱和坚硬地层分布,以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1.2.2、查明有无液化地层,并对液化等级作出评价; 1.2.3、查明湿陷性土层厚度、分布情况,判明场地的湿陷性等级; 1.2.4、评价场地的稳定性,适宜性;提出各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提供计算变形所需的计算参数; 1.2.5、对场地进行抗震地段划分,判明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为抗震设计提供有关参数; 1.2.6、根据场地和施工条件,提出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对复合地基或桩基类型、适宜性、持力层选择提出建议;提供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值,对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意见; 1.2.7、对基坑工程提出建议,提供有关的岩土参数; 1.2.8、在季节性冻土地区,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1.2.9、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1.2.10、判定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1.3、勘察依据 本次勘察主要执行以下勘察文件和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委托书》(2013.05)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4-258-2008)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J04-248-2006)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1.4、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3.1.1条~第3.1.4条确定: 拟建建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3.0.1条确定:拟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第3.0.1条确定:拟建建筑为甲类建筑。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第6.0.12条确定:拟建建

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第一章、前言 一、勘察目的与任务 受石狮市市政建设管理处的委托,我院承接了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目的是查明沿线工程地质条件,为路基设计、边坡的稳定性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施工设计排水等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具体任务为: (1)、查明沿线各地段地质构造,岩土类型,各岩土层的空间揭露规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2)、查明不良地质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揭露范围、发生和诱发条件等,论证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及整治措施的建议; (3)、查明地下水的类型、水位、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地表水的来源、水位、积水时间以及排水条件,查明沿线路基的湿度状况提供划分干湿类型所需的参数;并判定地下水和地表水对路基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及稳定性影响; (4)、查明沿线暗埋的河、湖、沟、坑和坟场的揭露情况,回填土的土类、厚度及密实度,判定场地地震效应等。 (5)、未尽事宜详见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订本)及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等有关规范要求。 二、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1)勘察合同及委托技术要求; (2)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

订本); (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2008年修订本); (5)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6)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7)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 (8)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9)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10)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11)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12)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13)行业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14)福建省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 (15)福建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2006) (16)《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等。 三、拟建工程概述 拟建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本次施工路段从K0+036.074至K1+165.795,道路全长为1129.721m,;道路设计起点坐标(X=35809.166 Y=14831.661),终点坐标(X=35519.613 Y=16014.400),设计起点位于濠江路,桩号为K0+000,设计路面标高为23.75m,西北至东南走向,终点相交于东环路,桩号K1+165.795,设计路面标高为40.89m;为城市Ⅱ级主干道,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行车速度为40 km/h,设计荷载城-A,设计年限30年,设计道路宽为26m,双向四车道,两侧设人行道,路面交通等级为轻等级,轴载标准BZZ-100,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 沿线综合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 前言 工程概况 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宜宾市的宜宾县、翠屏区。本项目的建设主要为提高宜宾市路网的通行能力和促进城市发展,项目在布线时充分考虑了沿线各重要城镇的发展规划,避免了对宜宾市城市发展的干扰。宜宾城市总体规划为本项目确定走向的重要依据之一。 路线起于乐宜高速公路,设枢纽互通,经金城、玉龙、止于宜水高速公路,设柏溪枢纽互通与公路相接。 推荐线(K+A+K)路线全长,建设里程,A线对应的K线长。 经统计,初步设计外业勘测共完成以下工作量: 1、沿线工程地质调绘。 2、工程地质类比调查4处。 3、静力触探孔44孔。 4、初设阶段完成的钻探工作量,机械钻孔84孔。 5、共调查天然砂砾石、砂及碎石料场2处,机制砂料场1处,灰岩碎石料场2处,砂岩片块石料场2处,其余料场可参考利用与公路相交或邻近的公路等工程已有资料,共收集6处。 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规程、规范、规定如下: 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如下:路计路

(4)《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 GB/T50266-99;以往地质工作及参考资料: (1)区域地质资料:1:20万,H-48-(27)宜宾幅地质图。 (2)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3)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初步勘察报告。 上述资料对工作区的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地质环境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对本次勘察有较大参考利用价值。 2 沿线工程地质概况 地形地貌 项目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地处四川盆地盆周山地区的南西缘山地亚区及四川盆地南低山丘陵区,路线走廊带的地形、地貌单元受地质构造和岩性控制明显。将工作区划分为两种地貌类型和五种次级类型地貌,分为侵蚀堆积地貌和构造剥蚀地貌两大类。 (1)侵蚀堆积地貌 ①河流堆积漫滩和一级阶地(Ⅰ 1 ) 主要分布于宜宾岷江、金沙江两岸滩地。堆积漫滩由近代冲积粉砂土、砂砾卵石构成。表面低平,宽数十至千余米,后缘高出江面4~10m。一级阶地由近代冲积粘质砂土、粉砂土、砾卵石组成,表面平整宽阔,略倾向江面,顺江延伸,长数至十余公里,宽约1km,前缘高出江面10~30m。 ②河流堆积阶地(Ⅰ 2 ) 主要分布于宜宾岷江、金沙江两岸二三级阶地。上部堆积黄色砂质粘土,下部为粘土夹砾卵石,组成二级及三级基座阶地。阶地台面不平整,切割处可见基岩出露。二级阶地高出江面50~80m。延伸1~4km。缓状 6纵 台角 无 冷天大 为最

桥梁勘察报告

1 概述 1.1工程概况 随着鄂尔多斯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鄂尔多斯市成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成为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区域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为继续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原工业发展中总量小、增长粗放、发展缓慢、污染严重、科技含量较低等问题,鄂尔多斯市市委市政府提出建立东胜区机械装备业制造基地,以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度节能环保“六个高”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思路,推进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构筑产业集群,开创工业化发展的新局面。 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位于东胜区罕台镇境内,场地内地势较为平缓,略呈缓坡状起伏。距康巴什新区9km,东距210国道0.7km,南距青春山50万伏变电站2.8km,西至补洞沟河沿,北至打坝渠,面积约为25km2。本次实施的基础设施包括产业区内道路、场平、供水、供热、供电、供气、排污及处理、排水(雨水)、通信、弱电、绿化等项目。拟建桥梁位于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内,为该工程的子项之一。四座桥梁横跨区内唯一季节性雨水冲沟——补洞沟,连接补洞沟两岸待建道路。 受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经济贸易局委托,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了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机械装备业制造基地项目补洞沟桥梁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 根据设计要求,本次勘察分两个阶段进行。初步勘察野外工作开

始于2007年11月14日,结束于2007年12月4日,历时21天,对拟建补洞沟1桥、2桥、3桥及4桥进行初步岩土工程勘察

;2008年3月6日,建设单位委托我单位对本工程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拟建补洞沟4桥由于桥位更改,不在本次详细勘察任务之列,故我院对补洞沟1~3号桥进行了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为保证成果资料的完整性与统一性,满足设计部门的使用要求与方便,我院综合初步勘察与详细勘察成果,编制本报告书。 1.2勘察目的与任务 根据拟建工程方案设计及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按照《市政工程勘察规范》,拟建场地为Ⅱ类,拟建桥梁为中桥;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确定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拟建主要构(建)筑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综合分析确定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本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按详细勘察要求进行,其目的是为本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地基基础设计及工程施工提供工程地质资料和岩土工程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依据相应规范要求,结合拟建场地地质条件及拟建工程特点,确定本工程勘察工作的具体任务为:(1)调查了解拟建桥位场地的地形地貌与环境地质条件,详细查明拟建场地是否存在不良地质作用及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以及对工程安全和场地稳定性的影响,对场地的稳定性做出评价,提出防治或整治措施的建议。

市政道路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市政道路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点击此处下载全文) 资料目录 ?勘察基本情况 ?工程地质条件 ?地形地貌 ?地层岩性 ?区域地质构造 ?地震 ?水文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评价 ?区域地质稳定性评价 ?路基工程地质评价 ?管涵工程地质评价 ?水文地质评价 ?岩土设计计算参数评价 ?深路堑稳定性评价

沿线筑路材料质量、储量评价 内容简介 勘察阶段:详细勘察 【工程地质评价】 填方路基段工程地质评价 LK0+220~LK0+260段地基土表层为种植土②,厚约0.7米;其下为软塑含砂中液限黏质土③-1,厚2.0~3.5米;再下为硬塑含砂中液限黏质土③-2,厚度3. 6~大于4.5米。表层种植土②应清除,软塑含砂中液限黏质土③-1压缩性较高,分布厚度较大,清除较困难,宜进行地基处理,以处理后的复合地基作为路基持力层。该层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为120kPa,回弹模量为13.2MPa。 …… 路堑段地基及边坡工程地质评价 LK0~LK0+220段含砂中液限黏质土④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为250kP a;基岩全风化层⑤-1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为240kPa。地基土均可作为路基持力层。路堑边坡为土质边坡,边坡最高处为17.7米,建议分三级放坡,采用锚杆混凝土框架植物防护,其放坡坡率宜缓于1:1。 …… 管涵工程地质评价 表层种植土②与软塑含砂中液限黏质土③-1应清除,其下硬塑含砂中液限黏质土③-2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为200kPa,可作为管涵持力层。 ……

含:原状地形图、柱状图42张、地质纵断面图14张、地质平面图7张、公路勘察图例、路堑路堤管涵综合地质说明8张、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填方地段工程地质评价表、路堑边坡工程地质评价表、涵洞(通道)工程地质评价表、岩土的力学指标推荐值、土的动力触探试验成果总表 道路工程地质勘察要点 受建设方委托,对此道路工程提出如下地质勘察要点: 一、勘察范围 本工程为城市主干道,标准路幅宽度为60m,西起湘芸路,东至西环线西辅道,道路全长2133.182米,平面图见附图。 二、勘察任务 通过勘察,应对沿线各地段路基的稳定性和岩土性质作出工程地质评价,为路基设计、确定设计回弹模量、路面设计、路基压实、防护与加固、路基排水、管道基础设计、地基处理、深基开挖、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岸坡设计等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三、勘察内容 1、查明沿线各地段的地形、地貌特征,划分地貌单元。 2、查明治线地段的地质构造、地层结构特征,查明各类土层的类型、性质及其空间分布,查明基岩风化层厚度、分布界线及风化破碎程度,提出承载力指标,沿山地段应查明对设计和施工方案有影响的基岩。 3、查明沿线各地段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分布范围,发生和诱发条件、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论证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整治措施的建议和必要的防治工程设计参数。 4、查明沿线各地段路基的湿度状况,提供划分土基干湿类型所需参数。 5、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查明含水层范围,颗粒组成,渗透系数、补给来源,并提供施工降水设计参数,评价承压水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 6、查明沿线各地段暗埋的河、湖、沟、坑的分布范围,埋深及其覆盖层的工程地质特性。 7、调查了解地下埋设物加填土的土类、厚度及其密实度。 四、布孔原则

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第一章、前言 一、勘察目的与任务 受石狮市市政建设管理处的委托,我院承接了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目的是查明沿线工程地质条件,为路基设计、边坡的稳定性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施工设计排水等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具体任务为: (1)、查明沿线各地段地质构造,岩土类型,各岩土层的空间揭露规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2)、查明不良地质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揭露范围、发生和诱发条件等,论证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及整治措施的建议; (3)、查明地下水的类型、水位、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地表水的来源、水位、积水时间以及排水条件,查明沿线路基的湿度状况提供划分干湿类型所需的参数;并判定地下水和地表水对路基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及稳定性影响; (4)、查明沿线暗埋的河、湖、沟、坑和坟场的揭露情况,回填土的土类、厚度及密实度,判定场地地震效应等。 (5)、未尽事宜详见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订本)及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等有关规范要求。 二、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1)勘察合同及委托技术要求; (2)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订本); (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2008年修订本); (5)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6)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7)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

市政道路岩土勘察报告2015.10

xx市产业示范区 xx路(xxx~xxx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一、工程概述 本次勘察的xx市产业示范区xx路(xxx~xx路),道路总长约1953.984米,设计里程桩号K0+000- K19+53.984,呈南北向,设计道路宽24m,拟建道路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属支路,市政建设场地类别为II类,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岩土条件复杂等级为二级,市政工程勘察等级乙级。 我院受园区管委会委托,承接了该道路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 二、勘察目的和任务要求 1、勘察依据 (1)勘察合同及甲方提供的相关资料; (2)《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 (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6)《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2013);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8)《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2010); (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1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1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 (12)《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10年版)。 2、勘察的目的、要求

(1)查明道路沿线的地形、地貌特征,划分地貌单元; (2)查明道路沿线的岩土的类型、性质及其分布; (3)提供道路沿线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地基承载力; (4)实测地下水位,并查明道路沿线各地段的地下水类型、来源、水位、排水条件及对路基稳定性影响; (5)查明沿线暗埋的河、湖、沟、坑的分布; (6)查明沿线各路段路基干湿状况,提供划分土基干湿类型所需参数; (7)对地表水及地下水对路基稳定性进行评价; (8)查明道路沿线不良地质现象成因、类型、性质及空间分布等; (9)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10)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 3、工程进程 (1)准备工作:2015年3月20日~2015年3月20日 (2)野外作业:2015年3月21日~2015年3月30日 (3)室内试验:2015年3月29日~2015年3月31日 (4)资料整编:2015年3月29日~2015年4月1日 (5)提交报告:2015年4月1日 4、勘察工作 (1)勘察工作方法 本次勘察方法主要有:钻探、取样、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等。各勘探孔定位采用全站仪测放,原位测试主要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取土样采用厚壁敞口取土器,取样方法采用重锤少击法。室内试验主要对土样进行了常规试验、膨胀四项。 (2)勘探点布置及勘察完成工作量 本次勘察勘探点布置根据设计院要求沿道路中心、边线交叉布置,中线间距50.0m。遇水塘、沟增加钻孔,共布置勘探孔48个,本次道路线路勘察实际完成勘探孔48个,其中取土孔17个,标贯孔8个,鉴别孔23个,外业采用XY-1型工程钻机、小螺纹钻施工。 道路勘探工作量一览表表1

道路勘察报告

道路勘察报告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宜宾临港纵一路(220KV高压线迁改路 径通道)道路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 告 工程编号: 勘察起止时间:2012年05月24日~2012年06月04日 提交单位: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赵翔 技术负责人:康景文 审定人:陈麟 审核人:颜光辉

工程负责人:余超贵 报告编写人:聂俊 提交日期: 2012年06月15日 中国建筑西察设计研究院 有限公司 目录

1.概述 工程概况 勘察目的、任务及工作依据 勘察工作布置及方法 完成的勘察工作量 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2.工程地质条件 自然地理特征 区域地质概况 地层结构 水文地质条件 水和土的腐蚀性分析评价不良地质作用及埋藏物情况3.岩土的测试成果 标准贯入试验 室内试验 击实试验 4.场地地震效应 场地抗震设防烈度 场地和场地土的分类 砂土液化评价 5.岩土工程评价 拟建场地的稳定性 土的工程特性指标 路段区土基的干湿类型评价 地层工程特性评价 路基工程地质评价 6.结论与建议 附件: 1.综合图例 1张 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1张 3.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4张 4.工程地质横断面图 6张 5.岩土测试报告 1份 宜宾临港纵一路(220KV高压线迁改路径通道)道路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概述 工程概况 拟建的宜宾临港纵一路(220KV高压线迁改路径通道)道路工程,位于宜宾市临港工业园内,地处沙坪镇百胜村。本工程为1条规划城市道路,详情见表。该工程业主为宜宾临港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受四川中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对拟建的道路作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勘察道路情况说明表表 勘察目的、任务及工作依据

地质勘察报告

地质勘察报告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桐乡市崇福镇南阳村鹏辉大道北侧安置房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细勘察阶段) 1 前言 工程概况 受桐乡市崇福镇皮草产业园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委托,我浙江城建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对拟建的安置小区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拟建场地位于桐乡市崇福镇南阳村规划国道南侧,规划四路北侧,本次勘察拟建建筑为4F 的农民安置房共71幢,其中双联排建筑69幢、独幢建筑2幢,总建筑面积约68750平方米, 框架结构,总高度约14米,柱网尺寸:×米(2跨),最大单柱荷载1000KN,拟采用浅基础或桩基础形式。 岩土勘察工程等级 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综合划分为乙级。 勘察目的和任务 本次岩土工程详细勘察的目的是通过岩土工程勘察,为拟建工程的基础设计与施工提供可靠的工程地质依据和设计参数。其主要任务如下: 查明拟建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工程地质岩土层纵横向的空间分布规律、各地基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工程特征,分析评价地基土的稳定性、均匀性。 查明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及埋藏的河道、沟浜、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并提出处理方案。 提供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提供地基岩土层承载力特征值和变形计算参数,选择并评价基础方案。 提供桩基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提出适宜的桩型及桩端持力层建议,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分析桩基础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查明拟建场地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和变化幅度,并判定对建筑材料有无腐蚀性。 对场地20m范围内的饱和砂土、粉土进行液化判别、计算液化指数、确定液化等级;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划分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勘察依据及所执行的主要技术规范、标准 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总平面图(1:500) 甲方、设计方对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要求 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行标《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行标《建筑工程地质钻探及取样技术标准》(JGJ/T87-2012) 省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 省标《工程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33/T1065-2009) 省标《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J10-5-98) 其它相关的规范及规程 勘察方法和完成工作量 本工程勘察根据该场区附近的地质情况,结合拟建建筑物特征及场地施工条件,主要采用钻探和静力触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施工作业,1台XY-1型钻机和1台电脑化静力触探仪进场施工。本区块共布置91个勘探孔,其中钻探取土孔31个,双桥静力触探孔60个,钻探孔采用全孔泥浆护壁钻进。取样采用系统取样和土层控制取样,确保各土层满足统计要求,软土土样采用薄壁取土器静压法采取,砂土及可塑以上粘性土土样采用普通取土器重锤少击方式采取,土样质量满足试验要求(Ⅰ~Ⅱ级)。

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编号:DZ2013-20 ******集中供热管网工程 ***-***东段过河热力管道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有限公司 2013年3月 ******集中供热管网工程 ***-***东段过河热力管道 勘察资质等级:乙级 资质证书编号:161136-ky 发证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编写:*** 审核:*** 审定:***

工程负责人:*** 技术总监:*** 总经理:*** 单位地址:****** 联系电话:******

目录 一.概述 (一).工程概况和勘察目的 (二).勘察工作概况 二.工程地质条件 (一).气象 (二).地形、地貌 (三).岩土地层结构及特征 (四).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及计算 (五).环境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六).地基承载力确定及变形参数 (七).不良地质作用与边坡稳定性评价三.地震 (一).历史地震 (二).发震背景 (三).地震效应 (四).土层等效剪切波速 四.场地与地基稳定性评价 (一).地质构造 (二).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 (三).场地和地基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五. 地基方案建议 (一).地基均匀性判定 (二).天然地基方案论证 六.结论及建议 附图表 1.勘探点平面图1幅 2.工程地质剖面图1幅 3.钻孔柱状图2幅 4.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1张 5.土工试验综合成果表2张

一、概述 (一)工程概况和勘察目的 1、工程概况 本拟建物位于************东段溢洪桥东,横跨河流。桥梁与河面高差约8m,因部分地段地形复杂,钻孔未能施工到位。详细情况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本场地位于太行山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丘陵地貌,分布着冲沟和河流,河流南北岸主要是河流冲积的河漫滩地层,边坡土质相对较好,线路与河流基本垂直。河流常年有水。 受*******有限公司委托,*********有限公司承担该工程段的详勘工作。钻孔测量、土工试验等均由我公司岩土工程公司完成,于2013年3月26日开始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2、拟建物特征 本次主要提供******集中供热管网工程***-***东段过河热力管道的岩土勘察工作,本工程段沿溢洪桥东侧跨河线状布置。 3、勘察目的 本工程是集选线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于一体的一次性详勘察工作,主要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以及《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94)等有关规范的相应

(完整word版)城市道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星子县西湖新区道路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前言 1.1 工程概况 拟建的星子县西湖新区道路工程,全长约2500米,路基宽度为18米,道路等级Ⅲ级城市次干道,设计行车速度20km/h。工程主要内容有道路工程、排水工程、桥梁工程、涵洞工程。 1.2 勘察目的及任务要求 1.2.1 勘察目的 为星子西湖新区道路工程一阶段施工图设计提供详尽的地质勘察资料,对道路修建的适宜性和稳定性有关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适宜性评价,提供道路区域内的岩土的设计参数。 为道路中的桥梁工程的施工图设计提供详尽的地质勘察资料。对建桥的适宜性和稳定性有关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适宜性评价,提供桥型方案的基础类型、基底设置高程、地基岩土的设计参数。 1.2.2 勘察任务 1 查明场地土层成层条件和分布规律、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空间分布特点及地基土层岩土工程特性,为本工程设计、地基整体稳定性分析等工作提供地层分布资料和岩土物理力学参数指标。 2 查明有无影响本工程建设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若存在,分析其成因类型、分布范围,预测其发展趋势,并评价其对本工程建设的影响。 3 查明场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地下水动态变化基本规律,以及场区历年最高、最低地下水位标高,并分析其对本工程设计与施工可能产生的影响,判定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的腐蚀性。 4 划分场地类别,查明有关砂土、粉土的地震液化可能性,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作出评价。

5 查明场地周围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 6 对场地的岩土工程地质特性作出评价,结合本工程性质,对基础型式及相应的持力层进行分析论证。 7 查明本区域场地气象条件,包括降雨、温度等情况。 1.2.3 勘察技术要求 建设单位提出的技术要求如下: 1.勘察范围和钻孔布置 勘察范围为星子县西湖新区道路及桥梁部分,道路部分,孔位一般布设在道路中线,遇特殊地段,如水塘、小河等路段适当加布孔位。 桥梁部分孔位布设在桥梁墩台的原位处,拟建桥梁为3×10钢筋混凝土简支板梁桥,共设桥台两个,桥墩一个。 钻孔坐标见附表,另附勘探孔位平面图。 2. 钻孔深度 道路部分要求单孔总钻孔深度一般情况下不大于8米。 桥梁部分要求探明中风化或微风化层分布,钻孔进入中风化或微风化层深度不小于8米,总钻孔深度一般不大于30米。当土层深度变化较大及不能查明不良地质情况时,勘察单位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钻孔和适当延长钻孔深度(增加钻孔和延长钻孔深度前请通知设计方,经双方共同研究后决定)。 3.取土样 原则上各土层均需取土样,一般要求每1~2m取一组试样。 4.室内土工试验内容 天然含水量、比重、容重、孔隙比、液限、塑限、非粘性土颗分;压缩系数、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渗透系数和固结系数、c、φ值、土的承载比试验(CBR值)、土的击实试验、有机质含量及易溶盐含量试验等。 5.现场原位测试 标准贯入试验:根据本工程需要布置标准贯入试验孔,各土层均须进行标准贯入试验。竖向间距按地层特点和土的均匀程度确定。 静力触探试验:确定各土层的强度及桩周摩阻力、桩端承载力标准值;若为岩层,需提供岩石饱和含水率的单轴极限抗压强度。

[重庆]道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勘)eup

xxxx道路及配套工程(K0+000~K0+891.690)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一阶段详勘) xxxx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 xx年六月

xxxx道路及配套工程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一阶段详勘) 院长: 总工程师: 审核: 项目负责: 技术负责: 提交报告单位:xxxx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 提交报告时间:xx年六月

自审意见 一、本次勘察依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执行。勘察工作目的、任务明确,勘察工作质量达到规范、委托书要求。 二、本次勘察根据执行的规范、工程特点,结合工程区地质条件布置工作量,布孔、孔深及取样部位恰当。 三、勘察工作查明了工程区的地层岩性结构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对场地的稳定性及道路建设适宜性评价正确,提出的建议合理、可行。 四、各类岩土样、原始资料和数据的采取较齐全,统计方法恰当,符合有关勘察规范的规定,提供的参数正确、可靠。 五、对道路分段评价合理,对路基边坡作出了详细评价,符合道路沿线实际情况,提出的工程措施建议可行。 六、报告文字简明,论述清楚,图件清晰美观,已按xx市xx区建筑勘察设计质量审查中心审查意见修改,可提交业主、设计、施工等使用。 审核: xxxx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 xx年六月

目录 1前言 (2) 1.1 工程概况 (2) 1.2 勘察目的任务 (2) 1.3 勘察依据及执行的主要技术规范3 1.4工程勘察等级 (3) 1.5 勘察工作经过 (3) 1.6 完成工作量及质量评述. 3 2勘察区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条件 .. 5 2.1 地理位置及交通 (5) 2.2 气象水文 (5) 2.3 地形地貌 (5) 2.4 地质构造 (5) 2.5 地层岩性 (6) 2.6基岩顶界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6 2.7水文地质条件 (6) 2.8 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 (7) 2.9地震及地震效应评价 (7) 3岩土物理力学特征 (8) 3.1岩土测试成果的可靠性分析 8 3.2试验指标统计结果 (8) 3.3岩体基本质量等级 (9) 3.4岩土体土、石工程分级 (10) 3.5岩土参数选用及建议 (10) 4工程地质评价 (11) 4.1场区稳定性、适宜性评价 (11) 4.2道路分段工程地质评价 (11) 5拟建道路挖填施工建议 (15) 6拟建构筑物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15 7结论与建议 (15) 附表 1、勘探点数据一览表附表1-1 2、粉质粘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试验成果统计表附表2-1 3、泥岩、砂岩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试验成果统计表附表3-1~3-2 4、拟建道路7-7剖面路堤边坡稳定性计算表附表4-1 5、拟建道路9-9剖面左侧路肩填方边坡稳定性计算表附表4-2 附图 1、图例 01张 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500) 01张 3、道路工程地质纵剖面图(1:500) 03张 4、道路工程地质横剖面图(1:200) 19张 5、钻孔柱状图 67张

道路勘察报告

道路勘察报告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一、前言

(一)工程概况 拟建“北二环线”是二环线的重要部分,位于贵阳市北面金阳新区、白云区、云岩区、乌当区范围,起于金阳新区东北面,起点于210国道与金朱路交叉口,经大关村、黑石头村、偏坡村,至新天大道。起点中桩里程:K0+000(坐标:X=365806.5533,Y= 2950262.9530);终点中桩里程:K12+600(坐标:X= 2946262.947,Y= 374191.701),全长12.6Km。拟建道路沿线设四个立交工程;隧道2座,共长2110.0m;桥梁八座,共长2130.0m。由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设计。 受“贵阳金阳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对北二环线主线段(K0+000~K4+180)路基及桥梁进行勘察。本次勘察范围为主线路基(K1+240~K3+220段)段道路工程,本次勘察范围里程为K1+240(坐标:X = 366957.6714,Y = 2949918.4636);K3+220(坐标:X = 368728.7694,Y = 2950385.5493),全长1.8km。其中里程K1+260~K1+940段设置甲秀北路立交(K1+580~K1+620段为主线跨线桥),设计为城市Ⅰ级主干道,荷载汽20挂100,双向六车道,标准路段道路总宽34.0m,道路分为左右两幅,每幅宽12.0m,中间分隔带宽4.0m,设计基准期为30年。该段设计路面标高为1309.2~1268.59m,道路纵坡度0.32%~6.12%。 根据地表地质调查,该场地地质情况、地形地貌复杂,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划分,拟建筑物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为岩溶强发育场地,场地复杂等级为一级,地基等级为二级,故本次勘察等级为甲级。 (二)勘察工作任务 受“贵阳金阳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承担了甲秀北路立交桥及匝道路基工程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根据委托勘察内容及《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等规范要求及设计提出的勘察要求结合建筑物的基本特征,本次勘察的要求如下: (1)查明拟建道路沿线各地段有无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条件及其危害程度; (2)查明拟建道路沿线各地段的地层结构及其均匀性,以及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3)查明地表水流量、流向、最高洪水位标高、变幅情况;查明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和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以及对建筑材料腐蚀性; (4)划分拟建道路沿线各地段土类型和场地类别,评价场地区抗震条件。 (5)对可供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供与设计要求相对应的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并对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的问题提出建议; (6)查明基岩的岩性、构造、岩面变化、风化程度,确定基岩坚硬程度、完整程度和基本质量等级,判别有无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或软弱岩层。 (7)查明各种岩溶洞隙和土洞的位置、规模、埋深,岩溶堆栈填物性状和地下水特征。 根据上述要求,结合有关规范,本次勘察的具体任务如下: (1)查明拟建道路沿线各地段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构成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提供相关设计参数。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XXXXXXXX工程名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二○一七年七月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前言 1.1工程概况 1.2勘察内容 1)对坝址区内主要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地下水特性和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别、规模和特征等的阐述。并查明坝基地层物理力学性质等工程地质条件。 2)查明坝基及坝肩渗漏、渗透特性等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压水试验等查明坝基渗透性。 3)通过砌体取芯样做抗压强度试验、坝体压水试验等检查坝体砌筑质量。 4)通过钻孔试验数据对坝址工程整体地质情况进行描述和确认。 1.3勘察依据及执行标准 本次勘察工作所依据的技术规范、标准及文件 ●行标《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 ●国标《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31-2003)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SL291-2003)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2007) ●行标《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 ●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 ●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手册》 ●设计单位提供《钻探技术要求》 1.4勘察工作布置及工作完成情况 1.4.1勘察工作布置 本次勘察工作勘探点的数量和位置由设计单位布设,详见“坝址区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图号S-1)”。勘探点的位置沿坝体工程布置,左、右岸坝肩各布置1个勘探点,共布设勘探点2个,勘察点间距约98米。 根据设计单位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和“勘探点布置图”,遵照现行规范和有关文件的要求,布设2个均为控制孔,孔深控制:各孔深入稳定基岩、压水试验值小于3Lu。 1.4.2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本次勘察工作于2012年12月22日至12月28日完成野外钻探、取样及压水试验等工作;室内试验自2012年12月29日开始,2013年1月10日结束。完成的具体工作量见表1.4.2-1、勘探点信息一览表1.4.2-2。 表1.4.2-1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勘察报告a3]莆田市玉湖片区明珠路(一期)

一、前言 (一)工程概况 拟建明珠路拟建的文龙路,南至拟建溪滨路,全长1953.098米,本次修建的明珠路(一期)为待建玉湖路至拟建溪滨路562.384米长路段,红线宽36~43米,设计行车速度50km/h,属于城市次干道。 拟建明珠路(一期)走向大致呈南北向,本次修建北端起点桩号为MZ1+390.714m,接拟建玉湖路,南端终点桩号为MZ1+953.098m接溪滨路,路面设计高程为6.697~7.44m,坡度为0.313%~0.741%。该道路路面类型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荷载等级为标准轴载BZZ-100,其路面布置均采用双幅路型式,MZ1+390.714~MZ1+655.714m红线宽36米,MZ1+655.714~MZ1+953.098m红线宽43米。建成后主要为配套玉湖片区服务。 根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第2.0.4条,本市政工程建设场地分类为Ⅱ类。我院受莆田市万科投资有限公司的委托,对拟建明珠路(一期)工程场地进行工程地质详细勘察工作。依据省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拟建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其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二)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 本次勘察目的是查明道路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及路基土结构特点,提供路基土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设计参数,为设计提供必要的工程地质图件资料和评价依据。 本次勘察的具体任务及要求如下: 1、搜集附有标明坐标、道路走向、桩号和现状地形的道路工程总平面图。了解道路的类别,设计标高及宽度、路面类型、排水方式。 2、查明沿线各地段的地形、地貌特征,划分地貌单元。 3、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措施。 4、查明沿线地段岩土层类型、分布情况及主要物理力学指标,提供各岩土层的承载力基本容许值。 5、判定场地土类型、建筑场地类别及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6、路基基础持力层的选择。 7、对地基的稳定性、适宜性作出评价。 8、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及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查明地表水的来源、水位,论证地表水、地下水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判定环境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本次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为: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2010);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5、《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 6、《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7、《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9、《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10、《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2006);1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12、现行有关规范规程和任务委托书的要求执行。 (三) 勘察方法、勘察工作量及主要工作质量评述 1. 勘察方法 本次勘察主要采用工程地质调查配合钻探、原位测试、取样并结合室内土工试验等手段进行。 2.勘察工作量 本次野外勘察我院采用XY-1型钻机2台套自2011年12月11日至2012年02月20日完成野外施工任务。实际完成的工作量见表1。 3.主要工作质量评述 ①勘探点布置:本次勘察钻孔孔数及位置根据委托书的要求及拟建物的特征布设,共布设11个钻探孔,编号为MZLZ25~MZLZ35,均为控制孔,孔位沿道路中线布置。钻孔布置的网度和深度按《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及《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规范要求执行。 ②测量放点:勘探点坐标和高程的测定是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路线总平面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