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幼儿对生气和伤心情绪倾向同伴的接受性比较_何洁

幼儿对生气和伤心情绪倾向同伴的接受性比较_何洁

幼儿对生气和伤心情绪倾向同伴的接受性比较_何洁
幼儿对生气和伤心情绪倾向同伴的接受性比较_何洁

幼儿对生气和伤心情绪倾向同伴的接受性比较

X

何 洁 徐琴美X X 王珏瑜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杭州,310028)

摘 要 本研究通过生气-伤心两可情景,考察了116名4~6岁幼儿对生气和伤心倾向同伴的认知偏好,并通过二选一的封闭式访谈考察幼儿对生气和伤心情绪结果的理解,以反映幼儿的偏好原因。结果表明:1从认知上看,相比生气倾向的同伴,幼儿更偏好伤心倾向的同伴。o5岁、6岁组幼儿比4岁组幼儿更偏好伤心倾向的同伴。?在情绪结果理解上,幼儿认为生气引发他人更多的远离,伤心引发他人更多的目标恢复、道歉和趋近。可见,生气倾向的幼儿比伤心倾向的幼儿更不被同伴接受。关键词:幼儿 生气 伤心 情绪倾向 情绪结果理解 同伴接受性

1 前言

生气和伤心是儿童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消极情绪,两者密切相关,生气和伤心可能在同一情景中出现。但两者又互相区别,Kitayama 等(2000)提出生气是一种自我中心情绪,伤心是一种他人中心情绪[1]。生气更关注自我,伤心更关注他人。生气对他人产生威胁,与责备他人的归因相联系;伤心对他人威胁较小,与自我责备的归因相联系[2]。而且,年幼儿童的生气和伤心与后期发展起来的内疚、羞愧、失望等自我意识情绪密切相关[3]。

不同的人对同一情景可能会产生生气和伤心不同的理解和表达的系统性差异,许多研究发现存在生气和伤心倾向的儿童(如,Ei senberg,2001;Hubbard,2001)[4,5]。儿童的生气和伤心倾向对其社会适应性产生不同的影响(Eisenberg,2001)[4]。有研究表明生气倾向的儿童比伤心倾向的儿童更容易遭到同伴拒绝(Hubbard,2001)[5]

,但也有研究没有发现生气倾向儿童的低同伴接受性(M iller,2000)[6],不过Miller (2000)的研究没有比较伤心倾向的儿童,而且不同研究中考察情绪倾向的观察方法也不同。我们前期研究曾试图通过CBQ 气质问卷测量情绪倾向,考察生气和伤心不同情绪倾向幼儿的同伴接受性差异,结果没有发现幼儿情绪倾向与同伴接受性的关系,这可能与该情绪倾向行为问卷的不完善有关。还有研究表明情绪倾向和同伴接受性的关系可能受情绪调节等其他因素的影响(Eisenberg,2001)[4]。因此从实际行为入手直接测量情绪倾向,并探讨它与同伴接受性的关系可能比较困难。

从方法上看,要考察幼儿生气和伤心倾向,情绪情景的选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前人有关情绪倾向与同伴接受性的行为研究得出的结果的不一致,与不同研究采用的情绪情景不同也有很大的关系。目前常用的生气和伤心情景主要从西方研究中提出(如,Denham,1990;Ribordy,1988)[7,8]

,是否适合我国幼儿需要考证。我们在前期研究中通过考察幼儿对22个西方常用生气和伤心情景的理解,已经获得11个我国幼儿报告的生气-伤心两可情景。这类情景指的是个体认为既

可诱发生气又可诱发伤心,且诱发生气和伤心的可能性无显著差异的情景。我们认为,生气-伤心两可情景能较好地区分生气和伤心倾向,且相比典型情绪情景,更适合生气和伤心的比较研究。

所以,本研究通过生气-伤心两可情景,试图考察幼儿对生气和伤心不同情绪倾向的虚拟同伴是否存在偏好。如果证实存在这种偏好,可以从认知的角度间接地比较生气和伤心情绪倾向幼儿的同伴接受性。根据前人研究,我们的第一个研究假设是,从认知上看,相比生气倾向的同伴,幼儿更偏好伤心倾向的同伴。

如果发现幼儿更偏好伤心倾向的同伴,为什么幼儿会存在这样的偏好呢?是否与幼儿对生气和伤心引发他人产生不同情绪结果的理解有关?前人研究发现,年长儿童认为生气引发他人产生较多的远离行为,伤心引发他人产生较多的目标恢复、趋近等亲社会行为(Jenkins,2000)[2]。根据这种观点,我们希望了解年幼儿童是否和年长儿童一样,对生气和伤心的情绪结果有这样不同的理解。根据前人研究,我们的第二个研究假设是,幼儿认为生气引发他人更多的远离,伤心引发他人更多的目标恢复、道歉和趋近。如果该假设成立,说明幼儿对生气和伤心情绪结果的不同理解,可能是幼儿对生气和伤心倾向同伴存在不同接受性的原因。

综上所述,本研究包括两个目的:通过生气-伤心两可情景,考察幼儿对生气和伤心倾向同伴的偏好,从而比较生气和伤心情绪倾向幼儿的同伴接受性;通过考察幼儿对生气和伤心情绪结果的理解,反映幼儿对生气和伤心倾向同伴存在不同接受性的原因机制。

2 研究一、幼儿对生气和伤心情绪倾向同伴的偏好

2.1 被试

从杭州市闻裕顺、安吉路两所幼儿园随机抽取116名幼儿,幼儿年龄从46个月~81个月(M =63.73?10.23),其中4岁组38名(M =51.55?3.67),5岁组39名(M =64.18?3.14),6岁组39名(M =75.15?3.69),男孩57名,女孩59名。

X X X 通讯作者:徐琴美,女。E -mail:xuqm@https://www.wendangku.net/doc/757692859.html,

本研究得到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204321,儿童情绪能力的纵向研究)和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NM04JY02,幼儿社会性发展与培养研究)的资助。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7,30(5):1229-12321229

2.2研究材料

3个情景故事/被人打0、/奖品被人拿走0和/借给他人的玩具被弄破0都改编自我们前期研究得到的幼儿报告的生气-伤心两可情景。情景故事中的虚拟同伴为两个与被试性别、年龄相同的主人公/宝宝0和/贝贝0,他们在3个情景故事中始终表现出生气或伤心的情绪倾向。具体情景故事如下:一个小朋友向宝宝借了一个玩具玩,又向贝贝借了一个玩具玩,后来这个小朋友把两个玩具都弄破了,宝宝知道了很生气,贝贝知道了很伤心。

贝贝和宝宝今天表现好,老师奖励给他们一人一个五角星,后来一个小朋友把他们的五角星拿走了,贝贝很伤心,宝宝很生气。

宝宝、贝贝和小朋友玩,这个小朋友打了宝宝和贝贝,宝宝很生气,贝贝很伤心。

每个情景故事配上相应图片以便幼儿理解。为了消除虚拟同伴的名字/宝宝0/贝贝0,以及图片中的人物形象对幼儿的干扰,情景故事和配套图片都分为两个版本,版本一中/宝宝0经常生气而/贝贝0经常伤心,版本二则相反。半数幼儿使用版本一,另半数幼儿使用版本二。

2.3研究过程

研究方法采用临床访谈。在安静的教室内,主试与幼儿一对一进行,持续时间6分钟左右。情景故事由经过训练的主试念给幼儿听,并配上图片帮助理解。3个关于/宝宝0和/贝贝0的情景故事随机呈现。当幼儿听完这3个情景故事后,首先询问幼儿/宝宝/贝贝是经常生气还是经常伤心0,以此确认幼儿是否对两个虚拟同伴建立了正确的情绪倾向,结果120名幼儿中除10名之外,其他都回答正确。对回答错误的幼儿,让他们进一步回顾故事,确保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两个虚拟同伴的情绪倾向。在此基础上,询问幼儿/假如我们现在要玩** (幼儿事先报告的最喜欢的游戏)了,你可以邀请一个小朋友跟你一起玩(只能邀请一个),你想一想,你会邀请经常生气的宝宝/贝贝还是经常伤心的贝贝/宝宝?为什么?0以此考察幼儿对生气和伤心倾向同伴的偏好及其自我报告的偏好原因。

2.4结果与分析

2.4.1幼儿对生气和伤心倾向同伴的偏好

表1幼儿偏好生气和伤心倾向同伴的人数及百分数(括号内)

偏好生气倾向同伴偏好伤心倾向同伴V2

27(23.3%)89(76.7%)31.14**

注:**表示p<0.01。

由表1可以看出,报告偏好伤心倾向同伴的幼儿显著多于偏好生气倾向同伴的幼儿,也就是从认知上,相比生气倾向的同伴,幼儿更偏好伤心倾向的同伴,研究假设一得到验证。

2.4.2幼儿对生气和伤心倾向同伴偏好的年龄差异

表2不同年龄的幼儿偏好生气和伤心倾向同伴的人数

4岁组5岁组6岁组V2

偏好生气倾向同伴143109.34**

偏好伤心倾向同伴243629

注:**表示p<0.01。

由表2可知,不同年龄的幼儿对生气和伤心倾向同伴的偏好存在显著差异。为了考察显著差异究竟发生在哪个年龄,我们进一步作相关源分析,结果发现5岁和6岁组幼儿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V2=3.52V205=3.84),可见4岁和5岁之间存在一个拐点,5岁、6岁组幼儿比4岁组幼儿更偏好伤心倾向同伴。

2.4.3幼儿自我报告的偏好生气或伤心倾向同伴的原因

根据前人研究的资料,我们把幼儿自我报告的偏好原因分为关注自我、关注他人和关注情绪三大类。请两位不了解本研究目的的心理学专业学生根据分类标准对所有原因进行归类,两者的一致性系数达到0.91。具体分类标准如下:关注自我:如我喜欢她,他会陪我玩得开心。

关注他人:如他很生气/伤心,他不打人。

关注情绪:如生气好可以骂人,伤心的不打人。

不知道或未分类:体貌特征描述(如他漂亮),及其他不能分入以上类别的内容。

总体上,幼儿报告的关注他人的原因(n=66)多于关注自我的原因(n=17)(V2=28.93,p<0.01)。具体表现在,偏好伤心倾向同伴的幼儿报告的原因关注他人(n=55)多于关注自我(n=11)(V2=29.33,p<0.01),偏好生气倾向同伴的幼儿报告的原因不存在显著差异。

3研究二、幼儿对生气和伤心情绪结果的理解

在研究一中,我们发现相比伤心倾向的同伴,幼儿更偏好生气倾向的同伴。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偏好,对研究一幼儿自我报告的偏好原因的分析发现,很多幼儿提到生气和伤心对他人产生不同结果,生气对他人危害性较大(如,生气的孩子要打人),而伤心对他人危害性较小(如,伤心的孩子不会把玩具弄坏),甚至会促进他人的亲社会行为(如,他伤心了要安慰他)。所以,我们希望进一步探讨幼儿对生气和伤心情绪结果的理解。考察幼儿面对同一情景中的生气者和伤心者时,选择对生气者还是伤心者作出某种行为的认知,这样可以更明晰地反映幼儿对生气和伤心引发他人产生的行为结果的理解。

3.1被试

与研究一相同。

3.2研究材料

4个情景故事都改编自我们前期研究得到的幼儿报告的生气-伤心两可情景。前人对情绪结果的理解主要使用半结构式的访谈(Jenkins,2000;罗峥,郭德俊,2002)[2,9],考虑到幼儿的语言认识水平较低,本研究中每个情景故事后的问题采用二选一的回答,具体问题中的行为结果包括/补偿0、/远离0、/道歉0和/趋近0。

情景故事中人物的性别、年龄与被试相同。每个情景故事配上相应图片以便幼儿理解。为了消除人物名字以及图片中的形象对幼儿的干扰,与研究一相同,情景故事和配套图片都分为两个版本。半数幼儿使用版本一,另半数幼儿使用版本二。情景故事和具体问题如下:

情景1:吃水果的时间到了,今天吃苹果。毛毛把山山和圆圆的苹果都抢走了,山山很生气,圆圆很伤心。

行为结果1/目标恢复0:你说毛毛会把苹果还给生气的山山还是伤心的圆圆?

1230心理科学

情景2:小朋友们都在搭积木,奇奇和飞飞都搭了一个漂亮的房子,后来毛毛把他们的两个房子都弄坏了,奇奇很伤心,飞飞很生气。

行为结果2/远离0:你说毛毛会不理伤心的奇奇还是不理生气的飞飞?

情景3:楠楠和洋洋正在玩皮球,毛毛把他们的两个球都抢走了,楠楠很伤心,洋洋很生气。

行为结果3/道歉0:你说毛毛会向伤心的楠楠道歉还是向生气的洋洋道歉?

情景4:毛毛正在玩玩具,丁丁走过去说,/我能和你一起玩吗?0毛毛说,/不行。0丁丁很生气。天天走过去也想跟毛毛一起玩,毛毛也说,/不行。0天天很伤心。后来,毛毛觉得还是找一个小朋友一起玩比较有意思。

行为结果4/趋近0:你说毛毛会找生气的丁丁还是伤心的天天?

3.3研究过程

研究采用被试内设计,方法为临床访谈。在安静的教室内,主试与幼儿一对一进行,持续时间10分钟左右。情景故事由经过训练的主试念给幼儿听,并配上图片帮助理解,4个情景故事随机呈现,每个情景故事后询问幼儿相关问题,以考察幼儿对生气和伤心引发他人产生的行为结果的理解。

3.4结果与分析

3.4.1幼儿对生气和伤心情绪结果的理解

表3幼儿对生气和伤心情绪结果理解的人数及百分数(括号内)

情景梗概(行为结果)抢苹果(目标恢复)

(N=116)

弄坏积木(远离)

(N=115)

抢皮球(道歉)

(N=116)

拒绝分享玩具(趋近)

(N=115)

生气32(27.6)87(75.7)34(29.3)25(21.7)伤心84(72.4)28(24.3)82(70.7)90(78.3) V223.31**30.27**19.86**36.74**注:**表示p<0.01。

由表3可以看出,幼儿报告对伤心者作出目标恢复、道歉和趋近行为显著多于对生气者,幼儿报告对生气者作出远离行为显著多于对伤心者。可见,幼儿认为生气比伤心更多引发他人的远离,伤心比生气更多引发他人的目标恢复、道歉和趋近。研究假设二得到验证。

3.4.2偏好不同情绪倾向同伴的幼儿对生气和伤心情绪结果的理解

比较研究一得到的偏好不同情绪倾向同伴的幼儿对生气和伤心情绪结果的理解,结果发现,在/弄坏积木0情景故事中,偏好不同情绪倾向同伴的幼儿对向生气者还是伤心者作出远离行为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V2=5.15,p<0.05),偏好伤心倾向同伴的幼儿比偏好生气倾向同伴的幼儿更多认为生气引发他人远离。

4讨论

本研究通过在生气-伤心两可情景中呈现生气和伤心不同情绪倾向的虚拟同伴,考察幼儿对他们的偏好,结果发现从认知上,相比伤心倾向的同伴,幼儿更偏好生气倾向的同伴。这验证了我们的研究假设。根据此结果我们可以推出,在幼儿的认知理解中,他们认为生气倾向的同伴比伤心倾向的同伴更不被大家接受。这与Hubbard(2001)的实际行为研究得出的结果相吻合。本研究方法的好处是可以撇开考察实际情绪倾向和同伴接受性关系时可能遇到的测量工具不完善、其他干扰因素等问题,更纯粹地反映幼儿对生气和伤心倾向同伴的不同接受性。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作实证研究,验证生气倾向比伤心倾向的幼儿更不被同伴接受的总体假设就显得比较可靠。而且,鉴于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幼儿,他们的语言认知水平较低,相比询问幼儿哪类情绪倾向的同伴更不受欢迎,直接询问幼儿愿意跟哪类情绪倾向的同伴玩,这样的偏好方法可以更直接、更真实地反映幼儿对这两类情绪倾向同伴的接受性。

进一步分析幼儿自我报告的偏好原因,总体上幼儿报告关注他人的原因多于关注自我的原因,这可能与研究情景的主人公为他人有关,但是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偏好伤心倾向同伴的幼儿身上,也就是说偏好伤心倾向同伴的幼儿更多是他人中心的,但偏好生气倾向同伴的幼儿并没有表现出自我中心,这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除了幼儿自我报告的偏好原因,我们进一步考察了幼儿对生气和伤心引发他人产生情绪结果的理解,发现幼儿认为生气会引发他人较多远离,伤心会引发他人较多目标恢复、道歉和趋近。该结果与Jenkins(2000)的研究结果一致[2],许多生气和伤心情绪的研究也支持我们的结果:M art ini(2004)认为生气是一种敌意性情绪,伤心是一种非敌意性情绪[10]。在一个4-5岁儿童的观察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儿童往往把玩具和伤心的同伴分享,而远离生气的同伴(Stray er,1980)

[11]

。这也与我们最初根据Kitayama(2000)[1]的观点提出的对生气和伤心的定位一致,生气是一种自我中心情绪,更多指向他人,生气者对他人构成威胁,所以幼儿认为应该远离生气者,而伤心是一种他人中心情绪,更多指向自己,伤心者对他人威胁较小,所以幼儿认为应该对伤心者做出更多目标恢复、道歉和趋近等亲社会行为。这个结果较好地解释了研究一得出的幼儿偏好伤心倾向的结果,或许因为幼儿认为生气更可能引发他人远离,伤心更可能引发他人的亲社会行为,所以相比生气倾向的同伴,幼儿更偏好伤心倾向的同伴。

但是从生气和伤心对人际关系的支配性角度看,也可能推出不同的结论。生气与支配性、力量相联系,而伤心与服从、没有力量相联系(Jenkins,2000)[2]。一项成人研究发现,相比伤心表达者,人们给予生气表达者更多的支持,因为生气表达者给人以更富有竞争力的印象(T iedens,2001)[12]。Zeman(1997)的研究发现,青少年认为表达生气有控制和权力的意思,而表达伤心会显得脆弱尴尬,所以青少年倾向于表达生气,不表达伤心[13]。这些结果似乎说明伤心倾向比生气倾向更不被个体接受,这与本研究的结果矛盾。出现这些不一致,我们认为关键因素是个体的年龄。不同年龄的个体

何洁等:幼儿对生气和伤心情绪倾向同伴的接受性比较1231

由于其自身力量的不同,对生气和伤心的关注点也可能不同。年幼儿童由于自身力量较弱,不愿意接受生气的敌意性、威胁性,而年长儿童随着自身力量的不断增强,追求生气的权力和支配性,不愿意接受伤心的脆弱性。这些不同关注点,可能导致不同年龄的儿童对生气和伤心倾向同伴的不同接受。所以,我们以后可以进一步考察年长儿童对生气和伤心倾向的偏好。

5结论

5.1从认知上看,相比生气倾向的同伴,幼儿更偏好伤心倾向的同伴。

5.25岁、6岁组幼儿比4岁组幼儿更偏好伤心倾向的同伴。

5.3幼儿认为生气引发他人更多的远离,伤心引发他人更多的目标恢复、道歉和趋近。

6参考文献

1Ki tayama S,M arkus H R,Kurokaw a M.Culture,emotion,and w ell-bei ng:Good feelings i n Japan and the Un i ted States.

Cognition and Emotion,2000,14(1):93-124

2Jenkins J M.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th e social-regulatory aspects of emotion.Cognition and Emotion,2000,14:261-282 3Hughes C,Dunn J.Understanding mind and emotion: Longitudi nal associ ations w ith mental-state talk betw een young frien ds.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8,34:1026-1037

4Eisenberg N,Cumberland A,Spinrad T L.The relations of regulati on an d emotionality to children.s externalizing and internalizing problem behavior.Child Development,2001,72: 1112-11345Hubbad J A.Emotion expression processed in children.s peer interaction:th e role of peer rejection,aggression,and gender.

Child Developm ent,2001,72:1426-1438

6M iller A.Emotional expressiven ess during peer conflicts:A predictor of social M aladjustment among hi gh-ri sk preschoolers.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2000,28:339-352

7Denham S A,Couchoud E A.Young preschoolers.understanding of emotion.Ch i ld Study Journal,1990,20(3):171-192

8Ribordy S C,Camras L A,Stefani R,et al.Vignettes for emotion recognition research and affective therapy w ith chi ldren.Journal of Clinical Child Psychology,1988,17:322-325

9罗峥,郭德俊.小学生对情绪社会调节作用的理解.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3:34-39

10M artini T S,Root C A,J enkins J M.Low and middle income mothers.regulation of n egati ve emoti on:effects of children.s temperament and si tuational emotional responses.Social Development,2004,13(4):515-530

11Strayer F F.S oci al ecology of the preschool peer group.In:W.A.

Colli ns.(Ed.).Development of cognition,affect and social relations:M innesota Sym posium in Child Developm ent.Hillsdale, NJ:Erl baum,1980:165-196

12Tiedens L Z.Anger and Advancement Versus Sadness an d Subjugati on:T he Effect of Negative Emotion Expressi ons on Social Status Conferral.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 ocial Psychology, 2001,80(1):86-94

13Zeman J.Social-contextual influences on expectancies for managing anger and sadness:the transition from middle ch i ldhood to adolescence.Developm ental Psychology,1997,33:917-924

Preschoolers.Acceptance of Peers with Angry or Sad Disposition

H e Jie,X u Qinmei,Wang Jueyu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al Sciences,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310028)

Abstract T he study ex amined1164~6years old children.s preference to t he two fictitious peers with angry or sad disposition in t hree anger-sadness equivocal situations and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sequences of ang er and sadness.T he resulted indicated:1Children r eported more prefer ence to the sad peer than the angr y one.o5-and-6y ear old children reported more preference to the sad peer than4-year-old ones.?Children reported sadness elicited more goal reinstatement,apology and pr oximit y,but ang er elicited mor e distance.I t implied that children with ang ry disposition w er e more rejected by peers than t he ones w ith sad disposit ion.

Key words:childr en;anger;sadness;emot ional disposition;understanding of emo tional consequences

1232心理科学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之间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之间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内容摘要】本文采用观察法,进行对幼儿同伴交往之间存在的问题与教师对幼儿之间的冲突处理的方式、幼儿之间产生冲突解决的方法的之间的联系的研究。观察表明,幼儿之间产生冲突都是用“抢东西、拥挤、骂人”等方式来解决的,极少用商量的办法。这是因为教师对幼儿之间产生的冲突处理的方式是教师处理,支持幼儿告状行为。所以,影响着幼儿处理冲突的方法。 【关键词】同伴交往冲突 一、问题的提出: 同伴关系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起着成人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1】当前,幼儿同伴交往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为人处事总是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我国现阶段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幼儿在家大部分时间是独自玩耍;不同的家庭结构幼儿的交往经验上的差异,家长的抚养方式,过度包办,使幼儿的交往实践得不到锻炼,导致幼儿交往之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能否顺利的进行社会交往反映了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决定了生存与否。而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方面,是幼儿社会化发展的动因,是实现幼儿社会化不可缺少的途径。所以,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2】。 因此,本研究重在对中班幼儿同伴交往之间存在的问题及幼儿与教师对冲突处理方式的研究,目的是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技能。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对象:占泽幼儿园中班全体幼儿36名 2、研究方法:日常观察 3、观察时间:2009.09月—10月 4、观察内容: A、在游戏、区域、生活活动中,观察幼儿间是否有遇到冲突有打人、抢东西、拥挤、商量这些行 为表现: (1)在角色、表演、建构游戏中,抢道具、头饰、胶粒,抢不到打人,还是用商量的办法解决。体育游戏中,排队推挤别人,游戏中,没位置玩,把别人推走,还是用商量的办法解决。 (2)在区域活动中,全部挤到一个区去,互不相让,都想玩同一个材料,抢过来,还是用商量的办法解决。 (3)在预备、喝水时,人太多了,不懂得相让,全部挤过去。看书时,小老师发书,发到不满意的,就向别的小朋友抢书看。还是用商量的语气来交换书看。 观察幼儿在这些环节遇到冲突的表现,记录哪种表现出现的次数高,次数高的说明同伴交往之间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这个。

儿童情绪稳定性测试

儿童情绪稳定性测试 情绪稳定一般被看作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重要标志。所谓情绪稳定,主要是指一个人能积极地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在短时间内没有大起大落的变化。他不大会时而心花怒放,转瞬又愁眉苦脸。如果您希望知道自己孩子情绪是否稳定,可以让孩子做做下面的测试。 (1)看到自己最近一次拍摄的照片,觉得不称心。 (2)你常常被同学起绰号挖苦。 (3)你上床睡觉后常又起来查看门窗是否关好。 (4)你对与你关系最密切的人不满意。 (5)半夜醒来,你觉得有值得害怕的事情。 (6)你搞不清家长到底对你好不好。 (7)你早晨起来常感到忧郁。 (8)到了秋天,你常有的感觉是枯叶遍地。 (9)你在高处时会觉得站不稳。 (10)当一件事需要你决定时,你觉得比较困难。 (11)你常用抛硬币、翻纸牌来测凶吉。 (12)你需要躺一个小时才睡着。 (13)你曾看到、听到别人察觉不到的东西。 (14)你觉得自己有超乎常人的能力。 (15)你一个人走夜路总觉得前面暗藏着危险。 评分标准:

以上各题,答“是”记2分,答“不确定”记1分,答“否”记0分。将各题得分相加,算出总分。 0——10分: 表明你情绪稳定; 11——20分: 办事热情有时忽高忽低,容易瞻前顾后; 21——25分: 情绪不稳定,经常处于紧张和矛盾之中; 26分以上: 这是一种危险的信号,应该请心理医生作进一步诊断 情绪稳定一般被看做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重要标志,如果现在你已经能够积极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将有助于你以平稳的心态从容面对人生的挑战。 名人名言: 每个人体内都有人所共知的最有助于身体健康的力量,那就是良好的情绪的力量。 ——(美)辛德勒 你的情绪是稳定的吗?如果你希望知道结果,不妨完成下面的题目。 健康情绪自我心理测试 1我有能力克服各种困难。 A.是的 B.不一定

2020年(情绪管理)情绪稳定性测评

(情绪管理)情绪稳定性测评

情绪稳定性测评 有的人能力壹般,却能够冷静地处理判断事物,因而取得成功;有的人虽然智力发达,但情绪却不稳定,因而改变了其成功的发展方向。情绪的这种重要意义愈来愈被人所关注。请测评壹下你的情绪稳定程度。1.你对和你关系最密切的人是否满意? 不满意非常满意基本满意 2.你是否想到若干年后会有什么使自己极为不安的事? 经常想到从来没有想过偶尔想到过 3.你上床以后,是否经常再起来壹次,见见门窗是否关好,炉子是否封好等? 经常如此从来没有偶尔有过 4.你是否被朋友、同事或同学起过绰号、挖苦过? 这是常有的事从不如此偶尔如此 5.见到自己最近壹次拍摄的照片,你有何想法? 觉得不称心觉得很好觉得仍能够 6.半夜的时候,你是否经常觉得有什么值得害怕的事? 经常从来没有极少有这种情况 7.你是否经常因梦见什么可怕的事而惊醒? 经常没有极少 8.除去见见的世界外,你心里有没有另外的世界? 有没有记不清 9.你是否曾经有多次做同壹个梦的情况? 有没有记不清 10.有没有壹种食物使你吃后呕吐? 有没有记不清 11.你心里是否时常觉得你不是当下的父母所生? 时常没有偶尔有 12.你是否觉得没有人十分了解你? 是否说不清 13.你是否常常觉得你的家庭对你不好,可是你又确知他们的确对你好? 是否偶尔 14.你是否曾经觉得有壹个人爱你或尊重你? 是否说不清 15.你于早晨起来的时候最经常的感觉是什么? 忧郁快乐说不清 16.每到秋天你经常的感觉是什么?

秋雨霏霏或枯叶遍地秋高气爽或艳阳天不清楚 17.你平时是否觉得自己很强健? 是否不清楚 18.你于高处的时候,是否觉得站不稳? 否是有时是这样 19.你是否壹回家就把房门关上? 是否不清楚 20.你坐于小房间里把门关上后,是否觉得心里不安? 是否偶尔是 21.当壹件事需要你做决定时,你是否觉得很难? 是否说不清 22.你是否常常用抛硬币、翻纸牌、抽签之类的游戏来测凶吉? 是否偶尔 23.你是否常常因为碰到东西而跌倒? 是否偶尔 24.你是否曾见到、听到或感觉到别人觉察不到的东西? 经常这样从不这样偶尔这样 25.你是否需要壹个多小时才能入睡,或醒得比你希望的早壹个小时?经常这样从不这样偶尔这样 26.你是否觉得自己有超乎常人的能力? 是否不清楚 27.你是否觉得有人注意你的言行? 是否不清楚 28.你是否曾经觉得因有人跟着你走而心里不安? 是否不清楚 29.你对别人自杀有什么想法? 能够理解不可思议不清楚 30.当你壹个人走夜路时,是否觉得前面暗藏着危险? 是否偶尔

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摘要: 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是指幼儿在与伙伴一起游戏、学习和生活中建立的和谐人际关系。本论文结合当前幼儿出现的一些实际情况,针对班级幼儿在交往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家庭、幼儿园及社会等方面来分析原因,并就这些问题提出几个可行有效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幼儿同伴交往人际关系交往问题方法

目录 一、幼儿伙伴交往的重要性 (1) (一)、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得到发展。 (2) 1、现状分析: (2) 2、情感与作用 (3) (二)、幼儿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自信心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3) 1、幼儿自信心的发展。 (3) 2、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 (3) (三)、幼儿同伴交往有利幼儿身心健康 (4) 1.伙伴交往的表现 (4) 2.同伴交往的作用 (4) 二、幼儿伙伴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 (一)、幼儿同伴交往存在的问题 (4) (二)原因分析 (4) 1.家庭因素的影响。 (4) 2.托幼机构及社会的影响。 (5) 三、教育措施及对策 (6) (一)、创设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 (6) (二)、创设良好的校园及交往环境 (6) (三)、学校要做好幼儿交往课程的开设和扩大幼儿社会交往的范围 (7) (四)、加强家园共育,提高家长对幼儿同伴交往的重要性的认识 (7) 四、参考文献 (8)

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现状 针对幼儿伙伴交往情况,我以我校为例,做了一份调查问卷,发给了本校的学生让其家长与孩子共同交流填写。据问卷数据显示:60%孩子的交往都局限在与家人之间,过分依赖父母,在与同伴交往时大部分都是自己玩或是刚开始和同伴玩得较好,但时间一长发生矛盾之后就不再与同伴伴玩耍。35%的孩子很少与父母谈起幼儿园的事情,并且不能够主动与他人交往,在活动中容易与他人发生矛盾。30%幼儿需在大人提醒后与他人打招呼,一些幼儿不能主动与他人分享物品,主动与他人交流,幼儿认识的朋友大部分都是在幼儿园等。当孩子与同伴发生矛盾时,65%的家长都鼓励孩子积极与同伴交往,30%的家长认为是小事,静观其发展,5%的家长教育孩子不再与那个伙伴交往。所以从这些数据中不难发现幼儿伙伴的友好交往现状不容乐观,应引起学校、家长及社会的重视。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是家长、学校及社会的共同愿望,幼儿伙伴的和谐交往有待幼儿、学校、家长与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幼儿伙伴交往的重要性 随着幼儿认知水平的发展以及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同伴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多。皮亚杰曾指出:“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是儿童发展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然而,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请看下面几个在幼儿园发生的案例:案例一:小雪和小丽是很好的朋友,又一次,小雪在家带了一个可爱的芭比娃娃回学校,小丽看见了很喜欢,过去二话不说伸手就想把芭比娃娃抢过来,小雪左躲右躲就是不给,小丽伸手就推了小雪一下,小雪反手拉了小丽一把,两人都倒下了,大哭了起来。 案例二:在一堂搭积木的游戏课上,小朋友坐骑了搭小火车的游戏,玩得可高兴了,平时不爱说话的小豪很快就把小火车搭好了,,想跟排他前面的小轩比比谁搭得漂亮,于是拍了他肩膀两下,由于课室有些吵,小轩没注意到。小豪为了让小轩回头,使劲扯了扯小轩的衣服小轩生气地回头朝小豪大喊了一声,吓了全班一跳,小豪马上低下了头,两眼泪汪汪的看着自己搭的小火车 ,集体活动的兴致一下子消失。 案例三:小波活泼聪明,反应灵敏,可一些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喝水时候推别人一下,排队时候挤别人一下,别人游戏他有时喜欢去捣乱,小朋友都不太

艾森克人格问卷人格测试(88题+解析)

18、你的感情是否很容易受到伤害? 19、你想服用有奇特效果或有危险性的药品吗? 20、你是否常感到“极其厌烦”? 21、你曾多得多占别人的东西(即使是一针一线)吗? 22、如果条件允许,你喜欢时常外出(旅行)吗? 23、对你所喜欢的人,你会开过头的玩笑吗? 24、你时常有犯罪感吗? 25、你会谈论你一无所知的事吗? 26、你是否宁愿有时间多看些书,而不愿意去会见别人? 27、有坏人要害你吗? 28、你认为自己神经过敏吗? 29、你的朋友多吗? 30、你是个忧虑重重的人吗? 31、你在儿童时代是否很听大人的话? 32、你是个无忧无虑、逍遥自在的人吗? 33、有礼貌、爱整洁对你很重要吗? 34、你是否担心将要发生可怕的事情? 35、在结识新朋友时,通常是你主动的吗? 36、你觉得自己是个非常敏感的人吗? 37、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你是否不常说话?

38、你是否认为结婚是个框框,应该废除? 39、你有时会自吹自擂吗? 40、在一个沉闷的场合,你能给大家添点生气吗? 41、慢腾腾开车的司机是否会令你讨厌? 42、你担心自己的健康吗? 43、你是否喜欢说笑话和谈论有趣的事? 44、你是否觉得大多数事情对你都是无所谓的? 45、你小时候曾对父母鲁莽无礼过吗? 46、你喜欢与别人打成一片、整天相处在一起吗? 47、你失眠吗? 48、你饭前必定洗手吗? 49、别人问你话时,你能对答如流吗? 50、赴约时你是否喜欢早点动身? 51、你常常会无故觉得疲倦、无精打采吗? 52、游戏、打牌时你会作弊吗? 53、你喜欢紧张的工作吗? 54、你常觉得自己的生活单调吗? 55、你曾为了自己而利用过别人吗? 56、你是否参加的活动太多,已超过了自己可能分配的时间? 57、是否有那么几个人一直想着你?

艾森克--儿童个性测试量表

儿童个性问卷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姓名_________ 性别____ 年龄____ 年级______ 下面有74个问题,请你按自己的实际情况依次回答,回答问题时不必过多思考,不要写字,符合你情况的在()里打“√”,不符时打“×”。不要去猜测怎样才是正确的回答,因为这里不存在正确或错误的回答,也没有捉弄人的问题。将问题的意思看懂了就快点回答,不要拖延太长,也不要没看懂问题便回答。 1.()你喜欢在你的周围有许多热闹的事吗? 2.()你是个容易生气的人吗? 3.()对你喜欢的人,你是不是乐意伤害他们? 4.()你很容易感到厌烦吗? 5.()你是不是喜欢搞一些有时真会伤害别人的过头玩笑? 6.()你总是立即按照别人的吩咐去做吗? 7.()你是不是宁愿一个人呆着而不愿和别的孩子在一起? 8.()是不是有的想法扰得你不能入睡? 9.()你曾经违反过学校的规定吗(如上课做小动作等)? 10.()你喜欢让别的小孩怕你? 11.()你是不是很活泼? 12.()是不是有许多事情使你烦恼? 13.()你是不是拿过别人的东西(哪怕是一针一线或者一支铅笔、一块碎 橡皮)? 14.()你的朋友多吗? 15.()你是不是曾无缘无故地感到自己真惨? 16.()你有时喜欢逗弄动物吗? 17.()当别人叫你时,你曾经装着没听见吗? 18.()你喜欢到“闹鬼”的山洞去冒险吗? 19.()你时常觉得生活很单调吗? 20.()你是不是比大多数孩子更容易争吵和打架? 21.()你总是先做完家庭作业再去玩? 22.()你是不是喜欢做那些紧张快速的工作?

23.()你是不是担心会发生些可怕的事情? 24.()当你听到别的孩子骂人时,你是不是阻止他们? 25.()你能使一个联欢会开得很好吗? 26.()当有人指出你或你的工作有错误时,你是不是容易伤心?27.()若你对别人粗野无礼,是不是都愿意说“对不起”?28.()是不是有人认为你做了对不起他们的事而要对你进行报复?29.()你时常无缘无故地感到疲倦吗? 30.()你是不是喜欢取笑别的孩子? 31.()当大人说话的时候,你总是保持安静吗? 32.()在结识新朋友时,你总是主动的吗? 33.()你是不是为某些事生气? 34.()你好像常打架吧? 35.()你喜欢给朋友说笑话或滑稽的故事吗? 36.()你通常拾起别人扔在教室地上的纸和废物吗? 37.()你是不是有很多不同的爱好和兴趣? 38.()你喜欢捉弄别人吗? 39.()你饭前必定洗手吗? 40.()在联欢会上,你是不是宁愿坐着观看而不去玩? 41.()你是不是常常感到非常烦闷? 42.()看到一群人捉弄或欺负一个小孩,你有时是不是觉得很好玩?43.()在课堂上你总是安静的吗(甚至老师不在教室时也是这样)?44.()你是不是有时不能安静地在椅子上多坐一会? 45.()你喜欢和别的孩子混在一起吗? 46.()你的父母对你是不是太严厉? 47.()你是不是喜欢跳降落伞? 48.()如果你觉得你做了一件傻事,是不是很久都在担心?49.()在愉快的聚会中,你通常是不是能玩个痛快? 50.()你有时是不是觉得活着没意思? 51.()当动物掉入陷阱时,你会感到难过吗? 52.()你曾经对父母有过粗鲁无礼的行为吗? 53.()当你在做某件事时,你是不是常常走神? 54.()你喜欢在海里或池塘里潜水或跳水吗? 55.()你是否因为担心某些事,会在晚上睡不着觉?

(情绪管理)艾克森情绪稳定性测评最全版

(情绪管理)艾克森情绪稳 定性测评

艾克森情绪稳定性测评 壹、完整测试问卷 艾克森是英国伦敦大学心理学教授,是当代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之壹,编制过多种心理测评。 情绪稳定性测评能够被用于诊断是否存在自卑、抑郁、焦虑、强迫症、依赖性、疑心病观念 和负罪感。 下面给出210道题,请你逐壹在答案纸上回答。你能够在“是(Y)”、“否(N)”和“不 好说(?)”三个答案中选择壹个,用铅笔圈出你的选择。你尽量选择“是”和“否”。不 要过多 思考每个题目的细微意义,最好 据自己的第壹感受来回答。 1.你认为你能像大多数人那样行事吗? 2.你似乎总碰到倒霉事? 3.你比大多数人更容易脸红吗? 4.有壹个思想总在你脑中反复出现,你想打消它,当是办不到? 5.你有想戒而戒不掉的不良嗜好(如吸烟)吗? 6.你是否总是感觉良好且精力充沛吗? 7.你常常为负罪感而烦恼吗? 8.你是否觉得有点儿骄傲? 9.早上醒来时,你是否经常感到心情郁闷? 10.即使发愁的时候,你也极少失眠吗? 11.你时常感到时钟的滴答声十分刺耳、难以忍受吗?

12.对于那种见上去你很在行的游戏,你想学会且享受其中乐趣吗? 13.你是否食欲不佳? 14.在你实际上没有错的时候,你是否常常寻找自己的不是? 15.你常常觉得自己时壹个失败者吗? 16.总的来说,你是否满足于你的生活? 17.你通常是平静、不容易被烦扰吗? 18.在阅读的时候,如果发现标点错误,你是否觉得很难弄清句子的意思? 19.你是否通过锻炼或限制饮食来有计划 控制体形? 20.你的皮肤非常敏感和怕痛吗? 21.你是否有时觉得你所过的生活令你的父母失望? 22.你为你的自卑感到苦恼吗? 23.在生活中,你是否能发现许多愉快的事? 24.你是否觉得你有很多无法克服的困难? 25.你是否有时强迫自己洗手,尽管你明明知道你的手很干净? 26.你是否相信你的性格已由童年的经历所决定,所以无法 变? 27.你是否时常感到头脑发晕? 28.你是否觉得你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过? 29.总的来说,你是否很自信? 30.有时你不在乎将来怎样。 31.你是否总感到生活十分紧张? 32.你有时为壹些细枝末节的小事总缠绕在思想中而烦恼吗? 33.不管别人怎么说,你总按自己的决定行事吗?

幼儿同伴交往--开题报告

在区域活动中提高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方法策略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同伴关系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对幼儿来说,进入幼儿园后生活中最经常、最主要的接触者就是同伴。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精神环境,有利于他们形成自尊、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有利于促进其社会化及心智的发展。同伴交往是幼儿最初学习社会交往的主要形式,对幼儿的社会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否得到同伴的肯定和集体的尊重是幼儿自我价值肯定和满足的一个关键因素。三岁以后,他们开始试探着与同龄伙伴平等交往,所以人的交往合作能力要从这一时期就开始着手培养。 未来社会需要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和活动能力的人,现在的幼儿由于自我中心意识偏强,缺乏同情心,不会礼貌交往,做事任性、霸道,不能与人合作,在与同伴交往中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我园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基本交往规则有了了解和认识。我们在《纲要》精神指引下,教学观念有了提升,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重说教、轻体验等现象。区域活动给幼儿提供了自由活动的机会和条件,更为幼儿的交往发展提供可能,他们自由结伴、自由选择材料,能力相仿、兴趣爱好相同,教师面对小群体幼儿能够满足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区域活动宽松的环境更有利于培养提高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因此,我们提出了《在区域活动中提高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方法策略》这一课题,进行思考、实践/探索、研究。 概念界定 区域活动也叫活动区活动,教师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域,让他们自主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

同伴:我国的申继亮认为,同伴是指“社会上平等的”“共同操作时,在行为复杂程度上处于或接近于同一水平的个体 同伴交往又称同伴沟通,是指同伴之间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系统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情感和需要的交流过程。从动态说,是个体和同伴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和物质产品的交换;从静态说,是个体与同伴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形成起来的情感联系。 同伴交往能力是幼儿与自己年龄相同或相仿的人在同伴交往中感受/适应/协调和处理同伴关系能力的总和,它由交往的主动性/语言和非语言能力/亲社会行为以及攻击性行为四大部分组成。同伴交往能力的实质是幼儿之间交往的行为规范,良好的交往就能减少矛盾和冲突,使同伴关系更融洽、更和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高度重视良好人际关系对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建立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建立同伴间活泼/互助的关系,形成宽松/合作的氛围;我们要为幼儿提供尊重、安全、温暖的人际关系环境,使幼儿身心能够得到主动、积极、健康的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体验到幼儿园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从而促使幼儿更加积极/主动/文明的交往。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使幼儿主动的与周围的人交往、相处,培养对他人的友爱之情和信赖感;使幼儿逐步养成社会生活中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态度。教师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往。” 2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和研究》提出要重视培养幼儿的现代意识,如珍惜时间,参与合作,乐于探索,勇于竞争,克服困难等;同时还重视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心理测试:艾克森情绪稳定性测试(含测试结果)

测评三:艾森克情绪稳定性测验 艾森可是英国伦敦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是当代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编制过多种心理测验。情绪稳定性测验可以被用于症断是否存在自卑、抑郁、焦虑、强迫症、依赖性、疑心病观念和负罪感。 下面给出210道题,请你逐一在答案纸上回答。你可以在“是(Y)”、“否(N)”和“不好说(?)”三个答案中选择一个,用铅笔圈起你的选择。你尽量选择“是”和“否”。不要过多地思考每个题目的细微意义,最好根据自己的第一感受来回答。 问卷 1.你认为你能像大多数人那样行事吗? 2.你似乎总碰都倒霉事。 3.你比大多数人更容易脸红吗? 4.有一个思想总在你脑中反复出现,你想打消它,但是办不到? 5.你有想戒而戒不掉的不良嗜好吗?如吸烟。 6.你是否总是感觉良好病精力充沛? 7.你常常为负罪感而烦恼吗? 8.你是否觉得有点儿骄傲? 9.早上醒来时,你是否经常感到心情郁闷? 10.即使发愁的时候,你也极少失眠吗? 11.你时常感到时钟的嘀哒声十分刺耳、难以忍受吗? 12.对于那种看上去你很在行的游戏,你想学会并享受其乐趣吗? 13.你是否食欲不佳? 14.在你实际上没有错的时候,你是否常常寻找自己的不是? 15.你常常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吗? 16.总的来说,你是否满足于你的生活? 17.你通常是平静、不容易被烦扰吗? 18.在阅读的时候,如果发现标点错误,你是否觉得很难弄清句子的意思? 19.你是否通过锻炼或限制饮食来有计划的控制体形? 20.你的皮肤非常敏感和怕痛吗? 21.你是否有时觉得你所过的生活令你父母失望? 22.你为你的自卑感苦恼吗? 23.在生活中,你是否能发现许多愉快的事? 24.你是否觉得你有许多无法克服的困难? 25.你是否有时强迫自己收手,尽管你明明知道你的手段很干净? 26.你是否相信你的性格已由童年的经历所决定,所以无法改变? 27.你是否时常感到头脑发晕? 28.你是否觉得你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过? 29.总的来说,你是否很自信? 30.有时你不在乎将来怎样。

艾克森情绪稳定性测验调查问卷

艾克森情绪稳定性测验调查问卷 艾克森情绪稳定性测验调查问卷 一、完整测试问卷 艾克森是英国伦敦大学心理学教授,是当代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编制过多种心理测评。情绪稳定性测评可以被用于诊断是否存在自卑、抑郁、焦虑、强迫症、依赖性、疑心病观念和负罪感。下面给出210道题,请你逐一在答案纸上回答。你可以在“是(Y)”、“否(N)”和“不好说()”三个答案中选择一个,用铅笔圈出你的选择。你尽量选择“是”和“否”。不要过多地思考每个题目的细微意义,最好根据自己的第一感受来回答。 1. 你认为你能像大多数人那样行事吗? 2. 你似乎总碰到倒霉事? 3. 你比大多数人更容易脸红吗? 4. 有一个思想总在你脑中反复出现,你想打消它,当是办不到? 5. 你有想戒而戒不掉的不良嗜好(如吸烟)吗? 6. 你是否总是感觉良好并精力充沛吗? 7. 你常常为负罪感而烦恼吗? 8. 你是否觉得有点儿骄傲? 9. 早上醒来时,你是否经常感到心情郁闷? 10. 即使发愁的时候,你也极少失眠吗? 11. 你时常感到时钟的滴答声十分刺耳、难以忍受吗? 12. 对于那种看上去你很在行的游戏,你想学会并享受其中乐趣吗? 13. 你是否食欲不佳? 14. 在你实际上没有错的时候,你是否常常寻找自己的不是? 15. 你常常觉得自己时一个失败者吗? 16. 总的来说,你是否满足于你的生活? 17. 你通常是平静、不容易被烦扰吗? 18. 在阅读的时候,如果发现标点错误,你是否觉得很难弄清句子的意思? 19. 你是否通过锻炼或限制饮食来有计划地控制体形? 20. 你的皮肤非常敏感和怕痛吗? 21. 你是否有时觉得你所过的生活令你的父母失望? 22. 你为你的自卑感到苦恼吗? 23. 在生活中,你是否能发现许多愉快的事? 24. 你是否觉得你有很多无法克服的困难? 25. 你是否有时强迫自己洗手,尽管你明明知道你的手很干净? 26. 你是否相信你的性格已由童年的经历所决定,所以无法改变? 27. 你是否时常感到头脑发晕? 28. 你是否觉得你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过? 29. 总的来说,你是否很自信? 30. 有时你不在乎将来怎样。 31. 你是否总感到生活十分紧张? 32. 你有时为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总缠绕在思想中而烦恼吗?

试论同伴交往能力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试论同伴交往能力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幼儿期是培养同伴交往能力的最佳时期,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对幼儿心理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相关知识,分析了影响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因素,提出了正确引导幼儿提高同伴交往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同伴交往能力影响对策 一、对同伴交往能力的认识 (一)关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概述 同伴交往是指同龄群体之间的相互交往,同伴交往能力是指幼儿与小伙伴一起生活、游戏等过程中建立和谐关系的能力。在婴儿期,同伴关系只是在最松散的意义上存在着,儿童的社会交往也非常有限。进入幼儿期,他们上了幼儿园,与同伴接触的次数增加,他们不再仅仅局限于与自己亲人的交流,他们开始主动寻找同伴,喜欢和同伴共同参与一些活动,与同伴之间的交往也比以前密切、频繁和持久,交往能力也随之体现,并和同伴存在差异。 (二)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构成的要素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有三要素,分别是社会主动性、消极的同伴回避和同伴拒绝。研究者普遍认同控制和移情作用或归属感是最基本的能力,其次还包括人物方面,社交放松性和行为灵活性。我国学者在综合已有的基础上,经调查研究指出我国幼儿同伴交往能力主要由社交主动性、社交放松性、语言和非语言能力及社会行为四大部分组成。 基于以上理论,笔者将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概括为由交往的主动性,语言和非语言能力,亲社会行为和攻击性行为四部分组成的整体。1.社交主动性:幼儿能够主动与别人交往,礼貌待人,能与别人积极的打招呼,在集体活动中能够与他人合作;2.语言和非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指能够准确地理解别人的话语以及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非语言是指用微笑、眼神等非语言的形式表达感情的能力;3.亲社会行为: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的行为和倾向;4.攻击行为:也称侵犯行为,就是任何形式的以伤害他人为目的的活动,如损坏他人东西、推人、咬人等行为,这是一种经常发生的现象,在幼儿阶段,越少发生这种攻击行为,代表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越强,同伴交往能力越强。 (三)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对其发展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现在许多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里的成员对他们过于保护,总是有求必应,久而久之,使他们变得特别蛮横,不讲道理。而同伴交往能力使幼儿在同伴关系中处

(完整版)艾森克人格测验分量表计分

简介和记分艾森克人格测验(EPQ)艾森克人格测验是由英国心理学教授艾森克及其夫人编制,从几个个性调查发展而来。相对于其它以因素分析法编制的人格问卷而言,它所涉及的概念较少,施测方便,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是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心理量表之一。 EPQ由P、E、N、L 四个量表组成,主要调查内外向(E)、神经质(N)、精神质(P)三个维度。艾森克认为个性可分析出三个维度,其中E维因素与中枢神经系 统的兴奋、抑制的强度密切相关,N 维因素与植物性神经的不稳定性有密切相关。艾森克认为遗传因素对三个维度均有影响。正常人也具有神经质和精神质,这两者又可以通俗地说成是情绪稳定性和 倔强性,而不是暗指神经症和精神病。但是高级神经的活动如果在不利因素影响下也可能向病理方 面发展。L 量表是测验受试者的“掩饰”倾 向,同时也有测量受试者的社会幼稚水平的作用。 EPQ的成人版,适用于16 岁以上的成人。综上所述,本测验从内/ 外倾性、情绪性、精神质三个维度对人的人格进行评定,从而评价一个人的内/外向性格、自我控制程度、环境适应性等人格因素。艾森克的三个人格维度不但经过许多数学统计上的和行为观察方面的分析,而且也得到实验室内多种心理实验的考察和证实,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司法、教育等领域,适合初中及以上年龄的人群测试。 1. 每一项都规定了答“是”或“不是”。如果规定答“是”某人选择此项便计1分,如果 选择了“不是”便不记分;同理,如果规定答“不是”,在选择了“不是”时计1分,选择了“是”不计分。最后统计四个量表的总分,即为每上量表的原始分(粗分)。可以通过手工计算,也可通过套板计算出原始分,每个量表的分值在0 分到最高分之间。 2. P、E、N、L 的满分分别为23、21、24、20 分。很少有人得满分。也很少有人得0 分,大多数位于0—满分之间。 3. 得出的粗分,还要换算成标准分(T 分)。根据被试在各量表上获得的原始总分(粗分), 按年龄和性别常模换算出标准T分,便可分析出被试的个性特点。换算方法请参照成人P、E、N、L 的T 分表。 4. 根据T 分数高低绘制坐标图,分析人格或气质特征。参考手册和回答内容出报告。

促进幼儿与同伴的交往

促进幼儿与同伴的交往 【摘要】未来社会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社会交往的活动能力,而今天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不善于与同伴友好交往。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创设提供机会,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培养子女的交往能力。 【关键词】重视交往;促进交往;提供机会 【Abstract】Future society demand our next generations have a society association of activity ability, now then the kid in day be mostly only sons and daughters and be not good at with companion amity association.Demand we are in education the teaching, aggressive establish an opportunity to provide, make use of the whole beneficial factor, development sons and daughters of association ability. 【Key words】Value association;Promote association;Opportunity to provide 未来社会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社会交往的活动能力。幼儿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它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今天的一些独生子女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有的横行霸道,打人、骂人、抢夺玩具,有的一声不吭呆坐着,有的不愿意也不善于与人同伴交流,喜欢独立一人玩等待。他们缺乏与人交往合作,影响社会化进程的表现,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不能忽视幼儿同伴间交往。应积极创设,提供机会,利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一切有利因素,培养孩子善于交往的能力。 1.创造良好的环境,激发幼儿交往的动机 创设环境,激发幼儿的交往动机。初次离开家庭的小孩子,不适应新的环境,常常因想念爸爸妈妈而哭闹。老师们不是简单地阻止孩子的哭闹,而是通过木偶表演,讲故事等形式吸引孩子注意。引导孩子讨论“为什么哭”,“想家怎么办?”启发孩子怎样打电话给父母?打电话时说些什么?激发了幼儿与成的人交往的动机,有了电话交往的经验,并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要给予幼儿交往的自由,这种自由使儿童的天性得到了自然的表现。不仅包括幼儿活动的自由,让幼儿与幼儿,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获得发展;而且包括给幼儿的心理自由,不能把他们管理大死,窒息他们快乐的童年。因此,我们要给一定自由活动的空间,相互交往。还要创设宽松、民主、自由的精神环境,发挥交往的潜能。组织幼儿“大带小”,“手拉手”等系列活动,利用晨间活动、课后游戏活动、午餐后离园前等一切可利用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交往,充分发展他们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学习活动中,给他们创造

幼儿同伴关系的解读

自主游戏中同伴交往合作行为的分析 我们在撰写幼儿交往合作类的游戏案例时,最常用的几句话是什么?“通过游戏,幼儿的合作能力提高了。”“在游戏中,幼儿能够自主地与同伴交往。”“游戏让幼儿有了自主合作的机会,提高了其社会交往能力。”等等。然而这些话表达的其实是同一层意思,而且是最浅的一层。案例分析共通性太强、挖得不够深,直接导致案例分析不到位。 其实,幼儿交往合作、结伴游戏分几个方面,在分析前,我们可以想想它的侧重点,就某一行为进行有针对的分析。今天的业务学习我们就同伴间结伴游戏行为进行一次学习。 一、儿童需要自己的玩伴 “同伴”是指儿童与之相处具有相同社会认知能力的人。 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在某种共同活动中体现出相互协作的关系,就构成了“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为儿童学习体验、交流情感、宣泄情绪、习得社会规则、完善人格提供了充分的机会。是满足儿童社会性发展需要、获得情感支持和安全支持的重要源泉。儿童在亲密的友谊关系中获得满足,体验到自我价值、归属感和包容。 二、儿童结伴过程中拟达成的目标 1、结伴形成 主动结伴:培养儿童的结伴经验、共同活动的意识、同伴平等的意识、责任意识、同伴配合交往的能力、独立寻找玩伴的能力、沟通与选择能力等。 接纳同伴:培养儿童的宽容心、学会理解、学会从同伴的立场协商和共同活动等。

2、任务与分工 任务产生:培养儿童在兴趣基础上提出问题的能力、对结伴的游戏活动目的性的理解与掌握。 分配任务:培养儿童的选择能力、沟通协商能力等。 3、游戏阶段 支持缺乏游戏经验的儿童进入游戏:培养儿童参与活动的自信心及积累工作经验等。 促使游戏从无序到有序:培养儿童的活动计划能力等。 各种问题的解决:培养儿童的意志力、自我管理意识等。 4、合作阶段 共同使用材料: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与能力、能区分公共物品、有私人物品的意识等。 共同推进游戏:培养儿童理解同伴的意识、理解权利与责任的关系、理解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等。 5、沟通与交流 倾听与表达:培养儿童尊重发言者的意识、倾听别人发言的能力、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等。 6、游戏中的“领袖” 理解什么是“领袖”:培养儿童对“职务”与责任的理解等。 选择“领袖”时出现“一边倒”时的应对:培养儿童不盲目跟从而具有自我认识的意识、让他们懂得在集体中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而要顾全大局等。 争抢“领袖”时的应对:培养儿童民主、公平意识、权利与责任的关系意识等。

艾森克人格测验(EPQ)

艾森克人格测验(EPQ) 量表介绍: 人格是心理特征的整合统一体,是一个相对稳定、持久的结构组织,它决定着个体对环境的独特适应方式。您身边是否有人外向、灵活,有人却内向、好静,有人情绪不稳定,有人沉静、稳重?正确地了解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或推断他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倾向,更好地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艾森克人格问卷》从三个方面:情绪的稳定性(神经质维度)、内外倾向性(内向——外向维度)、倔强性(精神质维度)对人格进行描述。该问卷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司法、教育等领域,适合16岁及以上年龄的人群测试。共85道题目,大概需要30分钟。 测试题目: 1、你是否有广泛的 爱好? □ A 是□ B 否 2、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你是否都要考虑 一番? □ A 是□ B 否 3、你的情绪时常波动 吗? □ A 是□ B 否 4、当别人做了好事,而周围的人却认为是你做的时候,你是否感到洋洋得意? □ A 是□ B 否 5、你是一个健谈的人 吗? □ A 是□ B 否 6、你曾经无缘无故地觉得自己“可 怜”吗?

□ A 是□ B 否 7、你曾经有过贪心使自己多得分外的物质 利益吗? □ A 是□ B 否 8、晚上你是否小心地把门 锁好? □ A 是□ B 否 9、你认为自己活泼 吗? □ A 是□ B 否 10、当你看到小孩(或动物)受折磨时是否感 到难受? □ A 是□ B 否 11、你是否时常担心你会说出(或做出)不应该说(或做)的事情? □ A 是□ B 否 12、若你说过要做某件事,是否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把他做成? □ A 是□ B 否 13、在愉快的聚会中,你通常是否尽情 享受? □ A 是□ B 否 14、你是一位易激怒的人 吗? □ A 是□ B 否 15、你是否有过自己做错了事反倒责备别人 的时候? □ A 是□ B 否 16、你喜欢会见陌生人 吗? □ A 是□ B 否

小班幼儿同伴交往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知识分享

小班幼儿同伴交往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精品文档 小班幼儿同伴交往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论文摘要: 诠释了幼儿交往意识和能力的内涵,探讨了幼儿交往意识和能力对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文中从5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同伴交往意识与能力。 关键词: 交往意识交往能力同伴交往 小班的孩子,从家庭进入幼儿园,他的社会性交往关系已不仅限与亲人之间,而是扩展到和同伴的关系上。幼儿通过与同伴的交往使其在更大范围内体验一种全新的人际关系。这是幼儿发展社会能力、提高适应性、形成友爱态度的基础。众所周知,一个活泼开朗、乐于与人相处的孩子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和成人的喜爱,而且也容易适应新环境。然而,一些小班孩子由于在家缺少同龄伙伴、接触面狭窄等原因,很容易产生诸如自我中心、攻击性强、不合群等许多社会性方面的问题。因此,作为小班幼儿,同伴关系在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共同的兴趣、互懂的语言、平等的地位,使得孩子们很自然地想在一起玩耍游戏。当这种交往需要得到满足时,幼儿会感到特别高兴。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孩子与同伴交往是克服性格孤僻和自我中心的良好途径。交往对孩子具有独特的心理价值,这是亲子关系代替不了的。” (一)“同伴交往”概述 同伴交往态度是指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通过内心的体验表现出来的外在态度倾向。 交往能力是孩子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运用的交往策略、交往技能,以及建立与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友好行为是幼儿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表现出的同伴间的分享、助人、谦让等行为。 (二)同伴交往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1、为幼儿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小班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最主要形式是游戏。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它是儿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方式。在游戏活动中,儿童实际上是通过社会角色的扮演来学习人际之间的交往,从游戏的角色分配和游戏的材料的使用来看,常常需要儿童学会协调,而这种协调能力正是与同伴的交往中逐步学会的。尽管小班幼儿有了同伴交往的需要和初步的能力,但是受自我中心心理特点及现代家庭生活方式的影响,这些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较少。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多为幼儿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在游戏中他们可以学习合作、互助、轮流、分享,学习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学习如何与他人共同生活。如:多组织幼儿一起拼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幼儿伙伴交往行为的分析及指导

幼儿伙伴交往行为的分析及指导 文章来 初中教师 网w w 9 摘要: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很早就指出,儿童及其同伴形成的关系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功能上都与儿童和成人的关系不同。因为在同伴交往中,儿童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儿童可以有大量的机会来检验自己与同伴发生冲突的观点和看法,协商和讨论同伴提出的各种想法,决定认同或排斥某个看法。 幼儿只有在与同伴友好的交往中,才能学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协调好各种关系,充分发挥个体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在幼儿交往过程中也存在着相应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 关键词:幼儿;交往;问题 一、幼儿伙伴交往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与人合作与分享的品质。善于与他人合作

分享是时代的要求。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分享不是一种失去而是一种互利,合作与分享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一个没有伙伴没有朋友整天被关在商品房里的孩子对其之后的生存和发展都是不利的,那么同伴交往又有那些重要性呢? (一)、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得到发展 1、现状分析 一个整天一个人玩的小朋友他不用与他人对话,不用思考,自己一个人玩,而与同伴一起的小朋友则不同,他需要对话比如:两人同样在玩玩具,他们可能会交换玩具,那么他就要想办法进行交换,借我玩一下或我们交换玩好吗?如果遇到拒绝,他还会想出其他办法,他必须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提出自己的看法,再如:两人同样玩玩具,他们会边玩边聊“我是什么”,会手舞足蹈,充分发挥想象出和别人不同的东西,幼儿也会两人商量玩游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商量玩什么游戏,怎么玩,什么规则,这些幼儿都需要表达,当然两人交往过程中幼儿会出现矛盾或吵架,有些家长怕幼儿吵架不让幼儿玩,其实吵架也是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锻炼的机会,一些幼儿在吵架中口齿变的伶俐,用语丰富,不过幼儿前一分钟“敌人”,一分钟后又成了好朋友。又会玩的很开心。在这里幼儿不得不去认识、理解他人

艾森克人格测验分量表计分(经典版本)

一、简介和记分 艾森克人格测验(EPQ) 艾森克人格测验是由英国心理学教授艾森克及其夫人编制,从几个个性调查发展而来。相对于其它以因素分析法编制的人格问卷而言,它所涉及的概念较少,施测方便,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是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心理量表之一。 EPQ由P、E、N、L四个量表组成,主要调查内外向(E)、神经质(N)、精神质(P)三个维度。艾森克认为个性可分析出三个维度,其中E维因素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的强度密切相关,N维因素与植物性神经的不稳定性有密切相关。艾森克认为遗传因素对三个维度均有影响。正常人也具有神经质和精神质,这两者又可以通俗地说成是情绪稳定性和倔强性,而不是暗指神经症和精神病。但是高级神经的活动如果在不利因素影响下也可能向病理方面发展。L量表是测验受试者的“掩饰”倾向,同时也有测量受试者的社会幼稚水平的作用。 EPQ的成人版,适用于16岁以上的成人。 综上所述,本测验从内/外倾性、情绪性、精神质三个维度对人的人格进行评定,从而评价一个人的内/外向性格、自我控制程度、环境适应性等人格因素。艾森克的三个人格维度不但经过许多数学统计上的和行为观察方面的分析,而且也得到实验室内多种心理实验的考察和证实,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司法、教育等领域,适合初中及以上年龄的人群测试。 1.每一项都规定了答“是”或“不是”。如果规定答“是”某人选择此项便 计1分,如果选择了“不是”便不记分;同理,如果规定答“不是”,在选择了“不是”时计1分,选择了“是”不计分。最后统计四个量表的总分,即为每上量表的原始分(粗分)。可以通过手工计算,也可通过套板计算出原始分,每个量表的分值在0分到最高分之间。 2.P、E、N、L的满分分别为23、21、24、20分。很少有人得满分。 也很少有人得0分,大多数位于0—满分之间。 3.得出的粗分,还要换算成标准分(T分)。根据被试在各量表上获得 的原始总分(粗分),按年龄和性别常模换算出标准T分,便可分析出被试的个性特点。换算方法请参照成人P、E、N、L的T分表。 4.根据T分数高低绘制坐标图,分析人格或气质特征。参考手册和 回答内容出报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