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1届高三化学三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

2021届高三化学三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

2021届高三化学三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
2021届高三化学三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

2021届高三化学三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

一、单选题

1.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过程是()

A. Cl2→ClO-

B. SO2→SO42-

C. N2→NH3

D. Al3+→AlO2-

2.下列物质放入水中发生化学反应,水做氧化剂的是()

A. 钠

B. 氯气

C. 氧化钙

D. 过氧化钠

3.下列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 酒精

B. 硫酸钡

C. 液氯

D. 氨水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由植物及其废弃物制成的燃料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B. 通过减压分馏,可对重油再次分离

C. 植物光合作用是大自然利用太阳能最成功的途径

D. 煤的干馏是将煤在空气中加强热,使其发生复杂的变化

5.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由W,Y,Z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液态化合物甲溶于水后,可观察到剧烈反应,液面上有白雾形成,并有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逸出,向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析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Y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弱

B. W与X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 化合物甲已被用作某种锂电池的还原剂

D. Z2W是某种氧化性弱酸的酸酐

6.我国科学家设计的人工光合“仿生酶—光偶联”系统工作原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总反应为6CO2+6H2O 催化剂

_

_

C6H12O6+6O2 B. 转化过程中仅有酶是催化剂

C. 能量转化形式为化学能→光能

D. 每产生1 molC6H12O6转移H+数目为12N A

7.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1.0 mol·L -1 KNO 3溶液:H +、Fe 2+、Cl -、SO 42-

B. 能溶解Al 2O 3的溶液:Na +、K +、Cl -、SiO 32-

C. 无色透明溶液中:Al 3+、Cu 2+、Cl -、HCO 3-

D. 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Mg 2+、K +、Cl -、SO 42-

8.微生物脱盐电池是高效、经济的能源装置,利用微生物处理有机废水获得电能,同时可实现海水淡化。现

以NaCl 溶液模拟海水,采用惰性电极,用下图装置处理有机废水(以含CH 3COO -

的溶液为例)。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 隔膜1为阳离子交换膜,隔膜2为阴离子交换膜

B. 负极反应为CH 3COO -+2H 2O -8e -=2CO 2↑+7H +

C. 当电路中转移1 mol 电子时,模拟海水理论上除盐58.5 g

D. 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9.利用偏铝酸钠(NaAlO 2)溶液电解法制备氢氧化铝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其中两电极均为惰性电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极A 为阳极

B. 气体b 为H 2

C. 所得料浆液的pH 大于原料NaAlO 2溶液的pH

D. 该方法总反应方程式是:4NaAlO 2+10H 2O

通电

__

4Al(OH)3+4NaOH+O 2↑+2H 2↑

10.CO 甲烷化反应为:CO(g)+3H 2(g)=CH 4(g)+H 2O(l)。如图是使用某种催化剂时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部分物质省略),其中步骤②反应速率最慢。

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A. 步骤①只有非极性键断裂

B. 步骤②速率最慢的原因可能是其活化能最高

C. 步骤③需要吸收热量

D. 使用该催化剂不能有效提高CO的平衡转化率

11.X、Y、Z、W是四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比X的最外层电子数少1个,X、Y、Z为同一周期元素,X、Y、Z组成一种化合物(ZXY)2的结构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Z与W形成的化合物熔点高

B. Y与Z能形成多种化合物

C. X的氢化物的沸点一定小于Z的氢化物

D. 化合物(ZXY)2中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12.厌氧性硫酸盐还原菌(SRB)是导致金属微生物腐蚀最为普遍的菌种,铸铁管的一种腐蚀图解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成1molFeS,负极质量增加32g

B. 正极区溶液的pH变小

C. 正极电极反应式为:8H++8e-=8H·(吸附)、SO42-+8H·(吸附)+8e-SRB 菌的氢化酶

_

_

S2-+4H2O

D. 总反应:4Fe+4H2O+SO42-SRB 菌的氢化酶

_

_

FeS+3Fe(OH)2+2OH-

13.化学上把外加少量酸、碱,而pH基本不变的溶液,称为缓冲溶液。现有25℃时,浓度均为0.10 mol/L 的CH3COOH和CH3COONa的缓冲溶液,pH=4.76。(已知:K a(CH3COOH)=1.75×10–5,K b为CH3COONa的水解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混合溶液加水稀释,c(OH–)减小

B. 25℃时,K a(CH3COOH)<K b(CH3COO–)

C. c(CH3COO-)+c(OH-)<c(CH3COOH)+c(H+)

D. 向1.0 L上述缓冲溶液中滴加几滴NaOH稀溶液(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反应后溶液pH基本不变

14.常温下向100 mL 蒸馏水中滴入10 mL 5 mol·L-1HA溶液,利用传感器测得溶液中c (H+)和温度随着加入HA 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HA 是强酸

B. a ~b 段,HA 电离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

C. c ~d 段,c (H+)增大,HA 电离程度增大

D. c 点时,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 溶液,则c (Na+)=c (A-)+c (HA)

15.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A. 图甲表示镁条与盐酸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说明t1时刻溶液的温度最高

B. 图乙表示室温下用Na2SO4除去溶液中Ba2+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溶液中c(Ba2+)与c( SO

4

2-)的关系曲线,

说明溶液中c( SO

4

2-)越大c(Ba2+)越小

C. 图丙表示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将t1℃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w(B)>w(A)

D. 图丁表示等量NO2在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不同温度下分别发生反应:2NO2(g)?N2O4(g),相同时间后测得NO2含量的曲线,则该反应的ΔH>0

二、填空题

16.在1L0.3mol/L的NaOH溶液中,通入4.48LCO2(标准状况),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之间有一些等量关系,例如:.c(Na+)+c(H+)=c(HCO3﹣)+2c(CO32﹣)+c(OH﹣),另外对此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按浓度由大到小排序为________.

17.已知常温下,H2CO3:K i1=4.3x10﹣7、K i2=5.6x10﹣11.结合H+的能力Na2CO3溶液________(填”>”、”<”或“=”)NaHCO3溶液,设计简单实验证明:________.

18.下列反应:①氢氧化钠与硫酸,②一氧化碳与氧气,③八水合氢氧化钡与氯化铵,④金属铜与硝酸银.其中(用序号填空):能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是________.

19.已知工业上生产H2的过程中有如下反应:CO(g)+H2O(g)?CO2(g)+H2(g)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请回答:

(1)若增大H2O(g)的浓度,则CO的转化率 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若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是 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三、实验探究题

20.对硝基苯甲酸()是一种广泛用于医药、染料、感光材料等的重要精细化工中间体。工业上以对硝基甲苯()、Cr(SO)3等物质为主要原料,通过间接电合成法制备对硝基苯甲酸,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对硝基甲苯:黄色晶体,熔点为51.7℃,沸点为238.5℃,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和苯。②对硝基苯甲酸:黄色晶体,熔点为242℃,沸点为359℃,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能升华。

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制备Cr2O72-:用H型隔膜电解槽电解制备Cr2O72-,装置如下图1所示。外接电源的负极为

________(填“A”或“B”),反应II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2)氧化制备对硝基苯甲酸:用上图2所示装置制备对硝基苯甲酸,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1:向250 mL三颈烧瓶中依次加入一定量含Cr2O72-的电解液、对硝基甲苯,搅拌、水浴升温到设定温度,恒温下进行反应,直至反应液由棕红色变为墨绿色时为止。

步骤2:待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与适量冰水充分混合,抽滤。滤液返回电解槽中重新电解。

步骤3:把步骤2中抽滤所得固体溶于5%的热NaOH溶液中(约60℃),待温度降到50℃时,抽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2 mol/L H2SO4,析出黄色沉淀,再抽滤,并用冷水洗涤,然后在低于80℃的条件下烘干,可得粗产品。

①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冷却水应从________口进入(填“a”或“b”)。

②步骤2中,抽滤所得固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③步骤3中,用NaOH溶液处理后,需待温度降到50℃时进行抽滤的原因是________。

④制得的粗产品需要进一步纯化,根据对硝基苯甲酸的有关性质可知,对其进行纯化还可以采用________法完成。

⑤该合成技术的优点是实现了________(填化学式)的循环利用,绿色环保。

(3)测定对硝基苯甲酸的纯度:称取1.670 g粗产品,配成100 mL溶液,取25.00 mL溶液,用0.1000 mol·L -1 KOH溶液滴定,重复滴定四次,每次消耗KOH溶液的体积如下表所示。已知:对硝基苯甲酸的摩尔质量为167.0 g·mol-1,则对硝基苯甲酸的纯度为________。

21.KMnO4在医疗上有广泛地应用,可用于防腐、制药、消毒等。现以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含有少量Al2O3、SiO2等)为原料制备KMnO4的工业流程如图所示。

(1)料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操作2的意义是________。

(2)“调pH”的目的是________;写出“氧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熔融过程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3)操作3的内容为蒸发浓缩、趁热过滤、洗涤、烘干,已知KHCO3、KMnO4的溶解度曲线是下图中的两种,则KHCO3、KMnO4的溶解度曲线分别是________(填序号)。

(4)用惰性电极电解K2MnO4溶液也可得到目标产物,则生成目标产物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充分电解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和KMnO4。

22.将H2S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资源是能源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1)H2S的转化

① 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② 反应Ⅱ:________+ 1 H2S ==________Fe2++ ________S↓ + ________(将反应补充完整)。

③ 反应Ⅲ体现了H2S的稳定性弱于H2O。结合原子结构解释二者稳定性差异的原因:________。

(2)反应Ⅲ硫的产率低,反应Ⅱ的原子利用率低。我国科研人员设想将两个反应耦合,实现由H2S高效产生S和H2,电子转移过程如图。

过程甲、乙中,氧化剂分别是________。

(3)按照设计,科研人员研究如下。

① 首先研究过程乙是否可行,装置如图。经检验,n极区产生了Fe3+,p极产生了H2。n极区产生Fe3+的可能原因:

ⅰ.Fe2+ - e- = Fe3+

ⅱ.2H2O -4e-=O2 +4H+,________(写离子方程式)。经确认,ⅰ是产生Fe3+的原因。过程乙可行。

② 光照产生Fe3+后,向n极区注入H2S溶液,有S生成,持续产生电流,p极产生H2。研究S产生的原因,设计如下实验方案:________。经确认,S是由Fe3+氧化H2S所得,H2S不能直接放电。过程甲可行。(4)综上,反应Ⅱ、Ⅲ能耦合,同时能高效产生H2和S,其工作原理如图。

进一步研究发现,除了Fe3+/Fe2+ 外,I3-/I- 也能实现如图所示循环过程。结合化学用语,说明I3-/I- 能够使S 源源不断产生的原因:________。

23.由含碘废水制取碘酸钾的一种工艺如下:

(1)写出KIO3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应用________。

(2)检验“含碘废水”中是否含有单质I2的常用试剂是________(写试剂名称)。

(3)通入SO2的目的是将I2还原为I-,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4)工艺中五种物质的制备反应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步骤是“制________”。

(5)“制KI(aq)”时,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为K w=1.0×10-13,K sp[Fe(OH)2]=9.0×10-15。

为避免0.9 mol·L-1 FeI2溶液中Fe2+水解生成胶状物吸附I-,起始加入K2CO3必须保持溶液的pH不大于________。

(6)“制KI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7)KCl、KI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流程中由“KIO3(aq)”得到KIO3晶体的操作步骤为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1. B

2. A

3. A

4. D

5. C

6. A

7. D

8. A

9. D 10. C 11. C 12. D 13. D 14. D 15. B

16. c (Na +)>c (HCO 3﹣)>c (CO 32﹣)>c (OH ﹣)>c (H +)

17. >;取等浓度等体积的NaHCO 3和Na 2CO 3溶液混于同一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边滴边搅拌,若一段时间无气泡,则Na 2CO 3结合H +能力强 18. ②④ 19. 增大;吸热

20. (1)A ;3S 2O 82-+2Cr 3++7H 2O=6SO 42-+Cr 2O 72-+14H +

(2)冷凝管;b ;对硝基苯甲酸;使未反应的对硝基甲苯凝固析出;升华;Cr 2(SO 4)3、(NH 4)2SO 4、H 2SO 4 (3)92.00%

21. (1)SiO 2;可以提高原料利用率 (2)除去Al 3+;2MnO 4?

+3Mn2++2H 2O=5MnO 2↓+4H +;1:2

(3)Ⅱ、Ⅲ (4)MnO

4

2? -e 1=MnO

4?

;KOH

22. (1)2H 2S+O 2=2H 2O+2S ↓;2Fe 3+;2;1;2H +

;O 与S 位于同主族,原子半径S>O ,得电子能力S

非金属性S

(3)4Fe 2++O 2+4H +=4Fe 3++2H 2O ;将 FeSO 4 溶液换成 H 2S 溶液

(4)I - 在电极上放电: 3I --2e -=I 3

- 。 I 3

- 在溶液中氧化 H 2S : I 3

-+H 2S=3I -+S+2H + 。 I - 和 I 3

- 循环反

应。

23. (1)食盐添加剂,补充碘成分,预防碘缺乏病(合理即得分) (2)淀粉溶液

(3)SO 2+I 2+2H 2O=SO 42-+2I -+4H +

(4)KI(aq) (5)6.0

(6)5Cl 2+I 2+12OH -=2IO

3?

+10Cl -+6H 2O

(7)蒸发浓缩,降温结晶

最新关于高中化学工作计划三篇

关于高中化学工作计划三篇 化学实验室工作主要为九年级化学教学服务,为了确保实验室工作保质保量地为学校服务,切实加强对教学仪器的管理,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适应新课程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最少的开支获取最大的实验效益,全面培养学生实验的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切实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针对学校的具体情况,特制定符合学校教育教学特色要求的本学期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一、常规工作: 1.仪器室中的器材进行分科分类存放,定位入橱,做到存放整齐,取用方便,用后复原,帐、物相符。 2.认真钻研业务,熟悉本学期的教材和实验大纲,熟悉各类器材的规格、性能、结构和使用方法。 3.开展一些学生的课外实验和科技探究活动以及自主性实验探究活动。 4.做好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建全帐册、登记册,做到有据可查。 5.做好器材的借还工作,完善各项手续,保证演示实验的正常进行,做好分组实验器材的摆放工作,确保分组实验顺利开展。 6.添足必要的实验器材,尽量满足教师的要求,使分组实验做到六人一组。 7.掌握并认真做好一般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使仪器经常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8.及时做好实验室置购计划,做好新购器材的验收、登记和保管工作。 9.经常向学校汇报仪器管理,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认真总结经验,提高管理水平。 10、开源节流,积极做好废旧器材的修理、整合再利用工作,完备器材及时请购和验收工作,力争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 二、实验室其它工作: 1.坚持对实验室进行定期打扫,保证实验室的整洁和有序,给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场所。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

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三节化学平衡 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原电池 第二节化学电源 第三节电解池 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归纳与整理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 章节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含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含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 NH ClO为白色晶体,分解时产生大量气体,是复合火箭推进剂的重要成1.高氯酸铵() 44 分。 ()1高氯酸铵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 ()2高氯酸铵在高温条件下分解会产生H() O g和三种单质气体,请写出该分解反应的化 2 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设计如下装置检验高氯酸铵分解的产物。该小组连接好装置后,依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试剂、通干燥的惰性气体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将导管末端移入盛满水的试管E、通入气体产物。(已知: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氧气) ①装置A、B、C、D中盛放的药品可以依次为__________(选填序号:Ⅰ、Ⅱ或Ⅲ)。 .碱石灰、湿润的淀粉KI试纸、氢氧化钠溶液、Cu Ⅰ .无水硫酸铜、湿润的红色布条、氢氧化钠溶液、Cu Ⅱ .无水硫酸铜、湿润的淀粉KI试纸、饱和食盐水、Cu Ⅲ ②装置E收集到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经查阅资料,该小组利用反应NaClO4(aq)+NH4Cl(aq)90℃=NH4ClO4(aq)+NaCl(aq)在实验室NH ClO,该反应中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 制取44 ①从混合溶液中获得较多粗NH ClO4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和过 4 滤、洗涤、干燥。 ②研究小组分析认为,若用氨气和浓盐酸代替NH Cl,则上述反应不需要外界供热就能 4 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小组通过甲醛法测定所得产品NH4ClO4的质量分数。[已知:NH4ClO4的相对

自做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实验报告

- 学生实验一 酸碱中和中和热测定 ◆实验目的 测定强酸和强碱反应的反应热,体验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实验原理 1、中和反应原理:H +(aq) + OH -(aq)===H 2O(l);△H =-57.3kJ/mol 中和热计算方法:(强酸和强碱反应) Q=mC Δt (1)其中 Q 为 ,m 为 ,C 为反应混合液的比热容, △t 为 ; (2)因为m = V (酸)ρ(酸)+V (碱)ρ(碱),V (酸)=V (碱)=50mL ,而酸的浓度是0.50 mol/L ,碱的浓度是0.55mol/L ;且ρ(酸)=ρ(碱)=1 g/cm 3、C=4.18 J/(g ·℃),所以 mol kJ t t H /025 .0) (418.012-- =?。 ◆实验用品 大烧杯(500 mL )、小烧杯(100 mL )、温度计、量筒(50 mL )两个、泡沫塑料或纸条、 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0.50 mol/L 盐酸、0.55 mol/L NaOH 溶液(为了保证盐酸完全被氢氧化钠中和,采用 )。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与解释 中和热测定 1. 按图示装好简易量热器装置。 2. 用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 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入下表。然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 3. 用 量取50 mL 0.55 mol/L NaOH 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 溶液的温度,记入下表。 4. 把套有盖板的温度计和环形玻 温度计示数如何变化? 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 温度计上的酸为何要用水冲洗干净? 冲洗后的溶液能否倒入小烧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课本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课本习题参考答案第一单元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1.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例如 1 mol H2 (g)燃烧,生成 1 mol H2O(g), 其反应热ΔH=-241.8 kJ/mol. 2.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 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 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1. 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如甲烷,乙烷,丙烷,甲醇, 乙醇,氢气的燃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良好的燃料. 2. 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因此现在就应该寻求应对措施. 措施之一就是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如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 ,速生树木(如赤杨,刺槐,桉树等) ,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可以制造甲醇或乙醇. 由于上述制造甲醇,乙醇的原料是生物质,可以再生,因此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是应对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措施. 3. 氢气是最轻的燃料,而且单位质量的燃烧热值最高,因此它是优异的火箭燃料,再加上无污染,氢气自然也是别的运输工具的优秀燃料.在当前,用氢气作燃料尚有困难,一是氢气易燃,易爆,极易泄漏,不便于贮存, 运输; 二是制造氢气尚需电力或别的化石燃料, 成本高. 如果用太阳能和水廉价地制取氢气的技术能够突破, 则氢气能源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 甲烷是一种优质的燃料,它存在于天然气之中.但探明的天然气矿藏有限,这是人们所担心的.现已发现海底存在大量水合甲烷,其储量约是已探明的化石燃料的2倍.如果找到了适用的开采技术,将大大缓解能源危机. 5. 柱状图略.关于如何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学生可以自由设想.在上述工业原材料中,能源单耗最大的是铝;产量大,因而总耗能量大的是水泥和钢铁.在生产中节约使用原材料,加强废旧钢铁,铝,铜,锌,铅,塑料器件的回收利用,均是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的措施. 6. 公交车个人耗油和排出污染物量为私人车的1/5,从经济和环保角度看,发展公交车更为合理.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1. C(s)+O2 (g) == CO2 (g) H=-393.5 kJ/mol 2.5 mol C 完全燃烧,H=2.5 mol×(-393.5 kJ/mol)=-983.8 kJ/mol 2. H2 (g)的燃烧热H=-285.8 kJ/mol 欲使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得到1 000 kJ 的热量,需要H2 1 000 kJ÷285.8 kJ/mol=3.5 mol 3. 设S 的燃烧热为H S(s)+O2 (g) == SO2 (g) 32 g/mol H 4g -37 kJ H=32 g/mol×(-37 kJ)÷4 g =-296 kJ/mol 4. 设CH4的燃烧热为H CH4 (g)+O2 (g) == CO2 (g)+2H2O(g) 16 g/mol H 1g -55.6 kJ H=16 g/mol×(-55.6 kJ)÷1 g =-889.6 kJ/mol 5. (1)求3.00 mol C2H2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 C2H2 (g)+5/2O2 (g) == 2CO2 (g)+H2O(l) 26 g/mol H 2.00 g -99.6 kJ H=26 g/mol×(-99.6 kJ)÷2.00 g =-1 294.8 kJ/mol Q=3.00 mol×(-1 294.8 kJ/mol)=-3 884.4 kJ≈-3 880 kJ (2)从4题已知CH4的燃烧热为-889.6 kJ/mol,与之相比,燃烧相同物质的量的C2H2放出的热量多. 6. 写出NH3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NH3 (g)+5/4O2 (g) == NO2 (g)+3/2H2O(g) 将题中(1)式乘以3/2,得: 3/2H2 (g)+3/4O2 (g) == 3/2H2O(g) 3/2H1=3/2×(-241.8 kJ/mol) =-362.7 kJ/mol 将题中(2)式照写: 1/2N2 (g)+O2 (g) == NO2 (g) H2=+33.9 kJ/mol 将题中(3)式反写,得NH3 (g) == 1/2N2 (g)+3/2H2 (g) -H3=46.0 kJ/mol 再将改写后的3式相加,得: 2 7. 已知1 kg 人体脂肪储存32 200 kJ 能量,行走1 km 消耗170 kJ,求每天行走5 km,1年因此而消耗的脂肪量: 170 kJ/km×5 km/d×365 d÷32 200 kJ/kg=9.64 kg 8. 此人脂肪储存的能量为4.2×105 kJ.快速奔跑1 km 要消耗420 kJ 能量,此人脂肪可以维持奔跑的距离为:4.2×105 kJ÷420 kJ/km=1 000 km 9. 1 t 煤燃烧放热2.9×107 kJ 50 t 水由20 ℃升温至100 ℃,温差100 ℃-20 ℃=80 ℃,此时需吸热: 50×103 kg×80 ℃×4.184 kJ/(kg℃)=1.673 6×107 kJ 锅炉的热效率=(1.673 6×107 kJ÷2.9×107 kJ)×100% =57.7% 10. 各种塑料可回收的能量分别是: 耐纶5 m3×4.2×104 kJ/m3=21×104 kJ 聚氯乙烯50 m3×1.6×104 kJ/m3=80×104 kJ 丙烯酸类塑料 5 m3×1.8×104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归纳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归 纳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一、反应热、焓变 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反应热。包括燃烧热和中和热。 电 离 : 注意: 水解 : 吸热反应的发生不一定需要 常见的吸热反应: 铵盐与碱的反应:如NH 4Cl 与Ba(OH)28H 2O 加热才能进行。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CaCO 3== CaO + CO 2 生产水煤气:C + H 2O == CO+H 2 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C+CO 2=2CO 燃烧反应 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CaO(Na 2O 、Na 2O 2)与水的反应 浓酸与强碱溶于水 2、焓变: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反 应的焓变。 符号:用ΔH 表示 单位:kJ/mol 放热反应:ΔH= —QkJ/mol ;或ΔH<0 吸热反应:ΔH= +QkJ/mol ;或ΔH>0 3、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不同,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观: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生成所放出的能量不同,ΔH=____________ 二、热化学方程式 1.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能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的注意点 (1)需注明ΔH 的“+”与“—”,“+”表示 ,“—”表示 ;比较ΔH 的大小时,要考虑ΔH 的正负。 (3)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g 、 l 、s 、aq 注意: 放热反应不一定常温下就自发进行,可能需要加热或点燃条件。

高三一轮复习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一)

高三一轮复习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废电池的污染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废电池中对环境形成污染的主要物质是() A.锌B.汞C.石墨D.二氧化锰 2.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 △H=-57.3 kJ·mol-1,则含4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小于57.3 kJ的热量 B.已知2H2(g)+O2(g)=2H2O(g) △H=-483.6 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 C.已知2C(s)+2O2(g)=2CO2(g) △H=a、2C(s)+O2(g)=2CO(g) △H=b,则a>b D.已知P(白磷,s)=P(红磷,s) △H<0,则白磷比红磷稳定 3.已知:(NH4)2CO3(s)=NH4HCO3(s)+NH3(g) △H=+74.9kJ·mo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熵变、焓变皆大于0 B.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C.碳酸盐分解反应中熵增加,因此任何条件下所有碳酸盐分解一定自发进行 D.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 4.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已知冰的熔化热为6.0 kJ/mol,冰中氢键键能为20 kJ/mol,假设1 mol冰中有2 mol 氢键,且熔化热完全用于破坏冰的氢键,则最多只能破坏冰中15%的氢键 B.已知一定温度下,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电离度为α,。 若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则CH3COOH CH3COO-+H+向左移动,α减小,K a变小 C.实验测得环己烷(l)、环己烯(l)和苯(l)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3916 kJ/mol、-3747 kJ/mol和-3265 kJ/mol,可以证明在苯分子中不存在独立的碳碳双键 D.已知:Fe2O3(s)+3C(石墨)2Fe(s)+3CO(g),△H=+489.0 kJ/mol。 CO(g)+O2(g)CO2(g),△H=-283.0 kJ/mol。 C(石墨)+O2(g)CO2(g),△H=-393.5 kJ/mol。 则4Fe(s)+3O2(g)2Fe2O3(s),△H=-1641.0 kJ/mol 5.已知通过乙醇制取氢气有如下两条路线: a.CH3CH2OH(g)+H2O(g)=4H2(g)+2CO(g) △H =+255.6kJ·mol-1 b.CH3CH2OH(g)+1/2O2(g)=3H2(g)+2CO(g) △H =+13.8kJ·mol-1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降低温度,可提高b路线中乙醇的转化率 B.从能量消耗的角度来看,b路线制氢更加有利 C.乙醇可通过淀粉等生物原料发酵制得,属于可再生资源

(完整)高中化学实验校本课程

高中化学实验校本课程“哈利·波特化学魔法”的开发与思考 1 课程设计 1.1 课程目标 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已是毋庸多言,在教学实践中合理使用化学与社会生活联系的事实更得到中学化学教学领域的广泛认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事实的使用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对这些事实的了解大多停留在口耳相传、文本阅读的阶段。 校本课程“化学趣味实验”的选课对象是高一级新生。笔者认为该校本课程应该是一门强调合作、参与和不断丰富经验的非学术性化学实验课程。笔者将课程目标确定为:学生合作完成一系列化学趣味实验,了解化学趣味实验的相关知识,体验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对化学的好奇心和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为此,笔者借用魔幻系列小说主人公哈利·波特的名字,将课程名称更名为“哈利·波特化学魔法”,籍此吸引学生和表现该校本课程的主要特点。 1.2 课程内容 在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时,主要从以下3点考虑:(1)化学趣味实验需要符合以下基本要求:学生感兴趣,实验装置简单,药品用量少,反应耗时短,实验现象明显,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2)化学趣味实验的主题应该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并且尽可能地采用生活用品进行实验,力求增加学生的亲切感和改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刻板印象,增强学生对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这一观点的认同。(3)化学趣味实验涉及到的化学知识尽可能与学生在必修课程的学习相适应,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实验原理。笔者初步选择了12个化学趣味实验,以化学1模块的知识编排顺序作为这些实验的编排线索,并且根据化学1模块的教学进度,确定每节课的化学趣味实验主题。 2 课程实施 表1 6个化学趣味实验的主要内容 3 课程评价 对校本课程本身进行评价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阶段。由于学生参与校本课程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了解发生的各种教学事件,他们的观点较客观和可信。为此,笔者编制了不记名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分为2部分。第一部分采用5点计分法,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学习内容和课堂管理的满意程度,和对完成的6个化学趣味实验的感兴趣程度。第二部分是2道陈述题,了解学生在校本课程中是否有所收获,和对校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总共有54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有效问卷52份。调查问卷能够代表学生群体的整体态度。

高中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复习 第一章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aq) =H2O(l) ΔH=-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 1.某同学设计如下三个实验方案以探究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方案一:如图1,在小烧杯里放一些除去氧化铝保护膜的铝片,然后向烧杯里加入10 mL 2 mol·L-1稀硫酸,再插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温度由20 ℃逐渐升至75 ℃,随后,温度逐渐下降至30 ℃,最终停留在20 ℃。 方案二:如图2,在烧杯底部用熔融的蜡烛粘一块小木片,在烧杯里加入10 mL 2 mol·L-1硫酸溶液,再向其中加 入氢氧化钠溶液,片刻后提起烧杯,发现小木片脱落下来。 方案三:如图3,甲试管中发生某化学反应,实验前U形管红墨水液面相平,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U形管两侧红 墨水液面高低判断某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序号甲试管里发生反应的物质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 ①氧化钙与水左低右高 ②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充 分搅拌) ? ③铝片与烧碱溶液左低右高 ④铜与浓硝酸左低右高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方案一中,温度升至最大值后又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方案二中,小木片脱落的原因是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4)方案三中,如果甲试管里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则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左边

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边。 (5)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①③④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如果放置较长时间,可观察到U形管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6)方案三实验②的U形管中的现象为________,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答案】放热 2Al+6H+===2Al3++3H2↑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蜡烛熔化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放热低于放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小于 【解析】 【分析】 【详解】 (1)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6H+===2Al3++3H2↑,故答案为放热;2Al+6H+===2Al3++3H2↑; (2)方案一中,温度升至最大值后又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故答案为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 (3)方案二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得蜡烛熔化,小木片脱落,故答案为蜡烛熔化;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放热; (4)方案三中,如果甲试管里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装置中气体的压强增大,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左边低于右边,故答案为低于; (5)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①③④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如果放置较长时间,热量散失,装置中气体的压强与外界压强相等, 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故答案为放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 (6)方案三实验②属于吸热反应,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故答案为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小于。 2.水合肼(N2H4·H2O)是一种强还原性的碱性液体,常用作火箭燃料。利用尿素法生产水合肼的原理为CO(NH2)2+2NaOH+NaClO=N2H4·H2O+Na2CO3+NaCl。

高中化学实验室工作计划

高中化学实验室工作计划 篇一:化学实验室工作计划 化学实验室工作计划 化学实验室工作主要为九年级化学教学服务,为了确保实验室工作保质保量地为学校服务,切实加强对教学仪器的管理,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适应新课程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最少的开支获取最大的实验效益,全面培养学生实验的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切实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针对学校的具体情况,特制定符合学校教育教学特色要求的本学期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一、常规工作: 1.仪器室中的器材进行分科分类存放,定位入橱,做到存放整齐,取用方便,用后复原,帐、物相符。 2.认真钻研业务,熟悉本学期的教材和实验大纲,熟悉各类器材的规格、性能、结构和使用方法。 3.开展一些学生的课外实验和科技探究活动以及自主性实验探究活动。 4.做好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建全帐册、登记册,做到有据可查。 5.做好器材的借还工作,完善各项手续,保证演示实验的正常进行,做好分组实验器材的摆放工作,确保分组实验顺利开展。

6.添足必要的实验器材,尽量满足教师的要求,使分组实验做到六人一组。 7.掌握并认真做好一般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使仪器经常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8.及时做好实验室置购计划,做好新购器材的验收、登记和保管工作。 9.经常向学校汇报仪器管理,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认真总结经验,提高管理水平。 10、开源节流,积极做好废旧器材的修理、整合再利用工作,完备器材及时请购和验收工作,力争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 二、实验室其它工作: 1.坚持对实验室进行定期打扫,保证实验室的整洁和有序,给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场所。 2.不断提高自身理论和业务素质。经常阅读一些有关实验室管理方面的经验文章及理论书籍,对实验中因违反操作规程而发生事故的应急措施方法有较清晰的了解,保证实验的安全有序进行。 3.定期向学生开放实验室,提高学生的课外活动积极性和实验操作,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能力。 4.切实做好实验药品、器材的管理工作。杜绝学生私自夹带药品出实验室或办公室。同时规范器材的领借制度及归还制度,要求教学实验后及时归还。为创建平安、和谐学校而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一、化学反应原理 1.三草酸合铁酸钾K 3[Fe(C 2O 4)3]·3H 2O 是一种绿色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光照或受热易分解。实验室要制备K 3[Fe(C 2O 4)3]·3H 2O 并测定2- 24C O 的含量。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I .FeC 2O 4·2H 2O 的制备 向烧杯中加入5.0g(NH 4)2Fe(SO 4)2·6H 2O 、15mL 蒸馏水、1mL3moL/L 的硫酸,加热溶解后加入25mL 饱和H 2C 2O 4溶液,继续加热并搅拌一段时间后冷却,将所得FeC 2O 4·2H 2O 晶体过滤、洗涤。 (1)制备FeC 2O 4·2H 2O 时,加入3mol /L 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K 3[Fe(C 2O 4)3]·3H 2O 的制备 向I 中制得的FeC 2O 4·2H 2O 晶体中加入10mL 饱和K 2C 2O 4溶液,水浴加热至40℃,缓慢加入过量3%的H 2O 2溶液并不断搅拌,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H 2O 2溶液完全加入后将混合物加热煮沸一段时间,然后滴加饱和H 2C 2O 4溶液使红褐色沉淀溶解。向溶液中再加入10mL 无水乙醇,过滤、洗涤、干燥。 (2)制备过程中有两个反应会生成K 3[Fe(C 2O 4)3],两个化学方程式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2Fe(OH)3+3K 2C 2O 4+3H 2C 2O 4=2K 3[Fe(C 2O 4)3]+6H 2O 。 (3)H 2O 2溶液完全加入后将混合物加热煮沸一段时间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 .2-24C O 含量的测定 称取0.22g Ⅱ中制得的K 3[Fe(C 2O 4)3]·3H 2O 晶体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 蒸馏水和15mL3mol /L 的硫酸,用0.02000mol /L 的标准KMnO 4溶液滴定,重复3次实验平均消耗的KMnO 4溶液体积为25.00mL 。 (4)滴定时KMnO 4溶液应盛放在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5)滴定终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除硫酸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K 3[Fe(C 2O 4)3]·3H 2O 样品中2-24C O 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抑制2Fe +的水解(答案合理即可) ()()2422422324336FeC O 6K C O 3H O 404K Fe C O 2Fe OH ℃??+++↓?? 分解过量的22H O (答案合理即可) 酸式滴定管 最后一滴标准4KMnO 溶液滴入后,溶液变为浅红色且30s 不再改变 ()244243K SO MnSO Fe SO 、、 50% 【解析】 【分析】 (1)制备242FeC O 2H O ?时,加入3mol/L 硫酸的作用是抑制2Fe +的水解; (2)根据信息第一个生成K 3[Fe(C 2O 4)3]的化学方程式是 ()()2422422324336FeC O 6K C O 3H O 404K Fe C O 2Fe OH ℃??+++↓??;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课后习题和答案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课后习题和答案 篇一: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课后习题和答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课后习题和答案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P5习题 1.举例说明什么叫反应热,它的符号和单位是什么? 2.用物质结构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有的反应吸热,有的反应放热。 3.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 mol N2 (g)与适量H2(g)起反应,生成NH3(g),放出92.2 kJ热量。 (2)1 mol N2 (g)与适量O2(g)起反应,生成NO2(g),吸收68 kJ热量。 (3)1 mol Cu(s)与适量O2(g)起反应,生成CuO(s),放出157 kJ热量。 (4)1 mol C(s)与适量H2O(g)起反应,生成CO(g)和H2 (g),吸收131.3 kJ热量。 (5)卫星发射时可用肼(N2H4)作燃料,1 mol N2H4(l)在O2(g)中燃烧,生成N2(g)和H2O(l),放出622 kJ热量。 (6)汽油的重要成分是辛烷(C8H18),1 mol C8H18 (l)在O2(g)中燃烧,生成CO2(g)和H2O(l),放出5 518 kJ热量。 4.根据下列图式,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P6习题 1.举例说明什么叫反应热,它的符号和单位是什么? 1、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反应热。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或kJ?mol-1 。例如1molH2(g)燃烧,生成1molH2O(g),其反应热ΔH=-241.8kJ/mol。 2.用物质结构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有的反应吸热,有的反应放热。 2、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要放出能量。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P10习题 1、燃烧热数据对生产、生活有什么实际意义? 1、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如甲烷、乙烷、丙烷、甲醇、乙醇、氢气的燃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良好的燃料 2、石油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现在就应该寻求应对措施。目前已使用甲醇、乙醇作为汽油的代用品,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因此现在就应该寻找对应措施。措施之一就是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速生树木(如赤杨、刺槐、桉树等),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可以制造甲醇或

2020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专题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母题来源】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 【母题题文】水煤气变换[CO(g)+H 2O(g)=CO 2(g)+H 2(g)]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回答下列问题: (1)Shibata 曾做过下列实验:①使纯H 2缓慢地通过处于721 ℃下的过量氧化钴CoO(s),氧 化钴部分被还原为金属钴Co(s),平衡后气体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 ②在同一温度下用CO 还原CoO(s),平衡后气体中CO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CoO(s)为Co(s)的倾向是CO_________H 2(填“大于”或“小于”)。 (2)721 ℃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CO(g)和H 2O(g)混合,采用适当的催化剂进行 反应,则平衡时体系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_(填标号)。 A .<0.25 B .0.25 C .0.25~0.50 D .0.50 E .>0.50 (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 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ΔH ________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 正=_________eV ,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hoichi 研究了467 ℃、489 ℃时水煤气变换中CO 和H 2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 示),催化剂为氧化铁,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2H O p 和CO p 相等、2CO p 和2H p 相等。

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计划

2010—2011学年度高二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化学反应原理》 乐东中学高二化学组: 在新的课程教育理论中,化学实验作为一项基本的教学内容来实施,也是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性质研究、结构测定以及化学合成的过程中,实验始终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新的课程理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落实和实施,都离不开化学实验。为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更好地实施实验教学,现做计划如下: 一、实验目的 1.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实验过程,在实验活动中体味化学的奥妙,在实验活动中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学生掌握有关的实验方法,培养基本的实验技能,发展自己的探究能力。 3.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提供化学事实性知识,也能为检验、巩固化学知识和理论,验证化学假说提供事实性知识依据。 4.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使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和分析化学事实,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5.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与人合作的情感,在实验过程中经历成功与失败的情感体验, 6.通过实验还可以注意到实验中的安全事项,增强安全意识。 二、实验重点: 1.展示化学这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2.体会实验对于认识和解决问题以及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3.提高综合探究能力,并为将来学习化学、进行化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难点: 1.将探究方法和创新精神用于教学中。 2.部分分组实验的改进。 四、实验教学的实施措施 1.对所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要填写实验通知单和实验记录。 2.严格要求,按程序进行操作。 3.认真组织,精心辅导。 4.注意实验中的安全事项,增强安全意识。 5.积极组织并指导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实验活动。 五、实验教学的具体目录: (1).演示实验部分: 另见附表 (2).分组实验部分: 另见附表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复习及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复习及详细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 1.某同学设计如下三个实验方案以探究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方案一:如图1,在小烧杯里放一些除去氧化铝保护膜的铝片,然后向烧杯里加入10 mL 2 mol·L-1稀硫酸,再插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温度由20 ℃逐渐升至75 ℃,随后,温度逐渐下降至30 ℃,最终停留在20 ℃。 方案二:如图2,在烧杯底部用熔融的蜡烛粘一块小木片,在烧杯里加入10 mL 2 mol·L-1硫酸溶液,再向其中加 入氢氧化钠溶液,片刻后提起烧杯,发现小木片脱落下来。 方案三:如图3,甲试管中发生某化学反应,实验前U形管红墨水液面相平,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U形管两侧红 墨水液面高低判断某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序号甲试管里发生反应的物质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 ①氧化钙与水左低右高 ②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充 分搅拌) ? ③铝片与烧碱溶液左低右高 ④铜与浓硝酸左低右高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方案一中,温度升至最大值后又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方案二中,小木片脱落的原因是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4)方案三中,如果甲试管里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则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左边

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边。 (5)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①③④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如果放置较长时间,可观察到U 形管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6)方案三实验②的U 形管中的现象为________,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答案】放热 2Al +6H +===2Al 3++3H 2↑ 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 蜡烛熔化 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放热 低于 放热 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 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 小于 【解析】 【分析】 【详解】 (1)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 +6H +===2Al 3++3H 2↑,故答案为放热;2Al +6H +===2Al 3++3H 2↑; (2)方案一中,温度升至最大值后又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故答案为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 (3)方案二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得蜡烛熔化,小木片脱落,故答案为蜡烛熔化;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放热; (4)方案三中,如果甲试管里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装置中气体的压强增大,U 形管里红墨水液面:左边低于右边,故答案为低于; (5)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①③④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如果放置较长时间,热量散失,装置中气体的压强与外界压强相等, U 形管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故答案为放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 (6)方案三实验②属于吸热反应,U 形管中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故答案为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小于。 2.为了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步骤1:取8mL0.11mol L -?的KI 溶液于试管,滴加0.11mol L -?的FeCl 3溶液5~6滴,振荡; 请写出步骤1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步骤2:在上述试管中加入2mLCCl 4,充分振荡、静置; 步骤3:取上述步骤2静置分层后的上层水溶液少量于试管,滴加0.11mol L -?的KSCN 溶液5~6滴,振荡,未见溶液呈血红色。 探究的目的是通过检验Fe 3+,来验证是否有Fe 3+残留,从而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针对实验现象,同学们提出了下列两种猜想: 猜想一:KI 溶液过量,Fe 3+完全转化为Fe 2+,溶液无Fe 3+ 猜想二:Fe 3+大部分转化为Fe 2+,使生成Fe (SCN )3浓度极小,肉眼无法观察其颜色为了验证猜想,在查阅资料后,获得下列信息: 信息一:乙醚比水轻且微溶于水,Fe (SCN )3在乙醚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信息二:Fe 3+可与46[()]Fe CN - 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用K 4[Fe (CN )6]溶液检验Fe 3+的灵敏

高三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专题

化学反应原理专题 一、近年高考原题 【2010年广东】31.(16分)硼酸(H3BO3)在食品、医药领域应用广泛。 ⑴请完成B2H6气体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2H6 + 6H2O = 2H3BO3 + __________。 ⑵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H 3BO3 + 3CH3OH B(OCH3)3 + 3H2O中,H3BO3的转化率(α)在不同温度下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见图12,由此图可得出: ①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的△H_____0(填“<”、“=”或“>”)。 ⑶H3BO3溶液中存在如下反应: H 3BO3(aq) + H2O(l) [B(OH)4]-(aq)+ H+(aq) 已知0.70mol·L-1 H3BO3溶液中,上述反应于298K达到平衡时, c平衡(H+)=2.0×10-5mol·L-1,c平衡(H3BO3)≈c起始(H3BO3),水的电 离可忽略不计 .. ..,求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H2O的平衡浓度不列 入.K的表达式中,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011年广东】31、(15分)利用光能和光催化剂,可将CO2和H2O(g)转化为CH4和O2。紫外光照射时,在不同催化剂(I,II,III)作用下,CH 4产量随光照时 间的变化如图13所示。 ⑴在0-30小时内,CH4的平均生成速率VⅠ、VⅡ和VⅢ从 大到小的顺序为; 反应开始后的12小时内,在第种催化剂的作用 下,收集的CH4最多。 ⑵将所得CH4与H2O(g)通入聚焦太阳能反应器,发生反 应:CH 4(g)+ H2O(g)CO(g)+ 3H2(g),该反应的△H= +206 kJ?mol-1 ①在答题卡的坐标图中,画出反应过程中体系的能量变化图(进行必要的标注) ②将等物质的量的CH4和H2O(g)充入1L恒容密闭容器,某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27,此时测得CO的物质的量为0.10mol,求CH4的平衡转化率(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⑶已知:CH4(g)+2O2(g) = CO2(g)+2H2O(g) △H=-802kJ?mol-1 写出由CO2生成CO的热化学方程式。 二、学生答题常见错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