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育与素质教育

美育与素质教育

美育与素质教育
美育与素质教育

美育与素质教育

摘要:美术作为艺术的一种,广泛存在于历史及现代社会之中,而美术教育就是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目的在于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和技巧,以满足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文化及精神需要,从而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素质教育成为当今教育的时代主题,在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教育改革中,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的趋同点,在美术教育领域大力发展并配合素质的提高,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提高和完善人的全面素质的美术教育在当前情况下,更应抓住这一时代主题,从各个方面全面深入地进行发展。

关键词:美术教育素质教育全面素质

鲁迅先生说:“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敷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好尚,亦可以辅道德以为治。”

“美术”在历史上是一个语意多变的概念,作为艺术的种类之一,现代社会人们更趋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而美术教育正是以这种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美术的

知识和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伴随美术的发展,美术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蕴涵的社会功能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同。在此,我想对美术的教育功能谈谈看法,对教育功能与人们全面素质的培养进行阐述。

一、美术教育的本质――服务社会,弘扬人之真善美

美术教育的本质应当是服务社会,弘扬人之真善美。

综观古今,博览中外,美术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中源远流长,经久不衰,一部辉煌灿烂的美术发展史也就是人类生存、发展、进步的历程。美术史博大精深、美术珍品灿若群星、异彩纷呈的美术流派、标新立异的美术观点更令人目不暇接。面对浩如烟海的美术成就,许多人俯首凝思,美术教育也在这种沉思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了今天。其实不管时代如何变迁,风格如何变化,潮流又是如何更迭,美术教育有一点将是始终不变的,那就是美育首先应当是“美”与“术”的统一,其本质应在于服务社会,表现人类之真、善、美。

美术教育首先要紧扣“美”的主题,承古推今颂扬时代精神,把握时代脉搏,用时代的“美”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

看过蔡若虹老先生写的一篇文章《美术作品一定要美》,文中着重指出只有美的作品才能吸引人、感染人、鼓舞人,

才具有强盛的生命力,才符合时代发展的主旋律,看过之后,深刻感受到美术作品“美”的重要性。那么若是我们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就已经否认了“美”,远离了“美”,失去了“美”,试问我们的作品又怎么能够激人奋进,发人向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呢?难道我们不害怕那些虚假、丑恶、一味逆反传统文化道德、一味追求惊世骇俗的怪异表现,甚至张扬地在大街上裸体狂奔的行为艺术成为社会文化的理所当然吗?爱

美是人的天性,人们总是会通过观察或体验做出比较,使感受到的对比、均衡、色彩、真诚、善良等产生自我及他人的好感与美感,使人愉悦,奋发向上,而美术教育则更应该注意这一点,对人进行“美”的感化、“美”的启迪,从而使人更向往发展、向往进步,向往生活与幸福。

美术“美术”自然既“美”又要“术”。美是目的,术是手段,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是“美术”本质最凝练、最精辟、最通俗的论断。因此,美术教育必然要把二者结合起来,否则便不能做到服务社会,表现人的真善美。

当今中国,美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多年以来,国家和各级政府对美术乃至美术教育基础建设的重视逐年加强,美术馆、展览馆、博物馆的大举兴建、翻修,国立美术专业院校及师范美术系科的设置,再加上增速惊人的招生数额和硕博授予点,可以说,时下美术教育正处于大发展时期,就是在这个千载难逢的大发展机遇里,美术教育注重“美”的同

时,更应当两手抓,大力在“术”上下工夫。拿中国传统绘画来说,几千年的发展始终离不开“笔墨”二字,不知道吴冠中老先生“笔墨”等于零的话语是不是对“笔墨”二字深刻理解后的再思索,是否又是对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一种再认识与再提高。但笔和墨确实是中国画特有的工具和材料,用毛笔和水墨表现的中国画,几千年的发展积累沉淀形成了中华民族有别于西方、有别于世界的泱泱画魂,笔和墨也由具体的工具名字转化升华为技法和效果的代名词,无可厚非地成为中国绘画的精髓和灵魂。若是我们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抛弃“笔墨”之术不要,一味地标新立异、盲目张扬个性、甚至全盘西化,岂不是有中国人吃饭,非得扔了筷子,改用刀叉之嫌?所以说,只有“美”中有“术”,“术”中促“美”,二者统一起来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美术教育才能真正发展起来,其服务社会,体现人类之真善美的本质才能实现。

二、美术教育的中心――素质的培养

当今的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决定综合国力的根本因素是民族素质。民族素质主要取决于教育的质量。因此,二十一世纪的教育的主要目标则是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而美术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也更应该紧紧围绕这一中心进行。

基于美术教育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下从三个方面分析为什么美术教育的中心应当是素质的培养。

(一)素质教育是时代的主题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教育改革,改革丰富多彩、各有特色,但改革的出发点趋于一致,即都充分认识到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以经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面对激烈竞争,能否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全面提高民族素质,是国家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而我国则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把这一认识提高到“规律”的高度:“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l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为此,必须高瞻远瞩,及早筹划我国教育事业的大计,迎接21世纪的挑战。”可见,未来的经济发展和国力提高必须重视民族素质的全面提高,所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这个时代主题下,对人们全面素质的培养则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历史和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仍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忽视体育、美育和劳动实践教育的问题,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象,人们经过广泛探讨和深入实践研究,实施素质教育成了人们的共识,并很快确立为指导我国教育的一种思想。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领域,人们对素质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从教育上来说,人们普遍认为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

会实践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素质教育就是依照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挖掘和发挥学生身心发展的潜能,弘扬其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促使全体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

首先,它突出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强调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和生动活泼地发展、形成独立的人格和高尚的风貌。其次,它面向全体学生,强化普及意识,淡化选择意识,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使他们的基本素质都得到普遍提高,特长和潜能都得到发展。第三,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观,因此,美术教育对于素质教育的是否完整有着特殊作用。第四,素质教育将重点从知识重心转向能力重心,倡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美术教育恰恰又是最重创新和实践的,没有实践的美术是不可想象的。最后,在对待基础和提高的关系上,素质教育有着普遍性,它使每个人的基本素质得到普遍提高,使他们的特长和潜能都得到发展,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那么美术教育对于基础性教育和普遍性教育的重要作用又是不言自明的。因此,提倡素质教育,强化美术教育,突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的思想,就此而言,完全符合时代主题。

(二)美术教育不单纯是技能训练

素质教育要求进行美术教育,美术教育又反过来促进素质教育。这里的美术教育是一个综合的课题,不同于单纯的绘画技能培养。

有时候,一说起美术,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绘画,确实,绘画属于美术范畴,而且是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于是美术教育理所当然地成了绘画技能的训练。殊不知,这种“纯绘画性目的”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存在一种巨大的片面性,从根本上把丰富性、多样性、综合性的美术教育等同于一种单一性的艺术训练。这无疑限制了美术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门类应该具有的更重要的意义。未来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希望的时代,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多元文化的交流冲撞,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现代意识、知识和技术手段,具有开拓精神、竞争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以及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全面发展人才。美术教育要为现代化建设、为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作出贡献,把美术教育仅仅局限于绘画技能训练一个方面,丢失美术教育蕴含的许多内容,不但没有指出美术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这一重要方面,就连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多元化等方面也没有明确阐述。

(三)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全面素质方面具有独特作用

1.情感性

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需要人们有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相适应,而美术教育对美的意识培养有利于人们平衡地生活在这个社会中。

2.文化性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文化行为。美术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当今社会,

信息化进程加快,图像作为一种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体,更广泛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传承,发展人类一切优秀的文明,美术教育功不可没。

3.感知形象性

感知觉是人类思维的必然前提,形象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美术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初形象思维能力。我们学的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基础上的,美术课则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为思维提供丰富营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4.形成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当今社会不仅是商品经济时代,更是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社会中,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美术教育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技术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美术课程通过一些实践性动手过程向学生提供技术性活动的

基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

5.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美术教育在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方面起着

重要作用,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性,对美术学习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必然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所以,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美术课程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也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个性。至于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象,美术教育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性因素、脑力与体力因素,所以,在促进个性形成及全面发展方面具有独特作用。

三、美术教育体系的完善――建立并完善评判标准

美术教育的关键是建立并完善评量标准与展赛机制,并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及教育方法上进行转变。

在现行的美术教育过程中,进行目标、内容、方法的转

变已经是其继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目标的转变

美术教育在当前有着特殊性,中小学美术教育由于受“中考”、“高考”因素的影响,在各个学校仍是不受重视的,至于高等美术专业院校从招生时的“素描”、“水粉”“设计”“速写”考试再到进校后的一系列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技法传授的状态,还没有真正转化到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上。其实不管是中小学美术教育还是专业美术教育,都应该在美育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充分发挥特长,发展个性,把教育目标定为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把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作为工作的战略重点。(二)内容的转变

要以素质教育为轴心,安排教学、设置课程,改变以课程、科目及教材是否一致衡量学生成绩。传统加创新更多地结合学生自身素质及兴趣所在。另外,重要的还是要着眼于人素质的全面提高,不能因为是艺术教学就忽视了许多“东西”。要以完整的素质结构为核心优化课程结构,强调基本美术规律,使美术教学从内容上最大限度地为国民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三)教学方法的转变

“画无常法”说的是绘画技法有更大的自主性。那么美术教育在方法上当然不可能像“数”、“理”、“化”一样实行

“题海战术”,美术有自己的特点。手法、技法的继承与创新,美术理论的丰富与完善,美术观点的时尚与潮流都是在美术教育中应该充分考虑的。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实行积极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那么,美术教育就要在教育过程中,注意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培养与创造等方面进行加强,以促进学生素质结构与其他教育相结合,从而实现自身的完善与提高。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美术教育的大发展将成为必然要求。美术教育要更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顺应历史的潮流,更有利于人全面素质的培养,评量标准与展赛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是关键。

教育过程与结果的评量与展赛,是衡量教育成效的重要手段,并能由此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采用忽略主体创造和审美情意表现的,强调美术学科智能的外在的规范性评量标准,也不能只注重片面混合的,强调自我表现的,内在的感觉式评量规则。而应建立一套以学生全面均衡发展为价值取向并兼顾形式、内容、思想、艺术与主体因素的,从自觉性、审美能力与造型能力诸多方面进行评价的标准与实施机制,促进美术审美教育的健康发展。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蔡元培先生曾提出“以美育救国”的口号,作为一个在美术教育领域的初学者,只是凭着对教

育事业的热忱,凭着对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期盼,凭着一颗大胆的心,将一点自己的看法述以成文,贻笑大方。

总之,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素质教育仍是重中之重。美术本身只能是手段、条件和过程,而不是目的。美术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从美术到美术,还应该由美术拓展到其他诸多领域。因此,树立一种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全面素质培养的现代美术教育观念,是我们开展美术教育工作的要求。要采取全面措施加以强化落实美术教育工作,从根本上确立美术教育应有的地位,充分发挥其作用,实现其对人类社会的真正价值是教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林家阳.教育改革不应切断历史传统[J].南艺学报,2003(1).

[2]易中天.关于“艺术质量标准”的讨论(6)论《艺术标准》[J].美术,2002(10).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 1. ()是教育者实现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知识的直接前 提和重要基础。 (A) 深厚积累 (B) 宏约深美 (C) 厚积薄发 (D) 博纳厚积 [分值: 2. ()开发特别要强调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将学生的 学习生活融入社会生活之中,使学生通过了解社区 接触社会,关注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参与 社会生活的能力。 (A) 国家课程 (B) 地方课程 (C) 教育课程 (D) 学校课程 [分值: 3. ()是辩证统一的。生理健康固然是生存的基础,

但就现代社会而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A) 心理健康 (B) 身心健康 (C) 生理健康 (D) 心灵健康 [分值: 4. ()也是学生树立崇高正确的人生追求,实现自主 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A) 小目标牵引 (B) 大目标牵引 (C) 目标牵引 (D) 以上都不正确 [分值: 5. 人的潜能具有一定的(),有些潜能在常态下难以 发现,这就容易使人产生某些错误判断。 (A) 显性 (B) 共通性 (C) 差异性

(D) 隐蔽性 [分值: 6. 促使知识内化,使学生形成素质,才是素质教育的 根本()。 (A) 基础 (B) 目的 (C) 追求 (D) 以上都不正确 [分值: 7. 素质教育第一要义——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 实质是要求教育者对传授的知识实现()。 (A) 经络通畅 (B) 脉络贯通 (C) 全线贯通 (D) 厚积薄发 8. 在每位个体的各种潜能中,往往有一种或多种表现

较为突出、强烈的潜能,通常称为()。 (A) 劣势潜能 (B) 优势潜能 (C) 共性潜能 (D) 个性潜能 [分值: 9. 文化积淀到人身上构他在后天习得的素质的基础 部分,是一种()。 (A) 历史底蕴 (B) 文化底蕴 (C) 文化修养 (D) 社会积淀 10. 人的素质的差异,常常就是所拥有的()的差异。 (A) 社会地位 (B) 出身贵贱 (C) 文化高低 (D) 文化底蕴

“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素质教育”与“核心素 养”的关系 ?虽然素质教育早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 的战略主题,但是对于什么是素质教育 这样基础性的问题,仍然存在认识上的 误区。 ?“长期以来,对于素质教育的探索,有两个误区,一是没搞清素质教育究竟是一 种什么模式,应该说,素质教育是一种 全新的育人模式,而非育才模式,以育 才取代育人,在现实中必然导致以应试 教育取代素质教育,以考试分数取代人 的全面发展;二是将素质教育模式化, 而实际上,素质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 基层探索应该是个性化、特色化、多样 化的。”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傅国亮如是说。

?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奇勇认为,素质 教育就是适度的教育,而当前的中小学 教育则是一种过度教育,具体表现在: ?一是功能过度。基础教育的主要功能是 让一个生物人转化和成长为社会人,过 早地与成功、发达等宏伟愿景、远大理 想对应起来,对于一个普通的未成年人 而言,在现阶段是大而无当、虚幻空洞的。 ?二是内容过度。现在的孩子,在学校学 些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合适?目前普遍 来说,学生的书包过重,所学内容过多、过深。 ?三是责任过度。全社会关心学校,学校 却“办”了全社会。校园内,购物、吃饭、安保、医疗等所有的一切都归学校管。 校长充当了炊事员、采购员、保安员等 角色,把所有事情都管了,唯独没精力 管教学。地方官员大多把重视教育,简 单地或者功利地理解成了办学校、建房

子,很少关心教育本身。政府责任过度,往往就是政绩的过度、基建的过度、浪 费的过度。 ?教育本来应是家庭的事、团体的事、社 会的事,现在却全部成了政府的事情。 结果该有学校的地方都由政府投入,把 所有的学校都搞成公办,民办教育没有 了发展空间。这种过度的责任,还推高 了群众择校的热情和对教育不公的不满。?四是学制过度。现在孩子发育提前,结 果该恋爱的时候在读书、在拼高考,等 到上大学了,青春期已经过了,既不爱 读书,也不会谈恋爱了。以人为本就是 该干啥的时候让他干啥。基础教育,十 年足矣。 ?贵阳市教育局局长赵福菓认为,当前素 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典型病症, 主要表现为知而不行、知行不一、知而 罔行。 ?知而不行:

2013年4月2号素质教育概论考试76分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76分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不仅是能力培养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创新精神萌芽和成长的沃 土。 (A) 教育 (B) 学习 (C) 实践 (D) 生产 [分值: 2. 教育环境影响着受教育者的()发展。创建一个具有良好卫生条件的 教育环境,就等于为学生筑起了一道有效抵御各种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坚固屏障。 (A) 教育素质 (B) 生理素质 (C) 健康素质 (D) 心理素质 [分值: 3. 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建立师生信息()平台,为他们通过这个平台实现 深入便捷的信息交流、沟通服务。 (A) 交换

(B) 共享 (C) 咨询 (D) 解答 [分值: 4. 在素质教育具体方法体系中,教育者的首项任务是如何对()进行科 学取舍和深刻加工。 (A) 教学经验 (B) 素质教育 (C) 教育内容 (D) 教学方法 [分值: 5. 提出教育内容的适度综合,并非主张取消教育内容的分科设置,而是 针对()中分科过细且相互割裂的现象而言的。 (A) 高等教育 (B) 个性教育 (C) 现实教育 (D) 素质教育

[分值: 6. ()永远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 (A) 对传统教育思想的变革 (B) 促使受教育者接受一段教育便能持续健康发展 (C) 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D) 对教育前提的深入思考 [分值: 7. 成熟的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操作和理念的()。 (A) 共享性 (B) 公开性 (C) 发展性 (D) 同一性 [分值: 8. 所谓“更有价值的知识”,是指对学生()形成、发展具有更大帮助、 促进和提高作用的那些准确知识。 (A) 素质

论美育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

论美育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 一、美育和素质教育 美育是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的,以艺术和现实美为教育手段的审美教育。其性质是培养人的正确高尚的审美观念,提高人的审美与审美创造能力,进而塑造完美人格。马克思主义认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审美从人类开始与客观世界发生关系的时候就开始了。美育实际上一直在不自觉的进行着,并逐渐成为自觉的劳动,可以说美的思想是人的最基本的思想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按照美的思想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人才为目的的教育。在应试教育模式下,不管是学校还是学生都有只关注考试得分的多少,忽视内在素质提高的倾向。哲人曾经说过:“知识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确实,一个技术高超而道德素质败坏的人不仅不能帮助社会进步,有时候还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人的素质构成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素质提供了人发展的生理基础,而后天的素质教育能够影响先天的素质,发展先天的潜能,使人获得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提高和完善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和心理素质。 在中国这样的教育体制下,我们接受硬式教育很有关键,它决定着我们是否可以接受更高的教育,但在大学仅仅接受素质教育还是远远不够的。面对即将走向社会的压力,我们很有必要去接受美育,让我们在社会在区别美丑,坚持自己的方向,不可美丑不分,黑白不辨。下面我们来看看美育的特点: 二、美育的特点 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的任务是要塑造和形成人们优美、高尚、丰富的感情、趣味、心灵和精神境界。美育的这种职能注定了美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需要我们持久的关注。美育过程中存在专职进行审美教育的课程,如美术和音乐。但我们千万不可将美育和音乐、美术教育等同起来,美育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绝非几堂音乐、美术课能够完成的。音乐和美术只是我们引导审美教育的手段而不是目的,通过这些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们之所以能够感受到美,是因为在审美活动中我们把握了具有节奏、平衡和有机结合的完备形式,这种形式积淀了人类情感、理想等特定的社会性内容,这些内容会同时作

以高考为例谈谈素质教育与应试之间的关系

以高考为例谈谈素质教育与应试之间的关 系 在一次座谈会上,大家提出的一个问题是:现在提出要从过去的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上来,但是面对高考、会考和上级各类考试的现实,我们又该怎样来看待素质教育与应试之间的关系呢?这是目前人们在思想认识上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下面着重以高考为例来谈谈我的认识。 一、应试教育下被扭曲的语文教学 让学生平时学好语文,考前复习好语文,以便在高考和会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这种想法是对的,这样做也是应该的。但是,“应试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念则与此不同,它在指导思想上把一切教学活动的着眼点完全盯在如何对付各类考 试上。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教师放弃了对学生全面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正常的教学活动被扭曲。以语文教学来说: 考什么,教什么。教师凭着自己的臆测,觉得可能考的就教,不可能考的就不教。如高考,既然现代汉语词语表高一册中已经考过了恬静、剥落、脉脉、影影绰绰、风驰电掣、殒身不恤……,那我就放弃这些词语,只教学生去记可能会考的洄漩、宁谧、兀立、泻玉泼翠、层峦叠嶂、长篇累牍……。既然前两年作文已经考过了看图作文、议论文和记叙文,那我就教学生重点去练说明文和应用文,起码看图作文不必再

练。如此种种。教师猜题押宝可谓绞尽脑汁,用心良苦,也可能考试正好猜中几道题,但造成学生知识能力的缺陷则不言而喻。 分解式教学。过去的语文教学往往是程式化的,一时代背景,二作者介绍,三正音解词,四划分段落,五串讲课文……,到最后归纳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如今为了对付考试,索性根据考试命题的特点搞分解式教学。以现代文阅读为例:既然你考语、关键句、关键句群、关键段落……,那我教课文也直截了当只抓文中的语、关键句、关键句群、关键段落……。某省中考有语段分析,有的教师索性把每册课本每篇课文估计要考的语段全挑出来,再看每一段中可能考哪些注音,哪些词语,哪些句子,哪些标点……,然后便照此进行教学。教课文如同庖丁解牛,一篇有血有肉的文章几经分割,皮是皮,骨是骨,肉是肉,可惜一条活生生的全牛不见了。 死记硬练。为了对付升学考试,教师只好赶进度,提前结束课程,以腾出时间搞考前强化训练。教师根据估计要考的内容和题型,设计各种练习题让学生死记苦背,强写硬练。每年秋季到来年春天,各种复习资料也纷纷出笼,通过各种渠道涌入学校。教师为了让学生多练习,也只好让学生尽量多买多练,想通过题海战术取得好的成绩。由于学生平时基础不牢,素质较差,面对洋洋题海,只好加班加点,死记硬练,

常州市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与答案(单选题)2016年

常州市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单选题) (做了三份,成绩在74~85之间)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紧密相联,是个体社会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生物基础。87(C) 思维和语言 2. 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建立师生信息()平台,为他们通过这个平台实现深入便捷的信息交流、沟通服务。15 (B) 共享 ( 3. 优化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教师正确的()。217错误!未找到引用源。(B) 学生观 4.()最突出的弊端就是忽视学生的独立人格,压抑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创新 能力、动手能 和实践能力。98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D)应试教育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5. ()既是中央长期高度重视的基本内容,又是国民素质整体状况的重要体现。35(D) 科学文化素质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6.“元教育”又称(),指人类早期比较完整地体现自身本真职 能的原始教育,其本性是为人类服务,通过提高人的生产能力实现环境改造,满足人 的生存需要。60(C)本真教育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7.素质教育如果丧失了(),就意味着任何一种不相干的教育都 可以贴上“素质教育”的标签,素质教育自身也就不复存在了。236 (C)统一性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8. 在知识深刻内化的过程中,学生的()水平始终是影 响该进程的关键之一,也是制约对知识深刻内化程度的重要因素。(A)科学思维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9.()是非学科的,不依赖书本知识的系统传授,突破了课堂时 空乃至学校时空的限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解放”。203(A)活动课程 10.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指引人们走向成功的()。 (A)根本法则 (B)基本路径 (C)重要经历 (D)唯一方法 11.()的主渠道应有机地融心理健康教育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于日常的 班主任工作之中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之中。(B)心理健康教育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2. ()概念一旦转化成为普遍的教育行为,一个全新教育时代 就将开启,人类教育会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B)素质教育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3.()是创造的源泉,它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思维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4.()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挥的领域和生 长点。92(C)素质教育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5.以现行教育()为基础进行改进,这是确定素质教育内容的 基本思路。115 (D)内容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6.()强调的是教师心中要有每一位学生,在指导思想上正确 认识全体与个别的辩证关系,精心设计教学。191B)个别化教学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7.()是客观存在反映到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加工产生的观念 结果,以及这种结果在长期改造自然、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形成的基本稳定的方向性 与规范性精神品质。26 (D) 思想道德素质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8.()是全党全国长期坚持的中心任务,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所谓“功利性目标”,仍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B) 经济建设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完整清晰解说

1. 从指导思想上看,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它反映了现代的、先进的教育思想;而应试教育则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是以追求升学考试和升学率为目的的教育,是选拔式、科举式、淘汰式的陈旧落后的教育。 2.从教育对象上看,应试教育是面向少数人而忽视大多数人,重在提高的、淘汰式的“英才教育”;素质教育则是面向全体,重在“普及”,促使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通才教育”。 3.从教育的目的上看,应试教育是为适应上一级学校的选择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以应试训练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则是根据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和学会审美的教育。 4.从教育内容上看,应试教育完全围绕应试要求,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轻“德”、缺“体”、少“美”、砍“劳”,是一种不完全的畸形教育;素质教育则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 5.从课程结构上看,应试教育是单一的学科课程,且只重视少数所谓“主科”,轻视所谓“副科”,而素质教育则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把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程等几个板块,都纳入课表,作为正式课程平等对待。有的学校还十分注意开发“隐形课程”,比如环境教育,校风建设等等。 6.从学生课业负担上看,应试教育不按课程计划授课,随意增加课时,超纲授课,加大作业量,考试频繁,复习资料泛滥,各种竞赛名目繁多,学生课业负担加重;而素质教育则要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严格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仅以作业为例,内容适度,形式灵活,不仅重视巩固性的书面作业,还要设计富于个性和创造性的活动作业、口头作业、行为作业,并把课外阅读纳入培养健康的个性之中,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7.从师生关系上看,应试教育迫使教师选择适合教学的学生,强调师道尊严,师生之间是一种管与被管,教与被教,灌与被灌的关系;素质教育则强调尊师爱生,师生民主平等,双向交流,要求教师尊重、理解、信任、鼓励、扶植每一个学生,教师选择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发展的教学艺术。

美育与素质教育

美育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为人的基本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内容比较广泛,我认为,最主要的为爱心、创造力、自我心理调控力这三种素质的培养。素质教育不是单独进行的,它潜在于智育、德育、美育、体育等以及各种日常的活动。美育由于它自身的特点,在培养人的优良素质方面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一、审美同情与爱心培养爱心是人的非常重要的素质,它是人性的基础,是善的基础。一个没有爱心的人,就是一个冷漠的人,一个与社会脱节的人。就社会来说,爱,是维系社会的心灵纽带。理想的合理的社会,应是充满爱心的社会。 古今中外,大学者无不视爱为社会的灵魂。孔子说”仁者爱人”,孟子讲”王道”,都以爱为核心。费尔巴哈要建立的新哲学也是以爱为基础的,他说:”新哲学建立在爱的真理上,感觉的真理上。在爱中,在一般感觉中--人人都承认新哲学的真理”,”爱是存在的标准--真理和现实的标准,客观上如此,主观上也是如此。没有爱,也就没有真理”。 爱首先是人之爱,人之爱是人道主义的基础。任何斗争包括阶级斗争都不能否定人道主义。在人类社会,人道主义具有绝对性。除了人之爱外,还有对自然的爱,对非人类生命的生命的爱。这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爱心,当然不只是美育的任务,各种教育都应将它纳进去,但美育有它特殊的作用。因为,说到底,审美就是爱心的流露。美感,其实就是一种爱感。没有对审美对象的爱,能有对审美对象的审美吗?”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见青山多妩媚,不就是对青山的爱?”相看两不厌,只是敬亭山。”为什么会看不厌呢?也是因为爱。我们常用”情人眼里出西施”来说明美感的主观性,情人眼中的人为什么最美呢?是因为爱。 关于审美中爱的情感的显现,美学家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一是审美同情说,另是移情说。其实,移情也是同情。人在审美中,的确是将自己最善良的最美好的情感,其中最主要的是爱的情感赋予了对象。审美是完美人性的闪光。 具有丰富爱心的人必然是审美感受最丰富的人,反过来亦然。审美的爱比之道德的爱要丰富,因为道德的爱一般只对人,审美的爱不只对人,还对自然。道德的爱,还讲功利,讲是非;审美的爱,有时连功利、是非也略去了,因而它更广泛,在某些方面也更深刻。

心得体会 创新教育心得体会

创新教育心得体会 学忠县精神 议创新教育 要当一名好教师却是不易的,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几点体会: 一、教师必须具备创新观念与创新思想.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同一,这就是新的教育观. 创新教师教育观的基本内涵包括: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教育观,形成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新教育观;把课堂氛围的死气沉沉,营造生动活泼的;鼓励创新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尊重学生个性,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能;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分数而忽略孩子的全面发展,这就要老师解放思想。 二、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 要实施创新教育理念,创新型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种业务素质:(1)有丰富的知识结构,这是教师发挥创造性的基本保证. (2)有较高的治理艺术.治理包括两方面:班级的治理和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教师要有敬业精神. 能否成为一个好教师首先在于有无敬业精神,是否喈叹这项职业.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代办根草往”精神,陶行知先生献身教育无怨无悔,关键在于有一种精神.从一个人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自我超越的境界.

我们每个人都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心理层次,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弘扬好的风气,鼓励教师为神圣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会使每个人通过自我的修养,约束本我的不正当欲念,达到超我的境界. 以上三点体会是我在学习《创新与创新教育》这本书时得来的。我天天都在想,我们的教育是在不断创新中得以发展的,我身为一名老师更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往创新,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进步学生的学习爱好,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得到全面的发展。 教育要创新,生活要更新,我要加倍地往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把它们运用到实践中来,让自己的学习风气、敬业精神感染到身边的每一个人。 xx年,给力之年,必须给力!必须创新!【篇二】创新教育心得体会教育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教育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动物的生存与人的生活都是生命活动的存在方式,但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生活是一种不断地创造新的意义和价值的高级生命活动。因此,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实现课堂教学的重建,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要求我们必须关注教育主体的生活质量、生命价值和意义,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不断发现和创新的过程,在发现和创新的过程中去展示个体生命的灵动与飞扬。“创新所带给人的精神愉悦是任何物质享受和感官享乐所无法比拟的,那是灿烂的生命之花最深沉、最辉煌、最汪洋恣意的绽放。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是自我实现最高的表现形式。教育作为

通过高考改革实现素质教育

通过高考改革实现素质教育 高考改革要有助于高等教育选拔人才,要有助于中学培养学生,要有助于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高考一直在改革。如减少科目,取消统考,推荐工农兵学员,恢复高考,高考内容改革,3+X的探索、综合能力测试,网上录取,网上注册,自主招生,成立高规格的高考指导咨询机构等方面,我们进行了很多的改革探索。高考改革为社会各方面所关注,特别是基础教育战线,他们寄希望于通过高考的改革把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上来。社会也非常关注,尤其希望有一个“公平”的高考(包含大学的录取)。高教战线也关注,希望通过高考选拔到合适的人才,但一般教师从总体上看对此并不是十分关注。 在评论高考方面,言论很多,不少人提出高考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也有人把高考形容成教育的万恶之源,恨不得人人喊打,但是涉及如何进行高考改革就办法不多,改革非常艰难。 我们曾经也试过许多办法,例如取消统考,后来是邓小平同志提出来恢复高考,这也成为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情,不然现在会有不少人提出要取消统一考试。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跨世纪的教育改革进程中进行了两方面的改革,一是高考内容的改革,标志性的是3+X,尤其是3+综+1的科目改革。企图通过这个改革增加灵活性,利用综合能力考试来逐渐取消中学的文理分科,但是遇到的困难很大,许多地方提出3+文综、3+理综的方案。另外用综合考试来探索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察,同时明确提出了高考内容的改革是高考改革的主要方向。改革的第一年的作文题目打破了过去叙述文、政论文的框框,出了“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作文题轰动了全国。二是维护社会公平。为了防止高考录取中的不正之风人为的干扰,探索了计算机录取、网上远程操作的方法,后来为了制止大学毕业时乱发文凭或者说防止在颁发文凭上的不正之风,探索了文凭网上注册的办法,未经注册的文凭不受法律上的保护。应该说前项改革没有完全进行到底,后项改革取得了圆满成功。 总结多年来高考改革的经验,我有几方面感想: 高考改革的旗帜要高高举起,但是要注意到高考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很广,并且与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密切相关的事情。我觉得影响当前高考改革有两个重要因素,这两个重要因素使得许多好的改革设想和办法很难进行,也提醒我们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要积极又要稳妥,历史上取消统考、推荐学生就是一个教训。一个因素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综合原因,使得现在就业还非常困难,这也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千方百计地想通过考大学来找一个好工作,高考的竞争十分激烈。第二个因素是,不正之风太厉害,影响了改革的进程。人们不断说高考是我们的一片净土甚至说是唯一的一片净土,也有人不太客气地说,就剩了这片净土,你们还想也把它搞乱吗?要看到不正之风、社会风气不可能短时期内彻底改变,要有一个过程。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徐州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422页包过) (一) 单选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永远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C) 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2. ()才是提高精神素质的最终目标。(D) 以上都是 3. ()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反复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过程而形成的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C) 思维素质 4. 素质教育试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与素质教育过程的()。(C) 同步性 5. 自主健康成长要求学生(),能在现实环境中找到社会需要、自己乐为而又可为的奋斗目标。(A) 健康成长 6. 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定社会阶段的()与教育水平,决定着教育效果并直接影响学生乃至社会的发展进步。 (A) 教育思想 7. 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等。(D) 以上都是 8. 在全社会倡导()之风,是提高公民素质、民族素质、弘扬民族精神的大事。(D) 素质教育 9. ()是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A) 课堂教育 10. ()是非学科的,不依赖书本知识的系统传授,突破了课堂时空乃至学校时空的限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解放”。(A) 活动课程 11. ()是提高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人们更好地认识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B) 精神审美素质 12. 优良的()是师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B) 教学环境 13. 素质教育理论本质上从属于(),它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尽管还处于探索和形成阶段,但是并不妨碍作为设计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C) 教育基本理论 14. 提出教育内容的适度综合,并非主张取消教育内容的分科设置,而是针对()中分科过细且相互割裂的现象而言的。(C) 现实教育 15.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整个社会对人、对人的()的高度重视的必然产物。(A) 素质 16. 教育要促进少年儿童身心素质的发展,必须通过青少年儿童的内部原因,即()才能实现。(D) 内部矛盾 17. 任何素质的形成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这就决定了()必须与困难同行。(A)素质主体 18. 素质教育()是观念形态的东西,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超越,它体现着教育工作者的主观意志,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愿望。(A) 目标 19.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根本的是使学生开拓、()地学习。(D) 创造性 20. ()的重要职能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发展。(A) 素质教育 21. 科学思维训练既应统一组织进行,又要体现个别性和个性化,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方式莫过于运用()实习教学和科研锻炼。(D) 社会 22. ()是对社会、他人有益而无害的独特人格品质。(C) 独立人格素质 23. ()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计划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其普遍或主干发展得到教育保障。(C) 集体学习

国学经典教育与素质教育

国学经典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一、什么是素质教育? 何为“素质”? 素,本义是白色的丝绸,白色的蚕茧,抽出白色的细丝,织出白色的丝绸。引申为一切白色或一切淡色,如白马素车、素衣素裤、素净等等,后来人把不施脂粉也叫素,如素面朝天等。质,顾名思义,就是本质,原本的质地,本来的状态。理解了什么是“素”,什么是“质”,人的“素质”一词就好理解了。素质本是个抽象的名词,它不象不着脂粉的“素面”那样有形有象,看得见,摸得着,它是无形无象的东西,可感受而不可触摸。一个人的素质高低,稍有境界的人都能感觉的到,却不一定都能说得清楚。 素质教育就是把所有的观念、知识、习惯等等一切后天的东西,全部放下来,返回到人先天的最初的本来面目,即返本归真的状态,就是人的本性、佛性,就是人得之于天的最本质、最原始的东西。这就是人的素质的最本质的含义。这是素质的最高层次。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韩愈论述教师的职责,把“传道”放在“授业解惑”的前面,也是这个道理。因为韩愈看到了“传道”比“授业解惑”更重要,是为学的根本,“传道”是其目的,“授业解惑”只是获得真知、获得人生智慧及其人生常识的一种途径而已。 令人遗憾的是,现今的体制教育,素质教育改革的浪潮似乎一浪高过一浪,而成效越来越让人失望。一说搞素质教育,人们想到的就是办个舞蹈班、开个绘画班、书法班、武术班等等。素质教育现场会所展示的也都是这些,似乎这就是素质教育的全部。似乎素质教育就是艺术教育。在艺术教育领域中,学生素质的提升仅表现在吹、拉、弹、唱等技能、技艺的掌握,却始终未见其道德层面的升华。看似娴熟的技艺,若只限于技术层面的练习,学到的只是皮毛,只是“技”,而非“本”,孔子云:“本立而道生”,乐曲背后的深厚内涵——道,则永远不可能被吸纳。 素质教育如果仅停留在单纯的枝节的、外在的、技术层面,而没有一个从人性的高度立足于“道”的层面上的改革教育的总的纲领,那注定要失败的。如果有一个根本的总的改革教育的纲领,那么在此纲领的笼罩下,那些以前成问题的枝节的、外在的、技术层面的问题,或许能有妥当的解决办法或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从而不再成为问题矣。这个总的纲领,应当从人性之高度予以深思,以人性的标准去善加衡量与抉择。全球读经推广第一人著名教育家王财贵说:“当今中国,乃至于全世界,所面临的教育苦恼,乃是出于教育思想之偏离人性之本质而造成的,这是属于思想性的、哲学性的、典范性的失落。如果不从根本上作系统的转向,只在枝微末节上欲求修订,则不但无济于‘长期发展’,且致治丝益棼,最终贻误民族与国家的文明与进步之大好契机。如果教育改革能从根本上着力、能触及问题背后的根源,则走出目前教育所面对之困局,则并非困难之事。一切枝微末节上的困难与问题,亦将随着根本问题之解决,而得迎刃而解也。因此,吾人当注目于根本理念之转变,从此处下力即可正本清源,即可令教育起死回生,人才从而可以得而辈出,造就堂正优雅足以作为世界典范的新中国。”“吾人以为教育当从偏失于人性之处,回归于人性本身,此即是一根本性的、系统性的教育改革之转向处。以此即能正本清源而使教育归于其位也。教育当定位为‘开发人性的工程’,教育之本源与动力即在于‘人性’也,此何有疑哉?往圣先贤可以为吾人作证也,东方西方概莫能外也。顺此道者,教育兴、民族兴!逆此道者,

专家、素质教育与分数

专家、素质教育与分数 专家、素质教育与分数 青龙—董旄发表于2007-8-1 12:31:00 专家、素质教育与分数 在现在,我认为那些所谓的教育专家的话最不可信。比如就现在的教育形势来说,高考制度还是当今行之有效的人才选拔制度——虽然反对的声音不断,但却没有人能够为教育指出一条明路,所以一切反对便也无聊。

而专家们大抵是不在乎什么有聊与无聊的,他们只看重研究的“成果”,只看重有多少眼球因他们而旋转。在学生的招生考试与就业问题上,在没有解决掉“出海口”问题之前,中间的“疏浚河道”毫无意义。专家们没有能力加大“出海口”的下泻量,却在中间一个劲儿地扬沙弄浪,那声势永远都要比效果大过不知多少倍去。不信你看:不准给学生排名次,禁止公布学生分数,严禁组织学生假期补课……政策法令一条一条地往外出,可惜家长们并不买他们的账,一线的教师们就这样被夹在了中间,里外不是人儿:分数上不去,家长不答应;一旦出了事儿,又没有人给扛着。如果你专家有能力增加就业率,即使考零分儿的也照样能找个好工作,家长们能死乞白咧地非要把钞票往老师们手里塞?难道他们是钱多了撑的,还是看着老师们有仇,非要把他们一个个都挤到政策的旮旯里去?瓶口就那么窄,想就业的,想找个好工作的除了拼命去挤还有什么办法?专家们在后面一个劲儿地喊:不要挤,那瓶口设置就有毛病,我们应重视过程,别太看重结果——谁听你的呀? 打个比方。一位教育专家的亲戚(自然是很近的亲威,远方的亲戚不挂心,自己的子女即使不参加高考也照样有人录取)来找这位专家,说自己的孩子太不爱学了,成绩不很好,

再这样下去高考就毫无指望了,要他给出个高招。我想,这位专家断不会在这时鼓吹他的”高考否定论”的,素质教育一说便也不顾,只剩下积极的为这位亲戚出谋划策了。诱惑呀,鼓吹呀,体罚呀,十八般武艺怕都要施展出来的。所以,他对高考制度的责难、对素质教育的鼓吹便只剩下做给人看,全由不得真的。徜再胡说什么素质教育,那位亲戚怕要说了:那你给他找个工作呀?如果专家应承下来,他的这位亲戚或许会相信他的理论;如果不答应,或者说根本没这个本事,那再好的理论怕这位亲戚也不会买账的,损他一顿亦未可知。而如我等小老百姓自然是没有这样的专家可找的,便只有剩下老老实实地催子女们去读书。 我的外甥女今年中考考了500多分,本来已经够了公费的线儿,但就因为名额限制,掏了一万四千块钱才被录取。就差那么三两分儿,一万四千块钱——这在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家两年(或者更多)多的收入打了水漂,意味着又得勒紧裤腰带过上几年。所以,无论现在上面怎样提倡,我在学生面前从不敢太过强调时下正流行的素质教育,更不敢过于淡化分数观念:素质教育呀,分数没有用啊,到头来却让人家拿钱来买这个教训,这不是坑人又是什么?!

常州市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多选题)2016

常州市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多选题)2016

常州市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多选题) (做了三份,成绩在74~85之间) (二) 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 构建素质教育模式的意义在于()。P250 B沟通素质教育理想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桥梁C建设“科研型”教师队伍,培养新时代教育家的需要D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需要 2. 素质教育对活动课程的要求是B明确目标、内容和形式C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D通过评估促进制度化 3. 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提高,可以从()等方面去进行。P31 A大力宣传和践行“八荣八耻” B广泛传播人类社会尤其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道德传统,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D引导个体自觉加强修养锻炼 4. 素质教育目标体系框架中,素质教育目标按照知识领域来分可分为()。P109 A学科知识B意会知识C能力知识D信息知识5. 以下有关学习素质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P35

B学习素质越高,越善于学习,越容易获得社会对其学习的积极支持 C学习素质是成人素质的核心,是所有素质形成提高的必备条件 6. 以下有关现代学习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P37 A从过程看,要持续学习,广阅博览,把握精髓,将传承与变革结合起来 B从结果看,不仅包括对经验、知识的掌握,各种能力的形成,而且包括学会追求学问,进行研究创造 C从内容看,科学学习不仅要大量获取书本理论,更要积极投身实践锻炼 D从学习方法看,不仅要深入刻苦地自学,更要主动与他人切磋交流,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素质 7. ()是素质教育施教态度的基本方面。P161 A忠诚职位,献身教育B尊重信任,深爱学生C竭力躬行,托以致远D严于律己,铸树典范8. 教育思想方法一般涵盖了()等。P137 B施教态度C教育思想D教育观念 9. 采取多种途径、方法和手段进行知识传授时

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

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6-09-02 15:41:00 ] 作者:不详编辑:studa20历史经验告诫人们: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存亡,经济的腾飞,国力的增强,社会的稳定,生活的富裕,无不在于国民的素质,在于人才的质量。所以在这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当务之急”,“头等大事”,“重中之重”,作为中国的“大政”,这是英明的决策。也正如柳斌同志所说的:“真正走向素质教育,我国的基础教育就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劳,就可以载入史册,树立起一座丰碑。” 一 素质教育虽然如此重要,然而目前对它的理解却是千姿百态,莫衷一是。我们的基本观点是:不能离开“应试教育”来谈素质教育,因为最初(80年代中期)提出“素质教育”这个口号,完全是针对“应试教育”而言的(甚至可以断言,没有“应试教育”这个词,也就可能没有“索质教育”这种提法!);近几年来,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又有了新的发展。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由于人们对人才标准、人才质量、人的价值等一系列问题的认识价值取向上产生了某些偏差,认为只有考上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才是人才,所以造成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教育办成了“应试教育”。诸如:(1)开学没有希望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待遇”,不仅受教育的机会不均等,而且还受到教师的轻视,乃至同学的冷落;(2)升学不考的科目少设甚至不设,音乐、美术、体育等课课时常被其它课所占用;(3)不考的内容少讲甚至不讲,理科中的实验、语文外语中的听说常被忽略,许多不考的学科内容全部删除;(4)由于只注重考试成绩,教师就千方百计地让学生熟悉题型,搞题海战术,课堂上做不完,课外补,加班加点,学生课业负担特别重;(5)以考试分数评价学生,成绩好就是好学生,不管他的思想如何?不管他的品德如何?更不管他的个性品质、心理素质如何?(6)为了取得好成绩、好名次,一切围绕“考试题”这个指挥棒转,人为地加大训练难度,加大训练量;……这些现象的背后,隐藏着极大的教育“危机”:学生发展的片面性,思想品德差,心理素质低,身体状态不佳;学生缺乏适应能力和后劲,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能力,此外还有学生受教育的机会不均等,局限于现在而不放眼于未来,等等。这种教育,由于片面追求升学,一切为了应试,不按教育规律办事,使得教学的正常功能得不到发挥,教育的真正价值得不到体现,故名曰:“应试教育”。而我国的教育,应该是:不仅要面向成绩好的学生,使他们“吃饱”,而且也要照顾到其他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会应付考试,取得好成绩,还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个性品质,健壮的体魄;不仅要设考的科目,要讲考的内容,而且也要讲不考的科目,不考的内容;只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用的课就要设,有用的内容都要讲。故名曰:素质教育。其实这里的“素质”指的是什么?“素质教育”的内涵又是什么?当时人们并没有去阐释。 针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弊端(概括为:应试教育)”而提出“素质教育”之后,人们纷纷积极地开展研究和探索。不谋而合,80年代以来,各国的教育都着眼于未来,着眼于个人素质的提高,着眼于个性的发展,着眼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目前人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不仅仅局限在对“应试教育”弊端的批判上(不是只顾少数学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不是重智育,轻德育,忽视体育、无美育;等等),而是有其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重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基本素质,重在开发学生的潜能;强调个性发展,重在形成健全的心理素质。素质教育要面向未来,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的人才。 二 一般地认为,人的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其中,身体素质是物质基础,科学文化素质是核心,心理素质是关键,政治思想素质是主导。一个人素质的高低,就是由这几个方面综合形成的有机的整体的水平。就学校教育而言,虽然一切学校工作都具有教育性,尤其是丰富多彩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

r (C) 教育经验 r (D) 教育方法 个选项正确 ()是指在素质教育施教过程中应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地进行知 识信息(技能)传递交流。 [分值: ()概念一旦转化成为普遍的教育行为,一个全新教育时代就将开启, 人类教 育会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分 值: 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 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 定社会阶段的()与教育水平,决定着教育效果并直接影响学生乃至社 会的发展进 步。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 (一)单选题:只有唯 1. (A) 高效快递 (B) 质量传递 (C) (D) 咼质效传递 2. (A) 应试教育 (B) 素质教育 (C) 高等教育 (D) 初等教育 3. (A) 教育思想 (B) 教育水平 4.在国家、 [分值: 民族、阶级和政党都存在的社会,影响人们正确行动的首先

[分值:]5.在素质教育具体方法体系中,教育者的首项任务是如何对()进行科学取舍和深刻 加工。 [分值:]是对教育者的基本职业要求,献身教育是对这种基本职业要求的 [分值:]素质教育的()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适应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的需要的新观念。 (A)传统课程观 ()。 (A) 政治思想 (B) 思想素质 (C) 个人行为 (D) 社会行为 (A) 教学经验 (B) 素质教育 (C) 教育内容 (D) 教学方法 6. () 进一步提升。 (A) 深爱学生 (B) 忠诚职位 (C) 严于律己 (D) 铸造忠诚 7.

r (B) 培训经验 (A) 教学经验 (C) 教育方法 (D) 课改方法 9. 素质的形成过程表明,()是素质形成的关键环节。 [分值:] 10. ()是为实现教育目的采取的教育方式、途径的总和,具体指教育 者的施教方法 和在此基础上受教育者的自教方法等。 (B) 综合课程观 (C) 小课程观 (D) 大课程观 [分值:] 8. 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等。 (A) 揭示事物本质 (B) 反映内在规律 (C) 符合客观实际 (D) 以上都是 [分值:] ri (A) 知识内化 (B) 知识外化 (C) 知识爆炸 (D) 知识传承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纲要》中指出: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素质,中小学校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活泼地发展。 美育是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当前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建设的迅速发展,经济来断繁荣,经学校艺术教育事业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人们物质条件提高的同时越来越需要精神生活的富有,家庭里悬挂,摆放雕塑的越来越多,送孩子参加各种美术培训,参加各种美术展览的家长越来越多。人们越来越觉得生活中离不开艺术,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最终要达到共同富裕,而精神生活富裕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人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提高”,而美育正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它教育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育有助于发展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应试教育对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种很大的束缚,爱因斯坦被誉为现代物理学之父,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

限的,而想象力要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一个人只注意吸收知识那是面的,不可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高分低能,眼高手低,隔行如隔山,是不能适应当前改革开放,更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至此,必须把吸收知识与想象力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小学生捏泥人,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成漂亮的拼贴画、折纸、剪纸、纸塑,幻想画等。在小时候就有想象力,以后才能够更好地创造,不要看不起孩子那些弯弯曲曲的线条,捏泥人、撕剪各种废纸,折叠各种动物、房子、塑造各种半立体、立体作品,对孩子来说都十分重要,离开了这些,没有童心,没有童趣,缺乏想象力,这些东西都是美的、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生活美是无处不在的,在美术课内欣赏画家作品、小朋友作品、老师范画作品、课外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想象、去描绘蓝蓝的天空,闪烁的星、瑰丽的霞光、深秋的晚霞,无际的原野、飞翔的雁群国、盛开的鲜花、妖嫩的树苗,都能在他们心灵深处产生美的感受。 美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感情世界,教育离不开感情,感情最能教育人,最能打动人,美育的特点不仅仅是以理服人,最重要的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应试教育为什么有时候让学生十分反感,由于应试教育以分数为准,教师要求学生考高分,整天习题、练习考试,家长要求孩子考高分,家务活动可以不让做,先做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然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